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惊天动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谷雨小记
jiangtisheng 2014-4-24 09:48
雨生百谷吐新芽, 风来霾尽眺碧空。 亿万民众盼春雷, 惊天动地唤人醒。
19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施全墓碑记 岳喜源
huangwd99 2012-12-7 21:38
施全墓碑记 岳喜源  杭州城十五奎巷之中有施将军庙,被供奉者乃是南宋殿前司小校施全。施全地位卑微,为一小校,无盖世武功,更无文韬经略,为何被供奉如今,拜者络绎不断, 香火不绝,因施全有惊天动地之举。其对秦桧主和误国,谋害岳飞极为仇恨,岳飞被害后之第九年即绍兴二十年(1150年)正月,施全挟刃藏於众安桥下,待秦 桧乘轿赴朝路过时,直前行刺,未中被捕,秦桧亲审。全正气凛然,破口大骂:“举天下皆欲杀虏人,汝独不肯,故我欲杀汝也”。秦桧大怒,将施全处以极刑。 施全虽然位卑官小,但能坚持正义,痛恨奸贼卖国,置身家性命不顾,持斩马刀刺杀秦桧于望仙桥,斩断秦桧轿子的一根立柱却未能刺杀成功,最终被俘,斩于市。其光辉壮举,足可与日月争光,和天地齐辉,功标青史,万古流芳。 想老贼秦桧当权投降卖国之时,朝野尽其党羽,中正之士被清洗于权力之外,爱国抗金之人惨遭陷害,岳飞精忠报国,身遭不白之冤,以莫须有被害,投降卖国者欢 庆不已,中正爱国志士,心里含悲痛哭,无奈不能左右时局,爱国者不是缩于陋巷,老死天年,就是郁郁寡欢,忧愤而亡,有施全者,忠肝义胆,爱憎分明,敬拜忠 良,痛恨奸党卖国,不愿龟缩陋巷,更不想气愤而终,为给岳飞报仇,彰显爱国气节,依然愤然而起,怀揣利刃,刺杀秦桧汉奸走狗,虽未斩秦首,但却惊吓贼之狗 胆,冷汗尽出,卧床不起,一命呜呼。 如果施全不为忠义,老死乡里,则历史的长河里,哪有他片言只语?与众多芸芸众生的自然消失有何不同,与自然之昆虫灭亡何异?然施全的名字流传了下来,作为 一个大大的英雄,被后人传颂,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多少帝王将相被淹没,如一阵风而过,历史早已将他们忘记,而施全作为一个小人物,变成了今天的大人物,这 真是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人民没有忘记他,杭城百姓纷纷为其义举感动,在万仙桥建了施公庙供奉他。一直到了1936年填河筑路,桥被废了,只有东侧桥栏和施公庙被保留了下来。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桥毁而庙永存,英雄要永远站立。 然而,如今汉奸卖国奸党又兴,英雄却遭涂难,1992年杭州市政府拓建庆春路,就连这最后的遗迹也没保住,施全庙荡然不存了,实在让人痛心疾首,泣不成声,为英雄落泪。 施全庙从宋代一直保存下来,无论国家内乱,还是异族入侵,甚至是国家灭亡,施全庙一直矗立在万仙桥,光标正义爱国之举,可是偏偏到了改革开放的1992 年,英雄之庙被毁不存,我们怀疑,这个时代是个什么时代,难道秦桧真的复活了?汉奸卖国贼的天下到来了?茶余饭后,常常令人深思不已。 据说,施全之墓就在施全庙之内,碑文赞叙其手刃奸贼之壮举,而今已经一片荒芜,英雄之庙不存,英雄之墓不存,英雄之碑不存,我仿佛听到了英雄在旷野之中的啜泣之声,让人心寒,让人痛悲,让人唏嘘不止,痛哉,英雄,如今灵不能安,难道是秦桧之奸党侵害了你? 我又想到刚刚牺牲的三千万烈士,自然比不上施全,国家建立没有多久,他们就被忘记了,他们牺牲生命所推翻的旧世界又复活了,施全,你比他们幸运多了,虽然你庙已不在,可你永远留在了人民的心中,那些无数的烈士,正在被涂黑,英雄事迹越来越暗淡。 这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太行爱国力量 2012.12.7
个人分类: 历史|12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26)
kejidaobao 2012-9-21 15:37
——日本政府正在给你给我“上课”、一堂博士生的“课” 文/冯长根 这两天我天天想到一首歌,中国的歌。 这首歌是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歌。这首歌就是我们在每次最庄重、严肃的场合唱响的歌。这就是国歌。这是一首创造了历史的歌曲。这也是一首溶入了我们血液之中的歌曲。国歌惊天动地,震撼人心! 这两天我天天想到这首歌,这首中国的第一歌,一首没有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对中国人惨无人道、灭国灭族战争,就不会出现的世代之歌。你我都不会忘记这首歌及其中的每一个字意味着什么! 决不要以为这样的事不会出现——让我们不妨看看以下几句摘自9月12日传媒的话,而且你不妨猜猜这会是什么传媒。 “日本政府昨天与钓鱼岛的所谓‘拥有者’正式签署‘购岛’协议,昨天因此真成了中日关系的‘9·11’。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发展起来的中日友好关系此前已是百孔千疮,到昨天它彻底垮塌了。” “中日重新成为两个相互仇视的民族大概很难避免。” “中方的工作重点应是确保两国关系的恶化过程不伤害中国的核心利益。” “这样一个对手在身边刺激我们,让我们不舒服,但也必将激励我们。” “这个对手足以调动中国社会的警惕和自省。而它又远不如世界一流国家强大,无法构成对中国的致命威胁。” “中日友好的后来这些年,日本没少给中国添麻烦。” “这是个欺软怕硬的国家。” “但中国也必须以某种形式给日本一次完整的教训,彻底扭转它自明治维新以来对中国的蔑视。” “我们需要把力量攒足,并在某个冲突点上充分对日展示出来,重塑它对中华力量的敬畏。” “今天的年轻人和中年人都有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日本对中国完全有别于今天的脸色。” 