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瘦肉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老百姓很不放心!
热度 2 xqhuang 2011-3-28 09:31
老百姓很不放心!
老百姓很不放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今年中国更是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可对于不少中国百姓来说,他们似乎并没有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甚至有百姓认为他们的生活质量不升反降,这是为什么?记得郎咸平先生说过:中国越发展,美国越富裕!这算不算一种解释?这样的怪状,是不是可用上图形象地描绘?母鸡、小鸡与狗,它们如何对号入座? 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温总理说:“中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这样的目标当然很好,可能否实现?如何实现?温总理曾经说过要让百姓活得有尊严和有幸福感,可“尊严”和“幸福感”的标准是什么?谁来评估百姓的“尊严”和“幸福感”?就像温总理所说:“对于幸福的理解可能人们都有不同的标准”。温总理在答网友提问时,特别说明不想再重复过去的话,他强调民生,强调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个人认为这样的“四心级”生活标准有点高,对于广大百姓来说,“一心级”生活标准就够了,这个“心”就是放心,如果这个“心”都不能保证,其它“心”都是“虚心”和“空心”。 “放心”才能“安心”,“安心”才能“舒心”,“舒心”才会有“信心”,最近爆出的“瘦肉精”事件,让老百姓很不“放心”。
个人分类: 猴眼窥世|1807 次阅读|3 个评论
瘦肉精、许梓荣、法律责任
热度 11 lix 2011-3-28 07:24
一年之前, 南方周末对引进瘦肉精,并隐瞒其副作用,牟取暴利的主要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就已经很清楚了 。见《南方周末》: “瘦肉精”背后的科研江湖 2009-04-09 15:13:22  作者:苏岭 实习生 温海玲 但是,许梓荣等人并没有受到法律的追究。 许梓荣还觉得冤枉,因为: 1 )他不是国内最先引进瘦肉精的; 2 )他没有对之进行市场推广。第一条属实,但是最先引进瘦肉精的那些人主要是作研究,作实验,并没有进行市场推广。当然在研究中有的忽视了毒副作用的观测和研究,那是研究错失。有的观测到了毒副作用,但在发表的文章里回避掉,这是学术不端。 但许梓荣在 1992 年已经知道瘦肉精的毒副作用,已被国际禁用的情况下,继续在(学生)发表的文章中隐瞒事实。同时通过他创建的浙大饲料所通过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方式,与企业合作获得经费。从 89 年回国建所,到 2008 年 3 月许梓荣退休,饲料所单仪器设备就从最初的 5 万增加到价值上千万。浙大内部学报的一篇报道称, 2000 年,饲料所的产品遍布 20 多个省市,总产值逾 35 亿。还扶植了一大批饲料企业,现都已成为年产值数亿的企业。所以许梓荣抵赖他没有进行市场推广是说不过去的。让瘦肉精开始市场化的是浙大阳光营养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大阳光)。其老板陈剑慧硕士毕业于浙农大(后为浙大合并)。 1993 年,他挂靠浙江大学,成立浙大阳光,成了 瘦肉精的黄埔军校 。 迄今为止,许梓荣头上还带着 曾荣获 “ 国家中青年专家 ” 、 “ 国家有突出贡献硕士学位获得者 ” 、 “ 浙江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 ” 、享受国务院 “ 政府特殊津贴 ” 、“ 2002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等殊荣。唯一的遗憾只是工程院院士选砸了。 为什么 许梓荣等人就能躲过法律的追究呢? http://www.chinavalue.net/Blog/146826.aspx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3/27/5390804_0.shtml
个人分类: 怪哉虫儿|8111 次阅读|14 个评论
真科学比伪科学危害大
热度 33 antiscience 2011-3-27 19:52
[评]有人说伪科学危害大,当年我也这样以为的,相信多数人也赞同。但我最近几年发现不对头,纠正道:不是这样,正好说反了。应当是:真科学危害大,伪科学也有危害,但不大。真科学之所以危害大,是因为这玩艺有效、有力量!可笑的是,受唯科学主义的影响,人们不愿意承认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千方百计地剥离科学的责任:“那可不关我的事!是他们用坏了,科学可是中性的。”过了一会,连刚说过的“中性的”都忘记了,又回到老调:“科学是好的”。那么科学到底好不好呢?科学有好的有坏的,有时好有时坏,最关键的是,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好什么时候坏。 智力不意味善,通常意味着更多的风险。当高科技与伦理分道扬镳时,危害就降临了。 ------ 内地瘦肉精引进者:如果介绍副作用论文就发不了 2011年03月27日 来源:健康报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3/27/5390804_0.shtml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影响正不断升级。3月21日,国务院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促案件查办,要求彻查“瘦肉精”案件,追究事故责任。 “瘦肉精”最初发明者——两位美国科学家在30年前一定没有想到,他们为提高猪的瘦肉率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竟然在遥远的中国散布“邪恶”。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9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共有2455人因食用“瘦肉精”猪肉中毒。其中包括2001年l月浙江余杭市59人“瘦肉精”中毒,2001年11月广东河源市484人“瘦肉精”中毒等重大事件。 万幸的是,目前尚无因“瘦肉精”中毒致死的报道。然而,一名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针对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瘦肉精”中最普遍的一种)中毒的特效治疗方法。 从起初中国农业部支持研发,到后来成为违禁品遭禁用——克伦特罗这种治疗哮喘的药物,为何变成了猪的饲料添加剂?而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后,“瘦肉精”为何仍然屡禁不绝? 漂洋过海的瘦肉精 美国Cyanamid公司农业研究部的科学家Ronald Dalrymple和Catherine Ricks可能是“瘦肉精”的最早发明者。他们于1978年开始研制一种β-显效药,能增加禽类和肉畜的瘦肉产量,同时降低脂肪量。 “那个时候西方研究提高瘦肉率添加剂的机构很多”,上海农昊生物技术研究所杨再教授在电话里告诉本报记者,“但第一个把克伦特罗引进国内的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许梓荣”。 上世纪80年代,做过十多年兽医的许梓荣作为访问学者,曾到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回国后的许梓荣在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工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研制出了畜禽全价配合饲料“浙农一号”。许仅有的一篇关于克伦特罗的论文,被列为国家科委“八五”攻关项目。 这篇许梓荣为第二作者的论文得出结论:在饲粮中添加15mg/kg克伦特罗“效果最佳”。 而在2001年11月广东河源市484人发生“瘦肉精”中毒后,有研究人员推测得出:当食物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达0.2mg/kg时,食用者便有可能出现中毒临床症状,当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达0.4mg/kg,意味着该头生猪屠宰前已连续多日被喂食“瘦肉精”,此时食用生猪的猪内脏(猪肺或猪肝)比猪肉更易中毒,甚至仅喝猪肺汤或猪肝汤都可能导致中毒。 许梓荣2009年时向媒体解释,那时国家正力倡培育瘦肉型猪,他和学生的研究吻合政策方向,“我们也不宜和政府唱反调。如果在论文中介绍了副作用,我们(的论文)也发不了。” 其实早在1997年,农业部就发文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克伦特罗。“此前,农业部支持‘瘦肉精’的研发”,杨再教授告诉记者。 但克伦特罗被禁后,许梓荣对β-兴奋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并未停止,他将目光转向了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 莱克多巴胺是“瘦肉精”中克伦特罗的最佳替代品,其被禁亦稍晚于克伦特罗,中国在2002年明确将其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1996年到1999年,许梓荣作为主要作者,发表了多篇莱克多巴胺提高猪瘦肉率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提到了主要副作用:引起动物腿疾。这些论文大多得到了国家科委的资助。 事实上,农业部退休专家李美同向记者介绍,目前科研界仍然有为莱克多巴胺“正名”的呼声,然而莱克多巴胺的副作用明显且触目:在美国,一些服用莱克多巴胺的猪不能站立和行走。 年产值30亿的科研生产联合体 许梓荣的贡献不仅在于科研领域,他也是一个优秀的产品推广者。《瞭望周刊》1993年6月的一篇报道名为《集科学家与推销员一身的许梓荣》。 早在“浙农一号”饲料研发过程中,许梓荣就找到了多家企业进行合作。浙江一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一星公司”)就是其中之一,1989年成立时,一星公司还只是一家乡镇饲料厂。 一星公司建厂时就同许梓荣的饲料研究所联手,应用研究所的科技成果。公司年产值从1989年的503万元增加到1999年的4.5亿元。如今,一星公司已成为跨领域的国家中型企业,浙江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依托与企业的合作,饲料研究所同样获益颇丰。浙大动物科学学院院长刘建新曾表示,到2008年3月许梓荣退休,饲料所单仪器设备就从最初的5万元增加到价值上千万元,“主要是通过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方式,与企业合作获得经费”。 一份公开资料显示,以“浙农饲料科研生产联合体”为核心,全国建立了11家规模在10万吨级、产值上亿元的示范骨干企业,并带动了数百家中小型企业。研究所的高科技成果推广到全国24个省市240多家饲料厂和养殖场,2001年时年产值已达30多亿。 但许梓荣对媒体表示,自己从未对克伦特罗进行过市场推广。 如今,“浙农一号”饲料早已成为历史。一星公司技术部一名浦姓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澄清,该公司从未在“浙农一号”饲料中添加过克伦特罗,甚至没有添加过任何营养再分配剂。他还表示,“当时和饲料研究所合作的企业很多”,自己并不了解其他企业的情况。 然而事存蹊跷。2001年时,时任浙大动物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的金佩华在《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公开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名为《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初探》的文章中清楚地写着,浙大饲料研究所研发的全价饲料预混料,除应用营养性添加剂外,还“应用营养再分配剂等提高畜禽瘦肉率、改善肉质、增加风味”。 多头管理乱局 目前有迹可查的最早销售克伦特罗的公司,是浙江浙大阳光营养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浙大阳光”)。该公司的创办者陈剑慧是一名浙江大学的毕业生。陈剑慧曾向媒体坦言,当初销售克伦特罗曾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国家在推广”。 有知情者称,当年浙大阳光生产的“瘦肉精”主要集中向湖南、湖北销售推广,这两地的猪肉则大量销往广东。 1998年春,上海农昊生物技术研究所杨再教授到广州出差,其时正好发生了一起内地运往香港的猪肉引发的“瘦肉精”中毒事件,杨再调查得知,这批猪肉正是产自湖南。 这是国内有据可查的第一宗“瘦肉精”中毒事件。此前,国外频发的中毒事件令农业部对克伦特罗做出了禁令。 但克伦特罗被禁用后,并未消失在养殖产业中,高利润的诱惑令其一直存在至今。 杨再教授介绍,“瘦肉精”目前已成为较成熟的地下产业,其流通渠道有二:一是流向具有特定药物生产批文的正规药厂,二是流向一些药品中介公司,这类公司只要具备相应的证件和授权,就能够购买到制作“瘦肉精”的原料。 作为一种兴奋剂,我国《反兴奋剂条例》对克伦特罗的生产、销售作出严格规定:生产企业只能向医疗机构、符合规定并被批准的药品批发企业和其他同类生产企业供应产品。 正规渠道被封死后,那些谋求非法使用“瘦肉精”的饲料、养殖企业只能将目光投向非法渠道。北京市饲料监察所一名技术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事实上,克伦特罗合成工艺并不复杂,一般的小型化工厂即可生产”。 但目前法律对贩卖“瘦肉精”的处罚多是罚款为主,直到2003年,浙江桐乡人曹雪生因销售违禁药品,被判处三年半有期徒刑,其中就包括克伦特罗近3000公斤。 杨再教授介绍,在一些违法商贩手中,“瘦肉精”原粉被石灰粉稀释后,换上简单的包装,规格为10g每包,每包含原粉1g,这些小包装被转给下一级经销商,一般最后仅卖给熟悉的养殖户。 而没有“瘦肉精”货源的养殖户则“独辟蹊径”,2005年6月时,在国家严打“瘦肉精”的形势下,竟然有养猪户直接买哮喘药喂猪。 “瘦肉精”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是现实执法中的多头管理格局。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养殖、饲料归农业部门管理,而克伦特罗出自药品生产企业或化工企业,是由药监、质检和工商部门负责。 一名医药领域专家告诉记者,《药品管理法》管理生产克伦特罗企业的行为,但克伦特罗作为一种可以合法生产的兴奋剂,限制它的流通难度极大。 一名基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抱怨说,“尽管农业部不时拉网式地检查饲料添加剂,但化工厂却是我们检查的死角。面对上门检查,化工厂通常不给我们进门,称自己有营业执照,合法经营,而农业部门没有执法权”。
6919 次阅读|57 个评论
科学家的职业道德
热度 1 sheep021 2011-3-27 19:25
