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性别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性别

相关日志

开了190年,有些科学会议再也不一样了
NatureResearch 2020-6-1 18:25
跟随作者重温1869年的会议气 氛,细数如今会议组织者面对的挑战。 自1869年《自然》创刊以来,科学会议的参与人数与日俱增。比如,2018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秋季会议就吸引了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4万人。与之相比,1869年英国科学促进会在埃克塞特举行的会议只向观众和演讲嘉宾售出了不到2000张票。 一路走来,科学家的多样性愈加丰富,人们对这类大型会议的环境影响也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如今的会议组织者为保证会议的包容性、安全性和社会责任感正不断努力着。 为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自然》采访了一位科学史学家, 他将带领我们回顾将近190年前的一系列早期英国会议 。此外,今时今日的会议组织者也会发表他们的看法,列出了当前亟需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包括 制定行为准则、抵消碳排放、承认性别代词,以及克服签证障碍 。 ▍1869年的会议气氛▍ ALEX CSISZAR: 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史学家 1869年左右规模最大的科学会议可能要数成立于1831年的英国科学促进会(BAAS,现更名为英国科学协会)所举办的一系列会议了。会议当时照搬了德国科学家在1820年代使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得到了许多科学机构的青睐。19世纪上半叶,人们强烈抗议科学家谋生的艰难,BAAS的会议也因此主要围绕如何才能让公众离科学更近。BAAS的创始人相信,如果大众对科学感兴趣,英国政府或许就会划拨更多经费。 英国科学促进会从1831年开始举办大型会议。来源:World History Archive/Alamy Stock Photo 根据科学史学家Arnold Thackray和Jack Morrell于1981年撰写的《科学绅士》 ( Gentlemen of Science ) 一书,这些活动当时有1000名或以上的观众参与。 活动初衷是让与会者放松消遣、交友结盟、建立合作。 为了尽可能增加参会人数并绕过旅行限制,会议每年都会换一个英国城市举办。这也是增加包容性的最早尝试——至少对当时参会的大部分中上层阶级白人男性而言如此。 为了提升英国科学的整体形象,这些会议邀请专家探讨热门的科研课题,有些专家甚至远从美国和南美赶来。这些备受瞩目的演讲 (类似于今天的大会演讲) 吸纳了许多听众,在同时举办的分会上可能会报告数以百计的论文。这些都是为专业的科学分支开设的,比如数学、地质学和动物学。 大家感兴趣的摘要会在报刊中报道 ,比如学术周刊 The Athenaeum (1828年至1921年出版) 以及后来的《自然》。 (伦敦皇家植物园邱园的植物学家Joseph Hooker曾认为《自然》会失败,因为他认为《自然》尝试的是 The Athenaeum 已经做过的。) 如果你在当时是一名出色的科学家,而且想让国际同行了解自己的研究工作,那么你可能想把它发表在 The Athenaeum 上,因为读者看完了还会传阅他人。也就是说, 当时关于研究的报道可能比我们今天称之为基础研究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更快抵达国外读者手中 。即使科学家无法亲自前往参会,也可能会派人代替自己去阅读摘要,争取被报道的机会。 1839年以前,由于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女性是不允许公开出现在这些分会的,但私底下她们经常设法参加。这些会议都是大型活动,而女性帮它们取得了成功——不仅是财务成功 (BAAS男性会员可以替陪同出席的女士购票) ,还有社交成功 (女性被看作是正式会议之外社交的凝聚力) 。 在BAAS会议举办的头几年,基本没有女性发言,但也有女性做到了,她们大多都在统计学和经济学领域。 ▍行为准则▍ ANDREA CASE: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演化研究学会执行副主席、演化生物学家 2017年初,演化年会的组织者齐聚一堂,设法应对会议上出现的一些不当行为—— 性骚扰、排挤或歧视 。将于当年6月召开的会议由演化研究学会、美国自然主义者学会以及系统生物学家学会共同举办,我们为此制定了一套正式的行为准则。由于是新政策,与会者必须在会议注册时同意遵守。可惜的是,我认为相当一部分人只是点了表格上的“同意”,并没有仔细阅读。 我们后来发现,更难的地方在于如果有人违背行为准则了,该怎么处理。2017年的会议上出现了三例违反准则的情况,由于当时我们还没有公布官方举报流程,有一例是通过推特举报的。 会后, 我们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帮助确保我们健全、可实施的举报流程能为大家所知 。我们特地聘请了一名防骚扰顾问,创建了一个名为“SAFE Evolution”的网站。网站借鉴了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一个类似的项目,网站上详细刊登了不当行为的类型、举报不当行为的流程,以及我们会议的透明度报告。 2018年的会议由欧洲演化生物学学会合办。他们的代表从未想过要制定行为准则。这里确实有文化上的差异。有些人一开始不存有我们的担心,其他人则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我们最后同意安排一位与我们领域没有关系的外部安全官,专门接收不当行为的举报。我们努力确保与会者不会感到我们是在监察他们,同时又能有安全感。2019年的会议在罗德岛的普罗维登斯举行,我们安排了23个戴着醒目徽章的人散布在会场周围。让与会者能看到他们,为想要举报的人提供帮助。 制定针对所有不当行为的行为准则能把焦点扩大到提升包容性的所有努力上。如果你只关注性别和性骚扰,关注点就只在男性施暴者和女性受害者身上。2019年我们收到了九份举报。虽然没有针对明确的性骚扰的举报,但有些与会者对其他人说了一些不恰当的话。 我们越是频繁地接收举报,越是频繁地讨论不当行为,这些行为未来再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让会议更绿色▍ SUSANNE BUITER: 欧洲地球科学联盟项目主席、挪威地质调查局固态地球地质学家 欧洲地球科学联盟 (EGU) 大会的参会人数超过1.6万人,是欧洲最大的地球科学会议。作为研究人员,我们非常关注环境问题,我们也意识到,每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会议会在航班和酒店住宿方面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 欧洲地球科学联盟承诺从2020年起抵消大会参与者的碳排放。来源:EGU/Foto Pfluegl 2018年, 我们首次在注册流程中发起自愿捐款,用以抵消会议产生的碳排放 。为了计算捐赠额,我们让注册者在他们的出发地上打钩。我们一共募集到了近1.7万欧元,并如数给到了巴西的一项反森林砍伐项目。2018年,32%的参会者为该抵消基金捐款。2019年的比例下降到了25%,部分原因在于许多研究所已经在帮他们的职员抵消旅行排放了。2019年10月,EGU宣布将抵消今后大会全部参会者的旅行排放。 对我们来说,这是让会议更绿色的行动的一部分。 我们已经通过取消纸质会议手册节约了大量用纸。为了减少使用塑料,我们还提供饮水器,并让与会者自备水杯。2020年,我们还会让大家自带咖啡杯。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旅行,我们还建议相互之间有其他事项要处理的各位与会者预订免费的小会议室。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利用网络流媒体实现远程参会。 ▍承认性别代词▍ SARAH MILLER: 跨性别公正社会学家倡议-会议包容性促进委员会美国社会学协会成员、美国波士顿大学社会学家 过去五年来,我们谈论性别多样性的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被性别化的方式有很多种,但重要的是不要错误判断别人的性别。美国社会学联合会 (ASA) 年会是我们领域最盛大的会议, 在过去十年里,年会鼓励与会者在其徽章上注明自己倾向的性别代词 。问题是,顺性别者 (性别身份与出生时的性别相符) 一般不会参与,而这会让那些参与者更有疏离感。如果每个人都表明自己倾向的性别代词,这个举动看起来就更公平。 通过与ASA合作,我们委员会努力让性别代词的选择惯例化——我们在2018年的注册环节让参会者选择自己倾向的性别代词,然后打印在他们的徽章上。之前一次会议上,可选项为she/her、he/him、they/them、ze/zir或ze/hir。理想情况下,最好还能包括一种开放式选择,让注册者添加任何其他更适合的性别代词。每个人都能选择退出这个流程,但这不作为默认选项。 我们发现,在跨性别保护伞下公开性别认同的人数发生了巨变,年纪越轻也越容易认同跨性别或非二元性别。显然,会议越快做出这方面的改变越好。 ▍远程参与▍ RICHARD HUGANIR: 美国神经科学协会前主席、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学家 申请签证一般是一个很慢、要准备很多文件的过程。据我所知,申请签证之前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2017年颁布的旅行禁令禁止多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公民进入美国。神经科学协会 (SfN) 约有30–40%的会员在国外。我们对这些会员负有义务。神经科学和国际脑研究项目的扩展也让领域内的合作越来越多。 我从2017年11月开始担任一年的SfN主席,签证成了一个大问题。 对于中国或墨西哥的研究人员来说,签证也更不好办了。 协会会员对于特定国家的研究人员提交了摘要却无法出席会议感到愤慨 。一些来自伊朗等地区的学生即使借道其他不受旅行禁令限制的国家,还是拿不到签证。 头几年,我们尝试向对方提供签证所需的信函。移民禁令生效后,有的人不得不取消参会计划。我们决定鼓励那些拿不到签证的人远程参会——通过我们的Science Knows No Borders项目。 我们2019年的会议约有十位远程演讲者,有些提供了事先录制的PPT演讲。我们鼓励做远程海报汇报的研究人员在线聊天,接受与会者的提问。我还没听说哪个学会也在这么做。虽然一些远程演讲者对于反馈和参与度不高感到失望,但这只是项目的第一年。SfN肯定会吸取经验,明年做得更好。 原文以 How the scientific meeting has changed since Nature’s founding 150 years ago 为标题发表在2019年12月18日的《自然》职业指引版块 原文作者:Virginia Gewin © nature Nature|doi:10.1038/d41586-019-03851-3 报名参加自然学术会议 机械力生物学:健康与疾病 Mechanobiology in Health and Disease 主办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免疫学会(CSI),《自然-生物医学工程》《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癌症》《自然-免疫学》《自然-材料》 时间:2020年11月6日-8日 地点: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会议信息并注册参会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Springer Nature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个人分类: 职业专栏|3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流感的敏感性与性别有关?
yanjx45 2019-11-21 11:51
对流感的敏感性与性别有关? ――流感与 Y 染色体 Flu and the Y chromosome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和死亡在人类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多 。但是这种疾病在从出生到 15 岁的男性中更常见,在此后的年龄段则有更多的女性会受到影响。 在 小鼠实验研究 中, Y 染色体的遗传变异控制了对流感病毒感染的易感性 ( 参考文献见文末 ) 。易感性的增加与病毒复制的增加无关,而是与肺部的致病性免疫反应的增强有关。 用携带有来自 11 个不同品系的 Y 染色体的小鼠 ( 都来源于原始品系 B6) 来确定感染的效果。小鼠经鼻内感染已适应小鼠的流感病毒 PR8 株后,可按存活率的高低分为两组。这些结果表明, Y 染色体的变异影响感染后的存活率。 此外,先前曾报道 B6 品系的 雌性小鼠 对流感病毒感染的敏感性高于 雄性小鼠 ,这是 由于 Y 染色体的存在 。 病毒在肺部的复制在高死亡率和低死亡率的小鼠中没有差异。死亡率的增加与一种叫做 γ-δ T 细胞 的 T 淋巴细胞 的增加有关,此类 T 细胞产生 白细胞介素 17 。后者会引发肺部损伤性炎症。 携带不同 Y 染色体小鼠易感性的差异与睾酮的免疫抑制作用无关。 Y 染色体上哪些基因影响流感病毒的易感性尚不清楚。对 RNA 表达的分析揭示了易感性高与低的小鼠小 RNA 水平的差异。这一观察结果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 Y 染色体可能对来自其他染色体的基因表达产生综合影响,进而影响对感染的易感性 。 其他人曾发现, 在 HIV-1 感染的男性中, Y 染色体调节着艾滋病进展的速度。 似乎 Y 染色体在调节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方面具有重要的综合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影响,还需要更好地理解 Y 染色体是如何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的。 参考文献: Genetic variation in chromosome Y regulates susceptibility to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 (染色体 Y 的遗传变异调节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易感性) 作者: Dimitry N. Krementsov , Laure K. Case , Oliver Dienz , Abbas Raza , Qian Fang , Jennifer L. Ather , Matthew E. Poynter , Jonathan E. Boyson , Janice Y. Bunn , and Cory Teuscher 发表的杂志: PNAS March 28, 2017114(13)3491-3496; ( https://doi.org/10.1073/pnas.1620889114 ) 可免费下载全文的网址 :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4/13/3491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3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浅论研究生选导师的性别取向话题
jiangjiping 2019-1-21 08:28
浅论研究生选导师的性别取向话题 蒋继平 2019年1月21日 前不久我发表了【研究生出国留学选导师之我见】一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对研究生选导师在性别上的取向的一些讨论。 经过博客的回复交流, 一些读者分享了各自在这个话题上的看法。 我后来又发了一篇【中国人不喜欢选女性当导师的两个主要原因】。文端智先生评论说“女生选女导师最好”。 而孙宝玺博友表示: 女性比较少, 想要不好找。 看到这两个评论, 我觉得比较有意思。 不过, 我感到我与文先生的观点有些不同。 这也许是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造成的。 我认为研究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 应该不考虑性别的问题。 假如一定要考虑, 那么, 最好找一个异性做导师。 当然, 这确实有点难。 正如孙宝玺博友说的那样, 女导师的数量很少, 而男性研究生的比例很高。 我说找异性导师的主要理由是异性比较好相处。 俗语云: 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 还有一种说法是: 男女搭配, 干活不累。 这两种说法都是同一个意思, 就是男女在一起可以调和环境气氛。这个可以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因为生理上的差异, 男女身体会释放出不同的荷尔蒙。异性之间遇到对方的荷尔蒙比较容易接受, 会感到比较舒畅, 而遇到同性的荷尔蒙会有一种排斥的反应。 其次从个性方面来分析, 女性一般比较冷清和含蓄, 而男性就比较容易冲动和外张。当异性在一起的时候,遇到矛盾或者意见不合时,可以起到以柔克刚,减少引发矛盾升级的几率。 再者从做科研的角度来思考,男女看问题的方式和思维可能不一样。 这个有时候对科研很有好处, 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探讨同一个问题。 当然,当异性在一起的时候, 难免会有男女情愫的顾虑, 这点也许是文先生建议女生选女导师的主要原因。 但是, 就我本人的认知而言, 这个顾虑完全没有必要。一个研究生已经是一个心智上完全成熟的人, 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感问题。 而且, 更为重要的是, 导师们应该具备最起码的做人素养, 不会也不应该有与自己的学生发生两性关系的任何念头和行为。 要是一个导师连这点最起码的素养也不具备, 那么, 这样的导师是混在教研队伍中的不良份子, 应该受到撤销导师资格的处分。 基于以上的分析, 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 研究生选导师最好选异性。 这个对在读期间的工作和生活会有一定的正面效应。 这是因为异性在一起比较容易合得来, 身体和心理会感到比较健康正常, 产生矛盾时比较容易化解。 俗语云:好男不跟女斗。我在这里着重强调一点, 就是读研并不是为了一张文凭, 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生活的一个方面。 在此期间的心态对未来的人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在选导师的时候, 应该尽量选对自己心情会产生正面效应的人。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6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观察 | 高水平期刊论文作者是否存在性别失衡现象?
st69786 2019-1-4 19:48
高水平期刊论文作者是否存在性别失衡现象? 文|贺飞(北京大学) 高水平期刊论文作者是否存在性别失衡现象?这种失衡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 2019年1月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以社论形式发表了其主编Jeremy M. Berg一项关于该期刊作者和审稿人群体中性别分布的研究结果。Jeremy M. Berg今年6月30日将从《科学》主编岗位卸任,全职回到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担任计算与系统生物学教授,同时担任该校负责科学战略规划的副校长(associate senior vice chancellor)。 结果表明,2010-2017年间,给《科学》“Reports”投稿的作者中,男女比例几乎保持不变。根据《科学》涵盖的不同领域加权平均后,25±1%的第一作者是女性,18±1%的通讯作者是女性,与其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从领域来看,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其他领域的提交论文作者中,第一作者为女性的分别占比30%、16%和22%,通讯作者为女性的分别占比19%、12%和20%。 从《科学》刊发论文的作者性别分布与总体投稿作者性别分别比较来看,2014年和2014年男女第一作者论文(Reports,下同)接受率基本一样,2016年和2017年女性第一作者的论文接受率略高于男性第一作者,而2011到2013年则是男性第一作者论文接受率要略高一些。而2012年、2014年和2015年男女通讯作者的论文接受率则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文章类型。例如Perspective,2010年至2017年女性通讯作者比例从19%稳步增长至26%。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审稿、编辑决定中的性别偏见或其他因素(如机构差异和偏好)目前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弄明白。 近年来,Jeremy M. Berg 系统地收集数据和研究工具,对《科学》系列期刊的作者和审稿人关键群体的性别分布进行分析,并计划利用这些研究结果指导政策制定和出版实践,以预防和解决性别失衡问题。目前他已经收集了大约5000人规模的样本 (作者和审稿人), 这些性别统计数据与其他信息分开存储,仅用于分析,而不用于与编辑决策相关的其他过程。此外,他还使用了一个根据作者姓名推断性别的工具软件。作者认为在审稿环节,应确保审稿人的性别分布接近于作者的性别分布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参考文献: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3/6422/7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学|60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性不能把性别变成优势,你就会被歧视!
热度 1 张海霞 2018-8-30 08:58
这是暑假期间跟娃聊天时小朋友总结的名言,大家慢慢体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5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36)
罗非 2017-7-5 09:19
  他和她   不同的社会,想象出的阶级制度也就相当不同。像是现代美国人非常注意种族,但对中世纪的穆斯林来说就无关紧要。在中世纪印度,种姓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但现代的欧洲根本毫不在意。只不过,有某种阶级制度却是在所有已知的人类社会里都有着极高的重要性:性别的阶级。世界各地的人都会区分男女,而且至少在农业革命以降,几乎世界各地都是男人占尽好处。   甲骨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200 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用来占卜。其中曾有一块的卜辞写着: “ 妇好娩,嘉 ?”( 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即将临盆,是否吉利 ?) 而答复是: “ 其唯丁娩,嘉 ; 其唯庚娩,弘吉。 ”( 若在丁日分娩,吉 ; 若在庚日分娩,大吉。 ) 然而,卜辞最后的验辞语气十分遗憾: “ 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唯女。 ”(31 天之后,妇好在甲寅日分娩,不吉,只是个女孩。 )48 过了三千多年,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中国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而许多中国家庭仍然觉得生下女儿是种不幸。有些时候,父母还会刻意遗弃甚至杀害女婴,希望能有机会再试一次,看看能不能生出个儿子来。   在许多社会中,妇女只是男人的财产,通常属于她的父亲、丈夫或兄弟。而在许多法律系统中,强奸罪是属于侵犯财产,换句话说,受害人不是被强奸的女性,而是拥有她的男性。因此,这些法律对于强奸罪的救济措施就是所有权移转:强奸犯付出一笔聘金给女方的父亲或兄弟,而她就成了强奸犯的财产。《圣经》还写着: “ 若有男子遇见没有许配人的处女,抓住她,与她行淫,被人看见,这男子就要拿 50 舍客勒银子给女子的父亲 ; 因他玷污了这女子,就要娶她为妻。 ”( 《申命记》, 22:28–29) 对古希伯来人来说,这是个再合理也不过的安排了。   在某些地方,如果是强奸某个不属于任何男人的女人,甚至算不上犯罪。这就像是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捡了一枚铜板不算是窃盗一样。另外,如果是丈夫强奸自己的妻子,也不构成犯罪 ; 甚至有地方会认为,因为丈夫本来就该对妻子的性行为有完全的控制权,所以 “ 丈夫强奸妻子 ” 这句话根本无法成立。说丈夫 “ 强奸 ” 妻子,就像说某个人偷了自己的钱包一样不合逻辑。这些说法听来荒谬,但其实并不只有远古中东地区才有这种想法。就算到了 2006 年,还有 53 个国家无法控告丈夫强奸了他的妻子。即使在德国,也是到了 1997 年才修订法案,认定婚姻中可能出现强奸行为。 49    * * *   那么,将人类分成男女,是不是也像印度的种姓制度或是美国的种族阶级,都是想象下的产物 ? 这一点究竟是不是有深刻的生物学基础,认定男女本来就应有所区分 ? 而如果这确实是一个自然的不同,生物学上又是否能够解释为何男性的待遇优于女性 ?   在男女之间,某些文化、法律和政治上的差异正反映着两性明显的生物学差异。例如男性没有子宫,所以怀孕生子这件事一直只能是女性的工作。然而,就在这个核心差异上,每个社会又会不断加上一层又一层的文化概念和规范,而这些就和生物学鲜有关联。而各种社会上对于 “ 男性化 ” 和 “ 女性化 ” 特质的想法,多半也没有确实的生物学基础。   举例来说,公元前 5 世纪的雅典实行民主,但有子宫的人就没有独立的法定地位,无法参加人民议会,也无法担任审判。除了少数例外,这种人也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不能经商,也不能参加哲学讨论。所有雅典的政治领袖、哲学家、演说家、艺术家、商人,没有一个人有子宫。   那么,难道 “ 有子宫 ” 这件事,真有什么生物学的根据,证明这些人不适合从事这些行业吗 ? 虽然古雅典人确实这么认为,但现代雅典人可不会同意。在现今的雅典,妇女不仅能够投票,能够参选担任公职,能够发表演讲,能够从事从珠宝到建筑到软件等等一切设计,而且也能够进入大学就读。她们的子宫可没让她们做起这些事来输给男人。确实,女性在政界和商界仍然处于弱势 ( 希腊议会只有 12% 是女性 ) ,但她们要参与政治已经没有法律的阻碍,而且多数现代希腊人也认为女性担任公职合情合理。   此外,许多现代希腊人也认为男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只对女人有 “ 性趣 ” ,而且也只该和异性发生性关系。但他们没发现, “ 异性性行为自然,同性性行为不自然 ” 这件事也是一种文化偏见,而不是生物学上的事实。事实上,男男相吸这件事,大地之母从来也没什么意见。然而,在某些文化里,如果儿子和隔壁的男孩天雷地火,他的人类母亲可就会大发雷霆。这位母亲会生气,原因可不是出于生物的必然。其实对于许多人类文化来说,同性恋不仅合法,甚至还对社会有所帮助,像古希腊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史诗《伊利亚特》 (Iliad) 里,英雄阿基利斯 (Achilles) 与普特洛克勒斯 (Patroclus) 关系亲密,但阿基利斯的母亲西蒂斯 (Thetis) 可没什么不高兴。另外,马其顿王国的女王奥林匹亚丝 (Olympias) 可说是古代最喜怒无常也最大权在握的女性,连她的丈夫腓力二世都死在她手上。但她看到儿子亚历山大大帝带了爱人赫费斯提翁 (Hephaestion) 回家吃饭,也是没发半点儿火。   我们究竟要如何才能判断,什么是真正在生物学上有所不同,而什么又只是人类说得煞有介事、自找借口 ? 一项黄金法则就是 “ 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 ” 。天生自然的生物学,可能性几乎无穷无尽。然而,文化却要求必须实现某些可能性,而又封闭了其他可能性。例如女性天生能生小孩,但在某些文化里,女性却是非生不可。生物学上,男人就是能从彼此身上得到性愉悦,但某些文化却极力阻止他们实现这种可能。   文化总会说,它只是禁止 “ 不自然的事 ” 。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 “ 不自然 ” 的事,是指违背了自然规律,但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存在,所以也没有禁止的必要。举例来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会 “ 禁止男性进行光合作用 ” , “ 禁止女性跑得比光速快 ” ,或是 “ 禁止带负电荷的电子互相吸引 ” ,就是因为这讲了只是白讲,完全没有必要。   事实上,许多人认知的 “ 自然 ” 和 “ 不自然 ” 并不是生物学的概念,而是基督教神学的概念。神学上所谓的 “ 自然 ” ,指的是 “ 符合创造自然的神的旨意 ” 。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的身体,并且让每个肢体和器官都有特定的目的。如果我们使用肢体和器官的方式符合上帝的设想,那就是个 “ 自然 ” 的活动 ; 如果不符合上帝设想的方式,就成了 “ 不自然 ” 。然而,演化本来就没有唯一的目的。器官的演化没有唯一的目的,而器官的使用方式也不断在变化。现在人体的所有器官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原型,而现在所有器官都不只做着原型所做的事。器官之所以演化是为了某种特定功能,但等到器官存在之后,要用作其他功能也并无不可。以嘴巴为例,嘴巴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最早的多细胞生物需要有办法将营养成分送进身体里。而虽然现在嘴巴仍然有这种功能,但我们还能用嘴来说话、亲吻,战士还能用嘴来拔手榴弹的引信。难道,只因为我们最早那些像蠕虫一样的祖先在 6 亿年前没有用嘴做这些事,嘴巴的这些功能就变得不自然了 ?   同样,翅膀也不是一开始就成了空气动力学的奇迹,而是从原本有其他用途的器官演化而来。有学者认为,一开始昆虫都不会飞,而翅膀是几百万年前从虫子身上突起的部分演化而来。虫子原本身上会有突起,是因为这样能增加表面积,接收更多阳光,也就更能保持温暖。而在缓慢的演化过程中,这些太阳能接收器越长越大。想要吸收最多阳光,就要让突起的表面积最大、重量最轻 ; 而这种身体结构刚好对昆虫来说也方便,蹦蹦跳跳的时候还能帮上一点忙,突起越大的,就能跳得越远。有些昆虫开始用这玩意儿来滑翔一下,接着只是再跨出一小步,昆虫就真的在空中飞了起来。所以,如果下一次又有蚊子在你耳边嗡嗡不停,记得要骂骂她真是太不自然了。如果她乖乖听话,满足于当初上帝赋予的功能,现在她的翅膀还只能做个太阳能板。   这种多用途、多功能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性器官和性行为。一开始,性行为就是为了繁殖,而求偶仪式则是为了要评估对方的健康程度。但对许多动物来说,两者其实都有众多的社交功能,可不只是为了赶快创造出自己的 DNA 小拷贝。举例来说,黑猩猩就会用性行为来巩固政治联盟、建立亲密关系、化解紧张局势。难道这也是不自然 ?
