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制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高端装备制造: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热度 1 sunapple 2012-1-3 20:54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 张国宝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进步很大,产量和产值都已成为世界首位。但我们高端制造业的一些高技术含量产品和关键零部件或者还不能生产,或者质量不敌国外产品,还是要依靠进口。国产产品主要分布在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原创技术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例如船舶工业,我国船舶生产量、新增船舶订单和累计手持订单2010年已居世界首位,但是导航仪表系统基本是国外的。发动机有的船东仍喜欢选择国外产品。LNG运输船、海工装备等高端船舶的设计制造能力仍不敌韩国。在2011年新增船舶订单上,高端产品大部分落入韩国造船企业之手。再如风力发电设备,我们这几年发展特别快,虽然风力发电机大部分是我们自己生产的,但轴承,特别是变速箱里的轴承,大部分还是国外进口产品。2010年,我国高端装备进口额2553亿美元,其中进口高档数控机床120亿美元。   然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那些最前沿、最先进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装备制造的“心脏病”和“神经病”   高端装备制造没有一个量化的定义。泛指技术含量高、我们目前还难以掌握的重大装备就属于高端装备。例如前面讲的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高端轴承、液压件都可归为高端装备。   这些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步非常大。“国产装备,装备中国”是几代人的梦想,我认为这个梦现在百分之八九十实现了。2000年,我国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达到1.44万亿元,2005年达到4万亿元,2010年达到14.38万亿元,年均增长25%;2010年资产总额10.4万亿元,“十一五”比“十五”翻了一番,相当于5年再造一个机械工业。据统计,2009年机械产品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   有一个说法,中国的装备制造业有两个“病”,一个是“心脏病”,一个是“神经病”。“心脏”就是发动机,比如飞机发动机,民用航空的发动机几乎100%还都是国外的。军机的发动机我们必须自己制造,但有一部分仍要进口。“神经”是指机械设备里的控制系统、传感系统。十年前几乎也都是用国外的,这几年我们培育了几个系统,电站、部分化工企业的控制系统开始采用国产产品,但核电站的关键控制系统我们还是不敢碰。数控机床的研发现在进步很大,但大部分分布在中低端,特别精密的控制系统还是和国外产品有差距。   高端装备在整个机械制造产业里的附加值非常高,技术含量非常高。我们讲的高端制造业主要指的是这部分,由于我们自己还不会做,所以不得不以高价从外国进口。   现在随着中国的制造能力增强,外国对我们的戒心也越来越大,不像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他们对我们没什么戒心,但是现在他们看见中国创造能力太强了,所以现在高端技术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研发。   实践证明,我们要发展装备制造业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尽可能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国际技术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增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但同时也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方针。   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有机结合   国产化和自主化并不矛盾。从字面上来讲,国产化是指在中国制造,引进国外的技术在中国制造也是国产化。而自主化是指技术本身是我自己研发出来的。国产化和自主化有交接点,自主化一般来说都是国产化,但是国产化不代表就是自主化。   拿汽车工业来讲,有一种观点批评说我们搞了大量合资企业,生产国外品牌的汽车,扼杀了中国的自主品牌。我认为要历史地、客观地看待汽车工业的合资,不要全盘否定。在改革开放前我们一直在搞自主品牌,上海、东风、红旗、跃进、黄河、北京吉普不都是国产品牌吗?但国门一打开,我们的品牌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没办法和外国竞争,都垮掉了。引进国外的产品和技术,办合资企业我们开了眼界,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也培养了人才,改进了管理,汽车工业才突飞猛进发展起来,自主品牌才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发展起来。奇瑞的掌门人尹同耀最初就是在一汽大众的合资厂工作过。闭关的自主创新肯定是不对的。   有人提出有三种创新: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就是别人没有的我们中国率先搞出来的,比如说人工合成胰岛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就是开始是人家的技术,但我们引进后掌握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升级,又开发出新的东西。   什么是集成创新?乔布斯就是典型的集成创新,苹果手机就是集成创新,无线通讯技术、触摸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他把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这就是集成创新。再比如数控机床,就是把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结合在一起,就是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总之,拒绝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一切都要自己从零搞起才叫自主创新或一味依赖引进都是不正确的,都应该注意防止。这是我们强调自主创新时必须牢记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过去在科技创新中犯过这个毛病,例如发展风力发电设备,有的投入巨资支持自己原创,从零搞起,花了大钱搞出一兆瓦风机;而有的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很快搞出1.5兆瓦风机,并迅速开发出3兆瓦、5兆瓦风机。自主创新的1兆瓦风机花了大量科研费却落在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后面。   在燃汽轮机研发上也有同样问题,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要割裂开来,要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现在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与体制有关,科技部管科研,产业部门、发改委管产业发展、项目安排,各把一摊,协调不够。我个人看法,科技部主要精力应放在基础科技研发上,产业化工作应与产业部门协调一致,由产业部门具体来落实。   国家意志+有效执行+配套政策+重点研发   自主创新很重要一点是要有国家意志。第一是国家想不想干这件事,这是最关键的。我们现在很多的成功,都是因为当年决心要干,两弹一星就是典型,建设造船第一大国也是例子。中国再穷,有那么多人力资源,集中起来也是不小的财富。政府投入资金倒是其次的事了。没有国家意志也不可能投入大量资金和制定振兴的政策。   发展高端制造业,中国人有足够的聪明才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充分证实了这一点。虽然我们有很多阻力,但是中国人总是有办法克服。最典型的就是“两弹一星”,那时还是在经济不很发达的时候。把“天宫”送上天也够难的了吧?我们也办到了,关键在于决心。因为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到如果不造出来我们就要受别人的威胁。我觉得“两弹一星”精神既包含了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劳动人民的爱国情怀、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包含了国家意志。   韩国只有4000万人口,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制造业比我们起步要晚,中国1956年生产出汽车时韩国还没有汽车工业,1972年韩国的船舶产量和中国大体相当,但是现在在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电子工业、造船工业上,韩国在有些方面走到中国前面去了。海上钻井平台,我们也做,但是高端部分韩国走在前面了。还有豪华游轮,我们国家目前还都不会做。我觉得只要想做我们都是能做到的,但是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人和国家意志来组织做这件事。韩国之所以这几个领域走在了我们前面,值得我们很好研究和深思。   在有了国家意志的前提下,中国从来不缺人力和智慧,最重要的是国家有没有决心形成统一意志干这件事,这是最关键的。第二就是要有一个有效的执行机构来推动这件事情。第三个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比如船舶工业,我过去曾提出我国要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那时候中国造船工业不像现在这么规模大,但那时我国制造的船舶80%出口,而我们自己用的船80%又都是进口的。为什么?因为政策不对,出口的船可以退税,要是卖给中国自己人则要上税,而进口船,特别是利用外资进口的船又可以免税。后来我国把税收政策调了过来,国民待遇就是进口和出口待遇应该是一样的,一下子就调动了积极性,这就是政策导向。   另外,应该把重点工程和重大装备研制结合起来。重大装备研发如不和重大工程需求结合,就成了两张皮,研发了也没人要,过去我们有过经验教训。上世纪80年代我们研制了一铲四车的千万吨级露天矿成套设备,结果谁也不要,后来经过协调才落户迁安铁矿。这些年重大装备研发加快,硕果累累,也得益于机构精简了,重大工程和重大装备研制统一协调。2004年又恢复重大装备办公室,虽没有给编制,但职能放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办公室,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挂在新华网上的重大装备网受到业内的称道。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既要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国家不要管得太死,也要有国家强有力的协调和国家意志的导向。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903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认识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
热度 2 sunapple 2011-11-27 10:15
