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野生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们被野生菌毒倒了,怎么办?
热度 4 SinensisMorella 2018-7-20 10:07
我们被野生菌毒倒了,怎么办?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杨祝良研究员团队总结 ) 野生菌上市季节,我们在吃了野生菌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如果感到 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或有其他不适 ,那或许我们 误食了 毒蘑菇!!! 野生菌 中毒了 !!!怎么办??? 首先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前往医院; 其次 , 神志清醒者 在等待医院救护时, 要及时催吐 ,如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 将胃里的野生菌吐干净 ,并尽快进行 专业洗胃 ; 已经昏迷的患者 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第三 ,必须及时让患者补充少量水份(如糖盐水等),保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利尿,促使毒物排出; 第四 ,就诊时要携带吃剩的菌子或未烹饪的新鲜菌,并向医生 说明菌子的来源、烹调方法、进食数量 等,以便医生根据毒素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专业对症治疗。主要的中毒类型有: 1 、 胃肠炎型 。具体反应是: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一般不发热,严重者会导致脱水,引起周围循环衰竭。 2 、 神经精神型 。先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症状,然后有烦躁、幻听、幻觉、妄语等怪异行为,少数人还有迫害妄想,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患者会感觉面前有活动的小人或动物,进而有打人毁物、狂奔乱跑,甚至出现伤害行为。 (裸盖伞属真菌示意图-摘自网络) 3 、 溶血型 。食用 毒菌 6至12小时后,除有胃肠炎型表现外,还有贫血、肝肿大等症状。 【 毒沟褶菇是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发表的新种(图中人物为我国著名真菌化学家,刘吉开研究员)】 4 、 多脏器损伤型 。在进食毒菌10至30小时后,先有胃肠炎型表现,然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还伴有精神症状。 天啊,路途遥远,一时半会到不了医院就医 , 怎么办?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团队总结 ) 必须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 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 等处理,尽快 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菌残留物 ,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必须尽快 送医院进行专业诊治 。 以上粗浅认识,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0740 次阅读|5 个评论
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
热度 4 SinensisMorella 2018-7-17 09:58
“头戴斗笠,腰系裙子和脚穿 靴子 ”的蘑菇不吃 !!! 毒菌认识的误区!!! 1 、鲜艳的菌子有毒,颜色暗淡的菌子没毒? 不能用颜色或形状简单地区别菌子是否有毒。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菌子的颜色鲜艳,却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的颜色则为灰色或白色。 2 、菌子跟银器、大米、生姜、葱蒜一起煮,汁液变黑有毒,不变色就没有毒? 多数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如毒蘑菇中剧毒的鹅膏毒素不能与金属发生颜色反应。 3 、有乳汁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菌子有毒? 有些毒菌的确具有乳汁样的分泌物或受伤变色,但是还有一些多汁的菌子受伤后,有乳汁分泌,同时颜色也会发生变化,它们不仅没有毒,而且美味可食用,如多汁乳菇(云南地区俗称奶浆菌)。 4 、生蛆、生虫的菌子没有毒? 绝大多数菌子成熟后会生蛆、生虫,如剧毒鹅膏类。因为昆虫与菌子协同进化,它们已经习惯了菌子的毒素,但是这些毒素对于动物或人却是有毒。 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杨祝良研究员总结: 具有“ 头戴斗笠,腰系裙子和脚穿 靴子 ”的蘑菇,不吃 !!! 鹅膏属的特征之一。 鹅膏菌(Amanita)是真菌界、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鹅膏菌科、鹅膏菌属中一类真菌的总称。 剧毒鹅膏菌分布非常广泛,除南极洲以外,各大洲均有分布。目前已知的剧毒鹅膏菌约有50多种,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杨祝良研究员团队2016年的研究,发现:剧毒鹅膏在我国共分布有12个物种,其中大部分物种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只有少数物种局限于热带或温带地区。 剧毒鹅膏 含有毒肽和毒伞肽两大类毒素。 目前 , 误采、误食野生蕈中毒事件中,95%是由鹅膏蕈所致。鹅膏毒肽是鹅膏蕈所含的最重要致死毒素,鹅膏毒肽为双环八肽,天然鹅膏肽有α-鹅膏毒肽等9种。鹅膏毒肽能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和酸碱。 食入后,可迅速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肝脏,并能迅速与肝细胞RNA聚合脉结合,抑制mRNA的生成,造成肝细胞坏死,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为主的多器官衰竭!!!! (摘自 Cai et al. 2016, Mycologia ,108(5):993-1009 ) 图片上的蘑菇都是剧毒蘑菇!!!,勿采!!!勿食!!! 2、不吃不熟悉的菌子 :尤其不要在异地采食自认为是“认识”的菌子 。 切记:游泳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人!!! 此蘑菇剧毒,不是黄罗伞!!!,勿采!!!勿食!!! 3、一次不吃多种菌子 :且不过量食用;不连续吃数顿。 4、吃菌子时不饮酒 :酒精可以改变物质在体内的代谢,从而产生有毒成分,导致中毒。例如市场上常见的栽培食用菌—鸡腿菇,食用时不能喝酒。
11916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野生菌香飘云岭大地 专家呼吁开发与保护并举!
