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益生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酵素怎么了之二:酵素的猫腻
热度 7 hongkuan15 2016-3-16 08:39
书接上回: 酵素怎么了之一:酵素的本质 。上次说到:酵素本质就是酶,但是也很难一两句话把酵素说清楚,不能简单的说它好还是不好,已经不能简单的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了。 酵素就是个代号! 如果简单将酵素理解为酶也有点冤枉它了。其实,它只是一个代号,一个标签!就跟明星代言一样,酵素作为明星,贴上它,为的是“混脸熟”增加曝光率。酵素在历史的长河中(据说酵素忽悠的历史也达到百年了)知名度还是有的,给人的印象也是能够促进健康的,粉丝本身就众多,群众基础比较好,因此,商家不用费很大力气去进行消费者宣传教育就能获得关注。 “傍大款”的酵素 酵素怎么“傍大款了?这要从两方面说:其一,是别人傍上酵素这个大款,其二,是酵素傍上其它大款。 先说其一,市场上五花八门的酵素,很多是借着酵素的时髦名字,把原本的产品再加上一个标签,也就是所谓的差异化营销。比如把原来的减肥产品换个名字,改成减肥酵素,立马高大上,获得追捧,收获粉丝众多。能够减肥的酵素应该有猫腻,仅仅依靠酵素本身(脂肪酶,脂肪裂解酶,淀粉酶啥的)是无法获得减肥效果的。然而,老产品傍上酵素这个大款,立马变得流行起来了。 其二,酵素也会偷梁换柱,偷换概念,乱扣帽子,把酵素想当然的与一些功能成分,生化物质进行捆绑,比如把酵素的作用等同于生物激素,搬出脂肪代谢、脑垂体、免疫系统和新陈代谢等生物化学医学专业名词,借此傍上科学这个大款,看似合情合理,有理有据,实则都是想当然,一厢情愿。至今,没有任何一项科学研究表明,酵素具有神奇的医疗效果。如果真要有这样的效果,早就有一帮团队拿来做研究,发表文章,开发药物了,这种流行应该先在科研圈里,再在市场上。 酵素的移花接木之术 酵素不好说清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酵素傍的大款太多了,其中有些大款还真是大有来头,严格来说,不能一棒子打死。很多酵素产品添加了很多其它成分,包括营养素,其它类型的保健食品,膳食纤维,益生元,益生菌等。这样的复合产品已经远超酵素的概念,复合起来后,如果有作用就很难说清楚是谁的作用。各种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都有很多临床和流调的研究结果,也有很长时间的应用历史,“疗效”是可信的。各类益生元,益生菌的科研和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人体微生物的认识,逐渐发现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这些酵素傍的“大款”各个来头不小,随便拿出一个就足够有背景。下面分别八一八各个“大款”的背景。 1,天然复合营养素 减肥,几乎是全球人都在进行的一项活动。减肥已经成了一种文化,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在减肥风的影响下,水果,蔬菜成为健康食物,没糖,没油,没热量,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大受人们推崇,似乎吃水果蔬菜就是吃健康。尤其是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无论从颜色上,从营养搭配上,从人类的本能喜好上都太完美了。某利的果蔬纤维素片,某代餐粉都是迎合消费者的这种需求而大卖的。还有某些酵素厂家宣传选用了几百种果蔬,诸位,现在掰着手指头数数能想出多少种果蔬的名字?这么宣传完全是为了迎合大家对多样性,多色彩饮食的本能的好感。事实上,再高深的技术都不如新鲜的水果蔬菜有营养,经过加工后留下的营养成分将大打折扣。酵素也是主打果蔬,正迎合人们对颜色,多样性和健康观念的喜好,让人们也认为酵素是完美的健康食品。不能否认,经过合理加工的果蔬食品确实能够给人们提供方便,健康的营养物质,但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对于缺乏某些营养物质,饮食不当的人群会有比较好的作用,靠这些东西治疗疾病还是没有坚实的科学根据。 2,生物活性物质 有人说了,酵素是把果蔬经过发酵后的产物,发酵过程把果蔬中本来不易被人吸收的物质转化为小分子,更容易让人吸收,并且发酵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些活性物质,正是这些小分子和活性物质让酵素具备了神奇的功效。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生物活性物质是个模糊,笼统的说法,并没有明确是什么东西,它们起的作用也没有明确。即使有作用,它的作用也没有酵素厂家宣称的那么神奇。如果真如酵素生产厂家宣传的那样神奇,相信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就是那些药企需要关注和寻找的药物宝库。 在我国只是把酵素归为发酵果蔬饮料来管理的,是一种食品。 有一种叫法,把这种果蔬发酵的东西称为ferment nutrition,也就是发酵营养素,我们认为叫fermented mixture(发酵混合物)可能更确切,也比较合理,因为它是多种微生物发酵后的多种物质的复合物,成分不明,作用不清。 3,益生菌 其实,发酵果蔬并不神秘,四川泡菜也算是流传了很久的“酵素”,只是它比酵素用的原料家常了些,发酵时间短了一些。但是在川人吃了这么久,几乎家家户户吃泡菜也没说吃泡菜能治好病。实际上,泡菜中确实存在有效的物质,那就是乳酸菌,国际上特别是韩国,他们一直宣称泡菜有诸多好处,在泡菜中分离的乳酸菌经验证有很多有益健康的作用。中国有企业从泡菜中分离了很多很好的乳酸菌,还有一些泡菜企业干脆直接用乳酸菌来制作泡菜。很多酵素也说是益生菌发酵,也在宣传产品中含有多少益生菌,含有多少活菌,但是把这种有益作用给罩在酵素的头上,乳酸菌可不干。 以乳酸菌为代表的益生菌已经被证明具有有利健康的作用,包括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糖,血脂,血压,增强免疫力等。一些乳酸菌菌株还能够用于临床,可以治疗一些消化系统疾病,代谢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乳酸菌本身就有这么好的作用,干嘛非得被酵素利用呢?专业生产的乳酸菌比酵素中的菌更多,活力更强,作用也比较明确,有些还具有确切的临床效果,被酵素借用了,实在是有些悲催。 4,膳食纤维和益生元 膳食纤维是果蔬中重要的营养物质,根据它们碰到水之后的溶解性不同分为可溶和不可溶,能被水“包养”的是水溶性的,包不了的是非水溶性的。它们通常不被人体消化吸收,也就不产生能量,常被人认为可以吃了不长肉。而这些膳食纤维作为多糖是肠道微生物喜好的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利用它们生长繁殖,一些膳食纤维也被称为益生元。膳食纤维确实有调节肠道微生物,促进粑粑形成,改善便秘等作用。但是,酵素中膳食纤维的量并不多,如果制作过程中是完全把果蔬粉碎了膳食纤维的量会多一些,如果只是切块后制作的只是液体的酵素,其中的膳食纤维少的可怜。 那问题来了,既然膳食纤维这么有作用,直接吃水果蔬菜是不是更好?新鲜,量足,好吃,完全不需要多此一举,先把美味的果蔬经过发酵制成酸味的酵素,再混上蜂蜜白糖调节口味后服用。 酵素是个代号!别被忽悠了,认清它实际上所代表的有效成分,别花冤枉钱。聪明的消费者,应该对比一下酵素实际含有的有效成分与单独这种有效成分的价值。 预告,下期我们再八一八酵素有没有用,吃起来安全吗?请关注下期:酵素怎么之三:酵素的担心。 送福利了 :想知道你的肠脑健康状况吗?来做个测试吧! 点开下面的链接 或扫描二维码 就可以: https://www.wenjuan.com/s/FFFRN3/
7625 次阅读|38 个评论
随机对照三盲试验表明:益生菌有助于减少不良情绪
热度 3 hongkuan15 2016-1-15 09:14
作者:Doctor D 最近,一项发表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益生菌有助于减少人对悲伤情绪的认知反应,特别是能够减少人的沉思和攻击性。 在介绍该研究之前,先普及点基础知识。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是一种严格的评价治疗方案的试验方案,被认为是临床药效研究的 金标准 。大致过程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安慰剂(placebo),一定时间之后再对比分析,评估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光这样还不够,安慰剂效应也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于是又加了单盲,双盲和三盲,就是参与实验的人(单),参与实验的人和实验实施者(双)以及实验完成后的评估者(三)都不知道使用的是安慰剂还是待测药物,也不知道分在了哪一组, 三盲实验是最严格的评估方案,其结果可信度非常高。 近几年,有关人体微生物的研究经常能够登上科技新闻的头条。 人体微生物不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还能够影响人的认知和情感,而益生菌可能能够预防或改善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 悲伤情绪是抑郁的重要指标,也是干预抑郁的重要目标。一项来自新西兰的研究表明,含有双歧杆菌W23,乳双歧杆菌W52,嗜酸乳杆菌W37,短乳杆菌W63,干酪乳杆菌W56,唾液乳杆菌W24和乳酸乳球菌(W19和W58)等多种益生菌的复合物能够减少非抑郁患者的认知反应。 这个研究就采用了称为 最严格的三盲,安慰剂随机对照实验方案 ,来评估上述益生菌复合物在干预前后对个体的情绪影响。 在这个高大上的RCT实验安排下,共招募了40个年轻志愿者,每组20人,年龄相当,胖瘦相当(见下图),分别接受益生菌和安慰剂干预4周,并且他们都被告知吃的都是益生菌。 在干预前和4周后,用修订版的莱顿抑郁敏感性量表( Leiden Index of Depression Sensitivity ,LEIDS-r),以及贝克抑郁和焦虑量表(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II (BDI-II)和The Beck Anxiety Inventory (BAI))来评估他们的情绪状态。结果发现,接受益生菌干预的组,对悲伤情绪的整体反应明显下降,特别是 沉思(rumination)和攻击性明显降低 (见下图)。 这是首次报道的严格临床研究的证据, 表明摄入益生菌可能有助于减少与悲伤情绪有关的消极情绪。益生菌补充剂可以作为一种预防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89159115000884 文章详情: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48 (2015) 258–264。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test the effect of multispecies probiotics on cognitive reactivity to sad mood
8186 次阅读|8 个评论
同样是双歧杆菌,你咋就能让人聪明呢?
