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用户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Elsevier、SCI、EI全知晓
zlhtcm 2013-1-24 21:14
1、Elsevier Science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网址:http://www.sciencedirect.com/ (采用IP地址控制方式,不需用户名和密码) Elsevier是荷兰一家全球著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商,每年出版大量的农业和生物科学、化学和化工、临床医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工程、能源和技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航空航天、天文学、物理、数学、经济、商业、管理、社会科学、艺术和人文科学类的学术图书和期刊,大部分期刊被SCI、SSCI、EI收录的核心期刊,是世界上公认的高品位学术期刊。 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的学科覆盖有:农业和生物科学、数学、化学、化学工程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化学,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决策科学、地球科学、能源和动力、工程和技术、环境科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材料科学、医学、神经系统科学、药理学,毒理学和药物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金融、商业,管理和财会、心理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1800多种高品质全文学术期刊, 涵盖21个学科领域。其中SCI、SSCI收录期刊1,221种,EI收录期刊515种,社科类期刊数量为255种(SCI、SSCI收录期刊152种)、科技类期刊数量 1,302种( SCI收录期刊1069种)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信息源。 Elsevier服务系统实现了与重要的二次文献检索数据库的全文链接,目前已经与SCI、EI建立了从二次文献直接到Elsevier全文的链接。 2、《科学引文索引》SCI 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1年,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加菲尔德仍是SCI主编之一。SCI是由 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nc.)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现为双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还有联机型数据库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 SCI是一部国际性的检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SO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 SCI选择期刊比较科学,它运用引文数据分析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期刊的学术价值,在选用的 3 400余种期刊里包含了国际上较为重要的期刊。它所择取的80万条论文,可以说是集各学科之精萃。因而,它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并将其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的多寡,看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及其科技实力指标之一。SCI检索系统历来成为世界学术界密切注视的中心,争相角逐的焦点,世界公认的文献统计源。 然而, SCI就其本身而言,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科技人员获取最需要的文献信息。这也是编辑该部索引的主要意图。 SCI最大的优点是引文功能,在这里读者能很快地了解到某一作者的某篇论文是否被他人引用过,通过引文次数可以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过程。另外,使用SCI还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如:有没有关于某一课题的评论?某一理论有没有被证实,某方面的工作有没有被扩展,某一方法有没有被改善,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创新性等等。因此, SCI也具有反映科技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功能。 SCI的这些优点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 3、《工程索引》EI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个人分类: 学术信息|123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西大学邮件的360邮件通设置
