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性别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性别

相关日志

观察 | 高水平期刊论文作者是否存在性别失衡现象?
st69786 2019-1-4 19:48
高水平期刊论文作者是否存在性别失衡现象? 文|贺飞(北京大学) 高水平期刊论文作者是否存在性别失衡现象?这种失衡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 2019年1月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以社论形式发表了其主编Jeremy M. Berg一项关于该期刊作者和审稿人群体中性别分布的研究结果。Jeremy M. Berg今年6月30日将从《科学》主编岗位卸任,全职回到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担任计算与系统生物学教授,同时担任该校负责科学战略规划的副校长(associate senior vice chancellor)。 结果表明,2010-2017年间,给《科学》“Reports”投稿的作者中,男女比例几乎保持不变。根据《科学》涵盖的不同领域加权平均后,25±1%的第一作者是女性,18±1%的通讯作者是女性,与其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从领域来看,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其他领域的提交论文作者中,第一作者为女性的分别占比30%、16%和22%,通讯作者为女性的分别占比19%、12%和20%。 从《科学》刊发论文的作者性别分布与总体投稿作者性别分别比较来看,2014年和2014年男女第一作者论文(Reports,下同)接受率基本一样,2016年和2017年女性第一作者的论文接受率略高于男性第一作者,而2011到2013年则是男性第一作者论文接受率要略高一些。而2012年、2014年和2015年男女通讯作者的论文接受率则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文章类型。例如Perspective,2010年至2017年女性通讯作者比例从19%稳步增长至26%。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审稿、编辑决定中的性别偏见或其他因素(如机构差异和偏好)目前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弄明白。 近年来,Jeremy M. Berg 系统地收集数据和研究工具,对《科学》系列期刊的作者和审稿人关键群体的性别分布进行分析,并计划利用这些研究结果指导政策制定和出版实践,以预防和解决性别失衡问题。目前他已经收集了大约5000人规模的样本 (作者和审稿人), 这些性别统计数据与其他信息分开存储,仅用于分析,而不用于与编辑决策相关的其他过程。此外,他还使用了一个根据作者姓名推断性别的工具软件。作者认为在审稿环节,应确保审稿人的性别分布接近于作者的性别分布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参考文献: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3/6422/7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学|60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性不能把性别变成优势,你就会被歧视!
热度 1 张海霞 2018-8-30 08:58
这是暑假期间跟娃聊天时小朋友总结的名言,大家慢慢体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9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人类简史(36)
罗非 2017-7-5 09:19
  他和她   不同的社会,想象出的阶级制度也就相当不同。像是现代美国人非常注意种族,但对中世纪的穆斯林来说就无关紧要。在中世纪印度,种姓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但现代的欧洲根本毫不在意。只不过,有某种阶级制度却是在所有已知的人类社会里都有着极高的重要性:性别的阶级。世界各地的人都会区分男女,而且至少在农业革命以降,几乎世界各地都是男人占尽好处。   甲骨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200 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用来占卜。其中曾有一块的卜辞写着: “ 妇好娩,嘉 ?”( 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即将临盆,是否吉利 ?) 而答复是: “ 其唯丁娩,嘉 ; 其唯庚娩,弘吉。 ”( 若在丁日分娩,吉 ; 若在庚日分娩,大吉。 ) 然而,卜辞最后的验辞语气十分遗憾: “ 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唯女。 ”(31 天之后,妇好在甲寅日分娩,不吉,只是个女孩。 )48 过了三千多年,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中国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而许多中国家庭仍然觉得生下女儿是种不幸。有些时候,父母还会刻意遗弃甚至杀害女婴,希望能有机会再试一次,看看能不能生出个儿子来。   在许多社会中,妇女只是男人的财产,通常属于她的父亲、丈夫或兄弟。而在许多法律系统中,强奸罪是属于侵犯财产,换句话说,受害人不是被强奸的女性,而是拥有她的男性。因此,这些法律对于强奸罪的救济措施就是所有权移转:强奸犯付出一笔聘金给女方的父亲或兄弟,而她就成了强奸犯的财产。《圣经》还写着: “ 若有男子遇见没有许配人的处女,抓住她,与她行淫,被人看见,这男子就要拿 50 舍客勒银子给女子的父亲 ; 因他玷污了这女子,就要娶她为妻。 ”( 《申命记》, 22:28–29) 对古希伯来人来说,这是个再合理也不过的安排了。   在某些地方,如果是强奸某个不属于任何男人的女人,甚至算不上犯罪。这就像是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捡了一枚铜板不算是窃盗一样。另外,如果是丈夫强奸自己的妻子,也不构成犯罪 ; 甚至有地方会认为,因为丈夫本来就该对妻子的性行为有完全的控制权,所以 “ 丈夫强奸妻子 ” 这句话根本无法成立。说丈夫 “ 强奸 ” 妻子,就像说某个人偷了自己的钱包一样不合逻辑。这些说法听来荒谬,但其实并不只有远古中东地区才有这种想法。就算到了 2006 年,还有 53 个国家无法控告丈夫强奸了他的妻子。即使在德国,也是到了 1997 年才修订法案,认定婚姻中可能出现强奸行为。 49    * * *   那么,将人类分成男女,是不是也像印度的种姓制度或是美国的种族阶级,都是想象下的产物 ? 这一点究竟是不是有深刻的生物学基础,认定男女本来就应有所区分 ? 而如果这确实是一个自然的不同,生物学上又是否能够解释为何男性的待遇优于女性 ?   在男女之间,某些文化、法律和政治上的差异正反映着两性明显的生物学差异。例如男性没有子宫,所以怀孕生子这件事一直只能是女性的工作。然而,就在这个核心差异上,每个社会又会不断加上一层又一层的文化概念和规范,而这些就和生物学鲜有关联。而各种社会上对于 “ 男性化 ” 和 “ 女性化 ” 特质的想法,多半也没有确实的生物学基础。   举例来说,公元前 5 世纪的雅典实行民主,但有子宫的人就没有独立的法定地位,无法参加人民议会,也无法担任审判。除了少数例外,这种人也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不能经商,也不能参加哲学讨论。所有雅典的政治领袖、哲学家、演说家、艺术家、商人,没有一个人有子宫。   那么,难道 “ 有子宫 ” 这件事,真有什么生物学的根据,证明这些人不适合从事这些行业吗 ? 虽然古雅典人确实这么认为,但现代雅典人可不会同意。在现今的雅典,妇女不仅能够投票,能够参选担任公职,能够发表演讲,能够从事从珠宝到建筑到软件等等一切设计,而且也能够进入大学就读。她们的子宫可没让她们做起这些事来输给男人。确实,女性在政界和商界仍然处于弱势 ( 希腊议会只有 12% 是女性 ) ,但她们要参与政治已经没有法律的阻碍,而且多数现代希腊人也认为女性担任公职合情合理。   此外,许多现代希腊人也认为男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只对女人有 “ 性趣 ” ,而且也只该和异性发生性关系。但他们没发现, “ 异性性行为自然,同性性行为不自然 ” 这件事也是一种文化偏见,而不是生物学上的事实。事实上,男男相吸这件事,大地之母从来也没什么意见。然而,在某些文化里,如果儿子和隔壁的男孩天雷地火,他的人类母亲可就会大发雷霆。这位母亲会生气,原因可不是出于生物的必然。其实对于许多人类文化来说,同性恋不仅合法,甚至还对社会有所帮助,像古希腊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史诗《伊利亚特》 (Iliad) 里,英雄阿基利斯 (Achilles) 与普特洛克勒斯 (Patroclus) 关系亲密,但阿基利斯的母亲西蒂斯 (Thetis) 可没什么不高兴。另外,马其顿王国的女王奥林匹亚丝 (Olympias) 可说是古代最喜怒无常也最大权在握的女性,连她的丈夫腓力二世都死在她手上。但她看到儿子亚历山大大帝带了爱人赫费斯提翁 (Hephaestion) 回家吃饭,也是没发半点儿火。   我们究竟要如何才能判断,什么是真正在生物学上有所不同,而什么又只是人类说得煞有介事、自找借口 ? 一项黄金法则就是 “ 天生带来允许,文化造成封闭 ” 。天生自然的生物学,可能性几乎无穷无尽。然而,文化却要求必须实现某些可能性,而又封闭了其他可能性。例如女性天生能生小孩,但在某些文化里,女性却是非生不可。生物学上,男人就是能从彼此身上得到性愉悦,但某些文化却极力阻止他们实现这种可能。   文化总会说,它只是禁止 “ 不自然的事 ” 。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 “ 不自然 ” 的事,是指违背了自然规律,但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存在,所以也没有禁止的必要。举例来说,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会 “ 禁止男性进行光合作用 ” , “ 禁止女性跑得比光速快 ” ,或是 “ 禁止带负电荷的电子互相吸引 ” ,就是因为这讲了只是白讲,完全没有必要。   事实上,许多人认知的 “ 自然 ” 和 “ 不自然 ” 并不是生物学的概念,而是基督教神学的概念。神学上所谓的 “ 自然 ” ,指的是 “ 符合创造自然的神的旨意 ” 。基督教神学家认为,上帝创造了人的身体,并且让每个肢体和器官都有特定的目的。如果我们使用肢体和器官的方式符合上帝的设想,那就是个 “ 自然 ” 的活动 ; 如果不符合上帝设想的方式,就成了 “ 不自然 ” 。然而,演化本来就没有唯一的目的。器官的演化没有唯一的目的,而器官的使用方式也不断在变化。现在人体的所有器官早在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原型,而现在所有器官都不只做着原型所做的事。器官之所以演化是为了某种特定功能,但等到器官存在之后,要用作其他功能也并无不可。以嘴巴为例,嘴巴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最早的多细胞生物需要有办法将营养成分送进身体里。而虽然现在嘴巴仍然有这种功能,但我们还能用嘴来说话、亲吻,战士还能用嘴来拔手榴弹的引信。难道,只因为我们最早那些像蠕虫一样的祖先在 6 亿年前没有用嘴做这些事,嘴巴的这些功能就变得不自然了 ?   同样,翅膀也不是一开始就成了空气动力学的奇迹,而是从原本有其他用途的器官演化而来。有学者认为,一开始昆虫都不会飞,而翅膀是几百万年前从虫子身上突起的部分演化而来。虫子原本身上会有突起,是因为这样能增加表面积,接收更多阳光,也就更能保持温暖。而在缓慢的演化过程中,这些太阳能接收器越长越大。想要吸收最多阳光,就要让突起的表面积最大、重量最轻 ; 而这种身体结构刚好对昆虫来说也方便,蹦蹦跳跳的时候还能帮上一点忙,突起越大的,就能跳得越远。有些昆虫开始用这玩意儿来滑翔一下,接着只是再跨出一小步,昆虫就真的在空中飞了起来。所以,如果下一次又有蚊子在你耳边嗡嗡不停,记得要骂骂她真是太不自然了。如果她乖乖听话,满足于当初上帝赋予的功能,现在她的翅膀还只能做个太阳能板。   这种多用途、多功能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性器官和性行为。一开始,性行为就是为了繁殖,而求偶仪式则是为了要评估对方的健康程度。但对许多动物来说,两者其实都有众多的社交功能,可不只是为了赶快创造出自己的 DNA 小拷贝。举例来说,黑猩猩就会用性行为来巩固政治联盟、建立亲密关系、化解紧张局势。难道这也是不自然 ?
