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突破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05-2012
meiriweixin 2012-10-10 09:47
2012年-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 2011年-准晶 2010年-石墨烯 2009年-光纤 2008年-荧光蛋白 2007年-巨磁阻 2005年-烯烃复分解
2011 次阅读|0 个评论
拟定二级教授标准,兼论职称评定标准里面不应该有什么
热度 9 陈安博士 2012-7-3 19:40
孤魂的文章俺们推荐得比较早,以至于忘了,还想再推荐一下,系统告诉俺已经推荐过了。 他讲的问题很普遍,在这类职位或者职称的评定原则确定方面,不能做成一个“点函数”,政策基本是给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制订的,至少要做成一个阶梯连续函数,最好做成一个连续且可微的函数。 其实,类似二级教授的评定标准还是应该虚一点,如果太具体的话,究竟希望是指向谁往往在明眼人那里昭然若揭,会很可笑。 要相信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们不都是笨蛋,还是能够认得出来究竟谁有学术能力和影响的。如果学术委员会成员确实 个个 全是笨蛋,根本分辨不出来谁有学术能力,那就先把学术委员会成员全换掉,然后再来评定这个所谓的职称。 1,至少在一个研究方向上或技术、工程方面有系统性贡献(如华罗庚的多复变函数论),或在某个研究点上有突破性贡献(如陈景润的“1+2”)。 【是“或”的关系,不见得要全面,占一个就可以。】 2,最好有组织和领导团队的能力。 【这个是最好,而不是必须,陈景润这等没有情商的人就喜欢一个人默默地研究,连学生都懒得带,难道他就不够格了?】 3,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地位。 【证据可以自己找,但是总应该有吧。除非你研究中文,这个不需要国际学术地位,中国的就是国际的。即便今天研究中国历史,也有很多海外学者在做,完全应该有交流,即便是黄仁宇这样的华人学者呢。】 4,会讲课。 ———————————————————————————————————— 职称评定标准里面不应该有什么? ———————————————————————————————————— 1,不应该有项目要求 项目是花钱的事情,当然,对于单位来说是拉来了钱,是正面输入,可是,我们极端了看这个问题,是否钱多就应该是一级教授呢?谁听到这样的标准都会觉得可笑。否则,按照福布斯的排行榜给教授职称最好。 本来,职称就是给学术贡献,其他都是瞎掰瞎扯。我们给一个没做过任何项目但是做出突出学术贡献的科学家一个好的职位,不会有人真的有意见。 2,不应该有获奖要求。 记得有次和同事谈天,说现在看获奖名单,得从第5名往后看比较准确,前面基本是领导和高人,都是对项目内容没有贡献的人。 况且了, 中国的奖项除了机构出于某种由上而来的评价而需要,各人在聊天的时候都会齿于说自己又得了什么奖了。 3,不应该 有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战略性布局能力的要求。 学科发展规范是大家的事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对一个人做此项要求是可笑的,如果一个人就能做发展规划,那一定是往自己家里规划,学科全才在今天几乎不存在了。 一个二级教授就是一个能提出战略布局的科学家,中国的战略科学家得好几万啊,都战略了,谁战术啊,谁战斗啊?!
个人分类: 人论|7913 次阅读|20 个评论
三种人之经济学
热度 2 windlight 2012-4-15 07:10
赵凤光 看到武夷山老师的 体制外的涌动 一文特找来之前看到的三种人之经济学分类 zt1 http://www.guxiang.com/expert/zhongjanfu/lw2.htm 而是列出 经济学家、经济学者、经济问题专家 三个角色,请大家讨论。经济学家应是那些不仅有深厚的经济学知识,更是在经济学基础理论上有突破性创见的人,如果你赞成这种说法,那么中国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两个,甚至更少。往极端里说,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家。什么是经济学者?就是那些系统地掌握了经济学知识的人,我相信许多留学或本土培育的经济学博士、学院中的经济专业研究人士,基本上都是经济学者,名气大的,不妨叫著名经济学者。那么谁是经济问题专家呢?我想是那些专门或长期从事经济问题研究并确有成果的人,我想何清涟就应当划入经济问题专家之列,还有《山坳上的中国》作者何博传也是,他们的名气很大,不妨称为著名的经济问题专家,或更准确地说,是著名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   经济问题专家应当有基本的经济学知识,但不能要求有他们非常系统的、前沿的经济学知识。 zt2 http://phi.ruc.edu.cn/bbs/viewthread.php?tid=16144 真正的经济学家   已故的自由经济学前辈夏道平先生曾被通常被称为经济学家的那群人,就其思想言论的底蕴分成三类,一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二是经济工程师,三是特定经济利益发言人。他说这三种人都同样在使用经济学的一些名词、术语和某些模型,外行人看到他们发表的文章都在讨论经济问题,很自然地把他们都叫经济学家,但实则有显著区别。特定经济利益发言人顾名思义大多是受雇于别人或某一集团,而为那人或那一集团的经济利益辩护,或者只是为捍卫他们自己的利益。    经济工程师是怎样的人?工程师而冠以“经济”二字,我们就可想像到:他们的专业是把公共经济事务的处理当作一项工程来破。他无视于,至少是轻视了公共经济事务是千千万万的行为人、形形色色的主观意志表现。各个人的主观意志,毕竟不同于既定的、客观的存在,而可以规格化的物料。工程师的专业是在利用工程学的知识,就这样的一些物料预先作成一个模型(或出自自己的创意或遵照业主的愿望),然后按这个模型来建适一座壮观的庙堂,或一套精密的机器,或一条高速公路。由于所建造的东西不同,而有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土木工程师这些不同的称谓。称谓尽管不同,他们同样地都时利用一些无生命、无意志的物料,制作他们预先设计好的东西,至于被冠以“经济”二字的经济工程师。则是搬弄一些经济学名词,而以工程师的心态、工程师的技巧,来处理活生生的人的行为所形成的公共经济事务。    至于真正的经济学家,起码应有以下的认知:必须了解其所关心的“人”,与生物学或动物学家心目中的“人”不一样。经济学家虽也知道“人”具有一般动物的欲望、行动和本能的反应。但委重要的是,“人”还具有异于禽兽的意志、理念和逻辑思考。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大特征。人的欲望是会自我繁殖不断增多的,而其满足却要受到外在种种限制。于是在要求满足的过程中,他不得不有所选择。选择,是出于不得已;选择什么,则又力求自由。这就是说:人,并非生而自由的,但具有争取自由的本能。
个人分类: 经爱沙|7108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Nature自闭症专题一:待解的“谜题”
xuxiaxx 2011-11-4 08:46
摘要: 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是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这样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尽管近年来在自闭症的遗传因素研究中连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科学家们而言自闭症仍是一个待解的“巨大谜题”。 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是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这样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他们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1943年,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州费雷斯特的一个名叫唐纳德的10岁孩子被确诊患有自闭症,他被称为“第一病例”,简称“Donald T”。当年的一篇文章首先提到他,宣布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疾病”,“一种复杂的神经紊乱症”(如今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ASD)。 在68年前,当时的人们还认为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进入1990年代早期以来,ASD患者激增,平均每110个孩子中就有1个表现出自闭症症状。随着统计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这一疾病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正视。现在,我们或许会从医生、家长或政治家们的口中不时听到自闭症的“蔓延”。2010年,著名演员李连杰和文章主演了讲述自闭症家庭故事的电影《海洋天堂》,更进一步地唤起了普通民众对于自闭症群体的关注。 关于自闭症的起因,一直众说纷纭。早期,精神病学认为自闭症是“坏妈妈”导致的,后来人们发现自闭症亦有生物学基础,但这带来了更多混乱。有人认为罪魁是食物中的麸质,也有人说某些疫苗防腐剂中含有水银,会导致自闭症,还有一些学派把自闭症视为自体免疫反应,或是营养不良的结果。 目前普遍认为自闭症的病因是由基因控制,再由环境因素触发。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自闭症的遗传因素研究中连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先后发现了七个经常出现在自闭症病人的基因组。 来自杜克大学的著名华人科学家冯国平今年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证实突触后蛋白SHANK3在正常的神经连接发育中起关键性的作用,Shank3基因突变可导致小鼠出现自闭症样行为及纹状体异常。 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也在近期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Trans.Med》的一篇文章中揭示了自闭症患者脑中的分子通路与脆性X综合症、安格曼综合症及瑞特综合征等相关疾病密切相关而且共有某些关键性的蛋白质。 尽管这些研究为发现更多的自闭症相关遗传因素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科学家们而言自闭症仍是一个待解的“巨大谜题”。 最新一期(11月2号)的Nature杂志发布了“Special issue on neuroscience: The autism enigma”等6篇文章,组合成一期“自闭症”专题。所涉及的话题包括了已确诊的自闭症发生率的神秘增加、围绕这种病症所出现的一些谣言、以及认为对某些领域的工作(被经常提到的是科学研究)来说自闭症会具有的优势等观点,试图在这些经常有争议的领域去伪存真。 来源: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11/2011113121151162.htm
1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际科研动态与进展 11月1日
xupeiyang 2011-11-1 12:15
· 突破性技术:高通量培养细胞 (11-1) · 上海交大发表两篇Nature Genetics文章 (11-1) · 《细胞》:新角度探索干细胞修复 (11-1) · Nature不可不读的论文:绘制大规模完整蛋白 (11-1) · 武汉大学最新PNAS文章 (11-1) · 肿瘤专家Nat Medicine:抓住癌症的“帮凶” (11-1) · Nature解开细胞周期之谜 (11-1) · 翟琦巍Diabetes揭示血糖调控新机制 (11-1) · 两项研究获心脏病治疗新方法 (11-1) · 锁定!追踪!命中!这枚“导弹” 专打肝癌细 (11-1) · 杭师大教授一科研项目将延长人类寿命 (11-1) · 印度科学家第一次完成楝树基因组测序 (11-1) · 新型双荧光共定位系统开发成功 (11-1) ·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列入“973” (11-1) · 科学家发现癌细胞不死原因 (11-1)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学者Science等多篇文章:破解不孕之谜