9月12日,全国所有的时政传媒特别是报纸,严正关注着围绕中国钓鱼岛日本极右主义政府的所作所为。不要以为以上所摘来自不同报纸,其实这些仅仅来自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刊在什么报上?这倒值得一说。它发表在《环球时报》上,而且是该报的社评。《环球时报》在同一版上每天都有一个声明,说“国际论坛版文章除社评外,均不代表本报观点。”这说明以上这些坦率而又深刻的言论是以报社名义刊发的。该报12日的社评的确观点鲜明,思想深刻,分析周到,值得你再看一看。你可能不知道,《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主办的子报。我平时比较关注《环球时报》,它对新闻的解读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就比如说这篇社评的题目,你可能在《人民日报》不会看到——“莫再幻想友好,认真对付日本”。顺便说一句,该报同一版上还有另一篇署名文章值得一看,题目叫“冲绳归属未定,日本别嚣张”。 这两天电视上正在播放连续剧《正者无敌》,是一部抗日题材的作品,我看了几集,值得看。我看过的最吸引我的抗日电视连续剧还有《亮剑》。抗日,是中国文学艺术作品中永不褪色的主题。今天,围绕中国钓鱼岛,日本极右主义政府在给所有的中国人上一堂我们自己不大可能上好的“课”。这一“课”,来得如此猛烈,让我们沉浸在理想主义的“一衣带水”梦境中的善良人们,突然意识到了历经磨难实际是对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实现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这样的“课”,自己上,可能做不到。想想吧,正是日寇的战争暴行,使中国遭受了灭顶之灾,但抗日战争之时势亦造就了一批大师,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学术和科技的,数不过来,其中的许多人,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成了中国的栋梁,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时代和后代们新的命运。这是值得总结的大师成长之路。中国当前别无选择,必须回击日本的猖狂挑衅。在莘莘学子中,博士是受训最严、被寄希望最厚重的,你们理应成为大师,学政治的要加入神圣的决策,学军事的要展示中国的力量,学经济的要推进国家实力,学科技的要全面为祖国的强大服务。这恰恰是像钱学森那样的老一代大师们的期望。爱国主义是今天的博士生成长的灵魂。我们中的许多人也许是凭借兴趣走上攻博之路的,但眼下的中国钓鱼岛告诉我们一个更深刻的道理:爱国比兴趣更值得你拥有。爱国是时代的责任。想想吧,抗战中,莘莘学子们把课堂搬到了广袤的国土,人们记得西南联大的大师们,也没有忘记那些大师们,他们去了重庆,去了延安。中国力学学会前理事长李家春院士说:“我是从兴趣出发选择专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闻听了像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代科学家的人生经历,我逐步意识到责任比兴趣更重要,一个青年学子,要把国家的发展当成自己的责任。现在看来,把责任放在第一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见本刊2012年第25期第10页“科技界声音”栏目) 再回头看看我在前面摘录的《环球时报》社评言论,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责任知道得更多。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可以感谢一下那些日本极右主义分子以行动为我们上的这堂课。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27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
热度 2 zbouyang 2012-8-17 11:10
据说,蚩尤是炎帝的孙子。又据说,蚩尤生性残暴好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实际应是蚩尤部落发明了用铜铁做的头盔),用石头铁块当饭吃(实际应是蚩尤部落用石头炼铁,用铁块打制器械和工具,不知内情的人以为他们在把石头和铁块煮着当饭吃)。但是一个有关蚩尤墓的故事却让人不得不感动,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个在全世界都未曾有过的感动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于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蚩尤战死后,其尸体被部下背至一山岗安葬,为了防止黄帝的追究,将其命名为白龙墓。蚩尤的部下及其后代们世世代代守护着这座墓,为了安全起见,每一代人中只有一个人知道这座墓是蚩尤的墓,每一代的知情人仅在快咽气的时候才将秘密传给下一代中的某个人,如此代代相传,至今已经有约5000年。这样的忠诚,世上确实少有!这样的忠诚应该只有一名备受爱戴的伟大祖先才能得到!这样的忠诚应该只有伟大的民族中才会出现!黄帝、炎帝、蚩尤帝部落现已经融合为中华民族,为我伟大的祖先和伟大的民族讴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9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评职称中到底什么是“标志性成果”?
