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葡萄球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青霉素发现的偶然与必然
热度 7 自我源于思考 2016-8-5 09:10
青霉素发现的偶然与必然 有科学史学家经过研究,指出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导致的。 首先,在弗莱明的实验室下面楼层的同事正在用霉菌尝试研发治疗过敏的疫苗。而刚好一种霉菌污染了 Fleming 的实验室的一个葡萄球菌琼脂培养皿。 其次,该霉菌是一种罕见的可产生大量青霉素的菌种。 再次, Fleming 把培养皿放在他的工作台上而不是放在一个保温器当中,以确保细菌的生长。 第四,当 Fleming 在七月底去度假,当时温度条件有利于霉菌生长。在这一个月,霉菌产生了足够的青霉素来杀死接触到的细菌。 第五,在他度假过程中,气候条件发生变化,温度又允许葡萄球菌成长起来,于是出现了围绕霉菌生长而形成的葡萄球菌斑,但接近霉菌的细菌都被杀死了。 于是,当弗莱明在 9 月 3 日回到实验室时,立即发现了这些菌斑,进一步的研究导致青霉素的发现。( Drug Discovery A History , Walter Sneader , 289P )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以上的偶然条件,还有一个必然条件:弗莱明曾研究并命名过溶菌酶。 1909 年, Laschtschenko 首次描述了鸡蛋清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它科学家还发现在人的唾液里也有抗菌物。但直到 1922 年,才由英国细菌学家 Alexander Fleming 对溶菌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正式命名为 lysozyme 。 Fleming 有着坎坷的少年时代,他于 20 岁时才在做医生的兄长鼓励下学习医学。后来,虽然他取得了外科医师及独立开办诊所的资格,但在他参加的来福枪会朋友的说服下,转而从事细菌、免疫学工作,并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声誉。除了免疫接种、梅毒治疗方面的成绩, Fleming 还在一战中积极参加前线的求助工作,改正了以往伤口感染的处理方法。 1922 年, Fleming 用一个重感冒病人的鼻黏液处理一个细菌培养基,结果发现溶菌酶的抗细菌作用。虽然他后来从鸡蛋清中大量提出溶菌酶,但只对一部分致病性不强的细菌有效果,所以缺乏临床应用价值( Fleming A (1922). On a remarkable bacteriolytic element found in tissues and secre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93 (653): 306 – 317. )。 所 以,在弗莱明看到真菌周围形成的菌斑时,立即注意到了这是因为真菌分泌出了杀菌物质而引起的,并且这种杀菌物质效果远比溶菌酶要强,所以他必然要去研究这一未知的杀菌物质——青霉素。 欢迎加入创新*探索QQ群: 333476536,一起交流创新思维和idea
个人分类: 医药|13832 次阅读|18 个评论
[转载]首选药
hkwu 2015-10-10 13:33
1. 军团菌病、百日咳、空肠弯曲菌肠炎和支原体肺炎——红霉素(百支空军首选红)。 2.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骨髓炎——克林霉素。 3. 产超广谱β - 内酰胺酶菌株引起的严重感染——美罗培南。 4.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万古霉素。 5. 沙雷菌属——庆大霉素。 6. 成人伤寒、副伤寒——氟喹诺酮类。 7. 防治流行性脑膜炎——磺胺嘧啶。 8. 斑疹伤寒、恙虫病——四环素类。 9.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多西环素。 10. 肉芽肿鞘杆菌引起的腹股沟肉芽肿、霍乱和布鲁菌病——多西环素。 11. 深部真菌感染——两性霉素 B 。 12. 单纯疱疹病毒——阿昔洛韦。 13. 结核——异烟肼。 14. 麻风病——氨苯砜。 15. 控制疟疾症状——氯喹。 16. 疟疾病因性预防——乙胺嘧啶。 17. 控制复发和阻止疟疾传播——伯氨喹。 18. 阿米巴、阴道滴虫——甲硝唑。 19. 无症状带阿米巴包囊者——二氯尼特。 20. 血吸虫病——吡喹酮。 21. 蛲虫单独感染——恩波维铵。 22.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阿糖胞苷。 23. 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晚期乳腺癌、停经后晚期乳腺癌——他莫昔芬。 24. 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25. 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 26. 癫痫大发作——苯妥英钠。 27. 癫痫小发作——乙琥胺。 28. 小发作合并大发作——丙戊酸钠。 29. 精神运动性发作——卡马西平。 30. 阿尔茨海默病( AD )——加兰他敏。 31. 急性风湿热——阿司匹林。 32. 小儿解热镇痛——对乙酰氨基酚。 33. 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34. 强心苷中毒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苯妥英钠。 35. 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左心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 ACEI 。 36. 轻度或中度高血压——卡托普利(首选之一)。 3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 38. 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 39. 重度缺铁性贫血——硫酸亚铁。 40. 肾病综合征——泼尼松。 41. 轻症 2 型糖尿病,尤适用于肥胖——二甲双胍。 42. 醛固酮升高引起的顽固性水肿——螺内酯。 43. 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利培酮 44. 躁狂症——碳酸锂 45. 心绞痛最有效——硝酸甘油 46. 变异型心绞痛——钙通道阻滞药 47. 抑制尿酸合成——别嘌醇(唯一) 【专题特别汇总 2 ——特定不良反应 TANG 】 1. 青霉素——赫氏反应、过敏性休克。 2. 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断及过敏反应。 3. 四环素类——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以真菌病(鹅口疮、肠炎)及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伪膜性肠炎)多见。 4. 四环素——牙齿黄染(四环素牙)。 5.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 “红人综合征”或“红颈综合征”。 6. 磺胺类药—泌尿系统损害(结晶尿、蛋白尿及血尿)。 7. 氯霉素——灰婴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 8. 异烟肼——外周神经炎、四肢感觉异常、反射消失、肌肉轻瘫。 9. 利福平 --- 肝脏损害。 10. 乙胺丁醇——视神经炎。 11. 氨苯砜 --- 砜综合征(治疗早期,麻风症状加重)。 12. 新斯的明——胆碱能危象。 13. 去甲肾上腺素——急性肾功能衰竭。 14. 氯丙嗪——锥体外系反应: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及恶性综合征。 15. 苯妥英钠——齿龈增生。 16. 左旋多巴——“开关”现象。 17. 吗啡——耐受性和依赖性。急性中毒,昏迷、呼吸深度抑制、瞳孔极度缩小。血压下降。 18. 阿司匹林——消化道反应、凝血障碍、变态反应、水杨酸反应、瑞夷综合征、肾脏损坏(口诀:为您扬名易)。 19. 哌唑嗪——首剂现象(体位性低血压)。 20. 肼屈嗪——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21. 可乐定——停药综合征。 22. 普鲁卡因胺——红斑狼疮样症状。 23. 强心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黄视症、绿视症)、心脏毒性及胃肠道反应。 24. 奎尼丁——金鸡纳反应——耳鸣、听力减退、视力模糊、神志不清。奎尼丁晕厥。 25. 胺碘酮——致死性肺毒性和肝毒性。 26. 卡托普利——顽固性干咳。 27. 他汀类药——横纹肌溶解症。 28. 普萘洛尔——支气管哮喘。 29. 可待因——成瘾性 30. 呋塞米——耳毒性、水电解质紊乱(低钾)。 31. 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高血钾。 32. 肝素、香豆素类——自发性出血。 33.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 反跳现象。 34. 胰岛素——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耐受性。 35. 硫脲类——粒细胞缺乏症。 36. 格列本脲 -- 持久性低血糖症。 37. 缩宫素 --- 子宫强直性收缩——胎儿窒息或子宫破裂。 38. 甲睾酮 ---- 女性男性化。 39. 苯海拉明、氯苯那敏 ---- 中枢抑制:嗜睡、乏力。 40. 环孢素 --- 肝肾毒性和神经毒性。 【引起耳毒性的药物汇总 TANG 】 1. 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万古霉素 2. . 依他尼酸、呋塞米 3. 奎尼丁、奎宁 4. 顺铂、氮芥 【抗恶性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汇总】 多数——胃肠道反应; 损害毛囊上皮细胞——脱发; 损害皮肤——红斑、浮肿; 1. 耳毒性——顺铂、氮芥; 2. 肾脏损害——顺铂;环磷酰胺——出血性膀胱炎; 3. 肺毒性——甲氨蝶呤、博来霉素、白消安; 4. 心脏毒性——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紫杉醇、多柔比星、柔红霉素。 【专题特别汇总 3 ——解毒药 TANG 】 1. 有机磷酸酯类——解磷定 + 阿托品 2. 阿托品——毛果芸香碱或毒扁豆碱 3. 巴比妥类药——碳酸氢钠 4. 去甲肾上腺素外漏——酚妥拉明 5. 吗啡——纳洛酮 6. 洋地黄毒苷中毒——考来烯胺 7. 地高辛急性中毒——地高辛抗体 Fab 片段 8. 肝素——鱼精蛋白 9. 华法林——维生素 K 10. 硫酸镁——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
14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栗叶提取物可降伏致命性葡萄球菌
热度 1 zhpd55 2015-8-26 08:49
栗叶提取物可降伏 致命性葡萄球菌 诸平 The European chestnut ( Castanea sativa ), also known as the sweet chestnut, is a species of flowering plant in the family Fagaceae, native to Europe and Asia Minor, and widely cultivated throughout the temperate world. The tree attains a height of 100 feet (30 m). It has rugged, grooved bark and glossy, serrate, oblong-lanceolate leaves up to 11 inches (28 cm) in length. Image credit: Willow, Germany / CC BY-SA 3.0. 眼下正是栗子的收获季节,对于栗子的营养价值不用多说,但是您是否知道栗树叶子中含有能够降伏那些是某些抗生素也难以降伏的葡萄球菌 ( staph bacteria, staphylococcus ) 的活性物质。 