ywmucn 2012-9-23 21:27
邮箱域名: @sxu.edu.cn 类型:pop3 服务器: mail.sxu.edu.cn 端口:110 登录方式:用户名 登录网页:http://mail.sxu.edu.cn/user/?q=login 登录方式:自动
个人分类: 网站&网页|38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明网给俺建了一个博客,算镜像?
热度 16 陈安博士 2012-8-12 00:10
您好!我是光明日报社 光明网的编辑。您是管理学方面的专家,博客影响力很大,作为以思想理论文化为特色的中央新闻网站,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光明网,与广大网友交流。冒昧为您在光明网开设了博客 http://bbs.gmw.cn/home.php?mod=spaceuid=629792 ,并加入了专家组,非常期待您的到来! 俺们登陆了一下,发现和科学网真是很象啊!呵呵
个人分类: 物论|4142 次阅读|19 个评论
解决163邮箱登陆不上的问题的一个小办法
bioqu 2012-4-25 14:46
最近两天早上六左右上163邮箱,都登陆不上,很不方便。 后来,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163邮箱登陆”,通过搜索得到的界面的第一条就是一个163邮箱登陆窗口,直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登陆上了。
6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讨论饥饿问题
liuli66 2012-2-18 23:20
1 讨论:信仰下的悲剧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6009do=blogid=538766 2 阅读Sen (1983): development: which way to go ?该文讨论了中国大饥荒;比较了中国与印度 3 阅读林毅夫:食物供应量、食物获取权与中国1959-1961年的饥荒。 用户名 2012-2-18 20:28 评论已经被科学网删除 刘少奇在调研中获得一个说法:三分天灾 七分人祸;在七千人大会的口头报告中讲了;MAO很不高兴。 博主回复(2012-2-18 20:39) : 实事求是难。 !-- �༭/a--�ٱ� liuli66 2012-2-18 20:13 AN与一个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农民老者交谈, 那个时期,120口人的村子,死了几十人。 人们出门逃荒权也被剥夺了。 博主回复(2012-2-18 20:49) : 我的二姐就是那几年出生的,小时候饿得总是爱哭。 !-- �༭/a--�ٱ� liuli66 2012-2-18 20:13 记得一位中央领导在那个时期的调研表明, 一个地方,人们被允许退出“公共食堂”,回家自己做饭,浮肿病被减少了40% 博主回复(2012-2-18 20:48) : 这可能与印度当下的情况不能同日而语? !-- �༭/a--�ٱ� liuli66 2012-2-18 20:10 记得经济学家林毅夫以及其他经济学家说, 饥饿,表面上看是供给匮乏,实则是粮食获取权被剥夺。 (林毅夫:食物供应量、食物获取权与中国1950-1961年的饥荒) 博主回复(2012-2-18 20:47) : 印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人口有很大关系。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096717.shtml 原先曾注意到在印度教中有一个性力教派(这个名称是刚落实的),在老吴提出异议时我提到过的。虽然当时未注意是印度教派下的。相关资料网上有不少。 !-- �༭/a--�ٱ� liuli66 2012-2-18 19:45 印度的现象是个 谜。 “信仰”可能只是解释该现象中的一个因素。 AN联想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大饥饿时期。 博主回复(2012-2-18 20:07) : 不会回到我们大炼钢铁的年代里去了吧? 如果不是自然灾害在作鬼,一定有人为因素存在。 博主回复(2012-2-18 20:05) : 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国家科学技术还是蛮发达的,出现这种情况,当作何解释,是有些使人费解。
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个人密码安全策略
Moviez 2011-12-26 09:40
