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李小文院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技精英 平民情怀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敬献给李小文院士的挽联
热度 2 pww1380 2015-1-29 08:52
科技精英 平民情怀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敬献给李小文院士的挽联(心香一瓣:博客资讯版) 杨文祥 上联: 科技精英,声震寰宇,家国情怀,铁肩正义,厚德载物,登泰山而小天下 下联: 布鞋院士,誉满中华,侠骨清风,古道热肠,上善若水,引沧海以济世穷 横幅:学界完人 —— 一介书生杨文祥敬挽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3196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技精英 平民情怀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敬献给李小文院士的挽联
热度 1 pww1380 2015-1-28 11:09
科技精英 平民情怀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敬献给李小文院士的挽联 杨文祥 上联: 科技精英,声震寰宇,家国情怀,铁肩正义,厚德载物,登泰山而小天下 下联: 布鞋院士,誉满中华,侠骨清风,古道热肠,上善若水,引沧海以济世穷 横幅:学界完人 —— 一介书生杨文祥敬挽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3258 次阅读|2 个评论
悼念李小文院士活动的一点建议
热度 4 陈龙珠 2015-1-24 09:03
李小文院士去世二七了。 两周以来,在科学网上,广大博友们撰文和评论,对他表达了无限的惋惜和哀思,令人感动! 任何人都有隐私或不宜公开的信息,而且李先生的家属也很可能上网浏览到相关文章和评论。我不清楚,目前一些博主和博友在深度挖掘李先生往事并发表文章或评论时,是否评估过由此是否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一个简单的自评方法:你若是李先生或其家属,乐意被公开这段往事并被议论吗? ---- 后记 : 楼点评博友的页面截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52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本周百佳
热度 2 Liweigang 2015-1-18 07:25
(李伟钢) 2015 年的第二个星期,对于科学网来说,是一个非常时段,值得纪念。 博友李小文老师因病去世的消息,震动网坛。博友们纷纷撰文写博,表达哀思,纪念这位布衣院士。无意其间,也为科网博主亮相,飞扬文采提供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 为记载博友们纪念李小文老师这一历史时刻,展示本周科学网博文水平和流量等实际情况,本博推出《科学网博客本周百佳》排行榜。数据采集自科学网 1 月 16 日 20:30 “一周内热门博文”栏目,按推荐数排列的前 600 篇博文: ID 、文章标题、作者、点击、评论、推荐数和发表日期。排行计算方法和标准采取 TransLab 团队开发的网熵指数( W-entropy )。 具体 计算以博文的点击数、评论数、推荐数为基准,平均数权重分布为: 0.33 、 0.33 和 0.34 。 尽管科学网即时发布点击排行、精选博文和热门博文等三个金榜,但这三个排行均是单指标的,不能全面反映博文的综合影响力。如有的博文是“标题”热门,评价数和点击数都很高,但少有博友推荐。还有的博文是“粉丝”点赞,但实际访问量并不突出。网熵指数则综合了点击、评论、推荐三项指标,反映出三方面的信息分布不均匀性,给出科学的、唯一的排行指标,这对研究博文质量和博主影响力都具有实际意义。 百佳表中网熵指数是以排行第一的“ 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一路走好! ”一文的指数为基准,取值为 1 ,其它博文的网熵指数均为相对值,栏中另一数据为排行序号。从排行结果看,编辑 MM 这次反应很快,发的博文各项指标遥遥领先,值得点赞。 苗元华 和 陈安 两位博主文章的关注度和影响力都可圈可点。而 武夷山 、 吕秀齐 和 嵇少丞 三 位博主竟分别都有 4 篇博文上榜,可见网情活络,人气冲天。 科学网博客本周百佳 (2015 年 1 月 10-16 日 ) 博 文 博 主 点击数 评论数 推荐数 网熵指数 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一路走好! 科学网 56445 291 495 1,000/001 讣告:李小文院士不幸与世长辞 苗元华 14512 105 202 0,389/002 李小文先生的科学与人文世界 陈安 14754 86 224 0,379/003 给 “ 透明计算 ” 泼个冷水 刘洋 13848 154 118 0,374/004 获奖日记 程代展 16593 97 155 0,342/005 科学网即将举办李小文老师追思会 科学网 14945 63 162 0,269/006 李小文的千古绝对,待你下联 嵇少丞 3110 159 43 0,181/007 《李小文评传》一书的初步想法,请大家支持 陈安 9001 67 119 0,178/008 为什么只有中国南方的冬天这么冷? 许鹏 15039 66 52 0,160/009 黄老邪的科学网江湖 杨玲 9702 46 123 0,154/010 调皮可爱的老邪 陈小润 7271 41 140 0,141/011 沉痛怀念尊敬的博友李小文院士 王德华 10040 31 121 0,131/012 纪念如友如父如兄的李小文院士 王海辉 5815 44 133 0,128/013 “ 官 ” 当院士与院士当 “ 官 ” 李连达 15957 46 38 0,123/014 哲学、政治、科学、排名 贾伟 9432 41 95 0,120/015 准备为小文老师出一本纪念集子,希望大家响应 吕秀齐 3142 51 137 0,119/016 于艳茹被撤销学位,究竟是按哪条规定? 赵美娣 15045 35 54 0,116/017 存殁交情成契阔,晤言名理谩研穷 吴飞鹏 6614 29 136 0,114/018 邓铁涛:正确地认识中医 科学出版社 2916 112 34 0,110/019 启迪智慧的伟大装置 陈晨星 14043 35 44 0,100/020 王应宽博主主编的刊物被 SCI 收录,祝贺一下! 