Schematic of the Staphylococcus aureus accessory gene regulator system. Dr Cassandra Quave of Emory University and co-authors report the quorum sensing inhibitory activity of the chestnut leaf extract against all Staphylococcus aureus accessory gene regulator (agr) alleles. Image credit: Quave CL et al. Fig 2. Isolation scheme. (A) The bioassay-guided fractionation scheme is illustrated, demonstrating the path from raw plant material to isolated, active natural products. ( B) The corresponding HPLC chromatogram for the most active fractions illustrates how fractionation functions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levels of active agents. Fig 3. European Chestnut leaf extracts inhibit all four S . aureus agr alleles a non-biocide manner. S . aureus agr reporter strains were treated with extracts 224, 224C, and 224C-F2 at a dose range of 0.05–100 μg mL -1 . Bioactivity guided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 resulted in increased quenching of all 4 agr alleles in a manner independent of growth inhibition. Optical density of the culture is represented by solid black symbols; fluorescence in the agr reporters is indicated by the open symbols. The IC 50 and IC 90 for quorum quenching impact of each extract are reported in Table 3 . (A) agr I, AH1677; (B) agr II, AH430; (C) agr III, AH1747; (D) agr IV, AH1872. Fig 4. 224C-F2 blocks MRSA exotoxin production. (A) 224C-F2 demonstrates a dose-dependent effect in inhibition of de-formylated and formylated delta toxin, as illustrated in this HPLC chromatogram. (B) Quantification of delta-toxin confirmed the dose-dependent inhibitory activity of extracts, and the increased activity of the refined fraction 224C-F2 over 224 and 224C. (C) Extracts quench the hemolytic activity of both the S . aureus wild type and Δ hla mutant, demonstrating that in addition to preventing production of α-hemolysin (responsible for the major share of hemolytic activity), that extracts also inhibit PSM production, responsible for the observable hemolytic activity in hla mutant strains. All treated groups are significant in comparison to the vehicle control ( p 0.001). (D) USA300 (Δ spa ) was exposed to increasing doses of 224, 224C, 224C-F2, and vehicle control for 8 hrs. Western blot for α-hemolysin on supernatants demonstrated a dose-dependent decline in protein level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 and vehicle are represented as: *: p 0.05; ‡: p 0.01; †: p 0.001. Fig 6. 224C-F2 attenuates virulence without any detectable resistance after 15 days of drug passaging. Cultures of USA500 isolate NRS385 ( agr group I) were passaged for 15 consecutive days in the presence of 16 μg mL -1 of 224C-F2. (A) The sum total peak area of de-formylated and formylated delta toxin was quantified for the mock vehicle control (DMSO) and treated group.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was evident for all treatment days. (B) 224C-F2 inhibited delta-toxin production over the length of the passaging experiment in the absence of growth inhibi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 and vehicle are represented as: *: p 0.05; ‡: p 0.01; †: p 0.001. Fig 10. Putative structures of ursene and oleanene derivatives found in the most active region of 224C-F2 (retention time of 21–49 min) were determined following MS analysis and database searches. Compounds are listed by Peak number, corresponding to Table 5 . Peak 31 was determined to be C 39 H 59 O 8 or C 38 H 55 O 9 with a relative abundance of 0.34%. Putative structural matches include: ( 31a ) escigenin tetraacetate (6CI); ( 31b ) tetraacetate (7CI, 8CI) 16α, 21α- epoxy-olean- 9(11)—ene- 3β, 22β, 24, 28- tetrol; ( 31c ) tetraacetate aescigenin; ( 31d ) triacetate (8CI) cyclic 16, 22- acetal-olean- 12- ene- 3β, 16α, 21β, 22α, 28- pentol; ( 31e ) triacetate (8CI) cyclic 22, 28- acetal-olean- 12- ene- 3β, 16α, 21β, 22α, 28- pentol. Peak 32 was determined to be C 35 H 59 O 6 with a relative abundance of 0.30%. Putative structural matches include: ( 32a ) stigmastane ( Fig 11 ) and ( 32b ) (3β, 4β, 16α, 21β, 22α) -16, 21, 22, 23, 28- pentamethoxy (9CI) olean- 12- en- 3- ol. Peak 42 was determined to be C 31 H 49 O 6 with a relative abundance of 1.43%. Putative structural matches included ( 42 ) amirinic acid. Peak 52 was determined to be C 32 H 51 O 7 with a relative abundance of 0.48%. Putative structural matches include: ( 52a ) 21-acetate protoescigenin, ( 52b ) 16-acetate protoescigenin, ( 52c ) 22-acetate protoescigenin and ( 52d ) 28-acetate protoescigenin. Peak 55 was determined to be C 30 H 48 O 5 , with a relative abundance of 4.11%. Putative structural matches include: ( 55a ) 16,21-epoxy-(3β,4β,16α,21α,22β)-olean-12-ene-3,22,24,28-tetrol(9CI); ( 55b ) asiatic acid; ( 55c ) arjunolic acid; ( 55d ) isoescigenin. Peak 60 was determined to be C 30 H 48 O 6 , with a relative abundance of 6.80%. Putative structural matches include: ( 60a ) camelliagenin E; ( 60b ) brahmic acid; ( 60c ) sericic acid; ( 60d ) belleric acid; and ( 60e ) 2,3,23,24-tetrahydroxy-(2α,3β)-urs-12-en-28-oicacid. Peak 64 was determined to be C 30 H 45 O 5 , with a relative abundance of 2.91%. The putative structural match is ( 64 ) ouillaic acid. 葡萄 球菌( staph bacteria, staphylococcus )是一群革兰氏 阳性 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而得名。多数为非 致病菌 ,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 化脓性球菌 ,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菌体直径约 0.8 μm ,小球形,但在 液体培养基 的幼期培养中,常常分散,细菌细胞单独存在。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常表现多种类型,如关节炎、腱鞘炎、脚垫肿、脐炎和葡萄球菌性败血症等,给养禽业造成较大的损失。病原典型的葡萄球菌为圆形或卵圆形,常葡萄状排列,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胞,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健康禽类的皮肤、羽毛、眼睑、粘膜、肠道等都有葡萄球菌存在,同时该菌还是家禽孵化、饲养、加工环境中的常在微生物。葡萄球菌可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机体,导致皮肤或器官的多种感染,甚至 败血症 。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s.org ) 2015 年 8 月 21 日 转载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的消息,该大学的研究人员从欧洲栗树叶子中提取出可以解除致命葡萄球菌的活性成分。图 1 就是埃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的民族植物学家卡桑德拉·库维夫( Cassandra Quave ),受到传统民间医学的启发,在意大利收集栗叶。美国埃默里大学和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Iowa )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发现,欧洲栗树的叶子含有可以解除危险的葡萄球菌的活性成分,但是又不会增加其耐药性。此研究成果 2015 年 8 月 21 日 在《公共科学图书馆 · 综合》( PLoS ONE )网站发表—— Cassandra L. Quave, James T. Lyles, Jeffery S. Kavanaugh, Kate Nelson, Corey P. Parlet, Heidi A. Crosby, Kristopher P. Heilmann, Alexander R. Horswill . Castanea sativa (European Chestnut) Leaf Extracts Rich in Ursene and Oleanene Derivatives Block Staphylococcus aureus Virulence and Pathogenesis without Detectable Resistance . PLoS ONE , published 21 Aug 2015, DOI: 10.1371/journal.pone.0136486. Fig. 1 The research of Emory Universityethnobotanist Cassandra Quave, shown collecting chestnut leaves in Italy , isinspired by traditional folk remedies. Credit: Marco Caputo 《公共科学图书馆 · 综合》( PLoS ONE )网站 2015 年 8 月 21 日 ,发表了的文章报道了研究者对栗叶提取物的研究发现 , 其中富含 ursene 和齐墩果烯( oleanene )衍生物 , 它们可封锁金黄色葡萄球菌毒性( Staphlococcus aureus virulence )和发病机理,而且无可检测的抗药性。 