xuxiaxx 2011-9-29 12:13
摘要: 近期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在不育症的病因机制研究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两篇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 Science 及子刊上。 男性不育症是一种男性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 10% 左右。精子缺失或形状、质量问题是目前临床上确诊男性不育症最常见的原因。然而长期以来让科学家们疑惑是部分的男性不育症患者似乎并不存在精子的质量和数量问题。近期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在不育症的病因机制研究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两篇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 Science 及子刊上。 来自香港大学李嘉诚医院、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人类卵细胞上的关键糖分子 SLeX ,破解了人类新生命诞生的第一步,也将为治疗不育症提供新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 Science 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伦敦帝国学院的 Anne Dell 教授,以及密苏里大学的 Gary F. Clark 教授。第一作者之一是香港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系杨树标博士。 据报道,在人类卵子的受精过程中,卵子表面的一系列特殊糖分子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精子头部的蛋白质与这些糖分子完全匹配后,精子和卵子的表层才开始绑定,随后二者开始合并,精子开始向卵子内部释放 DNA ,卵子也就开始受精。但在绑定 “ 前戏 ” 发生时,哪类糖分子或者糖分子组合最关键呢?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对 195 颗来自玛丽医院病人捐赠的受精失败卵细胞,研究分离出卵子的透明带,并透过质谱仪分析透明带的成分,结果发现,透明带上超过七成聚糖是 SLeX 。 之后研究人员又分别在精子及透明带加上 SLeX 抗体,测试比较发现,这抗体令能够与卵子结合的精子数目,大幅减少七至八成,由此首次证明, SLeX 聚糖是精卵结合过程的关键物质。 目前全球有一成半育龄夫妇遇到不育问题,当中大约一成半个案,男性的精子正常,但也未能令女性的卵子成功受精。这项发现有助进一步研究不育成因,预计未来两年可初步应用于生育诊断,帮助不育夫妇。 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伊利诺大学等机构的 13 位科学家在一项联合开展的研究中发现精子失去包覆它的一种蛋白质可导致男性不育症发生。这项研究可能带来筛查和治疗不育夫妇的新方法,标志着这一领域的重大突破。相关研究论文发表《科学转化医学》(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上。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经过对 500 对中国新婚夫妇的测试后发现 DEFB126 基因变异将导致男性的生育能力下降。 DEFB126 基因可编码生成一种 DEFB126 蛋白。 EFB126 蛋白质属于一类称为防御素的分子,它们是见于粘膜表面的天然杀菌物质。 DEFB126 是在附睾中制造的。精子在睾丸中制造出来之后储存在附睾这种结构中。在附睾中 DEFB126 蛋白沉积到精子上形成一层厚膜,包在精子表面并帮助精子穿透女性子宫黏液。当 DEFB126 基因产生变异出现有两个缺陷的拷贝时,则无法制造出正常的蛋白。研究人员发现尽管这种有缺陷的 DEFB126 基因的男性精子在显微镜下看上去正常,而且游动也类似于正常精子,但是它们游过被制成类似于人类宫颈粘液的人工凝胶的能力则远远不如。而当研究人员把正常的蛋白质加入到这些精子后,它们就恢复了正常的能力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发现不仅可帮助解释许多之前无法了解病因的不育症病例,或还能帮助开发出一种新的测试方法,从而引导不育夫妇直接接受卵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 ),这种方法是从女性体内取得卵子并且把精子直接注射进去,避免了用来排除其他原因的昂贵检查。 研究人员指出,缺少包膜的精子并不总是失败,现在还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群中进一步观察它对男性不育症整体的影响。此外,即使对于能够妊娠的夫妇,它也提供了一个对于后期生殖健康重点事件影响的观察机会。对男性进行 DEFB126 测试和诊断很容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治疗携带 DEFB 变异基因的男性提供了可能,这是生殖健康转化医学研究的一项里程碑成果。 来源:生物通
2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基金
胡业生 2011-9-24 15:09
为了帮助丁香园的兄弟姐妹申请到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基),本人联合夫人继成功申请到2005年的国基之后,再次在10月份飞来捷报,又中了2006年的国基。首先要感谢从丁香园学到的“独家秘笈”的成功应用。为了感谢丁香园,我们呕血力创,推出我们诀,提供给2007年奋斗的人们。 第一计:审时度势 所谓审时度势,关键在于要搞清楚基金究竟要赞助哪些人,一般来说,国家设立基金,目的就是 赞助那些能够在科研上有突破的人 。判断哪些人能够在科研上有突破,这个就依靠评委来判断了,要知道国基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 你要申请,首先要想,假如你是评委,你写的这封标书送到你手上了,让你来判断是不是会有突破性成果,你怎样来判断? 你肯定说看工作基础,对了,这几乎是肯定的。就是一个申请青年基金的人,尽管不是很强调工作基础,但你想,现在评委的手里绝对不是就你一个基金标书,现在哪个角落、哪个地方,可以说只要是人都在想办法申请基金,标书多的吓死人。评委不可能看到是青年基金,就不看工作基础了。所以不要认为申请青年基金,就可以不在工作基础上下功夫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工作基础的书写上下功夫?或者说如何让评委一看就知道你是有工作基础的人? 当然是你发表的文章了,如果你在nature上发表一篇文章,兄弟,你不光今年可以中,明年也有你的份,而且,你申请20万,人家会说20万怎么会够?给40万吧。 一般来说,只要你能够在你从事的领域10%最高影响力上发表过一两篇文章,在工作基础方面你就不用愁了。现在的国内学者非常看重SCI的影响因子,因此呢,是人就知道这说明你在科研方面能够有突破。 因此工作基础最重要的是你有好文章,而不在于你发表文章的多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中文文章就不多说了。 因此呀,奔2007国基的兄弟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埋头工作,搞上几年,来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牛文,就拉那些有牛文的人入股,呵呵,这也应该算工作基础。有人说了,我真的没有,但还想申请,哪怎么办?不要急,请看第二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瞒天过海 第一计无疑极大地鼓励了那些有牛B文章的园兄园弟们,但没有牛文的兄弟们毕竟占绝大多数,大家可能会起哄,呵呵,这种介绍谁都知道,我们要的是怎样在一大堆发表的垃圾文章中征服评委,而且不是一个评委,是一审中的几个评委,三个到五个评委。 俗话说,行路难,行川路更难。套用这句话,我们申请标书可以说,写标书难,申请上标书更难。难在什么?你可以打动一个评委,但你并不容易打动所有的评委,评委在评阅自己分发到的20份标书中,一般只会让其中的一两份过关,我老婆说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标书就像一个精子,他和成千上万个精子一起赛跑,谁先进入卵子,谁就胜利了,其他精子就没有份了。所以你要取得最后的胜利,两个办法,一个是跑在第一名,这要看你的内涵,看你的基础,看你思路的新颖性。另一个办法别忘了,你还可以具有超强的进入卵子的能力,在诸强中分得一杯羹,生双胞胎也是作为精子努力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你如何在别的精子进入卵子的情况下,想办法再进入卵子,取得双胞胎的成功。 我这里装着一个锦囊妙计,这真的如诸葛孔明的锦囊,我这里先打开送给诸位。我在2005年申请的时候,当时面临的形势也是非常尴尬的,因为我按照原来的idea做了一部分实验,有荧光的结果,有细胞的Ca 2 + 三维成像,还有脑片的免疫组化和2-D结果,但是由于尚未完成实验,因此文章尚没有组织和发表,当时申请国基的任务下达,我踌躇再三,不知道咋办。老婆发表了“双胞胎”的高论,我觉得这真的是标书申请中的“马列主义”。老婆当时将之概括为“瞒天过海”。 坦率地说,我现在也并不了解“瞒天过海”成语的本意,但是我将其按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 老婆当时问我,那些审标书的人牛不牛?我说不是大牛就是小牛。老婆说这就对了。正因为这样,他们也通常是那些投稿者的reviewer。他们也乐意做reviewer,你为什么忽视这一点呢? 我突然明白了,你在标书上陈列你已经做的前期工作,那些漂亮的结果当然可以说明你能够在科研上有突破了,他们经常评审稿子,知道什么叫好,什么不行。所以把你自认为可以征服评委眼球的结果放上去吧,这样在你发表文章的时候,你的标书也传来了捷报。 在本文中,瞒天过海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实验尚在进行,而你已经取得了很理想的结果,那么,在没有文章的前提下,将你的结果告诉评委,展示你也是将会取得成果的“潜在小牛”,一般来说,评委通常会将你和牛人并列,谁不想说自己有“慧眼识英雄”的本领呢? 这样说来。“瞒”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文章,但可以展示结果;“天”就是评委,“过海”就是取得标书的申请的成功。 如果你没有文章,也没有漂亮结果,我还有第三计:胯下英雄。 第三计:胯下英雄 提起胯下英雄,兄弟们都会想到汉朝大将韩信,那韩信年幼时被一富少欺负,“你要么把我杀死,要么从我胯下钻过。”那韩信平时虽自比管仲、孙武,看到这种情景,依今天我们在网上那些愤青的选择,会依然决然地杀掉那个富少,仕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样,我们这些几千年后的人可能就从来也不会听说有韩信这个人,今天我们都知道韩信后来建立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汉王朝的建立。但当时的韩信最终选择从胯下钻过,要知道在当时,对于男人,这是一个奇耻大辱。 今天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想申请到标书,可以说比登天还难。据不完全统计,中标者50%有SCI文章,35%将自己的结果罗列在标书上,只有15%的中标者不存在前面两种情形,这15%有何德何能,征服了评委?有人说是不是晚上提了二锅头去了评委的家?我不敢说绝对没有。但毕竟国基评审在中国目前的体制里算是相对最公平的,可以说不会超过5%的去送礼上货,也许在二审的过程中会动些手脚,但兄弟,如果我们没有这条路,为何不好好地在标书的撰写何准备上下些功夫呢? 我的一个同事,只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平时也没有作什么实验,但中了2004年的基金。这当然是15%中的人物,询问他经验,问答曰:“实事求是,要低调,但同时一定要将你付出的10倍于别人的努力或者10倍于别人的天才让评委通过字里行间去感知。” 你要知道,评委不是胡弄的。他们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他们不仅有“慧眼”,也有感知你付出努力的慧心。 比如你曾经因为某个问题而苦苦求证的时候,你可能在标书中忽略掉这些细节,如果你不说明,评委哪能知道?你历尽千辛万苦得到的某个实验细节,评委的眼睛可能在两秒钟扫过,坦率地说,如果你能让评委的眼球在此停留20秒,你就有成功的希望。 如何抓住评委的眼球?这真的是个艺术,这不仅仅可以通过你用黑体字、加下划线等方式来表示,你还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让评委感知。