瘦肉精引进者:如果介绍副作用 论文就发不了 来源:瞭望周刊 var zz_temp='';if (zz_temp!="" zz_temp.indexOf("null")==-1){document.write("作者:"+' '+"");} 发布时间:2011-03-27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影响正不断升级。3月21日,国务院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促案件查办,要求彻查“瘦肉精”案件,追究事故责任。   “瘦肉精”最初发明者——两位美国科学家在30年前一定没有想到,他们为提高猪的瘦肉率而打开的潘多拉魔盒,竟然在遥远的中国散布“邪恶”。   据不完全统计,从1999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共有2455人因食用“瘦肉精”猪肉中毒。其中包括2001年l月浙江余杭市59人“瘦肉精”中毒,2001年11月广东河源市484人“瘦肉精”中毒等重大事件。   万幸的是,目前尚无因“瘦肉精”中毒致死的报道。然而,一名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针对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瘦肉精”中最普遍的一种)中毒的特效治疗方法。   从起初中国农业部支持研发,到后来成为违禁品遭禁用——克伦特罗这种治疗哮喘的药物,为何变成了猪的饲料添加剂?而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后,“瘦肉精”为何仍然屡禁不绝?   漂洋过海的瘦肉精   美国Cyanamid公司农业研究部的科学家Ronald Dalrymple和Catherine Ricks可能是“瘦肉精”的最早发明者。他们于1978年开始研制一种β-显效药,能增加禽类和肉畜的瘦肉产量,同时降低脂肪量。   “那个时候西方研究提高瘦肉率添加剂的机构很多”,上海农昊生物技术研究所杨再教授在电话里告诉本报记者,“但第一个把克伦特罗引进国内的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许梓荣”。   上世纪80年代,做过十多年兽医的许梓荣作为访问学者,曾到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回国后的许梓荣在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工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研制出了畜禽全价配合饲料“浙农一号”。许仅有的一篇关于克伦特罗的论文,被列为国家科委“八五”攻关项目。   这篇许梓荣为第二作者的论文得出结论:在饲粮中添加15mg/kg克伦特罗“效果最佳”。   而在2001年11月广东河源市484人发生“瘦肉精”中毒后,有研究人员推测得出:当食物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达0.2mg/kg时,食用者便有可能出现中毒临床症状,当猪肉中盐酸克伦特罗含量达0.4mg/kg,意味着该头生猪屠宰前已连续多日被喂食“瘦肉精”,此时食用生猪的猪内脏(猪肺或猪肝)比猪肉更易中毒,甚至仅喝猪肺汤或猪肝汤都可能导致中毒。    许梓荣2009年时向媒体解释,那时国家正力倡培育瘦肉型猪,他和学生的研究吻合政策方向,“我们也不宜和政府唱反调。如果在论文中介绍了副作用,我们(的论文)也发不了。”    其实早在1997年,农业部就发文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克伦特罗。“此前,农业部支持‘瘦肉精’的研发”,杨再教授告诉记者。   但克伦特罗被禁后,许梓荣对β-兴奋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并未停止,他将目光转向了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   莱克多巴胺是“瘦肉精”中克伦特罗的最佳替代品,其被禁亦稍晚于克伦特罗,中国在2002年明确将其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1996年到1999年,许梓荣作为主要作者,发表了多篇莱克多巴胺提高猪瘦肉率的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提到了主要副作用:引起动物腿疾。这些论文大多得到了国家科委的资助。   事实上,农业部退休专家李美同向记者介绍,目前科研界仍然有为莱克多巴胺“正名”的呼声,然而莱克多巴胺的副作用明显且触目:在美国,一些服用莱克多巴胺的猪不能站立和行走。 评论: 还有多少技术引进,为了发表论文、成果评奖、申请项目,申请推广等“私利”而隐瞒了副作用? 按照一般常识,任何技术都有副作用。如果一项新技术被称为完全没有副作用,那一定是真实的谎言。 如 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乃至全球关灯一小时这样的技术活的也是有副作用的 科学家有发明创新或引进新技术的任务,但更有详细研究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包括万一管理不利,监管不力,该技术被滥用后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而不是仅仅考虑在标准使用范围下的副作用 比如,刚刚允许使用的“一滴香” 卫生部官员说:按标准使用的话,应该是安全的。问题是,什么东西都有被滥用的时候,卫生部用该考虑“一滴香”被滥用的危害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9 次阅读|2 个评论
郑风田:瘦肉精暴利500-1000%?
zft2000 2011-3-24 19:23
郑风田:瘦肉精暴利500-1000%? 从目前暴光的情况来看看,制造瘦肉精如制造毒品一样,是一个暴利产业,屡禁不止绝对是暴利在推动。瘦肉精出厂成本为每公斤千元以下,但到了销售终端养殖户手中则变成每公斤5千甚至万元,这样瘦肉精的利润率500-1000%,是暴利! 瘦肉精治理要打七寸.河南瘦肉精排查扩至养猪散户,但还是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我国目前的瘦肉精治理看似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从田头到餐桌的庞大分段监管体系,但如果涉及的部门与管理人员太多,就必然会出现“谁都管,谁都不负责”的局面。监管必须有主有次,对几个最关键环节要进行重点治理,要打要害处。目前瘦肉精治理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却有意无意地给忽视了,成了“隐身”者,那就是生产与销售瘦肉精的相关人员。这些人才是瘦肉精应该重点打击的对象,就如同打击毒品犯罪,不仅要惩罚吸毒者,更要对那些制毒、贩毒者进行狠狠打击,才能打到要害处。 “瘦肉精”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成为耳熟能详的名词之一,已经宣布禁用近十年但为何屡禁不止?瘦肉精事件更引发人们对国产食品的不信任感。有一个隐身冠军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那就是谁把瘦肉精生产出来的。如果把这个生产瘦肉精的源头给打掉了,我想其他的东西就应该好办多了。但查了半天的资料,却发现鲜有这方面的查处与惩罚。感觉奇怪极了,瘦肉精打了这么多年,如果连是谁在生产,生产了多少,又是谁在卖等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应该是“非不能也,是不重视也”。因为这比查毒品容易多了吧,制毒就能查出来,这个查不出,显然是不重视,没有认真去查。 我国目前对瘦肉精的治理是一种运动式的打击,如果媒体曝光了,当地政府部门就报道讲拉网排查,也在形式上处理一些政府官员,但对一些关键深层次的问题则是很少触及,结果是等风声过去后瘦肉精又重现江湖。过去的瘦肉精难治理,板子一般打向散养户,这是一个没有话语权的沉默群体,也鲜见反抗与辩解。但是他们的瘦肉精又来自那里? 在近几年的瘦肉精恶性事件中一直很少暴光这些企业。所以瘦肉精治理中别忘了堵住瘦肉精生产源头。应该扩充视野,改变原有思路,将目光从猪所涉及的养殖、流通环节转移到瘦肉精的生产与销售环节上。 瘦肉精最大的流出源头是药品生产企业与中介公司,目前瘦肉精是按照以下流通链条传递的,从国内外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中介公司—饲料业务员、兽药店、饲料店、猪贩等—养殖户。生产瘦肉精的化工厂长期处于被忽视中,目前生产瘦肉精的主要类型盐酸克伦特罗,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销售盐酸克伦特罗原料也不违法,没有什么措施约束,整个监管链条很松散,导致大量盐酸克伦特罗便以原粉的形式从化工厂流出,这些化工厂还生产各种瘦肉精的替代品,包括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盐酸多巴胺等。如何管住这些化工厂“不越界” ,管死瘦肉精源头才是长久治本之计。 从目前暴光的情况来看看,制造瘦肉精如制造毒品一样,是一个暴利产业,屡禁不止绝对是暴利在推动。瘦肉精出厂成本为每公斤千元以下,但到了销售终端养殖户手中则变成每公斤5千多元,利润率500%,是暴利! 所以如果要彻底治理瘦肉精,对这些生产者也必须象对待毒品生产者一样要严格打击,形成一条高压线,但在经济上处以重罚,而且加大刑事打击力度,震慑不法分子,才能确保高危的食物链条变得安全。
2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瘦肉精、转基因和超级月 与科学家的无关思维
热度 4 sheep021 2011-3-22 12:34
1 瘦肉精 双汇事件暴露食品安全漏洞 六种瘦肉精未入检测 农业部:瘦肉精暴露抽检漏洞 “十八道检验”为何管不了一头猪?——双汇“瘦.. 2 转基因 杜邦公司声明称“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搜狐财经 农业部表态:先玉335非转基因玉米- 中国日报网 3 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导致地质灾害一说无任何科学依据 “超级月亮” 引发“超级灾难”? 专家称凸显科学素... 地震局专家解惑:“超级月亮”与地震灾害无对应关系(图 “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潮汐力,从地质活动的角度上看,这属于外部因素。对地质活动来说,外因带来的影响较小,主要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触发作用 ,地壳运动本身的内在因素才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刘杰说。 哈哈, 触发作用就不是作用了? 受凉是感冒的触发因素,而非本质因素,患者自身正气不足才是根本原因,这么说受凉与感冒无关。而推广之,病毒、细菌也与发病无关。因为那只是触发因素。 超级月亮:地震、余震、降温接踵而来 地震局长:地月引力可诱发地震
个人分类: 地震预测|224 次阅读|3 个评论
捉捉“瘦肉精”里的“寄生虫”
热度 8 张显峰 2011-3-21 22:18
双汇“瘦肉精” 事件 还在继续发酵, 涉案的 产品在陆续召回,涉事 的部分 人员 也被 追责 , 由国家相关部委组成的督察组 也赴 当地进行督导调查和问责。 作为一个新闻事件,这似乎已然是个不错的结果。 但显然,没有人可以接受这样的结果。这一事件背后所呈现的商业道德与人性的泯灭,已经不仅仅是一家企业和个别个体的恶,它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个关乎人们健康的食品行业长期被灰色利益浸淫的霉变之害,更让一个盲目追求物质繁荣的社会的不堪,暴露无遗。 它最大的危害,不单在于对人们身体的伤害,更在于以冷酷的事实再一次摧毁了人们内心的安全感。作为国内著名大品牌的“双汇”尚且如此, 那些占据着肉类市场巨大份额的“中品牌”、“小品牌”甚至“无品牌” 的肉企、肉铺、肉摊 , 能让人放心吗?我们还敢吃肉吗? 重塑被粉碎的安全感,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当然,我们看到了这种努力。河南方面针对央视曝光的企业迅速采取了措施,国务院相关部委也迅速行动,赶赴当地督查。但这仍让人觉得不够积极。可以说, 双汇“瘦肉精” 曝光 更多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若不是央视的曝光,双汇富含瘦肉精的“健美猪” 肉 依然会畅销各地。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 完全按照媒体曝光路线进行定向打击和查处,能确保整个行业和市场的安全 吗 ?其他地方、其他肉类品牌以及没有被媒体暗访到的其他养殖企业,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这些疑虑如果不能用有力的行动打消,那么这将是一场十分蹩脚的“危机公关”,仅此而已。它既不会威慑罪孽,更无济于信任的重塑。 从 苏丹红、注水肉、毒大米、地沟油、三聚氰胺、皮革奶 ,到瘦肉精,类似的“曝光、查处、再曝光”的连环剧轮番上演,其因正是如此。我以为,此次“瘦肉精”事件督查的重点不应只放在对涉事企业和相关个人的惩处上,必须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抽检制度在执行环节形同虚设?据报道,双汇瘦肉精事件中, 养殖环节的抽检,居然由养殖户自己拿人尿冒充猪尿去检验;运输环节,每头猪花两元钱就能买到三大证明,再花上100元打点河南省省界的检查站,便可以一路绿灯送到南京;在屠宰场,无需检测“瘦肉精”,每头猪交10元便可得到一张“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在双汇公司,不仅“十八道检验”言过其实,而且根本没有检验瘦肉精的内容…… 这能说是 “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 那么简单吗? 像这种坑瀣一气、猫鼠同窝的权力寻租不能遏制,就算百分之百抽检,就算 媒体 监督再给力,就算放倒了一个“双汇”, 还 会有成千上万 “ 健美猪 ” 满地跑。等它们练出一身鲜红的腱子肉端上餐桌时,你能品出哪一块是龌龊的,哪一块是高尚的么?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4268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药惨遭毒手——瘦肉精种养,硫磺美容,硫酸镁增重
热度 3 sheep021 2011-3-19 17:47
中药来到人间,每一个毛孔都可能隐藏着风险和肮脏的东西,瘦肉精种养,硫磺美容,硫酸镁增重,如此等等,竟然能一路过关,进入患者的口中。中药不能治病,看来已经是好的了,中药还会致病呢!!! 这一招,真的是抄了中医的后路。没有合格的重要,中医岂不是束手无策了吗? 幸亏中医还有针灸、推拿、按摩、气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 有人要亡中医,天不亡中医啊 中医,本来就不是靠中药起家的。 让毒中药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中医,返璞归真的时候就要到了 。 。 南方周末- 硫磺当归 中药材当归的每一个毛孔都可能隐藏着风险。生长周期本为5年,使用生长素1年即可长成。生长时为抵抗虫害,剧毒农药反复喷洒,长成后为防虫防霉,使用硫磺反复熏蒸。这就是中国当归第一县甘肃岷县的现实写照。 来自四方的村民和收购商逢双赶集,在中国当归城内进行现场交易。黄色是熏过硫的,价高而且畅销,而扎着柳条的就是无硫的当归,每公斤价格则低了5到10元。 (南方周末记者 吕明合/图) 中国最地道的岷县当归正陷于硫磺的阴影笼罩中。 作为最重要的补血药材,当归素有中医学“妇科人参”之称,而因其补血功能,更被人们作为食补药材广泛使用。号称“岷县当归甲中华”的“岷归”,因其地道、优质,在一千多年前就被列为贡品,享誉中外。 而这美誉或有消失之虞。3月初,有网民在微博上爆料甘肃岷县的当归含毒之后,引发网络舆论对中药材安全的恐慌。南方周末记者前往岷县调查发现,岷县的当归从培育、生长到加工环节,都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硫磺上色 熏棚外、院子里、街道上,刺鼻的硫磺气味无处不在。3月11日,南方周末记者从岷县县城前往秦许乡采访的路上,空气中弥漫的硫磺气味几乎令人窒息。 路边两旁的药农院子中,几根竹竿、一片塑料薄膜搭起的熏硫棚随处可见。上百斤的当归扎成几捆直接搁在棚子里,经过高温蒸发的硫磺,混合着水蒸气,氤氲四溢,吞噬着帐篷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名为“熏硫”的加工工艺在当地非常流行。“ 在(当归)出售之前,每过几天就要熏上一遍 。”南方周末记者到达岷县秦许乡下河阳村时,村民武富平告诉南方周末。 下河阳村的情况并非孤例,在更靠近岷县城郊的岷阳镇南川村等地,缺少耕地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熏硫的帐篷。和武富平相似,他们每户只有一到两亩地,加工当归(熏硫)正是他们的主要生计。 在人均年收入仅为2238元的岷县,熏硫的收入不菲。武富平说,每公斤当归加工费约为一元,他们一年熏出十几吨当归,这是笔不小的收入。 每年10月当归收获后,武富平就开始向种植的药农收购药材——它们先被种植的药农清理晾干,然后运到武家的院子里,其中的一些再经过初步熏硫、轧扁、切片后,被运往安徽亳州等地的药材市场散至各地,最终抵达喜爱煲汤的粤闽等地人民口中;而另一些则待价而沽,经过反复熏硫后存在家中,等待每年四五月缺货时高价售出。 无论是已售出还是待售的当归,“主要的问题就是二氧化硫超标”。岷县最大的中成药企业甘肃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硫磺在熏蒸过程中会与氧结合,产生二氧化硫,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药用植物系主任陈垣教授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称,微量的古法熏硫自古就有,本无太大危害。但如今中药材“过度、超量、多次的熏硫”,已直接威胁中药材的安全。 过度熏硫,主要是有利销售。多位受访业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经过熏硫后的当归切片后表皮泛白,外观好看,是粤港地区最受欢迎的产品。“熏硫同时也能杀灭虫卵、防止霉变、方便储存。”张峰说,当归含糖高达40%,岷县平均5.7℃的低温环境正宜储存,但即使在这样的优良条件下,无硫当归的储藏也就六七个月。“过了四五月份,想找到无硫的就很难了。”而在温度稍高的其它地方,当归更容易产生霉变,“如果在安徽亳州保存的话,就要门窗全部封死,不断熏硫。” 更出人意料的是,过度熏硫还成了增加当归重量的方法。一些不法商贩把药材打湿后熏,最高时能使水分增加至近70%,大大增加了药材的重量。 打湿熏硫危害极大。陈垣介绍,熏硫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水分结合,就是亚硫酸。 这对人体有极大危害。