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续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五年到期,临时工变长工,晒晒科研成果
热度 17 zhuyucai1 2016-7-4 06:09
时间总是比你想象得快,我的五年合同 4 月底到期。每到整年我都会唠叨几句。五年结束,亮亮科研成果。 讲讲自认为重要的三项成果。 1 系统辨识预测误差的一个全局收敛算法 我花了 7 篇博客介绍这项成果的产生和发表过程。自认为是系统辨识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解决了一个 48 年未解决的难题。这篇文章只解决了开环实验的问题,但已有同行沿着同一技术方向,开始解决闭环实验问题,成功在望。能解决一个近半世纪的难题,然后有人跟进,可以说是学术游戏的高境界了。虚荣心得到很大满足!论文在这里 Proof-AUT_6652.pdf 2 EIV 系统的渐近辨识法 输入含噪声系统叫 errors-in-variables 系统,缩写为 EIV 系统。相对输入无噪声系统,对输入有噪声的 EIV 系统辨识的研究工作就少多了,虽然也陆陆续续研究了几十年。当前一些学者提出的方法只能达到无偏(一致)的结果,几个有效(最小方差)的结果假设条件过强。经过两年努力,我和一个博士生成功把我的渐近法推广到 EIV 系统,得到假设条件最弱的无偏 + 有效(最小方差)估计。 文章的二稿已投出,部分结果已在 IFAC 辨识会议宣读。第一次做 EIV 工作就得到最强的结果,虚荣心得到又一次满足! 3 Anti-aliasing 滤波及快采样系统辨识 我的一位西安交大师弟 1997 年起发表了几篇文章,提出了一种快速采样辨识方法,并指出该方法能在无激励信号的闭环实验条件下保证系统的可辨识性。这是一个很巧妙的方法,但一直没有得到辨识界的重视。我一直想理解该方法的机理,并想把其扩展到包含激励信号的情况。我让另一位博士生把渐近理论推广到快采样系统。经过艰苦的努力,学生推出了简单明了的公式,揭示了快采样闭环辨识可辨识性的机理和条件,即输出噪声含有高频成分时,系统才是可辨识的,否则不可辨识。同时,学生对辨识中的 anti-aliasing 滤波进行了分析,指出教科书中的做法是错误的。该工作部分结果已在 IFAC 辨识会议宣读两篇论文,一篇期刊论文即进入三审,第二篇已投出。这项工作的特点是问题的分析深刻,得到的结果很意外。虚荣心得到第三次满足 ! 我之所以对这三项结果很钟情,是因为已经对他们思考了十几年,得到的结果很深刻,可遇不可求。这样的境界是一个研究者最享受的。在荷兰没有发表文章的需求,一直没有下功夫去搞清楚。来浙大当了教授,有发表文章的压力,又有学生,大家一使劲,全做成了!自认为这三项工作会大大提高我在辨识界的学术地位。 从指标主义来衡量这三项工作,可就惨了:只发表了一篇期刊论文,没有任何引用以及国际大牛的赞扬;另外三篇还在审稿,拒稿仍然是可能的。学校和控制学院对我这五年的学术成果半信半疑,续聘,还是不续聘,成了问题。也不能怪谁,指标实在不好,特别是跟一些能写文章的年轻人比。另外评价我的人没有搞辨识的。虚荣心顿时受到沉重打击、打击、击。。。 最后还是续聘了,工资两年之内暂不降低。(这是在给我加点压力。)看来我对自己这些成果的忽悠产生了效果,领导们信的成分多于不信的成分。这就够了。 感触之一。这些结果的取得,第一得益于我在荷兰时有足够的时间做深刻思考,第二得益于国内渴望创新的、有活力的氛围。在浙大这样的学校搞科研,如果你真想搞,又有基础,不出结果也不容易。 感触之二。几年来,总觉得领导在慢慢地推我多得一些名份,多申请大项目,成为所谓的帅才,或叫领军人物。我呢,顽固不化、不争气,总是把所有的鞭策和鼓励慢慢地推回去。我只想能成为一个人才,别毁了我的中国梦,求求您了!
13617 次阅读|28 个评论
高校中一次没有鲜血的屠杀
wenfalu 2010-12-26 11:08
在时下有著名高校校长赤条条浮夸、系主任睁眼说瞎话的风气下,在高校唯科研是举地裸奔世界一流的大跃进中,近日我知道了一个低聘连获教学质量优秀奖的教师的事件,真可谓是在高校中发生的一次没有鲜血的屠杀。事情经过如下。
个人分类: 管窥蠡测 一孔之见|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