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随心所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博情
热度 3 glmahuixue 2012-3-16 11:04
一直很想开通一个自己的博客,想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可以自由畅想的地方,一个存载自由忧伤,哀怨,快乐,遐想的地方。一个可以不顾及家人朋友担忧的随心所欲的空间,一个可以代替日记本的地方。可是不知是什么缘由,也许是因为怕自己坚持不下去,这里很快就成为长满野草的无人问津的庭院;也许是觉得这只是一个突发的想法,就如我有时会想着周游全国一样,虽然这种想法不止一次的在脑中出现过;也或许是因为有日记本,有QQ空间,博客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奢侈品;也或许是自己太懒了,懒到笔记本在手头将近两年,即便是懒散的盯着屏幕发呆或是找陌生人聊天,都想不起点击申请博客。最终自己解释为,博客在以前的意识里,不是必需品。总之,一推再推,一推就是好几年。 经过了很多事后,终于静下心来几天,看了些书,很安静的看,感觉很舒服,于是昨晚终于在安静中完成了几年来一直偶尔出现的想法,哈哈,说起来像是什么大事一样,真是有点自嘲的感觉。其实仔细想想不然,申请博客,不结合其他因素,看似确实是一件用不了五分钟的再简单不过的事,但是结合自己的需要,它却是需要自己内心变迁,变迁到一定程度,方需要与它为伍。抛开那些特别喜欢文字的人不说,但说像我这种,感情聚集到一定程度的人才会通过文字来宣泄下的人,一般是不会找一个专门的地方,随便有一个什么地方都可以,以至于高中的时候,那表达心情的小纸条随处可见,至今每每看到自己收集的纸条都感觉的到当时那种积压到嗓子眼的或悲伤,或愤怒,或喜悦的强烈情感,大学或是研究生生活在此之前也有很多感触,可是那些都是一时的迷茫,边走边散,感情聚集不了太多,不需要多大的空间,能装载就好了。近期以来发生了好多突发事情,虽说都是以前的延续,就在最近的某一天忽然发现自己好久没有写日记,没有记录自己的心情了,以前一点点小事只要是引起内心拨动的事情,都会记录,现在影响自己都发生影响自己认识观的时刻了,居然是空白,不应该呀,不应该,可是谁知道越是复杂也是不知如何下笔越是不知如何记录,也只能是空白。而今安静了几天,想明白了好多,也想到应该找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把存储已久的,早该记录的却不知道如何下笔的补录出来,这样说来,博客,对于我们此类人来说就是各种感情积压在一起,安静后整理后的所需。其实也不一定是补以前,更多的可能是回归安静的重新认识,重新的心境。 呵呵,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于最初提笔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就是我要的效果,随写随感,走到哪里是哪里,这就是我所想的博情。
个人分类: 情愫|3752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孔子的人生的境界,说的多好啊!
热度 1 lg21c 2012-3-10 11:08
《论语为政篇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个人分类: 思考|1558 次阅读|1 个评论
实在无题
热度 1 kexuewangjj 2012-2-15 21:58
实在无题
没有灵感的呆滞,想必全是被那纠结的代码搅乱了大脑,目前仍是处于飘荡悬浮状态,我想自己该去淋淋雨,听各种教程方法,看各种励志感悟,到头来发现那全都是别人的,你抢不过来的,只有自身经历过才是真实有效的。 “为什么别人那么逍遥自在,享受随心所欲的幸福,什么事都那么顺心,即便当下不顺,仍是前景一片光明,我也做得不比他们差啊,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经历多多,收获多多?” 不止一次的这样跟老天讨价还价,而当真正要你去争取去实现的时候,突然变得唯诺退缩,安于现状不肯改变,你的惰性是制约你前进的根本因素,必须时时刻刻的与其斗争,每一次的胜利都将给你前所未有的快感和满足,Remember!