根据医学知识,二氧化硫,长期接触将可致黏膜细胞产生变异,对人体的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有严重的损害作用,对肝肾功能也有直接影响;最严重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致死。 因此,从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开始,中国就禁止一切中成药的硫磺熏蒸,而2010年版中国药典,更专门增加了药材的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 陈垣说,微量熏蒸的当归的亚硫酸含量一般为20个ppm(百万分比浓度),问题不大,但此前,他检测过量熏蒸的药材时,甚至测出了3000到4000ppm的含量,令人震惊。 而令人担心的,由于熏硫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在没有有效的替代方法前,很难完全禁绝。 熏硫前后当归对比 (南方周末记者 吕明合/图) 生长素催熟 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陇南山地接壤地带的岷县,是典型的农业县。高寒、贫瘠的黄土地造就了无污染的环境,也造就了普遍性的贫穷。 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当归种植业已成为农民脱贫的支柱产业。岷县药材局局长后顺心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9年岷县中药材的人均收入就接近1000元,几乎占到居民人均收入一半。而25万亩的药材种植面积中,当归就高达10万亩,几乎占了一半。 受益于低温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岷县当归素被奉为当归中的圣品。但1985年以前,受限于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岷县药材种植面积一直徘徊在一两万亩之间。 1985年,甘肃省领导在岷县召开经济发展会,提出扶持岷县“发挥药材优势”,岷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因之一路攀升,至1995年扩充至5万亩左右。1995年是岷县药材扩充的起点。后顺心说,此后,由于中国药材市场开始发育,种植面积一路飞奔。 “千年岷归”发展至今,10万亩的种植面积已居全国第一。后顺心说,而每年2万吨的产量,也接近全国的四分之一,由此奠定中国当归市场的老大地位。而当归价格也一路攀升,2007年更被炒至最高的每公斤140元。 药材市场的兴旺带动了农民开荒的热潮,但荒地毕竟有限,为了增产,农民开始将目光投向另一个市场。 后顺心介绍说,当归的正常生育周期为三年:第一年育苗、第二年移栽、第三年收种,过程需要八百多天。而为保护土壤肥力,过去也多实行轮作制度。但当归价格一路高企之下,农民只能抓住时机,不间断耕作。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王峥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由于周期性的供不应求,在经济利益的指引下,药农开始大量使用生长素催熟,“原来需要种五年的,现在用一二年就能催出来”。 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产量,一种名叫“壮根灵”的激素类产品因此在药农中广泛使用。3月10日,岷县岷阳镇一名南川村村民向南方周末记者承认,“壮根灵”已成为其栽培当归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在移栽时用“壮根灵”浸泡苗根更成重要工序。因为使用了“壮根灵”,他一亩当归因此收获了四百多公斤。 “壮根灵”迅速行销全国,但几乎没有专家知道“壮根灵”的组成成分。3月8日,“壮根灵”生产商甘肃义顺莲花山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秉庆拒绝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虽然张在电话中否认其有任何危害,但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的许多药材专家和官员依然对“壮根灵”表示了担忧。 “‘壮根灵’就是药材中的‘瘦肉精’,它虽然缩短了生长周期,却大大降低了有效含量”,《中国现代中药》杂志主编赵润怀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壮根灵对农业和道地药材的破坏作用是毁灭性的。 而糟糕的是,依照现有手段,“这些(经壮根灵)催熟的药材,有时有效含量测定也能过关。”王峥涛说。这正是现在的中医药方常常失灵的原因之一。“以前方剂写的三钱、五钱”,但一旦使用了“壮根灵”催熟的药材,“再这么多就不一定有用了”。 张峰和后顺心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此前,曾有出口至台湾的当归因为使用了壮根灵,被检出激素超标而遭通报。 农药残留超标 大规模、连续性种植当归的危害正浮出水面。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单一化种植,当归的病虫害开始迅速蔓延。 更可怕的是,由于产业化带来的全国性引种,各地的病虫害开始交叉感染,最终集中到一起。而植物防疫的失效,最终威胁到了药农的正常种植。 “麻口病”是其中最主要的威胁——潜藏在土壤中的线虫先是咬破当归根部的表皮组织,细菌侵入后根部开始腐烂,当归因之减产甚至绝产。 为了杀灭害虫,农民不得不大量喷施农药。武富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防治当归的麻口病,他在栽培过程至少要喷洒农药“3911”两次,“移苗一次,5月份长叶子时再喷一次”。 这种学名“甲拌磷”的农药,虽然效果不错,对病虫“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但同时亦是被严格限用的高毒杀虫剂。长期以来,这种对人、畜剧毒的有机磷农药,只被准许用于棉花、甜菜、小麦的种子处理。而人在使用其拌种时甚至要做好防护,不准用手直接接触药剂。 “3911”残留期长,直接威胁药品安全。而更可怕的,长期使用甲拌磷,还会令害虫会产生抗药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药农不得不一次次加大剂量。 “一看绝收了,就只能使劲打。”赵润怀说,贫困的农民只关心经济效益。 在漳县草滩乡高山村,帮助当地农民发展当归种植的NGO人员发现,由于教育水平的落后,许多农民根本分不清农药之间的分别。一旦缺乏农技人员的指导,就很难禁绝农药的滥用。 岷县官员一度进行了生物农药的推广。但后顺心承认,生物农药的价格劣势,令问题很难解决。以“线虫杀剂”、“线虫杀星”两种农药为例,它们的价格往往是普通农药的三至四倍。“农民会算大账。能省则省。” “不让用化肥、农药,产量自然低,而产品价格跟市场一个样,(不用农药)根本没有竞争力。”陇西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骥说。 一种名为GAP(“良好农业规范”)的规范化种植模式因此被引入岷县。从2005年11月,岷县西寨镇一个三百多亩的基地首次通过GAP认证以来,标准化种植的推广一直被县里视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2005年到现在,每年都建设一个基地。”而参考GAP的技术进行的标准化基地,至今则已发展置至2万多亩。但后顺心承认,这样的比例依然偏少。 按照GAP的要求,中药材生产中,从生态环境、种植、采收到运输、包装,每一个环节都要处在严格的控制之下,既不允许土壤有重金属污染,更严禁使用高毒高残农药,以确保“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质量要求。 高要求自然要高成本,而这恰成为阻碍其推广的主要原因。史小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如果普通种植的成本为每亩两千元,GAP种植则要高达1万元。 王骥说,普遍性的亏损正迫使许多已通过GAP认证的经营者从中退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中成药厂家,生产原料必须从GAP基地进,但为节约成本,除了象征性进一些外,甚至从市场收购大量不规范的药材。“劣币驱逐良币,最终越来越差。” 问题已然出现。2008年由甘肃省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发表的《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沮丧地承认,过多使用高残留农药、化肥和一些类激素类产品如“壮根灵”等,已经使土壤结构受到破坏,令微生物和化学污染加重,导致药材品质下降,安全水平降低。 “虽然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制定了系统的规范化栽培,但问题依然严峻。”中天药业一份递交给官方的《定西市中药产业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显示的情况亦不容乐观。 报告称,高度高残留农药大量使用、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已成重要威胁。而“壮根灵”等激素类的使用虽然增加了产量,但通过此方法得到的药材,“质地轻泡、干后中间空心”,已很难被视为合格药材。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56441 “劣”迹斑斑中药材 品种退化、农残超标、管理混乱、以次充好,岷县当归是中国药典收录4615种中药材的缩影。 图中的熏硫棚在岷县乡间随处可见。 (南方周末记者 吕明合/图) 种植失范 在蔬菜、水产品、加工食品问题频现的今天,中药材也不再独善其身。这其中既有历史欠债,也有新时期急功近利导致的种植失范。 屡屡被查出重金属含量和农残超标的长白山人参,便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之一。 二三十年前为消灭长白山上的松毛虫,政府曾组织飞机在林区大范围撒下六六六等剧毒农药。由于难以降解,迄今仍不时在长白山区的人参中被检出。黑龙江省为此一度开辟新产区,栽培无公害、低残留的人参。而吉林、辽宁的人参污染问题却一直无法解决。 种植环节的两大问题已成为困扰中药材发展的全国性问题:一方面由于中药品种混杂,药农在引种时不认识,造成药材品种和质量因混杂而逐渐退化;另一方面,品种的重茬的连续耕作方式,则令病虫害交叉感染、土地退化。 由于农业技术集中于几种主要作物的研究以及药材的多样性,使得每一品种的研究人员都显得稀缺,更难获得有效成果。与基础农业相比,药材的种植技术因此远远落后得多。 以黄芪、当归、党参等药材中常见的麻口病为例,曾有不少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针对其研发的产品,实用性很弱,农民最后只能使用高毒高残农药。 不规范的农药施用同时亦归因于农技指导系统的失灵。在中国的广大乡村中,农技站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只卖化肥不指导的经营企业。 农民无法正确使用农药的后果严重。药材中农药残留超标的真相足以令人震惊: 在受检的12批次西洋参中,样品全部检出有机氯农药残留,仅有3批符合进出口标准。其中PCNB(五氯硝基苯)含量最高的超过标准30倍;7批白参中,只有一批符合进出口标准,其中一批PCNB超标7倍;7批三七中,仅有四批符合进出口标准。 银花进行农残测定。结果有3个批次检出敌敌畏,4个批次检出甲拌磷。 对6种中药进行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测,结果,菊花、紫菀、薄荷、薏米均检出有机氯农药DDT。 检测市售的白术、麦冬、黄芪、西洋参和当归样品中多种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结果,白术、麦冬、黄芪、西洋参和当归中均检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速灭威残留,另外还检出其他农药,其中,白术可检出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农药7种,麦冬为3种,黄芪为4种,西洋参为6种,当归为5种。 药典过期? 指导药典的长期落后是中药材行业乱象的另一个根源。 2005版的中国药典,当时只列了七八种药材需要检测,很多只查灰分、浸出物,即使在2010新出版的中国药典中,对农药残留也并无太多国家标准。 由于药材原理的科学研究普遍性落后,对中药材有效含量的研究也迟迟跟不上产业发展的脚步。以党参中的炔苷和当归中的阿魏酸为例,在各种含量比例间何种有效,还很难解决。 市场化大潮已然改变了中药材的格局。优等药材供出口,去日韩不是出口吗?中等药材进医院、进药厂,这早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产业化造成的周期性供不应求,一度影响到了药材的品质。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所长王峥涛回忆说,他读博士时,药材收购站还实行统购统销,当时大小、颜色、年份不对,不符合的一律不收。而现在,如此做的企业几乎凤毛麟角。 一个例子是,中天集团的一份调查发现,甘草、大黄三年生以上质量才能达标,但大部分药农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遇到价好的年份把二年生药材采收入药。而这些产品,都被视为正常药材,最后进入到药材市场。 虽然争议中的“壮根灵”一直让学者们耿耿于怀,但人们不得不承认,中药产业化后造成的供应危机,无疑将迫使他们更为重视激素类生长调节剂。 而农民和商户,并不认为使用它有什么危害。由于中药材有效含量的研究和国家标准仍停在较低水平,人们根本无法通过检测评估它的危险,更遑论说服他人。 监管失灵 加工流程和市场流通监管的双重失灵,则加剧了药材的安全危机。 以中药饮片为例,在药材市场上,许多加工饮片的人缺乏资质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缺乏经验,一些饮片加工者,将药材或泡或浸,一方面使有效成分被稀释甚至被浸出;另一方面,一些流通中过剩后霉变的饮片,也可以通过一家一户的再加工重新流入市场。 专业市场的监管失灵加剧了局势的恶化。“药材专业市场是造假专业户,”这几乎已成公开的秘密,2003年柴胡价格暴涨时,许多药商就开始挑选形态相近的产品,以次充好。 在全国17个专业批发市场,掺假、再加工的情况十分严重。由于独活、欧当归的掺入,岷县当归经过千里跋涉,在安徽亳州切片损耗后,竟比原产地的价格还低。而甘草由于品种多元,也遭鱼目混珠,直接影响到品质。 有时原料是25元的当归,切成片后价格往往变成十七八元,而这样的掺假行为,老百姓几乎无法辨别。 另一种行为更为恶劣,在山东、河南的金银花中,硫酸镁等加重粉,就被广泛使用,可加重五六倍。而装小童草的大麻包,在加重后甚至能从10公斤变成40公斤。而在中成药进货环节,药企的采购员为吃回扣,对这样以次充好、掺进杂物的行为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有在中成药的市场,人们才能找回一点珍贵的安全感。为了保证产品安全,中成药药企往往被要求自建种植基地,在加工过程中多次检验,实行严苛的流程控制体系——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中成药的生产与化学性的西药更为相似而已。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 http://www.infzm.com/content/56444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529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张琳怒斥瘦肉精为定时炸弹 刘翔多年不吃猪肉
热度 1 wliming 2011-3-19 08:15
