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先进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做理性的批评者与建构者:读庄呈展的“关于批评”
fqng1008 2014-2-26 13:51
迄今为止,庄呈展在《科学网》的博客仅有3篇,两篇被精选,点击率都很高,唯一这篇“关于批评”点击率颇低。个人认为其价值最大,而不仅仅因为这是他唯一从过去旧文中挑出,是他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 批评(或批判)是一个社会或学科进步的主要动力,但是我们经历了过去非理性批评(把批评当成一种运动,或者说政治运动),以及后来的非理性的不许批评,而且二者相辅相成,以至于批评有了,反批评也有了,唯独理性缺失。 庄呈展的博文“关于批评”,就是试图构建理性批评,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构建。 一、批评是一种关注 在一个理性社会,如果你的观点或学说受到该领域的批评,应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你被关注。正如庄呈展所云:“如果突然发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受到了一定的批判,至少说明自己的研究在一片宽泛如海的所有研究领域中被人关注了。而如果经过1-2年后,在这个领域内接受到了不断的一些工作上的批评和来自不同研究者的批评话,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在加入这个领域中,而且很有可能这个研究领域会在之后的5-6年内逐渐汇集到一个比较统一的研究思路上来,逐渐汇聚成一个热点问题。” 二、构建源于批评高于批评 自己有这样的体会:在我打算构建一种“分期辨证”模型以取代当前盛行的“分型辨证”临床思维方式时,我得花很多时间去阅读有关中医“辨证论治”的文献,那些从古到今的各种各样的辨证论治体系,深入剖析它们的优点与不足,尤其是致命缺陷,以及如何构建能够与当代传染病临床相适应的辨证思维模式。而当我最初开始批评“分型辨证”模式的时候,仅仅根据我的一些临床体会以及相关思考,就能够数落出它在传染病领域的明显失误如“违背古代训示”、“抛弃病程研究”、“忽视病机分析”、“淡化理论思维”等等。 正如庄呈展说的,“ 如果我们现在当下要构建一个新理论,作为一个构建者必须从理论的源头至今的作品都阅读,比如说Schumpeter在写成‘经济发展理论’之前差不多将他之前三百年的经济学著作都阅读完了......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批评家的话,基本Schumpeter理论中的任何一个重要观点都能进行批评,而批评家进行批判的依据可能只是来自于2-3本书的看法...... 没有批评家,构建者未必能够真正构建出有意义的理论。有批评家,没有极为有耐心且能接受批评的构建者更加无法搭起新理论的架子来。” 三、批评的建设性与建构的先进性 在批评作为一种运动群众的方式被高度采用时,人们的恐惧往往是“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在批评者那里,见不到丝毫的“与人为善”以及“与事有益”,有的只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这种“冷战思维”因袭至今,完全可以从网络上的“文革”看到,那是“斗争”精神带来的景象。但是,真正的理性批评却是另外一种模式,即“与人为善”、“与事有益”。批评不是为了打倒(你死我活),不是为了破坏,而是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进步。 那么,理性构建必需具有先进性。在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里,一种新假说的构建有两个前提: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二者相辅相成。注重创新性而忽视可操作性,可能导致“乌托邦”,注重可操作性,而忽视创新性,可能陷于“实用主义”,都无法获得先进性。先进的东西一定具有前瞻性(即开阔眼界而不是门户之见)和继承性(全面接受前人智慧和宝贵遗产),并能够接受理性批评意见和科学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此而言,构建者必须具备谦卑的灵魂。 附庄呈展:关于批评 于笔者个人而言是比较支持批评的,特别是在中国因为种种原因长时间以来在批评这方面上是有些缺失的。大概是比较早以前就明白,尤其是在学术领域内,批评的重要性是尤为明显的。 特别是在社科领域内。因为理科(如物理,数学等)一个研究时代的热点是有限的,所以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几个国际平台(期刊杂志)进行直接的相互批评并达到相互促经的作用。而社会科学因为贴近的是人类社会现象的表达,所以它在同一个时代中的研究范围是非常宽泛的。甚至往往在一个较小的研究领域内往往全世界同时代就只能找到不大于10位的学者进行讨论,研究和促进。 如果突然发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受到了一定的批判,至少说明自己的研究在一片宽泛如海的所有研究领域中被人关注了。而如果经过1-2年后,在这个领域内接受到了不断的一些工作上的批评和来自不同研究者的批评话,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在加入这个领域中,而且很有可能这个研究领域会在之后的5-6年内逐渐汇集到一个比较统一的研究思路上来,逐渐汇聚成一个热点问题。 所以我若干年前就认识到了,如果在这个领域内逐渐接受到一些批评,其实是再好不过的事。但我出国前也往往容易犯上不太能接受批评的毛病,毕竟批评总是难听的,作为个人来说接受其他人的见解总是较难的(也许有人会觉得这和我国文化有一些关系,但是据我观察,说实话德国人也较难接受批评,被批评时脸色也不佳)。 出了国后经历了这几年时间的沉淀,我当然现在既能悻然接受批评了,但是我对批评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批评需要有一些界限。 对于这一点有一些感觉的是一次Kolloquium(研讨会)上一位写硕士论文的女孩子因为方法论的设计上有一些问题,受到了博士学生的广泛批评(事实上用词较重,基本被批得体无完肤了)。女孩子肯定是哭了,我想作为这个女孩来说,她肯定认为自己是精心准备的(特别德国女孩子心气和自信也是较高的)。后来我又见过2次女孩子泪洒Kolloquium。随着我德语娴熟起来,也尝试过尽量能稍稍保护下。 由这个问题,我想到的是如果以后回中国工作的话,还是要更加保护一些。一方面是保护类似这些学术上已经有所见解的博士学生评论的积极性,但是也需要有一些界限,因为毕竟对于博士和硕士的难度设计是有不同的。另外一方面,我考虑到的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学生因为长期的教育环境的因素,仍然能保持自信的不多,就更加需要适度保护。在这方面,笔者导师较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笔者自己也在观察学习,还需学习。(笔者有个小本,用来记录一些自己认识的牛牛们怎么来处理这些问题。都是很细节的地方。) 2.批评是可贵的,但相对构建者的工作相对是简单的 批评是可贵的,是个不必多说的事,因为我们中国的社会构成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社会生活亦或是学术领域的批评逐渐形成过程其实只是最近30年的事情,对于敢于进行批评的人我从来是很尊敬的。 因为近几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批评”这个表达方式,我并不是很擅长,可笑的是我的不少社交网络名字却都叫“理性批判”。总之,我自知我不是一个擅长批判的人。我逐渐将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逐渐转移到希望成为“构建者”的位置上来。 如何定义这个构建者呢?打个比方,如果我们现在当下要构建一个新理论,作为一个构建者必须从理论的源头至今的作品都阅读,比如说Schumpeter在写成“经济发展理论”之前差不多将他之前三百年的经济学著作都阅读完了,这个过程听起来就是不容易的。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批评家的话,基本Schumpeter理论中的任何一个重要观点都能进行批评,而批评家进行批判的依据可能只是来自于2-3本书的看法。这就是我所说的构建者的工作要比批评家困难非凡。 小结来说,我对于优秀的批评家十分佩服,对优秀的构建者十二分佩服。两者都是极为重要,相辅相成的,没有批评家,构建者未必能够真正构建出有意义的理论。有批评家,没有极为有耐心且能接受批评的构建者更加无法搭起新理论的架子来。而这个恐怕不是仅在学术领域内的现象。 3.批评的方法 我们暂且放开社会生活领域,局限到社会科学领域,如之前所表,因为社会科学有一定的自己的比较“散”的特性,很可能出现的找到的状况是往往一个小的研究方向上全中国召集专家开会很容易出现只有5-6人的状况,即使在全世界大部分社会科学学院中,绝大多数的教师之间的研究也并不紧密,原因有很多,没有必要作深究。但是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趋势是以课题为纽带的跨领域,跨角度的合作。 很多因为自己研究背景的关系而对试图建构者建构出来的方案有很大的质疑,甚至是方法论上的很大的争论。所以我的意见是,一个负责的批评者应该将研究思路的出发点(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术背景),过程(从中可看出他的方法设计)在批评的同时交代清楚,这样等于可以提供给建构者一个切入点理解批判者,至于后面谁对谁错的过程也可以继续理性得辩论下去,趋势可以保持在良性的轨道上,可以真正将批评转化成有用信息以促使自己学问的增长。 