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治疗方法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治疗方法

相关日志

[转载]细胞因子风暴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fqng1008 2020-2-18 11:45
撰文 | 邓海静、谢琦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前言: 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显示细胞因子风暴造成的多器官衰竭是导致新型冠状肺炎重症病人死亡的重要因素。笔者此前从事 CAR-T细胞治疗脑肿瘤的相关工作,对其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的一直保持密切的关注。在此,我们总结了目前细胞因子风暴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为新型冠状肺炎重症病人的治疗提供一些提示和参考。 细胞因子风暴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 ) ,是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可由感染和某些药物等多种因素引发 ,表现为大量促炎症的细胞因子水平急剧升高 【 1】 。 “细胞因子风暴”多见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或者免疫相关疗法,比如CAR-T细胞疗法、器官移植以及病毒感染等。本文将对于CRS的临床症状、机制与治疗等进行简述。 1.CRS的临床症状与分子检测 CRS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差异很大。轻度症状包括发热、疲劳、头痛、皮疹、关节痛和肌肉痛;严重症状包括高热和低血压,可进展为系统性炎症反应,伴有循环休克,血管渗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相关的异常指标包括淋巴细胞减少、肌酐和肝酶升高、凝血参数紊乱、铁蛋白和C反应蛋白升高等 【 1,2】 。 CRS是一种免疫系统的超敏性激活,由多种细胞参与并以释放大量细胞因子为标志 【 3】 。 CRS释放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疾病中有所差别,CAR-T治疗引发的CRS所涉及的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IL-2Ra、IL-6、sIL-6R、GM-CSF、IL-1、IL-10、IL-12、TNF-a、IFN-a、MCP-1、MIP-1A等 【 3,4】 。外周血中的 IL-6常被用在CART治疗以及脓毒症的细胞因子风暴检测与靶向中,由于IL-6可由TNF和IL-1β刺激产生,因此其浓度间接反映了这两种重要的早期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也提供了综合性的下游治疗靶点 【 5】 。在流感病毒相关的 CRS中,不同的病毒引发的CRS涉及的主要因子并不完全相同。Farrar等的研究比较了18位感染H5N1病毒的患者于8位感染了季节性H1N1普通流感的患者,他们发现H5N1感染患者具有更高水平的MCP-1、CXCL10、CXCL9以及IL-8的分泌 【 6】 。在 HIN1相关的研究报道中,Kelvin DJ等发现较严重的感染者具有更高的Th1和Th17细胞因子的分泌。IL-15、IL-12p70、IL-6是危重症的标志 【 7】 。 SARS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 主要涉及 IL-1β、IL-6、IL-12、IFN-γ、IP10 以及MCP-1等,而 MERS冠状病毒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 主要与 IFN-γ、TNF-α、IL-15 和IL-17相关 【 8-10】 。 Cao等对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检测发现,相对于非重症监护患者,重症监护(ICU)患者的血浆中存在更高水平的IL-2、IL-7、IL-10、G-SCF、IP10、MCP-1、MIP-1A以及TNF-α 【 11】 ( Table 1) 。除了病毒各自的特异性外,宿主对病毒的易感性以及免疫系统的反应性等差异都可能改善或加重感染状况并影响临床结果。 Table1. 不同原因诱发的 CRS 中涉及的主要细胞因子 诱发原因 细胞因子 CAR-T IFN-γ , IL-2 , IL-2Ra , IL-6 , sIL-6R , GM-CSF , IL-1 , IL-10 , IL-12 , TNF-a , IFN-a , MCP-1 , MIP-1A H5N1 MCP-1 , CXCL10 , CXCL9 , IL-8 HIN1 IL-8 , IL-9 , IL-17 , IL-6 , TNF-α , IL-15 , IL-12p70 , IL-6 SARS IL-1β , IL-6 , IL-12 , IFN-γ , IP10 , MCP-1 MERS IFN-γ , TNF-α , IL-15 , IL-17 COVID-19 IL-2 , IL-7 , IL-10 , G-SCF , IP10 , MCP-1 , MIP-1A , TNF-α 因此,不同治疗方式与疾病引发的 CRS由于病理生理机制的差异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尽早的寻找相关标志物并进行干涉治疗将有效的降低疾病中的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2.CR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虽然 CR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既往研究表明,其发生过程涉及促炎与抗炎机制的平衡失调,由多种细胞间与细胞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与调节紊乱导致。 病毒一旦进入宿主,可以激活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分子,这些模式识别受体分子可以感知病毒的遗传物质,并分别通过先天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 (主要为NK细胞和CD8 T细胞) 激发细胞溶解性免疫反应。因此, CRS的发生与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及其他细胞显著相关,可能涉及到淋巴细胞 ( B/T淋巴细胞和NK细胞) ,髓样细胞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单核细胞) 以及内皮细胞间的复杂网络调控,并以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 IFN-γ,TNF-α,IL-6等) 为主要标志 【 12】 ( Table 2) 。 