当我们提到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历史的教训。 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国门,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以强兵富国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从高价购买洋枪洋炮洋舰,到寻求“制器之器”,我们的先人走过了一段不应被忘记的曲折的自强之路。这段始于鸦片战争、终于甲午战争的近代史,留给我们后人的不应仅仅是屈辱,更应该是反思。 当年肇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直接形成了西方列强的“高端装备制造”基础,与清朝的农业经济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质的优势。战场上真刀真枪的较量、落后就要挨打的血与火的教训,警醒了当时的中国,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应运而生。我们近代先人的眼光并不差,从权宜之计的洋枪洋炮洋舰的购买,到长远之计的寻求“制器之器”的努力,相比 150 年后的当今中国,以引进外资为主打、梦想以市场换技术的主流产业发展路线,孰高孰下,值得深思。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在我们沉迷于所谓的“制造业大国”、认为欧美日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的当下,真实情况却是我们自己的“技术空心化”。我国制造业表面繁荣的背后,是一幅西方跨国公司巨头在我国诸多产业已经完成殖民化与产业控制的现实图像。目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需加以解决的时候了。 现代工业文明,无论怎样划分发展阶段,其硬件支撑体系,始终是以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其根本在于“制器之器”。有无自主实现与发展“制器之器”的能力,是国家强与弱、先进与落后的分水岭。换用我们当下的话语体系,就是能否实现“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是我们实现真实的强国富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所绕不开的必由之路! 然而,当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这一现代工业文明的顶层问题时,对国内目前几个流行的概念,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加以重新思考和诠释;只有还原事物真实的一面,才能有助于我们布局谋篇、做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这篇大文章。 其一,“国产化率”。这是我国产业界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用以评价技术进步的一个很有争议的概念。直到目前,国内还有很多企业在有意或无意地使用这个概念来宣传自己。例如,对于我国汽车工业,自中外合作、合资成为发展主流模式以来,在媒体报道时经常提及国产化率达到了多高百分比,用以说明取得了巨大进步。这里,我们有必要问一问:“国产化率”具体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国产”是在什么层面上的“国产”?哪些部分是国产的?哪些部分是非国产的?各占什么权重?是量的概念上的国产化率?还是质的概念上的国产化率?如果关键的“大脑”和“心脏”依靠外资和进口,关键的东西不能掌握、不能自主、不能自己做,我们自己只能做些非关键的“皮毛”配套,那么,即使国产化率再高又有多大意义呢?因此,“国产化率”是一个很容易掩盖技术进步本质的概念。在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这一问题时,有必要重新认识“国产化率”这个概念,在将来的话语体系中澄清这个概念,使我们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 其二,“集成创新”。这是我国科技和产业界最近十多年来,逐渐流行的一个新词,用以说明我们有一种能力,叫做“集成”各种要素后实现“创新”的能力。对于这个概念,不能轻率地加以使用,而应慎重分析其内容: 对于 一项“集成创新”, 一定要把其“集成”的各个部分分解开来,仔细看看“集成”了些什么? 集成对象来自哪里?集成的关键部件与核心元器件来自哪里? “创新”在哪里? “集成创新”很容易沦为一个空洞的说辞。例如,对于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的半导体与微电子产业,其范围不仅包括属于高端装备的关键工作母机,还包括由工作母机生产制造出的各种基础元器件。若我们的产业及科技界选择“集成创新”来发展半导体产业,从简单的电阻、电容到各种复杂的芯片,以及复杂精密的工作母机,都需要依赖进口,那我们的“集成创新”还有多大价值呢?目前的情况是,连最基本的高品质电阻、电容等基础元器件都严重依赖进口。如果我们不能沿着产业链向上发展,不下决心自主发展“制器之器”的能力,我们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不是立足于“自力更生”,而是依赖“外援”而非“内援”去做“集成创新”,则“集成创新”可以休矣!我们的“振兴高端装备制造业”就会成为一句实实在在的空话。从现代工业体系的结构和发展进化过程来看,谁先“做”的并不是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我们也要有能力去“做”,而且能“做好”。在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这一问题时,没有理由不审慎使用“集成创新”这个概念,以免自欺欺人。 其三,“自主品牌”。我国产业界最近二十多年来,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迅速觉醒,认识到“品牌”的价值,知名企业无不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形象。从根本上讲,“自主品牌”是指由企业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然而,现实中我们却屡屡发现有很多知名公司的“自主品牌”,实际上并不能“自主”。有些企业用不靠谱的“国产化率”和虚假的“集成创新”,花大力气宣传塑造企业“自主品牌”形象,用以赢得公众认同、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让“自主品牌”成为一块遮羞布!在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这一问题时,“自主品牌”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不能“自主”的“高端装备”及其“制造”,其“品牌”价值无疑会大打折扣。高端装备制造业应该追求真实“自主”的“品牌”效应,发展和进化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于国家和民众。 回顾历史才能认清现实,历史的经验教训不能也不应被忘记。我们的先人曾在屈辱中探索自强之路,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制器之器”的关隘。现在,当我们面对同样的命题,在思考“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没有理由不拷问一下自己: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实现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和条件是什么?国家该做什么?企业该做什么? 纵观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一个国家要崛起,自主实现与发展“制器之器”的能力是首要和必要条件,而这种能力是买不来的、是内功,只能依靠自己培养和内生。用内行话来讲,就是一定要培养起我们自己的“技术力”,建立起具有自我升级与进化功能的完整的基干产业体系,彻底解决“制器之器”能力的问题,才能脱离“全球化”产业食物链的底端,摆脱依附型国家(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生存发展)的命运,成为自主型国家(依靠技术力和资本生存发展)。在我们选择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引进外资”解决了若干领域“有和无”的问题之后,在我们打开国门、“嫁接和移植”了大量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装备和生产线之后,接下来的文章怎么做?才是关键中的关键。这里,有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买办化”路线,继续不断进口技术与装备,耗费劳动力和资源,生产商品销往世界,形成一段历史时期内社会表面繁荣的假象,沦落为“劳动力和资源”输出型的依附型国家,埋下迟滞、崩溃甚至是灭亡的种子;一条是“自主式”路线,“产学研官”四方密切配合、有计划地彻底消化吸收进口技术、推陈出新进行产业技术赶超,通过自主创新,在一段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由蛹化蝶”,把“外生技术力”转化为“内生技术力”,培养起靠得住的“内在技术力”,成长为“技术力和资本”输出型的自主型国家,打下国家与民族崛起和富强的真实可靠的基础。“招商引资”二十余年,我们各级政府事实上已经选择和正在选择哪条道路,值得警醒。 殷鉴不远,数往知来。在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用历史的眼光看,这不仅是一个“科技问题”、也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不仅是一个“市场问题”,透过现代工业文明与西方列强国家的发展史、透过 150 年前洋务运动的血与火的教训,从本质和深层次看,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问题”。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963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年SCI收录制造工程学科期刊39种目录
wanyuehua 2011-10-5 08:02
2011 年 SCI 收录制造工程学科期刊 39 种, 其中 SCI 收录 8 种、 SCI E 收录 39 种。 2010 年 JCR 收录制造工程学科期刊 38 种,其中影响因子 2 以上有 2 种、影响因子 1 以上有 16 种, 2010 年制造工程期刊影响因子前 10 名期刊如下: 1、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 IEEE-ASME 机械电子学汇刊》, ISSN: 1083-4435 , 1996 年创刊, 2010 年影响因子 2.577 、 5 年影响因子 2.596 2、 Composite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复合材料 A: 应用科学与制造》, ISSN:1359-835X , 1969 年创刊, 2010 年影响因子 2.349 、 5 年影响因子 2.870 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国际生产经济学杂志》, ISSN: 0925-5273 , 1976 年创刊 , 2010 年影响因子 1.988 、 5 年影响因子 2.359 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Manufacture 《国际机床与制造杂志》 , ISSN: 0890-6955 , 1961 年创刊, 2010 年影响因子 1.919 、 5 年影响因子 2.359 5、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生产与运营管理》, ISSN:1059-1478 , 1992 年创刊, 2010 年影响因子 1.851 、 5 年影响因子 3.147 6、 CIRP Annals-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学会纪事》, ISSN: 0007-8506 , 1951 年创刊, 2010 年影响因子 1.684 、 5 年影响因子 1.760 7、 Precision Engineering 《精密工程》, ISSN:0141-6359 , 1979 年创刊, 2010 年影响因子 1.619 、 5 年影响因子 1.494 8、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材料加工技术杂志》, ISSN:0924-0136 , 1977 年创刊, 2010 年影响因子 1.570 、 5 年影响因子 1.730 9、 Packaging Technology and Science 《包装技术与科学》, ISSN:0894-3214 , 1988 年创刊, 2010 年影响因子 1.434 、 5 年影响因子 1.603 10、 Design Studies 《设计研究》, ISSN:0142-694X , 1979 年创刊, 2010 年影响因子 1.354 、 5 年影响因子 1.752 详细 2011 年 SCI 收录制造工程学科期刊 39 种目录请看附件。 附件: 2011年SCI收录制造工程期刊39种目录.doc
个人分类: SCI投稿|75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下一个十年 制造业怎么干?