比如在研究基础里,你可以就你立体依据中的某一点展开诠释和说明,你可以这样写道(RNAi为例,2000年书写):文献上通常报道基因过表达可以导致相应生物效应的增强,但最近有导入相应的基因片断后相应生物效应减弱甚至消失的报道,这其中是不是存在什么新机制呢?我们检阅了大量的文献,发现较少此类报道。我们也和国外的学者比如×××等E-mail交换过意见,他们认为……(附件附录有联系E-mail),鉴于此,本标书决定探讨这一机制。 你是不是会感觉这样写很有说服力呢?在字里行间都透漏着你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的思考呢?而且妙还妙在附录上作者和其他牛人联系的E-mail网页,当然在E-mail里肯定有国外牛人对你“idea”的誉美之词,而且获得国外大牛对你的赞美也是间接地证明了你的实力。当然这只是表现你作为胯下英雄的很小的一个方面,但却是能够显示你“功夫”下足的最重要的方面。 记住:要用足一切可以说明你实力的证据,只要真实,只要你认为你应该属于那15%! 但是我必须提醒你,你所有的一切展示只能以非常低调的态度去展示,你没有文章,你没有结果,但你只有一些间接的证据,那么你就不能据此吹嘘,说你可能是下一个诺贝尔奖的潜在获得者云云。如果这样,如果你稍稍高调一点点,你肯定完蛋,低调,用一种谦逊的态度拿出一些有力的佐证,透过字里行间散发出你比别人牛B的证据,让评委去感受! 如果这招你还做不到,或者说实在做不到,兄弟,我还有一计,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古诗讲的是大草原戈壁滩中那种美丽的风景,申请标书何尝不是如此,在一大片茂密的标书草丛中,我们的标书被深埋于草丛之中。如果没有风,没有人会想到我们,我们是那样渴求评委们垂青的眼光,但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甚至有时也感觉惭愧,我们的工作基础徒壁四野,要知道好的工作基础是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我们似乎就像没有锐利眼睛的雄鹰,就像在战场上进攻敌人却没有好的栈道一样。我们却不能投降,投降我们将一无所获。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汉王元年,经过韩信训练后的汉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当时的韩信挥师东进,采用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而主力在刘邦和韩信的带领下,离开南郑,出褒中,沿着古时的一条山路,向西北挺进,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渭水河,当楚军将领章邯还在等着汉军修复栈道的时候,汉军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陈仓。章邯忙亲率军队赶到陈仓去抵御汉军时,为时已晚,于是便在绝望中拔剑自刎了。 如此看来,我们在工作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出奇兵,还是有成功的希望的。但这种希望必须建立在一系列高明的策略之下,只有身谙此道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我们将这种策略概括为谋事在胸、了如指掌和成事在人三个阶段。先解析如下: 第一个阶段:谋事在胸。古人云,要成大事者,必心中有沟壑。什么意思?就是你要知道你每一步要干什么,怎么干,如果行不通又有什么补救措施。具体在标书来说,首先你必须详细地阅读过申请指南,同时对这一年的申请趋势有大致的了解,什么是鼓励的方向?干细胞的研究还是蛋白组学研究?什么是国内的缺项?是很难突破的技术缺项,比如2000年你申请转基因的研究,你申请也没戏;是能够填补的国内空白,不妨尝试一下,但要估计到竞争对手。其实这种分析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你可以在国家基金委的网站上利用关键词查阅往年的申请情况,从而大致推断出标书的申请趋势,也可以简单地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其次还要夯实你在标书申请和书写方面的基础,这可以通过“看标书、观同行、查高手”的手段来达到目标,所谓看标书就是你要认真地研究别人是如何进行书写的,各个部分的侧重点和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不仅要了解成功标书的成功之处,最好也要研究没有成功标书的教训,丁香园提供有较多的标书可以进行学习;观同行,就是你要知道在你申请的领域,国内的同行专家在关注什么,他们发表有那些文章,如果你不幸进入他们将要研究的领域,一旦评阅标书落到这些同行的手里,你说你标书的命运会怎么样?如果你的标书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你说你标书的命运又会怎么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查高手就是重点关注近几年回国的“海龟”们的学术动态,一般来说,这些海龟们带着从国外学到的良好的学术品质,评阅标书比较严谨而且正直,但又相对比较铁面无私,因此你的标书要充分针对他们这个特点,进行“有的放矢”地书写,说不定会红运当头的。 第二个阶段:了如指掌。你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为自己涂金。如果你符合条件,可以考虑申请青年基金、地方基金,这些基金虽然可能在金钱的赞助方面偏少一点,但对工作基础要求相对低一点。如果你尽了力,即使得到小额赞助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第三个阶段:成事在人。这要体现你成文的能力,要尽可能地变通文字,要变“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我们简单地对这部分展开来进行叙述。 在标书的书写中,涉及到本话题关注的部分主要包括“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以及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通常可行性分析从工作基础(学术思想)、科研梯队、实验条件、实验技术、交流与合作(国内、国外)五个方面来写,这个部分的书写切忌写成对自己标书的自我评价或吹嘘,一定记住,你要专家去评述的,而不是你把自己的评述强加给专家的,因此书写的角度一定要从学术的角度来写。 工作基础的书写其实就是对课题组过去工作积累的整体总结,一般的书写格式是这样的: 本项目是在原工作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入。申请者共发表了若干篇 SCI 论文,其中影响因子在 10.0 的 X 篇,在 4.5 以上(国际某领域 10% 最高影响力, IF4.5 ) Y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若干篇(见工作基础)。研究方向主要集中 …… 。本课题组在研究 …… 发现 …… 。特别是我们首次报道了 …… , / 或者:我们以可靠的证据揭示了(未发表资料)。再或者我们的哪些研究工作改变了以往文献报道的观点,这可能是 …… 参与 …… 的重要证据。因此,我们具有完成本项目的切实可行的、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这种书写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几种方案,你可以进行组合和重新编辑,如果上面提供的你实在没有可采用的语句,不妨以更平实的写法对这部分进行书写。就是说 采用文献资料对你的立体依据进行分析,分析可以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虽然平实,但由于一方面可以补充那些不能在立题依据中书写、但不写又有缺憾的部分,另一方面可以凸现你进行学术研究的严谨,也有一种平实之美 。 在科研梯队方面,突出搭配的合理和科学,比如职称、人员组成、研究生参与方面都要注意,没有高级职称,一些评阅者会说缺少领军人物,没有中级职称,评阅者会说缺少中坚力量,没有低级职称,评阅者会说忽略传帮带的标书功能;没有研究生的参与,天哪!是人都知道现在完成标书的主要力量是研究生,没有研究生,你的标书是在开玩笑吧? 在其他方面,比如实验技术方面如果采用自己发明的技术,那是最好也不过了,不过采用成熟的技术也不妨通过应用文献加以说明。与国外国内的交流合作也很重要,特别是课题需要的试剂、信息和载体方面能够互通互惠,可以在标书中点出合作单位。 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二) 正因为研究基础在国基申请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才将这一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进行交流,以突出你发表SCI论文的重要性。如果我告诉你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相信你会有同感的。通常参加标书评审的都是导师级人物,他们带有一些研究生,导师为了培养研究生的需要,通常第一评会交给研究生去完成,研究生会把很多精力放在立体依据的推敲上,他们由于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对你立体依据中引用的文献有时候可以做到随手拈来,对你的错误可以做到如数家珍,当研究生把这些缺陷汇报给导师的时候,这些评委们只要看看你的工作基础,就定下了他评阅标书中的优先赞助、同意赞助和不予赞助等结论。呵呵,我看到你在偷笑,你是不是这几年都帮你的导师在干这种活? 其实术业有专攻,作为评委不可能对自己审阅到的标书的内容都有切实的了解,但他们可以从你文字表述的内容和自己常年的经验分出三流九等。甚至只要有一个很小的错误他们也会拿出来,据此作为否定你标书的依据。 你所做的就是雕塑工作,拿着文字的刻刀一点一滴地完善,而在标书的部分给了你自己评价的空间,你认为自己的鼻子好,就要突出你的鼻子,你认为自己的脚趾头好,就要赤脚。这个部分就是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在写这部分前,你要躺在床上,认真地想想,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完成了这份标书的书写?是评职称的需要,还是强烈的兴趣?在这种书写的过程中,你对这个领域的进展了解多少?在这种进展中,你居于何种位置?是独创,前列,还是跟跑? 我强调一句,且不要因为自己是独创而沾沾自喜,切莫要因为是跟跑而垂头丧气,因为科学上的创新不一定意味着先进性,创新通常包括原始创新、借鉴创新、跟踪创新和集成创新等形式,往往对原有知识和内容进行修改后可以产生更大的科学推动作用,对原有零散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提升往往产生比原来更强的对科学的指导作用,这些创新在标书的申请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当然我们并无意否认原始创新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但这种创新毕竟只是很小一部分人能够做到的,你不相信,你去发明一下PCR技术、膜片钳技术、SiRNA技术? 搞清楚了创新的含义,我们就能更好地对自己标书的特色和创新性进行评价,想想是不是我们标书的特色具有“中国”特色,比如我们研究某少数民族在血细胞的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与汉族的差异,或者华南地区的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表达?或者河南林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与食道癌的关系研究,这叫地区或者中国特色。这种标书由于特色和唯一性,通常在具备较完善的研究方案情况下较容易获得赞助。 其实并不是太多人写的标书具有这种中国特色,很多人研究的其实都是很基本的问题,比如缺血缺氧的脑水肿机制、某信号通路在什么中的作用等等,对这类标书的评价通常是有一定难度的。 介绍一下本人的观点。 1、要突出自己以前的工作,特别要突出自己现在的研究是建立在以前发现的基础上的。将以前的发现进行展示,本人首先报道了什么现象,在某方面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机制,实验证据显示什么可能参与这种机制,如何参与呢?本研究拟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获得什么样的可靠依据,说明什么样的问题。 2、一定要把你标书的卖点突出出来,技术上有改进,改进在那里?必要时要引经据典,将自己突出出来。 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三) 那么,怎样书写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这部分呢? 