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壁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名作过眼: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院》
Mech 2019-8-9 10:55
拉斐尔 (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 1483-1520) 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专注于绘画。据说为人随和,尤其是对仰慕他的女子,来者不拒,因此艳遇无数。情有独钟于一位面包师的女儿。不过,为仕途计,准备迎娶宗教界上层人士的女儿。在新婚前夜恰是耶稣受难日,带病与所爱女子巫山云雨,结果英年早逝。那个女子进了修道院,而未成婚新娘,不知所终。这个临终故事很有戏剧性,但如此隐秘的事情如何为外人所知,我就弄不清楚了。 拉斐尔的画似乎较为分散。去过的几大博物馆几乎都有,如大都会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和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说“几乎”,是在不列颠博物馆似乎未见。也见于一些更专门的博物馆,如伯格赛博物馆、碧蒂宫和乌菲齐美术馆。他的画总体上欢愉明媚协调对称,有着恬静、安宁和和谐,因此看起来有感官的愉悦。这种风格可能与他快乐的童年与随和的性格相关。缺点或许就是缺乏深度力度。痛苦的天才米开朗基罗认为,拉斐尔的成功是由于勤奋而非才华。 我见过的拉斐尔的油画都比较小巧,而壁画非常宏大。我个人更喜欢宏大场面。本系列博文将陆续贴出梵蒂冈博物馆中几个拉斐尔画室的壁画照片。梵蒂冈博物馆有三个房间与拉斐尔有关,统称为拉斐尔画室。按照通常参观路线,最外面的是君士坦丁厅,然后是埃利奥多罗厅;最里面是签字大厅,教皇的图书馆和私人书房。三个房间的壁画都是拉斐尔及其学生所作。这次只说签字厅的画《雅典学院》,在 1510 到 1511 年间绘制。虚拟地汇集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学派的著名学者,代表着哲学的繁荣。 画面最中心有两个人似迎面走来,粉衣者为柏拉图,右手指着天左手夹他的《蒂迈欧篇》,据说原型是达芬奇;蓝衣者为亚里士多德右手掌心向下左手持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原型据说是米开朗基罗。这两种对立的手势也代表着两位哲人的对立思想。这两位也常被人从全图中截出单独使用。认为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肖像,其实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顺便一提,希腊雅典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雅典学院 》前的 雕塑 ,两位哲人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更有开创性,而亚里士多德为集大成者。 其余人物也多是哲学史先贤,虽然认不全。左边穿绿袍的是柏拉图对话录中的主人公苏格拉底,转身向左扳手指与人讨论。而他身前着水蓝袍的是同时代的色诺芬,读过他的《回忆苏格拉底》和《 长征记 》。色诺芬左边的紫袍人是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西尼,他是犬儒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柏拉图哲学上的反对者。再左边身着盔甲的青年是亚历山大大帝,可以算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 画面左下方有大胡须在一本厚书上写字者是毕达哥拉斯,哲学家数学家。其后上方头缠白巾探头看者为阿拉伯哲学家阿威罗伊。下方边看边记者为德谟克利特,我印象中这位哲学家要比毕达哥拉斯更早,但不肯定。 靠着柱脚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他是无神论者,其著作似乎已经失传,其思想比较系统地体现在卢克莱修的长诗《物性论》中。稳定性的拉丁词根就出于该长诗 ( 《 稳定性漫谈 》 ) 。 上述三人的前方有一个身着白袍神情严峻的女子是数学家希帕提娅,画图中唯一的女性。她在亚历山大城被基督教暴民杀死分尸并焚烧。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我看过以此为故事背景的电影《城市广场 (Agora , 2009) 》。希帕提娅身前面扭头向后看的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柏拉图对话录中有很长篇的《巴门尼德篇》,我过去看过但没有看懂。再前方坐在地上握笔倚桌思考者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就是他的名言。