SinensisMorella 2018-7-13 09:13
野生菌香飘云岭大地! 每年六月份云南开始进入雨季,藏在云南大山里的珍稀野生菌也开始陆陆续续上市,在云南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场——木水花野生菌市场,旺季时节每天的野生菌交易量超过500吨,这是大自然对云南的珍贵馈赠,这是属于云南人的一场饕餮盛宴。    野生菌香满云岭   据了解,云南野生菌物种多样,境内分布蕴藏有大型真菌124科599属2753种,约占全国56.9%,居全国之冠,其中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开发价值的有160多种。   云南省有近1000种野生食用菌,129个县均分布有野生菌,在云南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菌超过250多种,名贵的约100种左右,大宗交易的有50多种,产值约200多亿元,涉业人数约300多万,其中量最大的牛肝菌占48%。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总经理黄克良介绍,自2005年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建成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市场已占据全省野生菌食用交易量的70%左右,2017年交易野生菌3.8万吨,交易额达70.8亿元。这样的数据足以让云南傲立全国野生菌市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会长刘培贵介绍,云南的野生菌实际上是四季产出,并且生物量大、品质好。“云南立体气候、立体植被类型和共生树种,为野生菌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春季以低温性的羊肚菌、香菇、冬虫夏草等为主;夏季以中温型的为主,初夏至秋初时,常见的如松茸、牛肝菌、松乳菇、奶浆菌、大红菌、鸡油菌、虎掌菌等,盛夏如鸡枞菌、多汁乳菇、灵芝等;冬季从农历立冬日开始正是多种块菌(松露)成熟采集季节,成熟期一直延续至第二年的3、4月份,刘培贵如数家珍。 云南野生菌上市。摄影:金志超    保护与利用亟待平衡   野生菌虽然是一类可持续再生的资源,但不科学采集和管护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野生菌持续利用。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在读博士、副教授李树红表示,云南野生菌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问题,以及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以松露为例,云南野生松露采收始于1989年,在此之前不被人们所认识,采集数量少,价格低廉。随着国外市场的拉动,人们对松露的认识不断增加,云南松露价格一路走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人们开始对松露进行滥挖、早采、过度采挖等盲目、粗放的采收,导致松露有效物质积累不充分,从而影响松露自身香味及品质,使人们口中的“黑钻石”卖出了豆腐价。   对此,李树红表示,首先要加大野生菌基本常识的科普宣传,让采菌的老百姓、收购商、消费者了解野生菌的生长规律,从而实现科学采收和消费。   “不同种类的野生菌,他们的采收标准、分级标准、加工标准的缺失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建议制定地方标准,为野生菌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李树红表示,目前还缺乏一部地方性法律法规,依法进行约束粗放掠夺式破坏采集行为,缺乏对生长野生菌森林的必要管护,需要明确投资收益权和管护措施。   李树红建议积极开展野生菌的资源收集和评价,对菌根型食用菌通过菌根培育方法,建立和扩大新产区;对腐生型食用菌通过驯化栽培方法,增加市场供给量,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和过度开发。   