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场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民用应急产品要过哪些关?
dfedhw 2020-7-8 09:58
暴雨无情人有情!小伙用3年发明的防水淹装置,让300万车主成功避险 入水自动充气,两小学生发明“手榴弹式”救生圈获大奖 明明有门,为什么要走窗户呢? 近来在网上看到三款应急用的产品,首先,发明创造的精神肯定要鼓励,但是,作为民用类的应急产品,如果缺乏对应用场景的深入了解,即便看似功能可基本实现,然而仍具有极大的推广局限性。 先看关于汽车漂浮气囊的 评论1:不知道要淹水就不会事先装气囊,知道了要淹水车子就不会放那里。评论2:车被水淹都是突发性的,如果需要安装你这设备的时间,我还不如把车开到高处 。后面两款产品可详见评论区。 民用的应急产品,之所以能体现出其价值,前提是需要遇到紧急情况,而紧急情况都是极小概率事件,无法预知会在何时何地,什么人能够遇见。或者说,即使你配备了,但是如果很长时间都没有使用需求,那么产品就会渐渐变成“鸡肋”,假如东西很廉价,倒也无所谓,如果东西稍贵一些,性价比就会出现问题(技术经济性)。 再从个人使用的角度看,气囊、救生圈是否能确保随时携带?如果恰好未携带的时候又碰见了紧急情况,那该怎么办?要知道,应急产品之所以有用武之地,抢的就是关键那么几分钟,一旦错失时机,来再多也没用。 一件使用概率很低的产品,首先就要考虑长效性,不能说是一两年之后坏了用不了,那又是个麻烦事,因为也许坏了你还不知道,又牵扯到一用一备;接下来就涉及到装置的简单性,如果安装及构造稍有些复杂,由于长期保管不善等因素,任一个组件或物料失效就会导致整体失效,即复杂的东西不可靠;其次是使用人的问题,一般民用应急产品,最好能确保所有人即使未经受过专门训练,也能游刃有余,实际有机会用到产品的大都是普通人,并非专业人士,而且要考虑到在恐慌情绪下仍然知道用,仍然会用,动作不变形,效果发挥如常;再接下来讨论无弊,产品长时间没有使用,放在那里会不会对日常生产生活有影响,或是明显有碍视觉观瞻,又或者,不常用的东西,会不会情急之下找不到,这些可能性都得考虑进去;最后则要顾及的是无害,本来是应急救命的东西,如果在日常以及使用过程中反而带来其它风险,无异于增加了新的安全问题(如构件锈蚀、脱落或夹手)。 一件小小的应急产品,需要考虑的环节 因素 竟有如此之多:简单、可靠、高效、经济、长效、无弊、无害,而且相互间关联。以上仅仅只是最粗浅的讨论,倘若让更多的人来提提意见,还可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即使通过了上述一道道“关口”,在后续实际应用中仍有可能发现其它“致命”的问题。如果将手电筒、破窗器、创可贴及防狼喷雾剂以此标准来进行衡量,就会发现基本能同时符合上述几项要求,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 最后一点,则是关于该产品技术的可替代性,比如汽车怕水淹,但是我可以迅速把车开走,移至高处,除非四面都是低洼地带;救生圈,不一定非要等到人被淹才抛过去,我可以在刚下水时就提前给他预备一个普通的救生圈,没必要等到后面才来“施”救,或者能抛给他几根稍粗一点的树枝,起码也能临时应个急,司马光仅仅用一块大石头,就解决了应急的大难题(几个小朋友,既没凳子又无绳子而且力量也不足,施救过程还危险),当然这是一种颇具想象力的应急(特殊的场景下,仅凭一块石头所体现出的逆向思维);火灾中应急逃生的手段则更多(比如用绳子),未必都会被逼迫到走梯子的极端情形,这更是小概率中的小概率,何况许多防范措施可以未雨绸缪,不致于让自己动辄陷入绝境(既然已经计划安梯子,说明意识到形势可能很严峻;既然已经意识到严峻,为何不从别的方面提前加以改善)。 一款民用应急产品,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非常的不简单,功能实现仅仅只是起步。 蝈蝈创新随笔:这样的技术,为什么能领先世界 大青树应急科普:贵州公交车坠湖…,遭遇突发意外如何自救?