个人分类: 科普|10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性被选为论文评审人的概率低
热度 8 xin 2017-2-14 06:24
参与论文或项目的评审工作,是科研工作者发展学术生涯的重要环节,对个人学术发展有非常多益处,尤其对年轻科学家。这些益处包括:发展巩固学术人际关系,提高在学术圈正面形象,进而可能更多地参与论文和项目评审工作。同时,参与论文、项目评审工作是评审人重要的学习经历,这个过程可以提高交流和思考能力。让评审人在学术圈里形成正面反馈,更加自信积极地参与科研活动。 但学术刊物在选择评审人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呢?尤其是,女性是否遭受性别歧视对待呢。 2017 年1月 25 日, Nature 杂志长篇报道了这一的现象。研究表明: 女性科学家被选为评审人,开展学术论文评审的机率低于男性科学家,存在一定的性别歧视现象。 这项研究基于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 20 个刊物, 2013-2015 年已经发表的近 6000 篇论文,其中涉及到 38115 位的评审人,对评审人的性别、年龄、拒绝评审等方面信息进行了统计。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是世界著名的地学研究机构,这成员主要是美国、日本、英国和欧盟人组成,占总人数的 83% 。不知道这个机构里面,中国人的比例如何,日本人占 5% ,似乎不低。 美国科研领域女性比例约 28% ,近几十年这个比例逐步增加,现在新从业的女性科学家约占 45% ,女性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我们国家可能与美国大致经历了相似的变化过程,女性科学家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统计范围内, 2012-2015 年女性科学作者投稿 0.79 篇,少于男性作者,但接受发表率 61% ,高于男性 57% ,而且是所有年龄段都是如此,并且统计置信度 p 小于 0.005 。 看来女性科学家比男性论文数量上低产,但态度端正、认真仔细,成功率高于男性。不过,老美的论文一半以上被接受,接受率真高,与我传统认知的 1/3 至 1/10 的比例不符,是不是国人拉高了美国刊物的拒稿率。 在所有的论文评审人中,女性科学家只占 20% ,低于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女性的 27% 比例,也低于 28% 会员比例。 从发表论文来看,女性第一作者的比例与其会员人数基本一致,但是作为评审人的比例较低,只有 20% 。期间,男科学家评审论文 2.1 篇,而女性科学家评审 1.8 篇。统计表明,女性评审论文数量偏低绝非更多让男性主导的年长科学家所致。研究还发现,第一作者女性的论文,推荐评审人是女性的占 21% ,而男性第一作者的论文,推荐女性评审人的比例只有 15% 。这说明,相对男性科学家来看,女性科学家更喜欢推荐女性科学家作为评审人。 从拒绝评审的比例来看,女性评审人拒绝评审的比例,在各个年龄组都高于男性,除了 80 岁以上。 看来女性科学家相比男性而言,不怎么喜欢评审论文。 80 岁之后,男科学家老糊涂了,已经快干不了这个活了,这个比例才低于女性。论文分析道,女性科学家拒绝评审论文的原因在于她们工作负担大,单位里容易卷入更多的非科学事务,并且有更多家庭和社会事务要做。 写到这里我在想,在 Nature 上发表一篇 Article 并非梦想。 如果我能获得国家基金委历年申请人和评审人的相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成功等信息,也可以写篇研究报道中国自然基金申请和评审过程中,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或性别歧视现象。当然,如果掌握了这个方面的信息,还有更多值得去挖掘肯定能得到许多有趣的认识 。 541455a1.pdf
8174 次阅读|28 个评论
性别不平等的起源
fealock 2016-8-5 14:50
最近,隔岸观美帝,相当热闹,并且都与女性相关~ 希拉里(Hillary Cliton)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候选人的女性,马上要同共和党出线的川普竞争美国第 58 届总统之位。 “第一夫人”米歇尔( Michelle Obama )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为希拉里的站台拉票演讲在各大社交媒体频频刷屏。 安妮斯顿( Jennifer Aniston )在赫芬顿邮报( The Hoffington Post )发了篇长文 澄清自己没有怀孕,要求媒体停止用婚姻状态或怀孕状态来评判一个女明星/ 女人 。 6 岁入美、 14 岁入籍的 23 岁北京女孩全安琪( Arianna Quan )当选 2016 年密歇根州小姐,并将代表密歇根州参加 2016 年美利坚小姐( Miss America )竞选,但照片一出,舆论哗然。 是时候认真梳理一下这个问题了,或许会写一个系列,但现在从历史开始,来捋捋这个“性别之结”( the gender knot, 来自于美国学者 Allan G. Johnson )怎么打起来的。 远古时代:母性社会和男女平等 根据考古资料,最早的人类大概出现在 250 万年前的东非,从那时起到大约 1 万年前止,地球上存在过多种不同人种,其中一支“智人”( Homosapiens )大约出现在 10 万年前,随着 7 万年前智人“认知革命”的启动和全球范围的迁徙,其他人类物种逐渐绝迹,于是,大约 1 万多年以来,地球上的人类就只剩下智人这一人种了。 在还没产生农业革命的石器时代,人类是以“女神崇拜”为主的。崇拜女神/女性,一方面是因为对生命的孕育机理不明白,认为孩子就是女性的贡献;另一方面则因为难产死亡率很高(古时生孩子,会在产妇身旁放一大一小两副棺材),能够将生命和物种延续下去也是女性的功劳。 另外,女人还有一种古人无法理解的神秘魔力,即“经血魔力”。这种大量出血不但没有危及性命,还是女人的定期的生理现象,对初具思考能力的人来说,确实很魔幻。 女性很可能借助在生殖和生理方面存在的神秘性创造了“万物有灵论”,以维护自己的地位,使得女人在完全没有“家庭”和“父亲”概念的渔猎社会也能分享男人猎捕到的肉类食物。 人类学家在考察一些封闭原始的部落(很可能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的观察也佐证了人类早期是围绕母系来进行社会组织的。他们发现,女人在这些部落不但没有居于从属地位,反而掌握着土地和财产的控制权,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举足轻重。 另外,考古研究发现,农业社会之前,女人的坟墓会位居中央,陪葬品也同男人一样有精美华丽的雕像和手工艺品。 母系社会并非是“母权”(权力的概念跟“控制”有关,下面会详述)的,而是意味着女人和男人受到同等重视,没有不平等,也没有性暴力、性虐待和性骚扰。 农业时代:父权制的建立 农业革命大约始于公元前 9500 年,发源于土耳其、伊朗和地中海。从此,人类开始干预动植物的生长,通过控制操纵为数不多的物种来满足人类定居和繁衍的需要。农业不但通过种植过程(种子进入泥土)带来了有关生殖的初步认识(男性提供种子,女性提供土壤),颠覆了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也将“控制”的观念深深嵌入人类文化,形成父权体制(patriarchy)。 学者费雪( Elizabeth Fisher )对农业革命和“控制”观念进入人类社会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解析,并将“控制”视为父权制最深层的根基。 首先,驯养动物改变了人和动物之间比较平等的关系。对于野生动物,人类尽管可以捕杀,但其生长、繁殖和反击基本不在人类控制范围,所以两者还是基本对等的关系。而动物一旦开始被驯养,它们的整个生命存在都是附属品,为人类生存而服务。 第二,既然动植物的生殖过程能够被控制,人类应该也能如此。随着生殖知识的积累和男性对生产资料及剩余物资的掌控,生殖崇拜也从“女神崇拜”变为“阳具崇拜”。 第三,既然人们是带着屠宰的目的来饲养动物的,为了避免动手时的情感困境,就会同被饲养动物保持距离,这是人与自然和人类内部各种分离的初始状态,是保持控制和支配需要持有的态度。 另外,还有学者认为,在“农业革命”过程中,因为争夺土地而频频战争,那时候上战场是非常荣耀的,但如果妻子例假,男人是不允许上战场的(女人的经血会带来厄运、导致失败),于是“经血魔力”积极正面的意义逐渐变为消极负面的。 当然,对于这样的解释,还是有很多质疑,特别是“智人”这个人种就是靠 合作和情感连接 (尽管在父权制下这些已经被贬损为女性特征,但它们实际上属于整个人类群体的特性)发家并所向披靡的,为何男性要将自己剥离出来并选择“控制”这条道路来前行? 比较有信服力的解释是,即使“控制”是偶然出现的,男人比女人更可能将其视为某种可开发的东西。或许男人对于女神文化不是没有强烈的连接,但男人的连接趋向于比女人弱。在生命体验方面,男人没有可以靠月亮圆缺来记录的月经、缺乏十月怀胎的经历来感受生命的成长,于是,他们更容易抽离,也更容易陷入以控制和恐惧驱动的循环。 无论有怎样的开始,以控制和压迫为特征的父权制充满了 隔离和不公 ,不但有对女人的压迫,也有对男人的压迫(尽管他们能享有更多利益),如果不打破,我们永远是困在笼子里的驯兽。 本文首发个人微信公众号,有兴趣可关注
个人分类: 未分类|3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考与考研----人才‘杀手’
热度 19 lin602 2016-4-21 22:01
