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表面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从“棉花糖为什么特别甜”说起
热度 2 fdc1947 2020-3-26 08:32
从“棉花糖为什么特别甜”说起 在街头,特别在旅游地和小孩子多的地方,常常有卖棉花糖的。往机器里放一小勺白糖,机器哗哗地一转,那卖糖的人用一根小竹棍往机器里面一捞,就是一大团白花花的棉花糖。看得围观的孩子们目瞪口呆,家长也就给孩子买上一团,孩子高高兴兴地看着自己手里那么大一个宝贝,舔一口,感到特别甜美。 天气转暖,形势变好,各种正常地经济和文化活动开始恢复。前几天,一位江苏的小朋友给她的小小朋友买了一团棉花糖,把小小朋友拿着棉花糖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照片的标题是:棉花糖最甜。 看到小朋友的照片,我也有感想。七十年前,我小时候就有那东西。小孩子都喜欢那一大团蓬松的“棉花”。我的小朋友说甜,有棉花糖的甜,更有她看到她的小小朋友高兴的甜美。 棉花糖确实是甜,与一般的糖块相比,棉花糖要甜得多。 不但比一般的糖块甜,就是比放进机器里的白砂糖相比,棉花糖也更甜。 这是什么原因?难道那做棉花糖的机器里面还有什么奥妙,或者(照着如今某些阴谋论者的一贯逻辑)里面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决定一种糖的“甜度”的,最主要的当然是它的成分,一般的奶糖、水果糖等糖块,最主要成分是蔗糖和麦芽糖,蔗糖比麦芽糖甜得多。棉花糖的成分就是蔗糖,从成分上就可以知道,棉花糖应当比一般的糖块甜。 棉花糖是蔗糖做的,其成分也是蔗糖,但是,为什么感觉上它会比白砂糖更甜呢? 我们先看一下棉花糖是怎么做出来的。 据说,棉花糖是两个美国人在19世纪末发明的。其原理很简单,就是熔融的蔗糖在离心机的高速旋转时,由于离心作用,在小孔中被离心力“挤压”出来,迅速冷却,成了棉花状的蔗糖纤维。形成棉花糖的蔗糖纤维很细,卖出来的一团“棉花”是很蓬松的,看上去很大的一团,实际上没有多少一点蔗糖(糖多了卖糖的人就少赚钱了)。 我不知道读者有没有品尝过绵白糖和白砂糖或冰糖。 分别往嘴里放一点绵白糖或白砂糖或冰糖。您会发现绵白糖比白砂糖甜,比冰糖更甜。众所周知,绵白糖、白砂糖和冰糖都是比较纯的蔗糖,在成分上基本上没有大的差别,只是结晶大小的不同。 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到甜味,是舌头上的味蕾遇到了糖的分子。如果遇到的蔗糖分子太少,我们的感觉就不很甜。而蔗糖的分子要遇到我们的味蕾,首先必须溶解在水里,好得我们的舌头上一般都有丰富的“口水”(如果口水太少,我们将不容易品出什么味道)。 绵白糖的颗粒很小,白砂糖的颗粒就较大,冰糖颗粒更大,因此绵白糖放到舌头上,就能够较快的溶解,口水中蔗糖分子一下子就很多了,味蕾遇到的蔗糖分子多,就感到很甜。白砂糖就差一些了,所以口感就往往不如绵白糖。冰糖溶解得更慢。有人说,时间长一些,不就溶解多了?口水这东西,很有意思,它自然会不断分泌出新的口水,总会来稀释,多了就往下咽。所以,同样是蔗糖,溶解得快的,自然就感到更甜一些。 棉花糖的成分也是蔗糖,只是其纤维很细很细,比绵白糖更容易溶解在口水里,您吃一口棉花糖,几乎立刻就化了。所以,感觉上,它会比那些绵白糖和白砂糖更甜。 现在我们知道了。棉花糖的特别甜,与它能够很快溶解在唾液中有关,而之所以溶解得很快,是与它的纤维很细,从而其比表面积很大有关。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物料越细小,其比表面积就越大。这是容易理解的,同样的一块固体,把它中间切一刀,总质量没有变,但是却多了两个面,表面积显然增大了。切的刀数越多,增加的面数就越多。 溶解是发生在固体表面的化学-物理过程,是液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固体表面积越大,其表面分子与液体分子发生作用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同样种类的固体,越是细碎,越容易溶解。 溶解过程是这样,其他发生在固体-液体之间和固体-气体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如此。 例如,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如果在嘴里咀嚼得更碎一点,到胃肠中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就会更大一点,就更容易在胃肠中被消化。所以,细嚼慢咽能够使得食物的营养得到更好地消化吸收,对于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当然,如果我们的食物本身就是特别细小的,例如我们吃的馒头、面包,本身就是面粉做的,经过发酵的这些食物非常松软,在液体里面一泡再经过胃壁的揉搓就完全粉碎,形成食糜,非常容易被消化,淀粉到了小肠就迅速水解成葡萄糖,被吸收到血液中,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就迅速升高。 