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老头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6晚报
AnjinLiu 2016-12-30 09:38
1.原来在德国的洪堡博后的老板Bimberg院士被授予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老头子很有意思,每次他有好消息,就会广播给大家,一起分享。这次也不例外,他收到消息后就群发给了曾经在他实验室工作过的中国同事。除了con.还是con. 2.世界Top3学校同行的文章到我手里审稿了...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4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愛情] [我爱你 그대를 사랑합니다
lcj2212916 2016-3-30 22:19
导演: 秋昌民 编剧: 姜草 / 秋昌民 主演: 宋在浩 / 李顺载 / 尹秀晶 / 金秀美 / 宋智孝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官方网站: www.iloveyou2011.co.kr/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语言: 韩语 上映日期: 2011-02-17(韩国) 片长: 118分钟 又名: 爱你 / Late Blossom IMDb链接: tt1862020 飘雪的坡道上,送牛奶的老头子金万皙(李顺载 饰)邂逅了收废品的老太太宋怡芬(尹秀晶 饰)。他们的前半生各自背负着艰辛的人生:万皙年轻时我行我素,直到妻子病逝才深觉愧疚;怡芬被心爱的男人抛弃在城市角落,孩子夭折后至老未嫁。两位老人在每天凌晨寂静的街道上相遇,孤独而苦难的生活令他们渐渐靠近。在万皙孙女妍儿(宋智孝 饰)的穿针引线下,如初恋般的悸动萌发在了彼此心中。万皙的朋友、停车场管理员张军峰(宋在河 饰)一直耐心的看护着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伴。直到有一天,军峰得知老伴已患绝症。目睹她一次次痛苦病发,心如刀绞的军峰做出了悲伤的决定……   影片改编自韩国著名网络漫画家姜草的同名作品,已公演的同名舞台剧亦受到好评。 下载地址: http://page92.ctfile.com/fs/MrB147129823 http://www.yimuhe.com/file-3019108.html
1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新”还是脚踏实地?
热度 4 wueryong 2014-5-3 12:58
看了林老师《 职业技术学院与普通工科院校差别 》的博文,感觉想写点什么。 究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科老师? 基础研究肯定要要,毋庸置疑的。你不在将来新技术上占领制高点,永远也追不上人家。 但如果所有老师都被导向做基础研究,那么迫切需要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怎么办? 如果大家去中小型企业看看,就知道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什么状态?大凡有点技术含量,能够做好事情的往往是一些返聘的或已经退休老头子来弄,他们能够做出一些市场接受且成熟的方案产品来。 现在高校老师许多科技开发相关的课题,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的,大多是半拉子事,真的要去生产实际应用,估计大多会完蛋。我们不缺新方向,不缺新的idea,我们缺的是 能够十年甚至几十年把一件事情干好 的老师或研究人员。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2371 次阅读|4 个评论
三个老头子和庞青云的政治派系:再谈《投名状》
热度 1 bigdataage 2014-4-23 18:45
三个老头子和庞青云的政治派系:再谈《投名状》 同人于野 一部真正的好电影应该像《Matrix》第二集那样,从电影院出来大家都是一头雾水,谁也不敢说自己完全理解了Matrix, the one, 和Zion 之间的哲学和逻辑关系,谁也说不清为什么Neo居然在”真实世界”中也能阻挡电子八爪鱼,但是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电影是个好片。 这就叫雅俗共赏,实在看不懂情节、看看打斗追车场面也过瘾。然后为了彻底看懂,认真的观众只好再买票再买DVD多看几遍,再赚你一遍钱。然后真以为自己看懂了再去论坛讨论,免费做口碑广告。 投名状就是这样的好电影。 通过反复研究《投名状》的情节和对白,我认为庞青云是清廷高层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关于庞青云为什么会被杀,很多人持的看法是片中的一句台词,”朝廷怎么会信任一个外人”。