诺贝尔奖从开始到现在,有统计,男女比例为18:1。 刚刚百度了一下,中科院院士,女的占10-15%。 记得刚刚恢复高考,一个班上男生要比女生多得多,几乎是三比一 左右。那时的升学率比较低,高考成绩好的男生占多数。即使研究生也是这样。 无论从那个角度,世界范围还是全国范围,相对来说,男科学家的成绩总体要比女科学家要好。 但是,看看现在的大学保送生及研究生保送生,女生占大多数,特别是保研的,女生占绝对优势。 再看看通过高考考试入学,江苏省只考三门,语文、数学与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都不参加最后考试的角逐,只是有个什么考试中给个等级,最后填志愿基本上是以语数外三门分数划线。 如果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计总分,许多偏科,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长生,因为语文与外语成绩不突出,而败走‘麦城’。而这些均以男生为主。据我观察,男生偏科的多,女生成绩平均者为多。在语数外三门课定学校的考试规则下,许多偏科怪才名落孙山! 再说考研,就拿我们化工专业来说,目前只考数学、政治、外语、一门专业课。其他课为加试。要知道,大学有许多门课呀,许多学校一进校目标明确,考研,而且主要是针对这四门课学习复习。数学、外语与政治是全国统一卷,只有一门是学校出的专业课,许多人就是因为数学或外语或政治没有考好,失去复试的机会。其实许多学生的专业课及基础课都不错的,但在这四门课的初试中,竞争失利。即使专业非常好,有天才,也会失去机会。 看看每年的研究生录取,女生比男生 多得多,特别是保研生,有时候是清一色的女生。为什么保研生女生多,大家都知道,因为是所有课的总绩点,包括体育、政治、外语等所有课,许多男生没有‘背功’,或者有针对性的偏爱,总成绩会落后的。 一方面考研不注重考察许多专业特长内容(不考),而保研又用总成绩冲淡了专业特长。真是怪呀。 我始终觉得,中国的高考、考研、保送生成绩的计算方式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将一些怪才甚至天才,埋没在人流中。 我上面以男女生性别说事的,其实说到底 , 女生中的天才也会有这种结局! 许多天才与具有颠覆性思维的人才,往往是某方面特别强,而某些方面很弱的。 人才的选拔,只有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将真正的人才能够选拔出来的体制与方式才是科学与正确的! 中国的高考、考研及保送,是天才与怪才的杀手。 科学网上的女同胞,千万别生气,这不是歧视女性。
4247 次阅读|23 个评论
单身狗居然最爱吃猪肉香菜馅的饺子-猴年饺子馅调查
hongkuan15 2016-2-26 00:53
过年时,很好奇中国这么大,饮食文化这么博大精深,与过年关系最密切的美食非饺子莫属,于是组织了这次猴年饺子馅调查。 还记得年前的一篇文章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饮食习惯的人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代谢产物差别很大,非洲土著人和意大利人肠道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存在巨大差异。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南北方饮食差异巨大,毫不夸张的说,间隔百里,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相信肠道微生物组成也会有较大差别。 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结果,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比较了单身狗和已婚人士偏好的饺子,发现,单身狗更喜欢猪肉和鸡蛋陷的饺子,并且独爱香菜陷的饺子,也比较偏爱茴香陷。难道单身狗偏爱“重口味”?他们更喜欢带有特色味道的香菜和茴香?此外,单身狗很少吃虾肉,鸡肉,羊肉陷的饺子,难道单身狗懒得换花样,亦或经济拮据? 已婚人士则比较喜欢各种肉类,尤其是羊肉和猪肉,吃韭菜,芹菜和白菜馅的比例也很高,也喜欢蘑菇,豆腐,花生馅。有家的人就是不一样啊,吃的肉品种类更多,蔬菜品种也更多。 调查完了单身狗,我们又看了看美女和帅哥喜欢的饺子馅是不是一样。调查发现,美女最爱吃猪肉馅的饺子,帅哥更喜欢羊肉,韭菜和白菜馅的。看起来是美女更爱吃肉,帅哥吃菜的比例高。另外,美女也爱吃木耳,豆角和胡萝卜馅的饺子。 此次调查,共涉及到6个省市,还有一些海外朋友,其中多数数据来自与我的老家河北。由于调查人数有限,结果准确性和代表性并不好,大家权当做个参考,不必太较真。也期待各位的继续支持。
3895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文:性别视角看新加坡大选
fealock 2015-11-5 14:36
已刊发在9月21日的《联合早报》上 http://www.zaobao.com.sg/node/529070 《联合早报》在大选前夕公布了历届国会男女性议员的数据,值得深思。独立以来,除了前两届,从1972年至1985年大选之前的三届国会,都没有任何女议员,之后才逐年增加,2002年之后增幅尤其大。 本届大选,提名日公布了181名候选人,其中女性候选人35名(行动党20名,反对党15名),占候选人总数的19.3%(行动党22.5%,反对党16.3%)。9月11日大选,胜出的候选人中有21名女性,占全部89席的23.6%,略高于上届国会中女议员比率(22.9%)。 新加坡女性候选人和女性议员增加的趋势,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促进因素。 国际方面,由于资源和国内市场的限制,新加坡从独立以来就非常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深入,新加坡不可避免会遭遇西方社会的性别平权思想。在联合国及各种国际性机构的积极推动下,“性别中立的决策制定”逐渐成为国际标准。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了推动性别平等的国际法/公约,其中以联合国1979年开始推行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最为全面。 新加坡在1995年签署加入CEDAW后,确立了一系列促进性别平等的目标,并相应地实质性修改了多项政策,包括允许海外出生的孩子随新加坡籍母亲入籍新加坡、取消医学院女性学生的配额限制、女性公务员的家人也可以获得医疗福利等等。增加参政从政的女性人数也是政府加入公约的承诺之一。 国内来看,有多方面的驱动力量。首先,女性的识字率、受教育年限和就业率,相较于建国初期都有大幅提高,大大减少了与男性的差异;甚而,公立大学里的女学生人数,多年来已经超过了男学生。教育程度的提高及职业训练的积累,开阔了女性的视野、培养了她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扩展了女性候选人/议员的人才库。 再就是执政党理念的转变。人民行动党成立之初获得了女性群体的支持,对她们参政也是持积极态度的。但建国后,面对生存的巨大压力,性别议题退居不重要位置。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深入,新加坡无可避免要重新面对性别平等议题。此外,随着贫富差距增加、人口结构老龄化、医疗保障不足、低生育率等各种社会问题的涌现,政府急需具有利他倾向和服务理念的女性加盟,以便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应对策略。除了实际需要,针对年轻选民对更广泛民主的诉求,行动党推出更多女性候选人,也向她们发出了其更加包容、公正、与时并进的信号。 其三,集选区的推出也为更多女性加入和胜出提供了制度便利。新加坡从1988年开始引入集选区制度,规定在集选区由团队而非个人参选,且团队中必须至少有一人来自少数族裔。团队作战,领军人物至关重要,几乎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成败。本届大选胜出的21名女候选人中,有15名来自集选区。 此外,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加坡手机覆盖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如今已是一个高度连接的国家。另外,互联网的各种社交媒体,允许个人更大程度地表达观点和想法,不但为个体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和身份选择,也被关注女性的组织(也包括官方组织SCWO等)宣传平权思想。这些新变化正在改造社会,引导政府及民众对女性产生更积极正面的评价,给予她们更多包容和机会,提高他们对女性候选人/议员的支持。 越来越多女性参选、担任议员和高级公务员,反映了新加坡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反过来,她们的参与也将带来不同的视角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定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更全面的平等和发展。虽然性别平等和民主化进程方面,新加坡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但随着相当数量女性的加盟,新一届国会或许能在这些方面有更积极的表现。 联合早报》在大选前夕公布了历届国会男女性议员的数据,值得深思。独立以来,除了前两届,从1972年至1985年大选之前的三届国会,都没有任何女议员,之后才逐年增加,2002年之后增幅尤其大。 本届大选,提名日公布了181名候选人,其中女性候选人35名(行动党20名,反对党15名),占候选人总数的19.3%(行动党22.5%,反对党16.3%)。9月11日大选,胜出的候选人中有21名女性,占全部89席的23.6%,略高于上届国会中女议员比率(22.9%)。 新加坡女性候选人和女性议员增加的趋势,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促进因素。 国际方面,由于资源和国内市场的限制,新加坡从独立以来就非常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深入,新加坡不可避免会遭遇西方社会的性别平权思想。在联合国及各种国际性机构的积极推动下,“性别中立的决策制定”逐渐成为国际标准。越来越多的国家签署了推动性别平等的国际法/公约,其中以联合国1979年开始推行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CEDAW)最为全面。 新加坡在1995年签署加入CEDAW后,确立了一系列促进性别平等的目标,并相应地实质性修改了多项政策,包括允许海外出生的孩子随新加坡籍母亲入籍新加坡、取消医学院女性学生的配额限制、女性公务员的家人也可以获得医疗福利等等。增加参政从政的女性人数也是政府加入公约的承诺之一。 国内来看,有多方面的驱动力量。首先,女性的识字率、受教育年限和就业率,相较于建国初期都有大幅提高,大大减少了与男性的差异;甚而,公立大学里的女学生人数,多年来已经超过了男学生。教育程度的提高及职业训练的积累,开阔了女性的视野、培养了她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扩展了女性候选人/议员的人才库。 再就是执政党理念的转变。人民行动党成立之初获得了女性群体的支持,对她们参政也是持积极态度的。但建国后,面对生存的巨大压力,性别议题退居不重要位置。