Table2.CRS 中主要细胞因子及来源细胞 细胞因子 主要作用 来源细胞 IFN- γ 激活巨噬细胞,增强抗原处理,诱导上皮细胞死亡 T 细胞 and ILCs TNF- α 激活成纤维细胞,刺激促炎细胞因子产生和血管生成,诱导上皮细胞死亡,介导 T 细胞抵抗凋亡,诱导恶病质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 T 细胞 IL-6 激活 T 细胞,防止细胞凋亡,诱导巨噬细胞活化,招募免疫细胞,激活急性期蛋白,诱导上皮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生长 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 T 细胞 G-SCF 刺激中性粒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成纤维细胞和单核细胞 IP10 招募中性粒细胞,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单核 / 巨噬细胞和 T 淋巴细胞 MCP-1 特异性趋化激活单核 / 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 IL-1 β 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激活淋巴细胞,局部组织破坏,增加效应细胞浸润 巨噬细胞 , 上皮细胞 IL-8 趋化因子可招募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T 细胞等到感染部位 巨噬细胞 , 上皮细胞 在适应性反应成熟前的早期抗病毒宿主防御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专门产生高水平的 I型干扰素,并与NK细胞一起发挥核心作用,但高水平的I型干扰素或与感染早期的CRS发生相关。在病毒感染的最初反应阶段,单核/巨噬细胞是进入肺泡的主要细胞,可以产生IFN-γ、TNFα、IL-6等细胞因子,也可与A型流感病毒RNA形成炎症小体,促进IL-1β和IL-18的分泌,进而招募中性粒细胞等引发炎症反应。但是,也研究表明消耗单核/巨噬细胞并不能阻止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现象出现,这表明它们在病毒清除中起重要作用。虽然多种免疫细胞都在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与细胞因子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有趣的是,Teijaro等的研究显示,内皮细胞才是细胞因子风暴的核心调控者,通过S1P1激动剂调控内皮细胞上的S1P1表达可以抑制细胞因子和先天免疫细胞募集,抑制CRS发生与发展 【 13】 。此外,抗体可与感染细胞表面结合,诱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或补体激活,因此,有报道表明补体系统也在抗病毒感染与 CRS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或成为潜在的治疗选择 【 14,15】 。 CRS中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与其临床症状密切相关。既往研究表明,IFN-γ可引起发烧、发冷、头痛、头晕和疲劳。TNF-α可引起类似IFN-γ的流感样症状,伴有发热、全身不适和疲劳,但还可引起水样腹泻、血管渗漏、心肌病、肺损伤和急性期蛋白的合成 。在过继性细胞治疗引发的CRS中作为重要靶点的IL-6可导致血管渗漏,激活补体和凝血级联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CRS的特征性症状 【 16,17】 。值得关注的是, IL-6很可能通过促进心肌功能障碍而导致心肌病,这种疾病在CRS患者中经常被观察到 【 18】 。此外,内皮细胞的激活也可能是严重 CRS的标志之一。内皮功能障碍可导致毛细血管渗漏,低血压,凝血障碍等症状出现 【 4】 。 总之, CR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究,该过程中的主要调节细胞与因子,以及参与调节的细胞在病毒清除与CRS发生中的多重身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明确。 3.CRS的综合治疗 目前,由于对 CRS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有限,CRS的临床管理仍然具有挑战性,主要依靠专家的经验性疗法。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提出的CTCAE v4.0制定了与抗体治疗相关的CRS的分级系统,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同时最小化CRS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出现的风险,Daniel W等提出了一种新的CRS严重程度分级系统,定义了5个级别的CRS,并根据该系统来指导治疗用药 【 19】 ( Table 3) 。 Table3.CRS 分级系统与治疗指南 分级 症状 治疗 1 级 症状不危及生命,只需要对症治疗,如发烧、恶心、疲劳、头痛、肌痛、不适; 对症治疗 ; 维护静脉输液 2 级 症状需要适度的干预并产生反应。需氧量 40% 或低血压对液体或低剂量的抗利尿激素有反应或二级器官毒性; 密切监测(心脏功能);低血压应及时用 0.9% 生理盐水静脉输液 ; 其他症状对症处理。此外,推荐使用托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 3 级 症状需要积极的干预并有反应。需氧量≥ 40% 或低血压需要高剂量或多种血管升压药或 3 级器官毒性或 4 级转氨酶升高; 密切监测(心脏功能);重症监护病房进行 1:1 护理;同时使用抗 IL -6 治疗和糖皮质激素 4 级 危及生命的症状。呼吸机支持或四级器官毒性(不包括转氨酶升高); 机械通气;免疫抑制剂,同时使用抗 IL -6 治疗和糖皮质激素;按标准指南对症处理器官毒性 5 级 死亡 目前,大部分 CRS临床管理经验都来自于免疫治疗尤其是过继性细胞治疗所引发的CRS症状,在流感病毒感染当中,该类症状没有明确的治疗指南,但是也相应的借鉴免疫治疗的管理办法。刘强等概述了目前在大流感中应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糖皮质激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激动剂、环氧化酶抑制剂、抗氧化剂、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以及其他疗法 (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CCR抑制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激动剂;OX40单抗;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中草药等) 【 20】 。此外,当下有大量新兴注册临床试验针对流感感染中的 CRS治疗。