如果这个人的内分泌系统本来就有问题,或者有糖尿病,或者有其前期的胰岛素抵抗等等,血糖的快速升高就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人,吃馒头、面包、米粥等食物时就应当小心一点。如果把这些容易升高血糖的食物与一些不容易很快消化的和纤维多的食物混杂着吃可能会好一点,不至于血糖升高过快。 同样是面粉制品,那些“死面”也就是未经发酵的食品,如死面饼、较粗的面条(刀削面、揪面、“猫耳朵”、饸饹、拨鱼儿等),以及饺子、锅贴等,由于面粉未经发酵,黏在一起的面粉团不容易一下子散开,其比表面积比馒头等发面食品小得多,消化吸收也就比较慢,对于身体的升糖作用也就没有那么快。 糯米粉制品的不容易消化,其原因也在这里。并非糯米所含淀粉本身不容易水解,而是糯米粉黏在一起,不容易形成食糜,其比表面积很小所致。 一些化学反应,如果表面积太小,就不容易进行,表面积增大,就容易进行了。我们年龄略大一点的朋友都在家里点过煤炉。我们先要把木柴点着,用木柴烧煤,才能够让煤燃烧。但是,用火柴不容易点着较粗的木柴,如果有木匠刨下来的刨花,就很容易点着。刨花与木头相比,比表面积大得多,燃烧反应容易进行。 有些金属比如铁的氧化反应,平时进行得很慢,一根铁钉要很久才会生锈。但是,如果把铁做成还原铁粉——这种铁粉不但细小,而且表面粗糙、多孔,所以,其比表面积非常大。这种铁粉就很容易氧化,特别在有一定量水汽存在的情况下,氧化发出的热量,足以使铁粉温度提高。我们使用的“暖宝宝”、自热食品的加热包等,其发热作用的原理,都可以是这种铁粉的快速氧化。 如果细小的固体粉末本身是可以氧化的,那么如果这种粉末与空气充分混合,在空气足够多的情况下(例如在空气中形成粉尘),遇火就容易爆炸。例如, 2014 年,江苏省昆山市一个金属制品厂的抛光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当天就造成了75人死亡、185人受伤。又如, 2015 年6月,台湾新北市水上乐园举办彩虹派对,因造成空间内玉米粉尘浓度过高,遇火花发生粉尘爆炸事故,当日便有500多人受伤送医。 铝制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多,一般情况下不会着火,玉米粒通常情况下也不容易起火燃烧,但是在表面积增大的情况下,却都成为了如炸药一般的危险品。 物体的很多性质,物理或化学的性质,都与它的表面有关,与表面的形状、粗糙程度,即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了解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总是有益的。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10693 次阅读|6 个评论
免费表见面物性测试北京金埃谱科技
jinaipu03 2016-12-7 15:56
北京金埃谱科技有限公司 是国内率先推出集完全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高稳定性及高性价比于一体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设备供应商,相继推 出的 F-Sorb X400 (动态法)及 V-Sorb X800 Series (静态法)两大系列产品,不仅完全遵循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而且创建了国内最为齐全、完善的比表面积 及孔径分析仪产品线,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此外,随着真密度仪 G-DenPyc X900 系列和高温高压吸附仪 H-Sorb X600 系列的问世使得金埃谱仪器处于 国际领先水平,其他国内友商望尘莫及!公司拥有国内众多著名科研院校及世界 500 强企业的成功应用案 例, 2008 年起连续多年在国内市场销售量始终保持第 一; 2010 年开始进军国际市场,远销欧美、中东、东南 亚、非洲等地区,开始逐渐占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公司专注于材料表界面物性测试分析仪器的研发、销售与测试,积累了多年经验。公司产品经过多年在市场的检测,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的成功应用案例。值得您的选择。 1. 比表面积分析检测仪器 2. 微孔介孔分析测定仪器 3. 真密度孔率分析仪器 4. 高温高压等温吸附脱附分析仪器 公司 专业表界面物性测试实验室 承接对外测试(有免费测试项目有需要请联系哦~~) 承诺先检测后付款保证数据真实可靠,收费合理公正,提供正规发票 a. 比表面积测定(多点 BET 测试) b. 孔径 / 孔隙度测试(介孔微孔) c.PCT 储氢测试 d. 高压等温吸附测试 / 吸附动力学测定( N2,CO2,CH4 … ) e. 真密度测定 我公司拥有严格的产品质量保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高品质的仪器、全面的售前咨询、优质售后的服务,是您选择金埃谱科技的动力之源。 详情请咨询:   网址: http://www.app-one.com.cn/   电话: 15901380965   QQ: 1871488274   邮箱: 1871488274@qql.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丰慧中路 7 号新材料创业大厦