zidiao 2011-8-15 08:13
   (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第十年,十年间,中国经济从进口“全球秩序”到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三大巨头之列,制造业与汽车业的迅猛发展亦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然而技术创新却成为这两大产业前进道路上的一个新挑战。上周五由南方都市报与 招商证券 ( 12.23 , -0.06 , -0.49% ) 、21世纪商业评论、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举办的“下一个10年中国与世界”系列论坛上,制造业和汽车行业的领袖及研究专家共同探讨下一个十年,中国制造业创新突破与汽车行业“中国模式”的发展路径。   机械制造业仍缺“心脏”   “壳可以做,心脏的东西我们还做不了。”过去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局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在未来十年,如何能从大而不强跻身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面临系列挑战。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指出,未来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要面临几个突出问题。   “目前国内的装备制造业不能生产大型民用飞机,深水海洋石油装备,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高档数控系统、 机器人 ( 27.750 , 0.18 , 0.65% ) 依赖进口,工厂自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对外依存度达70%。”这些现象意味着国内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意识薄弱,高端装备制造几乎失守。屈贤明表示,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也令制造主机面临“空壳化”危机。“高端主机和成套设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设备大量进口。海洋工程装备大多数配套设备依赖进口。航空工业所需发动机、机载设备、原材料和配套件的配套能力差,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需要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 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占核电机组设备投资1/4的泵媒主要依赖进口,主要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屈贤明表示,制造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也令企业在价值链高端缺席。“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远程诊断维护、回收再制造、租赁等服务业未能得到培育,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所占比重低于10%,国外已经超过50%,我们主要业务是属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   在屈贤明看来,未来十年,中国装备制造业需要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家发展包括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工程承包、设备租赁、远程诊断服务、回收再制造等现代的制造服务业。我们要占据价值链的高端,还有推行绿色制造,最重要是要解决价值链低端的问题。其次是解决基础零部件发展滞后的问题。瞄准重大装备和高端装备发展的需要,解决轴承、齿轮、液压件、气动件、密封件及大型主端件等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的问题。此外是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汽车研发成熟亟待三大因素   “如果没有自主技术创新,上一代是‘搬运工’下一代还将是搬运工’。”广州乘用车集团副总经理徐育林表示,加入WT O十年间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历史上发展最好,也是最快的十年。通过引入外资为中国汽车市场提供巨大的机会和商业的利润,同时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逐渐增强。不过,中国汽车在生产管理方面是成年人,但是研发还是婴儿期。   徐育林表示,中国汽车产业要强盛,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有一批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而自主品牌的份额也迅速攀升。2001年生产自主乘用车的企业有14个,市场占有率接近40%,微型车自主的份额是46%,2006年自主品牌的比例高于合资品牌的比例,到2009年达到55.5%的飞速增长,中国的汽车不断加强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创新,从低端到高端的汽车发展。   徐育林认为,未来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体现在三方面,一方面是资源整合;其次是推动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创新。而最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未来市场当中的价值和意义,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尽快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在新能源领域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欧美第三轮宽松政策存在可能   随着加入WT O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不可能避免欧美债务危机,在全球股市,尤其是欧美发达地区股市暴跌的情况下,中国A股备受拖累,从这个角度来说,面对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中国无法独善其身。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指出,近期美国国债信用被下调为何对全球的经济,特别是美国股票市场造成如此大的震动,其中一个重要影响是市场恐慌,这将是带来其他债务评级下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欧美的问题和中国的问题是两种不同的矛盾,欧美国家问题的矛盾是需要扩大开支来刺激经济,然而债权市场尤其评级机构不认同这种继续扩大财政开支的做法。因为他们看不到切实可行的方案,能够把国债债务的总额和规模下调。”丁安华指出。无论美国国债评级下调的程度如何,它依然是无可选择的最安全的债务,这是为什么越是下调,美国国债越涨价的原因。然而评级下调它会使得主权评级下调,以及其他债务评级下调,市场对它会有一个恐慌到重新整理的过程。   “欧美货币政策的前景也令市场不看好,美联储称两年内不加息,但市场却认为,跟Q E 3的实施与否关联不大。现在大家的判断认为进入量化宽松Q E 3阶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丁安华说。   牛市有望在第四季度启动   丁安华认为,大家看市场利率水平要看银行间的市场利率,这是一个国家主要利率的指标以及界定国家利率资产定价的标准。   “在过去一年间,上海的银行间市场利率在年化2%到9%之间巨幅波动,而美国银行间利率只是在0到0 .25%范围内波动。所以观察中国的货币政策情况,大家要密切关注银行间的利率市场,这个利率一定要处于稳定和可预期的范围内,不能够有过山车式的上升,但是目前恰恰我们看到就是这样的现象。”丁安华说。   资本市场的变化会怎么样呢?丁安华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可能有机会,这个机会的信号在哪里?是政策的改变。“政策的改变有三个前提,第一个是看通货膨胀的走势,我们预计通货膨胀应该会坚定下行;而第二要看国际的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现在国际大宗商品输入性的价格是跌得很快,石油已经到了80美元一桶的合理范围。第三,是美国的Q E 3是否推出,如果不出来,中国央行对冲货币流入的压力减少,货币放松就有机会。(南方都市报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总的来讲中国的资本市场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区域。你要从价值的角度来讲很难找到这样好的价值区域,只是需要有一个转折点的因素重燃牛市。”丁安华乐观地认为。   嘉宾精彩视点    三一重工 ( 16.68 , 0.29 , 1.77% ) 集团副总裁何真临:中国制造业的进程将受益于城市化,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每年提升约1%。美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当中,造就了2/3的世界500强。未来的中国,将有3150万农民进城,这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的5年三一的目标是要由现在的500亿规模上升到3500亿。我们所处的时代使我们有了厚发的优势,有了赶超的可能。   招商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刘荣: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没有结束,城市化和人口周期还没有结束,因此对制造业的投入,以及消费升级和节能减排设备的升级需求都会推动装备制造业市场进一步增长。同时中国自主创新、消化吸收的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十二五”规划中包括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这给予市场丰富的机会。未来应该关注一些正在成长的新兴行业,工业的机器人、农业装备服务业,还有海洋工程,很多小的行业或者是中小的公司。   德尔福派克连接器事业部亚太区总经理杨晓明:企业在遇到规模瓶颈时就会遭遇资金等系列问题的挑战。目前不少装备制造靠政府拉动,市场快速膨胀,但总有一天政府拉动会下去。当市场面临调整时,就要求企业自身运转处于非常良性健康的状态,有足够的现金流拉动产能扩大。与人才问题一样,国内企业需要研究国外企业这方面的经验。   J.D .pow er咨询公司亚泰汽车市场预测总监曾志凌:汽车产业的中国模式偏向对外资开放的巴西模式,然而乘用车作为消费品,品牌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没有品牌,没有网络,未来自主品牌可能在技术上赶上国际品牌,但是缺少了品牌和网络的生存压力巨大,这也是自主品牌很为难的地方。   新华信联合总裁、C EO林雷:未来乘用车市场,合资自主品牌和民营自主品牌的较量会有一个博弈的过程。通过国内企业走出去并购或者外资进入中国控股,中国汽车产业把国外的产品和技术全部引进来实现产品和品牌的提升,自主品牌的力量在未来会得以加强。