张琳怒斥瘦肉精为定时炸弹 刘翔多年不吃猪肉 http://www.dayoo.com/ http://www.dayoo.com/ 2011-03-18 08:15 来源: 扬子晚报 网友评论( 0 ) !--enpproperty 2011-03-18 08:15:51.0张琳怒斥瘦肉精为定时炸弹 刘翔多年不吃猪肉刘翔,佟文,猪肉,张琳,成都,中国,运动员,瘦肉精,主厨,奥恰洛夫153870体育频道null/nodesearchname/enpproperty-- 当人们对瘦肉精忧心忡忡,人人喊打时,殊不知,体育界也曾深受其害。近几年来,全球体坛已经有数十名运动员倒在了瘦肉精的“药瓶子”里。去年9月28日,本报就曾披露过“德国乒乓球新星奥恰洛夫因药检不过关遭到禁赛后,声称是因为在中国误服瘦肉精”的报道。 忍无可忍 张琳微博怒斥“定时炸弹”瘦肉精 “瘦肉精”显形,这让游泳名将张琳气愤不已,他在自己的微博中直言不讳:“我想3·15就应该把那些投机倒把的商家们都揪出来!不管他们是什么大商家!他们对消费者不负责,那么就让他们的丑恶嘴脸全部被揭露下来!大家之前对瘦肉精不是很理解,那么现在大家就应该了解瘦肉精是什么了!对于运动员来说,那就是一颗定时炸弹!所以现在我们运动员都不能吃猪肉!”张琳特别强调,“瘦肉精”给运动员增添了很多困难。“很多的运动员都是被这个瘦肉精陷害的!我们现在都不确定到底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瘦肉精是一类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饲料添加剂,也称克仑特罗。它曾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克仑特罗可减少脂肪囤积,增加肌肉含量,会使得心律变快、血压升高,由于一些运动员非法服用该药以提高肌肉力量,因此克仑特罗被国际反兴奋剂机构列入其他蛋白同化制剂类的禁用物质。 案例回顾 佟文周蜜等名将被瘦肉精“毒倒” 历数近几年被瘦肉精所害的运动员,你能发现很多在国际体坛上声名显赫的明星大腕。 2009年,佟文在柔道世锦赛后的兴奋剂药检呈阳性。随后,国际柔联不仅剥夺了佟文在柔道运动员委员会的席位,还同时开出了全球禁赛两年的处罚。当时她被查出服用的禁药,正是瘦肉精。佟文的恩师吴卫凤当时解释说:“她应该是无意中吃了含有大量瘦肉精的排骨才造成这样的后果。” 除了佟文外,中国羽毛球名将周蜜、美国蛙泳名将哈迪等人,都是瘦肉精的受害者。2008年奥运会前,中国游泳名将欧阳鲲鹏因为药检呈阳性而遭到终身禁赛。欧阳鲲鹏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在度假时没有在意饮食,不小心食用的烧烤类食物中含有瘦肉精。因为一次饮食不注意导致运动生涯戛然而止。 去年,德国乒乓球新星奥恰洛夫被检出“瘦肉精”而遭禁赛。他把责任归结为在苏州参赛时吃的肉不干净。尽管苏州体育局副局长龚冀铭通过本报声明:比赛期间,苏州方面对运动员的餐饮卫生把关很严,所在酒店的餐饮肯定没有问题。但这事件的背景,再次指向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严防死守 刘翔多年不敢吃猪肉 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翔的父亲刘学根就透露,刘翔现在也基本上不吃猪肉:“刘翔只有周末回家,但他在家我们几乎都不吃猪肉,甚至他在学校(莘庄基地)也不吃,瘦肉精是其中考虑的因素之一。” 事实上,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因饮食而被瘦肉精所“误伤”,不吃猪肉,已经成为像张琳、刘翔这些顶级运动员的无奈选择。不仅如此,国家体育总局对各支国家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下达了特别规定,不少运动队在不准运动员外出就餐的基础上,加上一条:“不准吃猪肉”。一些队伍干脆将猪肉从食堂菜谱中抹去了。
个人分类: 社会|12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视频: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17 08:01
视频: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 http://video.sina.com.cn/p/finance/20110315/104261282099.html  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站在公司大门前就可以看到八个大字—— “诚信立企、德行天下”。   据了解,这家公司是河南双汇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主要以生猪屠宰加工为主,有自己的连锁店和加盟店,有关宣传双汇冷鲜肉 “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字样在店里随处可见。   一名销售人员介绍说,他们店里销售的猪肉基本上都是济源双汇公司屠宰加工的,严格按照 “十八道检验”正规生产,产品质量可靠。   然而,按照双汇公司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 “瘦肉精”检测。   一位名叫宋红亮的业务主管告诉记者,他的工作主要就是负责收购生猪,他告诉记者,不论生猪品种好坏,他们厂都可以大量收购进行屠宰。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1198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知识分子成为商人以后
热度 3 zhang8999 2011-3-16 23:04
瘦肉精再现江湖,实际上瘦肉精从没退出江湖,无非由地上转入地下。这次曝光无异于扔下一颗原子弹,对河南畜牧业敲一记警钟。如果不下真的功夫去处理,双汇会象三鹿一样倒掉。双汇这样一个品牌企业,一个靠国家政策发展壮大的企业,畜牧业的终端企业,中国人民的饭碗,不知不觉中就把所有权给外国人了。如果都像双汇这样下去,最终有一天中国人吃饭要看外国人脸色的。外国企业现在已经看中中国的养猪业,投资建养猪场了,种猪场,原种猪场。在美国时听孟山都的一位职员讲,中国一位合作者和孟山都合作,很大方地把玉米品种送给外方合作者,把中国科学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的一些好性状恭手相送。 笔者看到一篇文章说:当前在社会上造假始作俑者都不是平头百姓,因为这些技术含量很高的东西不是普通农民能造出来,想出来的。笔者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如瘦肉精,这是高科技的东西,可以在网上看看,研究论文很多,都是些博导指导博士再做,后来不知怎么流失进入坊间,加入饲料,然后人吃猪肉中毒。砷制剂加入饲料,添加剂饲喂之后白壳蛋成为红壳蛋,孔雀绿作为防腐剂,福尔马林作为防腐剂被应用于食品,人造鸡蛋。笔者曾经遇到过几位留日学生研制人工蛋黄,可能是为了研制假的高免蛋黄粉。再者,最近引发全球关注的三聚氰胺,蛋白精。知识与金钱结合在一起,会引起不可思议的效果,甚至大学教师也会应用知识去造病毒。遗憾的是,中国做这种事情的知识分子太多,明知会引起严重后果,但老百姓缺乏知识,缺乏识破的技术,任由小知识分子,大知识分子去糊弄。 比如,基层卖兽药者,给养殖户看病,开药从来都是几种混合在一起,本来1种药物可以治病的,偏要加入几种没有多少作用,但回扣较高的药物,加重百姓负担,为一己之微利。制药行业,靠包装和广告推销一些很普通的药物,一种磺胺药物,换个名字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成为名药。制药行业之混乱远比想象的要黑,政府不重拳出击,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会严重影响新药的开发和研制,会遏制大家开发新药的积极性。 看到一个广告,是那种在医院随意散发的广告,陕西一个药厂研制一种专治癌症的药物,取名基英肽,研制者甚至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提名,从这种药物的内涵看,绝对是高级知识分子开发的药物,无非是抗菌肽之类的东西,但竟敢吹嘘到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哈哈,癌症病人的钱要骗,反正是绝症,治不好也没责任。曾经有个中医院,位于郑州,就专治癌症病人。而且这个医院发展还挺快。很多期刊杂志上做广告的医院都是专科,专治癌症,疑难杂症。小骗骗钱,大骗骗国。 上海交大一位长江学者就曾经购买摩托罗拉的芯片,把标志磨掉,然后换个名字就成为国家863、973的成果,骗取国家几千万的科研经费。好像开除之外,没再进一步追究责任。当前,我们国家有的教授和院士拿到国家几千万的经费之后,克隆个东西,转个基因之类的,或者发篇不冷不热的文章之后,没有下文,既未见到成群的良种,也未见到如何之推广。一个蓝耳病,国家千万,甚至上亿的经费,现在没看到一个高科技的产品,反倒病越来越重,靠德国的疫苗来控制。未有良策。 当知识分子吹牛不脸红的时候,当知识分子良心泯灭的时候,当知识分子成为批发商人的时候,这种支持的政策或许就已经死掉,需要重新启动新的政策。
3654 次阅读|2 个评论
Oral English:food and health
热度 1 junes 2011-3-16 19:12
这周的口语课是food and health. 知道了很多菜菜的英文名。 Hot dry noodles热干面 ;Fried bean curd sheet豆皮; Roast duck neck 鸭脖; Fish soup noodles 糊汤粉; Lotus soup 藕汤。来到武汉将近一年了,今天才知道了这些很喜欢的武汉小吃的英文名字。 还有各国的代表食物:England Black tea ; France Red wine ; Japan sushi; Italy Pizza; Korea Kimchi ; Thailand durian ; Germangy Sausage,beer ;Amrica Hamburg. 还有几样没吃过呢。 生活在中国已经让我感觉吃什么都不放心了,事实上也是,很难能找到无害无毒的食物了。昨天3.15曝光了猪肉添加瘦肉精,这让我心理很难受。喝奶喝出了三聚氰胺;吃鸡蛋吃出了假鸡蛋;吃的鱼,生前生活在被污染的水里;吃的青菜被打了农药;吃的油很可能吃从地沟里捞出来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吃的馒头是加了增白剂的;吃的米饭是有霉味的……昨天和室友讨论我们能不能在学校找出一种完全无毒无害的食物来吃,想了很久就想出一种,就是实验室的蒸馏水,按规定这个还是不能饮用的,悲剧…… 还是列出十种据说是最健康的食物吧,多吃点这些。Tomato ; Spinach ; Kemels ; Broccoli ; Oat ;Salmon ; Garlic ; Bluebeery ; Green tea ; Red wine . 在中国我觉得food and health 这两个词还是不要放在一起了……
4236 次阅读|2 个评论
Fixing the food chain
蒋高明 2010-7-8 11:30
Jiang Gaoming June 28, 2010 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en/3694-Fixing-the-food-chain The Shanghai Expo has triggered a familiar clampdown on food-safety violations in China. But, says Jiang Gaoming, the public needs protecting all the time not just at international events. Traders have been illegally selling clenbuterol to cattle farmers. This has almost become an unwritten rule of the beef and pork industry. By the time it closes in October,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is expected to have attracted 206 n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and 70 million visitors 400,000 to 500,000 each day. When I visited the Expo site prior to its opening, I found myself wondering what all these visitors would eat, and how that food would be kept safe. The organisers started identifying catering providers for the Expo Park very early on from sit-down restaurants, fast-food chains and snack shops to food courts and coffee bars. Leading Chinese and overseas caterers have been brought in, with food from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And food transported into the Expo Park or into Shanghai is subjected to strict testing. The news that food quality would be a key issue for the Expo quickly spread throughout China. In rural Shandong, in the east of the country, cattle merchants have always always tended to choose cows that have been fed additives to increase leanness, as these animals yield more meat, and therefore more profit. But now the merchants are rejecting additive-fed cows as the meat cannot be sold in Shanghai. The farmers who listened to the merchants in the past have been left high and dry. China has clamped down on the manufacture and sale of leanness enhancers in the wake of poisoning incidents in Guangzhou and elsewhere. But traders have been illegally selling clenbuterol the raw material used to make the additives to cattle farmers. This has almost become an unwritten rule of the beef and pork industry. My organic farming project in Shandong has been helping farmers raise cows on waste straw rather than additives, but we cant get a decent price for the animals. The buyers look at the large stomachs of our cattle and drop the price, paying 14.8 yuan (US$2.17) per kilogram for a live animal compared to 15.6 yuan (US$2.29) per kilogram for an additive-fed beast with its small stomach, low levels of fat and lean meat. But the recent refusal to buy additive-fed cows is not due to a sudden attack of conscience. The merchants simply do not dare to take any chances with the food safety rules put in place for the Shanghai Expo. And so all traces of leanness enhancers have to be eliminated. We only ever worry about food safety for one of two reasons: either there have been illnesses or deaths, such as melamine poisoning from milk powder, clenbuterol poisoning from leanness enhancers in pork or malnutrition from fake milk powder. Or there is a major international event taking place, such as the 2008 Olympics, or this years Expo. But in neither case are the root problems addressed, and once the clampdowns slacken off, everything returns to normal the clearest demonstration of this being two scandals over milk powder occurring just two years apart. During the Beijing Olympics, the authorities boosted food-safety supervision at the events designated caterers and released a document specifying eight areas for oversight and setting out 35 detailed rules. Nothing was left to chance. Food is of prime importance to the public and any food-safety incident during a major international event presents a poor image to the world. So no room can be left for error. But, in reality, the far greater