个人分类: 科普|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内BET比表面积测试设备--北京金埃谱科技
jinaipu03 2016-11-11 11:13
北京金埃谱科技是北京市高新技术类产品研发及生产企业,也是国内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 器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仪器生产企业。公司起源和服务于 中国兵器系统 ,长期致力于科学分析仪器的研究与发展。 金埃谱科技是国内率先推出集完全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高稳定性及高性价比于一体的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设备 供应商,相继推出的 F-Sorb X400(动态法) 及 V-Sorb X800 Series(静态法) 两大系列产品,不仅完全遵循 国家标准 及 国际标准 ,而且创建了国内最为齐全、完善的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 产品线,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此外,随着 真密度仪G-DenPyc X900系列 和 高温高压吸附仪H-Sorb X600系列 的问世使得金埃谱仪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其他国内友商望尘莫及!公司拥有国内众多著名科研院校及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 应用案例 ,2008年起连续多年在国内市场销售量始终保持第一;2010年开始进军国际市场,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开始逐渐占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公司位于我国著名的高校云集、中科院研究院所汇聚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区--- 中关村 ,依托于地缘优势及背景优势,公司拥有深谙业内需求、了解国际先进技术的跨行业技术专家及研发团队,为金埃谱公司进一步领跑于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公司现在主要三个系列产品; 1.高压气体等温吸附分析设备2.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3.真密度开闭孔率测定仪 http://www.app-one.com.cn/ Q: 1871488274
个人分类: 科普|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
热度 21 jiasf 2015-2-13 03:02
地球 71 %的表面积被水覆盖,号称水球。水孕育了生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正因为地球有液态水,地球才变得如此生机勃勃、与众不同!地球上的水是哪里来的?为什么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没有液态水呢? 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有两大说法:自源说和外源说。 自源说认为地球的水来自于地球本身。 地球起源时,形成地球的物质里面就含有水,或者包含组成水的元素氢和氧,氢和氧在适宜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生成了水。 在地球形成的一个阶段,温度很高,水或者在高压下存在于地壳、地幔中,或者以气态存在于地球大气中。后来随着温度的降低,地球大气中的水冷凝落到了地面。岩浆中的水也随着火山爆发不断释放到大气、降落到地表。汇集到地表低洼处的水就形成了河流、湖泊、海洋。 地球内部蕴含的水量是巨大的。地下深处的岩浆中含有丰富的水,实验证明,压力为 15 kbar 、温度为 1,0000C 的岩浆,可以溶解 30% 的水。火山口处的岩浆平均含水 6% ,有的可达 12% 。有人根据地球深处岩浆的数量推测在地球存在的 45 亿年内,深部岩浆释放的水量可达现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地球岩石矿物中也含有结晶水和晶格水。结晶水是作物水合物分子组成部分的水,例如五水硫酸铜中的水。晶格水是矿物的晶体格架里面参杂的少量的 H 2 O 水分子。在合适的条件下,这些岩石中的水就会被释放出来。 更大量的水存在于地幔中。 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家泰德·凌武德 (Ted Ringwood , 1930-1993) 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尖晶橄榄石( Ringwoodite ),这种矿物质的 1.5% 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在凌武德发表的一篇报告中提到,地幔的过渡层,即“三明治夹层”内具备超高压、超高温等条件,因此那里富含钻石,也符合尖晶橄榄石这种矿物质的产生条件。 