埃默里大学的民族植物学家,也是此项目的领导者卡桑德拉·库维夫,对于栗叶的研究兴趣来源于栗叶在民间传统医学中的应用。她说: “ 我们已经从这种植物中发现了一种系列化合物族 , ,而且这些化合物具有一种有趣的药用机理:并不是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 , 而是这种植物提取物能够使葡萄球菌解除武装,改邪归正 , 本质上是关闭了 MRSA 产生毒素 , 导致组织损伤的能力。换言之,这种植物提取物已经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无力造成危害。 ” 这一发现,无论是对治疗还是预防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感染,以及应对耐药病原体日益严重的问题,都是一种有潜力的新方法。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提供的数据,仅仅在美国,耐抗生素细菌每年会造成至少 200 万人患病 ,2.3 万人死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会导致由轻微的 皮肤过敏 ( skin irritations )发展到死亡。由于 “ 超级细菌( super bug ) ” 进化的菌株,对于医院患者之间构成威胁,而且累及免疫系统,甚至连年轻、健康的运动员以及身体亲密接触的其他人也难免遭殃。 卡桑德拉·库维夫说: “ 我们已经在实验室证明了我们的栗叶提取物,降伏甚至是超剧毒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hyper-virulent MRSA )菌株,尽管它们能够导致健康运动员严重感染的菌株。与此同时 , 此提取物对于人体皮肤上的正常、健康菌不会造成打扰,使一切恢复平衡。 ” 卡桑德拉·库维夫她研究人和植物的相互作用,这是属于人类植物学的范畴。卡桑德拉·库维夫目前是埃默里大学人类健康研究中心和医学院皮肤病学系的一名教员 (FIG. 2) 。她对人类植物学感兴趣是从她在埃默里大学读本科时就开始的。 Fig. 2 Emory University's Cassandra Quave researches the interactions of people and plants -- a specialtyknown as ethnobotany. Credit: Marco Caputo 多年来 , 卡桑德拉·库维夫和她的同事们一直在研究意大利南部和地中海的其他地区农村居民的传统疗法。她说: “ 我强烈地感到人们之所以摒弃用植物治病的传统医学 , 是因为植物无法灭杀病原体,但是这并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这些植物在对付疾病方面与其它药物一样有效,结果还会是这样吗 ?” 数以百计的实地访谈指引她去欧洲寻找栗树(齿栗 Castanea sativa )叶。 “ 当地居民和治疗师一再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用栗子树的叶子来制作茶饮和洗皮肤治疗 皮肤感染 和炎症的 ,” 卡桑德拉·库维夫说。 就目前的此项研究而言 , 卡桑德拉·库维夫与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Iowa )的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 • 霍斯威尔( Alexander Horswill )合作,而亚历山大 • 霍斯威尔的实验室专注于创建发现药物的工具 , 如在黑暗中可以使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发光。 研究人员将栗叶浸泡在溶剂中,提取其化学成分。卡桑德拉·库维夫解释道: “ 要将栗树叶提取物中复杂的化学物质混合物分离成小批量含有化学成分较少的成分 , 对其进行测试 , 选择出最具活性的成分进行测试 , 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 需要在工作台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幸亏在埃默里大学读本科期间,就已经做了大量的实验工作,积累了化学分离技术的宝贵经验。 ” 此项研究提取分离产生了 94 种化学物质( Table 5. Mass spectrometry (m/z) analysis of 224C-F2 . The corresponding chromatogram is reported in Fig 9 ; putative structures in Figs 10 and 11 . ) , 其中 ursene 和齐墩果烯( oleanene )剂化合物的活性最强。测试结果表明 , 该提取物具有抑制 葡萄球菌 ( staph bacteria )的群体感应( quorum sensing ) 。所谓群体感应( uorum sensing )是指细菌能自发产生、释放一些特定的 信号分子 ,并能感知其浓度变化,调节微生物的群体行为。细菌群体感应参与包括人类、动植物病原菌致病力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节。 有研究已证明细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许多细菌都能合成并释放一种被称为自诱导物质 (autoinducer, AI) 的 信号分子 ,胞外的 AI 浓度能随细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个 临界浓度 时, AI 能启动菌体中相关 基因 的表达,调控细菌的生物行为。如产生毒素、形成生物膜、产生抗生素、生成 孢子 、产生荧光等,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将这一现象被称为群体感应调节 (quorumsensing , QS) 。这一感应现象只有在细菌密度达到一定 阈值 后才会发生,所以也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细胞密度依赖的基因表达控制 (celldensity dependent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使用这种群体感应信号系统制造毒素 , 增加其毒性。 卡桑德拉·库维夫说: “ 我们能够在实验室跟踪其行径 , 展示我们的植物提取物封锁群体感应和完全关闭毒素生产。许多制药公司正致力于开发将单一毒素作为目标的单克隆抗体。这是更令人兴奋的 , 因为我们已经表明 , 用这种栗树叶提取物 , 我们可以关闭整个负责产生各种不同的毒素所有过程。 ” 栗树叶提取物一次剂量是 50 μg, 在实验室用于清理老鼠皮肤损伤处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 , 制止组织损伤和血红细胞损伤。此提取物的确不会丧失活性 , 即产生 耐药性 , 甚至连续使用两周后也未见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对人类皮肤细胞的测试结果表明 , 此植物提取物不会损害皮肤细胞 , 或正常的皮肤微生态。 埃默里大学的技术转让办公室已经对这种植物提取物独特性的发现,提出了专利申请。研究人员正在对来自提取物的单个组分进行进一步测试研究,以便确定究竟是单个组分的效果最佳,还是组合成分的效果最佳。 卡桑德拉·库维夫说: “ 现在,我们是用一种混合物进行研究的。但是,这并非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进一步将其提纯分离出简单化合物,使其有资格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FDA )认定,可以作为一种治疗试剂。 ” 潜在的用途包括对足球垫或其他运动器材的预防性喷雾 ; 医疗器械和产品的预防涂饰,医疗产品如卫生棉球等。因为卫生棉球往往会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 除此之外,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也许可以与抗生素联合使用。 卡桑德拉·库维夫说: “ 乡间老妇的传统疗法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 只是因为它们不攻击和灭杀病原体。但有很多方法有助于治疗感染 , 在耐药细菌日趋严重的时代,我们需要关注民间古老的传统医学。 ” 更多信息请注意浏览原文。
个人分类: 药物动态|575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Respirology: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增加葡萄球菌性肺炎风险
热度 1 randomwallklxw 2012-10-19 19:57
转自丁香园。 研究提示,定期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会造成哮喘儿童口咽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风险增加4倍。 “这些发现强调,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调查在这些患者中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呼吸系统感染风险之间可能的联系,”巴西格兰德河联邦大学呼吸病学LinjieZhang和他的同事写到。Zhang和他的团队纳入了200名18岁以上的持续哮喘患者,其中192名患者的数据被纳入分析。96名患者平均每日吸入400mcg糖皮质激素,平均持续8.6月。另96名患者为与暴露激素年龄匹配但不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 研究者发现吸入激素组和对照组患者口咽部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率分别为27.1%和8.3%,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在对年龄、种族、家庭规模、家庭人数、兄弟姐妹数、母亲吸烟情况、过去3月抗生素使用情况、过去6月住院情况和金葡菌疫苗接种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校正后,长期使用吸入激素会将金葡菌定植风险增高3.75倍。在暴露组培养的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非暴露组的8株样本中,暴露组标本中有26.9%对青霉素耐药,比非暴露组标本12.5%的耐药率显著升高。 总之,对于长期吸入激素的哮喘儿童口咽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携带率较高和气道清除功能受损可能会增加呼吸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风险。然而作者也认为需要进行更大型的前瞻性研究来更好的确定ICS治疗和口咽部呼吸道病原体定植及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 评论:激素副作用较多,还包括骨质疏松等,所以万不得已少用激素。大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都用到激素。
251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用激光技术制作抗菌表面
crossludo 2012-10-2 11:22