武夷山 16350 15 46 0,088/021 沉痛悼念博友李小文 刘钢 4841 45 84 0,085/022 一生大爱,记恩师李小文先生 徐敏 11709 24 56 0,081/023 一篇睡美人文献 武夷山 12428 17 57 0,077/024 与 “ 邪 ” 共网 黄秀清 2349 38 109 0,076/025 小文老师,科学网多多少少害了您? 邢志忠 2935 48 79 0,072/026 追思老邪(二) 王春艳 3215 43 83 0,071/027 他只是抛弃了羸弱的躯壳,搬到天堂住了 陈楷翰 2722 35 101 0,070/028 庹震,谁来接这棒:纪念李小文老师 陈桂华 10912 12 67 0,069/029 奇特的动物自我治疗现象 孙学军 8570 34 43 0,066/030 缅怀恩师李小文院士 田海静 12479 13 48 0,066/031 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李小文院士 吕秀齐 9175 15 70 0,065/032 老师病故! 陈楷翰 3231 52 56 0,063/033 写给妻子的信 王杰 8079 36 37 0,061/034 让作者闹心的问题:一催就退 赵大良 13946 15 26 0,060/035 不该早逝的李小文 肖传国 2927 44 67 0,060/036 怀念岛主,平凡和与众不同 孟津 3440 18 107 0,059/037 李小文是个有大爱的人 嵇少丞 3286 21 98 0,056/038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徐晓 4990 25 71 0,054/039 怀念平民院士李小文老师 武夷山 3104 13 112 0,054/040 一个普通科学网友的悲伤 - 老邪千古! 王善勇 6322 14 76 0,052/041 沉痛悼念恩师 张丽华 7263 18 60 0,052/042 想起老邪的二三事 赵美娣 4774 17 83 0,051/043 收到一个诋毁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微信 嵇少丞 3748 43 47 0,051/044 SCI 论文撰写经验:论文写作中常见的用词不当 美捷登 11441 24 15 0,051/045 透明计算有望带来一场数字革命 陈儒军 3195 61 24 0,050/046 怀念 LIX ! 鲍得海 2936 21 91 0,050/047 爱,又一次可怕地艰难起来 —— 纪念李小文老师 李侠 3617 15 94 0,049/048 送博友老邪 黄秀清 1965 19 101 0,048/049 生命的价值无关乎长短 曹广福 3691 21 77 0,047/050 “ 挪树运动 ” ,这会计入历史吗? 王铮 8130 14 44 0,043/051 我记忆中的李小文老师 ( 范韶华博士委托发表 ) 黄栋 10241 5 44 0,043/052 史记 — 人物列传 — 布鞋院士传 / 李小文传 齐云龙 7131 13 54 0,043/053 与黄老邪网络互动大略 肖重发 7156 9 61 0,043/054 到底什么是冯 · 诺伊曼结构? 姜咏江 3269 35 42 0,039/055 小文老师,一路走好! 吕秀齐 2681 26 62 0,038/056 小文老师与我们的书 罗帆 6460 9 58 0,038/057 质疑 “ 透明计算 ” 获奖小结 刘洋 2900 29 54 0,038/058 斯人已乘黄鹤去,世间再无黄老邪 杨芳 6148 11 56 0,037/059 星际穿越之科学幻想 陈学雷 5014 23 43 0,037/060 李小文院士与博士生待遇提高 李飞 5356 19 45 0,036/061 李小文《遥感道歉》背后的无比愤慨和无奈 戴德昌 2223 32 51 0,036/062 科学网大学【得罪人学院】员工名单 杨正瓴 2427 44 28 0,034/063 科研评价指标纵横谈 武夷山 5269 21 38 0,034/064 所谓《科学》增刊其实就是变形广告 郝炘 5269 23 34 0,033/065 曾经和永远 庄世宇 3410 11 72 0,033/066 行侠仗义,道行深远 —— 送小文先生远行 陈国文 1962 17 74 0,033/067 送小文老师远行 吕秀齐 3645 15 59 0,032/068 追思老邪(一) 王春艳 2249 20 56 0,028/069 后会无期 - 怀念李小文兄与科学网的美好时光 王鸿飞 3120 8 69 0,028/070 答肖传国教授:李小文教授是一个坚持程序正义的 ... 苗元华 2722 26 39 0,027/071 试对风流 陈湘明 911 40 33 0,027/072 悼李小文院士并作七律一首 卫军英 1572 12 72 0,026/073 Science 的办刊理念及对我们的启示 石应江 6936 10 27 0,026/074 悼念博友李小文院士 曾泳春 2540 6 73 0,025/075 小文老师走好! 祖乃甡 1177 23 53 0,025/076 神交平民院士李小文 苏青 2904 14 52 0,025/077 研究老邪博客留给时代的人文精神 李伟钢 2282 16 54 0,024/078 假如李小文不是院士 林中祥 1655 25 44 0,024/079 与李小文逝世相关的博文之我想 林中祥 1595 22 49 0,024/080 预防踩踏不那么简单 马剑 3100 25 30 0,024/081 满江红 • 悼李小文(中华新韵) 柏舟 1693 14 62 0,024/082 悼念老邪,追忆与小文老师交往二三事 张志东 2023 13 59 0,023/083 2015Angew :新型二维半导体砷烯、锑烯 曾海波 1706 18 53 0,023/084 赞陈儒军对 “ 透明计算 ” 自我批评 刘洋 1594 31 32 0,023/085 怀念恩师李小文先生 高孟绪 4600 7 46 0,023/086 相对论与黎曼几何 -18- 暗物质和暗能量 张天蓉 2647 26 28 0,022/087 那年我与小文的合影 嵇少丞 2922 6 61 0,022/088 后会无期:为送别老邪而作 赵美娣 1494 13 58 0,021/089 李小文酒仙之路有同行:林忠祥 戴德昌 1690 32 23 0,020/090 如果我是海归孙爱武,谁将是李小文 喻海良 2545 28 21 0,020/091 珍重生命 刘玉仙 2493 9 53 0,020/092 爱因斯坦说直觉 李泳 1316 28 31 0,020/093 名士之死:为了忘却的悼念 李轻舟 2745 9 48 0,019/094 别老邪 蔡庆华 844 20 44 0,018/095 李小文对汶川重建的建议书 孟津 2285 5 56 0,017/096 哈韩哈日不如哈佛,普通普世莫若普渡 李兆良 1297 22 33 0,017/097 掺铒光纤量子存储器 —— 它会再一次改变世界吗 周强 6301 10 11 0,017/098 扫地客追思扫地僧 刘洋 1196 17 42 0,016/099 上海踩踏事件的真相大爆料! 