lbjman 2012-8-4 11:06
最近高校都纷纷评聘职称,其中有介绍自己的“ 标志性成果 ”一项,候选者填的都是自己最得意的,不过看下来还是感慨良多,许多人之所以这样还是大环境使然,因为这样很简单但很有效,,但也有人还是坚持自己的特色的:(涉及个人信息的尽量隐去)。 比论文一般刚回国的海归们都占绝对优势,要是不及时评上教授而在副教授位置上呆上几年,不少人的优势就没了,原因你懂的;有大牛人做老板的土鳖一般经费是绝对优势,其中部分人由于在经费和学生上不缺人,再自己有些才,也会有不少高档论文(当然你可以用公认的评价体系,也可以用中科院的一区)。如果没有惊天动地的成果,你积累再积累,那么多年头的副教授也是优势。 虽然外审有三篇标志性论文给评委评价,但是标志性成果一栏显然要填有冲击力的,不然怎么“生存”下来?大同行可没兴趣看论文啊.数数谁都会,如此标志性倒也符合许多人的胃口。 某人一:本人申报“35岁以下破格申报教授”。我在XXX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果。目前已发表和被接收的SCI收录论文26篇,被引用285次。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联系作者发表的SCI论文17篇,影响因子之和超过50。近三年内,以第一作者发表一区论文1篇(J. Am. Chem. Soc.,影响因子9.023),二区论文3篇,三区论文1篇。依2012版之申报条件折合论文10篇。此外,已接收论文1篇(Chem. Eur. J.,影响因子5.476)。 某人二:将微生物技术用于XXX处理和纳米材料绿色制备,开辟了富有特色的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方向,被聘为中国XXX委员,XXX编委会委员和XXX客座教授。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保部课题及其他项目20余项,到校经费318万元。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和EI论文36篇,其中SCI26篇,EI10篇。SCI中,4.0以上6篇;1区5篇,2区2篇(第一并唯一通讯作者)。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某人三:1.作为通讯作者发SCI论文17篇;影响因子大于2.0的有8篇,平均影响因子1.6;总计被引用约200次,被引用次数大于10次的5篇。2. 二区SCI文章2篇 3.专著XXX2007版已经售完, 化工出版社约稿出第二版。 某人四:较早地(2007年)提出掺杂XXX室温铁磁性的外源性观点XXX并与当时国际上主流观点违背,此观点在2009年被国内外同行认可XXX作为Focused area of frontier research 收录在美国物理学会与美国应用物理学会核心刊物XXX 并与2010年国际学术界对ZnO相关室温铁磁半导体材料磁性来源理解的主流观点一致。发展了一种新法制备粒径发布均匀,尺寸在5-7纳米的XXX纳米颗粒,该颗粒且具有强的近带边发光和弱的缺陷发光特性。 某人五:教学获得到学生和老师的好评;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校基础研究基金,入选2007年度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2008年度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1年,作为副教授被我校遴选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已招生。任现职以来以北京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单位、申请人作为第一作者,发表8篇2区论文。 某人六: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在热防护涂层研制和应用中取得发明创新,成功应用于多种装备,获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三)。作为负责人,提出并实现了采用XXX方法制备抗XXX涂层,应用于某特种装备。第一发明人获准2项发明专利,“国际一流刊物”论文1篇。作为学术带头人之一为XXX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论证、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负责人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7项;作为负责人年均经费66.2万元,年均总经费110万元。 本文转载:梁建华老师博文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1231-584357.html
14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杂议香山科学会议:现代中药须从组方来到组分去
热度 2 rbhuang5907 2012-4-1 22:12