尖晶橄榄石在陨石中普遍存在,但在地球上的岩石上却极少发现,起码在 2008 年以前科学家认为这种矿物质只存在陨石中。 2014 年 3 月,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格拉汉姆·皮尔森等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报告,宣称新发现的尖晶橄榄石样品,提供了足够充分的证据,证明地幔上下层之间的过渡带存在水分,而且按照岩石中的水分存在比例,水资源储量相当丰富,有望超过全球海洋总水量之和。当年,凌武德组织的科研队伍在巴西马托格罗索州雨林中的一条小溪内捡到一块棕色的钻石,经多年化验比对,直到最近才确认其内部含有微量尖晶橄榄石成分。科学家认为,此次发现的含有尖晶橄榄石的钻石,就是通过火山喷发,由地幔带到地表的。 2014 年 6 月,美国西北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雅各布森( Steve Jacobsen )及新墨西哥大学的地震学家施曼特( Brandon Schmandt )在美国《科学》杂志合作发表文章,报告通过利用遍布全美的 2000 多个地震仪分析了 500 多次地震的地震波,表明就在美国地下 660 公里深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且从地震波传播速度减缓来看,这是可能有水存在的信号。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合成上下地幔过渡带中存在的尖晶橄榄石,并模拟地下 660 公里深处的高温高压环境,尖晶橄榄石在此环境下发生部分熔融,就像出汗一样释放出水分子。这为地幔过渡带存在水分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地幔上下层之间的过渡带 ( 介于 410km 和 660km 相变界面之间 , 界面深度强烈依赖于温度变化 ) 厚度约 25km ,占据地球内部的一个椭圆体区域,约占地球质量 7.5% ,平均含水量按 1% 计算,存水质量为:地球的质量 ×地幔过渡带质量比重×含水量= 5.98 ×10 24 kg×7.5%×1%=4.485×10 21 kg=4.485×10 10 亿吨,是 现今地球表面的水贮量(包括液态水、固态冰雪和气态水汽) 1.3860 ×10 10 亿吨的 3 倍多。 地幔中的水,因为地壳俯冲形成的上升通道可以进入地幔与地壳之间的软流层岩浆中,并随岩浆活动而达到地表。按此理论,地表的液态水很大部分是内部的水慢慢渗出而积累起来的。有人估计自地球诞生以来,深层岩浆活动带给地表的水占当今海洋贮水量的一半,又有人估计火山活动喷出来的水相当于海洋水贮量的一半。这二者肯定有重复的地方, 外源说认为地球的水来自外空:彗星、陨石和太阳风。 碰撞到地球的彗星、降落到地球的陨石,其成分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为 0.5 ~ 5% ,有的高达 10% 以上。其中碳质球粒陨石含水更多。球粒陨石是太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陨石,大约占所有陨石总数的 86% 。降落到地球的陨石把水分带到了地球。 但是,不可想像在地球形成之后,会有如此多的的陨石带来如此多以至于形成地球海洋的水量!而且如果光有陨石而缺乏把其中的水释放出来的地球物理化学作用,陨石中的水也更本变不成液态水。所以,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形成后陨石带来的观点不成立。而如果认为,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都是由这些球粒陨石凝聚而成的,水来自形成地球的原始物质,那就与自源说没有差别了! 另一种外源说认为太阳风到达地球大气圈上层,带来大量的氢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这些原子核与大气圈中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变成水分子,据估计,在地球大气的高层,每年几乎产生 1.5 吨这种“宇宙水”。然后,这种水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上。但太阳风形成的水是如此少,在地球 45 亿年生命史中,也不过形成 67.5 亿吨水!与现今地球表面的水贮量(包括液态水、固态冰雪和气态水汽) 1.3860 ×10 10 亿吨相比,不过九牛一毛。这也说明地球的水还是以自源为主。 看来地球的水既有自源的,也有外源的,但以自源为绝对主要来源。 目前地球表面的水,或许在地球形成初期就有了一部分,例如存在于原始大气中的水、存在于地表岩石中的水;后来又从天外陨石、彗星、太阳风获得了少部分;而主要的部分是地球内部通过岩浆活动渗出来的。 既然地球可以自生水而形成水球,一个自然的问题是与地球有同样起源的其他星球如火星、月亮为什么没有液态水存在呢?甚至连水的踪影都找不到呢? 液态水能否存在的一个控制因子是温度。太阳等星球温度太高,连水分子都不能存在而分解成了原子,所以根本没有水;有的星球例如金星,温度不算太高,水分子可以存在,但温度超过了水的沸点,水都蒸发了,所以没有液态水;有的星球例如火星,温度低于水的冰点,即使有水也都结冰了,所以也没有液态水。 (已发于《百科知识》2015年第3期)