2331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也微博了
热度 1 zhangyunliang 2012-1-16 22:36
好久没有上博客了,有两个原因,很多思想比较零碎,一时也组织不起来;此外,喜欢上微博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被淹没了。 很早就知道微博了,但是一直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而冷眼旁观,直到八零后的夫人强行帮我开微博并成为我的第一位粉丝。我逐渐由被动而主动,fan了上百个微博博主,遇到有趣的也转发和评论。我的微博既不实名也不加V,所以可以随心所欲,表达一些激烈的感情。也曾偷窥了一些科学网博主的微博,想了想还是没有加关注,免得有些话不好说了。今天恰好看到一条微博很有趣,说那些没有用实名的评论可能更有价值,也许实名了就会顾此失彼,考虑到前前后后的影响吧。 微博是不错的零食,博客可以算正餐了,都不错。
375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木心:《风言》
zhangzizhang 2012-1-1 10:57
《风言》 「温柔敦厚」,好! 也别怕「尖」和「薄」,试看拈针绣花,针尖、缎薄,绣出好一派温柔敦厚。 伟大的艺术常是裸体的,雕塑如此,文学何尝不如此。 中国文学,有许多是 「服装文学」, 内里干瘪的很,甚至槁骨一具全靠古装、时装、官服、军服,裹着撑着的。 有血肉之躯,能天真相见的文学,如果还要比服装,也是可嘉的,那就得拿出款式来;乱穿一气,不是脚色。 三十年代有一种「文明戏」,南腔北调,古衫洋履,二度梅加毛毛雨,卖油郎and茶花女,反正随心所欲,自由极了。 不见「文明戏」久矣,在文学上好像还有这种东西。 「鉴赏力」,和「创作力」一样,也会衰退的。 滥情的范畴正在扩散,滥风景、滥乡心、滥典、滥史、滥儒、滥禅…… 人的五官,稍异位置,即有美丑之分,文章修辞亦当作如是观。 时下屡见名篇,字字明眸,句句皓齿,以致眼中长牙,牙上有眼,连标点也泪滴似的。 把文学装在文学里,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了。 「文学」是个形式,内涵是无所谓「文学」的。 有人喜悦钮子之美,穿了一身钮子。 从「文学」到「文学」,行不多时,坐下来了──水已尽,没见云起……在看什么?看自己的指甲。 贪小的人往往在暗笑别人贪大──尤其在文学上,因为彼等认定「小」,才是文学;「大」,就不是文学了。 也有贪大贪得大而无当乃致大而无裆者,那是市井笑话非复文坛轶话了。 「五四」以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成熟,原因是作者的「人」没有成熟。 当年「西风东渐」,吹得乍卸古衣冠的「中国文学」纷纷感冒。半个世纪过去,还时闻阵阵咳嗽,不明底细的人以为蛙鼓竞噪,春天来了。 为了确保「现代的风雅」,智者言必称「性感」,行必循弗洛伊德的通幽曲径,就像今天早晨人类刚刚发现胯间有异,昨日傍晚新出版「精神分析学」似的。 在走,在走火,走火入魔,走火出魔。 更多的是人也没有走,入了魔了。        评论家是怎样的呢,是这样──他拍拍海克里斯的肩:「你身体不错」,他又摸摸阿波罗的脸:「你长相不俗」。因为他认定自己膂力最大,模样儿最俊。 文学是什么,文学家是什么,文学是对文学家这个人的一番终身教育。 之所以时常不免涉及古事古人,可怜,再不说说,就快要没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坐标感了。 亦偶逢有道古人古事者,跫然心喜,走近听了几句,知是「古钱牌」功夫鞋的推销员。 在三十世纪的人的眼里,二十世纪最脱离现实的艺术作品,也是二十世纪的一则写照。 「知性」与「存在」之间的「明视距离」,古代不远,中世远了些,近纪愈来愈远。 为地球摄像,得在太空行事。虽然这个比喻嫌粗鄙。 时至今日,不以世界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区域的、实际的事物,是无法得其要领的──有人笑我「用大字眼!」我也笑,笑问:「你敢用?」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是昨日之艺术。 情理之中之中,意料之外之外。这是今日之艺术。 明日之艺术呢,再加几个「之中」「之外」。 再加呀。 有鉴于圣佩夫医福楼拜、礼楼拜医莫泊桑,有鉴于书评家法兰克.史文勒顿之医葛拉罕.格林,用足了狼虎之药,格林到八十岁还感德不尽…… 宜设「文学医院」。 「文学医院」门庭若市,出院者至少不致再写出「倒也能帮助我恢复了心理的极度的疲乏」这样的句子来。 如果,是别人写了一部「红楼梦」,曹雪芹会不会成为毕生考证研究「红楼梦」的大学者。 批评家的态度,第一要冷静。第二要热诚。第三要善于骂见鬼去吧的那种潇洒。第四,第四要有怆然而涕下的那种泼辣。 有人,说:其他的我全懂,就只不懂幽默。 我安慰道:不要紧,其他的全不懂也不要紧。        