关于研究基础的书写,依照笔者的经验,最好分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包括SCI论文、涉及到标书立项依据的前期工作、有关标书涉及到的实验技术的工作基础几个部分。 SCI论文也许是最惹评委眼球的部分,一目了然,这一条非常重要。很多人在介绍标书的书写的时候,没有特别注意强调这一点,本经验把这各方面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本人也将此视为标书能否获得赞助的最重要的部分。坦率的说,如果这部分有高IF文章或者罗列有较多论文,那么想和你讨论的是这是不是973或者杰青申请标书? SCI论文是干货,那是揉不进水分的,因而也是作为最客观的标书评审依据。但是这并不是说接下来你可以轻视的。其实在立体基础和实验基础方面也同样有很多文章可作。如果用发表的文章表示你在这方面具备工作基础的话,那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在工作条件方面,主要包括实验条件和实验人员素质条件,这方面如果有特别值得书写的仪器或者人员的话,也可以着力介绍,比如如果你购买了具有其他实验室不具备或者比较昂贵的超高速离心机,这个机器可能帮助你完成标书中的关键的细胞器的分离工作,你可以将他作为一条专门予以介绍,甚至可以附上相片。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具备了较好的申请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开始深入国基申请的腹地,逐一对标书中的项目进行分析和解剖。 第二篇开篇语:前言(在第五计前,来个小过渡) 书接上回,但同时也得指出,上面书说得是你的工作基础,我把分为几个层次,并针对各个层次进行阐述。不过,每个人情况不同,起点就决定了标书可能中的百分率,部分人可能看的心惊胆战,但同时也觉得应该那样,呵呵,这就有点眉目了。 前面的四计说来说去都是一个主题,因此可以称为第一篇;接下来将进入第二篇,我们依次解说标书的题目;怎样选题;怎样设计研究方案;标书的各个部分如何书写。 我们计划在针对标书的书写方面将更具针对性,特别是将结合具体的实验技术去针对立题的分析,但我老婆害怕我们的思路被剽窃,又让我感觉头皮阵阵发凉。 我老婆在入地狱这方面有一个有名的笑话,我觉得有点残酷,不过想想,你要有这种平和心态去听听这个笑话,说不定你还真中了呢! 笑话是这样讲的: 从前有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写标书,但从来没有中过。于是有一天决定去地狱了解不中的原因。 第一个房间,小鬼们都在给犯人上刑,鞭打、电烙还有向头上浇热油,这个人就问,这些人都是什么人? 小鬼回答:这些人都是为凑热闹,明明没有什么水平非要去写标书的那些人,这些人增加了评委们很多的工作量,害的国家基金委都决定收钱评标书了。 然后小鬼问那个人:“你说这些人可恶不可恶?” 这个人吓的赶紧向前走,又到第二室,看到很多人都在烧红的铁板上走路,很多小鬼拿着皮鞭,在抽打着那些走得慢的人。 小鬼们介绍,这些人都是那些为了提职称,为了某些利益不得不写标书的人。 这个人看到那些烧得滚红的铁板,也吓的赶紧向前走。 第三个房间,是一个很大的池子,里面都是粪便,半丈深的粪水上立着很多人,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个小碟子,里面盛着精美的点心,有蛋挞等各种好吃的。 这个人终于心动了,你想虽然是在大粪池上面吃东西,但至少不痛苦,于是这个人就问小鬼,这些人是干什么的。 小鬼回答到:“这些人是很努力地在写标书,最后给了小额赞助。” 这个人想想这个不错,于是就要求进入这个房间,当他进入大粪池,面前也放上点心,准备开吃的时候,就听到外面小鬼在喊: “中午茶时间结束,现在开始倒立。” 第二篇 标书内核书写 第五计:狐假虎威(一) 其实我们在写标书时,第一件事就是我们要写什么。标书如何起题目,一般来说对很多人说这都是小case,同样对于评委来说,大多数对题目也是一扫而过的,毕竟多数人更感兴趣的是实质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似乎没有必要在题目上兴师动众了。 但是我们必须指出好的题目在标书中的过程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至于理由,听我慢慢阐释。 1、吸引眼球的题目会使评委更多的对你的标书进行研究,有的评委并不是逐字逐句地对你的标书进行细细的审阅,他们的眼睛更像扫描仪,一目十行,而你在写标书过程中最为得意的部分如果没有通过题目醒目地呈现,那么只可能隐藏在字里行间,这就使评委可能错过这部分,或者一些外行的评委根本不会注意你标书最”性感“和最出彩的地方。 2、好的题目肯定是画龙点睛,你的标书写的很好,评委看后肯定会进行回味,这时眼光肯定会关注你的题目,如果题目不好,他会摇头:“这个人虽然有点头脑,但素质不高,交给这个人30万会不会浪费呢?”就在这一犹豫间,你的评语就可能由“优先赞助”改成了“同意赞助”,或者降低了你资助的金额。 3、即使你标书写的不好,题目起的出彩,也有狐假虎威的作用。至少你认真的琢磨过,下过功夫的标书首先就体现在题目上,那些平淡无趣的题目肯定是不受人欢迎的。 那么如何起题目呢? 不外乎开宗明义、凸现亮点、展现发现、设置疑点和设置玄机等等方法。 第五计:狐假虎威(二) 书接上回,本人继续娓娓道来,不管诸位给小弟掌声,还是给小弟批评指正,一个目的,让真正有才华之人得到基金支持,让大家的科研能够如日中天,有人说本帖子象易中天品三国,本人岂敢和易中天相比,不过话说回来,易中天为什么会那么红?还不是因为他迎合这个时期人们心理的潮流。 我们给标书起名字,也一定要符合这个趋势。迎着潮流而上的就会成功,逆着潮流而动的人就会被潮流吞没。上回书说到,给标书题目起名字包括开宗明义、凸现亮点、展现发现、设置疑点和设置玄机等等办法,现一一道来。 1、开宗名义:对于那些大家,在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过文章的人(或者高于IF10),不用拐弯抹角,评委一看名字就会认真加以研究,天哪,其实我很想用学习这个词,但害怕评委看了,以后看到我的标书上去就枪毙了。比如在有关的retroviruses上面发现Ras蛋白的人,你说人家申请基金可以直接写Ras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足矣!他完全不必要再麻烦,而假如我们写同样的标书,或许应该这样起名字:异源三聚体G蛋白对下游调节蛋白Ras的基因表达研究,你可能通过单细胞微注射的方法,标书设计研究内容包括PI3k、GAP、Raf、hSos、Crkl等等分子的作用研究,比较这两个标书名字的区别,可以看出有本钱的人名字可以大气点,反之就要稍稍内含一点。不管怎么说,开宗明义都是最常用的方法,成功容易,失败亦然。 2、凸现亮点:标书的内核中肯定有创新的地方,这种创新也是一份标书的精华之处。不容否定,这种亮点的闪光度应该极大地加强,因此建议在题目中加以凸现。标书的创新不外乎思想创新、方法创新,如果你有新的思想,比如你在研究cGMP介导的蛋白激酶G诱发的生物学效应比如血管平滑肌松弛时,发现了NO的作用不同于文献上报道的那样,不仅仅起着松弛作用,可能在不同剂量时还起着收缩的作用,那么你就可以将此命名为“NO在cGMP介导的蛋白激酶G诱发血管平滑肌不同于文献报道的效应研究”。呵呵,你可能不熟悉这样的语言,其实这种语言非常重要,他就像黑夜里的亮光,象你秃头上的虱子,直接就突出了你文章的创新之处。当然新方法或者刚刚出来的新技术也是非常需要突出的,比如如果你文章中采用了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的2-D技术,你就可以将题目命名为“用单细胞2-D技术研究大鼠肾上腺……”,怎么样?有意思吧。 3、展现发现:在你实验中有一些发现,比如你发现了神经元凋亡时促凋亡蛋白Bim上调是不依赖于JNK/c-Jun通路,那么又获得了SP1直接调控bim基因的可靠证据,那么你就可以命名为“神经元凋亡时SP1对BH3-only蛋白Bim的转录调控”。将你的发现陈列,同时列出发现的可靠证据,这是标书命名中的上上策。 4、设置疑点:我看到一些好的标书,这些标书直接用疑问句来作为题目,尽管猛一看到,颇为不习惯,但细细品来,觉得非常受用,首先点出了研究的内容,其次设疑也表达了作者严谨的科研思维,你没有做到最后,就不能十分地肯定那样的作用。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份标书竟然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学者书写的,他竟然也用疑问句作为题目。 5、设置玄机:这点就不用我来解释了,地球人都知道。 接下来我们将推出第六计:书写摘要的艺术——字斟句琢。 第六计:书写摘要的艺术---字斟句琢(一) 其实我们的摘要通常是在最后才完工的,但通常这部分也是我们在写标书前心里都有脉络的。前几年的摘要通常被限制填写在一些方格框里,现在则是被限制在400字范围内,超过部分就不再显示了。 摘要这部分通常是评委最先看的,感兴趣就继续读下去,否则评委可能就直接下评语了: 课题设计太过主观,没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和思路,申请者也不具备该领域的基本训练,课题可行性太小,不可能得出有意义的结果,建议不予资助。 为什么评委能够直接这样说呢?原因在于你的摘要写的不好,没有诱发评委的兴趣点,或者你写的摘要摸棱两可,人家看的云里雾里,你说人家怎样满意?人家仅仅看了摘要就给下了评语了,呵呵!你要通过SSH技术进行不同发育时期细胞的差异基因筛选,但你在摘要的书写中没有明确写明这样作的意义,你说你设计的主观不主观?你想在单细胞水平进行SSH操作,但你明白不明白SSH所需要的最少的标本细胞数?尽管你在标书中写明了要进行的一种改良式的操作,但你没有体现在摘要中,当然评委会说你的可行性太小,不可能得出有意义的结果。看到了最后国家基金委的意见,你会大骂评委,你会置疑评委看没有看你的标书,但一切已经为时已晚,为什么你不在摘要中将你的观点清晰无误地表达呢? 因此,我们强调摘要的书写要作到以下方面: 一. 规范化:标书的摘要书写和论文一样,其实也是有一套格式的。往往专家一看就知道写标书的人是不是科班出身,当然据此也可以大致得出是否给予赞助。 二. 条理化:从A到B,再到C,依次写来,切忌逻辑混乱。 三. 鲜明化:是就是,非就非。不能有含混的语句,要语句坚定,不要出现“可能......", "有助于”等等这类连作者都怀疑的语句。 那么怎样书写能够作到这些要求呢? 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书写的格式问题。 第六计:书写摘要的艺术---字斟句琢(二) 摘要的套式程序通常为: 采用......技术, 在......标本上,研究......的特性,探讨.......的机制,观察........的现象,分析.......之间的关系,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般来说,摘要中需要明确你采用了什么技术,这种技术是改良的还是传统的,你要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研究的意义,而以上的套式基本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我们的研究通常涉及几个关键分子,首先明确研究的标本,在细胞上或者组织上还是系统研究;需要研究这些分子的那些的特性,电生理特性、mRNA丰度还是蛋白质表达丰度;探讨那些因素的影响特性,药物探针的作用、过表达或RNAi后的生物效应;观察那些现象,是报告基因的表达,GFP的现色或者离子通道活动动力学的特性变化;分析那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通道膜蛋白被切去-COOH段后脱内化,膜蛋白离开胞膜,进入胞浆甚至深入胞核,会影响核内的那些基因的表达,当然你要指明怎样观察分子之间的作用;解决那些关键问题,是细胞缺氧的机制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等等。 当然摘要有多种格式,你可以灵活应用,不一定拘泥于以上的表述,你可以首先阐明你研究的意义,然后再灵活展开。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一定要行文如流水,切忌不要混乱,条理要清晰,首先是什么,其次什么,然后是什么。因为摘要在你以后的计划书和结题中都有显示,所以一定要字斟句琢。 那么我们说进行完以上的工作,我们就将进入正文的书写了,但支持立体依据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部分是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和选择很有学问,我们接下来将对此展开论述。 请看第七计---好马须要配好鞍 第七计---好马须要配好鞍(四) 不知我这样说对不对,一份好的立题依据引用的文献在核心文献、外延文献、支持文献和垃圾文献之间合适的比例应该为30%:50%:15%:5%,这个比例可以说是笔者长期研究的“科研成果”,通常比较理想的参考文献数量不低于25篇,太少让人看起来觉得论证不充分;但不宜超过40篇,太多感觉有些堆砌,因此最好介于25~40篇之间,当然也不是太绝对。 