用激光技术制作抗菌表面 研究人员正在尝试使用激光技术在物体表面制作纳米级的纹路,以抑制细菌的附着。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由西班牙纳瓦拉公立大学,CSIC国家科学研究协会和纳瓦拉省政府共同建立的一个混合型科研中心)的研究人员正在利用激光技术为材料表面设计一种具有纳米结构的纹路。这种纹路可以使材料获得抗菌性,并且能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研究人员表示,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的初步实验表明,这种技术能够使附着在物体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数量减少65-70%。 除了筛选那些抑制细菌效果最佳的材料之外,这项研究也调研了其他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依附在纳米结构材料表面的细菌对消毒水的耐受性,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这些特殊的材料表面如何保持自身的特性,以及在这种生物材料表面生长的细菌的行为特性。科研人员还会鉴定哪些纹路会增强细菌在材料表面依附的能力。 研究者希望其成果能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用激光预处理外科手术材料(比如人工血管和导尿管),有抑菌能力的贮水箱或水产养殖箱的表面材料等。 阻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当细菌依附在物体表面生长的时候就会产生生物膜,同时细菌会被自己产生的一种基质所包围,这种基质会让细菌更具耐受性。按照首席研究员 Jaione Valle-Turrillas的说法,细菌可以依附在任何物体的表面,无论是皮肤,内脏器官还是材料的表面等等,而且细菌可以产生生物膜。生物膜是一种可以使细菌对抗生素以及消毒药水等外界刺激更具耐受性的薄膜。生物膜存在于大自然中(河流中的石头表面,有细菌附着),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小肠和口腔菌落),存在于过滤器和管道里,存在于水箱里,存在于农场(挤奶设备)同时也存在于临床设备当中(人造血管以及外科用导尿管)等等。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Biofilms Microbianos研究组目前主要研究两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不同的研究小组都把目光集中在预防或者消除生物膜上,他们的技术手段也多种多样,从研发疫苗到研究生物膜分散剂。这些研究一直都在实验室里进行着。现在,通过修改材料表面来达到抑制生物膜形成的研究正在这个项目中进行着。 “借助于DLIP(Direct Laser Interference Patterning,直接激光干涉模式)技术,使用不同的激光束可以在纳米尺度上修改材料的表面纹路” ,Jaione Valle解释道“ 不同的光波周期可以产生不同的图形和纹路 ,它们的尺度范围从纳米覆盖到微米。我们测试了不同的表面纹路并且找到了一种材料以及一种图形,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阻止细菌附着在材料表面。虽然它并不能完全清除细菌,但是可以减少65%到70%的细菌数量。” 首先,我们用激光的手段来雕刻材料的表面,接下来把细菌施放在材料表面,观察它们是如何产生生物膜并统计生物膜的数量。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测试了很多不同的材料。根据细菌的种类以及材料表面的结构类型,研究人员观察了细菌的数量以及生物膜的数量是如何缩减的。 为了定量地测定细菌数量的减少以及它们在纳米结构材料表面的附着程度,研究人员使用过一种名叫阿拉玛蓝(Alamar Blue)的试剂。当这种试剂和活细菌相遇的时候就会放出荧光。研究人员们指出:“我们可以利用荧光计来测定这种反应,存在越多的细菌,就会有越多的荧光被发射出来。但这种技术是有缺陷的,当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细菌数量差别很小的时候,这种技术就起不到作用。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现在采用另一种技术的原因。现在我们会把依附在材料表面的所有的细菌都收集起来并且把它们放到培养基上,然后记录菌落的数量。虽然这种方法更耗时费力,却更加可靠。” “利用DLIP技术在材料表面雕刻纳米纹路并评估其抗菌性能” 项目计划运行三年,并且在2013年十二月份末的时候会得出最终的结果。这个项目是和德国夫琅禾费材料和激光技术研发中心(German RD centre Institut Fraunhofer for Material and Beam Technology)合作进行的。德国夫琅禾费材料和激光技术研发中心提供了能够在材料表面雕刻纹路的激光技术。IdAB-Agrobiotechnology 研究所的主要工作是主持该研究并进行实验测试。项目的总预算是179 800欧元,由纳瓦拉政府的创新、企业和就业部(Department of Innovation, Companies and Employment of the Government of Navarre)资助。
个人分类: 仿生科技|19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光觸媒
crossludo 2012-7-29 12:15
1. 光觸媒 光觸媒: 與光有關係的觸媒,在利用光能轉換成化學作用之化學轉換 。在此是以( TiO2 )二氧化鈦當作觸媒的元件, TiO2本身是一種 催化劑 ,具備 很強的氧化能力 ,穩定性高。TiO2光觸媒之強力分解力,比用於水處理之氯氣、過氧化氧、臭氨等還要強幾乎可分解任何物質、而且極為安全。  TiO2在吸收太陽光中紫外線;或照明燈中的紫外線光;後所產生類似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稱為 光觸媒作用 ),其強大的氧化作用可以輕鬆分解空氣中的細菌(有效除去病菌:大腸菌、黃葡萄球菌、綠膿菌… 抑制病原的傳播 ,如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等 濾過性病毒傳染源 ) 臭味 (煙臭、腥臭、廁所臭味、寵物臭味,可徹底去除)殺菌率達99.997%!! ;日本厚生省(相當我國的衛生署)指定檢驗機關實驗證明確實有效。在日本(TiO2)二氧化鈦已經被廣泛應用且, 所開發研究的光觸媒相關產品,普及率最高、應用層面最廣。 2.光觸媒特性 光觸媒最主要的特性有三: 殺菌、除臭、防霉 。 (一)殺菌:當空氣中的水分子與光觸媒處理過的表面接觸後,經由 紫外線的催化 ,產生很強的氧化作用,可以輕易地將空氣中的細菌分解,其強大的氧化作用可以輕鬆分解空氣中的細菌。 (二)除臭  在日常生活環境中最主要之臭氣源為存在著 氨氣、硫化氫、甲基硫醇、乙醛 等。TiO2比臭氧、負離子,更具氧化能力;比活性碳有更強的吸附力且具有活性碳所沒有的( 分解細菌 )的功能,然而這些物質均可在TiO2光觸媒之存在下,利用一般之日光燈即可予以充分分解。TiO2光觸媒之強力分解力可以 有效分解香煙燃燒中致癌成分物質如硫化氫、二氧化硫 等。 (三)防霉 物體表面發霉是因為 滋生黴菌 的關係,光觸媒本身殺菌的功能可輕易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將光觸媒塗裝於保存食物的蓋子或是牆壁,可以讓黴菌無繁殖的空間,自然食物保存的時間可以延長防止腸胃疾病發生,減少中毒機會,牆壁可常保清潔,防止油污灰塵附著清洗方便。 光觸媒可應用之場所範圍: 1. 居家場所 :家中客、餐廳、房間、廚房等……天花板及牆壁。 2. 公共場所 :醫院、學校、幼稚園、餐廳、公共浴廁、KTV等相關營業場所。若在公共場所施予光觸媒塗裝處理,可以將細菌性疾病傳染的機率降到最低。 3. 交通工具 :計程車、自用小客車、貨卡車、火車、公車、大眾捷運交通車輛及飛機。大眾捷運交通工具是最封閉的小型公共場所,所以 累積的病毒細菌數是最多的 ,政府交通單位應該正式這個問題並徹底改善交通工具內的空氣品質。 4.光觸媒學術報告 鈦金屬Ti,原子序 22 ,原子量 48.87 ,過渡金屬元素,在20℃×1大氣壓下為固體,Ti之地球 元素存在度排行第十位 。而在金屬元素之存在度僅次於鋁、鐵、Ti、其蘊藏量 排行為第四位 。係以 二氧化鈦 形態存在地球之各處、其蘊藏量有數十億噸單位之譜。 但是直到1948年才正式工業化大量生產。Ti金屬之特徵Ti為 銀灰色之金屬 。 為質輕而堅的金屬 。而且其耐蝕性高、耐酸性比鐵高,在海洋中之耐蝕性僅次於白金。與其他金屬比較、 導電性及導熱性比較低 。係以一種 耐蝕性優異且質輕、強度 等特性均衡為特徵之金屬。其融點在主要金屬中最高為1,688度熱傳導率為銅之4.4﹪、電阻為鐵之五倍以上。為何有如此多優點之金屬而不去利用,歸咎其原因是因Ti金屬元素與氧之結合力比鋁金屬更強而難以精練成金屬之故。Ti元素與氧之結合力甚強,因此必須先置換成氧化物再提取Ti。Ti金屬最被重視的特質為耐蝕性。這是因為與氧結合強度高之故。Ti金屬會在表面結合成極薄之氧化膜。 5.光觸媒概述與原理及功用 NETS COAT奈米光觸媒的主成分為 奈米級(8-10奈米)二氧化鈦(TiO2)之中性水溶液 ,係藉由光(400nm以下紫外線)所產生的能量來把觸發附近的氧氣和水分子轉化成極具活性的 O-、O2-、O3- (超氧離子)和氫氧自由基(OH-),以分解對人體或環境有害的有機物質(病毒、細菌、臭味、油污垢、塵蹣),而將其轉化為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此即是光觸媒作用。 當陽光或燈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在NETS COAT光觸媒上時,其內部的在價電子帶便會產生帶 正電的正孔 (hole),而 形成一組電子- 電洞對 ,藉以產生氧化力極強之自由基,來達到殺菌和除污的作用。 超強的 氧化能力 ,能造成細胞死亡,降低病毒的活性,並且補捉、分解空氣中的浮 了5%。而ARC-FLASH光觸媒卻進一步可以利用波長 400nm~800nm的可見光 ,如此一來,能源就可隨手取得,效能也可完全發揮到 85%以上 。ARC-FLASH光觸媒能從源頭分解這些不利環境的 有機物質,有效殺菌,徹底除臭 。 7.奈米光觸媒效果 殺菌、抑菌 : 超強的氧化能力,能造成細胞死亡,降低病毒的活性,並且補捉、分解空氣中的浮 作用,2002年美國科學人雜誌的報導便指出,一般二氧化鈦的結晶在20~250nm之間,如此大的粒徑無法發揮效用,二氧化鈦的粒徑必須要小到 7nm以下 才能產生效果。這是因為在三維空間裡,粒徑愈小的粒子愈能夠緊密地排列, 比表面積(體積與表面積的比例)增大 ,反應便相對較為靈敏。光觸媒原料中的二氧化鈦平均粒徑到達能夠取得相當大的比表面積,其單位效能自然較高。 10.奈米光觸媒二氧化鈦含量 光觸媒品質的良窳(即 產品效能 ),很大部分取決於原料中 二氧化鈦含量的多寡 ,二氧化鈦含量愈高,光觸媒品質愈佳,反應效能愈強。光觸媒原料中二氧化鈦的含量高達,相較於其它二氧化鈦含量多在以下的光觸媒,效能自然不可等量齊觀。二氧化鈦是 白色的固體 ,因此可以從外觀上來判斷光觸媒原料中二氧化鈦的含量。當原料中二氧化鈦含量很低時,外觀是水狀、透明的,但是若含量高於以上,原料便會呈現白色,含量愈高,原料就愈濃稠,光觸媒原料中的二氧化鈦含量高達,原料看起來像 濃稠的牛奶 。
个人分类: 趣味科技|16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应对“超级细菌”
kejidaobao 2012-2-17 10:53
——我国细菌耐药现状分析及建议 文/江海燕,朱庆平,钱万强,陈 涛 2010年8月11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发表报告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超级细菌,这种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感染者死亡率很高,这些超级细菌所携带的耐药基因被命名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分解酶(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NDM-1)。超级细菌的出现暴露出了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细菌耐药问题。虽然细菌产生耐药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滥用和误用抗生素大大加速并放大了这一自然选择过程。 1 我国细菌耐药性现状 在我国,由10个省市的14所医院参与组成的中国CHINET 细菌性监测网,根据CHINET的报告,2009年我国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平均为52.7%和71.7%。而这2种耐药细菌由于其异质性以及具有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特别是由其引起的医院感染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万古霉素是一种强效抗生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其它抗生素对细菌无效时才会被使用。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已出现了可抵抗万古霉素的细菌。根据CHINET的监测,2005年上海地区发现3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2006年发现12株对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尤其是耐万古霉素等强效抗生素的细菌,以及多重耐药细菌的不断增多,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2 耐药细菌产生的原因 出现耐药性是每种药物迟早都会发生的自然生物过程,虽然这一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类滥用和误用抗生素大大加速并放大了这一自然选择过程,使人类研发新型抗生素的速度远远赶上新的耐药菌产生的速度。抗生素为什么会被滥用和误用?在我国其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① 医药企业、养殖业等巨大的利益。中国是抗生素生产大国,也是抗生素使用大国。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医疗费用增长800亿元,仅超前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全中国一年就多花费7亿多元人民币;② 我国对抗生素的销售及使用没有做非常严格的限制和控制,对于在畜禽等养殖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更加缺乏监管。