据说他的脸采用了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小堂顶的壁画《创世纪》中的预言家圣耶利米的形象。 宽阔的石阶中间斜躺着半裸老人为古希腊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第欧根尼。他平时只穿一身破烂衣服,住在一只桶里。面对亚历山大大帝问他需要什么,他傲然回答,“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右下方躬著身子面对地上黑板是几何学家欧几里得,周围推测是他的学生。在他身后穿黄袍背对观众手持球体者托勒密,他创立了地心说。他身前手持球体的长须老人是琐罗亚斯德,古波斯国教拜火教之祖。在他们俩右边有个头戴深色圆形软帽的青年正是拉斐尔自己。 上述人物除了拉斐尔都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中提到,多数人有专章讲解。这是我过去反复读过的书,现在印象也很模糊了。 画面背景是些高大建筑拱门,据说参照修建中的圣伯多禄大教堂图纸。建筑壁龛上的两尊雕像,左侧手持乐器的为阿波罗,右侧持矛并扶着嵌有美杜莎头颅盾牌的为雅典娜。《 雅典学院 》前高柱上的 雕塑 ,也是这两位大神。 名作过眼:波提切利的古典题材绘画 名作过眼:米开朗基罗的雕塑 1 名作过眼:米开朗基罗的雕塑 2 名作过眼:贝尔尼尼的主要雕塑 名作过眼:卡诺瓦的雕塑 名作过眼:罗丹的雕塑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9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
热度 1 Mech 2019-2-16 02:53
NODYCON2019 的社交活动安排是参观卡比托利欧博物馆,时间是会议第一天晚上六点到七点半。后面还有 NODY 的编委会会议。 卡比托利欧博物馆 ( Musei Capitolini ) 起源于 1471 年放置当时教宗捐赠给罗马市民的古代青铜雕塑,因此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公共博物馆。现在的建筑为米开朗基罗 1536 年设计规划,最终完成在 400 年后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博物馆位于罗马七山之一的卡比托利欧山上的广场。广场包括新宫、元老宫和保守宫,以后另文专门写。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由两翼的新宫和保守宫构成。中间的元老宫现为罗马市政府。 卡比托利欧广场 保守宫 新宫 博物馆入口在保守宫。里面有些画和雕塑等。大量壁画展现罗马早期历史中的故事。依据是李维的《罗马史》,最早的罗马历史记述,许多脍炙人口故事的最初出处。雕塑看起来都比较寻常。从重要性看,或许应该首推青铜雕塑《母狼喂养罗慕路斯与雷穆斯》。总体感觉不错,但并非特别令人兴奋。 劫掠莎宾女子 母狼喂养罗慕路斯与雷穆斯 三楼,有个甜品店。可以在晒台上眺望罗马市景,但视野有些受限,还不如在新宫旁的天坛圣母堂门前,也不如与那里隔壁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 ( 威尼斯广场旁那个硕大无朋蛋糕型建筑 ) 侧面。 有地下通道可以到保守宫对面的新宫。在地下通道,可以通到中间的元老宫底层,白天可眺望罗马广场,还可以见广场之外的大竞技场,这也是罗马市市长窗外的美景。罗马市场从三个不同方向眺望,帝国大道、元老宫及其周边和帕拉蒂尼山,几乎是全方位了。 博物馆尤其是新宫的雕塑很有特色,主要是罗马时代的作品。罗马神话虽然基本山寨希腊神话,但褒贬还是有差异。希腊生活中站在特洛伊人一边的爱与美之神阿芙洛蒂特和战神阿瑞斯形象比较负面,在罗马神话中相应的维纳斯和玛尔斯变得非常正面,而且维纳斯不仅是爱与美之神,也是女战神,有时戎装现身。维纳斯与凡间国王生了埃涅阿斯,在荷马史诗中为特洛伊国王女婿,在维吉尔史诗《埃涅阿斯记》结束时建立罗马城。玛尔斯不仅是维纳斯的情人之一,也与而且据李维《罗马史》和普鲁塔克《名人传》记载,玛尔斯与凡间女子生的罗慕路斯,为罗马王国开国国王。博物馆有多个维纳斯像,尤其是《卡比托利欧的维纳斯》,美奂美仑。另有巨幅玛尔斯像。 卡比托利欧的维纳斯 埃斯奎利诺的维纳斯 玛尔斯 神话雕塑还包括雅典娜、阿波罗、狄安娜、玛尔斯和朱诺等的像。还有个贝尔尼尼的《墨杜萨》头像。《丘比特和普赛克》也是名作,但窗口光线不太容易拍照,效果差些。丘比特和普赛克是寓意深刻的故事,出自奥维德《变形记》,也可以引申为《欲与灵》。该故事是许多绘画和雕塑作品的题材,博物馆所展出为该题材雕塑现存最早的,但未必是最好的。 雅典娜 阿波罗 狄安娜 朱诺 墨杜萨头像 丘比特和普赛克 雕塑名气很大的还有《垂死的高卢人》《年长马人》《年轻马人》等。前者似乎没有罗马国家博物馆阿尔滕普斯宫《自杀的高卢人》好看。 垂死的高卢人 年长马人 年轻马人 博物馆主要是罗马时代的雕塑,但也有少量其他作品。希腊青铜雕塑奔马也有追风踏燕之势。古希腊战车比想象的要小,不过也可以理解这样才能跑得快。埃及的雕塑相形见绌,相比希腊罗马雕塑,既缺乏宏观创意,微观上也显得有些偷工减料。 古希腊青铜奔马 古希腊战车 古埃及狮身人面兽 在我看来,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在罗马或许可以排第三位。作为综合博物馆,无疑比可列入世界十大博物馆的梵蒂冈博物馆逊色。作为艺术博物馆,似乎也比伯格赛博物馆观赏性差。但优于其他博物馆,包括罗马国家博物馆。卡比托利欧博物馆热度也远低于梵蒂冈博物馆和伯格赛博物馆。离会场所在的罗马第一大学城内校区比较近。如果从卡比托利欧山上过去,不绕威尼斯广场,步行大概在一刻钟左右。 会议安排的一个半小时参观时间似乎有些紧张。不过有英语导游和英语讲解,或许更能抓住精华。我上次去,在里面 4 个多小时,也没有完全尽兴。雕塑太多,后来有些审美疲劳。