按照这个比例进行推算,核心文献应该不低于7篇,外延文献为13-15篇,支持文献在5篇左右,垃圾文献则应该尽量压缩,当然也不是说不用,有时候垃圾文献也是非常有吸引评委眼球的效果,所以垃圾文献在必要的时候也是需要的,但最好不要超过3篇。现分析如下: 核心文献通常是对过去国内外研究的review, 通常的要求是高IF,引用率较高,如果你研究的是热点,有充分自信的话,最好在立题依据中进行文献的标示。但你是那种明不见经传的小字辈,建议不要选用当前的研究大热点的课题,最好是研究热点中的冷点,体现在核心参考文献中的表现就是相对少的nature、scicence、cell的应用率,引用这类期刊文献也基本上是往年的,但你引用文献不乏你这个学科领域最高期刊的当年文献;如果你选题属于冷点中的热点,文献通常会表现为较少高IF文献,但引用高IF文献通常为当年文献,而且期刊IF应用呈现为梯度,从高IF到相对低的IF期刊,相对分布合理。我们最好在写完我们的标书后对我们的参考文献中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然后得出结论,评价自己选题的竞争力。 我们这儿推荐一个公式,即用15%Σ(IF/n)/Σ(IF/n)来计算你选题的竞争力,公式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总结提出的,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分子表示在你申请的学科领域中top15%影响力期刊中引用文献的IF*n的和,IF为期刊的影响因子,n表示的是年代因子,当年的为1,当年的上一年为2,依次类推,如果这个值超过50%,表示这个选题面临较强的竞争,若低于15%,竞争不强,但可能也没戏;我对本人中标的标书进行计算,基本上介于25~40%之间。 这个公式非常有用,在外延文献中计算的是我们选题的创新性,支持文献中计算的是我们的可行性。采用全部文献进行计算则可以算出在同等文字表述水平、同等研究基础的标书中,我们标书的中标率,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评价标准。 我们将在下一次中介绍如何引用文献 第八计----------谁敢横刀立马 正如诸位知道的那样,06年资金申请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1. 资金批准额度拉开幅度大,凡是有较好基础的通常给的金额比较大。 2. 青年基金申请成功率高,但金额相对比较小。 3. 那些具有较好滚动发展项目的容易受到支持。 为了应付这些新出现的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我们的思路,跟着形势走,永远没错。 但如何选题,尽管很重要,却并不是令每一个人都头痛的问题,这是因为很多人都是老油条了,在申请基金这条锅里滚打摸爬已经有些许年限了,大家对申请什么都已经心里有数了。 我知道大家都很关注怎样写才能成功,其实概括一句话,就是,“太热的太难成功,太冷的太不容易成功;热中选冷的有戏,冷中选热的有门”。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大家去评说。 第九计:新想法,新策略 承蒙诸位,我已经又解密了几份帖子。 关于立体依据,最重要的要做到三点,这叫程咬金的三板斧,抡的要快,要很,上去就要把评委打懵,让他出一身冷汗,然后低头沉思,难道中国又出了个毛泽东? 第一:逻辑性要强。说话不能颠三倒四,本人有最深刻的感觉,口痴的人很难申请到标书,尽管他有满腹经纶,往往很难表达出来,象阮次山那样的人我们都可以数得出来。所以选题肯定会成竹在胸,但如何表达却是决定成功得关键因素。 诸位肯定记得曾国藩屡战屡败,但他上书皇上却说,臣屡败屡战,再加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能不感动吗?所以表达好非常重要。 表达的功底主要表现在逻辑上,如果前言不搭后语,干脆就不要投了。通常标书在选题依据上是这样写的: 别人做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接下来做什么,因为什么原因别人没有做,我们为什么可以做到。 举个例子,我们谈恋爱,首先追哪个女孩,谁在追,为什么没有追上,我为什么要追,我可以追上吗,这些肯定都会在我们心里盘算。 我以追我的老婆为例,老婆是一个美人,1米72的个子,长得象王静初一样,最重要的是老婆很聪明。 据说追她的人有一打。 首先我要对自己进行评估,我追上的可能性有多少。对应于标书就是你今年中的概率多大,概率不大,何必去费那个力气。 我在评估过程中惊异地发现老婆和我都有一个爱好,到周围的一个网球场打网球。 天哪! 这就象你在写标书的时候,突然发现你自己有很独到的一面,这种独到是任何其他人不可能想到的。 打网球就意味着我们接触的机会会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发生,我不必要刻意去做,对女孩子刻意去做的事会引起她的反感和警惕,这样的结果肯定是适得其反。 对应于标书就是你不用刻意评价自己的标书,拔苗助长,在字里行间流露着你标书的“黄金”含量,这叫“字字珠玑”。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盖茨基金会总金额达一亿美元的“探索大挑战”项目正在申请中
sfw111 2011-9-12 15:58
总金额达一亿美元的“ 探索大挑战 ”(Grand Challenges Explorations,简称“GCE”)是盖茨基金会全球健康领域的项目之一。它面向全球征集并资助大胆而非传统性的研究计划,旨在探索和发现突破性的创新方案,从而帮助应对那些给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最大伤害、却很少为人所关注的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该项目启动于2008年,为期五年,每年两轮。每轮都会针对若干全球健康领域的特定题目征集创新方案。方案一旦入选,即可获得盖茨基金会十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 探索大挑战 ”鼓励来自全球各个地区、各个学科、不同年龄的个人或组织提交申请,同时也欢迎非健康领域的个人、团体或企业积极参与。同时,“探索大挑战”最大程度地简化申请流程——申请者只需登录 GCE官方网站 ,在线提交两页纸的英文申请,并不要求提供初步研究数据资料。即使在申请国际资助上没有任何经验的年轻创新者,也可以方便地申请。 基金会方面将与一个独立评估小组共同负责挑选最具创新意义的申请书。对于那些目的仅在于进一步证实现有技术、或是进行传统研究的项目,均无法列入创新之列。评选结果会在申请截止日后约四个月后公布并发放资金。在获奖的创新方案中,有望取得进一步成功的项目还有机会获得一百万美元的追加研究资助。 目前,来自中国的获奖者不仅有研究院的学者和教授,也有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盖茨基金会期待更多来自中国的创新方案脱颖而出,并热切地希望创新可以为全球健康难题的解决带来曙光。 第八轮申请 现已启动 ,“探索大挑战”官方网站 ( www.grandchallenges.org/Explorations )开始接受对以下5个题目的在线申请。本轮申请的 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011年11月18日凌晨3:30 (美国太平洋时间11月17日中午11:30)。 中国官方网: http://www.sciencenet.cn/gce2011/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53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创新与问题 - 评论
热度 1 benlion 2011-7-29 08:12
“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 - 越是创新的或前瞻的,在提出之时越是难以被人接纳的,还在已经成为气候的时刻,就会有很多涌现出来,对于已经历尽艰辛的创新,又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往往是一种始终坚持不懈的为社会的献身精神 - 创新精神是一种献身精神! 如果是具体课题、具体项目、具体的技术改进,或者解决具体的难题,而不是“新概念、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能容易些被接受,但同样的问题是提出方案的人也未必能得到什么回报 - 这个案例也有 - 如,Oviduct Bioreactor的提出与开创 - 如果没有献身精神的话,那会是将研究方案保密,而不是公开发表。 简单到一句话是:回报高的是创新度低的,奉献的是创新度高的,靠低创新的常规科学和常规研究维持非常规的创新研究,往往是历史上和至今的创新活动的共同特征 - 创新精神就是献身精神! 包括,因NO获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路易斯J·伊格纳罗,他在做药理学院长时仍然需要用他母亲的钱来支持自己的创新研究,创新的东西,如果是真正突破性的创新 - 往往的特征是不过几年到十几年的努力是不会被同行理解的,实验上的研究,在成果鉴定后(不是提出时)还可以得到奖励,还理论性的工作 - 如,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研究和发表都是几经周折和磨难,成就之后也不会有诺贝尔奖等荣誉。 在国内的情形下,更加复杂,因为 - 真正的创新与虚假的创新更是鱼龙混杂,普遍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水平限制了对真的创新与假的创新的鉴别能力,创新的前提是 - 对国内外,甚至古今的文献资料有足够的研究,如果文献都没有查阅清楚,提出的东西就可能是非常幼稚或是早已是发表的东西。 这个案例国外也有 - 即使著名科学家也会有这样 - 如,胡德在2001年的系统生物学论文,结果导致 - 由于他已经是学术权威,媒体到处说“系统生物学”的词汇是他提出来的 - 但,“systems biology”是白纸黑字印刷在文献里的啊! 补充说明一下: 不但要充分或足够研读文献是前提,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 - 尽量不要搞新的名词 - 名词只是一个符号 - 表达的是内涵和外延 - 只有确实历史上或现有学科领域没有合适的词汇可用,才用新的词汇,旧的词汇如果没有完全表达新的含义,只要仍然是旧词汇的合理含义延伸就不要用新的词汇 - 否则不是创新而是搞乱 - 参见我的博文“咸淡“文化与”闲谈“文化。 - 我在以下文的评论集成以上之文 - 中科院开专栏征集“科学智慧火花”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do=blogid=469296from=space ) 再之 - 参见我的博文“中西文化与第4期文明” - 如果,没有充分研究和清楚第3期文明的文献 - 尤其是近现代科学,那么谈创新是很容易陷入虚假的创新 - 严重的是非科学、伪科学之中 - 因而,需要进行科学史、哲学史的考察或研究。
278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呼唤真正独立办学的高校
热度 3 h123xq 2011-6-2 08:15
熊彼特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是创新,而现代社会的创新源自于两个场所:企业和高校(含科研院所)。 中国的国情是:企业,真正在市场中求生存与发展的企业,缺乏创新的能力和意愿;国有企业主要是没有动力。 而高校,由于体制的原因,在创新方面同样是缺乏基本的能力和动力。特别是一些具有战略性的、具有长期的影响力的创新,在理论上只能由高校承担的创新任务。可是我们的高校却在致力于“服务社会”(这是高校,特别是现代高校的第三个任务),把科技重心放在“产学研”,这是“无源之水”。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创新“活水”的源头。 南方科技大学的实验已经面临失败的困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能够摆脱中国特色的“政府办学”模式。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间社会已经积聚了(相对于以往而言)比较强的经济力量,如果有有经济能力的有识之士能够把用于“慈善”的力量来做这方面的“突破性”工作,才能够有可能办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这也是唯一可能的途径。 相对而言,退而求其次,可以直接引进国外的大学,比如上海正在办的国外大学的中国分校。当然,前提必须是独立办学。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14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ZZ-Excelitas Tech 固态硅光电倍增管(SiPM)技术取得突破性成果
litho30as27a 2011-5-29 14:52