18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认知折叠与原始创新
热度 2 dfedhw 2019-9-15 19:52
七十年代的时候,如果要请人吃饭,主人得专门提前去客人家里走一趟,说好时间,然后等客人们第二天上门;如果听说院里有坝坝电影,那么下午就得有人拿着小板凳提前去“占位子”,这样一家人晚上才能看到电影。 上述这一切在如今看来都已成为了遥远的过去,以前司空见惯的各种方式行为,随着手机等系列技术产品的出现,瞬间消失,无从寻觅,取而代之的只剩下以手机操作为“核心”的行为方式。 所谓“认知折叠”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取代 ,一旦“取代”形成之后,很多旧场景逐渐成为了历史记忆:写信之后到邮局寄信,火车站排队买票,现场观看文艺演出,挤在售票窗口抢电影票,百货商场购物,去电子游戏厅打街机游戏,到相馆买胶卷洗照片,订阅报刊杂志,到银行存钱取钱……现如今的“手机一族”已无从体会,假如是一个完全与世隔绝了30年的“囚徒”再次回到现代社会,他几乎无法适应这样的生活,过去他所熟悉的一切社会活动,几乎都被“折叠”进了手机。所以, 没有前后场景的取代或对照,谈不上“折叠” ,哪怕只是部分场景被取代或更替。 午餐肉没有出现之前,要在战场上埋锅造饭的现实场景并不容易:大锅、炊具、燃料、各种食材、调味品,然后又涉及到物资的调配、交通运输工具、食物数量保质期、场地、天气、水源、安全,一旦实际展开,尤其当部队处于运动状态,就会发现要想让士兵们每顿吃上热乎饭,居然成了一个天大的难题。然而当午餐肉问世之后,这一棘手的问题似乎一下子就得到缓解,之前关于战场上做饭的相关场景一下子就被“折叠”进了这个罐头盒子里,往日里那些莫名的混乱与无序顷刻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认知折叠”的背后实质依赖于原始创新的推动 ,真实的原始创新会带来对以往相关“认知”的“折叠”,由于一种新的技术、产品、方法或原理的实施,针对某项任务的相关场景被全部或部分“封装”进了一块“屏幕”,从此不再具有立体展示的机会,故称之为“折叠”。“认知折叠”只是对该过程的一种简化描述,其大致发展顺序为:创新出现-认知改变-场景折叠。 当然,创新产生之初,传统认知尚未发生改变,并不等于现实就可以一下子被“折叠”进去,还有一定的适应及配合过程,如集装箱最初概念的提出,在当时尚未具备相关的配套设施:相应尺寸的运载工具、吊车、码头、道路、隧道、桥梁、货柜场、互联网、操作人员等,集装箱运输方式依然无法实现,只有当外部条件完全具备之后,集装箱的使用效率以及对生产活动方式的影响才开始大规模凸显出来,而以往由吊索、抬杠、网兜、货盘、工具、简单机械、人力等构成的忙碌的搬运场景开始渐行渐远…… 回过头来看,“认知折叠”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实现,它取决于技术产品的固有使用周期,例如,同一行业几乎不可能在一种产品大量应用之后,十年八年时间就会又冒出一件新产品。换句话说,反倒是越古老的行业,历史上很少有变化的行业,反倒越有可能出现“认知折叠”,产生原始创新的概率相应越大。 从已有“认知折叠”技术产生的案例来看,大都围绕着能源、物流、信息等流动性行业,除去上述例子,还有如:蒸汽机、内燃机、交通工具、电力传输、互联网、共享单车等,认知改变的背后也皆为原始创新所引领和驱动。 最后不 得不提到的就是关于武器的进化,当核武器出现之后,过去再厉害的常规型武器似乎一下子都变得相形失色,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伴随着常规武器的征战杀伐随之被“折叠”,悄然化为历史尘封的记忆,达到“认知折叠”的最高 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罗胖60秒:什么叫“时间的折叠”? 转自微信公众号 罗辑思维
3728 次阅读|4 个评论
消防产品技术的应用场景2
dfedhw 2019-7-1 09:32