个人分类: 风光过眼|5967 次阅读|2 个评论
欧洲民居走廊壁画
kd652 2018-9-26 10:42
偶然见到一处旧民宅走廊上的壁画: \0 \0 \0 \0 \0 \0
个人分类: 字画欣赏|2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被挪动了的永乐宫
热度 4 yag195544 2017-2-12 07:29
被挪动了的永乐宫 岳爱国/文 引子 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包括彩绘壁画在内,于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竣工。其建设周期几乎与元代历史相始终。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毁于火,后重建,扩充为道观。元中统三年(公元1261年)又扩为现存的“大纯阳万寿宫”。山西芮城永乐镇是吕洞宾的故乡。在七百多年前的元代,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被元代皇帝任命掌管天下道教。其以钟离汉、吕洞宾传人的身份,开始在吕洞宾的故乡——山西芮城永乐镇大兴土木,因此,永乐宫辉煌问世。永乐宫之所以被称作“大纯阳万寿宫”,是因为,被奉祀为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道号纯阳子,被后世尊为纯阳子法师,故这处道观被唤作了“大纯阳万寿宫”;又因其原建在芮城县的永乐镇,故又被称之为永乐宫。 到民国时期,永乐宫已基本废弃,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但值得庆幸的是:其主体结构,尤其是内里的壁画基本未遭到破坏。后来永乐宫被当地村民辟为小学堂,供孩子们读书用。但孩子们对其墙壁上的壁画很是惧怕,于是,村里的人便凑钱在大殿内砌上了夹壁墙,将孩子们与壁画隔绝开来,孩子们就能安心读书了。 正是这个无心插柳的举动,无意间却保护了这座艺术的宝库。 1938 年日军侵华期间,永乐镇被日本鬼子占领,将孩子们从永乐宫里赶了出去,将这里作为他们的驻兵之处达7年之久。其间,日本鬼子虽对永乐宫进行了一些破坏,可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却始终未发现其中的壁画。壁画也就未遭到盗抢或破坏。是村民们所砌的夹壁墙发挥了效能。 1952 年在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永乐宫及它的壁画被发现。 说起壁画,可以说是永乐宫的一绝。 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壁画是中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 敦煌壁画 相媲美。永乐宫的壁画满布在四座大殿内,这些绘制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画技高超,用笔有唐代的细密,兼有宋代的顿挫,又融汇了元代的写实写意,形成了永乐宫壁画独到的可贵风格,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成为元代寺观壁画中最为引人的一章。 一、为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搬迁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凡游览过永乐宫的人们都知道,永乐宫现在山西省芮城县城北的龙泉村。有人会发出疑问:偌大的一座永乐宫,怎么就从芮城县永乐镇的招贤村跑到了芮城县城北的龙泉村?神宫(永乐宫也被称为神宫)虽未离开芮城县,但两地间毕竟相隔着20多公里的距离呢?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了本文的主题——“被挪动了的永乐宫”。 话说1957年,三门峡水库作为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修建规划确立,将于1958年11月25日开始进行黄河截流,并计划于1960年实行关闸蓄水拦洪,所规划的拦洪后的水位高度为海拔350米。因此,作为三门峡上游芮城县永乐镇的部分地段将是被淹没的地区,其中就包括位于招贤村的海拔高度为330米的永乐宫。