实际上,云南省的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尝试对多种珍稀野生菌进行人工栽培。目前,已经实现对松露的半人工栽培,羊肚菌一些腐生种类(如“六妹”“七妹”和“梯棱”等)和暗黑网柄牛肝菌的人工栽培。 赵琪博士在羊肚菌出菇现场观察    野生菌人工栽培任重道远   在云南,从事食用菌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专职研究队伍规模在逐渐壮大,在野生菌系统分类、资源保护、人工促繁、菌种合成及“农法”栽培和工厂化栽培等方面成果丰硕。   在云南省广布的野生菌,80%以上的类群都是与森林建群树种(如松科、壳斗科、榛科、胡桃科等)共生的菌根真菌类群,常见的如块菌(松露)、松茸、牛肝菌、乳菇菌(奶浆菌)类、红菇类、干巴菌、虎掌菌等等。它们彼此依靠,互利互惠、相得益彰,在保障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防止水土流失起到极大作用。但这样共生的菌根型真菌,目前的人工栽培还未有实质性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琪博士介绍,松茸和干巴菌就是常见的共生型珍稀野生菌,属于菌根菌,它们不能像栽培传统腐生菌,如木耳和香菇那样进行人工栽培!   菌根菌在纯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非常缓慢、没有宿主植物共生不能形成子实体。“现阶段,我们对其子实体形成机制缺乏了解,对其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还未研究清楚,因此通过传统腐生菌的栽培模式和手段,还栽培不出松茸和干巴菌等菌根菌的子实体!” 赵琪说。   但目前可以通过适当人工干扰菌根菌的自然生长环境,如增大空气和土壤湿度,保护生长环境等人工干扰措施来增加松茸的产量;通过疏林、挖沟等人工干扰措施来增加干巴菌的产量。   赵琪介绍,云南的科学家们通过“采取设置栅栏、封山育菌、调整覆盖物厚度、林分郁闭度”以及在干巴菌生长季节建立管护棚进行看护等人工管护措施后,干巴菌的产量和效益明显增长,“产量最高增加了1倍多。”   鸡枞也是云南人民非常喜欢的野生食用菌,同时也是很受非洲和东南亚产区群众喜爱的食用菌。鸡枞菌是与白蚁共生的真菌,通俗讲,鸡枞是由白蚁培养的美味食用菌。由于共生关系非常复杂,所以人工栽培鸡枞的技术尚未成功,云南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所教授李荣春团队研究鸡枞菌近20年,但在人工栽培方面没有突破。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人工栽培的‘黑皮鸡枞’,‘××鸡枞’都不是真正的鸡枞。”李荣春介绍,但世界著名四大食用菌之一的羊肚菌的一些腐生种类(如“六妹”“七妹”和“梯棱”等)已实现人工栽培。   “羊肚菌在迪庆香格里拉实现了100亩连片反季节成功栽培,6月26日进入采菇季节,预计可采到8月份。”李荣春介绍,2017-2018年度云南省羊肚菌取得了50亩连片平均亩产超300公斤,一个县内1000亩的平均亩产超150公斤的高产栽培成果。   目前,全国羊肚菌栽培面积约7万亩,四川、云南是人工栽培羊肚菌的主要省份。云南省近3年来羊肚菌栽培发展迅速,2017至2018年度全省栽培面积超过1万亩的规模,以怒江、迪庆、丽江、大理、楚雄为主要栽培地区。羊肚菌栽培已成为一些县区脱贫攻坚的手段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野生菌是大自然恩赐云南珍贵的“礼物”,只有发展与保护并重,把野生菌资源保护和野生菌资源可持续利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野生菌才能真正的香飘云岭大地。“我们特别期待《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条例》进入的正式立法程序,尽快颁布实施;也特别渴望《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地方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实施。” 刘培贵说。   (人民网 2018年7月11日)   来源: http://yn.people.com.cn/n2/2018/0711/c378439-31802611.html
