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马克思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马克思

相关日志

命运
vatang 2011-10-10 16:27
这是《教父》里的原话。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很多人都说过,要让生命活出精彩。我一直不知道什么才是精彩,我以为那些活的很精彩的人会知道,但事实上他们也不知道,或者说是他们知道的我并不觉得有多么精彩。 我有一个曾经的朋友,喜欢和各种女人交往,并且津津乐道。从他那为数不多的词汇里,他选择了“生命体验”来向别人倾销他的理念。他人生的丰富与否是由女人的数量来决定的,并经常对固守家庭的人表示惋惜。他并不是个完美的人,即便从风月场上的标准来衡量,潘驴邓小闲他也不过只占了一样或者两样。这种不完美让他仅存的优点显得越发的形单影只,你能想象一个需要五根柱子支撑的穹顶却仅靠一根柱子支撑的摇摇欲坠的危机感吗? 很多女人喜欢lv包,lv包的存在,已经彻底颠覆了马克思关于商品价格的描述。马克思说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但无论lv包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的价值肯定决定不了它的价格。价格反映的是心理,不是价值。如果对上涨一直有预期,房价就会一直涨下去,无论它建在什么地脚,用的什么材料。 工作中,决定权更能激发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经常看到有决定权的领导精神焕发,忙忙碌碌,废寝忘食而不知疲倦,而没有决定权的员工则精神萎靡,无所事事,庸庸碌碌并抱怨活着没意思。《赤壁》里曹操说欲望使人年轻,他其实搞错了,是权力使人年轻。 再看看最伟大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这个活了86岁的人终身未婚,每天只睡两个小时,他研究的是些什么东西呢?除了改变世界的交流电,除了球形闪电,无线传输电力,他甚至可以把地球劈成两半。他说他知道的比上帝还多。这些你想都想不到事他都做到了,但你所关注的一切他都不在意,名望,金钱,美女,甚至于睡眠,休息对他都变得那么多余。 在我们吃饱饭之后,我们都在追求一种认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都很孤独,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来,要去哪里。我们没有归属感,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是平息这种失落的麻醉剂。有些人甚至为这些麻醉剂而偏执。《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完全是胡说八道,因为偏执狂早已超越了生存,为了他的偏执,甚至可以不生存。无论是烽火戏诸侯,还是冲冠一怒为红颜,都是偏执狂癫狂状态的表现。 一根支柱虽然支撑不起穹顶,但他只有从这一根支柱上获得优越的快感; 一掷千金不是因为LV包有多么珍贵,而是巨额消费能带来优越的快感; 工作狂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喜爱这份工作,而是权力带给他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特斯拉不是不在意名望、金钱、美女和睡眠,而是那些伟大的发明所激发的优越于人的快感远远超过了世俗的名利。名利于我如浮云,这句话是上帝才能说的。 吸毒的人永远也找不回吸烟所曾给予的快乐了!巅峰与癫狂,向前看的人注定没有回头路。
23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可怕、最危险的是什么?
热度 3 周可真 2011-10-6 00:44
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仍然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举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旗帜,实际地干着资本主义的事情,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官方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使得整个中国社会丧失了诚信。如果讲诚信,则实际做资本主义之事,从而具有资本主义之实,就得名副其实地冠以资本主义之名。如此名实一致,人们就可以要求官方按照资本主义世界的通行规则来行事,同时人们也可以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来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促使现存的资本主义进行改革。但是,现在官方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旗帜,人们既不能要求官方按照资本主义的通行规则来行事,又不能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批判现存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此官方左右逢源,可以为所欲为。这才是最可怕也最危险的。 为什么说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不可怕?我在《“玄心玄意为人民服务”》( 2008-12-11 23:49,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6do=blogid=50766 )中与陈国文老师的一段对话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yatou 2008-12-12 16:57 如果他们从来都是“专门利人”的话,他们就不可能富起来变成富翁;如果他们富起来以后“专门利人”的话,他们也早就把自己的钱财贡献给边穷老少地区去改善那里的老百姓的生活了。 周老师,您怎么这么逗呢?也未免有些太精辟了。看得我忍俊不禁!哈哈! 博主回复: 抽象地说,“专门利人”也不是不可能,共产主义社会的人应该都是“专门利人”的人,但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也因为如此,整天“斗私批修”以求实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之高尚社会的“文革”时期,才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也就是要铲除商品经济这个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为此“文革”之末(记得是1975年)张春桥写过《论资产阶级法权》,姚文元写过《论林彪反党集团的社会基础》,都是围绕着“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这个中心思想展开的论述。历史证明,这个“尾巴”暂时还割不掉并且也不应割掉它,就象人类至今身上都仍长有尾骨一样,如何能人为地把它割掉呢?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讲得很清楚的:商品内在地包含着资本主义矛盾的萌芽。《资本论》就是从商品的二重性(价值与使用价值)讲起,一直讲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占有形式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与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是有内在联系的,即前者是从后者发展而来的。因此,如果坚持马克思《资本论》的这个基本观点,则除非不搞社会主义,要搞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且消灭与私有制有必然联系的商品经济。 张春桥、姚文元他们的文章不是毫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据,而恰恰是有这种理论根据的,只不过他们是太过“本本主义”了,不从实际出发,而是教条主义地看待马克思的某些具体的观点和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所做的一切,其实就是撇开了马克思的某些具体的观点和结论,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指导下,从客观的中国历史和现状发出来发展商品经济,直到建设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但是,按照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商品经济是必然要滋生资本主义的,现在的情况正是说明了这一点。从这角度来看,马克思的这个观点是没有错的,也没有过时。其实,马克思据此观点所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是要到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从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所以即使坚持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观点,也不排除在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时是可以也有必要并且应当发展资本主义的。 然而,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社会已然变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比当今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毫不逊色,同时官方手中所掌握的钱又比当今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都要多而且不知要多多少倍——这是当今中国资本主义最具“中国特色”之处。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官方仍然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举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旗帜,实际干着资本主义的事情,这不是自欺欺人又是什么呢?这种名不符实的做法与明明是非科学却号称科学的“伪科学”现象在本质上完全是一回事,是一种欺骗行为,如此“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中国社会丧失了诚信,种种欺骗行为横行天下,以至于现实生活中举凡听到的、看到的、吃到的、触摸到的一切东西都不再确实可信,尤其是现实中的共产党员普遍与《中国共产党党章》所要求的那种共产党员理念相距十万八千里,现实中的政府行为与党报和学校课堂上所宣传的社会主义理念更是相距十亿八万里,名实脱节、言行分离的现象严重到如此地步,这个社会怎有诚信可言?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这个社会怎有可能长治久安?孔子当年为什么提出要“正名”?因为他看到当时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这种名实脱节的现象太过严重,以至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尽管孔子所持的“正名”主张是保守的“以名正实”,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看来,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正名”思想,但是孔子的“正名”要求是正当的。当今中国社会也出现了类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即“共产党员不像共产党员,人民公仆不像人民公仆,社会主义不像社会主义”之类的名实脱节现象,因而客观上要求“正名”,并且按照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正名”不该像孔子那样采取“以名正实”的办法,而是应该采取“以实正名”的办法,即既然实做资本主义之事,就给予相应的资本主义之名。如果不能及时采取这种唯物主义的“正名”措施,就不仅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问题了,更可能出现类似孔子之后那样的战国之乱。这决非危言耸听!