热度 3 hongkuan15 2016-1-4 10:19
作者:Doctor D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能够通过菌 - 肠 - 脑轴影响大脑,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前不久已经报道了益生菌在较少焦虑,抑郁,自闭症症状和内脏疼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 常用的益生菌 - 双歧杆菌 ( Bifidobacterium ) 能够影响焦虑小鼠的认知能力,提高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这还了得?!这不是聪明药吗?难道吃了这个菌就能让笨蛋考上大学? 虽然现在是给老鼠,相信以后会给人用。 ) 双歧杆菌是一种严格厌氧的益生菌,最早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在婴儿肠道中比例较高,随年龄增加有下降趋势。因其样子像拍照时上镜率极高的“剪刀手(丫)”而得名。包括多种类型,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等。目前的研究发现,其具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作用。 在这个研究中,他们选用了一种 BALB/c 小鼠, BALB/c 小鼠是一种近交系小鼠,天生焦虑水平比较高,社会交往能力欠缺,也被用于自闭症研究。在研究中,他们准备了三组小鼠,分别饲喂 PBS(溶解益生菌的溶剂) ,短双歧杆菌 1205 和长双歧杆菌 1714 ,共持续 11 周。在此期间,分别测试两种双歧杆菌对老鼠的学习和记忆等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 物体识别 测试中, 长双歧杆菌 1714 饲喂的小鼠的记忆能力更强 (如下图所示);服用长双歧杆菌的小鼠在第三次测试时就表现出很好的识别能力,而短双歧杆菌的小鼠要到第四次,对照组则到第五次时才明显。 在 巴恩斯 迷宫测试中, 长双歧杆菌 1714 处理的小 鼠的错误率比 其他 群体更少, 这意味着更好的 学习能力 (如下图所示)。 在 恐惧 条件下,经过测试发现 长 双歧杆菌 1714 处理的小鼠也 表现出较好的学习和 记忆能力 (见下图)。 综合来看,相比较来说, 双歧杆菌 1714 对提高小鼠的认知能力更强 ,而短双歧杆菌的作用很小,甚至没有什么作用(见下图)。 这个结果 说明, 不同菌种的同种益生菌的作用差别较大,不同的菌株具有不同的作用。 具体引起差异的原因还不清楚,可能是不同菌株的代谢产物不同,还得继续研究。 同样是益生菌,同样是双歧杆菌,凭啥1714就行,1205就不行呢?短双歧杆菌表示不服:哼!你长得比俺长点就厉害了?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研究报道益生菌的作用不一样,甚至有些具有相反的作用了。单纯的说益生菌具有某些功能,或者说某种益生菌具有某些功能都是不科学的,应该指明具体是哪种菌的哪一个菌株具有某种作用。 以后,再看到某广告宣传某菌具有某项神奇效果,果断判定: 忽悠,接着忽悠!有种说出菌株名来! 参考文献: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6432815001230 Bifidobacteria modulate cognitive processes in an anxious mouse strain. Behavioral Brain Research,287 (2015) 59–72. BALB/c mice: Low sociability and other phenotypes that may be relevant to autism
14790 次阅读|7 个评论
益生菌之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
热度 1 xbinbzy 2015-10-7 11:18
目前在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益生菌饮料,例如益力多、养乐多、有益c等等。在这些饮料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益生菌,其中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 )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两个菌属。 1)来源不一样 尽管说两个属都是益生菌,对肠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 )来源于厚壁菌门( Firmicutes ),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 )来源于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厚壁菌门作为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能量、脂肪吸收。研究发现肥胖人群中厚壁菌门的含量较丰富!酸杆菌门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研究发现酸杆菌门可存活在一些极端环境中。 2)位置不一样 乳杆菌属对酸的忍耐性很强,多聚居在人体的小肠内。基于发酵的最终产物,这个属的种可以被划分到3组,同型乳酸发酵的乳杆菌、兼性异型乳酸发酵的乳杆菌和专性异型乳酸发酵的乳杆菌。同型乳酸发酵的乳杆菌有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和瑞士乳杆菌。兼性异型乳酸发酵的乳杆菌有干酪乳杆菌,常用于益生菌生产发酵乳制品。专性异型乳酸发酵的乳杆菌的典型代表是高加索酸奶乳杆菌,常常是与生产开菲尔发酵剂有关的种。 双歧杆菌属多发现于大肠中。有32个亚型,含有双歧杆菌的生物制剂多达70种。双歧杆菌在母乳喂养儿肠道内大量存在,对婴幼儿有许多好处,如营养、免疫及抗感染作用。并且还具有抗过敏、抗肿瘤、调整肠道功能及改善营养的作用等。在临床上,双歧杆菌具有调整肠道功能紊乱作用。可以预防腹泻,减少便秘,即双向调节。 3)寿命不一样 双歧杆菌属会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含量逐渐下降。在人体70岁左右,为了肠道健康,建议增加含双歧杆菌属饮料或补充剂的摄入。 4)同产生乳酸 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均产生乳酸,乳酸有助于刺激胃、胰腺和胆分泌一些消化酶促进消化,可加强消化降解一些难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产生一些易被生命体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同时有助于钙、铜、镁、铁等离子的吸收。
个人分类: 菌群|16815 次阅读|2 个评论
补充益生菌有没有用?
热度 29 qpzeng 2015-6-12 09:15
大家都知道,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probiotics)对肠道健康有益,所以很多人经常饮用添加益生菌的酸奶,也有人直接服用益生菌药片。那么,究竟这些从口腔进入的益生菌对肠道有多大影响呢? 我一直认为,酸奶、含菌药片等益生菌制品在“冷链”运送中活力损失不少,而“半死不活”的益生菌进入肠道又需要耐受胃酸液与胰碱液的“煎熬”,还要面对原有菌群的“残酷竞争”,所以我并不认为这些益生菌对肠道健康能起很大作用。 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并没用实验求证过。不过,刚刚在Cell旗下的Trends in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正好详细罗列了这方面的内容( PIIS0966842X15000566.pdf ),我在这里给大家扼要介绍一下。首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张表,它清楚地表明口服益生菌对胃内菌群影响很大,对小肠菌群影响较小,而对大肠菌群几乎没有影响。 事实上,肠菌对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肠,尤其是大肠炎与大肠癌明确相关,但很少听说过小肠癌。同时,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溃疡乃至胃癌之外,尚无其他特殊病原细菌能导致类似病变。假如服用益生菌不能改善小肠及大肠的菌群组成,那么服用益生菌有益健康的说法就要大打折扣了。 还是用数据说话吧!下面这个表罗列了若干已经完成的人体试验结果,基本上印证了以上关于口服益生菌对肠道微生态影响较小的判断。 当然,口服益生菌对改善肠道微生态并不是毫无作用,比如有的实验发现抗炎的产短链脂肪酸(SCFA)细菌的数量有所增加,促炎的变形细菌尤其是肠杆菌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这些都只是短期变化,并不会持续影响肠菌的天然组成。那么,如何才能“放大”益生菌的有益效应呢? 我认为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是用益生菌“喜欢吃”的食物“滋养”它们。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即使你的肠道有不少益生菌,但你却不给它们“好吃”的,它们肯定长不好,或者干脆被你“饿死”。 打个比方,之所以婴儿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丰富,是因为他们吃母乳或奶制品,而这些都是 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美味佳肴”。相反,成人体内 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逐渐减少,就是因为摄入的乳制品越来越少的缘故。 同样,假如你要“偏袒”具有抗炎作用的产SCFA细菌,你就要给它们“开小灶”,经常为它们提供膳食纤维(素菜)。假如你要“打压”可破坏肠道的产硫酸盐细菌,你就要少吃含有机硫化合物的肉类。另外,适当口服酵母活菌,也有助于减少有害细菌及病原真菌在肠道的存在,而病原真菌(如白色念珠菌)在滥用抗生素的人群(尤其是有妇科真菌病的妇女)肠道中并不鲜见。 肠道细菌是我们身体与生俱来的一个组成部分,不管它们是好还是坏,你都不能割舍,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精心呵护它们,只有它们被“服侍”好了,你才会有健康的身体和舒服的感觉。若把它们“惹毛”了,那可就有你“好受”的!所以, 一个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把补充益生菌与食物养菌结合起来进行 协调控制 , 让益生菌 在你的肠道 真正 繁茂起来成为你的健康主宰!