个人分类: 科普|10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性被选为论文评审人的概率低
热度 8 xin 2017-2-14 06:24
参与论文或项目的评审工作,是科研工作者发展学术生涯的重要环节,对个人学术发展有非常多益处,尤其对年轻科学家。这些益处包括:发展巩固学术人际关系,提高在学术圈正面形象,进而可能更多地参与论文和项目评审工作。同时,参与论文、项目评审工作是评审人重要的学习经历,这个过程可以提高交流和思考能力。让评审人在学术圈里形成正面反馈,更加自信积极地参与科研活动。 但学术刊物在选择评审人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呢?尤其是,女性是否遭受性别歧视对待呢。 2017 年1月 25 日, Nature 杂志长篇报道了这一的现象。研究表明: 女性科学家被选为评审人,开展学术论文评审的机率低于男性科学家,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现象。 这项研究基于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 20 个刊物, 2013-2015 年已经发表的近 6000 篇论文,其中涉及到 38115 位的评审人,对评审人的性别、年龄、拒绝评审等方面信息进行了统计。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是世界著名的地学研究机构,这成员主要是美国、日本、英国和欧盟人组成,占总人数的 83% 。不知道这个机构里面,中国人的比例如何,日本人占 5% ,似乎不低。 美国科研领域女性比例约 28% ,近几十年这个比例逐步增加,现在新从业的女性科学家约占 45% ,女性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我们国家可能与美国大致经历了相似的变化过程,女性科学家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统计范围内, 2012-2015 年女性科学作者投稿 0.79 篇,少于男性作者,但接受发表率 61% ,高于男性 57% ,而且是所有年龄段都是如此,并且统计置信度 p 小于 0.005 。 看来女性科学家比男性论文数量上低产,但态度端正、认真仔细,成功率高于男性。不过,老美的论文一半以上被接受,接受率真高,与我传统认知的 1/3 至 1/10 的比例不符,是不是国人拉高了美国刊物的拒稿率。 在所有的论文评审人中,女性科学家只占 20% ,低于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女性的 27% 比例,也低于 28% 会员比例。 从发表论文来看,女性第一作者的比例与其会员人数基本一致,但是作为评审人的比例较低,只有 20% 。期间,男科学家评审论文 2.1 篇,而女性科学家评审 1.8 篇。统计表明,女性评审论文数量偏低绝非更多让男性主导的年长科学家所致。研究还发现,第一作者女性的论文,推荐评审人是女性的占 21% ,而男性第一作者的论文,推荐女性评审人的比例只有 15% 。这说明,相对男性科学家来看,女性科学家更喜欢推荐女性科学家作为评审人。 从拒绝评审的比例来看,女性评审人拒绝评审的比例,在各个年龄组都高于男性,除了 80 岁以上。 看来女性科学家相比男性而言,不怎么喜欢评审论文。 80 岁之后,男科学家老糊涂了,已经快干不了这个活了,这个比例才低于女性。论文分析道,女性科学家拒绝评审论文的原因在于她们工作负担大,单位里容易卷入更多的非科学事务,并且有更多家庭和社会事务要做。 写到这里我在想,在 Nature 上发表一篇 Article 并非梦想。 如果我能获得国家基金委历年申请人和评审人的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成功等信息,也可以写篇研究报道中国自然基金申请和评审过程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或性别歧视现象。当然,如果掌握了这个方面的信息,还有更多值得去挖掘肯定能得到许多有趣的认识 。 541455a1.pdf
8139 次阅读|28 个评论
性别不平等的起源
fealock 2016-8-5 14:50
最近,隔岸观美帝,相当热闹,并且都与女性相关~ 希拉里(Hillary Cliton)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候选人的女性,马上要同共和党出线的川普竞争美国第 58 届总统之位。 “第一夫人”米歇尔( Michelle Obama )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为希拉里的站台拉票演讲在各大社交媒体频频刷屏。 安妮斯顿( Jennifer Aniston )在赫芬顿邮报( The Hoffington Post )发了篇长文 澄清自己没有怀孕,要求媒体停止用婚姻状态或怀孕状态来评判一个女明星/ 女人 。 6 岁入美、 14 岁入籍的 23 岁北京女孩全安琪( Arianna Quan )当选 2016 年密歇根州小姐,并将代表密歇根州参加 2016 年美利坚小姐( Miss America )竞选,但照片一出,舆论哗然。 是时候认真梳理一下这个问题了,或许会写一个系列,但现在从历史开始,来捋捋这个“性别之结”( the gender knot, 来自于美国学者 Allan G. Johnson )怎么打起来的。 远古时代:母性社会和男女平等 根据考古资料,最早的人类大概出现在 250 万年前的东非,从那时起到大约 1 万年前止,地球上存在过多种不同人种,其中一支“智人”( Homosapiens )大约出现在 10 万年前,随着 7 万年前智人“认知革命”的启动和全球范围的迁徙,其他人类物种逐渐绝迹,于是,大约 1 万多年以来,地球上的人类就只剩下智人这一人种了。 在还没产生农业革命的石器时代,人类是以“女神崇拜”为主的。崇拜女神/女性,一方面是因为对生命的孕育机理不明白,认为孩子就是女性的贡献;另一方面则因为难产死亡率很高(古时生孩子,会在产妇身旁放一大一小两副棺材),能够将生命和物种延续下去也是女性的功劳。 另外,女人还有一种古人无法理解的神秘魔力,即“经血魔力”。这种大量出血不但没有危及性命,还是女人的定期的生理现象,对初具思考能力的人来说,确实很魔幻。 女性很可能借助在生殖和生理方面存在的神秘性创造了“万物有灵论”,以维护自己的地位,使得女人在完全没有“家庭”和“父亲”概念的渔猎社会也能分享男人猎捕到的肉类食物。 人类学家在考察一些封闭原始的部落(很可能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的观察也佐证了人类早期是围绕母系来进行社会组织的。他们发现,女人在这些部落不但没有居于从属地位,反而掌握着土地和财产的控制权,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举足轻重。 另外,考古研究发现,农业社会之前,女人的坟墓会位居中央,陪葬品也同男人一样有精美华丽的雕像和手工艺品。 母系社会并非是“母权”(权力的概念跟“控制”有关,下面会详述)的,而是意味着女人和男人受到同等重视,没有不平等,也没有性暴力、性虐待和性骚扰。 农业时代:父权制的建立 农业革命大约始于公元前 9500 年,发源于土耳其、伊朗和地中海。从此,人类开始干预动植物的生长,通过控制操纵为数不多的物种来满足人类定居和繁衍的需要。农业不但通过种植过程(种子进入泥土)带来了有关生殖的初步认识(男性提供种子,女性提供土壤),颠覆了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也将“控制”的观念深深嵌入人类文化,形成父权体制(patriarchy)。 学者费雪( Elizabeth Fisher )对农业革命和“控制”观念进入人类社会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解析,并将“控制”视为父权制最深层的根基。 首先,驯养动物改变了人和动物之间比较平等的关系。对于野生动物,人类尽管可以捕杀,但其生长、繁殖和反击基本不在人类控制范围,所以两者还是基本对等的关系。而动物一旦开始被驯养,它们的整个生命存在都是附属品,为人类生存而服务。 第二,既然动植物的生殖过程能够被控制,人类应该也能如此。随着生殖知识的积累和男性对生产资料及剩余物资的掌控,生殖崇拜也从“女神崇拜”变为“阳具崇拜”。 第三,既然人们是带着屠宰的目的来饲养动物的,为了避免动手时的情感困境,就会同被饲养动物保持距离,这是人与自然和人类内部各种分离的初始状态,是保持控制和支配需要持有的态度。 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在“农业革命”过程中,因为争夺土地而频频战争,那时候上战场是非常荣耀的,但如果妻子例假,男人是不允许上战场的(女人的经血会带来厄运、导致失败),于是“经血魔力”积极正面的意义逐渐变为消极负面的。 当然,对于这样的解释,还是有很多质疑,特别是“智人”这个人种就是靠 合作和情感连接 (尽管在父权制下这些已经被贬损为女性特征,但它们实际上属于整个人类群体的特性)发家并所向披靡的,为何男性要将自己剥离出来并选择“控制”这条道路来前行? 比较有信服力的解释是,即使“控制”是偶然出现的,男人比女人更可能将其视为某种可开发的东西。或许男人对于女神文化不是没有强烈的连接,但男人的连接趋向于比女人弱。在生命体验方面,男人没有可以靠月亮圆缺来记录的月经、缺乏十月怀胎的经历来感受生命的成长,于是,他们更容易抽离,也更容易陷入以控制和恐惧驱动的循环。 无论有怎样的开始,以控制和压迫为特征的父权制充满了 隔离和不公 ,不但有对女人的压迫,也有对男人的压迫(尽管他们能享有更多利益),如果不打破,我们永远是困在笼子里的驯兽。 本文首发个人微信公众号,有兴趣可关注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考与考研----人才‘杀手’
热度 19 lin602 2016-4-21 22:01
诺贝尔奖从开始到现在,有统计,男女比例为18:1。 刚刚百度了一下,中科院院士,女的占10-15%。 记得刚刚恢复高考,一个班上男生要比女生多得多,几乎是三比一 左右。那时的升学率比较低,高考成绩好的男生占多数。即使研究生也是这样。 无论从那个角度,世界范围还是全国范围,相对来说,男科学家的成绩总体要比女科学家要好。 但是,看看现在的大学保送生及研究生保送生,女生占大多数,特别是保研的,女生占绝对优势。 再看看通过高考考试入学,江苏省只考三门,语文、数学与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都不参加最后考试的角逐,只是有个什么考试中给个等级,最后填志愿基本上是以语数外三门分数划线。 如果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计总分,许多偏科,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长生,因为语文与外语成绩不突出,而败走‘麦城’。而这些均以男生为主。据我观察,男生偏科的多,女生成绩平均者为多。在语数外三门课定学校的考试规则下,许多偏科怪才名落孙山! 再说考研,就拿我们化工专业来说,目前只考数学、政治、外语、一门专业课。其他课为加试。要知道,大学有许多门课呀,许多学校一进校目标明确,考研,而且主要是针对这四门课学习复习。数学、外语与政治是全国统一卷,只有一门是学校出的专业课,许多人就是因为数学或外语或政治没有考好,失去复试的机会。其实许多学生的专业课及基础课都不错的,但在这四门课的初试中,竞争失利。即使专业非常好,有天才,也会失去机会。 看看每年的研究生录取,女生比男生 多得多,特别是保研生,有时候是清一色的女生。为什么保研生女生多,大家都知道,因为是所有课的总绩点,包括体育、政治、外语等所有课,许多男生没有‘背功’,或者有针对性的偏爱,总成绩会落后的。 一方面考研不注重考察许多专业特长内容(不考),而保研又用总成绩冲淡了专业特长。真是怪呀。 我始终觉得,中国的高考、考研、保送生成绩的计算方式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将一些怪才甚至天才,埋没在人流中。 我上面以男女生性别说事的,其实说到底 , 女生中的天才也会有这种结局! 许多天才与具有颠覆性思维的人才,往往是某方面特别强,而某些方面很弱的。 人才的选拔,只有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将真正的人才能够选拔出来的体制与方式才是科学与正确的! 中国的高考、考研及保送,是天才与怪才的杀手。 科学网上的女同胞,千万别生气,这不是歧视女性。
4219 次阅读|23 个评论
单身狗居然最爱吃猪肉香菜馅的饺子-猴年饺子馅调查
hongkuan15 2016-2-26 00:53
过年时,很好奇中国这么大,饮食文化这么博大精深,与过年关系最密切的美食非饺子莫属,于是组织了这次猴年饺子馅调查。 还记得年前的一篇文章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饮食习惯的人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代谢产物差别很大,非洲土著人和意大利人肠道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存在巨大差异。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南北方饮食差异巨大,毫不夸张的说,间隔百里,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相信肠道微生物组成也会有较大差别。 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比较了单身狗和已婚人士偏好的饺子,发现,单身狗更喜欢猪肉和鸡蛋陷的饺子,并且独爱香菜陷的饺子,也比较偏爱茴香陷。难道单身狗偏爱“重口味”?他们更喜欢带有特色味道的香菜和茴香?此外,单身狗很少吃虾肉,鸡肉,羊肉陷的饺子,难道单身狗懒得换花样,亦或经济拮据? 已婚人士则比较喜欢各种肉类,尤其是羊肉和猪肉,吃韭菜,芹菜和白菜馅的比例也很高,也喜欢蘑菇,豆腐,花生馅。有家的人就是不一样啊,吃的肉品种类更多,蔬菜品种也更多。 调查完了单身狗,我们又看了看美女和帅哥喜欢的饺子馅是不是一样。调查发现,美女最爱吃猪肉馅的饺子,帅哥更喜欢羊肉,韭菜和白菜馅的。看起来是美女更爱吃肉,帅哥吃菜的比例高。另外,美女也爱吃木耳,豆角和胡萝卜馅的饺子。 此次调查,共涉及到6个省市,还有一些海外朋友,其中多数数据来自与我的老家河北。由于调查人数有限,结果准确性和代表性并不好,大家权当做个参考,不必太较真。也期待各位的继续支持。
3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性别视角看新加坡大选
fealock 2015-11-5 14:36
已刊发在9月21日的《联合早报》上 http://www.zaobao.com.sg/node/529070 《联合早报》在大选前夕公布了历届国会男女性议员的数据,值得深思。独立以来,除了前两届,从1972年至1985年大选之前的三届国会,都没有任何女议员,之后才逐年增加,2002年之后增幅尤其大。 本届大选,提名日公布了181名候选人,其中女性候选人35名(行动党20名,反对党15名),占候选人总数的19.3%(行动党22.5%,反对党16.3%)。9月11日大选,胜出的候选人中有21名女性,占全部89席的23.6%,略高于上届国会中女议员比率(22.9%)。 新加坡女性候选人和女性议员增加的趋势,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促进因素。 国际方面,由于资源和国内市场的限制,新加坡从独立以来就非常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深入,新加坡不可避免会遭遇西方社会的性别平权思想。在联合国及各种国际性机构的积极推动下,“性别中立的决策制定”逐渐成为国际标准。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了推动性别平等的国际法/公约,其中以联合国1979年开始推行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最为全面。 新加坡在1995年签署加入CEDAW后,确立了一系列促进性别平等的目标,并相应地实质性修改了多项政策,包括允许海外出生的孩子随新加坡籍母亲入籍新加坡、取消医学院女性学生的配额限制、女性公务员的家人也可以获得医疗福利等等。增加参政从政的女性人数也是政府加入公约的承诺之一。 国内来看,有多方面的驱动力量。首先,女性的识字率、受教育年限和就业率,相较于建国初期都有大幅提高,大大减少了与男性的差异;甚而,公立大学里的女学生人数,多年来已经超过了男学生。教育程度的提高及职业训练的积累,开阔了女性的视野、培养了她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扩展了女性候选人/议员的人才库。 再就是执政党理念的转变。人民行动党成立之初获得了女性群体的支持,对她们参政也是持积极态度的。但建国后,面对生存的巨大压力,性别议题退居不重要位置。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深入,新加坡无可避免要重新面对性别平等议题。此外,随着贫富差距增加、人口结构老龄化、医疗保障不足、低生育率等各种社会问题的涌现,政府急需具有利他倾向和服务理念的女性加盟,以便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应对策略。除了实际需要,针对年轻选民对更广泛民主的诉求,行动党推出更多女性候选人,也向她们发出了其更加包容、公正、与时并进的信号。 其三,集选区的推出也为更多女性加入和胜出提供了制度便利。新加坡从1988年开始引入集选区制度,规定在集选区由团队而非个人参选,且团队中必须至少有一人来自少数族裔。团队作战,领军人物至关重要,几乎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成败。本届大选胜出的21名女候选人中,有15名来自集选区。 此外,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加坡手机覆盖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如今已是一个高度连接的国家。另外,互联网的各种社交媒体,允许个人更大程度地表达观点和想法,不但为个体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和身份选择,也被关注女性的组织(也包括官方组织SCWO等)宣传平权思想。这些新变化正在改造社会,引导政府及民众对女性产生更积极正面的评价,给予她们更多包容和机会,提高他们对女性候选人/议员的支持。 越来越多女性参选、担任议员和高级公务员,反映了新加坡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反过来,她们的参与也将带来不同的视角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定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更全面的平等和发展。虽然性别平等和民主化进程方面,新加坡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但随着相当数量女性的加盟,新一届国会或许能在这些方面有更积极的表现。 联合早报》在大选前夕公布了历届国会男女性议员的数据,值得深思。独立以来,除了前两届,从1972年至1985年大选之前的三届国会,都没有任何女议员,之后才逐年增加,2002年之后增幅尤其大。 本届大选,提名日公布了181名候选人,其中女性候选人35名(行动党20名,反对党15名),占候选人总数的19.3%(行动党22.5%,反对党16.3%)。9月11日大选,胜出的候选人中有21名女性,占全部89席的23.6%,略高于上届国会中女议员比率(22.9%)。 新加坡女性候选人和女性议员增加的趋势,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促进因素。 国际方面,由于资源和国内市场的限制,新加坡从独立以来就非常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深入,新加坡不可避免会遭遇西方社会的性别平权思想。在联合国及各种国际性机构的积极推动下,“性别中立的决策制定”逐渐成为国际标准。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了推动性别平等的国际法/公约,其中以联合国1979年开始推行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最为全面。 新加坡在1995年签署加入CEDAW后,确立了一系列促进性别平等的目标,并相应地实质性修改了多项政策,包括允许海外出生的孩子随新加坡籍母亲入籍新加坡、取消医学院女性学生的配额限制、女性公务员的家人也可以获得医疗福利等等。增加参政从政的女性人数也是政府加入公约的承诺之一。 国内来看,有多方面的驱动力量。首先,女性的识字率、受教育年限和就业率,相较于建国初期都有大幅提高,大大减少了与男性的差异;甚而,公立大学里的女学生人数,多年来已经超过了男学生。教育程度的提高及职业训练的积累,开阔了女性的视野、培养了她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扩展了女性候选人/议员的人才库。 再就是执政党理念的转变。人民行动党成立之初获得了女性群体的支持,对她们参政也是持积极态度的。但建国后,面对生存的巨大压力,性别议题退居不重要位置。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深入,新加坡无可避免要重新面对性别平等议题。此外,随着贫富差距增加、人口结构老龄化、医疗保障不足、低生育率等各种社会问题的涌现,政府急需具有利他倾向和服务理念的女性加盟,以便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应对策略。除了实际需要,针对年轻选民对更广泛民主的诉求,行动党推出更多女性候选人,也向她们发出了其更加包容、公正、与时并进的信号。 其三,集选区的推出也为更多女性加入和胜出提供了制度便利。新加坡从1988年开始引入集选区制度,规定在集选区由团队而非个人参选,且团队中必须至少有一人来自少数族裔。团队作战,领军人物至关重要,几乎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成败。本届大选胜出的21名女候选人中,有15名来自集选区。 此外,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加坡手机覆盖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如今已是一个高度连接的国家。另外,互联网的各种社交媒体,允许个人更大程度地表达观点和想法,不但为个体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和身份选择,也被关注女性的组织(也包括官方组织SCWO等)宣传平权思想。这些新变化正在改造社会,引导政府及民众对女性产生更积极正面的评价,给予她们更多包容和机会,提高他们对女性候选人/议员的支持。 越来越多女性参选、担任议员和高级公务员,反映了新加坡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反过来,她们的参与也将带来不同的视角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定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更全面的平等和发展。虽然性别平等和民主化进程方面,新加坡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但随着相当数量女性的加盟,新一届国会或许能在这些方面有更积极的表现。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node/529070#sthash.vZUI7LvT.dpuf
3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馥兰:建筑技术与社会性别
sciencepress 2015-9-7 08:16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白馥兰一直寻求新的研究方式将技术与社会性别结合起来,关注技术与社会性别相互关系的动态发展史。白馥兰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对中国古代的技术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考察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纺织技术和生育技术这三大“女性技术”(亦被译为“妇术”)(gynotechnics),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纺织技术、生育技术与社会性别的相互关系史。本文在此仅就白馥兰的建筑技术史案例做具体分析。 白馥兰认为,一座房子就是一座文化的庙宇,人们居住其中,被教授或灌输着为其文化所特有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将由高墙、楼梯和接待客人的规范、礼节、传达信息的惯例以及日常工作所标志的性别之间、代际和阶层之间的等级关系内在化。换言之,建筑是一种将仪式、政治和宇宙论关系转换为日常生活所体验的和自然化的空间术语。在此前提下,白馥兰所要研究的主题并非传统建筑史研究所关注的建筑本身,而是房屋住宅内的空间建构。在她看来,实际的房屋建造者如砖匠和瓦匠都是男性,但女性也参与了对家庭空间的建构过程。一间房屋如果没有妇女的、诸如烹饪、织布和小孩喂养之类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转变为一个家。在这个意义上,她将房屋建筑技术作为中国“女性技术”系列的一个重要部分,考察中国房屋建筑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形态,以及女性在此空间内发挥的作用。 透过众多的关于住宅建筑的历史文本,白馥兰首先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房屋材料要求、美学设计、建筑风格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进行分析,尤其对其中反映出来的性别差异和阶级差异进行了深入讨论。 例如,在探讨住宅内部的家具摆放问题时,白馥兰尤其讨论了椅子的摆放及其蕴涵的社会性别等级观念。她发现,到了宋代,在富人家庭中开始使用椅子,但当男性在场时,女性一般不能使用,除非她们是家族首领的妻子,否则只能坐板凳;而当仅有女子在场时,也只有地位高的妇女才能坐椅子。而且,椅子的形状是圆是方、有没有扶手,这些都有等级区分。 随后,白馥兰还对房屋内部空间发生的社会活动进行了深入考察,揭示出祖先祭祀活动、婚礼仪式、家内空间划分与分配等方面体现出的社会性别意识形态。 例如,在关于祖先祭祀的文本中,白馥兰尤其关注到祭祀中的性别分工问题。她在朱熹的《朱子家礼》中发现,祭祀时男性家庭成员一般被要求站东边,女性家庭成员则被要求站西边,男主持扶男祖先牌位,女主持扶女祖先牌位,男主持倒酒,女主持进茶,两主持必须坚持到仪式最后,拜完结束。但是,这种祭祀中的性别平等只局限于结发妻子,男主人的其他妾室不能参与家族祭拜仪式。在此,白馥兰不仅揭示了两性之间的等级区分,也表明了女性内部的身份差异。在婚礼仪式方面,白馥兰注意到司马光的著作曾提及,新郎必须引领新娘接见父母、亲人,以及引领她到家中各处,体现出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除了在祖先祭祀、婚礼仪式等方面体现出父权制的意识形态之外,最为明显的父权制编码体现在住宅空间的划分和分配上。 白馥兰认为,家庭内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代际、长幼和性别等级来固定,这之中的权力关系可以通过穿着和行为举止来表达,也可以用空间的划分和分配来体现,甚至不同家庭成员或其奴仆通往房屋内空间的路径等都体现了不同的权力关系结构。 例如,中国的一般家庭生活都是围绕家中长辈的房间来开展的,儿媳每天都必须向父母请安。一般几对夫妇分别都有自己的睡房,睡房更多地属于妇女的空间,她们的丈夫白天一般不在此活动,也并非每晚都在此居住。仆人一般被安排在最远的后院或者房子的前面,且在分配他们的住房时,还会充分考虑到性别隔离。 白馥兰详细考察了包括《清俗纪闻》在内的很多文本,发现几乎所有社会阶层的女性都必须接受住宅空间上的隔离,“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规范进一步被强化。 宋代以来,性别隔离的教条在新儒家哲学的详细阐述和规定下,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正统思想。 例如,根据司马光的描述,内闱一般位于整个住宅的后方,用一个内门与住宅的其他部分隔离开。在很多大的住宅中,内闱是独立在后院的建筑,或者虽是主屋的一部分但其入口是后门。南方城市商人家庭的内闱一般是通过门帘进出,但到了晚上两重门都要关上并上锁。在贫贱人家的房舍中,一般在厨房门上挂门帘,有男客到来时,女子就到门帘之后。除活动空间的隔离之外,在家庭活动中,妇女也受到类似的限制。例如,在《清俗纪闻》中提到,男孩女孩十二三岁的时候跟随自己的父母兄妹一起吃饭,一旦进入青春期,男孩就必须独立入席。新娘不能与公公坐一桌,妻子不能与丈夫的兄弟坐一桌,大多数时候男子在外屋吃饭,女子在自己的房间吃饭。司马光甚至主张,只有年长夫妇才能一起吃饭,他们必须先吃,男女分别用自己的桌子,按年龄顺序排座位。 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分析,白馥兰认为,妇女的性别隔离是中国古代建筑空间内社会性别意识形态体现最为明显的地方,而且这一做法和考虑是因为人们往往把妇女看成社会秩序的潜在威胁,男女分工有别的教义被用来作为男性牵制与控制女性的依据。 在儒家的道德著作和通俗谚语中,妻子就常常被描述成长舌妇,喜欢挑拨兄弟关系,是家庭不睦的根源,因此必须受到严格的父权控制。 值得提及的是,白馥兰在对中国古代富裕家庭小姐闺房的家具和摆设进行分析时,还比较考察了性别化色彩同样明显的男性书房。相对女性的闺房而言,上层绅士所属的空间为书房。书房里的所有物品都是男性气质的,它们的质地和布局反映了书房主人的鉴赏力,是上层社会有地位、受过教育的文人的一种象征,希望提升社会地位的人都要盖自己的书房并认真装饰它。甚至江南“富农”的房子也包括有类似于商人家庭的客厅、书房和内闱,他们似乎认为商人理所当然必须拥有书房,就像女性必须居于内闱一样。白馥兰认为,这里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联,也即在男人对于书房主人地位的渴望之中,实际蕴涵了上流社会妇女对内闱所持有的类似理解。 也就是说,与妇女被隔离的闺房类似,书房也在文化上象征着男人的上层社会地位,内闱和书房在此意义上具有某种一致性,都富有特殊的社会性别内涵。 白馥兰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住宅建筑的空间结构设计、划分分配、性别隔离、空间内的仪式活动等进行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建筑技术文化和社会性别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呼应与建构关系。 她关于纺织技术的社会性别研究则突出反映了女性在此建筑空间内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略)。 总体来说,白馥兰从全新的角度解读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纺织技术史,描绘了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她扩展了技术的概念,摆脱了以近代技术作为参考标准的辉格式研究,对非西方国家及其妇女的技术实践活动给予了认真的分析。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 章梅芳 著《 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研究 》一书。 ISBN 978-7-03-045000-5 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运用独特的社会性别视角关注被传统科学史忽略的“科学与性别”议题,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科学史领域新颖而极具潜力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书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考察并梳理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兴起与发展的学术背景和基本脉络;探讨不同时期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编史实践;揭示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方法论特征;总结和讨论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纲领的基本内涵;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纲领的独特性及其在西方科学史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最后,对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纲领的学术困境与当下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本土化探索问题的思考。此外,还对西方女性主义技术理论和技术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其案例工作做了专门的分析和总结。 用您的手指点亮科学! 欢迎您评论、推荐、分享朋友圈, 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48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男女大不同