为保护这一重点文物,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从1959年起到1966年完工,历经七年时间,将永乐宫全部迁移到了芮城县城北的龙泉村。 二、周总理提出:“看看,咱们能不能自己搞?” 搬迁永乐宫,说易行难。在一缺经验,二缺像样的工程技术人员,三缺资金的情况下,搬迁谈何容易! 尤其是要将永乐宫中近千平方米的珍贵壁画,完完整整地切割下来,再毫发无损地运到新址,尔后再安装到新址的墙壁上,这该是一个多么富有挑战的工程?!为此,上级专门从捷克斯洛伐克邀请来两位岩石壁画切割专家,希望能为我们的搬迁工程助一臂之力。谁成想,两位洋专家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一是作价高,提出的工程预算达500万—1000万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晋南地区全年总收入的一半还要多;二是要有十五名工程人员的配合;三是要为他们盖一座小楼;四是要求在两地间修建一条柏油马路;五是不保证工期,他们提出至少要用8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搬迁工程,而三门峡工程的蓄水期限根本不可能等下去;最关键的一点是,两位洋专家虽是岩石壁画切割搬运的专家,但对永乐宫画在泥土墙上的壁画切割并无经验可言,他们提出的:“先将壁画用石墨、化学品材料软化,然后将壁画剥离于墙面,再将剥离下来的壁画卷起来运走”的方案根本不可行。 为此,在一次研究三门峡工程的会议上,当提到永乐宫的搬迁事宜时,周恩来总理提出:“看看,咱们能不能自己搞?”周总理还明确要求:“一定要把永乐宫及壁画保护好。” 总理的话既是探讨的语气,又是提出了建议与要求,更是给我们的土专家们在文物、古建筑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 自此,我们的土专家们不辜负周总理的期望,果真自己搞起来了。1959年3月,永乐宫迁建委员会正式成立并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工作。 三、用土办法切割和搬运壁画 搬迁工作首先碰到的难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近千平方米壁画的切割、揭取与搬运。 为保护永乐宫壁画这一国宝,迁建委员会首先请北京及其他地方来的专业画家,对壁画进行了全面的临摹复制。这些敬业的画家们在对壁画不施以任何破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了临摹复制的任务。现这套复制品以国宝级的身份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然后,一帮年轻的土专家,再加一帮当地请来的老工匠,组成了一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切割、揭取与搬运古壁画的队伍。在没有任何原始图纸、样机,也没有电的状况下,大家用别的行业淘汰下来的旧部件,拼拼凑凑,精心制作成了连他们自己都叫不上名字的切割揭取机,虽然是手摇的,但用在对我们的泥墙壁画的切割、揭取过程中也还得心应手。 壁画该切割成多大块儿?按照帝国主义分子在我国敦煌等处盗割壁画的反面经验,一般是将壁画切割成四、五十平方厘米的大小,这样便于包装和长途运输。而我们的土专家们首先考虑的是对整体艺术形象的保护问题。为确保壁画人物形象的尽量完整,最后决定,原则按照人物的完整性进行切割,设若人物形象过于大,就从腰部以下再断开,这样做的好处是,在以后的安装中,需要弥补的缝隙都不在重要部位,可保持这一国宝的尽量完整。 为确保壁画在切割、揭取的过程中尽量不掉粉、不落渣,有关方面的专家们通过反复试验,最后选择了使用胶矾水作为粘合剂来加固壁画。 就是利用这些土得不能再土的方法,永乐宫墙壁上近千平方米的古壁画被切割成了341块大小不等的壁画块儿,稳稳地揭取下来,落地待运了。 完成了壁画的切割与揭取,只是完成了对壁画保护近三分之一的工作,之后,还有包装和运输、安装与复原等极其复杂的工作要做。 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位于山西芮城这样较为偏僻的地区,道路的状况是十分落后的。但为了永乐宫的搬迁,尤其是为了确保壁画不在运输过程中受损,当地政府决定在旧址与新址间修建一条土路,要求尽量平整。工程分派到沿途各村加以完成。 最开始,土专家们提出的运输方案是由人力车和畜力车来完成运输任务。但可想而知,二十多公里的路程,一天最多打一个来回,这要运到猴年马月?正在土专家们不知所终的时候,省里给配备了四辆苏式嘎斯小货车,运输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 土专家们又用土办法适时地研制出了减震装置,安装在汽车上,确保文物在运输过程中不因颠簸而出现意外。在省里的大力支持下,在工程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的通力合作中,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壁画的搬迁工作,并且基本完好无损。 