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也是这个看法。但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样,朝廷想要除去一个官员手段很多,暗杀自己的官员实在有点上不了台面。庞青云这样的官员,有理想有能力,对国家忠心,甚至主动裁军,连自己的左膀右臂赵二虎都杀了,朝廷难道还怕他造反不成?如果他真的”在朝廷不属任何派系”(陈大人语),慈禧再糊涂也应该喜欢这样的官员,难道当头的不是最恨自己手下拉帮结派的 么? 庞青云是有派系的。而电影里几乎总是同时出现的三个老头子之间,存在严重的政治斗争。 三个老头子: 顾宝明扮演的”狄大人” 魏宗万扮演的”陈大人” 王奎荣扮演的”姜大人” 这三个老头子每次同时出场,其座位顺序必然是狄大人在中间,从观众角度看,右边是陈大人,左边是姜大人。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座次是天大的事。我们看新 闻照片,每次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永远都是胡总居中,右边吴总,左边温总,以此类推。座次告诉我们,狄大人在三人中地位最高,而陈大人的”军机处排 名”,要高于姜大人。 然而历史一再证明,排名高的人不等于实力也强。姜大人的实力就远远高于陈大人。何魁的魁字营正是姜大人的嫡系部队。庞青云劝土匪们去投军时说,【魁字营嚣张,势大力强。我们这点儿人,他们根本看不上。倒是军机处的陈公,正缺人手。他的绿营兵常被魁字营欺负,一 直想壮大势力,如果我们投他,那正是雪中送炭。】这段话似乎同时暗示我们姜大人手下的魁字营有可能是八旗兵,有可能陈大人是有地位没实力的汉臣,而姜大人是表面地位略低实则掌握实权的满臣,但证据不足,不好多说。 陈大人的实力有多惨呢?他的嫡系陆大山跟庞青云说,【我不赌。这一千五百兵,是陈公的家底。打没了,陈公在朝廷说话就没底气。】才1500人的家底。把这点人给庞青云用,又出不起军饷。庞青云苏州围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宁可去找何魁借粮也想不起来陈大人。可见陈公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确是够惨啊。难怪姜大人不服这样的人排名在自己之上,要打击他。 这样以来我们就完全理解陈大人对庞青云的全力支持。先是1500人倾囊而出,等庞青云舒城取胜,索性把自己的心腹陆大山直接给庞指挥。言下之意以后你庞青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取代了陆大山。陈太需要庞这样的人来壮大自己的力量了。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庞青云自己认为自己不属任何派系,其他所有人也会一致认为庞是陈的人。政治斗争一旦到了高层,一般都不直接翻脸,而是打击对手的羽翼。所以打陈就要打庞。 在陈姜斗争中,地位更高的狄大人本来是取中立态度。电影中舒城取胜之后,陈大喜,狄大人立即给庞青云增加五个营。这时候姜大人突然让何魁负责接防,陈大人先是惊讶,然后有点不满,又有点无可奈何,表情很有意思。这时候姜说【狄大人,陈大人,不会有意见吧?】,先狄后陈,为我们进一步点出三个人之间的地位关系。按理说何魁接防这种安排应该在幕后博弈,但电影的特点必须把所有剧情冲突放在一个时间地点表现。 庞青云要速战速决,就连原本应该代表清廷利益(看庞能打,给他五个营)的狄大人都不太满意。战争结束了老头子们怎么在太后那里邀功请赏?这就好比参加职业足球联赛,每个队都希望自己拿冠军,但是如果跑的太快联赛过早进入垃圾时间,又损害联盟的整体利益。但三个老头子的态度也不一样。陈大人原本在这场战争中是捞不到什么好处的,现在有个庞青云,他还能得点分。姜大人显然坚决反对庞速战。而狄大人要考虑”联盟”整体利益,也反对速战,觉得庞太不上路,但不至于特别恨庞。三个人的心态在陈姜下围棋的那一场戏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庞青云来说,为了国家百姓利益,也为了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垄断,他必须速战。 等到庞青云真把南京打下来了,姜大怒,跟何魁说【打南京你给他粮,进了南京,你成要饭的了】。何魁这时候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方案:【只要我们把赵二虎给拉过来。江苏巡抚他肯定做不长】。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二虎对庞青云是多么重要。如果庞青云是一个土匪,或者是一个旧式军阀,他绝对不应该杀赵二虎。可惜这个片里的庞青云就好像一个受过最好的教育的现代人一样,他没有山头主义,不但认为国家利益至上,甚至还玩儿点爱情。 陪同庞青云上朝见慈禧的正是他的”保护人”陈大人,可见庞是陈的人,连慈禧都知道。