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工作报告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工作报告

相关日志

如何使科研工作报告起到“最高指示”的效应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9-4-27 09:04
如何使科研工作报告起到“最高指示”的效应 蒋继平 2019年4月27日 一般来说, 在大学和国家研究院所的教授和科研工作者把实验结果以正式的学术论文在科学期刊发表, 但是, 在私人企业的科研工作者一般不会把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的。大多数情况下, 私企的科研工作者会把自己的工作进展或者研究成果以工作报告的形式定期或者在必要的时候向上级汇报的。 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报告是否会受到上级的重视, 主要要看报告的内容和表达的方式。 鉴于这样的现实, 科研工作者写报告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报告的内容, 然后是报告的语言, 也就是报告的表达艺术。 我自从获得博士学位后, 20多年来一直在私企从事科研工作, 所以, 很少写论文, 但是, 写了很多很多科研工作报告。 非常客观地说, 我的科研报告具有很高的效益,有的时候, 用“最高指示” 来形容我的科研工作报告也不为过。 我的意思是, 我的工作报告提交给上级后, 上级会立即按照我报告中提出的建议或者方案采取迅速的行动。 我能做到这点, 主要是我的工作报告既具有科学的严谨性, 又有文字的艺术性。 我在报告中首先把观察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陈列出来, 然后用科学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来分析这种现象可能造成的各种后果, 比如说, 风险, 不利的一面, 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 可能获得的好处。 我使用的语言很虔诚, 通常只是用建议的方式让上级考虑, 而不是使用强硬的语调。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 不愿意接受别人强制性的指令。 而且, 看我报告的人是我的上级, 他们有权作出他们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 所以, 要让他们接受我的报告, 首先要让他们对我有一个好感, 是不是?要使他们按照我的报告采取立即的行动, 更要使他们觉得这样做对公司对他们自己都有好处, 对不对? 要做到这点, 报告必须证据确属, 分析透彻, 条例清晰, 理由充分, 利害得失一目了然。
个人分类: 个人经历|1966 次阅读|2 个评论
用户需求调研与思考
libseeker 2017-12-27 08:38
图谋按 :本文节选自笔者提交的调研报告。希望于更大范围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年度笔者参与所在高校理工类二级学院走访调研。走访调研主要内容:推介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听取二级学院师生意见与建议,并解答相关咨询。图书馆的走访调研活动受到了二级学院的高度重视,各二级学院的党政领导班子、教师代表、辅导员、学生代表等出席调研座谈会并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征询的主要意见、建议或问题 各二级学院征询的主要意见、建议或问题综合梳理如下: 1.资源类 (1)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理学院、测绘工程与海洋信息学院等对IEL数据库需求较为迫切,期待我校购买,或提供及时、有效的获取途径。 (2)化学工程学院希望购买ACS数据库。 (3)药学院提出希望我校买Reaxys数据库,或提供及时、有效的检索与利用途径。 (4)多个院系教师提出希望能使用百度文库,因为百度文库有许多灰色文献(比如教学课件、辅导资料等)。 (5)有教师提出希望提供文献管理与分析类软件,比如NoteExpress。 2.服务类 (1)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提出希望进一步了解机械工程类外文数据库信息。 (2)电子工程学院院长提出希望图书馆提供分学科高水平期刊影响力排名服务,为学校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3)希望图书馆网站资源揭示工作做得更好,更便于利用。 (4)希望提供校外访问(VPN服务),特别关注中国知网的校外访问服务。 (5)希望提供更好的网络条件,便于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尤其是改善学生宿舍的网络条件,尽可能避免繁琐的设置。 (6)希望提资源与服务利用统一认证账号,各种各样的账号,不便于利用。 (7)希望提供文献检索讲座服务,比如为二级学院新生或毕业生提供一场或数场讲座。 (8)希望为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课。 (9)图书荐购服务,希望有反馈机制,告知相关进展。 (10)综合书库等馆藏地,乱架率较高。 (11)希望购买思想政治类新书,比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 (12)希望多各馆藏地提供查询机,便于检索与利用。 3.其它类 (1)由于门禁系统的启用,有老教师不知道如何利用图书馆,不知道可以通过工作证进图书馆、不知道如何借阅图书。 (2)希望图书馆提供小型研讨室服务。 二 意见、建议的回复及初步整改措施 图书馆认真听取了二级学院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其中若干意见和建议,给予了解释说明或解答。部分问题调研结束后,通过学科服务群给予了及时的解答或响应。 (1)对Reaxys的价格与服务进行了调研。根据DRAA联盟采购方案,如果我校购买,属于特小型用户,2018年价格大约为17.8万元,2019年为18.8万元。且为我校开通了该数据库试用,试用时间:2017.12.11-2018.02.08。 (2)关于化工学院提出希望购买ACS数据库的回应。近期高校数字资源采购联盟正在续签新合同。据悉,2018年ACS共出版51种期刊,我校购买需要30万元以上。年涨幅高达20%!这类专业性比较强的数据库,有些高校是相关院系自筹经费购买。比如**师范学院的化学化工学院掏钱买了ACS数据库。 (3)关于IEL的回应。介绍了IEL数据库覆盖我校学科领域情况、我校教师发表论文情况等信息。参照DRAA方案,我校2018年的价格为8.1万美元左右。2016年3月IEL高校用户约184家,近期可能在200家左右。 (4)关于思想政治类图书需求。介绍了超星移动图书馆的两学一做专题。这里有32种图书,可以“下载到书架”阅读全文。习总书记的书,超星公司未能获得出版社授权,出版社方更愿意售印刷版。因此,读秀、超星移动图书馆等用不了相关图书的电子书。 (5)关于中国知网的校外利用问题。按照我校签订的协议,许可使用范围“仅能在其内部网络IP范围内使用本合同约定的数据库”。合同还有一个附件,“不合理使用”及违约责任的。当不在校园网IP范围内时,除全文下载以外的检索服务是可以用的。读秀、超星图书馆是间接利用中国知网的有效途径。 (6)关于机械工程类外文数据库。机械工程类相关数据库有15种左右,除了IEL数据之外,与机械工程学科密切相关的有5种:ASME数据库(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数据库)、ASTM数据库、IMechE(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数据库)、 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数据库、IET Digital Library(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出版的全文数据库)。学科服务群中对上述数据库进行了简略介绍。 其余问题,有待进一步梳理与研究,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提升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三、调研心得及思考 从对图书馆形态的认识,服务理念的变化,到资源增长的模式,服务方式,体制与机制等,都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范式。图书馆的工作就是要做好沟通协调,细节做好方能和谐发展。如果工作“不拘小节”,结果“大节”将被诟病,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地从图书馆和用户的需求出发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我校文献资源投入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我校文献资源投入较少,我们在努力做3方面的工作:一是试图进一步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取得了较好地成效,比如ScienceDirect全文下载量大幅提升。二是积极开通优质中外文数字资源试用,并在第一时间推介给师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校师生的可利用资源。由图书馆经办的数字资源试用服务,试用期间使用权限与正式购买是一样的(甚至可能比正式购买的权限更大),比如SCIE资源开通了一个月的试用(回溯数据为1998年至今),如正式购买我校每天的使用费大约需2000元左右。三是拓展文献资源获取渠道,比如大力宣传读秀、超星移动图书馆服务(她们更多的属于文献获取平台)。今后,我们需要积极探索与二级学院(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等)协作引进专业类数字资源,如IEL数据库等。 影响数字资源利用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与网络基础设施条件及文献检索课开课情况密切相关。学生宿舍网络无法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2017年11月6日信息中心解决了该问题;教师用户多年来期待学校提供VPN服务,可喜的是,有关方面了解了该迫切需求,正着手实施。文献检索课受到了种种冲击(比如压缩学时、信息检索理论与方法的进步、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等)。我校文献检索课开课率非常低(很少二级学院开设有该课程,学习过该课程的学生非常少)。图书馆每年报两次选修课,每次均因为选课学生不足,无法开课。有少部分高校做得挺扎实,主要得益于相关人员的坚持与坚守,难能可贵。实践中感觉到,这门课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需要,学生需要,图书馆员也非常需要。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环境下,数字资源经费占有很大比重,不少高校已占三分之二以上,不少数字资源其实只是购买服务(使用权),如果缺乏必要的“关怀”(有什么?怎么用?如何拓展应用?),投入与产出之性价比恐怕难尽人意。 期待所在学校进一步加大文献资源投入,进一步改善校园网,以利广大师生更便捷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
个人分类: 圕人堂|1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向国务院和会员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建议 七届八次理事会
geneculture 2017-1-3 16:37
2016年9月22日,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以下简称中促会或我会)召开的七届八次理事会引起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 中促会七届八次理事会召开次日,中共中央直属、国务院新闻办所属外宣机构主管的中国报道网即以《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迈上新征程》为题,对外发出新闻稿。一天之中,光明网、百度百家、东方网、中国网、香港卫视、中国企业新闻网、中国经济网、华龙网、中国经济导报网、搜狐网、聚行业网、香港亚洲、信息时报、重庆晚报、FT网、UPI、CBSNews、NationalPublicRadio、PublicRadioInternational、LosAngelesTimes、USNewsandWorldReport、TheBostonGlobe、24Heures、MiddleEastNewsAgency、FarEasternEconomicReview、SLAM、中国异地商会网、四川省川商联合促进会网等近60家中外媒体纷纷转载,集中报道了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各新闻媒体关注我会七届八次理事会,普遍认为这是改革创新驱动,社会团体转型升级,开启新航程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促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一次重要会议。 各媒体对于中促会近年来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前沿动态,聚焦改革难点,加强调查研究,组织高层论坛,研讨应用课题,探索破解方法,特别是对于本会加快转型升级,在为企业提供宏观经济形势和科技前沿创新成果信息方面,在推进传统产业与现代互联网融合方面,在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积极评价,对本会为企业改革发展和政府治理提供决策参考,充分发挥高端智库作用予以高度赞扬。 各媒体在报道中突出了中促会七届八次理事会的诸多亮点,包括张重庆常务副会长所作的两年半来理事会工作报告,会议推举陈进行常务副会长改任候任会长,中促会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措施,理事会决定设立跨国集团发展研究院、中国集团公司优秀企业家决策咨询数据库、包容性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投资家委员会、民营企业家委员会等新设机构,以及三大课题研究报告成果、中国集团公司30年蓝皮书撰写计划、我会30周年主题活动计划等。 民政部国家社会组织管理局官方网站—中国社会组织网对我会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内容高度重视,以《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加快转型升级》为题, 突出报道了 我会 改革创新、转型升级 , 组织机构 向 现代管理扁平化方向 发展,信息咨询 服务手段 从传统方式向 电子化 转变, 业务工作 向 社会组织+高端智库+互联网 转型的相关内容。 全文请见 完整新定稿理事会文件正文docx.pdf 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关于《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经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一致同意《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会议认为,第六届理事会坚持 为会员服务的 宗旨,发挥 桥梁纽带 作用,开拓进取,勤奋工作,反映会员诉求,向国务院和会员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在经济政策、公司治理、合规管理、社会责任、经营战略、产业升级、境外投资、风险管控研究,开展信息、咨询、培训、交流和项目对接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会议要求第七届理事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今后五年工作规划,适应政社分开的新形势, 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创新进取,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和会员 提供多方位的智力服务 。 文件(二)—理事会工作报告等2013.2.pdf
个人分类: 管理学|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中国科协九大上的工作报告
lyxiang 2016-6-2 10:17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中国科协九大上的工作报告 2016-06-01 18:19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各位代表: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切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全面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创新争先、再立新功。 我受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朋友们提出意见。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中国科协“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科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群团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总体要求,坚持“想事干、创新招、强协调、重实效”的进取精神,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全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圆满完成中国科协“八大”确定的各项任务,形成了面向未来的科协事业发展新格局。 第一,坚决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断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改革创新的历史担当和攻坚克难的强大勇气,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奋力开拓发展的新境界,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科协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自觉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科协改革发展实践,坚决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在深化改革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和政治担当,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始终,推动科协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编辑《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率先在科协系统组织学习。中国科协党组和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新闻媒体发表学习体会文章,举办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班、科协八大代表读书班,引导科技界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转化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自觉实践。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扎实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部署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群团发展中存在的“四化”问题,坚持突出问题导向,推动制定《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确保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的重大部署及时落实到位。 三是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全力推进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以强烈的大局意识积极稳妥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主动配合、积极作为,与有关部门密切沟通,在科技评估、技术标准研制、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强化监管,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带动各地方科协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全面推进。 四是强化政治引领,推动科技界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布《科技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引导科技工作者努力做爱国的公民、敬业的学者、诚信的同行、友善的专家。出台《中国科协关于在科技界开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动的意见》,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作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为国创新奉献的表率、思想道德建设的表率、尊法守法的表率、科学文化建设的表率,得到科技界积极响应。组织“弘扬科学道德践行‘三个倡导’奋力实现中国梦”巡回报告活动,举办“科技梦 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推出16期“抗日战场上的中国科学家”专栏,实施“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专题节目,大力弘扬我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社会反响热烈。 五是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以“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广交科技工作者之友”为载体,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台实施意见,深刻查摆“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庸、懒、散、浮、拖”等作风顽疾。积极支持配合中央巡视组开展专项巡视,深入开展“三查、三压、三严”系列整改活动。突出“以三严三实促忠诚清廉、拼搏实干”的科协特色主题,结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夯实组织基础,学会党组织覆盖率显著提升。 第二,以提升学术交流服务层次为突破口,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成效显著 一是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科协年会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针对性强,受到各方好评,龙头作用凸显。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化工学会等的学术年会已经成为本学科领域标志性学术支撑平台。青年科学家论坛、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和青年科技创新沙龙等小型前沿高端学术会议影响力持续提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科技期刊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 二是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迈出新步伐。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在19个示范市、3个副省级城市、3个省、14个学会开展试点,组织全国学会带动科研机构和科技专家围绕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需求实施协同创新,着力打通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主战场的通道,得到地方的高度认可和普遍欢迎。 三是不断开辟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渠道。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发展改革委具体指导下,积极承办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获得圆满成功。与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意见》,形成长效机制。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具体措施。支持学会开展继续教育,大力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组织“一线创新工程师培养”活动,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服务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企业科技工作者的能力不断提高。 四是科技助力边疆和贫困地区发展的倍增效应初步显现。与国家民委、中央统战部等共同实施援疆援藏科技增效工程,深化科技人才合作机制,拓宽科普援疆援藏的渠道和平台,提高当地造血能力。开展科技扶贫精准推送,以示范基地及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大面向农民的实用技术供给。充分发挥农技协等基层组织的作用,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优化奖补机制,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第三,以科普信息化为龙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现跨越式提升 一是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认真履行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职责,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与地方签署共建协议,开展纲要实施情况督查,完成第九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推动制定和颁布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启动研究中国特色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现代化指数。编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并由国办印发,将全民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举办“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编辑出版公民科学素质读本,出版《知识就是力量》藏文、维文版,多渠道精准推送科学素质教育服务。 二是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以信息化助推科普工作全面创新提升,印发《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和“互联网+科普”行动,打造科普中国品牌,大步推进科普内容、表达形式、传播方式、运营管理机制创新。加强与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百度、腾讯的战略合作,与中科院、教育部联合推动科普创作、科普人才培养工作。 三是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全国92家科技馆实现免费开放。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注册用户、日均页面浏览量快速增长,科普传播能力显著提升。着力加强科普基础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不断向基层拓展延伸。 四是主题科普活动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精心打造升级版全国科普日活动,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广泛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突出回应公众关切和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各类主题的科普活动。联合教育部开展英才计划,改进高校科学营活动,精心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功举办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 第四,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构建具有科协特色的科技智库网络。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按照“小中心、大外围”的思路,组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推动特色研究基地建设。依托学会联合体推进专业研究所建设,开放协作,集成资源,形成网络化科技智库格局。 二是第三方评估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完善创新评估制度,成立以徐匡迪院士为主任的创新评估指导委员会。高质量完成国办委托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基层公共医疗设施建设、使用和管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工作,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国家科改办和有关部委委托,开展职称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政策落实情况评估、863计划绩效评估、国家重点科研基地评估等,品牌效应正在形成,第三方评估工作对智库建设的引领作用逐步凸显。围绕重大科技发展前沿,开展创新力评估,构建以科学创造力、技术创新力、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的国家创新力评价系统。 三是一批重大决策咨询成果对战略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出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议,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委联合推进。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法律问题,提出建立法律框架下的容错纠错机制的建议,保护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围绕机器人产业创新、“一带一路”建设、贵州草海治理、京津冀雾霾治理、国内外科技领军人才发展状况等重大问题深入调研,扎实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深入实施学会决策咨询资助计划,支持各地科协开展科技思想库建设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批高质量决策咨询建议。 第五,深入开展建家交友活动,不断创新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机制 一是打造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按照更加贴近科技工作者的要求,构建信息交流、政策服务、倾听诉求的网上工作平台,打造中国科协门户网站、中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普中国三大服务平台,建立“科协改革进行时”微平台,面向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提供高效服务。 二是大力宣传基层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会同中宣部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意见》。扎实推进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累计开展420余位老科学家的采集工作。推出赵忠贤、高福等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以“乡村情 科技梦”和“企业一线创新力量”为主题,推选出100位优秀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和103位优秀企业基层科技工作者,面向基层一线科技人员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是启动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支持所属学会探索创新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拔机制、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首批遴选182名年龄在32岁以下、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小人物”,连续3年给予稳定支持,引导基层一线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研黄金期心无旁鹜、潜心工作,打造国家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后备队伍。 四是改革完善奖励体系。按照中央有关部署和要求,参与推进院士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推进科协奖励体系改革,重点突出对科技人物的奖励,设立“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五是着力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针对学术论文“撤稿事件”果断亮剑,联合教育部等六部委,牵头制定《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制定《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并由国办印发。联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配合中央改革办,开展深化科技评价导向改革研究工作。会同教育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持续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 第六,拓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的渠道,推进开放协同创新迈上新平台 一是成功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为主题,联合工信部、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产生广泛影响。积极搭建在创新前沿主导国际合作的平台,成功举办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8届大会等一系列大型国际科技会议,全国学会学术活动的国际化元素不断增强。 二是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成效显现。依托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武汉光谷、苏州等创新创业密集区,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的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吸引各类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创新创业。以民办非企方式培育出以深圳光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科研机构。深入实施“海智计划”,成立“海归创业联盟”,加强联系和吸引海外人才力度。 三是不断提升我国科技界的国际话语权。支持我国科学家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组织活动,900余人在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中担任各类职务。与有关部委联合做好国际民间科技组织人才培养和推送工作。鼓励支持相关学会主动参与、承办、发起国际科学计划。会同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做好加入《华盛顿协议》准备工作,推动我国工程教育国际互认。 第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以领导机构和机关改革为切入点,扎实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提高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代表比例,建立兼职副主席轮流定期驻会制度和选拔一名挂职书记处书记驻会工作制度。强化服务基层导向,将17个所属事业单位压减至15个,重组设立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全国“双创”服务中心、农村技术服务中心、创新战略研究院、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扩大中国科协机关与学会、地方科协的人员双向挂职交流规模与范围。 二是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开局良好。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稳定支持学会发展,获得显著成效。建立优胜劣汰的学会动态调整机制。指导18个学会联合成立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其他几个重点领域的学会联合体正在筹建中,社会反响良好。重构学会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和办事机构,试行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制,推动秘书长职业化。 三是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扩大有效覆盖。按照“六个哪里”的要求,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协工作的意见》,支持有关省市建立“高校科协联合会”,推动建立全国高校科协联盟。与农业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的意见》,鼓励支持乡镇依托农技站建立乡镇科普协会,打造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版。与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着力推动企业(园区)科协组织建设。 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坚持以事业发展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燃烧干事创业打拼热情。深化干部选拔制度改革,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严格选人用人程序,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力,干部满意度大幅度提高,对科协事业发展的向心力显著增强,机关作风和政治生态明显转变。加强面向基层和学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增强履职能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过去的五年,是科协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落实中提升、不断开拓创新的五年,也是科协事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成就辉煌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凝结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拼搏、智慧和汗水。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协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科协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中央书记处每年听取科协工作汇报,并提出明确要求。李源潮同志多次听取科协汇报,直接领导、具体指导了多项工作的开展,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并以本次大会的名义,向党中央、国务院,向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回顾5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是科协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必须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必须把学习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穿始终,必须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强化政治担当,不断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 ——坚持以鲜明的问题导向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科协事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完成党中央对科协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提升对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更广泛地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必须始终树立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思维,下大力气解决科协组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不亲不紧的突出问题,破除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障碍,真正从思想上做到对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凝聚,以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促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不断为科协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把学会工作作为主体工作,是科协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组织保障。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夯实学会这一联系科技工作者的组织基础,以推动学会治理方式和治理结构现代化为突破口,全面释放学会的发展活力,使之成为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纽带,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想事干、创新招、强协调、重实效”的进取精神,是科协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经验。发挥科协的群团组织优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树立科协的地位,就必须紧紧围绕中心,确立科协事业发展的重心,谋划转型升级的方向;就必须以更加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创造性地提出新机制、新思路、新手段;就必须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善于协同,主动配合,赢得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以更加务实的作风,踏石留印,虚功实做,追求一流实绩。 这些经验来源于过去五年的持续探索和奋力实践,是未来五年科协事业不断发展的宝贵财富。展望未来,科协事业面临着更加繁重和光荣的任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满足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科协各项工作尚有明显差距,改革发展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机关化行政化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广泛存在,与科技工作者联系不亲不紧的问题依然突出,在发展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仍面临不小挑战。能力不足问题凸显已成为支撑引领创新发展的明显短板。学会发展不均衡,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学会主体作用的发挥。科协组织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基层组织薄弱的局面亟待扭转。未来五年,加快突破这些瓶颈制约,关系到科协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们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首要是科技工作者的天赋人责! 纵观当今世界,科技浪潮风起云涌,学科领域发展千帆竞进、百舸争流,不断形成具有根本性的群体性突破。宇宙演化、粒子奥秘、生命起源、意识之谜等重大科学领域的探索日渐深化,不断开辟人类认知世界、认识自身的新视野。学科间交叉融合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跨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引发科研范式和创新模式的重大变化,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持续注入强劲动力。蓄势待发的变革浪潮,正加速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新的飞跃发展,重塑国家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动能和格局。创新强则国富强,创新竞争根本上成为人才之争、体系之争。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恰与我国发展动力转换和经济转型升级同频共振,为我们开启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窗口期,机遇难得、形势逼人。能否积极顺应和有效驾驭这次潮流,乘势而上,攸关国家兴衰未来,决定着我国在未来世界新格局中的战略主动。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同建成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大个头经济中存在的“阿喀琉斯之踵”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心头之忧,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事关国家安全和产业竞争的核心技术自给不足成为供给侧的最大短板。在攸关民族未来命运的历史关头,我们决不可重蹈曾与多次科技和产业变革失之交臂、痛失发展机遇的历史覆辙! 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我国的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战略高技术等关系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竞争的众多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一些领域实现了由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突破8100万,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奠定了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的强大基础。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以强大的创新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鲜明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发展摆在首位,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资源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顶层设计创新驱动发展,绘就了新时期建成创新型国家、向世界科技强国目标迈进的宏伟蓝图。这是党中央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宣言,是赋予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千钧重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深刻变革,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科技工作者赋予重任、寄予厚望。我们必须以强大的历史担当,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立创新变革的时代潮头,瞄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目标,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创新发展科技难题,加强科技供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自觉肩负起第一动力和第一资源作用,攻坚克难、创新争先,努力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为建成创新型国家、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建功立业! 未来五年的工作建议 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以更大的作为广泛团结起8100万科技工作者,汇聚起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力量。2015年,是科协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党中央从执政兴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高度,顶层设计科协改革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科协改革发展工作,中央书记处多次研究科协改革工作。