反之,如果批评者没有在批评的同时具备这些条件,也没有啥根据性,同时也没有很大的建设性的话,我的意见是,构建者应该不对此类评价作回应,会浪费很宝贵的研究时间和激起更大的没有必要的口舌。社会生活领域的事件在此不做考虑,太复杂。 4.批评和被批评的态度 还是抛开社会生活领域,暂且停留在社会科学领域。我个人一直是这样的观点,社会科学与文学等人文学科(暂且不论两者的边界在哪里)还是有巨大区别的,社会科学就是科学,它与自然科学的不多的区别中最主要的是它是模糊科学。比如现代经济学在研究边际问题上的精确度很可能比生物科学的某些领域(如鸟类演化等)精确得多。当然例如政治科学,社会学等领域内分析非经济因素导致的问题往往需要使用历史法和推演法时的模糊度就高了不少。 为什么要将清楚社会科学是科学呢?因为需要将社会科学领域的教授的任务和公共知识分子(我此处并没有评论谁高谁低的想法,事实上我也很尊重公共知识分子的工作)的任务积极分开。从在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这个定义发展情况来看,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通读大量书籍,并且以自己在书籍中获取的知识对现实社会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 而社会科学领域内的教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对几个方向上有深刻细致的科学的研究,同时通过自己的研究指导学生。我的意见是,而对于社会现实的评论不应该是社会科学领域教授的主业。尤其是教授对于非自己研究领域内的社会现实进行公开评论和批评更该极为慎重和保守。因为教授最珍贵的东西是其在一定领域中很好的研究促成的他的声誉,而如果对非自己领域的社会现实进行无研究基础和草率的评论的话,很有可能因为他学术的光环误导了受众。同时最终受损的也是他自己的声誉。 当然肯定是有很多教授会对我这个意见是有批评的,笔者也觉得没必要以这条标准去要求所有教授,也是不切实际的。但至少自己会极为严格的遵守好这条规则。 第四点开头的地方我说要暂时抛开社会生活领域不论,是因为现在中国肯定是有了观点的输出手段,但是不同意见间缺乏理性交流的事实是存在的,原因是多样的。要求这样的社会迅速转化为理性讨论的社会很难,但是个人的意见是,这个理性和包容的好习惯的确应该先从科学界和教授范围内先开始。因为教授还能影响学生,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教授的不可见影响。在德国,教授被成为Doktorvater(博士父亲),有一定的程度上是指这方面的。 最近听说到我们国家在推进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研究,个人觉得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事实上现在的学科分类是从19世纪开始分列的,并非大自然给我们设置好的。而且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创新都发生在跨领域的研究内。(创新当然是破了旧的思维方式,以新的思维方式才有可能成为创新)。 但是个人有一个见解是,希望凡此跨领域项目的领头教授(一部分教授的主业3)在除了在自己领域内有较深的理解外,更要是能接受批评的角色。因为如我所说,社科领域的区别从出发点开始就很大,如果站在这个跨领域的研究上的领头人不能有minzhu的艺术,不能接受批评的话,很有可能变成跨领域的研究项目变成了该教授所在的领域为主,其他领域皆为陪衬的尴尬局面。与推行这套想法的本意是很大的违背。如何能接受批评的同时将跨领域的成果做出来是需要除了学术能力外的才能的。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65174-744607.html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贯彻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胡业生 2013-7-26 12:35
贯彻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谈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营造浓厚的理论氛围,省委宣传部会同本报组织省内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理论笔谈。兹开设专版刊发,供大家学习参考。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袁久红    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主要任务聚焦于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一重要决策与部署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找准了提升党的战斗力与凝聚力的着力点。   党的作风建设之核心是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四风”则是当前党内脱离群众现象的集中体现。“四风”有诸种表现,其中形式主义乐于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文山会海,劳民伤财;官僚主义恣意当官做老爷,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视群众为“草民”,敷衍塞责,马虎了事;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则放纵欲望,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甚至沉溺酒色,腐化堕落,等等。凡此种种,虽为少数党员、干部所为,但危害极大。“四风”的种种表现不仅严重损害了党国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而且严重破坏了党的威信与形象,极大地削弱了党的战斗力与凝聚力,任其发展必失民心、失天下。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就一事无成。因此,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这个优势,否则党的一切工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招致挫折和失败。当前必须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坚决扫除“四风”,必须力戒形式主义,着力使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彻底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并自觉做坚持与发扬群众路线的表率。要提高党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党员与党员干部的表率极为重要。邓小平同志说过一段话:“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如果党的组织把群众的意见和利害放在一边,不闻不问,怎么能要求群众信任和爱戴这样的党组织的领导呢?如果党的领导干部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不遵守党纪国法,违反党的原则,闹派性,搞特殊化,走后门,铺张浪费,损公利私,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甚至对批评自己的人实行打击报复,怎么能指望他们改造社会风气呢!”   坚决扫除“四风”,必须教育、惩治与制度建设并举。要通过这次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建立起根除“四风”的长效机制,以建章立制促进规范整改。制度建设内容广泛,最基本的是要落实中央提出的作风建设的“八项规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党的一切工作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和要求”转化为常态性的制度安排;最核心的是要按十八大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人民民主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根本之途,而针对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则需建构长效的道德伦理制度,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与监督作用。建章立制固然重要,但绝不能流于形式,为此,对于有章不循、有规不依、在“四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少数党员和干部必须严加惩治,方能切实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切实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0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浙大校友会声明有没有先进性?