热度 11 xiazhi397288 2015-8-20 16:51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般而言,男主外女主内,‘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似乎是天理。然而,世间却有着那么一帮不按常理出牌的‘怪物’:譬如那些挺着肚子‘怀’着孩子的公海马,那些终日奔波赚全家口粮的母狮子(公狮子一般只负责 ‘泡妞 ’和睡觉)。在高唱‘袋鼠妈妈袋鼠妈妈有袋袋’的同时,也请别忽视了那些‘默默奉献’着的爸爸们呢… 话说,有‘一怒为红颜’的豪壮男子,有‘对君洗红妆’的婉约淑女。男女的两性差异,组成了这个美丽而多彩的世界。并且冥冥之中,似乎早就注定了,雄性,是有攻击性的,是豪放粗犷具有强烈征服欲的动物。而雌性,往往是含蓄妩媚百转千回的阴柔,是娇美典雅的代表。 其实自我们出生起,尽管我们单纯无知,但仍会隐隐的感觉到,对方那个没有JJ的‘另类’,跟我们是不同的。也许当时懵懂的我们,只会傻傻的嗤笑,那些疏忽之下‘玩丢’了自己‘宝贝’的她,是多么的不幸。然而现在长大的我们,才逐渐领会到了,这个小小的突出物,才是造就我们男女大不同的,神奇本源。 性别的不同,造成了两性生活习惯性格偏好的显著差别,且业已极大程度的影响到了健康状况:最起码,男人不会痛经,不用在“那几天”到来之时急切的找寻姨妈巾的安慰;而女人则不必紧张会有勃起功能障碍,更不必像热窝上的蚂蚁那样自恨“鞭长莫及”。 当然,这种巨大差别背后的根缘,则源自于性染色体,以及附着其上的种种基因。 雄性具有Y染色体,其中的SRY基因,是男女不同的根本。SRY基因的有无造成了男女各(内部)层次表达水平,激素程度,进而影响了(外部)表向和发育。且正是由于Y染色体的一系列独特特性,造就了追本溯原的科学基础。现今,通过遗传分析手段,可比祖传家谱还更精准有效的让人“认祖归宗”。 我们知道,遗传基因的差异,还会导致其各种分泌,特别是性激素成份和水平不同,激素不同,进而引发外貌性格差异:男人普遍更为高大,粗犷,敦实,易冲动,好争强好胜,吹牛好色。而女性偏细腻润滑,白净靓美,含蓄喜静,娇小温柔。性激素紊乱之类的会造成男女发育上的缺陷(平胸,小鸡鸡),性格上的异常(中性化、边缘化)。虽说,后天环境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固然,这些差异,从进化学角度上看,是可以解释得通的:男女骨架不同,是有原因的:男生粗壮为苦力。女生体形为生孩子,保护肚里孩子更好成长。但决定因素呢?还是得由基因说了算额~ 而大家常说‘男人爱撒谎,女人爱撒娇’,也有道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些也都一针见血的反映出了男女无论是在生理心理,还是语言情感,及各类秉性偏好的极大不同。 毕竟嘛,男人长JJ,女人长咪咪,这种‘大不同’,是客观存在的! 男女的差异不言而喻。尤其是男女思想行为迥异,常常互相难以理解,似乎是上帝所故意设计好的。从进化史上,也可找到些许设计的“蛛丝马迹”:在过去,“能够迅速讲出其他男人的想法”以及“确定他是否构成威胁”显得更为重要,短平快的迅速“攀上高枝”,找靠山,抱大腿,以求有饭吃有人保护。要知道,这可是关乎生存。而简单粗暴的男人未能也不太 “屑于”花时间去与女人交流沟通。毕竟,心思可是得更多的放在打猎(生存)和泡妞(繁衍)上呢。 也不枉人们常常不住感叹“男女经常不在同一频道”。可到底是“水火不容”还是“水火交融”,就得看各自造化了。 而女人爱美,其实是一种营销自己,推销自己,提升自己竞争力的过程。由此吸引更多异性,更有竞争力的异性,做到更好的繁育。 正如鸟靠筑巢来吸引异性,女人喜欢打扮以彰显自信,究其社会学根源是为了更好的吸引异性,传宗接代。人与动物,不是一样一样的么。 当然,在现实社会中,这个‘更好’,附着上了太多外在的条件。由于社会的发展,单纯的身体素质,强壮度(暗示了精子的强壮度以及生活的稳定,保护度,安全感)已经不是主要标准了。金屋藏娇,似乎变成了王道。从进化角度,没有觅食领地的雄性就没老婆,和现在没房不结婚其实是一个理呢!雄性需要‘劳其筋骨’,才能‘抱得美人归’啦~所以宅男们,加油加油加油(此处要用林志岭超嗲的声音)~ 遗传基因规定:男人必须好色! 说起男女不同,不得不提这么一句老容易被人挂在嘴上的话,那就是‘男人好色,女人爱美’。而这在遗传和进化上,是有理可依的。 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一般而言一个精子与个卵子结合。男人每次射精过程中,虽仅有1-5毫升,但却有上亿个精子,而女人一般是每个月才排出一个卵子。过多的精子与有限的卵子,会造成巨大的‘差距’和‘不匹配’。为了繁育更多的后代,精子就需要更大范围的‘播撒’,因此,不安分的精子们就挟持着男人,开始也不安份起来。好色之事由此而起。并且,由于女人卵子少,弥足珍贵,并且女性还承担了怀孕生育的重责,所以才往往会在选择受孕(对象)的过程中过份挑剔和谨慎。 从进化学角度上看来,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过程中,女性更倾向于将心思倾注在对后代的养育上。故为后代挑选到优质的基因,才是其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女人更加保守,精挑细选,以求赢得优质基因(比如能抵抗疾病或具有某种天赋的基因)并与具有优良基因的男性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究其本质,其实是利益权衡的结果。由此,女性常在两性交往中处于保守方,男追女的现象盛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也许提起男人,一句“色狼”就是最为精准的评价了,彼此都对此种称谓见怪不怪。那种一见美女就眼睛发亮,吞口水流鼻血的举止,好似是成年男人的“标配”。英国研究发现,这个,是由基因決定的,不受控制呵。美国研究也证明,在男人被女人吸引之时,唾液分泌会变多,口水中的睪酮含量也会飙升。但,这当然不能作为男人们理直气壮好色的好借口。 人和动物在生殖繁衍的问题上,颇具共识:想尽一切方法将基因更好更广泛的传递下去。这是本能。这或许只是进化心理学为人类的好色所找出的科学辩护词而已。他让人们试图去理解男人的自然天性,在解释着自打人类的老祖宗开始,男人们就都有这个毛病:对女性曲线的迷恋存在“深深的脑海里”。 科学家称,男性“以貌取人”实际上是进化的一部分。一个男人更易不自觉地被那些看上去生育能力强、能够为他留下后代的女孩吸引,而一张美丽的脸、拥有明显第二性征——比如胸部挺拔、臀部丰满、曲线优美的女性通常是生育力强的体现,更受青睐。这一理论得到了美学进化论这一领域的领头人戴维德•拉辛(devendra singh)的认同。 按照进化心理学的说法,在古代的非洲荒原上,生存及繁衍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对此,男女的想法大相径庭。男人更希望自己的基因能够更“多”地传下去,族群更加壮大,所以他们试图去找寻更多女性进行交配,以求数量的最大化,即他们更重视对“量”追求,从而对女人的选择上就比较随便,显得较为滥情了。而女人则不同。她们需要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更多的照顾好肚子里的生命,还要保证孩子能长大成人,故而在选择男人的时候,更愿意选择强壮而能保护她们的男人,除此之外,还需要善于捕猎,能带来更多的食物。女人需要的是对自己忠心耿耿,能带来源源不断食物的男人。 而进化到现在,那些铺天盖地征婚广告几乎千篇一律,无一例外都是要求男人具备良好的经济实力、踏实而忠诚。这么看来,即便时光已过百万年,人的心思却“涛声依旧”,毫无变化,或许这就是从远古时候就落下的病根吧。 女人都是话痨 女人比男人更善于言语或许是大家的共识。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牙牙学语阶段,还是在长大后,语言方面的天赋,无论是普通话或是外语,女孩都比男孩学得更快更好更地道。君不见“河东狮吼”咆哮,摧毁力巨大,转眼间“墙橹灰飞烟灭”自不在话下。早有研究表明,女人自小就开始展现其“唠嗑”天份。不仅比男孩说话更早,且说得更快,显得似乎更有逻辑。女孩可更早识字断句,积累词汇量,句式语调也更显风采。有统计学数据显示,女人一天所说的单词约有2万个,而相比之下,男人仅有0.7万。这,究竟是为何呢? 科学家说:此种差异可能来自于遗传。 早在2001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的神经遗传学家 Simon Fisher等人就首次发现“语言蛋白”Foxp2(foxhead box protein P2),并阐明其在语言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2013 年 2 月,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 J. Michael Bowers等人对鼠和人的语言能力进行了细致的设计,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学杂志》杂志上。他们的研究表明,雄幼鼠的 Foxp2 蛋白质比雌幼鼠高出近两倍,而女孩的大脑区域Foxp2 蛋白质比男孩出30%。即在动物中,雄老鼠更加能说会道,而在人类中,女人更易滔滔不绝。2013 年 6 月 14 日,英国牛津大学Dorothy Bishop教授在《科学》上亦证实女人拥有此项“特异功能”,所言非虚。 2013 年11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Richard L. Huganir的研究组发现 Foxp2 有一个称为 SRPX2 的“分子伴侣”,帮助 Foxp2 发挥其功能,将为语言障碍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当然,也为学不好语言的男性提供了一种上好的“借口”。 女人更长寿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二场这样说道: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然而此言,确实偏颇。能顶半边天的女性在如今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自己的先天优势。这不,除了语言的天赋异禀,在寿命上,她们可也是高男人一等呢。 一般来说,在漫长的一生中,女人往往比男人衰老得快,但“笑”到最后的却是女人。这不是很奇怪吗?为什么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呢? 说起女性比男人更加长寿,或许大家第一时间会吐槽道:那是因为男人太过于放纵,饮食选择上比较没有分寸。他们更多的吸烟、饮酒,卫生习惯较差。可,随着女性吸烟率和酗酒率的上升,且垃圾零食的摄入,两性的寿命差距并未减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家们从染色体、性激素、免疫系统研究入手,且从生理、心理因素,以及两性在行为模式、社会互动上的差异等多角度进行了探寻。认为: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DNA修复关联密切,而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较男性的一个X而言,显然更多了一重保障。而从遗传物质的差异上看来,女性X染色体比男性的Y而言显然也更有优势:X染色体占所有核DNA的5%,Y染色体只有4.6%;X染色体含有900-1200个基因,Y染色体只有不到100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而性激素的差异也是造成男女同生不共死的根缘——睾固酮会令男性易怒易冲动,更具攻击性和冒险性。而步入中年后,睾固酮还会增加血液中的所谓“坏的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进而使男性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升高。与之相对的是,女性所分泌的动情激素可为停经前的妇女提供保护,降低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症风险,还可预防老人痴呆症等脑部疾病。 当然,女性怀孕期间的磨砺也是重要的一环,经历此“非人”的痛苦折磨的考验后,女性的心血管系统显著改善,免疫力增强。而女性每月的“例假”来访,也使女性有了更强的耐受力和造血能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男性红细胞和淋巴细胞会减少,而女性红细胞不变,淋巴细胞反而增多。且女性的其它免疫细胞相比男性而言减少得更慢。当然,男人从事危险工作的比例较高,做危险举动的机率较大。此外,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比较注意饮食习惯及运动,有比较健康的生活习惯,且面临压力可流泪会倾诉来发泄。 男女大不同的方面还很多,比如有研究称,男人长得帅多赚20%薪水,而美女无此优势;女人比男人更懂得使用‘大数据’推测周遭的氛围,即女人特有的第六感;女性有更好的嗅觉;女性更爱干净;女人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女性比男人更忠贞,更忍辱负重;女人更容易被面熟的男人所吸引,但男人更容易被陌生的女人所吸引;男性比女性更易遭雷劈;女性比男性道德更高尚择偶时,男性喜看相貌而女性喜嗅气味。。。 总之,男女有别,各有分工,共同辅助,才会和谐共处,营造美丽的世界。 我们是不同的! 男女要多一些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多走进彼此的世界,探求对方的心理生理。求同存异,共同进步,和谐相处,荣辱共享,才会社会稳定,人民安固团结,幸福长远(久)。当然,正是这种美妙的不同,才造就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曲婉婷《没有什么不同》: http://www.xiami.com/song/1771269774?spm=a1z1s.3521865.0.0.jlFPbV 附: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男人是上帝根据世界的需要而创造的,女人是上帝根据男人的需要而创造的。 男人爱上女人后,他会做诗,女人爱上男人后,她会做梦。 女人对男人往往会朝思暮想,男人对女人往往会朝秦暮楚。 女人的看家本领是撒娇,男人的拿手好戏是撒谎。 女人的幸福在于:他真的爱我,男人的幸福在于:她值得我爱。 女人应该有丰满的奶包,男人应该有丰满的腰包。 女人吻男人算是一种幸福,男人吻女人算是一种口福。 当女人走投无路的时候,她会和一个男人结婚;当男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女人会和他离婚。 聪明的女人会嫁给爱她的男人做老婆,愚蠢的女人会嫁给她爱的男人做老婆。 做情人的时候,女人会让男人心疼;做妻子的时候,女人会让男人头疼。 少女习惯用眼神征服男人,少妇习惯用眼泪征服男人。 为女人发誓的男人是可笑的,为女人发财的男人是可爱的。 女人坚持独身,人们会认为她有毛病;男人坚持独身,人们会认为他有事业心;而实际情况是:女人坚持独身是因为找不到好对象,男人坚持独身是因为找不到对象。 女人习惯把赌注押在爱情上;男人习惯把赌注押在婚姻上。 女人能够忍受不幸的婚姻,不能忍受不幸的爱情;男人能够忍受不幸的爱情,不能忍受不幸的婚姻。 一个忧郁的女人背后必然有一段不幸的爱;一个憔悴的男人的背后必然有一桩不幸的婚姻。 女人再婚是为了赌气;男人再婚是为了碰运气。 女人总是希望她是他的最后一个女人;男人总是希望他是她的第一个男人。 动物世界带给我们的启迪 有一种毒蜘蛛 雄蜘蛛为了顺利交配并不被母蜘蛛咬伤 会先抓一只苍蝇之类的虫子 用丝线仔仔细细捆好当作礼物送给母蜘蛛 母蜘蛛一见之下立刻开始美餐而忘了防身 趁此良机雄蜘蛛果断直接地爬上母蜘蛛背 开始嘿咻 嘿咻完 如果母蜘蛛还没把苍蝇吃完 无耻的雄蜘蛛会用武力把苍蝇抢下来 带走 ...... 留给母蜘蛛的只有怀孕和生产的无尽痛苦 这一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吃饭一定要快 ! 有一种热带蚂蚁 母蚁没有翅膀公蚁有翅膀 每天母蚁想出去吃饭时就会爬上草枝 挥舞触须 接到信号的公蚁就会飞来停在她身上 抱着她飞到花丛里 当母蚁专心吃花粉时 公蚁就趁机嘿咻母蚁 吃好花粉 公蚁再把母蚁送回原来的地方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不要打黑车 不要搭陌生人的便车 ! 有一种铲足蟾生长在沙漠 交配期是在沙漠短暂的雨季 那一个星期里他们要嘿咻 300 多次 产下的卵在水塘里变成蝌蚪之后 长得快的就把长得慢的吃掉 这样在水塘干枯之前长成的蝌蚪 才来得及爬到岩石下面去继续一只蟾的生命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不要以为自己能力很强 你试试一星期 300 次! 有一种苍蝇叫黄粪蝇 每当一坨新鲜的大粪落地 它们就蜂拥而来 饱餐之后开始在粪上寻找交配对象 看对眼的就嘿咻 过程和其它苍蝇没什么两样 特别的在于 为保证母蝇最后生的是自己的种 公蝇在嘿咻完之后 会一直保持两蝇交配的体位 直到母蝇产卵 其间它用中间一对腿抱住母蝇 用其它两对腿和不断前来骚扰有着不良企图的无数公蝇战斗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不要以为自己时间很长 你试试一直做到临产! 继续这个话题,现在从昆虫升级到鸟类 有一种白鹭 一夫一妻制的群居生活 为了保证哺育的是自己的后代 雄鸟长时间的守在巢穴看着雌鸟 但是奇怪的是 雄鸟一旦离开巢穴 必然会去找别的雌鸟嘿咻 而在他离开的同时 他的妻子也必然会接受别的雄鸟的求爱 忙不迭的出墙 双方的不忠势均力敌谁也不甘落后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我还没有想出来 ! 企鹅这种动物是由公企鹅孵蛋哺育后代的 因为公企鹅肚子上有个皮囊 母企鹅生下蛋后就撒手不管了 公企鹅把蛋放进 “ 口袋 ” 里就像孕妇一样 但不是每只公企鹅都当得上爸爸 没有蛋孵的公企鹅会有种奇怪的攀比心态 他们会找些石头、冰块装在 “ 口袋 ” 里装样 同时时刻觊觎着真爸爸 一旦发现哪个公企鹅把蛋忘在地上或不小心掉出来 他们会第一时间捡过来 立刻把石头、冰块扔掉 换成真蛋孵起来 然后昂首挺胸,不,昂首挺肚 骄傲的加入真爸爸的行列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戴绿帽子算什么 看看人家公企鹅多么博爱! 据说有一种深海鱼 雌雄同体 到了繁殖期两鱼看对眼后 就以正常雌雄鱼的方式交配 结束后 两鱼互换身份 刚才的男鱼转而变女鱼 刚才的女鱼转而变男鱼 play thegame once more 结束后 两鱼再次换身份 刚才的男鱼转而变女鱼 刚才的女鱼转而变男鱼 play thegame once more 嘿嘿 , 周而复始不断轮回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 不要以为自己很变态 你试试这样彻底的角色互换游戏 ! 还有一种深海鱼 也是雌雄同体的 到了繁殖期两鱼看对眼后 他们就开始了贴身肉搏 两鱼皆以男鱼身份向对方进攻互相戳来戳去 谁一戳得手 另一方就被迫收回 武器 变成女鱼 被迫怀孕生小鱼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 连智力低下的鱼类都有本能告诉自己 做女人不合算 !
26782 次阅读|13 个评论
男性的原初是女性
热度 4 小水獭 2015-3-7 19:06
在张婷婷的博文 中提到有一类人 Misogynist ,这类人习惯歧视女性。他们给与他们接触的女性带来不适,实际上他们自己也会受到困扰。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个有趣的观点:人之根本是女人,男人是女人的一种突变体。 在学习胚胎学时,我的老师 Maisel 有一天在讨论课上谈到,他认为每个人的原初是女人 ,而男人只是在生育年龄表达了一些添加物,男性是从全体女性中突变出的一半人。他是一位绅士,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而且是从一位男性口中说出,其实我挺惊讶的。 在西太平洋珊瑚礁中生活一种鱼类蓝头锦鱼( blueheadwrasse , Thalassoma bifasciatum ),在幼年期( initial phase )所有鱼都是雌鱼,到了生育年龄,一部分雌鱼性别转换成为雄鱼,到达终止期 (terminal phase), 之后不再转换性别 。 回到人类社会,例如太监的去势,男人失去生殖器官后为什么会女性化?再看看女性,如果女性失去生殖系统,会变得接近男性么?不会的,对么?男人性染色体 XY ,女人性染色体 XX ,如果失去一条性染色体,男人只有 X ,而女人也是 X ,所以归一了,不是么? 人类的性激素分为雄激素类( androgens )和雌激素类( estrogens )。雄激素中最强的是睾丸酮( testosterone ),雌激素中最强的是雌二醇( estradiol )和孕酮( progestogens )。但是所有性激素在男女身上都有,只是表达量上有差异。即男性体内有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女性体内有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如果男女截然不同,为什么给男性服用雌激素会女性化?女性服用雄激素会男性化?实际上男女体内都有各种激素的受体,各个性别中激素作用不同而已。 这也符合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是自然而然的。儿童健康的心理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教育引导。孩子会继承同性长辈的行为方式,也会继承异性长辈的行为方式。在成长过程中,面对不同情况孩子会选取对自己最为有益的行为方式。过分压抑某一方面会导致心理失衡。对于 Misogynist 这类人,他们长期贬低带有女性色彩的一切事物,那么当他们面对自己与生俱来的阴性特质,他们是否会困扰会怀疑自己?进而否定自己?当男性 Misogynist 在老去之后,面对自己降低的雄激素水平,发现自己平和温柔起来,会不会厌恶自己呢?当女性 Misogynist 最终发现自己实际上可以拥有独立人格的时候,会不会也会有些许迷茫呢?如果她们认识到,男性是群体中偏强壮的一群而已,会不会更坦然接受男性和格外突出的某些女性呢? 总而言之,男人女人本质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发展的朝向不同。不断的强化和前进使个性更加鲜明,男性阳刚,女性阴柔。但是阳中有点阴,阴中有点阳。复旦大学人类学课上得知,在北美印第安部落中,有些男性瘦弱,就呆在营地缝衣做饭,和大部分女性一起劳作。有些女性强壮,就和大部分男性一起出去打猎。现在社会更加发达而复杂,每个人的选择都更加自由。没有什么必要由性别划分职业和社会角色。各取所需,乐得其所。 最后作为一个女性,我也向男性表达一下尊重。从我接触到的许多男性来看:我先想到的是男性确实身体强壮,肌肉发达,爆发力强。然后他们确实敢于冒险,敢于尝试,勇于变化,开拓精神强。也许是社会因素,我看到很多男性对待工作非常自律、有责任感,勇于为事业投资很多时间精力。而尤为特别的是,有些男性在看待女性这方面比很多女性还要开明。值得我学习。 张婷婷 . 心理特征之厌恶女性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6686-872144html Marsh-Hunkin KE, Heinz HM, Hawkins MB,et al. Estrogenic control of behavioral sex change in the bluehead wrasse,thalassoma bifasciatum .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biology,2013,53(6):951-959.
个人分类: 活色生香de生物科学|5792 次阅读|10 个评论
人类的诞生也是Lady First吗?
热度 13 xiazhi397288 2014-8-17 02:47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看似无厘头的问题难倒了不少世人,而类似的一个问题“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也让人顿感困惑。一直以来,西方神话都是认为这个世界,是先有男人——亚当,然后,他的一个肋骨变成了女人——夏娃。自此以来,不断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现在这个繁复世界,以及存于其中的芸芸众生。而中国传说中却是不同的。在我国,广泛流传着的传说是,先有女人——女娲。她抟土造人,立极造物,别男女,通婚姻。然后,不断发展,进化,就逐渐堆积而形成了目前的这个花花世界,生活开始缤纷灿烂起来。 男和女,究竟哪个更早的被创造?真是一个颇费脑筋,折腾思维的事儿--按现代人思维,应该是女人吧,没有母亲,哪有孩子,哪能生出男娃呢?可,先诞生的是男人也说不定哦~要是没有男人,女人怎能怀孕,怎有能力独自生下孩子呢!--孰对孰错,真难辨。说不断,理还乱啊! 那,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是男性“当仁不让”,还是女人“先走一步”呢?这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单靠神话传说或群众臆造来追溯这个在长达30多亿年的生命进化史上的男女性别起源,未免也显得过于单薄。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说的吧!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估计,到2014年,我们的星球生活着超过71.57亿人口。而如此众多的人口,其来源却是指向同一个祖先。尽管大家有着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爱好,不同 的性格,并操着不同的语言,过着习性迥异的生活。 目前,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可以将人类的进化史向前追溯到了十数万年前的少数几个共同的祖先。却仍无法解开这几个祖先是何时开始繁衍,为何今天人口差异如此之大,如此多样。 有观点认为,是先有女性的。并认为,Y基因是由X基因的缺失,而进化来的:X缺失掉一块儿,不就成了Y么。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生物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无性繁殖(即不男不女)到雌雄同体(亦男亦女),进而雌雄分体(男男女女),然后再进化到高等动物的。正是由于性别的分化,加速了人类的进化过程。且雌雄同体很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两性分别。 他们坚持先浮于世的是女人。并认为,包括人在内的所有高级动物均是从雌性开始,随后出现了异变,使部分个体转化为雄性。这种变性现象至今仍在某些动物中出现,并常会表现为这般情境:当生存状况相对稳定的时候,雌性往往会占据上风处于支配角色。而当灾难来临并威胁到平衡的时候,就会转变为雄性占优且多数。 还有这么一批人,他们赞同的是这样的说法:并不存在什么男人先或是女人先的问题。在古代,先衍生出来的,只是类似于精子和卵子的细胞,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让两者结合在了一起,从而产生类人猿。此类人猿当时并无男女,只是携带精卵细胞的“容器”。随着进化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携带精卵能力差异的个体。男女的性别分化,因而得以发生。 说及此,好像不得不插播一下关于性别起源的话题呵! 论起关于“性别起源”之谜,仅仅停留在人类的男女性别起源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得从生命的早期演变谈起。初始的地球是没有生命的。地质纪录中最原始的非细胞形态似生命体,是西南非洲距今约37亿年昂威尔瓦特群燧石中保存的古老细菌化石。后来,菌藻类生物的大发展,特别是原核生物的多样化,出现了具有叶绿体的蓝绿藻。光合作用使地球大气中开始有了氧气,为需氧代谢的真核细胞生物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从没有细胞核与细胞器分化的原核生物发展到细胞结构复杂的真核生物,是生物进化中的一大突破。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出现了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的进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的流动,大大增加了物种变异,提高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加快了演化速率,促进了物种与生态的多样性,世间万物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姿多彩。 遗传学家如此说 说起来吧,为获取人类先祖“亚当”和“夏娃”的身世秘密,遗传学家们可也是下了不少苦功,不断的冥思苦想,淌着这趟“浑水”呢! 我们知道,遗传学上,通过性染色体,来进行人类起源的追溯及时间节点的判定,是一个已广被接受的新型考古方法。具体说来是这样的:Y染色体为男性所特有,只能由父亲遗传给儿子;而线粒体DNA为母性遗传,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因此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可以被科学家们用来追踪祖先或男女性别起源。 在去年8月2日的《Science》杂志上,同时刊登了两篇关于男性Y染色体基因测序的文章。在文章中,研究人员分别对来自来自于西伯利亚、柬埔寨、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和墨西哥等9个不同人群的69个男性和来自地中海中孤立的撒丁岛上的1204名男性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详细描述了如何精准测量Y染色体的序列变化。科学家通过分析来自不同人种的男性Y染色体全DNA序列,发现距他们最近的男性共同祖先“亚当”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到20万年前之间。与之前报道的女性的线粒体DNA共同祖先约出现的时间(150,000-240,000)相比,差异并不大。由此,作者推测,男性和女性人类很有可能出现在同一时代,而并非之前一些研究所认为的女性比男性出现的时间早很久。 可惜的是,依目前的水平,对时间点的评估,还是只能停留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域值上,没法做到特别精确的断定。因此,如果非要对男性女性谁先出现作出个准确判断的话,看来,还得需要更多和更大规模的研究数据支撑,以及更多史料史实的平行及纵向佐证。 好像转来转去,还是没能回答好呢~ 最后,奉送一个冷段子,希望能简化掉这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 A :是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啊? B :当然是男人呐! A :为啥? B :男人也叫“先生”,肯定比女人‘先’生啊! A :囧 @_@ 附: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似乎是所有人的困惑,但我们还是应该首先确定是先有的蛋。现在的家养鸡源于野生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4000年。早期的家养鸡是从一只原鸡产下的蛋中钻出来的。许多专家认为,原鸡是一种野鸡,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鸡的祖先。但也有人认为,现在的鸡是不同种的鸡杂交后的产物。从进化论的角度说,不存在到底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因为,无论是鸡还是其他生物,一个物种的早期成员都是其他一种相近物种的后代。
11758 次阅读|44 个评论
男女大不同,你懂的
热度 7 xiazhi397288 2014-4-21 01:11
网上流传过一个段子,说“男性DNA和女性有百分之零点三的差别,男性没女性进化的高级。大猩猩和人类只差百分之一。所以,广大男性朋友们别自视过高,你那点小把戏你女朋友都一清二楚,她看你就跟你看大猩猩是一样一样的”。 辟谣辟谣,让男性们受委屈了,男性和女性怎么会有百分之零点三的基因差异呢——明明是1%嘛!(男同胞们别难过,你们和黑猩猩还是差得比较远的,黑猩猩和人的相似性只有96%呢) 据悉,2005年的一期《自然》杂志报道,男女的基因表达差异有1%。作者之一、美国杜克大学遗传学家Huntington Willard教授表示,从生物学角度看,女性要比男性更复杂、更富于变化。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一条是活跃状态,另一条原本被认为沉默的X染色体并不沉默,其中大约有20%的基因处于活跃状态,可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处于活跃状态,另外相对较短小的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大约只有75个。 对于男女基因的差异,发表于2006年8月的Genome Research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也有所证明。研究者发现男女基因表达上有差异,造成男女在患病风险、程度及治疗效果上均不一样,性别在控制DNA转换成蛋白质的速度等方面影响了许多基因的表现。 女人活得长 雌性比雄性长寿的现象广泛存在于许多不同的物种,2012年《当代生物学》杂志的一篇论文称,线粒体DNA的突变造成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异。 线粒体几乎是所有动物能量的供应站。研究者针对不同起源的雌雄果蝇进行线粒体相关实验(果蝇种群中唯一的遗传区别存在于线粒体的起源),结果显示雄性之间的寿命长短及老化速度差异很大,雌性间却没有这种差异。这表明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的多种突变,影响了雄性的寿命和老化,但对雌性没有这方面的影响。 虽未经人体实验证明,但线粒体DNA的基因遗传在物种间是一样的。遗传过程中,子女的基因来源于双亲,但线粒体只会从母亲处获得。这表明在千万代进化过程中,线粒体从母亲处遗传给子女,产生的有害变异积累将影响男性寿命及老化,女性则不受此影响。 当然,线粒体变异的日积月累并未导致男性灭绝,这可能是有另外一些基因对男性带来的益处与线粒体变异带来的危害相制衡了,这种基因的发掘,相信不会太久。 大脑有别 有本书叫《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说的是男女在思考方式上的不同。思维与大脑紧密相关,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证明了男女之间在大脑连接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Ragini Verma副教授主导研究了8岁到22岁的949名参与者发育过程中的脑连接性别特异性,发现在大脑的一些区域,女性大脑的左右半球显示出更大的连接性,而男性在每一个半球内显示出更大的连接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男性在解决问题时较为果断,女性会结合逻辑和直觉思考更多,而且女性更擅长处理多线程任务。 小脑则相反,男性显示出左右半球之间更大的连接性,而女性显示出半球内部更大的连接性。这种连接性差异在13岁以下的儿童中不明显,但在14岁以上的人群中较为突出。 这只是大脑研究的出来的结论,人的思维形成还受到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还是多多互相理解比较重要。 进化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不一样,忘说为什么不一样了,这是进化决定的。迄今为止,众多研究表明,两性在进化过程中存在一种竞争,及基因的性别对抗性选择。 2011年,Science上有一篇文章提出了男女遗传基因进化选择的新观点。研究者认为,如果一个表型或特征对于男性有利,而不利于女性,那么这种特征就会很快传播开来。换句话说,性别对立是为了维持变异,某种基因的有利性,还需与其所要付出的代价保持平衡。基因之间存在着残酷的竞争,他们发现许多种基因都会为了自己的发展,用各种方式去破坏其他基因。 当然,男性和女性不是完全对立的,因为,亦有科学证明,怀男孩的母亲会更少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这可是基因版的“养儿能防老”啊!2012年PLoS One的一篇文章显示,男性胎儿DNA能融入母亲大脑,而大脑中有更多男性DNA的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较少。 之前研究证实的“母胎微嵌合”表明在妊娠期间,亲子代之间会交换DNA和细胞,研究者对59位多个年龄阶段的已故女性进行大脑检测后,分析出其中有一种Y染色体特有的基因,发现男性DNA分布在大脑多个区域中。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风险会随怀孕次数增多而增加,但这个实验结果显示,那些没有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女性大脑中,男性DNA比患上此病的女性多很多。这种关联虽然不能证明男性DNA能避免女性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8670 次阅读|8 个评论
凤指男的还是女的?
热度 1 ncepuztf 2014-1-6 00:15
据说: 龙凤里凤是女的 凤凰里凤是男的 我校的政策是:筑巢引凤,以凤引凤。 有谁知道: 凤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救命啊,难道它是......
个人分类: 说说|4308 次阅读|11 个评论
有关女性研究的网站
fealock 2013-12-16 18:22
台湾女科技人电子报 http://www2.tku.edu.tw/~tfst/ 性别研究文库网 www.genderstudy.cn SciDev.Net http://www.scidev.net US NSF ADVANCE http://www.portal.advance.vt.edu/index.php 中国科技战略研究网 casted.org.cn
3 次阅读|0 个评论
“虎妈”的一视同仁
fealock 2013-10-23 18:00
翻出来以前申请工作时要求写的一篇热点事件评论。选了关于“虎妈”的事件。区别于很多文章对虎妈的声讨,这篇短评谈到了亚裔父母严厉的专制式教育背后一点积极的意义——对孩子的教育成就抱有很高的期待,也因此在男孩女孩教育投资和干涉方面更加显得一视同仁。 More Gender Equity in Tiger Mothers’ Eyes An excerpt titled “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 kindled a hot debate on parenting at the moment it appeared 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n January 8, 2011, and has generated more than 7000 comments so far. The author, Amy Chua, a 48-year-old Chinese American woman who earned her Bachelor degree and J.D.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and who is currently Yale Law School professor, was blamed for her extremely ruthless and scheming parenting methods by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American camp. Regardless of its extremity, Chua’s story partially reflects the truth of the parenting style adopted by Asian American parents (especially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immigrants) – intervening their children’s life with high expectations for these children’s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outcomes – as many social science studies have shown. More importantly, the high expectations hold for both sons and daughters. Chua’s memoir hints, in the tiger mother’s eyes, her daughters – Sophia and Lulu – have potential that each human being should and could approach. There are no different or lower standards for daughters. If the daughters of Asian Americans realize that they can accomplish what they thought impossible with their parents’ strict and even gruesome interventions, they are likely to build confidence about themselves and pursue success in areas where difficulties are foreseeable. An adventure in a jungle of hardness for these girls may be, as Sophia stated in her open letter, “about knowing that you’ve pushed yourself, body and mind, to the limits of your own potential.” While statistics continuously reveal that Asian American female students outperform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in other racial groups on scientific education outcomes, the family dynamics should provide a strong, if not the only, explanation for the observation.
2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什么决定Giser老师们后一代的性别?
热度 2 ZXBMW 2013-7-3 09:41
在昨天跟同学们要去吃饭的路上,无意间谈论起学院老师们的孩子,本来只是说说她们多么可爱,他们多么有才,多么。。。。不过突然发现,这个Giser老师的后代,竟然跟他们的研究方向有关,于是我就立马说“大家有没有觉得,我们学院搞GIS的老师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小女孩!而搞遥感的老师后代都是帅哥!” 接着就有同学举出反对意见:“我老板(导师)是做GIS,怎么是生女儿呢?” 。。。。。经过一番思考,我们又添加一个因子,那就是老师自个的性别。 如此一来,就得出决定我们学院GIS专业老师下一代性别的影响因子基本确定:1.老师自己的性别;2.研究方向。 结论:1.研究方向为GIS的男老师生女儿;2:研究方向为遥感的男老师生男孩;3:研究方向为GIS的女老师生男孩;4.研究方向为遥感的女老师生女孩。 还真是这样,把我们学院的这个专业的老师下一代分类的非常清楚,方差为0,没有一个老师列外!再举个例子:汤国安老师(老师,见谅哦,举个例子),他的后代是女儿。还真是有趣,以后想要生男孩子或生女孩子的Giser老师们注意咯!!!