火起之前,消防技术措施已采取了不少,看起来并无大碍,可往往一旦真起火时又会发现:好像这儿也不对,那儿也有问题,火灾实际很难应对。说起来现场的消防技术产品种类及数量并不少,可为什么实际贡献率并不突出,根源则在于大部分类型的产品未能深度结合消防问题的真实应用场景。 火灾与别的事件不同,它所存在的时空大背景以及实际发生的极端小概率,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极不对等的博弈。就拿火灾报警器来说,一起火灾过后,总有观点强调应该提前安装,由此变被动为主动。然而这只是一种主观上的想当然:首先,无人能预见哪里会起火,“用得上”与“用不上”这之间至少是千分之一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 每成功实现一次报警,其背后是上千只持续正常运行的报警器 ,才有机会“捕捉”到一次偶发的火情。那么当初整体需要多大的一笔投入?报警器能否做到遍布建筑每一个角落?假设数量能得以保证, 相应的维护工作量反过来又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 这就好比一个大池塘:一年当中会突然“冒”出来的“鱼”总共就那么几条,如果都要靠静态固定的“网”去捞的话,得准备多少张“网”?并且每张“网”还不能有“漏眼”,更何况,这个“池塘”远比想象中要大得多,近乎于无限。 如果再进一步放到时间背景中去看,情况还会更糟:火灾并不常见,针对某一区域的起火周期一般以10年为计量单位,甚至可以说,二三十年也难得遇见一回,如此一来,这么多的“渔网”还能否正常使用就要打一个大问号。 报警器应用尚且如此,其它众多的消防产品也会面临同样问题,倘若无法第一时间快速响应,那么尽管看似产品再多,分散开来摆在随机的火灾面前,依然如同“杯水车薪”, 消防 产品真正所要面对的并不是特定的已实际发生的这些火灾,而是无限的时空背景 ,这与集体买彩票甚至有某种程度的类似, 相对有限的数量与近乎无限的时空相比,必然有大量的防护“盲区”客观存在,只不过日常难以觉察或避重就轻 。 消防产品的场景化矛盾不妨这样理解:既有报警器,灭火剂又能可靠投送的算作一块,暂且不论,可是还有许多部位虽有报警器,却无法第一时间投送灭火剂,该怎么办?甚至于两者都没有,又该怎么办?要知道:火灾并不会乖乖地到已有的“碗”里来,即便准备不足的地方,火灾也照样会随机“光顾”。 从实验室到真正的火场有一段难以想象的“距离”,脱离场景化的设计自然接不了“地气”,实际应用过程还会暴露出大量问题。倘若不能够充分意识到这之间的具体矛盾,那么消防技术产品即使大面积安装实施,其能效发挥与现实明显“脱节”的现象仍会普遍存在,火势蔓延开来以致失控,也就不足为奇。 由五花八门、推陈出新的技术所构成的消防产品市场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结合不时涌现的难以有效控制的火灾事件,百家争鸣的事后文章以及铺天盖地的科普宣传,综合印证了上述观点。 高层火灾灭火极其困难 特殊火灾给消防员带来极大挑战 把需求理清楚 消防产品的场景化探讨
2093 次阅读|5 个评论
草中笋2018年中国行记事系列(3)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8-11-11 08:02
草中笋2018年中国行记事系列(3) (三)婚礼场景实录 蒋继平 2018年11月11日 到了溧阳的第二天, 是外甥豪浩结婚的喜庆之日。妹夫妹妹在昨晚上给我们三人做了一个安排:因为听力和身体状态欠佳, 我要求他们不要给我任何任务, 他们马上答应, 他们安排我女儿作为男方领亲队伍的代表去女方领亲, 我夫人被安排去新房整理床铺。 早晨夫人和女儿早早地在宾馆吃了自助餐就被一个侄子开车接去了妹妹家。 我在7:30分左右洗漱完毕也去宾馆餐厅吃了自助餐。 从自助餐厅出来, 我在宾馆大门前用手机记录了当日在这个宾馆结婚的标示。 这个宾馆一共有三个主体建筑, 分成东西和中三个部分。 当日的婚礼分别在东楼和西楼举行, 其中西楼有五个婚礼(图一), 东楼有三个婚礼(图二,图三)。 外甥豪浩的婚礼在东楼的三楼星光大厅。在东楼的大门入口处的右内侧,有一幅新郎和新娘的结婚照片,我也用手机记录下来, 不过, 不知道什么原因, 照片上传后自动侧转, 很不自然, 所以, 不能在此贴图。 时间到了11点多一点, 我被通知婚礼马上要开始。 