某现代诗人垂问:宋词,到后来,究竟算是什么了? 答:快乐的悲哀和悲哀的快乐的工艺品。        几乎什么都能领会,几乎什么都不能领会──人与艺术的关系所幸如此,所不幸如此。 在艺术上他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实用主义者,而他触及很多艺术品触及许多艺术家时,心里会不住地嘀咕:这有什么用呢,这有什么用啊。 「雅」,是个限度,稍逾度,即俗。 这个世界是俗的,然而「俗」有两类:可耐之俗,不可耐之俗。 逾度的雅,便是不可耐之俗。 文学的不朽之作,是夹在铺天盖地的速朽之作必朽之作中出现的,谁人不知,谁人又真的知道了。 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到头来会升华为素澹的绮丽,另一种是必将落得靡敝的绮丽。 少年爱绮丽,就看他和她爱的是那一种。        他忽然笑道:不再看文章了,看那写文章的人的脸和手,岂非省事得多。 天性是唯一重要的──单凭天性是不行。 才能,心肠,头脑。缺一不可。三者难平均;也好,也就此滋生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史,还得由后人来写(那就不叫「现代」而是以「世纪」来划分了)。目前已经纂成的,大抵是「文学封神榜」「文学推背图」。    友谊的深度,是双方本身所具的深度。浅薄者的友谊是无深度可言的。西塞罗他们认为「只有好人之间才会产生友谊」,还是说得太忠厚了。 小灾难的迭起而丛集,最易挫钝一个国族的智力。 凋谢的花,霉烂的果,龙钟的人,好像都是一种错误──既是规律,就非错误,然而看起来真好像都是错误。 真正聪明的人能使站在他旁边的人也聪明起来,而且聪明得多了。        爱情是个失传的命题。爱情原本是一大学问,一大天才;得此学问者多半不具此天才,具此天才者更鲜有得此学问的。 后来,我才明白,开始作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的结局已经或近或远地炯视着我。 自身的毒素,毒不死自身,此种绝妙的机窍,植物动物从不失灵,人物则有时会失灵,会的,会失灵的。 那人,那些人,只有一点点不具反省力的自知之明。 安诺德以为「诗是人生的批评」。若然,则「批评是人生的诗」,「人生是诗的批评」,「诗的批评是人生」。 明摆着的却是:诗归诗。批评归批评。人生归人生。 一贯说假话的人,忽然说了句真话──那是他开始欺骗自己了。 我所说的诚恳,是指对于物对于观念的诚恳;能将诚恳付予人的机缘,越来越少。 不幸中之幸中之不幸中之幸中之…… 谁能置身于这个规律之外。 理既得,心随安,请坐,看戏(看自己的戏)。 成功,是差一点就失败了的意思。 任何一项盛举,当它显得使多数人非常投入的时刻到来,我遁逸的决心便俶尔躩起。 人的快乐,多半是自以为快乐。 植物动物,如果快乐,真快乐。 苏格兰诗人缪尔自称是个负债者,负于人、兽、冬、夏、光、暗、生、死。因而使我悚然自识是个索债者,一路索来,索到缪尔的诗,还不住口住手。 当某种学说逐渐形成体系,它的生命力便趋衰竭。 有人搔首弄姿,穿文学之街过文学之巷……下雨了……那人抖开一把缀满形容词的佛骨小花伞,边转边走。 把银苹果放在金盘上吧,莎士比亚已经把金苹果放在银盘上了。 智力是一种弹力,从早到晚绷得紧紧的人无疑是蠢货。 一个性格充满矛盾的人,并没有什么,看要看是什么控制着这些矛盾。 爱情来了也不好去了也不好,不来不去也不好,爱情是麻烦的。 余之所以终身不事评论,只因世上待解之结多得无法择其尤。 有许多坏事,都是原来完全可以轻易办好的事。 比喻到了尽头,很糟糕──一只跳蚤拥有百件华袍,一件华袍爬着百只跳蚤。 快乐是吞咽的,悲哀是咀嚼的;如果咀嚼快乐,会嚼出悲哀来。 人类文化史,二言以蔽之……自作多情,自作无情。 大义凛然,人们着眼于大义,我着眼于凛然。 生活的过里,是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常常流于无效的自我教育的过程。然而总得是个自我教育的过里。 宠誉不足惊,它不过是与凌辱相反,如已那般熟知于凌辱,怎会陌生于宠誉而手脚无措呢。 在新闻纸一角看到: 「……世界上爱好真理的男人女人……」 我大为吃惊。 怀疑主义者其实都是有信仰的人……嘘,别嚷嚷。 此时此地,念及尼采。并非原来那个尼采。早有人说尼采主义存在于尼采之前,我指的是尼采主义之前的那个太朴初散的尼采,亦即尼采之后的透视尼采之大不足的那个尼采。
个人分类: 文学:当代文学|2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想跟自己说的话
jiafeioudi 2011-12-27 20:31
有时候想告诉自己要加油,但是还是那么的不集中精力,把无所谓的事情放在心上,而重要的事情怎么都提不起精神去完成,我最近不爱约束自己了,太随心所欲了,怎么可以这样呢?我不能这样下去,研究生的日子不是混的,我要加油,不只是今天在这说说而已,要实实在在地坐下来,把论文看进去,没有谁可以替我完成的事情,还在这里愣着等谁呢?傻瓜! 赶紧学习,赶紧学习!
