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年龄、性别与美貌
xuxiangtian 2013-3-27 18:30
英国《每日电讯报》上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女人30岁时最美,41岁开始出现衰老迹象,53岁外貌不再性感,55岁步入老年;男人34岁时最帅气,43岁开始显老。男人衰老速度似乎比女人更慢些,男女最具魅力年龄相差4岁。 转载于许培扬研究员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674119.html
个人分类: 新闻快递|1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貌 vs. 智慧
热度 1 liwei999 2013-1-20 18:02
比起美貌来,智慧的人的确更稀少。 作者: mirror (*) 日期: 01/15/2013 20:16:56 如果非要给出个“镜式证明”的话,可以这样思考: 智慧 往往是需要时间的积累,而 美貌 则往往是经不住时间的积累。也许这位菲小姐是用错了词,是想要说“ 美貌 与聪明不可并存”。 聪明有天生的部分,也有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部分。女孩儿漂亮了、常被人说漂亮了,往往会形成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这样一来,漂亮的女孩儿就缺少了一些“危机感”、少了一些学习的动力。在统计学上,“面目平庸”的女孩数量居多,这就使人们看到了通过努力学习出头的女孩们,使人们得出一个“ 美貌 与聪明不可并存”的说法。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21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为何人们总感觉“美貌与智慧不可并存”
热度 15 cutefay 2013-1-14 23:54
“美貌与智慧不可并存”这句话,如果真的从科学上分析一下,实际上是很站不住脚的,美貌和智慧之间,目前并没有生物学或社会学证据证明其存在强关联关系。有些人说智慧的人气质好,所以看起来美貌。气质这个东西,谈起来有些虚,俺这里不讲“气质美”,就讲一个人到底漂不漂亮、英不英俊的“外形美”。虽然每个人对美丽的概念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的人就喜欢杨幂的美丽,有的人不喜欢杨幂的那种风格,但人类对于美丽的基本认知在统计学意义上还是有规律的,例如让全世界的人投票到底刘亦菲漂亮还是凤姐漂亮,这个结果应该不会有争议。 但很多人都通过身边的小范围人群感受到:越是高学历的人,漂亮的或者帅气的越少,为何会有如此主观感受? 我的感想是:美貌或智慧大概都是呈正态分布的,极美极丑的人很少,极聪明和极笨的人也很少。 从这两个维度来看,就会有四种类型的人:貌美而智慧;貌美不智慧;不美而智慧;不美且不智慧。 而因为本身貌美的人的概率很小,本身智慧的人概率也很小,二者兼有的概率是二者的概率相乘,就更小了! 所以现实中人们才感官地误以为美貌与智慧不可并存。 有人说因为美貌和智慧是正相关的,原因是人在社会上各种行为活动都是有联系的。我也认为人类的各方面都是存在联系的,因为人的各方面都不是孤立的。我们可以在世界上找到任何两件事物的关联性。所以在事物之间是否有关联性,本来就没什么可争议的。但问题是这种关联性对于事物影响到底多大,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一些因素是对事物的特性起决定因素,而有一些只是稍微有点影响,用数字打个比方,有的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程度是0.6,而有的可能只是0.0000001,所以我们研究一个问题时,往往是要找到这件事物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不是泛泛地讨论所有的因素。所以,美貌与智慧肯定存在关联,但这种关联的大小是否能起到重要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这个分析中引发了我其他的一些思考:上天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来什么都好,出身好、又聪明、又好看、性格又好,而有的人一出生就什么也不好。这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有的人为了宣扬所谓的“公平”,而故意抹杀这种天生的不公平性。承认这种天生的“不公平”,才有利于社会管理者设计合理的机制,来让后天的赛跑更公平,例如,让社会福利和公共资源多向出身不好的人倾斜,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他们天生因素造成的竞争劣势。反而,如果故意抹杀这种天生的不公平,反而设计出来的社会竞争机制,只会让出身不好的人更吃亏。 PS.俺认识的高学历的人中,就有很多帅哥美女,这些帅哥美女大多都是我在校园里参加各种校园活动认识的(我写这篇博文时暂时能想的起来的那十几个帅哥美女,全是我在校园活动时认识的),在校园活动中,帅哥美女的比例似乎比整体比例要高得多。或许是,帅哥美女们更喜欢丰富多彩的生活吧?并且,他们不仅是科研能力和美貌并存,往往还兼备组织领导能力、多才多艺能力等。所以啊,想多认识智慧与美貌并存的人,要选对场合啊! 此外,我认识的这些高学历的帅哥美女们大多最后没从事科研,而是在企业里赚大钱了,他们本身能力也挺强的,大多去了大外企大国企,还有两个人是自己开公司。现在毕业生中出色的往往都倾向于去大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才考虑继续科研。因此,科研领域留下来的人,往往还不是最出色的那批人。所以跳出科研圈子,从全社会看,会看到更多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现象。难道只有从事科研的人才是智慧的,不从事科研的人都不智慧了么?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15041 次阅读|35 个评论
男人的择偶标准
热度 17 cutefay 2012-9-28 16:57
在谈论男人的择偶标准的话题的时候,很多男性朋友都说自己不看重女子的外貌,最看重的是内涵。而每每看到一些相亲节目,或者是现实中一些男性朋友找对象时,发现大多数男性最看重的还是外貌。 为何言行会表现出不一致?我猜可能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1、有些男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看重女子的外貌。现在人们的道德观是,说一个男的重貌,似乎是显得这个男的很肤浅,就如同说一个女的注重物质一样肤浅。我觉得,承认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在一些网络论坛上看到一些男网友们说自己找对象希望女方漂亮一些,我觉得他们很坦诚,还是很欣赏这样的做法的。 2、往往在网上说注重内涵的,都是已婚男性。对于婚姻的过来人来说,往往就不注重表面,而注重内涵了,结婚了之后才觉得温柔善良贤惠的女人最好。所以过来人往往都说更注重内涵。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尽管知道找对象内涵更重要的道理,但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还是更希望找个漂亮的女朋友。所以,尽管年长的人总是说内涵更重要,但是年轻的人还总是喜欢美貌。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714 次阅读|25 个评论
美貌与青春 A strain of thought on beauty and youth
waterlilyqd 2011-1-13 19:01
Here is an article written years ag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have long been thinking of writing an article onbeauty and youthbut don't know where to start. Today one colleaguetold me her classamte gathering. "When we got together, it's natural to talk about the classmates who had left deep impression on us, those with pretty appearance, those with talents, and those with peculiar characters. They mentioned one girl who was the publicly-recognized beauty in our grade. She was truly very pretty at that time. But with the time going on, wrinkles are filled on her face,her unhappy marriage has made her beauty fadedlike a flower. Then the topic turned to anothergirl who was talented at school but had plain appearance. They said, 'sh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nfident and looks still so young and evenmuch prettier than before.' " Everyone loves beautiful things. So the boys love pretty girls, and girls love handsome guys. Pretty girls and handsome guys possess an inherent property their parents pass down to them. But beautiful appearancecan't last long. It may fade with the time. Time is ruthless. We can't struggle with the time,but we can arm us with knowledge andwisdom to compensate the defects in our appearance,keep and enrichour beautiful soul and noble mind with the time going on.
个人分类: 社会杂谈|32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1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