针对IL6的 托珠单抗 已经登记了一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COVID-19) 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注册号: ChiCTR2000029765 ) ,但是 Cao等对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的细胞因子检测的结果却显示重症病人和轻症病人相比,IL6水平变化并不显著 ( ICU vs Non-ICU,p=0.13) 【 11】 (图 1) 。因为前期检测的样本数较少 ( ICU:n=13, Non-ICU:n=28) ,此有必要继续检测的样本量,筛选合适的病人进行临床试验。由于 CD24Fc可以有效的降低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能够有效控制SIV病毒引发的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和炎症细胞浸润,也拟申请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 【 21,22】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 COVID-19治疗中采用的治愈者血浆治疗制备中和抗体的方法,在SARS、H5N1与H1N1等流感治疗中广泛使用 【 23,24】 。研究报道,恢复期血浆治疗也可以减少血清中细胞因子反应,降低病死率 【 25】 。但同时,由中和抗体激发的免疫反应也有可能诱导 CRS的发生。此外,李兰娟院士主导的“人工肝”技术对于COVID-19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也已经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图 1. 健康对照组、 ICU 患者和非 ICU 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红色:血浆 IL-6 水平;蓝色:血浆 TNF- α水平。【 11 】 虽然不断深入的探究提供了更多的药物选择,但是针对 CRS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出现的不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仍存在问题,而且药物限制CRS发生发展的效果并不稳定。Russell等的研究表明, 在 COVID-19感染过程中,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并不能缓解肺损伤进展 【 26】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参与 CRS过程的细胞因子也可能有助于病毒清除,Katze等的研究发现,IL-1受体缺失的小鼠在H5N1感染后预后更差,这说明IL-1受体通路参与急性炎症反应并发挥积极的防御作用 【 27】 。因此,如何平衡抗病毒与抑制 CRS症状的治疗仍需要有更详尽的研究去细节化临床用药。此外,结合Cao等对本次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可知,TNF-α分泌在重症监护患者与非重症监护患者间水平差异显著,或可成为有效的抑制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靶点,英夫利昔单抗或者乌司他丁的使用有望缓解COVID-19引起的CRS症状 【 28,29】 (图 1) 。但是,既往在 H5N1病毒感染中有研究报道,TNF受体缺失的小鼠或者使用TNF抗体治疗的小鼠,相较于对照组并没有展现出生存优势 【 30】 。虽然不同病毒感染诱导的 CRS可能存在区别,但是这也提示我们 不同诱发因素导致的 CRS治疗手段可能存在差异,并且不同患者针对同一治疗也可能存在较大的个体异质性。因此,除却新型药物的筛选与研发外,如何寻找到有效的疗效预测因子、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等,在临床用药指导中至关重要。 4.结语与展望 无论是 SARS、MERS还是这次的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CRS的出现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标志物以及治疗方式的探究对降低感染者死亡率尤其重要。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病毒的清除依赖于宿主免疫系统及细胞因子调节,而该过程过度激活则会引发CRS,因此,如何平衡病毒感染中的生理性免疫反应与病理性CRS发生是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否使用免疫激活药物,如何监测与评估免疫激活药物的疗效?CRS发生过程中如何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何平衡感染者的CRS症状与病毒负荷? 免疫调节是否会影响病毒的抗原漂移与抗原转变等,这些不仅是当下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在多种可引发CRS的治疗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未来仍需通过临床样本的密切跟踪与检测,结合更深入的基础实验探究来认识与治疗CRS,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1.Shimabukuro-Vornhagen, A., et al.,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J Immunother Cancer, 2018. 6(1): p. 56. 2.Chousterman, B.G., F.K. Swirski, and G.F. Weber, Cytokine storm and sepsis disease pathogenesis.Semin Immunopathol, 2017. 39(5): p. 517-528. 3.Hay, K.A.,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and neurotoxicity after CD19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CAR-) T cell therapy.Br J Haematol, 2018. 183(3): p. 364-374. 4.Hay, K.A., et al., Kinetics and biomarkers of severe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after CD19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modified T-cell therapy.Blood, 2017. 130(21): p. 2295-2306. 