我从西楼的五楼房间下来到东楼去。 在东楼的大门入口处, 遇到很多来道贺的人, 其中有许多是亲朋好友, 以前互相认识, 不过在这人来人往的场合, 也没有时间多打招呼。 我看到新郎和新娘在大门入口左内测站着迎接来道贺的人,外甥豪浩看到我立即跨前一步与我一个拥抱。 我让一对新人站在一起为他们留影, 就用手中的手机为他们照了一张相 (图四), 与此同时, 也叫陪郎和陪娘和新郎新娘站在一起合影留念(图五)。 陪郎是我最小的一个侄子,名字是蒋成成, 与外甥豪浩同年生, 自小在一起长大, 他们倆到读大学时才分开。 婚礼一共有三十五桌酒席, 是男女双方合办的。我妹妹这边一共来了大约五十位亲人, 分在五个酒桌上。其中一桌是我的二姑姑一家子(图六),一桌是三姑,小叔和小姑三家子(图七),还有三桌是我的兄弟,堂弟,表弟和他们的子女等亲属(图八, 图九)。 婚礼在11:48分正式开始。 婚礼的过程几乎是经典的形式,其中最令我感到影响深刻的是新郎当众屈左腿跪迎新娘。 这个情节是出于我意料之外的。婚礼有许多精彩活动, 其中有向来宾们撒红包, 撒礼品,有吉托个人演唱, 有孩子们的集体表演, 有家长的致辞。 男方的家长史星耀给了一个简短的致谢脱稿演讲, 赢得满堂喝彩。 在婚礼进行到最后时刻, 在所有来宾们都吃饱喝足时, 我被邀请上台给这对新人做一个祝福。 我一向不愿意在公众场合做演讲, 所以, 借词推托, 不过, 在众人的强烈要求和期望下, 还是勉强地带着夫人和女儿一起走上了演讲台, 我接过现场播演员递过来的话筒, 简单地说:“大家好!今天的新郎是我唯一的外甥, 所以, 我带着美国的一家人从美国回来专门参加他的婚礼, 我祝福这对新人百年好合, 早得贵子。” 说完后就将手中的话筒交给了身边的夫人, 夫人也说了两句祝福语, 然后将话筒交给女儿。 女儿说她不会说流利的中文。 我对她说:“你可以用英文做一个美式祝福。” 女儿听了后立即用英文做了一个简短的美式祝福。 不过, 从大厅中来宾们的反应来看, 我觉得女儿的英文祝福几乎没有人能听懂。 参加这个婚礼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中美婚礼文化习俗的差异。 美国的婚礼大多数都在教堂举行, 即使不在正式的教堂, 也有正式的牧师作为结婚见证人, 而中国的婚礼一般都在宾馆酒店举行。 图一。 西楼的五个婚礼通告。 图二: 东楼的倆个婚礼通告。 图三。 东楼的一个婚礼通告。 图四。 新郎新娘合影。 图五。 新郎新娘和陪郎陪娘合影。 图六。 二姑一家子。 图七。 三姑, 小叔和小姑等亲人。 图八。 兄弟们和亲人。 图九。 其他亲人们。 (待续)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2978 次阅读|2 个评论
消防技术的应用场景
dfedhw 2018-9-22 20:56
只要谈到消防问题,大家都知道很重要,可是家里真正有几个配备消防器材的?倘若万一失火,水是否一定就好用? 就杭州保姆纵火案来说,妇女儿童深夜在家,遇到火灾完全无计可施,惟望救援,那么是不是也该考虑在这种情形下,技术能为她们做点什么? 对普通人而言,亲身经历一起火灾的概率起码20年一遇,甚至周期更长,在这样的极小概率事件中,基本上不要指望其会有什么经验。 据说二战时美军新招募来的卡车司机,只有十几小时的培训时间,然后就直接开赴战场,到真实的场景中再边开边学。 目前的消防培训当然不可能设计出一个火场,让每个人冒着生命危险去训练学习消防器材的使用技能,然而从中不难看出一点:在“和平时期”进行灭火演练的流程,再拿到真实场景中去检验,难免会破绽百出,其实这并不是“人”的问题。 还有观点屡屡强调火场中的防火门要记得随手关闭,排烟机要及时开启,可是,对于常规消防器材都无法掌握使用的人群,怎么可能再要求更多?正所谓:隔行如隔山, 你以为她们应该“知道”了,其实她们并不“知道”;你以为她们“记住”了,然而仓惶之中,她们又如何“记得”住? 在消防这样的应用场景中首先要考虑使用人的感受:东西是不是很重?储备是否确保充足?操作是否简便?能否迅速形成条件反射?长期用不到的情况下,会不会容易变得失效?日常保管有无不安全因素等等。尽管不允许未成年人参与灭火,然而在救援人员尚未抵达火场的生死攸关之际,能否让老幼妇孺可以尽自己所能自救,抑制火势,为自己赢得哪怕是一线生机? 