个人分类: 期刊论文|19752 次阅读|63 个评论
健康原来如此简单
热度 32 qpzeng 2015-4-18 09:54
肠胃不好的人,身体肯定不好 只要你经常便秘、腹泻或食欲不振,你身体的各项指标肯定不达标或超标,你将来患各种老年性疾病的机会将增大,诸如糖尿病、高血压、类风湿病、老年痴呆症,甚至癌症必定困扰你。所以,中医常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既然肠胃健康与否取决于后天因素,那么就要细心呵护和注意保养才对! 人人都是抗生素的“受害者” 你之所以肠胃不好,是因为你的胃肠道生态失调,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减少,导致全身性慢性低度炎症,而炎症是“百病之源”。这不怪你的免疫力差,而是抗生素惹的祸!虽然谁都不愿意用抗生素,但遇到高烧、咳嗽、拉肚子,医生还是只能求助抗生素。 最廉价的“益生菌” 你先别着急,肠胃不好并非无计可施,还是有药可救的。有点专业知识的人会鼓励你多饮含益生菌(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 )的酸奶,也有人会介绍你去药店买益生菌药片吃。 但我不建议你买益生菌,而是买 几包食母生(干酵母),每包只花5毛钱,我保证你吃过后肠胃不适的感觉立马好转!虽然该药说明书上说是补充维生素,但其实干酵母进入肠道复活才是实质。 如果你嫌食母生是一个老药,不那么好,也可以多花点钱买法国进口的“布拉酵母散”,服用方便,老少咸宜,效果也很好(涉嫌拉广告?)。 性价比最高的“灵丹妙药” 你可能没想到,经常吃点酵母菌、奶酪、酒酿等这些原本不是药的“灵丹妙药”,会让你的肠道保持健康,各种慢性病都将不翼而飞,而且你还能长寿哦!原因就在于酵母菌既可以防止厌氧细菌长得太快,也不会让它们自己繁殖得更多,因为酵母是好氧的,而肠道是厌氧环境。 以上观点并不是我杜撰的,有图有真相哦!而且我亲身体验过,信不信由你! mBio.01011-14.pdf 以上是去年发表在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刊mBio上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十分耸人听闻:口服布拉酵母改变肠道菌群并减少肥胖及2型糖尿病db/db小鼠的脂肪肝、低度炎症和脂肪质量,表明酵母菌既可以减肥,也能防治2型糖尿病。 同时,今年刚发表的一篇最新论文也指出, 酵母还可以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在预防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上表现巨大潜力。 acn30002-0056.pdf 【点评】 大家都知道弗莱明 发现 盘尼西林(青霉素)的故事,而青霉素就是由真菌分泌的。通常真菌对细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所以它们进入肠道后竞争性(“抢地盘”)比现有的益生细菌强得多。我以前总是强调控制肠道细菌总量,降低肠道免疫负荷,但总是不能给大家提供有效的方法。现在有了酵母这个好东西,大家有福了,但愿它能让更多的人健康长寿!
个人分类: 科普集萃|29079 次阅读|83 个评论
葡萄酒含有健康的益生菌株
热度 1 jackiekeyi 2014-12-10 14:39
葡萄酒含有健康的益生菌株 Bacteria in Wine May be Good for Your Health Wine harbors that may have health benefits 新研究发现,葡萄酒中细菌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利。 西班牙的研究人员从葡萄酒酒中分离出 11 种菌株,其中包括酸奶酪中也有的乳酸杆菌,和酒酿造过程产生的酒酒球菌以及足球菌。 不过“到目前为止,大量资料显示,补充益生菌的最佳食品是发酵乳制品,而对葡萄酒的乳酸杆菌的益生特性很少研究。”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洛丽丝•冈萨雷斯•德•拉诺( Dolores González de Llano )说。 “随着全球乳糖不耐受症病例人口的增加,以及发酵乳制品对胆固醇的不利影响,人们需要一种新的非乳制品益生素。” 她说。 冈萨雷斯•德•拉诺指出,益生菌是活性微生物,适量食用对健康有利,有利于保持肠道菌群健康和肠道功能。此外,还具有抗癌和降胆固醇作用。 在类似于人类肠胃消化系统条件下,研究人员对葡萄酒中分离出细菌的生存能力进行了研究。任何食物细菌在胃肠道不利环境下都具有生存能力,这样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作用。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在人工配制的胃液、胆汁和溶菌酶(人的唾液含有的一种高浓度酶,能破坏细菌细胞壁)中,对葡萄酒中细菌的生存进行了观察。 他们发现,这种细菌能生存能力类似于甚至好于已知的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几种菌株。 在实验室通过培育肠道细胞,研究人员还发现葡萄酒中细菌在人的肠壁良好附着力,“有良好健身作用,如排斥肠道病原体。”和其它有害细菌。 特别是,在葡萄酒中发现一种菌株叫 戊糖片球菌 CIAL-86 ,它对肠道壁有“卓越的”附着性,对大肠杆菌(埃希氏菌)具有“良好”杀伤力。 葡萄酒中分离出乳酸菌的益生特性类似于任何食品中的益生菌,如乳制品酵母奶和酸奶、腊肠和植物食品泡 ( 白 ) 菜、腌菜、橄榄,以及水果,谷类和鱼肉。 不过所取得研究成果,并不意味着每天喝二杯葡萄就会得到喝酸奶同样健身效果。 按一般人消耗习惯,一天喝二杯葡萄酒就有健身作用。葡萄酒就目前而言还不能提供足够益生菌,大量细菌在酒酿造时通过硫酸盐(一种防腐剂)处理而消失。 不过益生菌“可从酒中提取出来,作为商品销售,或添加到功能性食品中。”作者说。 论文将发表在《 Food Microbiology 》 12 月期刊上。 取材自: http://www.microbeworld.org/component/jlibrary/?view=articleid=12905 此文曾用于果壳网
个人分类: 国外研究|27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益生菌或可预防对食物过敏
gdn 2014-9-9 00:33
益生菌或可预防对食物过敏 日前,美国芝加哥大学病理系的研究者发现,向小鼠的胃肠道引入梭菌属细菌能保护这些小鼠不受花生致敏作用的影响,这提示类似的方法可能提供食物过敏的疗法。 据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消息,为了研究改变的胃肠道细菌对食物的免疫应答的影响,美国芝加哥大学病理系食物过敏教授、资深研究作者纳格勒及其同事诱导了小鼠的食物过敏原致敏。 当暴露在花生过敏原中的时候,体内没有定居细菌的无菌小鼠,以及在出生时给予抗生素从而减少胃肠道细菌的小鼠,比拥有正常胃肠道细菌群的小鼠产生了针对花生的更高水平的抗体,这表明这种细菌可能提供针对食物过敏的一定程度的防护。获得了肠道接种梭菌的无菌以及经过抗生素处理的小鼠不再表现出对花生的敏感性,这提示梭菌调控了针对花生过敏的防护。 基因表达分析揭示出了梭菌诱导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2的制造,减少了小鼠肠的渗透性,导致了更少的过敏原到达血流中。该研究者说,研究结果提示益生菌疗法可能预防或治疗对食物的过敏反应。(来源:中国科学报 潘玉)
1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吃肉的和吃素的细菌
热度 4 x0xu0008 2013-4-9 03:05
在人们的印象中,动物脂肪(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硬化的元凶,因为这些脂肪可以直接积累在血管壁上。瘦肉则相对来讲比较安全。尽管如此,瘦肉,尤其是红肉,还是和心脏疾病密切相关。这是因为瘦肉中虽然没有脂肪,但是含有一种叫做肉碱( carnitine )的物质,而有活性的左旋肉碱( L-carnitine )能增加血液中氧化三甲胺( TMAO )的含量,后者使清除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变得更难。如下图所示: 饱和脂肪,胆固醇(动物脂肪) ↔ 血管壁积累 ↔ 心脏疾病 红肉(动物蛋白) ↔ 肉碱 ↔TMAO↔ 饱和脂肪,胆固醇(动物脂肪) ↔ 血管壁积累 ↔ 心脏疾病 然而,不同的人,即使吃了同样的红肉,体内积累的 TMAO 差别很大:那些素食主义者身体里面积累的 TMAO 比肉食者要少很多。除了个体差异,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区别呢? 答案是:肠道中的菌群对 TMAO 的积累有很大影响。在小鼠动物实验中,补充左旋肉碱增加 TMAO 积累,也使心血管疾病几率加倍,可是当用抗生素杀掉正常肠道菌群之后,补充的肉碱对心血管疾病几率没有影响。素食者和肉食者肠道菌群差异很大,所以对 TMAO 的利用就有差别。另外,这些“食肉”的肠道菌群是可以被诱导的,吃了一段时间肉之后,这些细菌被诱导出来,产生 TMAO 的能力就变强了。 所以,存在着喜欢吃肉和喜欢吃素的肠道细菌。那么,如果知道这些细菌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可能在饮食上添加吃素的肠道细菌,比如酸奶补充的方式,从而降低对肉碱的吸收,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呢?当然是可能的。这就是所谓益生菌的概念。 IntestinalmicrobiotametabolismofL- carnitine,anutrientinredmeat,promotesatherosclerosis.NatureMedicine(2013)DOI:doi:10.1038/nm.3145. Redmeatconsumptionandmortality:resultsfrom2prospectivecohortstudies. ArchInternMed. 2012Apr9;172(7):555-63. Probiotic.Wikipedia.