肖重发 2520 14 34 0,016/100 昨天就是历史, 本博研究科学网博客纯属业余爱好,在此谨向文中提及的各位博主表示谢意。有对网熵指数感兴趣的读者,请参考文献: L. Weigang , J. Zheng , G. Liu : W-entropy method to measure the influence of the members from social networks. Int. J. Web Eng. Technol. 8 (4): 369-394 (2013)。
个人分类: 科学网|3286 次阅读|3 个评论
细读“扫地僧”每篇博文,向大师学习!
immunology 2015-1-16 22:29
细读“扫地僧”每篇博文,向大师学习! 摘自李院士博文: 大师陈寅恪之死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84do=blogid=261552 ) ...... 奄奄一息的陈寅恪怜夫人之悲苦,叹命 运之不公,心怀无尽的怨愤与痛楚,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曲挽歌《挽晓莹》(他担心夫人会走在他前面,后来他夫人唐筼后他一个月离世)。   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   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 摘自李院士博文: 周总理遗诗一首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735404.html ) 同侪争疾走,君独著先鞭。 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 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 惟有交游旧,临岐意怅然。 补: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诗,1916《敬业》第四期,飞飞(周恩来)。 一 相逢萍水亦前缘, 负笈津门岂偶然。 扪虱倾谈惊四座, 持螯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 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 他年预卜买邻钱。 二 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 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 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 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 三 同侪争疾走,君独著先鞭。 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 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 惟有交游旧,临岐意怅然。
个人分类: 师者|3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诗歌《有的人》 重抄
热度 2 lincystar 2015-1-13 20:57
最近几日,每次浏览科学网,都有数篇纪念李小文院士的博文更新。对李小文院士的了解,我自身只限于网络,且主要来自科学网。最深的印象是风靡网络的那张布鞋院士图片。 由于了解的很少,所以不敢用任何的文字。只是,通过浏览李先生在科学网的个人博文及纪念他的博文,让我很自然地想起这首诗,重抄在这里。(此诗的副标题原是“纪念鲁迅有感”,作者臧克家,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 愿李小文先生在天堂安息! ===============================================================================================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做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举得很高很高。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3859 次阅读|2 个评论
悼李小文院士–他前几天还在关注上海踩踏。。。
热度 1 lanxum 2015-1-11 11:14
悼李小文院士–他前几天还在关注上海踩踏。。。 150111 李健 1 月2日 晚,李老师在他博客上还就上海踩踏事件建议赶紧做个抽样心理调查,究竟为什么大家要往那儿挤? 这个建议没有埋怨跨年的人群,而是通过调查,挖掘人的心理原因,为未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很人性化!实际上,这也是我国目前应急管理(安全管理)和事故调查不足的一面。( 应急管理首先要基于对人性的认识,对人类本能的考察,对心理学进展的认识。。。——引用麻廷光老师观点 ) 直至1月4日晚22:50分,我刚写过一篇有关上海踩踏文章没多久,李老师就“推荐”并做了“分享”。( 文章能得到一位院士的认可,十分荣幸,赶紧加了李老师为好友并成为好友,本打算今后能有机会继续向他请教。。。 ) 对李老师认识不多。他很接地气,上海踩踏事件能得到院士的关注并给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他很平易近人,我这样普通的博友能得到认可,十分让人钦佩。 李老师匆匆走了,但他的博客将被科学网永久保存,他分享我一个普通人的文章和加我为好友的信息还在那。。。一路走好,以此文悼念李院士、李老师!