5.Abraham, E., et al., p55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fusion protei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 Ro 45-2081 Study Group.JAMA, 1997. 277(19): p.1531-8. 6.de Jong, M.D., et al., Fatal outcome of human influenza A (H5N1)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viral load and hypercytokinemia.Nat Med, 2006. 12(10): p.1203-7. 7.Bermejo-Martin, J.F., et al., Th1 and Th17 hypercytokinemia as early host response signature in severe pandemic influenza.Crit Care, 2009. 13(6): p.R201. 8.Kindler, E., V. Thiel, and F. Weber, Interaction of SARS and MERS Coronaviruses with the Antiviral Interferon Response.Adv Virus Res, 2016. 96: p.219-243. 9.Channappanavar, R., et al., Dysregulated Type I Interferon and Inflammatory Monocyte-Macrophage Responses Cause Lethal Pneumonia in SARS-CoV-Infected Mice.Cell Host Microbe, 2016. 19(2): p.181-93. 10.Channappanavar,R.and S. Perlman,Pathogenic human coronavirus infection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cytokine storm and immunopathology.Semin Immunopathol, 2017.39(5): p.529-539. 11.Huang, C.,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Lancet, 2020. 12.Neurath, M.F., Cytokin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Nat Rev Immunol, 2014. 14(5): p. 329-42. 13.Teijaro, J.R., et al., Endothelial cells are central orchestrators of cytokine amplification during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Cell, 2011. 146(6): p. 980-91. 14.Sicca, F., S. Neppelenbroek, and A. Huckriede, Effector mechanisms of influenza-specific antibodies: neutralization and beyond.Expert Rev Vaccines, 2018. 17(9): p. 785-795. 15.Koupenova, M., et al., The role of platelets in mediating a response to human influenza infection.Nat Commun, 2019. 10(1): p. 1780. 16.Tanaka, T., M. Narazaki, and T. Kishimoto, Immuno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of IL-6 blockade for cytokine storm.Immunotherapy, 2016. 8(8): p. 959-70. 17.Hunter, C.A. and S.A. Jones, IL-6 as a keystone cytokine in health and disease.Nat Immunol, 2015. 16(5): p. 448-57. 18.Pathan, N., et al., Role of interleukin 6 in myocardial dysfunction of meningococcal septic shock.Lancet, 2004. 363(9404): p. 203-9. 19.Lee, D.W., et al., Current concept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Blood, 2014. 124(2): p. 188-95. 20.Liu, Q., Y.H. Zhou, and Z.Q. Yang, The cytokine storm of severe influenza and development of immunomodulatory therapy.Cell Mol Immunol, 2016. 13(1): p. 3-10. 21.Wilhelm, K., et al.,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is enhanced by extracellular ATP activating P2X7R.Nat Med, 2010. 16(12): p. 1434-8. 22.Tian, R.R., et al., CD24 and Fc fusion protein protects SIVmac239-infected Chinese rhesus macaque against progression to AIDS.Antiviral Res, 2018. 157: p. 9-17. 23.Zhou, B., N. Zhong, and Y. Guan, Treatment with convalescent plasma for influenza A (H5N1) infection.N Engl J Med, 2007. 357(14): p. 1450-1. 24.Cheng, Y., et al., Use of convalescent plasma therapy in SARS patients in Hong Kong.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5. 24(1): p. 44-6. 25.Hung, I.F., et al., Convalescent plasma treatment reduc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2009 virus infection.Clin Infect Dis, 2011. 52(4): p. 447-56. 26.Chen, N.,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Lancet, 2020. 