【博主注】最近网络疯传各大网站的用户密码遭泄漏一事,一时间数亿网民成惊弓之鸟,在谴责的同时,如何设置安全的密码也成了一个副产品,转载的博文或许是个不错的参考。 个人密码安全策略 作者: 月光 时间: 我们现在处于网络时代,时常要登录各种网站、论坛、邮箱、网上银行等等,这些访问常需要帐户+密码的身份认证,因此我们不断地注册用户,就有了数不清的网络帐户和密码。大多数人为了便于记忆,习惯只用一个常用的网络用户名、邮箱和密码,这是非常危险的。那么,网上的密码我们应该怎么设置,才能相对安全一些呢?   总的来说,个人密码安全需要遵循如下几个简单的要求:对于不同的网络系统使用不同的密码,对于重要的系统使用更为安全的密码。绝对不要所有系统使用同一个密码。对于那些偶尔登录的论坛,可以设置简单的密码;对于重要的信息、电子邮件、网上银行之类,必需设置为复杂的密码。永远也不要把论坛、电子邮箱和银行账户设置成同一个密码。具体的设置策略如下:   一、将自己常用的网站分类:大网站、小网站、重要网站、普通网站    1、大网站   大网站为可以信任的、安全的网站,例如用户为数亿的几个门户网站(新浪、腾讯、谷歌等),这类网站理论上安全性较好,常规情况下用户密码不易泄漏,并且都会提供绑定手机号功能,这类网站应该不超过十个。    2、小网站   大网站之外的网站都算小网站,是不可信任的网站,在上面保存的密码随时可能泄漏,并且可能是密码明文泄漏。    3、重要网站   涉及到网络使用的核心网站,例如主要的电子邮件、网银、网上支付、域名管理等,这类网站如果被黑客攻破,则会引起个人资产损失或者相关其他网站服务被攻击,损失巨大。    4、普通网站   重要网站之外的网站。   二、将自己的常用密码分类:弱密码、中密码、强密码    1、弱密码   最容易记忆的,且默认是可以丢失的密码。   各类中小网站、论坛、社区、个人网站等使用。   原因:这些网站的安全性可能都不太好,有些只是将密码MD5一下存储,有些可能还会明文存储密码。黑客很容易从这些网站盗窃用户的密码。    2、中密码   中等强度密码,8个字符以上,有一定抗穷举能力的。   中等密码主要在国内门户网站、大型网站、门户微博、社交网站等使用,但不要在主要邮箱里使用。门户网站最好绑定手机号码。   原因:大网站的安全性较好,通常被破解的可能性低,在大网站使用的密码要强度可以稍强。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门户网站(例如新浪、搜狐等)即提供微博,又提供邮件系统,如果系统默认建立了这些邮箱,那建议不要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些邮箱,如果要使用邮箱,最好确认该邮箱具有独立密码功能。   其中有一个例外是腾讯邮箱,腾讯邮箱支持邮箱的单独密码,设置好了以后,用户需要输入QQ密码和邮箱密码两个之后才能使用。   所有游戏帐号使用单独的密码。    3、强密码   强密码要求至少8个字符以上,不包含用户名、真实姓名或公司名称,不包含完整的单词,包含字母、数字、特殊符号在内。   强密码主要用于邮箱、网银、支付系统等。   这类网站是最核心最重要的网站,网银涉及到用户的财产安全,邮箱则可以重置用户所有注册过的网站密码,因此这类网站一定要用强密码,保证其绝对安全性。   密码穷举对于简单的长度较少的密码非常有效,但是如果网络用户把密码设的较长一些而且没有明显规律特征(如用一些特殊字符和数字字母组合),那么穷举破解工具的破解过程就变得非常困难,破解者往往会对长时间的穷举失去耐性。通常认为,密码长度应该大于8位,密码中最好包含字母数字和符号,不要使用纯数字的密码,不要使用常用英文单词的组合,不要使用自己的姓名做密码,不要使用生日做密码。   三、电子邮件使用规范   个人邮箱并非越多越好,只要两个个人邮箱即可(工作邮箱除外),关闭那些没用的邮箱,或者清除其内的所有内容,不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个邮箱。   邮箱的密码绝对不要和其他任何网站的密码相同。   邮箱分为两个类型,主要邮箱和次要邮箱,重要服务用主要邮箱来申请,一般服务用次要邮箱来申请。   主要邮箱建议使用Gmail建立,绑定用户的手机,并设置二步验证的手机动态密码,目前世界上只有Gmail信箱支持手机动态密码,增加手机动态密码之后,黑客即使重置了用户的Gmail密码,依旧无法登录该帐号,除非用户手机同时也被盗。有了动态密码,一旦用户信箱被攻击,用户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手机修复密码。   Gmail的辅助邮箱可以不使用,或者用一个可以,辅助邮箱的安全性一定要高,不容易被攻破。   对于Gmail的访问还有一点,就是不要用Hosts来访问Gmail,不要把www.google.com放入到Hosts文件中,否则将对Gmail的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威胁。   对于经常受到攻击的Gmail用户,强烈推荐使用Gmail的? 两步验证 ?功能,具体方法是,先登录Gmail,然后访问 这个地址 ,之后根据提示安装一个iPhone或Android应用,即可实现动态口令,极大增强了Gmail的安全性。   Gmail的? 两步验证 ?支持iPhone和Android手机,实际上属于动态密码的一种类型。 动态密码 (Dynamic Password)也称一次性密码,它指用户的密码按照时间或使用次数不断动态变化,每个密码只使用一次。由于每次使用的密码必须由动态令牌来产生,而用户每次使用的密码都不相同,因此黑客很难计算出下一次出现的动态密码。不过动态密码对手机要求较高,需要iPhone或Android这样的智能手机。   除了Gmail邮箱之外,腾讯QQ邮箱也是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的邮箱,使用腾讯QQ邮箱时需要注意,一定要设置双密码(邮箱单独密码),如有需要则打开腾讯的QQ手机令牌,QQ手机令牌是腾讯公司的一款QQ安全软件,通过验证30秒动态密码来保护QQ帐号、Q币Q点和游戏装备等,不过目前QQ邮箱还不支持手机令牌方式登录。   