热度 5 Bobby 2013-6-24 16:15
浙大校友会声明并没有造教育部的反,只是想下派个更好的校长人选。 浙江大学本校友会发表联合声明反对上级部门调任重庆大学林建华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但没有反对教育部任命浙大校长。现在还不是时候,大学还是衙门,教授治校也没什么指望,也不是架空教育部的时候,毕竟重要的资源和权力都在教育部。 他们只是出于对林在重大的声誉及高估本校的地位而发出的声音。林在重大的声誉不必细说。校友觉得浙大现在排名已在清华北大之后,是中国大学的“小三”,怎么说也该派个大角色吧?至少是两院院士或单院院士,至少前行政级别应基本与浙大齐平才行吧?北大副校长、重大校长是什么角色?重大也能与浙大比?所以他们愤愤不平了。 但我估计,虽然表达了校友会的声音,但能量不足以推翻教育部的任命。也不是掀起中国高校教育大革命的契机。 浙江大学全球校友会负责人上书反对新任校长 21CN 5 小时前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574 次阅读|9 个评论
党先进性标准在哪里
热度 3 胡业生 2013-5-1 09:40
党的先进性标准要搞清楚,不然没法进步。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1983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科技的未来在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而不是西方认可
热度 1 gxswmwys 2012-12-17 16:57
中国科技的未来在于民族自信心的增强而不是得到外国人认可。用洋人方法来 征服 国人, 历史会证明这种先进性是一种起码的落后!当所有人都具备相同看 法,可能 事情本原存 在问题,因为所有的人都不用思考就有相同观念实际上是 一种彻底的征服!
个人分类: 中药指纹图谱评价|311 次阅读|1 个评论
【旧文】汉语的先进性与英语的弱智性
热度 8 zhanghuatian 2012-12-2 09:30
这里的汉语应该指的是繁体字,俺认为《说文解字》这本书是每一个中国人必看的。 汉字反映了我们祖先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是今天的科学家们最看重的东西,我们不具备这种能力根本就是对不起祖宗,应该反省自身,而不是找无聊的借口去挖祖坟。 英语是垃圾语言 网上聊汉语英语优劣文章甚多,本人非专家学者,不便出丑,且向来懒于动手,故从未发文论及于此,无奈前段时间聊一网友,言英语比中文简单好学得多,盛赞英语,而对母语汉语大贬特贬,本人甚感不爽。想来虽有诸多专论,可是效果不佳,本人虽非专业人士,无奈手痒,试论一二。   开宗明义,本篇主题,汉语是最合乎自然法则,最合乎人类思维,最科学的人类语言。而英语,则是最垃圾的人类语言。 声明一下,注意本人用语:人类语言。那些用英语最适合电脑来反驳的人士,如果你认为你长的依然是一颗人脑的话,那请注意本人的用语,如果你认为你长的是电脑而非人脑的话,你的回复我将忽视。也不要拿英语世界通用来说话,那是英吉利侵略扩张的结果,不代表英语就一定好。      下面开始从几个方面来论述。      首先,从自然界事物的联系来说明,汉字是最合乎自然规则的文字。   自然界各种各样的事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相似性,各种各样的联系,而我们的汉语汉字,是最合乎自然法则的文字。比如说,自然界的事物中,分为有生命无生命两种,在生命的又分为两类,动物和植物,动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身上有一种有韧性有弹性有粘性有水分的物质,我们定义为“肉”,那,不同动物身上的肉,我们只要加上不同动物的名称,就可以明确表达出来。比如“牛肉”,“羊肉”,“马肉”,“驴肉”,“狗肉”,“猪肉”。。。。。。没有谁会蠢到把狗肉想到牛身上去,这样的语法,完全符合各种事物的自然法则。这种用法,简洁明了,能有利于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事物。 而英语完全打碎了这种法则,把各种事物,甚至同一事物的不同状态,都要单独起一个毫不相干的名字。比如公牛(bull),母牛(cow),小牛(calf),牛肉(beef),试问,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事物,每个事物许多的不同的状态和情况,能一一定义得完吗?这种做法,何其的蠢。    再从人类的思维来说明,汉字是最合适于人类思维的文字。  人类要思考问题,思考从不同事物获取到的信息,那怎么思考最省力?能进行联想,能进行推理,最省力。人类要处理的文字信息也是同理。文字信息中含有的可供联想和推理的成份越多,认知这些信息也就越省力,那这种语言也就越合适于人类大脑,因为它合乎于人脑的思维方式。    我们以“兔子肉”为例,想来大家经常吃的是猪肉,牛肉,羊肉,甚至狗肉,吃兔子肉的,想来不是没有,但是很少。那,假如一个小孩子,他没有吃过甚至没有见过兔子肉,当他看到“兔子肉”这个词的时候,只要他认识“兔子”和“肉”,就能知道这是“兔子身上的肉”。为什么,因为人类大脑能够联想,兔子是动物,而且动物身上有肉,而且肉是可以吃的。那这“兔子肉”,就是兔子身上的肉,而且可以推理得到,这个肉,可以吃。那如果把“窗户肉”这个词给这个小孩子,他就会发晕,因为根据联想和推理,“窗户”不可能有“肉”,就更不用谈能不能吃?   而英语却失去了让人可以联想和推理的能力,比如说,“lapin”,给一个对这个单词陌生的人看,他能从中分析推理出这是“rabbit”(兔子)身上的“meat”(肉)吗?连lapin是不是一种肉都判断不出,更不用谈判断这个能不能吃了。    汉字不仅词可以推理,单个字,也可以通过联想得出其中的意思。比如“拿”,“合”“手”为拿。请问从“take”(拿)这个词里,能看出“hand”(手)和“unite”(合起来)的意思吗?如果在不认识的情况下,给你一个“take”,你能看出是“拿”的意思吗?所以,英语是不适合于人类大脑,英语要想知道一个词的意思,只有事先把这个词,牢牢记在脑子里,而一旦忘记,就造成失读。结合前面的论断,英语试图给世界上每一事物每种状态定义一个单独的单词,而这些单词要一一记住,需要占用多大的记忆量。人脑要知道一个单词或字的意思,需要从记忆里读取,记忆量越大,从记忆中读取对应意义的过程就越慢。 上面说的是从联想和推理角度说明英语不适合于人脑,而汉字完全适合。下面从其它方面论证:     从信息通过视觉进入大脑到大脑完成认知的过程来论证。 人类阅读文字信息,主要是靠眼睛。  第一步:眼睛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影像信息,比如说你看到一页文字,并非只看到了文字,还看到文字所在的纸页,甚至整本书,这是一个完整的影像。  第二步:大脑对影像进行处理,分析出其中的文字内容。    第三步:认知第二步分析出来的文字。如果是汉字,大脑会从记忆中校对这个文字的样式,根据这个样式,直接得出这个字的含义,从而完成认知过程。如果是英语,则是根据从记忆中读取这个样式对应的读音,形成声音信息,再从记忆中读取这个声音信息对应的含义,完成认知过程。    这里,处理汉字,省掉了一步,直接就得出字义。而且,人类大脑处理影像的速度,比处理声音的速度要快得多。所以处理英文句子的速度,相比处理中文句子,速度上不止慢一倍,而是慢若干倍。这个就不用举例子吧。请大家读一篇中文文章和英文文章试试。     下面从信息通过听觉进入大脑到大脑完成认知的过程来论证。    如果人类视觉获取的是影像信息,是一个单一画面的话,那听觉获取的则是一个连续的声音,声音是什么,是音频流。注意,是一个流,有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这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就需要时间。