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马克思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马克思

相关日志

[转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whyhoo 2011-12-9 16:22
从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再到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新的重要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方面取得新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    什么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各种价值观念的总和。任何社会在历史发展阶段中,都会形成与其根本制度和要求相适应的,处于统领地位、发挥主导和支配作用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纵览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主张、巩固执政地位、维护统治秩序的基本途径,是衡量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完善、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马克思深刻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这表明,在任何一个社会,统治阶级为了捍卫、维护自身统治,对掌握和控制社会的精神生产高度重视,都要推行反映本阶级的核心价值观念,都要注重建设服务于自身需要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引领整合社会意识,更好地巩固经济和政治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运动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西方资产阶级在其发展过程中,在私有制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体现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资产阶级核心价值体系曾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成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成为了西方发达国家干涉他国内政、谋求国际霸权的重要工具,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   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系统地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凝练在一起,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在地蕴涵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包含着和谐的精神和理念,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是兴国之魂。    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兴国需要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就会失去前进方向,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组成部分,既突出了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又凸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既传承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吸收借鉴了国外的有益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形成既有国家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既坚守基本的社会思想道德又向着更高目标前进的生动局面,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提供了社会前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可以始终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兴国需要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要有坚如磐石的共同思想基础。毛泽东指出的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指出的“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江泽民指出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指出的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调的都是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共同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超越阶层、行业、职业、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奠定了全体人民共同团结奋进的强大思想基础。   兴国需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的“两难”问题明显增多,协调各方面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压力不断加大,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人们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这一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的自觉性、坚定性,有助于人们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有助于人们培育和谐文化、树立和谐理念,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   兴国需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的情形下,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根本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不断巩固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激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从根本上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更好地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从根本上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我国国际影响力。    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由于社会价值体系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很多国家都把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当做国家最高利益,作为政党建设、国家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精神旗帜,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在全社会及成员中灌输、倡导、树立、强化其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提出了“融入”、“贯穿”、“体现”的建设思路,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从教育入手。要突出党员干部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带动全社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突出青少年学生的教育,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培育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学科教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等教育全过程,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突出社会公众人物的教育,引导名家名人特别是影视界、文艺界、体育界、社科界、新闻界、科技界、企业界、金融界等知名人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确保自己的一切产品、一切成果、一切言行、一切活动,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为世人做出榜样。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注重渗透。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党政机关建设之中,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礼节礼仪、民俗活动之中,渗透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之中,尤其要渗透到网络文化之中,善于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等新载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使新兴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沿阵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平台。通过有效渗透,让人们在和风细雨中认知认同,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精神追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有法律和制度作保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到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中,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中,体现到各行各业的具体制度制定中,体现到社会管理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由软变硬、由虚变实。要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的行为受到制约。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tbzt/sqjlz/shzyhxjztx/yjsk/201112/t20111208_128593.htm
个人分类: 政治|10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化大改革 中央党校教授讲的好
热度 6 xupeiyang 2011-12-7 15:55
8-9号,我因有任务,要封闭两天,朋友如果想我,你就别着急。 学习内容: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 教授 博导 韩庆祥 听了两个小时,讲的特棒。 以后一定要听中央党校的教授讲课 文化安全、文化自信、文化强国 美国、法国、新加坡、中国的核心文化 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 骆家辉大使的美国价值观 拜登副总统北京吃小吃、付消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 10 月 15 日至 18 日在京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714 次阅读|7 个评论
也谈信仰
热度 3 mangix2010 2011-12-5 15:30
一. 缘由 刚刚直博第一年,上学期需要上几门课程,其中有门课叫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按以往的经验,这种课是可去可不去的,因为本科就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马哲类的课没啥用,还不如空出时间来多读几篇文献,多遍几行代码来的实际些,但是这次好像有些不一样,我竟然一节课不落的听完了整个学期的课程,最后课程几节课要求我们博士班的几个同学关于几个问题做专题讲座,我不幸被选中了,和牛老师和另一位同学一起做这个专题,我们两个负责给牛老师整理材料、制作PPT、共同讨论讲解内容,然后由牛老师讲解,在整理材料过程中,自己有了一些思考,于是有了下面的文字,算是一个总结吧。 二、背景分析 当拿到这个专题名字时,自己头脑中还是比较迷茫的,作为一个工科学生,人文的素养本来就很匮乏,而且又是这样一个涉及到人终极关怀的字眼-信仰。不过随着对相关文献、博客、新闻的阅读和在思考,对于信仰问题,我有了些初步的认识。 2009年搜狐网曾经开展过大学生信仰调查,讨论了基督教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讨论了多元化时代下的大学生信仰缺失(区隔)问题;讨论了大学生是否拥有信仰,拥有怎么样的信仰问题。2010年底凤凰网的一个年度特别策划就是《寻找中国人的信仰》,这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对信仰问题的大讨论,同时评选出了最给力的信仰评选结果,由此看见,大家开始关注到人的信仰问题,关注到大学生的信仰问题,这还是挺让人欣慰的。 三、信仰的定义 什么是信仰那?这还是不好定义的,借助书籍和名人的言论,让我们来看看信仰到底是何物。 从信仰的中文词义来说,信,即信奉相信;仰,即仰慕、敬仰。 《大英百科全书》中是这样说的 “指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是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 《辞海》的解释 “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一直为行动的准则。”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的榜样或指南针。” 百度名片对信仰的定义是: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 价值观 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也有相关的歌曲、书籍、影视作品。 信仰就是一种意识规范,它具有无穷的力量(从共产党人的事迹可以看出), 塞缪尔 · 斯迈尔斯 在 《信仰的力量》一书中写道 “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梁启超也提到过“ 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一个人有了高尚的精神追求,才能明白生存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 一个社会有了共同的价值取向,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四、工科大学生信仰缺失 工科教学内容多为专业技术知识,专业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知识面狭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严重匮乏,致使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缺失。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分离导致工科大学生心理和思想上的失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历史的愿意,也有现实的问题。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认为这种科学与人文的分离现象是一种倒退。钱学森也曾明确指出:“科学家的只是结构中应包括艺术。科学里面有美学,搞科学同样需要灵感,而我的灵感很多是从艺术中悟来的。” 缺乏人文精神或这也是我国现代缺乏大思想家,缺乏大科学家的一个原因吧!这对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教师和老师都提出了考验,我们那些地方做的不对,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因为这涉及到国家的未来。。。