个人分类: 人生.世相|2262 次阅读|4 个评论
通过思维规律,找到我国社会主义实现方式存在重大缺陷
llpllp 2011-10-4 22:25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新的理论,该理论有很多内容没有涉及,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呢?本人通过找到思维规律,找到实现社会主义最本质问题,终于发现我国社会主义实现方式存在重大缺陷,主要是公有制实现方式存在重大缺陷,我国虽然是公有制,国家所有资产归全民所有,但我国有什么措施保障这些资产归全民所有呢?实际上是没有,资产分配严重不公。解决方案是国家应该吧2所有资产实行租赁制形式租赁经营,所有收益分配给全体国民,真正解决公有制实现问题。通过这一方法,可以解决中国社会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加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大大优于资本主义,也可以有力的批评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谬论。欢迎共同研究。
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诺贝尔奖,温马克思名言
热度 1 xupeiyang 2011-10-4 14:07
诺奖告诉科学家什么是杰出贡献 诺贝尔奖属于全世界,她呼唤的创造品质和创新精神,激励着全世界优秀人士去奋斗、去拼搏。开放的中国,大国已崛起,梦想仍在。只要奋斗不止、创新不歇、创造不断,我们有理由坚信,将来某一天,本土的中国人一定可以骄傲的在瑞典的蓝天下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那声音——世界一定听得见。 马克思名言: 1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上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2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3 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经验则把使最大多数人幸福的人称赞为最幸福的人。 4 哲学家们总是在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造这个世界。 2002年-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与科学成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493072 2002年-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493377 今年诺贝尔奖首次颁给离世者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493077 2011年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的预测失败了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493186
个人分类: 诺贝尔奖|3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科学竞争规则的制定
热度 1 tcmkan 2011-9-20 12:41
  科学要发展,就必须有竞争,有竞争还需要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科学的发展就会盲无头绪。我国科学发展几十年的成果欠差人意,原因就在于我国科学缺乏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规则。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批判伪科学的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让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是谁发动了对摩尔根基因学说的批判,对孟德尔遗传学的批判,对梁思成建筑学的批判,对马寅初人口学的批判,对量子力学的批判,对相对论的批判,对控制论的批判,批判伪科学的后果,就是中国科学和西方科学的差距更远了。即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科学至今仍然没有摆脱权威主宰科学界的处境,权威说西方科学是对的,于是凡是和西方科学相违背的东西都遭到了无情的打击,人们至今仍然记得,对人体科学的批判,本来它只是一门从系统角度探索人体的科学,可却被少数人拿马克思主义经典无情地打击,丝毫不记得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机械唯物主义全胜的时代,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唯物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拿一个错误的东西来套在科学研究上面,简直是科学的悲哀!   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不让竞争,或不用科学的规则来管理竞争,中国科学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目前,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明显地向东方科学靠拢,这就是开始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自然,中国在这方面有着无以类比的优势,可恰恰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受到某些权威的阻碍,甚至将其划为伪科学进行打击,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与西方科学格格不入,做为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代表,不压抑它显示不出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例子是极多的,如对决定论的认识,这是科学上的一个最基本的论点,可在中国,决定论是被上升到政治高度进行打击的,哪一个领导说是相信决定论,那就是封建迷信,伪科学,大家知道不知道,科学之所以能够称之为科学,就是因为自然秩序的存在,是一个客观的规则在决定着它,科学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个制约万物的规则,用来指导人类的生存。如果连规则的普遍性就要否定,科学的意义何在?何况那些最著名的大科学家都相信决定论,如牛顿和爱因斯坦,没有这个必然性的规则,科学还探索什么,拿个骰子扔一扔不就行了?中医是中国唯一完整的科学体系,研究关于人的科学也是科学中的科学,应该说中国在这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可实际情况呢?一直有人把伪科学的帽子强加给它,中医的发展至今仍然阻碍重重。   西方科学真是就那么科学吗?不尽然吧!我们从哲学角度随便来看一下西方科学的论点就知道了。物质不灭是哲学的基本观点,可科学却否定了,能量不灭也是哲学的基本观点,科学却杜撰出了宇宙大爆炸论,能量在走向消失。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却被科学杜撰成“无私奉献”的榜样,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个纯粹无私奉献的东西吗?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如果它在走向灭亡,太阳系能长期稳定吗?在人体科学方面,大脑虽然高高在它,但它绝对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它应该服从于整体,而不是凌驾在整体之上,可科学呢?却仅仅根据表象把大脑凌驾在整体之上,这真的科学吗?特别是量子力学,本来空间中充满着连续的物质,量子根本不可能是稳定的粒子,它仅仅是局部物质暂态有序的结果,或者说它只是一个极为短命的粒子,它迅速产生,又迅速灭亡,周期变换,能量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一包一包地在空间中传递。可科学呢?却把量子当成稳定的粒子来看待,并基于这一点,把科学最基本的原则--因果关系都否定了,难道这也是科学?   中国的科学啊!就是在这种对西方科学的迷信当中一步步走向了迷失,并表现出了与西方科学越来越大的差距,悲哀啊!如果不及时改变,中国科学的未来无疑是黑暗的。   毫无疑问,中国科学的问题就出现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规则,正是这个规则的缺失,人们往往把这个规则与政治标准看齐,于是出现了中国科学界独特的风景,这就是人们习惯于舆论一边倒,哪怕是翻来复去,也要在同一时间保持论调统一。正是这种畸形的科学规则,使中国新科学的发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时不我待,在关系到国家大计的科学界,应该地反省自身,拿出真实的行动,营造出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没有权威,没有标准,更没有门户之见,学历高低之分,只有公平竞争的规则,这也是科学的原则。即相信一个不依赖于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客观的大自然规则决定着一切。因此,凡是相信自然规则的存在,并一直从物质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认识自然的体系,科学界都应该大力支持,而那些盲目夸大人的作用,甚至将某些东西神化,那么无论这个体系多么眩目,都应该加以禁止。我想,如果科学界真的能够反省到这一点,中国科学的发展就有望了。
37 次阅读|1 个评论
“物质决定意识”这个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该改改了!
热度 2 zhaodeyu 2011-9-17 16:44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机械唯物主义全胜的时代,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物质决定意识”这个观点,它把物质和意识定性地区分了,仿佛意识就不是物质现象,如果不是物质现象,它怎么可能有反作用呢?如果意识是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现象,物质决定“物质”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我们应该怎么来认识这一观点呢?   这个世界看起来挺复杂,其实也非常简单。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世界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在自我,一部分是外在世界,两者首先是对立的,没有对立就没有自我,自我就是在组成人体的各个部件共同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不断保持的,然而,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人要想存在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寻求统一,人就是这样一个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统一的生命体。   显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对立是人存在的前提,统一是人存在的基础。如果说这个世界有一个决定一切的上帝,那么这个上帝就是大自然,是它决定了每一个人的生死存亡。但问题是,人的本性与外在世界是对立的,这使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否定对立面的倾向,如“人类中心说”、“活力论”、“否定因果关系”、“科学万能论”之所以得到公众的欢呼,就是因为它迎合了公众的虚荣心,把人凌驾在了自然之上。但哲学家们是冷静的,他们从对自我的反思中认识到了自然力量的宏大,个体力量的渺小。并不断地在告诫人们,约束自己,寻求自身与不断发展的自然相顺应。   近代自然科学发源于原子说,它一开始就把物质和能量机械地分开,物质是由几种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组成的,它要想运动,就必须需要外在的能量,于是能量成了超越于物质之上的一个概念,并无中生有地创造了生命的难题。生命问题真的存在吗?看看传统文化就知道了,生命是物质的一种内在本性,万物都是生命之流的一种汇聚。这是因为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充满着物质,这些物质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紧张的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生命力就体现在物质的这种紧张状态之上,而能量就是对物质紧张程度的一种描述。