邮箱是密码管理中的核心和关键,通过邮件重置密码功能,可以获得用户大部分网站的密码,因此一旦邮箱密码被黑,会导致用户全部密码体系失控,Gmail动态密码虽然看起来麻烦一些,其实也并非每次都输入,在单台电脑可以三十天再输入一次。QQ的手机令牌也可以设置各种方法来减少输入动态密码的次数。   很多人觉得动态密码不方便,不愿意使用,这是不对的。方便性固然是好的,安全性是更重要的,重视用户密码的管理,虽然增加了一点点不便,但是你可能将会因此避免极大损失。   在邮箱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使用主要信箱和次要邮箱注册不同的网站,重要服务用主要邮箱来申请,一般服务用次要邮箱来申请。大网站用复杂的密码,小网站和论坛使用简单的密码。如果注册的网站被盗,需要尽快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重置密码。   对于那些小网站,在里面设置密码只能当没有,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网站是怎么保存密码的,其网站也随时可能被黑,因此只能保证注册邮件不被黑,可以用其重置密码。   归纳:1、核心邮箱可选用Gmail,启用其两步认证,因此密码被盗黑客也进不去,除非手机同时也被盗。2、用这个信箱注册其他网站,用不同的密码,大网站用复杂的密码,小网站和论坛使用简单的密码。3、邮箱使用单独的复杂密码,不要和其他网站密码相同。   四、网银使用规范   尽量少开通网上银行,如有必要,则开通那些口碑较好,较少发生过安全事故的网银,例如 招商银行 的网银。开通网银后使用数字证书,最好申请 USB Key ,USB Key使用了双钥加密,私钥安全地保存在Key中,在网络应用的环境下,可以更安全,弥补了 动态密码锁 单钥加密的一些缺陷。由于用户私钥保存在USB Key密码锁中,理论上使用任何方式都无法读取,因此保证了用户认证的安全性。除非黑客获取到用户USB Key的物理硬件,否则很难攻破用户的网银。   银行取款密码不要和任何其他密码相同。网上银行密码不要和取款密码相同,也不和其他网站密码相同。   对于 支付宝 来说,一定要安装数字证书,支付密码和登录密码不要一样,把支付宝帐户认定为实名,同时开通手机、邮箱绑定,如果还想更安全一点再申请个支付盾。   归纳:少开通网上银行,网银申请USB Key配合使用。支付密码和登录密码不同。银行、网银、主要电子邮件的密码安全最为重要,需要重点保护。网银使用单独的复杂密码,不要和邮箱及其他网站相同。   五、总结   密码是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钥匙。在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网上木马病毒横行,我们应该好好设计一下密码安全,才能保障网上银行安全、网上信息安全、网上交易安全,遵循上面介绍的个人密码安全策略,可以较为有效地提高用户个人密码的安全性,防止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受威胁和攻击。   本文地址: 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2937.html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3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提醒:某社交网站大量用户密码泄露】
热度 9 outcrop 2011-12-16 12:53
网络安全的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两大型社交网站(RenRenW和KaiXinW)的账号资料库外泄;可能导致大面积各类账号被盗。 由于大量用户习惯在不同网站使用同一账号名和密码,因此一种名为“撞库”的安全技术诞生:黑客利用大量已获取的用户名和密码,对不同大型网站进行用户和密码测试,可能导致大范围用户账号与信息被盗。 目前影响最显著的表现是被“撞库”用户的微博莫名其妙的多了垃圾关注或者转发垃圾信息;黑客还会继续利用甚至倒卖、公开这些数据,影响将更大。 面对这种防不胜防的密码失窃,提醒各位老师同学可以考虑采取下面策略: 如果账号密码在各网站雷同,可能需要及时修改其他重要网站密码。 不同重要级别的网站,采用不同层次的密码安全策略;比如无关痛痒的网站用通用密码,科学网用高强度密码(感谢 于鹏--OTFT 启发补充)。 比较理想的密码策略是是一站一密码,密码要长,14位各种字符(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密码相对来说比较安全;8位以内的普通字符或者数字密码,很多时候对黑客来说只是个摆设(感谢无维建议)。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4380 次阅读|19 个评论
新建账号后原用户名(Administrator)不见的解决方法
pingcn 2011-12-5 15:51