个人分类: 突发奇想|212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年龄、性别与美貌
xuxiangtian 2013-3-27 18:30
英国《每日电讯报》上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女人30岁时最美,41岁开始出现衰老迹象,53岁外貌不再性感,55岁步入老年;男人34岁时最帅气,43岁开始显老。男人衰老速度似乎比女人更慢些,男女最具魅力年龄相差4岁。 转载于许培扬研究员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674119.html
个人分类: 新闻快递|1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翻译:性别 Gender
热度 3 waterlilyqd 2013-3-8 19:30
Note: As today is the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I copied my translation here to share with those who maybe are intested in the contents. The original contents can be found in the book Law and Sustainable Debelopment since Rio. Legal Trends in Agricultural and Naturual Resource Management published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http://www.fao.org/docrep/005/Y3872E/y3872e0a.htm#bm10 九.性别 1. 前言 在前一章中曾提到:在很多国家从事农业的经济活跃群体中,妇女占很大比例。然而,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妇女在土地、信贷、推广服务等资源方面只拥有有限的权利,甚至没有权利;而且妇女一般都是从事经济活动中非正式的行业。在种植业中,妇女常常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从事临时性的或季节性的劳动,或者以男性劳动者的妻子、女儿的身份从事劳动。妇女的权益受到包括国际法律准则和国家法律条文在内的各种法律法规的影响,而且还受习惯法的影响。习惯法在亚太地区、拉丁美洲、非洲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在土著民聚居区广泛采用。另外,妇女行使其权益还受到妇女自身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的影响。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十年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都有更多的人在关注性别问题。近年的国际公约和国际会议都一直强调妇女权益和男女平等的重要性。从国家一级来看,有许多国家都已经采取了综合行动计划,逐步改善妇女在家庭和继承法以及土地、土地改革、合作社等部门法中的权益。法庭在涉及妇女的继承权、土地所有权、劳动权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保障妇女的这些权益建立了案例法。 本章回顾了自 1992 年里约大会以来,妇女在农业权益方面的主要进展。为了叙述清楚,本章就这些问题分别进行阐述,但是,在现实中它们彼此是相互关联的。例如,土地权既受土地法和家庭法以及继承法所决定,而且在立法(有关妇女继承权的土地法)和案例(涉及到可采用两种标准进行判定的案例)以及习惯法中,这些法律之间的界定可能不是很清楚。同样,获取信贷也部分依赖土地所有权,因为土地所有权可以用于抵押贷款。本章中没有涉及与妇女权益有关的某些重要内容,这是由于这些内容只是间接影响农业,例如生殖卫生。 2. 国际进展 2.1 涉及性别问题的国际大会 最近的国际会议采纳了软法律宣言和行动计划,说明国际社会日益关注性别问题。在这些国际会议中,特别重要的有 1994 年的“人口与发展开罗行动计划”、 1995 年的第四届妇女大会所采纳的“北京行动平台”、 1996 年的“世界粮食峰会行动计划”。这些文件的某些条款直接与环境和农业有关。例如,“北京行动平台”设想了立法改革和行政改革,确保男女在获取自然资源方面的平等权利,包括在继承权中对获取自然资源的平等权利( Para. 61(b) )。“世界粮食峰会行动计划”也设想采取措施,促进妇女在获取自然资源方面的权利( Para.16(b) ),肯定了确保男女平等和赋予妇女权力的目标( Objective1.3 ) 2.2 国际人权法律文件 处理全球妇女权益的主要法律文件是《消除妇女歧视公约》( CEDAW , 1979 ),该公约禁止性别歧视,并且提出了确定的行动(第 2 条和第 4 条)。不歧视原则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仅适用于各个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中,而且还适用于个人的行为举止方面。依照《消除妇女歧视公约》的要求,妇女的权益应当和男人一样包括以下权利:在签定合同和处置财产中的平等权利(第 15 条),在结婚和家庭中男女平等,在聘用和培训中不受歧视(第 11 条和 12 条)。第 14 条专门保护农村妇女的权益,包括在“土地和土地改革中平等对待”的权利。 随《消除妇女歧视公约》后所取得的较大进步是采纳了“可选草案”( 1999 ),使权益受到侵犯的个人和团体可以向 “ 消除妇女歧视委员会 ” 提起诉讼。该委员会在收到起诉以后,将向有关各方传达其观点,并提出建议改进措施,有关国家将考虑这些观点和建议,并提出书面的反馈意见(草案第 1 条、第 2 条和第 7 条)。虽然有关国家可以不选择这种程序,但是对严重的有组织的侵犯妇女权益的诉讼案件,委员会可以自行进行秘密调查(第 8-10 条)。 联合国人权机构也采用了软法文件。例如,人权推进和人权保护分会的第 15 条决议( 1998 )申明,在获取土地和利用土地进行担保方面对妇女的歧视将构成人权犯罪。该决议登促各国政府修改或者废止对妇女带歧视性的法律和政策,鼓励各国改变对妇女的歧视习俗和传统。 妇女的权益还受到地区性人权条约的保护,如《欧洲人权和基本自由保护公约》( 1950 )、《美国人权》( 1969 )、《非洲人类和人民权利章程》、《阿位伯人权章程》( 1994 年开始采用但至今仍未强制实施)。 2.3 国际环境法律文件 在里约国际环境法律文件和其后的国际环境法律文件中,有些法律文件里有针对性别的条款。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序言中强调了妇女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妇女参与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必要性。在里约软法文件中,里约宣言第 20 项原则中写到:“妇女在环境管理和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妇女的充分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林业非法律约束性官方原则申明”号召妇女积极参与国家林业政策的计划、制定和实施,积极参与森林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原则申明 2 ( d )和 5(b) )。“行动计划 21 ”和第 24 章专门针对性别有关的问题。 里约大会以后,有一个对性别敏感的法律文件是 1994 年的《反荒漠化公约》,该公约要求各国要为妇女积极参与反荒漠化提供有利条件,特别是要促进妇女有效地参与国家行动计划(第 5 条和第 10 条)。《非洲地区性实施附则》第 8 条中也要求妇女参与全国行动计划,该附则是与《反荒漠化公约》相关联的法律文件。 2.4 国际劳动公约和宣言 国际劳工组织( ILO )所采用的几个国际公约都涉及到女性农业劳动者的权益的内容,特别是 1951 年的《同酬公约 100 》、 1952 年的《孕产期妇女保护公约 103 》(已修改)、 1958 年的《用工和职业歧视公约 111 》、 1958 年的《种植公约》及其 1982 年的草案。该领域最主要的进展是采纳了 1992 年的《国际劳工组织基本原则和工作权益宣言》,要求所有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无论是否批准相关的公约,都必须遵循这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包括消除用工和职业歧视,其中包括性别歧视。 3. 国家法律 3 . 1 国际法律文件对国家立法制度的影响 上面提到的国际进展在国家一级也有所体现,多数国家都已采纳了综合行动计划,建立了专门的机构继续“北京行动平台”所倡导的活动。有的国家在国际法律文件的直接压力下已经取消了对妇女带有歧视性的法律法规。例如,在《 危 地马拉 Sierra v. 伦理学》(《 Morales de Sierra v. Guatemala 》)中报道,一名妇女向美洲国家人权委员会状告危地马拉民法中的某些法律条款对妇女带有歧视性,这些法律条款赋予丈夫处置家庭财产的权利和只允许已婚妇女从事与其作为家庭主妇的角色相一致的职业的权利。 1998 年,危地马拉政府初步认定该诉状的证据可以采纳后,随即撤消了民法中大多数有异议的条款(美洲国家人权委员会案例 11625 ,报告编号 28/98 , 1998 年 3 月 6 日;报告编号 4/01 , 2001 年 1 月 19 日)。 在某种情况下,国际法甚至对国家立法体制具有更直接的影响。例如,国际法向包括影响妇女法律地位在内的国家法律提供司法解释指导。 1996 年《南非宪法》中申明,在解释宪法中的人权问题时必须考虑国际法,必须考虑采纳与国际法相一致的司法解释 ; 在对国家立法进行解释时,与国际法相一致的必须优先考虑。在某些国家,在法庭作出裁决前可强制实施那些包括妇女权益在内的自动执行条款。各国法院根据人权公约取消国内带歧视性的法律准则。 3.2 宪法中的性别平等 在里约会议以前,大多数宪法都禁止性别歧视,如 1988 年的《巴西宪法》、 1949 年的《印度宪法》、 1948 年的《意大利宪法》、 1971 年的《墨西哥宪法》 ; 或者在宪法中申明其平等原则,但不特别指明某种歧视情况,例如 1959 年的《突尼斯宪法》。二十世纪 90 年代的宪法在泛指时着重强调人权,专指时强调妇女的权利。多数宪法都禁止性别歧视,如 1990 年的《纳米比亚宪法》, 1992 年的《加纳宪法》、《乌拉圭宪法》、《乌兹别克斯坦宪法》, 1995 年的《马拉维宪法》、《乌干达宪法》, 1997 年的《 布基纳法索 宪法》、《泰国宪法》。《南非宪法》( 1996 )禁止在性别上和因怀孕等婚姻状况上的歧视,在国家的基本价值观中提出了“非性别主义”。在宪法的非歧视原则指导下,法院可以宣布歧视妇女的条例无效。某些较早颁布的宪法在强调性别平等方面进行了修改 , 如 1997 年肯尼亚宪法修正案中禁止歧视的内容包含了禁止性别歧视。在某些情况下,在家庭法和继承法以及习惯法中,不歧视原则仍然存在例外的情形,如在斐济、加纳、肯尼亚等国。 加纳、乌拉圭、乌干达等国家的宪法除了禁止性别歧视以外,还包含了一些确定的行动条款,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妇女的特殊措施,如《加纳宪法》要求政府逐步将妇女“完全融入到加纳经济发展的潮流中”,《纳米比亚宪法》要求制定法律,保证妇女获得平等的机会,“使妇女能够完全参与到纳米比亚社会各领域中”。近年来,有些国家所制定的宪法致力于解决其习俗中所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乌干达宪法》特别禁止“有损妇女尊严和妇女利益或损害妇女地位的一切法律和文化以及习俗和传统”。《南非宪法》虽然考虑了习惯法和惯例,但是要求习惯法和惯例要尊重宪法和有关法律。 3.3 家庭和继承法 3.3.1 法定权力 有些国家的法律对已婚妇女行使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进行了限制,如签定合同、申请法律诉讼等。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妇女的工作就是承担家庭事务,否则需要得到其丈夫的授权许可,如《印度尼西亚民法》、《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个人状况法案》和墨西哥某些州的民法(如 Oacaca )。妇女进行商业交易的能力可能也会受到限制,如《多米尼加共和国民法》禁止已婚妇女在没有得到丈夫授权的情况下缔结合同义务。按照智利的商业法( Galan,1998 )的婚姻财产制度,一个已婚妇女必须得到其丈夫的授权以后才能建立公司签定合同。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看到有的国家已经逐渐取消了这些规定。例如, 1916 年的巴西民法规定,已婚妇女在未得到其丈夫授权情况下,不能从事某一些活动, 1962 年的法令 4121 减少了需要征得丈夫同意的条款数量, 1988 年的宪法和 2002 年的民法确立了夫妻双方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1927 年的南非《黑人行政条例》中可以看到,按照习惯法,已婚妇女的地位比其丈夫低,在 1998 年的《习俗婚姻条例的认可》中撤消了丈夫的地位高于妻子的规定。在突尼斯的《义务法和合同法》中有条文规定:已婚妇女在签定服务合同的时候 , 需要得到其丈夫的授权。 2000 年第 17 条法令中取消了这些条款。 1995 年的马拉维宪法赋予妇女和男人在签定合同和取得并维护其财产权利方面平等的法定权力。 某种情况下,受到不平等对待的一方向国际机构投诉或向国内法庭提起诉讼以后,才促使对法律中男女不平等的条款加以修改。例如, 1926 年的《土耳其民法》第 159 条规定:已婚妇女签定劳动合同时必须得到其丈夫的同意。在 1990 年 11 月 29 日的判决 30/31 中,法庭没有采纳这一规定。虽然妻子在选择职业时也要考虑到家庭的幸福,但 2001 年的《民法》中废除了要求已婚妇女在签定合同时需要丈夫授权这一条款。 少数情况下,在针对性别的立法中有关于法定权力的条款。例如, 1992 年《菲律宾妇女发展和国家建设条例》赋予妇女充分的行使其缔结合同的权利,无论其结婚与否。 3.3.2 家庭财产权 家庭内部组织结构准则和家庭事务行为准则可能会影响妇女取得包括土地在内的财产的能力和控制财产的能力。有些国家的法律将丈夫作为家庭事务的户主或代表,如多米尼加共和国、洪都拉斯、尼加拉瓜 , 赋予丈夫惟一的处置家庭财产的权利,如多米尼加、洪都拉斯,甚至赋予丈夫处置其妻子的个人财产的权利,如多米尼加共和国( Galan,1998 )。在菲律宾,《家庭法》规定了夫妻双方共同处置其共有财产的权利,但在有争议的情况下,丈夫有优先决定权。 在过去的 10 年间,有几个国家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改化,特别是将夫妻共有财产纳入了婚姻财产范畴。 2000 年埃塞俄比亚的《家庭法》赋予夫妻双方在管理家庭事务方面的平等权利,在某些情况下,将结婚后取得的财产作为夫妻双方的共有财产;将以夫妻一方名义登记的财产作为双方共有财产,规定共有财产的转移需要征得另一方的许可 ; 并设想由夫妻双方共同处置其家庭财产。该法典中还涉及到维持不到三年的事实婚姻的共有财产问题。 2002 年的《巴西民法》规定:夫妻双方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在没有婚前协议和不完全共有财产的情况下,夫妻任何一方享有平等的处置共有财产的权利和处置其各自的财产的权利。 2001 年土耳其《民法》规定,丈夫不再是家庭的户主,结婚后,男女双方拥有平等的地位。该法典中还引入了共有财产制度,规定夫妻双方拥有对等的财产份额。突尼斯于 1993 年修改了 1956 年的《个人状况法》,将以前法律中规定妻子必须服从其丈夫的条款修改为:按照夫妻互助的原则,在丈夫作为户主的同时,夫妻双方合作管理家庭事务。而且,在 1998 年的法令 98-91 中允许夫妻双方任选一种共有财产制度。 家庭财产权可能还决定于习惯法。例如,在菲律宾的某些习俗中,夫妻双方都有独立地管理其个人财产的权利(如在伊洛干诺人中)。在潘加西冷人(注:音译)中,丈夫在处置家庭财产时如果要进行土地转让,必须取得其妻子的同意( Judd 和 Dulnuan, 2001 ) . 3.3.3 继承权 继承法影响妇女获得土地的权利,在极少出售土地而且继承土地是获得土地的主要形式的国家尤其如此。在普遍是通过立遗嘱形式处分财产的地方这种问题尤为明显,因为遗嘱人可能会按照社会习俗将土地留给男性亲属。有的法律制度认同通过订立遗嘱形式处分财产的自由,只要夫妻中仍然健在的一方能够维持生活。例如, 1992 年《墨西哥土地法》从体制上对土地改革后重新分配土地的占有和管理作出了规定,允许拥有土地权的人从妻子、孩子或其他任何人中选择一人作为土地权的继承人,所有权不能再分。拥有土地的人可以不让其配偶继承其土地。研究表明,在墨西哥的很多个州,土地常常是遗留给长子( Kat2,1999 )。在采用习惯法的农村地区,妇女的继承权常常受到严重的限制,不仅在财产遗留给男性的父系制度中如此,在母系制度中也是如此。在母系制度中,虽然财产是按母系移交,但对土地的控制权常常落到家庭男性成员手中。例如,在布基纳法索的莫西人中,妻子和女儿常常不能继承土地,按 Shari’a 法律,穆斯林女人只能拥有男人一半的土地权,穆斯林女人也往往将其土地所有权转让给其哥哥或弟弟。印度也有同样的情况( Agarwal,1994 )。另一方面,菲律宾的双方继承制度采用父系和母系两种方法进行财产继承。在这种继承制度中,土地可以由长子或长女来继承或由所有的男女后裔均等继承。夫妻中任何健在的一方无论男女皆可以不继承土地但作为其孩子的托管人而拥有土地( Judd 和 Dulnuan, 2001 )。 一方面,在继承法中,司法决定可以取消或者限制习惯法中的某些准则。例如,尼日利的亚伊路加(注:音译)上诉法庭宣布 , “只有家庭男性成员才具有继承权”的惯例法无效( Mojekwu v. Mojekwu, 1997,7NWLR 283 ) , 未结婚的女儿和抚养兄弟姐妹的女儿也拥有继承权( Mojekwu v. Ejikeme, 2000,5NWLR402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法院对习惯法进行严厉的而且带有偏见的解释。例如,聿巴布韦最高法院支持在分配无遗嘱的财产时,妇女不能分得遗产的习惯法,如果第一个子女是女儿,则以第二个儿子作为继承人( Magaya v. Magaya, 1998 )。 然而在有些案例中,法院只是宣布习惯法部分无效。尼泊尔的 Dhuangana v. 法律和司法审判及议会事务部有一个案例( 4S.Ct. Bulol.1 ) , 上诉人质疑尼泊尔民法中限制女儿继承权的条款, 该条款规定只有年满 35 岁以上的未婚妇女才有资格继承父母的财产,而且还规定,如果将来她们一旦结婚,其土地将归还给家庭中的其它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承认这项规定确实是对妇女的歧视,于是宣布习惯法中的该条款无效,要求政府按照宪法所赋予妇女的平等权利加以修改。经过多年激烈的游说和辩论以后,于 2002 年 3 月议会通过了《民法修正案》。该修正案承认了女儿在继承财产上的平等权利,但同时进一步确定,一旦女儿结婚,其土地继承权随即丧失。印度有一个案例( Kishwar v. Bihar, 1996,5SCC 125 ),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1908 年的比哈尔地区的《 Chotanagpur 租赁条例》中的某些条款由于限制了与父系一方存在土地租赁关系的妇女的继承权,侵犯了宪法所认可的妇女的生存权。虽然法院没有废止这些法律条文,但是宣布:按照宪法规定,土地租赁人的女性后代如果以此土地为生,则可以继续拥有这些土地,并要求比哈尔州修改该法律。 3.4 拥有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权利 对农村妇女来说,拥有自然资源的权利是极为重要的。首先,农村地区妇女的生计主要依靠这些自然资源,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其次,这些权利的本质和权利的大小影响妇女在家庭中与其丈夫和家庭中其它男性成员以及在社区甚至在社会上讨价还价的能力。然而妇女拥有自然资源的权利常常受到削弱。除了前面几节所述的家庭和继承法等法律规范外,还可能与自然资源法律有关。在自然资源立法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性别中性的语言,但在实施法律,或者与其它的社会规范和习惯(特别是习惯法)的相互影响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男女不平等的结果。最终结果是,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妇女极少拥有独立的自然资源权利。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尝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进展。 3.4.1 妇女和土地法 长期以来,土地立法都不涉及性别。但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通过紧紧围绕不歧视的原则,废除习惯法,推定家庭土地的共同所有权,宣布未经得夫妻双方共同许可而出售土地为非法,推选妇女代表进入土地管理机构等等措施,使所采用的法律都更为关注性别公平。例如, 1994 年《厄立特里亚土地宣言》明确陈述了在土地权方面的不歧视原则,规定了与妇女继承、结婚和离婚有关的土地权利。 1993 年尼日尔的《农村法》确立了所有公民都拥有不受性别歧视而享有自然资源的平等权利。 1996 年的布基纳法索第 14 号法令确认以前的立法有效,规定在进行国有土地分配时不分性别、不分婚否全部一视同仁; 1997 年的《莫桑比克土地条例》规定,无论男女都有权拥有国有土地。 1999 年的《坦桑尼亚土地条例》明确地肯定了男人和女人平等的土地权利,推定家庭土地为夫妻共同所有。在抵押结婚期间所拥有的土地时,需要取得夫妻双方的同意。当借贷人违约时,债权人在出售被抵押的土地前必须向借贷人发出通知。而且,在任命国家土地顾问委员会时,确保了男女机会平等。 1998 年《乌干达土地条例》中有专门的条款确保妇女在乌干达土地委员会、地区土地委员会以及在教区土地委员会中的代表性。虽然在条例中规定,土地出让、租赁、赠与等需要征得夫妻双方的同意,但最初写入条例并通过议会批准的条例中有关“推定土地为夫妻双方共同拥有”的条款在总统签署公布的政府公报中被删去了。在在非洲和亚洲,按习俗占有土地还很普遍。由于这些因素的差异极大,大多数情况下,耕地常常按家谱分给男性的家庭户主,女人只拥有种植权等从属权利,这要通过与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包括丈夫和男性亲属)的关系才能获得这种权利。随着人口压力增大、文化的变迁和农业集约化、商业化,很多习俗制度进行了更为个性化的演变,进一步扩大了家庭男性户主的土地所有权,侵犯了妇女的从属权利( Mackenzie,1998; Gray 和 Kevane, 1999 )。另一方面,按习惯法,妇女可能拥有重要的权利。例如,在菲律宾的两种法律体系中,男人和妇女都能拥有土地( Judd 和 Dulnuan, 2001 )。习惯法也可以赋予妇女成文法中所没有的额外权利。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项土地产权计划将土地自由产权分别颁发给家庭男性户主而没有提及妇女的从属权利,而妇女的从属权利只在习惯法中得到认可。调查研究表明,在成文法和习惯法中,男人和妇女依靠不同的准则来主张他们对土地的所有权;在实践中,妇女对土地所有权的大小决定于这些准则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肯尼亚、 麦肯哲 , 1998 )。 司法裁决在决定妇女的土地权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依据宪法宣布一些带歧视性的惯例无效的裁决。一个带标志性的案例是由坦桑尼亚联邦共和 国高级法院裁决的案件埃弗拉伊姆的《帕斯托里及其它》卷( Mwanza PC, 1989 年民事诉讼第 70 号)。一 个哈亚妇女将从父亲那里继承的土地出售给了外族人,该家族的男性成员采取行动,宣称此次土地出售无效( 1963 年的《习惯法宣言》中有相应的条款)。根据修改后的坦桑尼亚宪法和坦桑尼亚批准的国际人权公约中所确定的不歧视原则,坦桑尼亚高级法院宣布 1963 年的习惯法中的该条文无效。因此,法庭宣布这名哈亚妇女可以和哈亚男人一样有权出售土地,裁定该次有争议的土地出售有效。 3.4.2 在土地改革计划中妇女的权利 传统习惯中,无论是授与土地产权还是进行土地再分配,土地改革计划中都极少关注性别的问题。例如,在肯尼亚土地登记计划中( 1954 年以前),常常只登记男性家庭户主,从而损害了妇女没有登记的从属权利( Shiptpon,1988; Machenzie, 1998 )。在印度,国家土地租赁改革和土地再分配计划主要使男性家庭户主受益( Agarwal,1994 )。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的土地改革都是针对家庭户主和正式雇佣的长期农业工人,这两部分人主要是男人。有时,土地改革明显地歧视女人。例如,在墨西哥, 1971 年以前,只有 18 岁以上的男人才有资格进入土改计划,女人则只有是家庭户主的才有资格进入。而女人是家庭户主的比例在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秘鲁只有 5-10% ( Katz,1999 )。 20 世纪 90 年代,土地改革更为关注性别的问题。尼加拉瓜的土地产权立法( 1995 年法令 209 和 1997 年的法令 278 ) 都 赋予男人和和女人平等的获得土地的权利, 同时为夫妻双方提供共同产权,无论其是否结婚。在 1992 年巴拉圭宪法中,在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中,包含了让女人和男人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土地改革计划的内容。 1988 年的巴西宪法和 1993 年的法令 8629 中规定:男人和女人,无论婚否,都会单独地或共同地授与产权或土地改革中的特许权。 2001 年农民发展部长采纳的条例 33 制定了肯定行动计划,从而有利于农村妇女取得土地。根据 1998 年《乌干达土地条例》,颁发的土地权证书要记录与土地有关的所有权利,包括习惯使用权,妇女常常拥有其丈夫的土地的习惯使用权。而且,在按照习惯法作出土地裁决时,否认妇女的所有权以及否认妇女占有或使用土地的权利的裁决都是无效的。 在南非的土地改革中,性别公正是《土地政策白皮书》的基本原则之一, 1997 年采纳了专门的《土地改革性别政策》。该政策以多种形式进行实施。首先,在立法中必须采用不带性别歧视性的语言,如在 1997 年的《使用权条例的安全性的延期》 6 ( 1 )条和 1996 年《非正式权益条例的临时保护》 2 ( 1 )条规定所有权人要被称作他(或她);其次,有时明确地指出了要采取不歧视政策,如 1996 年的《社区财产协会条例》赋予社区依照包括不采取性别歧视在内的几项要求,通过协会拥有和管理财产;第三,建立了土地改革立法的相关安全法。在哈德比的《哈德比及其它》卷 (LCC 138/99, 2000 年 6 月有 4 日 ) 中,由于《黑人管理条例》和《班图法出生法典》禁止按照习惯法结婚的黑人妇女拥有财产,一个黑人妇女购买土地后只有登记为她儿子的名字。她依照 1994 年《土地权的归还条例》,向土地诉讼庭提起诉讼,要求将财产转入她本人的名下。法庭认定,该歧视性法律条款与宪法所规定的平等原则不相一致,判决赞成该妇女的财产转移。 1988 年菲律宾《综合土地改革法》赋予农村劳动妇女同等的拥有土地的权利和参与顾问团体和决策机关的权利。 1992 年的《妇女发展和国家建设条例》中确定了妇女在土地改革和土地重新安置计划中受同等对待的权利。土地改革部采纳了 1996 年的《第 18 号备忘录通告》和 2001 年《第 1 号行政命令》的行政指导原则,促进了这些条款的实施。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在受益人选择上不再按性别加以区分,当夫妻双方共同劳动和共同耕种同一片土地时,颁发的土地产权上有夫妻双方的名字(无论是否为合法婚姻)。另外,在涉及土地出售、抵押以及其它与产权变动有关的交易时都要求得到夫妻双方的同意( Judd 和 Dulnuan, 2001 )。 这些准则在提高妇女参与改革计划的积极性方面的全面效果是难以估价的。尼加拉瓜的产权计划使拥有土地的妇女数量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巴西,由于农村妇女没有获得土地产权所需要的证书,因此,土地仍然常常是以丈夫的名字登记,以夫妻双方的名字共同登记的数量极少; 1996 年的《土地改革统计》表明,虽然各个州的差异较大,但只有 12.6% 的土地改革受益人是妇女( Guivant, 2001 )。 在任何情况下,即使在向妇女颁发产权的计划中,都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妇女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土地方面,特别是存在共同产权的情况下。 1992 年墨西哥的《土地法》赋予男性和女性成员平等的权利。但是,在实践中,在土地改革时,女性成员往往是通过继承其丈夫的土地而获得对土地的所有权而不是通过直接分配土地获得所有权 (FAO , 1994) 。只有少数成员是妇女, 1999 年, Katz 调查发现 283 个成员中只有 16.3% 的成员是妇女,在领导层中女性的比例更低, comisariados ejidales 中女性的比例为 4.9% 。将分配的土地分割出去的决定权皆由拥有土地所有权的人(往往是男人)掌握,勿需得到夫妻另外一方的同意。 最终,很多土地计划仍然忽视性别的问题, 1998 年科特迪瓦的法令 98-750 提出了土地产权计划纲要,该法令规定“每个人”都有权获得土地,但没有包含与性别有关的条款。中亚一些国家所进行的农业改革的情形也大多如此。例如,在 1994 年吉尔吉斯斯坦有关土地使用权的法规中规定,土地产权以家庭户主的名字登记,登记必须指明家庭人口的数量但不用登记其姓名和性别 (Giovarelli 和 Duncan, 1999) 。 3.4.3. 其他自然资源的权利 除土地以外,其它自然资源的立法中极少提到性别的问题。但最近几年有一些例外。这些法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到性别的问题: ▪ 在法律的目的中包含了性别公平 例如, 1998 年《南非国家水权条例》在其明确的“促进公平地获取水资源”的目的中,纠正了过去性别歧视所造成的后果,确保在主管机构中性别的代表性。 ▪ 要求在自然资源管理中考虑性别 例如,《南非国家水权条例》要求当局在颁发水权、分配财政援助时以及在行使流域管理机构职能时要考虑“纠正过去性别歧视所造成的后果”。菲律宾于 1998 年修改的《行政命令 98-55 》,将性别纳入自然资源政策、自然资源计划和自然资源活动中。 ▪ 向使用自然资源的女性给予特别的支持 1998 年菲律宾的《渔业法》在其政策指向上和在渔业和水产资源的职能中包括了向女性渔民提供支持的内容。 ▪ 确保妇女在自然资源管理机构中的代表性的机制 例如, 2000 年尼泊尔的灌溉法规定,在水资源用户协会执行委员会的 9 个成员中至少应该有 2 名女性。《南非水权条例》规定,责任部长可以委任流域管理机构的管理委员会,从而保证该委员会中不同性别的代表性。菲律宾《渔业法》规定,在渔业管理委员会中应具有女性渔民代表。 3.5. 女性农业劳动者的权利 很多国家的女性农业劳动者都面临艰苦的劳动条件。不同种植园尊重女性劳动者的劳动权益的差异很大。调查研究发现存在普遍的歧视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在用工上的歧视。妇女主要从事田间从属的低收入的工作,而男人则处于较高的位置,特别是作监工或工头等。 ▪ 工资的差异。像砍甘蔗这类典型地由男人从事的劳动的工资比除草这类一般由女人从事的劳动的工资更高。 ▪ 在培训和职业课程学习上的歧视。 ▪ 在住房等利益分配方面的歧视。 ▪ 性骚扰。 ▪ 在贸易联盟内部的歧视(涉及参与性活动和进入领导层等方面)。 ( Mbilinyi,1995 ,坦桑尼亚的甘蔗种植园 ;Bob,1996, 南非的咖啡种植园) 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立法者都更为关注适用于农业的劳动立法中的性别问题。例如,南非的农场劳动妇女以前极少受到保护。 1993 年将最低劳动标准的立法扩大到农业劳动者。另外, 1998 年的《公平用工条例》禁止在聘用工人和用工过程中因性别、怀孕、婚姻状况、家庭责任等进行直接或间接歧视。一旦有人指控有歧视行为,其举证责任在于雇主。该条例还提供了肯定的行动,包括在聘用 50 个以上的工人(包括农业雇员)时优先考虑女性以及制定聘用女性人数的目标。有的国家着手解决一些专门的问题,特别是种植园中有关女性劳动者的问题。 1995 年巴西的法令 9029 和 9799 禁止雇主要求以绝育或怀孕证明、体验证明作为聘用的条件,禁止雇主对聘用的员工进行亲密的检查。有几个国家已专门就工作场所的性骚扰制定了行为规范,如 1995 年菲律宾制定的《反性骚扰条例》,这些规范同样适用于农场和种植园。 在司法裁决方面也取得了进展。由印度最高法院建立的工作场所性骚扰指导原则( Vishaka v 《 Rajasthan 及其它》 , AIR 1997 SC 3011 )是依据印度宪法和《消除妇女歧视公约》制定的。虽然这类案件的总体数量较低,还是有女性农业劳动者向法庭提起诉讼。南非根据 1997 年《租赁安全条例的延期》建立了案例法,该法保护了被驱逐的人在土地所有者的许可下继续使用土地的权利。在康拉迪的《哈内科姆及其它》卷( 1999(4)SA 491(LCC) )中报道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案例,南非土地权诉讼庭驳回了对在同一农场工作的夫妻俩的驱逐令,土地所有者解雇丈夫以后,企图驱逐夫妻俩人。法庭认定,妻子作为该农场的雇员,按国家的相关条例,有权不被驱逐;法庭还认定该条例保证了她享受正常家庭生活的权利,因此其丈夫作为家庭成员之一有权居住在这片土地上。 3.6. 农业合作社中的妇女 尽管妇女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全世界的妇女参与农业合作社和生产协会的数量非常有限,各个国家差异很大。在非洲,合作社中的女性成员在布基纳法索为 11% ,在 Benin 为 11% , 在苏丹为 15% ,在合作社中女性官员的比例更低。