27.Tisoncik, J.R., et al., Into the eye of the cytokine storm.Microbiol Mol Biol Rev, 2012. 76(1): p. 16-32. 28.Goujon, C., H. Bachelez, and d. Groupe de recherche sur le psoriasis de la Societe francaise de, .Ann Dermatol Venereol, 2019. 146(6-7): p. 483-486. 29.Kanai, T., et al., Ulinastatin, a 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 for the initi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a retrospective study.Circulation, 2011. 124(25): p. 2822-8. 30.Peiris, J.S., et al.,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to influenza A H5N1: friend or foe?Trends Immunol, 2009. 30(12): p. 574-84.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135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治新冠病毒病的方法随想
zbouyang 2020-2-8 08:55
对于病毒,人们似乎束手无策,因为病毒个体太小,藏在人体的细胞中作恶。病毒藏在人体细胞内部,用传统的方法就需要把人体细胞杀死,但是这样一来,人也就活不下去了。 如何治疗?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研制分子体积比病毒体积小的药物(顺便说一下,中药有气味,那些治病毒感染病人的中药其实是依靠这些微小的气味分子在抗病毒中起作用),并且要让药物分子具有识别病毒分子特征的能力,例如药物分子带有某个基团可以链接病毒分子的基团,使得药物分子与病毒结合,例如破坏病毒的DNA结构,使病毒失去活性,即失去复制指挥功能。 另一种办法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改造细胞,让细胞对这个病毒有识别防御能力,不再复制这个病毒,或者使得细胞不允许病毒进入其内部,则病也就治好了。 再一种方法是培养一种对人体无害的细菌或反病毒,专门去侵害希望消灭的病毒。 对于乙肝等病毒患者也需要采取上述治疗方法。
个人分类: 建议|28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目前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损伤主要有哪几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GaoXurenKnee 2019-10-18 23:29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19年10月18日周五 。开卷有益!欢迎您来到《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第137期!没有天生的专家,唯有每天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实践和提升! 上图:2019年10月18日周五,高绪仁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暨徐州二院骨科膝肩髋关节专家门诊为肩关节疼痛、肩袖损伤的患者进行规范化体格检查。 今天一肩袖损伤患者问我:“高主任您好!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损伤目前主要有哪几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这个问题非常好! 肩袖疾病是导致肩关节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但是,在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上仍然存在争议。 肩袖撕裂是骨科医生最常处理的骨科疾病之一。然而在处理这些疾病时仍然存在争议。年轻患者发 生急性创伤性撕裂应该手术治疗以提高长期的功能。然而,对于处理大的、慢性的、退变性的、通过常 规修复方法不能修复的肩袖损伤治疗仍然存在争论。由于有报道称巨大肩袖撕裂损伤修复的失败率高达 40%,所以这些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对于广大骨科医生来讲仍旧是一个挑战。 骨科肩关节专家们试图基于肩袖撕裂的大小及位置来进行肩袖撕裂的分类。Cofield等把撕裂大小 大于5厘米的叫做巨大肩袖撕裂。而有的专家认为巨大肩袖撕裂应该是包含两根及两根以上的肌腱。后 上方肩袖撕裂包含冈上肌肌腱撕裂和冈下肌肌腱撕裂。前上方肩袖撕裂包含冈上肌肌腱撕裂和肩胛下肌 肌腱撕裂。后上方肩袖撕裂比前上方肩袖撕裂更常见。撕裂的尺寸和肩袖的可修复性并不是总一致的。 巨大的肩袖撕裂一般不一定能修复上。但是,巨大的肩袖撕裂不一定就不能修复上;不可修复性肩袖撕 裂也并不意味着尺寸就一定大。虽然精准地定义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在手术时可以 定义为不能够进行直接的腱骨修复及不能愈合。Warner等将之描述为:虽然进行了软组织松解,但是还 是不能将原始的肌腱直接缝合到肱骨上。Goutallier通过CT扫描将肩袖脂肪浸润退变分成0度到IV度。 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通常定义为III度到IV度(对此,曾有人提出质疑。)。然而,真正能否确定是否 真的能够将撕裂的肩袖修复上,是需要在手术中探查才能真正确定下来。 有一些研究通过分析肩峰肱骨指数(AHI)来确定肩袖撕裂是否能修复上。肩峰肱骨指数(AHI)小于 5.8mm就降低了肩袖可修复的可能性。最近的一些研究阐明了其他的一些预测不可修复性的因素:慢性 假性瘫痪、较大的内外侧肩袖撕裂尺寸、切线征阳性、冈上肌高度脂肪浸润及三到四根肌腱撕裂。一些 作者报道高达30%的全层肩袖撕裂是不可修复的肩袖撕裂。 目前主要有以下8种办法可供我们选择: 1、非手术治疗的办法,如理疗、封闭注射治疗,可以作为肩关节疼痛不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不 明显的患者的治疗选择。 2、对于要求不高的患者,可以采用肩关节镜下肩关节清理术,同时可以肩袖损伤部分修复、肩峰 下减压、和/或肩缝成形以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3、在进行肩袖损伤修复的同时,进行肱二头肌长头腱腱切断术和/或肱二头肌长头腱腱固定术显示 出能够减少术后肩关节疼痛、提高满意度。但腱切断和腱固定未见明显功能差别。 4、推崇肌腱转位的专家认为肌腱转位有可能提高功能并减轻疼痛。 5、最近,细胞外基质和人源性真皮移植物作为补片可以用于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 6和7、上关节囊重建技术和肩峰下球囊间隔器技术通过对肩袖缺失的患者进行下压肱骨头来起到类 似的功能。