办公室的打印机设置的网络共享,其他人从网络上用我们的打印机打印,然后直接到我们科室来取了 。 我们想,是因为我们的来宾账户没有设置密码吧?可是来宾账户无法设置密码。 所以就想着——新建一个账户、设置密码吧。 然后发现,必须新建一个管理员用户,然后才能新建“受限用户”。于是就这样办了 然后问题出现了—— 那个MM只能用新建那个管理员用户登录了,她以前的设置、收藏夹都不见了。她表示很不开心,不想看到那个新用户。 因为是我帮着想的办法招致的麻烦,所有,我负责把这个问题搞定—— 从google得到了办法—— 1.使用“传统登录提示”登录 启动系统到欢迎屏幕时,按两次“Ctrl+Alt+Delete”组合键,在出现的登录框中输入Administrator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也可以单击“开始→控制面板”,双击“用户账号”图标,在弹出的“用户账号”窗口中,单击“更改用户登录或注销的方式”,去掉“使用欢迎屏幕”前的复选框,单击“应用选项”即可在启动时直接输入Administrator账户名及密码登录。 2.在登录的欢迎屏幕显示Administrator账户 单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后回车,打开注册表编辑器,依次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SpecialAccounts\UserList”分支,将右边的Administrator的值改为1,即可让Administrator账户出现在登录的欢迎屏幕上。如果没有这个,就在右侧新建一个Dword,把它的值设置为1. 3.自动登录到Administrator账户 单击“开始→运行”,输入control userpasswords2后回车,在打开的“用户账户”窗口去掉“要使用本机,用户必须输入密码”前的复选框,按“应用”后,在弹出的“自动登录”窗口中输入Administrator账户密码(如图1),按两次“确定”即可。注意:如果原来就设置了其它账户自动登录,应该先选中“要使用本机,用户必须输入密码”前的复选框,按“应用”后再去掉选中的复选框。也可以修改注册表实现自动登录,不过没有以上方法方便。 当然,如果不需要Administrator账户,可以依次打开“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在“计算机管理”窗口,展开“系统工具→本地用户和组→用户”,在“用户”右边窗口双击Administrator账户,在弹出的“属性”窗口中选中“账号已停用”前的复选框(如图2),按“确定”即可停用Administrator账户。 如果想删除那个新建的账户: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系统工具——本地用户和组用户——用户——点鼠标右键——删除;或者在“我的电脑”上点右键,管理,系统工具,本地用户和组,点用户,把你键的那个删了,重启 如果还想保留你新建的用户,但是想每次登录系统时,都用administrator直接进入系统: 单击“开始/运行”,输入“rundll32 netplwiz.dll,UsersRunDll”,你可以复制一下命令。按回车键后弹出“用户帐户”窗口,看清楚,这可跟“控制面板”中打开的“用户账户”面板窗口不同哦!然后取消选定“要使用本机,用户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选项,单击确定,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你想让电脑每次自动登录的账户和密码即可。也就是administrator。
34 次阅读|0 个评论
word2007中不显示mathtype 图标怎么办
wqinmin 2011-10-15 22:32
1、在MathType的安装目录下找到这两个文档:MathPage.wll 和 MathType Commands 6 For Word.dot。 2、将两个文件拷贝到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Word/ STARTUP 3、在word2007自动加载,在加载项里面可以看见。如果没有自动加载,就选择左上角图表—— Word选项——加载项——管理:Word加载项——转到,这里面就可以找到
188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些激动,终于尝试了好多次,登录进来了
热度 1 zhy208016 2011-8-9 11:58
如题,因为上学期课多,加之暑假初期又参加驾校倒桩移库练习,这么久没有到这里来了,谁想到,密码忘记了,今天再一次硬着头皮,尝试了好多次,终于进来了,太不容易了。实在不愿意失去这块地方啊!用笔记下,然后把所有邮箱啊、论坛啊、博客啊等等的用户名和密码重新整理一下,以防再次出现这样的事情。以此博文来纪念今天进入科学网博客的激动心情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41 次阅读|2 个评论
谈谈网络实名和匿名的问题
热度 5 gzchengzhi 2011-8-3 11:08
  首先我这里想要明确一下的就是,就网络技术而言,并不存在什么实名和匿名之分,实名和匿名只是在网络的应用层之上,一种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习惯而已。如果在Internet的四个层次中可以采用匿名方式,则通信过程就不可能有效地进行下去,因为说到通信,就一定是涉及到通信双方的事情。   当然在应用层中还有一种公开密钥技术,能够实现数字签名,能够有效标志文件所有者的信息。这与我们平常理解的实名和匿名是不同的。还有一种叫做DDOS的黑客技术,利用了多台计算机同时向一台服务器发送数据请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混淆发动攻击的黑客计算机信息,给调查取证带来一定的难度。这也有点类似于匿名的通信方式。   