对庞这样的青年才俊,同样很年轻,需要在大臣中培养”自己人”的慈禧是要拉拢的, 所以李莲英才说 【太后说,你还年轻,君臣相伴会长久】。然而这时候完全不懂政治的庞青云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他居然要求【免除苏州辖区三年税 赋,修生养民】。苏州辖区历来都是纳税大户,现在好不容易夺回来百废待兴,朝廷正需要这笔钱呢,你说免就免?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错误。庞的最大错误是作为下级,不应该代表百姓给上级提要求。试想如果慈禧准奏,那么苏州老百姓必然说这是庞青云的功劳。如果慈禧不准,百姓也会说庞是好官,慈禧是坏人。 慈禧不管怎么做都当不了好人。钱让领导出,好人你做,有这么做下级的么?这个道理本来是官场常识,满朝文武听见之后都愕然,只有庞不懂。 慈禧权衡利弊,片刻之后准了 奏。 但此时慈禧心中,庞已经成了”外人”。 狄大人和陈大人代表组织和庞青云谈话这一幕,非常有意思。狄先夸【苏州杀人,南京活人,庞大人是君子豹变,果然是辅国良臣啊】。陈马上说,【那是因为庞大人和朝廷不属任何派系才得太后的垂青】。这句话有点一 语双关的意思。首先陈向上级狄说官话,说庞不是我的派系,当然官话中朝廷上不应该有派系。其次陈也是说给庞听,有点抱怨庞遇事从来不跟自己商量,确实不像个自己人。这时候狄大人的话【南京是给了你,可姜大人气得是卧病南方。何魁又蠢蠢欲动。你镇得住吗?】有点让庞表态的意思。现在姜大人不在这里,你愿不愿意做我们俩的人?但这是一个只有不到一秒的机会,因为狄早就料到庞不会入伙。同时这句话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姜已经去南方准备对庞下手了。 庞不接这个话茬,狄马上说:【庞大人,我翻了翻黄历,四月初八午时上任,利民利国利己,大吉】。这时候大家注意陈的脸上一动!说明陈意识到狄已经决心默认姜对庞在那个时候下手了。于是陈给了庞最后的暗示!【要想有所作为,庞大人,你得好好活着,好好活着】。我看陈大人这个人还是很有良知的,这句话说的有点书生意气了,当着狄,太过。 庞仍然不懂形势的险恶:【我有公务在身,告辞了】,竟离席而去。这时候狄痛下杀手!【你山字营姓赵啊?!】在赵二虎拒绝背叛庞青云的情况下,除庞先去赵,符合姜、何的策略。 在这一幕中庞青云的形象非常高大,君子不党,完全不屑于这些龌龊斗争。试想换一个俗人,可能狄一说姜大人何魁蠢蠢欲动,早就跪倒在地请求帮忙了。 作为一个不懂政治斗争的人,庞青云面对斗争选择的策略是一味的妥协退让。狄要求杀赵,庞就杀赵。只要你们让我实现理想,我什么都听你们的还不行么?结果赵死庞亡。 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姜大人亲自出手组织了对庞的刺杀行动。狄默认,陈没办法。姜打击陈,但陈只能吃哑巴亏,何况庞对他也不怎么亲近。 姜杀庞的一个证据是姜在南方”卧病”,实际却没有病。另一个证据是最后一幕三个人在一起喝茶,狄说【一个篱笆得三个桩,姜大人不在,真是不热闹啊】。这 里的”一个篱笆得三个桩”,有人认为是说庞青云没有了两个兄弟的帮忙,其实考察语境是说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热闹,少了一个姜大人就不热闹了。 但这里有一个疑点,就是庞被杀的时候姜到底是在跟另外两人喝茶,还是独自在南方组织刺杀? ”姜大人不在” 这句台词,在DVD英文字幕里面也没有使用过去时态。我的猜测是当时姜应该在南方。因为姜自己的特写镜头里面,他面前有一盘点心;而三人一桌喝茶的镜头,狄大人陈大人之外的”第三人”面前只有茶没有点 心。一个可能是喝茶的蒙太奇戏实际上发生在刺庞之后,另一个可能是”第三人”不是姜,这里没有交代清楚。 总而言之,当所有人都把庞青云看做陈大人嫡系的情况下,庞青云保持”君子不党”的作风,没有投靠任何朝廷大臣。自始至终,真正非杀庞青云不可的只有姜大人,他的目的是为了跟比自己排名高的陈大人斗。陈对庞一直是极力拉拢扶持的,总帮他说好话,可能真的把他当自己人。本来太后和狄大人在这场斗争中保持中立,但庞青云的不智行为使得这两人改变了中立立场,默认了姜大人组织对庞青云的刺杀。 如果没有高层的政治斗争,庞根本不必死。如果庞在政治斗争中正确应对哪怕一次,他也不必死。 单纯从自身利益考虑,他不应该为民请命要求免税,不应该面对拉拢不为所动,更不应该杀赵二虎自断臂膀。 国家,朝廷,兄弟。庞青云像所有我们期待的好官那样把国家放在了首位,朝廷次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好兄弟。而贪官污吏是永远都把兄弟放在首位,国家放在最后的。可是旁青云获得了什么下场呢? 如果你要打击一个大人物,一个好办法是打击他的手下。姜对陈如此,对庞也是如此。庞想”不党”,但谁相信? 清朝官场藏污纳垢,根本不配出现庞青云这样的人物。 本文全部台词从这篇文章(http://www.mtime.com/my/953729/blog/897659/)复制粘贴,在此致谢。 原文: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166
1470 次阅读|1 个评论
可耻啊!中国的伪人权观们!