concern is food safety after those incidents or events. Besides appealing to the morality of those manufacturing, processing and growing food, it may be possible to achieve results by looking at the hidden chains of interests in the sector. Taking the meat trade as an example, we have a chain running from cattle farmers to cattle traders to slaughterhouses to meat markets and finally to urban consumers. The consumers blindly purchase lean meat, while the merchants claim that this is what the market demands. Getting lean meat from animals reared naturally is expensive and leaves little room for profit. There is more money from those raised on leanness enhancers and so the ban has had little effect. But it would not be hard to reduce the usage of those additives if consumers sought out meat with layers of fat, which is less likely to contain the additives. Although the use of leanness enhancers is explicitly banned in China, it is hard to detect usage. The tests need to be done before slaughter, and cost at least 150 yuan (US$22) per head, which means only a sample of animals can be checked. The costs are even higher for large animals such as cows. And this is not a test that the consumers can carry out themselves. I propose that food safety issues arising from chains of interest such as this be dealt with by: the state maintaining strong supervision of food safety over the long term; switching from monitoring samples at slaughterhouses to testing of live animals at farms in order to scare off users of illegal additives at the source; helping consumers to identify healthy foods and to understand that they cannot be produced unless animals are reared naturally; and for farmers to learn not to cause harm to others and ultimately themselves for slightly larger profits. Stronger action against illegal foodstuffs and animal fodder is need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public with healthy food and drink. Comments: 1) problems in the meat industry There are big problems in the meat supply chain and related problems like dead pigs floating in rivers. A big crackdown was announced last week thats supposed to last the rest of the year. The lean meat issue is very interesting. The genetics of Chinas pig population has been completely transformed in large part because imported pig breeds produce leaner meat. But everybody complains that the meat doesnt have any taste now. I reviewed a paper by some nutrition experts who think Chinese people need a fat tax to force them to eat less fat, but I think theyre out of touch. Posted from USA, Washington, DC 2) A tax on fat Interesting, ha ha The collection of these taxes can subsidise healthy food. (translated by smc) 3) Re-think meat I'm working at the World EXPO for the USA pavilion and we have even had cases of food poisoning at our Western Caf. Given the large volume of visitors its obvious that food vendors and suppliers are cutting corners to provide food for so many people in a quick manner. Moreover, the amount of meat that people are eating both at the Expo but also more broadly in China is astonishing. Not only is meat production detrimental to the environment but also opens up doors for people to add growth hormones and additives to increase profit. I'd like to see China live up to the Better City Better Life message of the World Expo and work towards stronger food regulations and educate people on th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meat consumption. By: 3li4s 4) A new Way of Thinking We can say this result has deepen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xpo, as it has provided a new perspective on food safety : scale merit, guarantee of product quality, stabilisation of products' supply and prices. All of them have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social stability.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4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博会拒绝瘦肉精,也拒绝转基因
蒋高明 2010-4-13 00:04
蒋高明 上海世博会严把食品质量关的信号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在山东农村,笔者了解到:以往牛贩子收牛时,专门挑那些喂 小料的牛,那样的牛肚子小,出肉率高,屠宰企业可以 多赚钱。但这次牛贩子不收喂小料的,因为上海那边不要含小料的牛肉了。以前他们听牛贩子的话偷喂小料,今天牛贩子又不要这样的牛了,这样一来,偷喂小料 的农民苦不堪言。 小料是地下交易的、饲料贩子们对臭名昭著瘦肉精的昵称。广州等城市出现瘦肉精中毒事件后,国家严厉打击瘦肉精制售,一些不法商人转而将人用盐酸克伦特 罗(也称咳喘素,制作瘦肉精的工业原粉)直接售给养殖户。这几乎是肉牛、肉猪养殖行业的潜规则。近来来,我们带领农民利用废弃秸秆养牛,因为我们不喂小料,反而卖不 上好价钱。牛贩子看到我们养的牛肚子很大,就给你压价,以14.8元/公斤(活牛)收购;而喂 小料的,牛肚子小,脂肪少,瘦肉多,屠宰后利润空间大,牛贩子给出15.6元/公 斤的高价。 同时,笔者了解到这样的信息。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官方网站报道:在安全健康方面,突出以人为本、安全健康的理念,通过在食品安全、应急防范等方面组织科技攻关,为食品检测、防恐反恐等方 面提供了技术手段。人群疏导预案模拟技术与系统,在计算机中构建公共设施的三维场景、模拟其中的人流运动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灾害事件,为世博会期间应对可能发生的突 发事件提供了科学、全面、可靠、高效的辅助分析手段。 食品中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成分等快速现场检测 ,已成功研制开发出多个食品安全检测产品,并已在上海 及周边地区检测机构示范应用。人脸图像采集与比对系统可在上海世博园区所有的出入口和重要场所实现24小时不间断布控,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确保出入口及园区内重要场 合实现人证合一。 有毒有害成分自然是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之类的坏东西。对于这个把关,牛贩子们在源头就不敢胡来了。因为,收上来的瘦肉精牛卖不到屠宰厂是他们自己倒霉。然而,让我们困惑的是,在科技部进行的世博会食品把关研究课 题中,我们发现,被中国转基因专家拍着胸脯担保即使把Bt蛋白煮着吃也不会有问题的转基因食品,竟排在了病原菌、有毒有害物质之后,在世博会这个照妖镜面前,成了问题 食品。这有些让转基因专家哭笑不得。 是科技部没有留意媒体上连续半年来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争论?还是我们为尊贵的外宾健康考虑,让转基因食品委屈一下,等过了世博会转基因食品又是安全放心食品?接 着流通到市场,甚至转移到婴儿的米粉中!总之,这次科技部没有给农业部留面子。 世博科技专项行动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10年03月03日 来源:科技部 文章出处: http://www.most.gov.cn/ztzl/lhzt/lhzt2010/tpxwlhzt2010/201003/t20100302_76059.htm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为把2010年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从申博成功开始, 科技部、上海 市政府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10个部门和单位专门成立世博科技领导小组,启动实施世博科技专项行动 ,组织和动员全国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开展联合攻关, 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筹办提供科技支撑。 1、世博科技专项行动的目标 世博科技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以科技,让世博更精彩为目标,根据上海世博会建设、能源、环境、运营、安全及展示等领域的 科技需求,通过科技创新,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实现上海世博园区的低碳排放。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零排放,园区内建筑和照明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 二是实现上海世博园区的生态和谐。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雨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工程废弃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 三是实现世博会管理运营的便捷高效和健康安全。上海市域范围内到达世博园区不超过1小时,人均通过世博园区入口闸机时间不超过20秒,园区内信息反馈处理与应急反应时 间小于2分钟。 四是实现世博会展览展示的精彩、互动和创新。在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网上世博展览,并为中国馆和主题馆提供先进的展示成果以及展示技术和手段。 五是引领和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LED)、生态节能建筑等创新成果在上海世博会的综合集成及大规模示范应用,引领和带动相 关产业的发展。 2、世博科技专项行动进展情况 截止目前,世博科技专项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近3亿元,带动地方财政科技投入4亿多元和大量的社会投入,先后共安排实施了232项攻关项目,凝聚了全国近千家科研单位、企业 和上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取得了1000多项科技成果并已得到实际应用,为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是在世博规划建设方面,突出绿色环保、生态节能、和谐宜居的理念,形成了适用于世博会建设的现代建筑技术体系和现代景观技术体系。世博园与世博场馆规划设计导 则研究项目成果,成为世博园区规划设计的主要技术指导依据。中国馆的设计和建设集成了生态、冰蓄冷、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绿色建筑材料等新技术、新材料,最大限 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太阳能发电进行照明,实现了中国馆照明用电的全部自给。世博轴建设融合了大跨度索膜结构、百万量级LED、江水源与地源热泵、大规模曲面视频显示、地下 空间防灾技术、地下空间建筑环境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了世博轴作为世博园区地下空间交通集散场所和重要展示空间的双重功能。主题馆实现了大跨度结构空间和太阳能 屋顶并网发电等先进功能。 二是在新能源应用方面,突出绿色世博和低碳世博的理念,重点开展了清洁能源技术的科技攻关和示范应用,满足了节能减排的要求。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区及周边将开展200 辆燃料电池汽车、380辆纯电动汽车、500辆混合动力汽车等总计1080辆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示范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行示范。世博园区中的城市最 佳实践区、一轴四馆的景观照明全部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整个园区的80%以上夜景照明采用LED,节能效果明显,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ED集中示范区。世博园区太阳能发电 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5兆瓦,实现了目前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系统,是北京奥运会应用量的7.5倍。首批34台3MW风力发电机组正在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海上风 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进行安装、调试,首批3台机组已正式并网发电,其他机组也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全部实现并网发电,为上海世博会提供绿色清 洁能源,是北京奥运会风力发电量的2倍。 