个人分类: 万花筒|3041 次阅读|1 个评论
网友们对李小文院士的悼念方式不太给力
热度 6 qsqhopeiggcas 2015-1-11 10:17
从昨天下午知道李小文院士逝世开始,诸多科学网网友开始了自发的悼念活动。一个人逝世后能被众多人士深深怀念,若其在天有灵,也应欣慰了。 记得 2014 年, 李小文院士因其衣着朴素作报告的照片走红网络,获名 “ 布鞋院士” 并深受网友爱戴( 新闻链接 )。那时,我想李院士对自己因“草根院士”的形象而被动成为网络红人,应是深感恐惧的。因为一个真正的学者,在意的是自己的学术研究价值,如果因为自己杰出的科研成果而享誉全球,确实应感到骄傲。我想,有志学者追求的应是学界的“科学名人”而非“网络红人”。对此,李院士非常冷静理智,说过此事要冷处理。 观诸多的悼念博文说的大都是李院士如何没有架子、不修边幅、抽烟喝酒、和蔼可亲与为人随和等平民形象。从百度百科【 1 】得知, 多年来 ,李小文院士致力于地物光学遥感和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他创建了 Li-Strahler 几何光学模型,是我国遥感基础研究领域少数几位国际知名专家之一。 为何没有人系统介绍其学术成就呢?系统评述其科学贡献的价值呢? 缅怀一位院士的最好方式,是科学评价其学术贡献以启迪后人,追索其创新探索精神以感染后人,而不是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如此,才可能让后人缅怀 N 世,而不是留恋一时。 参考 【1】李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7tto8psAwlbDYABhqzktZEYvFheAuVFd2oeljar7HqR_3y6YbjBCOHLXyqSCrbJjhcSAoisWlA2MNi9sywtm6rRF6l3JJZmtBNgaTFq9tcO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4190 次阅读|7 个评论
悼李小文院士
hucs 2015-1-11 09:57
2014年4月网上流传李小文院士光脚穿布鞋给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作报告的照片(引自网络)。 悼 李小文院士 胡春松 虽为角色小, 然其理论傲。 布鞋院士脚, 艳照网络飘。 注: 作于南昌大学,2015年1月11日。 2014 年4月,因为一张光脚穿布鞋作报告的照片,著名遥感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李小文被冠以“布鞋院士”、“扫地僧”的称呼,并在网络上迅速流传。2015年1月10日下午,李小文院士噩耗传来,这名莫测高深的“扫地僧”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李小文院士,四川人,1947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地理学硕士、博士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历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所长,北师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专长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 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 。主持过多项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是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2002年起,兼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现任北师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国内遥感领域泰斗级专家。 李小文院士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 -- 胡春松 副教授 / 副主任医师 在职博士(生) 南昌大学医院门诊部心血管科 南昌市八一大道 461 号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 江西南昌 330006 Tel:18970816800 Email: cnhucs@163.com 个人博客 : http://blog.sciencenet.cn/?71966 单位平台: http://hospital.ncu.edu.cn/ -- 作者简介: 胡春松,男, 1968 年 2 月生,江西进贤人,中共党员,医生,诗人,南昌大学在职博士(生)。著有医学专业著作以及诗书《青春诗语》(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青春论语》(见网络版,纸质版待出版)、诗书《美丽中国》(待出版)、诗书《中国 · 梦》(待出版)、《青春私语》(待出版)、《地震 N 章 和 JAMA 诗稿九篇 》(待出版)。作者是 “ 岭峰体 ” 诗歌提出者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提出并建立了现(当)代诗歌评价的 “ 五美 ” 标准(结构美、意境美、思维美、语言美、韵律美);作品充满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交织的多重色彩;尤以 “ 纯韵 ” (亦称 “ 春韵 ”— 作者命名)诗歌见长; 首次提出并创作九言诗歌。 提出并建立慢病(包括急性心脑血管事件)防治通用公式,即健康长寿方程式(健康长寿 =RT-ABCDEF+E(e)SEED-BasED +210 ),它是每个人管理自己健康的金钥匙。另有:科学网博客( 2009.10- ),人民微博( “ 颂子 ” , 2013.3- ),雅虎博客( 2007.6-2009.9 ) . .. 工作描述:左手医学,右手诗学。 主要研究方向: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与心血管(基础 临床);人文与医学,等。 宣传口号: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 “ 种子 ” 保健康。 注: “种子”在这里的直接含义是指以[ 健康的“种子”法则 ]为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已被命名为“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胡春松,胡大一,胡盛寿。 见:《青春诗语》, 第 129 页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1 年)。 ---- 胡春松大夫在职博士论文之一,欢迎参考引用(全文可免费下载): Cardiovascular, diabetes,and cancer strips: evidences, mechanisms, and classifications ( http://www.jthoracdis.com/article/view/3019 )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小文院士因病去世,因什么病