组分中药的不可行 在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中医学(包括中医药学),在多年的争议中,仍然雄心勃勃,要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多因素复杂性重大疾病的治疗上发挥中医药注重整体、综合干预的优势,做出一番惊天动地、让西方赞叹不已的重大成就来。并且,这一番作为已开始受到现代西方医学界的关注(不知证据在哪,只知道2011年开始中药被禁止在欧盟市场销售)。然而,由于中医学意识到许多问题上,特别是中药的作用机理上还是模糊不清,让人难以信服,终于要痛下决心,要把中药研究从组方层次走到组分层次。 每一种中药,要么是一种植物,要么是一种矿物,要么是一种动物尸体或器官或代谢物,等等,反正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未知物,而且肯定是未知组成和含量的混合物,不是一种纯净化合物(中药中除水银、硫磺外没有其他元素单质入药的,砒霜和朱砂是化合物,如果纯度足够高),关于这些化学概念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不必多说。现在要做到组分中药这一步,起码得把每一种中药的所有成分化合物(组分)搞清楚,化学是有办法把这些组分分离分析出来的,包括分子式,分子结构,当然,代价不菲,困难不小,特别是那些含量低的组分。可是,中药又特别相信那些含量低的组分可能是有效成分,例如,石膏 ,它的成分很明显,主要是 CaSO4 ,可是研究表明 CaSO4 并没有清热退烧的作用。难道是里面的少量杂质起疗效作用能退热?这样的疑问存在就对中药组分的分离分析带来了不确定性。 大连化物所几年前就启动了一个什么“草本组学”项目,就是要从草本中药里分离组分,不知道进展如何,国家可是投大笔钱的啊。谅我孤陋寡闻,或许是国家机密,不能公开。几千万种化合物都公开在文献上,从植物中发现的新化合物应该也是公开的,申请专利就行了。 好,暂时把低含量组分带来的不确定性放一边。每一种中药里的组分数不是一个小数目,每一种都需做几期的双盲对照实验确定疗效吗?如果不做,又如何知道哪种组分是有效的?做吧,多大工作量?何况,一副中药通常都是十几味中药组成,分离和疗效测定的工作量不难相像是天文数字。就算把这天文数字的工作量完成,如果认定疗效的一副组方中药的所有组分皆没有应有的疗效,怎么办?是怀疑低含量组分没有分离得到呢还是组分搭配不当,哦,不同组分不同含量的搭配又是天文数字的工作量。 组分都到了化合物这个层次,就是化学药了。一种纯净物,就是一种化合物,其化学组成固定,结构明确(化学测定结构 很容易的),性质确定。如果每一种化合物的疗效确定了,还需要中医理论指导什么呢?难道还要把几千万种的化合物按照分子量、分子结构、固体晶相,用五行相生相克、君臣佐使一番,然后进行配伍,以实现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综合调节?这个思路如果可行的话,我愿提供一种更为简便的方法,把现有的“西药”(化学药,化学药的疗效应该是公认的)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固体晶相与疗效的关系规律用中医理论总结出来,比如说,含有羧基的,味酸,属木,能克什么生什么的,再去指导药物的筛选,肯定事半功倍。好点子,无偿奉献。几千万种化合物,由你选,根本不需要什么药物设计之类的小把戏了。 中药到了组分的层次来研究,就是研究化学药,如青蒿素,还能说是中药吗?如果可以,阿司匹林、奎宁呢? 就算青蒿素是中药理论指导下获得的,多少年了,就这么个宝贝,还不是说明中医理论指导效率极低,或者,根本无效。 化学是科学,大家公认,中国的教育体制从初中开始要学化学,大家遵守共同的范式,从化学的角度讨论问题,起码化学人应该容易达成共识。 再谈谈香山科学会议,参加过一次。那是为有关科学技术事务决策提供咨询的会议。对于有争议的中医学方面的官方决策,应该要有反对的声音,以助决策更科学。遗憾的是在这个会议的报道中,我们没有听到反对的声音。中国政府和学界是缺乏智慧和判断力的,我的这个判断有屠呦呦一例可佐证,如果偏听偏信,难以科学决策。 ============================================================ 作者:潘锋 甘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28 9:17:42 香山科学会议:现代中药须从组方来到组分去 本报记者 潘锋 见习记者 甘晓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3/261829.shtm 第418次香山科学会议研讨“组分中药”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3/261559.shtm
3308 次阅读|20 个评论
他是谁
热度 2 tutor 2012-1-25 17:53
他来自草根,无父无母,孤儿一个靠聪明勤奋考上大学,以全校第一名毕业,没后台没背景只能安排养马看车的工作,虽然车马万千上亿的超重活儿一个人干,却打理得井井有条,不受重视没被表扬不要紧,还要忍受低层女工讥笑?除了奴才太监五毛,男人窝囊废这程度还算男人吗?忍无可忍,雄起!打响历史以来向专制开火的第一枪,惊天动地大闹革命,翻天复地让上层束手无策,搬来印度阿三国王救兵才压住,历经五百年却等待奴性的东亚病夫。能醒悟、能雄起,最后却同意招安,跟随一个皇亲国戚的领导做保安工作。他一定是失望到绝望了。 猜猜他是谁?