8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后一个暑假
热度 1 zhangyitingzt 2014-7-26 20:16
从5岁上学前班开始,除了研究生这三年,基本都是有暑假的。而毕业后的最后一个暑假回到家乡陕南小城,门前是满目疮痍但仍充满儿时回忆的玉带河,门后是连绵起伏的南山,每日对着南山读书写字。时而兴起,想把门前门后的空地都种上蔬菜,于是我开始整地、播种、浇水、除草,颇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意境,有时候也觉得自己躬耕在此,践行母校农大“耕读至诚”的校训,慢慢的我开始怡然自得。但日子久了也觉得无聊,才发现人要做事情,要有为之奋斗的目标才会真正的快乐吧。竟然会非常怀念研究生的日子。 研究生的日子每天都有很大压力,读不完的文献,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完的论文,跑不完的步,但现在思念的恰恰是那样的生活,于是开始劝告师弟师妹好好珍惜研究生的日子。研究生的每一个夏天,我似乎都辗转云南各地采样,第一年是让农哥陪我去了云南易门、贵州盘县等地,最后两年是自己一次次的去普洱和西双版纳,那些孤独的旅行,那些为了与各种野生菌的邂逅翻山越岭的激情,都是我人生最宝贵的回忆。怀念在实验室熬夜做分子的岁月,和展图没日没夜的赶进度,她是为了能做完回去见男朋友,而我是为了早日毕业脱离苦海,每次实验失败,没有人指导,多方询问而不得要领的时候,我们一次次的重复,重复一次次的失败,我们在凌晨三四点在实验室哭鼻子,然后第二天继续。我翻看实验记录,发现去年夏天我一直在做实验。 快工作了,更发现自己多读了几年书和其他人的不同。加入了未来工作的群,里面也都是各个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大家也都在等着上班,而没上班的这些日子里,他们每天都在群里讨论吃喝玩乐各种事情,更有甚者一天到晚都守在群里发言。虽然我鄙视自己即将做一份自己曾经鄙视的工作,但更鄙视那些以吃喝玩乐为己任,每天没事乱吼的人,直接屏蔽掉那些没用的消息。 最后一个暑假,但似乎过了过暑假的年龄,觉得自己有好多事需要去做,有好多书需要去看,期待有一天能回到学校把自己的科学梦继续下去。
85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组野生菌照片,请您为它定个名字!
热度 5 科普丽人 2013-8-31 21:45
这是本人拍自丽水大山林的野生菌类,可惜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如果哪位朋友知道它们的名字,敬请告诉我,小曾在此向您敬礼致谢了! 野生菌之一: 野生菌之二: 野生菌之三: 野生菌之四:[这也是牛肝菌,与上面的品种又不一样的} 野生菌之五: 野生菌之六: 野生菌之七:
个人分类: 植物图文|6172 次阅读|6 个评论
块菌的分离
热度 1 Macrofungi 2011-1-17 19:26
块菌的分离
子囊菌门(Ascomyt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盘菌亚纲(Pezizomycetidae)、盘菌目(Pezizales)、块菌科(Tuberaceae)、块菌属(Tuber Micheli:Fr),是经济价值极高的食用菌。 块菌 子实体(有华中农业大学罗信昌教授提供),初步推测是印度块菌 Tuber indicum 块菌 子实体,劈开可见块菌的“大理石”花纹 子囊孢子,为2—4个带有纹刺,上图为10×目镜,(一般光学显微镜) 同上 忘记是40×还是100×的目镜了~~~~~~(_)~~~~ 组织分离后长出来的菌丝,菌丝生长速度极慢,估计有1月有余,方长2-3mm,且很多菌丝深入培养基内部,基内菌丝较多。 孢子囊包裹着一个子囊孢子 这是100×油镜下的子囊孢子 菌丝体的细胞核荧光染色,好似是再生的菌丝有一部分是子囊孢子萌发的,观察有单核出现。 因之前未接触过块菌,还不能确定组织分离的菌丝是否是块菌还是污染,真是的情况有待进一步的鉴定。 版权保留,如有需要,请联系!
783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