热度 9 gaoshannankai 2015-1-11 09:44
科学网全网都是李小文院士因病去世的消息, 大家都在沉痛悼念,不过这么多人关心 李院士,就没看到有人提到到底是什么病? 有人说李院士爱喝酒,可能是肝癌。 大家谁知道是什么病, 一来对关心李院士的人有个交代; 二来借此提醒其他老同志保重身体, 如果有不良习惯,一定要戒掉。
6170 次阅读|15 个评论
深切悼念李小文院士
热度 2 陈龙珠 2015-1-10 22:03
今晚从博主苗元华先生的微信上,惊讶地看到我们敬重的李小文院士逝世! 科学网: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一路走好! 已是天寒地冷的三九时节,本博坐在交大闵行校区住处的书房里,此时此刻满心伤感,以至于自己学术团队下周初汇报年度工作的PPT文件一时也难以理出思绪。 李院士大度、乐观和友爱的生活态度,永远值得本博思念和学习。 祝李院士安息! 请李院士夫人节哀和保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23 次阅读|2 个评论
尊敬的李院士,您一路走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yaoyuan999kxm 2015-1-10 21:56
尊敬的李院士,您一路走好! 您的正直、严谨、谦虚和至仁至善、拥有大爱的道德品行是国家的精神财富。 傍晚八点左右打开凤凰网,突然看到李小文院士去世的新闻标题。我简直感到晴天霹雳,这么好的科学家怎么可能突然仙逝呢?!心情无比沉痛!这种心情很像我爷爷去世时我心头那种空空的感觉。 我不相信,我简直不相信他怎么会突然离开了我们?我甚至怀疑凤凰网在播假新闻。前不久我还去过他的博客网页呢?我仿佛感到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先生还在家里用心撰写着博文,给热爱科学的网友答疑解惑呢? 打开新闻内容,他老人家确实离开了我们。接受这样的事实是非常难过的。我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写篇悼念老先生的博文。 我没有亲眼见过老先生,但或许比亲眼见过老先生记忆更深刻。他是一位人品和学品极佳的科学家 ! 他是一位在遥感界、地理界和科技界作出了巨大创新和贡献的大科学家 ! 他是一位慈祥、幽默、善良、勤奋的老先生!他的仙逝是科技界重大损失! 读硕士时开始了解遥感,读到李老的一些论文。那篇反映李老提出的著名李小文 -Strahler 几何光学模型的思想过程的论文,我现在还能想象出这位睿智的科学家何其聪明、何其勇敢、何其正直 ! 李院士在遥感机理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开拓性工作,被国际遥感界高度赞誉。我读过李院士的成长故事,其学术精神和学术勇气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模仿。读过李院士博文的人能看出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对待学术问题非常严谨、非常谦虚。 李老的人品更是值得我们弘扬和学习。我去年从新闻得知,这位“布鞋院士”被网友大为赞美。一些网友认为李院士是现实版的“扫地僧”,一些网友认为李院士是一位“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的真正科学家。他的朴素、他的个性无不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优良的品质。 在当今这个极为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时代里,这种极为难得的院士精神需要大力宣扬,它代表了一种真正的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难道不是吗?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这种精神,需要多一点“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少一点吹嘘、少一点弄虚作假。 我从李院士的博文和网友交流话语中了解到 : 当他得知地震中遇到困难的素昧平生的一户家庭情况后,主动伸出援手,帮其就业。他把国家授予他的奖学金捐出来,以自己病故女儿的名字设立基金,用以资助那些攀登科学高峰的青年才俊。何等的善良!何等的温情!何等的大爱! 李院士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幽默的、乐观的、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人格魅力的老者。 拜读他的博文,亲切而温暖。他对博友的提问问答极为及时,有时甚至采用近乎卑谦的语气,让人感到像亲人和朋友的温暖,没有一点点院士的架势。 他的博客取名为“黄老邪”,非常有趣。至于为什么以此取名,网友很想揭开谜底,他笑而不答。我想,李老很可能是为了有意拉低自己的身段,便于和爱好学术的朋友面对面直接交流,帮助后学成长、成才。 他的博文很有人情味,而且充满着学术味。字里行间教会我们怎样从事学术研究,怎样为人处世。 写到这里,我觉得李院士现在还在北师大的网络那头认真撰写着博文,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他现在真的永远睡着了,不再亲手为中国学术后学者提携和科普了。 但我想,李院士的精神永远鼓励着后来人,李老的学术贡献永远发挥着余热。 尊敬的李院士,您一路走好 ! 尊敬的李院士,我们不会忘记您! 2015 年 1 月 10 日星期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出版社准备为李小文老师出版纪念博文集
热度 11 suqing1961 2015-1-10 20:56
小文老师走了,大家想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悼念之情。 科普出版社准备以小文老师的博文基础,精选博友的悼念文章,迅速编辑出版一本纪念博文集。此事我已与陈安、武夷山、王德华、苗元华、刘立、迟菲等博主电话联系,委托陈安老师负责整理博文,其他博主协助。此书将由我社资深编审、科学网名博吕秀齐老师和我担任共同责任编辑。 此事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现在最主要的是想多搜集一起照片及相关资料。请大家与吕秀齐老师和陈安博主联系。拜托了。
个人分类: 学者风采|5109 次阅读|12 个评论
怀念李小文院士网友
热度 1 Talky 2015-1-10 20:32
惊闻李小文院士远去,将永远怀念。 我从2011年11月开始写博文,主题是当时大热并持续至今的PM2.5和灰霾/雾霾污染。我一些想法和当时主流不大相同,也没有引起科学网的注意。记得是李院士发文推荐了我的博文,也因此获得科学网多位博主的讨论和重视。 汗颜的是当时讨论的一个问题:灰霾/雾霾和人体健康问题的看法,原来想多调研一些信息,再来澄清看法。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拖着,这篇博文至今未写成。 李院士的认真、负责和热情的态度将鞭策我继续探讨空气污染问题,尽快写成和发布相关博文。 李院士一路走好!