有序的物质密度大,无序的物质密度小,当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的时候,就会释放能量,反过来,当能量作用于局部物质的时候,它也会从无序向有序转化,以此类推,能量就通过连续在空间中的物质紧张程度的变化流通开来。   以往人们一直相当然地认为只有生物才有生命,只有人才有意识。其实这种观念只不过是人的一种噫想,没有任何实在上的证据。科学的不断发展证明了,不仅生物有生命,非生物系统也有生命,不仅人有意识,动物、植物也有意识,甚至非生物系统同样有意识,它就体现在系统步调一致的对外在世界变化的反抗之中。   意识是什么?它又是怎么产生的?在现代科学中人们早已机械地把它定义为大脑自主的功能。可懂点哲学的人都知道,大脑虽然高高在上,但它绝对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它应该服从于整体,而不是凌驾在整体之上。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它产生于大脑之中,但它产生的过程我们全然不知,怎么能仅仅根据表象就把它相当然地归于大脑。从意识的统一性就可以知道,它不是条件反射,如果所有信息都只知道机械地反馈回来,身体还不乱了,显然,在我们的大脑之中,还有一个未知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信息之间的优胜劣汰,只有一个信息竞争出来,并由它强迫其它信息和它同步运动,反馈到全身,这才形成整体步调一致的活动,意识所体现的就是这种有统一目标的整体性物质活动。   “达尔文主义”很多人都知道,它就是优胜劣汰,但它却忽视了一个核心的要素,那就是信息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公平的,哪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取决于所有信息所处的环境,不管这个信息多么弱小,只要它得到了大环境力量的支持,它就会迅速由弱变强,成为统治者,而那些不知道顺应大环境的要素,不管它表现上多强,它就会在大环境力量的抑制下迅速由强变弱,成为统治者的附庸。在大脑中信息的竞争也是一样,决定哪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不是大脑,而是体现整体的意志的血液,只能得到它的优先支持,它才有可能竞争出来主导人的意识。因此,意识并不是大脑的功能,而是整体意志的一种体现,以心为核心的脏腑系统控制着血液的分配,当然是决定意识的核心要素。中医学上经常讲心主神志,这里的神并不仅仅指精神,更为根本的是指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决定着人的生存,人只有顺应大自然的变化才能够存在与发展,而意识其实就是人在外在自然变化的对立中寻求统一的一种选择。   明白了意识的本质,就知道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正确答案了。它本质上只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变体,确切地说是整体的大自然决定局部的人。这里,物质应该指的是在变化中存在的大自然,而不象普通人想像的是机械的宇宙填充物,意识则是自我的一种具体体现。自然的力量是宏大的,人不过是这个巨大的生命体的一个细胞,顺应它的变化人就会不断发展与壮大,违背它的人只能受到自然的惩罚,这就是大自然原理。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8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新星出版社谢刚、许冬薇谈《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DynamoChina 2011-9-14 07:51
发表时间: 2011-08-02    来源: 光明日报 [ ——新星出版社谢刚、许冬薇谈《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记者:《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谢刚(新世界出版社社长):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受到了广泛质疑,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这使得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逐渐显现。   作为一名理论功底深厚的学者,作者伊格尔顿希望能够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这本书正是对10个常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批驳。   这10个观点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终结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梦想;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是最无用过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倡导暴力政治;马克思主义相信国家是万能的;过去40年,所有引人注目的激进运动都源自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都是正确的。   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其对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彻底的揭露,还在于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当今社会同样适用。书中进一步阐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运作市场经济体系的可行性,同时还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契合点,对我国当下的经济建设有着深远且具操作性的参考价值。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的英文版于今年4月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社以最快的速度购买了中文版权并翻译出版。   记者:请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特里·伊格尔顿。   许冬薇(新星出版社编辑):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最有代表性的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早年就读于教会学校,后进入剑桥大学深造,师从细绎派代表人物、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利维斯。后来还得到左派批评家雷蒙德·威廉斯的指导。伊格尔顿先后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任教,受阿尔都塞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很深。   从上世纪60年代末直到现在,伊格尔顿已出版美学理论、文学批评著作10多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来分析和评价英美一些作家的作品;第二类是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文艺理论,并用他的“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去分析评论西方现当代各种美学和文学理论批评流派。   伊格尔顿还定期为《卫报》和《伦敦书评》以及其他许多主流媒体撰写文章。查尔斯王子曾高度评价他在学术界的地位。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和伊格尔顿之前的著作有所不同,其内容更加关注现实,语言也不艰涩,不故作高深,通俗易懂,但正是由于有之前多年的理论研究积累,才使得他能写出这样深入浅出的好书。   虽然并没有见过伊格尔顿,但是看完这本书,我感觉他是一个很风趣的人,不是刻板的老学究。比如说,他在这本书中常常引用实际生活中的事情,在分析什么是历史时,会幽默地提到,“上个星期刷牙的事算不算历史”,还开玩笑说想请求上帝赐予他一个更漂亮的泰迪熊等等。这样的话会不时地在这本书中冒出来。   记者:据你们所知,这本书在国际上反响如何?引进出版这本书对国内的读者有何意义?   许冬薇:这本书的英文版面世后,立即引起了西方社会的普遍关注和争议。   英国《卫报》在5月发表书评称,“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穿梭于里斯本、都柏林和雅典分发救治欧洲债务危机的良药和新自由主义局限性日益明显的时候,现在是引人入胜地讲述马克思与当今世界关联性的正确时刻。”   美国亚马逊网站有读者发表五星评论认为,“面对当前已经如行尸走肉般的资本主义,这本书回归到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并发掘出其哲学理论中的本质力量。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他没有回避马克思思想中的不足,但又充分阐述了马克思对当今社会强大的影响力。马克思的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就我的编辑体会来谈,全书共分10章,分别批驳了10个观点,文字有长有短,阅读过程中常常让我有“对呀,是这么回事”的恍然大悟的感觉。书中谈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说服力很强,看完之后会产生想要去读马克思原著的冲动。   国内的很多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通常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图书很高深很教条,有时会有阅读的逆反心理。   这本书通过先提出问题,然后做出反证,从而来说明马克思的正确性和现实性。这种写作的方式和角度本身就很新颖,解答了很多读者的疑问,语言也比较轻松,有助于提高大众读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兴趣。   谢刚:《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的有些观点和研究的角度,和目前国内研究者的不完全相同。作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的西方学者,这些不同之处也很有价值,为国内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这本书的中文版已经引发了国内很多读者的关注,我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西方对马列主义的研究。(记者 吴 娜)
1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思郁:让时间检验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DynamoChina 2011-9-11 21:21
让时间检验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2011年09月10日02:49来源:广州日报 □ 思郁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资本主义制度受到了广泛质疑,资本主义内部的各种痼疾纷纷显露,从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到经济掠夺问题,加上全球霸权在金融海啸中显露的腐败,种种迹象显示, 让整个世界重新认识、反思马克思主义的契机正在显现。 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总结出10个常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逐一进行了反驳。 他反驳的这10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终结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都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梦想;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是最无用过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倡导暴力政治;马克思主义相信国家是万能的;过去40年中,所有引人注目的激进运动都源自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 早年读文学理论,对特里·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那本小册子印象很深,后来找他其他的书,也大都与文学有关。不知道是否因为这种印象,我读《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总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别扭。对于一个论辩味道很浓的政治议题而言,这种散文化的风格太不适宜了,文学化的语言,跳跃性的思维,都与话题的思辨性相差甚远。 