热度 1 duke01361 2012-9-30 13:53
可耻啊!中国的伪人权观们! 最近围绕日本鬼子国有化我钓鱼岛事件发生了两件影响很大的事情,一是“抗日游行”出现了“打、砸、抢”;一是北京航天大学的韩德强煽了一位在他看来是“侮辱领袖”的老头子两记耳光! 很多人于是乎就围绕这两件事大肆炒作! 一边指责那些“打砸抢”人员为“毛左”,一边假模假式地谴责韩德强! 我觉得这个样子很可耻! 之所以说是可耻,是因为凡是声嘶力竭对此进行指责的人都是些中国的“伪人权观”们! 一方面日本人把我们的固有领土抢占为“国有”,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自然难免要义愤填膺!有些人为此失去了理智,见了日本的车就砸,见了日人的企业就抢...这有什么不可理解的? 既然那些人已经气愤至极,失去了理智,那么他们打砸抢了有日本标识的汽车、商店、财产实属于完全预料之内的事情!既然他们的“抗日游行”没有被政府杜绝,那么政府的警察们就理应对此类打砸抢事件心有预案!一旦发生及时应对!应该马上予以制止!而不是等事情发生了,由我国的伪人权观们去指责这些犯罪人员的非理性! 事实上,在不幸的打砸抢发生之后,很多伪人权观们不去反思警察在预防犯罪方面的失误,反过来却毫无科学理性地指责参与打砸抢游行人员非理性!属于“毛左”!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伪人权观们自己毫无心理学、犯罪学、心理疏导和犯罪干预的理念,却只顾指责那些基于义愤而丧失理性的打砸抢们!这是何等的不负责任?! 当然,我是坚决反对针对自己同胞财产实施打砸抢的!但是,我很生气的是,我们的很多为专家、伪节目主持、伪学者们竟然毫无分析整个事件的由头的能力,根本不能认识这是任何人的人性所决定的极有可能发生的恶性事件,不是去从社会管理方面找疏漏,发现问题,而只顾指责当事人的不理性?! 至于韩德强煽老头子耳光的行为我也是绝对不赞成的!但是,更让我气愤的决不只是韩德强扇了老头子两记耳光! 而是那些中国的“伪人权观”们不讲理性,不论原则的同声谴责! 为此,我只想问这些“伪人权观”们一件事情,是否在中国有因为年龄因素而免责这么一个法律规定? 如果没有,那么我们要求任何人,不论老幼,都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本身何错之有?! 在韩德强这个特定的例子中,如果韩德强和老头子针对如何评价“毛泽东”这件事情发生了争执,并发生了肢体冲突,这难道不是一个非常符合情理之中的事情? 为什么那些伪人权观们又胡扯一番人权怪论?真是可笑至极!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174 次阅读|2 个评论
韩德强煽老头子耳光是不对的,但韩德强的率真是可贵的
热度 17 duke01361 2012-9-28 14:44
韩德强煽老头子耳光是不对的,但韩德强的率真是可贵的 很多人都在声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韩德强!只是因为他煽了一位老头子两记耳光! 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难于判断“大是大非”的,但却有些地方还是值得再次品头论足,我们都觉得无论这老头子多么值得韩德强煽他耳光,韩德强一定不要这么做!因为这么做了,人家会觉得你韩德强有点“二”,你韩德强应该学会在这个时候要“装”!装的温文尔雅些,这样你才会符合公众的心理期待! 但是,韩德强确实不会装,就煽了老头子两记耳光...在韩德强煽老头子耳光的时候,我绝对相信韩德强完全清楚自己这么做的社会影响...结果他还是这么做了! 从这点看,韩德强还是个敢爱敢恨的人啊!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4771 次阅读|18 个评论
林科院小记x
bigshow 2012-8-29 20:43
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提倡读书无用论
热度 9 szc009 2012-4-30 14:10