除了对壁画的切割、揭取与运输做到一丝不苟外,对永乐宫中所有建筑的每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要一边拆卸,一边要编上准确的编号,确保之后的还原不发生问题。 四、复原永乐宫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搬迁永乐宫的第一脚顺利踢出之后,后面的工作虽还有千难万难,但都不是不可克服的。 按照中国古体建筑先建房,后砌墙的模式,永乐宫在一丝不苟的复原建设过程中。正是由于之前扎实的基础工作,使得复原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施工专家们提出了:原建筑材料能用的一定要用,确保原件恢复的最大化;对破损的原建筑材料经修补后可用的也要用上;实在缺失的再仿真建造。正因为此,我们今天看到的永乐宫,虽不是百分之百的复原,但复原率还是相对较高的。况且,在永乐宫搬迁之前,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人为破坏,已有一定程度的损毁,因此,永乐宫在搬迁的过程中,不能百分之百地得以还原并不全是搬迁所造成的。 在壁画的复原安装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一项大胆创新,即:将壁画干挂在壁画与墙壁之间的木制龙骨构建上,再用螺丝在龙骨后面固定住即可。这样的好处是,一旦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自然灾害、战争等状况,可将壁画按照复原顺序,一一拆卸下来,打包、收藏并运走。 壁画复原的最后程序是勾缝。工程技术人员、美术工作者齐心协力,通过反复实验,最后调制出硬度、张力皆符合原壁画构造结构的腻子,勾好缝后,再通过上色、做旧,确保人们肉眼看去,无法发现拼接缝处的位置。 五、那个时代正是国家经济最困难的时期 凡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都十分清楚地记得,那个时代我们的国家是如何的贫穷。而在搬迁和复原永乐宫的那几年,恰恰与国家的贫困时代相交集。据参加过永乐宫搬迁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工地管理人员回忆,虽然搬迁永乐宫的任务十分艰巨、重大,但国家并未因此更多地拨款于此项工程。毕竟,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用钱的地方太多太广,又是刚刚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缺钱是一定的。为此,工地将玉米面、高粱面等粮食尽量满足干体力活的一线施工人员,而其他人员则只能“瓜菜代”,即以南瓜等瓜菜代替口粮以果腹。 为尽量减少因粮食不足带来的困难,工地的办公人员们利用闲暇时间,将工地旁暂时的闲暇地块儿种上粮食、蔬菜,以补贴工地的不足。 条件虽然是极其艰苦的,但所有参与到永乐宫搬迁工程的人员并未因此而打退堂鼓、而懈怠,他们以最少的资金(搬迁工程规模小于永乐宫的埃及阿布辛贝神庙,仅仅挪动了200米的距离,搬迁工程花费4000万美元,而永乐宫的整体费用仅用了200万元人民币)、最劣质的生活条件、最优质的工程质量,向全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六、走进复原后的永乐宫 经过无数土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不懈努力,一座崭新的永乐宫又矗立在了晋南的土地上。 让我们走进永乐宫,去观赏一下这件国之瑰宝吧。 进得永乐宫内,只见宫殿规模宏伟,布局规整,大气疏朗。除山门外,中轴线上还排列着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四座高大的元代殿宇。“这可是一砖一瓦从原址搬迁过来的!”我心里不禁暗暗赞叹道。确实如此,这些规模恢弘的建筑群能够从几十公里之外的地方搬迁过来是何等地不易啊! 三清殿显现在了我的眼前。三清殿又名无极之殿。未进大殿,只看外型,这座大殿已呈现出盖压四方的气势。挂在门楣上的“无极之殿”牌匾虽已是十分地斑驳,但其中所透出的沧桑感,却可以让每一名前来的游客遐想、思绪飞扬。举目望去,屋脊上的孔雀蓝釉色的鸱吻高达3米,虽历经近千年,釉色仍鲜艳夺目。这可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上最大的吻兽,比故宫太和殿上的吻兽还要大上一号。当年,为搬迁这个鸱吻还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那个没有大型起重设备的年代,我们的土专家、老工匠们,将巨大的鸱吻按原拼装部分拆成若干块儿,再捆绑好,依靠传统的杠杆原理,凭着众人的共同努力,才将它们成功地运到地面。 踏进殿内,但见三清殿内的东、西、北三面墙壁上,绘满了巨大的壁画。由于不太懂绘画,特别是不懂古代壁画,投射入我眼中的尽是用线条包裹着色彩的神鬼图。