但是,过去 20 年来,妇女参与农村组织的比例有了很大的增长( FAO,1995 )。妇女参与的比例低有其社会和文化原因。另外,依法成立的合作社可能包含有对女性构成直接歧视或间接歧视的条款。共同的情况是要求拥有土地所有权为成为会员的先决条件。事实上,这就已将妇女排除在外,因为土地分配时就有性别歧视。家庭法中关于已婚妇女的法定权力的规定可能也阻碍了妇女参与合作社。例如, 1990 年菲律宾的《合作社法》和 1996 年尼日尔的《合作社条例》中有关性别的措辞都是中性的。但是,最近的有些法律明确提出与性别有关的问题。 1990 年尼加拉瓜的《农业合作社和农工合作社法》禁止合作社的性别歧视,要求在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基础上,充分地将妇女纳入到合作社中。 1994 年墨西哥的《合作社普通法》也规定了性别平等的原则。 1991 年坦桑尼亚联邦共和国制定的《合作社条例》于 1997 年进行了修改。该条例规定,合作社在吸纳会员的时候禁止性别歧视,无论男女都可以被选举为合作社的代表,肯定了在合作社活动中的男女平等原则。 1999 年布基纳法索有关合作社的法律规定,禁止性别歧视。 1998 年埃塞俄比亚的《合作社公告 147 》中包含如下内容:在合作社的指导原则中,禁止性别歧视。 1996 年纳米比亚的《合作社条例》也包含了类似的条文,规定了合作社管理委员会中女性成员的最低比例。菲律宾的法律规定,妇女拥有同等的参与社会组织、民事组织以及其它组织的权利( 1992 年的《发展和国家建设妇女条例》),夫妻双方均有权加入合作社( 2001 年 1 号行政命令)。印度对国家一级关于合作社的的法律进行了修改,规定在管理委员会中为妇女保留一定席位(克拉纳 ,1985 年;安德拉 · 普拉德席 , 1991 年)。有些法律由于其性别歧视而在法庭中受到质疑。在《托古拉 · 苏德哈卡及其它》的《安德拉普拉遮席及其它》卷记载,最高法院驳回了对安德拉 · 普拉德席立法( AIR,1994,SC,544 )的质疑。 在 K.R. 戈皮纳善 · 奈尔的《高级检查员和合作社的销售官员及其它》 (AIR,1989,Kerala,167) 有反对克拉纳(注:音译)立法中的有关条款的记载, 克拉拉伊 高级法院对此反对意见予以驳回。 有的法律体系中设想了妇女协会的特殊形式,如在墨西哥 ejido 中, 16 岁以上的妇女,无论是 ejidatarias 还是 ejidatarios 的丈夫或亲属都可以通过一个专门形式的协会从事农作物生产、家畜养殖以及农村工业活动。这个协会的全称是 Unidades agricolas industriales de la mujer( UAIMs) 。 UAIMs 的职能受按 1992 年的《土地法》的规定于 1998 年制定的管理条例的管理。按照这个条例, ejido 集体可以给 UAIMs 分配土地,虽然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 ejidos 这么做 ( 据 1999 年 Katz 调查,占 ejidos 比例的 12%). 3.7 信贷、推广和培训 3.7.1 信贷 在从事农业农业过程中,农村妇女要获得信贷所面临的困难比男人大得多。在非洲,农村信贷直接使妇女受益的比例为 5%-32% ,布基纳法索国家基金的农村信贷中使妇女直接受益的比例只有 5% ,聿巴布韦农业财政公司向农村的信贷中使妇女直接受益的为 32% 。妇女从土耳其农业银行获得贷款的比例只占 2.8% ,牙买加妇女从农业信贷银行获得贷款的比例为 5% ,约旦妇女从农业信贷公司获得贷款的比例为 6% ,伊朗妇女从农业银行获得贷款的比例为 15% ( FAO,1995 年和 1996 年)。妇女只能获得有限的银行贷款的原因是由于妇女文盲率高、被正式聘用的机会少、害怕负债、缺乏信息、办理贷款的程序复杂以及被排除在提供信贷的合作社以外的缘故。 在第 8 章里提到,妇女获得贷款可能还受到其有限的土地权利的影响,使她们不能以土地作担保取得贷款。即使不是这样,在实践中,农村信贷机构也会要求丈夫对妻子申请贷款给予授权。另外,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农民通过“关联合同”的形式非正式地取得贷款,如地主或雇主借钱给佃户或农场工人,因此,妇女要获得贷款还可能受租赁合同或聘用合同影响,而往往男人才持有这类合同。 信贷法常常没有明确地提到性别,而且在文件中妇女拥有和男人同样的权利。但是,在过去十年间,有些国家以下已经采取措施从两方面着手解决限制妇女取得信贷的现实问题。首先,明确地禁止在信贷上的性别歧视。 2000 年南非的《促进平等和防止不公正歧视条例》禁止国家和任何人对妇女的不公正歧视行为,包括信贷方面的歧视行为。 1992 年菲律宾的《发展条例》赋与妇女向提供农业信贷的政府或私有银行贷款的平等权利, 1997 年的《社会改革和脱贫条例》针对性别为脱贫提供的不同措施,制定了有利于农村妇女的信贷计划。其次,构想了一些肯定的行动。 1995 年尼加拉瓜法令 209 赋予妇女取得信贷的优先权( Galan, 1998 )。 2001 年巴西农民发展部部长第 121 号令规定,在国家信贷计划中和在 1998 年建立的土地银行中保留 30% 的贷款优先贷给妇女以支持家庭农业,建立土地银行的目的是向购买土地和农业基础设施者提供贷款。按照 1997 年菲律宾《农业及渔业现代化条例 》的规定,国家必须促进农民和渔民取得贷款,“特别是向进行农业和渔业生产、加工、贸易的妇女提供贷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还见证了针对妇女的小额贷款计划的巨大发展。孟加拉国格兰门银行最早开展这个计划,这些计划包括公共机构在解决妇女获得贷款问题方面的创新,即采用以下方法以:( 1 )小组责任制,将借款人按小组组织起来,对组内其它成员所签约的贷款负责;( 2 )自我选择,借款人自己选择其小组的成员;( 3 )按顺序贷款,即依次向小组内的成员发放贷款;( 4 )可接近性,在农村地区建立银行分支机构和向农村地区委派银行官员。政府也针针对妇女的贷款计划,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1993 年由斐济妇女文化部建立的斐济妇女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该计划促进和支持妇女从事有经济收入的活动,包括通过贴息贷款的方式支持妇女的活动。在这个计划中大约有 70% 的贷款用于与农业有关的活动中。 3.7.2 农业推广和职业培训 在农业推广和职业培训中也得到了相似的发展。和信贷一样,妇女在获得农业推广技术和职业培训中面临着比男性更大的困难。影响她们接受农业推广技术和职业培训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和文化因素,特别是在男女交往的禁忌方面。 在推广和培训方面,法律法规常常对涉及性别的问题保持沉默。但近年来制定的法律中有专门针对性别的条款和制度。在南非,对性别的关注已融入教育和培训计划中(见 1996 年制定的《国家教育政策条例》和 1998 年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条例》); 2001 年巴西第 121 号令规定,按 PRONAF ,应保留 30% 的培训和推广服务优先提供给妇女;按照 1997 年菲律宾《农业和渔业现代化条例》,妇女的状况受到农业部的特别关注,农业部为妇女提供了专门的培训计划。 还有一些地方,对性别问题的处理已融入到职能部委机构改革中。例如, 2001 年突尼斯第 420 号法令规定,农业部内部要建立一个专门支持农村妇女的局,由该局负责推进妇女的培训工作,将妇女融入到农业生产活动之中。 1997 年意大利的一项农业部长令要求建立专门机构监管妇女的经济活动,搜集资料以及制定政策和制定规划。 1997 年布基纳法索法令 97-428 要求在动物资源部内部建立推广服务和技术转移董事会,负责提高包括妇女在内的新角色的意识。立法还可以提高妇女在与培训有关的机构中的代表性,如 1999 年瓦努阿图《国家培训委员会条例》, 1998 年南非《继续教育和培训条例》以及《技能发展条例》。有的国家设法增加妇女推广和培训官员的人数,比如,在坦桑尼亚,每 3 个培训官员中就有 1 个是女性( Due 等, 1997 )。 3.8 实施的措施 由于长期的带歧视性的社会文化习俗和惯例,以及妇女自身的因素,使提高妇女法律地位的法规在农村地区极少实施。法律在反映社会变迁化的同时也追随社会变化,男女平等的法律规定促进了社会变革,但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过程十分缓慢,因此,男女平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极为困难。影响与性别有关的准则的实施的其它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 农村妇女对法律中规定享有的权利缺乏意识 在文盲率高,难以接触到相关文件的地方,以官方公告形式公布的法律不可能传到农村妇女手中。 ▪ 农村妇女缺乏主张其权利的资源 法律援助资金常常分配给刑事案件,而涉及民事家庭纠纷的案件却极少给予援助,而家庭民事纠纷中所涉及的主要是妇女的权益问题。“北京行动平台”也号召各国向生活在贫困条件下的妇女提供免费的或低价的法律服务,但是,很多国家在其法律援助规划中没有关注性别问题。有一个例外是印度在 1994 年修订的《法律服务官方条例》( 1987 )中明确地将妇女列为可能需要法律援助的人之一。 ▪ 缺乏实施与性别有关的立法方案的资源 政府可能极少分配资源用于实施性别敏感的立法,这些立法涉及到对性别敏感的土地改革,与妇女有关的信贷计划以及专门针对妇女问题的机构的建立等。 ▪ 在有决策制定权的岗位妇女缺乏代表性 在政策制定机关,无论是与农业有关的部委还是选举的政府政治机关,妇女可能都缺乏代表性。 由于这些限制因素,这就意味着有关男女平等的法律条文常常对妇女的日常生活没有真正的影响。然而,妇女可以从以下几种途径来主张其权利。以下我们将探讨这几条途径。 3.8.1 法庭 在很多国家,妇女上法庭受到严重的限制。妇女处于与世隔离的状态,阻碍了她们主张其权利的可能性。另外,在很多农村地区,一个女人要到法庭去主张其权利,和家庭的男性成员对薄公堂,这是一件丢脸的事(见 1994 年印度 Agarwal 的记载)。在很多国家,司法部门的女性比例很低,对女性证人的可信度存在偏见的情况非常普遍。诉讼费也是农村妇女上法庭的一大障碍,农村妇女得到钱的机会往往比男人少。 妇女上法庭可能还受到限制其权利能力和阻止她们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的习俗制度的限制(见 3.3.3. )。在很多国家,这些习俗制度已经被废止,如 1998 年南非的《习俗婚姻的认可条例》。有些国家赋与妇女获得平等的法律补救措施的权利。例如, 2001 年菲律宾的第 1 号行政命令规定,夫妻双方都可以向法院主张其与土地改革有关的权利( Judd 和 Dulnuan, 2001 )。 本章所审查的案例法显示,虽然妇女为了主张其权利而诉诸法庭的途径会受到限制,但是法院还是妇女主张其权益的最主要机构。另外,法院是进行合法变更的关键代理人,法院可以根据宪法宣布带歧视性的习俗制度无效(坦桑尼亚的 Pastory 一案),法院可以遵照宪法修订习俗制度的适用情形(如印度的 Kishwar 一案),法院还可以指导政府对一些带歧视性的立法文件进行修改(例如尼泊尔的 Dhungana 一案)。 3.8.2 . 人权委员会和性别问题专门机构 过去十年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人权委员会或性别问题专门委员会的成立,它们是独立的权威机构,可以根据投诉或自行动议进行人权侵犯案的调查。和过去的法院相比,这些机构更容易接近,办案速度更快,而且更省钱省心。这些机构的另一大优势是对可以对法院自身侵犯人权进行调查,即使在受害人不能得到公平待遇的地方,也可能使带歧视性的情形得到纠正。 人权委员常常不会发出带约束性的裁决,而是提出推荐方案。惟一例外的是乌干达人权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裁决具有和法庭判决一样的约束性和强制性。更为普遍的情形是,当人权委员会的推荐方案不被遵守时,人权委员会可以向议会报告,有时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加纳人权和行政公平委员会的一个案例)。在实行联邦管辖区的国家,可以在联邦一级和州一级建立人权委员会,例如墨西哥和印度。 印度成立了妇女问题专门机构 — 国家妇女委员会,该委员会设在“国家妇女行动委员会”之下,可以根据投诉或自行动议进行侵权调查。南非性别平等委员会也有相同的双重义务,可以通过磋商、调解、协调解决纠纷,还可以将纠纷交由人权委员会( 1996 年的性别平等行动委员会)处理。 人权委员会和性别委员会能够促进妇女权益的实施。但是,其有效性可能会受到资源的限制以及与上法庭所涉及的类似因素的限制,比如地方偏僻和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都会阻碍妇女主张她们的权利。 3.8.3 按习俗解决纠纷的权威机构 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十年间,开始重新对按习俗解决问题的机构感兴趣。在此仅举一个例子, 1993 年尼日尔的《农村法》规定,按习惯法解决纠纷的机构的强制性调解是启动司法程序的一个先决条件。对妇女而言,按习惯法解决纠纷的机构有其优越性,但也有其不利之处。一方面,和政府的司法法庭相比较,从地理位置和从经济上来说,这些机构更容易接近而且办案速度更快,而且经过该机构构解决的纠纷案享有更大的社会合法性;另一方面,这些机构在各地的本质差异很大,按习俗解决纠纷的机构从人员组成和其取向上常常是带有性别偏见的。在大多数地方,这些机构的成员主要是男性长者,他们往往会对习惯法作出带有偏见的解释。由于妇女有可能需要男性中间人向按习俗解决纠纷的机构提起控诉,因此,这种解决纠纷的方式甚至有可能从程序上就对妇女存在偏见。 有些国家已经尝试改善按习俗处理纠纷的机构的状况。例如, 1993 年印度修改了宪法,规定对根植于传统的地方政府机关的成员进行直选,为妇女保留了三分之一的席位。南非认可传统机构的作用和地位,但这些机构要遵照宪法原则行使其职责。乌干达宪法中也包含了同样的条文。但是,难以评价这些条文在改革根深蒂固的传统机构上是否有效。印度和南非都有报道说,大多数的传统机构仍然主要是由男性精英组成,在对法律解释上都是偏向于男性。通过限定男女在该机构中的名额的形式保障妇女的代表性是一条重要手段,但该地方议会的妇女可能事实上并不会发表言论,或者可能只是充当其男性亲属的代言人,否则可能会面临对其其扮演的角色的对抗。 4. 结论 在过去的十年间,性别问题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从国际范围而言,“北京行动平台”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指示,《消除妇女歧视公约》的“可选草案”强化了国际人权机制,国际环境法律文件涉及了性别有关的问题。各国以各种形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从政策层面上来说,大多数国家所采纳的行动计划都追随了“北京行动平台”的指示;从立法来看,各国都在努力消除歧视和改善妇女的法律地位,例如,改革家庭和继承法,修改土地法,保护妇女的劳动权益,禁止性别歧视,提供消除性别歧视的肯定行动;从司法层面上来说,宣布一些带歧视性的习惯法为不符合宪法规定的制度,强化了妇女的权益。 尽管有了这些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许多国家仍然还有带歧视性的习惯法,如限制妇女土地继承权的继承法,赋予丈夫在家庭财产中更大权力的家庭法,将土地分配给(男性)户主的土地改革,妇女聘用和签定合同时需要得到丈夫授权的习惯法等等。在立法上不带任何歧视性可能也不足以克服社会中男女的不平等。最终,由于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对性别敏感的立法可能不能得到真正实施。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从法律改革和实施两个方面采取行动。当采用中性的立法不足以阻止对妇女的歧视性的陋习时,需要通过法律改革来直接或间接地消除带歧视性的习惯准则和解决与性别有关的争端。有时,还有必要采取特殊手段提高妇女的地位从而纠正过去和现在存在的对妇女的歧视,例如,在土地分配时或者在获得公共的农业信贷时,给予妇女一定的优惠。同时,可能还需要采取针对专门行业的其它措施,如在重新分配土地和重新登记土地时给夫妻发放共同产权。 由于妇女的权益决定于复杂的规则体系,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法制改革。例如,当家庭法和继承法限制妇女的法律权力和继承权时,在进行土地立法改革以纠正土地权中的男女不平等的同时,还得同时进行其它法律的改革才能取得效果。在有恰当的法律作保障的同时,还得努力使这些法律能够有效地实施,要致力于去除阻碍法律实施的障碍。消除阻碍法律实施的障碍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教育农村妇女关注自己的权益,提高妇女在决策机关中的代表性,向妇女提供法律援助,消除妇女向法院起诉和向其他执法机构求助的法律障碍和文化障碍。 参考文献 Agarwal, B. 1994. A Field of One's Own: Gender and Land Rights in South Asia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Bob, U. 1996. Gender Struggles and Social Differentiation. In R. Levin D. Weiner (eds.), “ No More Tears....” - Struggles for Land in Mpumalanga, South Africa , Africa World Press, Trenton. Cotula, L. (forthcoming). Women's Rights in Agriculture . Legislative Study. FAO, Rome. Due, J.M., Magayane, F. Temu, A.A. 1997. Gender Again - Views of Femal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fficers by Smallholder Farmers in Tanzania, World Development 5 . FAO. 1994. The Legal Status of Rural Women in Ninetee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 Rome. FAO. 1995. Women,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 A Synthesis Report of the Africa Region , Rome. Galán, B.B. 1998. Aspectos jurídicos en el acceso de la mujer rural a la tierra en Cuba, Honduras, Nicaragua y República Dominicana . FAO, Rome. Giovarelli, R. Duncan, J. 1999. Women and Land in Eastern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 Paper submitted to the Conference on “Women Farmers: Enhancing Rights and Productivity”, Bonn, Germany, 26-27 August 1999. Gray, L. Kevane, M. 1999. “Diminished Access, Diverted Exclusion: Women and Land Tenure in Sub-Saharan Africa.” African Studies Review 42(2). Guivant, J.S. 2001. Gender and Land Rights in Brazil . Paper prepared for the UNRISD Project on Agrarian Change, Gender and Land Rights, Geneva. Judd, M. Dulnuan, J. 2001. Women's Legal and Customary Access to Land in the Philippines .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Katz, E. 1999. Mexico : Gender and Ejido Reform .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Mackenzie, F. 1998. Land, Ecology and Resistance in Kenya, 1880-1952 .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Edinburgh. Mbilinyi, M. 1995. Gender and Employment on Sugar Cane Plantations in Tanzania . Sectoral Activities Programme Working Papers, ILO, Geneva. Shipton, P. 1988. The Kenyan Land Tenure Reform: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Public Creation of Private Property. In R.E. Downs S.P. Reyna (eds.), Land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Africa ,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Hanover.
个人分类: 翻译实践|5005 次阅读|5 个评论
孩子性别与父母智商有关? 专家称不靠谱
热度 13 yanjx45 2013-3-2 01:11
前天傍晚下班回家的路上,武汉《长江日报》的记者 章鸽打 电话采访我,就 网上(微博)最近疯传的所谓 孩子性别与父母智商有关 的说法,征求我的看法。 人类的性别决定似乎是中学生物课程介绍过的常识问题,并未听说有新的科学发现推翻原有的遗传学原理。在总共大约 5 分钟的交谈中 我随口说了几句看法,没想到该记者当晚马上就参照我的基本观点,并借题作了一些发挥,整理了一篇短文,发表在昨天的 《长江日报》 上;而且此文居然还被数以百计的网站和论坛转载。 为什么这种关于 孩子性别与父母智商有关的 不靠谱的说法能通过微博如此广泛地疯传呢? 说明中国大众的科学素质低?可能也不尽然, 大多数人其实也怀疑这种说法的科学性,只是以娱乐的心态来传播此类明显不靠谱的信息。 浏览了若干参与传播的网站和论坛,还发现热中于传播和讨论此说法的人当中,以生了男孩的年轻母亲居多。在一个总的来讲“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占上风的社会,生了男孩的母亲(大约占母亲总数的一半)多少会有些自豪感或优越感。而按这种所谓 孩子性别与父母智商有关 的说法,生了男孩还可证明母亲比父亲的智商更高,这些生了男孩本来就感到庆幸的母亲更是喜出望外,她们热中于传播并推崇这种说法也就不奇怪了。 以下是《长江日报》 2013 - 03 - 01  相关报导的全文:   孩子性别与父母智商有关 ? 遗传学专家:完全不靠谱 【 微博 】   @ 全球热门精粹:【求验证】有人经过观察和数理统计,得出震惊世界的定律:孩子的性别和父母一方智商最高的人相反,准确率高达 80% 以上。 【记者追访】 “ 孩子的性别和父母一方智商最高的人相反,准确率高达 80% 以上。如果父母中妈妈智商高,孩子一般是男孩,爸爸智商高,孩子一般是女孩。 ”  昨天,这条微博引起众多网友的转发和评论。 @ 张胖:按我们家情况还挺准的。看来生男孩有望了!怪不得爸很看中媳妇智商。原来他深谙这个道理啊。 @ 小鱼小鱼:我生的是儿子,我家的确我比我老公聪明,哈哈。不过,也有许多网友对这条 “ 定律 ” 嗤之以鼻: “ 只要在高中学过生物学,就能知道这有多么不靠谱了! ”@ 和顺金提问反驳, “ 同一对父母,今年生男孩,后年生女孩的呢?难道说明爸爸的智商有时高于妈妈,有时又变傻了比妈妈笨? ”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严家新教授称,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胎儿性别由男性精子中的 X 染色体或 Y 染色体决定,是随机的结果。(每个男性的精液中,分别携带 X 和 Y 染色体的精子的数量都是各占一半,生男生女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严家新教授认为,智商与性染色体的关系不大,决定智商高低的候选基因大多在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男女都有,父母智商都对孩子的智商产生影响。现代遗传学认为,人体细胞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主要载体,每个人从父母各获一半遗传物质,后代继承某个特定祖先基因的数量,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成几何级数递减, N 代以后,(单独某个早代)祖先的遗传因素可忽略不计。 (记者章鸽)
个人分类: 姓氏文化|7338 次阅读|37 个评论
[转载]肠道微生物通过性激素来影响自身免疫风险
kekechong 2013-1-26 09:23
据研究人员报告,在小鼠中,各种各样的居住在肠道中的微生物可影响性激素的水平并转而出现I型糖尿病这一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发现可能会提供线索让人们了解为什么像多发性硬化及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女性中往往要比在男性中更为常见。人们公认,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都促成了一个人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但人们对可能起作用的特定环境影响并不十分了解。Janet Markle及其同事希望从会发生I型糖尿病的NOD系小鼠寻求启示。在通常的情况下,雌性小鼠比雄性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加易感,雄性似乎因为有较高的睾酮水平而得到保护。但是, 这种差异在NOD小鼠于无菌环境下长大时则消失了。在发病之前,研究人员将雄性小鼠的肠道内容物转移到雌性小鼠的肠道中并发现,雌性小鼠这时得到了保护而不会有各种I型糖尿病的症状。 抑制睾酮的活性可逆转这种保护性的作用。有必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探索这些发现如何适用于人类——例如,它们与像类风湿关节炎和多发性硬化等性别偏倚性疾病的关系可能要大于它们与I型糖尿病的关系,I型糖尿病实际上以大致相同的频率影响着男女两性。但是,文章的作者提出,随着人们能够更容易地发现有着高自身免疫风险的婴儿和儿童,研究人员可评估以肠道微生物群为标靶来预防或延缓这些慢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个人分类: 通里攻下|0 个评论
Siminar3 土地分配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对女性家庭地位的影响
tianchuanhao 2013-1-9 10:43
报告人:田传浩副教授 主持人:王诗宗教授 时间: 11 月 9 日下午 3 : 00-4 : 00 地点:外经贸楼 211-2 集体土地分配与土地调整(土地再分配)是中国农村妇女获得土地最主要的来源。在家庭土地承包制下,土地分配和再分配都是以家庭而非个人为基本单位,缺乏性别视角。虽然关于土地分配中性别差异的规范分析有很多争论,但是相关的经验研究却存在较大的缺陷。目前基于大样本的实证分析却都未能发现性别因素(家庭成员的女性比例、户主的性别)对家庭土地分配面积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实证研究大多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的分析单位,考察家庭性别比例对家庭分配耕地面积的影响。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这种研究方法可能会导致妇女个人的无地 / 少地情况被家庭均值所掩盖。更重要的在于,从方法论层面来说,以家庭为分析单位与女性主义方法论(强调个人而非家庭)截然相反。 报告人指出,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更完善的研究设计,从个人所拥有的土地事实产权的角度来比较农村土地分配中的性别差异,以及缺少土地对女性家庭地位的影响。利用浙江、湖北、陕西三省 9 县 18 乡镇 54 个村庄 1000 多个家庭的农户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总体而言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的土地, 1-18 岁男性女性并无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但是成年女性的土地拥有份数显著的少于男性,到了结婚年龄,女性更容易因为婚嫁迁移,实际上就失去了土地的事实产权 —— 婆家禁止土地调整不分地给她,娘家的土地也不可能使用。男女性的土地分配份数差异就逐渐明显,而且这个差异一直到 70 多岁都存在。当然,对于 40 岁(估计的年龄,可能是 41 或者更后一点)之前的土地分配差异,主要是因为女性的婚嫁迁移;对于 40 岁之后的差异,则主要是因为继承和女儿的出嫁,当公公婆婆去世之后,土地归于丈夫所有,自己的父母去世之后,如果不在同一个村庄,女儿也很难获得土地是继承权,女儿出嫁之后,土地归于户主所有(农村往往是男性)。 第二,在实施禁止土地调整的村庄,女性无地或者少地的可能性更大。对于 18-42 岁这个阶段的女性来说,村庄的禁止土地调整政策没有保障她们的土地产权,而是导致她们失去了土地。 第三,与报告人最初的预计相反,虽然男性比女性的家庭地位更高,但是没有发现缺乏土地对女性家庭地位影响的证据。利用在家庭日常财务支出中的决策以及在重大财务支出中的决策来测度家庭地位,控制了配偶的个人特征、女性个人特征以及家庭特征等一系列影响家庭地位的变量后,计量结果显示不论是全部家庭、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家庭还是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家庭,女性土地的多少都对家庭地位没有影响。在陕西这个地方,无地女性的家庭地位反而更高。 各位教授的意见总结如下:第一,仅仅是经验研究,非常有趣,但是如果能够有理论构建会更有意义;第二,或许问题不在于性别,而在于迁移,如果是倒插门的女婿,一样也会没有土地,因此迁移或许是比性别更好的测度;第三,由于目前土地在农村家庭收入中的地位下降,因此可能导致了缺乏土地不影响家庭地位的结果;第四,虽然我们知道了这些,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建议,这个研究的意义何在? 报告人一一回答了提问,并提出了三个竞争性的理论来解释土地与家庭地位的设想,这将是下一步研究可以深入挖掘的方向。
3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体毛与攻击性
热度 10 smallland 2012-9-9 15:51
关于体毛与攻击性的关系,是一个小朋友提出来的(他的认识很专业,留言里有许多)。体毛与别的方面有什么关系不好说,但与攻击性的关系,则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单从两性的表现,就应该能确定,不用举例说明。雄性的体毛明显多于雌性,这多余的东西,绝不仅仅是激素的副产品,或是毫无意义的东西,就像张飞的胡子。关于胡子,我在《丑陋的孔雀》中说了很多。胡子不像刺猬的毛,不能扎人,但能吓唬人,就像雄狮长长的鬃毛。 除 了像孔雀一样的动物,雄性的竞争一般靠直接对抗的攻击性,人类也一样,雄性特征必然多少与攻击性有关。以雄性胸部的体毛为例,其功能其实跟胡子一样,都是 夸张的作用。雄性的上半身,(除了哺乳器官)很发达,因为人类喜欢拳击,不像公鸡喜欢脚踢。胸部发达,不只提高战斗力,更重要的,提高抗打击能力--当 然,如果只是为了抗打击,或许像屁股一样的材料就行,保持大量肌肉是很费能量的。 基于胸部尺寸在攻击/防御场合的重要性,雄性在这个地方多生体毛就容易理解了,会让对手产生错觉。这里的体毛显然也是“第二性征”,孩子们是没有的。至于体毛的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当然是巨大的,这也体现了攻击性的差异。
3966 次阅读|23 个评论
女孩的数学能力--数学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热度 13 smallland 2012-8-14 09:43
前面讲过女孩的数学能力,即使有脑力结构方面的略微差异,也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在于女孩就不想在一个难题上费脑筋、钻牛角尖。从性别角色、生殖角色等性选择方面看,这是有道理的。 人类的思维模式,似乎也有这方面的倾向,即stereotype--解决技术难题,就应该是雄性的任务。理工科,就应该是男生的专业,文科,特别是语言和交流有关的科目,就应该是女生的专业。 原 始的取向和传统的思维定式对女孩的数学成绩都可能发挥作用,所以,青春期后的女孩,数学就可能更差。如果她们想让自己更有魅力,更浪漫,就可能对数学更无 兴趣。有一个研究,分别让大学生们看浪漫的图片(比如海滩的日落、烛光)和与智慧有关的图片(比如眼镜、图书馆等),结果发现,两种场景对雄性的兴趣没什 么影响,而女孩们看了浪漫场景后对数学和理工类的兴趣大减。另一个研究,让女孩们听到别人讨论约会或讨论考试成绩,结果也差不多,听到别人讨论约会,就会 降低她们的数学兴趣。 显然,数学不是一件浪漫的事。只要心里想着浪漫的故事,就会让她们失去兴趣,减少投入时间,降低信心。这也加强了她们的认识,我的数学就是不行啊。
4473 次阅读|32 个评论
海口的性别
huailu49 2012-7-10 07:29
秀英码头、美兰机场......