而最早的在应用层采用所谓匿名方式进行通信的可能是FTP协议。在使用FTP协议的时候,如果允许匿名登录,则用户不输入个性化的用户名和密码,只需要输入一个通用的anonymous作为用户名,任意一个电子邮件地址作为密码来进行登录。本质上来说,这并不能够起到完全隐藏自己的身份的作用。它只是采用了一个通用的用户名和密码而已。在客户机与主机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客户机已经通过各种网络协议将本机的所有重要信息都传给了服务器。但因为应用层之上的使用者并不了解网络技术各层次的工作原理,自信自己已经采用了一种神不知鬼不觉的方法来从服务器上下载文件,而服务器管理员又疏于时间去对日志文件仔细审查,匿名方式的神话也就逐渐为大家所知晓。   网络匿名方式在一段时间被人误解达到了高峰。记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外流传了一个很有趣的笑话,说的是:“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现在看起来笑话本身也成了笑话。当某些地区某些网友因为在某些贴吧中发表了对某些领导不满的言论以后,自以为采用的是匿名的方式,没有人知道是他说的。结果第二天还是被抓了起来。我们无疑应该对这种打击公民言论自由的行为进行谴责。但是作为网民,对网络进行了错误的解读也是一种深刻的教训。   我想指出的是在网络上,无论你采用的是匿名的方式,还是实名的方式进行讨论,对于网站管理机构、相关的主管机构、部门等来说,都是实名可以追查的。追查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通过分析你通信过程中使用的通信线路、经过了那些网关、使用了那个ISP等等信息,很短时间就可以确定你发送信息的时候使用的是那台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计算机所在的街道、门牌号、楼层、房间等。这远比用户在登录时候使用的用户名、密码这点信息要丰富得多了。因此我认为实名方式对于一个人的身份信息确认的用处不大。但还是有一点用处的。比如在论坛中,其他用户除了阅读网友的帖子以外,还想了解这个网友的其他信息,则通过网友的用户名可以节省一些交流的时间。但有时这些信息也还不太够。比如我们在发表论文的时候,经常要书写详细的个人资料,这就是为了提供作者的基本信息,便于联系和交流。这要看每个人或机构的喜好不同。但我想,这应该跟一个人的责任感等道德方面的判断没有直接联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匿名和实名的方式并不依赖于网络。因此匿名实名讨论方式并不是网络特有。早在网络出现之前就存在。一些非常专业的方式,比如论文的匿名评审、项目的匿名评审等。这些工作并不需要依赖网络来进行。而之所以采用了匿名的方式,则是期望评审专家能够专注于论文或项目质量问题,而不会受到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当然由于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士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信息,犹如马季先生相声里所指出的那样:“只花八分钱,让那小子恶心半年”,这可能就是涉及到了个人道德修养问题了。   同网络时代进行对比,传统方式中,那种刻意隐藏自己身份信息的做法,类似于现在的黑客。而一般网络用户在符合论坛等网络交互场所规定的情况下,采用匿名的方式,则类似于论文项目的匿名评审。因为网络用户并没有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信息,比如刻意使用代理服务器、恶意穿越防火墙等。   最后想谈一谈“网络实名制”的问题。本质上来说,网络实名制是一种制度,而我这里只是讨论实名和匿名的技术问题,二者有比较大的差距。但网络实名制的起源跟使用实名还是匿名方式来进行讨论是有联系的,故还是有必要在本文中略微涉及一下。   为何要提出“网络实名制”,其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形式上来说,网络实名制应该就是要确保每一个人上网的时候使用的是真实的身份。但这种真实的身份的显示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程度,目前并没有一个标准。如果说是连接到网络必须实名,我想其关口应该是ISP。如果说是开设博客或进入论坛讨论需实名,则把关人应该是网站管理员。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一下打开一个网站浏览信息是否应该使用真实身份登陆等。   尽管有些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不过已经有网络实名制实施的实例了,这就是韩国的网络实名制。韩国的网络实名制源于几年前出现的所谓“狗屎女”事件,相关资料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但我个人的看法,韩国之所以实行网络实名制,应该跟朝鲜半岛局势紧张有关。目前全世界只有韩国实行网络实名制也能说明这一问题。但韩国实行网络实名制以后效果如何,我并没有查阅到相关的研究资料,故这里就不好进行深入判断了。
10352 次阅读|22 个评论
我的新浪 博客(二)
dongzg101 2011-7-27 06:36
今天想起来了,原来我把用户名记错了。默认收藏的也会错。奇怪?我把电脑杀了杀毒,杀了杀木马,也没发现什么.