这个题目是南怀瑾讲的,起初俺读了还不相信,这个一辈子只关心两件事( 世上苍生架上书 )的人,怎么会提倡读书无用呢? 刚看了王德华老师的博文: 科学网上不应该鼓励读书无用的言论 ,又想起了南怀瑾那篇《为什么提倡读书无用论》,在反复看了王老师的博文几遍后,仍觉得意犹未尽。俺就把那篇旧文翻出来,之前俺看南怀瑾那篇文章反复看了很多遍的,也还做了评注(红笔部分),一并放在这里,一则与王老师文章做个比对补充;二则俺的评注属于俗论,可以做到雅俗共赏。 南怀瑾 :我现在 (这个“现在”用的好) 还 (绝妙) 发现读书无用论,拿到博士没有用,将来博士会越来越多。 ( 其实大家都是为了生计找工作的,一样悲欢逐世波,不为名利怎么活?) 为什么我提倡读书无用论?我发现中国的经验,包括我在内都是乡巴佬,乡下的小孩子出身,因为读书害了自己一辈子 ( 确实不在少数,俺也看到很多)。 读完了以后,说名满天下,骗人的 (此三字可省略,虽说人家是虚名,怎么也得留点面子不是。) ,对地方上、家乡一点贡献都没有 (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深刻嘛?俺一直在寻找回乡的路,你知道火车有多挤人,尤其是春运的时候,还要转好几趟汽车,回家不容易啊) 。你看乡下的老太太,老头子,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孩子读书 (辛苦,也可怜啊) ,读完了以后就到城市来了,到城市再也不回乡贡献了 (可悲啊,不过那房子好像还是家乡人建的啊,建设的欠账都没拿到,房贷是不能拿拖欠给父辈的工资抵扣的!) 。所以我主张大教授大学者统统回乡去教小学 (注意啊,偏题了,不是读书无用嘛?) 。否则,这个国家不得了 (忧国忧民不值钱的) ,知识越普及学问越没有了 (现象) ,社会越空虚了 (变化中的现象) ,农村破产 (这个是现象回归出来的结果) ,没有人才 (我要反驳,人才很多啊,根据供需原理,人才还很便宜,一定人才济济。联系上下文一想,不对啊,应该是根本上没人才吧。都是读书不认真惹的祸,还不如不读书。) ,这不是读书无用论吗? (这是读书无用论吗?) 此其一。 第二,书读多了的人,什么都不肯做 (你别说,俺确实很懒,可是也没读很多书,惭愧) 。然后游手好闲,专门吹牛,实际上一点事都做不好。尤其,女孩子们书读多了,嫁人都困难 (这个,这个,情何以堪啊) 。因为一定要嫁一个比自己学问好,比自己高一点的,实际上,学问好的不多啊 (您早说嘛,害得俺寻寻觅觅,从中原到湘江畔,一路又到长江源,学问好真不多见) ! 所以,我常常鼓励大家读书要注意 (第三次跑题了,要思考,别被标题误导) ,中国人讲的,读书有个目标的,我们当时就受这个思想的影响。中国讲教育,读书不是为了做官 (现在有多少人不是呢?你不知道考公务员多么激烈啊,现在的娃也是很苦滴了) 。像我当年读书,我的祖母就吩咐过我,孩子啊,读书可以,千万不要做官。我说为什么啊?“一代做官九代牛” (现代人做官是“一代做官几代人都很牛”) ,做了一代官,就做了很多不好的事,九辈子要做牛做马,回报给老百姓的。所以读书可以,不能做官 (读书为了做官才是无用,很多做官的不读书了,有人代考的) 。 我们中国古代讲读书是什么呢?《朱子治家格言》两句话,我们都背的:“ 读书志在圣贤 ” (俺很惶恐) ,读书的目的是准备做尧舜,学大禹王一样,建设国家 (巍巍乎,高哉!浩浩乎,远哉!) 。所以“ 为官心存君国 ”,古代我们受的教育,做官是报效国家的 (读书不是为了做官,做官也是可以的) 。 三十年前,有一个学生,师范大学的博士,我也是他的指导老师。跟我很久了。有一天他跟我谈起来,说很多教育家坐在一起谈论,大家都说,这个教育怎么得了啊!我说不要讲了,我从小听到现在,就说“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 (应该说“士风日下,人心不古”更确切,士风不是指每一个人,但跟每一个人都有关系的。不要看到古,就以为古老,古板,其实这个古是古风,一般是说德化社会下的风尚,也有人说是周朝社会风尚,貌似狭隘了,不过孔子是不可能说唐朝的。) 。我说没有问题啦,你们老的不要担心,我们死了以后太阳照样从东边出来,不会西边出来的啊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不为古人担忧,得为后代着想!) 。不过现在教育有问题,有个学生拿到博士,他说,老师啊,现在教育目标在考试 (现在与时俱进了,考试还要作弊的;还要写论文的,写论文还要复制、黏贴啥的) 。我说你讲得对,这句话好讽刺啊! (干的人多了就不是讽刺了,到处都是刺。) 你看现在的教育,小学生背的书包那么重 (有家长帮着背书包,不用担心,作业写不完,家长帮忙) ,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尽玩的 (我也很怀念小时候,不过怀念归怀念) 。我现在能够向你们报告得出来的,都是十一岁、十二、三岁的学问啊! (你这不是夸自己神童嘛?不过俺确实是十四、五才开始背点东西,现在记得的诗词啥的也都是那2年的。) 那时读书都是背的,书背完了就玩,到处玩,哪里像现在这么辛苦。所以我现在八九十岁了,有时候晚上看报还不戴眼镜呢。