由于在去永乐宫之前并未很好地备课,故壁画上究竟画了些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但有这么两点还是基本了解的,第一点,墙上的壁画都是极其珍贵的,若从上面随便取下哪么只是一小块儿都会价值连城;第二点,我虽然不太懂画儿,尤其是不懂古壁画,但我记得,我的女儿在上小学期间,我们曾在她的课余时间,送她到少年宫学习画画儿,只见她最初所学的,就是画线条,要画得流畅、画得熟练,说这是学好画画儿的基础。所以,当我见到壁画上那浓淡粗细不一,但却是十分流畅、十分娴熟的线条时,我知道,这些壁画的创作者们绝对是壁画创作的大家。 当我从永乐宫归来后,我上网查询到了《永乐宫壁画200个高清细节》这样一条信息,当我打开这200幅图画一一品去,再结合我在永乐宫观赏到的实景,使我对永乐宫壁画有了一个跳跃式的认识,对元代宗教历史、对全真教、对那个时代的艺术水准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由于每一幅图画都是对壁画某一个局部的放大,所以可以非常清晰地读到这些神鬼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他们的眉眼,他们一根根的胡须,他们的手指,他们衣服的衣褶,他们衣袍冠带的局部颜色等等。都说中国古代的画为写意画,可看了永乐宫的壁画后,我感觉,起码是在元代,我们的画师们在画法上有很多方面基本还是写实的。 开始我不知道三清殿《朝元图》所绘的286位神仙都是哪路神仙?后来在看了有关介绍后方了解到,在这幅大型壁画中,将那个时代能够想到的中华所有的神仙都囊括在其中了,简直就是一场中华神仙的大聚会。这幅图表现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龙、白虎二神前面引路,南极长寿仙翁和西王母等八个主神的四周,簇拥了管天、管地、管山、管水、管十二属相、道教圣祖等多位神君,还有武将、力士、玉女侍奉在旁,全图286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徐缓地向前移动着。 壁画中的神像虽然高度、朝向大致一样,但画面利用了不同的面部颜色、衣着和神态去表达不同神仙的身份、性格。帝君的神情多半比较庄重、肃穆,眼睛略小;武将则全身披甲,鬓发飞扬、豹眼圆睁;玉女则含情地微笑,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沉思,也有些在凝神、在顾盼,形象各具特色。每个神像虽着墨不多,但却以浓淡粗细的线条变化,充分表现出质感的动势来。袍服、衣带上的细长线条,好像一条条钢线镶在壁画上一样,造就了迎风飞动的飘忽感,加强了 画中仙 人的生动性。南极长生大帝的一条冠带,长丈余,无断笔之处,显然是一气呵成,表现出极高的绘画功力。这种画法不但承继了唐、宋以后盛行的 吴道子 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难度极高。 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勾线填彩法,以墨线为骨干,再填以金、朱红、青绿等色,搭配得极为和谐,有些部分还用了沥粉贴金法,增强了质感的对比,令画像的立体感和辉煌的气氛竭力显现。特别由于使用的是天然石质材料所配制的颜料,故使画面可以长久不褪色。 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又被称作吕祖殿。纯阳殿内,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52幅神话连环画故事,对吕祖进行了热情歌颂。纯阳殿内对扇后壁的“钟、吕谈道图”,是一幅极为珍贵、人物描写极为成功、情景相融得非常好的一幅壁画。 重阳殿又称龚明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 王重阳 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也是采用连环画形式,用49幅画面,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纯阳殿、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吕洞宾、王重阳的故事,但却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那个时代平民百姓的日常活动。透过这些画面从中可以窥到,平民百姓的辛勤劳作、日常起居、应酬交流等。画面中也表现了那个时代上层人物的一些景象,诸如:宫中朝拜、君臣答理、高官出行等。当然,对表现道士设坛、打坐念经的场景是不能缺失的。正是这样一些对社会各个层次人物的表现,展示出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元代影像图景。 尾声 正因为永乐宫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文化水平、文物价值,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破格将永乐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候选项目,而在此之前,全世界尚没有一处搬迁文物能获此殊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搬迁的文物不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但也有人曾对永乐宫的搬迁提出了质疑,认为,三门峡水库的最终蓄水量因种种原因,被调整为海拔326米,假设当年永乐宫不搬迁,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不会因搬迁而使永乐宫受到不应有的伤害。