不同的流,时间也不一样长。  那人脑要听懂这个音频流,必须能够把这个流分为一个个的音节。否则,人脑听不懂它。比如说,苍蝇不断的嗡嗡声,你能听懂是什么意思吗?那我们就比较一下汉语和英语的音节的不同。每个汉字都只有一个音节。英语是一个个单词,不同单词音节数不同,而且多数的单词,还是两个甚至更多音节。假如我们听到一段中文对话,我们只要分析出一个个音节,就可以对这些音节进行处理,得出其含义。而且因为单音节,不必两个或多个的连起来分析,这对于听懂这段声音很有帮助。  假如我们听到一段英文对话,除了分析出一个个音节,还要分析哪几个连续的音节是一个单词,而且主要还是多音节,这不但加大了大脑负担,而且降低了效率。而人脑能同时处理的音节数是有限的,一个单词音节越多,一个英语句子中每个单词的音节数越乱,那大脑处理起来就越累。      下面从发音方面来论证:   当大脑处理完一个信息,需要让别人知道的时候,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口发出来。因为汉字都是单音节,英语单词多为多音节,相同音节数量内,发出的汉字数目肯定比肯定英语单词要多,更便于交流。当大脑要指挥相关器官发出一个汉字时,也不用去考虑音节数目,而发出一个单词时,则还要判断这个单词有多少个音节。而且因为单词音节数不统一,导致相同音节内,单词数目远少于汉字数目,如果以相同的发出音节的速度,汉语的速度明显要快于英语。      所以,汉语是最合适于人类大脑的语言,英语不是。      最后再论汉字和单词的写法。先以汉字的会义字为例:  例1,“旦”,“旦”字由“一”上一个“日”字组成。那“一”是什么。“一”起源于我们老祖宗对宇宙万物的思索,“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一是世界万物的开始。古人认为,宇宙最原始状态为混沌状态,经过漫长岁月,轻且浮的物质,渐渐上浮,成为天。重且沉的物质,渐渐下沉,成为地。天地之间的地平线,即是“一”,地平线的产生,代表地球的产生,地球开始于“一”,“唯初太始”是也。在地平上自然而然生成的万物,“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是也。这万物有天然的合理的状态和彼此的关联,这个谓之“道”,这些是以地平线为基础的,“道立于一”是也。那,“日”是象形,代表太阳,“一”(地平线)上升起一轮“日”(太阳),代表什么,“早晨”。 因为这个地平线,是唯一存在的,不可能有第二个,所以后来引申为用它来表示数目一,表示数目,其实只是引申义。   例2,“串”,“串”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即“串”字中的方块),中间有一个东西穿起来。那中间这个“丨”,何以解释。查一下字典,“上下通也”,上下相通之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中间打一孔,穿起来,不就是“串”吗?  这只是两个最简单的笔划,“一”和“丨”,都有自己的意义,其实其它汉字的所有的笔划都有原始的意义。那组成一个单词的每个字母,对于这个单词来说,可都有自己意义吗?没有吧。注意前提是对于这个单词来说。无非就是字母的简单排列,如果换成进制,26个字母代表26个单个数字,那也只是简单的26进制。那,用有意义的笔划,进行合理的排列,每个汉字都是有机整体。再用有意义的汉字进行合理组合,则会得到有意义的词。词再到句,最后是文章。请问,英语单词可曾有这样的优点?    再以象形字为例: 这个本不用举例,还是举几个吧。 为了新鲜,举不常见的例子:   例3:“尸”,如果“尸”的左边开口,再逆时针转45度,则是“人”字的象形。“尸”字是“人”字的象形顺时针转45度,表示一个躺着的人,表示死去的人,至于后来封起口来,拆为两笔,则是书写方便。我说过,这是象形,象形,如果你一定要追究人躺下不一定就是死,那你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了。    例4:“眉”,这个字中有一个“目”,代表眼睛,那个除去“目”之后的偏旁,代表眼睛上方的毛发,而且是水平高度上与眼睛有连接甚至交叉,所以在字形上,这个偏旁与“目”在水平高度上也有重叠。高度上与眼睛有重叠的,在眼睛上面的一缕毛发,就是“眉”毛。   例5:“冒”,这个字原始意义之一,就是“帽”子。“帽”字的“巾”字旁是后来加的。那这个“冒”,你细看一下,上面并不是“曰”字,下面的两道横,并不与“冂”两边接触。那这个字怎么解,这里面的两道横,代表头发,“目”代表脑袋(在甲骨文中,“目”代表脑袋。这个下面有详细解释。)脑袋上有头发,头发用一个东西(“冂”)盖起来,是什么,帽子。看看,汉字,多么的形象。英语可有这么形象。你从”hat”(帽子)能看出与“head”(脑袋)和“hair”(头发)有关吗?能看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吗?那,古人为什么用“目”代表脑袋,因为当你第一次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人的眼睛是最有神的,我们古人都是从事物最显著特点来造象形字的。从单词“head”能看出“eye”是最有神的吗?不能吧。      汉字的造字,有多种方法,限于本人时间有限,不能多讲,查查六书,这方面网上资料很多。从上面各个方面,都无一例外说明,汉字是最科学最先进的文字,汉语也是最适合人类大脑的语言,英语就差得远了,何止十万八千里,可以进垃圾堆了。      汉语结构合于自然规则,适于联想,适于大脑进行推理,适于大脑进行认知,适于发音。而英语在这些方面,全部不及格,是最垃圾的语言。请不要拿英语发明了电脑来说理,你要知道你肩膀上面长的是人脑,不是电脑。我用的术语是人类语言,不是计算机语言。也不要拿英语世界通用来说话,那是英吉利侵略扩张的结果,不代表英语就一定好。      至于说汉字难学,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完全是鸭子不会游泳,却嫌河道弯曲。如果你死记汉字的字形,当然感觉难学。像上面,理解了笔划的意义,理解了象形等等,还难学吗?只不过是老师不会教或根本不愿意认真教或根本不会学罢了。不过,对于今天主题,这算是题外话。
433 次阅读|25 个评论
小议代表性和先进性
热度 1 黄安年 2012-11-8 09:40
小议代表性和先进性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11 月 8 日 发布 代表性和先进性不是一回事 , 但是党代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是必需是统一的,不可想象一个党代表不具备先进性,否则怎么会是先进性政党呢。但是如果这类代表性突出了权贵性 , 那么其先进性可能会打折扣,因为权贵不等于先进 , 即使在镀金时代也难说是先进的代表。至于有一种说法说什么代表一定是最先进的 , 这可不一定,代表就是代表而已,这不是开劳模会或者先进工作者会议。别的不说 , 我看不出我认识的来自本校的某位党代表怎么成了最先进的了 , 如果真正实行全体党员大会投票决定 , 我估计这位代表是要落选的,从全体党员一人一票中选出来的代表恐怕才是真正具有代表性的 , 否则只是协商性代表而已。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237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什么党员都是先进的?
热度 7 xyysh2008 2012-7-9 08:34
为什么党员都是先进的? 最近看到几份党员总结材料,上面内容要不是某某党员带领大家做某事,就是某某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不是老党员发扬某某精神,就是某某新党员勇担重任。。。。。。 所有的非党员都是在党员的带领下工作着,所有的成绩都是在党员的帮助下取得的。。。。。。 总而言之,党员都是先进的,非党员比党员无论是思想认识、工作态度;还是工作能力、工作成绩都稍逊一筹。 这是为什么呢?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3386 次阅读|7 个评论