个人分类: 思想杂谈|281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学习导读
whyhoo 2011-11-30 22:32
编者按:日前,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编译局组织编写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已经出版发行。为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经典著作,我们从中选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导读文章,陆续刊登,供大家参考。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是每一个共产党人必读的经典。《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一、写作背景   《宣言》写作于1847年年底,发表于1848年2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起草的,是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正经历着一场空前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步巩固,以蒸汽动力革命为基础的工业化迅猛发展,工厂林立,机器轰鸣,火车行驶,轮船远航……这一切令人目不暇接的新景象,标志着人类工业文明的到来。然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频频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艰难困苦。资产阶级为了开辟世界市场,到处建立殖民地,甚至用血与火开路,使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社会矛盾,成为时代的课题。空想社会主义由此兴盛起来,其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猛烈抨击,对未来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但这些美好的理想由于脱离现实,找不到实现的道路和社会力量。新兴的工人阶级也不断发起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19世纪30—50年代,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发动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些斗争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都相继失败。时代呼唤科学理论,《宣言》就是适应这一时代呼唤的产物。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出生于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但他们很早就树立了为全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信念,并在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的斗争中逐步确立无产阶级立场,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1846年2月,他们在比利时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6月,在他们的帮助下,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召开代表大会,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年年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起草了一个详尽的理论和实践纲领,这就是《共产党宣言》。   二、内容介绍   《宣言》分正文和序言两个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深刻阐明了关于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一般原理,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证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第二章主要阐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既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必要性,又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基本纲领,驳斥了资产阶级攻击共产党人的种种责难,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第三章主要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第四章主要阐述共产党对其他党派的策略,阐明了共产党人要立足于现实,积极参加和支持当时的革命斗争,包括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但不能忘记无产阶级的革命原则和最终目标。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宣言》写过七篇序言,分别是: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其中,前两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后五篇由恩格斯撰写。这些序言除了阐发《宣言》的意义,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宣言》的思想。读本节选的是《宣言》正文的前两章以及1872年德文版序言。   节选部分及《宣言》全书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宣言》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檄文,通篇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正如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宣言》首要的基本思想就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这就是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精神等上层建筑,这是人类社会运动演变的基本规律。《宣言》告诉人们,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在一定条件下,低一级的社会形态必然转变为高一级的社会形态,这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阐明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为无产阶级观察社会历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观点   正如1883年序言指出,《宣言》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迄今为止(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奴隶社会主要有奴隶和奴隶主的斗争,封建社会主要有农奴和封建领主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则主要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这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最终都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最集中的就是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和代表旧经济政治制度的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必然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结果是整个社会达到革命改造,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新的阶级矛盾代替旧的阶级矛盾。阶级社会就是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才不复存在。   3.关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基本观点   《宣言》根据唯物史观,把资产阶级及其社会制度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考察,认为现代资产阶级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从崩溃着的封建社会内部迅速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页)“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页)资产阶级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就彻底改变了封建时代的道德观念。资产阶级创造了现代世界体系,形成了“农村从属于城市”,“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状况。资产阶级通过开拓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于是,人类的“世界历史”代替了地域性的历史。   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矛盾的存在,“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就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出现。在危机期间,一边是生产过剩的瘟疫蔓延,另一边则是工人阶级贫困人口的迅速增长。这表明,“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6页)“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资产阶级不仅挖掉了自己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社会基础,也造就了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所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   4.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具有彻底革命的性质,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这是由无产阶级的特点和经济地位决定的。无产阶级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底层,既无生产资料,又无政治权利,因而最富有革命的彻底性。大工业使无产阶级最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精神,在革命斗争中能够联合起来,形成反抗资产阶级的强大力量。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能够代表一切被剥削被压迫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团结人民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类解放而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尽管形式多样,但最终必然发展为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本质上是“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1页)。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必然要运用国家的暴力工具来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因此,无产阶级也必然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无产阶级的统治是真正的新型民主制度,是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服务的,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然后,利用自己的统治,实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改造,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创造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条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做准备。   5.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建设的基本观点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此后就进入新社会建设过程,但新社会建设的每一步也都是革命的继续。《宣言》特别强调,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要改造旧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但这是一个过程,不能一下子完成;对资产阶级的所有权和生产关系要实行强制性干涉,采取一系列过渡性措施。当然,这些措施在不同国家会有不同。《宣言》还告诉我们,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崭新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41页)   6.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观点   无产阶级要完成历史使命需要组织自己的政党。共产党就是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先进政党。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社会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共产党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其先进性表现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在实践上,始终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是革命运动中坚定的先锋队;在理论上,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因此,共产党能够代表整个运动的未来。   共产党有明确的纲领和策略。其最低纲领即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3页);最高纲领即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人的策略原则是,既要为工人阶级眼前的利益而斗争,又要着眼于运动的未来;既要支持一切进步运动,包括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运动,又要在革命的联合中坚持独立自主,不能失去原则。   