三是在生态环境方面,突出了生态和谐和循环利用的理念,重点开展了生态环保和资源回用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体现了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针对世博园区白莲泾 河道 实施的近自然生态修复集成技术 ,实现从防洪驳岸到河面的硬质驳岸生态软化和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全和完善,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净化、自调节、自平衡和景观美化功能。以 智能化生态建筑技术研究项目成果为基础的沪上生态家?-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作为我国的实物案例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综合集成应用和展示了节能减 排、资源回用、环境宜居、智能高效等技术,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t,综合节能60%以上,将引领未来生态建筑的发展方向。针对世博会期间上海将经历夏季高温开展的控 温降温技术研究,从遮阳、自然风道设计、功能材料利用和水景、水雾消暑等多方面提出了解决途径。 四是在安全健康方面,突出以人为本、安全健康的理念,通过在食品安全、应急防范等方面组织科技攻关,为食品检测、防恐反恐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手段。人群疏导预案模 拟技术与系统,在计算机中构建公共设施的三维场景、模拟其中的人流运动和可能发生的突发灾害事件,为世博会期间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供了科学、全面、可靠、高效 的辅助分析手段。 食品中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转基因成分等快速现场检测,已成功研制开发出多个食品安全检测产品,并已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检测机构示范应用。 人脸 图像采集与比对系统可在上海世博园区所有的出入口和重要场所实现24小时不间断布控,通过人脸识别技术, 确保出入口及园区内重要场合实现人证合一 。 五是在世博运营管理方面,突出高效、便捷的理念,重点开展了园区内外交通管理,高强度客流的安全集散、引导,多语言信息汇聚与发布等科技创新。上海世博智能交通 技术综合集成系统项目已经完成并在上海交通管理中进行应用示范,通过集成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控制等技术,保证了交通高峰时段主城区及换乘点交通信息发布和引导更新频 率小于5分钟,为保障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的交通畅通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支持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TD-LTE在上海世博园的示范演示,实现全球首个TD-LTE演示网的应用,将推动 第三代移动通信向第四代移动通信迈进。上海世博会7000多万张门票,将全部采用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新型门票系统,满足了大客流高效检票处理的需要,使人均通过世博 园区入口闸机时间不超过20秒。 六是在世博展览展示方面,突出精彩、互动的理念,开展了相关的新媒体、新创意设计等,为充分演绎和展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提供了技术保障。应 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构建的网上世博会已经开通,实现了世博会历史上的首次网上直播,使上海世博会成为无国界的永不落幕的世博会。大尺寸、高清晰的激光显示技术,以 红绿蓝三基色激光为显示光源,满足了大色域色彩显示的需要,实现了显示技术的升级和换代。上海世博园区南市电厂的新能源应用展示厅,正在按设计方案加紧施工,将集中展 示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和太阳能、风能、江水源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集成示范。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4476 次阅读|2 个评论
隐形“利益链”扰乱食品安全
蒋高明 2009-10-29 15:45
蒋高明 本文2009年10月29日发表于《第一财经日报》,有删节   为推动生态循环农业,我们引领农民用秸秆养牛,但售牛时却出了怪事:买牛客户到农场后,先问喂小料了没有?看到我们养的牛肚子很大(牛是食草动物啊),就给你压价,以14.8元/公斤收购;而喂了小料的,牛肚子小,脂肪少,瘦肉多,屠宰后利润空间大,牛贩子给出15.6元/公斤的高价。笔者带领农民养殖了130多头牛,仅仅因为诚信就损失4~5万元。吃了亏的养牛户向我抱怨,说不该听教授的。      那么,小料是何许物也?这是地下交易的、饲料贩子们对臭名昭著的瘦肉精的昵称。上海、广州出现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后,国家严厉打击 瘦肉精制售,一些不法商人转而将人用盐酸克伦特罗(也称咳喘素)直接售给养殖户。原来是用来喂猪,现在用到了肉牛身上。这在养殖区,几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盐酸克伦特罗是一种兴奋剂,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将其添加到饲料中,增加瘦肉率。而要达到增瘦减肥效果,必须将用量提高到人用药剂量的10倍以上。因用量大、使用时间长、代谢慢,在动物体内积累,残留的药物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中毒。      既然国家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为什么市场上依然流行呢?利益使然。让我们来剖析一下这条隐形的利益链。 黑市上销售的小料最初来自盐酸克伦特罗工业原粉,是在地下生产的。原粉售价每公斤高达7200元!生产原粉无疑就存在巨大的利益空间,因为市场紧缺,不愁销售,原粉供应的初级链是不会断的。由于将原粉销售给养殖户风险大,就有下一环节的药贩子将原粉做成片剂,含量是每片40微克,每袋可出售850元。这是小料利益链条的最初1-2节。 经过乔装打扮的小料经药贩子(牲畜贩子也知道这个渠道)提价后,销售给养殖户,利益链继续延长。添加小料后,动物们生长加快,瘦肉率提高,毛色红润光亮;屠宰后,肉色鲜红,脂肪层极薄,这样的肉市场看好。以生猪为例,吃小料的毛猪单价每斤涨0.2元,一头猪200斤的猪,养殖户就能多赚40元,但成本只有十几元钱。生猪贩子在交易市场,每头还可再多赚数十元。这便是利益链上的第3-4节。 进入屠宰场后,有些不法屠户还要对那些含有瘦肉精的可怜动物进行注水、或添加其它成分处理,然后再批发给肉贩销售。笔者在某地农贸市场随机调查牛肉价格,肉贩子先问我:是要注水的还是不注水的?我当时感到一愣。肉贩子嘲笑我不了解行情,他说注水和添小料是非常普遍的,客户愿意要这样的肉。消费者挑选瘦肉多、新鲜的肉,他们对肉处理是为消费者而准备的。在这种处理下,水也卖上了肉的价格。这是小料利益链上的第5-6节。 含有小料和人工注水的所谓瘦肉最终进入了千家万户,消费者多支付的钱通过前6个利益链进入不同人的口袋。城市消费者是最终受害者,实际上也是小料利益链条的拉动者。城市消费者喜欢光鲜瘦肉。殊不知动物的生长规律,就是肥瘦相间;一块肉没有肥肉,只有瘦肉,或瘦多肥少,都是有问题的,是在养殖环节中做了手脚的。然而,我们的消费者不了解动物的生长规律,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消费目标,造成了自己多花了钱,买来了身体受害。 小料或瘦肉精通过脂肪转化可达到为猪或牛减肥功效,但长期食用可使人体产生肌肉震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甚至死亡。2006年,瘦肉精在上海曾引发了几百人中毒,两百余人住院治疗;2009年,广州市有关部门累计接到23宗疑似瘦肉精病例报告,70人发病,检测出63头问题生猪;而在台湾,由于从美国进口的猪肉里含有瘦肉精,几乎挑起一场政治争端。 质量检查部门能否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理论上能,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应当说,我国政府针对瘦肉精采取的措施是很严厉的,瘦肉精在中国是明令禁止的。而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瘦肉精这类物质竟然是合法使用的。但是,瘦肉精检查起来难度很大,只能对屠宰前的牲口初步检验,并不能全检,这个比例一般是5%左右。检验猪体内的瘦肉精费用在150元左右一头,因费用高,只能是抽检;对牛这样的大型动物检查费用更高。因此,只有吃出问题来,有关部门才会重视。否则,质检部门只能例行公事。消费者更没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检查。 针对利益链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强烈呼吁:国家继续加大食品安全检查力度,检查改在屠宰厂抽查,到养殖户活畜抽查,从源头震慑非法添加瘦肉精行为;消费者要正确识别健康食品,那些违背自然规律生长出来的动植物食物如果没有造假,是不可能生产出来的,不要拿自己的健康来满足虚荣心;养殖户要提高警惕,不要为一点蝇头小利,损人利己,最终害己;要加大对非法食物或饲料添加剂的打击力度,还老百姓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749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多少当年的高科技产品以黯然的方式谢幕
qlms 2009-8-29 15:51
前言 : 这里的黯然谢幕,指的是这种产品的缺点,不是在发明之初被发现,而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发现,这个过程或长或短,甚至几十年,所以这里的谢幕,就不再是技术上的优胜劣汰,而是多少带点强迫退出的痕迹,比如被人们认清了本来面目之后所抛弃,甚至有些被立法禁止使用。因此这种产品谢幕之后,总是让曾经使用过这种产品的人想到它就感觉后怕。不过事实上,这些产品的制造可能仍然在进行之中。。。 正文 : 1)毒品 :除了鸦片这种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大部分的毒品现在都是通过半合成或者全合成方法得到。 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与化学物质合成而得,如海洛因。 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机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 近年来的毒品新品种主要有 安纳咖 、 氟硝安定 、麦角乙二胺( LSD )、 安眠酮 、 丁丙诺啡 、 地西泮 及 有机溶剂 和鼻吸剂 等。 纯度在 99%以上的毒品被称为美金。 任何一种毒品刚被发明出来时,可能都会风靡一时,但是一旦被国际禁毒组织认定为毒品,就逃脱不了被围堵追杀的命运。 2) 兴奋剂 :体育比赛的目的之一是挑战人类的极限,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梦想。但是现在很多运动员为了获得一时的风光,借助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服用兴奋剂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兴奋剂第一次受到重视是在1968年,40多年来,反兴奋剂的措施越来越严厉,兴奋剂的种类,也发展的越来越多。不过任何一种兴奋剂,如果进入了国际奥委会的违禁药物目录,那么它基本上就可以说从这个世界上谢幕了。 3) 瘦肉精 : 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饲料添加剂。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 瘦肉精 。 在中国,通常所说的 瘦肉精 则是指克伦特罗。它曾经作为药物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其副作用太大而遭禁用。其它这样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 Salbutamol )和特布他林 ( Terbutaline) 等,同样能起到 瘦肉 作用、却对人体健康危害过大,因而造成安全隐患。它们也因而在全球遭到禁用。 瘦肉精刚在中国出现的时候,国人应该可以说对它推崇有加,浙大一个教授还靠推广这种产品获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好像本来还想靠这个产品申报院士(前几天科学网有个帖子讨论这个事情)。后来副作用出来之后,这个教授大呼委屈,说自己不是这项不良技术的始作俑者,因为此技术只是自己在国外做博士后的时候学到的。 4) 三聚氰胺 :这个不用多说了。中国人对此太熟悉了。其实三聚氰胺本身是 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MF)的原料。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 。 不过把三聚氰胺作为牛奶的添加剂,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地方的黯然谢幕,指的是作为牛奶添加剂黯然谢幕,三聚氰胺在其他领域,估计还能继续发挥作用的。 5) 剧毒农药 :这个地方的剧毒农药,是指 容易造成人畜急性中毒,对环境的危害很大的农药。剧毒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灭害虫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 。 昨天的博文中指出的有滴滴涕、六六六,其实还有其他的一些种类,比如 甲胺磷、久效磷、内吸磷、甲拌磷等都属于剧毒农药 。 人们对剧毒农药的毒性认识比较缓慢,比如滴滴涕,是在大规模使用几十年之后,才发现其毒性的,最终的结果是,这种风靡全球的农药产品,最终黯然谢幕,现在已经被许多国家立法禁止使用。 欢迎大家讨论,补充! 谢谢!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4270 次阅读|9 个评论
父亲的烦恼和食品安全
ioe0317 2009-6-21 13:16
父亲是一位平凡的农民,仅靠着家里的几亩地难以维持家庭,于是父亲很多年来就一直靠养猪来维持家庭开支和供我上大学。且不论这几年父亲跌跌撞撞,不懂任何经济规律的父亲硬是成了经济最灵敏的受体,承受了猪价的急涨急跌。 最近父亲更加烦恼了,他辛苦养的肥猪卖不掉了,因为太肥了,市场上卖不掉,没人喜欢买厚肥猪膘的肉。父亲上火了,可他仍然相信自己的猪能卖掉。他和我说,家里的猪都是用玉米喂的,就连玉米糠都没放,饲料也不是用市场上卖的饲料,而是自己亲自去买的最好的 豆粕 。我告诉父亲,也许就是这样,家里的猪才比别人家的都肥,但也正是这样才卖不掉。 这就是我父亲的烦恼,也让我更加忧心和烦恼。也想起来国内出现的瘦肉精毒事件等。我心里更加纠结,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出现到底是谁的错,正常的猪如果育肥比较好的话,必然会有比较厚的肥肉膘。但是却得不到市场的亲睐,即便是低价都卖不掉。这样的话必然会导致一些懂高科技的人使用一些手段,使猪尽量是瘦肉,也许瘦肉精猪肉的出现也不足为奇了。 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到市场上去买肉,不要买肥肉膘特别薄,甚至没有肥肉膘的猪肉。记得家里杀猪的时候,如果一头2,3百斤的猪,都要有4,5指厚的肥肉膘。父亲常说只有这样的猪肉才香,瘦肉不柴香而不腻。如果用现在市场上卖的有些饲料或者添加剂等喂的猪,猪肉的确要瘦很多,但猪肉的营养和质量可想而知。虽然我是这样告诉您,但是现在市场上,还有真正的粮食猪吗?也许那么真正的粮食猪和父亲养的猪一样的命运吧。市场上畅销的也许是饲料猪,添加剂猪,瘦肉精猪或者是垃圾猪!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我父亲该怎么办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前就意识到了,我告诉过父亲,是不是要降低成本,不能只用全玉米和豆粨......可是朴实的父亲,不懂高科技的父亲,认死理的父亲就认为这样的猪肉才好吃,就应该这样养。 我真的很忧心......,也很伤心!父亲每次都到几百里外的市里去买 豆粕 ,熬上2个通宵才能跑回来。只因为那的豆粕好而且比较可靠。前几天,老父亲还为了拉回来的 豆粕 质量不好,又连夜跑回去换!他用更高的成本养的高质量猪只因为猪肉膘比市场上的肥而卖不掉!