个人分类: 书斋夜话|1872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考状元及保研学生性别比暗示着什么?
热度 15 lin602 2012-6-25 22:36
江苏省今年高考文、理状元,都是女生。在今天报纸封面上江苏省各市的高考状元中,有11个女生,4个男生。 看看我们学校保研的同学,女同学比男同学绝对多得多,男同学甚至可能只占20%,说不定还要少。前几年我参加我院保研学生面试,一看大部分都是‘金花’。 说明女同学学习比较刻苦,男同学可能玩心重一点。 但也不一定全是呀,在高考及考研的时候,男、女生都挺刻苦的。 我们在高中读书的时期,总分第一名往往是女生,学习成绩好的男生数、理、化绝对占优势,特别是解难题的能力比女生强得多,但语文、政治、历史、英语就不怎么高分了,总分加成来还是女生高,男生经常自叹莫如。如果谈我们那时候的高中状元,那非女生莫属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这样的现象:诺贝尔奖中只有数得过来的几个女科学家,其他都是男性科学家。我国院士中,男的比女的也要多得多。我校七七级以后的教师提教授,男教授有了二、三十位后才有女教授出现。我校的二级教授中一个女教授都没有,全是男教授(是不是非常特别?)。 我举这些例子说明,高考状元与保研中的女生占绝对优势,是不是在我们高考考核成绩录取的时候标准或考试方法出了问题,在保研的时候,完全按所有分数来进行选拔,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江苏省的高考三门课:语文、数学、英语。这总分中对数理化成绩好但语文、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绝对没有多少优势,对历史地理特别好的学生也不一定有竞争力。 我上面用我校的例子不一定与其他学校完全吻合,只说明一个现象吧。 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的教育部门与学者们好好考察一下。 女教师及女研究生们别生气哟,许多‘聪明人’更不要愤怒,我只是提一下这个疑问, 。
4729 次阅读|32 个评论
为什么聪明的女孩容易认输
热度 9 smallland 2012-5-19 15:42
前 面不只一次讲过,进化过程中的性别角色决定了两性的心理特质,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之一是女孩不愿意下苦功夫解决难题--譬如数学。有人研究五 年级的小学生,发现越是聪明的女孩,越容易放弃难题。实际上,这个年龄的孩子,女孩的能力在许多方面超过男孩,但她们依然缺乏自信。 社会学方面的解释是,女孩从小就更听话,更懂事,更安静,她们不做超越自己的事情,而男孩在勇气、信心、探索方面的天赋受到鼓励,所以勇于克服困难。表现在心理方面就是,面对难题,女孩子倾向于认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内在的能力决定的,再努力也是白费。 类 似的解释,没问题,通俗易懂,容易被接受。跟上一篇女性排卵期的自信一样,这样的解释只是心理机制上的,根本问题是女孩子们不想通过克服困难获得好处,因 为克服困难是雄性的事业。其实,在许多方面,女孩都是不会随便浪费精力的。譬如吃的少,活动少,就是减少浪费。再譬如,雄性要维持很费能力的肌肉,而雌性 更多地积累脂肪。同样,在脑力上,她们也比较节约,不会为了一个毫无眼前利益的难题煞费苦心。不管是遥远的野蛮时代还是现代社会,雌性要获得好处,靠智能 还不如靠交配。这样的言论可能被戴上sexist的帽子,但毫无疑问,更多的雌性靠交配生存,靠交配生存的雄性只是极少数。 智 商越高的女孩越容易放弃难题,是不是越漂亮的女孩越容易放弃难题?很可能,没见相关研究。根据我在《丑陋的孔雀》中的推论,这是成立的。漂亮的女孩更聪明 (为什么?需要很长的说明),这智慧不是用来解决数学难题的。即使在还没有镜子的年代,女孩自己也能通过微妙的社会线索判断自己的吸引力,并根据自己的判 断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是否需要自己动手解决难题,当然,所谓的策略也是无意识的。在今天的社会,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获得成功的女性,除了娱乐圈,漂亮 的(并聪明的)可能也不占多数。 总之,女性的IQ常常被浪费了,这可能是feminist经常抱怨的生物学根源之一。
4992 次阅读|26 个评论
剪开蚕茧见蚕蛹,观察腹部辨雌雄
热度 4 xuyingxiao 2012-5-10 21:09
女儿想看蚕茧里面的情况,偶网上查了一下,原来剪开蚕茧并不影响蚕以后的羽化。有蚕学专业学生还在网上说“育种的时候就必须把蚕茧剪开,辨认雌雄,然后选择配对进行杂交以获取新的品种。” 于是挑一个壳最薄的蚕茧剪开看看,看到了蚕蛹,褪下的皮。轻轻地碰一下它的肚子,它的尾部还会摇动一下。 这是一只雄性。因为它的尾部是横纹,还有个凸起的小点。 蚕宝宝、蚕蛹和以后的蚕蛾都有特征可以辨别雌雄。 这只尾部是横纹,还有个凸起的小点,说明是雄的。 蚕在蚕茧内褪下的皮,有点像知了褪下的壳。 以上图文本人创作。 以下内容全部来自网上: 蚕的卵、幼虫(蚕宝宝)、蚕蛹、蚕蛾身体上一些特征,都可以用来鉴别雌雄性别。但是应用最广的是,识别老龄蚕宝宝、蚕蛹和蚕蛾的雌雄。 识别蚕宝宝雌雄,最可靠的特征,是腹部第八、九节:雌蚕第八、九节腹面有四个透明小点;雄蚕第九节腹面中央,有一个透明小点。 识别雌雄蛹的特征,也是利用腹部第八、九节处的构造。雌蛹的腹部第八、九节腹面中央,有一条直线,把第八、九节从中分隔开来;而雄蛹的腹部第九节腹面中央,有一对小突起。 至于雌雄蛾的分别,除掉鉴别触角、腹部大小等特征外,最可靠的是鉴别雌雄蛾的外生殖器,例如雌蛾的交配孔附近有一片黑色骨板,雄蛾有成对的抱握器等。
个人分类: 科普|17779 次阅读|10 个评论
男女有别
热度 19 tianyizhang6 2012-3-25 11:13
男女有别
俺在做果蝇突变体筛选的时候,中间有一步需要比较基因突变在雌雄果蝇中的表型。虽然这个实验别有它图,但不可避免地会找到一些在雌雄果蝇中有不同表型的突变体。当然,这个几率会非常低,因为绝大部分与发育有关的基因是在雌雄中同样重要的。但在约 10000 管果蝇中,我找到了两个雌雄有别的突变体,它们的表型类似,如下图: 简单地解释一下:右边的果蝇是雌虫,她的眼睛有白色的区域,这些区域的细胞是含有 A 基因突变的。这说明,在雌虫中, A 基因的突变不会对细胞的生长造成显著影响。左边的果蝇是雄虫,他的眼睛没有白色区域,说明在含 A 基因突变的细胞都不能长出来,可能是死掉了,也可能细胞分裂被强烈抑制。 我把这个现象给身边的一位正在数果蝇的兄弟说了一下。他说:“你会很出名的。”我遥了遥头。 这个现象确实非常迷人,而且我也没有看到有文章的正文报道过这个现象,但我知道果蝇里有几个已经被深入研究的与性别相关的基因,其中一类基因叫“雄性致死基因”( male-specific lethal, MSL ),因为这一类基因被突变后,雄虫会死亡,而雌虫则是正常的。 果蝇的性别决定于人是一样的,男的 XY ,女的 XX 。因为男有一条 X 染色体,而女有两条,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 X 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男女中表达水平相当。这么简单的问题造物主早就想到了,但采用的策略确是相反的:对人类男性 X 染色体不加限制,把女的一条 X 染色体抑制掉;对雌果蝇的两条 X 染色体不加限制,而把雄果蝇的一条 X 染色体的表达量提高一倍。 而起到这个提高作用的就是 MSL 基因编码蛋白为主体的一个复合物。这个复合物只在雄果蝇中高表达,而且特异的附着在雄 X 染色体上,如下图: http://www.nature.com/nrg/journal/v13/n2/full/nrg3124.html 生命就是这么奇妙! 再回到我的果蝇眼睛的结果上。假设我找到的 A 基因是 MSL 基因,那就意味着在雄果蝇的白眼细胞中,所有的 X 染色体上的基因的表达量都只有正常水平的一半,而且失去了 MSL 的修饰以后,其 X 染色体可能还会有别的缺陷。这样一来,细胞的生存就很可能受到影响。在我筛选的染色体区域,有 MSL-2 。把 A 突变与 MSL-2 突变的果蝇杂交后,雄性 A/MSL-2 不能存活,而雌果蝇则是好好的,所以 A 很可能就是 MSL-2 。 虽然 MSL-2 已经有了很多研究,但研究者很少或不用果蝇眼睛作为研究模型。也许如此,没有人描述 MSL-2 突变在果蝇眼睛的表型。但很显然,在没有找到好的切入点以前,继续研究 MSL-2 在眼睛发育中的作用是意义不大的。因为最近对性别的事儿重新重视了一番,所以晾了这些东东与好事者共享。
个人分类: 分子遗传|8358 次阅读|40 个评论
我的2011年度图书
newlight 2012-1-8 00:42
《深圳特区报·阅读周刊· 我的年度图书 》 首先得说明我的阅读是有一定的倾向性的,比较喜欢非小说类图书中的科技和历史类读物,在小说阅读上虽然没有什么主题上的偏向,但在数量上恐怕比不上 许多阅读广泛的人。我能接触到的,当然以在英国出版的图书为主,但在出版全球化的今天,许多国家作者的作品,只要是英语的,都可以很快能在英国找到。 2011年的图书中,以下3本是我觉得最精彩的。 《法制》( The Rule of Law )是英国已故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曾任上议院高等法官的汤姆•宾南(Tom Bingham)的作品,企鹅出版社出版,曾获 今年的奥威尔奖 。 这一以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命名的奖项,专门用来奖励政治题材的写作,要求作品内涵深刻同时又风格优雅。《法制》可以说完全符合以上两个的条件,把“法 制”这个大题目,讲得简洁透彻,从历史沿革到恐怖活动下的法制挑战,写得深入浅出,逻辑清晰,适合像我这样的门外汉。作者指出“法制”并非“依法治理”, 而是一个以法律为支架的社会体制: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权利、有渠道伸张自己的权利、必须面对同样的法律。我觉得每个对公民社会感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 书。 《性别的误识》( Delusions of Gender )由像标图书(Icon Books)出版,作者是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科迪丽娅•法恩(Cordelia Fine)。书中作者 强烈批评了大众媒体中流行的“男女有别是天生的”观点 , 她指出,许多畅销书作者信口开河的所谓基因决定“大脑性别”的说法没有站得住脚的证据。她还批评一些科研工作者,包括著名的剑桥大学心理学家西蒙•巴隆- 科恩在设计实验时不够严谨,另一些科学家则过度诠释实验结果,比如目前热门的功能性磁共振扫描。阅读本书的乐趣,不仅在于看她如何一一击破假像和误识,而 且文字生动诙谐,毫无晦涩艰深。我的一大收获则是了解到“男女有别”的观念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人的,而这一过程从父母知道胎儿性别那一天就开始 了。 《科幻宇宙安全生活手册》( How to Live Safely in a Science Fictional Universe ) 书名看上去是科幻小说爱好者写的小说阅读指南,其实这是一本由美国华裔作家查尔斯•余(Charles Yu)写的科幻小说,由乌鸦座(Corvus)出版。书中的男主角也叫查尔斯•余,是一个“时光旅行器”修理工,生活在一个“科幻宇宙”中。有一天忽发变 故,他自己陷入了一个时光死循环。虽然情节荒诞,但慢慢读来,却发现这其实是一本有关亲情与遗憾的小说,正像男主角对他的一位客户说的“你可以回到过去, 但你改变不了你奶奶去世时你不在她身边这一事实”。我对意淫式的穿越小说没有兴趣,但是这本有关时光旅行的小说,却在滑稽有趣之余,又令人思考动容,让我 爱不释手。
个人分类: 科学图书|31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科学家的心理劣势
热度 2 smallland 2011-12-3 16:19
两 性差异表现在结构、生理、心理等若干方面。从进化角度看,性别角色是由生殖角色决定的,在两性的生殖合作中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任务决定了他/她的表现 型(phenotype)的各个方面,这个表现型当然也包括道金斯说的扩展的表现型(extended phenotype)--扩展到对事物的看法,扩展到世界观,甚至扩展到其终生成就。 在 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女人的工作琐碎而细腻,譬如照顾孩子,采集食物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频繁的交流沟通,而不是独立思考,所以女人总是不停地说话。相对 而言,男人的工作则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有时需要冒险,需要勇气和胆量,需要独立思考。这些差异是没法改变的,不管社会文明多么现代化,人的原始思维是不会 现代化的,就像现代化不能改变人的物欲和肉欲。尽管女权主义提倡男女平等(equality),其实是永远不可能平等的。有人提出只要公平 (equity)就行,其实连公平也是不可能的,因为difference是永恒的。在科学思维方面,difference也是必然的。 在 《男人来自火星》中,作者反复强调,男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采取的措施截然不同。譬如,男人喜欢自己钻到自己的cave中(原始的山洞)独立思考,想出 解决的办法,而女人则会反复唠叨,希望有人倾听,有人理解,希望通过交谈解决问题。其实,她们想交谈,也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而是获得理解、安慰和同情。 别人理解了,困难就解决一半了。当然,问题仍旧存在,只是她不放在心上了。同时,作者反复告诫女人,男人遇到问题时千万不要试图帮助他,他也不需要帮助, 不需要理解,他需要的是思考,是原始的山洞。只有自己解决问题,他才会感到自尊、骄傲、荣耀。 基 于上述事实,女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必然存在心理弱势。这不是能力的问题,也不是态度的问题,而是很经典的很生物问题。如果您是一位女科学家,我说的问题很 可能不在您身上,因为我说的只代表一般性。同时,如果您从事的不是理工科,也可能不存在心理上的弱势。有的学科,有的情况,有的问题,求助别人,或通过交 谈,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3790 次阅读|4 个评论
死亡性别
热度 4 smallland 2011-11-5 16:15
雄性的交配策略和生殖策略决定,雄性是一种冒险的动物。冒险,有时是迫不得已,有时则是为了开辟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交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除了有足够的钱去妓院,对于雄性来说情况总是这样的),雄性是不吝惜生命去冒险的,否则,生命就没有意义了。虽说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许多情形下,山头是别人的山头,是不能随便上去砍柴的,战败等于死亡。与其退缩,还不如就豁出去了。所以,许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冒险,其实跟自杀差不多。人肉炸弹或炮灰很容易被培训出来,就是充分利用了人的本能。在战争和种族冲突中,自杀常被理解成利他行为,或是亲缘选择(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战友之间无疑是有亲属关系的)。这样的成分应该是有的,但从动物的利他行为看,人类的利他行为不该有这样普遍。况且,利他行为不是那么容易被培养(想像一下吧,学习雷锋好榜样唱了多少年吧,大街上依然没有多少雷锋同志)。相反,生殖本能却很容易诱导,几盘塑料光碟就能使不少青少年犯罪。 为了难得的交配机会,雄性常常不惜生命。人们常常惊讶于雄性螳螂、蜘蛛等动物的交配自杀,其实人类的雄性常常做着类似的事情,譬如被情敌揍死,被法律处死等等。显然,雌性一般不会这样,如果让她交配完不等产卵就去死,她们肯定不干。 雄性倾向于尝试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这跟赌徒心理差不多。譬如,雄性孔雀的大尾巴就是一个赌注,即使被天敌吃掉,那也值得。在动物界,雄性常常更华丽、更鲜艳,也就更容易被捕食。雌性的策略可能是“稳定压倒一切”,对于雄性,如果没有交配机会,再稳定有什么用呢?没有交配机会,就没有什么可损失的了,甚至是生命,这就是雄性的生存逻辑。因此,有人提出,恐怖主义不只与贫穷和无知有关,也与配偶制度有关。 相对雌性而言,哺乳动物的雄性也是一个“死亡性别”,他们不承担或少承担哺育后代的任务,自然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交配竞争中,而这样的竞争常常是致命的,即使不致命,雄性特征也是高风险的特征。孔雀的尾巴是一例,食草动物夸张的犄角是一例,在人类社会,雄性的死亡风险就更多。雄性荷尔蒙使雄性更具攻击性,且不说街头斗殴,只战争直接导致的死亡就无法统计。此外,雄性荷尔蒙本身就是一类“残疾的”激素,导致个体面临更多的免疫风险,维持较高的代谢,在特定的情况下都容易直接或间接导致死亡。此外,在雄性荷尔蒙作用下,雄性的自杀率也高于雌性。 人类两性的死亡率差异从胎儿就开始表现出来,到青春期达到高峰。雄性胎儿占53~55%,等到老年种群,雌性明显多于雄性,就是最有力的证明。这其中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其实,更多多雄性沉迷于各种各样的不良嗜好不完全是文化的作用,雄性使用具有麻醉、镇静作用的物品有利于其攻击性的充分发挥。梁山好汉上阵前都要喝酒壮胆,原始民族也能找到自己的壮胆药。
2760 次阅读|10 个评论
性别的进化-3
热度 1 smallland 2011-9-10 13:45
从进化过程看,性别分化就是生殖策略的分化。在此基础上,随着生物体越来越复杂,两性在结构、生理、行为等方面的专门化就愈演愈烈,到了哺乳动物,后代从授精直至发育到会走路,都在雌性体内完成。所以,哺乳动物的性选择必然是最强烈的。在人类,这种情况走到了整个动物界的极端,妊娠期超长,后代发育极度迟缓,性选择的压力只能用“不可想象”来形容,也就不难理解只有人类社会才会有的“不可想象”的性行为。 性别角色的严重分化必然导致无处不在的利用或欺骗,为什么这种情况在哺乳动物中最激烈呢?先看看别的动物。鱼类,在水中产卵、排精,雌性的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雄性的精子就很容易被水冲散,虽然两者的前期投入雌性偏大,但雄性的精子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一旦它能确认自己的精子给某一堆卵授精,它就可能承担守护任务。陆地的动物,譬如鸟类,已经无法体外授精了,受精卵必须在雌性的体内发育,但雌性的前期投入还是比哺乳动物的雌性较低,毕竟,产一个卵不是太沉重的负担。我们知道,鸟类的筑巢是很繁重的任务,需要一根一根草,一口一口泥巴组合,如果雌性坚持走共同筑巢后交配,雄性的前期投入也是相当多的。如果他筑巢并交配后就潜逃,可能也是划不来的。再者,鸟类的强制交配似乎很不容易,没有雌性的主动配合,很难完成像人类社会中的强奸。 在哺乳动物中,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雌性要独自完成孕育后代的绝大部分任务,而雄性可能只需一次交配就可能拥有自己的后代。在这种情况下,雌性就处于绝对被动的地位,如果后代的养育需要雄性的参与才能完成,情况就更加糟糕。当然,糟糕并不意味着毫无办法,南极企鹅的生存环境很糟糕,它们依然生活得很好,很幸福。这糟糕,只是站在另外的地方看,与雌性的幸福感无关。
2980 次阅读|2 个评论
性别的进化-2
热度 1 smallland 2011-9-8 21:02
对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有一定的了解,就很容易理解人类的性别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单细胞生物大概是这样,雌雄融合,变成一个细胞,再分裂成两个细胞,或更多的雌性和雄性细胞。这是一个单倍体和二倍体交替的过程,类似于世代交替。再看看高等动物,也是这样,精子和卵子都是独立的生命,相当于原始的雄性和雌性。二者结合,产生的受精卵是二倍体。和原始生命不同的是,这个二倍体发育的很复杂,但不管多复杂,都是从受精卵这一个细胞来的。直观地看,好像这个复杂的二倍体是主体,而精子和卵子都是临时的东西,只能存活几天。但从进化过程来看,二倍体是临时的,精子和卵子这种原始的生命形式才是进化的主体或实体。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单倍体和二倍体时代交替的过程,但单倍体已经不能独立存活,只能在二倍体的体内生存很短的时间。许多动物一生只繁殖一次,把精子和卵子排在水中就死掉,这个过程就一目了然。 在高等动物,譬如人类,二倍体的整个过程已经变得非常复杂,从受精卵、胎儿、出生直到死亡,中间经过无穷的变数,有的能征服欧亚大陆,有的只在一亩三分地上活动。这个复杂的过程,掩盖了一个生物学本质--繁殖--的重要性。据说乾隆皇帝巡察江南时,看到江面上千帆竞渡,不禁好奇地问左右官员“江上熙来攘往者为何”,陪伴一旁的大学士纪晓岚随口答道:“无非为名、利二字”。那么,名利到底是什么东西?无非是有利于有效繁殖的东西,都是原始的生殖欲驱动的。性欲本身也是这样,也是生殖欲驱动的。所谓驱动,也只是个因果关系,而不是有目的性的驱动。 从进化关系看,复杂的二倍体仅仅是为单倍体的有效增殖服务的,是精子和卵子的工具,或者说,是精子和卵子的变形。进化是盲目的,就必然决定动物的一生也是盲目的,人生也是如此,就像果蝇总是被一点水果味所吸引,如果有一种毒药也具有水果味,它是不能分辨的。在自然的、原始的环境中,在动物的本能得以进化出来的环境中,动物常常能做出正确的决定。然而,在变幻无常的环境中,动物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人类社会尤其如此,文化环境瞬息万变,到底哪个生殖策略好,个体的行为表现与原始“目标”往往背道而驰。譬如,获得尊重是雄性保证生殖利益的重要手段,有的人就会去争当道德模范,而忘记名利。 我在《丑陋的孔雀》中也大概表达这样一个意思,生殖利益的驱动塑造了人类的身体、行为、生理、心理,甚至,人类的文化。这个主题,其实永远讲不完,只要人类还生存一天,这个主旋律就不会改变。不过,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名利可能不直接与生殖联系,权力也可能不直接与交配关联,交配也不再导致儿孙满堂。然而,驱动这些欲望的生物学基础,却永远不会改变。
2262 次阅读|2 个评论
性别的进化-1
热度 3 smallland 2011-9-6 17:28
作为一种哺乳动物,性别分化已登峰造极,我们对性别总是很敏感。其实,性别在生物界广泛存在,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也有性别,譬如细菌,譬如草履虫等等。它们的性别,不像高等动物那样具有突出的性别特征,有的可能就是两个类型,其实一个类型被称为阳性,一个类型被称为阴性,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和细胞质可能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的“交配”可能很简单,不存在谁追求谁,谁奉献多谁奉献少或谁欺骗谁。在性别分化走向两极之前,有性生殖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两者交换一下遗传物质,能产生更多的可能性,更有利于生存和继续繁殖。 当然,有合作就可能有“欺骗”。遗传物质的交换可能无法欺骗,甲不可能把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乙的“体内”,让乙替自己扩散自己的基因。但细胞质的欺骗是可行的,如果甲少生产一点细胞质,在“交配”时和乙对等地交换遗传物质,但在共享细胞质时就赚了便宜。这样,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就可能出现性别的两极分化, “雌性“生产大量的细胞质,就像人类的卵子,或像鸡蛋,富含营养,”雄性“的营养只供自己有效地运动,寻找”雌性“来交配。很明显,原始的雄性就是欺骗的性别,雌性是被开发的(exploited)性别,就像男人欺骗女人一样。 既然”欺骗的“性别有好处,能节约营养物质和能力并大量地繁殖自己,为什么雌性就甘心情愿受骗呢?这个问题,想一想我们的社会现实就会明白。譬如,体力劳动者相当于雌性,脑力劳动者相当于雄性,既然脑力劳动者能”治人“,可以利用体力劳动者的成果,为什么大家不会都放下锄头去搞政治?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谁也不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但总是有的人世世代代务农,有的人骑在劳动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这不是愿意不愿意的事,如果体力劳动者只能养活一个脑力劳动者,整个社会二者比例必然是1:1。 在雌雄的生殖合作中,因为雌性的先期投入较大,所以雌性常常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譬如,在哺乳动物中,要生育一个后代,雄性可能只需一次交配,而雌性至少要经过怀胎和哺乳期,否则幼体不可能存活。当然,有一点雌性还是占有优势,即,她能确认自己正在养育的孩子是自己的骨肉,而雄性就常常没这个把握。在动物界,不确定性常常是“浪漫”的进化基础。譬如,有的的鸟类的,求偶过程复杂而漫长,在这个过程中,雌性可以考验雄性的能力和耐心,而雄性可以基本确认在自己交配前,雌性没有和别的雄性交配。关于人类社会的浪漫,后面还要讲。 顺着性别的进化多说一点。生殖合作能导致欺骗的进化,但欺骗不是必然的方向,许多原始生命仍然是同配生殖(isogamy),即,合作的双方是均等的,谁也不占谁都便宜。不管经历多少年(千万年或亿年),仍然是这样。这关系到我们对进化的理解,进化不一定越来越“高级”,有好处的东西不一定进化出来。一个生物性状的进化需要环境的压力,需要许多偶然因素,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更是如此。
4431 次阅读|6 个评论
为什么女性活得更久?