而英美等国对抗生素的监管甚至比对枪支的监管还严格;③ 民众相关科学知识的缺乏和错误的观念。比如,很多人并不知道我们平时很大一部分感染是由病毒造成的,而抗生素对病毒根本无效;大部分民众还缺乏对抗生素耐药危险性的认识,随意使用、更换抗生素。这些均成为抗生素滥用的重要推手。 3 如何应对“超级细菌”? 解决细菌耐药问题需要从防和治两方面同时入手,一是控制抗生素滥用;二是加速研发新型抗生素以及其它抗菌药物。 1) 合理使用抗生素。 可以肯定,合理应用抗生素是解决耐药问题的根本途径,而严格的抗生素监管体系是制止抗生素滥用的保证。首先应该下大力气对抗生素使用实行严格监管。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应尽快出台严格的监管办法并狠抓落实,对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销售环节、畜牧业饲料添加剂进行严格监管,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杜绝滥用;第二,应制定详细的抗生素使用标准,明确使用抗生素的具体适应症和检验指标,来指导医生(尤其是中小医院的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第三,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抗菌、抗感染的作用,使用传统的治疗手段和药物替代部分抗生素。 2) 加强科普宣传。 从根本上解决“超级细菌”问题,需要国家卫生部门、科技部门、新闻媒体等多个部门和机构协同,共同努力在社会不同层面,全方位、持续地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的“控制抗生素联盟”,以加强控制抗生素使用的宣传,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主动地合理使用抗生素。 4 大力促进研发新型抗生素 基础研究尤其要加强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深入全面地理解细菌耐药基因的来源、产生的原因、如何在不同细菌之间传播、有何规律等问题。建议加强抗生素相关的基础研究,重点部署和前期培育相结合,给予相对稳定的持续性支持,引导和吸引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优秀科学家,围绕新型抗生素研发,建立起一支学科完整、能够相互协同的基础研究团队,集中目标、协同攻关,为中下游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提供基础支撑。 另外,由于抗生素研发存在很大风险,投入非常大。因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一些鼓励、扶植和保护政策,比如,可借鉴美国“责任保护”专利延长和提高政府采购承诺的做法,使企业及金融机构敢于并乐于投入抗生素的研发。 5 鼓励探索,寻找治疗细菌感染的新途径、新策略 在集中力量攻关新型抗生素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寻找和探索对抗细菌感染的新途径、新策略。科技资助体系和科研管理部门应该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通过多种资助方式,尽量给予科学家以持续稳定的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大胆探索、敢于失败。另外,在开展抗感染研究的同时,应积极吸引领域外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拓宽思路,鼓励学科交叉,促进创新。 “超级细菌”所暴露出来的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问题,是关乎人类健康的重要且非常紧迫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来面对。只有中央及地方政府、卫生医疗系统、科技界、产业界、宣传媒体以及广大民众共同努力,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开发新型抗生素、开拓创新,才能化解超级细菌给人类带来的危机。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工作大家谈|4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3种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查不合格
xuxiaxx 2011-11-10 12:26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通报婴幼儿配方乳粉和乳粉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在抽查的54种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中,有3种不合格,在抽查的60种乳粉产品中,有1种不合格。   本次抽查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和乳粉产品中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黄曲霉毒素M1、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三聚氰胺等检验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对于乳粉产品,抽查发现陕西金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种全脂甜奶粉产品的大肠菌群项目超出标准规定。目前,这家企业经自查整改后复查检验合格。   抽查发现有3家企业的3种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涉及菌落总数、生物素、a-亚麻酸、亚油酸与a-亚麻酸比值、叶酸项目。涉及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雪花乳业有限公司、西安市阎良区百跃乳业有限公司、陕西省定边县乳品实业有限公司均已进行整改。(记者朱立毅) 来源:健康报网
18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思念水饺被检出含病原菌 可引发肺炎甚至败血病
热度 1 xuxiaxx 2011-10-19 15:13
名牌水饺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可引发肺炎甚至败血病 带菌思念水饺被下架   在市食品办公布的新一期下架名单中,知名品牌思念三鲜水饺被检出可引起肺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现该批次水饺已经被全市停止销售。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安全检查中为不得检出物质,该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其产生的毒素和侵袭性酶。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工商局在近期对本市食品流通领域抽检中共发现不合格食品 18 个,除思念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外,甜蜜素过度和二氧化硫仍是食品抽检不合格的主因。   北京市工商局提醒,凡已购买上述不合格食品的消费者可凭购物小票和食品外包装向销售单位要求退货。 来源: http://business.sohu.com/20111019/n322695856.shtml
1056 次阅读|1 个评论
抗菌防臭纤维
热度 3 nanyq 2011-10-4 22:56
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菌和霉菌.常见的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等:另有一些是对人体汗液等代谢物起作用而滋生繁殖的“臭味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棒状菌常见于内衣、内裤,导致外衣裤异味的菌类一般是杆菌孢子和少量表皮葡萄球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些微生物在衣物上大量繁殖时 .纤维容易受到其酸 性 或者碱性代谢物的作用而发生降解、变色,并生成挥发性恶臭物质如醋酸、氨气等,还容易引发人体某些 皮肤 病 ,因此,抗菌和防臭历来是息息相关的。为满足人们对纺织品卫生功能的高要求,纤维制品的抗菌防臭、消臭加工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1抗菌防臭的方法及机理 1.1 除臭 方法 根据臭味的来源不同.采用的去臭方法也不同,常见的有5种: (1)感觉消臭法:主要是用强的芳香物质掩盖臭气或者用微及无臭的中和剂与臭气混合.使人感觉不到臭味。 (2)化学消臭法:是使恶臭分子和特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臭物质这种消臭反应机理涉及到氧化、还原、分解、中和、加成、缩合及离子交换反应等. (3)物理除臭法:利用特定物质对恶臭分子进行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有 活性炭 、硅胶、沸石等多孔物质和一些盐类 (4)生物催化除臭法:通过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生物功能来消除恶臭近年来出现的人工消臭法是以与生物酶类似的化学反应机理来分解臭气物质它是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适用于醛、硫化氢、硫醇等多种恶臭物质. (5)光催化除臭法:由 纳米 二氧化钛或者纳米 氧化锌等除臭剂受到阳光或者紫外线的照射而分解出来的自由基与多种有机物反应从而消除恶臭. 1.2抗菌机理 (1)金属离子接触反应机理:这是无机抗菌剂最普遍的抗菌作用机理。金属离子带有正电荷.当微量金属离子接触到微生物的细胞膜时 .与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发生库仑吸引.金属离子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菌内与细菌体内蛋白质上的巯基、氨基等发生反应.该蛋白质活性中心被破坏.造成微生物死亡或丧失分裂增殖能力。金属离子杀灭和抑制细菌的活性按以下顺序递减:Ag+HgCu2+Cd+Cr3NiPbC0Zn2+Fe2十. (2)催化激活机理:银、钛、锌等微量的金属元素,能吸收环境的能量(如紫外光,激活空气或水中的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离子。它们能使细菌细胞中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糖苷等与其发生反应.破坏其正常结构.从而使其死亡或丧失繁殖能力 (3)阳离子固定机理:细胞壁和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在中性条件下带负电荷。因此.细菌容易被抗菌材料上的阳离子(如有机季铵盐基团)所吸引.从而降低细菌的活动能力,抑制其呼吸功能,使其发生“接触死亡”。另外.细菌在电场引力的作用下.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负电荷分布不均匀造成变形,发生物理性破裂,使细胞的内脏物如水、蛋白质等渗透到体外.发生“溶菌”现象而死亡。 (4)细胞内溶物损坏机理:许多有机抗菌剂属于这种抗菌作用机理有机抗菌剂能破坏细菌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结构.并且对细菌的酶体系(酶形成、酶活性)等生理系统产生毁灭性的损坏.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2抗菌防臭纤维的制造方法 抗菌防臭纤维一般有3种制造方法: (1)纺丝中对纤维改性即通过对纤维的改性来达到提高防臭后整理效果改性方法有物理和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即将纤维纺成异型截面或者使纤维表面形成微细孔隙,从而提高消臭剂的附着性。化学改性则是在 纤维纺丝 液中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从而提高纤维吸附消臭剂的能力。例如中山大学的萧耀南.曾汉民等用丙烯腈对剑麻进行改性.制得新型的剑麻基抗菌消臭纤维。 (2)纤维中掺加消臭剂即将消臭剂掺入纺丝液中,经纺丝制取消臭纤维。无机消臭剂多采用共混纺丝法.消臭剂要制成微粉状.同时 还要添加助剂,使消臭剂微粉与基材兼容并分散均匀。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消臭功能.并使纤维能保留原有性能,可采用复合纺丝技术例如河南纺织研究院采用YZ型无机抗菌剂成功研制出以混合纺丝法生产的抗菌涤纶纤维,用该纤维制成的鞋垫对脚臭、脚气具有明显的效果[4L (3)复合消臭纤维,包括功能复合和结构复合。功能复合指在纤维中掺加消臭剂的同时 .还 加入 抗菌剂,吸湿剂、阻燃剂等功能物质。结构复合是指构成纤维形态有芯鞘、并列、镶嵌、海岛结构等多种复合形式。例如13本Kuraray公司推出一种具有永久除臭功能的面料.这种面料用“ShineUp”涤纶/锦纶双组分纤维制成。纤维芯是普通涤纶,鞘是含有光除臭剂的锦纶。