个人分类: 回味经典|3240 次阅读|3 个评论
《老西安》印象
qianlivan 2011-10-15 14:47
《老西安》印象
西安,我去过一次。但因为忙着开会,其实印象不多,只是灰蒙蒙的天和保留上世纪八十年代风貌的街让人印象深刻。羊肉泡馍未吃,倒是把几种腊汁肉夹馍吃了一遍。要说其它印象,那是真没有。所以对《老西安》的印象其实是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老西安》是贾平凹的一本散文集,第一篇《老西安》给书定了名,讲的乃是西安的人文、历史。第二篇是作者沿丝绸之路上的“军线”游历的游记。后三篇是讲商州的散文。 读《老西安》让人有一种猛然醒悟的感觉:原来自汉唐之后,西安遍再无什么惊天动地的历史,直至近代的“西安事变”。从汉唐时世界的中心变为一个西北的普通城市,这样的落差让人无限感慨。几乎可以说汉唐之后西安无可载之史,以致作者有心为老西安写一篇纪念文章时搜索文献得到的全和“西安事变”有关。当然,历史会凝固在文物中、建筑里,也会在口口相传中永垂不朽。时至今日仍然可以不时从西安及周边的黄土中出土汉唐乃至战国时的文物,也有老奶奶把汉时瓦片上的花纹在锅盔馍上。西安的历史其实就保存在寻常百姓家里。 就我去西安的粗浅印象来说,西安是个相当不错的地方,空气不干净,那是因为周围的工业。但是西安地势平坦,周围也有山,标准的宝地。唯有一样,书中也提过,那就是缺水。单这一样就扼住了西安的咽喉,让她难以恢复汉唐时那样的地位。这恐怕是当今中国的普遍问题,北京也好不到哪儿去。用比古时少的水供养这数十倍于当年的人口,这无论如何也是难以为继的。 书中第二篇《西路上》是一篇稍微让人感到轻松的游记,虽然也是感怀不少,但是毕竟丝绸之路自古到今并没有长安城那样的巨变,不至于让人那么唏嘘不已。反倒是看到作者描写那些汉时留下来的关隘,让人心中顿时生出豪情,心随霍去病大将军的金戈铁马一路向西奔去。 书的后三篇是讲商州的。小时候常看地图,对地图上那些三省交界的地方尤为感兴趣。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陕西、湖北、河南交界处。因为印象里陕西乃是黄土高原,风沙满天之地;湖北则是河川纵横,湖泊遍地之所;河南却为中原大地,一马平川。这样三种迥然不同的风格碰撞在一起会产生出何种神奇?后来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说的是荆紫关,就是这三省交界之处。从电视上看,有山,有丹江,除此之外,实在看不出什么神奇。 看了《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和《商州再录》,才知道这荆紫关乃属于古时所称的商州。商州是西安西南的一片地区,群山环抱,交通不便。但是这里风调语顺,物产丰富。按作者的描写,这里民风纯朴,虽交通不便,但并不与世隔绝,繁华处,如龙驹寨者,被称为“小香港”。山民们通过这里与山外的世界交流,山里的苍术、木耳、漆油运往荆紫关,再从荆紫关运来火纸、洋碱等物。 山里的生活虽不比城里那么舒适,但是水是最好的水,空气是最好的空气,篱笆上能生木耳,路边就长黄花菜,满山都落满栗子、核桃。若缺了家用,上山捡一些,到集市上卖了,就能换回日常用的物品。按作者所写,山里人视客人如尊者,随便进了一户人家,吃的是碗底全是大肉片的捞面,喝的是自己烤的柿子酒。每家都以桌下醉倒的人多为荣。这描写的简直就是天堂。后来才注意到,写作的日期是1983年7月18日,加上作者是作家,这样的待遇也就不足为怪了。这样的美丽世界曾经存在过,现在也还存在于书中,这是幸运的。但是还有机会亲身去感受这样的人间天堂么?
个人分类: 读书|4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们为什么怀念“最牛校长”
weiqiang037 2011-7-2 18:30
6月30日,四川日报刊登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的文章:《 深切怀念“最牛校长”叶志平同志 》。读来很是感动。有心者不难发现,对叶志平的怀念在民间随处可见,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怀念这位“最牛校长”?(6月30日《四川日报》)。 如果不是因为汶川特大地震,人们不会知道叶志平,更不会知道他多年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灾逃生演练,甚至对于他的演练,还会有不少人嗤之以鼻,不以为然。按照世俗概念下的成功标准,叶志平好像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他年复一年的组织学生演练,未必想过这一番努力会有检验的机会。 刘奇葆用“认真负责”来概括叶志平的精神,这一概括是恰当的。如果说叶志平和别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的“认真负责”。地震前,他一次又一次地组织学生演练,这是认真负责;地震后,他长期高负荷投入到灾后重建中去,还是认真负责。就叶志平当初创下的奇迹来说,在地震那一刻,桑枣中学2000多名师生仅用1分36秒就全部安全逃生,无一伤亡,这本没有什么秘诀,需要的只是“认真负责”。这里的认真,是对学生的认真;这里的负责,是对教育的负责。叶志平认真负责的背后,是一片“真心真情”。如果不是对学生用心,不是对教育用情,何以能坚持这么多年! 叶校长的事迹启示我们: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离不开“认真负责”。这种认真负责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是一种难得的美德。有了认真负责的精神,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正如刘奇葆所言,“一个人,不管他处在什么岗位,不管他的职务高低,只要他为人民办了好事,作了贡献,我们就应该永远记住他,永远怀念他”。人们怀念叶志平,既是对这位“最牛校长”逝世的缅怀,又是对他“认真负责”精神的认同、赞许、学习和发扬,更是对“最牛校长”式人物竞相涌现的一种期盼。(作者:毛建国,来源:新华网) 相关阅读: “最牛校长”离世,他的“牛”可以复 制 聆听“最牛校长”的遗 训