March 03, 2011 02:04 PMEastern Daylight Time 固态硅光电倍增管非常适合应用于分析仪器、临床诊断,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多种微光探测领域 Pittcon 2011 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 BUSINESS WIRE )--(美国商业资讯)--致力于为寻求高性能技术解决方案的OEM厂商提供定制型创新光电子元件的全球技术领先公司 Excelitas Technologies 今天宣布,该公司在对固态硅光电倍增管(SiPM)技术进行开发和实用化过程中,取得了破纪录的世界级高光子探测效率(PDE)与低暗计数的性能成果。固态硅光电倍增管是Excelitas针对医疗与分析仪器市场的微光探测(L 3 D)技术与产品套件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CERN Industry-Academia Matching Event on SiPM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该测试成果已经在“CERN Industry-Academia Matching Event on SiPM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欧洲核电子中心固态硅光电倍增管及相关技术产学研对接活动)上发表并公布。此项活动于2011年2月16日至17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共有120名从事尖端光子探测工作或研究的产业界与学术界专家参加。 2009年,该公司与 Max Planck Society (德国马普学会)的技术转让机构 Max Planck Innovation 就其超高速、低串扰的固态硅光电倍增管技术签订独家协议。硅光电倍增管的光子探测效率高,响应时间短,功耗低,是荧光与分子成像等多种微光应用的理想之选。 Excelitas全球探测业务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Michael Ersoni表示:“Excelitas非常高兴能够展示固态硅光电倍增管技术的突破性技术成果。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发布这项目前最先进的成果,对人们对在真实实验状况下测试与评估Excelitas硅光电倍增管技术所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感到非常欣慰。” Ersoni先生还补充:“Excelitas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实现其微光探测产品与技术的快速增长,以满足生命科学、临床诊断以及分析仪器领域最先进应用的大量需求。” 3月13日至18日,Pittcon 2011(2011年美国分析化学和光谱应用会议暨展览会)将在亚特兰大乔治亚世界会议中心(Georgia World Congress Center)举行。届时Excelitas Technologies将在5060号展位展示专为分析仪器与生命科学市场量身定制的光发射及微光探测解决方案。 关于Excelitas Technologies 作为全球技术领跑者,Excelitas Technologies致力于提供量身定制的创新解决方案,以满足原始设备制造商客户对照明、探测及其他高性能技术的需求。从医疗照明到分析仪器、临床诊断、工业应用、安保到航天国防,Excelitas Technologies力求帮助客户在各自所处的专业终端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Excelitas Technologies在北美、欧洲和亚洲拥有约3000名员工,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服务。公司原为PerkinElmer旗下照明与探测解决方案(IDS)业务部门,现为Veritas Capital所有。 免责声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权版本。译文仅供方便了解之用,烦请参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Contacts Excelitas Technologies Francine S. Bernitz,781-789-3178 Excelitas Technologies市场总监 francine.bernitz@excelitas.com 或 Fleishman Hillard,代表Excelitas Technologies Danielle Wuschke,617-692-0509 danielle.wuschke@fleishman.com
个人分类: SiPM研究与应用调研|789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在哺乳类分子进化机制上取得了突破
热度 1 duke01361 2011-4-21 11:15
我们在哺乳类历史进化机制问题上取得了和米勒可比的突破性进展。 米勒在实验室用实验证明了进化过程中有机物产生的机制,我们在实验室用实验证明了哺乳类线粒体母亲在所有哺乳类进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
个人分类: Science in action|2823 次阅读|2 个评论
告诉你我呕心沥血的三年在做什么
flyingghost 2011-4-17 17:23
4月1日,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模块化DNA分析系统”项目,通过专家组评审验收。该项目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在第二代DNA测序仪研发方面,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DNA测序技术及其系统样机,在高端生命科学仪器装备国产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空白。 3月30日至4月1日期间,在中科院计划财务局的组织协调下,由动物所魏辅文、赵建国研究员,生物物理所杭海英、蒋太交研究员,昆明植物所高立志、龙春林研究员,物理所魏志义研究员等众多不同领域专家组成验收组对该项目进行了全面详实的测试和验收考核。期内,验收组认真听取了由基因组所项目负责人于军研究员、半导体所项目负责人俞育德研究员等人所作的项目研制工作、用户使用、测试和经费决算报告,验收组成员现场考察了研制的系统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审核了测试组提供的模块化DNA分析系统数据产出情况。通过三天的评审及对各项指标的逐一考核,验收组充分讨论并形成验收意见:认为此项目完成了仪器研制项目实施方案所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有效测序片段数量、平均读长和有效序列数据总产量等关键技术性能指标远远优于立项指标,该成果实现了与国际主流设备性能相当的国产化DNA测序能力,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乃至生命科学诸多方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自2007年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半导体研究所开始对此项目进行探讨和设计实施,在一系列调研活动的基础上于技术层次达成共识,充分发挥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DNA合成化学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半导体研究所在微电子技术、半导体微纳加工技术、光电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基础,实现跨学科的联合,并联合成立项目组,申请承担了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模块化DNA分析系统”项目研发工作。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通过两所科研人员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精诚合作和勤奋工作,项目组在完成预期的原型样机研制及实现高通量测序功能的同时,还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DNA测序技术研发和攻关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形成了一条可持续性发展的高效技术研发模式。该项目组表示:计划下一步继续开展研发工作,开发适应于我国科研需求的下一代测序仪、配套试剂、芯片和测序分析软件等,使这一设备全面实现系统功能。让我国DNA测序技术和设备研发能力能够真正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巅峰,在世界科学舞台上,发出中国科学家自己的声音。 基因组所党委书记、常务副所长杨卫平和生物局、半导体所、中科院农业项目办公室相关领导,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科技处、重点实验室、联合项目组成员等有关同仁一同出席。
38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药物研发转型中的闪烁亮点
medinstru 2011-4-6 20:22
虽然在2011年制药行业可能会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突破性成果,让本已低迷的产品研发线有所增色,但是,制药业的整体前景依然严峻,因为与几年前的辉煌岁月相比,处于研发中的新药数量在持续萎缩。   虽然制药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可能确实有众多项目正在开发中,但有行业顾问和研究人员指出,新一轮重磅炸***物将极少有机会很快走进市场,来取代那些即将陆续失去专利保护的药物。   此外,美国FDA审批新药的速度继续以缓慢的步伐前进,2009年和2008年分别有25只和26只新药获批。2010年有17只新药获批(截至 2011年1月15日的统计数据),其中13只药物将被定义为专业药物;而在非专业类药物的审批中,2只是避孕药,1只是眼科抗过敏药物。   确实,与3年前产品研发线健康而旺盛的状况相比,制药业目前的景象可谓天壤之别。1998~2008年,处于研发中的产品数量大幅上升,从约950只增加到近1450只。但是,根据纽约证券公司Cowen Co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12月,这一数据已经下降到不足1250只。   与此同时,制药公司提交新药申请(NDAs)的药物数量也在下降,从2009年的160只减少到了2010年初的125只。而在前几年,这一数据稳步上升。让事情变得更为糟糕的是临床前试验项目的数量:2005年曾经达到250个这一峰值,随后在2010年第一季度暴跌到只有60个。   由此,在几大药物领域,产品研发线明显出现萎缩,它们包括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药物开发转向   在研药物大幅下降的另一面则是专业药物市场的发展,因为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正在将它们的关注重点转向专业药物。   美国明尼苏达州药品福利管理机构Express Scripts公司负责新兴治疗产品的高级临床顾问Aimee Tharaldson表示,新的重磅炸***物即将出现在丙型肝炎和多发性硬化症治疗领域,而更多的开发产品预计将被用来治疗罕见疾病和癌症。   专业药物的批准数量正在上升。2010年,获得FDA批准的专业药物是传统药物的3倍多。预计这种趋势将会保持下去,因为制药公司正在将它们的开发努力重新聚集到专业药物上。   根据Express Scripts公司的“2009药物趋势报告(DTR)”数据,专业药物的年度增长幅度为19.5%,而传统药物为4.8%。   DTR数据中包括了被药品福利覆盖的药物,而年度趋势则是PMPY(每只药物每年)费用支出的年度增减率。市场因素和行为因素影响着这一趋势。市场因素包括发病率、单位成本、每张处方的单位量、专利到期以及进入市场的新药,而行为因素包括治疗强度和产品组合。   2009年,专业药物的PMPY支出为111.10美元,相比之下,传统药物的这一费用支出为800.23美元。虽然在药品福利框架下专业药物的PMPY支出低于传统药物,但专业药物的PMPY支出仍然很大,因为只有不到1%的病人使用专业药物。   根据专业药物的PMPY支出,2009年,在美国,专业药物治疗领域位居第一的是炎症,紧随其后的是多发性硬化症、癌症、抗凝血剂,以及生长激素缺乏症。   明尼苏达州药品福利管理机构Prescription Solutions公司的产品研发和趋势预测主任Brian Kolling表示,很显然,转向专业治疗领域现在已经成为新药开发的一个重点。   