个人分类: 专家视点|1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的若干认识问题
热度 5 sunapple 2011-8-10 21:43
关于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的若干认识问题 当我们提到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历史的教训。 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国门,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史上以强兵富国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从高价购买洋枪洋炮洋舰,到寻求“制器之器”,我们的先人走过了一段不应被忘记的曲折的自强之路。这段始于鸦片战争、终于甲午战争的近代史,留给我们后人的不应仅仅是屈辱,更应该是反思。 当年肇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直接形成了西方列强的“高端装备制造”基础,与清朝的农业经济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质的优势。战场上真刀真枪的较量、落后就要挨打的血与火的教训,警醒了当时的中国,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应运而生。我们近代先人的眼光并不差,从权宜之计的洋枪洋炮洋舰的购买,到长远之计的寻求“制器之器”的努力,相比于一百五十年后当今中国各地流行二十余年、以引进外资为主打、梦想以市场换技术的主流产业发展路线,孰高孰下,值得深思。现代工业文明,无论怎样划分发展阶段,其硬件支撑体系,始终是以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其根本在于“制器之器”,有无自主实现与发展“制器之器”的能力,是国家强与弱、先进与落后的分水岭。换用我们当下的话语体系,就是能否实现“自主的高端装备制造”,是我们实现真实的强国富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所必经的绕不开的关键环节。 然而,当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时下流行的几个有问题的认识和概念,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加以重新思考和诠释,还原事物真实的一面,才能有助于我们布局谋篇、做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这篇大文章。 其一,“国产化率”。这是我国产业界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一直用以说事的一个词,也是一个很有争议、很有问题的概念。国内很多企业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使用这个概念,对上忽悠政府、对下忽悠群众,掩耳盗铃般玩了数十年的文字游戏。例如,我国引进外资发展汽车工业以来,媒体报道取得的成就时经常提及国产化率达到 80% ,用以说明取得了巨大进步。这里,我们有必要问一问,“国产化率”具体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国产”是在什么层面上的“国产”?哪些部分是国产的?哪些部分是非国产的?各占什么权重?是量的概念上的国产化率?还是质的概念上的国产化率?如果关键的大脑和心脏依靠外资和进口,我们自己只能做些非关键的皮毛配套,关键的东西不能掌握、不能自主、不能自己做,即使国产化率达到 99% 又有多大意义呢?因此,“国产化率”是一个很容易成为忽悠国家和社会大众的概念。在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有必要重新认识“国产化率”这个概念,在将来的话语体系中淘汰这个概念,使我们更接近于事物的真实本质。 其二,“集成创新”。这是我国科技和产业界最近十多年来,逐渐流行的一个新词,用以说明我们有一种能力,叫做“集成”各种要素后实现“创新”的能力。对于这个概念的使用,应当具体分析其内容,一项“集成创新”到底集成了什么?集成对象来自哪里?集成的关键部件与核心元器件来自哪里?“集成创新”很容易成为无良企业避重就轻用来“圈政府钱的由头”。例如,当前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的半导体行业,不仅仅包括属于高端装备的关键工作母机,还包括由工作母机生产制造出的各种基础元器件,从复杂的芯片到简单的电阻和电容,等等。若我们的科研和产业界在政府支持下去“集成创新”、发展半导体产业,从简单的电阻、电容到各种复杂的芯片,以及复杂精密的工作母机,都需要依赖进口,那我们的“集成创新”还有多大价值呢?目前的情况是,连最基本的高品质电阻、电容等基础元器件都要依赖进口,这样的“集成创新”和直接进口生产线来生产产品没有本质的不同。如果不能沿着产业链向上发展,不能自主实现与发展“制器之器”的能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不是立足“自力更生”,而是依赖“外援”而非“内援”去做“集成创新”,则“集成创新”可以休矣!从现代工业体系的结构和发展进化来看,这里的关键,并不在于“创新”,谁先做出来的不是最重要的,第一重要的是我们也要有能力去“做”,而且能“做好”。在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有必要重新审视“集成创新”这个概念,一定要把其“集成”的各个部分分解开来,仔细看看“集成”了些什么?“创新”在哪里?让我们不至于自欺欺人。 其三,“自主品牌”。我国产业界最近二十多年来,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迅速觉醒,认识到“品牌”的价值,知名企业无不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形象。从根本上讲,“自主品牌”是指由企业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然而,现实中我们却屡屡发现有很多知名公司的“自主品牌”,实际上并不能“自主”。有些企业用不靠谱的“国产化率”和虚假的“集成创新”,花大力气宣传塑造企业“自主品牌”形象,用以赢得公众认同、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让“自主品牌”成为一块遮羞布。在我们面对“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自主品牌”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不能“自主”的“高端装备”及其“制造”,其“品牌”真实价值自然大打折扣。高端装备制造业应该追求真实“自主”的“品牌”效应,发展和进化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实现与发展“制器之器”的能力,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回顾历史,才能认清现实。洋务运动殷鉴不远,历史的经验教训不能也不应被忘记。我们的先人曾在屈辱中探索自强之路,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制器之器”的关口。现在,当我们面对同样的命题,在思考“高端装备制造”的时候,没有理由不拷问一下自己: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高端装备制造的表象是什么?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是什么?实现高端装备制造的条件是什么?国家该做什么?企业该做什么?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3459 次阅读|5 个评论
博士合作·人才市场(加工制造业)QQ群(146110001)简介和
热度 2 begtostudy 2011-3-27 23:45
志不同 , 不相为伍 ; 道不同 , 不相为谋 。 朋友, 请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追不上你; 请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看不见你; 请你走在我旁边,因为我要与你同行。 欢迎加入 我们的LInkedin工作组: http://www.linkedin.com/groups/PhD-Cooperation-Group-4436620/about 欢迎加入我们的博士友谊互助微博群 http://qun.t.qq.com/16384218 宗旨: 旨在提供企业与科研人士沟通平台。 (需要哪方面人,请在群内提出,会在群内引入) 尝试寻找校企合作机会,包括研究与论文。 尝试寻找高级职位。 入群要求: ==== 入群请告知身份。 ==== 目前接纳企业高级人士、(高校/企业)博后站人士、期刊编辑、猎头,以及科研学者和博士(生/后)、已毕业硕士。谢绝硕士以下(含硕士生)人士加入。 入群后改群名片:身份-Q名 注: 博士(生/后)还可以加入 博士(生/后) 友谊互助QQ群(187429777) 期刊编辑要求:SCI/EI/核心期刊 或 无审稿费版面费期刊,其他期刊人士请勿申请入群。 其他要求追加中…… 群内交流公约: 请谈论技术与合作等相关事宜,不相关者踢。 友情提示 :少数学术人士不是很好交流,加上属于不同的圈子,沟通请保持平常心 1.禁止商业广告。 2.禁止政治话题。 3.禁止娱乐内容。 4.禁止透漏企业信息(可私聊)。 5.禁止字体超过14号。 6.禁止滥发消息。 欢迎猎头来寻人: 请把需求发到群里,管理员看到后会转发到博士合作互助500人群。 双方自行联系,本群概不负责。 鼓励大家互相介绍英才加盟,买卖不成仁义在,认识个朋友也好啊。 群内人员较杂,请放低姿态交流,遇到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见谅! 备注: 很多人问这个群是干什么的? 比如有老师想找企业合作,或者企业找; 比如有很优秀的学生很专注自己的学问,外界不了解,群里可以认识猎头,对于猎头也是; 比如博后站的招聘与咨询; 比如有学者想投期刊,期刊编辑可以邀稿等等。 一个带有商业目的交流的群。 =================推荐==================== 学术英语交流(加工制造业科研)QQ群(129432610) 简介 制造业科研学者交流QQ群(85909446)简介 理工科研跨学科研究思路交流QQ群(6314910)简介 编程与开发(制造业IT)QQ群(124816709)简介 CAD/CAE/CAPP/CAM/PLM(ResearchGate) 欢迎大家加入ResearchGate,能够跟全球的研究学者交流! ============其他说明====== 1、有一次我到一个猎头群,说我是给你们推荐人才的 结果被群主笑,说,我们就是给别人推荐人才的。 我说,我们的群推荐的都是高级人才。 说来搞笑,向来都是猎头寻找人才,这次是我们寻找猎头。 引用老外常用的一句话,Why not? 2、很多优秀的人才外界不了解的,我见过很多人比我有能力,但是却不知名 比如我的一些师兄,他们比较专注自己的工作。 多个平台多个渠道,高端的渠道。 3、目前以猎头资源为主,企业Boss是将来引进重点,欢迎入群和学术人士交流。 4、发生过企业全职猎头和企业博后工作人员的争执。主要是对对方的情况不甚了解所致。 所以说,沟通是多么的重要。人才也是产品,也需要销售,成为抢手货或者各取所需也是件好事。