15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告:提醒广大用户使用较复杂的登录密码
热度 4 科学网编辑部 2011-4-28 14:36
尊敬的广大科学网用户: 大家好! 近日,科学网发现个别用户帐号被盗用的情况。 为了保证您的帐号安全,我们建议您如果您的帐号密码过于简单(纯数字或与用户名相同),请立即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cpac=profileop=password 科学网编辑部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5790 次阅读|5 个评论
院内研一学生《科技文献与网络资源实用技巧》注意
icstu1 2011-3-22 10:13
老师如果没有讲清楚,则请注意: 2C3教室在那里? 实习课(上机)在图书馆二楼C区培训教室机房。由南门(一楼)或西北门(二楼)进入后向北走到“自习区”,然后进西侧边门即到!!!! 课件在哪里寻? 主要公布在研究生院的网站上,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哦。 或直接问授课教师索要。 有些教师并未授权在本博客公布,甚为抱歉。
个人分类: F 描述场景与回溯某个实例|1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子产品使用上能否再简单些?
热度 2 gxhfly 2011-2-20 13:33
在折腾了几个小时之后,我终于把计算机系统重装了一遍。深感时间被浪费的同时,又感到些许无奈。现在的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庞大,功能越来越强大。显然设计者们意在通吃所有的可能用户,就像现在的某些偶像团体,成员有十几个,其口号是总有一个你喜欢的。就拿自己组装的计算机来说吧,重装系统意味着还要装一大堆的驱动和软件(从网上下的ghost镜像不是很稳定。再说,我们学校能用正版软件,不用觉得可惜)。 我在想,像主板,显卡,声卡,网卡之类的硬件有无可能在硬件中集成驱动程序,这些程序可以被windows系统识别,从而直接使用。能达到键盘、鼠标的即插即用更好。这样就能省去安装驱动的麻烦了。另外,windows系统的安装能否有个默认设定,不用选择时区啊,用户名之类的,这样安装过程我就能去干别的去了,而不用守着。想改的话,装完再改也成嘛。我觉得微软就没必要总去折腾像 media player,movie maker, DVD maker,ie之类的东西了,这些都有专用软件,比微软的好用。再说,也得给别人剩口饭吧。什么时候,windows 体积能缩小到几十MB,那才算NB呢。 总之,电子产品要能做到我两岁儿子现在经常念叨的:“插上电门,打开开关,按下按钮,开始使用。”这时候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产品。
659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也说说新版博客的不便之处
热度 1 mazheng 2011-1-18 20:31
科学网的博客升级本是一件好事,但测试环节没有组织好,推广方面又很被动,难免引来一些微词。大部分批评还是很中肯的,因为的确有一些考虑不周之处,我也说几个: 1. 好友数据没有继承是一个失误,尽管科学网日前的解释也有道理,但是仍然给我们这些博主增添了额外的麻烦。其实可以将旧版中互相加为好友的用户之间,自动保持好友关系就可以了,这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2. 在"我的中心"界面,查找用户功能只能有id和用户名,而没有真名的检索入口。其实在实名博客中,用真名检索的用处更大一些,谁能记住那个id号。当这个问题和前一个问题放在一起的时候就更麻烦了,查找和添加好友就耗费更多时间。 3. 同样在"我的中心"界面,好友动态里首先出现的是精品推荐,不合逻辑,而且麻烦。我真的是要看好友动态,还要翻页才能看到。这里应该去掉这一模块。 先提这几条吧,都是和“好友”功能有关的。其实科学网为大家服务的很多努力和良苦用心都是有目共睹的,希望做得更好。
个人分类: 科学网|275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0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