1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药家鑫在劫难逃
热度 5 chrujun 2011-6-7 17:17
据有关新闻,药家鑫杀人案被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于6月7日上午被执行死刑。估计绝大多数博主不知道,这段时间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个时候太需要一件显示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制的案件来稳定人心。药家鑫案铁证如山,但著名法学家和五大教授的出场让普通民众义愤填膺,担心刑不上药家鑫。 这件大事的出现,比铁面包公还厉害,药家鑫在劫难逃了。 在国家利益面前,杨贵妃都可以被处死,药家鑫就更不用说了。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4214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有没有想过,也许一辈子你都是个小人物
热度 1 LJFsherwin 2011-5-17 20:11
中小学成绩一直很出色,但也不是惊天动地的神童 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但也不是清华北大 进来后发现身边的人都挺挫,其实自己也不过这么回事 毕了业,进了一所还算不错的单位,但也不是什么nb企业 拿着固定的收入,住着租的房子或者公司宿舍 努力个三五年工资涨到五六千,nb点的八千上万? 攒钱贷款买了房,娶了妻,在钢筋混凝土的都市的一个角落里有了一个自己的洞 若干年后买了一款大众的不能再大众的大众车 原来,这就是自己的未来 20年的梦揭开就是这个样子 像以前一样,你每天还会上网 你发现你不是新闻网站首页的那些风云人物,你没有能力影响一个时代,甚至一群人 那些曾经不屑与不齿的时尚女郎依旧只能在网上点一点,或者右键另存为 还有童年时代就开始喜欢的名车跑车,依旧只能看看 也没有那样一个闪耀的舞台,舞台下是为你欢呼的追随者 你曾坚信你会成为国镓栋梁,甚至在一个危急时刻为国捐躯,可你只能自嘲报国无门 你曾以为自己会走遍世界,眼看奔3了却还没出过国,甚至没爬过泰山登过长城,没有见过黄河 你以为终会有一个赏识你的女孩跟你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女孩却比你想的实际和虚荣 那些小时候小心翼翼保留下来的书信、磁带和玩具,原来只是扔在一个角落,却怎么也记不起珍藏的初衷 爱迪生莎士比亚依旧是童话一样的存在,虽然你曾幻想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大发明家或者大文学家,你的聪明才智会让世人惊叹 于是每年到诺奖颁布的时候,你总会有点莫名的失落,虽然你也觉得这是多么可笑 你听见梦想破碎的声音,却无从拾起。你依旧还在等待,却不知道等的是什么 想了半天,这些都是自己不得不认同的事实~ 转自: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196214
个人分类: 人生哲理|2261 次阅读|1 个评论
科学网将迎来有一个小春天
热度 5 tarimriver 2011-5-11 08:05
最近科学网非常冷清,颇有老大嫁作商人妇,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惨淡,所以科学网开通了博主邀请希望尽快走出08年金融危机般的低谷。 天不亡科学网博客,科学网博坛耀眼新星曾博主和资深名博曹博主干上了,瞬间引来围观无数,平静的科学网水面荡起一层层涟漪,如果此番争吵火药味再浓一些,如果曾博主的粉丝勇敢上阵,搞得科学网再度蓬勃起来也有可能,说不定还能再迎来一个春天呢,虽然时令的春天刚刚过去。 之所以,预言有可能引来科学网的再度繁华是由客观条件的,遥想当年王鸿飞博主和嵇少丞博主百年大战,搞得科学网天昏地暗,喊杀声惊天动地,围观着直叫一个爽,为什么,因为两位都是海外资深教授,学问研究得深,骂架水平自然就水涨船高,不像村妇骂街满口都是最恶劣的生殖什么的。 现今的两位,虽然不是什么海外资深教授,但在科学网也非同凡响,各有一帮摇旗呐喊者,如果两位找到好的骂架素材,应该也有不错的结果,如果真是这样,建议科学网给二位颁发个创新奖什么的,以资鼓励,竖起一面旗子。
2355 次阅读|6 个评论
文革故事——我与老蒯
热度 36 hcy98765 2011-4-28 13:55