个人分类: 科普|909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益生菌的发展史
lrting1964 2012-7-17 15:34
为和各位网友共同了解益生菌的发展史特发此文 益生菌的发展史    1857 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研究了牛奶的变酸过程。他把鲜牛奶和酸牛奶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它们都含有同样的一些极小的生物 —— 乳酸菌,而酸牛奶中的乳酸菌的数量远比鲜牛奶中的多。这一发现说明,牛奶变酸与这些乳酸菌的活动密切相关。 1878 年,李斯特 (Lister) 首次从酸败的牛奶中分离出乳酸乳球菌 1892 年,德国妇产科医生 Doderlein 在研究阴道时提出产乳酸的微生物对宿主 -- 人有益。 1899 年,法国巴黎儿童医院的蒂赛 (Henry Tissier ) , 蒂赛率先从健康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了第一株菌种双歧杆菌(当时称为分叉杆菌),他发现双岐杆菌与婴儿患腹泻的频率及营养都有关系。 食 1900-1901 年, Moro , Beijerinck 和 Cahn 各自研究了肠道中的乳酸菌。丹麦人奥拉一严森 (OrIa—JerlSerl) 首次对乳酸菌进行了分类。    1905 年,保加利亚科学家斯塔门 · 戈里戈罗夫第一次发现并从酸奶中分离了 “ 保加利亚乳酸杆菌 ” ,同时向世界宣传保加利亚酸奶。 1908 年,俄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伊力亚 . 梅契尼科夫( Elie Metchnikoff )正式提出了 “ 酸奶长寿 ” 理论。通过对保加利亚人的饮食习惯进行研究、他发现长寿人群有着经常饮用含有益生菌的发酵牛奶的传统。他在其著作「延年益寿」 (Prolongation of Life) 中系统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1915 年, Daviel Newman 首次利用乳酸菌临床治疗膀胱感染 1917 年,德国 Alfred Nissle 教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士兵的粪便中一株大肠杆菌。这名士兵在一次严重的志贺氏菌大爆发中没有发生小肠炎。在抗生素还没有被发现的那个时代, Nissle 利用这株菌在治疗肠道感染疾病(由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取得可观成果。这株大肠杆菌现仍然在使用,它是为数不多的非乳酸菌益生菌 1919 年,怀着对巴尔干半岛有益酸奶和巴斯德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成果的极大兴趣,伊萨克 · 卡拉索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创立了公司 ( 达能前身 ) 。而且他常常召集许多博士医生到工厂讨论酸奶的益处。 1920 年, Rettger 证明梅契尼科夫所说的保加利亚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不能在人体的肠道中存活。发酵食品和梅契尼科夫的学说受到怀疑(在那时)。 1922 年, Rettger 和 Cheplin 报道了嗜酸乳杆菌酸奶所具有的临床功效,特别是对消化的功能性 1930 年,医学博士代田稔博士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现在的京都大学)医学部的微生物学研究室首次成功地分离出来自人体肠道的乳酸杆菌,并经过强化培养,使它能活着到达肠内。这种菌后来引用代田博士的名字,取名为 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 shirota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养乐多菌的益生菌 1935 年,乳酸菌饮料 问世,益生菌开始走向产业化。 1945 年,无菌动物模型和悉生动物模型建立。 1954 年, Vergio 引入与抗生素或其它抗菌剂相对的术语 “Probiot-ika” ,提出抗生素和其它抗菌剂对肠道菌群有害而 “Probiotika” 对肠道菌群有利。 1957 年, Gordon 等人在《柳叶刀 (The Lancet) 》提出了有效的乳杆菌疗法标准:乳杆菌应该没有致病性,能够在肠道中生长,当活菌数量达到 107-109 时,明显具有有益菌群的作用。同时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 Haenel 教授研究了厌氧菌的培养方法,提出 “ 肠道厌氧菌占绝对优势 ” 的理论。日本学者光岗知足 (Tomotari Mitsuoka) 开始了肠内菌群的研究,最后建立了肠内菌群分析的经典方法和对肠道菌群作出了全面分析。 资料来源: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197080-1-1.html bbs.foodmate.net/thread-197080-1-1.html 2012-7-2 –
个人分类: 微生态|4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益生菌发展史
lrting1964 2012-7-17 15:26
未了共同了解益生菌发现历史,特转发此文
3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类肠道共生微生物可能是自闭症的元凶
hahasalon 2012-3-20 08:35
原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36900do=blogid=549521 全文如下: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自闭症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也有报道给自闭症儿童服用某些益生菌能够减去自闭症症状甚至治愈。自闭症儿童常出现胃肠道失调,可能肠道微生物组成也相应发生变化。这些报道提示我们自闭症与肠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最近的一项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伴有胃肠功能肠癌的自闭症儿童肠道中发现了一种肠道微生物-萨特菌( Sutterella )。他们通过回肠和盲肠活体组织取样检测共生微生物多样性,对伴有胃肠功能肠癌的自闭症儿童和仅患有胃肠功能障碍的正常儿童对比发现,发现在一些自闭症儿童肠道中检测到了产碱菌科 Alcaligenaceae 的某些成员,而对照组中没有发现。而这些产碱菌属水平的升高是由于萨特菌( Sutterella )的水平较高。通过对 Sutterella 的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在23个伴有胃肠功能肠癌的自闭症儿童中的12个个体中都发现了萨特菌( Sutterella ),而在9个对照组完全没有发现萨特菌( Sutterella )的存在。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在检测的12个个体中的11个阳性个体中,其肠道萨特菌( Sutterella )中有两类菌占绝大多数,他们分别是华德萨特菌 Sutterella wadsworthensis 和 Sutterella stercoricanis 。 此外,他们首次报道了一种萨特菌特异PCR( Sutterella -specific PCR),用于从生物或环境样品中对萨特菌( Sutterella )进行检测、定量以及基因型分析。 自闭症影响着世界上大约1%的人群,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尤其是共生微生物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肠道微生物与自闭症的关系。 有需要探讨益生菌的请加我QQ:99593398,我熟悉 Culturelle Probiotic 。 附原文摘要: Application of Novel PCR-Based Methods for Detection, Quantitation,and Phylo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of Sutterella Species in Intestinal Biopsy Samples from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turbances Brent L. Williams, Mady Hornig, Tanmay Parekh, and W. Ian Lipkin Center for Infection and Immunity, Mailm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ew York, USA ABSTRACT Gastrointestinal disturbances are commonly reported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ompositional changes in intestinal bacteria. In a previous report, we surveye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ileal and cecal biopsy samples from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UT-GI) and children with only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Control-GI).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presence of members of the family Alcaligenaceae in some AUT-GI children, while no Control-GI children had Alcaligenaceae sequences.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increased levels of Alcaligenaceae in intestinal biopsy samples from AUT-GI children result from the presence of high levels of members of the genus Sutterella.We also report the first Sutterella-specific PCR assays for detecting, quantitating, and genotyping Sutterella species in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amples. Sutterella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were found in 12 of 23 AUT-GI children but in none of 9 Control-GI children. Phylogenetic analysis revealed a predominance of either Sutterella wadsworthensis or Sutterella stercoricanis in 11 of the individual Sutterella-positive AUT-GI patients; in one AUT-GI patient, Sutterella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that could not be given a species-leve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of known Sutterella isolates. Western immunoblots revealed plasma IgG or IgM antibody reactivity to Sutterella wadsworthensis antigens in 11 AUT-GI patients, 8 of whom were also PCR positive,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an immune response to Sutterella in some children. IMPORTANCE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ffect ~1% of the population. Many children with autism have gastrointestinal (GI) disturbances that can complicate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contribute to behavioral problems.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and microbial underpinnings of these GI issues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elucidating pathogenesis, rendering diagnosis, and administering informed treatment. Here we describe an association between high levels of intestinal, mucoepithelial-associated Sutterella species and GI disturbance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These findings elevate this little-recognized bacterium to the forefront by demonstrating that Sutterella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microbiota in over half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UT-GI) and is absent in children with only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Control-GI)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Furthermore, these findings bring into question the role Sutterella plays in the human microbiota in health and disease. With the Sutterella-specific molecular assays described here, some of these questions can begin to be addressed.