2016年3月11日,中央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科协组织新时期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习近平总书记在本次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吹响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赋予科技工作者更加光荣伟大的使命,对新时期科协组织创新发展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广大科协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党中央对我们寄予的深切厚望,切实担负起自我革新、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紧密围绕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核心任务,以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扎实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永葆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未来五年,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短板攻坚争先突破、前沿探索争相领跑、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做贡献,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第一,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团结引领,更好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 一是加强对科技界的思想政治引领,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二是引导科技工作者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宣传优秀科学家、杰出科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爱国情怀,继续实施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扎实推动“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突出对基层、一线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宣传,展示科技工作者的突出贡献和感人事迹,弘扬创新精神,激发科技工作者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行,鼓励科技人员树立创新自信,弘扬“安、专、迷”的精神。三是针对科技工作者普遍关切的重大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结合科技工作者队伍结构和思想状况新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和服务工作,积极为科技工作者排忧解难,更好的引导科技工作者与党同心同德。 第二,以拓展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通道为着力点,充分激发和释放创新创业潜力。 一是着眼于培养后备科技领军人才,深入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发挥学会和学会联合体的同行举荐作用,重点资助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自主选题开展原创性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扩大支持范围。加大托举工程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的对接,形成对青年人才职业成长接续支持的重要平台。二是着眼于培养符合一线需求的适用人才,扩大学会面向科技工作者开展继续教育的覆盖面,开展企业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积极组织引导企业一线科技人员立足技术创新实践,干中学、用中学。三是着眼于提升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推荐我国优秀科学家有组织、有计划地进入国际科技组织领导层,在重要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构建民间对外科技人文交流新格局。四是着眼于改进创新人才表彰举荐机制,扩大同行专家推荐渠道,以“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为重点,探索设立“杰出工程师”等具有广泛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奖项,形成全国学会、地方科协、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科技人物奖励体系。落实院士制度改革要求,突出学术导向,严格标准程序,做好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五是着眼于优化学术环境,推动落实好《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独立调查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构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长效机制。 第三,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促进科技繁荣发展。 一是聚焦科技发展前沿,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优化学术会议结构,以互联网思维深化学术交流方式创新,使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和依托互联网的线上交流相互补充,提高学术交流的实效。二是积极推动科技评价导向改革,用好第三方评估手段,发挥学会的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束缚和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学术环境的显著优化,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做出贡献。三是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知名科技期刊,支持办好一批专业高端科技期刊,办好一批面向行业和社会的应用型科技期刊,办好一批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类期刊。四是健全学术发布制度,定期面向社会发布学科发展系列研究报告,明确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促进学科资源开放共享,引导学科发展。五是支持全国学会与地方学会加强联系,对地方学会业务活动提供指导,面向地方学会会员联合举办小型前沿专题研讨班、培训班,帮助地方科技工作者拓展视野、把握前沿。 第四,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以促进区域发展转型升级为目标,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广泛动员组织学会参与创新驱动助力工作,支持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形成进军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标志性行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推出一批创新驱动优秀示范典型,加大对地方科协的指导力度,打造助力工程地方支撑枢纽,提高对创新链上下游的整合能力。二是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促进科技工作者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或创新创业为重点,发挥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纽带作用,建立中国科协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创新驱动示范市设立金融扶持机制,促进邮储银行与学会开展业务合作,与中国保监会、中国人保集团共同推进科技保险机制建设。三是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关于共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意见》,打造“双创活动周”品牌,探索“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服务模式,加快建设“双创”在线平台,建设全国双创服务中心,促进资源整合,推动解决创新资源碎片化孤岛问题。持续开展“讲、比”活动和全国基层评选表彰活动。四是与发展改革委共同推进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加大协同创新力度。五是大力推进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海归创业联盟作用,吸引动员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和团队来华创新创业。推动在港澳地区建立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两岸四地创新人才协同创业新模式。加强与国际主要对口组织的交流合作,建立双边科学家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六是开展科技精准扶贫,会同国家扶贫办协调科技界积极参与科技支撑脱贫攻坚工作,在实用科技成果开发、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专业农技人员培训等方面,集中力量做好一批有影响、有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等为重点,强化对科技薄弱地区的精准扶持。 第五,以建立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为切入点,全力开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新局面。 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为主线,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着力实施“互联网+科普”等六大工程,全方位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形成联合协作的全社会科普大格局,实现我国科普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达到创新型国家水平的目标。一是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汇聚各方力量打造“科普中国”品牌,深入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建设科普服务云,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搭建面向学会和地方科协的科普资源集成共享平台,提升优质科普内容供给能力和精准服务水平。二是实施科普创作繁荣工程,推动设立国家科普创作基金,重点支持科幻创作,设立国家科幻奖项,举办中国国际科幻节,推动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三是实施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工程,建设虚拟现实科技馆,推动实体科技馆建设,完善流动科普设施,建设科技馆标准体系及协同机制,大幅提升科技馆的覆盖面和利用率。四是实施科技教育体系创新工程,推动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模式,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为具有科学潜质的青少年未来从事科研事业创造条件和机会。五是实施科普传播协作工程,促进科研活动和科普工作的协同发展,推动传统科普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六是实施科普惠民服务拓展工程,开展好全国科普日等重点科普活动,发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联合文化部在全国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大力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第六,以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为抓手,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是着力发挥第三方评估对智库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围绕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政策、人才、项目、基地、制度等的实施效果、社会影响,开展持续评估,推出双创政策落实情况评估报告、国家创新力评估报告、优化学术环境任务落实评估报告等一批标志性成果。 二是着力加强对科技前沿、创新前沿的战略研判,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信息、能源、材料、生命科学创新前沿,加强前瞻研判。三是着力完善科技创新智库体系建设,按照现代院所制度要求做实做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依托学会联合体建设一批专业研究所,依托地方科协建设一批区域研究基地,拓展智库对外交流合作渠道,推进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端科技智库。四是着力强化智库的政策服务功能,建立科技政策数据库,实现政策信息共享;加强对政策工具的深入解读,面向不同的科技工作者群体提供咨询服务;面向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关注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推动出台相关政策;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战略合作,依托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科技传播中心、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体系,提高政策的精准推送能力。五是着力打造智库品牌,坚持开放和前沿导向,办好“中国创新50人论坛”、“中国科技政策论坛”等活动,深度挖掘学术会议资源,积极参与立法咨询,完善人民团体协商机制,加快智库成果转化。 第七,全面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开展网上“建家交友”活动。推动科协组织向高校、研究院所、园区、企业和农村延伸,建设全国科协基层组织网,拓宽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联系渠道。出台加强县级科协工作的意见。二是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全面推进会员结构、办事机构、人事聘任、治理结构、管理方式改革,提升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凝聚力不够、活力不强、组织松散等突出问题,真正把学会做实做强做好。建立优胜劣汰的学会动态调整机制。在总结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清洁能源、军民融合、信息等领域学会联合体的建设工作。三是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扩大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进一步服务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改革,拓宽学会参与公共科技服务渠道,引导学会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市场竞争,及时对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学会进行风险评估,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加广阔的工作平台。四是在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开展深化改革试点工作,注重学会改革和机关改革、科协系统上下改革的联动,形成系统效应。 第八,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加强科协组织自身建设。 一是突出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科协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切实担负起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二是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建设强有力的学会党组织,明确学会党组织功能定位,改革工作机制,推动学会党组织切实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在学会理事会层面开展党建试点工作,探索学会联合设立党组织,确保学会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积极推动在科协设立科技社团党工委,探索科协党组领导学会党的工作的新机制,有效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精心设计学会党建活动方式和内容,打造党建强会活动品牌。三是持续推进科协系统作风建设,打造一支思想作风优良、勇于改革进取、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是科协事业繁荣发展的源泉所在。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始终是引领科协组织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指南。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劲推动下,科协事业已迎来繁荣发展的春天。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体科协工作者一定能够秉持刚健日新的改革精神,团结奋进、拼搏进取,不断开创科协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凝聚起8100万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个人分类: 时政资料|7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学院工作报告词频可视化
yzqhub1999 2016-4-21 15:41
关键词 词频 权重 教育 66 2.9145 建设 46 2.6687 教学 37 2.5214 学院 36 2.5029 项目 29 2.3575 专业 27 2.3097 学生 25 2.2583 职业 22 2.1734 创新 22 2.1734 质量 21 2.1425 就业 20 2.1103 创业 20 2.1103 职业教育 18 2.0409 改革 18 2.0409 资源 18 2.0409 创新创业 17 2.0035 教师 17 2.0035 培养 17 2.0035 湖北省 14 1.8771 校园 14 1.8771 http://www.picdata.cn/index.php#
1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国情咨文(美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全译
wzxnongmin 2016-1-17 17:23
百丽百灵结合网上奥巴马2016国情咨文现有译文重新翻译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欢迎网友指正。 议长先生,副总统先生,国会议员们,美国同胞们: 今晚是我来到这里做国情咨文报告的第八年了。也将是最后一次,我将尽力控制时间。我知道你们有些人急于回到爱荷华州(注:两党党内预算地)。 我完全理解当下正是大选之季,人们对我们今年成就的期望不高。但是,议长先生,您和其他领导人在去年年底建设性地通过了财政预算案,并且使得工薪家庭减税得以长久施行,我对此万分感谢。我希望今年我们两党能在重点工作上进行合作,比如推进刑事司法改革、帮助那些与处方药滥用行为抗争的人们。我们的合作可能会使质疑者们再次无比惊讶。 但是今晚,我只会对今年的传统提案做些简要的介绍。不要着急,我这有许多提案,从帮助学生学会编程,到为病人提供个性化治疗。我会继续推动这些未竟的事业。修补完善残缺不全的移民管理体系、保护我们的孩子免遭枪支暴力、推行同工同酬和带薪休假,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所有这些对辛勤工作的家庭来说仍然至关重要;这些依然是我们要做的正确的事情,我将绝不放松直到实现为止。 但这是我最后一次在此发表讲话,我不想只谈论来年之事。我想关注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远的事情。 也就是,我想关注于我们的未来。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场变革重塑了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改变了我们的星球和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这种变革昭示医学将出现重大突破,也会以经济动荡困扰着工薪家庭。它为生活在边远山区的女孩们带去教育的希望,却也使远距重洋的恐怖分子得以串通一气策划阴谋。这场巨变能够拓宽机遇,也会加剧不公。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场变革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 美国曾经历过种种巨变——战争,大萧条,移民涌入,争取平等的工人运动,以及民权运动。每次,总会有人传播恐惧未来的负面情绪,要我们中止变革。每当美国受到某些组织或者言论威胁,将要失控,这些人就告诉我们要尽快中止变革,承诺只要我们把某些人某些思想掌控起来,就能恢复往日的荣光。但每一次,我们都能够克服恐惧。用林肯的话来说,我们从来没有坚持“旧日尘封的安宁教条”。相反,我们能够用新的思维思考,以新的方式行事。我们利用这些变化服务于自己,始终将美国的潜力外扩至更广阔的前沿,惠及更多的民众。正缘于此——因为我们视他人眼中的风险为机遇——我们变得比以前更强更好。 昔日真理,现在亦如斯。我们的乐观主义和职业道德,我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我们的多样性和忠于法治,一直是我们国家独特的发展优势,给了我们需要确保世代繁荣和安全的一切力量。 事实上,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在过去的七年中不断进步。它使得我们得以经历几代人从最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恢复。它是我们改革医疗系统,再造能源领域的动力;保证了给我们的军队和退伍军人提供更多的照顾和福利,保障了每一个州的公民获得能和相爱的人结婚的自由。 但是,这些进步并不是注定会发生的。这来自于我们的共同选择。此时,我们正面临这样的选择。面对时代的变化,我们是以恐惧来回应,闭关自守,各自为战?还是充满自信,坚守立场,相信我们能共创奇迹? 因此,让我们来谈谈未来。作为一个国家,不管谁当选下任总统或哪个政党掌控下一届国会,需要回答四个问题。 第一,在新经济中,我们如何给每个人都有公平的机会和保障? 第二,我们如果使科技为我们服务而不是加害于我们,尤其是面临急需应对气候变化这类挑战的时候? 第三,我们如何既保证美国的安全,又继续领导这个世界,而不是变成世界警察? 最后,我们如何制定政策,使其反映出美国的好,而不是美国的恶? 让我先从经济和一个基本事实说起:现在,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经济是最为强大且坚固的。纵观历史,我们现在处于私人企业连续创造就业机会最长的一段时期中。我们创造了超过140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业增长最为强劲的两年;失业率下降了一半。汽车行业创造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年。在过去的六年里,制造业创造了将近90万个新的就业岗位。而且,我们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还将赤字减少了近四分之三。 任何宣称美国经济正在衰落的人简直是在兜售科幻小说,传播虚构事实。事实是——同时也是许多美国人感到焦虑的原因——是美国经济正在经历巨大变革,而且这变革早在大萧条发生之前就已经开始,到现在还没有收尾。今天,能够被高科技取代的工作岗位并不仅局限于生产线,还包括任何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岗位。经济全球化中的公司可以位于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但也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其结果是,雇员要求加薪的筹码变少。公司对其所在群体的忠诚度更低。同时,越来越多的财富和收入集中到社会顶层阶级。 这些变化趋势已经在挤占工人生存空间,即使他们有自己的职业,即使经济是在增长。这样使辛勤劳动的家庭自食其力地走出贫困更加困难,使年轻人开创事业更加困难,使按时退休更加困难。这些趋势不是只在美国才发生,但他们的确违背和挑战我们美国独特的信仰,那就是努力工作就有公平回报。 在过去的七年,我们的目标一直是保持经济增长,以造福每一个人。我们取得了进步。但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尽管过去几年来有过许多政治争论,但仍然有一些广泛的共识。 我们认为,真正的机会在于每一个美国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教育及培训,让他们能够担起一份收入理想的工作。“不让一个孩子落下”的两党改革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我们加强了儿童的早期教育,提高了高中毕业率,增加工程类专业毕业生数量。在未来,在这基础之上,应该给每个儿童提供早教,将电脑实践课和数学课提供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在开始就做好未来工作的准备,同时,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孩子招用更多好教师,为教师提供更好待遇。 还有,我们应该让每一个美国人上得起大学。因为勤奋的学生不应该因为贫困被档在校门之外。我们已经将助学贷款的还款额降至借款人收入的10%。现在,我们应该降低大学的成本。两年制的社区大学教育免费提供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学生,这是降低大学成本最佳方式之一。我会不断努力让这个方案在今年启动。 当然,我们在新经济中需要的不只是优质教育。我们也需要有基本生活措施的福利和保护。如果说在座的各位,是美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在同一个地方从事同一份工作30年,还能获得健康和养老保障的人,也不算夸张。对于其他人来说,特别是四五十岁的人们,为退休后多存点钱或者失业而做准备,已经十分困难。大家都明白,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某个时期,他们可能不得不再度培训,重新学习技能。但他们不应该失去他们多年来苦苦工作所得到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的原因。我们不应该弱化它们,应该高度重视。对于退休年龄较晚的美国人,基本福利应与当今的其他事物一样尽可能可以跟随迁移。这就是《平价医疗法案》的意义所在,这个法案旨在填补基于雇主的医疗保险系统的空缺,我们失业、返校求学或创业时,依然能享受医疗保障。目前为止,已有近1800万人受益。医疗费用通胀也有所缓解。自法案实施之日起,我们的企业每个月都能创造新的工作岗位。 我估计我们不会在短时间内在医疗保险制度上会形成共识,但两党可以同意采取新措施来改进安全保障。比如一个辛勤工作的美国人失去的他的工作,我们不应该只是确保他得到一份失业保险,我们还应该有制度保证有对应的岗位培训项目来帮助他为再就业做准备。如果这个新工作不如上一份工作,这应该有薪酬保障制度来帮他继续付账单。即使他多次跳槽换工作,他也应该能够有退休储蓄并支配使用。这就是我们让新经济更好地为我们服务的方式。 我也知道议长也谈论过他对解决贫困问题的看法。美国会给每个乐意工作的人都有机会,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认真讨论提出可行性策略的讨论。比如加大对低收入无子女人群赋税减免力度。 但在过去的七年里还有其他多个领域难以达成一致,比如,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保证制度不向最富有的财团和大公司倾斜。在此,美国人民需要做出选择。 我相信我们欣欣向荣的民营经济是我们经济的命脉。我认为一些过时行政规定需要改变,一些繁文缛节需要摒弃。从企业利润不断再创新高来看,如果只是继续让大银行、石油巨头或者对冲基金在牺牲其他人为代价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规矩或对集体谈判长期置之不理不睬,工薪阶层就无法得到更多机会或者更多薪水。食物券领取者不会引发经济危机,鲁莽的华尔街则会。移民人口不是阻碍薪酬上涨的原因;董事会提出的决议中,经常将短期的季度分红看得比长期的回报还重。可以肯定的是,今晚正在看我演讲的普通家庭不会通过离岸账户避税。在新经济的时代,工人、创业者和小业主需要更多发言权。规则应该有益于他们。今年,我计划激励那些善待工人的企业,这些企业深深懂得只有善待工人才能让股东、客户和所在社群最终受益,这样我们才能在全美推行这种最佳作法。 事实上,我们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公民也是极为富有创造性的。这就带来了美国需要回答的第二个大问题:如何再次点燃创新的精神来迎接重大挑战? 六十年前,前苏联发射人造卫星,在太空领域走在我们前面,这点我们并不否认。我们从没有就空间科学争论不休,或者压缩过我们的研发预算资金。我们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制定了太空计划项目,十二年后,我们成功行走于月球。 探索发现的精神是我们民族基因。我们是爱迪生,莱特兄弟和乔治-华盛顿。我们是葛丽丝-霍普(注:最早的女性程序员之一),萨莉-赖德(注:首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我们是从波士顿到奥斯丁再到硅谷的移民和企业家,不断努力,为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家园。在过去七年里,我们培育和鼓励这种探索精神。 我们保护了一个开放的互联网,迈出了大胆的新步伐,让更多学生和低收入者上网。我们着手开建下一代工业制造中心,我们提供的网络在线工具可以方便创业者在一天内就能获取开展业务所需的所有东西。 但是,我们能做的还远远不止这些,可以做得更多。去年,副总统拜登曾说,美国要把治愈癌症作为一项新的登月计划去实现,就能治愈癌症。他上个月与国会合作,为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提供了他们十多年来从未获得过的最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今晚,我宣布,我们将举全国之力实现这一新计划。在过去的40年里,拜登为我们所有人在众多问题上殚尽竭力,因此,我任命他主管这一癌症治愈计划。为了我们逝去的亲人,为了我们还能拯救的家庭,让美国成为一个一劳永逸地根治癌症的国家。 医学研究至关重要。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我们同样要全力以赴。 如果还有人要质疑气候变化科学研究,那么他可以试试。他会发现自己很孤单,因为与之辩论的是我们的军方、绝大多数美国商业领袖、大多数美国人民、几乎整个科学界,以及全世界200个国家,他们都认为,气候变化是一个问题,应该着手解决之。 即使我们的星球还没到岌岌可危的险境,即便2014年不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2015年是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我们有何理由要让美国企业漏掉生产并销售未来能源的天赐良机呢? 七年前,我们在清洁能源领域进行过一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成果如下:从爱荷华州到德克萨斯州,现在风能比污染环境的传统能源价格更低。从亚利桑那州到纽约州的屋顶,每年的太阳能为美国民众减少了上千万美元的能源支出,同时创造了多于煤炭行业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的工资收入还高于平均水平。我们正在逐步采取措施,让每家每户都可以自由地生产并储存他们自己的能源——环保主义者和茶党人士正在通力合作支持此事。同时,我们的国际石油进口量下降了近60%,碳排放减少量居全球第一。 1 加仑汽油不到2美元并不算贵。 现在我们要加快实现从污染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型。不应该补贴过去,而应投资未来——尤其是在那些依赖化石燃料的社区。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敦促改变石油和煤炭资源管理方式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纳税人和地球为此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资金重新投入到这些社区,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联手构建21世纪的新型运输系统。 所有这一切都不会一蹴而就。当然,还有许多传统的既得利益者想要维持现状。但是,如能改变现状,就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节省大量资金,保护我们的地球,应该留给我们的后代子孙这样的未来。 我们的安全与世界其它国家紧密相联,气候变化只是众多议题中的一个。这就是美国需要回答的第三个大问题:怎样在不被孤立,又不必竭力去重建任何问题之国的情况下,确保美国的安全和强大? 我刚才也说过,所有认为美国经济衰退的言论都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谎言。所有你听到的关乎美国的敌人越来越强大、而美国却越发不堪一击的言论也是滑稽可笑的。美国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无需赘言。美国从未如此强大过。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望其项背。我们的军费投入比排在我们后面的八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我们的部队是人类历史上最精锐的战斗力量。没有任何国家胆敢进攻美国或者美国的盟国,因为他们知道那是自取灭亡之路。调查显示,美国当前的国际地位高于我当选总统之初。每当国际上有重大问题发生时,世界人民并不指望中国或俄罗斯来领导解决,而是指望我们来领导。 我每天的工作是从阅读情报简报开始,我深知现在是一个危险时期,但这并不是因为美国力量的削弱或者某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在今天的世界,与其说邪恶帝国对我们构成威胁,倒不如说经济衰退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中东正在经历一场将持续一代人的大变革,根源可追溯至一千年前的冲突。中国经济转型正在对我们产生冲击。尽管经济萎缩,俄罗斯仍然倾投大量资源扶持乌克兰和叙利亚——俄罗斯认为这两个国家正脱离其轨道控制。二战之后建立起来的国际体系现在已难以适应政治新形势。 我们有责任来帮助重建国际体系。而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对各类事务确定优先等级。 首要任务是是保护美国人民,打击恐怖主义网络。基地组织和如今的“伊斯兰国”都直接威胁到美国人民的安全,因为在当今世界,即便只有一小撮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的恐怖分子,他们也会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他们利用网络毒害美国境内民众的思想;他们破坏我们与盟国的关系。 但是,当我们重点精力摧毁“伊斯兰国”时,有一些夸大其词的说法称,这是在上演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种说法正中恐怖分子的下怀。皮卡车上的武装分子团伙和在公寓或车库里策划阴谋的灵魂扭曲的人士,他们都对普通平民构成巨大威胁,必须出手制止。但恐怖分子并没有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存在”。这是“伊斯兰国”想要讲述的故事,这是他们招募恐怖分子时的宣传。我们不能人为地夸大他们的力量,然后再展示出我们认真对待他们的威胁,也不能简单重复“伊斯兰国是世界最大宗教之一的代表”的谎言圈套,导致斗争中的重要盟友离我们远去。我们要需要认清他们的真面目——他们就是杀人犯、狂热分子,必须予以连根拔除、捕获和消灭。 这恰恰是我们当下所为之事。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国领导着60余国联盟,切断“伊斯兰国”的资金链,挫败他们的阴谋诡计,阻断武装分子的人员来往,消弭他们邪恶意识形态影响。我们发动了近一万次空袭,铲除了他们的恐怖头目,捣毁了他们的石油供给、训练营地和武器。我们为正在稳步夺回伊拉克和叙利亚领土的武装力量提供培训、武器装备和其他支持。 如果国会真的希望赢得这场战争,同时向我们的军队和整个世界发出反恐决心的信号,你们就应该最终授权动用军事力量来打击“伊斯兰国”。请进行投票吧。不过,美国人民应当知道,无论国会是否行动,“伊斯兰国”也将和先前的恐怖分子一样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果你怀疑美国或是我本人伸张正义的决心,不妨问问奥萨马-本-拉登。问问去年被击毙的也门基地组织头目,或者已为阶下囚的班加西恐怖袭击事件主谋。如果你和美国过不去,美国将追捕你。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但我们的记忆力很好,我们的打击是没有时空界限的。 我们的外交政策必须聚焦于“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的威胁,但并不能局限于此。因为即使没有“伊斯兰国”,未来几十年里,全球许多地区仍将动荡不安,这些地区包括中东、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中美洲部分地区、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它们中的有些地方有可能变成新的恐怖分子网络庇护所,有些则会深陷种族冲突或大饥荒,引发新一轮难民潮。世界人民会指望我们去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回应不能只是嘴上功夫,扬言进行地毯式轰炸,做给平民看。这种回应可能在电视新闻上听起来有些效果,但它在世界舞台上不会奏效。 我们也不能接管和重建每个陷入危机的国家。那不是领导能力,那样只会将我们拖入泥潭,白白地挥洒美国人民的鲜血和财富,最终削弱自己。这是越战和伊战给我们的教训——我们早该铭记在心。 所幸的是,我们有更明智的办法。这是一个耐心、自律的策略,能充分发挥国家综合实力的每一分力量。这个策略就是:美国一定会采取行动——如必要会单独行动——来保护我们的人民和盟友;但在全球普遍关注的议题上,我们会动员全世界与我们一起行动,确保其他国家也尽责尽能。 这就是我们在解决叙利亚等冲突时采取的方法:我们与当地武装力量合作,领导国际社会力量来帮助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实现永久和平。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全球联盟的原因,通过制裁措施和有原则的外交手段来阻止伊朗拥有核武器。现在,伊朗已放弃其核项目,交出浓缩铀储备,世界避免了又一场战争的爆发。 这也是我们在西非阻止埃博拉病毒传播蔓延采取的方法。我们的军人、医生和项目人员先创建平台,然后允许其他国家加入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战役。 这也是我们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时采取的方法。该协定将能打开市场、保护工人利益和环境,能增进美国的亚洲领导力。它将取消针对18000种美国制造商品征收的关税,创造更多优质岗位。在TPP协定下,中国不是贸易规则的制定者,我们才是。你们想要美国在这个世纪展现它的强大实力吗?那么就批准这一协议。给我们执行这一协议的工具。 对古巴的50年孤立没能推进这一地区的民主进程,这反而削弱了我们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恢复与古巴的外交关系,开启旅游和经商之门,改善古巴人民的生活。你们想要巩固我们在南半球的领导力和信誉?那就确认冷战已经结束,解除禁运吧。 美国在21世纪的领导力表现并非只有两个选择:除了消灭恐怖分子之外我们对其他世界事务毫不关心,或者占领和重建每个正在瓦解中的国家。领导力意味着明智地运用武力,以正义伟业的名义来团结全世界的力量。它意味着将海外援助视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而不是做慈善。当我们领导近200个国家签署史上最具雄心的气候协议时,这不仅帮助那些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也是在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帮助乌克兰捍卫民主或者帮助哥伦比亚结束长达十年的战争——这同时也巩固了我们所依赖的国际秩序。当我们帮非洲国家解决饥荒、照料病人时,也就防止了下一场大规模疫情危及美国。目前,我们正努力解决艾滋病带来的危害,我们也有能力消灭疟疾——今年我会推动本届国会为此提供资金支持。 这才是综合实力,这才是领导力。这种领导力需要美国率先示范。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致力于关闭关塔那摩监狱:这一监狱耗资庞大,没有必要,只会为我们的敌人继续招兵买马提供口实。 这就是我们在政治上拒绝只是以人种和宗教来区别对待不同人的理由。这不是正确的政治之见。我们必须知道美国强大的原因。世界尊重我们并非因为我们的武装力量多么先进,而是因为我们的多样性,我们的开放包容,对所有信仰的尊重。教宗方济各曾站在这个讲台上对在座的议员说过:“如果你像暴君和杀人犯一样充满仇恨和暴力,那你也会很快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当有的政治家侮辱穆斯林,当清真寺遭到肆意破坏时,当孩童受到欺辱时,这些都不会让我们的国家更安全。我们美国人不应该是这样的人。这种做法大错特错。它贬低了我们在世界眼中的形象,让我们难以实现目标。而且它背离了美国的国家本质。 “ 我们合众国人民”。 我们的宪法以这三个简单的单词开始,这三个单词让我们认识到,这里指的是所有人,而不是一部分人;这三个单词要求我们共进退。这就是我想说的第四点,也可能是今晚我想讲的最重要的一点。 我们期盼的未来:每个家庭都有机会和安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留给孩子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平的星球,全在我们的掌控之中。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前期是,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我们只有经过理性、且富有建设性的辩论,这些期盼才可能变为现实。 要实现这一期盼,我们必须解决政治问题。 更好的政治形态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所有事情上都始终意见一致。美国是一个大国,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利益。这也是我们的优势之一。国家奠基者们将权力分配给各个州,各政府部门,希望我们像他们一样进行辩论,讨论政府的规模和形态,探讨贸易和外交关系,探讨自由的含义和安全的必要措施。 但民主确实需要公民之间的信任纽带。如果我们认为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人都动机不良,心怀恶意,或者认为我们的政治竞争对手都不爱国,那么,民主将无法实现。如果不愿意妥协,或者甚至对最基本的事实都进行争论,而我们只听那些赞美之辞,那么民主就会陷入停滞。如果只有最极端的声音受到重视,那我们的公共生活就会衰落。最要紧的是,当普通民众觉得自己的呼声无足轻重,无关紧要,而整个社会管理体系被有钱有权者或者个别人的利益所操控时,民主就将崩溃。 当下,很多美国人都有这种感受。毋庸置疑,这是我总统任期内留下的憾事之一。各党派之间的积怨与猜疑变得越来越糟,没有得到缓解。无疑,如果换成林肯或罗斯福总统那样赋有天才的总统,党派分歧嫌隙一定有可能调解弥合。我保证,余下的任期内,我会竭尽全力,争取做到更好。 但是,同胞们,这不仅仅是我的责任,也不仅仅是某位总统的责任。在座的当中,有不少人期盼在多方面相互合作,期盼在华盛顿有更高水平的辩论,但却受制于选举利益的羁绊而无法做到。我知道这种情况,是你们告诉我的。如果我们想有一个良好的政治形态,单单是换掉一位国会议员或参议员,甚至换掉一位总统都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改变整个体制,来展现更好的真实的自己。 我们要取消划分国会选区的做法,因为政客们会用划分选区的方法来选择哪些人是他们的选民,而不是相反地让选民选择他们。我们必须降低金钱对政治的影响,这样就可以防止少数家族和幕后利益集团用金钱来影响选举。如果我们竞选资金筹措管理现行办法未能获得法院通过,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要让投票更容易,而不是更难,我们要让投票顺应现在的生活方式,使投票方式现代化。今年,我打算在全国各地进行宣传,来推进这些改革。 但仅凭我一人之力是无法做到这些的。政治进程的变革,不是改变谁当选,而是改变当选的方式。只有美国民众都要求进行变革时,变革才会发生。这是由你们决定的。这就是“民有、民治、民享政府”的真正含义。 我所提出的要求绝非易事。相比而言,变得愤世嫉俗,认为变革不可能发生、政治已经无药可救,并且认定自己的呼声和行动不重要,易于为之。但是如果我们现在放弃,那我们也放弃了更加美好的未来。那些拥有金钱和权力的人会在更大程度上左右重大决策,这可能是将年轻士兵送往前线,可能是批准会引起另一场经济灾难的政策,也可能是为了维持控制权,使历代美国人民为之奋斗甚至牺牲所换来的平等权和投票权倒退的决定。随着失望情绪的增加,有人会呼吁重返部落时代,让那些与我们长相不同,信仰不同,选举方式不同,背景不同的同胞当替罪羊。 我们不能选择那条道路,因为它不会带来我们追求的经济繁荣,也不带来我们想要的社会安定,最为重要的是,它无法让我们成为如今这样令世人羡慕的国家。 所以,同胞们,无论你信仰什么,无论你倾向哪一个政党制或无党派,美国的未来掌握在你们手中,取决于你们是否愿意担负起作为公民的责任。参与选举;敢于表达意见;为他人挺身而出,尤其是弱势群体,争取权利。因为你明白我们今天能在这里就是因为有人曾在某个地方支持着我们。我们需要你积极参与公共生活,让美国人民的善良、礼貌以及乐观渗透每个角落,就像我每天接触到的美国民众一样。 这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民主道路也很艰难。但是,我能保证,一年之后,我已不再是美国总统,我将和你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公民,那些曾经帮助美国进步的公正与远见之声、坚韧不绝之声,以及幽默和善之声,也会让我倍受鼓舞。这些声音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身份,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无论亚裔还是拉丁裔,无论是性别取向如何,无论是移民还是土生土长,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我们首先都是美国人,有着共同的信念。用马丁-路德-金的话来总结就是:不靠武力发声的真理以及无条件的爱。 这些人,这些声音一直都在,寂静无声,关注甚少,也不求关注,但却一直在为这个国家而忙碌。 在美国这片沃土上,我所到之处总能看到这么一群美国人的身影。我感受到了你们所有人的存在,我知道你们都是其中的一员。正因为有你们,我才能对美国的未来抱有坚定的信念。因为我明白,一直有你们这些默默无闻,坚定勇敢的美国公民为美国的未来奋斗。 我从一位在装配流水线上工作的工人看到你的身影,他每天加班加点以确保公司正常运营,而他的老板也会给他加薪,让他保持生活水平。 我从怀有科学梦想的女孩身上看到了你的身影,她为完成科学项目彻夜不休,而她的老师会提前进教室给她上课,因为他知道,她有一天可能会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我从一位服完刑期,想要重头再来的美国人身上看到了你的身影,我从给了他第二次开始人生机会的老板身上看到了你的身影;我从希望社会公平正义的示威者身上,从在在街上巡查,尊重他人,兢兢业业,默默守护我们安全的年轻警察身上看到你的身影。 我从一位为了救战友奋不顾身的士兵,从悉心照料他,直至他痊愈参加马拉松的护士,从为他加油鼓掌的社区居民身上看到了你的身影。 我从勇敢地做自己,敢于公开自己性取向的一位儿子,从放弃旧观念继续深爱他的父亲身上看到了你的身影。 我从不管排多久的队也要投上一票的一位老妪;从第一次投出自己的选票的新公民,从那些认为每一票都很重要的选举站的志愿者身上看到了你的身影,他们所有人都懂得投票权是多么的宝贵。 这就是我眼中的美国。这就是我们深爱着的国家。是非分明,慷慨善良,乐观地相信不靠武力发声的真理和无条件的爱必将主导这个世界。我因此坚信国家的未来。因为有你们,我相信你们。这就是我于斯于此,深信美国如此强大的原因。 谢谢,上帝保佑你们,上帝保佑美国。 部分译文参考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等。 感谢关注 百丽百灵 欢迎投稿和反馈意见至3012908001@qq.com、 百丽百灵 公号(BL100BL)或加 百丽百灵 管理员微号(BL88BL88 )沟通
3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姚远征求意见稿:陕西高校学报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kexuechuanbo 2014-5-10 11:40