个人分类: 科普|22386 次阅读|63 个评论
为什么我做的多孔物质BET比表面积比理论值小了好多
热度 2 zhaohj90 2013-7-29 18:48
我做的多孔材料,表观密度可以达到3mg/ml,但是由氮气吸附-脱附计算出的BET比表面积只有8.89m 2 /g,BJH平均孔径为26.4nm,文献报道的比表面积一般是几百甚至是一千多。比表面积小有可能是微孔含量少,但是做有机溶剂吸附时效果却很好,求各位指教!
个人分类: 实验|8155 次阅读|15 个评论
新材料:NU-109&NU-110表面积最大
热度 1 zhpd55 2012-9-9 11:37
新材料:NU-109&NU-110表面积最大
据物理学家网站( Phys.org ) 2012 年 9 月 7 日 转载美国西北大学的报道,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创建两种新合成材料,已经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这 2 种分布被称之 NU-109 和 NU-110, 他们具有迄今报告的最大的表面积。 NU-109 和 NU-110 属于一个类金属有机骨架 (MOFs) 的奈米晶体结构材料 , 有望应用于燃气车辆的天然气存储,也可以应用于催化剂以及其他材料化学的载体。这些材料的应用前景就在于其巨大的内部表面积。如果将一颗盐粒大小的 NU-110 晶体内部表面积完全展开,其表面积可以覆盖一个桌面。换句话说 ,1g NU-110 晶体的内部表面积将覆盖一个半足球场。一篇描述这一发现的论文:“具有超高表面积的金属 - 有机骨架材料 是天空的限制吗 ? (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 with Ultrahigh Surface Areas: Is the Sky the Limit ? )” 2012 年 8 月 20 日 已经在《美国化学会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发表。由温伯格文理学院( Weinber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的化学研究副教授 Omar Farha 带领的研究团队,已经合成、表征和模拟计算了迄今报道的任何多孔材料的实验 Brunauer- Emmett-Tel ler 表面积,两种 MOFs 新材料 - NU-109 和 NU-110 显示出最高的表面积,达到 7000 m 2 /g ,即 1kg 这种材料的表面积可以覆盖 7 km 2 。 Brunauer-Emmett-Teller 或 BET 是一种测量材料表面积的分析技术。 极高表面积如果是由溶剂分子进入微孔所致简直难以想象,它的形成是通过使用二氧化碳活化技术来实现的。与加热截然相反 , 采用加热可以除去溶剂,但是也会伤害 MOF 材料 , 基于二氧化碳技术轻轻地除去溶剂和原封不动的留下微孔。这种开发可以快速导致进一步的进展。 MOFs 是由有机链接基团通过金属原子聚合在一起,导致形成一种笼状结构的分子。研究者相信他们在这种材料设计过程中,通过使用体积更小的连接单元,也许能够使其材料的表面积再增加一倍以上。
个人分类: 新科技|7272 次阅读|3 个评论
乌克兰加强对中国食品的转基因检测
热度 3 蒋高明 2012-3-16 23:41
【本博注】转基因专家如何解释乌克兰的做法呢?是否派人去该该国宣传转基因的好处呢?是否告诉无知且恐慌的乌克兰人,转基因食品是比传统食品更安全更环保的,他们的做法完全是多此一举呢?中国食品不是没有转基因吗?人家专门针对中国检测转基因食品是不是歧视我们? 乌克兰加强对中国食品的转基因检测 http://www.tech-food.com 2012-3-16 9:12:17 中国食品科技网 据宁波检验检疫局WTO办公室消息称,乌克兰于今年1月通报了“关于批准转基因生物食品标签的法令”的内阁决议草案。草案修订了2009年乌克兰内阁法令No468“关于批准包含转基因生物或使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并且准备上市流通的食品标签的法令”,同时也对不包含转基因生物的食品文字标签作出要求。 此次乌克兰修订的标签法令,对于食品成分清单中每一种包含转基因生物或使用转基因生物生产的组分,都应标明文字“转基因生物”,并说明生物名称或对此成分做出相应脚注,字体应与成分清单一致。如果食品标签最大表面积小于10平方厘米,则由销售商在食品名称旁或包装材料上印上内容与标签一样字体且不小于2毫米的相应文字。不包含转基因生物和使用不包含转基因生物农产品生产的食品,其标签也应以不小于2毫米的字体印上“无GMO”。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改良性生产技术,已逐步进入大众的生活。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管理也非常严格。