个人分类: 灰霾|3603 次阅读|1 个评论
沉痛怀念尊敬的博友李小文院士
热度 31 wangdh 2015-1-10 18:48
沉痛怀念尊敬的博友李小文院士 (王德华) 今天 (2015年1月10日)北京天气不错,温度稍升,太阳照得人暖暖的。下午正在屋里看书,太太一声惊叫“北师大李小文院士去世了,才 67 岁!”我赶紧跑出来,看她手机里的新闻,确认新闻里说的是科学网的院士博友李小文先生。 虽然文字确认了,心理上还是没有确认。怎么会呢,怎么会呢,前几天还看他刚发的博文,前几天还请教过他 ... ... 怎么突然就走了呢? 上网看到科学网上有博友开始发文悼念李先生了,只能接受这个无法接受的事实了。 李先生那光脚布鞋讲座的形象,消瘦的形象,他睿智的文字,他的热心,他的爱心,还有他的俏皮,他的幽默,他的正义,他的风骨,他的低调 … … 都一一涌现在眼前。 我必须写点文字,怀念这位我无比尊敬的博友,有良知的学者和有责任感的老师。 与李先生相识,是在科学网上。说是相识,并没有见过面。有几次聚会相识的机会,因故错过。通过他的文字,通过他的新闻,通过博友传诵,也算是与李先生老相识了。 我是 2008 年受科学网邀请开通了博客,开始写点文字。 刚开博不久,我办公室里学生送我的君子兰开花了,我拍了照片,写了点文字,放在网上。这应该是我最早在科学网上发的照片。记得有位 Lix 的网友(当时的科学网只显示注册名,不显示实名)特意告诉我如何养植君子兰,很可惜这条评论现在丢失了 (注:今天才发现,科学网早些时候的博文下面的很多评论都丢失了,为什么呢?是否还能恢复?要是不能恢复,太遗憾了!) 文章后面李先生的评论丢失了。还有一位已经离我们远去的我们尊敬的博友清水洋先生的评论。 博文链接: 我办公室的君子兰开花了 还好,凭记忆,我找到了早些时间李先生在我博文后的评论。 2008 年五一假期,我去单位值班,下车时把午饭遗忘在出租车上了。到办公室后,写了博文。李先生马上支招。 博文链接: 师傅,您可要享受我的午餐啊 李小文 2008-5-313:45 (注:以前的显示是Lix) 别等,打电话。的票上有号码。我在的士上丢过风衣、手机,打个电话都送回来了。 (王德华) 博主回复:感动提醒!不麻烦师傅了,再折回来,就划不来了,油钱比我的饭盒就贵多了。祝福那位师傅吧。谢谢您! 从此,我就开始逐渐熟悉Lix网友,到后来也知道博友Lix就是李小文院士了。四川汶川大地震期间,知道他是做遥感研究的。再后来知道了他在北师大工作,又增添了一份亲近感。李先生工作的资源环境学院就在生命科学学院楼的对面。 如果我没有记错,我最后一次与李先生交流是一周前,新年第二天,2015年1月2日。李先生发博文: 链接: 上海踩踏事件-社会心理调查 文中有“ 这次除夕上海踩踏事件,理科生可以痛心、埋怨,但基本问题其实是文科的 。” 的句子,出于对“除夕”二字的好奇,随请教于他并顺致新年问候: 王德华 2015-1-2 22:42 李老师新年快乐! 除夕,可否用于阳历年? (李先生)博主回复(2015-1-2 23:21) : 王老师新年快乐! 我的理解,除字的本义,是去掉高位整数,只用低位余数的意思。所以有元旦,必有除夕,无论阴阳历均同。不过,人们比较普遍用除夕来专指阴历,元旦来指阳历,我也没意见。不知我的理解对否? 一直非常钦佩李先生的博学和睿智,顽皮和平常心。 世事难料。1月2日我们还在交流,1月10日我在写纪念的文字。老天有点太残忍了。 说到李先生的博学和善于思考,我很早就有很深的印象。我在2008年的博文: 链接: 忙,是一种心灵死亡状态 中鹦鹉学舌解析了“忙”是“心灵的死亡”。李先生评论说: 李小文 2008-8-25 12:44 这个说文解字不对吧?