songshuhui 2011-8-15 22:30
赵承渊 发表于 2011-06-29 05:19 长寿原因:心理压力还是生理差异? 显然,这个问句的参照物是男人。面对女权主义者,男人们有时候还真会提及这个问题,以强调男性为取得社会支配地位所付出的代价——看看吧,社会的重压已经让我们男人折寿了,你们还要闹哪样啊? 当然作为科普文章,笔者今天不准备讨论女权主义,只关注“为什么女性活得更久”这一两性话题的科学解释。其实这个标题并不严谨,非要较真的话,应该问“相对于男人,为什么女性活得越来越长”才对。要知道,在并不久远的过去,除了战争使得大量男性成批死亡之外,女性的寿命优势并不十分明显。由于医学落后,怀孕生产成了女性生存的一大威胁,由此造成的死亡不可胜数。在人类社会进入和平年代、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之后,人类寿命才有了大大提高。从世界范围来看,人均寿命已经从一个世纪以前的不到45岁猛增至当前的70岁以上,孕产妇的死亡率也显著下降,在此过程中,女性的寿命优势才变得越来越明显:据2002年的调查,全球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4.2年,学者们估计,到了2050年,女性的寿命将比男性平均多出4.8年。从长寿老人的情况来看就更清楚了:到了85岁,女性与男性的比例大约为6:4, 100岁时这个比例已经上升为2:1,到了122岁,剩下的几乎全都是女性了。 这个差距究竟如何解释历来说法不一。从社会和行为学的角度,有人认为是繁忙的工作和社会的重压使得男性寿命更短,不过这无法解释在两性角色越来越平等的今天,男女寿命的差距没有减小反而越来越大的现状——何况,谁说上班工作的男人就一定比居家全职的女人压力更大呢?调查显示,已婚男人要比独身男人的寿命长不少,而类似的优势在已婚女人和独身女人身上却没有那么明显,由此可见,男性在婚姻中的收益比女性还要大一些。另一些人则试图在生活习惯上加以区分:一般来说女性较少吸烟、饮酒,卫生习惯也更好。不过这种猜想也被推翻了:且不论日益增长的女性吸烟率和酗酒率并没有拉近两性的寿命差距;单说在患病之后,女性在病痛中坚持的岁月也要比男性更长,这显然是生活方式不能完全解释的。 医学家们则从探寻两性生理差异的角度入手。性激素水平是两性最大的生理差异之一,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是被研究得较为透彻的一个方面。为什么男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是女性的3倍?为什么男性死于冠心病的人数要比女性多5倍?动脉粥样硬化的前期改变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这一事件在男性要比女性早发生10年。研究者认为,正是由于雌激素类物质能够促进内皮血管的扩张,保护内皮细胞的血氧供应,使得女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比男性低得多。冠心病风险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性寿命长短的差异。而另一方面,睾酮就不是那么有助于长寿了。这一点宠物主人们可能有所感受:做过绝育手术的公猫和狗寿命往往比没做过手术的要长;至于人类......有人曾以中国的太监做例子,不过由于缺乏事实资料支撑,使得这个论据看上去有点可疑。 从遗传物质的差异来看,女性X染色体比起男性的Y染色体也更具优势:X染色体占所有核DNA的5%,Y染色体只有4.6%;X染色体含有900-1200个基因,Y染色体只有不到100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由于Y染色体的95%不能与X染色体发生重组,使得有害突变更容易发生在非重组的Y染色体上,也就是说男性承担了更多有害突变的压力,更易罹患某些突变相关的疾病。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男女寿命的差异。 女性的怀孕和生产也可能对寿命长短施以影响。在孕期,体内激素水平有显著变化,雌孕激素的血清浓度会比正常月经时升高几十倍之多。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身体外周循环阻力降低,微血管顺应性增加,心脏输出量增大,这些心血管改变某种程度上可媲美运动员。毫无疑问,这些良好的刺激均与男性无缘。 上面的观点都是以两性差异为前提来说明寿命差距的成因。虽然有一定说服力,但往往给人以就事论事,讨论深度不够的感觉。比如关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人们就会问:为什么雌激素会有这样的保护作用?雄激素为什么没有?男性和女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这种差异有什么意义?现在,科学家们正在为回答这些问题而努力。 衰老过程:随机损害还是基因注定? 人们注意到,不止人类,在动物界,雌性动物也往往比雄性动物活得更久。这促使研究者从普遍的生物学原理角度探讨人类两性寿命差异的原因。在此之前,人们需要首先对“衰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而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科学尚未明确阐明衰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关于衰老的假说在学者之间也存在争议。近来,有一种名为“一次性体细胞理论(Disposable Soma Theory,DST)”的假说影响较大。 简单地说,DST认为衰老是一个动态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随机损害(Random Damage)与修复(Repair)。在生命过程中,机体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伤害,衰老的过程就是损害不断积累的过程。当体细胞修复不能满足需要时,过多的损害终将导致细胞死亡。与此同时,修复则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事实上,我们的身体修复功能很强大,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其实可以永远生存下去——可事实并不是这样,人终难免一死。生物体为什么要选择死亡而不是永生,是因为意外死亡难以避免,且维持永恒的Repair代价过于高昂。迫于自然选择的压力和相对有限的能量,生命需要以死亡和生殖的形式来进行适应和进化,“基因是永恒的,但身体是一次性的”( Genes are immortal, but the body is disposable)。 DST同时提出了支持自己的证据:在自然界,寿命较长的动物修复能力也更好。寿命长的动物往往是更聪明的,体型更大的,能够飞行的(可以有效避免意外死亡);也只有这样的动物,才会把更多的能量投入到生命的维持——修复上去。现在我们可以用DST来解释为什么女性的寿命比男性更长了:一切都因为女性担负着生殖的任务。由于怀孕、生产和哺乳的需要,女性对于身体修复的要求更高,这造成了女性比男性有更好的修复能力,而更好的修复能力自然会带来寿命的延长。 这个理论是不是很漂亮?的确,DST甫一推出就受到了许多支持,但许多学者却对它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DST理论漏洞百出。DST的流行,完全是因为“文章写得天花乱坠,并且发表在有影响力的期刊(指《科学美国人》)上”;并且“理解DST不需要任何生物学和医学知识,这使它看上去很有吸引力”。这种评论可谓不留情面。那么,这些行内人的具体意见是怎样的呢? 用DST解释女性寿命面临的第一个困境就是能量问题——女性既然需要耗费大量能量去维持和完成生殖活动,那么理论上来讲用于机体修复的能量应该更少才对,这是DST理论的自相矛盾之处。事实上,当前针对影响寿命长短因素的研究只有一个较为确定的成果:节食。科学家发现,限制卡路里摄入(即节食)有明显的延年益寿的效果,从小鼠、大鼠到犬类,这一现象都存在。限制能量摄入后,动物不但活得更久,而且活得更健康;另外,在人类,节食被证明能避免一些衰老相关的疾病。然而,这一现象也无法用DST来解释:既然机体修复需要能量,那么多摄入能量应当更有助于修复,吃饱喝足的动物应该更长寿才对,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另外,DST也与进化论似有抵触之处。根据DST观点,机体会在资源丰富、能量充足的时候倾向于不修复,而在资源不足、能量匮乏的时候选择修复以使得生命存续得更久;DST从节省能量的角度推得,女性绝经会是一个有益的事情——不过目前普遍认为,绝经并不是一件好事:与动脉硬化、衰老一样,绝经不会使女性受益。总体说来,DST并不是一个基于实验的理论,而只是一个基于纯逻辑的猜想。 那么实验室里的生物学家们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又是怎样的呢?近些年针对衰老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雷帕霉素标靶(Target Of Rapamycin,TOR)的信号传导通路是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哺乳动物的TOR通路又称为mTOR通路。当然,在这个信号通路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因子参与,在此不一一详述,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mTOR的功能:mTOR的活化调控着人体的发育和衰老。发育和衰老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机体发育完成之后,TOR的作用就是将生命带向衰老。可见,衰老并非是随机损害累积的结果,而是深藏在我们基因内的一个准编程程序。在动物界各个物种之间,有一条规律是普遍存在的:意外死亡率越高,则衰老也就越快,人类也是如此。在人类,男性由于意外、暴力、斗争、抢夺配偶等因素,死亡率要高于女性(在过去尤是如此),故此男性mTOR的活化程度也要高于女性。在mTOR的作用下,男性变得体型更大,肌肉更强壮。这种体力上的高发育赋予了男性善于战斗和竞争的本能并使其在早期占据优势——然而mTOR的高活性同样也会带来加速衰老的后果,换句话说,男人的短寿实际上是早期体力发育优势的副产品,女性则正好相反。这就是目前科学家们对男女寿命差距的答案。 这样一来,节食的问题也就可以解释了:食物会刺激营养素敏感的TOR通路,使得动物在早期加速发育并在发育完成后加速衰老;食物越多,衰老越快。针对TOR通路的研究和干预也许会在未来为我们带来延年益寿的神奇药丸。 (感谢松鼠ent对本文提出的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Mikhail V. Blagosklonny. Why the disposable soma theory cannot explain why women livelonger and why we age.AGING,. 2010;(2):884-887 Tom Eskes , Clemens Haanen.Why do women live longer than men?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2007;(133): 126–133 Zoncu R, Efeyan A, Sabatini DM. mTOR: from growth signal integration to cancer, diabetes and ageing. Nat Rev Mol Cell Biol. 2011;(12):21-35 Sinclair, David A. Guarente, Lenny. Unlocking the Secrets of Longevity Genes. Scientific American; 2006; ( 294):48-57 Kirkwood, Thomas. Why Women Live Longer. Scientific American. 2010;(303):5
个人分类: 健康|1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科学问题猜想(3)
热度 3 drYZZ 2011-4-30 21:55
男女寿命差异的原因 世界各国男女寿命大都有差异,一般是女长男短。关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多人从许多方面作了分析或推测。据本人所知,主要有如下: 1)男人遇到的意外事故以及战争牺牲等较女人多; 2)男人吸烟喝酒以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普遍比女人多; 3)女人的基础代谢率比男人低,有利于长寿; 4)女人有两条X染色体,比男人只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很短的Y染色体可能更有遗传优势; 5)女人在大约三十几年的时期内经常主动失血,可促进体内的造血功能的持续旺盛。最近以色列的学者发现有意识地去除成年老鼠的一部分B淋巴细胞,可延缓老鼠的衰老。 6)女人比男人更多地梳头,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健康; 7)女人较男人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要小一些,男人更注重养家、挣钱、拼搏、竞争等,所受的心理压力更大些; 8)女人更多地关注生活,在按时吃饭,调理饮食等方面比男人做得相对好些; 等等。 本人所要提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女人更有爱心: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生命力。女人相对更关心父母,更加会用心去爱配偶(而男人的爱更偏重于性爱,往往带有一定的征服的性质),特别是女人比男人相对来说更爱子女。总之,爱可能使人更长寿。 2)女人对性的要求相对没有男人那么强烈。较多地考虑性问题,较多地接受或寻找性刺激可能不利于长寿。前边的博文中提到日本的一篇研究论文称医生的平均寿命比医生以外的其他人的平均寿命短(研究时间在1996年)。特别是妇产科医生的寿命更短。没见有人统计是否男性的妇产科医生的寿命更短。也许有这种可能。经常看到或接触到异性的(或者也包括同性的)生殖器官,也许不利于长寿。 3)女人有较为明显的更年期,而且比男人要早。过了更年期,女人的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性要求更低。这很可能更有利于其长寿。 4)在与更年期的妻子相处的几年中,男人的心理及生理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许不利于男人长寿。 结论:要培植爱心,减少性刺激,调理好生活和心情,妥善处理好与脾气不好的亲友(特别是更年期的妻子)的关系。尽管本人不信佛教,但是,从以上分析看,真正的和尚可能更有利于长寿。事实上,长寿的和尚也许比普通人的比例要高些。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新思考|3442 次阅读|5 个评论
《左右爱情》-------谁拯救女人?
热度 22 freefloating 2011-2-28 22:58
我本来不想评价《儒家观念——女人不是人》,因为我已然过了为此激动愤慨的年纪。 小时候看到野生动物遭到捕杀,看到整片整片的森林倒下,心会很痛很恨。 现在,我只是简单的避免看到这些,虽然也会在恰当的时间对每一批我遇到的学生表达一下我的基本道德观。 因为我相信未来能改变这个复杂系统的混乱运作下糟糕结局的唯一途径就是科技的继续发展,即使这个糟糕的结局是科技发展造成的,我们也不能回到以前,只能期冀有一天科技这个大力能够拥有更大控制力,而且这一天还不太晚。 同理,关于整个女性群体的悲哀,我也选择不去在意,不去辩论。对于过去,少许的反思是可以的,但我并不担心历史的倒退会发生。对于现实,我选择功利性的女性主义理念,没有必要牺牲某个女性个体或者某个时代的女性群体去革命当下,因为我乐观主义的相信,将来,只要地球没有被人类毁掉,女人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谁拯救了,拯救着,和将要拯救女人?论理纲常,主义信仰,思想潮流?都是扯淡! 只有科技才能拯救女人! 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在扩大和加强自己控制力,控制自我,控制周遭,控制世界。小孩子需要学着控制排便,控制四肢,控制父母,控制爱恨,控制金钱,控制他人,控制更多更大,学习控制,实习控制,控制与反控制,不就这么回事吗? 为什么那么多人争着抢着,拼死拼活的想当皇帝?睡一张床,吃一桌饭而已,就是能换女人,也不见得功力见长,值得那么费劲巴力的吗?当然值得,皇帝可以控制天下,让天下的人做他想做的事,玩一个超级大的 Game ,一切都在他股掌之内。 男权女权也一样,不外乎控制力的较量,控制与反控制。 原始社会,茹毛饮血,谁有力量谁控制谁,但有些人有智慧,可以巧取豪夺,所以力量和智慧的人得以控制更多的物质和女人。那时也许有母系社会,但也不过是“女人是个窝”,而不是“男人是奴隶”。所以不算什么女权。 之后女人都是奴隶,不是奴隶主的奴隶,就是男人的奴隶,或者是生育的奴隶,无法摆脱,即使你摆脱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只要你是女人,你就无法摆脱生育的奴役。因为女人无法控制生育,男人区区几分钟,女人要付出几年。我们姥姥那辈子,生上十几个孩子的女人就很多,你算算,那辈子的女人还有什么享受和未来。 有一次我和师妹与师弟辩论幸福感的问题,他认为古代人的幸福感不见得比现在人的幸福感弱,因为少了攀比,少了欲望,就少了痛苦。我不同意,我以为,有些痛苦是真真切切的痛苦,无力解除,冷死,热死,疼死的时候,有什么和没什么都是痛苦,是无法靠心灵的提升来拯救。 特别是女人,在古代,都是真实的苦难,能生的和不能生的都一样。有什么可拯救,拿什么来提升?有个把运气好的,有几个唧唧歪歪的,就以为古代人都幸福了,都爽了,都逍遥了。让你缠小脚,谁敢不缠,亲生爹娘都不敢,因为女人要嫁,要生,生的时候害怕没吃没喝,害怕被抛弃,害怕没人管,产后抑郁,妇科疾病,你怕不怕? 真实的痛苦是无法靠智慧来解除,但是虚妄的痛苦总会有人参透的。再聪明的女人搁到古代都注定以不同的形式演绎着苦难。而在现实中虚妄的痛苦的人,那不过是他(她)傻,呆,或者自己愿意玩那一壶。 谁拯救了当代女性,科技。科技发展带来避孕措施,使女人可以摆脱生育的控制,或者说可以控制生育。然后女人才可以控制金钱,然后女人才可能控制情感,随着女性控制能力的逐渐增大增强,女性的地位必然会稳步提高。 这个什么也不能阻挡,怕什么第几种人,怕什么二奶小三,怕什么黑灯红灯,社会越发展,越文明,女性就会更解放。 什么这主义那主义,这政治那政治的,这思想那潮流的,文字游戏而已,给你个解释,给你种解脱,给你个理由,给你点同情,给你…… . ,就有意思吗?就有用吗? 女性解放的最优选择,就是控制力的增强和扩大。何以?学科学,学文化,学创造,学思考,锻炼以控制自己的身体,敬业以控制自己的经济,参悟以控制自己的感情…… 不用担心什么女强人的悲哀,那是因为你只能控制挣钱的方式,不能控制快乐的方式。男人不会怕你强,但会怕你外强中干。 不用担心变成灭绝师太,灭绝师太的恐怖不在于她的武功高,而在于她爱无能。本想控制知识,却被知识控制,既没学会玩转知识,又耽误了学会玩转生活。 女人只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真实有效的内在的进步。不要把过多的时间花在什么 LV 的包,首饰项链,胭脂水粉上,这些玩意性价比太低,还没有什么可持续发展性。衣服还是要得体,但是身材更重要;小鸟依人有时很可爱,但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相互激荡。 因为如果你不再进步了,再美丽的女人都只能走下坡路,你与“容颜老去”争斗,除了失败感的不断积累,还能积累什么? 控制也有智慧,控制也有选择,控制也有反控制。 好在上帝把很多基本规则写入基因,其中之一是男人爱女人,女人爱男人,男人女人爱孩子,这个我们无法控制,所以无论我们控制什么,都会无法控制的让这个社会用爱来延续。 %—————————————————— 也许有心灵的拯救就是信仰真爱的拯救,我祈祷美好的存在…… 我很可能是错的,因为让不能控制自己的人控制自己,有时是更大的伤害…… 但是我仍然觉得我是有道理的……至少是某个方面的道理……
7100 次阅读|56 个评论
女性是基本型,男性是发展型
liwei999 2011-2-21 00:55
如果按“基本型”和“发展型”论的话,女性是基本型,男性是发展型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20/2011 05:09:23 这样说有几个论据。是“发展型”就意味 着有风险,男性的风险(流产)从胎儿阶段就高。集团里不需要很多的男(雄)性,多数男性都是“多余”的。多数男人没有老婆的事态,在人类的历史上并不是个稀奇的事态。作为人类再生产的“道具”的女性应该是“基础型”的。 问题是人类的“性”的问题并不完全是由人体的生理结构构成的。一帮对物质、事物的结构没有什么正经训练的人去议论这类问题,无疑是“民科”行为。 如同战争的事情不能由军人来决定一样,生命的事情也不能让这帮搞生物的人来决定。因为他们的脑力不够用的,虽然人多。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如同宇宙论用到了量子力学一样, 作者: mirror (*) 日期: 02/19/2011 23:32:30 “性别”也再是什么基因决定的了。 因为有个“疾病”叫做“性不一致”,就是说人 的身体结构与脑子的认识“性别”不一致。这种事情靠DNA是查不出来的。 镜某依然认为“胚胎发育过程中女性是缺省设置”的说法不错。这也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发生学与遗传学毕竟是两个学问,没有用一个体系中的概念去解释另一个体系中现象的“必然性”。至少没有人认为基本粒子的事情与凝聚态的事情有什么关系,也不会有人认为有了物理就不需要化学了。 就认识世界的结构而言,生物界人士的档次还是很低的。这个事态并不会因为高考分数高一点儿而发生变化。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医疗卫生专栏|2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男生女的秘密, THE MECHANICS OF MALE AND FEMALE BIRTH
热度 2 yue 2011-2-19 14:56
自然界是能够实现性别平衡的,到底是什么机制,难道是靠概率吗? 是靠笛卡尔的原子的无序撞击吗?恐怕不是。 男女平衡是动态的平衡,即失去平衡以后再恢复。 或许机制是这样的:生殖系统能够自动探测环境的性别比例,如果让它感受到某一性别多,就会调节激素,在以后的生殖中将增加相反性别。 具体如何探测环境的性别比例,恐怕是通过交配。交配,或许交配的频率,同时是探测环境性别比例的过程。
个人分类: 科幻 对科学的困惑|2710 次阅读|4 个评论
重男轻女的社会生物学
热度 1 smallland 2011-2-9 14:35
重男轻女,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生物学问题。当然,如果说这就是社会生物学,必然会被某些人抓住把柄。 从胎儿开始,男的重,女的轻,这就是重男轻女的开始。这个现象不是父母故意所为,所以,有人立即会说,这是一个“纯生理”过程,不需要社会生物学来解释。 这么说是错误的。这的确是一个社会生物学问题,因为这与后来的重男轻女的确有关系。男的为什么重呢?因为他长大后要为争夺资源和配偶。那么,为什么不等青春期后“突然”长大,这不是浪费资源吗?这个疑问有道理,青春期开始,雄性的生长速度肯定大于雌性,身高体重的差异开始加剧。但只从青春期开始是不够的,如果从小长得干瘪瘦小,不利于其心理发育。雄性需要从出生后,甚至从出生前,就开始锻炼。 营养条件好,血糖水平高,就容易生男孩,这在别的哺乳动物中也存在。这也是“纯生理”,这也是重男轻女。所以,至少在哺乳动物,性比不是“纯随机”的事件。在某些昆虫,也是这样,但可能是重女轻男。 人类有了意识,知道雄性的身体素质比雌性更加重要,动物们不知道,但也会加强雄性的能量和营养投入。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夫妻生了男孩,离婚的概率就比生女孩低。甚至,结婚前期望生男孩的,婚后离婚的可能性也较小。这也是重男轻女,他们可能没意识到,也可能意识到,但后代的性别的确可以影响双亲的配偶关系,特别是雌性配偶的态度。 性别问题看似简单,仅仅是生殖角色的不同,但正是这点差异,决定了雄性的行为,决定了雌性的行为,也决定了他们对待两种性别后代的态度。 人和动物的重男轻女有一个重要差别,那就是人类的意识让重男轻女“跑偏”了。原始的重男轻女是,在众多后代中,加强对雄性后代的投入。这只是一个投入偏向问题,而不至于掐死雌性后代,也不至于一心想着生男孩。父系社会中的“跑偏”,与许多实际利益和虚无缥缈的利益有关,也与错误的生殖利益判断有关,暂不深入讨论。 在雄性间竞争激烈的哺乳动物,生育雄性后代有时类似赌博,可能子孙无数(譬如成吉思汗),也可能一无所获(成千上万的蒙古骑兵)。然而,只要两性的平均后代数差不多,进化过程就不会偏向哪个性别,性比总是接近1:1。总体数据只是个体策略的综合,而个体策略则可能差异悬殊,有的只生女孩,有的只生男孩。按照前述的事实,只生女孩的个体可能年龄间隔(children space)很小,生育很多孩子,而只生男孩的可能间隔较大(自然生的孩子少)。只看这两种特例,也是重男轻女?您自己看着理解吧。 总体来说,不存在哪个性别更重要。历代的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们说,就让你们雄性去争吧,即使争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也能轮到我一个弱女子坐观天下。
4147 次阅读|2 个评论
男人像狗女人像猫--爱国主义的性别差异
热度 1 smallland 2011-2-1 10:06
在 民族狗肉店与爱国主义 中,大概定义了爱国主义的生物学意义:个体对群体的依赖性。需要补充一下,这这精神其实相当于集体主义,因为动物没有种族和国家的概念。只要是两个独立的群体,不管关系多近,对它们来说,就相当于人类的两个国家和两个种族。人有时也这样,同一个种族,一个群体也会把另一个群体描述成魔鬼并让每一个成员坚信。现在韩国和朝鲜也差不多是这种情况吧。 相对来说,雌体--特别是处在繁殖期的雌体--要加入另一个群体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她本身就是资源--生殖资源。雄性,尽管是壮劳力,能劳动,也不容易加入别的群体。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没有种植园也没有工厂,不能利用外族的雄性来打工。要容纳外族的雄性,就无法只让他参加战斗而不让她享受福利--譬如交配,也不能排除他篡党夺权的可能性。 所以,种族主义和极端的爱国主义多发生在雄性,因为他们有“外国人恐惧症”。他们自己不愿到外族去冒险,同时也厌恶外族来的雄性。而雌性则不同,外族优秀的雄性有时对她们不构成威胁,她们也喜欢到国外旅行,因为她们并不“恐惧”外国人。 又回到那句话,男人像狗,女人像猫。
2957 次阅读|2 个评论
男女之变,秘密何在?
sheep021 2011-1-15 11:17
是男人就出来,否则刀子伺候 有一个小孩6岁,上小学一年级,但是该小孩男女性征分化不明,就是常说的阴阳人,看不到阴茎,有产道的孔,但是有睾丸,该小孩在大的医院看病,西医用了大剂量的雄性激素,无效,西医建议手术。有一医学院的做基础研究的教师建议如下治疗方案:先用中药(壮阳药,该教师不愿意说出药名)给药一周,然后用大剂量服用睾丸素治疗,两周后即可见阴茎长出来。西医连呼神奇。 这个教师其实一点不信中医,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这样做的,最后的效果让那个他自己也惊奇,这个小孩的确是个男孩,因为做了染色体核型分析证明他的染色体是XY型的。 可以肯定的是,一开始服用激素彻底没有效果。经事后分析,这个孩子估计是缺乏相关的激素受体 所以导致这种疾病。这个孩子只是性器官发育不全,或者说是发育畸形,发育畸形的原因估计是缺乏雄激素受体,开始用激素没有反应,但最后用激素就好了 。 英国男孩患有罕见遗传病 28年发育成女性(组图) 英国男孩患罕见遗传病,20多年后被证明是女性。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现年31岁的阿黛尔-马卡姆形容自己是一个喜欢漂亮衣服、希望结婚生子的正常女子。但是过去28年,她却是一位名叫马修的男孩。   阿黛尔患有罕见遗传病,出生时就带有额外的性别基因,尽管一直以来是男孩身份,但阿黛尔仍时常对她的真正性别感到疑惑。马修出生时,他父母非常高兴能有一个男孩,因为他们已经有两个女儿。但随着马修的成长,家庭医生注意到他的生殖器有些问题。   阿黛尔说:医生告诉父母,说我没有正常发育。医生说等我再长大一点得做手术。但是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引起我的生理缺陷。当阿黛尔还是个小男孩时,说话和行为都很温柔,他喜欢和其他女孩一起玩。家人常责怪他太女孩子气。   据专家介绍,患克莱恩费尔特综合症(或称: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症)的病人出生时会带有额外性别基因。男孩的基因型通常是XY,女孩是XX,而阿黛尔基因型是XXY。许多患克莱恩费尔特综合症的男孩长大后仍是男性,而有些会发育成为女性,像阿黛尔这样。(海澜) 男女之变,秘密何在? 国内国外两条新闻,有相得益彰之妙。特录之。
个人分类: 男女阴阳|456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网上博主们的性别有时候容易混淆
cutefay 2010-9-20 01:17
科学网上有很多博主我不知道性别是男还是女,并且还经常有弄混淆的时候。原因是科学网上的博主们写博文的风格绝大多数都是偏理性的。因此如果仅仅从文字风格中经常看不出性别来。再加上有些博主的名字比较中性化,并且没有照片,就容易让人混淆性别。 我第一次在科学网上发博文之后,考槃在涧的杨玲推荐了我的博文,当时我认为考槃在涧的杨玲是女性,因为名字比较女性化一些。后来听刘玉平老师叫杨玲是考盘子,我就知道自己弄错杨玲的性别了。 我原来还一直以为赵明老师是一位女老师。因为我知道有一位教国标舞的著名的女老师就叫做赵明。所以潜意识里认为叫做赵明的老师应该是女老师,并且赵老师的头像是婴儿头像,特别可爱,我认为是小女婴儿了^_^ 我原来还一直以为吕喆老师是一位女老师。这是因为我大学的时候有一位中文系的学姐叫做王喆,所以我就认为名字是喆的老师应该是女性。 到现在为止,我还一直不知道王号老师的性别,我一直认为王号老师是位女老师,而我跟其他博友谈起王号老师的时候,对方则认为王号老师是一位男老师。结果我到现在还是不知道王号老师的性别,真是惭愧啊! 说起性别,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情: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练舞的有一对舞伴儿的名字很有趣。男的名字叫做*佳,女的名字叫做*文帅,结果很多看到名字的人以为女的叫做*佳,男的叫做*文帅。 此外,姓名有时候会让人联想到人的长相,如果某个人叫做*小*的话,通常会让人认为是一个比较娇小的人。例如,我原来以为金小伟同学个子不高,后来我听说他是一个个子非常高大的小伙子。不仅仅是我,还有其他的博主原来也认为金小伟同学个子不高^_^
个人分类: 菲比寻常|4660 次阅读|16 个评论
我的博客性别
whitesun 2010-8-30 04:05
恢宏:  huī hng 同恢弘。    (1) ∶宽阔;博广   胸中几云梦,余地多恢宏。苏轼《次韵程正辅游碧落洞》   气度恢宏    (2) ∶发扬   恢宏志士之气。 诸葛亮 《 出师表 》 恢宏士气   亦作 恢宏 。亦作 恢闳 。 1.发扬;扩大。《书序》: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诚宜 开张圣听 ,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唐 柳宗元 《太白山祠堂碑》:邑令 裴均 ,临事有恪,革去狭陋,恢闳栋宇。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二》:与天子争是非,恢宏事业;为人材别哀正,充扩初心。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文艺家的觉悟》:我始终劝他们多读两本书,把自己的见识稍稍恢宏一下。   2.博大,宽宏。《晋书 卞壸 传》: 诸君以道德恢弘,风流相尚,执鄙吝者,非 壼 而谁?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志量恢弘纳百川,遨游四海结英贤。 明 宋濂 《吴公行状》:日与公卿接,所见益恢宏。 董必武 《西安得林老信再次前韵》:帝都自古说 长安 ,气象恢闳有万千。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499 次阅读|2 个评论
测测你博客的性别与性格
outcrop 2010-8-28 16:49
博客的主人是有性别和性格的,那么能不能通过博文,判断博客主人的性别和性格呢? 还真有人开发了这种机器识别博客的性别与性格的工具,先来看测试结果: 孔玲同学: http://www.sciencenet.cn/u/kongling814/ 齐霁同学: http://www.sciencenet.cn/u/SmileyCat/ 沈老师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runasun.htm 吕老师: http://www.sciencenet.cn/u/boxcar/ 也有很多博客性别不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测试下,这个小玩意是网易下属搜索引擎,有道的一个小分支,国产。地址: http://www.yodao.com/blogender/index.htm 提交自己的博客地址就行;少数博客不能测试性别,是因为Rss错误。 这个工具还是有很大完善与发展的空间,有了解的老师同学,欢迎聊聊怎么实现的。 实现原理 咨询了武汉大学的 沈阳老师 ,沈老师认为可以先分析出词频,然后TFIDF一下,获得一个特征向量,然后再和事先准备的少量标注语料构建好的男性、女性以及语言风格特征词空间向量库比对,即可获得男性、女性的博客概率。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沈老师的博客,ROST系列是一套有趣的工具。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5475 次阅读|27 个评论
就业中的性别问题
zhangchunyu 2010-4-28 15:01
就业中的性别问题 摘自我的笔记 在就业中,由于生理特点、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不同,女性在下岗失业问题上显得更为复杂,更为突出,她们更需要政府及社会的关注。 从现实情况看,在职场中女性歧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是偏见对待,多数单位用人时直接表明不要女性;第二是不平等的对待,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标准,虽然招聘女性,但是必须签订禁孕条款;第三则是不利的影响,是间接性的不公平,比如就业后的工作安排、职务迁升等,女性要想获得较高的待遇和职位,就要付出比男性多得多的努力。 我国于 1992年颁布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但由于该法条文性太强,在法律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较低,在实际生活中难以执行,对上述列举的几种就业歧视行为难以约束,给个别企业和单位进行实际上的歧视以可乘之机。由此看来,呼吁用立法的形式,由国家来颁布更为具体化的相关法律法规,用以制约或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有关用人单位显性或隐性的就业歧视行为,并使之自觉地担负起劳动力流动中对于女性的这种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是非常必要的。马克思说过:社会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妇女就业是否遭受歧视,可以说是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尺度。重视性别平等不只是国家进步的指标,更是国家竞争力的指标。
个人分类: 社会杂谈|3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已婚“女士”是男性
sheep021 2010-3-23 09:30
女白领婚后多年未孕 查不孕查出男儿身 母亲保胎过度 儿女雌雄难辨    广州多位生殖器畸形患者,一为遗传所致,一为药物所致   新快报讯 (记者 李斯璐 实习生 林园 通讯员 葛峰)一位30多岁的白领婚后多年未孕,一验染色体竟是男性(为XY,女性为XX)!记者前天从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获悉,该院最近接到两例性别异常的儿童病例,为同母所生,一个几个月大的女婴,结果查染色体是男婴。    两个孩子都雌雄难辨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最近接诊了多位生殖器畸形的患者。据悉,假两性患者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五。遗传病鉴定科专家黎青表示:遗传基因是首要影响因素,其次为环境。假两性分两种:一种是雄性假两性,如上面两个病例,多为遗传所致,另一种则是女性胎儿性别趋向男性化,这与母亲怀孕时保胎长期过量使用黄体酮有关。近日,一名36岁的母亲拿到女儿的染色体报告时欲哭无泪。5年前她生下个大胖小子,可孩子出生后明显存在阴茎、睾丸很小的症状,经检查诊断为染色体异常。半年前,她又生下个女儿,外观与其他女孩无异,却没有阴道口。经广医三院遗传病鉴定,这个女儿的染色体是XY,也是个男孩。女儿从外表看是女婴,然而一拨开生殖器,却发现里面赫然藏了左右两个小小的睾丸。    已婚女士是男性   这类婴儿如何为性别定性?黎青说,她们鉴定的雄性激素不敏感综合征病例已不少,像这种婴儿期就来就医的很少,这类病人有人一直以女性身份生活,成年后的她们对自己的异常一般是浑然不知,只有到青春期或成年后一直闭经,不孕就医时才发现自己原是石女。不久前一位30多岁的已婚女士,染色体检查竟发现是男性,这个结果对她和丈夫都是很大的考验。   黎青说,这样的成年患者因已习惯女性的心理性别,一般不会选择恢复男儿身。广医三院妇科教授王沂峰介绍,有些生殖器畸形是可以预防的,母亲在怀孕的早期,12周时正是胎儿生殖器分化形成的关键,母亲应避免感冒、病毒感染、与有毒物质的接触。母亲在孕早期保胎时,不要使用大量黄体酮,否则也可能导致女性生殖器男性化。 评论: 看来,基因决定性别说也是不绝对的,也有其他影响因素。 推而广之,基因不是万能的。抗旱抗虫害增产转基因作物也可能会失效。
个人分类: 男女阴阳|878 次阅读|3 个评论
女性科学家职业生涯挑战机遇并存
jinwsapa 2010-3-8 08:08
女性科学家职业生涯挑战机遇并存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这是女同胞的节日,非常值得庆祝。在这里先祝各位在各领域工作学习的”半边天“们致以敬意和节日问候。我们的社会离不开女性,她们的贡献和价值没有人可以否认。但是在今天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还是普遍存在。笔者最近读到纽约时报的专稿,讲述妇女因素和21世界女性职业生涯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特地收集并摘译部分内容和数据。 性别歧视由来已久 对于职业妇女的歧视,并不只发生在今天。一个世纪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玛丽-居里一度曾被法国科学院拒之门外,无法成为院士。这样严重的性别歧视虽然已不再发生,但女性的不公和职业歧视仍然存在。尤其在教育和科学领域,对性别歧视的防范和改善甚至比军队系统进展还慢。因为在科技教育的许多领域,基本上是以男人主导的世界。哈佛前任校长曾经因为发表“女子学理逊于男”的观点引起争议而被迫辞职。说明即使在教育程度很高的世界知名学府,还是有歧视女性的倾向和潮流。 女性任教和专业 计算机科学在1980年代中期,女性从事这一领域的人数曾达到高峰,该专业超过40%的美国大学毕业生是女性,现在的比例已经降到了一半,甚至不到20%。 苏罗瑟,一位高度关注科学界妇女地位的学者告诉媒体:目前在电气和机械工程,招生比例保持在不到10%。据统计在经合组织30个国家中,科学学位有42%是授予给妇女,但在生命科学,如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每10个毕业生中有6个是女性。在美国名牌大学女性正教授人数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停留在10%。在世界各地,只有极少数的杰出妇女被当选国家科学院院士。在总共540名科学领域的诺贝尔获奖者中,只有16名是妇女,比例还不到5%。 收入难以同工同酬 尽管在工业化国家,有更多的妇女获得高学位,甚至比男性得到更好的成绩。但她们的工资待遇仍然较低,而且她们中有不少因为家庭原因,更有可能从事兼职工作,在欧洲联盟27个国家,只有18%的终身教授是女性。美国科学家的性别仍然造成收入的差异, 在学术界, 2008年的科学家杂志统计显示,在美国有15-19年的工作经验的女教授, 中位收入为$126,000, 而同样资历的男性教授可以有164,000 美元的收入。 事业和家庭 在美国,83%的女性科学家选择她的生活伴侣也是科学家,但男性科学家中只有54%选择女科学家做伴侣。妇女为了在学术道路走高走远,面临很大压力。因为她们既要应付申请科研经费发论文,同时还要生儿育女,担任母亲和妻子的重要角色。或许丈夫也是科学家会比较理解和融洽。不过有相当多的女科学家推迟结婚甚至保持单身。 Elizabeth Blackburn,200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家获得者,她知道自己怀上她儿子的那一周,正好是她得到加州伯克利分校终生教授职务。这一年她已经37岁了。为了事业,不得不冒风险,推迟最佳的生育年龄,这在女教授中相当普遍。著名MIT教授,女数学家Gigliola Staffilani博士的运气稍好些,她在34岁时得到终生教授,36岁才生了双胞胎,但孩子出生后,她不得不花一半时间养育孩子。 杰出女性得奖受重用 当然,并不是所有方面都是那么对女性不公。去年,3名女性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这是诺贝尔奖颁奖历史上创纪录的。哈佛前任校长因为出言不善,对女性带有歧视,被迫辞职。接任的校长是一位女性。在她领导下,哈佛在招聘女教授,任命学院院长方面大有改善。目前已有六个院长是由女性担任。 2010年2月22日,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在美国圣迭戈闭幕前,华裔病毒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黄诗厚(Alice Huang)女士成功当选开始出任AAAS新任主席。黄诗厚祖籍贵州,1939年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父亲是早期留美学生,她在年幼时随全家来到美国。她丈夫是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诺贝尔获奖者,戴维-巴尔迪莫教授 总体讲,性别歧视仍然存在,但情况正在改善。女性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可以与男性媲美,妇女职业生涯既有压力和挑战,也有机会和前途。“女子无才便是德”在现代女性面前不值得一驳! 网上盛传的21世纪女性新标准 会杀木马防艳照门 开车住房掌握财权 斗过小三保护家园
个人分类: 人力资本|6977 次阅读|2 个评论
怀孕后,能改变胎儿性别,信不信?