个人分类: 未分类|5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旭培训课程一览(2010.12.26)
z88691 2011-1-4 13:58
一、结构 电子设备结构设计( 5 天) 电子产品结构件可靠性设计( 2 天) 生活电器结构设计( 3 天) 通信通讯行业结构设计( 3 天) 结构件可制造性设计( 2 天) 二、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设计、测试及整改技术( 4 天) 电磁兼容新标准解读及其对策( 4 天) 电磁兼容设计及整改案例 100 个( 4 天) 射频设备 EMC 设计 ( 2 天) 高速电路设计、测试及整改技术 ( 2 天) 静电防护 设计、测试及整改技术 ( 1 天) 三、可靠性 电子产品可靠性技术( 3 天) 电子产品可靠性设计( 4 天) 电子产品环境可靠性设计( 4 天)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分析及整改技术( 3 天) 电子产品可靠性工程案例 100 个( 4 天)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设计及试验 ( 2 天)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设计( 2 天) 微电子器件可靠性设计 ( 2 天) 电路可靠性设计( 3 天) 四、热设计 电子产品热设计、热分析及热测试( 2 天) LED 产品 热设计、热分析及热测试 ( 1 天) 五、工艺 电子产品可制造性设计( 2 天) 电子产品工艺技术 ( 4 天) 电子产品工艺设计( 4 天) 电子产品工艺可靠性设计 ( 4 天) 电子产品现代装联技术( 2 天) 电子产品绿色制造技术( 2 天) 电子产品返工与维修工艺( 2 天) 电子组件装配与维修工艺( 4 天) 六、安规 电子产品安规及电磁兼容技术( 4 天) 安规与电磁兼容新标准解读及应用( 4 天) 灯具安规与电磁兼容新标准解读及应用( 2 天) 七、认证 电子产品质量设计及认证技术 ( 4 天) 电子产品标准、试验和认证技术( 2 天) 八、 PCB PCB 设计、制造及试验技术( 4 天) PCB 电磁兼容设计及整改技术( 3 天) PCB 热设计、热分析及热测试( 2 天) PCB 组件装焊与维修工艺( 3 天) 射频与高速 PCB 设计 ( 2 天) PCB 可制造性与可测试性设计( 2 天) 九、 电力电子 电力设备 EMC 设计 ( 2 天) 电力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 3 天) LED 产品高可靠性技术( 2 天) 太阳能电力设备可靠性设计( 3 天) 十、 汽车电子 汽车电磁兼容设计、测试及整改技术( 4 天) 汽车电子结构设计( 3 天) 汽车线束设计制造技术( 3 天) 公开及内训均可,电话: 13515206840 , z88691@foxmail.com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周旭的简历
z88691 2011-1-4 13:55
周旭,英国 wayne kerr 电子仪器公司技术顾问;美国 Emerson 公司产品评审专家;国内某省和某直辖市重大科技项目评审和评奖委员; 东南大学电子结构专业博士 。早年于 Siemens 公司设计数控系统 7 年,后一直从事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电磁兼容设计、电子设备结构设计、热设计、防腐蚀设计、防振设计、电子设备制造工艺设计、电子产品认证等方面的研究,从业 30 年经验。 已出版专业著作 8 部,《家用电器实用技术》(四川科技出版社)、《电子设备结构与工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电子设备防干扰原理与技术》、《现代传感器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现代电子设备设计制造手册》(电子工业出版社)、《电磁兼容基础及工程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等。出版后又多次印刷发行。待出版的专业著作有《印制电路板先进设计制造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 应一些单位的要求,编写了企业内部规范: 《军品 PCB 工艺规范》、 《电缆组件装配工艺规范》、《电子产品总装工艺规范》、《电缆设计规范》、《电子产品热设计规范》、《 PCB 电磁兼容设计规范》、《结构件电磁兼容设计规范》等。 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的项目有: Siemens 810 、 880 机床数控系统设计制造、英国 wayne kerr 公司电子元器件测试仪器的设计、手机屏蔽材料的研究、电磁兼容试验转台和天线塔的研制。多次去国外进行产品结构设计评审,例如美国 Emerson 公司 AA25270L 服务器电源以及世界最先进的 SS-5.0XXXXX-XXX 太阳能逆变器的设计评审等。通读和审查了该太阳能电子设备的全套设计图纸和完整的产品研发说明书。另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在中国工程院院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40 多篇,多篇被 EI 收录。 常年应国防科工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Emerson 公司、湖南湘计集团、北京中陆航星、武汉烽火集团、兵工 214 所、美的集团、苏泊尔集团、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广州航新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鹰峰电子有限公司、河北科林公司、深圳振业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学会、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中国电子电气可靠性工程协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昂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协国华创新(北京)科技发展中心等单位邀请赴全国各地进行公开讲学和企业内部培训。 电话: 13515206840 , QQ652124971 z88691@foxmail.com , z88691@yahoo.com.cn ,z88691@yahoo.cn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技术是核心吗?
pony911 2010-11-20 14:37
这个月参加了一个国外仪器公司的活动,一个国内仪器技术领域主导性国企的活动。两相比较,差距显著。 这个国外的仪器公司历史应该不长,但发展迅猛,朝气蓬勃,覆盖全球。特别是这几年在中国攻城略地,收获颇丰。而且从娃娃抓起,产品从托儿所一直覆盖到重点高校的师生。市场定位清晰,拓展策略准确,技术服务出色。可以说在成长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对中国市场做到了准确的把握。在服务于中国市场的同时,从技术和资金两个角度把自己都做强了。 反观我们的知名国企,对市场可以说是置若罔闻,依靠国家指令性的计划(当然,已经转化垄断性质的市场模式。只不过这种垄断不是技术和市场能力创造出来的。而是矮子里头拔大个,蝎子粑粑,独一份,靠出来的。)逍遥的不得了。应该比中石油和中石化,还是差远了。所以也有危机感,那就是怕国家的资源把握不住。所以,劲儿全冲着管理机关使上了。而且,生怕自己丢了圈子里老大的地位,所以各种项目、研究计划、产品配套机会都想把握。以至于一个技术人员要同时忙四五种工作,而且是性质不同的工作。所以,基本上很多方面都是忙于应付,特别是一些技术基础类研究(这部分工作其实应该是高校,或校企合作研究更好)。虽然问题一大堆,但如此下来,每年的业绩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主管领导是相当的开心。同时,也是相当疲惫,因为要应付很多工作,而且心里不踏实。最可惜的是,虽然他们有很好的技术基础,有特别能奉献和战斗的技术人员,但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市场跟踪、分析和响应能力,造成了由于产品可靠性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而引发的质量信誉问题,从而形成了中国人不爱中国货的局面。当然,这也不是我们的新问题,国人对国货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困窘比比皆是,归根结底是核心技术落后这一个单一因素么?不是。绝对不是。 上面提到的外资企业在高端仪器方面远落后于我们这个老大哥级的国企。但他们的发展速度是绝对让老大哥望尘莫及的。但是老大哥应该是毫无知觉,因为,他眼里的对手,都是国际一流企业,并正在赶超,他没时间,也没太认真地去分析过真正的市场,更别说自己的潜在用户了,没时间顾及。这也不能怪他们,国家为了让他们赶超英美,给他们投入的太多了,一时难以消化,而以后可能也没机会再消化了。 国企的规模,让人瞠目,但是内涵和竞争力,真的,经常让人难以苟同。 赶英超美的时候,不要老想着技术那点事,多思考思考其他的,来点头脑风暴,或者身体风暴可能更好。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体会,老外做研究的思维往往比我们傻得多,就是笨笨地一直坚持做了下来。而不是聪明得像做奥数一样,四处寻找技巧。 国际一流是做出来的,不是单纯忙就能忙出来的。可能忙完了,只是适应了我们现在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决策,而失去了很多本应一点点得到的积累。 忙于发展和成长,急于发展和成长的思维模式对我们的大学生都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潜在的影响。让很多很优秀的研究苗子,由于急、忙而放弃了继续学习钻研的想法,而去急忙收获成长的快乐,去追逐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好东西。 就像炒房子一样,不能简单地埋怨炒房人。他不炒房子,他干什么?社会还给了他什么投资寻求增长的积极方式?