以名刊精品建设为龙头,以内在质量提升为主导, 推动陕西高校学术期刊持续发展 ——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2009—2014,征求意见稿) 理事长 姚 远 自 2009 年 5 月换届,到 2014 年 6 月这次代表大会,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在西北大学挂靠已经届满 5 年。这 5 年,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 5 年,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的 5 年,是我国启动期刊改革、开展名刊、名栏、精品、特色期刊建设的 5 年,是探索数字化、市场化、国际化背景下不断提升期刊影响力的 5 年,也是我省期刊编辑学理论研究探索和编辑学科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的 5 年。 回顾理事会 5 年来的工作,我们感慨良多,主要从一下 4 各方面作以总结,请各位理事和代表审议。 一、 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形成精干务实的领导集体 理事会的组织建设是包好学会的重要保障。 5 年来,根据动态管理、精干务实、文理有合有分的原则,保持了理事会的有效运作。 其一,完成了换届后的法人变更登记和历年审验 。维持了归属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作为 4 个挂靠学会、归属陕西省教育厅业务领导,以及作为民间社团归属陕西省民政厅陕西省一级学会的基本组织架构。陕西省原新闻出版局局长薛保勤、 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方光华、甘世平处长、李梦泽处长、省新闻出版局副厅级调研员王树林、王农、薛耀晗、乔志勇副处长等多次出席本会会议,并给与支持和指导。秘书长参加了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陕西省民政厅组织的科学发展观学习班。挂靠单位西北大学党委书记乔学光、校长方光华、主管副校长陈超等亦数次出席有关会议。 其二,根据会员单位领导轮岗变更,及时调整理事会组成 。由此,保持 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以及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副理事长分工协调,文科分会、理科分会有合有分的开展工作,以及秘书处、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工作机构的有效运行。新成立新建地方院校学报工作委员会、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并更换13名理事和数名常务理事、增补1名副秘书长。 其三,完善理事会议事制度和学会以学术活动为主的基本工作制度,实行民主办会 。界内共召开理事会 4 次,常务理事会 7 次,理事长办公会议 12 次。召开编辑部负责人、文理分会分别活动、各种评比、商议的会议,以及秘书处会议 20 余次。举行合一,以及文理分开的大型学术年会 6 次,其中与山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和广东高校学报研究会各举行跨省联合学术年会各 1 次。举行大型联谊活动 2 次。在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和陕西省教育厅领导下,或在学会主导下举行评优秀活动 4 次。特设了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终身成就奖和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奉献奖。 其四,积极参与全国高校文、理两个学会的工作。 我会在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两个学会中,特别是在编辑学术研究方面历来处于重要地位。全国理科、和文科的学术委员会主任,或分管学术委员会的副理事长连续数届 10 余年由陕西的同人担任。现任全国理科理事有西安交通大学等 7 家,常务理事 3 名(一般一个省市 1 名),副理事长 1 名;现任全国文科理事单位有陕西师大等 7 家,常务理事 3 名,副理事长 1 名。张积玉、姚远、赵大良等连续数年为新闻出版署人事司、全国文科学会或全国理科学会举行的全国编辑培训班授课,并承担了全国学会的一些重大研究课题。张积玉数次主持全国文科评优、规范和评价体系制定活动。姚远,赵大良,张惠民连续 4 届被教育部科技司聘为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委。 我会会员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还承担了全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换届大会。另外配合全国理科学会举办了1次全国科技期刊编辑岗前培训班。 其五,积极参与陕西省地方社会发展活动。 张积玉、姚远、赵大良、杨琦、孙守增、沈正军等数年参与陕西省编辑出版序列职称评定工作,并在相关场合向主管部门多次提出发展高校学术期刊事业、加强队伍建设的建议。孙守增编审利用担任省政协常委的角色,也在很多方面为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等建言献策。我会与原陕西省出版物审读中心、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等在期刊审读、期刊评估、期刊调查、期刊统计等方面开展了多项合作。我会与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联合成功举办了百名科技期刊主编进校园活动。由我会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的陕西省“科技之春”——百名科技期刊主编进校园活动于2009年6月19日在西北大学图书馆门前举行。西北大学校长乔学光教授出席活动并讲话,参会的有陕西省科协副主席刘亚光、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中心薛耀晗主任、陕西省科协学会部张晓黎副部长等。90余家科技期刊主编在现场接受了师生咨询、现场投稿,并且展示了丰富的科技期刊种类,并赠送最新科技期刊。姚远承担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编了《陕西省志·科学技术志续编·基础科学篇》、《民国西安词典》,承担陕西省委宣传部“文化陕西”重点项目,主编了《陕西科教文化》。赵大良还参与了陕西省数字出版基地的建设论证会议。陕西师范大学也开展了“陕西报刊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其六,编辑出版了 4 期纸质版和电子版《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会讯》 (总第 19 期,总第 20 期,总第 21 期,总第 22 期)。由此,忠实记载了学会发展的历史、学会建设进展、重要文件、表彰活动,报道了学会历年学术年会、会员单位重要学术活动等信息,也成为沟通同人,并与外界联系的纽带。编辑出版了 10 余万字的《栉风沐雨 30 年——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成立 30 周年纪念专辑,续 2004 — 2014 》,包括了历年重大活动照片、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终身成就奖和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奉献奖获奖者简介、 2004 年至 2014 年研究会大事记、 2004 年至 2014 年会员单位所获奖励名单、第六届理事会名单、研究会章程、 2003 年至 2013 年会员晋升编审、二级编审名单等丰富内容,成为研究会的重要史册。 其七, 创建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 (Society ofShaanxi University Journals) 网站 http://jnwu.nwu.edu.cn/yjh/ 。先后挂在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服务器和西北大学校园网服务器,先后聘请宇文高峰副秘书长和亢小玉副秘书长为网站总管。开设了“图片新闻”、“新闻快讯”、“关于我们”、“学会风采”、“学会会讯”、“会员单位”、“信息中心”、“会员期刊”、“会员动态”、“联系我们”等栏目。已经将《辉煌的历程——陕西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20周年纪念专辑》(1984—2004)、学会组织机构等重要文件全部上网,成为展示我省高校学报实力,以及沟通交流的一个平台。后期因为网络故障,有所停顿,最近拟重建新的网站。 二、 以名刊 - 精品 - 特色期刊建设为龙头,引领学术期刊发展 其一,逐渐在学术期刊出版实践中,形成了有关高校学术期刊基本职能和发展趋势的一些共识。 高校学术期刊百余年来的辉煌历史彰显了其强大的育人功能、学科培育功能和窗口效应,是大学学术发展和治学精神的一个品牌,是大学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是科研成果的存储器、成果展示的场所、深化研究的催化剂,也是扩大影响和对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长久以来,高校学术期刊在高等教育中,特别是在青年教师和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具有培育学术新人、激活创新思维、养成科学方法、创新、累积、承继的重要作用。实际上,纯粹意义上的大学就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是生产知识和思想的场所,而知识和思想的生产必须写成文字经由媒介发表才会作用于社会并传之后世。这正是高校学术期刊之所以诞生和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高校学术期刊就是高校师生精神家园的一部分,是知识和思想生产链条最重要的终端。目前,高校学术期刊这种特有的期刊类型在我国已固化为一种高等教育制度或一种办大学的基本模式,与校报、出版社等,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融为教学科研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学报如同一道知识的水闸,如果把这道知识之闸提高一些,投入加大一些,就会有更多的高校知识创新成果流出校门,流入社会,并造福于社会。因此,我们应该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高等学校创新体系的大框架下,重新认识和挖掘高校学报的作用和潜力,使其成为高校知识创新的重要园地。 在名刊、精品期刊建设实践中逐渐认清了我们现阶段工作的主要形势和趋势:一是全国高等学校学术期刊2800余种的总规模已大致定型,也形成了科研机构系统、学术社团系统、高等学校系统的三大架构,大致适应了现阶段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创新刊或办半月刊规模化扩张的路子并非发展主流,占92.11%以上的月刊和双月刊已构成高校期刊刊期类型的主体;二是精品期刊和综合性学术期刊特色化已成为现阶段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高校期刊发展的方向,即从规模扩大化转向内涵学术质量,特别是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的最大化追求,或者从本校师生发表园地的单一封闭功能向整合社会资源,突出优势学科或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培育新兴学科和兴学育人的复合型核心功能拓展;三是纸质期刊和电子版(网络版)期刊将会长期共存,比翼齐飞,故办好纸质期刊仍是整个编辑工作的基础和立足点,但在站稳脚跟后显然应将重点转向数百倍、数千倍于纸质期刊发行量的网络传播效益的最大化追求,因此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成败与否成为当代高校期刊竞争取胜的关键和瓶颈,以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显然是整个期刊工作的核心,只有如此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应对高校期刊面临的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虚拟化、国际化、集团化挑战,也才能在未来的市场重组中不致于被边缘化或被逐出市场。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刊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拓其内涵。只有如此,才能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其二,推动数字化出版背景下办刊理念的转变。 这是理事长办公会确定的商洛会议和宝鸡学术年会的两个主题之一。在商洛举行的理科学术年会上,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主任赵大良编审就网络环境下的学术出版作了主题发言。他从网络出版的特点、期刊出版理念的反思、期刊出版体制的反思、期刊出版模式的反思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等五个方面对未来网络环境下的学术出版进行了全面而具有前瞻性的论述。研究会还特邀科学出版社期刊出版中心业务合作部主管何雯雯女士,就期刊出版产业化发展,结合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期刊出版中心的期刊管理模式,对未来期刊产业化发展作了分析和展望。她在我会商洛会议上所做的“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期刊改革与发展”的报告,介绍了中国科学出版集团近年来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所取得重要成就,详细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面临的形势,以及出版产业化对促进期刊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性,认为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不仅肩负着“国家队的使命”,更要做科技期刊改革领跑的“火车头”,要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加快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力争建设一个基地五个平台,推动科技期刊出版产业化的步伐。她们在陕期间还与合作单位广泛接触,交流合作心得和提出新的合作意向,现与陕西10余种期刊实现合作出版。 在信息化、数字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期刊编辑也面临一次更新重生。这种潜在的危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编辑与出版两个环节的分离,前者走向学术,后者走向市场,意味着新的编辑出版模式的诞生;二是清华不端行为数据库的开发、改进、完善和各个期刊社的广泛使用以及相应措施的推行,意味着占我国期刊总数2/3以上非核心期刊的生存空间的压缩,即长期靠二三流稿件甚至剽窃抄袭、重复发表作为稿源的这些期刊,有被排除出市场的潜在危机;三是高度自动化编辑系统的出现,再次打压编辑,面临大面积失业,因此必须随俗未变,与时俱进,优化知识结构,适应新的形势;四是适应国际趋势,应对期刊出版集团带来的种种和风险。因此,我们只有未雨绸缪,重视和注意研究网络和数字化带来的挑战,才能从容应对。 其三,推动名刊、名栏、精品期刊建设。一是 形成了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名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当代经济科学》进入首批教育部名刊建设工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学》进入教育部名栏。2012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二是 形成了一批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植物学报》等7种期刊获得教育部科技司授予的首届至第四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 三是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四届评优,还评出30佳社科期刊34家,百强社科期刊160家,优秀社科期刊220家,特色栏目204家。我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当代经济科学》被评为全国高校名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法律科学》入选30佳;《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外语教学》《统计信息论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4种期刊被评为全国百强学报;《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中国思想史”等9个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四是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与我会联合举行的“陕西省高校社科学报奖和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奖”,共有24种期刊获奖。其中,《陕西师大学报》《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大学报》《法律科学》《西北大学学报》《外语教学》《西安财经学院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等8种期刊为权威社科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等8种期刊为陕西省重点社科学报;《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等8种期刊为陕西省优秀社科学报。《陕西师大学报》社科版的“学术前沿”等19个专栏获陕西省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奖。 这些评优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省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除形成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名刊及精品科技期刊以外,经过数十年的建设积累,已经形成一批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团队,并形成了西安交通大学(21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种)、长安大学(8种)几个较大的期刊群。其中,长安大学杂志社,成为我省第一个实现企业化管理的高校期刊群,以公路交通运输为特色的8种刊物,就有《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等2种先后获得国家新闻出版与广电总局百强期刊(我省高校还有《西北植物学报》)或中信所中国百种杰出期刊,最近又尝试与国外出版商合作出版公路交通运输专业英文期刊。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等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授予先进团队。三是已经形成一支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编辑队伍,也有了一批著名编辑领军人物。我会评出的十佳主编和十佳编辑中,就有4位博士生导师,其中大多以编审身份被遴选为博导。张积玉等被授予“玉笔奖”;姚远获“金牛奖”,张惠民、姚远、郭婕、南红梅还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全国高校科技期刊30名杰出主编之一。我会也授予张岐山、张积玉、张惠民、黄良田、姚远、李斌、申云霞编审“陕西省学术期刊编辑终身成就奖”;授予万燕生、陈洁、张君宽、任山庆、胡爱玲“陕西省学术期刊编辑奉献奖”。 其四,推动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特色化建设。 目前,在我会社科学报范围,已经形成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学术前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经济与管理研究”;《法律科学》的“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中国思想史”;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的“秦文化与经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三农”问题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外语教学》的“语言学与语言研究”;《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的“秦汉文史研究”;《安康学院学报》的“汉水文化研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张载与关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的“汉外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西安政治学院学报》的“军事法学研究”;《唐都学刊》的“汉唐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建筑文化”;《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资源经济研究”;《陕西行政学院学报》的“政府管理”;《武警工程学院学报》的“古代兵法与孙子兵法研究”;《商洛学院学报》的“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等19个栏目被评为陕西省高校特色栏目。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四届评优中,还评出特色栏目204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中国思想史”等9个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 2010 年我会理科商洛年会的主题之一即为高校学术期刊定位与特色化建设。代表们就此提出了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报应该按优势学科或专业分辑出版,认为我省高校学报依托本校地缘优势、学科或专业优势进行发展是正确的。新建地方高校也就此在榆林、安康两次以“新建地方高校学报特色化建设与发展”为主题作了深入研讨,为此我会还专门成立了“新建地方高校学报工作委员会”研究分类指导,促进这类高校学报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大家一致认为,地方高校学报必须坚持走特色化道路,突出地方特色,尤其注重区域文化研究。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与本校优势学科建设相结合,建设专业特色栏目,以特色栏目带动学报的整体发展。实行开门办刊,努力构建特色栏目与专题学术会议互动机制,实现学报特色化可持续发跃。 对于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的特色化办刊问题,我会也作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报在高校科技期刊系列中占有很大比重,几乎每校都有这样一份综合性学报,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期刊类型。这种模式源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20世纪中叶演化为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报和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报两种版本。上海圣约翰大学前身圣约翰书院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1905年在美国注册为大学)创办的《约翰声》,为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创刊于1915年的《清华学报》与其后1919年创刊的《北京大学月刊》一起,奠定了20世纪初期中国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这一期刊类型的基本模式。《清华学报》亦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的文理综合性学报,是最早在刊名上缀以“学报”二字,并以学校名义出版的学术期刊。这种文理融通的模式甚至成为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时期的象征之一。这种模式后来演化为文科的文、史、哲、经、法、社综合,以及理科的数、理、化、天、地、生综合,与其主办者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也与科学发展既表现为综合又表现为学科细化的趋势相一致。即便是专科学校,也是专于某科的综合。这种模式为中国高校形成教学、科研两大职能、为培育大量文理融通的复合型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我国相似的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各出版有100余种学术期刊,多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全英各大学出版的学术期刊占全英学术期刊的60%以上。英国的Nature,美国的Science其实也是这种模式。俄罗斯、日本的大学也有这种期刊类型。然而,这种综合性模式运行100多年来,被过度地“拷贝”和沿袭,甚至在本世纪初又突然倒退回历史,在高职、高专与新办院校出现了七八百种文理综合性高校学报。这与近年来的高校办学特色化、与专业性期刊在发行量上的差距、与读者市场的细分等趋势形成尖锐冲突。这方面包括《中国科学》也按学科分为A,B,C,D辑出版。英国的Nature近年也按来稿多寡和专业方向分出11种专辑。于是,近年来高校提出了“推倒校园围墙,面向社会整合相关学科”,“突出某些优势学科,走特色化办刊之路”的举措。《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月刊自1985年开始,逐渐形成:3,6,9,12期为理、核能、土木、水利、环境等小综合;1,4,7,10期为电机与信息科学(含计算机、自控等);2,5,8,11期为机械(含精仪、热能、力学、航空航天),其余按学校主要学科分出“准专辑”。2003年,《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出版过一辑“非典”专辑;《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依托原校学科优势,在钢铁企业优化等方面形成特色;《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依托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院校和教育部惟一“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的优势,在西北自然资源开发方面形成特色;《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依托原亚洲惟一“公路学院”的合校主体,在公路工程及运输方面形成特色。通过按优势学科或专业分辑出版,以及依托本校地缘优势、学科或专业优势,加大优势学科稿件比重、强化作者、读者意识特别是强化阅读市场意识,培育新的作者群和读者群、走准专业化和特色化的办刊思路,代表着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报这种模式的进化,应该被肯定。 其五,支持会员单位刊庆活动,总结经验,扩大影响,展望未来。 近年来,我会《理论导刊》《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唐都学刊》《延安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当代教师教育》《西北大学学报》等刊先后组织了刊庆活动。研究会均作了不同形式的祝贺。其中特别是,2010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的活动,来自教育部科技司、社科司,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教育厅的领导,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理事长颜帅、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进宝,全国文科学报学会理事长武京闽,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及省内外各高校学报、学术期刊的主编、编辑部主任、学报编委、作者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各部处负责人及学报编辑部新老编辑140多人出席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陕西省副省长朱静芝,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江秀乐、校长房喻,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局长薛保勤以及多位著名学者为学报题词。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地区院校报刊编辑学会等学术团体、省内外学报编辑部、校内有关单位分别发来贺信、贺词表示祝贺。研究会向陕西师大的同仁们表示了热烈祝贺。我会姚远代表研究会,发表了《学报出英雄》的祝词,对师大学报同仁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精雕细刻打磨每一篇论文,精耕细作办好每一个栏目,精益求精编辑每一期刊物。一字一句地斟酌积累,一篇篇文章地积累,一个个栏目地积累,一期期刊物地积累,才三年五载地显现出一点点效应,十年八年地有一点点收获,三十年五十年地有现在的一点点成就,而搭上去的是一缕缕白发,一滴滴心血,一岁岁年华。正可谓张积玉“积玉汇珠”,张惠民“惠民泽国”,他们的编龄均在30年以上,他们将自己整个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献给了学报事业,带领他们的团队将自己的学报双双带入本领域的最前沿地带,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伟大贡献,成为陕西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事业中一个耀眼夺目的亮点。这些认识产生了积极影响。创刊于1913年的《西北大学学报》为我国西北部地区或北方地区最早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学报,曾于2008年,2013年两次举行95周年和百年庆典暨学术期刊创新与发展报告会,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等领导,张国伟、舒德干、陈一坚等院士,以及李学勤、张岂之、何炼成、彭树智、魏杰、贾平凹、陈忠实等均题词或来信祝贺,《中国科学报》《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等数次报道,《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到场祝贺并作报告。编辑部还对本校学科带头人特别是院士、长江学者、陕西社科名家等在学报发文作了统计研究,表明学报是绝大多数学者第一篇论文或学科奠基性论文的最初发表地,有的甚至发文从23岁研究生阶段一直持续到80余岁,几与学报相伴终生,表明学报是高校人才成长的摇篮。这些活动扩大了这些期刊的社会影响,也扩大了陕西高校学术期刊对外的整体影响,促进了学界对学报与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关系的认识,具有积极意义。 三、 以现实 - 历史 - 未来为三大重点 ,引领编辑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其一,以论著评优、主题引导和会员广泛参与的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会近年来通过学术年会、专题研讨会、编辑学论著评优等形式开展了广泛的编辑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如: 2010 年学术年会的主题为“数字出版条件下期刊理念的转变”和“高校学术期刊定位与特色化建设”; 2011 年学术年会结合评优表彰的主题为“学术期刊改革与编辑自身发展”; 2012 年学术年会主题为“高校学术期刊功能与地位的反思”; 2013 年的学术年会主题为“永恒的学术期刊质量主题”。这些几乎全部为直达编辑理论与实践前沿的学术研究主题。围绕这些主题,各会员单位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出现一批重要成果。新建地方高校有关学报特色化的研究,也形成了一批著名的栏目和研究成果。研究会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扩大会员视野,丰富研究内容,先后聘请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朱锦洪、科学出版社何雯雯,以及我省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李明德教授、三才公司钱建利博士、 商洛学院商南地方文化研究专家、宝鸡文理学院关中-天水经济区研究专家 等在我会学术年会作报告,也走出去,与山西、广东、云南、黑龙江的同行进行了学术交流。近 5 年来,我会会员在全国、陕西省各种基金资助和论著评优中获得突出成绩。姚远、张积玉、韩松、卫玲、任燕的成果先后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2011 年,我会与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新闻出版局隆重表彰了优秀编辑学论著,有姚远的《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等 3 部著作,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张积玉的《论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等 8 篇论文获得一等奖,司国安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载文学术影响分析》等 12 篇论文获得二等奖。在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举行的第三届论著评优中:张积玉的《编辑学论稿》等 3 部著作和朱飞的《编辑要领的复合构成及其应用》等 5 篇论文被评为优秀编辑学论著;在 2006 年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学论著评优中,葛照青的《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生存基础》等 4 篇论文获得一等奖,郭文庭的《论体育类学术期刊编辑的人文意识》等 9 篇论文获得二等奖。这些研究成果突出地代表了近年来我会会员编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就。 一个重要的动向是姚远、郭婕、赵文义等的期刊科学传播史研究、期刊维稳文献研究和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矛盾与协调研究 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从而使我省期刊编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纳入国家计划和推动期刊研究制度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其二,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为代表的编辑学基础理论研究、期刊规范与评价体系研究与研究生教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较早及联合校内新闻出版单位成立了“陕西师范大学新闻出版研究所”,并以编辑部名义获得传播学硕士授予权,最多时编辑部有 5 位博硕生导师和 60 余名在读硕士研究生,之后虽向新闻传播学院移交了硕士点,但其影响深远。现仍常年保持招收五六名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合作者。其代表作《编辑学新论》《编辑出版学论集》,并在多方面作了有意义的探索;以张积玉主编和主持的《社科期刊撰稿与编辑规范十二讲》和“评价体系研究”为代表的编辑规范和评价体系研究,成为社科编辑案头的常备工具;以杜敏为主提出的编辑基本理论研究,涉及编辑本质、编辑劳动、编辑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等新颖内容;以张惠民为主的编辑美学研究、期刊科学传播思想研究,在期刊界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以何菊玲为主的编辑心理学研究、编辑认知偏差研究、编辑主题创造力研究;还有蒋万胜的编辑社会学研究、强志军的编辑学方法研究,都很有特色。 其三,以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为代表的期刊史研究与编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制度化探索。 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与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咸阳师范学院、渭南师范学院,以及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遵义医学院、东北师大等全国数家学报编辑部密切合作,联合攻关,形成了一支 20 余人的专业编辑和 30 余名博硕士毕业生的研究团队,并形成了期刊传播理论与实务、科学传播史之科技期刊史两个固定招生方向和研究方向。其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教育部软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学基金等,累计达 50 余万元的资助。 2007 年承担并完成了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现状、战略、评价三大招标项目之一“高校科技期刊历史、现状调查分析”研究课题。 2012 年又承担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百年史研究”的两大重大项目之一,将在 2014 年底完成初稿,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目前,已经出版的代表作有《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中国近代科技期刊源流》( 1792 — 1949 ,上中下),分别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一等奖。 2006 年,学报编辑部与学校出版社、新闻传播学院联合成立的“西北大学编辑出版与传播科学研究所”,成员承担科研项目 10 余相,发表论著 400 余(部)篇。其显著特点是矫正了编辑学理论与实践的功利化倾向,以期刊传播史研究为特色,以省部级、国家级项目为经费保障,以团队和研究生学历教育为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撑,逐渐使编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走向制度化。 其四,以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为代表的未来数字出版环境和期刊改革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下属管理有21种期刊,是我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最大的一个期刊出版单位。其期刊编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同样很有特点,就是以未来数字出版环境和期刊改革为代表的系列研究。同时,该中心还是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网站所在地,因此也以该网站的管理维护为依托和师范,对全国高校科技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出版起到表率作用。其中以赵大良等的《科技期刊上网及其网站建设》《论信息领域计量单位的规范化》和《期刊改革的难点和切入点》《编辑部体制改革辨析》等,以及在我省年会、全国有关讲习班上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和期刊改革演讲为代表,表现了在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以及期刊改革领域的深入思考。赵大良编审的《科研论文写作新解——以主编和审稿人的视角》一书,是其网上博文的系列集成,也反映了其丰富的科技期刊编辑实践研究。该中心有关学报与长江学者、两院院士成长关系的研究也极有意义,其结论认为: 高校拔尖人才的成长,80%左右的人与本校的学报有关系,其中近50%的人是通过高校学报开始走上了学术论文发表的道路;拔尖人才尚且如此,那么大量的、默默无闻地耕耘在科研教学第一线的骨干人员与高校学报的关系应该会更加紧密。以一份月刊,每年发稿量300篇计算,涉及的第一作者一般在200人左右,那么10年就是2000人,某校14名长江学者只是学报作者队伍中的一小部分,不到1%。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拔尖人才,但是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期刊的层次也应该是多方面的,由此看来高校学报不可妄自菲薄。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看待高校学报在高校学科建设和基础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功能的特殊视角,具有重要的期刊编辑研究选题创新意义。 四、今后工作建议 在高等教育之教学育人、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四大职能的最新表述中,高校学术期刊在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培育中、在学科建设的创新、累积、传承中、在高校知识创新的传播交流中,仍然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高校学术期刊已成为师生精神家园的一部分,是知识和思想生产链条最重要的终端之一,并已固化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的有机部分之一。 今后相当一个时期,高校学术期刊发展将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更高的契合度,将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学科建设、兴学育人、文化传承这三大核心功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高校学术期刊立足的根本。网络传播、信息化管理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将是未来高校学术期刊应对市场化、专业化、虚拟化和集团化挑战和取胜的关键。 因此,以名刊、精品、特色期刊建设为龙头,引领学术期刊的发展;以积极参与和配合高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找到期刊文化传承的支点,实现与高等教育的高度契合;以现实-历史-未来为三大重点 ,引领会员开展编辑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积极应对网络化、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加强信息传播规律、期刊网络传播规律、数字出版发展趋势的研究,加强学会有关信息化建设的学习、研究与探索,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为组织研究会的各种活动,不少会员单位付出辛劳。其中,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编辑部、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武警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组织了数次理事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文科各编辑部负责人会议、社科期刊评奖活动等;商洛学院学报编辑部组织了文、理科学术年会;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组织了文、理科学术年会和优秀社科期刊颁奖活动;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承担了科技期刊审读评奖的部分活动、年审。审计等大量秘书处日常工作。长安大学杂志社和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密切配合,顺利完成换届交接。对这些会员单位为学会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 姚远2014-06-10初稿于西北大学桃园校区
个人分类: 学报研究会纪事|1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期待明天上午李克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xinliscau 2014-3-4 14:42
http://news.163.com/14/0304/13/9MGEO76H00014Q4P.html 明天上午 李克强首次以国务院总理身份作工作报告 法晚盘点之前准备工作 曾开过3次座谈会—— 34人为政府工作报告“支招”(图) 2014-03-04 13:51:00 来源: 法制晚报 (北京)  有 0 人参与 分享到 网易微博 0 易信 新浪微博 腾讯空间 人人网 有道云笔记 1月17日,李克强邀请社会各界代表座谈,羽毛球名将林丹左受邀 图/新华社   法制晚报讯(记者 陈斯 白冰 王南 王选辉)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明天上午开幕,李克强将首次以国务院总理的身份向全国人大代表作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会议会期为八天半,会期较短,议程最少,无选举事项,也无法律审议事项。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自去年3月接替温家宝出任新一届国务院总理以来,此次是李克强首次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吸引了各界广泛关注。   同时,张德江将于3月9日第一次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身份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同样备受关注。   根据会议议程草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3日上午闭幕。3月8日大会休息一天。   盘点   3次座谈会34人参与   目前《政府工作报告》的初稿已经形成。《法制晚报》记者根据公开报道统计,目前面对社会各界召开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已有3次,共计有34人参加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建言。   专家指出,从前期的调研及征集意见来看,高层的表态还是凸显出民主和法治的作风。经过去年年末的几大会议,无论是总路线图还是今年的主要工作都已经十分明确。可以预测,今年两会将有一批实质性决策出台。   1月17日,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来自教科文卫体领域代表和基层群众代表共计20人,分上午和下午两批走进中南海。   2月10日,14名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与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   在每次的座谈会上,李克强的“开场白”均很简短。   “你们有的对经济有宏观思考,有的直接经营管理企业,你们有更宽的视野,相信你们会对政府工作提出更深刻的建议。”1月17日上午,李克强总理仅用两分钟时间完成了自己的开场白,随即把“话语权”交给十位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代表。   李克强在2月10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的开场发言说,“在今天请党外人士座谈,是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固定程序,不仅仅是惯例,是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风雨同舟的重要环节。我们主要是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各位畅所欲言、直言不讳。”   内容   重视新经济 听取IT“大佬”意见   法晚记者发现,李克强对新经济的重视,从邀请的代表名单可见一斑。   1月17日,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刘伟、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五矿集团周中枢、南车公司郑昌泓、腾讯公司马化腾、小米公司雷军等专家、企业界代表受邀参加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   邀请参与建言的4位企业家中,来自互联网的占了一半。   在座谈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和小米科技公司董事长雷军不约而同地强调互联网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目前发展迅猛的移动互联网,更是两人推介的重点所在。   “新的业态出来了,我们的管理手段也要跟上去。不要拍脑袋。要反思一下:我们给人家的政策合适不合适?”在座谈会上,李克强嘱咐参加会议的政府部门负责人。   优化执政方式成为讨论重点   1月2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单位征求意见。2月7日,李克强组织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汇报。   从近期几次会议来看,优化提高执政方式,强调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成为讨论较多的主要议题。   2月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今年两会在即,各部门负责人届时要到会认真听取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深入调研,明确按时办复、与代表委员直接沟通等“硬要求”,提高办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   在发言中,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去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预期目标,成绩来之不易。大家还对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谈了想法和建议。   “经过去年年末的几大会议,无论是总路线图还是今年的主要工作都已经十分明确,预计今年两会将有一批实质性决策出台。”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认为,总体来看,重点和难点的改革依旧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   总理李克强座谈会与会人员   党外人士   14人   万鄂湘 民革中央主席   张宝文 民盟中央主席   陈昌智 民建中央主席   严隽琪 民进中央主席   刘晓峰 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蒋作君 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韩启德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林文漪 台盟中央主席   王钦敏 全国工商联主席   陈章良 无党派人士   罗富和 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   齐续春 民革中央副主席   陈晓光 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   马培华 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   教科文卫体人士   和基层群众代表   10人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骥才 当代著名作家、文学家、艺术家   李雪健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董奇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赵玉沛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   樊希安 作家、三联书店总经理   林丹 奥运冠军   韩磊 大学生创业者   阳岳球 湖南岳阳的种粮大户   段俊 江苏昆山的农民工代表   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   10人   刘伟 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王一鸣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马骏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薛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会副会长   霍建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   周中枢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   郑昌泓 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马化腾 广东深圳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雷军 小米公司CEO   多知道点儿 谁有机会与总理座谈   总理座谈会通常会在3场以上,一场是由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参加,一场由科教文卫体和基层群众参加,另一场由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参加。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至2012年,种粮大户每一年都会受到总理邀请。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IT巨头去中南海给总理建言。   马化腾已经连续两年“入海”献策,百度CEO李彦宏2010年也曾受邀。此外,总理座谈会也会经常邀请面临就业和创业问题的大学生参加,2009年,大学生“猪倌”秦英林受邀座谈。同一年,清华法学院应届毕业生陈威涛也一同前往。   本版文(除署名外)/记者 王选辉   实习生 王晶   《政府工作报告》成稿记   从起草至通过,历时3个多月,经多次修改   起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成立起草组。总理对报告指导思想、框架结构、重点内容和表述方法等提出明确要求,起草组反复研究讨论,报告逐渐成形   初审   初稿形成后,总理提出指导意见,直接修改报告。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讨论稿。起草组根据会议意见修改,形成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的送审稿。根据审议意见,起草组进一步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   国务院召开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将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总理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   再审   经过充分征求意见,起草组再修改报告,提交中央政治局审议   全会审议   人大会议召开,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对修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   表决通过   人大会议闭幕会上,代表对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进行表决通过   作者:陈斯 白冰 王南 王选辉 本文来源:法制晚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决议草案表决实录