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深入,新加坡无可避免要重新面对性别平等议题。此外,随着贫富差距增加、人口结构老龄化、医疗保障不足、低生育率等各种社会问题的涌现,政府急需具有利他倾向和服务理念的女性加盟,以便更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应对策略。除了实际需要,针对年轻选民对更广泛民主的诉求,行动党推出更多女性候选人,也向她们发出了其更加包容、公正、与时并进的信号。 其三,集选区的推出也为更多女性加入和胜出提供了制度便利。新加坡从1988年开始引入集选区制度,规定在集选区由团队而非个人参选,且团队中必须至少有一人来自少数族裔。团队作战,领军人物至关重要,几乎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成败。本届大选胜出的21名女候选人中,有15名来自集选区。 此外,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加坡手机覆盖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如今已是一个高度连接的国家。另外,互联网的各种社交媒体,允许个人更大程度地表达观点和想法,不但为个体女性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和身份选择,也被关注女性的组织(也包括官方组织SCWO等)宣传平权思想。这些新变化正在改造社会,引导政府及民众对女性产生更积极正面的评价,给予她们更多包容和机会,提高他们对女性候选人/议员的支持。 越来越多女性参选、担任议员和高级公务员,反映了新加坡社会在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反过来,她们的参与也将带来不同的视角和解决方案,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定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更全面的平等和发展。虽然性别平等和民主化进程方面,新加坡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但随着相当数量女性的加盟,新一届国会或许能在这些方面有更积极的表现。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node/529070#sthash.vZUI7LvT.dpuf
3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馥兰:建筑技术与社会性别
sciencepress 2015-9-7 08:16
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白馥兰一直寻求新的研究方式将技术与社会性别结合起来,关注技术与社会性别相互关系的动态发展史。白馥兰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对中国古代的技术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重点考察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纺织技术和生育技术这三大“女性技术”(亦被译为“妇术”)(gynotechnics),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纺织技术、生育技术与社会性别的相互关系史。本文在此仅就白馥兰的建筑技术史案例做具体分析。 白馥兰认为,一座房子就是一座文化的庙宇,人们居住其中,被教授或灌输着为其文化所特有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将由高墙、楼梯和接待客人的规范、礼节、传达信息的惯例以及日常工作所标志的性别之间、代际和阶层之间的等级关系内在化。换言之,建筑是一种将仪式、政治和宇宙论关系转换为日常生活所体验的和自然化的空间术语。在此前提下,白馥兰所要研究的主题并非传统建筑史研究所关注的建筑本身,而是房屋住宅内的空间建构。在她看来,实际的房屋建造者如砖匠和瓦匠都是男性,但女性也参与了对家庭空间的建构过程。一间房屋如果没有妇女的、诸如烹饪、织布和小孩喂养之类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转变为一个家。在这个意义上,她将房屋建筑技术作为中国“女性技术”系列的一个重要部分,考察中国房屋建筑中的社会性别意识形态,以及女性在此空间内发挥的作用。 透过众多的关于住宅建筑的历史文本,白馥兰首先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房屋材料要求、美学设计、建筑风格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进行分析,尤其对其中反映出来的性别差异和阶级差异进行了深入讨论。 例如,在探讨住宅内部的家具摆放问题时,白馥兰尤其讨论了椅子的摆放及其蕴涵的社会性别等级观念。她发现,到了宋代,在富人家庭中开始使用椅子,但当男性在场时,女性一般不能使用,除非她们是家族首领的妻子,否则只能坐板凳;而当仅有女子在场时,也只有地位高的妇女才能坐椅子。而且,椅子的形状是圆是方、有没有扶手,这些都有等级区分。 随后,白馥兰还对房屋内部空间发生的社会活动进行了深入考察,揭示出祖先祭祀活动、婚礼仪式、家内空间划分与分配等方面体现出的社会性别意识形态。 例如,在关于祖先祭祀的文本中,白馥兰尤其关注到祭祀中的性别分工问题。她在朱熹的《朱子家礼》中发现,祭祀时男性家庭成员一般被要求站东边,女性家庭成员则被要求站西边,男主持扶男祖先牌位,女主持扶女祖先牌位,男主持倒酒,女主持进茶,两主持必须坚持到仪式最后,拜完结束。但是,这种祭祀中的性别平等只局限于结发妻子,男主人的其他妾室不能参与家族祭拜仪式。在此,白馥兰不仅揭示了两性之间的等级区分,也表明了女性内部的身份差异。在婚礼仪式方面,白馥兰注意到司马光的著作曾提及,新郎必须引领新娘接见父母、亲人,以及引领她到家中各处,体现出男性对女性的主导地位。除了在祖先祭祀、婚礼仪式等方面体现出父权制的意识形态之外,最为明显的父权制编码体现在住宅空间的划分和分配上。 白馥兰认为,家庭内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代际、长幼和性别等级来固定,这之中的权力关系可以通过穿着和行为举止来表达,也可以用空间的划分和分配来体现,甚至不同家庭成员或其奴仆通往房屋内空间的路径等都体现了不同的权力关系结构。 例如,中国的一般家庭生活都是围绕家中长辈的房间来开展的,儿媳每天都必须向父母请安。一般几对夫妇分别都有自己的睡房,睡房更多地属于妇女的空间,她们的丈夫白天一般不在此活动,也并非每晚都在此居住。仆人一般被安排在最远的后院或者房子的前面,且在分配他们的住房时,还会充分考虑到性别隔离。 白馥兰详细考察了包括《清俗纪闻》在内的很多文本,发现几乎所有社会阶层的女性都必须接受住宅空间上的隔离,“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规范进一步被强化。 宋代以来,性别隔离的教条在新儒家哲学的详细阐述和规定下,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正统思想。 例如,根据司马光的描述,内闱一般位于整个住宅的后方,用一个内门与住宅的其他部分隔离开。在很多大的住宅中,内闱是独立在后院的建筑,或者虽是主屋的一部分但其入口是后门。南方城市商人家庭的内闱一般是通过门帘进出,但到了晚上两重门都要关上并上锁。在贫贱人家的房舍中,一般在厨房门上挂门帘,有男客到来时,女子就到门帘之后。除活动空间的隔离之外,在家庭活动中,妇女也受到类似的限制。例如,在《清俗纪闻》中提到,男孩女孩十二三岁的时候跟随自己的父母兄妹一起吃饭,一旦进入青春期,男孩就必须独立入席。新娘不能与公公坐一桌,妻子不能与丈夫的兄弟坐一桌,大多数时候男子在外屋吃饭,女子在自己的房间吃饭。司马光甚至主张,只有年长夫妇才能一起吃饭,他们必须先吃,男女分别用自己的桌子,按年龄顺序排座位。 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分析,白馥兰认为,妇女的性别隔离是中国古代建筑空间内社会性别意识形态体现最为明显的地方,而且这一做法和考虑是因为人们往往把妇女看成社会秩序的潜在威胁,男女分工有别的教义被用来作为男性牵制与控制女性的依据。 在儒家的道德著作和通俗谚语中,妻子就常常被描述成长舌妇,喜欢挑拨兄弟关系,是家庭不睦的根源,因此必须受到严格的父权控制。 值得提及的是,白馥兰在对中国古代富裕家庭小姐闺房的家具和摆设进行分析时,还比较考察了性别化色彩同样明显的男性书房。相对女性的闺房而言,上层绅士所属的空间为书房。书房里的所有物品都是男性气质的,它们的质地和布局反映了书房主人的鉴赏力,是上层社会有地位、受过教育的文人的一种象征,希望提升社会地位的人都要盖自己的书房并认真装饰它。甚至江南“富农”的房子也包括有类似于商人家庭的客厅、书房和内闱,他们似乎认为商人理所当然必须拥有书房,就像女性必须居于内闱一样。白馥兰认为,这里存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联,也即在男人对于书房主人地位的渴望之中,实际蕴涵了上流社会妇女对内闱所持有的类似理解。 也就是说,与妇女被隔离的闺房类似,书房也在文化上象征着男人的上层社会地位,内闱和书房在此意义上具有某种一致性,都富有特殊的社会性别内涵。 白馥兰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住宅建筑的空间结构设计、划分分配、性别隔离、空间内的仪式活动等进行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建筑技术文化和社会性别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呼应与建构关系。 她关于纺织技术的社会性别研究则突出反映了女性在此建筑空间内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从略)。 总体来说,白馥兰从全新的角度解读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纺织技术史,描绘了一幅完全不同的景象。她扩展了技术的概念,摆脱了以近代技术作为参考标准的辉格式研究,对非西方国家及其妇女的技术实践活动给予了认真的分析。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 章梅芳 著《 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研究 》一书。 