个人分类: 技术交流|4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试制到量产
sunapple 2010-8-7 09:32
从试制到量产(100806) 从试制到量产(100806) 闵应骅 《作家文摘》7月6日头版头条发表了鲁伊的文章卫星照耀中国。该文最后引用原中国海洋石油公司通讯处长的李庆安的话,说:中国现在制造一个飞行十几分钟的火箭,没问题,非常好;一个要在太空中飞行一个星期的神舟飞船,也还可以,但在这种要求在太空中工作时间超过一年的卫星制造上,与美国和欧洲相比,就有很大差距。这话使我联想起我们制造的集成电路芯片,试制一片或几片,供鉴定或评审,一般没有问题。但未见量产。可能是市场没开拓,但很有可能是量产时成品率太低。过去许多人承认:从科研阶段的试制到生产阶段的量产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西方人讲究Time-to-market,就是要赶进入市场的时间。所以,硅谷的人们日以继夜,缩短从试制到量产的时间。为什么在我们国家,这个时间可能到若干年,甚至以后就不了了之呢? 一个产品只能试制样品,不能量产,就没有经济意义。据说我国第一辆红旗牌轿车就是手工抠出来的。而从科研的角度讲,你一定还有某些技术难点没有攻克,所以,科学技术上的意义也很可疑。我听一位做传感器科研的科学家说,他们做的一种传感器,一年前就试制出来了,就是不能产业化。原因就是有一个参数达不到产业化要求。 为什么造成这种情况呢?在我国,太注重报道成绩了,向领导报成绩、向国民报成绩。向领导报成绩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次我还能得到科研经费资助,是为了能登报宣扬,是为了能得奖,是为了能评上院士,。。。如此等等。向国民报成绩是要国民相信,我们的决策多么正确,提高国民的信心。总之,都是一些不够实惠的想法。较少考虑必须量产,才有经济效益,我们的产品技术含量才能提高,我们真正的GDP才能上去。正因为是这样,我们产品质量总也上不去,可靠性总是不高。这里所讲的可靠性,不但包括产品的可靠性,也包括生产过程的可靠性。生产过程的可靠性不高,就无法量产,成品率就上不去。 怎么解决这问题呢?一些关于产品开发的科研由企业支持,不由政府出钱。企业对报奖不会有大的兴趣,他们的兴趣是走向市场,一切由市场来检验。第二,产品开发的科研不搞鉴定会、评审会、验收会,而是交由市场去检验,也不要求当年就出检验结果。第三,科研评奖的事要慎重,要分门别类。对产品开发的科研成果就通过缴上来的税看利润。为什么要通过缴上来的税看利润呢?因为公司出个财务假证明是很容易的。但一查税,就硬碰硬了。这么几条,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研讨会】复杂曲面数字化设计-加工-测量一体化理论与几何方法研讨会
yahuang 2010-7-7 19:11
2010年7月5日至6日,复杂曲面数字化设计-加工-测量一体化理论与几何方法研讨会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我校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主办、机械学院与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来自加拿大、香港特别行政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内各高校的专家和学者以及2010年机器人、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中的微分几何方法国际研修班学员、机械学院相关专业的师生代表近200人参加。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13位专家学者围绕复杂曲面数字化设计-加工-测量一体化、高速铣削过程动态分析与精度预测、机器人、机械设计和制造中的几何方法、多轴数控加工及其刀具轨迹优化、微分代数方程的几何积分方法等专题做了大会报告,他们是:CAD/CAM领域国际著名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顾佩华教授,智能控制和智能国际知名专家、IEEE Fellow、香港城市大学冯刚教授,机器人和自动化国际知名专家、IEEE Fellow、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数字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国际知名专家、香港大学陈永华教授,973首席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丁汉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熊蔡华教授,以及近年来本领域非常活跃的中青年专家朱利民教授、彭芳瑜教授、宫虎博士、李文成博士、黄永安博士、毕庆贞博士、叶涛博士生。这些报告必将推动我国制造科学、机器人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和多轴数控加工等学科的发展。 大会报告主要包括如下,大部分报告均可提供给大家分享。 顾佩华教授、熊有伦教授复杂曲面数字化设计-加工-检测一体化 冯 刚教授Intelligent Control using Fuzzy Logic 熊蔡华教授铣削过程运动学、动力学建模与精度预测方法研究 李泽湘教授Differentiable Manifolds in Robotics, Mechanism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Research 丁 汉教授New development in time domain methods for high speed milling stability prediction 陈永华教授Free form sculpting and fitting based on haptic interface 朱利民教授Kinematic geometry for sweep surface modeling with application to five-axis NC-machining 彭芳瑜教授 基于几何及物理混合约束的多轴数控加工优化 宫 虎博士基于包络的精加工刀具路径优化 毕庆贞博士面向五轴铣削加工的刀具可行空间GPU计算与刀具方向整体优化 叶 涛博士基于运动学约束的刀位规划算法 黄永安博士多体动力学的对偶体系及其辛几何积分方法 李文成博士流形上微分方程的李群积分算法 【1】部分报告人和领导合影 【2】熊院士致开幕辞 【3】顾教授报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其他报告就不一一上传图片,目前2010年机器人、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中的微分几何方法国际研修班已经正式开始。
779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一个学机械的毕业生令中国人无法安眠的帖子
sunapple 2010-6-12 10:06
先我要说,中国的制造业不发达。我是学机械制造的,谈一些我的体会。当我和厂里的师傅们在为了使数控机床提高一级精度而不分白夜进行调试、翻译德文资料时,当我费尽千辛万苦又没有假期和加班费、满身污垢,满手是伤,操作失败了无数次但最终第一次加工制造出精度达到预计的0.0001毫米要求的样品时,我兴奋了一阵子,但紧接着又有了失落感,因为那台加工中心的数控机床是德国造的,数控计算机部分是德国造的,加工软件还是是德国造的,就连一把车刀,一个钻头,都是日本造的!除了厂房,没有一样工具是中国制造!就连厂房也是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同胞们,你们不是搞这个的也许没有深刻的体会,我要加工一件精度为0.0001毫米的零件,所需的工具,就是上述外国制造的东西,这些工具的精度要比产品的精度高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几百倍!一把用于高精度加工的小小的钻头,咱们就是做不到啊!买日本的要好几千啊!没法子啊。             不要为会一些photoshop之类的时尚软件就沾沾自喜,一整套PRO/E正版软件要将近8000万元啊!给你你连安装都不会装,别说使用了,什么是差距?前几年上大学时我们学校的大厅里看新闻,个个系的都有,当电视播放日本大学生制造了一个机器人拿到德国与德国大学生的机器人比试时,我们机械系的学生都傻了眼,那个机器人就是现在大家知道的可以双脚保持平衡自我行走的那种,不过没有外壳,学这行的我们一眼就看出它身上布满的控制器、马达、线路,镜头一闪而过,更多的是机器人不靠任何帮助自行双手翻跟头,90度鞠躬,双脚蹦跳前进,别的系的同学和老师都露出笑容真好玩,太可爱了,而我们系人除了惊讶,还有发自内心的...害怕!真正的害怕,这个差距太大了,这就是制造业,自动控制,材料学,的成就,我恨日本,所以我才害怕,外行人不懂这个差距有多大,我这样说,如果战事爆发,中国的制造     业还与外国有如此差距,你,还有我,就只有小米加步枪跟人家打了,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虽然可以逆向制造,但就像台湾买武器和大陆自己生产武器的形式差不多,没有的,现在社会好像越来越偏重对国计民生不起关键作用的产业了,什么房地产开发,计算机,软件,商业,搞得好也行,少数人把房子炒得越来越贵,这种发财之道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我跟你说!说白了就是缺德!计算机普及了,核心制造技术我们又会多少?软件更甭提,黑客不少,可人家软件又好又便宜,你怎么竞争?搞电脑的人太多了!不要以为科幻片都是真的,实际中电脑不会打仗,真正接触的是机器!电脑差距还不是很大,打起仗来,当导弹不准,子弹卡壳,坦克熄火的时候,你还有我还有大家,就真得拿着大刀往前冲了,我不想这样,你呢?               不要看到靓车就发晕,     先不谈20出头的女孩为国家创造了什么生产价值才能换来改装悍马吉普车,要是查老底,中国有钱人有几个原始积累阶段不是靠违反规则的手段来的,敢说不违背良心的又有几个?越有钱和能力就越有责任为国家为人民出力,你再看中国现状,有多少有钱宁可买日本十年前的技术生产的轿车在同胞面前炫耀也不把钱投入社会,来之于民归之于民?外国闹水灾就一个劲儿表现善心?他们有他们的道理,这一点他们不跟外国人比素质,反过来还嫌国人素质低。每当我看到外国车是,我的心里是愧疚,对不起大家的感觉,因为我是搞制造的,可我知道咱们祖国连汽车外壳的曲面精加工都困难更甭提发动机了。块点懂事吧,醒醒吧,别再沉迷于GDP又增长了,你看看咱们制造的产品的质量,心痛啊!               别再像不懂事的孩子似的围着跑车看个不停,拿着超薄随身听等外国造的数码产品到处炫耀了,那是人家淘汰的技术,一个国家的支柱,脊梁,是制造业!过去200年,未来我不知道,反正这个现状是不会变的,别以为能赚钱就是本事,就值得骄傲,当有人炫耀知道见过多少名车,卖出多少房产,设计多少网页,得到谁谁谁的签名的时候,我承认那是你的劳动成果,但我会不屑一顾,我衡量人的能力只看它是不是真的为社会为国家创造出实际的价值,是不是真的提高了生产力,虽然我整天和冰冷的机器打交道,操作复杂的零件三维设计软件熬夜画图,而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500元,穿着老土跟不上流行,不知道现在谁最火爆,上班挤公交,但面对别人询问我的情况时,我会毫不犹豫的全盘托出,才不管他怎么瞧不起我,因为我是搞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制造业工作者,一个为将来导弹打得准,子弹颗颗精良,坦克发动机无与伦比而努力的人,我充满着自豪,虽然我只挣1500。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制砖?论文=砖头?