如果把伊格尔顿定位于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我很欣赏他的一些研究文本,机智、幽默甚至有些刻薄。但是对《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而言,伊格尔顿似乎缺乏一种谨慎的耐心,他太急于反驳那些理论中的假想敌,反而把自己带入了一个个理论困境。他的语言太狡猾了,从一个能指跳跃到另一个能指,从不想让别人抓住他的立论。也许,他根本就没有立论,辩论的目的是驳倒对方,至于自己想表达什么,建构什么,反而一时没有了主意。 伊格尔顿想 厘清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 ,但其行文的思维和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偏颇。先说“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个题目,基本属于一棒子打死的类型,有人看到这个题目开玩笑说伊格尔顿是个不折不扣的标题党。没有一种主义理论可以理直气壮地高声叫卖,夸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更何况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中的几番浮沉已经招致了众多的非议,而伊格尔顿在本书中选取的进行逐一反驳的10个议题(且不论是否成功),也不能代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理论。在伊格尔顿对马克思主义的推崇中,我们能察觉到他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存有巨大的误读。 伊格尔顿选择为马克思主义辩护,这是一个“左派”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暴露出的众多痼疾时的本能冲动。仿佛是说,资本主义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马克思主义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时刻,重回战场,夺回本来属于我们的阵地。但是他在表述这种立场的过程中,反而暴露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严重不足。换句话说,你用一个许诺的美好未来兑换一个千疮百孔的现实,本来就是不对等的狡辩。 其实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不在于你选择什么,而是你应该如何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否正确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历史不会允诺未来。而且从纯粹作为一种理论来讲,它更需要的是时间的检验,而不是用所谓的资本主义来检验。 同样而言,对于现在已经陷入各种危机的资本主义来说,马克思主义也未必是适合他们的一剂良药,他们更需要的是反省自身,寻找危机的根源。 从本质上来说,任何主义都是一种理论性的假设,谁能在历史的轨迹中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才算取得暂时性的胜利,不要奢望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那样的主义只是一种妄想 。 虽然,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许多反驳都是有问题的,但是他从不正视问题的存在,而是逃避问题,利用自己对文学性语言的熟练掌握,模糊了问题的尺度,狡辩了证据的存在,回避了现实的困境。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语言的丰富只能证明伊格尔顿理论素养的苍白与贫困。他也许是一个合格的文学批评家,但绝不是一个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理论只在争辩中有效,只在不断的思维跳跃中有效,只在能指中不断游移中有效,一旦失去了争辩的语境,所有的理论都只是表面的语言。
1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推荐阅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热度 2 lxj6309 2011-9-6 15:12
今天,为了讲西方经济学第一课,我再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那些语言确实振聋发聩。感觉到那说的正是我们目前当下的事情。我想把它作为每年西方经济学第一课的基本资料读给学生。 现在我把这部著作的第一卷交给读者。这部著作是我 1859 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初篇和续篇相隔很久,是由于多年的疾病一再中断了我的工作。 前书的内容已经概述在这一卷的第一章中。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联贯和完整,叙述方式也改进了。在情况许可的范围内,前书只是略略提到的许多论点,这里都作了进一步的阐述;相反地,前书已经详细阐述的论点,这里只略略提到。关于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历史的部分,现在自然完全删去了。但是前书的读者可以在本书第一章的注释中,找到有关这两种理论的历史的新材料。 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我已经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 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态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有内容和更复杂的形式的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 已经发育的身体比身体的细胞容易研究些 。并且, 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而对资产阶级社会说来,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象是斤斤于一些琐事。这的确是琐事,但这是显微镜下的解剖所要做的那种琐事。 因此,除了价值形式那一部分外,不能说这本书难懂。当然, 我指的是那些想学到一些新东西、因而愿意自己思考的读者 。 物理学家是在自然过程表现得最确实、最少受干扰的地方考察自然过程的,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证过程以其纯粹形态进行的条件下从事实验的。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因此,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但是,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 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乐观地自我安慰 ,那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 : 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 ! 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 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 ,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 撇开这点不说。在资本主义生产已经在我们那里完全确立的地方,例如在真正的工厂里, 由于没有起抗衡作用的工厂法,情况比英国要坏得多 。在其他一切方面,我们也同西欧大陆所有其他国家一样, 不仅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而且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 除了 现代的灾难 而外,压迫着我们的还有许多遗留下来的灾难,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的陈旧的生产方式以及伴随着它们的过时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 不仅活人使我们受苦,而且死人也使我们受苦。死人抓住活人 ! 德国和西欧大陆其他国家的社会统计,与英国相比是很贫乏的。然而它还是把帷幕稍稍揭开,使我们刚刚能够窥见幕内美杜莎的头。如果我国各邦政府和议会象英国那样,定期指派委员会去调查经济状况,如果这些委员会象英国那样,有全权去揭发真相,如果为此能够找到象英国工厂视察员、编写《公共卫生》报告的英国医生、调查女工童工受剥削的情况以及居住和营养条件等等的英国调查委员那样内行、公正、坚决的人们,那末,我国的情况就会使我们大吃一惊。柏修斯需要一顶隐身帽来追捕妖怪。我们却用隐身帽紧紧遮住眼睛和耳朵,以便有可能 否认妖怪的存在。 决不要在这上面欺骗自己。正象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给欧洲中产阶级敲起了警钟一样,十九世纪美国南北战争又给欧洲工人阶级敲起了警钟。在英国,变革过程已经十分明显。它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波及大陆。在那里,它将采取较残酷的还是较人道的形式, 那要看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程度而定 。所以,现在的统治阶级,不管有没有较高尚的动机, 也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把一切可以由法律控制的、妨害工人阶级发展的障碍除去 。因此,我在本卷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英国工厂法的历史、内容和结果。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 ——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 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 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 (马克思关心自己的祖国!)(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目的!) 为了避免可能产生的误解,要说明一下。 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 不过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材料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 例如,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三十九个信条中的三十八个信条展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它的现金收入的三十九分之一进行的攻击。在今天,同批评传统的财产关系相比,无神论本身是一种很轻的罪。但在这方面, 进步仍然是无可怀疑的。 以最近几星期内发表的蓝皮书《关于工业和工联问题同女王陛下驻外公使馆的通讯》为例。英国女王驻外使节在那里坦率地说,在德国,在法国,一句话,在欧洲大陆的一切文明国家,现有的劳资关系的变革同英国一样明显,一样不可避免。同时,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副总统威德先生也在公众集会上说:在奴隶制废除后,资本关系和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革会提到日程上来 ! 这是时代的标志,不是用紫衣黑袍遮掩得了的。 这并不是说明天就会出现 奇迹。但这表明,甚至在统治经济中间也已经透露出一种模糊的感觉: 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 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将探讨资本的流通过程 ( 第二册 ) 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 ( 第三册 ) ,第三卷即最后一卷 ( 第四册 ) 将探讨理论史。 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 ! 卡尔 · 马克思 1867 年 7 月 25 号于伦敦
个人分类: 经典马克思|183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毛泽东的比较
whyhoo 2011-8-24 22:47