但是上关节囊重建技术和肩峰下球囊技术还需要积累更长时间的研究数据才能够广泛普及使 用。 8、最后,反式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对于要求不高的高龄患者可以作为一种挽救性手术选择。 总之,对于我们广大骨科医生来说,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仍然是一个挑战。现在还没有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一个单一的金标准方法,目前存在多种方法可以供我们选择。治疗的选择要基于患者的功能状态以及医生的技术和熟练程度。下斜方肌转位现在逐渐变得越来越流行。在部分存在持续性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逐渐下降的患者我们可以采用反式人工肩关节置换或半肩置换的方法来进行补救性手术。运用阔筋膜进行上关节囊重建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还需要积累长期的临床数据才能广泛临床推广。 “借问肩痛去哪里,路人遥指高绪仁”。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肩关节的问题,欢迎您登录高绪仁好大夫在线网站进行咨询!网址链接 https://gaoxurendr.haodf.com/ 谢谢! 高绪仁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骨科关节病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肩关节外科发展方向负责人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关节外科膝肩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与关节镜手术品牌专家 参考文献: 1. Chung SW, Kim JY, Kim MH, et al.Arthroscopic repair of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s: outcome and analysis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ealing failure or poor postoperative function. Am J Sports Med 2013;41:1674-83. 2. Patte D. Classification of rotator cuff lesions.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0:81-6. 3. Cofield RH, Parvizi J, Hoffmeyer PJ, etal. Surgical repair of chronic rotator cuff tears. A prospective long-term study.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1;83-A:71-7. 4. Oh JH, Park MS, Rhee SM. Treatment Strategy for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s. Clin Orthop Surg 2018;10:119-34. 5. Omid R, Heckmann N, Wang L, et al.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rapezius transfer and latissimus transfer for irreparable posterosuperior rotator cuff tears. J Shoulder Elbow Surg 2015;24:1635-43. 6. Warner JJ. Management of massive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s: the role of tendon transfer. Instr Course Lect 2001;50:63-71. 7. Goutallier D, Postel JM, Bernageau J, et al. Fatty muscle degeneration in cuff ruptures. Pre- and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by CT scan.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4:78-83. 8. Burkhart SS, Barth JR, Richards DP, et al. Arthroscopic repair of 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s with stage 3 and 4 fatty degeneration. Arthroscopy 2007;23:347-54. 9. Kim IB, Jung DW, Suh KT. Prediction of the Irreparability of Rotator Cuff Tears. Arthroscopy. 2018. 10.Juhan T, Stone M, Jalali O,et al.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s: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Orthop Rev (Pavia). 2019 Sep 30;11(3):8146. 关键词: 肩关节 不可修复性肩袖损伤 治疗方法 选择 高绪仁 江苏省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徐医附院 徐州二院 骨科 关节外科 肩关节疼痛 肩膀疼 肩痛不等于肩周炎 肩周炎 冻结肩 肩关节粘连 肩袖损伤 肱二头肌长头腱 炎症 损伤 撕裂 肩关节镜微创手术 反式人工肩关节及置换手术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
个人分类: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2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Nature biotechnology——研究发现新的帕金森病治疗方法
CZC 2017-4-16 12:51