文革故事——我与老蒯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搞得惊天动地。当年号称“五大学生领袖”之一的蒯大富应邀出席了母校的校庆,被网民炒得沸沸扬扬。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一直觉得,象他这种人早就在政治上被打到了“十八层地狱”,这辈子想再出头几乎是不可能了。没想到这次他还能回母校风光了一回。这勾起我对已成过眼云烟的往事的一些片段的回想。 文革中,蒯大富当上了清华井冈山的“司令”。但他并不太喜欢别人叫他“蒯司令”,而是说,还是叫“老蒯”好。其实,当时他正值风华正茂之年,比我还小两岁,哪里有什么老?但就闹文革而论,他的资格还是比较老的,所以大家通常都叫他老蒯。 文革初期,确切地说是1966年6月份之前,我们人大哲学系64级(其实就一个班)学生在北京郊区的苏家坨公社搞教育改革试点。实际是搞半农半读:上午学习,下午参加劳动或参加农民的各种政治文化活动。据校系领导讲,这是贯彻执行“两位主席”指示:毛主席关于哲学家要到农村去滚一身泥巴的指示和刘主席关于大学要搞半工半读的指示。由于不在城市中心,再加上校、系领导有意封锁消息,所以在此之前,市内高校中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直到6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欢呼北大聂元梓的“第一张马克思主义的大字报”的文章,师生们才如梦初醒,坚决要求回校参加文化大革命。所以,对聂元梓、老蒯他们在这之前都闹了些什么事,并不了解,当然也谈不上有任何联系。 不久,几乎是经历了和清华相同的过程,人大有了红卫兵,后来又有了人大三红,而且在文革各种力量的分化组合中,人大三红被归入了“天派”(其首领是北大的聂元梓、北航的韩爱晶和清华的蒯大富;“地派”的首领则是北师大的谭厚兰和地院的王大宾)。这使我与老蒯有了那么一点点的“缘分”。 在天派中,人大三红只算个小兄弟。但既然是“兄弟”,多少总要发生点交往。只是当时老蒯“日理万机”,又是“通天”的敏感人物,所以他一般极少直接与外界发生联系。人大三红与老蒯和他的井冈山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各自的外联人员(当时凡较大的群众组织,都设有专门的外联机构,或叫情报机构,负责对外联络,收集情报、信息)。 在文革中,我与老蒯见过几次面。一次是在1966年10月,清华召开了一次批判“反动学术权威”的大会,我作为人大红卫兵的代表之一应邀参加。当时人很多,整个礼堂挤得水泄不通。会后,老蒯会见了几个兄弟组织的代表,只是相互寒暄了一阵,连饭也不招待一顿,就拉倒了。 第二次是在1966年12月间。当时经过一段时间的争斗,各校保守派组织都纷纷垮台。可文化大革命下一步该怎么办?大家感到茫然。这时,蒯大富于一天晚上在清华召开了有部分高校群众组织参加的会议,人大红卫兵的几个代表应邀参加。只记得会上老蒯主要是透露一下下一步要开展对“中国的赫鲁晓夫”进行批判。会后,老蒯把我们送至门口,匆匆而别。 第三次是在1967年1月间。北大聂元梓在北大哲学系会议室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请清华、北航、人大红卫兵参加。记得好像是商量如何向上海“一月风暴”学习,开展夺权斗争的问题。但新北大公社、清华井冈山、北航红旗都是当时“响当当”的造反派,虽然后来同属天派,实际上各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会议开始不久,蒯大富、韩爱晶即托言有事,退出了会议,会议没说出什么名堂就结束了。但会后大家都开始了自己的“夺权”行动。记得一天晚上,聂元梓在北京广播大楼地下室召开了部分群众组织参加的会议,讨论了如何向北京新市委夺权的问题。会上,大家七嘴八舌,我还没听出个所以然,就又接到另一个通知,说是谭厚兰在北京工会大楼召开会议,商量夺权问题。于是,我离开会场,又急忙到北京工会大楼。但等我赶到时,到处都坐满了人,因会场不大,连个座位也没有了,就在门口站着听了一会,但对夺权之事,还是一头雾水,由于时间已到深夜,怕不安全,没等散会,就离开了。 可谁曾想第二天又接到情报,说韩爱晶联合蒯大富,要去北京市委夺权。人大红卫兵经研究认为,应该参加。于是,就急忙选派了几个人大红卫兵赶到了北京市委。谁知,在韩、蒯的夺权行动之前,北京劳动大学东方红公社联合北京中教联和小教联已抢先一步赶到并占居了北京市委大楼。于是,两班人马发生了激烈的争斗,结果是劳大东方红、小教联、中教联被迫退出,由韩、蒯一派夺了权。第二天,韩爱晶即召集参加夺权行动的各种群众组织开会,成立了“北京市夺权斗争委员会”,韩被推选为“主任”。蒯大富虽名义上参加了这次夺权,但他显然也有自己的打算,所以只露了几次面,就销声匿迹了,“夺委会”的事基本上完全由韩爱晶负责。人大红卫兵虽然这次夺权中跟着跑了下龙套,但由于其主要负责人并未参加,因而遭到了冷落。后来,北京市正式成立了以谢富治为首的“北京市革命委员会”,韩、蒯的“夺权斗争委员会”也就宣布解散,寿终正寝了。 还有一次,就是在1968年8月初江青等人的召见会上。那次,老蒯因在此之前下令对突然拥入了清华的数万工人开枪,受到了毛泽东的严厉批评,显得十分狼狈,到会较晚,而且就坐在会场最后边的地板上。会议开始,江青大声问道:“蒯大富来了没有?”蒯大富高声回答说“来了!”江又喝令道“你坐在那里干什么?到前面来!”老蒯只好走到离主席台较近的地方,一屁股坐在了地板上。江青大怒,说:“谁叫你拿出那个样子?没出息!到前排来坐下!”老蒯只好坐到了前排的椅子上。全场为之诧异。 这次,人虽是见到了,但无任何交流,所以算不上真正的见面。从那以后,除了在电视上,就再也没有见到蒯司令的影子了。直到2005年,我经过一位在美国的好友、清华大学毕业生吴国发先生的推荐,应邀到深圳当了香港《经济导报》(香港四大左派媒体之一)在深圳办的一个子刊《太平洋论坛》的常务副社长兼第一副总编(总编由经济导报社副总经理、驻深圳办事处主任范卫国先生兼任。同去的还有我的人大好友、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吕国欣先生,任副主编)时,才得到了老蒯的信息,他和韩爱晶都已到深圳发展。我的人大好友、华侨城工会主席陶兴文先生与他们很熟。经陶沟通,我和老蒯、韩爱晶通了电话。韩说好某一天请我吃饭,但因那天老蒯有急事不能赴约,就临时取消了。后来,因大家都忙,也没再约,再后来,我因成都这边有人给我介绍新老伴,就请假返回了成都。当然,大家也就无缘再见面了。 从网上看,老蒯已苍老了,比我还显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去的事一切都已过去,“神马都是浮云”。但愿老蒯在今后的岁月中,能生活得健康、幸福、快乐,并不坠少年之志,尽可能地为社会做一些有益之事,也不枉风云一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53 次阅读|89 个评论