个人分类: 心情日记|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由是有理由的行动
xuxiujiang 2011-12-26 12:41
假如用一块黑布蒙上你的眼睛,之后,把你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四周没有任何危险的自由空间,这时告诉你,你可以自由行动。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此时,你会采取什么行动?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不采取任何行动。因为我们没法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的后果作出判断,由此我们就没法行动。 如果把你带到一个没有一丝光线的漆黑环境中,即使不用黑布蒙上你的眼睛,你也无法做出任何动作。因为无知带给我们的是恐惧,打断了人的信息反馈链条,人便成了无头的苍蝇。你是这样、我是这样、大家都如此。 人的行为是需要依据的,没有依据便没法行动。人总是要选择他自己认为安全的途径去行动,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一个不需要任何证明的常识。这个常识意味着人采取行动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可以来自客观环境本身,这就是所谓的自然规律。自然规律以客观事物为依据,是人改变不了的最踏实的行动理由。这个规则还可以来自人本身。作为人工规则,就是哲学里所谓的道德规则。这个规则是人定的,比如,交通规则中的靠右侧通行。人工规则以大多数的经验为依据。多数人形成的共识是其确立的理由。 所谓的自由就是遵守上述规则前提下采取的行动。借用孔子的说法,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 康德说,一个自由的人就是遵守道德的人,说的就是尊重客观规律和人工规则的意思。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是达到了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 哲学书里把人工规则翻译成了“道德律令”,是翻译者措辞错误,直接影响了中国人对这一说法的理解。道德律令中的道德不是汉语语境下理解的仁义道德。翻译中的一词之差,就会导致谬以千里。 我向来认为,字词一一对应的翻译是最不靠谱的方法。因为过度注重文辞的对应,往往会忽视所翻译的客观对象的性质,从而扭曲了客观对象的真实信息。所谓的翻译,其实最基本的原理是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同一个事物。正如所有的地球人看同一个月亮,尽管富豪不同,月亮终归是一个。翻译最核心的是弄明白对方语言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事情。弄清楚了事情本身,再用自己的语言,按照原作的逻辑顺序,重新表述一遍,这才是准确的翻译。
2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为什么觉得 心累 呢?
热度 1 dongzg101 2011-12-2 10:22
人为什么觉得心累呢? 人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也有一些必须要放弃的东西。放弃与坚持,是每个人面对人生问题的一种态度。勇于放弃是一种大气,敢于坚持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孰是孰非,谁能说的清道的明呢?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能做到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那该有多好。 别让自己心累!应该学着想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 别让自己心累!适时放松自己,寻找宣泄,给疲惫的心灵解解压。   人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而我们又时常记住了应该忘掉的事情,忘掉了应该记住的事情。为什么有人说傻瓜可爱、可笑,因为他忘记了人们对他的嘲笑与冷漠,忘记了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忘记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忘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所欲地快乐着,傻傻的笑着。 所以人们宁愿让自己不快乐,也不愿意去做傻瓜。如果可以记住应该记住的,忘记应该忘记的。或者是忘掉从前,把每天都能当成一个新的开始,那该有多好。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那么的难。   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其实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明知道有些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有些故事永远没有结局,有些人永远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还是会在苦苦地追求着,等待着,幻想着。 其实痛苦并不是别人带给你的,而你自己的修养不够,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把简单的东西想的太复杂,那样子你会很痛苦。学会放下,放下一些所谓的思想包袱,坦然面对一切,让一切顺其自然,这样你才会让自己轻松自在。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不要看到别人过得幸福,自己就有种失落和压抑感。其实你只看到了别人的表面现象,或许他过的还不如你快乐。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人人都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整天里忙碌着,奋斗着,得到了,开心一时,得不到,痛苦一世。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不完美其实才是一种美,只有在不断的争取,不断的承受失败与挫折时,才能发现快乐。   人之所以不知足,就是有着太多的虚荣心。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又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人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想要的东西太多。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着太多太多的诱惑,我们不可能不动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 面对着诸多的诱惑,有多少人能把握好自己,又有多少人不会因此而迷失自己?但话又说回来,有了知足心,哪会有上进心?时代在发展,生活在继续,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去追求,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知足里,那还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了?   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没有知足心。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和要求都不相同,一个容易满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幸福。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幸福就如一座金字塔,是有很多层次的,越往上幸福越少,得到幸福相对就越难。越是在底层越是容易感到幸福;越是从底层跨越的层次多,其幸福感就越强烈。”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这样的幸福常常被我们忽略。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的太多。身体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心累。心累就会影响心情,会扭曲心灵,会危及身心健康。其实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所牵累,被自己所负累的时候,只不过有些人会及时地调整,而有些人却深陷其中不得其乐。在这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里,生活有太多的难题和烦恼,要活得一点不累也不现实。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精神状态,以前,我们的物质生活很贫穷,但精神状态却很好;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可精神生活却匮乏了。不要逢事就是喜欢钻牛角尖,让自己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把事情考虑得太周全,这就造成了我们活的累。   为了寻找幸福,我们会许下一些诺言。可当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发现有些诺言是虚伪的谎言。但细想一下,就是这些虚伪而善良的谎言让我们对幸福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其实承诺并没有什么,不见了也不算什么,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归宿。   幸福是自己的感觉,需要自己细细去体会。幸福的距离,有时近,有时远,以为就在咫尺,转眼却还在天涯。平静的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喝起来淡而无味,却不知道正是它的纯净无暇才让我们的生命幸福,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在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   幸福就是这样的飘渺不定却也真实的存在着。对幸福开始渐渐的有所感悟,看看身边的人,有幸福的笑容,也有落寞的情绪。再看看自己,还不是如此,有开心的时候,也有落寞的时候。人生数载,面临着许多考验,也会有很多的得到和失去,也有许多的成功和失败。   人,永远是矛盾的主体,经常处在犹豫和憧憬的困惑中,夹在世俗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人,真的是一个难以琢磨的生灵,最了解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开心是过一天,烦恼还是过一天,那为何不让自己开开心心地过上一天呢?