【奇文共赏】先进性=advanced sex
热度 4 bxlh2008 2012-6-10 12:30
前几天在科学网博客上看到一位老师写的博文,关于英语翻译的,具体哪篇文章记得不太清楚了,其中也是把“...性”翻译成“...sex”,当时我还不相信,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我是真信了,作者和编辑也真是太粗心了......
个人分类: 羊嘴胡诌|811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习近平强调: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whyhoo 2012-5-21 21:11
习近平在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上强调   认真总结和运用创先争优活动经验   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记者 李亚杰)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2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创先争优活动是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次有益探索。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的素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各级党委聚精会神抓党建和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的自觉性,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和重要启示。 习近平指出,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这种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与发展的;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必须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保持与发展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深刻表明,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赢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历史,也是党不断实现、保持、发展自己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90多年的历史说明,我们党始终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党在人民群众中就会有崇高的威望,党和人民事业就兴旺发达。90多年的历史也说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保持和发展,不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挑战与考验。过去如此,现在和将来也会如此。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认识,认真总结和运用这次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以更大力度继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习近平强调,要从思想上政治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坚持从思想教育入手,教育引导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要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试金石,进一步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在时时处处为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人民的实践中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从提高领导骨干素质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建设好领导干部队伍,坚持在实践中培养、考察、锻炼、使用干部,推动领导干部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从夯实组织基础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一项永久的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从完善党内制度及工作机制上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制度保证。 习近平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而又常新的战略任务,需要不断地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行研究。他希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理论工作者加强和深化这方面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源潮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5/21/content_2142212.htm
个人分类: 政治|11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秦振生:国企改革在于增强全民性先进性效益性
whyhoo 2012-4-25 20:35