阿拉伯人最有血性 让日本人无地自容
热度 3 chrujun 2011-2-28 10:32
这段期间,中国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正加大措施从利比亚撤出侨民。 从目前事态看,利比亚发生大动乱已经不可避免,肯定会有更多人员伤亡。 中国政府的决策非常正确,如果不想尽办法撤回侨民,后果将不堪设想。 几乎一夜之间,卡扎菲就众叛亲离,全国80%的地盘被反政府武装占领。 但卡扎菲没有别的选择,因为他的仇人太多了,他只能死拼到底。 一方志在必得,另一方垂死挣扎,一场大的内战将不可避免。 阿拉伯世界的革命极有戏剧性。连小布什都认为阿拉伯世界是革命的禁区,宗教是这些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恐怕谁也没有想到,阿拉伯世界将发生惊天动地的大革命。 阿拉伯革命告诉我们,阿拉伯人一直惊人的战斗力。这是世界上任何势力都不敢小看的力量。 美国人可以搞定日本人,但就是搞不定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们建立横跨三大洲的帝国不是天赐良机,而是实力迸发。只有他们实现了对美国的大规模袭击。他们也有能力让如日中天的美国人陷入泥潭。 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和神风敢死队让许多中国人敬佩不已。但与阿拉伯人相比,日本人简直轻若鸿毛。日本人对美国人俯首称臣,但阿拉伯人没有。他们一直以各种途径和美国人进行斗争,并多次打得美国人满地找牙。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3927 次阅读|1 个评论
活力不仅仅属于青春
qiaoli113 2011-1-21 12:24
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的青春时光,在自己的青春时光里有过快乐,有过悲喜,有过无奈,有过迷茫,或许还有几分的孤独,还有几分的直言不讳,这一切都印证了青春充满活力,时常迸发出奋进的火花。在这段时光里,每个人都有过自己奋斗的目标和理想,曾不断的思考自己的人生。 拥有青春是一个人的财富,同时也是一个人的资本,在这段时光里,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遗憾,活出真正的自己。这段时光也是形成一个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绝佳时段。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会听到有些人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也能听到有些人拥有怎样的地位,整天为自己的事业而不懈的奋斗。但我们也会听到另外一些人,一生中碌碌无为,甘愿一生活的没有意义和价值,甘愿把自己宝贵的时光一天天的浪费。这是由什么导致的呢,这就是在青春时没有形成很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原因。要让自己的一生不留下遗憾,我们要有一颗上进的心,不断的反思自己。 青春对我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仅有一次,有的人把自己的仅有一次的青春好好的把握住,从而主宰了自己的人生,而有的人把这仅有的一次毫不在意的就让他随波逐流。这也体现一个人一生中充满许多次的选择,但仅有的几次关键性的选择一定好把握好。每个人活着的时候都希望自己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死后彪炳史册,让后陈赞和颂扬。 现在正处于青春的人们,我们应该活出青春应有的风格和精神风貌。拟定自己的人生路线,不断的去努力和奋斗,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坚持到底就是成功,就是胜利。或许现在有的人正处于中年,这正是人生的重要事业起步的时候,我们应该放眼于未来,看清国家现在的发展态势,把握机遇,活在当下。终究会活出自己应有的人生价值。或许现在正处于年过六旬的老人,不要紧,我们应看到现在有的科技工作者年过90多岁还在不断的搞科研,不断的创造人生的奇迹,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活的更有精神和活力。 人生与其说是复杂而多变的过程,我们还不如说成是个快乐而又充满探索的过程,人生没有了奋斗,这样的人生注定暗淡无光,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样的人生注定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也不会让自己活的有意义。 让我们每个人拥有青春的活力和冲劲吧,只有这样的人生才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8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2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