cgh 2013-3-17 12:02
2013年3月17日(星期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实录 http://www.xinhuanet.com/2013lh/zhibo/20130317/wz.htm 各位代表,今天的全体会议应出席代表2986人,出席2948人,缺席38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现在开会。 今天全体会议的议程是表决各项决议草案。 现在进行 第一项议程,表决《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这个决议草案,主席团会议通过后,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主席团会议决定将这个决议草案提请本次会议表决。草案表决稿已经印发。 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决议草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高度评价过去五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肯定国务院过去五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会议认为,报告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切实可行的。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扎实开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宣读完毕。 现在对这个决议草案付表决,请按表决器。 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表决结果。 赞成2799票,反对101票,弃权44票 。宣读完毕。 通过。 现在进行 第二项议程,表决《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 这个决议草案,主席团会议通过后,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主席团会议决定将这个决议草案提请本次会议表决。草案表决稿已经印发。 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决议草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即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会议决定,批准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宣读完毕。 现在付表决,请按表决器。 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表决结果。 赞成2665票,反对221票,弃权60票。 宣读完毕。 通过。 现在进行 第三项议程,表决《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 。 这个决议草案,主席团会议通过后,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主席团会议决定将这个决议草案提请本次会议表决。草案表决稿已经印发。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决议草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即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报告。会议决定,批准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3年中央预算。宣读完毕。 现在付表决,请按表决器。 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表决结果。 赞成2307票,反对509票,弃权127票。 宣读完毕。 通过。 现在进行 第四项议程,表决《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 这个决议草案,主席团会议通过后,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主席团会议决定将这个决议草案提请本次会议表决。草案表决稿已经印发。 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决议草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吴邦国委员长受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会议高度评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充分肯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一年工作的总体安排,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宣读完毕。 现在付表决,请按表决器。 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表决结果。 赞成2733票,反对150票,弃权61票。 宣读完毕。 通过。 现在进行 第五项议程,表决《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 这个决议草案,主席团会议通过后,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主席团会议决定将这个决议草案提请本次会议表决。草案表决稿已经印发。 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决议草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王胜俊院长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法院过去五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3年工作安排,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最高人民法院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深化司法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提升司法能力,充分发挥审判机关的职能作用,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宣读完毕。 现在付表决,请按表决器。 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表决结果。 赞成2218票,反对605票,弃权120票。 宣读完毕。 通过。 现在进行 第六项议程,表决《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 这个决议草案,主席团会议通过后,各代表团进行了审议。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主席团会议决定将这个决议草案提请本次会议表决。草案表决稿已经印发。 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决议草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曹建明检察长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充分肯定最高人民检察院过去五年的工作,同意报告提出的2013年工作安排,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深化司法改革,规范执法行为,加强人民检察院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能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宣读完毕。 现在付表决,请按表决器。 现在由工作人员宣读表决结果。 赞成2339票,反对485票,弃权121票。 宣读完毕。 通过。
个人分类: 杂谈|16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
karlmarxli 2013-3-8 08:57
代表委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字体: 大 中 小 】 固国本 强民生 ——代表委员审议审查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民生、民生、民生——连日来,代表委员在审议审查、讨论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时,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国之本在于惠民生”“要更加重视、突出抓好”“切实缩小民生领域的‘短板’”……大家谈成就、说问题、议对策。 过去五年,是我国民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对此,代表委员们给予充分肯定。 “从群众收入明显提高,到财政民生支出大幅增长,从连续八年提高养老金水平,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过去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大量实惠的五年。”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财政厅厅长王庆江说。 “上世纪90年代我到境外讲学,看到人家实现全民医保,很是羡慕。”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农代表说,现在我国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财政补助标准今年还计划每人每年提高40元,感到十分自豪。 今年的民生工作安排,涵盖了公共服务、城乡统筹、社会管理、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文化等方方面面。对此,代表委员表示,措施得力、切实可行。 广西大石山区,虽然生产力水平有明显提高,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增收难等问题依然存在,群众期待国家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支持大石山区增强发展能力。 “报告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这句话,说到我心窝里了。”全国人大代表、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党总支书记罗朝阳说,“报告关于‘三农’、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工作的表述,我深表赞同。” 如何推进民生建设?如何解决群众热切盼望的民生难题?是代表委员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就业是民生头等大事。谈起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王宝山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我毕业后分到县级以下医院工作,当年就可以转正定级,一个月比城市医院多挣10多元。而今,基层单位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大学生不愿去。” “目前我国医学界的顶尖专家几乎都在最基层单位工作锻炼过。”他感慨地说,建议国家增强政策吸引力,使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常态化、制度化。 解决看病难,需要加大投入。河南省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代表介绍,他所在的医院过去200张床经常只住四五十个病人,因为住不起;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经常住到三四百人,因为农民看得起病了。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加大投入。 入园难、入园贵,需要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呼吁,应优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建立分区域、分项目的财政分担机制,打破公办、民办壁垒,确保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公平和效益。 解决困难群众住房、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是艰巨的民生工程。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泓铭说, 近期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表明了政府控房价的决心。从长期看,要健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市场有效调控。 “通过保障房的大量建设,可以释放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缓解房价上涨压力。”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法学系教授何悦说,还要做好公平分配和完善配套政策。 代表委员表示,今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也应该是一个新的“民生年”,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力争有新的突破。(记者刘菊花、史竞男、杨维汉、李斌、何雨欣)
14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
热度 1 Wuyishan 2013-3-4 14:40
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 ——我国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整体提升 贺德方 科技日报 2013-3-4 科技专论 在2013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工作报告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这些都有利于我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 通常来说,科技论文是科技人员披露其科学研究发现与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要形式之一。科技论文的被引用,体现了研究成果与知识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也是测度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的一个方面。在宏观层面,可以利用科学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透过论文被引用数据对国家的国际科技影响力情况进行分析。论文是否被引用,以及被引用次数的多少,可以反映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论文被引用次数越多,显示论文的影响越大。 根据被引用次数的有无多寡,可以将科技论文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发表之后没有被引用的论文,即零被引论文;第二层次,相对于零被引论文,发表之后被引用次数在1次以上的论文;第三层次,发表之后被引用次数超过其所在学科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平均值的论文,可以认为是影响力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以上的论文,即表现不俗论文;第四层次,发表之后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世界前百分之一行列的论文,即高被引论文。其中第一和第二层次的论文都可视为“跟跑者”,第三层次是“并行者”,第四层次的论文可称为“领跑者”。 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不断提升,科技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呈现出整体向上的发展局面,无论是反映科技成果规模的论文数量,还是反映科研水平与影响的引文指标都保持增长的态势。根据国际检索系统SCI数据库,我国的论文发表数量上世纪80年代的世界排名在20位以后,2009年至今,排名保持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已成为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大国。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我国论文的质量和国际影响也在同步提高。据2002年统计,我国10年间“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为49万次,国际排名第20位。到了2012年,我国10年间“国际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增长到了665万次,比2002年时增长了12.6倍,国际排名上升到第6位,有望在2014年进入世界前5位,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 2002—2006年我国发表SCI论文约为30.0万篇,被引用74.3万次,篇均被引用次数为2.47次。到了2007—2011年,我国SCI论文总数约为62.5万篇,相比上一个5年段翻了一番,与此同时,被引用次数则增长3倍以上,达到了188.9万次。篇均被引用次数也大幅增长,上升到3.67次,增长幅度接近50%。这表明,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增长的同时,论文质量和影响也有显著提高。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利用SCI数据库统计,2002—2011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科技论文总量达到92.6万篇。截至2011年,其中66.7%的论文被同行引用。也就是说,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国际论文发表之后产生了国际影响,中国的科技论文成果大部分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国际影响力。这一比例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G7国家同期被引用论文的比例都在75%—80%之间。与金砖国家相比,中国被引用的国际论文比例高于印度(66.0%)和俄罗斯(56.9%),与巴西(66.8%)相近。2002—2011年,我国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国际论文总量近80万篇, 截至2012年底,其中被引用论文的数量超过57万篇,约占71.3%。从国际论文总体上看,在发表后3年、5年和10年的时间里,被引的论文比例分别是60%、70%、76%。以我国计算机领域国际论文为样本进行的研究显示,在论文发表后3年、5年和10年的时间里,被引的论文比例分别是56%、66%和70%。 表现不俗论文增速超过国际论文总量的增长,覆盖范围从传统优势学科扩展到更多其他学科 表现不俗论文是指每个学科领域中被引用次数高于世界均值的论文。表现不俗的论文不仅被引数高于世界均值,其他一些相关指标,如:可反映科研合作强度的论文作者数和机构数,部分显示论文影响力的载文期刊的影响因子,体现作者吸取外部信息能力的参考文献数也高于我国论文的平均值。因此,表现不俗论文的数量可以反映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综合影响力。 从2009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增加了对“表现不俗论文”的统计。相对于论文总数,我国表现不俗论文呈现出了更快的增长趋势。2009—2011年,我国SCI论文年均增长率为14.9%,而2009—2011年,我国表现不俗论文的数量从最初的16871篇增加到2011年的42929篇,年均增长率将近60%。同时,表现不俗论文占我国SCI论文总数的比例也有较大提升,由2009年的15.5%提高为2011年的29.9%,提升了近一倍,说明随着论文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科技论文在各个学科中的影响力也相应地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 2009—2011年,我国表现不俗的论文中,受省部级以上机构基金或科技计划项目资助产生的论文比例不断上升。2009年,我国的表现不俗论文中有82.3%的论文得到基金或项目资助,到2011年,我国的表现不俗论文中得到基金或项目资助产生的论文占89.5%,表现不俗论文中的受资助论文比例上升了7.2个百分点。 使用我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将我国国际论文分为39个学科。从表现不俗论文的数量来看,2009—2011年,化学、物理、数学和生物四个学科的表现不俗论文数均保持在千篇以上,其中,化学学科表现突出,其表现不俗论文数量从2009年的3681篇增加到2011年的8800篇,始终是表现不俗论文数量最多的学科。 2011年我国表现不俗论文达到1000篇以上的学科有14个,占39个学科的35.9%。其中,2009—2011年间表现不俗论文的年均增长率达50%以上的有9个学科,分别为材料科学(168%)、药学(151%)、能源科学技术(108%)、生物学(106%)、临床医学(69%)、农学(66%)、基础医学(61%)、化学(55%)和化工(50%)。 表现不俗论文占所在学科论文总数的比例可以反映学科整体影响力的大小,表现不俗论文比例越高,表明我国在该学科的影响力越大。表现不俗论文数1000篇以上的学科中,能源科学技术、材料科学和化工三个学科的表现不俗论文比例最高,分别为48.6%、47.7%和46.2%;农学和化学两个学科的表现不俗论文比例也较高,分别达到37.8%和30.1%。说明我国在这5个学科领域产出的国际论文的影响力相对较高。 当年被引用论文和高被引论文数量领跑金砖四国,正在成为多个领域科学研究的领跑者 若以2011年发表的论文看,发表之后当年就被引用的论文占全部中国科技论文比例为18.37%。这一数值与G7国家相比略低,G7国家中2011年发表、当年被引用的科技论文的比例介于22%—31%之间,但是中国在金砖四国中是最高的。美国作为世界科技最强国,论文总数排在第一位,达到35.45万篇,当年被引用论文比例也比较高,达到28.42%。G7国家中被引论文比例最高的国家为德国,高达30.11%,最少的为日本,被引论文比为22.51%。金砖四国中的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三个国家2011年SCI论文数量在2.8万和4.5万篇之间,2011年当年被引论文的比例分别为17.29%、15.31%和13.66%,均低于中国。 高被引论文是指在各学科中被引用次数排名位于世界前1%的论文,属于领跑者。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数据,中国2011年发表的论文中有1521篇进入高被引论文行列,占2011年中国全部SCI论文的近1%。与中国相比,G7国家中的美国、英国和德国2011年发表的论文中高被引数量比中国多;法国、加拿大、意大利和日本2011年发表的论文中高被引数量则少于中国。美国2011年发表的论文中有6875篇高被引论文,占美国2011年论文总数的1.94%。英国2011年发表高被引论文1834篇,占英国2011年论文总数的比例为2.18%。G7国家2011年的高被引论文的比例全部为1%以上,高于中国。在金砖国家中,中国以外的俄罗斯、印度和巴西三个国家2011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总数都不足300篇,占本国2011年论文总数的比例都在0.6—0.7%之间。 若用SCI的22个领域进行分类,进入各领域论文被引次数排名前百分之一的论文命名为“高被引论文”,那么进入各领域论文被引次数排名前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论文就可以被命名为“极高被引论文”。我国在2011年发表的国际论文中,按被引用次数统计,排名进入所在领域前千分之一的共有137篇论文;排名进入所在领域前万分之一的共有9篇论文。从领域分布上看,这些排名进入千分之一的论文主要分布在工程科学、化学、数学和力学等领域,排名进入万分之一的极高被引的论文主要分布在数学、化学、能源科学技术、机械工程、电子通讯与自动化和化学工程学科。这几个学科正是我国国际影响力较大的领域。 各主题学科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值定义各主题学科论文的相对影响力,相对影响力小于1的主题学科,即学术影响力在世界平均值以下,是“跟跑者”;相对影响力数值在1左右的主题学科,即处于世界学术影响力平均水平,属于“并行者”。统计显示,在2011年发表的中国科技论文相对影响力数值最高的主题学科领域是建筑学(4.00),超过世界平均值水平30%以上的主题学科还包括:生物医学工程(1.49),园艺学(1.47),地理学(1.39),神经病学(1.35),采矿与矿物加工(1.33)和核科学技术(1.30)。这些主题学科中,我国相对影响力数值显著大于1,在世界学术影响力的平均水平之上,是我国科技领域的优势学科领域,也是正在向“领跑者”转变的领域。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整体提升的良好局面,国际研究表明,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与发明专利之间的关联较为紧密,科学研究中的优势学科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均对专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科学论文中的“领跑者”,有可能逐步进入发明专利“领跑者”的行列。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学研究|202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12年)
carldy 2013-1-7 19:15
http://www.gov.cn/test/2006-02/16/content_200719.htm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2012年)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1975 1964 1960 1959 1958 1957 1956 1955 1954 http://english.gov.cn/official/workreports.htm Full Text: Work report of NPC Standing Committee (2012)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12) Full Text: Work report of NPC Standing Committee (2011)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11) Work report of NPC Standing Committee (2010)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10) Highlights of Jia Qinglin's work report of CPPCC (2010) Full Text: Work report of NPC Standing Committee (2009)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09)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08)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07)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06)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05)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04)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03)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02) Report on the Outline of the Ten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2001)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2000) for reference
个人分类: 个人收藏 My favorites|18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好科技工作报告的一点心得体会
热度 5 jiangjiping 2012-8-21 07:33
写好科技工作报告的一点心得体会 蒋继平 2012 年 8 月 21 日 向上一级领导提交科技工作报告是在科研机构工作的科技人员的一大任务。可是, 如何写好这些报告却是一门学问。具体地来说, 在什么时候写? 在什么情况下写, 报告的内容,写这些报告的目的,报告的形式是什么, 报告的长度该多少? 回答好这些问题,对写好一份科技工作报告是很有帮助的。 一般来说, 有的科研机构对主要科技人员定期提交科研工作报告是有一定规定的。在这种规定下,科技人员必须定期提交这样的报告。比如说,季度工作报告,半年工作报告, 年度总结等报告。 即使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 科技人员也应该主动地向上一级领导提交一些报告。 除了这些规定的定期报告外,在下列情况下,你可以提交报告。 1 。发现工作中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2 。 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3 。有一些好的想法和建议。 很明显,报告的内容除了自己负责的科研项目的具体进程外, 主要是指出客观存在或者隐含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建议。 不管是什么样的报告, 其出发点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也就是说, 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单位的最大利益, 而不是为了个人或者小单位的利益。 更不能利用其作为对同事的打击报复。 因而, 这样的报告一般不要讨论人与人之间的事。 报告的形式可以是。 1 。 科研进展汇报。 2 。 对单位存在问题的看法。 3 。给单位未来发展的建议。 报告的篇幅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可是, 一条基本原则是, 越简明精炼越好。 这是因为现在的领导们一般都很忙, 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沉长的文章。 进一步来说,他们一般也是本行业的专家, 他们是内行, 不需要具体的细节, 也不喜欢被鸿篇大论所忽悠。我的多数报告不会超过三页。 写好这样的报告,关键是抓住重点, 立题鲜明, 就事论事, 用不着过多的修饰。比如说,写科研进展的汇报, 只要实事求是地描述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以及取得的结果, 不需要引言部分, 也不需要过多的讨论, 更用不着广征博引其他人的论著。对于单位存在问题看法的报告,应该通过摆事实的手法,实事求是地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用不着转弯抹角。 但是, 要考虑人性的特点。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 对于过分激烈的言辞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反感情绪。 这样的话,要是你的报告用词不够温柔的话, 可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可能会造成反面的结局。 所以,写指出问题的报告,文章更应该简明扼要, 就事论事, 避免人身攻击, 应该充分照顾到他人的情感。 至于提出个人建议的报告, 一定要有新意, 要有明确的理由来支持你的建议。 根据我自己 20 多年来的亲身经历,我的心得体会是, 写好科研工作报告, 对一个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这不但可以增加上下级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还是展示你才能和责任心的机会, 同时,也是上级对你加薪晋级进行实际评价的依据。
个人分类: 经验交流|6571 次阅读|10 个评论
参加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理事会
viclee 2012-8-18 17:03
参加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理事会
参加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理事会 2012年7月17日,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一次理事会议在河北翠屏山迎宾馆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了《河北海外联谊会章程》,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领导,增选了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并聘请了多名名誉会长和顾问。来自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省内的理事代表16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田向利当选河北海外联谊会新一届会长,省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武志雄当选常务副部长,省委统战部联络处处长刘李梅当选新的秘书长。为扩大河北在港澳台和海外的影响,会议聘请了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的港澳台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名誉会长和顾问。 美国国会议员希拉杰克森李亚裔顾问、 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卡洛特发展公司总裁罗玲女士被聘请为河北海外联谊会顾问。河北省经济法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理事长李银生增选为常务理事。 17日下午,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在河北翠屏山迎宾馆会见了河北海外联谊会全体人员。付志方代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和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对河北海外联谊会成功换届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理事、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会议期间,来自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的代表还参加了第二期海外、港澳台知名人士国情省情研究班,以及中华三祖同根文化教育基地项目推介会等活动。政协主席付志方等领导参加了河北海外联谊会组织的晚宴。 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先生会见了参加河北海外联谊会第五届一次理事会的代表,并首先代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对来自海外、港澳台地区和省内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多年来大家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真诚祝贺新当选的河北海外联谊会会长田向利部长和各位副会长、名誉会长、顾问、常务理事和理事。这是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先生与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美中关系基金会华北区代表、河北省经济法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李银生合影。 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河北海外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武志雄先生、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联络处处长、河北海外联谊会秘书长刘李梅女士与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女士合影。 河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党组成员、河北省对外友好协会执行副会长叶长青先生。与美中关系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河北省经济法律国际交流合作交流中心理事长李银生合影。 2010年10月 在“ 2010世界华人精英代表大会”上,罗玲主席曾荣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奖”。今天,他领导的美中关系基金会正在致力于搭建中国与世界文化传播交流的高科技平台,希望能推动和支持河北中华三族同根文化基地的项目的建设和规划。 与河北籍美国生物制药科学家、深圳生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李殿生博士合影。我们好有缘分啊! 与河北电视台卫星频道资深制片人、著名书画家、戏曲家、河北海外联谊会理事郑标先生合影。 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接受长城网英文频道记者谷苗苗采访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6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人员工作报告的形式和种类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2-8-13 07:25
科技人员工作报告的形式和种类 蒋继平 2012 年 8 月 12 日 我在前几天发表了【 企业研究机构科技人员的科研报告】( 1 )的博文, 其中谈到了什么时侯和什么职称应该提交科研工作报告的情况。 今天, 我将进一步来谈谈科技人员工作报告的形式和种类。 因为初级科技人员的工作报告比较简单, 同时因为初级科技人员一般不会独立主持一个课题, 也不会独立出差执行重要的科研任务和参加重要的科学研讨会, 所以, 我这里简述的是科研课题负责人( Primary investigator) 级别的工作报告, 而不是初级科技人员的日常工作报告。 通常来说, 许多研究机构对主要科研人员, 也就是课题负责人级别的, 有一个不成文的要求, 那就是除了对规定的科研项目作定期的汇报外, 还要在公务出差后和参加重大会议后向公司的上一级领导汇报有关情况。 报告的种类可以简单地分为: 日常课题研究进程报告 。这个报告是定期的, 可分为季度,半年和年度报告。这个报告是通知上一级部门关于某一个科题研究进程的。 课题终结报告 。 这个报告是在某个特定的课题已经取得了预期的结果的情况下写的。 这个报告包含整个课题研究进展的全部参数和信息。 出差执行公务的情况汇报 。 这个报告应该在提交出差报销清单前后一个星期内提交给上一级领导。 报告的内容自然是此次出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果有的话)和采取的行动。 参加重要会议的报告。 这个报告也是在提交参加会议报销清单前后一个星期内提交给上一级领导。这个报告的重点应该是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报告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 日常课题研究进程报告和课题终结报告的形式几乎是一样和固定的, 有一定的规格。有关这点。 我在【 企业研究机构科技人员的科研报告】一文中已经有所说明, 在此不再重复。 出差执行公务的报告和参加会议的报告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报告的形式。 出差报告。 例如: 某月某日出差执行公务的小结报告。 报告的内容是出差执行公务期间发现的问题, 采用的相应措施及其其他活动情况。 会议报告。 例如 : 某月某日参加某某会议的情况汇报。 报告的内容主要是会议的重要议题和中心思想, 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等信息。 个人建议 。 例如:对某某问题的处理建议。 如果在出差执行公务检查期间发现一些重要的问题,除了在现场采取指导意见外, 还必须以建议或者意见的形式通知上一级部门, 征得上一级部门的同意和肯定,然后通知合作单位立即执行。这样的报告有可能必须在出差途中通过电传或者电邮提交给上一级部门。 个人观点。 例如: 对某某事情的个人看法。 这样的报告通常是对某一个领域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 为上一级部门献计献策,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 企事业单位的主要科研人员虽然不一定要写论文, 但是, 必须定期提交研究和工作报告。 除了规定的研究报告外, 还必须及时地提交出差执行公务和参加重要会议的工作报告。 这种报告是一个科研人员的责任, 也是上级对一个科研人员业绩评审的依据。 ( 1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3132do=blogid 备注: 因为篇幅关系, 我没有提供这种报告的样本。 以后的博文可能是某种报告的样本。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7247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烈祝贺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圆满闭幕!
科普丽人 2012-7-23 10:49
热烈祝贺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圆满闭幕!
2012年7月21日,来自各地的54名华人科普作家、科普編辑在中国成都隆重集会,举行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一届理事会以来的工作,进行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协会工作计划。 大会期间,大会主席团主席、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顾问、科普学的主要奠基人周孟璞先生主持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顾问吴显奎先生分别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先生以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汤寿根、四川省政府原副省长韩邦彦、台湾著名科普作家张之杰、中国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旅居乌克兰的著名科幻编辑秦莉、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杨再华等发来的贺电与贺信。 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亊长王晓达先生受理事会委托,代表理事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大会筹委会主任、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亊长兼秘书长松鹰先生向大会说明了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第二届筹备工作情况和二届理事会人事安排情况;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的领导机构;研究了今后一个时期协会的重点工作和努力目标;大会在热烈、祥和、团结、友好的气氛中圆满闭幕! 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名单 (2012年7月21日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第二次会员大会选举通过) 大会主席团主席:周孟璞 大会秘书:松鹰 名誉会长:韩邦彦、张景中、董仁威 顾 问:叶永烈、刘兴诗、吴显奎 理 事(59人,以中文简体姓氏笔画为序) 王玉萍、尹代群、王道义、方守默、包苏伟、王晓达、韦富章、邓承康、杨潇、张之杰(台湾)、张元树、张文敬、张昌余、张瑛、陈荣(澳门)、刘文传、刘盈(加拿大)、刘涌泉、阮鹏、达鹏福、曾玉亮、李庆雯、吴宗文、吴笙阳、汪志、何定镛、陈小闯、何阳、陈俊明、陈敦和、李棱华、李蓉君、范广荣、金文、杨再华、林绍韩、周孟璞、赵宏洲、郑艳梅、赵健、松鹰、洪时中、宫健、钱玉趾、贾英杰、秦莉(欧洲)、徐清德、徐渝江、戚万凯、黄剑华、黄寰、谢正德、雷华、廖迅、鄢志平、谭兴国(美国)、谭楷、戴文渠、魏知常 常务理事(39人,以中文简体姓氏笔画为序) 方守默、王晓达、杨潇、张之杰(台湾)、张文敬、张昌余、陈荣(澳门)、陈敦和、刘盈(加拿大)、达鹏福、李庆雯、吴宗文、汪志、何定镛、李蓉君、陈俊明、李棱华、金文、杨再华、林绍韩、周孟璞、赵宏洲、赵健、松鹰、范广荣、洪时中、宫健、贾英杰、秦莉(欧洲)、徐清德、徐渝江、戚万凯、黄剑华、黄继先、黄寰、谢正德、雷华、谭兴国(美国)、魏知常 理事长:松鹰 副理事长:王晓达、张之杰(台湾)、赵健、陈荣(澳门) 秘书长:何定镛 副秘书长:方守默、黄寰、徐渝江、宫健、贾英杰 监事长:张昌余 副监事长:杨潇、陈俊明、林绍韩、雷华 监事:李庆雯、李棱华 大会会场一角
个人分类: 新闻转评|473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中央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whyhoo 2012-6-27 21:39