个人分类: 社会杂谈|3377 次阅读|7 个评论
郑风田:引入瘦肉精等邪恶技术的无良科研行为什么时候能受到惩罚?
zft2000 2009-4-27 01:02
郑风田:引入瘦肉精等邪恶技术的无良科研行为什么时候能受到惩罚? 郑风田按: 瘦肉精、三聚氰胺等等名词一提起来都让国人惊心肉跳的。瘦肉精不少人都在责怪养猪户的无良,三聚氰胺更让许多人怨恨那些奶站与奶企惨假者。但其实有一个最重要的群体我们却给忽略了,那就是最初的源头传播者。是谁把那些东西引到国内来的?养猪户哪能发明什么东西能够让猪长出更多的瘦肉来?农民连蛋白质是什么估计多半都讲不清楚,更不会发明出一种来让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的东西来。这些害人的产品,某种程度上都是被无良知的科学界害群之马引进来的,当初还可能得到不少的国家科研经费资助,后来又以科学产业化的名义发了大财。最后传到农民这个层阶,他们早已赚够的黑钱,洗手不干了。 这些披着科学家外衣的害群之马,有很大的隐蔽性,之所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是因为他们披上的科学的外衣,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未来必须在立法上跟进,对这犯罪进行重重的惩罚,因为这些行为比一般的犯罪行为更可怕,也更恐怖。如果不进行必须的惩罚,接下来新进入科研界的跟风逐浪者一定会越来越多,那我们以后听到的害人新名词也会越来越多,这几年正是这样一种悲剧在不断地上演着。《南方周末》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还原了瘦肉精在中国最初的传播过程,这样的工作做得太好了,追根溯源,把那些以科学的名义但实际在进行犯罪的人给暴露出来。 南方周末的报道还讲:瘦肉精最早由浙江大学的教授传播出去,这几乎是业界的共识。广州某业内知情专家直接指向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许梓荣,斥之为学术败类。浙大动物科学学院退休教授徐继初向南方周末称,许梓荣卖过盐酸克伦特罗。在他的记忆里,那一时期浙大饲料所相当赚钱,房子盖了不少,主要是办公楼,仪器设备也买了很多。对此,浙大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刘建新说,到 2008 年 3 月许梓荣退休,饲料所单仪器设备就从最初的 5 万增加到价值上千万。几乎没有从国家拿钱。主要是通过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方式,与企业合作获得经费。刘建新说。但这些败类目前却百般抵 LAI 而没有得到丝毫的惩罚,你说奇怪不奇怪?真正让盐酸克伦特罗开始市场化的是浙大阳光营养有限公司,依托浙大的高校光环,加上盐酸克伦特罗的特效,浙大阳光相当赚钱。也没有得到丝毫的惩罚,也是怪事在桩。 南方周末的报道讲:农业部退休专家李美同教授说:出主意的人一个也不揪,这种事永远没完没了。所谓出主意的人,即那些研究出瘦肉精,并向市场推广的专家。当年的海归专家急需闯出名堂,引进国外的热门课题很容易得到课题支持,职称、地位等,一系列的实际利益也就接踵而至。所以,国外关于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引起中毒等负面信息被他们屏蔽。 下一步我们希望国家司法机关要有一些作为,把这些人都给抓起来,不让再让那些老是以科学的名义实则危害社会的人发了大财得了暴利,却丝毫得不到任何惩罚。比如对原来最大的卖馊肉精的公司,一定把最主要的根给揪出来。国家也要对类似的恶行进行相应的立法,要进行必要的惩罚。唯有进行威慑,才能让后来者有所畏惧,不敢轻意地犯法。这些无良知的研究者,明明知道他们的产品副作用很大,但在暴利与不受惩罚面前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罪。 科学是无禁区的,目前的产业化政策,让不少不良的科学害虫打着科学的名义却偷偷把自己的腰包赚得满满的。这种害群之马不清除会后患无穷,也毁了整个科学界的名声。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瘦肉精背后的科研江湖 来源:南方周末   2009-04-09 15:13:22  作者:苏岭 实习生 温海玲 以盐酸克伦特罗为代表的瘦肉精,早在大规模引进中国之前,已在国外出现过大面积的中毒事故,并被多个国家禁止。 但当时中国的专家却忽视这一重要信息,反而踊跃引进。这里有的人是出于专业研究之需,有的人却不乏利益驱动。 瘦肉精余祸蔓延至今而难绝。我们不能不追问,是科学研究无禁区,还是瘦肉精有原罪? 我们欲图还原瘦肉精在中国的出身史,以省思如何预防类似的高科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2009 年3 月25 日 晚8 时许,涉瘦肉精的天河牲畜交易市场 21 号猪档内,动检工作人员用电枪将涉瘦肉精的生猪电死,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图 / 范舟波 今年 2 月 19 日,瘦肉精引致广州 70 人中毒,成为近期最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故。之后,养猪业内多位专家和从业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瘦肉精为行业潜规则,部分散养户和规模化养殖场之染指,情形堪比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在监管和执法问题之外,多位专家提出应曝光幕后出主意的人。农业部退休专家李美同教授说:出主意的人一个也不揪,这种事永远没完没了。所谓出主意的人,即那些研究出瘦肉精,并向市场推广的专家。 鉴于此,南方周末记者对国内专家们研究、传播瘦肉精的过往进行了调查与梳理。 瘦肉精(本篇所指为盐酸克伦特罗, - 兴奋剂的一种)最早由浙江大学的教授传播出去,这几乎是业界的共识。广州某业内知情专家直接指向前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许梓荣,斥之为学术败类。 对此,许梓荣觉得冤枉。 年近 67 岁的许梓荣是知名动物营养专家,曾获殊荣无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浙江省重大贡献一等奖、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等。同时,他桃李满天下:培养博士生 19 名,硕士生 50 余名。 然而,瘦肉精却成了许梓荣人生秤杆上最沉重的砝码。他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称,由于被指搞过( - )兴奋剂,最终无缘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许梓荣认为冤枉有二,首先他不是最早搞瘦肉精研究,其次他没有对之进行市场推广。 忽视毒副作用的早期引进 东北农大连续几届招收的研究生都把盐酸克伦特罗的动物营养及生长效应作为论文课题,而忽视了其毒副作用和体内代谢的观测。 确实,最早引进者并非许梓荣。 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佟建明最早向国内介绍 - 兴奋剂。 1987 年,他翻译了同年刊于美国饲料杂志上的《使猪多长瘦肉的新营养分配剂》的论文,该文有对瘦肉精 - 兴奋剂的介绍,发表在《中国畜牧兽医》。 1988 年,四川饲料所的金明昌也摘译了类似文章发在《中国畜牧兽医》上,介绍将人工合成的 - 肾上腺素兴奋剂,如克喘素(盐酸克伦特罗)和塞曼特罗(支气管扩张药)添加到牛、羊、猪和家禽饲料中 , 可提高动物蛋白质含量约 15%, 减少脂肪含量约 18% 。 而对盐酸克伦特罗提高瘦肉率作用的研究,以内蒙古农牧学院(现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畜牧系的付仲和张国汉为国内最早。 1989 年,他们的实验发现盐酸克伦特罗对胴体瘦肉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他们仅关注药品在肉里的残留问题,未针对内脏,结果没测出副作用。他们的相关论文发表于《养猪》杂志 1989 年第 4 期。由于学院名气所限,这项国内最早的研究少人关注。 这一时期恰逢国内生活水平上升,消费者开始偏好瘦肉。尤其是在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和上海。媒体也公开倡导进行提高瘦肉率的研究。 据许梓荣介绍,瘦肉型猪从国外引进,耗资甚巨,自行培育则要几代人的投入。如能直接通过饲料转化,提高瘦肉率无疑最便捷。 当时以为是个很好的进步,猪用三个星期到四个星期可以增加至少 10% 的蛋白质。这 10% 的蛋白质,是一个搞畜牧的育种专家一辈子都无法培育出来的。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兽医学院教授陈杖榴说。他同时身兼农业部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兽药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人药, - 兴奋剂是一种传统的平喘药。在所有的 - 兴奋剂中,以盐酸克伦特罗效果最为突出。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 Cyanamid 公司意外发现其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提高瘦肉率及减少脂肪的效果,于是盐酸克伦特罗等 - 兴奋剂被学者赐名当作营养重分配剂或促生长剂,被国际畜禽科学家广泛研究。 而在中国,盐酸克伦特罗真正成为畜牧界热门研究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家畜生理学奠基人、南京农大(当时名为南京农学院)教授韩正康在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盐酸克伦特罗对猪、鸡、鸭和兔的影响,成为农业部的七五重点课题之一。据当时参与实验的南农研究生尹卫忠回忆,当时南农将之作为一种新产品实验,目的在于了解它的作用、副作用、怎么用最合理、残留量的测定等。当时参与实验的周光宏(现南农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回忆,实验也测出该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心跳加快等。 其时,东北农大也加入了这一热门研究。该校动物科技学院的退休教授、《饲料博览》杂志主编韩友文回忆, 80 年代末,东北农大恰好招了一名海归博士,在两位知名的前辈怂恿下,选定了这一研究方向。连续几届招收的研究生都把盐酸克伦特罗的动物营养及生长效应作为论文课题,而忽视了其毒副作用和体内代谢的观测。 直到后来农业部对瘦肉精下了封杀令,这位东北农大的博士才茫然无以应对,手足无措,科研课题也下马中止,人也再次出国进修,从此未再回来。 这一时期,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和综述有四五十篇之多。 论文回避了已发现的毒副作用 许梓荣解释,那时国家正力倡培育瘦肉型猪,我们也不宜和政府唱反调。如果在论文中介绍了副作用,我们(的论文)也发不了,所以我们有一些顾忌。 看到了南京农大和东北农大的研究后,许梓荣决定跟进。 事实上,许梓荣也算海归派。 1987 年他到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从事合作科研,两年后回国。在无设备、无实验室、无厂房、无运转资金的情况下,他拿着 5 万元科研经费,购置设备,租用学校仓库开始科研,带着两个研究生,成立了国内首家高校饲料所浙大饲料研究所。当时我想了解 - 兴奋剂是否能提高瘦肉率,并看能否受启发,走别的路。