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宣言》是对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系统的表述。它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明确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界限,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基础,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争取自由解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宣言》的发表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实现了人类思想史和社会发展史上的革命,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宣言》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于1848年2月首次在伦敦用德文发表。160多年来,它被翻译成200多种语言,出版了数千个版本,成为全世界发行量最大、传播最广的经典著作。由于以它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世界上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共产党组织,形成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这极大地激励了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宣言》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文风活泼,语言优美,不仅是革命理论经典,也是世界文学经典。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以及《宣言》的一些思想,最早于1899年传入中国。1920年,北京、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组织了《宣言》的翻译工作,是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宣言》在上海出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曾回忆,他是在那一时期首次读到了《宣言》,并在后来读过许多次。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通过学习《宣言》走上革命道路的。尽管今天的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宣言》所阐述的基本原理仍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宣言》从唯物史观出发,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和总趋势,深刻阐明了“两个必然”,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32页)科学论断,为我们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160多年来,虽然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但总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尽管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其固有矛盾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1997年和2008年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刻性,揭示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刻根源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尽管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但世界上为追求美好未来的进步力量的斗争并没有停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成功,社会主义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学习《宣言》,就要不断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要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奋斗。   《宣言》阐述了一系列需要长期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包括唯物史观、消灭剥削制度、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等,为我们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党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学习《宣言》,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宣言》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科学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纲领、策略等,为共产党人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在不同时期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形成了科学的理论、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正如《宣言》所指出的,共产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我们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先进性不仅表现为理论上的坚定成熟,更表现为实践中的冲锋陷阵。不论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还是在改革开放的火热年代,共产党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着中华民族向着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目标不断前进。今天学习《宣言》,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着眼于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宣言》强调,资产阶级通过开拓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页)于是,人类的“世界历史”开始了。这一重要论断,科学地预见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努力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加快自身发展。   《宣言》阐述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应当长期坚持。同时,正如《宣言》1872年序言特别强调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今天,我们学习《宣言》,就要辩证地、历史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原理,坚持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tbzt/mljdzz/xxdd/201107/t20110729_98480.htm
1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马克思主义
metanb 2011-11-24 22:42
中国精神文化领域中的鞑虏。
个人分类: 魔鬼辞典|1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速记,理论只要彻底就能打动人,彻底是什么意思
热度 1 yue 2011-11-23 17:41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打动人”。彻底是什么意思? 可能是到底的意思,到底就是否定纯理论。 不知道马克思使用的词语是什么?不知道他使用的词语本身是什么意思? 或许我们从这里永远搞不清,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贯的观点可以看来,彻底就是否定纯理论。 1 江泽民说:一具体就深入。 具体,不就是否定纯理论吗? 2 什么是实效性?实效性就是否定纯理论。 3 马克思本人的实践就是否定纯理论。 马克思一生没有从事纯理论,即哲学。但是他从事部门科学的研究,就《资本论》。 而且马克思本人多次明确表示要取消哲学。 《共产党宣言》也表示了马克思的方法论,就是描述的方法,即反对哲学思辨的方法。 4 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看,就是否定纯理论。 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不是理论的理论”。否定理论也不是天马行空,而是重视实践。 所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 5 所以彻底就是讲实践。 依据实践,就是彻底,就是到底。 6 彻底不是极端。 如果解释为极端,马克思主义不就成了极端主义了吗? 过去我们就是这样解释的,所以过去马克思主义经常成了极端主义。
个人分类: 普罗米修斯 哲学|170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热度 2 whyhoo 2011-11-20 10:5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科学论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保证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全面准确掌握精髓要义和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科学论断,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文化建设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深刻思考。我们要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深对这一科学论断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准确地掌握其精髓要义和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和灵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阐明了自然、社会、思维的发展规律,为其它一切学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思想武器。这是其他任何一种学说、任何一种理论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党90年来正是由于大力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不断研究和解决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遇到的新挑战新问题,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想追求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旗帜,是凝聚亿万人民的理想追求、引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未来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就在于它本身蕴含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并为实现这样的理想追求提供了思想支撑和精神动力。我们党自诞生那天起,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写在党的旗帜上,作为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来追求,坚持用这样的理想目标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更加光彩夺目、催人奋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理想追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了这样的旗帜,我们党就能把自身的力量乃至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朝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立场是一切为了人民。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创造历史的重要动力。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其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必然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否则,就不可能对人民群众产生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就起不到旗帜所应有的团结凝聚作用。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是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共同创造的,其根本立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正是有了这一立场,我们的文化建设才会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改革创新才有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源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具有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文化的根本标志。因此,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旗帜的根本因素。    深刻认识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伟大旗帜,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我们要站在国家长治久安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深刻认识高扬这一伟大旗帜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增强高扬旗帜的自觉性、坚定性。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让社会主义文化居于社会思潮的主流和主导地位,清除一切腐朽思想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基础。只有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局面。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的竞争;而决定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正确性、前沿性的深层次因素,则是本国先进文化的主导性和普及性程度。