揭问题 促整改 提建议 切实推动加强财政管理和深化体制改革 ——关于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受国务院委托,6月27日,刘家义审计长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作了《关于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更加注重从总体上反映情况,从宏观上揭示问题,从深层次分析原因,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建议,全面客观反映了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也体现出审计工作的全局性、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增强。 一、坚持揭问题、促整改、提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作为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审计监督的目的不是为了查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而是通过揭示问题、促进整改、推动健全完善制度,减少问题产生的根源,减少问题发生的几率。这些理念和思路体现在审计实践中,就是要在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同时,力求能够见微知著、洞察问题的本质,透过审计发现的众多纷繁复杂的线索和现象,抓住核心和实质性问题,实事求是地准确揭示和反映;能够深挖症结、查找背后的原因,通过审计收集到的与问题相关联的各种数据、资料和背景,深入分析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扭曲、制度性缺陷和管理上的漏洞;能够标本兼治、对症下药,通过分析审计事项和审计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倾向性和趋势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作为审计实践成果的集中反映,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贯穿了上述审计理念和思路,更加注重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紧扣主题主线,全面审视和把握审计事项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客观地评价有关部门单位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改革的深化,客观地揭示违规问题、管理不到位问题、政策未落实问题、制度规定不完善问题,客观地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客观地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地方针对审计事项采取的整改措施和纠正情况。这样做,为人大和社会公众全面如实地提供了被审计事项的实际情况和更为全面的信息,也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效能。 二、更加关注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促进政令畅通 政策是国家管理经济社会的重要手段。重大政策措施能否得到及时有效落实,关系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在审计工作中,始终把促进政策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从项目确定到审计实施、审计处理、审计建议的提出等各个环节都予以关注。如,围绕促进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贯彻落实,开展了中央财政管理、部门预算执行、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投向结构和县级财政性资金等审计;围绕保障重大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开展了京沪高铁、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央支持新疆发展项目、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汶川、舟曲和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等审计;围绕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开展了土地管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领域利用国外贷款项目绩效状况等审计;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展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国有企业等审计。通过这些审计项目的实施,及时揭露和查处违背政策要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措施不完善、政策目标未实现等问题,促进政令畅通,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合理和有效。 三、更加关注政府预算的完整性和财政管理的绩效,促进加强财政制度建设 我国目前的政府预算还未能覆盖所有的政府收支,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划分还不够科学,转移支付分配还不尽合理。针对这一问题,审计工作一直以推进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为目标,更多地关注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财政责任的履行情况,关注制度建设、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关注纳税人的钱花得正确不正确、值得不值得、效果好不好。对于上述内容,在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如在中央财政管理方面,重点突出了以下情况:一是政府预算体系的完整性,全面列示了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库管理等情况,反映了政府预算是否完整和执行是否规范,同时分别详细揭示了各个预算组成部分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的全面性,去年首次对中央决算草案进行了审计,今年在探索建立决算草案审计制度、对中央财政管理整体情况发表审计意见等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为深化财政审计和健全完善财政审计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中央财政本级和对地方转移支付管理的整体性,在反映中央本级财政管理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还揭示了转移支付的构成比例、管理制度和实施效果等方面问题,反映了地方财政管理特别是县级财政性资金和财力保障情况。从分析问题的角度看,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更加注重反映财政管理绩效情况,用较大篇幅反映了财政管理中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政策目标未实现等“软问题”,对于促进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和完善财政管理有重要作用。 四、更加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央提出,要注重把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提高发展的包容性。贯彻落实这些部署,各级财政的民生投入逐年加大,对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也逐年强化。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高度关注惠民政策目标的实现,着力反映民生政策落实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典型性问题,积极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在玉树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中,反映“玉树县重建城镇居民住房截至2011年10月底仅有68%开工、44%完工,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等问题;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审计中,反映“至2011年底有54%的校舍加固和48%的校舍新建任务未完成”等问题;在县级财政性资金审计中,反映“32个县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少计提民生资金10.57亿元”等问题;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审计中,揭示“一些地方未完全落实资金整合、绩效考评、报账制等要求,从而影响到政策目标实现”等问题;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审计调查中,揭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在土地管理及土地出让收入等资金征收使用情况审计中,反映“4个市县供应‘三类住房’用地未达到规定标准”等问题。通过客观反映和督促及时整改这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全面落实惠民政策目标、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积极意义。 五、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安全运行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形势,充分发挥审计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更为紧迫。审计工作进一步增强了预见性和及时性,密切关注新情况新形势,敏锐感知风险,注重及时揭示和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如在财政管理审计方面,反映了“个别投资计划安排不够合理,对重点支持的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领域却未安排投资”等问题;在金融审计方面,对一些中小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活动日益增多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揭示,反映了金融创新监管及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机制尚不适应金融改革和业务发展需要、信用评级行业发展不规范等问题;在企业审计中,揭示了一些企业落实节能减排要求不到位、决策不规范造成的损失等问题;在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反映了土地管理中的违规问题,揭示了一些地区和行业发展方式落后,资源无序开采、低水平利用等问题;在重大专项资金方面,反映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部分课题立项准备不充分、科研成果充抵等问题;在重大投资项目方面,揭示了一些项目质量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利于推动及时堵塞漏洞、妥善处置和避免损失。 六、更加注重深入揭示社会深层次问题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体制转轨和改革攻坚这一特殊阶段,发展中不稳定、不可预测的因素增多,一些深层次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审计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了对相关领域中有悖公平正义、妨碍经济协调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问题的反映力度。如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中,揭示了“5400多户未经资格审核即被纳入保障范围”、“2.1万户不符合条件或重复享受保障待遇”等问题;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审计调查中,揭示了“23家县级医院超过规定比例加价售药,多收取药费6732万元,加价最高的达12倍”等问题;在金融审计中,揭示了民间借贷活动“多是不规范的私下交易,有的存在非法集资、高利转贷等问题”的现象;在资源环境审计中,揭示了“污水垃圾处理等工作滞后”和“医疗废物处置不当”,“造成附带有毒有害或传染病源体的‘三废’进入环境或产业链”等问题。通过深入揭露这些问题和矛盾,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和协调发展。 七、更加注重分析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长期以来,审计工作始终注重严肃揭露和查处大案要案线索,同时注重认真研究和分析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不断提高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工作的技术含量和科学化水平。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深入分析了审计发现和移送的112起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及经济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一是大多为利用公权谋取私利、侵蚀公共资源、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有向民生领域渗透的趋势;二是借道“中介服务”等第三方进行权钱交易成为一些领域腐败犯罪新形式;三是新业务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相关监管机制、法规制度建设的滞后,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这些特点从腐败案件与权力滥用之间的本质联系出发,既对案件的多发领域、新型手段和客观条件进行逐一梳理,又有典型案例佐证,对于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向纵深发展有积极作用。 八、更加注重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宏观性,促进深化改革和健全机制 通过审计,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是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好的审计项目和一份有分量的审计工作报告,不仅仅要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切实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和措施。今年的工作报告就加强财政管理提出了五条意见,每一条都是建立在审计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都是着眼于推动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的。其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统一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的意见,是基于有些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转移支付不规范等问题提出的;“加强财政制度建设,提高预算执行效果和预算公开质量”的意见,是基于预算编制不细化、执行中调整预算级次和项目用途以及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制度有待改进等问题提出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的意见,是基于一些地方民生资金计提不足、建立健全财政民生支出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等问题提出的;“清理规范税收优惠和变相减免财政性收入等政策,维护税法的统一公平”的意见,是基于审计中发现的一些地方出台与国家政策相悖的优惠政策文件,将相关企业上缴的税收、土地出让收入等返还企业等问题提出的。在综合上述意见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宏观调控的整体合力”的意见。从而使整个审计工作报告的问题与建议有机统一、前后呼应、相互支撑,保障了审计监督作用在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和更高的层面得到充分发挥。 原文见http://www.gov.cn/gzdt/2012-06/27/content_2171130.htm
个人分类: 经济|1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师是不是没事干就闲的慌
热度 2 geniusma 2012-6-18 11:25
在美国博后这段时期,和国内差别最大的是导师的指导方式,国内主要是靠自己解决问题,导师主要是把握整体方向,而到了这边,我自己的导师是事无巨细,经常要讨论到实验的每个细节,质粒加多少量,加药刺激多长时间,等等。这样也就罢了,关键是不停的要写工作报告和计划。这点上着实让我受不了,太多的工作时间花在重复性的写报告,画图表,解释细节上了。 作为比较有实验经验的博士毕业生,我很觉得应该有自己的实验思考空间,有问题多和导师探讨当然是好处多多的,但有时候实验失败,自己根据经验还是很清楚可能出现的原因的,但对付自己导师就要长篇大论的,不成功的实验结果也画出来写出来原因交给导师分析,实在是不胜其烦。有这功夫按照自己的经验再做问题说不定都解决掉了,但是导师这样要求么我又挑不出毛病来,跟导师提意见都不知道怎么提,毕竟导师的目的是帮助解决问题。导师确实也不管我们工作时间,都在干嘛,也不是催着要什么数据,你实验不成功也不会怪你给你压力,只是要你事无巨细都要汇报。有经验的,这算是push吗? 如果我是导师,我还是希望充分给学生或博后自己的空间,有问题多探讨,没事自己干点自己的事情或者歇着去不好吗? 马欣然 6月18日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938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普并非“小菜一碟”
热度 3 张明伟 2012-6-14 20:57
科普并非“小菜一碟” ■张明伟 6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上,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两年,学部和院士们的科普工作又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看到这些进展的同时,也要看到院士们做科普面临的阻力。中科院院士林群不久前讲述了自己做科普的无奈:“我做科普在单位里面都不敢说,也不敢报科普奖,因为会让别人笑话,甚至有人不敢找你作演讲了,说你只会科普,不会讲最前沿的学术问题。” 如果问科普重不重要,所有的人都会回答重要。如果问你做了几次科普、愿不愿意做科普,恐怕答案就没那么乐观了。现实是,连院士都不敢说自己做科普,可见科普之弱势,也无怪在今年的两会上,上百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名致信《中国科学报》,呼吁加强科普工作。 林群的无奈并非空穴来风。在科学工作者私下交流的场合,相信很多人听到过类似评价:谁谁谁学术上不行了,只能去做科普。很多人认为科普太简单,做科普显示不出水平,这是造成科普被轻视的重要原因。这种观念上的轻视,又直接导致了政策诸方面对科普的轻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科普真的是“小菜一碟”吗?不是!能搞好科研,可不一定能做好科普。做好科普,既要掌握科学知识,又要懂得大众心理,知晓传播技巧,稍有不慎,就是“外行看不懂,内行不爱看”。若干年前,12位院士专门为青少年写了一套科普丛书,参与其中的部分院士就告诉记者,写科普其实比写论文还难,甚至要花费平时三四倍的力量。 尽管“写科普其实比写论文还难”,院士们却不能畏难,因为院士做科普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首先,只有大批院士不断做科普,才能逐步纠正“谁做科普谁无能”的观念。其次,院士具备崇高威望,他们做科普的效果无疑好于其他科研人员。再次,院士做科普,传递了科技界与公众交流的诚心。不能认为科普只是帮公众填补知识空白,帮公众提高科学素养,科学发展史证明,公众对科技发展的决定权越来越大,政府在科技上投入多少资源最终是由公众决定的,如果科普不到位,科技也会很受伤。 另外,院士也要琢磨方法和技巧,做好科普。院士本身可以完善自己“写科普”、“讲科普”的能力,也可以借助“外脑”的力量。在前面所说的12位院士为青少年写科普丛书的过程中,为每位院士配备了一位专业的科普作家。同时,院士也可以多接受媒体采访,通过记者的“翻译”让科学更通俗。与媒体打交道,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爱出风头”,而是科普方式的一种。 古今中外,科学普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是“小菜一碟”。不信?那就试试看。
个人分类: 工作记录|2573 次阅读|4 个评论
科研实验室,一个充满"爱情"但为管理所忽略的地方
fhli50613 2012-5-24 17:54
武汉医院科研实验室管理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会议将选出新一届的委员班子,并就今后的工作进行讨论. 以下是为该会议召开而撰写的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部分内容. 2、 现行管理中潜在问题发掘 2009 年医院协会由原来的医院管理学会改制。本机构由原先的“科研实验室管理学会”改为“管理协会”的同时。其工作目标与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后一时期我们工作的重心放在管理工作的协调,以及对既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鉴于协会经费拮据,以及协会上届委员与常委会成员多为相互共事多年的挚友,因而其活动通常以小型讨论会,或称“专题沙龙”的形式展开。这种“沙龙”每年不少于 2 次,由选定单位及个人召集。参加人数通常在 10 人以内,讨论专题不超过两个,每一专题可指定(但不限定)专题引导者,活动的时间不做限定,活动方式与生活及个人情趣紧密相连,而活动的成果不带任何的功利色彩,甚至不做小结并不考虑讨论内容的发表。 活动的内容既往涉及三个方面。即与会人员及单位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客观需求;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与实验室管理相关的某些存在争议的话题。而后一个方面现在保留记录的至少有如下内容: 科研实验室实验技术的传承方式与特点; 不同体制实验室中科研成果的质量保障; 中心实验室在实验技术研发中的引擎作用; 临床科技人员对科研实验室需求的特殊性;以及 专职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等。 在上述“沙龙活动”过程中,不少问题的讨论均给与会者带来很大的启迪。例如在讨论“专科实验室与公共技术平台(中心实验室)之间关系”的专题时,与会者曾指出; 对这两类实验室关系的分析是否也可以引入一国两制的基本理念?前一类实验室的建立主要依赖学科带头人的个人才智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其实验室工作的目标是推进该学者研究水平的长足发展,使其所产生的研究成就能够长期地处于某一学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领先或体现在该地区,但更应该推进他们达到全国甚或全世界的最前列。受这一目标驱使,该学科领导人会竭尽全力,有时甚至是不择手段地进行信息,人才,技术及其多种物质上的竞争,专科实验室是实施这种竞争的主要工具。尽管竞争方式力求和谐,但其竞争过程往往艰难,残酷,时刻充满着强烈的排他性;其手段往往带有一定的多向性,其结果在个人脱颖而出的同时必然会对周围同行产生或多或少的压抑或称负面影响。我们能够设想,这种环境中脱颖而出的精英他能够真诚而公平地与周围同行(潜在竞争对手)分享他所建立的专科实验室,以及其他相关的科学实验资源?当然能!但其前提就是他准备放弃自身的领先地位(这一设想或可除外个别的超天才)。对于这类人及其他们的实验室,我们要有深刻地理解,要表现出足够的宽容,同时仍旧需要对他们给与真诚地支持与帮助。因为我们需要回报,这种回报就是他们能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能做出推进科技发展的实质性成果(不是他们中多数均能做出的)。 有了上述认识之后,我们对公共实验平台,也就是通常的中心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建设(实验仪器,实验技术,实验室规章制度)方法,员工招聘与培训,以及负责人的遴选便有了清晰地理解(而现实工作中理解并做到这些往往十分困难)。需要严重注意的是,中心实验室的建设必须本着“济贫不杀富”的核心原则。我们的任务是打破专科实验室领军人物在技术上的垄断(不是挑战知识产权),而目标则在于推进他们新的技术垄断的建立;我们的任务是缩小这类领军人物在科学水平上与普通研究者的差距,而目标则在于推进他们迈向更高的科学平台;我们的任务是为青年与后进者(主要是机遇性后进者)提供参与科学竞争的基础条件,我们欢迎并全力协助这类学者到中心实验室从事客座研究,但面对那些不愿接受挑战的有闲之士,我们无暇倾听你们那无病甚至是有病的呻吟;可以想象以较少的经费,以客座方式在中心实验室展开自己的研究必然艰苦并存在某种程度的不便,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是你们应付出的理所当然的代价。 这些振聋发聩的高论便是我们开展“管理沙龙”活动的思想结晶。
个人分类: 公报|3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
whyhoo 2012-3-27 17:14
国发〔2012〕13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中央关于2012年工作部署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现就《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提出部门分工意见如下: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继续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和标准,压缩大型运动会场馆建设投入。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继续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继续妥善处理存量债务。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承诺。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审计署、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国管局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机构、环境保护部、审计署等负责)   (三)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人民银行、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银监会、体育总局、旅游局、全国老龄办等负责)   (四)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加强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审计署、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银监会、统计局、能源局等负责)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五)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继续把抑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大中城市要有合理的菜地保有量,稳定和提高本地应季蔬菜自给水平,同周边地区和优势产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品基地。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强监管、规范秩序。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人民银行、农业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卫生部、税务总局、统计局等负责)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六)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农业补贴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50公斤分别提高7.4元和16元。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全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力度,让扶贫对象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扶贫办、林业局、粮食局等负责)   (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高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农业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央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中科院、林业局、粮食局等负责)   (八)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安排12287亿元。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能源局、文化部、环境保护部、林业局、气象局、粮食局等负责)   (九)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认真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严格保护耕地。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法制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林业局、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等负责)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审计署、海关总署、国资委、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广电总局、金融监管机构、电监会、能源局、监察部等负责)   (十一)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道建设。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着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 2.5 )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推进生态建设,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性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能源局、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科技部、外交部、电监会、林业局、国管局、气象局、海洋局等负责)   (十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扶贫办、国家民委、质检总局、海洋局等负责)   (十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各类城市都要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公安部、农业部、教育部、民政部、卫生部、全国老龄办等负责)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十四)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负责)   (十五)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教育部牵头。只明确一个部门的,其他有关部门配合,不一一列出,下同)   (十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和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负责)   (十七)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民族教育。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民委、中国残联、民政部负责)   (十八)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国防科工局等负责)   (十九)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资委、侨办等负责)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农业部等负责)   (二十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加强社保服务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各类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整合归并,有些服务可委托银行、商业保险机构代办。加快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社保基金会等负责)   (二十二)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负责)   (二十三)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负责)   (二十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中央编办负责)   (二十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控制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加强药品安全工作。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二十六)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加快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范围扩大到60%的县(市、区)。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殊扶助标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扩大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覆盖面,提高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保障水平。(人口计生委、卫生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安部、国务院妇儿工委、民政部负责)   (二十七)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民政部、公安部、人民银行、审计署、税务总局、统计局、林业局、银监会等负责)   (二十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实行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服务。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电子政务网。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民政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司法部、法制办、新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出版总署、海关总署等负责)   (二十九)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管理,推进应急产业发展。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信息报告和共享、社会动员等应急机制建设,推进应急处置突击力量建设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国务院办公厅牵头)   (三十)加强安全生产、食品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大力宣传落实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及其部门监管责任,持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培训,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安全监管总局、食品安全办、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监察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电监会、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总署负责)   (三十一)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力求将信访问题解决在当地和基层。采取综合措施,集中精力化解信访积案。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进一步畅通和拓宽诉求表达渠道,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加大从政策层面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力度,推进群体性利益诉求矛盾解决。(信访局、发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资委等负责)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十二)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文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体育总局、社科院、文物局、教育部、档案局、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部、侨办负责)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三十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负责)   (三十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发展。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负责)   (三十五)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财政部、铁道部、人民银行、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机构、电监会、教育部、卫生部、能源局等负责)   (三十六)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电监会、能源局等负责)   (三十七)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统计局等负责)   (三十八)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负责)   (三十九)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依法设定、实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矿业权拍卖等经济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分子。(监察部、法制办、审计署等负责)    九、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四十)适应新形势,创新对外经济工作。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四十一)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扩大贸易融资和信用保险,改进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巩固美日欧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承接服务外包。制定加强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外汇局等负责)   (四十二)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实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四十三)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宏观指导,强化政策支持,简化审批手续,健全服务保障。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能源、原材料、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合作和跨国并购。(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支持“走出去”的企业相互协同、集群发展。规范发展对外劳务合作。放宽居民境外投资限制。加强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维护我境外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四十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努力保持与发达国家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全面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继续推进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加强与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在多哈回合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海关总署、质检总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十、加强民族、宗教、国防、港澳台侨、外交工作   (四十五)进一步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事业规划。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维护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国家民委、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扶贫办、宗教局、侨办负责)   (四十六)继续加强侨务工作。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支持他们积极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侨办、外交部负责)   (四十七)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大力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增强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的能力。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防科工局、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军队保障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四十八)全力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支持特区政府积极应对国际经济风险挑战,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长期繁荣发展。衔接和落实好支持港澳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大幅提升内地对港澳服务贸易开放水平,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接,深化合作,支持港澳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建设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推进横琴新区建设,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港澳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人民银行、旅游局、铁道部、海关总署等负责)   (四十九)拓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继续坚持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增强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意基础。全面深化经济金融合作,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商谈取得新进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积极扩大各界往来,开展文化、教育等交流,使两岸同胞联系更紧密,感情更贴近,利益更融合。(台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教育部、商务部、文化部、人民银行、民政部等负责)   (五十)继续推进全方位外交。继续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周边各种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共同利益。加强与各大国的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拓展合作领域,推进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和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外交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做好政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对国家、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善始善终,恪尽职守,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一要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精心部署,周密安排,抓紧制定落实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明确要求,并于4月20日前报国务院。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全面负起责任。每一项工作都要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二要通力协作,强化配合。要增强全局观念,加强沟通协调,齐心协力,认真履行职责。要坚决克服推诿扯皮的现象,摒弃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切实提高办事效率。需要多个部门参与的工作,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责任,其他部门要积极配合。三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所有工作都要讲求实效,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诚倾听民意,不回避矛盾和问题。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要加强检查,健全问责。要强化考核和行政问责,严肃责任追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执行力。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维护中央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二日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2-03/27/content_2100951.htm
个人分类: 政治|7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南大学破格聘任22岁的刘路为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
热度 3 woodwest2 2012-3-20 23:08
最近中南大学改革不断,从讲师不上课开始,到讲师也可以有博士招生资格,再到今天的破格提拔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教授级研究员。 作为中南隔壁的一介小僧,表示关注,期待岳麓山下高校群的崛起。 PS.祝福刘路同学。 人物介绍: 刘路,又名刘嘉忆,男,1989年生,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2012级研究生。大学期间,自学数理逻辑,大三时,对拉姆齐(Ramsly)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被认为彻底解决了英国数理逻辑学家Seetapun于90年代提出的一个猜想,受到数理逻辑国际权威杂志《JournalofSymbolicLogic》的主编、逻辑学专家、芝加哥大学数学系DenisHirschfeldt教授的高度赞赏。 中国科学院三位院士李邦河、丁夏畦、林群对他的科研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在大三时就可以独立解决重要的数学难题,是难得一见的数学人才,并向有关部门建议,采取特殊措施破格录取他为研究生,加强对其学术方面的培养,并在各方面对其进行扶持。 2011年9月,他作为唯一本科生在芝加哥大学举办的数理逻辑方面的专门会议上,报告了他对目前反推数学中的拉姆齐二染色定理的证明论强度的研究。百余家中央及省市媒体对他的事迹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报道。 2010年,获第二届丘成桐数学竞赛中获代数与数论优秀奖;2011年,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2012年,破格硕博连读,师从我国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获得凤凰卫视等十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机构联合推选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希望之星奖项提名,将于3月31日在北京大学领奖。 中南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方案(讨论稿) http://zndxb.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567385 张尧学校长在中南大学三届二次教代会、工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http://gonghui.its.csu.edu.cn/newsShow.aspx?newsid=336 学校破格聘任刘路为中南大学教授级研究员 http://zhaosheng.csu.edu.cn/Block/Jjxy/ViewNews.aspx?InfoID=4101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8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新华社受权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全文)