你们现在那个灯光太亮,把小孩子弄得都架着眼镜,这个国家一旦有事,这些人怎么出来当兵打仗啊?然后报告敌人慢点放炮啊,我眼镜还没有戴上,那行吗? (老先生还是很幽默的嘛。) 所以都是问题! 现在你看为了考试,小学读的书到中学没有用了,拼命考,还补习,中学读的书,到高中没有用了;高中读的书,到大学没有用了;出去留学,就更没有用了 (压根就没学好,咋个用?) 。你看读书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当年的教育方法,十几岁读出来的书,一辈子有用,越老越好,越熟越好。(俺问过上百号大学生,除了应付考试之外,那些书自己读过三遍以上,答案都是“没有”,学英语没学好,繁荣出来N多的英语辅导机构,很多大学生汉语文章不成章。) 现在读的书啊,幼儿园开始,“小白兔,两只耳朵跳三跳”,跳六跳也没有用啊!这个背了干什么用啊? (可以娱乐、愚乐嘛!给您老出个成语填空题,小学3年级水准的:___的人流(参考答案:熙熙攘攘),小学生答:无痛。) 家长们也不懂,拼命鼓励孩子考好的大学,大学考取了,留学回来,读博士。我说你们博士有什么用啊?你看今天社会,所有的博士都是给那个“不是”用的。那种人什么都不是,格老子我有钱就可以请你一百个博士。 (不要把什么都看破了,不好。有些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对不对?) 对不对?所以是读书无用论吧?读书的目的不在学位啊! 我们现在读书,教育没有宗旨。(您一直在书读书的目的啊,我想哭了,您不是说读书无用吗?) 这个学生一提说教育的目标是考试,我说对了,怪不得。台湾当年也是同我们现在一样。喜欢外国留学回来的博士,结果没有用。 (看来国内还是落后了,最近才喜欢得厉害。) 因此,台湾有个老辈子的公务员 (热啊 ) ,最后死了。死以前写副对子拿来给我看,我说真好: 为五斗米折腰 三卡三考 丧尽气节 领百万元滚蛋 一分一厘 了此残生 (我无话可说了,还有人会写对子?) 读书出来拿到博士做官,就是为了一点薪水,五斗米是待遇,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柳先生家米米多啊!) 晋朝陶渊明那个时候的待遇,是一个月五斗米。折腰,就是跪下来给人家行礼。“三卡三考”,形容台湾当年,“三卡”,早晨八点钟签到,有个卡片的,下班也要签卡的,审查你。“三考”,小学考中学,中学考高中,高中考大学,大学考留学,留学回来做公务员,三年一考试,才能够升上去,把读书人、知识分子的人格都磨光了。 (试问:人格多少钱一斤?) 然后,到老了退休,“领百万元滚蛋”,最后退休了拿一百万元,“一分一厘”,放在银行里拿利息,“了此残生”,是这么过一辈子。这是知识分子!现在当然好一点啦。可是,我看来也差不多。 (现在城管都很威武,国家公务员啊!) 当年明清考的文章,就是大家都骂的八股文。我现在问这些学者,你们光骂八股文,八股文章你懂不懂?我看没有一个懂。我说你看都没有看过,八股文章你不要轻视不要骂喔,我说也蛮逻辑的,有他的文学。所谓八股,一个题目,你看准了题目的内容是什么,第一个先说正面的理由,再加上反面理由,两股了;然后第三股综合起来。所以一篇文章有起承转合。八股文是不好,我们当年也骂,所以有两句话,“消磨天下英雄气,八股文章台阁书”,考试是消磨天下英雄气。现在的联考也是消磨天下英雄气。过去用功名把天下英雄消磨了,现在天下英雄还只有十一二岁而已!可是已经把他的头脑、眼睛都消磨了。太可怜了!这个教育,我非常痛心的啊! (现在已经没有八股了,咋懂?写作文有模板,写论文有格式的,不想考高分啊,不想要奖学金啊,不想拿毕业证了……) 假使我来搞教育的话 (你要是为了教育,我就原谅你个标题党吧!) ,我是快要死的人啦 (我还年轻了,救救我,孩子还小,救救孩子。) ,当然是假使 (能不能当真使啊?拜托啦!) 。把现在这个教育制度,这个学校统统废掉,不要浪费钱 (哈哈,学校已经废掉了,只是还在大把大把的浪费钱) 。有最好的办法,不浪费钱,而每个培养出来的是人才,那是真办教育了,这个闲话不说。 (这个禅机还是要透露点的,哪怕偶尔透漏下,俺的悟性不大好!) 最后俺也做副对联,不过有点绕,没得错别字滴: 上联: 读无用者书,唯有无用处用! 下联:做有为之人,实无有为所为? 横批:读书合用
个人分类: 省思教育|3517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渐》 丰子恺
xiasw 2012-4-17 15:15