2002年7月1日卫生部开始实施《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贴上特定标志,以尊重消费者的各项权益。中国作为一个食品生产和出口大国,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出口总计39356批,出口额达11.08亿美元,其中出口乌克兰106批、货值263万美元。但近年来欧盟频频对中国出口的食品提出转基因置疑,近期又拟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加强对中国食品的转基因检测。为此,检验检疫专家提醒相关企业:出口食品到欧盟这些对转基因限制特别严的国家或地区时,应尽量避免用转基因原料,并到检验检疫部门申请检测合格证书;出口转基因食品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也应提高检测水平,确保食品安全性,并按照进口国要求,在储存、包装、销售等流通环节中注意保管方式及标签规定,遵守国内外相关标签条例,对食品中含有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正确说明。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27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空气污染不再可怕——空气净化器来了
zxczxc0417 2011-12-7 02:37
[转载]空气污染不再可怕——空气净化器来了
空气污染到处都是,就算外面的空气很好,家里面的空气也不一定好。另外冬天又不能开窗户,所以冬天的室内空气质量很差。不过,如果有了空气净化器,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下面是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   空气净化器通常由电路负离子发生器、微风扇、空气过滤器等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为:机器内的微风扇(又称通风机)使室内空气循环流动,污染的空气通过机内的空气过滤器(两次过滤)后将各种污染物清除或吸附,然后经过装在出风口的负离子发生器(工作时负离子发生器中的高压产生直流负高压),将空气不断电离,产生大量负离子,被微风扇送出,形成负离子气流,达到清洁、净化空气的目的,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类似大自然中新鲜空气的“微气候环境”。   空气净化器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价格也很便宜,一般新型住宅室内通风不好的家庭会选择安装空气净化器,目前市场主流空气净化器品牌有松下、霍尼韦尔、亚都等等,舒适100在湖北地区独家代理的松下空气净化器发展迅速,和万科等产房公司有着广泛的合作。 空气净化器 的净化功能是靠其内在的净化模块来实施的,不同的净化模块有不同的原理,下面我们着重介绍一下 空气净化器原理 方面的问题。 1)过滤原理 采用具有很多细孔的纤维状或海绵状物质组成,当含有污染物的气流通过这些细孔时,固体污染物就与细孔周围的物质相碰撞或扩散至四周壁上被孔壁吸附,与气流分离。 2)吸附原理 使用内部充满微孔,每一个微孔的容积与内部表面积都很大的材料作为吸附材料,选择性的将气流中的某种或多种气体成分浓缩固定在吸附剂的表面孔上。 3)光催化 纳米二氧化钛光触媒在一定波长光线的照射下,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氢氧自由基,将有毒有害气体及细菌病毒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光催化技术是一种高效、全面的净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净化器、净化设备、中央空调风机盘管消毒杀菌等方面。在空气净化器原理中光催化原理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技术。 4)静电原理 利用电晕放电原理产生高浓度的离子(室内环境使用,一般为正离子)使气流中的固体污染物带电,然后借助库仑力的作用将带电的固体污染物捕集到收尘板上,达到除尘目的。 5)负离子 负离子是由于电晕放电,空气被电离而产生的。 6)等离子 采用电子辐照或高能放电,可以使空气中的正负离子及大量的自由电子处于激发状态,从而获得巨大的能量。高能离子与周围气体碰撞,将气体分子激活,产生多种自由基,这些活性自由基产生催化氧化作用,分解有害气体。 7)其他 如采用化学吸附,液体洗涤及生物等空气净化技术 以上空气净化器原理,只有组合成空气净化器或装置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它去除污染物质,提高空气品质的功效。一般情况下,空气净化器都是两种或多种净化部件集合而成,同时发挥净化功能,已取得更好的效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7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多孔泡沫金属比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热度 1 hewu 2011-11-4 13:38