它通过化学中和、光催化作用.呈现复合的和持久的消臭功效。 3新型抗菌防臭纤维 传统的用金属离子进行处理的抗菌防臭纤维由于重金属离子的生态毒性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科技工作者加大了对新型抗菌防臭纤维的研发 3.1纳米 除臭纤维 纳米 催化杀菌剂包括纳米 二氧化钛、纳米 二氧化硅、纳米 氧化锌等此类抗菌剂最具代表性的是纳米 二氧化钛.纳米 TiO2在阳光下尤其在紫外线照射下能自行分解出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e一)和带正电的穴(h+).形成空穴―电子对.吸附溶解在TiO2表面的氧俘获电子形成O2-,而空穴则将吸附TiO2表面的一OH和H2O.氧化成HO2,所生成的氧原子和羟基自由基有很强的化学活性.特别是原子氧能与多数有机物反应(氧化),同时 能与细菌内的有机物反应生成CO2和H2O,从而在短时 间内就能杀死细菌,消除恶臭和油污。例如.日本可乐丽公司开发的一种名为shineUp的新型光学除臭纤维就是在纤维内加入 了纳米 TiO2.通过化学附着反应和光触媒反应达到双重消臭效果 虽然纳米 除臭纤维具有广谱的杀菌效果.耐热性好,持续时 间长,但其还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若使其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紫外线照射(包括阳光中的紫外线);二是必须有氧气。另外其在杀菌除臭的同时 .是不是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还没有相关的报道,因此其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环保型绿色纤维,它是以竹子为原料经特殊的高科技工艺处理.把竹子中的纤维素提取出来.再经制胶、纺丝等工序制造的再生纤维素纤维. 竹纤维中含有天然的抗菌物质,科研人员的实验证实竹沥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功能.用竹纤维制成的纺织品的24h抗菌率可达7l%竹纤维中的叶绿素和叶绿素铜钠具有较好的除臭作用。经国家棉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分别利用现代科学检测手段对竹纤维的抗菌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证实,竹纤维制品具有优良的抗菌、防臭、防紫外线及产生负离子的特性,并且其抗菌除臭性能在经多次反复洗涤、日晒后,仍能保持其固有之势.这是因为在竹纤维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高科技生产技术.使得形成这些特征的成分不被破坏所以其抗菌性能明显优于 其它 产品。更不同于其它在后处理中加入 抗菌剂等整理的织物,所以不会对人体皮肤造成任何过敏性不良反应.反而对人体具有 保健 作用和杀菌效果. 3.3甲壳素纤维 甲壳素纤维具有天然的抑菌除臭功能甲壳素纤维是从虾、蟹、昆虫等甲壳动物的壳中提炼出来的,是一种可再生、可降解的资源,它对危害人体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的抑菌率可达99%,能有效地保持人体肌肤干净、干燥、无味和富有弹性。其抗菌机理如下:其一是可能在酸性条件下.壳聚糖分子中氨基转化为铵盐.吸附带负电荷的细菌,破坏其细胞壁,从而阻碍其发育。其二可能是壳聚糖分解成低分子物.吸附细菌后.穿过微生物细胞壁进入到细胞内与DNA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干扰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的作用.阻碍了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了细菌的繁殖。由于甲壳素纤维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毒.故目前主要在医疗卫生领域作为医用辅料来 治疗 各种创伤.它不仅能覆盖保护创面,积极接收生物反应、促进伤口愈合.还能够起到去除异味的作用由于它不污染环境,能快速消炎止血,用它制成的止血棉、绷带和纱布,近年来已被美国国防部普遍装备于军队中。 3.4“儿茶素”处理的纤维 “儿茶素”(Catechin),又称茶多酚.它是从天然绿茶、柿子等植物中提取的精华(多酚类化合物),具有防止细菌、病毒繁殖,使其失去活性,从而具有优越的抗菌作用儿茶素是含有多量苯酚性氢氧基(OH)的化合物(即多酚类化合物),它可以利用氢氧基中的H的还原分解作用.以及与臭气成分中的NH、SH等附加结合等作用,达到良好的除臭目的。儿茶素作为一种天然提取物.对人体安全无毒.有优良的抗菌除臭效能.并能够起到延缓皮肤 老 化的作用.但其作为除臭剂处理纤维的工艺尚不成熟,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5稀土元素处理的纤维 稀土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第三类副族中的钪、钒和镧系元素的总称,包括钪Sc、钇Y及镧系中的镧La、铈Cc、镨Pr、钕Nd、钜Pm、钫Sm、铕Eu等共17个元素稀土离子的多元配合物能使织物具有耐久的抑菌性能是与稀土离子的特性分不开的稀土离子具有较高的电荷数(+3价)和较大的离子半径(85~106nm),因而在织物的抗菌整理过程中稀土离子可能与织物中的氧、氮等配位离子形成螯合物.使抑菌剂牢固地与织物结合:与此同时 .不同抑菌剂之间以稀土离子为联结点.产生协同抑菌作用,致使织物具有广谱的抑菌除臭效果。 3.6芳香纤维 所谓芳香纤维是与嗅觉有关的纤维.从技术上看它可以包括发出香味的纤维和去除异昧的纤维两类.为了延长香味的持久性.我们采用了熔化的聚酯熔体和芳香油混合再挤压成形方法.这样就提高了香味的持久性。然而.由于适合这种工艺的香料的浓度和种类可变性很小.所以能使用这种技术方法的纤维是有限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研究发现,把芳香物质微胶囊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当纤维内混微胶囊化的香料后.香味就能够在较长的时 间内连续释放:或当微胶囊被破坏时 .香味立即挥发出来,从而达到去除臭味的目的。随着芳香纤维投放市场所显示的巨大潜力.国内外都加紧了对它的研究.李克兢,汪家琛等研制出一种基于微胶囊技术的抗菌芳香型内衣:最近天津工业大学 功能纤维 研究所也研制出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复合型纤维.其香气留存时 间长,纤维手感柔软,物理性能较好,无毒、无皮肤刺激,可与各种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按适当比例混合,适用于各种纺织品及各种无纺织物。 3.7负离子纺织品除臭 负离子功能纺织品由日本最先研发成功.它集释放负离子功能、远红外线辐射、抗菌、抑菌、除臭、去异味、抗电磁辐射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一种高科技产品该产品的形成是依赖在纤维生产过程中或在织物染整加工过程中添加了一种纯天然矿物添加剂(例如电气石),其主要成分为一种典型的极性晶体结构的负离子素。 负离子添加剂除臭去异味和抗菌抑菌的机理是: (1)由于有害气体、、细菌及人体产生的异味均带有正电荷.而负离子能中和包覆带有正电荷的有害气体直到无电荷后沉降。同时 添加剂每个晶体颗粒周围都形成一个电场.具有0.06mA微电流能对细菌等有机物进行分解,使其成为无害(或低害)物质。 (2)由于负离子材料周围有104-107v/M的强电场,可杀死细菌或抑制其分裂增生,使其失去繁殖条件,同时 远红外线辐射能也可使电磁波能量起到抗菌效果。 目前.我国的抗菌防臭纤维的开发及整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发新的安全高效的抗菌防臭剂及其相关的整理工艺,扩大抗菌防臭纤维的应用。
4819 次阅读|3 个评论
三项抗菌涂料标准介绍
greenbz 2011-7-28 11:47
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已逐渐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方面。SARS、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给国人敲响了警钟,控制和消除病菌的传播成为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抗菌涂料的主要功能就是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在95%以上,但目前由于没有统一的抗菌涂料标准,无法准确评价抗菌效果,有少数生产企业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市场上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因此制定制定抗菌涂料标准,对于规范市场、引导抗菌涂料产业健康发展,对于促进公共卫生水平和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目前,国家已经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三项抗菌涂料标准,其中两项国家标准是《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GB/T 21866-2008)和《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GB/T 1741-2007 ), 一项行业标准是《抗菌涂料》(HG/T 3950-2007 )。 《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GB/T 21866-2008)于2008年5月14日发布,2008年10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化建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深圳市立新纳米应用技术有限公司、奥麒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富臣化工有限公司、深圳市展辰达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展辰化工有限公司、华夏贝能(北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巴德士化工有限公司、深圳方浩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该标准规定了建筑和木器用抗菌涂料(漆膜)抗细菌性能的测定方法及抗细菌效果。其他涂料(漆膜)抗细菌性能的测定也可参照使用。 《漆膜耐霉菌性测定法》(GB/T 1741-2007)于2007年9月11日发布,2008年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深圳方浩实业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广东美涂士化工有限公司、卜内门太古漆油(中国;有限公司、奥麒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富臣化工有限公司、北京星牌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海虹老人牌涂料(深圳)有限公司、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江苏常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德国莎哈利本化学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该标准规定了建筑涂料中的内、外墙漆膜耐霉菌性能测试方法及结果评定。其他漆膜耐霉性能的测定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该标准适用于内墙和外墙漆膜耐霉菌性能的测定,其他类型的漆膜耐霉菌性可参照本标准测定。 《抗菌涂料》(HG/T 3950-2007)于2007年7月20日发布,200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深圳方浩实业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广东美涂士化工有限公司、卜内门太古漆油(中国;有限公司、奥麒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富臣化工有限公司、北京星牌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海虹老人牌涂料(深圳)有限公司、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江苏常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德国莎哈利本化学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定。该标准规定了抗菌涂料的抗细菌性能、抗霉菌性能以及对抗菌效果的评价方法,还规定了抗菌耐久性及寿命评价方法。适用于具有抗菌功能的建筑用涂料和木器用涂料,其他涂料可参照使用。
个人分类: 行业动态|5008 次阅读|0 个评论