先进文化的主导性和普及性越强,对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也就越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善于面向人类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为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提供了有力精神支撑。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在世界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必须继续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   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和引领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对一个民族精神面貌、思维方法、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前途命运等产生着重要影响。我们党反复强调解放思想,大力倡导改革开放,一个重要动因就是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伟大旗帜,必将使中华民族的精神更加昂扬、素质更加提升、步伐更加稳健,从而走在引领时代潮流的前列。   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党执政兴国的根本保证,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他们的战略重点之一,就是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妖魔化”,企图在思想文化上搞乱我们党、国家和社会。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无疑是粉碎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图谋,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大计。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文化建设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推动文化建设科学发展,关键在于遵循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使文化建设在科学轨道上高效有序运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产业属性、经济属性以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创新与加快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中。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群众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   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改革创新是社会主义文化延续生命力、永葆先进性的强大动力。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执笔:刘光明 季明)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ywz/201111/t20111115_123788.htm
972 次阅读|2 个评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缘木求鱼
热度 2 moxj 2011-11-4 23:31
打开科学网,看到首页聂老师的博文,科学网还有人懂科学吗?浏览了一下,大概讲博主们对一篇讲经济学的博文不理智的评论,说科学网的博主搞经济的太少,其它人又不懂经济。我想实际情况的确是这样吧。 不过我记得念过几年书的人都是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上来的。这么高深的经济学都学了,不会没有一点常识的。不过没有节制的反复一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的经文,更加没有节制的修饰它们,后果是比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还危险的事情。 最近关于全国文化、道德的新闻铺天盖地,尤其什么被扶老人讹诈青年,小悦悦事件等,那些生活在底层被强拆、去上访的钉子户们就不必说了,看来是该搞搞文化道德建设了。之所以提最近这个噱头,不是我决定搞这个文化改革多是时候,或者多没谱,就是想起来这经济建设的基础和上层建设的领袖不知道是什么情况,搞这个文化建设到底悬还是不悬。 一般闲聊起家宝我都没直接说过正面的话,主要作为一个专业的学长,甚至是师爷级的了,我没看到过他的学术论文。不过今天看到他写了一篇《 同南开中学的师生们谈心》 觉得非常好,都什么时候了,还能清醒经济学是穷人的经济学---想起一句话叫仓廪实而知礼节,又看到搜狐首页一则新闻说娱乐圈不是你想被潜规则出名就能轮的上的。 把这些放到一起,我不知道和经济、文化、上层建筑有没有关系。但是我想告诉你们,在这个牛肉面价格飞速上涨的高通胀时代,被包养、潜规则等靠出卖人格和道德求生的薪金没有见什么变化,甚至凤凰网首页不时暴出的全国各地被查出的性工作者的工资也没有涨,只是竞争更加激烈,环境更加恶劣、、、 搞神马鸟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啊。
个人分类: 民生了望|2372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中国美学缺什么
whyhoo 2011-11-4 13:05
中国美学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有了很大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重要的是中国美学踏上了一条富有开放性、包容性和综合性的路。中国美学具有光辉的前景,在世界美学中可望获得更加显赫的地位,因为中国美学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根基,有一百余年学习和研究西方美学的经历,有博大深邃的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化这样的思想和学术渊源。当奠基在两大文明之上的美学传统,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的哲学基础上汇合在一起的时候,也就是当美学不再停留在马克思主义词句上,不再对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美学做简单比附和拼合,而是真正深入到它们的精髓中,进行哲学层面的综合的时候,我们相信,那就是中国美学完全成熟并堂皇地步入世界之林的时候。当然,这个目标与我们现在的状况还有相当的距离。相对而言,我们的美学还缺少许多东西。 一 中国美学缺少藉以与现实对话的话语,缺少批判的否定的精神 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美学还没有找到切入现实的途径和属于自己的话语。这就是说,美学还没有作为一种本体论去关注人的诗性的生存问题,还没有作为一种认识论去解决审美之如何可能的问题,还没有作为一种价值观去讨论如何以审美的方式观察和评判现实的问题。 也许我们不能将作为哲学分支的美学与经济学、法学等经验学科相比,要求美学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可操作性,但是,无论如何,美学不能漂浮在空中,以至于只是学者们的自言自语。从这个角度进行审视,不能不承认,我们的美学虽然也经常涉及一般的文学艺术和审美教育问题,并且形成了像文艺美学、技术美学、审美教育学这样的分支学科,但总体说来,“学院”气依然很重,许多问题的讨论并没有超出纯学术的范围,因此在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几乎没有产生值得重视的影响。这里,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美学还没有找到切入现实的途径和属于自己的话语。这就是说,美学还没有作为一种本体论去关注人的诗性的生存问题,还没有作为一种认识论去解决审美之如何可能的问题,还没有作为一种价值观去讨论如何以审美的方式观察和评判现实的问题。我们的美学基本上还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评的“肯定的美学”,在某些人的美学中,甚至宁愿回到孤独的个体的心灵中,空谈心理结构的“建设”,而不愿意面向现实,拒绝对现实任何意义的批判和否定。 美学的生命在现实中,美学本质上是批判的否定的。审美活动就客观方面来说,是康德所讲的“无目的而合目的”的活动。作为“无目的”的活动,审美活动区别于认识活动和道德活动,作为“合目的”的活动,却又与认识活动和道德活动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美学无论如何不能脱离与社会政治、道德、宗教、文化的纠葛。把潜藏在审美活动中的真、善的因素彰显出来,从而揭示审美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是美学的天职和基本功能。美学之所以成为批判的否定的,还因为审美活动就主观方面说,本身就具有批判的否定的内在机制。审美活动只有在这些内在机制得到调动并协调在一起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其中,形式是一个因素。它所提供的总是与既定世界不同的异在世界,因而总是具有一种将人们从有限存在中解放出来的功能。肉体是另一个因素。它所提供的信息总比知性和理性丰富得多,鲜活得多,完整得多。在知性与理性因遭到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压抑而扭曲、而异化的情况下,肉体往往能够透出一个不甘沉沦的、反叛的自我。模仿是第三个因素。卢卡奇认为模仿能够通过“目的性中断”将自然“还原为纯粹视觉、听觉和想象的形象”,从而使“拜物化”的自然转化为与人相关并“充满诗意的偶然性”的自然。想象是第四个因素。想象一方面与本我、与肉体、与潜意识相关,另一方面与情感、与爱、与信仰相关,因此,想象所展开的常常是生命中最不安分的另一面。爱是第五个因素。爱是对丑陋、平淡、冷漠、孤独、无聊、仇恨的拒绝和否定。如果说,美是自由的表征,那么,爱就是自由的体验和张扬。只是由于有爱在,我们才渴望并试图改变这个世界。 二 中国美学缺少对人的整体的把握,缺少爱这个重要的理论维度 如果我们从现有语言中寻找一个与美相对应的词,以表达促使我们做出美的判断,或由美的判断激起的那种感受和心情,这个词只能是爱。如果说美是作为协调、匀整、完善的整体的表征或象征,那么,爱就是人类趋向整体,克服孤独、分离、疏远的意向和冲动。 人是个整体,这一点在德谟克利特时代就朦胧地意识到了,“小宇宙”这个概念连同“认识你自己”那段有名的箴言成了检视和考验人们智慧的永恒的话题。人是个整体,遗憾的是,从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有产者与无产者——开始,人就被渐渐地分割开来了。体现在精神领域里,就是肉体与灵魂、感性与理性、有限与无限的对立。康德和黑格尔试图调节肉体与精神、感性与理性、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为人类的未来寻找一个理想的出路。但是在现实中他们看不到任何可能的前景,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理性自身或它的外在形式——艺术、宗教和哲学上。歌德和马克思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一个从对艺术反思中,一个从对社会历史的考察中发现人作为整体的现实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马克思相信,人类由分工导致的异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本质上是个整体,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是可以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三大差别,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来逐步达到的。 人不仅是“一束知觉”,也不仅是一组符号;不仅是经验的集合体,也不仅是理性的存在物,人是个整体,它自身、它与它所生活的世界都不可分割地联结在一起,这就是审美活动之成为可能的根据。因为美的第一个定性就是整体:统一、匀称、秩序、节律、和谐,只有自身是整体的人才可能成为审美的主体。这一点,毕达哥拉斯讲的“内外感应”也许包含了更多的真理。当你面向星空,欣赏星空那种寥廓、幽远、绚丽的美,或者面向大海,品味大海那种浩淼、涌动、壮阔的美,你不是只是看,或者听,同时在闻、嗅、触,甚至你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都在影响你的情趣和判断。你是用生命的整体与大自然对话和交流。美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能够冲击我们的直觉,激发我们的想象或者勾起我们的回忆,更在于它能够使我们在物我两忘的情境中回复到整体,消除人与自然的距离,激起和增进对自然和人生的爱。 关于爱以及爱与美的关系,柏拉图、圣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阿奎那、休谟、斯宾诺莎、康德、弗罗伊德、马克思·舍勒、乌纳穆诺、弗罗姆等有过许多讨论,中国美学基本上没有涉及。如果我们从现有语言中寻找一个与美相对应的词,以表达促使我们做出美的判断,或由美的判断激起的那种感受和心情,这个词只能是爱。这是潜藏在直觉、想象、愉悦背后的更根本的东西。爱不属于某种器官,不属于某种意念,不属于某种情趣,爱是整个生命对作为整体的自然——它的统一、匀称、秩序、节律、和谐作出的回应。世界上如果没有美,就不会有爱;同样,没有爱,也不会有美。美有优美、壮美、崇高之美、滑稽之美、悲壮凄厉之美、幽默诙谐之美、大美或至美,美是个家族;爱则有性爱、友爱、敬爱、怜爱、博爱、惠爱、大爱或圣爱,爱也是一个家族。如果说美是作为协调、匀整、完善的整体的表征或象征,那么,爱就是人类趋向整体,克服孤独、分离、疏远的意向和冲动。 三 中国美学缺少形而上的追问,缺少相应信仰的支撑 超验之美(至美或大美)以及与它相关的超验之爱(圣爱或大爱)都是形而上层面,即信仰领域的事。美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确认并论证这种形而上的追索和信仰之如何可能。 超验之美(至美或大美)以及与它相关的超验之爱(圣爱或大爱)都是形而上层面,即信仰领域的事。美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确认并论证这种形而上的追索和信仰之如何可能。中国美学从西方美学借鉴了“自由”概念,从传统美学吸取了“天人合一”概念,把它视为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和美学的最高旨趣。但是何谓自由?审美自由与生命自由有何区别?何谓“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与人和自然的统一(自然人化)有何区别?至今未有一个完整的阐释,而且,既然涉及到形而上或信仰领域,就有一个超越性的问题,但至少在主流一派美学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与此有关的较深入的讨论。“自由”或“天人合一”因此还只是一种承诺,而不是美学自身的内在目的和逻辑指向。 美学开始于经验之美(事物之美)与超验之美(美本身)的区分以及超验之美作为一种信仰的确认。超验之美,即美本身虽然从根本上说来自于经验之美,但是,这里讲的经验,不是任何个体的人的哪怕一生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是人类在千百年中共同经历和体验过的经验。这种经验已经作为“原始意象”先于个人经验沉淀在人们的无意识中,成为人们判断事物之美与丑的先验的尺度。因此,超验之美或美本身的确认不是经验范围的事,而是超验范围的事,是柏拉图以为的“回忆”,实即信仰领域的事。但是,超验之美或美本身作为一种信仰与一般宗教的信仰不同,超验之美与经验之美一样,是由主体与对象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就对象来讲,超验之美是与同样超验的真、善统一在一起,是理念、道或存在的显现;就主体来讲,超验之美是理性、意志、情感协调在一起,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从经验之美到超验之美,即从感性到理性,从个体到整体,从必然到自由,这是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历史性问题。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是要靠改造自然,包括人本身的物质实践。我们相信,无论个体的人或人类,生命是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相信心灵在与自然的交往中不断地净化着,相信整个世界会越来越一体化,现代文化所带来的孤独、疏离、迷惘、失语将为人与人之间的更亲密的交流和信任所取代,所以如此,是因为有史以来的生活实践告诉我们,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人或人类不会没有美和爱,不会拒绝美和爱。 