yuelugj 2010-1-20 21:08
科研=制砖? 论文=砖头? 下文是发表于新语丝上的译作,很有意思,转载于下。http://xys4.dxiong.com/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11/brickyard.txt 译者按:最近国内频频爆出的学术造假事件与所谓高产作者,让我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一篇《科学》杂志上的短文。其实,学术上的急功近利不仅仅在中国有,在西方发达国家同样有。如果你听说过所谓salami science和LPU (least publishable unit),便明白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道理了。或许,中国的乌鸦因为规则的混乱,更黑一些罢了。在此,将此文翻译出来,以飨新语丝的读者。这篇发表于1963年《科学》杂志上的短文,是作者针对当时学术界急功近利现状的生动描述,现在看来,混乱更甚。    砖厂里的混乱   Bernard K. Forscher (Science, 1963, 142(3590):339.)   (翻译:李俊旭,美国德克萨斯)   从前,在人类的活动和职业当中,有一种职业叫做科学研究,从事这种职业的人被称为科学家。而在现实中,这些人只是一些建筑工人,他们将被称为事实的砖块垒砌成被称为解释或者法则的大厦。如果砖块很结实、垒砌的也恰到好处,则建成的大厦就会经久耐用,这会给建筑工人带来愉悦的心情,有时候还会带来奖赏。如果这些砖有缺陷,或者是胡垒乱砌,则大厦即使建成也会轰然倒塌。这种灾难对于无辜的大厦用户和建筑工人而言都是很危险的,有时候甚至因为大厦的倾塌连命也白白搭上。因为砖块的质量对于保证大厦的经久耐用非常重要,还因为那时候砖块还是稀缺资源,通常建筑工人会自己亲自制砖。制砖是一项困难重重且花费不菲的工作,因此聪明的工人就会尽量制作自己修建大厦而手头急需的形状和尺寸的砖块,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建筑工人的日常工作是由一张被称为理论或者假说的蓝图来引导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筑工人发现他们的大厦建造工作经常会因为砖块制作的不及时而造成窝工。一种新兴的被称为制砖业的买卖便应时而生,蓬勃发展起来。这些专门负责制砖的从业人员被称为初级科学家(junior scientist),他们为大厦的建筑工人们解除了砖块制作的后顾之忧,也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一点自豪感。这种新的分工合作效率奇高,大厦的建设工作也进展神速。有时候,一些制砖工人在工作中灵光闪现,表现出色,被提拔成建筑工人。这时候尽管大厦的建设有了不同分工,但砖块的制作还是一丝不苟,且仅根据订单进行生产。 时不时地会有眼光比较超前的制砖工人能够提前预见到砖块的需求,提前制作并囤积一些砖块备用;但一般来说,砖块的制作仍然是按照客户的需求来进行,因为这时的制砖仍然是一项困难重重且花费不菲的工作。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制砖工人之间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开始传播(有人说这种错误的观点是由于对新一代制砖工人的培训工作中粗心大意造成的)。制砖工人们开始过于沉溺于砖块的制作。当有人好心提醒说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建成大厦,而不是仅仅为了制造砖块,他们振振有词地说:如果有了足够的砖块,那建筑工人就可以从中挑选出他们所需要的,大厦的建设工作不会受到阻碍。这种论调乍一看合情合理,因此,在那些等着大厦建起来后住进去的用户们的帮助下,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因为大量的钱被投了进来,制砖的费用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随着灵巧的自动化设备的使用,以前费时费力的制砖工序也被大大简化;因为各种高级培训项目的推广与大量的招聘,制砖工人的队伍大大膨胀。有人甚至建议说制造合适数量的砖块与建造大厦的工作实际上是可以等同的,因此应该给予那些最勤奋的制砖工人以建筑工人的头衔以及附带的权威。   因为工地上到处充满了砖块,人们不得不建立起越来越多的被称为学术期刊的存储砖块的地方和伴随的越来越复杂的目录检索系统。制砖工人们保持了他们对于制砖工作的自豪感和高超技术,砖块的质量也是有史以来最棒的。但是,因为生产能力远远超过需求,这时的砖块制作已不再按照订单来进行。砖块的制作和尺寸也完全被时下的流行趋势所主宰。为了在同行竞争中胜出,制砖工人们通常仅生产容易制作的砖块。极少有充满探险精神的制砖工人会去尝试制作困难或者非主流的砖块设计模式。生产方法和产品样式的传统的影响成为制砖行业中的主导因素。   不幸的是,这些变化对于建筑工人们而言是灾难性的。因为砖块太多了,找到一块合适的砖块反而变得非常困难。因为整个工地扔满了松散堆砌的砖块,找到一块合适的大厦地基都非常困难。建成一座可以正常使用的大厦也变得非常困难,因为经常是刚刚把大厦的地基打好,整个地基都会被垮塌的乱砖堆掩埋。最最让人难过的是,有时候人们甚至都懒得去将零乱的砖块堆和真正的大厦区分开了。
个人分类: 学场评论|5804 次阅读|5 个评论
利用活猪细胞制造的“试管肉”,亦喜亦忧!