亡,不等于死亡。亡,本意是没有,不在,缺位,可以是暂时的,也可 以是永远的。忙,是暂时没心去想。忘,是暂时查不到服务器,链接不上,脑筋短路。 (王德华) 博主回复:还是李先生厉害!忙和忘都与“心累”有关。谢谢您的解说! 说起来我曾有幸与李小文先生合作过,差点一起发文章。起因是美国的一位博友希望联合我们在Nature 上发表一点关于中国学者的文章很多涉及到剽窃的意见。李先生和我都同意署名,过程见相关博文: 链接: Nature拒稿感想:不遗憾,谢博友 更难忘的是,2010年12月18日,李先生写了一篇让我吃惊的文章: 链接: 王德华:导师颂 由于题目很容易引起误解。我看到后,马上在李先生的文章下留言: 王德华 2010-12-19 12:01 李先生好。感谢您喜欢这段文字和进行的补充加工。但您的题目显然被有些博友误读了。 (李先生)博主回复:谢谢谅解,我有些冒失。 王德华 2010-12-19 14:30 李先生言重了。有些读者以为您在夸我呢,这是我不安的地方。问好。 (李先生)博主回复:夸您也不错啊?第一网上评论您是好导师,第二那段文字写得本身就像诗。我挑出来分分行。没大错就行,小误会马马虎虎。承谅! 李先生的这篇博文是改编自我的博文: 链接: 一位对学生“什么也没做”的国际著名导师 李先生好学,好问,思维敏捷,见解独特,喜欢交流,思考问题有深度。我在高原上工作,感觉尺度不同,对生命的美丽的感觉有不同。先生在我的文章: 链接: 生命的美丽和尺度 提问关于尺度的问题。我知道他是做遥感研究的,对尺度有地质地理学的专业理解。我只能答非所问胡说一通。 李小文 2010-6-23 14:42 》尺度法则是生物学中很重要的法则。可以决定生命的几乎各个方面。愿闻其详。 (王德华)博主回复:李先生好。 生物学中的尺度原则是生物体的某个器官(部分)的生长与整体体重(体长)的生长不是等比例的,如面积是平方,体积是立方,所以生物器官的生长有2/3规律的说法,后来发现是体重的3/4次幂的规律生长。通过研究发现,几乎有机体的所有生物学变量都是体重(身体大小)的幂函数级生长(2/3 或3/4 定律)。这就是所谓的生物学尺度规律(scaling and allometry). 李先生是一个人情味十足的人。他对生命是很珍惜的。我在博文: 链接: 生命的坚强和脆弱 中,讲述了自己高原反应的感觉和经历,感叹生命的脆弱。李先生很是关心,评论也很不客气,责怪中显示出了关切和着急。 李小文 2010-6-14 12:00 王老师保重!毕竟不年轻了。您的年轻学生和助手们呢?没人管吗? (王德华) 博主回复:在李老师面前还是很年轻的。现在出野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次是例外。这次没有带学生。谢谢李先生关心。 ... ... 不去一一回忆了。 李先生走了,他离我们远去了。 他在科学网上留下了他的思想,留下了他的智慧,留下了他的胸怀,留下了他对生活的热爱,留下了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更留下了他对生活的留恋 … … 李先生真的走了,他那羸弱的身躯,没有让他挺过这个还有些温暖的冬日。 李先生走了,走得那么匆忙! 匆忙得没有来得及跟博友们打个招呼,匆忙得让博友们措手不及! 李先生走了,科学网上再也不读到他充满睿智博学的文字,再也读不到他那诙谐调皮的评论! 李先生走了,把我们抛下去远行了。 李先生走了,您一路走好! ... ... 痛心!悲痛!悲痛!痛心! 沉痛怀念我尊敬的博友,我神交的朋友,我敬仰的老师,我敬仰的学者,李小文院士! 李先生,您走好! 先生千古! (照片来自网络,致谢!)