ISBN 978-7-03-045000-5 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它运用独特的社会性别视角关注被传统科学史忽略的“科学与性别”议题,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科学史领域新颖而极具潜力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书 从科学编史学的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考察并梳理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兴起与发展的学术背景和基本脉络;探讨不同时期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编史实践;揭示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的方法论特征;总结和讨论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纲领的基本内涵;通过比较分析,揭示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纲领的独特性及其在西方科学史领域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最后,对女性主义科学编史学纲领的学术困境与当下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探讨女性主义科学史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本土化探索问题的思考。此外,还对西方女性主义技术理论和技术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其案例工作做了专门的分析和总结。 用您的手指点亮科学! 欢迎您评论、推荐、分享朋友圈, 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4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男女大不同
热度 11 xiazhi397288 2015-8-20 16:51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一般而言,男主外女主内,‘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似乎是天理。然而,世间却有着那么一帮不按常理出牌的‘怪物’:譬如那些挺着肚子‘怀’着孩子的公海马,那些终日奔波赚全家口粮的母狮子(公狮子一般只负责 ‘泡妞 ’和睡觉)。在高唱‘袋鼠妈妈袋鼠妈妈有袋袋’的同时,也请别忽视了那些‘默默奉献’着的爸爸们呢… 话说,有‘一怒为红颜’的豪壮男子,有‘对君洗红妆’的婉约淑女。男女的两性差异,组成了这个美丽而多彩的世界。并且冥冥之中,似乎早就注定了,雄性,是有攻击性的,是豪放粗犷具有强烈征服欲的动物。而雌性,往往是含蓄妩媚百转千回的阴柔,是娇美典雅的代表。 其实自我们出生起,尽管我们单纯无知,但仍会隐隐的感觉到,对方那个没有JJ的‘另类’,跟我们是不同的。也许当时懵懂的我们,只会傻傻的嗤笑,那些疏忽之下‘玩丢’了自己‘宝贝’的她,是多么的不幸。然而现在长大的我们,才逐渐领会到了,这个小小的突出物,才是造就我们男女大不同的,神奇本源。 性别的不同,造成了两性生活习惯性格偏好的显著差别,且业已极大程度的影响到了健康状况:最起码,男人不会痛经,不用在“那几天”到来之时急切的找寻姨妈巾的安慰;而女人则不必紧张会有勃起功能障碍,更不必像热窝上的蚂蚁那样自恨“鞭长莫及”。 当然,这种巨大差别背后的根缘,则源自于性染色体,以及附着其上的种种基因。 雄性具有Y染色体,其中的SRY基因,是男女不同的根本。SRY基因的有无造成了男女各(内部)层次表达水平,激素程度,进而影响了(外部)表向和发育。且正是由于Y染色体的一系列独特特性,造就了追本溯原的科学基础。现今,通过遗传分析手段,可比祖传家谱还更精准有效的让人“认祖归宗”。 我们知道,遗传基因的差异,还会导致其各种分泌,特别是性激素成份和水平不同,激素不同,进而引发外貌性格差异:男人普遍更为高大,粗犷,敦实,易冲动,好争强好胜,吹牛好色。而女性偏细腻润滑,白净靓美,含蓄喜静,娇小温柔。性激素紊乱之类的会造成男女发育上的缺陷(平胸,小鸡鸡),性格上的异常(中性化、边缘化)。虽说,后天环境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固然,这些差异,从进化学角度上看,是可以解释得通的:男女骨架不同,是有原因的:男生粗壮为苦力。女生体形为生孩子,保护肚里孩子更好成长。但决定因素呢?还是得由基因说了算额~ 而大家常说‘男人爱撒谎,女人爱撒娇’,也有道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些也都一针见血的反映出了男女无论是在生理心理,还是语言情感,及各类秉性偏好的极大不同。 毕竟嘛,男人长JJ,女人长咪咪,这种‘大不同’,是客观存在的! 男女的差异不言而喻。尤其是男女思想行为迥异,常常互相难以理解,似乎是上帝所故意设计好的。从进化史上,也可找到些许设计的“蛛丝马迹”:在过去,“能够迅速讲出其他男人的想法”以及“确定他是否构成威胁”显得更为重要,短平快的迅速“攀上高枝”,找靠山,抱大腿,以求有饭吃有人保护。要知道,这可是关乎生存。而简单粗暴的男人未能也不太 “屑于”花时间去与女人交流沟通。毕竟,心思可是得更多的放在打猎(生存)和泡妞(繁衍)上呢。 也不枉人们常常不住感叹“男女经常不在同一频道”。可到底是“水火不容”还是“水火交融”,就得看各自造化了。 而女人爱美,其实是一种营销自己,推销自己,提升自己竞争力的过程。由此吸引更多异性,更有竞争力的异性,做到更好的繁育。 正如鸟靠筑巢来吸引异性,女人喜欢打扮以彰显自信,究其社会学根源是为了更好的吸引异性,传宗接代。人与动物,不是一样一样的么。 当然,在现实社会中,这个‘更好’,附着上了太多外在的条件。由于社会的发展,单纯的身体素质,强壮度(暗示了精子的强壮度以及生活的稳定,保护度,安全感)已经不是主要标准了。金屋藏娇,似乎变成了王道。从进化角度,没有觅食领地的雄性就没老婆,和现在没房不结婚其实是一个理呢!雄性需要‘劳其筋骨’,才能‘抱得美人归’啦~所以宅男们,加油加油加油(此处要用林志岭超嗲的声音)~ 遗传基因规定:男人必须好色! 说起男女不同,不得不提这么一句老容易被人挂在嘴上的话,那就是‘男人好色,女人爱美’。而这在遗传和进化上,是有理可依的。 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一般而言一个精子与个卵子结合。男人每次射精过程中,虽仅有1-5毫升,但却有上亿个精子,而女人一般是每个月才排出一个卵子。过多的精子与有限的卵子,会造成巨大的‘差距’和‘不匹配’。为了繁育更多的后代,精子就需要更大范围的‘播撒’,因此,不安分的精子们就挟持着男人,开始也不安份起来。好色之事由此而起。并且,由于女人卵子少,弥足珍贵,并且女性还承担了怀孕生育的重责,所以才往往会在选择受孕(对象)的过程中过份挑剔和谨慎。 从进化学角度上看来,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过程中,女性更倾向于将心思倾注在对后代的养育上。故为后代挑选到优质的基因,才是其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女人更加保守,精挑细选,以求赢得优质基因(比如能抵抗疾病或具有某种天赋的基因)并与具有优良基因的男性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究其本质,其实是利益权衡的结果。由此,女性常在两性交往中处于保守方,男追女的现象盛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也许提起男人,一句“色狼”就是最为精准的评价了,彼此都对此种称谓见怪不怪。那种一见美女就眼睛发亮,吞口水流鼻血的举止,好似是成年男人的“标配”。英国研究发现,这个,是由基因決定的,不受控制呵。美国研究也证明,在男人被女人吸引之时,唾液分泌会变多,口水中的睪酮含量也会飙升。但,这当然不能作为男人们理直气壮好色的好借口。 人和动物在生殖繁衍的问题上,颇具共识:想尽一切方法将基因更好更广泛的传递下去。这是本能。这或许只是进化心理学为人类的好色所找出的科学辩护词而已。他让人们试图去理解男人的自然天性,在解释着自打人类的老祖宗开始,男人们就都有这个毛病:对女性曲线的迷恋存在“深深的脑海里”。 科学家称,男性“以貌取人”实际上是进化的一部分。一个男人更易不自觉地被那些看上去生育能力强、能够为他留下后代的女孩吸引,而一张美丽的脸、拥有明显第二性征——比如胸部挺拔、臀部丰满、曲线优美的女性通常是生育力强的体现,更受青睐。这一理论得到了美学进化论这一领域的领头人戴维德•拉辛(devendra singh)的认同。 按照进化心理学的说法,在古代的非洲荒原上,生存及繁衍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对此,男女的想法大相径庭。男人更希望自己的基因能够更“多”地传下去,族群更加壮大,所以他们试图去找寻更多女性进行交配,以求数量的最大化,即他们更重视对“量”追求,从而对女人的选择上就比较随便,显得较为滥情了。而女人则不同。她们需要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更多的照顾好肚子里的生命,还要保证孩子能长大成人,故而在选择男人的时候,更愿意选择强壮而能保护她们的男人,除此之外,还需要善于捕猎,能带来更多的食物。女人需要的是对自己忠心耿耿,能带来源源不断食物的男人。 而进化到现在,那些铺天盖地征婚广告几乎千篇一律,无一例外都是要求男人具备良好的经济实力、踏实而忠诚。这么看来,即便时光已过百万年,人的心思却“涛声依旧”,毫无变化,或许这就是从远古时候就落下的病根吧。 女人都是话痨 女人比男人更善于言语或许是大家的共识。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牙牙学语阶段,还是在长大后,语言方面的天赋,无论是普通话或是外语,女孩都比男孩学得更快更好更地道。君不见“河东狮吼”咆哮,摧毁力巨大,转眼间“墙橹灰飞烟灭”自不在话下。早有研究表明,女人自小就开始展现其“唠嗑”天份。不仅比男孩说话更早,且说得更快,显得似乎更有逻辑。女孩可更早识字断句,积累词汇量,句式语调也更显风采。有统计学数据显示,女人一天所说的单词约有2万个,而相比之下,男人仅有0.7万。这,究竟是为何呢? 科学家说:此种差异可能来自于遗传。 