吴信 2009-12-15 11:06
综合新华社消息:美国一个动物保护组织在2008年宣布,将出资100万美元,奖励发明可以在实验室批量生产商业用人造肉方法的科学家。试管肉的生产将会用到动物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一种介质中培养、生长和繁殖。然后就可以得到类似鲜肉的试管肉,可吃可加工。该组织的声明称。 其实试管肉并不是若干年后才有的新产物。科学家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在生物反应器和培养皿中培养动物细胞。就目前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体外培养技术早就成熟了,人造肉的技术上是可行的。 最近,试管肉成功研制了。据香港《文汇报》援引外电报道, 2009 年 11 月,荷兰科学家透过一只活猪的细胞,成功在实验室复制出试管肉,肉可以和植物一样生长。研究人员相信这种人造肉将在 5 年内上市。或许有朝一日,汉堡包里的肉是在培养基或生物反应器里长出来的,超市的货架上也将摆上这种新型的体外培养肉:这些肉不仅比家畜产的肉便宜,而且很少受到环境污染。于是,各种好的希望都出现了,有人说:环境学家表示,预计到 2050 年肉类和奶品的消耗将增加两倍,如果人们愿意食用这种肉,可望减少农场饲养牲畜每年产生数以十亿吨的温室气体,最终甚至可解决粮食不足问题。素食主义者协会对在实验室培育出人造肉表示热烈欢迎,有望减少动物屠宰,他们说:如果不需要屠宰动物就能获得肉的话,那么就不存在道德上的异议。而且,这种肉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生产的,比起传统的真肉,这些试管肉可能更安全、更营养、更少污染和更仁慈。喜也! 可是,从传统角度来讲,人们是否能接受这种以特殊方式制造出来的肉,还是觉得有点恶心;不过,现在消费者已经接受了水培蔬菜,或许未来人们也可能会接受溶液培养的肉。 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保证你所吃的是人工肉,而不是被屠杀的动物的肉。从人们的信任程度来讲,很难进行分类和识别。
个人分类: 改革创新|3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汽车工业的衰落触目惊心
chrujun 2009-11-5 18:31
有两件事情使我感受到美国本土汽车工业的惊人衰落。 一次是在休斯敦郊区的一个大型露天停车场里,我转了一圈,看了100多辆汽车,没有发现一辆美国本土品牌的汽车。绝大部分汽车是日本品牌。只有在公路边看了10来分钟,才从川流不息的车流中发现了一辆福特的皮卡。 另一次是从《今日美国》看到的一则关于汽车可靠性的用户调查报道。总计调查了5个大类的汽车,日本品牌占了绝对优势,美国品牌只在一个小类(皮卡)中混了个第三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153 次阅读|2 个评论
【推荐】制造学科硕士、博士开题需要看的综述杂志
yahuang 2009-7-14 16:0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造科学向极端化方向前进,必不可少的会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向物理、化学、力学、纳米、甚至数学领域借鉴知识,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但是对于已固有于机械学科,突然进入其它领域并非易事,所以各学科的综述文章是入门的最佳选择,随推荐之。个人陋见,且分享之。 力学进展: http://www.cstam.org.cn/lxjz/cn/gkll.asp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 http://asmedl.aip.org/AMR/ Advance in Applied Mechanic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bookseries/00652156 物理学进展: http://wlxj.chinajournal.net.cn/ 化学进展: http://www.progchem.ac.cn/CN/volumn/current.shtml 数学进展: http://www.math.pku.edu.cn:8000/misc/advmath/ Advances in Applied Mathematic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1968858 Elseiver 所属每个期刊下载最多的25篇文章: http://top25.sciencedirect.com/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927796X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journal/00796425 慢慢补充
个人分类: 科研|3800 次阅读|1 个评论
【招聘】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职位
yahuang 2009-6-11 09:01
华中科技大学 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 团队主要成员包括:熊有伦(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尹周平(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熊蔡华(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长江学者)、杨文玉教授、顾佩华(长江讲座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和王煜(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讲座教授, IEEE Fellow)等在内教师9人。承担973项目(1项)和课题(6项)、NSFC(重大2项、重点2项)、863重点项目(多项),以及国家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重大项目。 近期因科研需要,欲招收博士后,共同发展,具体要求如下: 一、招收对象原专业可为 机械、控制、材料、力学、电子、计算机、微纳制造等领域。 二、博士后招收条件 1.符合华中科技大学招收博士后基本条件( http://202.114.18.8:8085/ ); 2.脱产在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面试时需要做一次专业的学术报告; 3.课题组优先招收条件: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或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交叉学科博士学位。 三、工作条件及待遇 1. 应聘人员被聘任后,享受《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 http://202.114.18.8:8085/sort.asp?id=158 )的相关待遇外,课题组将根据具体情况发生活补助和年终奖金; 2. 课题组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尽力创造良好的个人发展机遇,经费充足,实验条件完善,配笔记本。 四、联系方式 有意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可随时提交本人简历的到联系人邮箱,或直接电话\QQ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联系人: 黄永安 博士,027-87558207,EmailQQ: 13367614(at)qq.com。 其他补充 目前本课题组的全职博士后已有多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国家博士后重点基金(2),国家博士后一等基金(2),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1)资助。三位全职博后已有两人留校任教。课题组在学校收入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部分收入(每月工资+年中和年终奖励)等。
个人分类: 科研|490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放下屠刀,让“中国工人”分享“中国制造”的劳动成果
huangwd99 2008-11-4 17:06
http://sanbaimen.blog.hexun.com/7816067_d.html 前言: 中国广大的农民工,以全世界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最恶劣的劳动条件、几乎一无所有的福利,使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但多数民众没有分享中国制造给自己带来了好处,消费受到压制,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过十几年的累积,在内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于外,贸易失衡,累积外汇储备造成流动性过剩。垄断媒体和话语权的中国的政治精英、商业精英、知识精英,提出各式各样的理论、措施,解决中国的贸易失衡、社会问题,但都毫无例外地将提高并保护最低工时工资,让中国工人,特别是其主体农民工分享中国制造的劳动成果的方案排除在外 放下屠刀,请精英们三思 七大工业国(G7)财长会议9日至11日在德国召开,七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们就放松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再次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会上,中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如何表态,我们不知道。但央行行长周小川会后向记者表示,人民币当前的升值步伐是适当的,进一步的汇率弹性调整将基于我们自己的计划以及中国经济的承受力。市场预测,人民币今年可能再升值6%。 人民币升值,意为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降低外国进口商品价格,从而减低出口增幅,增加进口,减少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能达到这个目的吗? 回答是不能。因为中国以庞大的人口、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加工车间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除非西方人愿意重新走入工厂,并降低薪酬,否则,纵使人民币再升值,欧美国家也必须依赖廉价耐劳的中国工人。中国制造的品牌、技术、原料、原件多来自发达国家,两头在外,利益在外,中国制造,仅仅赚取加工车间环节的些少血汗钱。 去年,人民币升值4.7%,中国外贸顺差再创新高,就是人民币升值不能改善贸易平衡的活生生例子。如果没有能真正为劳动者提供法律保护的法律,工厂主可通过提高劳动定额、降低工时工资的办法,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转嫁给工人。 中国的贸易失衡,根子不在汇率。问题的关键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由中国廉价劳动力创造的中国制造产品所创造的利润,在中国只能由极少数人享用,劳动者有限的收入无法消费中国制造的产品。从而造成内需不足,只能以出口和投资带动经济增长,这才是中国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 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有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巩固执政地位和权力寻租取替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初级社会主义被异化的结果,是权贵资本主义的产生,同时带来了血腥。 既然缓解贸易失衡的途径是增加出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人民币升值是一个不一定行得通的办法,提高并保护中国工人的小时工资则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要提高并保护中国工人的小时工资,措施是提高中国工人(主体仍是农民工)的最低保障工资、限定加班工作时间,保证更多人就业,让中国工人分享中国制造的劳动成果。 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政府的功能之一,就是确保社会收入公平分配,否则就是制度经济学中的政府失效。 中国GDP连续多年保持惊人增速,但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却在不断地下降。经济增长了,百姓,特别是中国制造的主体农民工,却没有切实感受到工资与GDP一样地增长。今天,劳动者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仅20-22%,为全球最低!不仅仅低于发达国家的50%至60%的水平,也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40%至50%的水平。 提高和保护中国工人的小时工资,让中国工人,特别是其主体农民工分享中国制造的劳动成果,早已被中国的政治精英、商业精英、知识精英们排除在解决中国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选项之外。正是独占中国工人在中国制造的劳动成果,中国的政治精英、商业精英、知识精英们,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巨额的财富。难道要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提高和保护最低工时工资,让中国工人分享中国制造的劳动成果,既与货币升值一样,有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平衡贸易冲突的作用,还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十年的经验教训证明,扩大内需必须扩大消费面,沒有扩大消费面的扩大内需,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必是一轮新的贫富悬殊、社会不公的扩展,最终将加烈社会两极的对抗,引起社会的动荡。此为中国的政治精英、商业精英、知识精英们应三思之一。 2、面对日益扩大的贸易不平衡,贸易逆差国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不通过提高出口商品工资含量的办法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就只有货币不断升值提高出口商品价格一条路。汇率不是今天的问题,是长期以来中国外汇金融体系与市场对着干而累积的结果,由于汇率调整远远落后于人民币的市场估值,海关与外管局根据相关数据估计,己有数以千亿美元计的国际游资,以虚假出口、独资企业投资和私汇的办法流入国内市场,更多的对冲基金随时准备冲击人民币。尽管2月1日起,各银行严格限额外汇兑换,己到风声鹤唳的地步。但资金逐利、权力寻租,严格的外汇管制能否堵住国际游资的渗透和冲击?市场的力量必将大于行政管制,金融风暴随时有暴发的可能。此为中国的政治精英、商业精英、知识精英们应三思之二。 3、虽然社会分配是各种利益集团的搏奕,赢者通吃不一定有最好的结果。道理虽然简单,经验教训比比皆是,但对被利益冲昏头脑的精英们,也要列为应三思之一。
个人分类: 转载|102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