笔者认为,提出此质疑的人们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知道,三门峡水库于1960年9月的第一次蓄水,达到了海拔高度为332.58米,而永乐宫的海拔高度为330米。再者说,三门峡水库因种种原因而降低蓄水水位的高度,那都是在三门峡水库建设完毕后,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才提出的,是绝大多数人事先无法预料到的。 可以这么说:我国政府及有关文物专家们,在阴错阳差的前提下,完成了一项伟大的搬迁古文物建筑群的任务。之所以说这项工程伟大,是因为,通过搬迁,对永乐宫这处绝无仅有的文化宝库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又是为我国之后的古文物建筑保护、搬迁等开辟了一条阳光大道,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正是由于永乐宫经历了这样一段极其曲折、跌宕的搬迁故事,无形中对提高这座艺术宝库的身价,起到了非常好的烘托作用。 当你何时有机会到得永乐宫参观,在领略其不朽的文化、艺术、考古价值时,一定要将其置于曾经经历过搬迁的这样一段重大史实背景下去欣赏,其所得所悟会是翻倍的,甚至更多。
个人分类: 游记|2016 次阅读|6 个评论
测绘鼻祖----伏羲和女娲
热度 1 jlpemail 2014-10-12 09:13
壁画中的伏羲和女娲的形象 图片来源:陇上网 发布日期:2010-6-11 2:12:10 浏览次数:642 对这张壁画,如何解读呢?戴老板说,这是在交媾的男神女神呀。 那算一个解读。(数学家\好战者也有各自 的说法.) 一位测绘史学家说,这是历史上最早的 测绘人员呀。假如把神仙 看成人物的话。 这是很 有道理的。测量天地、经纬宇宙,量算 时空,正式古今测量 工作者的天职 呀。你看, 他们二人(神),配合着完成着测量动作。规矩、规矩,规 和矩是不能分家 的。古人比当下的一些人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道理哪个成年人 不懂呢? 其实,我们的许多孩童都 是守规矩的。成人了, 多数人发现 ,那些太守规矩的, 往往 最吃亏了。于是...... (此是跑题话, 定稿要删除的。) 还是 回到壁画上来。 画的正上方——是太阳和他的一些位置?我原先 不敢承认;再看 下方,一勾弯月 和她的不同月相,正好印证了刚才的猜测。天地、日月,是我们远古祖先必然关注的 就好似 现在,我们仍然关注他们一样 。 人和人想像出来的神仙,可主宰大地,却 不可以主宰高 天。《西游记》里的神仙 们据说在,天上居住。孙悟空同志,没有规划,没有蓝图,所以玉帝乱了方寸。 没有规划,当然是没有规矩的一个小个案。 接着还 说壁画。规矩在手,其实是一种权 和力量 的象征。伏羲和女娲的规矩,类似于 莫西的约柜。都是一种法度。他们是民族 精神的 载体,也是法则 的象征。 伏羲和女娲的规矩,我们持单纯技术 观点的人, 认为就是技术工具了。 我们排除 了纯粹的宗教和民俗理念。我们只考察——测绘技术进入壁画 、进入艺术的 途径。艺术是 现实的一种反映。壁画的创作年代,肯定在规矩 ——技术出现以后。至少 人民的观念 中,它们可以进入“图腾”的系列,可以享受崇高的地位。当崇尚某种理念 的 人们跪在壁画前的时候,他们肯定是 仰视伏羲和女娲,也仰视他们手中的规矩的。 伏羲和女娲是大地上 的绝妙组合。或者可以认为,是聪明的人 类先祖的两个侧面。 我们再 来观察壁画上的 星图吧。怎么样? 肯定有您熟悉的星座! 北斗——估计10岁年 前,就认识它了! 这样看来,壁画中的科学 含量太高了!天文因素有,大地因素有;还有 测量工具中 的规矩。 闲谈暂停。(开始讨论...................................................)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450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饶有兴趣的壁画
Fangjinqin 2013-3-15 15:08
饶有兴趣的壁画 Wall_Paintings.pps
个人分类: 图片欣赏|2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莫斯科地铁:地下艺术殿堂
热度 3 jianxu 2012-6-24 20:39