马克思和毛泽东,文化背景和家庭出身全然不同,走过的人生道路、面临的时代课题也不一样,但他们都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大思想家和大革命家。如果把他们青年时代的思想探索过程放在一起考察,不难发现一些绝非偶然的相似之处。 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大体指他28岁即1846年和恩格斯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原因是他们在这本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的世界观。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则以1921年参加组建中国共产党为结束的标志,他也28岁。他们在向这个目标迈进的过程中,都彰显出鲜明生动的人生追求和思想个性。 马克思的少年时代沐浴着令人羡慕的文化氛围。父亲是一个开明的律师,爱好古典文学和哲学,能背诵伏尔泰和卢梭的作品。后来成为马克思岳父的路德维希•孟•威斯特华伦,能熟练地背诵《荷马史诗》中的许多篇章和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并善于把自己这方面的爱好传播给他喜欢的少年马克思。少年毛泽东似乎没有这么幸运。他小时候虽也发蒙读书,但是父亲只是希望他略识之无,成为像自己一样间或做些谷米生意的典型农民。少年毛泽东还一度辍学种田,只能在晚上偷偷地读《水浒传》这类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 马克思和毛泽东都是在17岁走出故乡求学的。少年时代的境遇差别,没有阻止他们踏上异曲同工的精神寻觅之路。 从知识储备和文化旨趣上讲,他们在学校读书期间,对文史哲都有罕见的兴趣和相当深入的研究。 青年马克思曾沉湎于诗人之梦。他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写诗,留下了一首《查理大帝》。上大学后,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左右诗歌和艺术”,并围绕这一目标来安排自己的诗歌创造和学习、社交。大学一年级着重选修文学艺术方面的课程,还参加了诗歌团体。1837年夏天,他还打算出版一个戏剧评论杂志,又亲自编订了自己写的四本诗册。毛泽东就读湖南一师时,诸科之中,尤重文学,宣称“文学乃百科之源”。《诗经》、《楚辞》、《昭明文选》及韩愈散文,是他熟读深研之作。和同学好友之间吟咏唱和,更是常事。在罗章龙、萧三的回忆中,记载了不少毛泽东和他们的唱和联句。毛泽东的早期诗词作品,完整存下来的有《五古•挽易昌陶》、《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和《虞美人•枕上》3首。青年马克思和青年毛泽东的文学旨趣,总体上都偏于浪漫主义,诗歌多为激情冲涌和理想抒发之作。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的爱好,奠定了他们深厚的人文素养,并使他们后来都成为善于鲜明生动地表达思想观点的散文大家。无论是《共产党宣言》还是《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都既是深刻的政治理论经典,也是生动的上乘美文。 除文学外,马克思和毛泽东在读书期间也都喜欢历史和哲学。从1839年起,马克思对古代哲学主要是希腊化时期的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和怀疑论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写成博士论文《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这篇论文提出“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这个著名的命题。并把历史理解为不断变革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哲学上,青年马克思曾先后徜徉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天地。1943年为了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他阅读和研究了路德维希的《五十年代史》、瓦克斯穆特的《革命时代的法国史》、兰克的《德国史》、哈密顿的《北美洲》等大量有关欧美的历史著作。毛泽东青年时代乃至一生对历史的研究兴趣和达到的造诣,已毋庸置言。在哲学上,他对中国明清实学,特别是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到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学,情有独钟。对西方近代哲学,毛泽东1917年读德国康德学派泡尔生10万余字的《伦理学原理》一书时,曾写下12000多字的批语。1920年他在一封信中表示,自己研究哲学“从‘现代三大哲学家’(指法国伯格森、英国罗素、美国杜威——引者注)起,渐次进于各家”。1921年1月在新民学会会员大会上,他依然强调“喜研究哲学”。从以后的情况看,无论马克思还是毛泽东,都是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成熟的基础上来推进其他方面的理论建树和实践活动的。 从人格各气质上讲,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毛泽东都拒绝平庸苟世,看重精神生活,注重培养崇高的心灵志向,彰显出自信、豪迈、明快和奔放的个性风采。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有一句名言:人生的宗旨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毛泽东在读《伦理学原理》批语中的表达是,“至人之急、成人之美与履危蹈险舍身救人”这些美德善事,应该发自内心去做,“盖吾欲如此,方足以安吾人之心”。 马克思在小说《斯科尔皮昂和费利克斯》中嘲笑保守宗教信则和庸俗的小市民,总是“截手裁脚,截掉人间的幸福”。在诗歌中,他反对把人生弄成“盲目机械的中标”和“时辰的历本”宣称“我感到生活的圈子太窄,随波逐流使我觉得可憎”。毛泽东则说,“现在国民性惰,虚伪相崇,奴隶性成,思想狭隘”,需要有大思想家大革命家出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一次到一个青年家里,那个青年当着毛泽东的面把佣人叫来交代去买肉的事,引起毛泽东的反感,认为这个青年过于低俗,从此不再交往。毛泽东后来回忆起这件事还申明说:“我的朋友和我只愿意谈论大事——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马克思在诗中宣称自己要“在与风浪搏斗中锻炼成长”,“面对着整个奸诈的世界,我会毫不留情地把战挑”。他在1837年11月给父亲的信中又说:“我看到的岩石并不比我的感情更倔强、更骄傲,广大的城市并不比我的血液更有生气,旅馆的饭食并不比我所抱的一连串幻想更丰富、更经得消化。”毛泽东则崇尚孟子说的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和充塞天地之间的大丈夫气概,由此提出的名言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还有“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等等。 1837年,马克思参加“博士俱乐部”这个学院式的精神团体后,便以好辩著称。大学毕业不久因主编《莱茵报》同博士俱乐部的精神伙伴有了分歧,其中便包括大他9岁、有师友之谊的鲍威尔。当分歧无法调和时,马克思毫不留情地和鲍威尔公开论战,认为“为了挽救一个政治机关报,是可以牺牲几个柏林吹牛家的”。他还另外写了一封措辞尖锐的信给以前的朋友梅因,宣布决裂。1843年1月,普鲁士政府宣布从4月起停止《莱茵报》的出版,马克思当即给朋友写信说:“我决定不干了。……即使为了自由,这种桎梏下的生活也是令人厌恶的。我讨厌这种小手小脚而不是大刀阔斧的做法。伪善、愚昧、赤裸裸的专横以及我们的曲意奉承、委曲求全、忍气吞声、谨小慎微使我感到厌倦。”毛泽东的人生追求和行事风色也是如此。他同朋友建立的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后来则发展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在一封给新民学会会友的信中,他宣称自己“立志真实”,“不愿牺牲真我”;和朋友交往,“惟有主义之争,而无私人之争,主义之争,出于不得不争,所争者主义,非私人也”。他发出求友信,有一个人应月前来和他交谈,因话不投机,便拒绝交往。因不满学校办学无方、贻误青年,他还发动了驱赶校长的学潮。马克思和毛泽东年轻时的这些行事特点,无疑开启了他们一生讲求原则,追求真理,永远进取的战士精神和战斗风格。 无独有偶,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毛泽东有影响的政治活动,都是从办报开始的。 马克思大学毕业不久便主编《莱茵报》,在该报上发表的关于出版自由、书报检查令、林木盗窃法、政教分离等一系列政论文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认为,“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已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莱茵报》1843年被查封后,马克思又和思想战友们着手创办《德法年鉴》。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时,就业志愿之一就是当新闻记者,曾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五四运动后,他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主编《新湖南》,所发表的《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得到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赞赏。1920年,为扩大驱逐湖南督军张敬尧运动的影响,毛泽东还搞了一个平民通讯社。收入《毛泽东早期文稿》的132篇文章中,有70余篇是为相关报刊写的。早期的新闻经历,使马克思和毛泽东比较早地懂得舆论动员的巨大作用,并熟悉和掌握了宣传规律。这是他们在以后的政治生涯中始终重视甚至亲自动手搞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源头。 从思想转变的历程上讲,马克思和毛泽东也有明显相似的轨迹,都是在分析比较各种社会思潮之后,创立和确定自己的理论信念的。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处于四分五裂之中,没有赶上第一波工业革命的浪潮,还属于欧洲的落后和弱势国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更是积贫积弱,备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毛泽东马克思和毛泽东的青年时代,都深受各种求变求新以改造社会的思潮熏染,都是在经历了对各种思潮的观察、吸收、分析和批判后,才得以确立自己的信仰。马克思先后选择和批判过涉及哲学、文化、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回到自然”的浪漫主义、青年黑格尔派,、柏林“自由人”、“青年德意志”、“真正的社会主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普鲁东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潮。他早期的代表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都是因思想论战的需要而写。青年毛泽东的政治意识是从崇拜康有为、梁启超开始的,最初发表政见是觉得应该请孙中山当总统,梁启超当外交部长。随着,他深受各种思潮的影响,主张过呼声革命、平民主义、民众的大联合、联省自治、教育救国,曾清新于杜威的实验主义、托尔斯泰的泛劳动论、克鲁泡特金的社会互助论、武者小路笃实的新村主义等等,对各式各样的无政府主义,有的还亲身实践过。192的年1月,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的发言中,他列出当时在中国流行的五种思潮供大家参考:社会政策派、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列宁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罗素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分析这些思潮的利弊后,毛泽东认为,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最宜采用”。 马克思从23岁大学毕业到28岁开始创新新的世界观,只用了5年时间,所以恩格斯称他在思想领域“不是在走,不是在跑,而是在风驰电掣地飞奔”。青年毛泽东的探索心路,同样迅疾。他25岁走出校门,28岁参加建党,只用了3年的时间便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马克思创立新的世界观后,仍然及时地通过分析、比较和批判各种思潮,去丰富、完善和发展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确立了自己的信仰以后,也是通过及时地分析、比较和批判各种思潮,去实践、调整和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1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剩余价值都跑到哪里去了!顺便:我想请教“经济学家”
热度 1 ljxm 2011-8-19 16:28