早在2001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学研究所的神经遗传学家 Simon Fisher等人就首次发现“语言蛋白”Foxp2(foxhead box protein P2),并阐明其在语言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2013 年 2 月,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科学家 J. Michael Bowers等人对鼠和人的语言能力进行了细致的设计,研究成果发表在《神经学杂志》杂志上。他们的研究表明,雄幼鼠的 Foxp2 蛋白质比雌幼鼠高出近两倍,而女孩的大脑区域Foxp2 蛋白质比男孩出30%。即在动物中,雄老鼠更加能说会道,而在人类中,女人更易滔滔不绝。2013 年 6 月 14 日,英国牛津大学Dorothy Bishop教授在《科学》上亦证实女人拥有此项“特异功能”,所言非虚。 2013 年11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Richard L. Huganir的研究组发现 Foxp2 有一个称为 SRPX2 的“分子伴侣”,帮助 Foxp2 发挥其功能,将为语言障碍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当然,也为学不好语言的男性提供了一种上好的“借口”。 女人更长寿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二场这样说道: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Frailty, thy name is woman)!然而此言,确实偏颇。能顶半边天的女性在如今诸多方面都体现出了自己的先天优势。这不,除了语言的天赋异禀,在寿命上,她们可也是高男人一等呢。 一般来说,在漫长的一生中,女人往往比男人衰老得快,但“笑”到最后的却是女人。这不是很奇怪吗?为什么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呢? 说起女性比男人更加长寿,或许大家第一时间会吐槽道:那是因为男人太过于放纵,饮食选择上比较没有分寸。他们更多的吸烟、饮酒,卫生习惯较差。可,随着女性吸烟率和酗酒率的上升,且垃圾零食的摄入,两性的寿命差距并未减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家们从染色体、性激素、免疫系统研究入手,且从生理、心理因素,以及两性在行为模式、社会互动上的差异等多角度进行了探寻。认为: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DNA修复关联密切,而女性的两条X染色体较男性的一个X而言,显然更多了一重保障。而从遗传物质的差异上看来,女性X染色体比男性的Y而言显然也更有优势:X染色体占所有核DNA的5%,Y染色体只有4.6%;X染色体含有900-1200个基因,Y染色体只有不到100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而性激素的差异也是造成男女同生不共死的根缘——睾固酮会令男性易怒易冲动,更具攻击性和冒险性。而步入中年后,睾固酮还会增加血液中的所谓“坏的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进而使男性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升高。与之相对的是,女性所分泌的动情激素可为停经前的妇女提供保护,降低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症风险,还可预防老人痴呆症等脑部疾病。 当然,女性怀孕期间的磨砺也是重要的一环,经历此“非人”的痛苦折磨的考验后,女性的心血管系统显著改善,免疫力增强。而女性每月的“例假”来访,也使女性有了更强的耐受力和造血能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男性红细胞和淋巴细胞会减少,而女性红细胞不变,淋巴细胞反而增多。且女性的其它免疫细胞相比男性而言减少得更慢。当然,男人从事危险工作的比例较高,做危险举动的机率较大。此外,在爱美之心的驱使下,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比较注意饮食习惯及运动,有比较健康的生活习惯,且面临压力可流泪会倾诉来发泄。 男女大不同的方面还很多,比如有研究称,男人长得帅多赚20%薪水,而美女无此优势;女人比男人更懂得使用‘大数据’推测周遭的氛围,即女人特有的第六感;女性有更好的嗅觉;女性更爱干净;女人更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女性比男人更忠贞,更忍辱负重;女人更容易被面熟的男人所吸引,但男人更容易被陌生的女人所吸引;男性比女性更易遭雷劈;女性比男性道德更高尚择偶时,男性喜看相貌而女性喜嗅气味。。。 总之,男女有别,各有分工,共同辅助,才会和谐共处,营造美丽的世界。 我们是不同的! 男女要多一些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多走进彼此的世界,探求对方的心理生理。求同存异,共同进步,和谐相处,荣辱共享,才会社会稳定,人民安固团结,幸福长远(久)。当然,正是这种美妙的不同,才造就了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曲婉婷《没有什么不同》: http://www.xiami.com/song/1771269774?spm=a1z1s.3521865.0.0.jlFPbV 附: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男人是上帝根据世界的需要而创造的,女人是上帝根据男人的需要而创造的。 男人爱上女人后,他会做诗,女人爱上男人后,她会做梦。 女人对男人往往会朝思暮想,男人对女人往往会朝秦暮楚。 女人的看家本领是撒娇,男人的拿手好戏是撒谎。 女人的幸福在于:他真的爱我,男人的幸福在于:她值得我爱。 女人应该有丰满的奶包,男人应该有丰满的腰包。 女人吻男人算是一种幸福,男人吻女人算是一种口福。 当女人走投无路的时候,她会和一个男人结婚;当男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女人会和他离婚。 聪明的女人会嫁给爱她的男人做老婆,愚蠢的女人会嫁给她爱的男人做老婆。 做情人的时候,女人会让男人心疼;做妻子的时候,女人会让男人头疼。 少女习惯用眼神征服男人,少妇习惯用眼泪征服男人。 为女人发誓的男人是可笑的,为女人发财的男人是可爱的。 女人坚持独身,人们会认为她有毛病;男人坚持独身,人们会认为他有事业心;而实际情况是:女人坚持独身是因为找不到好对象,男人坚持独身是因为找不到对象。 女人习惯把赌注押在爱情上;男人习惯把赌注押在婚姻上。 女人能够忍受不幸的婚姻,不能忍受不幸的爱情;男人能够忍受不幸的爱情,不能忍受不幸的婚姻。 一个忧郁的女人背后必然有一段不幸的爱;一个憔悴的男人的背后必然有一桩不幸的婚姻。 女人再婚是为了赌气;男人再婚是为了碰运气。 女人总是希望她是他的最后一个女人;男人总是希望他是她的第一个男人。 动物世界带给我们的启迪 有一种毒蜘蛛 雄蜘蛛为了顺利交配并不被母蜘蛛咬伤 会先抓一只苍蝇之类的虫子 用丝线仔仔细细捆好当作礼物送给母蜘蛛 母蜘蛛一见之下立刻开始美餐而忘了防身 趁此良机雄蜘蛛果断直接地爬上母蜘蛛背 开始嘿咻 嘿咻完 如果母蜘蛛还没把苍蝇吃完 无耻的雄蜘蛛会用武力把苍蝇抢下来 带走 ...... 留给母蜘蛛的只有怀孕和生产的无尽痛苦 这一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吃饭一定要快 ! 有一种热带蚂蚁 母蚁没有翅膀公蚁有翅膀 每天母蚁想出去吃饭时就会爬上草枝 挥舞触须 接到信号的公蚁就会飞来停在她身上 抱着她飞到花丛里 当母蚁专心吃花粉时 公蚁就趁机嘿咻母蚁 吃好花粉 公蚁再把母蚁送回原来的地方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不要打黑车 不要搭陌生人的便车 ! 有一种铲足蟾生长在沙漠 交配期是在沙漠短暂的雨季 那一个星期里他们要嘿咻 300 多次 产下的卵在水塘里变成蝌蚪之后 长得快的就把长得慢的吃掉 这样在水塘干枯之前长成的蝌蚪 才来得及爬到岩石下面去继续一只蟾的生命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不要以为自己能力很强 你试试一星期 300 次! 有一种苍蝇叫黄粪蝇 每当一坨新鲜的大粪落地 它们就蜂拥而来 饱餐之后开始在粪上寻找交配对象 看对眼的就嘿咻 过程和其它苍蝇没什么两样 特别的在于 为保证母蝇最后生的是自己的种 公蝇在嘿咻完之后 会一直保持两蝇交配的体位 直到母蝇产卵 其间它用中间一对腿抱住母蝇 用其它两对腿和不断前来骚扰有着不良企图的无数公蝇战斗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不要以为自己时间很长 你试试一直做到临产! 继续这个话题,现在从昆虫升级到鸟类 有一种白鹭 一夫一妻制的群居生活 为了保证哺育的是自己的后代 雄鸟长时间的守在巢穴看着雌鸟 但是奇怪的是 雄鸟一旦离开巢穴 必然会去找别的雌鸟嘿咻 而在他离开的同时 他的妻子也必然会接受别的雄鸟的求爱 忙不迭的出墙 双方的不忠势均力敌谁也不甘落后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我还没有想出来 ! 企鹅这种动物是由公企鹅孵蛋哺育后代的 因为公企鹅肚子上有个皮囊 母企鹅生下蛋后就撒手不管了 公企鹅把蛋放进 “ 口袋 ” 里就像孕妇一样 但不是每只公企鹅都当得上爸爸 没有蛋孵的公企鹅会有种奇怪的攀比心态 他们会找些石头、冰块装在 “ 口袋 ” 里装样 同时时刻觊觎着真爸爸 一旦发现哪个公企鹅把蛋忘在地上或不小心掉出来 他们会第一时间捡过来 立刻把石头、冰块扔掉 换成真蛋孵起来 然后昂首挺胸,不,昂首挺肚 骄傲的加入真爸爸的行列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戴绿帽子算什么 看看人家公企鹅多么博爱! 据说有一种深海鱼 雌雄同体 到了繁殖期两鱼看对眼后 就以正常雌雄鱼的方式交配 结束后 两鱼互换身份 刚才的男鱼转而变女鱼 刚才的女鱼转而变男鱼 play thegame once more 结束后 两鱼再次换身份 刚才的男鱼转而变女鱼 刚才的女鱼转而变男鱼 play thegame once more 嘿嘿 , 周而复始不断轮回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 不要以为自己很变态 你试试这样彻底的角色互换游戏 ! 还有一种深海鱼 也是雌雄同体的 到了繁殖期两鱼看对眼后 他们就开始了贴身肉搏 两鱼皆以男鱼身份向对方进攻互相戳来戳去 谁一戳得手 另一方就被迫收回 武器 变成女鱼 被迫怀孕生小鱼 这个自然现象告诉我们 : 连智力低下的鱼类都有本能告诉自己 做女人不合算 !