许梓荣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 许梓荣也向南方周末记者坦陈, 1992 年前后,许梓荣的研究生肖日进(现居美国),在猪场做实验时,发现吃了含盐酸克伦特罗饲料的猪爬不起来。然而,肖日进发表的论文却没有提及此副作用。 许梓荣解释,那时国家正力倡培育瘦肉型猪,他学生的研究吻合政策方向,我们也不宜和政府唱反调。如果在论文中介绍了副作用,我们(的论文)也发不了,所以我们有一些顾忌。他认为中国有一个问题,论文谈副作用,就会发表不了。 实际上,其时许梓荣已知美国禁用 - 兴奋剂。但他拿到了课题,也并未向国内透露美国禁用一事,随后还获了奖。 许梓荣承认他所进行过的这些研究,但否认业内对其推广盐酸克伦特罗的指责,他称没有在浙江推广过盐酸克伦特罗这种兽药。 然而,浙大动物科学学院退休教授徐继初向南方周末称,许梓荣卖过盐酸克伦特罗。在他的记忆里,那一时期浙大饲料所相当赚钱,房子盖了不少,主要是办公楼,仪器设备也买了很多。对此,浙大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刘建新说,到 2008 年 3 月许梓荣退休,饲料所单仪器设备就从最初的 5 万增加到价值上千万。几乎没有从国家拿钱。主要是通过产品和技术转让的方式,与企业合作获得经费。刘建新说。 浙大内部学报的一篇报道称, 2000 年,饲料所的产品遍布 20 多个省市,总产值逾 35 亿。还扶植了一大批饲料企业,现都已成为年产值数亿的企业。这里面有没有,有多少来自盐酸克伦特罗,恐怕只有许梓荣自己清楚。 而浙大动物科学学院因为外界所指,几乎所有在职的专家接受采访时的第一申明都是我没有搞过(盐酸克伦特罗),接着就是帮许梓荣辩解。 这家曾四处销售瘦肉精的公司 当年浙大阳光的瘦肉精销售主要集中向湖南、湖北推广。这两地的猪肉大量销往广东,规模化的养殖场比较多,其中不少是供港猪场。 与许梓荣们搞研究不同,真正让盐酸克伦特罗开始市场化的是浙大阳光营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大阳光)。 浙大阳光的老板陈剑慧硕士毕业于浙农大(后为浙大合并)。 1993 年,他挂靠浙江大学,成立浙大阳光。 与其导师徐继初毕其一生从事猪种遗传研究不同,陈剑慧选择了一条捷径卖加了盐酸克伦特罗的饲料添加剂。 他是最早一个。对此,徐继初予以肯定。 陈剑慧亦向南方周末记者承认,他的公司研究、并销售推广过盐酸克伦特罗。但他否认与任何专家的关联性。 依托浙大的高校光环,加上盐酸克伦特罗的特效,浙大阳光相当赚钱。盐酸克伦特罗到了养殖端,因为显著提高瘦肉的效果,就被称为瘦肉精或瘦肉多。 按照陈剑慧向南方周末的描述,他们几乎是有功于国家:当时是属于很光荣的一件事情,每个省管农业的副省长都来推广,一定要用这个东西。 另一位熟知浙大阳光的专家向南方周末透露,当年浙大阳光的瘦肉精销售主要集中向湖南、湖北推广。这两地的猪肉大量销往广东,规模化的养殖场比较多。他曾在浙大阳光供职的好友也因为瘦肉精等兽药生意赚了不少钱, 90 年代末在杭州买了 100 多万的房子,开上了好车。 那位专家的好友因为掌握了生产、销售的全套技术,就离开浙大阳光开始单干。另一些浙大阳光的老员工也同他一样另立门户,浙大阳光几乎成了销售盐酸克伦特罗的黄埔军校。 市场化下的盐酸克伦特罗,被当成了灵丹妙药。当时饲料公司,凡是只要知道这个东西的,都搞。徐继初回忆。 据业内人士介绍,检查有没有用过盐酸克伦特罗,一是目测,看起来屁股大、腹部紧、像运动员似的肌肉多。二是用木板搭一个小坡,爬不上去的就行。因为用过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质疏松、站立不稳,还易因肌肉压迫而蹄裂。 鉴于盐酸克伦特罗在国际上引致的安全性问题, 1997 年 3 月,农业部下文严禁-肾上腺素类激素在饲料和畜牧生产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名列禁单第一位。 多名业内专家指称,国家禁用后,浙大阳光仍卖过盐酸克伦特罗。对此,浙江饲料监测所所长朱聪英明确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浙大阳光确因不法行为在桐乡被处理,与陈剑慧有亲缘关系的另一桐乡人被判刑。陈剑慧对此均予否认。判决书表明,六年前确有桐乡籍商人曹雪生因贩卖瘦肉精被判刑,但两者间的具体关系无法确证。 一个本可避免的灾难 当年的海归专家急需闯出名堂,引进国外的热门课题很容易得到课题支持,职称、地位等,一系列的实际利益也就接踵而至。所以,国外关于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引起中毒等负面信息被他们屏蔽。 1998 年 5 月,香港 17 人因吃内地供应的猪内脏而中毒,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立即决定在供港猪中禁用盐酸克伦特罗。 这时,南京农大毕业的尹卫忠才恍然大悟:这东西不是我们当年拿来做实验的吗,哪知道是能让人中毒的什么瘦肉精。 尹卫忠的话代表了当年多数从事过盐酸克伦特罗研究者的认识,甚至在今天部分专家还仍坚持认为有毒的不是药本身,而是使用的剂量,是散养户不严格按科学办事,超剂量使用了。 陈剑慧亦认为,在国家未禁止之前,盐酸克伦特罗是安全的,但禁止以后,专业的人都不愿意干了,很多基层的个体户又用得不科学,这样的话出事情的就比较多了。 事实上,这本不应该是个可以讨价还价的问题。 当我国研究发端之时,欧共体已经于 1988 年 1 月 1 日起 禁止盐酸克伦特罗物质当饲料添加剂使用,认为该类物质虽然能提高畜牧业产量,但却降低了肉类品质,激素残留有致癌作用。 随后,盐酸克伦特罗在西方国家陆续出事。 1989 年 10 月至 1990 年 7 月西班牙 35 人中毒, 1992 年该国北部地区又出现 232 人中毒; 1990 年秋季,法国 8 个家庭 22 人中毒。意大利和美国亦因非法使用而出现过中毒事件。 据 MSN 健康频道的美国饮食专家 MarticaHeaner 介绍,盐酸克伦特罗 1991 年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禁止。 1998 年, FDA 批准盐酸克伦特罗可用于治疗马的呼吸障碍,但任何用药的马此后若被宰杀,不得食用。美国农业部和 FDA 仍在监测盐酸克伦特罗在动物身上的非法使用。现在 FDA 网站上还挂着如下申明:盐酸克伦特罗在美国从未被允许在食用动物身上使用。对盐酸克伦特罗滥用于食用动物身上滥用的危险的关注,让美国采取严厉的措施,反对非法销售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 不知为何,当年的负面信息却未被我国相关专家们重视。虽然那时还没有互联网,高校的图书馆不能第一时间看到国外研究期刊,但专家们常能出国交流,而少壮学者则刚留学归来。 特别是,盐酸克伦特罗从未被任何国家(包括我国)批准为兽用饲料添加剂,无需禁令,它就成了国际畜牧界的违禁品。但在我国早期的四五十篇研究论文和综述里,均未见提及。 22 年后,最早译介的佟建明说:现在看来,那篇文章的作者对营养分配剂的技术应用持怀疑观点。当时和以后我没有对相关研究再作更多关注。现在,他身兼中国农科院畜牧所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饲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多职于一身。 按另一位要求匿名的权威专家理解,当年的海归专家急需闯出名堂,引进国外的热门课题很容易得到课题支持,职称、地位等,一系列的实际利益也就接踵而至。所以,国外关于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引起中毒等负面信息被他们屏蔽。 在这期间,也有过微弱的质疑声。当时几个同行专家考虑到盐酸克伦特罗国外未充分论证,国内未批准过,曾从研究的角度对此提出过看法,认为不能做推广。 偶尔的反思也曾昙花一现。 2006 年上海连续发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波及全市 9 个区、 300 多人。中国农科院饲料所齐广海在《新饲料》 2006 年第 10 期发表《上海瘦肉精事件随想》,指出:我国学者发表的大量关于 - 兴奋剂正面报道的研究论文和综述,更是对 - 兴奋剂的滥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自己当年也曾翻译介绍过。 而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齐广海则为参与其中的专家们辩白:我相信,大多数学者是有良知的,发表文章的真实目的并不是鼓励 - 兴奋剂的使用,而只是从研究的角度讨论相关问题。(编辑助理陈军吉、本报记者吕明合对此文亦有贡献)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瘦肉精真的那么可怕吗?
eloa 2009-3-22 16:54
BOBO 发表于 2009-03-22 9:58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广州瘦肉精中毒事件,让人再次为食品安全担忧。据报道, 截至 3 月 18 日,广州市累计接到 21 宗疑似瘦肉精中毒事件报告,发病共 67 人 。中毒市民 颤抖、心跳加快且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 。 这年头,吃块靠谱的猪肉咋就那么难?   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统称。这次在广东引起轩然大波的是一种名叫 盐酸克伦特罗 的药物。最初,它被用以治疗哮喘,但因为它副作用大而逐渐被医生弃用。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人意外发现它竟然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猪瘦肉比率。考虑到人们大都喜欢吃瘦肉,讨厌油腻的肥肉。这一情况让盐酸克伦特罗有机会在禽畜身上大展拳脚。不过,猪饲料中的盐酸克伦特罗通常是人正常用药剂量的 10 倍。长时间饲养下,它们很容易在猪内脏器官里蓄积残留。这是人出现瘦肉精中毒症状的原因。换言之,中毒其实是人体内药物过量。   目前,大多数国家均已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因为它的副作用实在太大。不过,瘦肉精并非只有盐酸克伦特罗一种。莱克多巴胺也是一种常见的瘦肉精,在年人均消费猪肉 30 千克的美国,餐桌上的猪肉里多多少少都含有一些这种物质。    1999 年底,美国食药局 (FDA) 批准将莱克多巴胺添加于猪饲料中。它毒性低、代谢快、较少蓄积,更安全高效。如今,在美洲和亚洲的 24 个国家,比如美国、泰国等等,均允许使用培林 ( 莱克多巴胺的商品名 ) 提高猪的瘦肉率。不过,这有一个硬性前提:猪肉上市前,培林残余量须低于 50ppb ,以免造成人体中毒。这个标准相当于允许每千克猪肉中含有 50 微克培林。还有国家或者机构都允许使用培林,其残余量允许范围在 10ppb 到 40ppb 之间。   在中国,任何类型的瘦肉精均被禁止使用。猪的理想生长状态是身体健康,先长骨架、再长肉,最后养膘。养猪人的理想是,多长些瘦肉卖个好价钱。其实,培林并不是坏东西,关键是用量把握。有数据表明,每吨饲料添加 18.5 克培林,就可以使一头 200 千克的猪蛋白质产量提高 24% ,脂肪减少 34% 之多。   有时,运动员会莫名其妙地被瘦肉精陷害。北京奥运会前,欧阳鲲鹏和美国泳将哈迪均因瘦肉精尿检阳性,而被禁止参赛。瘦肉精属蛋白同化制剂,能减少酮体脂肪合成,被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禁止。运动员很少服用这种 低端产品 ,尿检阳性者多数是吃路边摊烧烤造成,十分无辜。 刊发于3月22日《新京报新知周刊》
个人分类: 健康|1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8 15: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