发布时间:2011-08-19 15:44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人民日报》7月26日在要闻版刊发《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导读》,我反复读了几遍,并收藏了这期报纸。   我第一次读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大约在38年前。那时候,才十几岁,文字全无障碍,意思大体能懂,因为没有“学习导读”,读过之后有一些问题不知道向何人求教。因此,搞不明白的问题就存疑,始终想等待机会请教。带着花岗岩脑袋见上帝固然是人生的不幸,带着一大堆学习马克思理论中的问题见马克思终将是人生的惭愧。   恩格斯在《讲话》中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难理解,我们从人类历史发展和个人生活经历中都可以得到证明。读者最有困惑、最需要“学习导读”的是剩余价值学说。   《学习导读》写道:“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分为购买物质生产资料的部分和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前者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改变物质生产资料的形态,其本身的价值并不增加。而后者即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则可以生产出一个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所以马克思称前者为不变资本,后者为可变资本。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之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了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马克思称其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恩格斯高度评价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指出:‘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他还指出,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的特殊运动规律’。”占了报纸半个版面的《学习导读》,有关剩余价值学说的文字大约300多字,都抄录在这里了。   刊登《学习导读》同一天,也在要闻版上,有一条《北京拟给全市居民“加薪”近期将公布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意见》消息。报道说,消息是市发改委主任张工透露的。报道没有说“加薪”是从税收里切出一块“蛋糕”给全市居民,也没有透露是从剩余价值中让出一部分给劳动者。   我们国家现在的生产方式至少有三种以上:外资企业、私企应当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里有剩余价值。纯国企从理论上说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这里的剩余价值叫税收还是叫企业留成,人们就搞不清楚了。如果说国企或社会主义企业没有剩余价值,似乎有点怪怪的。那就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劳动者没有“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一种是“大于劳动者自身价值的价值”都归于劳动者了。倘若是后一种可能,那么,国企官员和员工收入应当远远高于外企和私企。从近年来的情形看,这个趋势是有的,特别是国企官员薪酬大增。第三种可能是变成外汇储备了,这除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外,还需要外管局的认可。目前,外管局对巨额外储只承认是央行开机器印钞票换来的,其他原因一概不承认。连这些外储是全体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价值都不认同,又怎么可能与剩余价值挂钩呢?最让人难以看清的,大概是中外合资企业或国企上市公司,既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不是纯粹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可称之为“混搭式”生产方式,这些企业里到底有没有剩余价值,外资或股民投资那一块如果有剩余价值,国资那一块又是什么价值?一企二值?   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学说160来年了。今天,我们一边重温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一边期盼着全市居民“加薪”,倘若再能搞清楚剩余价值还有没有、剩余价值都跑到哪里去了,就算是活明白了吧。(苏文洋)
1976 次阅读|2 个评论
马克思主义进化论
热度 2 yue 2011-8-14 21:33
马克思主义进化论 曾经写过党史进化论,看了恩格斯的一段话,感慨良多,感到还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进化论。 中国人(自古以来很普遍)的毛病就是厚古薄今,认为“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一种封建思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员们(很)普遍的一种毛病。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吗?在我们回答“是”或“不是”以前,我们必须先研究一下:什么是人的思维。它是单个人的思维吗?不是。但是,它只是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个人思维而存在。如果我现在说,这种概括于我的观念中的所有这些人(包括未来的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是能够认识现存世界的,只要人类足够长久地延续下去,只要在认识器官和认识对象中没有给这种认识规定界限,那么,我只是说了些相当陈腐而又相当无聊的空话。因为最可贵的结果就是使得我们对我们现在的认识极不信任,因为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这段话的关键是最后一句,“ 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特别是最后一小句的“多得多”,表明恩格斯是多么有自知之明,多么给后人留下了活路。 由此想到,恩格斯不见得比马克思笨拙。 看了安念启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发现现在思想解放多了,安老师也敦厚多了,中肯多了。但是仍然骨子里面渗透了“退化论”,认为后死的恩格斯歪曲了马克思,列宁歪曲了马恩,斯大林歪曲了列宁。这一观点不见得完全没有依据,但是作为大的方向,恐怕也不好,至少里面渗透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退化论”。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一代比一代好。而马克思主义者的世系中,马克思是最笨拙的。 首先邓小平比毛泽东聪明多了,当然在革命方面,或许毛泽东完全比邓小平聪明。但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邓小平聪明多了。为什么?至少, 历史是对人的捉弄 ,捉弄的就是那些智者。而毛泽东是智者,邓小平是愚者。从这一点讲,邓小平也好多了。 以生活为例子,文革结束初期,我记得我去劳动的时候,奇怪身上好痒,休息的时候会解开衣服,衣服褶皱里面都是虱子。整体形式很好看,虱子好像是排队一样,藏在衣缝。我更奇怪,为什么衣服才穿了两三天。 而邓小平时代很快就消灭了虱子,所以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是推翻三座大山,而邓小平的不丰功伟绩是消灭了虱子。 邻居大娘喜欢去我家,因为我家是村里面条件好的,有电灯。她一边和女人聊,一边把手伸到衣服里面,抓出一个东西,放到地上,用指甲一抿,啪的一声。或者把抓出来的东西,用两个大拇指挤,也是啪的一声。再或者是微微解开衣服,搜寻敌人。 向前说到江泽民,也比邓小平时代更开明,至少宪法里面确定了法治,确定了人权,确定了私有财产。开放方面则加入了WTO.理论旗帜方面则确定了“发展马克思主义”。 而 邓小平在理论旗帜方面比毛泽东高明多了,一个“解放思想”,和毛泽东的“改造思想”、“统一思想”,就知道二人的差别 ,知道给党和人民的活路分别是多大。 一个人,有什么权利改造别人的思想呢?除非特殊情况。 再回到江泽民,胡锦涛时代的一个“以人为本”,就多么善于团结人民!因为什么是人?是党吗?不是,是人民。 前面指斥了毛泽东,但是他不伟大吗?完全不是,毛泽东是完全伟大的。但是任何伟大,也有完全渺小的方面。同样,渺小的方面,也不影响一个人的伟大。 毛泽东的伟大,也从旗帜可以看来,一个“党的建设”的概念,基本代替了“党内斗争”的概念,就和王明那些傻子区分开了。 这也是他比斯大林的伟大之处,斯大林的做法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而毛泽东是“团结”的公式。 在军事方面更是高明,“不打无把握之仗”。 在阶级斗争方面更是聪明,把统一战线运用的出神入化。而列宁的时代,还基本不懂得阶级合作,到后期才提出“反对左派幼稚病”。 在革命阶段方面,更是聪明,竟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观点好像列宁已经基本提出,但是“言而无行”。毛泽东还可以,但是也有点“行而不果”。 斯大林现在几乎成了反面教材,其实是冤枉的。斯大林就是列宁,列宁就是马克思。斯大林是忠诚于马列的。首先计划经济完全是马克思的思想。其次,阶级斗争也是马克思的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或革命成功的阶级斗争,则是列宁的直接的观点,也是马克思直接的观点。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就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 所以,首先,以马克思主义为标准,斯大林在根本上是好的。 其次,比列宁有成就,至少不管代价多大,实现苏联的现代化,在科技方面有许多成就。当然,列宁不死,或许搞得更好。 列宁比恩格斯如何呢?至少理论成就也不少,提出了“一国革命”论,是对马恩的极大思想突破。当然,好像列宁主要是实践上的成就。 恩格斯则比马克思开明多了,除了开头讲的, 恩格斯在晚年还指出,“实践证明我们完全错了”, 如果马恩早想到这,就不会一生一事无成了。 马克思则在马克思主义者的世系中是最笨拙的。竟然以阶级斗争概括全部历史,竟然在他那个时代就要实现完全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的真正贡献是创造《资本论》,在列宁和斯大林的坚强领导下的俄罗斯人民付出那么多的代价之后,苏联的社会主义仍然最终又失败了,都是这部著作的原因,都是对这部著作的否定和批判,只不过是实践的批判,无言的批判。 是否,指斥了马克思,就是要否定马克思?不是,一个人的功绩不会因为失误而被否定。或者指斥了马克思,是否马克思主义就没有必要以马克思来命名?不是,马克思的功绩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 总结起来说,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的主义。马克思主义就是解放思想。谁解放思想的贡献大,谁就是更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样说是有直接依据的。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则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1779 次阅读|2 个评论
奋斗 — 青春的光辉
jiangyongshuai 2011-8-10 09:26
突然觉得老马的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也米有那么虚幻! 青春的光辉, 理想的钥匙, 生命的意义, 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 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 奋斗! ------马克思
个人分类: 随笔|1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科院书画展(北戴河)有感
热度 1 peinikanhai 2011-8-1 21:23
中科院书画展(北戴河)有感
科学家不仅是科学家,还是书法家、画家。一专多能,全才,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这不,现在北戴河展出的中科院文联书画艺术,很是让人大开眼界。 所有学科都不是绝对隔离的。专业、学科交叉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马克思做数学题以当休息。很多政治家是理工专业出身。这说明,人的爱好是多元的,是广泛的,而且会随着年龄的不同,兴趣爱好也会发生转移。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爱好是可以熏陶的。 只要喜欢,就有兴趣。有了兴趣,才会钻研。 因此可以说,兴趣、爱好是最好的动力。 那么怎样让在校学生愿意学习?让公务员有兴趣去工作?让科学家静下心来搞科研? 算啦吧,还是请你欣赏书画艺术吧。