四 中国美学缺少可以作为依恃的与时代、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与审美和艺术发展的总体趋向相适应的完整的哲学 中国美学需要奠立在哲学的基础上,但是,不是任何哲学,而是植根于我们自己的时代,能够回应这个时代提出的问题的哲学。 中国美学,从王国维时候起,一直在寻找着一种可以依恃的哲学。上世纪四十年代前是康德、叔本华、克罗齐、黑格尔,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马克思,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弗洛伊德、尼采、萨特、海德格尔,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一方面是后现代主义,特别是后结构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是文化学或文化哲学的冲击,中国美学出现了“去形而上”与所谓多元化的倾向,从而陷入了一种无所依傍、无所适从,随机式与拼盘化的状态。当然,我们不能无视现在依然十分活跃的、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为基本立足点的主流一派美学,但是,从几位代表人的身上可以看出,实践概念(以及自然人化)本身已经脱离马克思的原典,被赋予了新的个性化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剩余价值与劳动异化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理论正在受到质疑或淡出;而且,一些基本问题的立论和阐释与马克思主义几乎没有关系。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从来就是隶属于一定的哲学体系的。凡在美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美学都是如此,无一例外。这是因为美学的宗旨和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对审美现象的研究,探讨和解决感性与理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人的基本生存问题,而它的前提就是将审美活动从人类的全部生命活动中抽象开来,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位;就是将审美活动与认识活动、伦理活动以及其他功利活动区别开来,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将美与真、善在不同层面上的差异与关联揭示出来,以指明它们的不同意义。无疑,这些都属于存在论、认识论方面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哲学的支撑。 中国美学需要奠立在哲学的基础上,但是,不是任何哲学,而是植根于我们自己的时代,能够回应这个时代提出的问题的哲学。无疑,开放的、不断充实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中国美学主要的哲学基础。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哲学能够像马克思主义哲学那样,不仅为科学地探讨感性与理性、人和自然的关系、审美活动与其他生命活动的关系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而且为这些关系的实际解决开辟了道路。所谓开放的、不断充实和发展着的,就是不把自己看成是最后的、僵死的、不可更易的,而是需要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现实,吸纳中外一切新的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对已有命题和结论不断进行审视、阐释、修正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永远在建设中。中国美学为了自身的发展,应该而且必须介入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哲学的建设中。这是中国美学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最前沿的问题。 原文见 http://www.cflac.org.cn/ysb/2011-05/16/content_22772181.htm
1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占领华尔街的缘由——从保尔森到马克思
热度 13 lcguang 2011-11-3 00:55
(注: 这是《占领华尔街的民众为何如此愤怒》的修改版) 9 月 17 日 ,美国爆发至今仍然持续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起初有人说:美国人经常有人上街抗议,这只不过是无数次的其中一次; 还有人说,那只不过是一些失业的人在闹事。 但是,一个月过去了,运动不但没有停止, 反而蔓延到 70 多个国家, 800 多个城市。 美国民众占领华尔街的直接原因是华尔街金融机构高管贪婪, 并通过左右政府谋取利益。另一方面, 也有人指责穷人没钱还想买好房子, 对次贷危机也有责任。 仅仅是道德问题带来了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我以为,是有道德问题,但是没那么简单! 黑格尔说: 悲剧来自人们试图抗拒不可抗拒的力量。我以为美国的危机就带有悲剧色彩。 本文试图由表及里、由近及远说明美国经济和政治危机的缘由。 一 . 赌徒肇事 政府救助 民众更遭殃 两个赌徒 一个赌房贷违约率上涨 另一个赌不涨。 结果违约率涨了 赌不涨的亏不起 于是得到政府救助。 有这样的怪事 ? 有 ! 赌涨的是美国最厉害的投行高盛集团。赌不涨的是从事保险和金融服务的美国国际集团 AIG 政府为什么要救助呢 ? 因为 AIG 牵连其他机构太多, 据说是大到不能倒。 但是 政府救助 AIG 的钱相当大的一部分第二天就流进高盛的口袋 . 奇怪吧 ? 更奇怪的是 : 不久高盛大发奖金 AIG 也大发奖金 . AIG 为什么要大发奖金 ? 老总说要留住人才 ! 难道是要奖励埋炸弹导致金融危机的人才 ? 是金融机构之间的豪赌加重了危机的严重性。有个叫约翰 · 保尔森的对冲基金经理因为想做次贷债券找不到对手, 于是找到高盛,自称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盛,不仅帮 约翰 · 保尔森找来冤大头 自己也找了更大的冤大头 AIG 通过衍生产品(并不需要真的次贷),大肆做空次贷债券。这样看来,政府的救助岂不是在为豪赌圆场? 美国很多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美国监管机构高杠杆衍生产品的危害性,希望严加监管,但是一再遭到华尔街但反对? 为什么反对?因为衍生产品存在暴利,奖惩不对称使然!赚了,管理层多分奖金, 亏了, 管理层一毛不拔! 政府那么多钱花出去了 危机消失了 ? 没有 几年来 房价跌得更低 失业更严重 . 政府不得不提高国债上限 —— 那就是多印钞票,使得物价更高, 老百姓收入相对更低。对此,美国民众怎能不愤怒! 二.保尔森救助背后的真相 有个记录片叫 The Inside Jobs 翻译成中文叫《监守自盗》。它告诉我们,为什么美国政府在让雷曼倒闭数小时后出资 800 多亿(后来增加到 1800 亿)救助了 AIG ? 原来负责救助的美国财长亨利 · 保尔森(这是一个更有名的保尔森)来自高盛, 2005 年受小布什邀请担任美国财长。雷曼是高盛的竞争对手,场合高盛长反调,而 AIG 是亏钱给高盛的冤大头。如果不救 AIG 高盛赌赢的钱就拿不到。 AIG 原 CEO 在压力之下辞职,被保尔森找来的人取代,而这个人就是自 2003 年以来一直是高盛董事会成员的爱德华 • 利狄。为什么?无非是要让冤大头赔钱给高盛更利索。 保尔森 1972 年在 五角大楼 担任助理 国防部长 的助手, 1974 年加入高盛。是高盛给了保尔森荣誉、地位和财富。保尔森在高盛任职 32 年期间,积蓄了超过 5 亿美元的资产。光是 2005 年,保尔森的年薪就高达 3830 万美元。就在保尔森即将履新、离开高盛之际,高盛董事会又特意准备了一份 1870 万美元现金的 “ 大红包 ” 送给保尔森。保尔森的救助方案,充分显示了他的 “ 职业道德 ” 和 “ 江湖义气 ” 。但是保尔森是美国的财长,救助的钱是纳税人的钱啊!真相传开后,美国民众怎能不愤怒? 三.石油 —— 高盛和小布什之间的纽带 2008 年 3 月, 美国石油期货达到 116 美元一桶,小布什仍然宣称要加快石油储备, 理由是要应付伊朗问题。我那时就感到奇怪, 美国是石油最大进口国,石油涨价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为什么小布什反而希望石油涨价呢?我那是就猜测,是因为布什家族从事石油开采行业,屁股指挥脑袋。不久我看到美国人写的书《布什家族的战争》,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布什家族和石油的关系。 老布什父亲就是钢铁好石油大亨。老布什 1951 年与人创办石油开发公司, 1956 年至 1964 年是休斯敦扎帕塔近海石油公司总经理。小布什和小布什二弟都经营过石油公司。 虽然小布什经验石油公司一次又一次失败, 但是一次又一次得到更有钱的人石油大亨支持(按书上说法,这些财团是看在老布什的份上)。后来所有的人都亏了,只有小布什最后拿钱走人了。可以说,小布什一辈子中大部分时间都希望石油涨价。 高盛从 2002 年到 2008 年,一直看多做多石油期货。虽说石油涨价主要是需求增加的原因。但是油价超过 100 美元是不太正常的。美国是石油最大买家,推高油价更是不正常。 但是小布什在油价超过 115 美元的 2008 年 3 月还说要增加石油储备(直至 2008 年 5 月才在多方压力下同意停止增加石油储备)。高盛那时候预测说油价还会上 200 美元。可见高盛和小布什配合密切。小布什的副总统切尼在战争和石油问题上和小布什也相当一致,原来他也经营过石油公司。 我不认为小布什是为了自己的石油资产升值,但是,我相信小布什是借机偿还帮助过他的石油大亨的人情,他和亨利 · 保尔森有类似的 “ 职业道德 ” 和 “ 江湖义气 ” 。 算一算吧,因为炒高石油,美国人多付了多少冤枉钱?如果真的如《布什家族的战争》一书所述,美国人为战争付出的代价更高。想想这些,美国民众怎能不愤怒? 四. 美国政府和高盛之间的旋转门 高盛有着和政府拉关系的长期历史,有人戏称高盛和美国政府之间存在旋转门, 这边出来那边进去。 除了亨利 · 保尔森,乔舒 • 博尔顿类似,他曾经担任老布什的白宫幕僚长(总统办公室最高长官)。后来进入高盛,担任伦敦高盛国际部负责法律与政府事务的执行主任。 再后来又担任小布什的总统助理与白宫负责政策的副幕僚长。 更早的美国财长鲁宾 1966 年加入 高盛 的 风险套汇部 , 5 年后成为合伙人,后来在克林顿人总统期间,担任美国财长。 1999 年,在他和克林顿的支持下, 美国金融界在花了 30 年时间、 3 亿美元的游说费用后,终于废除了《格拉斯 — 斯蒂格尔法》(禁止公司同时从事投行和银行业务) 。 鲁宾离开了 克林顿 政府便在 1999 年 10 月加入了 花旗集团 ,担任副总裁。鲁宾的财长继任萨默斯是鲁宾的学生,现在又被奥巴马提名为国家 经济 委员会主任。 从高盛出来到政府任职, 或者从政府出来到高盛任职的人太多了。为什么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总是落空?因为华尔街大佬对政府的影响力太大了。制造金融危机的华尔街大佬不但没有得到应得的惩罚, 反而在退位的时候拿大钱走人。 2010 年,华尔街效益稍许好转,高盛、 AIG…… 又大发奖金。 现在奥巴马推出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还是受到许多国会议员的阻拦。美国民众对政府太失望了。 五.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 关于经济危机,也有人指责那些失业者和破产者说: “ 你们懒惰、没有挣钱能力还要住好房子,次贷债券就是为了满足你们的要求, 你们不能光指责华尔街! ” 虽然我相信少数人是因为懒惰, 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不是。为什么在信息革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之后, 创造财富更容易的时候,普通民众反而挣钱更难?中产阶级反而不断减少?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 - 哲学手稿》中提出工人劳动异化 ——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效益提高,劳动者越来越处在不利地位。原因是:机器代替了人力,劳动力过剩,劳动者创造了对自己更加不利的对象,劳动只有带来痛苦。马克思后来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以利润为目的,产能过剩和劳动者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故有的矛盾。共产主义生产以人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人在劳动的同时也是享受。 马克思后来提出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家追求利润和劳动者购买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天涯最近有个帖子叫《百年老狼—— 经济危机的脉络 》对这个问题讲得比较清楚。 虽然马克思的解决方案未必正确或完善,但是他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六.信息革命如何带来白领异化 我在经济危机之前的 2007 年就写过一篇文章《 白领劳动异化 ―― 信息革命 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 2008 年写过一篇文章《 经济危机的根源: 信息革命 和 白领劳动异化 》。我以为, 1929 年开始的西方经济危机是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为代表的产业革命的结果,当前西方的经济危机是以电脑、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信息革命的必然副产品。 曾几何时,程序员是非常抢手的行业,他们在创造许多出色的软件的同时, 也让无数传统白领失去了工作; 现在,软件成熟了, 互联网建成了, 他们自己也变得多余了。购买力为什么不足? 因为自动化程度高了,企业不需要那么多职位或高薪职位了。 因为以利润为目的,企业只要不赚钱,就会关闭, 或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更加重了本国失业问题。 现在,社会财富增长比民众工资增长快,超级富翁的财富增长也比民众工资增长快。富翁发财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效率提高, 比如互联网带来的效益提高; 另一种是因为资源增值,比如矿山和土地增值(我曾经写过文章, 说明科技进步如何带来资源增值 )。 无论哪一种, 都对无资产的劳动者, 特别是普通白领更加不利。效率提高使普通白领被解聘的危险更大;资源增值, 特别是房价上升使得要成家立业的年轻人更加艰难。还有一些富翁是靠权力、关系网、或垄断地位(可看做是另一种资源)发财。 这真是华尔街大佬的发财手段。他们没有冒险创业,很少承担市场风险,却拿走普通劳动者百倍千倍的财富。 七. 次贷债券的功与过 现在次贷债券名声很糟, 是因为衍生产品隐藏了它的风险,杠杆交易放大了它的风险, 这些风险后来集中爆发了。 但是次贷债券本身也有其好处。暂时没钱或没工作的人并等于未来没钱没工作,既然富人资本过剩,借钱给他们等他们将来有钱时还,是双赢。未了控制贷出者的风险,并且让小额投资人也能放贷,把次贷打包成次贷债券,让投资人买次贷债券, 而不是直接放贷,风险就小很多。 但是华尔街贪婪,明知有些人将来也难还钱,也鼓励他们贷款买房。华尔街后来还发明了次贷债券保险 CDS , 把风险转嫁给不明真相的人。甚至有些明白真相的机构,受到高额奖励的诱惑,也通过杠杆大买次贷债券; 或卖出次贷保险。反正赚了有奖励, 亏了大不了拍屁股走人。 似乎是,互联网造就了无数亿万富翁, 现在该轮到金融业了。似乎是金融大佬正带领美国从制造大国向金融大国转型,政府也放松监管, 鼓励金融创新。 然而,风险不能无限期推迟到未来。危机终于爆发了,很多人不光输了未来, 还输了未来。 八.反思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教父亚当.斯密告诉我们,通过市场交换, 一个人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给其他人带来好处;因为生产效率提高了,商品相对便宜了。然而不幸的是, 劳动力作为特殊商品也不例外,也相对便宜了。这样下去,又如何以人为本? 公平说来,要说推动技术进步,资本主义效率高。资本主义生产以利润为目的,这就便于财富以几何级数增长。 但是一旦技术进步停滞了,资本主义可能反而不如社会主义。至少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不会因为不赚钱而关门。如何兼取两者之长,值得探索!