仿制药持续繁荣   除了对专业药物市场给予关注以外,Kolling还作出了以下预测:制药公司将从“研究和开发”转向“探索和共同开发”模式;随着今后5年里50只顶级(非专业)药物中的25只将失去专利保护,仿制药的研发将会持续“发烧”;对新兴市场(如中国、墨西哥、土耳其和巴西)的药物开发产生影响,因为这些市场的利润要低于美国,但是,这些市场有着更高的增长速度,有更大的机会推广专利失效后的品牌产品(因为它们对仿制药的审批途径不一);制药公司将继续将疫苗作为一个重要的产品研发方向。   制药业顾问——费城Pembroke Consulting公司总裁Adam Fein同意Kolling作出的预测,他认为,虽然其他产品的研发似乎停滞不前,但仿制药的研发将会继续蓬勃发展。业内分析人士预测,由于仿制药的入侵,2012年,品牌药将失去大约283亿美元销售额。   Fein表示,到2012年年中,仿制药的销售比例将超过80%,这意味着,零售药店配售的80%以上的药品将属于仿制药。这是制药行业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的一部分。以往(比如10年前),药品价格远远超过它的经销成本,而现在,药品价格只是经销成本的一小部分。由此,供应链所具有的价值正在日益显现。   业内人士预计,2011年及以后年份的仿制药包括阿托伐他汀、孟鲁司特(montelukast)、外用拉坦前列腺素、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以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从今年年底开始,制药行业将完全淹没在仿制药风潮之中,2012年及今后10年将是仿制药推向市场的高峰年份。   新研发模式   与此同时,从现在起到2015年,销售额大约为1000亿美元的品牌药将失去专利保护,其中大约有一半预计会在今年到2012年之间发生。   Kolling表示,看上去似乎无休止的专利失效周期已经导致制药行业在新药研发模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因为新药的推出速度跟不上研发费用的增长速度。   此外,Kolling指出,新药进入市场面临更高的门槛意味着制药公司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然而目前的现实是,大部分资金花费在了Ⅱ期或早期试验阶段,这些试验阶段有着最高的失败几率。   为了应对市场上出现的如此巨大的变化,Kolling建议制药公司通过技术授权引入处于后期开发阶段的产品,而将早期开发工作交给一家合作伙伴公司。   此外,Kolling预测,许多制药公司将会与规模相似的合作伙伴共同承担开发风险,并向“更加友好的市场”(比如专业和新兴市场)转移。   根据上文所述,研究和开发项目将会继续寻找突破。预计以下重要疾病领域的开发工作将会实施起来。   心血管:5年内不会有新药?   与其他疾病治疗领域相比,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开发可能经历了更大幅度的衰退。   事实上,在治疗和预防心脏疾病方面获得重大突破近25年之后,心血管研究似乎进入了停滞状态,而重磅炸***物进入该市场的步伐也大大放缓。2009年,这一治疗领域形成了766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但到2015年,这一市场规模有可能下跌到600亿美元。   Kolling还指出,降胆固醇和高血压药物市场预计将会明显萎缩,因为它们的生命周期接近结束,顶级他汀类药物、ARB以及抗血小板药物(都在全球药品销售中名列前10名)将在2012年失去专利保护。   总的来说,这一治疗领域一直在努力寻求突围。一些前景被看好的药物曾经给该领域带来了希望,但最终它们被证明具有危险性。心脏病仍然是美国的第一大健康杀手,心脏病学专家和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还不清楚下一只重磅炸***物何时出现,又将出自何处。   不过,从长期来看,令人鼓舞的一个信息是,许多新药仍然在由几家大药厂进行开发,其中包括辉瑞公司,该公司在心血管市场上出现了近4年的真空之后再次现身,并重新开展工作,开发用来治疗和预防心脏疾病的新药。   不过,就现阶段来看,研究人员预测,除了新的血液稀释剂以外,这一领域至少在5年内不会有任何新产品面世。事实上,人们一直在关注几只已经显示出巨大潜力的抗凝血药物,这些药物有可能取代华法林,成为新的治疗选择。Kolling预测,抗血小板药物和抗血栓形成药物今年将得到更大的关注,并推动整个心血管治疗药物的发展。   以下这些抗凝血剂/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值得关注:   1.Rivaroxaban(Xarelto,由拜耳医药保健公司开发)。这是每日使用一次的口服Xa因子抑制剂,用来预防接受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治疗VTE,预防心房颤动(AF)病人出现中风,预防急性疾病而住院的病人出现VTE,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2.Apixaban(由百时美施贵宝/辉瑞开发)。这是一种口服高选择性直接Xa因子抑制剂,用于治疗AF,以及预防和治疗VTE。去年11月,百时美施贵宝和辉瑞中止了对ACS 病人使用Apixaban或安慰剂进行治疗的Ⅲ期APPRAISE-2临床试验,因为有证据表明,随机使用Apixaban的病人临床上出现了较重的出血现象。两家公司仍然承诺要开发Apixaban,用来预防AF病人发生的中风,以及预防和治疗VTE。    3.Ticagrelor(Brilinta,由阿斯利康开发)。这是一种口服P2Y12腺苷二磷酸(ADP)受体激动剂,用来治疗动脉血栓形成。Ⅲ期 PLATO试验显示它的疗效大大优于用来治疗ACS的氯吡格雷。它也许将成为第一只获得FDA批准的可逆性结合口服ADP受体拮抗剂。不过,2010年 12月,FDA发出了一份完整的答复函,要求对PLATO试验数据开展更多的工作。   4.Elinogrel(由诺华/Portola公司开发)。这是一种可逆性P2Y12 ADP受体拮抗剂,用来预防慢性冠心病患者可能发生的心肌梗塞(MI)和中风,预防ACS患者的死亡、MI和中风。迄今为止,它是唯一一只有可能以静脉注射(IV)和口服制剂使用的P2Y12 ADP受体拮抗剂。Ⅱ期试验结果显示它的抗血小板作用要快于和大于氯吡格雷。Ⅲ期试验将在今年开始。   5.Edoxaban(由日本第一三共株式会社开发)。这是一只口服Xa因子抑制剂,用来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早期研究数据显示其疗效与dabigatran相似。目前,为Ⅲ期临床试验招募病人的工作已经结束。   6.Vorapaxar(由默沙东开发)。这是一种凝血酶受体拮抗剂或抗血小板蛋白酶激活受体-1抑制剂,用来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它也正在接受用于治疗ACS的研究。Ⅲ期研究已经招募完病人,首批研究成果可能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出来。   7.Betrixaban(由Portola制药/默沙东开发)。这是一种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抗凝血药,用来预防AF引发的中风。Ⅲ期试验计划在今年开始,FDA提交预计将在2014年或晚些时候。   中枢神经系统(CNS):走向成熟   与新的品牌药带来的影响相比,用于治疗CNS疾病的新仿制药产生的影响可能要更大一些。Kolling预计新的抗抑郁药将成为利基产品,并预计今年到2012年一些重要产品将面临专利失效。   Kolling还预测所有CNS治疗领域都将走向成熟。   预计处在CNS治疗药物开发前沿的新药如下:   1.Vilazodone(由临床数据公司开发)。这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具有5-HT1A激动剂部分活性,用来治疗抑郁症。目前该药公开的数据还较少。遗传生物标记测试或许可预测病人对该药可能作出的反应。   2.TC-5214(由Targacept和阿斯利康开发)。这是一种烟酸通道阻滞剂,用来辅助治疗重症抑郁障碍(MDD)病人,这些病人对SSRI或血清素肾上腺素回收抑制剂(SNRI)等一线治疗药物无法做出足够的响应。目前,Ⅲ期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3.Cariprazine(由Forest/Gedeon Richter公司开发)。这是一种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Ⅲ期试验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   4.Telcagepant(由默沙东开发)。这是第一只口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阻滞剂,用来治疗急性偏头痛和预防偏头痛。这只产品本该在2009年提交FDA,但是,由于参与试验的病人肝酶升高,从而导致Ⅱ期预防性试验受到挫折。目前尚不清楚Ⅱ期试验和FDA提交时间表。   糖尿病:大批新药即将上市   今后10年里,糖尿病诊断病例预计会继续急剧攀升,而新药开发预计将紧随其后,未来几年里,大批新药预计将会上市销售。   UnitedHealth集团公司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来遏制不断增加的糖尿病病例,那么到2020年,糖尿病将让美国付出10%的医疗保健费用。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所做的时间更长的预测表明,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到2050年,高达1/3的美国成年人可能会患上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是美国增长最迅速的疾病之一,而肥胖则是它的一个主要致病因素。   制药公司似乎正在直面挑战。根据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发表的一份研究显示,过去1年中,生物制药公司正在对用来治疗糖尿病和相关疾病的235只药物进行研究,这一数据创下了历史记录。   Cowen Co公司表示,到2015年,糖尿病治疗药物(用来治疗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药物)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79亿美元,比2009年的233亿美元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Kolling预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药物将是一个主要的研发途径,而钠-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将是出现在这个市场上的下一类药物。   此外,用来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许多新降糖药(具有新的作用机制)正在研发之中。   预计未来以下研发活动即将开展:   1.吸入型胰岛素(Afrezza,由MannKind公司开发)。这是一种超快起效的胰岛素,用来治疗Ⅰ型和Ⅱ型糖尿病。Ⅲ期临床试验表明它并不劣于胰岛素aspart。在与胰岛素glargine结合在一起的另外的试验中,它也显示出不错的疗效。预计FDA将会在今年3月作出完整的答复。   2.LY2189265(由礼来开发)。这是一种GLP-1类似物,用来治疗Ⅱ型糖尿病,每周一次通过皮下注射。目前,该药正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预计研究数据将在2012年以后得出。   3.Lixisenatide(由赛诺菲安万特开发)。这是一种用来治疗Ⅱ型糖尿病的GLP-1类似物。Ⅲ期试验的初步数据表明它的作用类似于其他GLP-1s。   4.Albiglutide(由葛兰素史克开发)。这是一种新颖二肽基肽酶-4-抗性GLP-1二聚体,用来治疗Ⅱ型糖尿病。   5.Dapagliflozin(由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开发)。这是一种SGLT2抑制剂,与该药有关的潜在安全问题是生殖道感染和尿路感染几率会增加。   似乎无休止的专利失效周期已经导致制药行业在新药研发模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也有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将它们的关注重点转向专业药物。 来源: 医药经济报
个人分类: 药事点评|13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研项目申请可否借鉴“比尔盖茨”模式?