个人分类: 所见所闻|353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看“马甲柯贝”挺“转”一副泼皮相!
热度 1 蒋高明 2011-7-24 00:05
吕永岩 7 月 21 日 ,《南方周末》刊发了号称“国内生物学家”的“柯贝”的文章。这篇文章点了包括蒋高明、曹明华、 Barry Commoner 在内的国内外几位科学家的名。但从网上查询,包括“百度”搜索,都找不到这位名叫“柯贝”的生物学家的任何资料,任何影子。如此看来,这位敢称“家”的“柯贝”,如果不是无名鼠辈,那就是故意穿了“马甲”。 内心有鬼的“帽子公司”总裁 柯贝的文章与先前饶毅的文章一样,显然也属“一家之言”。既是一家之言,作为平等的学术争鸣,而且点名批评了那么多他人,其中还有国外著名科学家,牵涉到的问题又比较大,理应脱掉马甲,署上真名。这是起码的学术规范,也是学术道德。 但是,柯贝没有,《南方周末》也没有这样要求。于是,穿马甲的柯贝就堂而皇之但却畏畏缩缩地出来骂阵了。 躲在暗处骂明处的人,既不光明正大,也不公道。按说这种见不得人的做法,已经先失了一分。没想到这个“马甲柯贝”竟然十分霸道。开篇一亮相,就摆出一副“帽子公司”总裁的架势,盛气凌人地称国内“出现一股反对转基因的势力。”这个帽子扣得实在有点儿过大,也毫无依据。 事实是,在农业部批准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之前,中国没有人反对转基因研究,自然也就没有“马甲柯贝”说的“反对转基因的势力”。出现反对的声浪,是在专家声称要在“三五年内”,将转基因稻米摆上公众餐桌。近日,转基因产业化主要推手黄大昉,也认账了国内反对声浪,是在发放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之后。饶毅则认账了转基因主粮具有“如同”抗生素的“药物”属性。难道关乎中国十几亿人吃啥的问题,中国人民没有发言权吗?中国有人要让老百姓天天食用“药物”粮食,也就是天天吃“药”,这种无理的强迫,人们只有服从的份,不能提出任何不同意见吗? “柯贝”穿了马甲出来想“帮助人们免受误导”。其实,目前中国人都知道,真正想误导人民的,正是那些力推转基因产业化,想通过转基因产业化发大财的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谁人爱国为民,谁人为了个人发财而不惜出卖国家和人民,公众一眼就能看穿。狡辩除了让人民揪住尾巴,再无别的用处。 心急火燎与似是而非 “马甲柯贝”显然心急火燎。他急切地说:“反转基因在中国造成的后果是:美国已经多年种植可以食用的转基因植物,而中国迄今却不能。” “马甲柯贝”在这里又一次用“反转基因”代替了反对转基因主粮“产业化”。这就是他们一贯的诬陷手法,也是他们欺骗上级获取错误支持的手法。还有所谓的美国种植“可以食用”,“马甲柯贝”又掩盖了“谁在食用”。事实是,转基因大豆美国人没有食用,中国世博会和亚运会也没有食用,农业部幼儿园还是没有食用。只有不明真相的中国部分老百姓在食用。“马甲柯贝”这里通篇都是似是而非的模糊词语,其目的就是想蒙混欺人。 “马甲柯贝”又说:“美国人食用转基因食物也已有多年,有些人则是直接食用。因为美国饲养的动物普遍食用转基因作物,因此更多的美国人间接地食用了转基因食物。” 这里,“马甲柯贝”再次使用了模糊语言,“有些人”“直接食用”,说明还有些人没有“直接食用”。“马甲柯贝”能说明究竟是哪些人“直接食用”了?哪些人没有“直接食用”?“直接食用”是在知情的情形下,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形下?是一贯,还是偶然?中国不是也有一些人“直接食用”了转基因大豆等等吗?不是也有一些人没有食用转基因,而且还有专门食用特供的“有机”食品的吗? 毋庸置疑的是,刚刚出版的国际顶尖杂志《自然》,别说是转基因食品,就是转基因绿草,美国科学家都已经在抗议了。说谎不用打草稿的“马甲柯贝”,能解释一下《自然》为啥会对转基因绿草如此警觉,如此的“如临大敌”吗? “马甲柯贝”显然对中国人在转基因食品食用上的表现十分不满。他抱怨说:“中国对于食品的安全要求低于美国,为什么在转基因方面的要求却大大高于美国呢?是中国在转基因方面比美国高明?显然不是。” 啥原因呢?“马甲柯贝”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反转基因的势力在网络和一些传统媒体上误导了国内舆论,阻碍了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这段话,“马甲柯贝”有两个强词夺理的地方。首先,中国的主流媒体是“转基利”集团把持的,他们在主流媒体上只许说转基因产业化的好话,不许提不同意见;只许传播转基因的虚假安全信息,不许报道转基因被各国科学家发现的危害。有了主流媒体的转基因垄断,转基因产业化还是让人恐惧,这是因为“转基利”集团的假话太多;是因为他们那些“猫和水泥地面”不仅能使老鼠变少,而且能使老鼠“变小”的谎言太过低级;是因为转基因产业化独具的巨大风险无法让人不警惕。主流媒体加“转基利”顶级人物的轮番出马,还无法掩饰转基因产业化的“妖”形,这说明了啥?这说明人民不都是傻子。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至于“阻碍了中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这是明明白白的诬陷。中国从来就没有人反对过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没有反对,哪来的“阻碍”? 现代版的“狗咬吕洞宾” “马甲柯贝”说:“反转基因的华人无一是分子生物学的专家,更没有做过转基因的专家”。人们不禁要问,你“马甲柯贝”是啥人?你号称“生物学家”,为啥在“百度”上查不到?你是哪流的“学家”?为啥连自己的真名实姓都不敢露?转基因权利和主流媒体都由你们把持,你们要是没鬼,咋就不敢亮出真名呢? 接下来,“马甲柯贝”开始污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说蒋高明:“外界以其任职于科学院而以为他是专家。其实他不是。对于转基因的基础科学——分子生物学,他并不太懂。” 蒋高明不是专家,但“百度”上却有关于蒋高明的大量介绍。如:“ 1985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生物分中心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多伦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定位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浑善达克沙地草地定位研究站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等。 生物系毕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博导,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委员。除了“生物”,就是“植物”。难道粮食作物不属于“植物”?蒋高明是学过“生物”,研究“植物”的博士、博导、首席研究员,他不是“专家”?难道只有搞转基因的才能成名称家?不搞转基因就连专家也当不上?这是哪国的规定?“马甲柯贝”一个连真名实姓都不敢露的人,有啥资格反诬蒋高明?大概这就叫现代版的“狗咬吕洞宾”吧? 是科学,还是“科霸”? “马甲柯贝”说蒋高明“反转基因”“基本的理由”是“反对用科学改良农业”。人们知道,蒋高明主张用尊重自然的“生态”办法,改造农业,发展农业。他的生态农业研究很有成效,既保护了土地,恢复了地力,增加了产量,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谁说这种生态科学的办法不是科学?难道在农业发展问题上,只有转基因叫科学?除了转基因,其余的都不是科学?这种蛮横说辞,只能是“科霸”?绝不是科学。并且“科霸”必定是科学的死敌,是科学发展的最大拦路虎。 “转基利”集团把中国主粮转基因产业化说成“必然趋势”,意思是中国人要是不吃转基因主粮,那就都得饿死。但是,中华民族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几千年,这几千年之前,中国人还存活了多少年?应该比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要长吧?如此漫长的历史,没有转基因,中国人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吗? 说解决粮食问题,除了转基因,没有别的办法,这太绝对了。而绝对化是一定要犯错误的,一定经不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的。解决粮食问题的正确路线是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是遵循自然规律去改造自然,而绝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去强奸自然。强奸自然是一定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 “马甲柯贝”直言不讳地反对蒋高明从中国国情出发主张的生态农业道路,以霸权一般的蛮横态度说,按照蒋高明的逻辑,“中国农民应该继续两千年前的生产方式,无需农业机械化,而应该退回刀耕火种”。 人们无论怎样从蒋高明主张的生态农业上推理,都绝对推不出“无需农业机械化”和“刀耕火种”。“马甲柯贝”这种蛮不讲理的推理实在难以成立,实在太过霸道,实在太不讲理。 蒋高明关于生态农业的主张没有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中国在人口和土地方面就是与美国不同。美国是“地多人少”,美国有足够的土地确保美国人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吃上非转基因食品;中国恰恰相反,是“人多地少”。一旦搞了转基因产业化,造成大面积基因污染,中国想退都来不及。这种绝无退路的冒险,除非心黑到相当程度,一般善良的人是“绝不敢为”的。 “马甲柯贝”的“无需农业机械化”和“刀耕火种”,是转基因“科霸”们的强加于人,是转基因“科霸”们的危言耸听。其实,这种无理的蛮横一点都不难戳穿。去看看蒋高明先生搞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一切就都了然了。 “马甲柯贝”强加了“无需农业机械化”和“刀耕火种”还觉得不太够劲,于是他又进一步“歪推”:“按照这样的逻辑,中国应该反对汽车引进,因为会减少黄包车车夫的工作;中国应该反对现代通讯,因为会减少用马或自行车送信的就业人数”。 这段毫无根据、越来越不讲理的蛮横推理,真的令人惊诧!显然,这如果是出自一个地痞流氓,人们当然会毫不奇怪。但出自一个号称“学家”的人之口,太不可思议了!怪不得这个“马甲柯贝”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名实姓!这样的泼皮无赖,还敢打出“学家”的旗号!太丢人了。《南方周末》敢发这种泼皮无赖的文子,不怕辱没了自己的名声,魄力真是不小。 再往后,“马甲柯贝”简直把泼皮无赖发挥到了极致。他说:“如果反对农民享受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成果,应该请蒋高明这样的人自己去种田、去拉黄包车,去发扬光大他所谓的‘全球最先进技术’”。 看看吧,反对转基因产业化,主张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自然力量的生态农业,那蒋高明先生就得“自己去种田,去拉黄包车”。这如果不是泼皮无赖,不是“滚刀肉”,那就是公然的威胁,就是妄图的迫害。 其实,转基因推手的这种“霸权逻辑”并不是他们的自主发明,它的“专利权”属于美国,他们是跟美国学来的。美国无理干涉了中国南海主权,嘴上却说“无意干涉”。如同强奸过后,强奸犯提起裤子,说:“我无意对你实施强奸,我的强奸与你被强奸无关,你应该停止反抗被强奸的行为,希望我们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坦诚交换意见”。 不但“拾人牙慧”,而且“听人指挥” 泼皮过了蒋高明,“马甲柯贝”又瞄准了曹明华。当然上来还是一顿帽子满天飞的打击,譬如“反转基因的急先锋”,“不懂装懂的人”“反科学精神”等等。“帽子公司”总裁,帽子当然有的是了。 “马甲柯贝”提到曹明华在《文汇报》上发表的文章,他显然有意回避了曹明华文章中一段很关键的话:“人类基因总共只不到三万个。更令人困惑的是,比人低等得多的杂草却可以有二万六千个基因。那么,大多数基因都不只编码一个蛋白质,有些基因可以产生许多许多不同的蛋白质,比如果蝇 , 它的一个基因可以产生 (38016) 个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因此,“在这一更新了的分子生物学模型面前,转基因食物产业的主要根基动摇了!”而“中国的有些转基因专家,在 2011 年的今天,还在用上世纪 80 年代对于原核生物所适用的基因学理论来认识真核生物(包括农作物、动物、人)。他们“错把生命当作机械来处置”。“他们的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发展固属情有可原,但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则难以让人忽视与原谅。” 为了掩盖曹明华披露的今日中国转基因研究是建立在已经“过时的”理论上的事实,“马甲柯贝”先给曹明华定义:“分子生物学知识也很有限”。他没敢说曹明华“不懂”生物学。然后他就开始以转移话题的方式,说“支持转基因的懂行科学家,对于生物学原理比她懂得多:转基因食物产业,没有违反生物学原理”。 其实,曹明华说的“商业化了的转基因食物产业”,指的是中国目前还在用过时的转基因研究理论。这一点,不仅曹明华指出了,美国科学家们也已经认账:第一代转基因技术失败了。这个技术的失败,当然是源于理论的失败。 “马甲柯贝”骂阵曹明华的第二种方式是“倒打一耙”。