26832 次阅读|13 个评论
男性的原初是女性
热度 4 小水獭 2015-3-7 19:06
在张婷婷的博文 中提到有一类人 Misogynist ,这类人习惯歧视女性。他们给与他们接触的女性带来不适,实际上他们自己也会受到困扰。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个有趣的观点:人之根本是女人,男人是女人的一种突变体。 在学习胚胎学时,我的老师 Maisel 有一天在讨论课上谈到,他认为每个人的原初是女人 ,而男人只是在生育年龄表达了一些添加物,男性是从全体女性中突变出的一半人。他是一位绅士,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而且是从一位男性口中说出,其实我挺惊讶的。 在西太平洋珊瑚礁中生活一种鱼类蓝头锦鱼( blueheadwrasse , Thalassoma bifasciatum ),在幼年期( initial phase )所有鱼都是雌鱼,到了生育年龄,一部分雌鱼性别转换成为雄鱼,到达终止期 (terminal phase), 之后不再转换性别 。 回到人类社会,例如太监的去势,男人失去生殖器官后为什么会女性化?再看看女性,如果女性失去生殖系统,会变得接近男性么?不会的,对么?男人性染色体 XY ,女人性染色体 XX ,如果失去一条性染色体,男人只有 X ,而女人也是 X ,所以归一了,不是么? 人类的性激素分为雄激素类( androgens )和雌激素类( estrogens )。雄激素中最强的是睾丸酮( testosterone ),雌激素中最强的是雌二醇( estradiol )和孕酮( progestogens )。但是所有性激素在男女身上都有,只是表达量上有差异。即男性体内有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女性体内有雄激素和雄激素受体。如果男女截然不同,为什么给男性服用雌激素会女性化?女性服用雄激素会男性化?实际上男女体内都有各种激素的受体,各个性别中激素作用不同而已。 这也符合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是自然而然的。儿童健康的心理成长需要父母双方的教育引导。孩子会继承同性长辈的行为方式,也会继承异性长辈的行为方式。在成长过程中,面对不同情况孩子会选取对自己最为有益的行为方式。过分压抑某一方面会导致心理失衡。对于 Misogynist 这类人,他们长期贬低带有女性色彩的一切事物,那么当他们面对自己与生俱来的阴性特质,他们是否会困扰会怀疑自己?进而否定自己?当男性 Misogynist 在老去之后,面对自己降低的雄激素水平,发现自己平和温柔起来,会不会厌恶自己呢?当女性 Misogynist 最终发现自己实际上可以拥有独立人格的时候,会不会也会有些许迷茫呢?如果她们认识到,男性是群体中偏强壮的一群而已,会不会更坦然接受男性和格外突出的某些女性呢? 总而言之,男人女人本质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发展的朝向不同。不断的强化和前进使个性更加鲜明,男性阳刚,女性阴柔。但是阳中有点阴,阴中有点阳。复旦大学人类学课上得知,在北美印第安部落中,有些男性瘦弱,就呆在营地缝衣做饭,和大部分女性一起劳作。有些女性强壮,就和大部分男性一起出去打猎。现在社会更加发达而复杂,每个人的选择都更加自由。没有什么必要由性别划分职业和社会角色。各取所需,乐得其所。 最后作为一个女性,我也向男性表达一下尊重。从我接触到的许多男性来看:我先想到的是男性确实身体强壮,肌肉发达,爆发力强。然后他们确实敢于冒险,敢于尝试,勇于变化,开拓精神强。也许是社会因素,我看到很多男性对待工作非常自律、有责任感,勇于为事业投资很多时间精力。而尤为特别的是,有些男性在看待女性这方面比很多女性还要开明。值得我学习。 张婷婷 . 心理特征之厌恶女性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6686-872144html Marsh-Hunkin KE, Heinz HM, Hawkins MB,et al. Estrogenic control of behavioral sex change in the bluehead wrasse,thalassoma bifasciatum .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biology,2013,53(6):951-959.
个人分类: 活色生香de生物科学|5836 次阅读|10 个评论
人类的诞生也是Lady First吗?
热度 13 xiazhi397288 2014-8-17 02:47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看似无厘头的问题难倒了不少世人,而类似的一个问题“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也让人顿感困惑。一直以来,西方神话都是认为这个世界,是先有男人——亚当,然后,他的一个肋骨变成了女人——夏娃。自此以来,不断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现在这个繁复世界,以及存于其中的芸芸众生。而中国传说中却是不同的。在我国,广泛流传着的传说是,先有女人——女娲。她抟土造人,立极造物,别男女,通婚姻。然后,不断发展,进化,就逐渐堆积而形成了目前的这个花花世界,生活开始缤纷灿烂起来。 男和女,究竟哪个更早的被创造?真是一个颇费脑筋,折腾思维的事儿--按现代人思维,应该是女人吧,没有母亲,哪有孩子,哪能生出男娃呢?可,先诞生的是男人也说不定哦~要是没有男人,女人怎能怀孕,怎有能力独自生下孩子呢!--孰对孰错,真难辨。说不断,理还乱啊! 那,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是男性“当仁不让”,还是女人“先走一步”呢?这还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而单靠神话传说或群众臆造来追溯这个在长达30多亿年的生命进化史上的男女性别起源,未免也显得过于单薄。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说的吧!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估计,到2014年,我们的星球生活着超过71.57亿人口。而如此众多的人口,其来源却是指向同一个祖先。尽管大家有着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爱好,不同 的性格,并操着不同的语言,过着习性迥异的生活。 目前,通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经可以将人类的进化史向前追溯到了十数万年前的少数几个共同的祖先。却仍无法解开这几个祖先是何时开始繁衍,为何今天人口差异如此之大,如此多样。 有观点认为,是先有女性的。并认为,Y基因是由X基因的缺失,而进化来的:X缺失掉一块儿,不就成了Y么。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生物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无性繁殖(即不男不女)到雌雄同体(亦男亦女),进而雌雄分体(男男女女),然后再进化到高等动物的。正是由于性别的分化,加速了人类的进化过程。且雌雄同体很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两性分别。 他们坚持先浮于世的是女人。并认为,包括人在内的所有高级动物均是从雌性开始,随后出现了异变,使部分个体转化为雄性。这种变性现象至今仍在某些动物中出现,并常会表现为这般情境:当生存状况相对稳定的时候,雌性往往会占据上风处于支配角色。而当灾难来临并威胁到平衡的时候,就会转变为雄性占优且多数。 还有这么一批人,他们赞同的是这样的说法:并不存在什么男人先或是女人先的问题。在古代,先衍生出来的,只是类似于精子和卵子的细胞,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让两者结合在了一起,从而产生类人猿。此类人猿当时并无男女,只是携带精卵细胞的“容器”。随着进化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携带精卵能力差异的个体。男女的性别分化,因而得以发生。 说及此,好像不得不插播一下关于性别起源的话题呵! 论起关于“性别起源”之谜,仅仅停留在人类的男女性别起源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得从生命的早期演变谈起。初始的地球是没有生命的。地质纪录中最原始的非细胞形态似生命体,是西南非洲距今约37亿年昂威尔瓦特群燧石中保存的古老细菌化石。后来,菌藻类生物的大发展,特别是原核生物的多样化,出现了具有叶绿体的蓝绿藻。光合作用使地球大气中开始有了氧气,为需氧代谢的真核细胞生物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从没有细胞核与细胞器分化的原核生物发展到细胞结构复杂的真核生物,是生物进化中的一大突破。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出现了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的进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的流动,大大增加了物种变异,提高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加快了演化速率,促进了物种与生态的多样性,世间万物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姿多彩。 遗传学家如此说 说起来吧,为获取人类先祖“亚当”和“夏娃”的身世秘密,遗传学家们可也是下了不少苦功,不断的冥思苦想,淌着这趟“浑水”呢! 我们知道,遗传学上,通过性染色体,来进行人类起源的追溯及时间节点的判定,是一个已广被接受的新型考古方法。具体说来是这样的:Y染色体为男性所特有,只能由父亲遗传给儿子;而线粒体DNA为母性遗传,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因此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可以被科学家们用来追踪祖先或男女性别起源。 在去年8月2日的《Science》杂志上,同时刊登了两篇关于男性Y染色体基因测序的文章。在文章中,研究人员分别对来自来自于西伯利亚、柬埔寨、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和墨西哥等9个不同人群的69个男性和来自地中海中孤立的撒丁岛上的1204名男性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详细描述了如何精准测量Y染色体的序列变化。科学家通过分析来自不同人种的男性Y染色体全DNA序列,发现距他们最近的男性共同祖先“亚当”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到20万年前之间。与之前报道的女性的线粒体DNA共同祖先约出现的时间(150,000-240,000)相比,差异并不大。由此,作者推测,男性和女性人类很有可能出现在同一时代,而并非之前一些研究所认为的女性比男性出现的时间早很久。 可惜的是,依目前的水平,对时间点的评估,还是只能停留在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域值上,没法做到特别精确的断定。因此,如果非要对男性女性谁先出现作出个准确判断的话,看来,还得需要更多和更大规模的研究数据支撑,以及更多史料史实的平行及纵向佐证。 好像转来转去,还是没能回答好呢~ 最后,奉送一个冷段子,希望能简化掉这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 A :是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啊? B :当然是男人呐! A :为啥? B :男人也叫“先生”,肯定比女人‘先’生啊! A :囧 @_@ 附: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似乎是所有人的困惑,但我们还是应该首先确定是先有的蛋。现在的家养鸡源于野生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4000年。早期的家养鸡是从一只原鸡产下的蛋中钻出来的。许多专家认为,原鸡是一种野鸡,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鸡的祖先。但也有人认为,现在的鸡是不同种的鸡杂交后的产物。从进化论的角度说,不存在到底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问题,因为,无论是鸡还是其他生物,一个物种的早期成员都是其他一种相近物种的后代。
11783 次阅读|44 个评论
男女大不同,你懂的
热度 7 xiazhi397288 2014-4-21 01:11