《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简介
greenbz 2011-7-26 12:57
《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JC/T 897-2002)于2002年6月19日正式发布,200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山东潍坊美林窑业有限公司、山东诸城鲁钟建筑陶瓷有限公司、山东正元纳米材料工程公司、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北京海淀区卫生防疫站等单位共同制定。 该标准规定了抗菌陶瓷的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适用于抗菌陶瓷砖、抗菌卫生陶瓷及其他抗菌陶瓷制品。 该标准要求产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抗菌率不小于90%,对大肠杆菌平均抗菌率不小于90%。
个人分类: 行业动态|3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按摩浴缸是大量细菌滋生的温床
greenbz 2011-5-13 22:26
随着现代人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很多家庭选用按摩浴缸。但是美国科学家警告,按摩浴缸是大量细菌滋生的温床,可以诱发皮肤感染、肺炎等多种疾病。 肌肉酸痛最好是来个按摩浴。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微生物学家丽塔·莫耶斯博士对43种水样本进行了检测。这些水样本分别取自一些家用按摩浴缸以及一些公共按摩浴缸。结果显示:检测到所有的按摩浴缸都出现了大量细菌滋生的情况。这项研究说,一茶匙普通的自来水中平均含有大约138个细菌,而且很多样本还是无菌的;一茶匙按摩浴缸中的水中,则平均存在超过200万的细菌,而这些细菌可引发多种疾病,包括泌尿系统发炎、皮肤炎及肺炎。 “在95%的按摩浴缸中,发现了来自于人类粪便残渣中的细菌;在81%的被检测按摩浴缸中,有真菌存在;在34%的按摩浴缸中,甚至还有潜在的可致命的葡萄球菌。”莫耶斯博士表示。 莫耶斯博士具体分析,按摩池内的水管一般没经过滤及化学处理,因而很容易滋生传染性微生物。传染性微生物往往形成一细菌膜,然后积聚大量细菌,最后连清洁剂也难以清除它们。“当按摩喷嘴激活时,充满细菌的水流就会注进浴缸内,由于水力流动的关系,自然产生一种喷雾。这样带有有害细菌的气雾会携带着细菌进入到沐浴者的肺部或身体其他部位,而这种情况在普通浴缸内是不会发生的。”莫耶斯博士说道。 莫耶斯最后还警告,在按摩浴缸内发现的细菌可以导致很多疾病,其中包括泌尿管感染、皮肤感染和肺炎等,因此年幼及老年等免疫力弱者为高危一族,甚至连站在按摩池外也不可,免得吸入喷雾中的细菌。经化学处理热水按摩池对健康人士应无大碍,但如一些经常受感染人士,还是少接触为佳。
个人分类: 文献资料|20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水龙头成为传染病传播途径
greenbz 2011-5-6 18:36
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经常接触水龙头。在大小便、抓生菜、捏钞票、扶车门、干杂活等之后,人的双手说多脏有多脏。用不洁的手指触摸水龙头开关,手柄即受污染。 检测发现,医院传染科病人公用的水龙头手柄上,粘附着大量肝炎病毒,这是因手柄不断接触肝炎病人手指的缘故。家用厨房的水龙头手柄上,有许多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志贺菌属。在公共场所,如旅社、火车、公厕的公用水龙头手柄上,不仅有前面提到的病原体,甚至还有粪沫和女性经血。 在众多病原体中,相当一部分的存活力很强,不论干湿环境均能生存。如部分甲肝病毒在清水、污水和湿润土壤中可存活12周以上;痢疾杆菌在干燥环境中能存活1-2日,在不完全干燥条件下能生存18-24小时,在厕所坐垫上可生存18小时。由于水龙头手柄经常时干时湿,为病菌或病毒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而人群对这些病原体又普遍易感,由此形成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尤为严重的是,绝大多数人对水龙头污染未予重视。而实际上人们天天使用的水龙头,长期以来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疾病传播的媒介之一。 用洗净的手指再去关水龙头,双手重新被污染,等于脏手。为此,有人在关水之前,先用水洗淋水龙头,这其实是自我安慰,因为与油脂污垢混合存在的病菌、病毒,不是几捧水就能清除掉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对于公用水龙头,解决的难度较大,最好换成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另外处理方式就是对水龙头进行抗菌处理,使水龙头具有抗菌功能,从而大大抑制或杀灭水龙头表面细菌病毒。
个人分类: 行业观察|1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手机平均每平方厘米有12万细菌
greenbz 2011-5-6 18:27
  近日,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办的工作人员对手机被细菌污染状况进行调查,调查采集部位为手机的各按键及接听处。   结果显示,108部手机检出10种240株细菌,有39株为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手机每平方厘米“驻扎”的细菌竟有约12万个,超过一个门把手、一只鞋,甚至一个卫生间马桶坐垫上的细菌数量。主要被污染部位为手机按键部。    半数受访者不知情   随机调查发现,多数市民不知手机中暗藏有如此多的致病细菌,其中65%以上的被访者从不给手机消毒。   在35位被访者中,有26位表示根本不知道手机上有如此多的细菌。有20人表示,只要是有需要,不管是在卫生间还是在睡觉或者吃饭,都会使用手机,从不顾忌。在给手机消毒的问题上,有5人表示会经常给手机消毒,但仅仅限于手机外壳,只有一人称每月都会用杀菌液给手机消毒。有23人从使用手机第一天开始就未曾对手机进行任何形式的清洁,比例高达65%以上。   记者咨询多个手机经销商,问有没有针对手机消毒的相关产品,得到的答复均为“没有听说过这类东西,只有一些用于擦拭的无纺布”。    细菌繁殖源自电池   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办主任周敏称,使用手机时电池产生的热量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细菌中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细菌都可能隐藏在手机缝隙中,而金黄球菌容易引发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使用手机时要注意,通话期间或收发短信时不要一边按键一边取用食物,同时尽量不要把手机借给别人使用,避免病菌交叉感染;尽量减少手机与面部和口唇部位的接触,减少细菌侵害;最好每周都用沾有医用酒精的棉签擦拭手机的键盘、屏幕和其他部位,或去手机客服部通过紫外线、臭氧等方式进行消毒。
个人分类: 行业观察|1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研究进展
热度 2 luckpeter 2011-2-19 21:20
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研究进展 万古霉素属于糖肽类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MRS)所致各种严重感染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着MRS的不断增多,万古霉素在临床的使用日趋广泛,其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一部分研究表明,接受万古霉素标准给药方案的病人有可能治疗失败。虽然目前已有少数抗多重耐药阳性菌的新药上市,但这些新药上市时间短,临床研究少、治疗费用较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目前仍无法取代万古霉素成为治疗MRS感染的主流药物。如何合理地应用万古霉素,使之在越来越严峻的细菌耐药现状下更好地发挥作用,是近年万古霉素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就万古霉素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1 给药剂量(dosage) 静脉给药时,肾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万古霉素的给药剂量一般不超过2g/d,传统的血药浓度范围是谷浓度<10mg/L。万古霉素是具有一定抗生素后效应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抗菌疗效与其给药间隔内浓度大于MIC的时间(T>MIC)有关,且当浓度达到4至5倍MIC时,抗菌疗效最佳。万古霉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在 50%左右,对于MIC ≤1 mg/L的较敏感葡萄球菌,2g/d的剂量(或<10 mg/L的谷浓度要求)能够保证大多数病人血中游离浓度在给药间隔内达到4至5倍MIC。但当静脉给药用于骨和关节感染时,考虑到药物对骨和关节的穿透力,则可能需要更大的剂量或更高的谷浓度才能达到最佳疗效。目前已有一些临床研究证实了更大的剂量(40mg/kg/d)能够提高万古霉素对骨和关节感染的控制。Bernard等在34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感染的骨髓炎病人中分别使用40和20 mg/kg/d的万古霉素,观察在初始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的2个月随访期内病人身体3个部位(伤口、鼻前孔和腹股沟)MRSA的清除和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 VISA)出现的情况。结果表明,高剂量万古霉素更有利于MRSA的持续清除且不会增加细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类似地,万古霉素在肺组织中的浓度仅为同期血药浓度的5%~41%,上皮细菌衬液中药物的浓度仅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6,这也要求万古霉素在治疗肺部感染时应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此外,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过低会导致细菌耐药性方面的问题,有研究提示,当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过低(<10mg/L)与出现VISA和hVISA(hetero-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 即用标准的万古霉素治疗无效但MIC值仍在敏感范围内的菌株)有直接关系。故目前的观点认为万古霉素谷浓度应保持在10mg/L以上,而这个目标必然要通过提高药物的剂量来达到。在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和医疗相关肺炎的治疗指南中,美国胸科学会提出肾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使用万古霉素的初始剂量为15 mg/kg,q12h。Yoshida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要想使万古霉素谷浓度达到10~15mg/L,肾功能正常(内生肌酐清除率在80~100mL/min)成年人的给药剂量应达到20 mg/kg,q12h。一些研究表明,大剂量万古霉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反而增加了肾毒性发生率,但这些文献中万古霉素的剂量是以谷浓度>15mg/L而定的,并没有明确的用药剂量。Lodise等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剂量≥4g/d时,肾毒性的发生明显升高。但该研究并没有针对2~4g/d的剂量。万古霉素大剂量(>2g/d)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证实。 对于严重VISA感染的危重病人,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在万古霉素治疗过程中先使用一个负荷剂量来快速达到目标浓度是取得临床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对严重VISA感染的28名病人进行的研究中,按500mg/h的速度滴注万古霉素负荷剂量25mg/kg,此剂量给药后1h的血药浓度为(26.4±9.3)mg/L,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任何药物不良反应,但是这种方法没有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证据的支持。