纵观国内外实际和历史社会的规律性趋势,加快推进深化 改革 迫在眉睫。各领域内在 改革 动力强劲,新一轮改革大潮风生水起。   和历史上任何重大事件的演绎总有个方向性问题一样,我国的改革也有个发展方向问题。根据我国宪 法主旨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目标,改革的前进方向就是遵循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共同富裕、平等和谐 目标路径。如是,改革发展越是有成效,广大民众享有的人民民主权利会越好,贫富差距缩小、民生改善、成果共享越会加速成为现实趋势,自然和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产业结构协调合理越会成为必然,平等民主和谐的社会氛围越会更快形成和完善,等等。这是改革根本动力之所在,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之所求。   目前国企改革处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对此社会上有许多话题,其中的焦点话题有“垄断”及有关“私有化”方面的问题等。   大型国企主要分布在资源、能源、民生、重要装备制造等关乎民生命脉、国家安全少数领域。如果说这是国企“垄断”,那就太牵强,太不客观准确了。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本着对 国有企业 抓大放小、抓骨干放一般的战略安排,大量国企“关、停、并、转”,几经改革、“改制”,已嬗变为私营企业或国资并不控股的“混合制”企业。这就是称之谓出现了一波波的“私有化”浪潮。同时,随着加入“ WTO ”,加速开放势在必行,为数不少的外商独资企业或外资、中资“混合型”企业纷纷在各地开办。即使在被称之谓国企“垄断”的某些领域,实际上也存在众多的私营企业,只是规模较国企小得多。所以,以宏观考量,在国民经济总规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总量内,本国私营资本和外商私营资本的生产总量已占据了很大比重(或已超“半壁江山”),国企事实上所占份额在递减、缩小。在此境遇下,轻言国企在国民经济市场中居于“垄断”地位,显然与事实大相径庭、有失公允。国家办企业,并不是中国的“独创”。在西方发达国家,国企早是累见不鲜。以社会生产力文明发展规律审视国情实际发展阶段,并从历史前进的自然趋势谋略发展的前瞻性,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若干以公有制为特征的国企正是体现了这一宪法原则精神。    从微观上考量,存在于国民经济重要领域的国企,更不具有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垄断”。首先,在这些任一领域没有出现由“寡头”独家经营或“联盟经营”的局面,而是多家企业在竞争(尽管市场“竞争”机制作用发挥不尽如人意)。必须注意的是,在这体制内,也非“纯粹”都是国企,其整个产业链的众多环节,分布着难以数计的私(民)营中、小、微企业,它们也是这一所谓“垄断”领域的参与者、合作者,此其一。其二,某些领域事关国计民生基础,具有极大的社会性、公益性、民生性,大型国企承担大任责无旁贷、是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国家从全局和全民利益出发,牢牢掌控着相关定价权,而这对于一个真正的垄断企业是必备的权利。所以,国企“垄断”之说不具备实质性意义,从严格的视角审察这是不实之词。    以效能、效率低下诘难国企也是片面,并不恰当。首先,国企在有效抵御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冲击、防范国际“有毒”资本进攻、稳定国民经济全局方面起着“定海神针”般的作用。国企在支援国家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在抗击巨大自然灾害、在支持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等方面尽到了相当大的责任。国企全面执行国家相关法律及劳动、社保政策,职工民主权利普遍得到尊重并享受较好的福利待遇,在如实上交国家税收方面也有重要贡献,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方面也累有建树等等。这些是时下私(民)营企业根本不可企及的。私(民)营企业也有优秀的,但不多。有部分私(民)企效率比较高,除了自身经营优势外,很大程度上是以放弃“社会公民”责任、牺牲劳动者(部分)合法权益得来的。    所以,国企并不是“低效率”、“低能”的代名词。历经三十余年的改革进程,创立、总结产生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营国企的方法、激励机制(尽管还存在许多有待继续改进完善之处),如管理层承包经营责任制、公司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员岗位综合效益责任制,并全面植入市场机制经营,以及相关监督、考核、审计制度等。这有力加强了国企的规范营运,促进了效益增长及规模发展。那种不加分析,不考虑改革发展的历史性进程,不全面体察国际国内时势之实情以及复杂艰难,对国企一概“抹黑”、充斥“蔑视”、全盘“否定”,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企和资本主义市场的“垄断”不予区别,对国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或某些严重问题)动辄以“垄断”斥之是轻率、不可取的,而且有害。   国企应如何改革,改革应遵循什么样的方向呢?有观点认为,现存国企要再“缩小”、要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主张全面“私有化”。这一观点是个谬误。它不仅违背国情也违背世情,更违背宪法主旨、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对国企私有化有一种“引进”的做法叫 MBO (管理层收购),管理者优先“认购”(被“评估”得相当低的资产)产权,并以此“抵押”贷款“购买”产权,然后以企业经营所得“还贷”。如此完成了“空手套白狼”式的“产权置换”,全民所有的社会主义公共财产成了个人(管理者)的囊中之物。这种彻头彻尾“化公为私”的不当行为有悖宪法原则,侵害全民(国家)利益。   致所以有人热衷通过不当的 MBO 等方式实现私有化,除了“私利”等动机外,还有“理论”包装。有一种唯西方经济学某些陈腐教条马首之瞻的“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是私有制经济的“领地”,它“排斥”公有制经济。这一观点将市场经济推向“极端”,极为偏面,是一种“陷阱”,更不符合客观实际、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史。迄今为止,市场经济始终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自由交易的商品经济。即使在发达国家,国有经济、多种制式构成的合作经济,在整个社会国民经济体系中仍为不可缺失或占有相当份额。更何况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国有经济处于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以市场经济“排斥”公有制经济为由,以图国企全面“私有化”是一种无法成立的伪逻辑。   这种力主“私有化”的“理论”还认为,公有制“天然”缺乏效率,因为它没有“私利”这一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一观点是基于“人性”是“自私”的一种“判断”;无疑,这是对人性本源“方程式”的一种“解析”。可惜,这一“解析”只能是某种“无意”本能的臆认或者是“有意”的偏见式的误释。不可否认,企业的发展、社会生产的进行,确实需要物质利益作为原动力推动。但这一“利益”应是相关的若干多的个体利益所组成(各个体利益并不均等),并要获得“顾此及彼”的平衡,决不能是某个人或极少数几个人的专属“私利”。即使在私有制的体制内,如果只注重资本权人和管理层极少数个体的“私利”,而严重忽视劳动者(工人和一般管理者)群体的个人利益所得,使资本权利在生产关系中处于绝对“优势”的主宰地位(这是“正统”资本主义最核心的本质特征),则必然致“损不足以奉有余”式的“劫贫造富”、“少数人受益的成本是伤害大多数人”。