个人分类: 创业|1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两项研究揭示益生菌作用机制
drumfish 2012-3-19 10:01
近年来益生菌倍受瞩目,这类小小细菌能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那么它们为什么能帮助改善宿主的健康水平呢?近期两个研究组分别在Science-Translational Medicine,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报道了益生菌的作用机制,以及肠道对于益生菌的反应。 研究一: 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双胞胎,以及小鼠的实验室中,发现在人和小鼠中,食用益生菌酸奶不会改变其肠道菌群的种类和基因含量,但是研究也证明,益生菌酸奶在许多代谢通路中都引起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与碳水化合物的处理有关的代谢通路。 益生菌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对生命有益”(for life)。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日常饮食中就已经含有乳酸发酵类的食品了。但这种益生菌对肠道中居住的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对一般健康有何影响则仍然不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对在一段为期4个月的时间中食用某一含益生菌的酸奶的7组人类双胞胎和小鼠的肠道微生物进行了较为仔细的观察,其中小鼠被进行了特殊处理,它们的饲养情况使得它们只含有典型的人类肠道菌群中的15种细菌,研究人员分析了在食用酸奶之前、当中及之后的肠道细菌的组成和人及动物的肠道菌群的特殊基因表达模式。 结果他们发现,在人和小鼠中,食用酸奶不会改变其肠道菌群的种类和基因含量。但是研究人员又对小鼠肠道细菌的基因表达及其尿液中的代谢物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食用酸奶在许多代谢通路中都引起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与碳水化合物的处理有关的代谢通路。 这些结果显示,益生菌食品可能会以微妙、复杂的方式改变我们肠道的微生物组,这值得进行再进一步的调查。 研究二: 另外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 选择 了一种常见的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添加在食物中喂养实验鼠,持续6个星期,进行观察。 行为测试表明,与摄入不添加益生菌的同样膳食的实验鼠相比,经过鼠李糖乳杆菌喂养的实验鼠较少表现出情绪 压力 和焦虑。例如在啮齿动物不适应的开阔环境中,它们能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被放进水里时,体内反映情绪压力的 激素 水平上升幅度较小。 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些实验鼠脑部GABA受体基因的活动情况发生了改变。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许多用于抗焦虑药物是针对它发挥作用的。研究人员说,鼠李糖乳杆菌喂养使GABA受体基因在实验鼠脑部某些区域的活动增强,在另一些区域活动减弱,总体效果是减轻焦虑。
个人分类: 未分类|29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纳豆与肠道健康
热度 1 willertang 2011-9-20 06:58
纳豆与肠道健康 纳豆菌整肠的特殊功效,理所当然地成为肠道有益菌的保护者和领导者,不愧是人类的“第一益生菌”。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是肠道健康的前提;是多种营养素的源泉;是人体基本健康的保证。 一、动态平衡的肠道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消化道是食物的“加工厂”和“精细化工厂”,食物经过这个加工厂被分解为小分子营养后,才能被吸收。人的胃肠人约有100种以上100兆个以上的细菌,这些对人有益的菌群跟随了人类千百万年,在人的消化吸收、营养、维生素和活性物质的供给、新陈代谢的进行,抗感染免疫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微生态平衡的肠道菌群对人的生存质量、健康状况至关重要。你知道吗?健康的人大便重量的一半是细菌。那么,这些细菌对人有什么作用呢? (一)新生儿肠道 1、容易患病 新生儿出生时胃肠道是无菌的,但在出生后24小时内,外界就有细菌进入人体内,有的细菌就会在肠道内定植。这里有:有害菌、有益菌或中性菌。由于新生儿没有形成微生态平衡的肠道菌群。所以,有害菌容易侵入,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便秘、腹泻现象。 2、菌群的调整 当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大部分新生儿会逐步形成了微生态平衡的肠道菌群。但是也会有一部分新生儿的肠道菌群没有调整到微生态平衡,容易产生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现象,严重的会影响正常发育生长。这和没有母乳、吃药、饮食、环境都有关系。 有很多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像豆芽菜,肠道菌群失衡是主要原因。所以,出生后就调整好肠道菌群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肠道菌群是营养、维生素和活性物质的源泉 当肠道中的有益菌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微生态平衡的肠道菌群,将大分子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具有活性的小分子营养物质,这时候肠道才能吸收。 健康的肠道菌群在分解食物当中,还会产生人体所需的多种具有活性的维生素,例如:B1、B2、B6、B12、K、K2、叶酸、烟酸、β胡萝卜素等;产生多种催化人体生命活动的生理活性物质,如多糖、多肽、细菌素、有的细菌还会合成蛋白质;供人体吸收、利用,保障人体正常代谢需要,所以微生态平衡的肠道菌群是人体健康的保障。 (三)有毒物质的产生和消除 1、有毒物质的产生 有害菌大量繁殖,会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不但对胃产生直接伤害,造成消化道疾病,其有害物质可侵入人体,使人感染多种疾病甚至癌症,危及生命。如金黄葡萄球菌、伤寒菌、痢疾杆菌、霍乱病毒、O-157大肠杆菌病毒的感染,都可使人患病,严重的致人死亡。 2、有毒物质的消除 有益菌可将有害菌产生的有毒的物质分解,使之无害化,减轻肝脏的解毒负担。并促进有毒物质的排除,减轻肾脏的负担。 (四)肠道菌群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屏障 1、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人体的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而胃肠道黏膜的面积是人体中最大的,有一个网球场那么大,约300平方米。“病从口入”是大家都熟悉,这是因为很多有害的物质,都是从嘴经过肠胃而进入人体的。据统计,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直接或间接与消化道有关。保持微生态平衡、健康的肠道菌群是保持人体免疫力的重要一环。也可以这么说,胃菌群的正常是保持人体免疫力的重要一环。也可以这么说,胃肠道菌群的正常是胃肠道健康的保障,也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屏障。 2、动态平衡的胃肠道菌群营造了一个生物屏障 当有害菌大量繁殖的时候,这些有害菌不但要占位,还会向外扩张易位,引发有关部位的感染疾病。微生态平衡的健康肠道菌群,可使肠道洁净健康,促进益生菌定植;预防致病菌的侵入、占位、定植和易位,为肠道的蠕动消化功能正常,营造了一个生物屏障。 二、肠道菌群失衡的危害 当肠道菌群有益菌上主导地位的时候,肠道就健康、正常;当有害菌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微生态失衡,有害菌的大量繁殖,会造成对消化道的伤害和人体的全面伤害。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腹泻、肠炎、结肠炎、肝炎等疾病都会发生。长时间的菌群失衡,有害菌产生的代谢毒素,还会对人体产生多种严重的伤害,人的一生有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直接或间接与消化道有关。 (一)菌群失衡造成便秘 1、饮食的改变是主要原因 便秘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但是由于饮食的变化造成的肠道菌群失衡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已经由长期食用多纤维、低脂肪、低蛋白的食物,转变为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由此产生轻微的便秘(尤其是儿童,这种现象非常之多)。这时菌群的定植会发生变化,使一些适宜便秘的有害菌乘机大量繁殖,并产生有毒代谢物,加速对肠道的损害,造成恶性循环的便秘现象,如不及时调整肠道菌群,逐渐会导致顽固性的便秘。 2、生活无规律 短时间的生活无规律,会形成暂时性的便秘,当生活有规律了,大便会正常起来,但是无规律的时间长了,会慢慢造成肠道菌群的失衡、无便意,逐渐形成顽固性便秘。 (二)菌群失衡造成腹泻、肠炎、结肠炎、癌症 1、菌群急速失衡,造成急性腹泻 严重的急性菌群失衡,也会造成急性腹泻、发烧甚至脱水。