whyhoo 2012-3-19 21:16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12年3月11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王胜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认真贯彻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议,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新要求,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监督指导地方各级法院依法履职、公正司法,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努力。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867件,同比下降1.8%;审结10515件,审限内结案率为95%。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1220.4万件,同比上升4.4%,审、执结1147.9万件,审限内结案率为99%,结案标的额1.7万亿元。 一、加强刑事审判工作,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刑事审判担负着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稳定的重要职能。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84万件,判处罪犯105.1万人,同比分别上升7.7%和4.4%。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出台司法解释,指导各级法院准确适用刑法修正案(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审理走私、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案件的司法解释,就相关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宽严依法、宽严适度。加强对重大案件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确保定性准确、量刑适当。依法行使死刑核准权,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各级法院依法惩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审结杀人、抢劫、绑架、爆炸、黑社会性质组织、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6.9万件,判处罪犯10.5万人;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审结涉及“瘦肉精”、“地沟油”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278件,判处罪犯320人;加强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审判工作,审结重大责任事故犯罪案件1400件,判处罪犯1876人。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2.7万件,判处罪犯2.9万人,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加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自诉案件和解以及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严格减刑、假释条件及办理程序,完善审判工作与社区矫正衔接机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司法建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民事审判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民事审判在明辨是非、化解矛盾、保障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民事案件488.7万件,同比上升10%。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意见,全面加强对地方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重点就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案件提出要求。各级法院审结婚姻家庭、损害赔偿、房屋买卖、医疗纠纷、劳动争议、土地承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313.9万件,依法保护各方当事人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依法审理涉军案件,切实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着眼于妥善化解矛盾,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规范调解行为,提高调解质量,一审民事案件调解与撤诉结案率为67.3%。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支持调解组织、仲裁机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共同化解社会矛盾。 三、加强商事审判工作,依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商事审判对于调节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商事案件167.2万件,与上年基本持平。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各级法院审结金融纠纷案件59.3万件,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秩序。制定适用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司法解释,及时解决公司资本维持、股东资格认定等疑难问题,各级法院审结企业破产案件2531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保护债权人和破产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注重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护诚实守信,制裁违约欺诈,各级法院审结买卖合同纠纷案件52.6万件。高度重视小型微型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涉诉案件,尽可能采取调解方式化解纠纷,在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发展生产。加强涉外商事和海事海商审判,制定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海上货运代理纠纷等案件的司法解释,完善相关案件审理规则。各级法院审结涉外商事和海事海商案件2.2万件,通过准确适用法律、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妥善化解外经贸纠纷,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对外开放和海洋经济健康发展。高度重视做好涉港澳、涉台案件审判工作,各级法院审结相关案件1.5万件;加强司法互助,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协助调查取证6325件。创新交流合作机制,举办“首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司法高层论坛”,各级法院共有391人次赴港澳台开展司法交流,接待港澳台法律界人士538人次。通过加强了解,相互借鉴,提升了为改革发展服务的水平。 四、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依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知识产权审判对于保障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6.6万件,同比上升37.7%。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的意见,出台加强文化创造者权益保护和科技成果保护等30项措施,指导各级法院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积极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对44件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著作权案件进行重点督办。完善专利授权确权案件审判标准,加大驰名商标保护力度,遏制恶意抢注商标、“傍名牌”等行为。依法审理涉及工业设计、网络作品、民间文学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新类型著作权案件,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依法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制裁垄断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司法宣传,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年度报告和典型案例,树立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行政审判和国家赔偿工作,依法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妥善化解行政争议,是促进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3.6万件,同比上升5.1%。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审理政府信息公开、农村集体土地等行政案件司法解释,就案件受理范围、举证责任及合法性审查标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积极探索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新途径,健全当事人诉权保护、非诉案件审查等长效机制,提高行政案件当事人服判息诉率。加强行政案件协调和解工作,统筹兼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涉及土地征收、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案件,努力通过协调和解方式化解矛盾。各级法院一审行政案件和解撤诉的6.5万件,占48%。认真研究国家赔偿法修改实施后遇到的新问题,及时出台司法解释,健全国家赔偿案件审判机制。各级法院共审结国家赔偿案件2035件,决定赔偿金额5019万元。 六、加强执行工作,努力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 执行工作担负着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的重要职责,一直为社会广泛关注。各级法院注重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同时加强强制执行工作,共受理执行案件255.7万件,执结239.4万件,同比分别下降5.5%和4.6%。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委托执行以及委托评估、拍卖等工作的规定,强化对执行权的监督。深入开展反规避执行活动,推行财产申报调查、防止恶意诉讼、限制高消费等24项具体措施,构筑多层次惩戒机制,进一步破解执行难题。继续开展争创“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活动和清理委托执行积案活动,完善执行联动威慑机制,探索建立执行财产调查网络系统,推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去年,各级法院执行标的到位率为76.3%,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认真做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后的司法应对工作,指导各级法院依法审查征收补偿行为合法性,加大执行力度,努力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七、加强立案信访和审判监督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合法诉求 立案工作是保护当事人诉权的重要环节。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全面推行诉讼引导、立案审查、咨询解答、诉前调解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全国有90%以上的法院建成立案信访大厅;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9940万元。涉诉信访是听取当事人意见建议、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最高人民法院监督指导各级法院强化群众观念、加强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坚持重心下移,大力推行涉诉信访评估预防、约期接谈、责任通报、多元化解、案件终结“五项制度”;推进“诉访分离”工作,畅通权利救济渠道;深入开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工作,派出由院领导带队的检查组到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带案下访、督导检查。各级法院共接待群众信访79万人(件)次,同比下降25.9%。审判监督工作是人民法院加强内部监督的重要途径。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发回重审、指令再审案件信息反馈机制,规范民事再审审查工作,完善审判监督工作评价体系,指导各级法院提升一审、二审案件审判质量。各级法院审结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10.4万件,同比下降14.4%;依法提起再审4.2万件,同比下降7.3%;对原判确有错误的案件或因其他法定事由改判1.1万件,占当年生效裁判的0.14%。 八、加强司法改革,努力实现司法公正 坚定不移地推进司法改革,是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不竭动力。去年,人民法院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其中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12项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三五”改革纲要确定的优化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经费保障、健全司法为民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改革都取得实质性进展。各级法院着力深化司法公开,完善裁判文书上网、案件信息查询等制度,充分发挥“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作用,继续开展“公众开放日”等活动,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司法民主,增加选任人民陪审员,总数达到8.3万人;扩大陪审员参审范围,全年参审案件111.6万件,占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46.5%。深化审判方式改革,开展小额速裁试点工作;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规范量刑程序,完善量刑方法,促进量刑公正。积极参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修订工作,及时向立法机关提出建议。深化审判管理改革,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完善司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推动各级法院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审判管理体系,促进审判质量稳步提升;发布第一批指导性案例,指导各级法院妥善审理类似案件,统一裁判标准。去年,各类案件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90.61%,二审后达到98.99%。 九、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 建设高素质法院队伍,是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关键。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级法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以及“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法院队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以提高司法能力为重点,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长期教育培训规划,各级法院共培训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14.2万人次;开展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岗位大练兵,提高司法警务保障能力。确定第二批50个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院文化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改进司法作风,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活动,强化审务督察,规范司法行为;大力学习宣传陈燕萍、詹红荔等法院系统先进典型,各级法院共有425个集体、560名个人受到中央有关部门表彰奖励。坚持不懈地抓好司法廉洁教育,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完善司法廉洁制度体系;对10个高级法院进行了司法巡查,各级法院共有995名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法院领导干部、审判执行岗位法官实行了任职回避;严格执行“四个一律”和“五个严禁”规定,各级法院查处违纪违法人员519人,其中因贪污、贿赂、徇私枉法受到刑事追究的77人,同比分别下降33.7%和30.6%。 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夯实人民法院工作根基 基层基础建设事关人民法院工作全局。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形势任务发展要求,制定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规范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明确上级法院监督指导的范围与程序,促进提高基层司法水平。启动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推进法官招录体制改革等工作,切实解决法官提前离岗、离职等问题,着力加强基层职业保障。配合有关部门逐步建立经费分类保障和正常增长机制,基层法院办案经费基本得到解决。认真做好援藏援疆工作,积极培养双语法官,加大对西部边远、民族地区法院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信息技术在审判业务和司法行政工作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基层法院管理水平。去年10月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人民法院基层建设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进一步强化了加强基层建设的各项措施。 各位代表,自觉接受监督是人民法院正确履行职责、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全面加强接受监督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监督机制建设。自觉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负责地做好年度工作报告和专项报告,坚决贯彻人大决议及常委会审议意见;积极配合做好法官任免工作;协助人大开展专项调研和执法检查,做好司法解释备案工作;加强代表联络,邀请8个省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西部基层法院视察,走访、接待或以其他形式听取代表意见989人次,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及其他事项730件。认真接受全国政协民主监督,及时通报法院工作情况,走访、接待全国政协委员332人,办理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及其他事项136件;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络,充分听取意见。依法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实行监督的意见,在部分地方开展民事执行活动监督试点;依法审理检察机关对生效裁判提出的抗诉案件,认真办理检察机关的工作建议。注重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及时听取特邀咨询员和特约监督员的意见,邀请专家学者、律师、基层群众等召开座谈会68次;正确处理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与接受舆论监督的关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各位代表,人民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党的坚强领导、人大有力监督和政府、政协、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关心帮助的结果。我们衷心感谢各位代表、委员以及各级各部门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关心支持,并恳请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我们更多的帮助。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民法院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法院监督指导的及时性、科学性、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认识和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民法院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执行难、涉诉信访化解难等问题虽有明显缓解,但还没有根本解决;司法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有的法院司法公开、司法民主措施落实不力,效果不好。三是有的法官对法律精神、司法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大局意识不强,一些案件未能有效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有的法官司法作风不正,工作方法简单,少数案件还存在程序不规范、审理超期限、文书不严谨等问题;极少数法官司法不廉,贪赃枉法,徇私舞弊,造成恶劣影响。四是基层基础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基层法官超负荷办案的现象比较普遍, 法官断层、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一些地方的司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各方面关心支持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以审判工作为中心,认真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在落实上见成效、在巩固中求提高,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一要着力发挥审判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坚持能动司法,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加强司法应对,搞好司法服务;妥善化解因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的矛盾纠纷,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司法保障;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惩治刑事犯罪,注重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妥善审理事关民生的各类案件,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推进解决执行难、涉诉信访化解难等突出问题;通过审判案件和法制宣传,坚持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德,鼓励诚实守信,弘扬良好风尚。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健全人民法院执法办案考评机制,进一步提高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强化最高人民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指导,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适时出台指导性意见,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不断提升人民法院整体司法水平。 二要着力深化司法改革,努力让改革成果切实惠及人民群众。加强对已出台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评估,健全司法改革目标责任制,巩固改革成果。着眼于方便群众诉讼,深化审判方式改革,完善小额速裁制度、量刑制度及旁听庭审制度,加强巡回审判;深化执行改革,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和司法评估、拍卖制度;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完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和司法为民措施,认真研究制约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着手谋划下一轮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基本框架。 三要着力加大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巩固创先争优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做到知行统一;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能力培养机制,开展全员岗位大培训活动,提高法官服务大局、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构建人民法院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廉政教育和权力监督长效机制,加大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力度,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四要着力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法院基层建设水平。加强基层人才保障,强化基层法官培训,改进法官遴选制度,完善基层人员招录体制,有效解决基层法官短缺和断层问题;加强法官职业保障,落实有关政策规定,为基层法官公正司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基层经费保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落实经费保障改革措施,完善地方法院基础建设管理,支持边远、民族地区法院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司法条件。 五要着力完善接受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完善接受人大监督机制,认真做好年度报告和专项报告工作,健全人大代表联络、代表建议办理等制度。完善接受民主监督机制,加强与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沟通。完善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机制,依法审理抗诉案件,认真听取检察建议,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完善接受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特邀咨询员、特约监督员的作用,注重听取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更加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更加关注网上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工作。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人民司法事业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原文见 http://www.gov.cn/2012lh/content_2094545.htm
个人分类: 政法|9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新华社播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whyhoo 2012-3-19 11:35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12年3月9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吴邦国 各位代表: 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行使职权、开展工作。一年来,共审议24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14件,决定提请本次大会审议4件,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4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决定批准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以及加入的国际公约5件,还决定和批准任免一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立法工作继续加强 常委会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更加注重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更加注重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大会审议。修改刑事诉讼法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一个重点,社会方方面面都很关注,仅本届以来就有2485人次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相关议案。我们在认真梳理代表议案、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从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方面作了重要补充和完善。去年8月份的常委会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初审,会后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12月份的常委会会议再次审议,并决定将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草案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总结多年司法实践经验,吸纳代表相关议案内容,正确处理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已经基本成熟。 为了把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审议好,本次大会前,我们已将草案送各位代表审阅、提出意见。会议期间,常委会向大会作了说明,各代表团也进行了认真审议。相信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把这部法律修改好完善好。 (二)修改制定一批重要法律。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至3500元,二是将工薪所得税率由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扩大了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并将第一级税率由5%降至3%。这次修改进一步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负,适当增加了高收入者的税负。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下一步要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修改职业病防治法,增强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一是明确用人单位应当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保障所需资金投入,并进一步强化了监管部门的责任。二是完善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机制,简化劳动仲裁程序,重点解决职业病诊断难的问题。三是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患者,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医疗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 行政强制法关系到行政权的行使和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涉及问题比较复杂,立法难度比较大。在反复调研论证和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常委会经过5次审议通过了行政强制法。在立法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既对行政强制行为进行规范、制约和监督,避免和防止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又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强制手段,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是宪法和两个基本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去年8月,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十九条的解释。这是第一次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就基本法有关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务和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条款,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常委会的解释明确国家豁免属于外交事务范畴、决定国家豁免规则和政策属于中央的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须遵循国家统一的国家豁免规则和政策,使有关案件审理于法有据。去年12月,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和附件二第三条的解释,明确了修改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程序。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行使解释权。今年2月,常委会在认真审议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提出的有关报告基础上,又依法作出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常委会对两个基本法作出的有关解释和决定,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方针,既维护了基本法规定的中央的权力,又保证了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对于推动基本法全面正确实施,保障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常委会还修改了兵役法、居民身份证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作出了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审议了民事诉讼法、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和精神卫生法、出境入境管理法、军人保险法、资产评估法草案等。 (三)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我们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常委会将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一个多月共收到意见23万多条,同时书面征求各地方、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意见,还专门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直接听取公众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尤其是社会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审议,并与国务院反复协调,对草案作出新的重要修改,上调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降低了工薪所得第一级税率。 二是更加注重法律体系的科学和谐统一。社会保险法和刑法修正案(八)通过后,常委会及时对煤炭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个别条款作出修改,解决了相关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衔接的问题。行政强制法出台后,我们要求有关方面抓紧对现行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设定的行政强制进行专项清理。国务院和各地方高度重视、专项部署,到去年底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三是开展立法后评估试点工作。选择科学技术进步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展立法后评估,重点就有关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机制,以及农机跨区域作业服务、农机购置补贴、农机燃油补贴等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法律执行的有效性作出客观评价。常委会审议了相关报告,要求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立法后评估工作机制,推动这项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就显得更为紧迫、更加重要。去年,中共中央批转的关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报告,要求进一步加强法律实施和普法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听取审议“五五”普法工作情况报告,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契机,着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还通过发布白皮书、拍摄文献纪录片《铸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动法律有效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监督工作扎实推进 常委会紧紧围绕推动“十二五”规划纲要顺利实施,继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更加紧扣大局、更加贴近民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常委会高度重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每年都选择不同侧重点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去年听取审议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等报告,开展了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专题调研。大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大家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要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把中央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实到具体措施上、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推动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需拉动。二是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三是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强化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盲目扩张,促进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经济增长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常委会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并结合检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实施情况,还听取审议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报告。大家指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及时有效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家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认真落实各项强林惠林政策,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走出一条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 (二)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听取审议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等报告。大家指出,要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合理确定保障性住房的范围、方式和标准,充分考虑各级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在对现有居民住房状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严格区分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界限,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真正使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得到实惠。大家强调,要确保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同时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育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把公共教育资源更多投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开展劳动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第二轮执法检查,推动法律的有效实施。从检查情况看,劳动合同签订率显著提高,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工资集体协商有序展开,当期有效集体合同覆盖职工1.14亿人,比2007年增加76.5%。全国范围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初步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有所增强,有关方面对食品非法添加、滥用添加剂、“瘦肉精”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在充分肯定相关工作的同时,大家指出,劳务派遣被滥用等问题还很突出,建议抓紧修改完善法律法规,细化关于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规定,加强对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劳务派遣人员劳动报酬、社保待遇等合法权益。大家强调,解决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关键是要切实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做到严格自律、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做到责任明确、恪尽职守、严格执法。常委会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展执法检查,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我国老龄工作,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老龄事业发展路子。常委会还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消防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监督。依法听取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中央决算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并选择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等开展了专题调研。针对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且增长较快、举债融资不够规范、不少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较弱等问题,大家强调,要抓紧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对已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要区别情况、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要严格执行预算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防止和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要纳入预算,接受同级人大审查与监督;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比重,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四)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针对制约基层司法能力建设的突出问题,听取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基层建设情况的报告。大家对“两高”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积极改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更好地发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分别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表示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基层、更多资源用在基层,着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基础建设。 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力度。去年,我们选择保障性住房建设、教育改革、财政决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联组会议和分组会议的方式开展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调研、精心准备,提出问题更具深度和针对性,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虚心听取意见,实事求是回答询问。中央主要媒体进行现场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通过这些年的实践,专题询问逐步机制化规范化,有力推动了有关方面改进工作。 三、代表工作深入开展 我们以贯彻实施修改后的代表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 一是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做好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9个专门委员会审议的566件代表议案,已经办理完毕,15件议案涉及的6件法律已经常委会审议通过,69件议案涉及的7件法律草案正在审议,84件议案涉及的28个立法项目已列入立法计划或立法规划。有关专门委员会努力提高议案办理质量,代表议案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就吸收了代表议案提出的明确用人单位责任、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加强工作场所环境检测等意见。代表提出的8043件建议,交由177家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并选择社会普遍关注的11项内容作为重点建议,由有关专门委员会督办。目前,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计划解决的占总数的77%,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发展养老服务业等一批建议的办理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坚持为代表服务的思想,提高服务保障工作水平。加强代表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组织服务工作,1800多名代表参加专题调研,1700多名代表参加集中视察,形成100多份调研报告,为中央和地方决策提供了参考,也对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及时向代表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预算编制执行、常委会履职等方面的资料信息,分别为在京代表和港澳代表举办情况通报会,并将书面材料印发全体代表。继续加强代表履职学习,先后举办6期专题培训班,1200多名代表参加,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二五”规划纲要等。 三是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提高常委会工作质量和水平。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听取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研究改进工作、制订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继续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执法检查和立法调研等活动的参与,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和专门委员会会议。代表们既有专业特长又了解基层情况,分析问题有理有据,提出建议务实中肯,为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和工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任期还有一年。过去四年来,代表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负重托、恪尽职守,认真执行代表职务,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广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工作和生活在人民中间,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宪法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有切身体会,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愿望有直接感受,对基层的情况和问题有深入了解。大家充分发挥同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对外交往积极活跃 我们坚持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同外国议会和多边议会组织的友好往来,为推动国家关系全面发展、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功召开中国全国人大与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家杜马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系统总结中俄议会交往的宝贵经验,强调应把服务国家关系发展大局作为议会交往的根本方向,把促进务实合作作为议会交往的重要内容,把弘扬世代友好作为议会交往的首要任务。继续加强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议会和欧洲议会的机制交流,顺利启动与南非国民议会定期交流机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自国内发展的需要,选择共同关心的议题,坦诚对话、深入交流、扩大共识。积极开展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等各层次友好往来,加强在治国理政、立法监督、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经验交流。积极参与多边议会组织活动,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 在对外交往中,我们以生动事实和翔实数据充分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深刻论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广泛宣传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五、自身建设常抓不懈 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是重要的政治机关。