个人分类: 经济学|3273 次阅读|31 个评论
博文《清儒教对中国的制约》的注
热度 1 shawncheng 2011-10-28 16:47
注: 1、 这篇小文是我准备交的政治课程论文。放了很长时间,期间社会上又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广州那个被碾压的小孩,整个事件简直是令人发指。我从解剖自己的思想出发得到了一些想法,然后比较其他人做事的表现和社会给我的事实,最终形成了本文所体现的理论。 2、 虽然我没有话语权,但是我觉得只有宗教信仰才能建设精神文明。时间也许已经说明了共产主义也许无法成为信仰,而且即便它就是信仰,除非我们重新建设一套科技、经济和社会秩序。否则,既然我们使用产生自新教精神 之上的西方科技、经济,那么它仍然会导致社会问题的不可调和。 3、 作为一个党派,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无与伦比。 4、 也许如果没有奉献、自律和职业道德的新教精神的熏陶,马克思等也许无法创造出共产主义的理论。 韦伯论述了新教精神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445 次阅读|1 个评论
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不好
热度 3 xupeiyang 2011-10-27 06:50
马克思曾预言,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重压下,“剥削阶级”会衰落并最终灭亡。 在资本主义社会,1%的特权阶级被赋予了各种优惠待遇,而99%的工人群众却被迫陷入贫穷和死亡。 资本主义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的最新报告,从1979年到2007年,美国最富的1%人口的收入增加了2.75倍,而最穷的20%人口同期收入只增加18%。   报告还发现一个现象,收入越低的阶层,过去30年收入增幅越小。仅次于最富的1%人口的20%富人,28年内收入增长了6成5,虽然比不上最富的1%,但还是比近80%的其它阶层人口收入增长快得多。   这个报告指出,即便不考虑最富人群收入急剧增加,美国人收入不平等现象还是加剧了。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916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1-02-16 | 你的命运是由你决定的 来自自由的世界 我的搜狐
dongzg101 2011-10-20 03:25
你相信命运么?你相信有人能用你的名字和生日算出你一生的命运么? 我是不相信。因为命是可以改变的,算命的高手,即便是那种能用心灵感应的高手,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感应,只是那一瞬间的感应而已,而且很模糊。如果他用语言说出来,那一刹那就变了。所以,无论他说什么,相信好的,你就会幸福、平安一生。 说实话,你的命取决于你的选择。面对任何情况,不要害怕,勇敢面对。 我信仰马克思,也许,有一天,1000年以后,他会成为上帝那样的存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句话是永恒的经典。 我不入党, 但我信仰马克思,信仰不需要理由。 我相信,信仰会产生一个精神的世界,那儿,是我们生命的归宿。 人生是一段旅程,有了信仰,就像有了指路明灯,找到回去的路。生是一段旅程的开始,死亡,却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所有的生命在生与死之间来来去去。 30而立,40而不惑,50而知天命。100岁并不是生命的终点,有了信仰,我们可以活得更长。如果全世界每个人都认为人能健康的活到120岁,那时候,那个世界的人的平均寿命就是120。我们的观念限制了我们人类自己。一代一代,只要我们不断的更新我们的观念,总有一天,我们人类会成为这个宇宙的神。 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他们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只要少一点我们现有观念的束缚,让他们自由成长,他们就能一代一代,不断进化。信仰是未来人类进化的源泉。 爱所有的人,无论他们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她们美还是丑,无论它们健康还是残疾。爱所有的生命,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平等的,它们也有它们的精神世界。爱我们的家园,地球,因为它也是一个生命,所有的天体都是生命,他们、她们、它们,构成了我们这个宇宙。
1722 次阅读|2 个评论
“物质决定意识”这个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该改改了!
热度 2 daodezhenjing 2011-10-18 08:30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机械唯物主义全胜的时代,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机械唯物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在 “ 物质决定意识 ” 这个观念上,它把物质和意识定性地区分开了,意识成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神秘东西。恩格斯说过,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一切现象存在的原因。意识既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它一定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否则它怎么可能有反作用呢?可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运动呢? 现代科学对意识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条件反射,可条件反射并不是意识,意识是一种有着统一目标的整体性活动,而条件反射仅仅是局部的一种快速反应。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呢?来自全身的信息各种各样,但它们都汇总为一个统一的目标,很显然,大脑中还有一个信息优胜劣汰的过程,只有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并由它强迫其它信息和它同步运动,反馈到全身,这才形成了步调一致的整体活动,而这个有统一目标的整体活动就是意识的外在表现。 不少人可能会想,意识产生于大脑之中,一定是大脑主宰着意识的产生。可这仅仅是相当然,没有一点证据。任何竞争都有一定的规则,顺应这个规则就能够被优选出来,违背这个规则就被抑制下去。信息之间的竞争也是同样,它并不是仅仅看信息表面上的强弱,而是要看环境的意志,得到了大环境力量的支持,不管它多么弱小,它都会迅速由弱变强成为统治者,而那些表面看起来挺强,却不知道顺应环境的信息,只能在竞争中迅速由强变弱,成为统治者的附庸。在人体之中,真正能够体现整体力量的是什么呢?显然它就是血液,血液对人体各部分组织的供应是不对称的,谁顺应了整体的意志,就会得到血液的优先支持,谁违背了整体的意志,血液的供应就会受到抑制。信息之间的竞争就是如此,只有得到血液的优先支持,这个信息才有可能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主导人的意识,如果得不到血液的优先支持,无论它信号多强,都不可能竞争出来。因此,意识其实是整体意志的一种体现。 从生化角度来说,血液供应的是氧,而信息和一包一包的自由氢有关,大脑中信息的处理过程就是氢氧化合水的反应,哪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主导意识,取决于两者能够正好等比化合。因此,单位时间内的供氧量决定了意识的产生。可在人体之中,什么影响着血液单位时间内的供氧量呢?显然,五脏六腑的变化都能,如肺,它直接关系着氧的代谢,脾胃影响着血的质量,肝影响着血的供应,肾影响着血液的动力,而心的影响更直接,它的变化影响着血液的速度。显然,在人体之中,五脏六腑就是人体的董事会,心就是董事长,它们通过血液的不对称供应控制着全身,大脑不过是按照董事长意志对来自全身的信息优胜劣汰的管理者。 中医文化经常用心主神志来解释意识的产生,虽然它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个解释是不完备的。神在中国文化中并不仅仅是指变化莫测的整体意志,它更重要的是体现变化莫测的大自然,如“阴阳不测谓之神”。对每一个人来说,世界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在自我,一部分是外在世界,两者首先是对立的,没有对立就没有自我,更没有意识,意识是在组成人体的各个部件共同地反抗外在世界变化的中表现出来的。可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意识就是人在与处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寻求统一的一个过程。由此可见,意识同样是自然意志的一种体现。 物质决定意识,这个观点的机械性就体现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对物质的认识,这个物质本质上体现了是在变化中存在的大自然,自然是变化的,而不是死的,可人们对物质的理解经常和不变联系在一起,造成了我们对自然的误解。其二,就是对意识的认识,意识是一种物质现象,它不仅体现了整体的意志,而且体现了大自然的意志,物质决定意识这个问题其实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变体,是整体的大自然决定局部的人,而我们却把意识看成是和物质完全不同的一种现象,可如果意识不是物质现象,它怎么可能有反作用呢?显然,人们的误区就在于意识是千变万化的,而把物质看成是死寂不变的,从而放大了他们之间的区别,其实自然也是在不断变化中存在的,意识的千变万化来源于自然的千变万化,外在世界的变化是意识产生的条件,而内在自我是意识产生的根本。
个人分类: 医学|160 次阅读|2 个评论
小鬼子的马克思研究笔记
liwei999 2011-10-14 08:16
Notes on Karl Marx and Communism 1. Bio Karl Marx was a German philosopher, sociologist, and communist in the 18th century. He developed a famous theory, called Marxism, that fundamentally influenced the human history. In fact, Karl Marx is among the most quoted scholars in history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igures of all time. His two most famous works are: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published in 1848, mainly a political statement for the communist movement, and Das Capital, a book he devoted his life to on the nature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In the last century, following his revolutionary theory, there were communist movement and revolutions in many countries to form a communist group of states, led by Soviet Union in 1922 and led to the founding of Red China in 1949. However, since the collapse of Soviet Union towards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the communist movement suffered a big retreat and even the post-Mao China turned to market economy, a system closer to the capitalist economy than the communist economy. Marx's predictions that the global revolutions will end the capitalist system in the world are not proven right. 