多孔金属(泡沫金属)是一类性能优异而应用广泛的工程材料,其很多应用(如消音降噪、热量交换、反应催化、电化学过程以及人工骨骼生物组织内生长等场合)的性能都依赖孔隙表面的结构形态和多孔体的比表面积.目前测试多孔材料比表面积的主要方法有气体吸附法(BET法)、流体透过法和压汞法等,理论计算则限于已知多孔体孔隙尺寸和孔棱尺寸(或孔壁厚度)的情况,而孔棱尺寸(或孔壁厚度)问题只有在特别简单的条件下才能解决.在测试方法中,气体吸附法可测量的比表面积量级可以很小;透过法测量流体透过多孔体的阻力来测算比表面积,流体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其中气体的测量范围较宽.透过法的测量范围大于气体吸附法, 其测量上限可以远高于气体吸附法,但测量下限亦大于气体吸附法;压汞法利用孔道的毛细作用来测定多孔体的开孔比表面积,需要假定孔隙是孔道截面均匀的理想圆柱形。在一些场合,方法、设备和材料取样等方面的限制给测量带来不便,有时则根本不可能进行.因此,根据孔率和孔径等易知易测或可测指标来计算比表面积,是一项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工作.本文首次提出一个通过孔率和孔径这两个指标来估算泡沫金属比表面积的方法. 全文下载 http://www.metalfoams.net/wp-content/uploads/2011/05/Calculation-method-for-the-specific-surface-area-of-porous-metals.pdf
3570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型分离材料离子交换纤维的微观结构
kejidaobao 2011-5-19 11:23
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对分离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吸附量大、吸附速度快;二是选择吸附能力强,可将溶液里的所需物质或有害物质有选择地分离出来,三是在被吸附液及脱附液中稳定性好,经久耐用;四是便宜又能大量供应,脱附容易,能反复使用,缩短分离生产周期;五是能以多种形式使用(如纤维、织物),分离技术简单,能耗少,品种多,可满足不同需求。 离子交换纤维作为新一代高效吸附分离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上述要求,特别是作为先进的功能性材料用于环境保护、废气、废液治理和物质的分离、纯化、回收等领域有显著的效果。 离子交换纤维以纤维材料为基体,通过辐射、接枝等工艺引入交换基团而制成的离子交换材料,它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均一的孔结构,具有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其特殊的纤维状物理形态使其与被吸附的物质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对流体具有较小的阻力,因而显示出快的吸附或脱附速度及一定的选择性;它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耐酸碱和高温,可以多种形式应用,如制成线、纸、无纺布、各种纺织织物等,适用于各种方式的离子交换过程,更容易实现分离装置的小型化及连续化。 目前,已在工业领域产生效果的离子交换纤维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害气体吸附;重金属分离和污水处理,超纯水的制备;食品脱色、去味和吸附农药残留物;生物分离;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回收利用;环境领域,如在特种行业用于废水处理、海水淡化、核废水污染治理等。另外,在工业方面,离子交换纤维还可作为催化剂的载体,用于催化某些有机反应;可用作脱水剂和油水分离材料;用作水吸附剂,用于仓库中水分的脱除;可制成放射性吸收和防护材料;利用离子交换纤维对细菌的吸附和杀菌能力,制成防臭鞋垫、保健内衣等。 《科技导报》2011年第14期18—21页刊登了陈涛、曾庆轩等的“阴离子交换纤维在红霉素发酵液脱色中的应用”论文,探讨了采用聚丙烯纤维接枝苯乙烯-二乙烯苯制备的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从发酵液中提取红霉素。本期封面图片为离子交换纤维电子照片,由邓琼、陈涛提供;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责任编辑 岳臣)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4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执行进口原木检疫要求(2001年第2号公告)有关问题的通知