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建设,对做好人大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去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问题,对于在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讲话集中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强调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人大工作的同志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一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办好中国的事情,要立足中国的实际,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56个民族、底子薄、起步晚的发展中大国,能够保持政局长期稳定和社会和谐,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能够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关键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就是要深刻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特色,充分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要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就是要发挥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政治优势,确保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就是要发挥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优势,确保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体制优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保证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人大工作的创新。要进一步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优化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在人大工作的同志要加强理论武装,在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理论影响,不断增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一年来,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中心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提高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人大在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积极配合和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国人大机关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切实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素质能力建设,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搞好服务保障。 各位代表!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以及全国人大机关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结果,也是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密切配合,与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在发挥代表作用、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监督实效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差距。我们将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虚心听取代表意见,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 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努力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巩固和发展“十二五”时期开局良好势头,对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努力实现本届全国人大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我们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不辱使命,把今年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一、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上迈出新步伐 今年的立法工作,要按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好立法项目,更好地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一是推进社会领域立法,继续审议精神卫生法、出境入境管理法、军人保险法草案和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二是完善经济领域立法,继续审议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和资产评估法草案,修改土地管理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环境保护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商标法等,推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加强文化法制建设,研究制定公共图书馆法,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继续督促有关方面做好配套法规制定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督促和指导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好司法解释集中清理工作,确保年内全面完成。 这里要强调的是,提高立法质量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总结这些年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切实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深入论证立法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科学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着力督促有关方面认真解决立法中涉及的重大问题,使法律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二是更加注重把修改完善法律同加强监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时,深入分析现行法律规定不适应不完善的问题,为修改完善法律提供重要依据,使法律的修改更具针对性,使法律的规定更具可操作性。三是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方法,更加注重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直接听取群众意见,正确反映和统筹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使公民参与立法的过程成为广泛集中民智、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 二、在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上见到新成效 为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常委会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努力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一是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运行、农田水利建设、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等工作情况的报告,检查农业法实施情况,督促有关方面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新进展。二是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社会救助等工作情况的报告,检查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督促有关方面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三是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情况的报告,检查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推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四是听取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以及中央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推动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是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外国人入出境及居留就业管理工作、监狱法实施和监狱工作、禁毒法实施和禁毒工作情况等报告,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六是听取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促进公正廉洁司法。为强化对有关工作的监督,将选择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饮用水安全等开展专题询问,并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城市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做好今年的监督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到监督项目“任务、人员、时间”三落实。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听取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善于用全局的、长远的眼光分析问题,提出务实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加强同“一府两院”的沟通,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交换意见,提高报告起草和审议质量,并督促有关方面认真研究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 三、在代表服务、对外交往、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要把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继续加强代表服务保障工作,认真办理本次代表大会期间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努力使办理过程成为提高常委会工作水平的过程,成为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过程。继续邀请代表参与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活动,组织好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密切代表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 要按照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总体部署,充分发挥人大对外交往的特点和优势,继续完善与外国议会定期交流机制,广泛开展同外国议会的友好往来,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活动,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要继续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执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办好专题讲座,增强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做好各项工作。开展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系列活动,认真总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加强与地方人大的联系,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机关队伍建设。 各位代表,去年上半年以来,全国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修改后的选举法的要求,全面开展了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设区的市、自治州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也要陆续展开。本次大会将对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有关事项作出决定。人大换届选举事关国家政权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把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服务、群众信赖的人选选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性质,充分体现国家权力机关的广泛代表性,充分体现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各位代表,我们的事业伟大而崇高,我们的使命艰巨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原文见 http://www.gov.cn/2012lh/content_2094142.htm
个人分类: 政治|9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
热度 1 whyhoo 2012-3-16 19:4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 会议指出,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这是政府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会议决定,将《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国务院各部门、各单位,明确责任,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会议强调,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贯彻落实《报告》,做好政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对国家、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善始敬终,恪尽职守,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一要加强领导,抓好落实。抓紧制定落实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明确要求,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全面负起责任。二要通力协作,强化配合。需要多个部门参与的工作,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组织协调责任,其他部门要积极配合。三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所有工作都要讲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四要加强检查,健全问责。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维护中央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确保政令畅通,做到令行禁止。 会议指出,政府工作千头万绪,要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着力解决社会广泛关注、人民群众有迫切需要的问题。要切实搞好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的各项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在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今年还要努力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二是制定并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真正保障农民承包地的财产权;三是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四是按照新的标准全面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工作;五是实现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并使经费得到合理使用;六是坚定不移贯彻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七是出台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实施细则。 会议指出,当前,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国内需求平稳增长,工业生产总体稳定,市场信心基本稳定并有所提升,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并有望进一步趋稳,今年经济工作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把工作做得更扎实,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3/16/content_2093431.htm
个人分类: 政治|129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whyhoo 2012-3-16 12:38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记者 车玉明、齐中熙、于文静)3月1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大会。经过表决,大会高票批准了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 《政府工作报告》 。热烈的掌声在人民大会堂响起。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认真审议讨论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他们认为,报告充分体现了“十二五”主题主线的要求,客观讲述成绩,清醒认识问题,科学判断形势,明确发展任务,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是一个实事求是、催人奋进的报告。 从起草到修改,从审议到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的诞生,是一个发扬民主、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的过程。约1.86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向世界传递出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锐意进取、科学发展的坚强决心。 “要坦诚负责地回应社会关切,把重点问题讲深、讲实、讲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使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科学总结2011年的工作成绩,同时准确判断2012年国内外形势,提出当年的目标任务,起草一份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兼顾当前和长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亿万人民的殷切期盼,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主要任务。会议强调,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这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明确了指导思想。 2011年11月18日,以国务院研究室同志为主,邀请有关部门和地方同志、专家参加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正式成立,比往年提前了半个月。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是在温家宝总理主持下进行的。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报告的框架结构、重点内容和表述方法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温家宝着重强调,要进行深入研究,力求把重点问题讲深、讲实、讲透。他说:“对形势的复杂性和有利条件都要分析透彻,讲清楚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办法,使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他还就进一步改进文风提出了要求。“总结工作简明扼要,部署工作详略得当。不讲空话、套话,努力做到文风朴实、行文简洁、语言生动,使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能管用。” 起草组认真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了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其他重要讲话,学习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在认真学习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开展了起草工作。 在讨论稿形成过程中,温家宝总理多次全文修改报告,对进一步完善报告提出了重要意见。起草组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意见反复认真修改。 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推敲、一次次修改……起草组办公室常常灯火彻夜长明。 2012年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起草组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提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 1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送审稿。起草组按照常委领导同志的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1月中旬,形成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 “要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意见,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 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体现政府工作情况的在基层。 1月31日,国务院召开全体会议,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送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征求意见。 温家宝总理强调,《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态度要诚恳、范围要广泛、方式要创新,更多深入农村、企业和城市社区,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基层群众意见,使决策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写好报告不是目的,按照人民期盼和要求的方向去做,让人民满意,才是根本目的。 2月6日至10日,温家宝在中南海先后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分别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企业界代表和基层群众代表的意见。 “政府工作的好坏要由人民来判断。”温家宝在座谈会上强调,“政府工作报告形成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倾听群众意见的过程。对政府工作了解感触最深的是人民群众,因为政府许多工作直接涉及他们的利益和要求。” 在这些座谈会上,温家宝认真记录,一一回应,或介绍情况,或回答问题,座谈会互动交流,气氛活跃。座谈会上的意见和建议,在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更加充分反映和体现。 坦诚相见的意见、畅所欲言的建议,如涓涓细流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寄托着人民对国家富强的祝愿、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起草组共收到修改意见和建议数百条,其中不少被直接吸收到《政府工作报告》中。 2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3月5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站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的讲台上,庄重地宣读了这份经过反复修改的报告。 两个多小时中,大礼堂里掌声阵阵,传递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期望。 “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政府工作报告》的承诺,传递着信心和力量。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对修改完善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这是一份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报告: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报告突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工作重点。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方式、调结构,这是当务之急,也是刻不容缓。”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今年调整经济增速,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 这是一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报告: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体现了民生情怀,还体现了时代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报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为了全面改善民生。” 这是一份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出现了70余次,涉及财税金融体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价格、收入分配、事业单位改革和政府改革等六大方面,都是改革攻坚的重点和难点。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条件,而且形势也要求我们加快改革步伐,必须下决心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说,“报告提出的6项改革任务,明确了下一步的改革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也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 一些国际媒体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定增长、保障民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今年两会的重点。 法国《欧洲时报》刊登文章说,今年两会的改革强音向世界诠释出改革的要义,中国的改革之路是和平崛起的发展之路,对全新环境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制度国家都深具启迪意义。 两会期间,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赴各代表团、各界别,认真听取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同他们就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进行讨论。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扣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报告起草组工作人员,也到各个代表团、各界别,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 大会闭幕前夕,根据代表审议和委员讨论提出的意见建议,国务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反复推敲和认真修改。共修改19处,其中比较重要的修改有9处。 ——在“深化农村改革”一段,在“推进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一句后面,加上“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体现了对农村改革的全面要求; ——将“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一句,改为“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使表述更为准确,有利于引导太阳能、风电产业健康发展。 ——将“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改为“加强校车和校园安全管理”,以更好地回应家长和社会的期待,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 2012年的春天,绽放着新的希望。这份凝结着人民共识的报告,描绘了美好生活的愿景。人们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原文见 http://www.gov.cn/2012lh/content_2093217.htm
个人分类: 政治|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政府工作报告“制止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盲目扩张”已修改
liuli66 2012-3-16 08:30
在 政府报告为什么要提出“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 文章中,AN曾做这样的默认: “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这个政策,是有数据做支撑的,是科学化的循证决策(evidence-based policymaking)。并提出问题: 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是否盲目扩张了?数据和证据是什么?在这些数据和证据上是否可以作出应“制止”的政策? AN注意到,报告之后,从事太阳能科技的代表褚院士,以及从事太阳能风能产业的企业界代表,对“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的提法,表示异议,并“上书”对该提法进行修改。听了报告之后,有一位企业家被人们笑称:你被”制止“了。又,报告之后,太阳能、风能等企业的股票大跌了。 AN曾与一个顶级杂志的撰稿人私下通信说,“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这个提法可能最后会修改。 昨天3月15日 正式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 》,已将该提法修改为“防止太阳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盲目扩张。” AN以为这种提法更为妥当;也以为,这种修改体现了决策制定走向更科学化和民主化。
8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从能源视角解读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cjls2000 2012-3-15 08:50
稳中求进 2012中国能源改革发展砥砺前行 ——从能源视角解读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马芸菲 刁萃  发布时间:2012-03-12 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依旧是热点中的热点,如何建立新能源利用机制,如何以政府采购方式推进我国的节能减排?如何平衡能源价格改革和调控物价的关系?打破“玻璃门”的关键点在哪儿?为了详细解析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能源问题的要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丹。在采访中,史丹对新能源利用机制、节能减排与政府采购,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新能源机制应该包括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 中国经济导报:温总理在今年两会报告中提出,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机制,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那么新能源机制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这些举措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史丹:首先为什么要提出新能源利用机制?我们过去对新能源的发展一直都存在着误区,没有一个非常全面的理解。很多人认为发展新能源就是发展太阳能设备制造、发展多晶硅产业、发展风电技术,这是很片面的,由此导致很多新能源产业产能疯长,产品有很多在国内都用不上。实际上我们发展新能源必须要关注它的最终利用,风能或太阳能产生的能量最终要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这即是新能源利用机制的意义。所以新能源机制首先应该包括价格机制和市场机制,并且逐步加大新能源在中国能源利用中的比重。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这个问题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针对目前新能源利用的现实。比如我们的风电项目发展得非常多,但实际能上网利用的非常少,因为我们的设备、设计水平离上网还有很大的差距,它的整体产业规模不小但没有真正发挥效用。太阳能也是一样,虽然我们的太阳能电池产量是全球第一,但太阳能发电在我国占的比重非常少,这就导致它必须依赖出口。所以总的来说,我国目前虽然生产装备的制造能力发展很快,但新能源的利用水平是很低的。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发电和输电不匹配、装备制造能力和市场接受能力不匹配,等等。所以现在新能源利用机制的提出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产业之间,发电、输电、用电之间,装备生产和市场接受能力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市场最终怎样来接受新能源,如何制定合理的价格,适当的激励措施,能促使新能源在国内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中国经济导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采用政府节能采购的方式推进我国的节能减排。这对推动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史丹:政府采购对于节能减排来说是一项政策措施。它会采用对生产者进行补贴的方式,为新能源和生产高效节能产品的企业提供一个非常有利的市场,促使他们起到市场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政府采购主要是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来进行的,是通过国家财政支出来完成的。而且主要针对的是能源消耗比较多的部门,如果他们都使用高能效的产品,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消耗。 中国经济导报:此次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11年“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节能减排、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与此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把节能减排取得的新进展作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那么影响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史丹:在节能减排上其实还有很多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比如经济的粗放型发展、能效太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节能意识不强等问题虽然已经有所改进,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要想“根治”,我觉得必须采取一种综合的手段,要从经济、技术、管理、法律甚至是教育等多种手段来解决。对于一些“顽疾”,采取单一的手段事实证明是没有用的,靠全社会的力量来综合治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不同技术路线不利于降低核电成本 中国经济导报: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的信息显示,今年我国能源价格改革将不断走向深入,但同时也要做好控物价的工作,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今年我国能源价格改革将取得哪些进展? 史丹:这个更多地应该从结构上考虑。调控物价总体应该有“控”有“调”嘛,我认为它的底线应该在保证居民基本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稳定,所以对能源价格的调整不会对整个物价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另外,能源价格调整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费,能源的消费一旦降低了就会减少对整体价格的拉动作用。 中国经济导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核电的安全高效体现在哪些方面? 史丹:核电的安全高效我认为首先是技术安全,然后是运行安全和燃料后处理的安全,它的整体运行过程的安全是值得关注的。提到高效,我觉得不仅仅是一个投资的问题,我们要知道核电的技术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复制的,比如我们建一个项目,掌握了核心技术以后,可以用自己的设备来建设。现在我们存在着很多不同技术路线,不利于我们降低核电的造价成本和广泛地掌握核电的建设技术,这是我们应该改进的。 电力改革不存在时机问题,而是必须、迅速、持续地进行改革 中国经济导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研究推进电力等行业改革”。我国电力改革时机是否已经成熟?未来改革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些领域? 史丹:我国电力改革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所以必须不断地持续推进改革。出于我们现在电力和煤炭的矛盾、电力出现周期性的短缺和过剩等问题,都说明了我们的改革没有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不是时机是否成熟,而是已经到了必须得改的时候。如果2012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7.5%左右,那么全国的电力需求不会特别大,供需矛盾也不会太突出,所以今年的改革时机是很好的。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由于前几年火力发电连续地亏损,造成火电投资的下降,所以未来几年电力短缺的问题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这个方面也要引起高度的关注,所以改革不存在时机是否成熟,而是必须、迅速、持续地进行改革。 改革的着力点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应该放在价格上,要形成完善的市场,能产生正确的市场信号,从而引导电力行业的发展。现在我们电力市场的信号都不是很明确,比如价格是不是应该完全由政府来控制,政府对于企业的效益怎么反应等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电力市场的投资。 中国经济导报:和以往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民营企业进入垄断领域的表述更为全面。就油气行业来说,民营资本的进入并不顺利,打破“玻璃门”的关键点在哪里? 史丹:我国的油气是一个技术和资金并行的行业,并且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要求比较高。所以民企进入主要就是技术障碍、资金障碍和环境管理的障碍。民营企业进入能源领域之后,我认为之后的发展趋势主要是股份制的经营方式,当然也可以有独资的民营企业。民资的进入应该有多样性的方式,如果由国企组织一个公司,再由民营企业参股,形成优势互补,这样是比较合理的。所以应该给予民企一个灵活的进入机制。 之前有大型国企抛出一些股份吸引民营企业来投资,但没有什么效果,其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担心自己掌握不到经营的主导权,拿不回长期投资的收益。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政策、法律和监督机制来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和企业正常合理的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马芸菲 刁萃
1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whyhoo 2012-3-13 18:4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2012年3月3日)   贾庆林   各位委员: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锐意进取,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制定实施“十二五”规划,统筹做好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的各项工作,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取得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谱写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篇章。   一年来,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凝聚智慧力量服务科学发展,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文化建设,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政协事业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一)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常委会认为,科学理论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旗帜和思想指南,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是人民政协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我们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各项工作和建设的首要位置,抓住去年大事多、重大纪念活动多的契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我们举办了5次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体学习,有1400多人次参加了委员培训、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等学习活动,圆满完成届内政协委员参加一次集中学习培训的目标。深化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发挥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的职能作用,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协调力量就完善人民政协理论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集中攻关,取得重要理论成果。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把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迅速作出部署,主席会议、常委会议带头学习,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学习领会,形成了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热潮。各级政协组织、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和政协机关,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开展中国革命史、创业奋斗史和改革开放史学习教育,组织参观《复兴之路》等大型主题展览,召开专题理论研讨会,更加坚定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牢牢把握“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在中共中央领导下认真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广大政协委员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支持拍摄电影《辛亥革命》及制作电视节目,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北美、西非侨界以及港澳各界组织的有关纪念活动,修缮辛亥革命遗址、出版《亲历辛亥革命》系列图书及举办书画展、图片展,邀请辛亥革命先驱后裔和海内外嘉宾重访革命故地、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广泛吸引两岸四地民众和海外华侨华人热情参与,形成了纪念辛亥革命、共襄复兴盛举的声势,进一步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凝聚起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二)紧扣主题主线协商议政,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献计出力,是“十二五”时期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围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积极议政建言,共提交提案6076件,大会发言774件,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及政策文件吸收采纳。   加强对“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协商议政。