热度 17 qpzeng 2011-4-5 21:30
中国科研项目申请可否借鉴“比尔盖茨”模式?
从2008年开始,比尔/梅莲达盖茨基金会推出了总金额高达一亿美元的“ 探索大挑战 ”(Grand Challenges Explorations,简称“GCE”)全球健康研究资助项目,每年接受两轮申请,为期五年。这个资助计划有四个特点:(1)不论国家、学科、年龄、个人、团体、企业都可提出申请;(2)申请者只需在线提交两页纸的英文申请报告;(3)评审者是由专业背景不强的人士组成的独立评估小组;(4)首期资助十万美元,追加资助可达一百万美元。目前, 中国已有来自北京、上海、青岛、海口、香港的五位申请者获奖。全世界则有34个国家的405位申请者获奖! 为什么盖茨基金会敢把十万美元交给一个只有创意而完全不了解其学术背景、个人操守、科研能力的地球人?个中原因绝对不是“不差钱”的做派,更不是“风险投资”的心态,而最可能的原因是, 在盖茨基金会看来,做研究,除了创意新颖独特之外,就是你如何用好这笔钱,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申请书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回答创意是什么 ,首先要求简洁地说明创意的精华之处,然后论证所提创意为何与众不同,再陈述创意的科学基础及可行性; 第二部分是回答准备怎么做 ,要求大致交待实验方案(包括开发新技术和新工具)、经费预算、初期数据,并介绍若能获得追加资助后又准备怎么做。 中国科研项目不可谓不多,中标机会不可谓不大,但申请书的写作难度极大,很多有才华的人就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有潜力的创意被扼杀在摇篮中!最有核心价值的创新性在申请书中被挤到了次要地位,而一些鸡毛蒜皮的“写作技巧”却被人为放大!有的申请书动不动就十几页,甚至几十页,技术路线要描画得一清二楚,预期结果也要表述得具体而细致。 这样,不仅申请者疲于奔命,而且评审者也穷于应付。事实上,一项研究,只能创意,不能规划细节,更不能预期研究方向,往往突破性成就是在过程中初见端倪,而不是在动手前就已了然于心。如果某项研究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那不叫研究,而叫有目的地“烧钱”! 假如中国的科研项目申请都只要求两页纸,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在哪里,更不管你怎么做,那么一切都将变得简单,因为不用靠关系,不用讲资历!也许只有这样,世界级的创新才会真正崭露头角! 这个做法很大胆,但盖茨基金会却一直是这样做的,没有看到“出乱子”,也没有揪出“骗子”,应该有他的高明及合理之处,值得我国科研管理部门借鉴! 本人曾在前年提交过一份有关艾滋病治疗的申请书,虽然功败垂成,但为了展示一下申请书的格式,我还是拿出来在此献一回丑吧!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5085 次阅读|38 个评论
没有“垃圾论文”的往往是功利主义者
热度 7 DNAgene 2011-2-20 11:31
这个论坛里又有几位名人在争论该不该发表垃圾论文。 我们首先想想,什么是学术论文,为什么要发表学术论文。Science主编的看法是,“The ultimate goal of scholarly scientific publishing (is) to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world." (Alberts B et al. Reviewing peer review. Science 321: 15, 2008)”。做了研究,结果好得很,突破性进展,发表一篇里程碑式的论文。这毫无争议,是每一位科研人员的梦想。 但基础研究可预见性并不强。怀着美好的梦想,花了几个月或者几年,开展了一个研究,但没取得好结果。要不要发表,发表了,就是众人说的“垃圾论文”一篇。如果你不发表,今后可能还会有一个倒霉蛋出于同样的想法,按照同样的思路,也花几个月甚至几年也做出一个垃圾结果。他也不发表,学术界就可能还会有下一个倒霉蛋。。。。。。。。直到科学的可预见性变得很高很高了。 我个人的主张,认认真真做了研究,没有造假,没有编造数据,不管结果好坏,都应该发表。好的发表了是经验,差的结果发表了是教训。都可以“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al world”。也就是基于与我类似的主张(可能还有盈利的目的),PLoS创办了 PLoS ONE ,Biomed Central创办了 BMC Research Notes ,最近Nature Publishing Group也开始办了类似刊物(但Nature的态度不够明确)。 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低质量论文,而是学术评价过程中“以次充好”现象太普遍。明明没什么学术贡献,由于发表在SCI收录期刊上或者更高的什么著名期刊上,就可以申报什么什么奖励,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只发表重要结果,不发表差结果,才是功利主义的表现。发表很差的研究结果只能提醒别人少走弯路,对自己的学术地位提高贡献不大,所以花时间整理“垃圾论文”、耗费精力去投稿,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纯学术人。 中国的功利主义者,是不求上进,满足于低水平结果、大量低档论文,骗取功名利禄(新语丝上点名的浙江宁波某高校某名人为此类代表)。 美国和国际上的功利主义者,就是只发表对自己有用的论文(这些论文确实有贡献,期刊级别高),评Tenure、上院士(美国的、英国的等)、拿炸药奖,不管后面的倒霉蛋。别人倒霉重复我的失败结果,我内心窃笑。这一类人往往科研水平确实高、贡献大,感觉自己是科学界的掌舵人。 没有“垃圾论文”往往是功利主义者。但也不排除绝顶高手,预见能力极强,每一个研究都是好结果。各位高手,请往这边对号入座,不要往功利主义那边靠。恭维大家一下,我们这个论坛的高手、点击本贴的网友都是预见性极强的那种学者。别来拍砖,我说的功利主义这不是您。 此处引用本人过去的一个小帖子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1772do=blogid=402278 请慎用垃圾论文一词
个人分类: SCI-科学荣誉|7083 次阅读|15 个评论
北京创新2020
fuyuncas 2011-2-11 12:15
北京版创新2020,规划到2020年实现收入10万亿。很显然,政治色彩很浓,政府主导意识明显。收入目标在这种模式下也许实现,但突破性科研成果不是钱能解决的,它需要宽松的科研环境,先进的科研体制,勇于专于创新的人才。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不改,浮躁成风的科研氛围不变,要重大创新,难!
1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临床工作回顾
热度 2 liyangdai 2011-1-2 12:48
过去一年的临床工作可以用平平二字来形容:虽然按照领导的要求我们的工作量在增长,病人门诊数和住院手术量在增加,但谁都知道规模和数量并不能反映质量。正如我们国家早已是大国却不是强国一样,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创新性工作还远远不够,距离我们自己的要求还相差太远。 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临床学科的特点决定的。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每天所从事的是平凡、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很难像某些从事前沿领域研究的专家那样作出突破性的成果,从而引领科学,造福人类。但我们并不可以由此降低对自己的创新要求,应当努力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 临床论文发表方面乏善可陈,唯一可称作亮点的我们关于中央脊髓损伤机制观点的提出 是否被认可还要看以后的引用情况。这一工作还被邀请在亚太颈椎学会 (CSRS-AP) 作专题报告。 关于腰骶椎前路重建内固定的文章 终于发表,例数不多;还有两篇个案报道,一篇是寰枢椎完全脱位的前路手术治疗 , 另一篇是小儿的极外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 。 对于临床第一线的医生应当会有所帮助。 我们关于脊柱结核前路内固定手术后化疗方案的论文也在去年发表 [Dai LY, Jiang LS, Jiang SD. Chemotherapy in anterior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highlighting a 9-month three-drug regimen. World Neurosurg 2010;73(5):560-56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920943 ), 这一方案与别人采用的方案都有所不同,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安全的。 与 2010 年的收获平平形成对比的是,我们早先的工作成绩正在逐步得到同行的认可。今年被荣幸地邀请参与了在美国召开的 CSRS 年会的主持工作,并成为 CSRS-AP 的创始会员。进入了 AO Spine Classification Group 则更是始料未及,希望以此为契机能为推动脊柱外科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贡献。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3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