莫斯科地铁的功能,远远超出了仅仅作为交通工具(解决塞车问题)。它始建于 20 世纪 30 年代,初衷军事防御,地下 50 米 (真正的深挖洞!)。据说,可容纳 400 万人作为战时的栖身之处。 莫斯科地铁集交通、建筑与艺术为一体,举世无双。在结构上气势恢宏。主体结构大量地采用大理石、花岗岩等构筑装饰,雍容华贵。每一站由艺术家们根据不同的主题(历史事件,民族,社会群体等)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壁画、雕塑、灯饰)进行设计,成为智慧与精湛技艺的结晶。 令人震撼,流连忘返。“地下艺术殿堂”的美称,当之无愧! 基辅站。 高榉架的拱顶。两侧壁画以十月革命的故事作为主题,由彩瓷马赛克拼凑而成。下图中间的人物好像是斯维尔德洛夫,身后站的是斯大林。据说,以地名命名的车站,在当时是将工程承包给了那个城市来完成。 革命广场站。 站台通往两边月台的拱门下的四个顶角矗立着不同造型与神态的人物铜像。人物故事分为两个主题:参加十月革命的工人、水兵、士兵和苏联时期工人,农民,运动员等职业的人物。带着猎犬的红军战士。那条狗是如此可爱,以至于许多路过的人都会抚摸一下他的鼻子(下图2 )。刚刚结束训练,待去沐浴的女铁饼运动员(下图3 )。 诺沃斯洛波德站。 壁画的造型如同教堂里的窗户。画面由彩色玻璃拼成,后面有照明灯。如同现在的广告灯箱。人物的主题以教育和文化为主,包括钢琴家、画家等。彩色玻璃壁画的外边,用麦穗等黄铜制作的花边装饰。 米拉大街( Prospect Mira )站。 浮雕由白色与金色相间构成。主题好像是农业或者是植物。这里发现了一位手持显微镜、穿白大衣的科学家(也可能是检疫病虫害的,或者是农药是否超标)。 库拉特亚公园( Park Kultury )。 以灰色大理石为衬底,中间为镶金色边框的汉白玉(也可能是花岗岩)浮雕。主题为青年们的活动,包括跳舞、下棋、读书、体育运动等。 塔干站。 金色与乳白色相间的浮雕镶嵌于树叶状的蓝色背底上。主体为军队的各兵种,也可能是各军兵种的战斗英雄,包括飞行员、水兵、坦克兵、炮兵、军官等。 白俄罗斯站。 不是吊灯,而是坐落在白色大理石底座上的壁灯。白色的顶棚上镶嵌着壁画。壁画好像是以白俄罗斯民族的活动为主题。壁画以赭石红、墨绿和乳白色的大理石为主流,辅以其他颜色的大理石镶嵌、拼组而成。格外靓丽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共青团站。 如同进入金碧辉煌的宫殿,让你震撼。拱顶两侧的金色壁画用红色大理石和白色镶边。巨大气派的吊灯。棚顶为白色镶嵌的历史故事以及共青团员的壁画。车站于 1952 年 10 月 30 日 竣工。 马雅可夫斯基站。 最为富丽堂皇,被誉为“ 20 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主拱门和侧拱门的内侧为“原生”抛光后的不锈钢。白色天棚内为衬椭圆形灯饰。椭圆内为白灯环绕的壁画,壁画以运动和航空为主题,如跳伞、航模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麻雀山站。 设在莫斯科河上的一座铁桥上,上面还有一层汽车行驶的公路。下面的车站用玻璃将其全部封闭。宽敞、落地的玻璃窗可以使乘客在候车的时候眺望、观赏莫斯科河两岸的美景。站在站台上会有更加亲近大自然的感觉。两线铁轨中间的站台上,间隔地矗立有圆柱形的玻璃橱窗,内部陈列着各自种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动物雕塑,如天鹅、猫头鹰、北极熊、狐狸等。 相关链接 莫斯科相信什么? 走进克里姆林宫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663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发现远古壁画可能由“真菌和细菌”着色
热度 1 taochn 2010-12-30 09:41
2010-12-29 12:45 | 发布者: foxy-mimi | | 来自: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29日电 据BBC中文网报道,研究人员日前在西澳大利亚省的金伯利地区研究了80个不同的壁画作品,发现大部分已经是由“活着的颜料”组成的。这些壁画可能已经不再是壁画了,它们是真菌和细菌,各自有独特的颜色。    报道称,有一个谜团困扰了澳大利亚考古学家好几十年:为什么一些壁画经过几百年雨水的洗刷和阳光的照耀会变得了无痕迹;但是另一些却几千年来依然色彩斑斓呢?    答案可能是:这些壁画可能已经不再是壁画了,它们是真菌和细菌,各自有独特的颜色。    研究人员在西澳大利亚省的金伯利地区研究了80个不同的壁画作品,发现大部分已经是由“活着的颜料”组成的。    研究发现,原来的颜料可能藏着真菌的芽孢。这就意味着今天看到的颜色,是几万年前真菌的直接后代,它们仍然藏身在原来颜料描画的范围内。    古代艺术家可能它们已经知道这种效果,并选用这种可以自我补充的颜料画画。    研究人员的发现也解答了另一个问题:在过去,使用碳同位素来断定画作的年份往往得出让人困惑的结果,测出的年份远比人们认定的更年轻。    这个问题现在可以轻易解答了。虽然画作可能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但是在上面表现颜色的微小生命体却是极为年轻的。
个人分类: !IDEA !|334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