个人分类: 人物风采|71261 次阅读|32 个评论
关于中国地震烈度:对魏东平老师的补充
热度 1 cgh 2013-5-23 10:06
关于中国地震烈度:对魏东平老师的补充 李小文院士对地震的关注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关切,李院士关注地震的态度是值得每一个科学网博主学习的。他总是抱着否定、学习、思索的态度关注每一个基本民生问题。关于地震预报,晚辈曾经留言,口气不是那么顺耳,还请李院士原谅。 李院士对地震烈度的关注,也“招致”我的留言反驳。实话说,看到李院士终于脱开预报谈灾害和设防,很让人振奋。普通老百姓太需要全面了解地震了。很快,魏东平老师对中国地震烈度图进行了解读,博文受到科学网编辑的精选,这点值得肯定。因为科学网在这点上太需要普及知识了。这个知识即包括所谓的科学,也包括相关领域的现状。 本人方向是地质,地震学也是一知半解,只是接触多了,知道一些现状。魏老师举了美国例子和中国例子来说明地震烈度区划。 这里仅补充一下 2008 年对中国地震烈度表修订的相关情况。在 GB/T 17742-1999 的基础上,于汶川地震之后进行了修订,发布了 GB/T 17742-2008 ,其中修改的地方包括: “一一将评判用度的房屋类型由原标准的一类扩展为三类,增加旧式房屋和按照回度抗震设防的砖砌体房屋 ; ——在 VI 度 ~Xll 度房屋震害程度描述中,具体结出各类房屋主要破坏等级数量; ——明确了原标准中平均震害指数值的适用范围,并使相邻烈度的平均震害指数值相互搭接,给出按照回度抗震设防的砖砌体房屋平均震害指数值 ; ——在器物反应中增加家具和物品倾倒现象,并将器物反应评定烈度延伸到 VII ,用液化现象评定烈度延伸到 VIII 度; ——删除树梢折断、人畜伤亡相关内容; ——调整数量词对应的百分比范围,分挡范围相互搭接 F ——新增破坏等级和对应的震害指数条款以及平均震害指数计算公式; ——对原标准的结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 . ” 从这些修订可以看到, 1 、对一些基本术语的定义 “地震烈度 seismÎc intensity :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也就是说,地震烈度是和某次地震相关的,取决于地震参数,比如同一地方的不同震级的地震的烈度分布是不一样的;地震烈度是和岩石地形相关的,取决于岩石圈结构、断裂结构和性质、地形等,比如盆地效应;地震烈度也取决于被震动影响的对象,比如建筑物的抗震性。所以,某次地震的烈度是特定实际发生的事实的描述,是基于现实的,取得现实资料的手段可以很多,比如遥感的,实地抽样调查的,强震仪器观测的等等。 2 、评定烈度的房屋是分类的,不同类型之间不是等同的,并设计了震害指数来综合各种因素。 3 、地震局除了干普通老百姓期待的地震预测研究,还干了很多与地震灾害预防、救援等相关的工作。包括各种研究、各种标准制订等。 最后打个比喻:如果把地震烈度比喻成某个人的能力,那么某个地震的烈度图相当于这个人干某件具体事情的表现,我们可以根据这个人以前的各种表现和将要干的这件事情去预测他的表现,但是这不等于他一定能这样,也就是有表现失常或者说预测不准。在预测时,我们大概会认为他最好程度能如何,最差程度能如何。对每个人的能力评估,比如各种人才评估和计划,就相当于全国地震区划,用来指导建设,即使用最全的资料,地球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一样,是一个动态过程,有一定不确定性,规划有一定偏差。当然,人才计划会影响人才发展,地震区划不会影响地震发震。 所以,单个地震的烈度图,就是“就事论事”,烈度区划就是“论人”了。论人和单个论事是相关的,也是有区别的。
个人分类: 地震|3714 次阅读|2 个评论
拜会小文老师
热度 15 fqng1008 2011-11-25 22:05
拜会小文老师
这次到北京开会,顺便拜会了李小文老师。 因为我的一篇博文提到了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李老师让他的学生跟我联系做些合作的工作,这不,也给我提供了一个看望他的机会。24日上午趁会议之余,我如先前所言赶到北师大李老师的家里,陪他喝酒(他平时喝红星二锅头,但为了招待我打开了他珍藏的五粮液)、吃披萨并留下来这个合影。 见到李老师时颇有些意外,一是他大我8岁但显得比较瘦弱且言行迟缓;二是住房较小几乎不符合院士身份,我猜想学校应该会有相应待遇的房子但他自动放弃(他两个女儿都在美国,平时不知道自己的工资多少,房子面积多少,甚至获得的奖励也捐了出去,似乎是一个活在理想国中的人物);三是生活习惯欠健康,保健意识淡漠。听他的学生讲,他平时嗜好烟酒食物蔬菜摄入不足且拒绝参加每年的院士体检。刚才在飞机上看何新的自传《奋斗与思考》,他也是多年来不做公费体检,难道随性而为是名人的成功之道?! 作为医生,我还是全力奉劝李老师要注重养生,珍爱生命,甚至自告奋勇要做他的保健医生,但他不喜欢“善意的专制”。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理念,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才能彰显自己的个性。他的老伴吴老师去美国看女儿了,只剩下李老师一人留在家中,看来他是善于独立的,不像我总得让老伴陪着管着才舒服,毕竟人与人不同。 李老师有他的人生追求,他比我更加不合时宜和远离世俗而似乎生活在自己的理想国里,祝他的率性而为(不为世俗所累)得到上苍更多的惠顾!
个人分类: 谈情说爱|5300 次阅读|28 个评论
李小文院士专著
weixiuping 2010-12-24 11:43
NO 书名 出版社 出版年 主编 页数 开本尺寸/cm ISBN 价格 内容简介 1 植被光学遥感模型与植被结构参数化 科学出版社 1995 李小文,王锦地 118 26 7-03-005017-7 28 二向性反射与多角度遥感、热红外遥感基础、尺度效应与几何光学模型用于尺度纠正、定量遥感反演基础、AMTIS系统原理及性能特点、AMTIS的几何纠正和大气校正、AMTIS系统的应用前瞻。 2 多角度与热红外对地遥感 科学出版社 2001 李小文等 214 26 7-03-009157-2 30   3 遥感原理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08 李小文 261 24 978-7-03-021428-7 28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4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图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李小文,李增元,李新 214 26 978-7-303-10831-2 3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5                  
个人分类: 好书推介|3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