他说:“这些反转基因的“斗士”,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是到西方拾人牙慧。” 事实上,动不动就搬出美国来的,正是“马甲柯贝”、方舟子之类的转基因产业化推手。这些人不仅“拾人牙慧”,而且“听人指挥”。就在饶毅和“马甲柯贝”跳出来之前,美国谷物饲料协会北京办事处的托马斯就在与中国“转基利”集团的聚会中,“言简意赅”地提出“汇聚力量”。“马甲柯贝”这些人正是被美国“汇聚”来的,要在中国迫不及待实施转基因主粮产业化的“力量”。对于这方面媒体的公开报道,“马甲柯贝”们想抹也抹不掉。他们把持主流媒体,自以为得计,没想到得意忘形的同时,竟会留下难以涂抹的证据。 “马甲柯贝”指责所谓的“拾人牙慧”,其实恰恰是他们搬出美国和依赖美国在先。既然“马甲柯贝”们惟美国马首是瞻,拿编造的美国数据来欺骗中国人民,了解真相的人们当然要用美国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数据,来戳穿他们的谎言了。 理智的“爱国贼”与疯狂的“卖国贼” “马甲柯贝”说:“曹明华用来作为大旗‘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著名生物学家 Barry Commoner ’,其实是一个反对现代科学技术应用的人”。“国际分子生物学界没人理他,因为不值得反驳这种不懂常识的人”。 这个被“马甲柯贝”污蔑为“不懂常识的人”,为啥让“马甲柯贝”如此反感呢?原来正是这位曾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人,说了“转基因食物的研究和制造产业,最初发展起来时所基于的、对于‘基因’的认识和研究的理论,以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模型——在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发展进程中 ( 特别是发展到了今天这个阶段 ) ——已一再被证明是‘错了的’”。 因此,失去了可靠的生物学原理的指导,目前的转基因食物行业,便成为一门“充满风险的、带有赌博性质”的“实验科学”。 原来是因为揭了转基因错误研究的老底!怪不得“马甲柯贝”要极力诋毁呢!不过,人们会问:“不懂常识的人”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是《时代》周刊和美国人民都脑残了吗?你“马甲柯贝”懂常识,你去登登《时代》周刊封面试试。你想登《时代》周刊封面,怕是连上帝都会为难得大哭失声吧?再说你“马甲柯贝”到底是个啥东东啊? 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马甲柯贝”在为转基因产业化狡辩时,会像饶毅一样,不经意地留露出一两句真话。譬如他说美国“餐馆说明 grass-fed 即草养的目的,和说明蔬菜是有机的一样”。 没错,美国的确是会标注“有机”。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有机”非但不是转基因的,而且是高于“绿色”的。美国有钱人都会出于健康考虑,选择“有机”食品。美国人当然会躲避转基因食品了。“马甲柯贝”如果喜欢转基因食品尽可以使劲吃,没人会干涉。但也请“马甲柯贝”别干涉他人,别欺骗他人吃转基因毒食,更不允许以大面积种植造成大面积基因污染导致的“事实上的强迫”。 “马甲柯贝”说曹明华关于“美国目前将转基因食物尽可能地向落后国家转移,美国国内的转基因食物正愈来愈减少……除了动物饲料、生物燃料和工业原料,美国已趋于将‘转基因’只用作极微量的食品添加剂。即便如此,转基因在美国本土还是被人们避之不及”这段话是“信口开河”。并说:“美国是食用转基因食物最多的国家,美国科学院明确支持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物”。 人们不不禁要问,美国科学院的支持,出处在哪里?他们支持什么?支持研究,还是支持生产销售?支持哪几项?人们知道,转基因研究是必须一项一项完成的,不能轻易举一反三,更不可能靠笼统说“支持转基因”就能蒙混过关的。“马甲柯贝”到底是干嘛的?是美国的代言人吗? “马甲柯贝”说:“有些人为了耸人听闻,把中国支持做转基因的人都打成‘卖国贼’”。 这件事,“马甲柯贝”只说出了事实的一部分,还有另一部分事实是:转基因产业化推手把反对偷偷摸摸、迫不及待搞转基因产业化的人统统都打成了“爱国贼”。“爱国贼”的对立面当然应该是“卖国贼”了。其实说“卖国贼”还是轻的,有人真正犯的应该是反自然,反人类罪! “马甲柯贝”不止一次地提到“让国内舆论和大众被误导”。人们感到很奇怪。主流媒体被“转基利”集团控制得死死的,“国内舆论和大众”咋还会被“误导”呢?“转基利”集团还想咋样?难道还想把全中国人民的嘴都贴上封条,眼睛统统搞瞎,才不至于“被误导”吗? “马甲柯贝”最后说自己“是为了扭转讨论的焦点”。他没有说清楚“讨论的焦点”究竟在哪儿,这是他们一贯不敢面对的。焦点在哪儿?就在转基因“产业化”,就在转基因科学家不想干科学家的事,而想改行去干商家的事。没有转基因产业化,没有转基因专家想走出实验室,去搞产业化,也就没有争论。“马甲柯贝”还想把“焦点”转到哪儿? 有趣的是,揭露金龙鱼系转基因的中国公民,被判刑的日期是七月十四日。“七一四”按广东普通话谐音是“吃要死”,意思是转基因吃了就要死。而“柯贝”的谐音则是“可悲”,意思是主张转基因产业化害人的人,下场一定很可悲。这种鬼使神差一般的巧合,的确令人惊异,发人深思。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204 次阅读|1 个评论
推荐金一南-苦难辉煌,张维为-中国震撼 两本书
热度 1 math611 2011-7-3 11:22
推荐两本不是数学书:金一南,苦难辉煌;张维为,中国震撼。 为什么? 这是两本思考中国发展的书,共同点还在于作者希望读者更多地思考,中国的发展是中国人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中国人的智慧是将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等等这些舶来品创新地结合中国自身的特性,创造性地建立了我们的共和国和复兴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 现在中国自己面临的挑战很多,而这些问题是无法完全借鉴西方的经验的,因为边界条件不同(实际上,初值条件也不同)。我认为可以粗糙地这样说,有一些普适的原理,但是如何用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还需要自身的创作性工作。有些像我们都知道的微积分原理那样,如何用来数学化实际问题并且求解后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的确是需要创新。 两本书可以说是我们的教科书里理论的诠释,能够让我们更为通俗地理解那些高深的理论。 有兴趣不难搜索一些介绍,这里不多说。
6393 次阅读|1 个评论
读王建民教授南方周末访谈录有感
热度 2 hj58 2011-6-30 05:05
读王建民教授南方周末访谈录有感   2011年6月23日“南方周末”刊登“社会主义不应画地为牢”一文,文中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王建民教授指出:“《资本论》一上来就规定‘商品首先是一个物’,这就把非物质形态的劳务排除在商品范畴之外。作为全部分析起点的商品范畴的规定出现瑕疵,后面的一系列问题就不可避免了。”   这的确是一个重大的缺陷。我研究《资本论》多年,因受到思维定势束缚,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十分惭愧。   但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商品是一个物”(不包括劳务等第三产业)这个观点完全正确,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也存在基础性的错误。   马克思继承了亚当斯密“商品按照劳动时间进行交换”的思想,推演出劳动价值论。实际上,商品并非按照劳动时间进行交换的,因为交换双方生产一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卖方是这种商品的专业生产者,耗费劳动时间比较短;买方是该商品的非专业生产者,耗费劳动时间比较长或无限长,即无法生产),因此,劳动时间不能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详细可见《资本异论》第二章:仅仅劳动时间一个因素,不能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 )   基础有问题,以此为基础的后继理论也就有问题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劳动价值论不能成立,于是剩余价值理论也不能成立。   很多人很惊讶:“剩余价值理论不成立?难道世界上不存在剥削吗?”   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积极捍卫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人不知道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说的是什么。   剩余价值理论不是说:“世界上存在剥削”,而是说:“资本利润只能来自剥削、100%来自剥削。”   因此,说剩余价值理论错了,不是说“不存在剥削”,而只不过是说资本利润存在非剥削性的来源(即使比例很低,例如只有百分之一)。   资本利润存在非剥削性来源,和资本利润完全来自剥削,有什么差异吗?   当然有。   资本利润只能来自剥削,那么要消灭剥削就只能消灭资本。   而资本利润存在剥削性和非剥削性两种来源,那么要消灭剥削,只要消灭资本利润的剥削性部分就可以了。于是我们仍然可以利用资本,创造财富,发展经济。   王建民教授指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判断失准,恰恰与《资本论》对第三产业的认识不当有关,……”   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历史趋势判断失准,原因不仅仅是马克思对第三产业的错误认识,也和马克思对资本利润来源的错误认识有关。   由于剥削不是资本利润的唯一来源,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阶级最终能够和工人阶级达成妥协,消除或减少对本国工人阶级的剥削,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避免了资本主义的灭亡,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安无事。   当然,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仍然非常严重,这是因为资本不会主动放弃剥削,只有在受剥削者的斗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剥削才会被消除或减弱;只有受剥削者对资本家阶级的压力足够大,才能使资本把利润的剥削部分吐出来。目前,发展中国家缺乏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斗争的实力,内部的贪污腐败官员与国际资本里应外合,是发展中国家无法抗拒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的主要原因。 注释: 1,“社会主义不应画地为牢”,2011年6月24日,南方周末, http://nf.nfdaily.cn/nfzm/content/2011-06/24/content_25921137_3.htm 2,黄佶:《资本异论》,2000年1月, http://wenku.baidu.com/view/f8ccba80d4d8d15abe234ecb.html (黄佶,2011年6月30日)
个人分类: 经济学|2415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转载】杨振宁!你连累死我们这帮老头子啦
热度 1 chowsiutung 2011-6-29 10:14
杨振宁!你连累死我们这帮老头子啦! 我们是一帮由七十岁左右组成的老头子们,我们中间有的老伴巳去见了马克思, 有的仍双栖双飞,有的与儿女同住,有的过独居生活……平常没事我们这帮老头常聚在 一 起,打牌下棋,唱唱戏,公园里跳跳舞,到钟点还帮儿女接送孙子孙女和他们邻居的孩子上学放学,日子过得倒是乐也融融,无甚忧虑! 不料一夜间好日子到了头,一桩82岁老汉迎聚28少妇的新闻弄得满城风雨,我们的处境一下子险恶起来。由于敌情出现,阶级斗争的弦被绷紧,我们这些本巳被视作对异性失去威胁,属于安全无虞的老头子一下子又成了需监管、怀疑的对象。为了洗脱我们的嫌疑,尽管我们举出翁父的言论,证明他女儿完全是因为杨振宁曾为中国做出重大贡献,令世人所争相仰慕。现在夫人又先他而去,确需要有人在生活上照顾他。 而婚后的主要工作是为他整理资料并不涉其它云云。但是拥有丰富斗敌经验的老太婆 , 先揭穿了这种谎言,老太婆说去照顾他和整理资料是用不着结婚这种形式的,要结婚就是因为有些事是要结了婚才能做的!也说明杨老头子具备结婚后做那些事的能 力,起码可以动手动脚吧!一番话窒得我们哑口无言。为防患于未然,于是有老伴的宣布纪律,以后一般不得单独外出,尤其年青人多的地方不准去,跳舞绝对禁止。做儿女的宣布纪律,妈虽然不在了,但生活上我们可以照顾你,数据可以帮你整理(如果你也有的话)。要找老婆年纪不得小过60岁,否则不是媳妇不放心、就是 女儿 不放心。没准引狼入室,后妈成了情敌!邻居也来凑热闹,说:“大爷,咱家孙女以后不用您接送了,怕累着您”! “不怕,大爷我身子骨结实着呢”。“唉!怕的就是您这身体好!这几年接来送去难免弄出点感情,十年后您老八十,还生龙活虎的,我孙女正好十七八。万一她死活要嫁给您,我就成您妈了!”
116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