960 次阅读|3 个评论
牛奶也有坏处
热度 1 xupeiyang 2011-10-16 09:14
你可能作梦也不会想到,女性性欲的隐藏杀手会是饮食。有关专家提示:如果你常常感到性欲低落,看医生又找不出原因,那么就要从你家的厨房下手。   晓梅突然发现自己对“那种事”没了兴趣。寂静的夜晚,面对情绪高潮的丈夫,晓梅除了内疚别无他法。后来,她背着丈夫跑到医院,一番繁琐的检查后,医生的结论使她大吃一惊:“性欲低下竟缘于自己长期饮用牛奶……” 女人的“性”趣克星   女人偏食是一种很平常的事情,因为女人天生就擅长随心所欲,可也许这样就会给自已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信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   任何食物都含有可能造成过敏的分子——抗原,经人体服食后,抗原会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再和其它复合免疫分子结合,如果饮食得当,食物的抗原体间保持恰当的间隔,人体自身“管理家务”的运作系统可能将它们扫除一清。但如果长期服食一种食物,人体的这种本能就会被掩盖,复合免疫分子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可能停留在体内的任何地方,阻塞微血管,妨碍血液及体液的流行,导致性能力耗尽。   一般来说,女性的身体对复合免疫分子的抵抗力较低,乳腺、眼下肌肤和阴道等易受感染的细嫩组织,会因此红肿或发炎。最新的研究显示,阴道是最先发生过敏反应的地方,这也是偏好食物过敏并发症与女性关系密切的原因。   牛奶、小麦、蛋、黄豆、蕃茄、一切发酵制品和化学添加剂,都容易造成过敏反应。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某人过敏的食物,也许很适合另外的人,也许有人喝了一辈子牛奶也不会产生性欲低落的感觉,这得视个人情况而定。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1996 次阅读|1 个评论
教授在学术上要据理力争
热度 1 gzchengzhi 2011-10-16 09:13
  讨论是一种最为古老的学术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导致华夏文化出现空前的繁荣。    讨论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传播先进思想和观念的过程 。而对于教授来说,能否进行讨论,我认为是学术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面对面的讨论。但这种面对面的讨论方式需要非常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所有的学者都能够具备这种能力的。尤其是中国的学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普通话表达的能力差异很大,要达到如同欧美等发达国家随心所欲地表达的要求并不容易。   所幸的是,还有多种方式提供给学者们进行讨论。比如传统的学术期刊就是一个很好的讨论场所,专业性也很强。缺点就是效率比较低,要获得发言权也很困难。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学术讨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场所。利用网络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可以达到更充分自由表达的要求。学者们有自己的观点,可以迅速在网络上发表出来,并引起最大范围的关注。而互联网良好的双向交流功能,也为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学术讨论构建了良好的环境。   目前网络学术讨论遇到的问题可能是专业性不够的问题。这是同传统的期刊杂志相比而言的。   然而我觉得 这本质上是一个如何改变我们的讨论习惯的问题 。传统杂志有良好的评审系统,对不专业的讨论能够有效地进行过滤。这则是目前网络讨论所缺乏的。然后并非网络技术不支持这种专业性的要求,而是面对新技术以及潮水般涌进服务器的帖子,管理员有些不知所措所导致的。假以时日,并让多方面专家参与,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传统学术杂志的专业水平。    较为成功的案例:   1、科学网 vs. 商业网站   2、开放获取学术期刊杂志 vs. 传统学术期刊杂志   不管是在传统的场合还是在网络上, 由于学术讨论的专业性很强,并非所有人都能够进行讨论的 。因此讨论的时候应该注意对象。比如面对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群,就要先考察一下对方是否具备学术能力。如果面对的是不具备学术能力的对象,则要考察其是否有学习的意愿,如果有,则也可以与之讨论。否则应该尽量避免话题陷入抽象的学术争论之中,不然后果极其严重!   下表略微归纳了一下合适的讨论对象和讨论有难度的对象。期待网友补充。 合适的讨论对象 讨论有难度的对象 科学网上的学者 官员 同一宿舍区的教师 教师的家属 课堂中的学生 公司门口的保安 生产一线的农民工 地产公司的老板 警校里的学员 马路上的阿 sir    原因分析:   科学网上的学者、同一宿舍区的教师自然是合适的讨论对象。如果他们/她们都不是,那本文所提出的就是一个伪命题了。   而官员、保安、警察之所以不是合适的讨论对象,原因在于你并不是他们/她们的领导,如果跟他们/她们讨论下去,会搞得他们/她们不知道该听你的还是该听他们/她们的领导的。这自然给人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学生以及警校中的学员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欢迎讨论。   而地产公司的老板不适合作为讨论的对象,原因在于他/她之所以成为老板,在于过人的直觉能力以及良好的机遇,最终在成千上万人之中脱颖而出。结果你跟她讨论房地产价格为什么要降一降,那会搞得人家不知道怎么去炒房的!   教师的家属之所以不是合适的讨论对象,不久前发生的悲剧已经对此有所说明。   而农民工之所以是合适的对象,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农民工。