以常用的灭火器为例,发明之初,其实针对的是专业的巡逻队,无论是经验、胆量或体能,都数倍于常人,在有心理准备的前提下,他们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常人却未必。 再来看火灾发生的真实场景,由于燃烧物种类、分布情况的不同,加上时间点、视线环境、惊慌恐惧等不利因素,所以实际将面临的复杂及艰险程度远非消防演练中的油桶火可以比拟。未经深度结合应用场景的技术,其实无论怎样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最终效果都是事倍功半。 消防技术只能通过简单化去应对各类复杂情形,低频使用的产品技术本身更要注入人性化特点,并持续为用户提供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 ,才可能得到普通用户的青睐。现有技术并未综合考虑到上述因素,作为产品的设计者,往往都是业内人士,“自带”专业思维模式,导致实际控火能力与预期偏离,所以尽管火灾风险巨大,然而绝少家庭预备灭火器材,多数抱有侥幸心理,也就不足为怪了,并不能简单将其 归结 为防火意识不强。 早发现、早到场、早扑灭,是初期灭火中一再强调的要点,然而,如果没有贴合常人思维及使用习惯的器材,没有充分结合并预见复杂应用场景,不能从使用者的站位去深层体验及综合看待火灾问题,“三早”大多数时候仍会沦为纸上谈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因工程是个啥?和湖南有什么关系?看完立马涨知识! CFIC2018王以丹:消防安全全流程管理及市场投入缺失性研究 马云对智能的认识:比较靠谱
1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冰雾袭击后这里变成了世界末日场景
redtree 2014-12-29 20:48
冰雾袭击后这里变成了世界末日场景 2014-12-29 11:37:30 来源: 网络 (北京) 经历了连续十天的冰雾袭击后,斯洛文尼亚的亚沃尔卡严寒的山顶上出现了巨型怪兽一样的雾凇。无数冰锥紧包住的嘹望塔和巨树,是不是引发了末世遐想呢?楼主觉得都可以直接用这个场地意淫个电影了,主题还是最近很火的宇宙题材 平行空间神马的。
个人分类: 休闲|3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剧情][蛇与猫鼬 ][1080p.brrip.mp4/1.64G][英语][美国][2013]
lcj2212916 2014-3-16 19:28
◎译  名 蛇与猫鼬 ◎片  名 Snake and Mongoose ◎年  代 2013 ◎国  家 美国 ◎类  别 运动 ◎语  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3-09-06(美国) ◎IMDB评分 6.7/10 from 97 users ◎片  长 101 min ◎导  演 Wayne Holloway ◎主  演  Jesse Williams, Skyler Maxon, John Heard ◎简  介 或许NHRA(National Hot RodAssociation)直线加速赛的知名程度在国内无法与F1相比,但这可是美 式肌肉车之间男子汉的正面对决,非常相似西部牛仔缓缓走向对手比拚枪法准度的场景,两辆肌肉车并排停在 红绿灯口的起点线,同时拉高转速互相叫嚣,当绿灯灯号亮起的瞬间,就代表着双方的战争引线点燃,重踩油 门、全力奔向直线彼端的终点,这样的竞速镜头其实在许多美国电影中上演,直线加速赛的声势也不胫而走。 《Snake and Mongoose》正是以直线加速赛为故事背景,讲述Don Prudhomme以及TomMcEwen两位 车手之间的激烈对阵,而电影名称则是以他们的绰号分别代表凶狠残暴的蛇(Snake)以及利爪獠牙的獴鼠( Mongoose)为命名由来,讲述传奇的经典赛事。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0130226
1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领导先走”是有出处的!