这和便秘的产生一样,因为多种因素会使一些产生腹泻的有害菌乘机大量繁殖,迅速扩大地盘,而这些有害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更加剧了腹泻。只不过腹泻使肠道菌群失衡的更快、更严重,有益菌定植起来更困难,还没有定植就随大便泻出去了。只几天,人就会消瘦下来,虚弱不堪,免疫力急剧下降。这是因为: (1)肠道没有正常菌群产生营养物质、维生素和多种活性物质供给人体代谢需要。 (2)有害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人体断绝了营养供应。 (3)有害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导致对人体的各种危害,甚至癌变。 (4)由于以上原因,造成对人体的全面伤害。中国有句俗话“好汉架不住三泡屎”就是这个道理。 2、急性腹泻,转为慢性炎症的原因 急性腹泻、肠炎就是治好了,肠道菌群的恢复正常还得有一段时间。如果肠道菌群没有及时调节正常,有益菌没有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微生态平衡,甚至有害菌还在占主导地位,很有可能形成慢性的腹泻、肠炎、结肠炎还容易诱发癌症。 (三)菌群失衡导致肝脏的损伤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解毒要在肝脏进行。菌群失衡,有害菌大量繁殖产生的多种有毒物质要在肝脏解毒,加重肝脏负担,导致肝损伤。 (四)菌群失衡迅速导致免疫性疾病和感染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菌群失衡,会迅速的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使人容易感染多种疾病,甚至癌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红斑狼疮等。 据统计,人体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直接或间接与胃肠道的疾病或异常有关。所以胃肠道的健康是人体预防感染、保持健康的第一步。 三、胃肠道菌群失衡的原因 胃肠道中的食物具有丰富的营养,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细菌繁殖的好地方,也是有害菌非常喜欢的地方。俗话说“病从口入”,胃肠道是一个动态的世界,胃肠道疾病是人的常见病。 (一)厌氧环境不易保持 人的胃肠道中约有100多种100兆个以上的细菌,我们将它主要分为两类:有益菌和有害菌,当然还有无益且无害的中性菌。有益菌基本上都是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有害菌基本上都是好氧菌。所以健康的胃肠道应该是无氧环境,大家熟悉的双歧杆菌,是的主要有益菌,是严格的厌氧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是不生长的。所以保持的无氧环境是使肠道健康的关键,但是保持起来并不容易。 (二)病从口入 1、吃食物、喝水中会带入有害菌和氧气,造成菌群失衡。 2、变质的食物中会带入大量的有害菌。有害菌中也有产气菌,这也是急性腹泻时肠道会鸣叫的原因。 2、人们的食物链的变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增多,使人体中原有肠道菌群不适应,会造成菌群失衡。 (三)污染和抗生素药物的滥用 1、食物链中抗生素、农药、重金属等的污染,会抑制正常的肠道菌群;造成菌群失衡。 2、大量抗生素的滥用,在杀灭有害菌的时,有益菌也会被杀灭,会产生菌群失衡。长期服用抗生素造成的菌群严重失衡,更加难以治愈。 3、非抗生素药物的滥用也会造成菌群失衡。 (四)生活习惯 1、生活无规律 生活无规律的人,容易造成菌群失调。如经常外出的人员、吃饭不洁净、喝酒、饮食时间不定,容易发生急性腹泻,会造成菌群失衡。时间长了,还会形成顽疾,稍不慎,吃东西、着凉甚至夏天一进有空调的房间,都会造成急性腹泻,这是明显的菌群失衡。 2、不良的生活习惯 有害菌和有益菌在肠道中,始终是一个抑制和反抑制的过程。有害菌迅速的繁殖,就会抑制有益菌;有益菌迅速的繁殖,也会抑制有害菌。由于多种因素,我们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帮了有害菌的忙,也是造成菌群失衡的原因。 四、纳豆改善胃肠道的分析 纳豆菌非常符合人类肠道需要,迅速在胃肠道形成适宜有益菌生长的无氧环境,使胃肠道菌群健康、正常、洁净;吡啶二羧酸和溶菌酶抑制、杀灭致病菌、病毒;与纳豆多糖、皂甙、多肽抑制病菌、病毒的综合作用,迅速改善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腹泻、肠炎、结肠炎、胰腺炎、胆囊炎、肝炎、结肠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疾患。通过食用发现,其强大的综合功效是药物和人类长期以来所依赖的乳酸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所不能及的。 (一)纳豆菌是肠道菌群的领导者 在人的胃肠定植的有益菌基本都是厌氧菌,例如:双歧杆菌是严格的厌氧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是不生长的;而有害菌都是好氧菌。所以保持胃肠道的无氧环境,是肠道菌群正常健康、保持微生态平衡的关键,而纳豆菌却可以挑起重任,成为有益菌和胃肠道的保护者和领导者。 1、纳豆菌造就无氧环境 纳豆菌首先吸掉食物中带来的氧气,造成一个适宜有益菌生长的无氧环境,使有益菌更好的生长和定植,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和定植。 2、杀灭、抵制病菌、病毒 纳豆菌产生的吡啶二羧酸、溶菌酶、纳豆多糖、皂甙等生理活性物质,强力抑制、杀灭病原性大肠杆菌O-157、O-144、O-111、金黄葡萄球菌、赤痢、伤寒、沙门氏、感冒等病毒和病菌的作用。皂甙产生的泡沫,具有清除肠道废物的作用。在整个肠道内形成一个有益菌旺盛繁殖、积极工作、有益的肠道健康的微生态平衡环境,胃肠道疾病就迎刃而解了。 (二)便秘人群服用效果 便秘的形成是非常复杂的,每人个的身体状况、病史有所不同,服用的量不同,改善起来也不同。 1、儿童、年轻人便秘 儿童、年轻人,一般便秘时间较短,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的,肠道恢复起来较快。所以,便秘改善的较快,有的1-2天就可以改善的很好。有很多年轻人、儿童吃几次“永生肽”纳豆,便秘就解决了。 用量:服纳豆咀嚼片每次4-6片,每天2-4次。 2、女士便秘 据统计,有70%的女人便秘,比例是非常大的。只要坚持服用纳豆,很快就得到改善。怀孕的女士大部分都会产生便秘现象,在怀孕期间服用“永生肽”纳豆,一般情况下,不但便秘很快就会解决,而且纳豆的综合功效会对孕妇和胎儿非常有益(这在以后有关孕妇的篇章中详细介绍)。 用量:服纳豆咀嚼片每次5-6片,每天3-4次。 3、老年人便秘 老年人便秘则不同。第一,有的便秘史已经很长了,肠壁肌肉已经退货,指挥神经受损,肠道蠕动非常缓慢或根本不蠕动了,根本没有便意;第二,有些老年人多年的吃泻泄药,对肠道已经产生了巨大的伤害。这些老年患者要想马上就改善便秘症状,是不太容易的,服用“永生肽”纳豆的时间要长,服量要大。例如:一个80多岁的老人,20来岁就患便秘,而且还患有痔疮,60多年了长期使用泻药,非常痛苦。最后坚持加大食疗调节量服用“永生肽”纳豆8个多月,功能基本恢复了,使自己痛苦半生的便秘、痔疮都好了。 用量:服纳豆咀嚼片每次5-10片,每次3-4次。 4、先天性便秘人群服纳豆 患有先天性便秘的人,由于肠道功能缺陷,服纳豆虽然有所帮助,但很难改善。 (三)肠炎、结肠炎、腹泻人群服用效果 1、婴幼儿腹泻 新生婴幼儿比较容易腹泻,这是因为婴幼儿肠道的内还没有形成有益菌群。所以,从小就给儿童吃纳豆有利于有益菌群的形成,有利保持消化系统的健康。尤其是没有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更应该尽早食用纳豆,这是家长应注意的。 用量:服纳豆咀嚼片每次1-2片,每天3-4次即可。 2、慢性腹泻 长时间服用抗生素、食用被污染和腐败的食物,形成肠道菌群失调是造成腹泻、肠炎的主要原因,急性的治疗不当,变成长期慢性病,医治困难。食“永生肽”纳豆改善起来效果很快,就是严重的症状,一般在一个月内也有非常好的改善。例如:有一个患病10多年,每天7-8次腹泻的患者,多年不见好转。仅食用“永生肽”纳豆20多天,就基本上恢复了正常。 用量:服纳豆咀嚼片每次5-10片,每天3-4次。 3、急性腹泻 急性的腹泻、肠炎患者,迅速的吃下“永生肽”纳豆咀嚼片10至20片,一小时之内即可见效,百试不殆(不要吃抗生素)。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和人个,准备一些,以备急需之用。 (四)增强免疫防线,免除疾病发生 1、肠道是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的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纳豆菌可保持胃肠道的健康和洁净,有效的提高第一道免疫防线的能力。如有特别严重的腹泻并伴有发烧的患者,每次服用10-20片纳豆咀嚼片,每天3-4次服用,非常有助于健康的恢复,免疫力的提高。 2、免除感染性疾病 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与人的消化系统有关,微生态平衡的健康胃肠道,可以使人免除大部分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3、抑制癌细胞 纳豆菌产生的吡啶二羧酸有促使癌细胞凋亡的功能;活性的异黄酮可以掐断癌细胞的新生血管;纳豆多糖、皂甙、多肽都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促进机体免疫的功效。所以,纳豆对胃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详见本章第七节)。 纳豆菌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综合功效,对消化系统的呵护无微不至,是众多的药物所不能及的。