2. Marx's view on government Marx has a theory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volving 5 major social types, from lower stages to upper stages, i.e. Primitive Communism -- Slavery system -- Feudalism -- Capitalism -- Socialism -- Communism. He regards the capitalist government as an inhuman government which only protects the capitalists (bourgeoisie) while oppressing the working class (proletarians). He believes that despite the name of democracy, a capitalist society is in essence based on Dictatorship of Bourgeoisie. He concludes that capitalist government should be overthrown by the working class and replaced by the socialist government based on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Eventually socialism transitions to communism when the productivity gets to the highest level. Communism is the ideal society in Marxist theory in which every one enjoys his work, which brings job satisfaction and fulfillment of his creativity, at the same time producing the products to meet the needs of all the society. In communism, there is no distinction of class, no class struggle and everything is in harmony. 3. Marx'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Contrary to the popular view that human is selfish by nature, Marx thought that human is a naturally creative animal. Accordingly, an ideal society creates a condition for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human nature. But capitalism is an evil society which turns humans into wage slaves. Marx'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is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and his ideal of communism. A closely related and even more influential theory of Marx is about alienation from human nature caused by the capitalist system. 4.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By alienation, Marx refers to the social separation of people from their "human nature" which is supposed to be decent and creative. Marx believed that alienation is a systematic result of capitalism. He believed that it is the alienation that deformed human nature, making people behave differently depending on one's social status. The nature of capitalists becomes exploiting and oppressing the working class purely for the seeking of profits. The working class becomes wage-slaves like robots working in inhuman conditions. Only in the communism can all men gain freedom and be liberated from wage-slavery, enjoying the full nature of their creativity. 5. why he thinks that way Marxism was formed in an age when the capitalism was not mature and there were waves and waves of class struggle and society conflicts : there were no social programs, no unions and other forms of laws as seen in the modern society. For example, there were no minimum wage law, child labor law, income tax regulations and social welfare to protect the lower working class and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between the capitalists and the proletarians. Out of deep compassions for the lower working class who has been struggling for very basic living, and out of the anger towards the early capitalists who were after profits by forcing the working class to work long hours with very low pay and very poor working conditions, Marx concluded that the capitalist government is inhuman and will be overthrown by the proletarians and replaced by the socialist and then communist government. Works Cited “Karl Marx.”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19 Sep. 2011. Wikimedia Foundation. 21 Sep. 20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Karl_Marx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6 Aug. 2011. Wikimedia Foundation. 21 Sep. 20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x's_theory_of_alienation “Marx’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2 Jun. 2011. Wikimedia Foundation. 21 Sep. 2011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x%27s_theory_of_human_nature
个人分类: 成长花絮|256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长花絮:Hi, I’m Karl Marx》
热度 1 liwei999 2011-10-14 07:15
《成长花絮:Hi, I’m Karl Marx》
几周前,甜甜世界历史课的项目《与思想家见面:卡尔 马克思》终于完工了,接着是要在课堂上给老师同学讲演。首先,要着装成学者马克思的样子。马克思的形象甜甜很熟悉,还在她很小的时候,她就从我小时候的临摹素描中看到了马恩列斯毛,还有华盛顿(见《 成长花絮第一期:学画 》)。服装好办,她就穿我的长衫西裤凑合,主要是马克思的大胡子。我陪着孩子转了好几家店铺,她都不满意。幸好由于万圣节将临,湾区临时增加很多化妆店,里面充满了稀奇古怪的服饰、骷髅,当然也有面具和大胡子。最后找到的胡子倒是很像马克思,就是颜色太黑了点儿,印象中马克思是花白胡须的。我安慰甜甜说,这是青年马克思的大胡子,完全没有问题。何况你讲演中的人性主题确实是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老年马克思更加激进和革命,远离了人性的主题。 就这样,甜甜上场了,讲得激情昂扬,特别是结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甜甜先是用的德语,然后用英语重复,掷地有声。受到老师的赞许。下面是讲演稿的纲要: Meeting of the Minds: Karl Marx Hi, I’m Karl Marx, a middle class, 18th century German scholar, who was bor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hen Capitalism was just starting and not yet mature. There were no social welfare programs (such as healthcare or pension) or worker unions, and everything was a class struggle between the rich, Bourgeoisie, and the working class, Proletarians. My theory, Marxism, is about the ultimate government, Communism, in which the property of a society is owned by all members, and peoples’ talents are utilized to their full potential, so that people enjoy their work while working toward the common good. Capitalism is a corrupted system in which the Bourgeoisie have all the power and exploit the Proletarians, while the Proletarians are unfairly treated, wage-earning robots. Even in democracy, when people vote, they are affected by mass media, controlled by the Bourgeoisie. All humans are naturally creative and talented. So I say to you all, everyone is equal. We should overthrow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Bourgeoisie, "Proletarier aller Länder vereinigt Euch!" Proletarians of the world, unite!
个人分类: 成长花絮|2458 次阅读|1 个评论
《成长花絮:小鬼子成为共产主义者》
热度 2 liwei999 2011-10-14 06:13