wangxh 2011-4-11 21:44
这两天对“让领导先走”纯粹熟视无睹,没想到引起好大的争论。刚才不是多事儿,看看小丛的博文,俺差点落了这一扣,好险啊!如果不凑热闹,哪有快乐可言? 其实不就是论证“让领导先走”的真伪嘛,用得着这么麻烦吗? 请看下面天天在发生着的场景: 我宣布XXX大会胜利闭幕!(全场起立,热烈鼓掌、雷鸣般地) 然后最高领导们(一般落座大会主席台)慢慢地站起来,按照官位大小顺序,缓缓步出会场......(雷鸣般的掌声仍然不绝于耳) 如果谁要说没见过这类场景,那么他肯定不是中国人,或他肯定没到过中国,或他肯定没听说过中国...... 好了,还用俺证明本文标题的真实性吗? 不过俺认为不是什么“官本位”,而是封建专制思想在作怪。
个人分类: 社会|2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烟火爆竹齐放后场景
热度 3 黄安年 2011-2-3 09:52
烟火爆竹齐放后场景
烟火爆竹齐放后场景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3 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笔者在天通苑东一区塔楼和小学周边地区实拍的场景,反映天通苑周边地区烟火爆竹齐放喜迎辛卯兔年后遗留残物的部分照片 , 时间在 2011 年 2 月 3 日辛卯农历初一 07:30-08:00 分之间 , 总共照片 11 张。全国这一放 , 不知放掉了多少亿的 GDP 和引发多少次生灾害,据报道东北第一高楼今天凌晨因放烟火爆竹发生大火 , 整栋大楼全部烧毁。
个人分类: 民生问题小议(10-11)|2427 次阅读|3 个评论
抹不去的记忆,想不清楚的场景。
guangyin 2011-1-15 12:14
才刚午饭的时候,在所里餐厅看到央视新闻频道谈到,国内春节期间将要上映一部国产木偶动画电影。看到那些木偶,猛的想起来很小的时候,跟我哥哥一起看电视里的某个国外的木偶动画电影。 好像是一个男孩子不被家里认可,独自拉着一个小车在湖边行走,周围都是树林,环境不错,但是这个小朋友可能挺孤单的;嘴里面还说着一些话。这个场景也就只能这样模糊了,之后的十几年里,我跟哥哥还提起过这个电影两三次吧。他好像比我更记得里面的场景,因为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他比我大两岁。。。哈哈当然现在也是。看来这个记忆是怎么都抹不去了,除非让我再次清楚地看到那个十几年前上映的木偶动画。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彩动感场景
icstu1 2010-12-24 15:14
如果 您的网速不够快,请一定耐心等待,(把它最小化,您在电脑上先做别的事)这是一帧美丽精致的圣诞卡,不欣赏可惜了。点开下面的网页后,等到一个小女孩出现,再点一下这个小女孩,以后精彩动感场景就出现了。 MERRY CHRISTMAS! Turn your speakers on.. Press control and Click on the link below for one of the loveliest Christmas Cards you've ever seen. http://www.jacquielawson.com/viewcard.asp?code=2007134554829source=jl999
个人分类: Q 对可能发生事物进行的推理和分析|2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6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