Nature biotechnology——星型胶质细胞可以直接转变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NeAL218诱导星型胶质细胞直接转变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记得在3年前iPSC的发明人山中伸弥获诺贝尔奖的时候,iPSC那时火得不行。当时在神经科学领域就相继有重大的突破,包括将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或某种特异的神经元,如多巴胺能神经元,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等。然而,也就是在那一年,在一篇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的综述上,我了解到了干细胞编程的应用前景,记得当时作者就提到了在活体动物中将某种细胞转变为缺失的细胞。当时,我就在想,或许可以把老年性痴呆大脑中的星型胶质细胞转变为神经元,直接补充缺失了的神经元不是正是一件好事吗?这样减少了星胶的异常激活导致胶质瘢痕的形成,有促进了神经环路的修复,一举两得,一箭双雕,快哉快哉。但那个时候,这种想法还是比较简单,的确是没有想过具体怎么操作。也就在最近,科学家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将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的星胶直接转变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现了能够改善其运动缺陷症状。这可是有很大临床应用前景的技术,避免了在体外的一系列的繁琐操作,而且直接避免了手术移植创伤和可能存在的免疫反应。但是毕竟将病毒注射入脑也是需要手术的,所以,这项技术目前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无创,但是在我看来这已经是活体细胞重编程的一项突破性进展了。 1.人类星胶能够被NeAL218重编程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2.小分子物质可以增加星胶重编程后iDANs的成熟 3.NeAL218能够在在体条件下将星胶重编程为iDANs 4.在活体动物中,NeAL218将纹状体星胶编程为iDANs 5.NeAL218诱导的iDANs可以促进PD模型的行为学修复 经典文章回顾 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复治疗 帕金森病患者的疾病预防和保健常识 10条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常识 四条建议教老年人预防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患者的饮食禁忌和饮食调理 2016年阿尔茨海默病10大研究进展 2016年帕金森病10大研究进展 你对老年性痴呆症到底懂多少? 地中海饮食最健康的神经科学分析 八种食物提高记忆力,增强脑活力! 预防老年性痴呆症,先从这些小事做起! 睡眠不足增加肥胖风险的神经科学解释 运动是大脑的最佳保健品 预防痴呆和脑中风,减少PM2.5是我们可以做的 益生菌也能够治疗痴呆、抑郁症和精神分离症? 喜欢我,关注我 拉到最上方标题下,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搜索公众号名称: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 也请你推荐给你身边的医学朋友,感谢你~
个人分类: 神经科学临床和基础|24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西安治疗外阴白斑哪家好
zhoudanni123 2015-7-27 15:47
【华西外阴白斑【首次免费治疗】电话:029-89399889 华西QQ:【487944675】华西外阴白斑专家杜祖勤】【西安 那个医院治疗外阴白斑最好】?【】 西安华西妇科医院提示女性朋友们建议患有外阴白斑不用惊慌,随着医学的发展 进步,对外阴白斑还是有很好的治疗方法的。因此大可不必惊慌失措,发现了之后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就不会对身体 造成很大伤害。西安=外阴白斑==杜祖勤==西安莲湖华西医院女人之花永不凋谢【白班你哪里跑?】——西安华西医院 专治外阴白斑【华西医院让外阴白斑患者赶上了幸福的“末班车”】各类型外阴白斑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状——痒,有 些类型的阶段会奇痒难忍,病变又在私密处,挠、抓都很难堪。快速为病人止痒是中药净斑疗法 +PCT离子束免疫修 复的第一步。西安莲湖华西妇科医院针对女性外阴白斑引起精密细胞再生修复定向治疗仪,将针对个人不同体质和 病变情况的药物无痛深层注入,达到促进病灶肤色和细胞组织及特性恢复,阻断病变DNA链条,快速止痒。对于各类 型外阴白斑在各个不同的时期,治疗方法有所区别,对于各类型外阴白斑的一二期,大部份通过药物深层渗透,对致 病菌的源头内脏进行深层排毒和治疗,修复受损细胞,从根本上调节机体局部组织的代谢机能,驱除体内湿热瘀毒, 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和修复功能,达到供应外阴肌肤营养成分,促进病灶肤色和细胞组织及特性恢复。对于增生型 外阴白斑和萎缩型外阴白斑,特别是三期后,大部份需要通过无创疗法对病灶进行修复。【西安那个医院治疗外阴白 斑最好】?西安=外阴白斑==杜祖勤==西安莲湖华西医院【治白斑,要放心,更要安全——西安最顶级的外阴白斑医院 】。【仅仅30年,在西安云集外阴白斑专家,帮助女性朋友拜托外阴白斑的烦恼。减轻外阴白斑患者以后再生活这个 舞台上遇到的“抓牢”尴尬。你的外阴白斑还没有治好吗?你还在苦苦寻求良方吗?你还在像无头苍蝇似得到处寻医 问药吗?西安华西医院是你最明智的选择,是你最信得过的不二选择,来华西医院,我们让你轻松回家!】【温馨提 醒】:【西安那个医院治疗外阴白斑最好】 现在,外阴白斑是越来越被我们熟知了,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功 能障碍性妇科疾病,以外阴皮肤白斑和剧烈瘙痒为主。女性朋友应多了解外阴白斑,在生活中注意预防,并要早发现 早治疗,远离疾病带来的困扰。
4 次阅读|0 个评论
构筑捍卫生命健康的堡垒
kejidaobao 2015-7-3 14:50
面对致命病毒的威胁,科学家们构筑起坚固的堡垒,去捍卫人类的生命健康。在与各种疾病斗争的路上,科学家们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他们虽知道阻且长,却也一往无前。 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肆虐,造成数千人死亡,并且蔓延到西欧和美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恐慌,成为2014年最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埃博拉疫情暴发后,多国科学家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研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希望可以尽早祛除这个萦绕在西非上空近40年的梦魇。 埃博拉病毒虽未传入我国,及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却刻不容缓。2003年SARS病毒的暴发使我国加快了建立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步伐,而充分研究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等病毒微生物,则是有效地开展预防、控制和治疗等工作的基础。