而使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健康是保证身体健康之首。纳豆菌在分解食物当中产生的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还会对您身体的各大系统进行持续的呵护。所以,坚持食用纳豆咀嚼片,是保持消化系统健康的首选,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首选。 表3-2 纳豆改善胃肠道功效分析表 主要活性物质 主要功效 纳豆菌 保持胃肠道的无氧环境,调整肠道菌群,保护有益菌,促使有益菌生长和定植,产生更多的生理活性物质 溶菌酶 抑制、杀灭幽门螺杆菌等多种病菌、病毒 吡啶二羧酸 抑制、杀灭幽门螺杆菌、O-157、伤寒、沙门氏菌等病菌、病毒;促使癌细胞凋亡。具有抗炎的作用? 纳豆多糖 抑制幽门螺杆菌,保护、修复胃黏膜,提高自身免疫、抑制病菌、病毒、癌细胞 粘液素 保护、修复胃粘膜,保护肠道粘膜 超氧化物歧化酶 防治免疫性结肠炎等疾病,提高自身免疫 异黄酮 抑制病毒、掐断癌细胞的新生血管,并对防癌、抑癌有增效作用 皂甙 清除肠道废物,抑制病菌、病毒,抑制肿瘤和癌细胞 优质小分子蛋白质、多肽 抗炎、修复胃壁细胞组织,增强胃壁的张力,是细胞的丰富营养 多种消化酶 协助消化食物,减轻胃、胆、胰等消化器官的负担 膳食纤维 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362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吃下你的细菌 Eat Your Germs
kefir 2008-12-10 17:19
毫无疑问,你听说过酸奶酪中充满了细菌--而且在你把勺子伸入酸奶杯中时,你无疑会试图不去想它。没错,它们应该算作有益菌,不仅不会使你生病,相反还能改善你的健康。然而,勺子里都是起着不那么可爱名字的生物,像什么罗伊乳酸杆菌、鼠李糖乳酸杆菌和规则双歧杆菌的,听起来,即使对最专注的健康狂人,也决不像能带来口福的东西。 无论你是否有过偏好--或者是能容忍--有活的东西在你的午餐里,还会出现更多这类食物。食品公司们已经得出了结论,食品中如果有一些这几种超级明星细菌对你有益,那它们自然是越多越好了。这使得称为益生菌的产品系列产量增长--它们的品种不多,但是一直在增多,其中的细菌数目得到增强,有时增长得的相当多。当然,对消费者来说,问题是这些产品有用吗? 益生菌产品已经出现很长时间了,多数是以乳制品添加剂的形式出现的。它们也天然地存在于酸奶、脱脂牛奶、泡菜和豆腐中。然而,最近达能公司进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市场宣传,推出了名为Activia的酸奶系列产品,富含额外添加的细菌。到目前为止,他们这场赌博看来正获得回报,产品仅是在美国头一年的销售额就超过1亿美元。其它公司也正在推出富含益生菌的酸奶饮料,它们也正在获得市场。科学本身表明一些消费者正明智地花着自己的钱。 加里哈夫内格博士,是密歇根大学内科学教授和益生菌革命的合著者。他说,超级明星细菌在你的肠中停留的长得多。在消化道中,细菌帮助恢复肠蠕动--肠推动消化的食物通过的节律性运动,使其变规律。其中有一种小虫子名字中有regularis(规律)这个字作为副名,是有原因的,它就是肠鸣音。哈夫内格说,无论你是便秘还是腹泻,这些细菌都能使你,变得,有规律。 哈夫内格的研究也显示细菌能够治疗多种过敏症--不仅仅是食物过敏。这可是要有点实在的科学证据了,但是哈夫内格相信,既然呼吸时你会吞进一定量的东西,你肚子里的有益菌能够帮助控制过敏源。 不是所有人都热衷于益生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还是不偏不依,用益生菌产品的愈来愈受欢迎为契机,警告生产商不要将食品夸大为包治百病的万灵药。更要紧的是,一些人应该彻底避开这些产品:免疫系统虚弱的人或是患重病的人就建议不要吃活菌食品;住院的病人当然也包括在内。而且,即使对健康人,益生菌产品是需要花点时间来适应的。如果你没接触过益生菌产品,突然间开始大量的食用,你很有可能会经历腹涨的不适。 你刚刚在肠子里开始了一场有益菌同有害菌的内战,哈夫内格说。幸运的是,这场战争通常一两周就结束,而且,哈夫内格强调说,有益菌会获胜。 等到看更多的有益菌食品出现在商店的货架上吧。美国现在至少有五家公司在生产益生菌产品或准备开始生产。纯酸奶仍然是添加细菌的最好产品,因为它具有小虫子们最爱的三样东西:乳糖(或者说天然存在的糖),脂肪和水。另一种既有糖又有水的食品是巧克力,而且--猜猜看--Attune公司已经生产了一种益生菌巧克力糖。这可是确实是一种可能促使我试试这超级明星细菌的东西。 http://treasure.1x1y.com.cn/useracticles/20080329/2008032919292112.html
个人分类: 益生菌|16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益生菌,如何益生
eloa 2008-11-28 08:53
云无心 发表于2008-11-26 星期三 9:53 对于许多人来说,听到细菌这个词首先想到的就是 731 部队的非人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细菌带给人们的也是很不舒服的感觉,很多人甚至恨不得生活在无菌的世界里。不过,近年来兴起的益生菌却又让人们开始困惑:吃细菌,真可以益生吗? 一、 人体是一个细菌的乐园 自从出生的那一天起,人的身体就是一个细菌的乐园。一个成人体内的细菌总重量大约有 1.5 公斤重,一般认为其总数至少是人体总细胞数的 10 倍。可以说,人体内细菌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即使是在生物和医学获得了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对于自己体内细菌的认识也还是相当有限。 人体中的多数细菌寄居在肠道之中。科学家们估计细菌种类多达 500 至 1000 种,这些细菌的基因组数与人体相当,而基因总数则可能是人体的 100 倍以上。我们可能不会意识到,在我们走来走去工作睡觉的时候,肚子里还带着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不仅个体数目庞大,还处在永不停息的更新换代之中。在大肠中,每分钟死亡和新生的细菌多达两到五白万,而在小肠之中,这个数字还要高上 10 倍。 有一些细菌是常住的,在肠道的固定位置繁衍生息,而其它一些则是流浪的,随着食物穿肠而过,来去无牵挂。随着肠道顺流而下,细菌密度也急剧增加。在小肠里地广菌稀,每毫升还只有一千个的样子;到了大肠,就发生了菌数爆炸,一毫升里的细菌达到了上千亿。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体是细菌的家园。人类对地球所干的事情,细菌也在对人体干着。 二、 致病菌与益生菌,恐怖分子和特种部队 地球上有几十亿人口,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平凡凡过着自己的生活。偶尔作点好事比如给老人让个坐,或者干点坏事比如随地吐痰过马路闯个红灯,也不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绝大多数细菌也是如此,利用一下人体获得生存的空间,获取一些生存所需的资源。人是地球的一部分,细菌是人体的一部分。细菌的活动也给它们生存的家园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分解一些人体不能消化的纤维,合成一些维生素,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等等。 在人类社会中,只要有一小撮恐怖分子,就可以搅得鸡犬不宁,影响地球健康。而致病细菌,就是细菌中的恐怖分子。只要它们进入人体,突破了人体的防御抵抗体系,人体这个细菌的家园就会生病,最坏的情况下甚至死亡。 益生菌大致可以看作细菌中的特种部队,干的是保护家园的工作。不过在细菌的世界里,这些特种部队作战能力往往不够,通常只能完成一些维护治安的任务。它们的战斗能力,可能只相当于治安联防队,对付一些小打小闹小偷小摸还行,对于穷凶极恶的致病菌,基本上是有心无力。致病菌的降服,还是要靠人这个细菌家园的佛祖来处理。补充益生菌,相当于空投了一些能力只相当于治安联防队员的特种部队。 三、 益生菌,人类知道多少 一百多年前,俄国免疫学家梅哥尼科夫( Metchnikoff )注意到保加利亚的农民比较健康长寿。他把原因归结于他们所食用的发酵牛奶中含有的活细菌,这就是益生菌概念的产生。随后的一百多年中,科学研究逐渐认可了这个概念,认为补充足够数量、适当种类的活细菌,有助于人类增强免疫力、抵抗细菌感染等等。对于益生菌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据统计,在 1965 至 2008 年之间,人们至少进行了 3000 项关于益生菌的临床研究。在针对拉稀、免疫、过敏、癌症、女性健康方面,都有许多正性的实验结果发表。对于细菌种类、剂量、作用机理、安全性能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探索。 对于益生菌的研究,令人欣慰的是至今几乎没有副作用的报道;而遗憾的是,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目前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距离真正可靠的造福人类,却还任重道远。 益生菌只是一个类似好人的概念,有无数的细菌可以称为益生菌,而每一种都不相同。益生菌甲的功能可能在益生菌乙中完全不存在。而且,目前的研究一般都是针对一种菌的。当把多种菌混合在一起以期获得多种功能的时候,它们之间是否会互相影响的研究还很欠缺。 四、 益生菌,从何而来 人体肠道内的细菌有几百上千种,自然界的细菌种类更是数不胜数。什么样的细菌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益生菌呢? 筛选益生菌的过程有点像企业招人。首先确定菌的来源,就像一些企业只认可某些学校的毕业生一样,用于人类的益生菌最好是来自于人体。换句话说,从大便中分离出来的细菌根正苗红,比较容易受到认可。不过,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有一些来源于其它生物的细菌也获得了认可,不过认可的过程就更加曲折艰难。