3606 次阅读|3 个评论
南山归来[补朋友问答诗]
热度 1 zhaodl 2011-10-15 18:05
南山归来[补朋友问答诗]
今天,是入秋以来难得的晴空万里、秋高气爽的日子。尽管我近来有些着凉,渭南的聚会都拒绝参加。可当我睁开眼睛,看到窗外明媚的阳光,我还以为今天这一觉睡到中午了,实际还不到八点!当吃完早饭,夫人提出要出去晒太阳,我痛快地答应了。这么好的天气,谁都会有外出的冲动。 不一会夫人告诉我:她准备好了。从来没有见她这么急着出门,以前都是我规定好出发的时间,来督促她收拾。而今天他催起我来。我要求定个时间,几点?夫人随口说:那就9点!不行,我还没方便、还要处理网上一些信息。九点半如何?说好九点半,我就加快处理我自己的事情。到9点十分处理完了,说走就走。本来是到大雁塔晒太阳,可是来到楼下,44路车连续过去两辆,没有赶上。等了一会,320来了。当坐上车,买票时,临时决定:既然上了这趟车,干脆到南山吧?呵呵,就这点自由,说去哪就去哪,随心所欲。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来到了南山底下的上林苑。感受着周末人流熙攘的热闹,听着商贩的吆喝,沐浴着秋日的阳光,有一种想进山的冲动。因此,就穿过上林苑,来到动物园的后边的白石峪。 补记:朋友“建乔”留诗一首问: 蒿里寻人径,斜阳落垄丘。 野山深几许?闲看十里秋。 建议将“十里”改为“满枝”。我应答之: 新韵五绝:答建乔问 野径少人踪,秋阳伴散翁。 林深枝叶艳,霜重柿皮红。 山口接矿泉水的人们:
个人分类: 社会生活|306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新非线性设备让光线“操纵”变得简单
liyq 2011-9-9 13:46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8412334162018480.shtm 新非线性设备让光线“操纵”变得简单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8月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利用此前研发的“超材料”制造出一台新的非线性设备,使他们“操纵”光子变得像用电子设备操纵流动的电子一样随心所欲,光子元件取代通讯领域的电子元件又向前迈进一步。 当光穿过一个物体时,即使光可能会被反射、折射或强度有所减弱,但透出来的仍是同样的光线,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线性。然而,某些“非线性”材料会背离这个经验法则,光子和这种非线性的材料相互作用会让光子的频率增加一倍,波长减少一半。新光线名为第二谐波,这个非线性的过程则为二次谐波(也被称为倍频)。 杜克大学普拉特工程学院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生阿勒克·罗斯指出,在正常情况下,第二谐波的行进方向由所用的非线性材料严格限定。之前研制出的一些非线性设备以及天然非线性材料都很难控制第二谐波的方向。 杜克大学的科学家们使用一种由包裹在玻璃纤维内的金属和线缆组成的“超材料”(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构建出了能引导第二谐波行进方向的非线性设备。 新设备大小为6英尺×8英尺,高约1英尺,由在电路板上使用的纤维玻璃材料一块一块并行排列而成。每块纤维玻璃使用铜环进行蚀刻,每个铜环有一个细小的裂缝,一个二极管横跨其上,当光通过铜环时,会激活二极管,导致铜环失去对称性,从而使整个设备具有非线性。科学家们表示,这个设备能让入射光的频率加倍,同时也能让入射波朝他们想要的方向反射。 光学设备能更快更有效地传输信息,比如,用光纤取代电线就让通讯产业的面貌大为改观,因此,科学家们希望能用光子元件取代电子元件。“毫无疑问,通讯领域未来的弄潮儿将是光子设备,能用电子设备控制电流的方式来控制光子对此非常重要。非线性超材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对光的掌控能力,这一点在全光通讯中非常重要。”罗斯说。早在2006年,杜克大学团队就首次证明,这种超材料能让光线绕过物体,使物体隐形。2009年,他们又证明,该超材料能像下一代透镜一样工作。 此项研究由美国空军科研部资助,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物理学评论快报》上。(来源:科技日报 刘霞) 《物理学评论快报》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2549
个人分类: 光学前沿|172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妈哎别什么东西都从娃娃抓起
热度 7 wyc 2011-8-20 06:29