目前临床中负荷剂量的确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些文献采用500 mg,而另一些则选用15mg/kg。Mohammedi等对15mg/kg和500 mg 2种不同的负荷剂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负荷剂量后的血浆浓度分别为(19.1±7.4)和(10.4±2.7)mg/L(P<0.001),给药后第一天两组间的坪浓度分别为(18.5±6.4)和(14.9±6.4)mg/L(P=0.06),15 mg/kg负荷剂量组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500 mg负荷剂量组(分别为93%和56%, P<0.02)。 2 给药方式(administration route) 2.1 静脉给药(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从药动学和药效学的角度看,鉴于葡萄球菌的一般敏感性(MIC≤1)以及这种药物不依赖于浓度的杀菌作用,万古霉素最适合间断静脉输注给药。但是如前文所述,当病原菌的MIC值>1时,要想在间断静脉输注给药时达到理想的药物浓度,就必须增加万古霉素的给药剂量,而大剂量的万古霉素可能会引起肾毒性的增加。与传统间歇给药方式相比,持续静滴给药能够在相同剂量的情况下达到更高更稳定的浓度,且能避免浓度波动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是一种更适合于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Jame等在ICU病人中进行的随机交叉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用体外杀菌活性作为判断标准时,虽然间断给药和持续输注给药没有明显差别,但持续输注给药时,血清杀菌滴度可以更好地保持在1:8以上。Kitzis等观察了接受两种给药方案病人的血药浓度和给药后发生VISA的比例,结果表明,持续输注给药可获得更高更稳定的血药浓度,而且VIS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给药组。 Rello等的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呼吸机相关的肺炎病人中,与间歇给药相比,接受持续输注的病人具有更低的死亡率(25%与54.2%,P=0.02)。这是第一个有临床结果支持的万古霉素治疗肺部感染时持续输注具有更好临床疗效的报道。但是,另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在119例MRSA感染(菌血症35%、肺部感染41%)病人中比较了24 h持续输注和间歇给药两种方案下临床的疗效、安全性、药动学、治疗过程中的药物调整和治疗费用。结果表明,两组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似,但持续输注组达到目标坪浓度的时间更短 ,进行TDM的次数更少 ,在治疗费用方面,持续输注组比间歇给药组减少了23%。与肺部感染方面相似,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研究结果也不太一致。 Lacy等发现,用杀菌滴度作为判断指标,持续输注给药和间断给药的效果实际上并没有差别。但另一个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一些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病原菌,持续输注方案能提高抗菌活性。 虽然目前在肺部感染和体外抗菌活性试验方面,持续输注方案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是否具有优越性的结论并不统一,但在骨髓炎病人中,现有的几个研究结果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持续静滴的优越性。早期Bernard等认为,40mg/kg/d的万古霉素持续输注对于骨和关节的感染是有效的。Vuagnat等在大剂量使用万古霉素的MRSA骨髓炎病人中进行了两种方案的比较,在至少4周的治疗过程中,目标浓度(谷浓度或坪浓度)为20~25mg/L。结果表明,虽然持续输注没有显示更好的临床疗效,但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8.7%和42.9%,P=0.03)。Amari等回顾性分析了84名MRSA感染的骨髓炎病人接受持续输注和间歇给药两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两组病人均分别使用高剂量(40mg/kg/d)和低剂量(20mg/kg/d)万古霉素,结果显示,与低剂量间歇给药组相比,高剂量间歇给药组肾毒性的发生率有明显升高,而高剂量持续输注组无1例病人发生肾毒性且临床疗效最佳。 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面,Albanese的研究结果表明,15 mg/kg负荷剂量后使用50~60mg/kg/d的万古霉素持续静滴治疗脑膜炎,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能达到(11.1±4.9)mg/L,细菌清除率达到100%,且病人肾功能在治疗期间维持在稳定的水平,没有发生万古霉素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Ricard等的研究结果也表明,15mg/kg负荷剂量后,使用60mg/kg/d的万古霉素持续静滴,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浓度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2.2 鞘内注射(intrathecal administration) 革兰阳性球菌是颅内感染重要的病原体,其中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比例在逐渐增加,万古霉素已成为治疗颅内感染的一个重要药物。万古霉素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弱,在脑膜没有炎症时,脑脊液中药物浓度仅为血药浓度的18%,有炎症时,脑脊液中浓度也只为血药浓度的28.6%~48%。鞘内注射是提高万古霉素在中枢神经系统浓度,从而提高其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效性的一个措施。但鞘内注射操作较复杂,风险大,还有可能引起听力丧失,在临床中的应用较少。国外有少量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成功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文献报道。孙超在33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病人中评价了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显示,鞘内注射组治愈率为88.9%,总体疗效明显优于静脉给药组(U=2.15,P<0.05)。鞘内注射组的18例病人中仅有1例发生了神经根刺激症状,并很快恢复。此外,结果还提示鞘内注射药物总量和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糖含量、蛋白含量均呈显著的相关性(r=0.539,r=﹣0.594, r=0.551, P<0.05)。 目前临床没有鞘内应用万古霉素剂量的统一标准,一般的用量为10~20mg/d。Pfauslar等认为鞘内注射万古霉素10mg/d能够在24h内保持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抗菌浓度。Nava-Ocampo等认为应该根据临床的反应。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的浓度和神经毒性的标记物(如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和高的蛋白水平)来决定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的剂量。郭伟等采用鞘内阶梯浓度注射万古霉素治疗了30例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所有病人腰穿后鞘内注人生理盐水10 mL+万古霉素,l次/d;剂量从5、10、15、20、25、30、35mg逐日递增,疗程7 d,同时静脉滴注万古霉素500mg,q8h。万古霉素鞘内注射第6~7天颅内压降低,体温、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恢复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有明显差异,无明显毒副作用。
个人分类: 临床药学|4605 次阅读|1 个评论
今年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热度 2 liyangdai 2011-1-15 12:08
新年伊始就有论文发表,无疑是个好兆头。 我的博士研究生陈维华的工作发表在 2011 年第二期的 Spine 杂志上,题目为细菌对于脊柱假体周围感染的影响: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结核杆菌相比较的体内和体外实验研究。 脊柱感染的发生率目前有增高的趋势,虽然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应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方法而痊愈,仍有一小部分病人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会进一步发展而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在脊柱感染的手术治疗方面,目前存在着很多争议。有时内固定的应用难以避免,有些学者提出内固定所提供的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并且能促进植骨融合,但金属植入物本身是一种异物,可能会干扰感染的有效控制。 这个研究的目的是用体外实验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结核杆菌在钛板表面附着和生长的不同特点,同样应用动物体内实验比较两种病菌诱导假体周围感染能力的不同。我们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分别与钛板进行体外细菌培养。然后分离附着于钛板上的细菌接种于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用细菌菌落计数(以 CFU 为单位)的方法衡量不同细菌在钛板表面附着和生长的能力。同时,应用扫描电镜直接观察两种细菌在钛板上附着和生长的不同特点。在随后的动物体内实验中,选取 22 只犬行脊柱前路钛板内固定,每只动物植入两块钛板,然后将两种病菌分别接种于同一只动物的两块钛板周围,人为诱导钛板的假体周围感染, 动物于术后 21 天处死, 原切口暴露取出钛板及钛板比邻骨组织进行细菌培养, 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判断是否有感染发生, 比较两种细菌诱导假体周围感染的能力。 在体外培养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钛板表面的附着与生长能力非常强,细菌培养结果表明钛板表面上有大量金黄色葡萄球菌附着和生长;而结核杆菌在钛板表面附着与生长的能力相对较差。在扫描电镜观察下可以观察到钛板表面附着了大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甚至形成了很多密集的菌落; 而在钛板表面很难观察到杆状的结核杆菌,没有菌落形成。在体内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钛板更容易发生感染,并且两种病菌诱导假体周围感染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由以上结果我们可以认为,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比,结核杆菌不易于在钛板表面附着和生长。在同等条件下,脊柱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结核杆菌污染引起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率要低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引起的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我们观察到的这些现象可能是临床上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术后很少发生感染的原因。 陈维华同学在这项研究中有一些很有创意的想法,例如在同一动物体内接种两种不同的细菌而不造成交叉感染及全身的播散 , 此外在硕士期间从事大动物实验的经历对他也很有帮助。 脊柱感染是我们的研究方向之一,无论是化脓性感染还是结核我们都有一些独到的处理方法。
个人分类: 未分类|4962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