那可以肯定,这样的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尚存在的以资本权利为核心的过度私有化、过度市场化(金融资本主义是由此而产生),以及相关监管缺失,导致贪婪的资本势力(私有公司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政治的渗透,已成了其市场经济体乃至整个社会内“毒素”滋生的温床,并成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金融、经济、社会危机的“始作俑者”。现在,美国某些企业领袖和智库正热衷讨论“美国资本主义已经不能惠及多数人”、“得益于资本主义的往往是有背景和有特权的人”的问题。前车之鉴犹在,任何理智、善良的人们都不会视而不见。令人困惑的是,那种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其它市场经济混为一谈;那种不区分对象、情况逢改革必言要“私有化”、加重“市场化”〔这一观点使“改革”成了经济(或殃及社会民生)领域“全面私有化”、“彻底市场化”的代名词〕,恐“不及”喜“过之”者,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必须与时俱进地尊重事物合理发展的多样性。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发展也不平衡。事物总是在变化着。乔布斯的出现及成功,他的“公司里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的理念和实践,给以“私利”为动力、目标的经济学,上了新的一课。其中的启示不言自明。任何承袭旧的衣钵没有真正的前途。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毫无疑问,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核心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可靠基础。 国有企业 是国有经济的集中体现。国企的改革,理所当然地要有利于国民经济中这一主导力量的巩固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方针理念,朝着有助于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平等和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方向迈进。   国企改革重点在于不断全面强化其全民性质,革除任何形式对全民资产损害侵占的行为及后果。通过改革,从全方位进一步确立和加强其市场主体地位、功能及增强实力,创新确立相关体制机制,使之在不断强化国企全民性质的同时、大力增强其先进性和效益性,使之更直接更有效地为全体人民谋利益服务、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服务。   马克思主义无时无刻不在世界各地活动着,起着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我们认定这一基本原理,那全民所有的国企改革目标方向应是很明确的(同样,私营经济适应、发展、优化并为人民利益国家事业作出贡献,也应是很明确的)。任何时候任何事情,是为极少数人谋利益还是为全体人民群众谋利益,始终是是否合理合法的试金石,始终是历史的分水岭。改革取向始终取决于“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忠诚于始终不遗余力地为全体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魂、之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必然是为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平等和谐的全面小康社会服务。为此,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领导下,改革的有序推进,就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革新和创造;就是对于遵循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要义实践的不断深化发展和完善;就是着力担当并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方位的科学发展、为全体人民谋福祉、为整个社会谋民主、平等与和谐的历史使命。 原文见 http://www.chinareform.org.cn/Economy/Enterprise/Practice/201204/t20120424_140187.htm
个人分类: 经济|1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验论文的重复性
热度 5 qufangbing 2012-4-19 11:08
最近在导师的带领下做了一个fmri实验,关于心理旋转,虽然创新性不够高,但是也算自己的原创。一直以来都很崇拜在学报上发文章的前辈及教授,因为那时目光主要集中在国内,心理学界的最高权威期刊学报在自己的脑海中地位非常之高,自己的目标就是登陆学报,并且不断的努力。然而在前期准备及写作过程中,因为阅读了较多的英文文献,发现了一篇研究范式同学报一模一样的文章,虽然采用的研究设备不同,但是实验设计,分析方法,结果 都可以说是一致。国外的是06年发表,国内学报似乎08年。 对比两篇文献之后,反思这种现象的原因,想起导师的一句话,心理学来说,国内跟国外的差距比较大,先进性程度国外要高的多,虽然在某些单独领域 国内研究者水平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水平, 但是总体研究实力,创新程度,人才队伍建设及心理学科的发展方面国内都是处于很大的劣势,十年甚至二十年内都难以超越。 正是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一些科研结果的复制现象,利用国外研究的先进性,copy人家的研究方法,换个面目出现在国内的研究成果中,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现在我们需要的更多是原创,重复的东西要不得,每想出一个实验方案之后要问问自己,这项研究的创新性怎样,设计之前的汇总工作做的是否充分,有没有拾人牙慧。 高水平的实验论文需要高创新的实验思想和设计,copy人家的东西固然可能在国内期刊上能够通过并发表,但是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充当了外国范式的本土化翻译者吗? 搞不懂。。。还是继续自己的论文。。。从自己做起。
6014 次阅读|9 个评论
轰轰烈烈之下
热度 2 hanshiqing 2011-11-30 12:08
中国人特别喜欢轰轰烈烈,可能正是缺乏信仰的缘故,觉得如果不轰轰烈烈,似乎就意义不够!然而,轰轰烈烈通常是滋生虚与假的土壤。 反观发达进步的欧美国家,一切都是在静静地进行,默默的展开,静得真实无比,默得人心可见! 建党90周年活动,声势浩大的“唱红歌”运动,让全国红军服脱租。电视上,各级高官在大谈特谈先进性和伟大性,可是,谁来买单呢?! 高层干部整天说着套话,走过场(会场及各种场面)。但他们不能静下心来研究问题、制定细致的规则,检查规则的执行情况。很多大干部整天追求轰动效应,走过场,作着秀。以为这样就是得民心了。殊不知,在他们冠冕堂皇的高谈阔论或兴师动众或场面风光的同时,与轰轰烈烈对应的却是全国有多少百姓在默默地受苦,在忍受折磨! 当谎言成为习惯的时候,真实已经淡漠在其后面了! 所以,看似轰轰烈烈的东西,通常其实腐败无比!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中感觉不到那些大官的存在,我们能够宁静地生活着,那么,我们就幸福了!
个人分类: 国家的管理|2296 次阅读|1 个评论
ctd 学习笔记之三 谁写ctd?