fumigation 2011-2-24 22:2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农业(农牧)厅(局),外经贸委(厅、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贯彻落实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布的2001年第2号公告,有效防止林木检疫性有害生物随进口原木传入,保护我国森林、生态环境及旅游资源,并使调整后的检疫要求对原木进口贸易的影响尽可能减小,现就执行上述公告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口原木不带树皮的不要求在境外进行除害处理,但输出国官方检疫部门须出具植物检疫证书。单根原木带树皮表面积不超过5%,且整批原木带树皮表面积不超过2%的,该批原木可视为不带树皮原木。 二、对于带树皮的进口原木,在输出国植物检疫机构不健全或除害处理达不到我国要求的情况下,经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同意,可在原木进口量比较大的口岸地区一定区域内建立“木材加工区”或“木材检验检疫区”。进口时,海关仍凭《入境货物通关单》办理原木的进境手续。原木进境后在该区内进行初加工、深加工或除害处理,经加工或除害处理合格的,可运往内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场区实施检验检疫监管和疫情监测,发现疫情立即采取防疫措施。 三、对于来自周边国家同一生态区的原木,国家质检总局在输出国检疫部门提供原木发生有害生物名单的基础上,可根据情况组织开展境外疫情调查和预检工作。结合公告规定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境外预检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原木,准许入境。经境外预检的原木以入境口岸检验检疫结果为准。 2.对于寒带地区冬季(10月至翌年4月)采伐并在本季节内入境的原木,经入境口岸检验检疫合格的予以放行;进境后经检疫仍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应在指定的“木材加工区”或“木材检验检疫区”进行初加工、深加工或进行除害处理。 四、对于输出国检疫部门已经出具植物检疫证书的进口原木,经入境口岸检验检疫仍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向输出国通报,连续多次发现问题的,将暂停接受该检疫机构出具的检疫证书,直到其采取措施并符合中方检疫要求为止。 五、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信誉好、管理规范、符合检疫要求、进口量大的企业,要重点扶持和指导,鼓励木材进口企业将木材加工、除害处理工作向境外延伸。 六、各有关单位要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密切配合,认真做好进口原木的检验检疫工作,切实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工作中遇有新的问题请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七、自2001年7月1日起对离开输出国的原木开始施行第2号公告和本通知规定。2001年7月1日以前启运的,不受第2号公告和本通知限制。 相关文件:《关于印发《中国进境原木除害处理方法及技术要求》的通知》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便于2001年第2号公告的实施,现将《中国进境原木检疫除害处理方法及技术要求》印发给你们。该除害处理方法及技术要求可供原木输出国检疫部门参考选用,亦可作为我对进出口原木进行除害处理时采用。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总局报告。 附件:中国进境原木检疫除害处理方法及技术要求 进境原木带树皮的,或经检疫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须作检疫处理的,可采用下列推荐的除害处理方法进行处理。所采用的以下任何一种除害处理方法都要确保能杀灭原木携带的有害生物。 一、熏蒸处理 熏蒸处理可在船舱、集装箱、库房或帐幕内进行。 1.溴甲烷常压熏蒸 环境温度在5℃-15℃时,溴甲烷的剂量起始浓度达到120g/m3,密闭时间至少16小时。 环境温度在15℃以上时,溴甲烷的剂量起始浓度达到80g/m3,密闭时间至少16小时。 2.硫酰氟常压熏蒸 环境温度在5℃-10℃,硫酰氟的剂量起始浓度达到104g/m3,密闭时间至少24小时。环境温度在10℃以上,硫酰氟的剂量起始浓度达到80g/m3,密闭时间至少24小时。 二、热处理 热处理可采用蒸汽、热水、干燥、微波等方式。处理时原木的中心温度至少要达到71.1℃并保持75分钟以上。 三、浸泡处理 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原木完全浸泡于水中90天以上杀灭所携带的有害生物。 四、其他经输出国官方植物检疫部门批准使用的有效的除害处理方法。
个人分类: 检疫处理|29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