陪女儿研究马克思主义 早上起床,甜甜告诉我:Dad, I had a weird dream. The last sentence I remember saying to somebody is: "If there is anything that I know, communism is for you." 看来,这个学期学世界历史,甜甜是对共产主义学说着迷了。 前几天,女儿回来告诉我,说她的世界历史课程要求介绍一位历史名人,其他同学有选卢梭、拿破仑、教皇保罗二世等,她选的是卡尔马克思,要求我帮助她了解马克思主义。我说那没问题,我从小就学习马克思,谈马克思主义如数家珍。女儿说,首先要了解马克思的生平事迹,然后主要是介绍马克思对下面两个问题的论点:马克思怎么看人性?马克思怎么看政府? 马克思的人性论,我这个当年的学马列小组积极分子也不大了解。人性在我们的少年时代是塔布(taboo),学习马克思也要绕开它:当年我们强调的是阶级性,而不是人性。改革开放以后,在老邓发动反自由化之前的思想解放年代,曾经有过对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大讨论,印象深刻。顺藤摸瓜,上了维基百科 wiki,发现还真有专题论及青年马克思的人性论及其异化论。马克思的生平、其他论述,包括政府,wiki 上都有很好的概述。互联网上的百科wiki是人类新技术时代的一个创举,女儿已经养成习惯了,凡事查 wiki,我也鼓励她做这类研究项目尽可能参照 wiki. 生吞活剥看了维基百科的马克思条款,甜甜对马克思佩服得五体投地,整理了不少笔记。笔记上交给老师前,必须用自己的话综述改写,这样就对有些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譬如人性,维基的讲解围绕马克思对于人的自然性、创造性以及天赋才能的肯定,反衬生产关系对于劳动者创造本性的异化,显得太过抽象。女儿问:马克思到底是说人性是好,还是坏啊?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说:马克思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要说的是,其所以产生阶级斗争等残酷的事件,那是人的社会环境和地位决定的。资本家作为人,并不是生来就要压榨无产阶级的坏蛋,但是他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必须剥削无产阶级,以追求最大利润。资本家作为人格化资本的本质,是他的资本家身份决定的,不是他的本性问题。一个无产者,无论多么善良,一旦成了暴发户,变成资产阶级以后,他一样要被异化,成为资本的代表。 女儿最感兴趣的是共产主义,说我们从小被洗脑了,以为共产主义导致独裁和邪恶,其实共产主义是多么地美好。 "we were brain-washed to believe that communism is associated with dictatorship and leads to evil. But according to Marx, communism is a beautiful society, no class. no class struggle, work is fun and not a burden, one can satisfy his most potential with his gifted talents. But why the countries experimenting with communism all failed? "They failed for a good reason. The reason is clearly stated in Marx's works but the followers did not take it seriously. That is, an ideal society like communist needs to be supported by the maximum productivity." 女儿说:马克思了不起,资本主义太臭了(sucks),你看这两年的金融风暴,目前席卷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倒债危机,处处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女儿说,我觉得我现在已经是共产主义者了,资本主义太烂,一定要被共产主义所取代(Dad, by now, I think I am already a communist. Capitalism sucks, got to be replaced by communism.) 我乐了,这话怎么与四十年前我们的信仰如出一辙呢。
个人分类: 成长花絮|2160 次阅读|2 个评论
占领华尔街的民众为何如此愤怒
热度 3 lcguang 2011-10-11 16:03
9 月 17 日 ,美国爆发了持续几周占领华尔街运动 . 参加这一抗议运动的人越来越多 , 光是纽约就有上万人 ; 波及的城市也越来越多 , 以前有五十多个城市的民众纷纷响应 . 美国民众为何如此愤怒 ? 一 . 赌徒肇事 , 政府救助 , 民众更遭殃 两个赌徒 , 一个赌房贷违约率上涨 , 另一个赌不涨。 结果违约率涨了 , 赌不涨的亏不起 , 于是得到政府救助。 有这样的怪事 ? 有 ! 赌涨的是美国最厉害的投行高盛集团。赌不涨的是从事保险和金融服务的美国国际集团 AIG, 政府为什么要救助呢 ? 因为 AIG 牵连其他机构太多, 据说是大到不能倒。 但是 , 政府救助 AIG 的钱相当大的一部分第二天就流进高盛的口袋 . 奇怪吧 ? 更奇怪的是 : 不久高盛大发奖金 , AIG 也大发奖金 . AIG 为什么要大发奖金 ? 老总说要留住人才 ! 难道是要奖励埋炸弹导致金融危机的人才 ? 是金融机构之间的豪赌加重了危机的严重性。有个叫 约翰 · 保尔森的对冲基金经理因为想做次贷债券找不到对手, 于是找到高盛,自称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盛,不仅帮 约翰 · 保尔森找来冤大头 , 自己也找了更大的冤大头 AIG, 通过衍生产品(并不需要真的次贷),大肆做空次贷债券。这样看来,政府的救助岂不是在为豪赌圆场? 美国很多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美国监管机构高杠杆衍生产品的危害性,希望严加监管,但是一再遭到华尔街但反对? 为什么反对?因为衍生产品存在暴利,奖惩不对称使然!赚了,管理层多分奖金, 亏了, 管理层一毛不拔! 政府那么多钱花出去了 , 危机消失了 ? 没有 , 几年来 , 房价跌得更低 , 失业更严重 . 政府不得不提高国债上限——那就是多印钞票,使得物价更高, 老百姓收入相对更低。对此,美国民众怎能不愤怒! 二.保尔森救助背后的真相 有个记录片叫 The Inside Jobs, 翻译成中文叫《监守自盗》。它告诉我们,为什么美国政府在让雷曼倒闭数小时后出资 800 多亿(后来增加到 1800 亿)救助了 AIG ? 原来负责救助的美国财长亨利 · 保尔森(这是一个更有名的保尔森)来自高盛, 2005 年受小布什邀请担任美国财长。雷曼是高盛的竞争对手,场合高盛长反调,而 AIG 是亏钱给高盛的冤大头。如果不救 AIG, 高盛赌赢的钱就拿不到。 AIG 原 CEO 在压力之下辞职,被保尔森找来的人取代,而这个人就是自 2003 年以来一直是高盛董事会成员的爱德华•利狄。为什么?无非是要让冤大头赔钱给高盛更利索。 保尔森 1972 年在 五角大楼 担任助理 国防部长 的助手, 1974 年加入高盛。 是高盛给了保尔森荣誉、地位和财富。 保尔森在高盛任职 32 年期间,积蓄了超过 5 亿美元的资产。光是 2005 年,保尔森的年薪就高达 3830 万美元。就在保尔森即将履新、离开高盛之际,高盛董事会又特意准备了一份 1870 万美元现金的 “ 大红包 ” 送给保尔森。 保尔森的救助方案,充分显示了他的“职业道德”和“江湖义气”。但是保尔森是美国的财长,救助的钱是纳税人的钱啊!真相传开后,美国民众怎能不愤怒? 三.石油——高盛和小布什之间的纽带 2008 年 3 月, 美国石油期货达到 116 美元一桶,小布什仍然宣称要加快石油储备, 理由是要应付伊朗问题。我那时就感到奇怪, 美国是石油最大进口国,石油涨价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为什么小布什反而希望石油涨价呢?我那是就猜测,是因为布什家族从事石油开采行业,屁股指挥脑袋(参看 http://lcguang.blog.hexun.com/23843431_d.html )。不久我看到美国人写的书《布什家族的战争》,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布什家族和石油的关系。 老布什父亲就是钢铁好石油大亨。老布什 1951 年与人创办石油开发公司, 1956 年至 1964 年是休斯敦扎帕塔近海石油公司总经理。 小布什和小布什二弟都经营过石油公司。 虽然小布什经验石油公司一次又一次失败, 但是一次又一次得到更有钱的人石油大亨支持(按书上说法,这些财团是看在老布什的份上)。后来所有的人都亏了,只有小布什最后拿钱走人了。可以说,小布什一辈子中大部分时间都希望石油涨价。 高盛从 2002 年到 2008 年,一直看多做多石油期货。虽说石油涨价主要是需求增加的原因。但是油价超过 100 美元是不太正常的。美国是石油最大买家,推高油价更是不正常。 但是小布什在油价超过 115 美元的 2008 年 3 月还说要增加石油储备(直至 2008 年 5 月才在多方压力下同意停止增加石油储备)。高盛那时候预测说油价还会上 200 美元。可见高盛和小布什配合密切。小布什的副总统切尼在战争和石油问题上和小布什也相当一致,原来他也经营过石油公司。 我不认为小布什是为了自己的石油资产升值,但是,我相信小布什是借机偿还帮助过他的石油大亨的人情,他和亨利 · 保尔森有类似的“职业道德”和“江湖义气”。 算一算吧,因为炒高石油,美国人多付了多少冤枉钱?如果真的如《布什家族的战争》一书所述,美国人为战争付出的代价更高。想想这些,美国民众怎能不愤怒? 四. 美国政府和高盛之间的旋转门 高盛有着和政府拉关系的长期历史,有人戏称高盛和美国政府之间存在旋转门, 这边出来那边进去。 除了亨利 · 保尔森, 乔舒•博尔顿类似,他曾经担任老布什的白宫幕僚长(总统办公室最高长官)。后来进入高盛,担任伦敦高盛国际部负责法律与政府事务的执行主任。 再后来又担任小布什的总统助理与白宫负责政策的副幕僚长。 更早的美国财长鲁宾 1966 年加入 高盛 的 风险套汇部 , 5 年后成为合伙人,后来在克林顿人总统期间,担任美国财长。 1999 年,在他和克林顿的支持下, 美国金融界在花了 30 年时间、 3 亿美元的游说费用后,终于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禁止公司同时从事投行和银行业务) 。 鲁宾离开了 克林顿 政府便在 1999 年 10 月加入了 花旗集团 ,担任副总裁。鲁宾的财长继任萨默斯是鲁宾的学生,现在又被奥巴马提名为 国家 经济 委员会主任。 从高盛出来到政府任职, 或者从政府出来到高盛任职的人太多了。为什么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总是落空?因为华尔街大佬对政府的影响力太大了。制造金融危机的华尔街大佬不但没有得到应得的惩罚, 反而在退位的时候拿大钱走人。 2010 年,华尔街效益稍许好转,高盛、 AIG…… 又大发奖金。 现在奥巴马推出金融监管改革方案,还是受到许多国会议员的阻拦。美国民众对政府太失望了。 五.白领劳动异化——反思资本主义 关于经济危机,也有人指责那些失业者和破产者说:“你们懒惰、没有挣钱能力还要住好房子,次贷债券就是为了满足你们的要求, 你们不能光指责华尔街!” 虽然我相信少数人是因为懒惰, 但我相信大多数人不是。为什么在信息革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之后, 创造财富更容易的时候,普通民众反而挣钱更难?中产阶级反而不断减少?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马克思在 1844 年《经济学 - 哲学手稿》中提出工人劳动异化——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效益提高,劳动者越来越处在不利地位。原因是:机器代替了人力,劳动力过剩,劳动者创造了对自己更加不利的对象,劳动只有带来痛苦。马克思后来指出,资本主义生产以利润为目的,产能过剩和劳动者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故有的矛盾。共产主义生产以人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人在劳动的同时也是享受。 虽然马克思的解决方案未必正确或完善,但是他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还是看得很清楚的。 我在经济危机之前的 2007 年就写过一篇文章《 白领劳动异化 ―― 信息革命 不可忽视的副作用 》( http://lcguang.blog.hexun.com.tw/13804346_d.html ) , 2008 年写过一篇文章《 经济危机的根源: 信息革命 和 白领劳动异化 》(收录于《股市幸存者如是说》,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年)。我以为, 1929 年开始的西方经济危机是以内燃机和电动机为代表的产业革命的结果,当前西方的经济危机是以电脑、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信息革命的必然结果。因为以利润为目的,企业只要不赚钱,就会关闭, 或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加重了本国失业问题。 货币增长比民众工资增长快,超级富翁的财富增长也比民众工资增长快。富翁发财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因为效率提高, 比如互联网带来的效益提高; 另一种是因为资源增值,比如矿山和土地增值。我曾经写过文章, 说明科技进步如何带来资源增值( http://lcguang.blogchina.com/45777_list_1.html )。 无论哪一种, 都对无资产的劳动者, 特别是普通白领更加不利。效率提高使普通白领被解聘的危险更大,资源增值, 特别是房价上升使得要成家立业的年轻人更加艰难。还有一些富翁是靠权力、关系网、或垄断地位(可看做是另一种资源)发财。 这真是华尔街大佬的发财手段。他们没有冒险创业,很少承担市场,却拿走普通劳动者百倍千倍的财富。 那些资本大佬给穷人贷款买房并不是因为同情穷人,而是因为要从未来赚取利润。次贷债券隐藏并延缓了危机的到来, 但是由于华尔街贪婪,最后却放大了危机。穷人如果不小心或者运气不好,不但输光现在,还会输光未来。华尔街民众只所以如此愤怒, 因为这个社会让他们看不到好的未来! 公平说来,要说推动技术进步, 资本主义效率高;但是一旦技术进步停滞了,资本主义可能反而不如社会主义。至少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不会因为不赚钱而关门。如何兼取两者之长,值得探索!
个人分类: 经济学|256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