windlight 2011-9-26 13:57
赵凤光 http://www.dxy.cn/bbs/thread/21188183#21188183 答丁香园网友问 如果听了cde的培训,其指导思想还是有先进性的。 其政府注册管理发力点,从质量标准变化为生产过程控制并进一步进化到系统研发。系统研发最低层次是 避免了漏项,高一点的表现为整体性的改善。其核心一句话就是质量源于设计的过程控制和终点控制相结合的、全面系统的药品研发理念。 而不是原来的应试考试,一考定终身,而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来看研发的质量。 http://xdrug.dxy.cn/bbs/thread/19915563?keywords=ctd 这个材料里的第12页,第36和42ppt这个图是核心。 我是参加9月杭州培训,其在第10页和11页分别介绍了新旧模式的对比。 回到本题,应该是研发人员全员参与的系统性工程。注册人员肯定不会去关注发票和原料药的信息,这个第一责任人还是在研发人员身上的。 附问题: kai67419 wrote: 自年初开始,CTD的事情在祖国大地传播的如火如荼,CDE更是将其作为重点工作而不停地作出动作,但是,从CTD的本质的角度看,不禁产生许多疑问,提出一二,供各位讨论: 1)从本质而言,CTD就是一种格式,欧美的真正有关CTD的指导原则主要是规定其中包含的章节,更简单的说法是,将哪些研究的结果收录在那个章节中;进而,在CTD格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如IND、IMP申请(不同临床研究阶段)是对CTD的各个章节的内容的满足程度的要求(如,申请I期临床时,药学做到哪一步、药理毒理做到哪一步等);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CTD格式的文件 与 CTD文件的各个章节的内容 之间并不存在充分必要的关系,即,靠CTD格式来提高所谓“药品研发水平”“保证安全用药”是不可能的。 实际上对CTD的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审评人员往往会根据CTD的章节的技术要求来看国内单位少作了哪些研究工作,因此,天真地认为照着CTD写申报资料就可以保证研究人员不缺项了。如果研发工作堕落到依据CTD章节的题目来进行,而不是依照产品的具体特性来进行,研发就没有了。 2)CTD引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谁来写CTD”,如官家所述,CTD是注册文件,在国外,CTD是由注册部门的一个相当庞大的CTD编写队伍来完成的;而据本人了解,在国内(甚至是在中国设厂的外企),申报资料多由研发人员编写;而在CTD的前提下,这几乎已经不可能了,因为,若按照CTD的条目,实验工作的数量会成倍地增加,而CTD本身不同于“试验报告”,因此,CTD的编写的工作量十分庞大。在国外,多是由研发单位提供各个研究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方案)作为素材,再由专门的编写队伍形成CTD文件(不恰当地说,相当于写一篇论著或综述)。因此,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必然出现“代理编写CTD”的专业公司。 3)所以,CDE在忽悠SFDA接受CTD的过程中提供了片面的信息,把“CTD格式的申报资料”与“药品研发水平”混淆了,使某些人认为只要是CTD,就高水平了。实际上,编写过申报资料的同道都明白,CTD格式不难,做原来的试验也可以应付。而且,最滑稽的是,CTD是很少要求提供原始图谱的,所以从某个角度看,反而容易了。 但,本人认为管理者忽视了“CTD撰写"”这个具体的过程,因为,在国内还没有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员,研发人员是不屑于、也不应该来撰写的,他们的主要工作十设计试验、得到数据。而注册人普遍没有能力来完成这部分工作(因为,原来的注册工作不是这个)。 所以,到底谁来写CTD? 这是个绕不开的问题。 或许是个商机? 供一阅,不当之处还请海涵。
个人分类: 科学方法学|37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首页内容需要改革
热度 3 Education 2011-4-12 00:49
精选和热门博文的作者太少,99%的精选/热门博出自5%%的人。 这说明科学网的广泛性和先进性还有较大差距。 严肃的重要的博文作者越来越少 就像乒乓球,99%的 冠军出自中国,就你中国玩。 也是很苦恼的。 有的人精选多一些也可以,也许有的人真得有很多的高明想法。 但是,我猜测别的读者和我一样,一看博主的名字,就知道他的内容。 按照信息学的理论,就是没有信息量。 杨秀海的博文“如何才能在科学网上混出个“出人头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669do=blogid=432079 后面的博文评论里 提出要相关领域的搏主博主审核后才能加精,是一各好办法。 我提出另外一个办法,就是编辑或者博主要在你推荐加精的博文下注名,作者的名字不一定在头版显示。 就像推荐领导干部任职要强调推荐者的职责。编辑没把握的,转请别人审核,就像期刊找专家审论文一样。 这个方案科会增加科学网编辑的工作量,所以也难立刻实现。 相信绝大多数博主的,可以发博文同时注明是否自荐加精供编辑参考。
个人分类: 人文历史|2774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geneculture 2011-3-10 14:25
http://www.rong-chang.com/ http://www.eflfast.com/index.html 英语学习免费网站--美国排名第一的英语学习网站,由李荣昌博士创建。本着英语学习免费,人人可学的理念,李博士组织编写了大量在线英语学习材料,免费供全球英语学习者使用。本网站汇集了大量李博士编写的教学内容,供初、中、高各个水平级的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使用。此外,还精选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的最佳免费英语学习网页。内容全面,质量保证。网站成立以来,内容不断提高更新,故始终保持排名第一。为保持网站的先进性,更适合大家的需要,欢迎您在线评论提建议。 http://www.rong-chang.com/ http://www.rong-chang.com/rcli.htm http://www.12edu.cn/hfm/jzfc/200608/120626.shtml http://www.eslpod.com/website/index_new.html http://www.manythings.org/vq/index.html
26 次阅读|1 个评论
停止扯淡
热度 2 phd9992000 2011-1-17 02:31
停止扯淡
孔夫子的像立在了政治中心,引起了口水无数。 孔夫子本人在世之时,到处售卖他的理论,但依然生活颠沛流离,有时候甚至饿肚皮。 等他死后,忽然时来运转,被封“衍圣公”,其言论成为读书人进入仕途的“敲门砖”,颇为荣耀。 现在,他的像又立在了大广场,或许以后还会印到人民币上。倘若夫子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按照一般的解读,夫子的像立在了政治中心是一个信号,意味着儒家学说重新受到重视。儒家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致是让夫子为建设“和谐”秩序做贡献;另外受到重视的原因,大概是为了解决当前的信仰缺失问题。 信仰缺失是个大问题。以前强调依法治国,不管用;后来以德治国,还是不管用;再后来,“三个代表”、“先进性”治国,依然未见起色-----不知羞耻,撒谎成风。这可如何是好? 《潜伏》里面站长说得好:不是为了这点特权,谁要去当这个官啊!怕丧失特权,不敢接受监督才是根本。骨头断了不接,只在外面抹药水,什么用也没有,徒费时日。从这个意义上讲,去争论什么孔夫子的像立与不立,或者立别人而不立他,都是扯淡。 -----Do it!人民群众望眼欲穿了。 (照片来自网络 致谢 顺便测试新版上传照片)
179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