渐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陂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即如昨夜的孩子今朝忽然变成青年;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即如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这在女人恐怕尤为必要:歌剧中,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巨富的纨袴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10年20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甚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的原则,造物主的微妙的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以及物类的衰荣生杀,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阴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反之亦然。然而由冬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夏,由夏一天一天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移向冬,其间实在没有显著的痕迹可寻。昼夜也是如此:傍晚坐在窗下看书,书页上“渐渐”地黑起来,倘不断地看下去(目力能因了光的渐弱而渐渐加强),几乎永远可以认识书页上的字迹,即不觉昼之已变为夜。黎明凭窗,不瞬目地注视东天,也不辨自夜向昼的推移的痕迹。儿女渐渐长大起来,在朝夕相见的父母全不觉得,难得见面的远亲就相见不相识了。往年除夕,我们曾在红蜡烛底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的原则的破坏,宇宙的根本的摇动,世界人类的末日临到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这真是造物主骗人的一大诡计!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朝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每日如此,未尝间断。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造物的骗人,使人留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 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时辰钟的针,平常一看总觉得是“不动”的;其实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辰钟的针了。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也如此,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实则与时辰钟的针一样的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因为空间姑且不追究它如何广大或无限,我们总可以把握其一端,认定其一点。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相追逐而已。性质上既已渺茫不可思议,分量上在人生也似乎太多。因为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常有明达的人,有的宁牺牲暂时的安乐而让其座位于老弱者,以求心的太平(或博暂时的美誉);有的见众人争先下车,而退在后面,或高呼:“勿要轧,总有得下去的!”“大家都要下去的!”然而在乘“社会”或“世界”的大火车的“人生”的长期的旅客中,就少有这样的明达之人。所以我觉得百年的寿命,定得太长。像现在的世界上的人,倘定他们搭船乘车的期间的寿命,也许在人类社会上可减少许多凶险残惨的争斗,而与火车中一样的谦让,和平,也未可知。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佛家能纳须弥于芥子。中国古诗人(白居易)说:“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1925年 (选自《丰子恺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个人分类: 美文|1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first