1月3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武汉P4实验室)正式竣工,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拥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体的硬件条件,我国病毒学研究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1月31日《光明日报》)。 国际上根据微生物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将其分成4个等级,其中分类为一级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无关,再往上传染性和危害性逐级增大,四级微生物可以引起严重或致死的疾病,但通常没有预防和治疗方法,如埃博拉病毒和炭疽杆菌等。与这个分级相对应,生物实验室也分为4个等级(从P1到P4),P4实验室是人类迄今为止建造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科学家只有在这样执行严格安全标准的实验室,才能对烈性病毒进行保存和研究。 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的P4实验室共有23个,其中13个已经投入使用,我国从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后开始筹建P4实验室。武汉P4实验室的建成无疑是构筑了一座捍卫生命健康的堡垒,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国公共安全卫生体系的完善,它的意义正如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所长 陈新文 所说:“此次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暴发并威胁世界的事实再次告诉我们,病毒是无国界的。武汉P4实验室必将为我国乃至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武汉P4实验室的建成为标志,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验条件已经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生命科学的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重大成果不断涌现。2月10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了“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结果。这10项由两院院士和“973”计划顾问组等专家从2014年270项基础研究进展中投票选出的成果,也是2014年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在此次的十大科学进展中,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就占到了4席(2月10日《光明日报》)。 这4项突破性成果分别是:提出并证实极体移植可有效阻断线粒体遗传病的传递;利用极体高通量测序结果精确推演出母源基因组信息;发现新生期心脏具有重新生成冠状动脉的能力;发现炎症性半胱天冬酶是胞内细菌脂多糖的先天免疫受体。其中前两项研究涉及试管婴儿相关技术,分别可以有效防治遗传性疾病及提高辅助生殖技术;后两项则分别为心血管疾病和败血症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这些研究成果的问世,让饱受这些疾病折磨的患者看到了曙光。 线粒体遗传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遗传疾病,目前尚无任何有效的治疗方法。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来源,正常人的体内都有一些发生病变的线粒体不能正常供能,但是线粒体疾病患者的绝大多数线粒体都处于无法供能的状态,这样患者就会出现肌肉萎缩、发育迟缓和心脏病等疾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而且由于后代的线粒体完全来自母亲,因此母亲如果患病,后代必然患病。令人欣喜的是,英国科学家正在进行的一项研究却为患病母亲带来了产下健康子女的希望。 伦敦当地时间2月3日,英国下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允许英国研究人员继续开展一种被称为线粒体DNA替代疗法的技术,该技术能让线粒体基因中携带致病突变的女性产下基因上相关但没有线粒体疾病的孩子(2月5日《中国科学报》)。不过这项研究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原因是它在替换患病母亲卵细胞线粒体的过程中会改变0.1%的胚胎DNA,并将这种改变遗传给下一代。形象地说,通过这一疗法诞生的婴儿,会有2.001个父母,而这多出的0.001个“母亲”就是提供含有正常线粒体的卵细胞的女性。此前美国科学家也曾开展过类似研究,但随后即因伦理争议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叫停。 然而如果我们回顾医学史就会发现,类似这样有关伦理的争议并不是第1次出现。1978年7月25日,当世界上第1个试管婴儿 Louise Joy Brown 在英国降生时,也曾引起过巨大争议,备受伦理拷问。但是30多年来,这一技术造福了无数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正常生育的夫妻,圆了很多人成为父母的梦想。时至今日,试管婴儿已经司空见惯,也不再是争议的焦点。如果一项技术真的能给人类带来福音,同时并未突破人类伦理道德的底线,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毕竟每位女性都该享有生育健康子女的权利。如果这项决议能在上议院通过,那么到2015年10月英国有望成为世界上第1个允许“三亲育子”的国家,第1个借助该疗法降生的婴儿也将于2016年呱呱坠地。(详细报道详见本期科技事件) 在医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黑死病曾经导致7500万人丧生,1918年到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也造成了数千万人死亡。这些历史上最致命的疾病不断在提醒人类,捍卫生命健康有多么不易。随着武汉P4实验室的建成,科学家们有了一座坚固的堡垒,可以勇敢地向那些仍然威胁人类的致命病毒“亮剑”。在与各种疾病斗争的路上,科学家们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他们虽知道阻且长,却也一往无前。 文/鞠强 (责任编辑 李娜)
个人分类: 科技风云|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