网上流传过一个段子,说“男性DNA和女性有百分之零点三的差别,男性没女性进化的高级。大猩猩和人类只差百分之一。所以,广大男性朋友们别自视过高,你那点小把戏你女朋友都一清二楚,她看你就跟你看大猩猩是一样一样的”。 辟谣辟谣,让男性们受委屈了,男性和女性怎么会有百分之零点三的基因差异呢——明明是1%嘛!(男同胞们别难过,你们和黑猩猩还是差得比较远的,黑猩猩和人的相似性只有96%呢) 据悉,2005年的一期《自然》杂志报道,男女的基因表达差异有1%。作者之一、美国杜克大学遗传学家Huntington Willard教授表示,从生物学角度看,女性要比男性更复杂、更富于变化。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一条是活跃状态,另一条原本被认为沉默的X染色体并不沉默,其中大约有20%的基因处于活跃状态,可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处于活跃状态,另外相对较短小的Y染色体上的基因数量大约只有75个。 对于男女基因的差异,发表于2006年8月的Genome Research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也有所证明。研究者发现男女基因表达上有差异,造成男女在患病风险、程度及治疗效果上均不一样,性别在控制DNA转换成蛋白质的速度等方面影响了许多基因的表现。 女人活得长 雌性比雄性长寿的现象广泛存在于许多不同的物种,2012年《当代生物学》杂志的一篇论文称,线粒体DNA的突变造成男女平均寿命的差异。 线粒体几乎是所有动物能量的供应站。研究者针对不同起源的雌雄果蝇进行线粒体相关实验(果蝇种群中唯一的遗传区别存在于线粒体的起源),结果显示雄性之间的寿命长短及老化速度差异很大,雌性间却没有这种差异。这表明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的多种突变,影响了雄性的寿命和老化,但对雌性没有这方面的影响。 虽未经人体实验证明,但线粒体DNA的基因遗传在物种间是一样的。遗传过程中,子女的基因来源于双亲,但线粒体只会从母亲处获得。这表明在千万代进化过程中,线粒体从母亲处遗传给子女,产生的有害变异积累将影响男性寿命及老化,女性则不受此影响。 当然,线粒体变异的日积月累并未导致男性灭绝,这可能是有另外一些基因对男性带来的益处与线粒体变异带来的危害相制衡了,这种基因的发掘,相信不会太久。 大脑有别 有本书叫《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说的是男女在思考方式上的不同。思维与大脑紧密相关,美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证明了男女之间在大脑连接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Ragini Verma副教授主导研究了8岁到22岁的949名参与者发育过程中的脑连接性别特异性,发现在大脑的一些区域,女性大脑的左右半球显示出更大的连接性,而男性在每一个半球内显示出更大的连接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男性在解决问题时较为果断,女性会结合逻辑和直觉思考更多,而且女性更擅长处理多线程任务。 小脑则相反,男性显示出左右半球之间更大的连接性,而女性显示出半球内部更大的连接性。这种连接性差异在13岁以下的儿童中不明显,但在14岁以上的人群中较为突出。 这只是大脑研究的出来的结论,人的思维形成还受到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还是多多互相理解比较重要。 进化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不一样,忘说为什么不一样了,这是进化决定的。迄今为止,众多研究表明,两性在进化过程中存在一种竞争,及基因的性别对抗性选择。 2011年,Science上有一篇文章提出了男女遗传基因进化选择的新观点。研究者认为,如果一个表型或特征对于男性有利,而不利于女性,那么这种特征就会很快传播开来。换句话说,性别对立是为了维持变异,某种基因的有利性,还需与其所要付出的代价保持平衡。基因之间存在着残酷的竞争,他们发现许多种基因都会为了自己的发展,用各种方式去破坏其他基因。 当然,男性和女性不是完全对立的,因为,亦有科学证明,怀男孩的母亲会更少患上阿尔茨海默症,这可是基因版的“养儿能防老”啊!2012年PLoS One的一篇文章显示,男性胎儿DNA能融入母亲大脑,而大脑中有更多男性DNA的母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较少。 之前研究证实的“母胎微嵌合”表明在妊娠期间,亲子代之间会交换DNA和细胞,研究者对59位多个年龄阶段的已故女性进行大脑检测后,分析出其中有一种Y染色体特有的基因,发现男性DNA分布在大脑多个区域中。 另有一些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风险会随怀孕次数增多而增加,但这个实验结果显示,那些没有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女性大脑中,男性DNA比患上此病的女性多很多。这种关联虽然不能证明男性DNA能避免女性患上阿尔茨海默症,但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8714 次阅读|8 个评论
凤指男的还是女的?
热度 1 ncepuztf 2014-1-6 00:15
据说: 龙凤里凤是女的 凤凰里凤是男的 我校的政策是:筑巢引凤,以凤引凤。 有谁知道: 凤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救命啊,难道它是......
个人分类: 说说|4308 次阅读|11 个评论
有关女性研究的网站
fealock 2013-12-16 18:22
台湾女科技人电子报 http://www2.tku.edu.tw/~tfst/ 性别研究文库网 www.genderstudy.cn SciDev.Net http://www.scidev.net US NSF ADVANCE http://www.portal.advance.vt.edu/index.php 中国科技战略研究网 casted.org.cn
3 次阅读|0 个评论
“虎妈”的一视同仁
fealock 2013-10-23 18:00
翻出来以前申请工作时要求写的一篇热点事件评论。选了关于“虎妈”的事件。区别于很多文章对虎妈的声讨,这篇短评谈到了亚裔父母严厉的专制式教育背后一点积极的意义——对孩子的教育成就抱有很高的期待,也因此在男孩女孩教育投资和干涉方面更加显得一视同仁。 More Gender Equity in Tiger Mothers’ Eyes An excerpt titled “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 kindled a hot debate on parenting at the moment it appeared 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n January 8, 2011, and has generated more than 7000 comments so far. The author, Amy Chua, a 48-year-old Chinese American woman who earned her Bachelor degree and J.D.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and who is currently Yale Law School professor, was blamed for her extremely ruthless and scheming parenting methods by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American camp. Regardless of its extremity, Chua’s story partially reflects the truth of the parenting style adopted by Asian American parents (especially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immigrants) – intervening their children’s life with high expectations for these children’s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outcomes – as many social science studies have shown. More importantly, the high expectations hold for both sons and daughters. Chua’s memoir hints, in the tiger mother’s eyes, her daughters – Sophia and Lulu – have potential that each human being should and could approach. There are no different or lower standards for daughters. If the daughters of Asian Americans realize that they can accomplish what they thought impossible with their parents’ strict and even gruesome interventions, they are likely to build confidence about themselves and pursue success in areas where difficulties are foreseeable. An adventure in a jungle of hardness for these girls may be, as Sophia stated in her open letter, “about knowing that you’ve pushed yourself, body and mind, to the limits of your own potential.” While statistics continuously reveal that Asian American female students outperform their female counterparts in other racial groups on scientific education outcomes, the family dynamics should provide a strong, if not the only, explanation for the observation.
2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什么决定Giser老师们后一代的性别?
热度 2 ZXBMW 2013-7-3 09:41
在昨天跟同学们要去吃饭的路上,无意间谈论起学院老师们的孩子,本来只是说说她们多么可爱,他们多么有才,多么。。。。不过突然发现,这个Giser老师的后代,竟然跟他们的研究方向有关,于是我就立马说“大家有没有觉得,我们学院搞GIS的老师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小女孩!而搞遥感的老师后代都是帅哥!” 接着就有同学举出反对意见:“我老板(导师)是做GIS,怎么是生女儿呢?” 。。。。。经过一番思考,我们又添加一个因子,那就是老师自个的性别。 如此一来,就得出决定我们学院GIS专业老师下一代性别的影响因子基本确定:1.老师自己的性别;2.研究方向。 结论:1.研究方向为GIS的男老师生女儿;2:研究方向为遥感的男老师生男孩;3:研究方向为GIS的女老师生男孩;4.研究方向为遥感的女老师生女孩。 还真是这样,把我们学院的这个专业的老师下一代分类的非常清楚,方差为0,没有一个老师列外!再举个例子:汤国安老师(老师,见谅哦,举个例子),他的后代是女儿。还真是有趣,以后想要生男孩子或生女孩子的Giser老师们注意咯!!!
个人分类: 突发奇想|213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年龄、性别与美貌
xuxiangtian 2013-3-27 18:30
英国《每日电讯报》上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女人30岁时最美,41岁开始出现衰老迹象,53岁外貌不再性感,55岁步入老年;男人34岁时最帅气,43岁开始显老。男人衰老速度似乎比女人更慢些,男女最具魅力年龄相差4岁。 转载于许培扬研究员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674119.html
个人分类: 新闻快递|1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