其次就是安全性的检验,起码不能是致病细菌,否则就像招安强盗作警察,搞不好就监守自盗。除此之外,还不能带有质粒编码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质粒是独立于DNA的遗传物质片段,可以控制合成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虽然抗生素抗性基因对于益生菌的生存有好处想想使用抗生素杀死致病细菌,而益生菌却安然无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不过这样的风险实在太大。特种部队的武器流落到恐怖分子手里依然威力无穷编码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质粒也是如此,在益生菌里当然是锋利的武器,但是一旦被致病细菌盗取,就后患无穷。为了保证坏人没有武器,就连同好人拥有武器的权力也一并剥夺了。 安全性之后,自然就是有效性了。人们费了那么多劲,消费者花了钱,当然不能只把吃不死人作为目标。有效性的研究更加麻烦,一是进行细菌培养,看看它们能否经受诸如酸、消化液等的考验,否则细菌还没到达小肠,就一个个香消玉殒,自然也就没有用了;二是看看它们产生什么,这些产生的东西对于人体是好是坏;三是看看它们有没有什么独门绝技,比如结合某种毒素,或者分解某种有害成分等等。 如果这些所谓的体外研究结果不错,细菌算是通过了又一轮考验,可以进入到下一步的体内研究。这一步的研究还只是针对动物,拿着细菌喂动物,看看那些体外研究的结果在动物体内是否存在,有没有别的副作用出现,以及应该使用多大量量等等。 通过了这一步也还拿不到益生合格证,必须进行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的周期长,成本高,通常需要大量的志愿者。把培养好的细菌给这些勇敢的志愿者服用,再次检验有效性和安全性。只有通过了大规模、设计可靠、对照严格的临床试验,才能认为这种细菌可以作为益生菌使用。 最后,进入商业化生产,厂家也不能贴个益生菌的标签然后就把各种益生菌的功能往上罗列。必须说明这细菌是什么,含量多少,在什么使用条件下能够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可惜的是,最后这两条,即使是目前市场上卖的益生菌很多也没有实现。 五、 益生菌的补充,希望与挑战 从科学的原理和目前的临床研究来说,益生菌的概念是可行的。因为几乎没有负面的研究结果,商家们也就纷纷堂而皇之地卖了益生菌。但是,基于目前人类对于益生菌的认识水平和商业生产能力,益生菌产品能否实现所宣称的功能是很难保证的事情。 首先,前面说了益生菌的功能必须是特定菌株特定剂量连续食用活细菌才能实现。许多商业宣传说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什么什么功能,列出的是一大堆文献中提到过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跟他们的细菌可能毫无关系。也有许多广告推销都宣称细菌含量高达多少多少,而各种细菌能够产生效果的剂量却相差非常大,有的每天吃一亿就可以起作用,有的却要一万亿才行。由于现在对于益生菌产品还没有质量标准和法定检测,所以厂家的宣称只能依靠它们的信誉来保证。法律规范和权威监测在这里都是真空地带。 其次,益生菌的作用是治安联防队性质的,而不是特种部队精英性质的。美国微生物学会 2005 年组织了一个益生菌研讨会,会议总结明确指出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益生菌在人体中的使用对于疾病处理而言都是预防和支持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许多小孩拉肚子了,医生给开一些基于益生菌的某某爱,有多大效果非常难说。对于益生菌治疗拉稀,一项研究结果是这样的:不吃益生菌的小孩平均拉稀时间 72 小时,正负误差 36 小时;吃益生菌的小孩平均拉稀时间 58 小时,正负误差 28 小时。这样的疗效对于花了大钱把益生菌当宝贝的家长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接受,但是这个差异就是医学上所认可的有效。其它许多所说的有效也是如此,可能只是一点点改善,但是统计分析认为这种改善是来自于食用了益生菌,就总结为具有该项功能。 总的来说,益生菌的概念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目前的科学研究对于益生菌的认识也还有限,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也没有可靠的依据来制定产品标准和规范。临床研究的实验结果是一回事,各路商家吹得天花乱坠的产品能够实现多少他们所宣称的作用却是另一回事。 (本文已刊发于《百科知识》)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4918.html
个人分类: 健康|1612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果“酸奶猪肉”出现在美国
eloa 2008-11-2 13:02
云无心 发表于2008-11-2 星期日 9:11 在稻草变成黄金的保健品在中国社会此伏彼起的大潮中,满足了许多人期望的酸奶猪肉隆重登场。无抗生素绿色食品有机高蛋白低脂肪等等关键词,足以让许多人招架不住。其实,类似的养猪技术在世界其它地方并不罕见,只不过酸奶猪肉的旗号没有迎风招展而已。有了类似的猪,为什么这样的产品酸奶猪肉,就没有在美国粉墨登场呢? 媒体报道的酸奶猪肉有两种,一种是天津产的,一种是海南产的。前者明确指出猪的生长过程中一直喂酸奶,猪不会生病,因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等添加剂,猪肉蛋白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肉质鲜嫩,价格是普通猪肉的三倍。而海南产的宣称肉味鲜美,可以生吃,其成本与普通猪相当,所以价格也与普通猪肉相仿。如果这样的产品宣传出现在美国,厂家会立刻收到 FDA 的警告。尤其是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改变,意味着改变了猪肉这种食物的组成。作为一种新的食物,必须接受审查,包括蛋白质含量是不是确实高了,脂肪含量是不是确实低了,肉质是不是确实鲜嫩了。还有因为组成的改变,是否会带来安全性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结论不能由厂家自己说了算,也不是由厂家自己找点人开会鉴定就能够解决的。 其次,把这种猪肉称为酸奶猪肉明显是误导消费者。酸奶猪肉暗示猪是由酸奶作为饲料养大的,而实际情况只是猪在生长过程中吃了乳酸菌。酸奶和乳酸菌是完全不同的东西。酸奶的关键在于奶,是由牛奶发酵而来,其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牛奶,其中的乳酸菌只是副产物。乳酸菌是细菌,本身不能提供猪生长所需的养分。在猪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只是一种饲料添加剂,称为吃酸奶长大的猪是一种虚假宣传。 以上两条,就足够让厂家陷入很大的麻烦。但是,事情比这还要复杂。 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某些细菌,并非酸奶猪肉厂家的独创,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已经在使用。适当的细菌,可以改变动物体内的细菌组成,提供对于某些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这跟目前人类食物中的益生菌是一样的。因为益生菌( probiotic )这个词本身隐含了细菌有益的意思, FDA 放弃了使用这个词,而使用中性的直接喂的微生物( direct-fed microbial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可以用于人或者动物的微生物(下面继续使用益生菌这个词)的研究至少有三千项,没有任何一种细菌能够象酸奶猪肉厂家宣称的那样神奇防治百病还能改变肉质。目前比较确认的功能就是防治某些致病细菌引起的疾病,从而代替某些抗生素的使用。比如刚刚断奶的猪很容易拉稀,恰当的细菌可以代替抗生素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作用更加神奇的细菌,还没有被发现。 如果酸奶猪肉厂家没有撒谎,那么就是他们发现了新的具有超级作用的益生菌。这种细菌超越了正常的乳酸菌的能力,已经是一种新的细菌。如果这种细菌具有厂家所宣称的防病治病多长蛋白质少长脂肪的作用,它就不能被当作简单的饲料成分看待,而变成了一种新的动物用药。而任何新的药物的使用,在获得 FDA 的许可之前都是非法的。所以,厂家将会面临更大的麻烦。 在动物饲料中使用益生菌,是减少抗生素等饲料添加剂使用的一种途径。至少在目前公开发表和被权威机构认可的研究结果中,还没有让猪不生病提高蛋白含量降低脂肪含量让肉质鲜嫩这样强大的细菌。因为益生菌的研究还很有限,我们不能从理论上排除酸奶猪肉的开发者找到如此神奇细菌的可能。但是,如果一个东西好得看起来象假的,我们就更需要制造者提供强大可靠的证据来支持。不含抗生素容易检测,高蛋白低脂肪也不难检测,甚至肉质鲜嫩也可以用仪器检测。只有这些东西确确实实被独立权威的机构检测并得到了主管机构的认可,厂家才可以用来作为推销的宣传。 在目前美国的牲畜饲养中,使用发酵的饲料或者在饲料中加入天然存在的细菌是不需要主管部门审批的。只要不宣称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大可以通过使用乳酸菌或者别的发酵产物来代替抗生素。如果确实符合有机产品的生产规范,可以申请美国农业部( USDA )的认可。只要被认可,就可以打出有机产品的标签来卖高价。即便如此,如果要宣称蛋白高脂肪低肉质鲜嫩,依然要通过另外的审批认证。 USDA 和 FDA ,都只过问你的生产过程符不符合有机产品的规范,而不认可有机产品具有组成或者营养方面的任何优势。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707.html
个人分类: 健康|2166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