我的妈哎别什么都从娃娃抓起 作者 汪育才 请我们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来 说说看, 什么东西 都乱提 要从娃娃抓起。 弹钢琴要从娃娃抓起, 学外语要从娃娃抓起, 打乒乓要从娃娃抓起, 练游泳要从娃娃抓起, 学国学要从娃娃抓起, 学画画要从娃娃抓起, 、、、、、、 好像世界上什么事情 都可以挂上一个从娃娃抓起, 就算达到了远见卓识。 然而, 娃娃们却说, 我的妈哎! 别什么东西都从娃娃抓起。 我们到底不是机器人啊! 什么软件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往系统上接。 我们毕竟是娃娃, 娃娃们也要“还治其人之身”, 把从娃娃抓起 变成 从成人抓起。 成人不抓好, 娃娃们能抓得好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1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幸福的方向
tyutzzx 2011-7-28 22:34
幸福,总是能触碰心底最柔软、最纯净的部分,像是和小伙伴背靠背坐上槐树下,看人来人往。或许没有人能够记起幸福在何时来了,何时又去,因为它有时真的太过琐碎,就像我们无法记起每一朵云的样子,它变幻着形式,却无不带来欣喜。幸福真的只是一瞬间的情绪,无关过去,无关未来。我们闲下来真的应该给自己开一张幸福的清单。也许,它只是你窗外绿树红花的美景,是你每天都能呼吸到的新鲜空气。你不曾忍饥挨饿,你有可以栖身的房屋,你有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你与家人朋友相亲相爱,甚至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逛逛商场,偶尔还有闲钱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你想吃东西了,恰好有个吃嘛嘛香的胃口.......所有的这一切构筑着我们的生活,成就着生命里的“幸福”,因为它们,我们的生命里充满了馥郁的芳香。抬起头,面带笑容,让内心充满感恩和珍惜,这样才不会在有朝一日失去时,心生懊悔。 只有懂得了感恩,才会懂得什么是满足,只有满足了,才会幸福。当我们从每一个简单的细节中去体会时,才发现原来我们曾经忽略了那么多的美好......
247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个社会寄生虫:中医和哲学
wliming 2011-6-9 17:30
1. 哲学,依附在科学和社会学科上的寄生虫。说起来海阔天空,冠冕堂皇,高屋建瓴,云山雾绕,左右逢源,(哈哈,省略两个不雅的字)。 2. 中医,依附在现代医学上寄生虫。没有现代医学,中医就成了瞎子,瞎子摸象,随心所欲,所谓辨证论治,其实胡说八道。
个人分类: 社会|1 次阅读|0 个评论
幸福的完整性-随想(写于2008-08-08 10:34:44 )
wangyl2117 2011-4-24 15:55
“ 你遇到的问题是现代人的一个普遍问题,人,已经成为科技和人本身创造物的附属,在此异化的背景下那里有幸福可言,我们无法追求幸福的完整性” 时常觉得,现在人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了,昨天和同事聊天他也是觉得如此。 读书那会儿,尽管每月发的钱不多,但至少自己的小小需求与愿望都可以满足的,而且不必顾及太多; 可工作了,要买房,要还贷,钱不敢乱花了,似乎没有以前那么快乐,那么随心所欲了,逛街的次数也少了; 时常会与朋友讲,我就呆在这农村过活了,进趟城不容易了。 有时会羡慕中学同学,她毕业后就没再读书,然后就嫁了了,现在就住在我父母家的后面,每次回去都会遇到她,她的生活在当地来看是很好的了,生活很安逸,儿子都10多岁了。相比之下,我读了小半辈子的书,至今还没有要宝宝,整日为了工作和生活而忙碌着。虽然,每个月也能赚5000多块钱,但还是觉得没有以前快乐了,真是无法去追求幸福的完整性了。 现代人的幸福,多数,可能是不完整的。 婚姻,不再是束缚彼此的枷锁;孩子,不再是牵住彼此的纽带;人,可以完全的游离,完全的逃避;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问我结婚有意思吗?是呀,想想,结婚现在也变得没有以前那么美好了,尤其是当生活趋于平淡时,结了婚就是要平平淡淡的过日子了。 一晃,结婚四年了,这四年,有三年的时间在读书,所以,对生活的感悟不是很多。 记得,刚工作那会,自己好不适应,觉得自己还是个学生,自己的心还是读书的地方游荡; 一年之中,发生了很多事情,遇到了很多人,在经历了快乐、痛苦与挣扎后,才略有发觉自己有些进入角色了,比以往更加沉得住气了,似乎这一年之中,让我积淀了好多好多。 然,幸福却无法完整。 来自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有时,会让我无法轻松。 最近,特别想家,父母已年过六十,以前家里生活不好,又供三个孩子读书,他们苦了一辈子了,后天回去看看他们。和母亲通电话时,她常说,省点钱吧,不要回来了,你们压力那么大,欠了那么多钱。我常安慰她,没事的,钱慢慢赚、慢慢还,我们还年轻呀。家里就我一个女儿,还离他们这么远,有时觉得欠父母的很多,未能在他们面前尽孝,等,房子弄好了,一定让他们来和我生活。 人们常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只要快乐就好。 是呀,有时,好想一个人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游走于山水之间,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惬意与舒畅; 然,始终不能如愿;因,有工作要做,年轻人就是要努力些,才有可能会取得成绩的;生活事业都处于爬坡阶段,那能有那种闲情雅致哟,等有时,估计也是白发苍苍,三条腿走路了哟。 现在人,大都是被房子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如果房子没那么贵,生活会很舒服的。 现在的读书人,毕业了要找工作,工作工作不好找,钱又不好赚,房又买不起,一个同学说他新交的女朋友嫌他太穷了,所以,分手了。 唉,现在都是被钱给闹的!