热度 1 sheep021 2010-2-14 20:04
贵州古寨换花草:能 改变胎儿性别 ? 这是一个世代相传的秘密,除了唯一的女药师,没人知道真相,这是决定生男生女的秘密,它潜藏在贵州省东南部的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在这个古老而又神奇的村子里,当地人借助一种名叫换花草的草药控制着是生男还是生女,准确率达80%。然而,这个秘密却遭到了医学界的质疑。(医学专家质疑,神奇草药缺乏科学依据 ) 据悉,从江县计生局曾经对1980年到2005年间占里村出生的男女做过统计,25年时间里,出生的男孩是94个,出生的女孩是93个。如此平衡的男女出生数字,令人称奇。根据高增乡吴乡长提供的数字,截至2006年10月,全村168户 791口人,其中男性415人、女性376人。 换花草,改变婴儿性别的神秘草药 占里人将寨子性别平衡的原因归结为一种名为换花草的草药。当地人告诉记者,占里人生第一胎时不计较婴儿的性别,怀上第二胎时,就到村里的药师那里开药吃,可按孕妇的意愿决定最后生男生女。 自从传出这里有一服能决定生男生女的神药后,不少外人前来占里村一探究竟。一对台湾夫妇曾为得到秘方,甚至安营扎寨,在村里住了一年,最终连秘方的模样也没看到。 2000年夏天,贵州大学人口研究中心教授杨军昌曾在占里村进行过一段时间的田野调查。在他看来,所谓换花草改变胎儿性别并非不可能。这种土法子是占里人对以往生育经验的总结,在以往卫生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时候,确实发挥过很大的作用。 严重污染竟改变北极地区 胎儿 性别   中新网9月14日电:丹麦科学家最近宣布惊人发现,由于人造化学品随气流及海水污染北极地区,格陵兰、加拿大北部等地的孕妇吸收过量化学物后, 竟可令腹中胎儿由男变女 !部分北极村落的男女婴比例是1﹕2,其中一条村多年来只有女婴诞生,男婴不见踪影,令爱斯基摩村民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 据香港明报网等媒体报道,北极环境医学中心近日指出,工业国家使用DDT杀虫剂等化学物质,正随海水及气流污染北极。研究员量度孕妇血液的化学物含量,发现化学物会变成近似人类的荷尔蒙,随母体血液经胎盘传给胎儿, 在怀孕首3周足以严重影响胎儿性别 。 性别大战:揭秘 双性人 背后的分子生物学原理 在2009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南非中长跑选手卡斯特塞曼亚的性别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由此带来的争议正恰恰说明了人类性别在分配过程中的复杂性。专家们必须确定是否应当以DNA、生殖器和激素作为决定性的特征。虽然已有一些遗传上呈XX的女性具有男性的生殖器,或是遗传上呈XY的男性具有女性生殖器的情形出现,但绝大多数人都符合以上3个性别标识。这是因为, 在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中,遗传性别(如XX或XY)在胎儿生命过程中控制着睾丸或卵巢的发育,所有第二性征(生殖器、肌肉、输精管或输卵管)是由来自睾丸或卵巢的激素和其他分泌物所控制的。 动物中的性别可塑性   在许多动物中,性别特征甚至在成年生活中都是相当可塑的。在某些鱼类中,当占统治地位的雄性从群体中消失时,一个成年雌性就会改变其性别成为雄性,从制造卵子转而制造精子,同时也会变换为雄性的颜色和行为。还有一个更微妙的例子是一种鼹鼠,其在成年生活中会保有卵巢,可从雌性变为雄性,然后再变回来,变化的依据则是季节,以及是保持温顺还是产生更高的睾酮水平以保持更具侵略性的行为对其生存与繁衍更为有利。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在许多动物中的这种显著的性别可塑性?答案或许是性腺固有的可塑性使然。对于大多数发育过程来说,一个肾原基只能形成一个肾,一个肺原基也只能形成一个肺。   相比之下,性腺既可发育成睾丸,也可发育成卵巢。通常这种性别决定的选择发生在胎儿的生命过程中,之后便会保持稳定。但在像某些鱼类等动物中,这种选择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也许会再次发生。 性腺具有双重潜能   在发育的早期阶段,性腺既可能成为睾丸,也可能成为卵巢。无论是雄性(中肾)还是雌性(缪勒)导管系统最初在体内都是存在的,一旦作出命运决定,性腺在体内下降或上升,相反性别的导管系统就会蜕变。 会自动变性的黄鳝 1944年,刘建康首次报道黄鳝存在性转变现象。他在研究黄鳝繁殖习性的过程中,首先观察到黄鳝的性别明显与体长和年龄有关,中小个体主要是雌性,而较大个体为雄性,雄鳝都是由雌鳝产卵后通过转变而来,而该转变不可逆转。 真正的双性人:梦露 身为法医基因专家的凯斯,有机会在梦露于1962年逝世后,从梦露尸身上取出细胞组织并分析其染色体。凯斯绘制出了梦露基因密码的正确结构,初步结果显示,梦露的染色体组型有些不寻常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组型是XX,正常男性是XY,但梦露则兼具XX和XY,且是由XY主导。换言之,她是似男人多过似女人。   天生具有男女两性的情况其实很普遍,在美国每年约有2600名这类婴儿出生。医生通常会在他们出生后不久为他们施行手术,以令其归入一种性别。专家说平均每天有5名初生婴儿由于性器官不正常而接受手术。至于梦露是否曾接受这类手术,凯斯认为绝对有可能。   专门研究名人生平的历史学家,常形容梦露的私生活是充满渴望和不圆满的,他们曾尝试把这种不能满足的感觉归咎于她不稳定的家庭生活、她患精神分裂症的母亲和她受盛名所累等,但基因心理学家嘉尼斯表示,DNA研究的新发现能够解释梦露内心不安的根本原因。 人们都关注梦露的性感魅力,甚至有人要去寻找梦露基因,谁能理解梦露矛盾的内心世界? 评论: 基于以上几条信息,基本可以确认 贵州古寨换花草:能改变胎儿性别 是可信的而且是可能的,但主流医学专家却一口否认,他们能代表科学吗? 如果仅仅把这些资料当传说听,或者一口否认,恐怕就有点不科学了,科学的进步往往是从发现特例和矛盾开始的。也许这是一个改写历史的机会,谁能抓得住,谁将 由此看来,专家们的观点有时候也不过尔尔,正如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恐怕也未必科学。
个人分类: 男女阴阳|5205 次阅读|5 个评论
看图想事儿(2):纤夫的“爱”
wangxh 2010-2-10 17:52
图1: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来,他们一直这样!在这个和谐的新时代里,如何使他们拥有财产性收入呢? 图2: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语言和劳动上! 图3:当人与动物的差别消失之后,性别也就不复存在了......
个人分类: 社会|5585 次阅读|4 个评论
“鳳”的双重角色
LEOLAND 2009-12-30 12:36
曲津華 鳳這個字沒有什麽歧義,就是鳳凰那個鳳。在華夏大地,人們對鳳充滿了敬意,好評如潮,雖然誰也沒有見過這種高貴之鳥。當然我也是。可是有個有關的困惑困惑了我很久,就是鳳的双重角色問題。 在小學課本中就碰到過鳳凰這個詞,應該是來自郭沫若的某篇經典,講的是經過涅槃的鳳凰就能得到新生。於是,我不但學到了涅槃一詞,也知道了鳳凰二字的區別。老師說,鳳是雄性的,凰是雌性的。這個概念在我長大以後不斷得到印證,比如看一些戲劇演出,劇名就用了《鳳求凰》、《假鳳虛凰》之類的詞語,表現的自然都是男女情愛。 然而,在另外的場合,一旦要拿封建帝王說事,就不一樣了。這時的鳳就來了一個大的變身,質變的結果是把自己轉成了女性,去侍奉真龍天子了。不是有什麽龍鳳大典嗎?那說的就是皇帝和皇后這檔子事,而鳳自然是指後者。對第一家庭壟斷龍鳳概念,民間其實也是看在眼裡,那什麽在心裡。怎麼說都是中國人,老百姓對龍鳳的嚮往其實也很強烈。平時看不出來,一旦誰家女人生出了男女雙胞胎,或者某孕婦被驗出懷揣這樣的最佳組合,非當事人们大呼小叫的詞一準是龍鳳胎!出了皇宮,民間自有攀龍附鳳的妙招大人挨不上貴氣,就拿孩子比附吧。還有一種更容易做到的比附,就是以名字為平臺達到目的。紅樓夢中不是有個熙鳳王,人稱鳳姐嗎?現實裡老百姓名中有鳳的也比較常見,那多是父母們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出類拔萃,很好理解。此外,男人名中帶鳳字的也是有的,比如幾十年前的保密局頭頭毛人鳳,用了一個很柔的名字,其實一點也不。 中國字很精妙,耐人尋味,鳳是一例。再舉個敗字,論複雜程度,二者有得一拼。敗之妙,國人多不覺不察,但還是有一個學中文的老外發現了。人家說,你們中國要是贏了體育比賽(筆者注:以壓倒性優勢實現的那種),媒體一會說大勝對方,一會說大敗對方,爲什麽都是一個意思啊?這個問題很認真,也很有技術含量,而純中國人一路用了、聽了 N 年之久,習慣了自然不問。反過來想,學外語的人要是請教老外某個習慣用法的語法歸屬問題,人家也多會拿出同樣的態度來回復:就是那麼用的,沒有為什麼。 能怎麼辦呢?多讀多看多體會吧! 2009-12-29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08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男人也有乳头?——转自方舟子
woodenson 2009-12-17 13:52
为什么男人也有乳头? 方舟子 顾名思义,哺乳动物最主要的特征是哺乳。人类做为哺乳动物的一员,女人有 乳头的原因非常明显。但是男人为什么也有乳头?不仅男人,其他雄性哺乳动物也 大多有乳头。在18世纪的欧洲,这是一个让自然神学家非常难堪的问题。自然神学 家相信生物体的构造是上帝巧妙地设计出来的,体现了上帝的智慧。但是上帝为什 么要在男人身上安两个显然没用的乳头? 达尔文在创建进化论时,也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他猜测,在哺乳动物的祖先 中,雄性和雌性一样承担着哺乳的功能,当时雄性的乳房也是很发达的。后来由于 某种原因(例如每窝幼仔的数量减少了),不再需要雄性当奶妈了,雄性乳房 才慢慢退化了。 达尔文的推测虽然富有想象力,却没有什么依据。在达尔文的时代,人们对生 物遗传的机制一无所知。如果达尔文具有现代遗传学知识,也许能做出更合理的回 答。我们知道,人类的基因被储存在46个称为染色体的小包裹里,其中一半是父 亲给的,一半是母亲给的,配成了23对。其中的22对,男、女没有差别,叫做常染 色体。和性别有关的是第23对染色体,叫性染色体。男人的性染色体其实并不配对, 一条大(叫X染色体)一条小(叫Y染色体)。女人则有两条配对的X染色体。 和乳头、乳腺有关的基因都在常染色体上,男女都一样。在胚胎发育的第3~4 周,乳头就开始出现了。这时候的胚胎甚至连性腺都没有。在第5周,性腺出现了, 不过这个时候的性腺是中性的,它会发育成睾丸还是卵巢,完全取决于有没有Y染 色体。在Y染色体上有一个决定睾丸发育的基因。如果存在Y染色体,在第7周时性腺 将开始发育成睾丸。如果不存在Y染色体,胚胎的性腺一直等到第13周再发育成卵巢。 你也许觉得X染色体和女性的发育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有些人多了一条X染 色体,是XXY。猜猜看,他们会是什么性别?男性。多出的X染色体并不起作用。可 见Y染色体才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有Y,就发育成男性,没有Y,就发育成女性。 所以性染色体是X或XXX的发育成女性。如果没有性染色体或者只有Y染色体呢?这些 胚胎没法发育,因为X染色体上有很多重要的基因,不能没有它,不像Y染色体是可 有可无的。 带Y染色体的胚胎性腺发育成睾丸后不久(第8周),睾丸开始制造雄激素,在 雄激素的影响下,胎儿的生殖器官逐渐向男性分化。如果没有雄激素,胎儿的生 殖器官将长成女性。女胎的卵巢虽然也制造雌激素,但是对性别分化没有影响。胎 儿不管是男是女,体内本来就都有来自母亲的雌激素。 有一些人,他们的性染色体是XY,他们有睾丸,睾丸也能制造雄激素,但是编 码雄激素受体的基因发生了突变,雄激素没法和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结合。结果, 这些人体内虽然有雄激素,雄激素却发挥不了作用。这些人不仅外生殖器像女人, 第二性征也像女人,甚至比正常女儿还更有女人魅力因为正常女人体内有能发 挥作用的少量雄激素,就像正常男人体内有能发挥作用的少量雌激素,而这些人体 内只有雌激素在起作用,当然女性化十足。这些人从小被当成女人抚养,有的由于 相貌漂亮、身材性感而成为服装女模特。他们往往是在等不来月经初潮去就医时, 才被发现其实是男人,体内并无女性生殖器官,暗藏在阴部皮肤内的睾丸制造着正 常含量的雄激素。 所以人类(以及其他哺乳动物)发育的默认状态是女人。男人的身体是在女人 身体蓝图的基础上,在雄激素的作用下改造而来的。男性化的器官在女人身上都能 找到对应部分,反之亦然。男人的乳头相当于没有发育的女人的乳头。当然,如果 男人乳头有害无益,自然选择会让它完全消失。男人乳头虽然没有什么用处,但也 没有什么害处。有些男人会得乳腺癌,这有时是致命的,不过,当乳腺癌发作时, 往往已过了生育期,自然选择不会因此把它淘汰掉。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显然: 男人为什么也有乳头?因为女人需要乳头。男人的乳头乃是为了满足女人乳房发育 需要的无用也无害的副产物。 男人乳头并不是退化器官,而是没有发育的器官,它有血管、神经、乳腺和其 他能让它发挥哺乳作用的构造。如果男人体内的雄、雌激素的分泌失调,例如在老 年时雄激素分泌量减少,就会让男人的乳房也发育。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例如服 用了影响激素分泌的药物,有的男人甚至能分泌乳汁。既然男人具有分泌乳汁的潜 能,为什么大自然不让它也充分发育,分担哺乳的责任呢? 现存的哺乳动物有4000多种,其中大约有90%其雄性只管交配不管抚养,交配 完就一走了之,这些坏男人当然不可能去哺乳。剩下的10%其雄性会和雌性组 成家庭,共同承担抚养后代的责任。但是既然母亲的乳汁已经够吃,让父亲也一起 哺乳就没有什么必要,让他们外出觅食把食物带回家,或捍卫领地,作用更大。在 所有哺乳动物中,只有一种(马来西亚的迪雅克果蝠)的雄性在自然状态下会泌乳, 我们并不知道这些雄性乳汁是否也用来哺育后代,有可能只是因为它们吃的食物中 含有高浓度的植物雌激素,所以刺激了乳汁的分泌,并没有什么用途。 男人不哺乳,因为没必要,这是两性采取不同的进化策略的结果。当然我们人 类可以通过现代医学技术改变进化的宿命。如果哪一天社会上出现了奶爸,也 不是不可想像的。 2009.12.14. (《中国青年报》2009.12.16) https://xys.c6.ixwebhosting.com/xys/netters/Fang-Zhouzi/bingdian/nipples.txt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5642 次阅读|1 个评论
“性别开关”,让你性别想变就变
eduman 2009-12-15 15:45
研究者发现,人体不断地处于保持男性还是女性的斗争中,只要抑制一个基因就可以在男女性别之间转换。这一惊人发现是对性别生而决定的挑战。 这也给儿童性别紊乱、女性早期停经的治疗,甚至非手术性变性带来希望。 通常认为哺乳动物雄性具有XY染色体,雌性具有XX染色体。新的研究发现另一个基因可以让性别发生转换。 这个基因即FOXL2。打开这个基因身体就会长出卵巢,关闭就会长出睾丸。 但真正让研究者吃惊的是,这一过程会在出生后持续,身体在不断地进行着该基因是打开还是关闭的斗争中,甚至是在成年期。 该研究团队发现,关闭成鼠FOXL2基因,卵细胞开始变成睾丸细胞。这意味着可能人类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 详情参考: 1、 http://digg.com/d31CWG0 2、CELL杂志:Somatic Sex Reprogramming of Adult Ovaries to Testes by FOXL2 Ablation。 Copyright 2009 Elsevier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ell, Volume 139, Issue 6, 1130-1142, 11 December 2009 doi:10.1016/j.cell.2009.11.021 Somatic Sex Reprogramming of Adult Ovaries to Testes by FOXL2 Ablation N. Henriette Uhlenhaut1, 7, Susanne Jakob2, Katrin Anlag1, Tobias Eisenberger1, Ryohei Sekido2, Jana Kress1, Anna-Corina Treier1, Claudia Klugmann1, Christian Klasen1, Nadine I. Holter1, Dieter Riethmacher3, Gnther Schtz4, Austin J. Cooney5, Robin Lovell-Badge2 and Mathias Treier1, 6, , 1 Developmental Biology Unit,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D-69117 Heidelberg, Germany 2 Division of Developmental Genetics, MRC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The Ridgeway, Mill Hill, London NW7 1AA, UK 3 Division of Human Genetics, School of Medicin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Southampton SO16 6YD, UK 4 Divis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I,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D-69120 Heidelberg, Germany 5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Houston, TX 77030, USA 6 Medical Faculty, University of Cologne, D-50931 Cologne, Germany Corresponding author 7 Present address: The 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La Jolla, CA 92037, USA 【Summary】 In mammals,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SRY, encoded by the Y chromosome, is normally responsible for triggering the indifferent gonads to develop as testes rather than ovaries. However, testis differentiation can occur in its absence. Here we demonstrate in the mouse that a single factor, the forkhead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FOXL2, is required to prevent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an adult ovary to a testis. Inducible deletion of Foxl2 in adult ovarian follicles leads to immediate upregulation of testis-specific genes including the critical SRY target gene Sox9. Concordantly, reprogramming of granulosa and theca cell lineages into Sertoli-like and Leydig-like cell lineages occurs with testosterone levels comparable to those of normal XY male littermates. Our results show that maintenance of the ovarian phenotype is an active process throughout life. They might also have important med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some disorders of sexual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and premature menopause in women.For a video summary of this article, see the PaperFlick file with the Supplemental Data available online. (http://www.ebiotrade.com/) 3、 http://luxury.qq.com/a/20091214/000022.htm
个人分类: 文摘|418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80后出生男性"盈余"3402万
xupeiyang 2009-11-28 08:23
核心提示:中国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原新日前表示,在2006年的0-26岁的存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盈余3402万人,这在短期内还要继续扩大,出生人口男女之差的规模是世界人口大国史上前所未有的。 中国新闻网11月27日报道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原新昨天表示,依照调查资料推算,1980-2000年出生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盈余3331万。 原新说,在2006年的0-26岁的存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盈余3402万人,这在短期内还要继续扩大,出生人口男女之差的规模是世界人口大国史上前所未有的。 在昨天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新中国人口60年:回顾与展望全国学术研讨会上,原新介绍,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20.49,去年更高达120.56,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程度最高的大国。自然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范围为103-107(女=100)。 除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问题,原新还研究发现,中国5岁以下的男性死亡率要低于女性,这进一步加剧了男性的盈余。依照2005年的数据,全国除西藏外,所有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均偏高,其中,江西、安徽、陕西三个省严重偏高。 (本文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郭少峰)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1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认识我们
moxj 2009-6-11 23:10
最近关注经济问题的一些学者似乎对中国的文化有了兴趣。看到网上的部分帖子在讨论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一些劣质方面。也难怪,这一年来每况愈下的全球经济还能让大家讨论什么。不过很多人的观点我还是非常赞同的。而且借这个机会挖掘一下我们身上的劣根也是非常必要的,不然那个满世界叨叨自然选择的达尔文怎么能放过我们呢? 今天日记的题目很离谱,也不像我的风格。但和不同的人聊总不能只用一种刻薄、讽刺的口气说话。今天我要提的几个问题很多是对昨天日记《 生米煮成熟饭了 》的一些说明。 别人在批中国人过于实用主义,一味的赚钱,结果被下了鸟为食亡那个套子的洋鬼子坑了一大把。 我已经不止一次骂汉族人总借喝酒的时机完成自己的阴谋,或者叫想法;不但亵渎了可口的酒,也亵渎了陪你喝酒的那些朋友和兄弟的感情。 喝酒的时候才把我们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吗?当然不是了,是自己先前的心地就不纯洁了。 如果用我的话表达,那就是我们已经习惯自负了。不然我们不敢如此投机取巧设一个局就想达到自己的目的。 说了这些我们看似强大的优点。不得不提醒我们这些男子汉,这些优秀基因在我们身上繁殖是多么 龌龊 的一件事情。和养育我们的妈妈一样的那些女人只能是我们心目中的 商品。 以至当 《 生米煮成熟饭了 》的时代很快要远离我们的时候。 身边的兄弟们还不能平等的把那些女同学当成自己的朋友,即使对她们非常友好,也只是把她们看成可能会放在手里欣赏的精致商品而已。 也许这是你第一次看到我这样为女性说话,但提到人类身上的这种基因,我不得不遗憾的说: 不仅仅是中国男人,在世界范围里,更在那些妖艳的女人的眼睛里,我找到了它们。 想要认识我们的理想不是我所能触摸到的。可以认识我们的镜子也不是我刚刚看到的那一面。但从那面小小的镜子里,我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在远处张望的你。 认识我们,从镜子远处那个小小的你开始,也从面对镜子那个大大的我开始。尝试走开镜子,互相靠近,一起分享镜子里那个没有距离,大小一样的你和我。
个人分类: 未来文明|3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精英教育中的红绸鱼效应
liuxiaod 2009-1-8 02:35
在红海中有一种红绸鱼,一个群落里只有一条雄鱼,其他都是雌鱼,如果这条雄鱼死了,雌鱼中体形最大的那条就会变成雄鱼;如果把很多条雄鱼组成一个新的鱼群,那么还是体形最大的那条保持雄性,其他雄鱼都变成雌鱼。 在我们的教育中正好存在这种红绸鱼效应,一般来说,一个班的学生中,成绩突出的只有2,3个学生,从小学升中学,我们把优秀的学生集中到重点中学,但是从重点中学考上顶尖重点大学的学生仅仅是前几名而已,这里就有红绸鱼效应,在重点中学这个新的鱼群里,大部分学生都变成了雌鱼,保持雄性的比例很少(比真正的红绸鱼略高)。同样,考上顶尖重点大学的学生个个都是雄鱼,刚入学的时候雄心壮志,血气方刚,但是用不了一年,大部分学生又变成了雌鱼,失去了往日的雄心,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依然保持雄性。 一个人能不能有成就,学识是一个方面,雄心是另一个方面,即便有很好的学识,但是失去了雄心,就很难有成就了。我们的教育通过这样的层层选拔,本意是选出最优秀的学生,但是由于红绸鱼效应,大部分人才被我们毁在手里了。中国的人口基数很大,应该涌现出比美国,英国,日本多得多的科学家,但是我们没有做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50 次阅读|1 个评论
山气多男
龚胜生 2008-11-4 21:57
2007-08-12 20:26:11撰写 最近我又做爷爷了:我的两个研究生一个做了父亲,一个做了妈妈!都生了一个儿子!屈指算来,自一九九六年我招收第一个研究生以来,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有了30多人,不算做了父母后来读研的,在读研后结婚成家的,现在有五位有了下一代。巧的是,这五位所生小孩都是男孩! 我的开门男弟子毕业后到湖北某地级市国土局工作,现在华中农业大学读博士,大前年喜得龙子。我的开门女弟子比开门男弟子晚毕业一年,现在武汉警官学校工作,前大前年也喜得龙子,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要他叫我爷爷,他答曰我不像爷爷,大家笑倒。我去年毕业的在湖南岳阳某大学工作的一个女弟子在今年六月份喜得贵子,刚满月就带过来见师爷了。我的第二届男弟子毕业留校工作,如今中南财政政法大学毕业,在最近的七月下旬也生了一个胖小子。我的第三届男弟子,现在河南焦作某局工作,去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前夕,生的也是儿子。弟子们在一起聊的时候,竟然发现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现象,笑问是不是学地理的都会生男孩?我答曰:早在2200年前的西汉,《淮南子 地形篇》中就总结出了山气多男,泽气多女的规律,搞地理的多与岩石圈打交道,当然要生男了! 虽然,这样的解释在科学上是很难令人信服的。但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具有统计规律的事实:在我的周围,上一辈的,同一辈的,晚一辈的,大凡是从事地理学的,尤其是历史地理学的,真的是生男孩的占绝对优势。 先说上一辈的。我们单位的地理学教授中,有两位生四个儿子没有女儿,有一位生三个儿子没有姑娘,有三位生两个儿子没有闺女,有的教授即使有儿有女,也从来没有女儿多于儿子的。 再说同一辈。只说和我同出师门的博士师兄弟。我的大师兄,内蒙人,现为广州大学教授,生的是儿子。我的二师兄,四川人,现为暨南大学教授,生的是儿子。我的三师兄,陕西人,现为暨南大学教授,生的是儿子。我的同届师兄,内蒙人,现为青岛大学教授,生的是儿子;我自己生的也是儿子。我的下一届两个师弟,一个是陕西人,现为青岛大学教授,一个是湖南人,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生的都是儿子。我的下两届两个师弟,一个生的是儿子,一个生的是闺女。这样说吧,在我上三届和下三届的师兄弟中(很遗憾,只有一个师姐没有生育,无师妹),生女儿的真是凤毛麟角。 再说晚一辈。如前所述,我有五个弟子做了父母,三个男弟子,两个女弟子,所生小孩都是儿子。再过一两个月,在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所的男弟子又要做爸爸了(按:果真是儿子),到年底,在珠海某高校工作的去年毕业的女弟子据说也要做妈妈了(按:没有消息)。按照以往的规律,很可能又是两个带把的! 我曾经这样在历史地理学课堂上讲: 是什么无际无涯?空间。是什么无休无止?时间。是什么无际无涯而又无休无止?宇宙。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耦合。人生宇宙中,在无际无涯中,大不过沧海一粟,一微尘而已;在无休无止中,长不过白驹过隙,一瞬间而已。当你把自己置身于这无际无涯而又无休无止中的宇宙中的时候,你还有什么想不通的,还有什么值得矜持的呢?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是空间,历史学的基本概念是时间,历史地理学就是将空间和时间有机结合到一起的科学,历史地理学者将空间的广阔无垠和时间的历史长河装于胸中,所以有广阔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因而也就有长久的寿命。历史上什么没有发生过?如果你有烦恼,请你读读历史;如果你想长寿,那么请你选择历史地理! 看来,今天我又要这样告诉学生了: 高者气寿,下者气夭。山气多男,泽气多女。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仁者寿。地理学多与山打交道,不仅自己长寿,而且后辈多男,如果你将来想生男孩的话,那么,请你来读地理学吧!
个人分类: 师生情谊|548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23: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