tanlei2008 2011-11-3 19:42
考利昂老头子接待每一个人:穷人和富人,有权有势的人和默默无闻的人,都一视同仁,都表现出同样的热情,他不怠慢任何人。这就是他的脾气。做事,做势,做秀。如何保持与平民百姓相处时不趾高气昂,与权势富贵不卑不亢。平起平坐是由屁股控制的,而面子是自己给的。屁股是脑子决定的,而面子又是屁股决定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杨振宁!你连累死我们这帮老头子啦
热度 1 chowsiutung 2011-6-29 10:14
杨振宁!你连累死我们这帮老头子啦! 我们是一帮由七十岁左右组成的老头子们,我们中间有的老伴巳去见了马克思, 有的仍双栖双飞,有的与儿女同住,有的过独居生活……平常没事我们这帮老头常聚在 一 起,打牌下棋,唱唱戏,公园里跳跳舞,到钟点还帮儿女接送孙子孙女和他们邻居的孩子上学放学,日子过得倒是乐也融融,无甚忧虑! 不料一夜间好日子到了头,一桩82岁老汉迎聚28少妇的新闻弄得满城风雨,我们的处境一下子险恶起来。由于敌情出现,阶级斗争的弦被绷紧,我们这些本巳被视作对异性失去威胁,属于安全无虞的老头子一下子又成了需监管、怀疑的对象。为了洗脱我们的嫌疑,尽管我们举出翁父的言论,证明他女儿完全是因为杨振宁曾为中国做出重大贡献,令世人所争相仰慕。现在夫人又先他而去,确需要有人在生活上照顾他。 而婚后的主要工作是为他整理资料并不涉其它云云。但是拥有丰富斗敌经验的老太婆 , 先揭穿了这种谎言,老太婆说去照顾他和整理资料是用不着结婚这种形式的,要结婚就是因为有些事是要结了婚才能做的!也说明杨老头子具备结婚后做那些事的能 力,起码可以动手动脚吧!一番话窒得我们哑口无言。为防患于未然,于是有老伴的宣布纪律,以后一般不得单独外出,尤其年青人多的地方不准去,跳舞绝对禁止。做儿女的宣布纪律,妈虽然不在了,但生活上我们可以照顾你,数据可以帮你整理(如果你也有的话)。要找老婆年纪不得小过60岁,否则不是媳妇不放心、就是 女儿 不放心。没准引狼入室,后妈成了情敌!邻居也来凑热闹,说:“大爷,咱家孙女以后不用您接送了,怕累着您”! “不怕,大爷我身子骨结实着呢”。“唉!怕的就是您这身体好!这几年接来送去难免弄出点感情,十年后您老八十,还生龙活虎的,我孙女正好十七八。万一她死活要嫁给您,我就成您妈了!”
11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团子
Sandart 2011-3-21 18:44
芝麻,豆沙馅, 还有肉馅, 就摆着跟前, 老头子普通话点了三个, 现包的馅,现揉的团子, 现煮出来,满满的便是一碗, 这南方的大团子, 自然是南方的美食, 揉团子的女工呢, 她快活的和店里的伙伴搭话, 我听得真切, 那分明是北方老家的家乡话。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什么事合法却不合理? 什么事合理却不合法
xuecw 2011-1-23 10:34
期末考试,一清华男生面对教授出的超难物理题,无从下手,于是径直走到讲台前,对监考的教授说,"您出的题,我实在答不出来,可是我出一个题,您也不一定答的出来。如果您答不出来我的问题,能不能给我教授摸摸那已经没胡子的下巴,心想,就你――一个整天泡人大女生的清华呆子――能出多难的题,难得倒我?我可是得过诺奖的人儿了!遂答曰:"好!" 清华男生娓娓道来:"什么事合法却不合理? 什么事合理却不合法? 什么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括弧:这三件事有内在联系" 教授实在想不出来,爽快的在白卷上打了100分,并问答案,清华男生说:"您既然已经打了分了,那我就告诉您吧。" "您82岁的老头子,却娶了一个28岁的年轻妻子,这,合法却不合理。" "您年轻漂亮的妻子,在外面又找了个年轻学生,这,合理却不合法。" 教授这时已把一张黄脸气成青脸,气急败坏的说:"那你说,什么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学生得意的说:"您刚才在您新娶的年轻妻子的年轻情人的白卷上打了一个满分,这件事,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2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