20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是如何成就的
热度 1 Marstown 2011-3-9 21:37
Written by Georgia Chenevix-Trench 译:qcc 转:marstown 以科学网上的第一篇博文纪念北京研究生院那段难忘的生活以及在冰火岛里那种随心所欲的讨论氛围! 念博士应该是一段快乐而且充满回报的经历,因为你的全部工作时间都是在发现新事物,追逐新想法——还能因此拿到工资,同时不必担负管理上的职责。尽管收入相对并不算高,工作时间也很长,甚至要冒一定风险,但是对于那些最终选择以科学为职业的人而言,有了这样的生活,已经别无所求。 不幸的是,大多数博士生在开始他们的博士生涯时,根本就没有准备好。其结果是,很少有人能真正实现他们成为一名独立科学家的雄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多数学校囿于“分数”的藩篱,难以鉴别出真正有天分的一流学生,另一方面是学校同时还面临着尽可能使学生毕业的压力。这就导致我们招收了如此众多的学生,却没有清楚地传达给他们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博士,哪些事情是必须的。于是乎,我们使自己,以及学生们,走上了充满挫折和失望的旅途。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告诉期望中的博士生们些什么呢? • 选择一位,其工作令你倾慕,同时又得到良好资助以及学院支持的导师。 • 为自己的项目承担起责任。 • 刻苦工作——全天、整周以及大部分的周末。如果研究正是你的激情所在,这应该很容易做到,否则,你恐怕是入错了行当。留心观察那些下班后带着满满的公文包回家继续工作到深夜的家伙。这是成功的原因,而非结果。 • 当然也要给自己留下一些周末,以及像样的休假。你才不至于燃烧殆尽。 • 阅读你直接领域中的文献,既要读当前的,又要读过去的,还应包含相关领域的。你几乎不可能贡献出原创性的文献,除非你清楚地知道文献中已经有了什么。 • 仔细规划你的每一天和每一周,使之与实验流程相契合,以尽量避免由于等待而产生的停工期。 • 弄一个好一点的实验记录本,每天都要写。 • 保持创造性。认真思考自己究竟正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进而寻找更好的办法。千万不要把你自己的博士研究,仅仅当成你导师所设定的路线图。 • 练就卓越的写作技巧:这会给你的学术生涯带来无可估量的好处。 • 要想成功,你必须具备下述品质中的至少四条:足够聪明、动机强烈、富有创造性、刻苦勤奋、技能娴熟,或者极其幸运。显然你无法依赖运气,所以最好把注意力集中其它几条上! 原文链接: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bs/2006/060511/full/nj7090-252b.html 延伸阅读: http://www.qimr.edu.au/research/labs/georgiat/Guideforphds.doc
3194 次阅读|1 个评论
生活中的那杆称!
bestener 2011-2-28 23:02
以前,都是自己随心所欲,有什么话就直接说,也不用太顾及会有什么样的反影,特别是好话的时候。那是因为那时还没长大。现在感觉真是不一样了,哪怕是出自最真心的爱,如果没有把握得好的话,那也有可能变成恨了。越来越觉得生活有一杆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这杆称去衡量,生活才可能变得平衡、和谐!
个人分类: 余思吾悟|26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园中小景
热度 3 zhangyuxiu 2011-2-27 15:42
园中小景
素来对园艺很感兴趣,非常喜欢花花草草,脑子里时常挥之不去的是鲁迅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有了自己的小花园后,就按喜欢的样子折腾,不用园艺师,不用人为的设计,就地取材,随心所欲布置自己的自然素朴的花园,不是也有点味道吗?只要喜欢就好。 1 2 3 4 5 6
2351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