先后组织开展考察视察和专项调研85次,召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向中共中央报送了一批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海洋开发和权益保护,降低体制性成本加快建设高效率现代流通体系等建议,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有益参考;关于发挥内蒙古在我国向北开放中的区位优势,把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建设成现代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和高新技术产品自由贸易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黄河上游经济区建设等意见,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关于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取向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支持;关于设置国家“十二五”能源消耗总量约束性指标,将农业节水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山西等资源大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和中长期规划,搞好晋蒙陕甘宁地区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强涉铅行业污染防治,推动滇池治理保护和加强衡水湖等湿地保护,设立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意见和建议,有力促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紧紧抓住武陵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这一重大课题,在连续7年跟踪调研基础上,协调民主党派、党政部门、政协专委会和地方政协等力量深入调研,提出的加大对试验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建立与完善资金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区域合作机制等建议,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和采纳,对《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制定和出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赴贵州调研,提出了制定全面支持贵州加快发展文件的建议,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国务院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就千岛湖优质水资源保护开展重点调研和对口协商,推动上下游相关省份和国家有关部委积极跟进,为确立统筹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新机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举办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金融沙龙以及与民主党派联合调研等活动,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的动态性、综合性研究,提出的把稳增长、控物价等短期调控目标与转方式、调结构等中长期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实施差异化货币信贷、金融监管和财税政策扶持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渡过难关,利用财政政策引导过剩的流动性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外投资等意见建议,为中央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三)围绕文化建设献计出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对人民政协发挥作用、彰显价值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以后,我们及时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奋斗目标、工作方针和政策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组织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题协商会,提出的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发挥社会资本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积极作用,维护农民工等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建立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制定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以及加快发展博物馆事业,加强承德等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地方戏曲艺术等政策建议,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视。   大力支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为文化改革发展办实事、办好事。着眼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加强与民主党派、党政部门、地方政协、文化机构的协调配合,推动杭州西湖申遗、蜀道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组织政协委员深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受到基层群众欢迎和好评。支持文艺界政协委员开展文学创作、影视制作、书画交流和戏曲展演,推出了一批内涵丰富、艺术精湛、特色鲜明的文化精品力作。中国政协文史馆建设工程顺利进行,相关文物、展品的征集工作有序展开,全年编辑出版《文史资料选辑》等文史类专题图书12种1000多万字。积极推动中国美术、民间艺术等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举办“两岸四地中国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北京论坛”等,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四)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独特优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常委会认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人民政协重大职责所系。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等社会领域重大问题开展调研视察,召开“创新社会管理”和“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专题座谈会,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比如,尽快研究确定社会组织长远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制度框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和城镇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健全退役军人安置管理法规政策体系等,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深入基层一线看望慰问,为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开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自治县(旗)城镇化、对口支援新疆发展问题专题调研,支持民族地区自然灾害防治综合治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发挥宗教界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调研,提出的完善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实施办法等建议,受到重视和采纳。举办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做好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工作,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   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信访工作。认真办理政协委员、统一战线成员和各界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分析和把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年受理、办理委员和群众来信来访60522件次,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52期,反映意见和建议1896条。鼓励支持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捐资助学等公益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建言慈善、践行慈善。   (五)广泛凝心聚力,加强同港澳、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   常委会认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加强同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交往。开展支持港澳委员在特区和内地发挥作用的专题调研,提出的重要建议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支持港澳委员积极参与港澳和内地经济、政治、社会事务,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及时向港澳委员通报内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协重要会议精神,组织港澳委员赴内地考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强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献计出力。加强与港澳社会团体和代表人士的联络交流,参加香港友好协进会、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澳门中华文化联谊会、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等举办的活动。进一步加强与港澳青少年的交流,推动港澳同胞爱国爱港、爱国爱澳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对台交流,坚持密切代表人士往来与扩大基层民众交往相结合、深化文化交流与加强经贸合作相促进,进一步强化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民意代表、社会组织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交往。开展促进台资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两岸农业合作等专题调研,认真听取和反映台湾中小企业和农业创业园台商的愿望诉求。拓展河洛文化、文史资料、书画戏曲、宗教文化等交往途径,就加强社区文化和生态文化建设等赴台交流研讨,不断拓宽政协对台文化交流合作领域,增进两岸同胞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邀请海外侨胞代表人士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国情,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开展侨资企业发展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侨务工作专题调研,努力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密切与海外华侨华人和社团沟通往来,鼓励海外侨胞自觉发挥在深化中外交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作出贡献。推动侨务工作与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对台工作相结合,拓展非洲侨务工作,开展少数民族侨胞工作,加大海外新生代华侨华人工作力度,不断涵养侨务工作新资源,开拓侨务工作新领域。   (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随着我国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优势更加凸显、舞台更加广阔。我们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主动谋划、突出重点,取得了交流互访活跃、多边亮点突出、调研成果丰硕、公共外交创新的显著成绩。   积极开展高层互访,加强与外国相关组织和机构的交流往来,共组织39个团组赴56个国家访问或出席国际会议,接待来自10个国家、1个区域性组织的11个代表团访华,深化了与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和传统友谊,扩大了在经贸、能源、科技、文化等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加强了同有关国际组织的友好往来。   深化公共外交实践和理论研究。举办“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等系列座谈会,推动地方成立公共外交协会。全国政协代表团正式访问联合国并作大会发言。在外事出访和来访活动中重点加强对外国高层人士、外国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工作,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阐述我国对内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念,展示中国合作、开放、民主、进步的国际形象,进一步扩大了国际社会对华友好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成立10周年为契机,全面参与经济社会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各项活动,加强同各成员组织的密切沟通协调。与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合作,成功举办中欧圆桌会议第九、第十次会议,推动建立金砖国家经济社会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圆桌会议交流机制。推动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与外国宗教和平组织双边交流机制化进程,巩固和发展同世界性、地区性跨宗教和平组织交往,积极宣传我国宗教政策,不断扩大在国际跨宗教组织中的影响力,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坚持强基固本,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坚持促进党派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专门委员会和机关建设,形成“五位一体”的格局,是近年来人民政协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我们支持和保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通过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等平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加大党派提案督办力度,加强与党派开展联合调研视察,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的作用。加强界别组织建设,完善界别小组召集人工作制度,通过具有界别特点的调研、视察、联谊和提案等形式,充分体现政协界别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渠道和平台优势。尊重和保障委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加强委员定期情况通报和跨省调研考察,开辟委员通过互联网发挥作用的新渠道,进一步激发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大对京外委员、港澳委员的联络和服务力度,召开全国政协京外委员活动经验交流座谈会,探讨京外委员活动工作规律,为有效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创造条件。完善专委会工作机制,加强专委会合作联动,围绕政协重要会议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课题,组织开展联合调研、跟踪调研和视察考察,形成履行职能的整体优势。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健全规章制度,着力提高政务性服务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   加强和改进经常性工作。制定提案审查处理、重点提案遴选和督办、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评选表彰实施办法,丰富提案办理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增强办理实效。完善大会发言选题、遴选和成果转化机制,加大调研视察成果和优秀提案转化为政协大会发言力度,发言质量和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加强对重点信息的收集整理,完善党派团体、专门委员会和地方政协协调联动的信息工作格局,进一步发挥政协信息在党和国家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中的作用。加强政协对外宣传和网络宣传工作,深入报道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努力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去年,我们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实施5年来的情况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总结,向中共中央报送了专题报告,中共中央办公厅以16号文件予以转发,对新形势下再学习、再宣传、再落实中共中央5号文件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全国政协常委会组织集体学习并专门下发通知,对各级政协组织认真学习贯彻16号文件精神作出具体部署。截至目前,多数省区市已报送了学习贯彻报告,23个省区市和副省级市制定了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文件,部分省区市出台了加强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优势,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各位委员,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重视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帮助、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组织和广大委员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一年来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与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把增进共识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深刻认识人民政协是建立在政治共识基础上的政治组织,要在尊重多样中寻求共识,在共迎挑战中深化共识,在共创辉煌中坚定共识,不断巩固发展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必须把服务大局作为履职尽责的中心,深刻认识紧扣大局才能找准位置、体现价值,党和国家工作推进到哪里,人民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进一步凸显在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必须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作为发挥作用的保障,深刻认识加强“三化”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要求,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更加完备、规范更加明确、程序更加严密,切实做到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必须把深入调研作为建言献策的根基,深刻认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建言权,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察实情、听实话、求实招,通过广集民智增强议政建言的水平,通过科学论证提高献计出力的成效;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工作的动力,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总结新鲜经验,探索发展规律,不断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永葆人民政协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要清醒看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人民政协肩负的使命相比,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委员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民主监督的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调研和视察深入实际不够,有的提案和大会发言质量需要提高,有的制度规定还没有完全落实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切实改进。    二、2012年工作部署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承担的任务重大,肩负的责任光荣。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开拓进取的工作干劲,努力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人民政协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加强履职能力建设,着力提高议政建言质量,着力突出社会服务成效,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一)进一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坚持共同理想信念和前进方向,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之基、团结凝聚之本。要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形势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学习讲座,加强世情国情教育,开展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方针政策、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始终做到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和中办发〔2011〕16号文件精神,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各项工作。中共十八大召开后,及时组织参加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学习贯彻会议精神,通过常委会议、主席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迅速在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中掀起学习贯彻的高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二)积极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要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协调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政协专门委员会、地方政协等力量,针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水资源节约与污染防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深化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防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密切跟踪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态势,敏锐捕捉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和警示性问题,围绕全年经济发展重要目标,加强动态研究,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科学民主决策服务。   要坚持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召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协商会。围绕加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管理,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深入做好农民工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安全生产,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牧区、牧业、牧民问题等社会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开展调研议政和民主监督活动,努力提出针对性和可行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界别联系群众的机制,围绕群众思想认识困惑点、利益关系交织点、社会矛盾易发点,深入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重视发挥民族、宗教界委员的作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和信访工作,畅通信息搜集、报送和反馈渠道,了解和反映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提高信息工作系统性和科学性,促进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   (三)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人民政协汇聚着众多优秀文化人才,积淀着深厚文化资源,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中大有可为。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政协委员特别是文化领域的专家、名家,联合各方面力量,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两岸四地文化交流、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加大长城保护力度、蜀道保护与申遗等文化领域重要课题,开展调研视察和研讨交流,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切实做好文化惠民工作,继续开展和参与“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鼓励广大政协委员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有政协特色的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和打造以多党合作文化、民族团结文化、宗教和顺文化、新的社会阶层信义文化、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统一战线文化;围绕戏曲、书画等中华传统文化领域的重大问题议政建言,组织演出展览,扩大文化交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建成中国政协文史馆并对外开放,使之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窗口。   (四)不断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   海内外中华儿女血脉相连、情感相通、利益相关,携手同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积极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加强港澳委员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特区和内地经济、政治、社会事务中的积极作用,扩大同港澳社会团体和代表人士的联系,关心港澳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和壮大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组织开展促进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等调研,组织港澳委员到内地视察考察,及时通报内地发展改革情况。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对台交流深入务实发展,进一步扩大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各界人士和基层民众的交往,不断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意基础。就两岸文化交流情况等开展专题调研,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增进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特别是新生代华侨华人的联系交往,打造政协侨务工作品牌。鼓励海外侨胞积极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进一步做好海外少数民族侨胞工作,关心和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更好地发挥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在扩大对外友好交往、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五)继续深化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人民政协是践行我国公共外交理念的重要力量,是开展对外交往活动的重要平台,是增进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理解与合作的重要桥梁。要按照国家总体外交部署,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对外友好交往的独特优势,努力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积极开展高层互访,巩固和发展传统友谊,增进同有关国家的政治互信,争取国际社会对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理念的理解和支持。同各国相关机构、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政协专门委员会在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拓展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研究与实践。组织开展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国海外权益保护等专题调研考察活动,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参加国际协会及其成员组织的各种机制和活动,认真筹办国际协会夏季学校及中欧圆桌会议第十一、十二次会议,做好出席重要国际会议的相关工作。支持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开展双边和多边交流与合作,参加“世界宗教和平会议”等国际会议和论坛,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六)切实提升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围绕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形式等重点课题,整合研究力量,健全研究网络,建立开放式、多层次、社会化研究机制,拿出更多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召开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座谈会,认真总结各级政协履行职能的实践以及开展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对外交往等经常性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探索政协工作规律,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努力形成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加大政协新闻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各类媒体重点宣传政协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做好典型宣传,加强对外宣传和网络宣传,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结合做好换届筹备工作,进一步推进自身建设,更好发挥民主党派、政协界别和专门委员会作用,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密切与地方政协的联系,深入推进政协机关建设,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各位委员!   伟大的团结凝聚伟大的力量,伟大的力量成就伟大的事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ywz/201203/t20120313_145167.htm
个人分类: 政治|1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三届五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tangminqian 2012-3-13 14:3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首页 关于学会 秘书处 工作动态 http://www.chinazy.org/models/adefault/news_detail.aspx?artid=46935cateid=1517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三届五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刘来泉 (2012年2月8日) 各位理事: 受张天保会长的委托,我现就学会2011年三届四次理事会以来的工作和2012年初步打算向三届五次理事会(通讯会议)作报告。 一、2011年工作的主要情况 2011年,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重要一年,也是实施教育“十二五”计划开局之年。学会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在各地方职教学会、学会各分支机构及内设机构、行业教育协会和广大职业院校的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按照教育部2011年工作部署和学会2011年工作计划要点,精心组织各项活动,周密安排全年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了2011年工作任务 2011年3月,在云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学会在昆明召开了2011年工作会议。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刘建同出席会议并讲话。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来泉作了题为《提高学会工作水平,深入学习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报告,总结了2010年的学会工作,对2011年学会拟开展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说明。学术委员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重庆市职教学会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张天保会长作了会议总结,对做好2011年学会工作提出了要求。各地方职教学会、学会分支机构和内设机构、行业教育协会的代表等12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学会2011年工作计划要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会后,学会印发了2011年工作计划要点。 (二)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政府部门提供建议咨询 1、学会作为教育部所属的社会组织,2011年直接承担和参与了教育部和部职成教司等司局的多项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有:德育工作委员会参与承办的第八届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职教装备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九届全国职业教育现代技术装备展览会,教材工作委员会同时承办的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展示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了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师资专业委员会参与拟定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学工作委员会参与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工作。教材工作委员会配合做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遴选方案和遴选标准的制定工作。医药专业委员会的有关教学标准制订等。 2、参与了以书面形式提出的咨询意见和建议,包括对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职业教育法》修订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教育部《关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征求意见稿)》、《关于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配合教育部职成教司,参与举办与行业企业的对接活动 1、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于“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的要求,学会在2010年六次参与由教育部职成教司牵头举办的与行业企业的对接活动基础上,2011年又参与了与开发区和商业服务业、有色金属、汽车等行业的对接活动。对接活动就创新职业院校的办学体制、工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对话,对于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教的积极性,改革职教办学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特别是与开发区的对话活动,也是学会与中国开发区协会共同举办的“2011年中国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第二届年会),张天保会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期间,经职业院校酝酿决定将成立学会开发区职业院校协作委员会,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为筹备负责人,目前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中。 (四)围绕职业教育重点任务开展专题调研工作 在学会职教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分别申请开展我国中高职协调发展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状况调研作为2011年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学会决定委托并首次给予了经费支持,列为2011年学会重点调研工作任务。 在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龙德毅主任的领导下,会同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和管理工作委员会共同开展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基本现状”大型调研工作,共发放1340份问卷,其中职业院校占72%,企业占28%,并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形成2万余字的调研报告。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天津大学职教学院院长王世斌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上作了大会报告。 职教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共发放问卷10230份,访谈93人次,召开座谈会32次,查阅报刊资料82种,做了8个国家的比较研究工作,形成了数据翔实的调研报告。职教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主任、《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社长于志晶在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上作了大会报告。两个调研报告都完成了既定目标和任务,都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取得了圆满效果。 (五)积极组织推动和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活动 1、2011年6月底,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会议除听取领导作报告外,主要是听取来自地方、行业、专门职教研究机构的代表进行大会经验交流。刘来泉代表学会就多年来组织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情况,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2、2011年12月初,在石伟平主任主持下,学会学术委员会在宁波举办了第七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和2011年职教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受到职教工作者特别是年轻学者(包括在学研究生)的热烈欢迎,参会踊跃,会议代表达数百人。教育部职成教司巡视员、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出席会议并讲话,鼓励中青年学者,提出希望和要求。本届中青年论坛围绕“构建职教集团、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等议题,鼓励与会者提出新理念、新对策、新模式,为开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会议期间还举行“研究生沙龙”,80多位研究生与会,进行职教学术成果的交流,沙龙为职教专业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平台。 3、学术委员会规划项目办公室,经去年严格的评审程序,最后确定并公示批准了260项立项课题。其中本科院校有2项,高职院校有182项,中职学校有65项,科研机构有3项,行业企业有2项,其他有6项。为保证科研规划项目的研究质量,“项目办”除组织了2010-2011年度立项课题专题研修班,还第一次对2010-2011年度立项课题进行了中期检查。 4、科研工作委员会加强了“中国职教科研网”的建设。组织编写了《中国职教科研机构名录》,收集了近百家职教科研机构基本情况,掌握科研机构基本情况,建立起了相互交流联系的平台。 (六)与外资企业和国外机构合作,拓展国际交流 1、与美国欧特克公司联手打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设计创意教学中心”。2011年5月学会和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支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创新的合作备忘录。在教育部职成教司、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支持下,经地方学会推荐、职业院校申报,以及评审和审定,学会最后确定了280所职业院校(其中大学和高职院校152所,中职学校128所)为首批建设设计创意教学中心的立项院校。10月17日学会与欧特克公司在安徽合肥联合召开了职业技术教育设计创意教学中心授牌与欧特克系列软件捐赠大会,特别是听取了欧特克公司聘请的专家学者作了精彩报告。目前该项工作进展顺利,项目管理办公室已为80%的立项院校完成了网络注册,为50%的项目院校激活、安装了软件,并举办了首期师资培训班。学会将为项目院校提供师资培训、课程开发、考试认证和就业信息服务等平台,推动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 2、2010年教育部国际司与德国职教联盟签署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学会作为中方落实单位,在备忘录签署一周年之际,在天津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与德国职教联盟于11月29-30日在天津联合举办了“2011年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来自中德两国政府部门、科研部门、教育界、企业界共250多人(其中德方代表30多人)参加了会议,就职业教育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两国应采取的合作行动等开展了交流和研讨。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出席会议并讲话,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代表德国外交部副外长皮帕讲了话。教育部国际司领导主持开通了“中欧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网”。 (七)举办了第三届民办职业教育高峰论坛 2011年12月1-2日,由学会主办、宁波大红鹰学院等六所民办高职(等)院校承办的第三届民办职业教育高峰论坛在宁波召开。论坛主题为“多元合作、开放办学——民办职业教育转型与提升之路”,在教育规划纲要指导下,探索新形势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合作、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促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论坛邀请了日本、韩国、德国和台湾地区专家学者和国内专家学者,以及民办教育机构和企业代表共160多人。民办职业教育论坛为民办职业院校搭建了一个平台,引导全社会关注民办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论坛期间成立了学会民办职业院校协作委员会。 (八)举办了2011年学术年会 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一周年之际,在重庆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11月9日至10日在重庆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教学术团体、职教科研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共计5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届年会主题为“创新机制、协调发展、提高质量”。 教育部职成教司葛道凯司长出席会议,并介绍了一年来全国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情况和下一阶段职教工作的思路。为中央政治局作过报告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就当前我国就业市场面临的挑战及国家人力资源建设作了大会主旨报告。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调研工作取得的成果,大会围绕校企合作和中高职协调发展两大主题展开。每个主题分别由调研报告,学术研究报告,地方、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案例报告、专家点评四个环节组成,大会报告有22人参与活动。会议有半天时间设置了五个分专题论坛,分别是“校企合作下的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德育工作”、“中高职的课程衔接、体系建设和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提升职教科研水平”、“创新职教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育质量”。提交分论坛会议报告数百份,其中在五个分论坛上发言的代表56人。本届年会在内容和形式上比往届有新的提高。这届学术年会既是对学会系统一年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是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的新起点。 (九)学会各下属机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研教研活动 绝大多数分支机构都能按年度的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了各自的活动,并都取得了很好成绩。其中例如: 1、高职研究会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了“十二五”规划课题,并专门筹集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支持其下属机构和单位开展相关研究。经研究会严格评审,批准442项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其中重点课题16项、规划课题60项、立项课题366项。 2、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启动开展了“校企合作先进企业”评选活动,并与人民交通出版社合作建立“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委员会内各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和精品教材开发。 3、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评审表彰了第二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完成了第四届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 4、教学工作委员会和教材工作委员会为准备学会学术年会分论坛,联合举办了“校企合作下的教学改革——课程和教材开发与创新”论文征集活动,共征集论文430篇,经评审获一等奖20篇、二等奖54篇、三等奖95篇等。特别是从20个一等奖中选出了9名在学会学术年会分论坛上作了发言。 5、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教育规划纲要职教专题政策解读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研究,与中国农学会农业教育工作委员会合作,围绕国家“三化同步”战略,针对现代职业农民教育发展举办了主题论坛。 6、商科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等合作举行了第一届国际贸易职业能力竞赛。 7、围绕职教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学会培训部组织举办了培训研讨班共24个,培训学员2273人次。培训内容涉及职业院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技能提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等。 (十)学会接受了民政部评估专家组的现场实地考察和评估 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2011年度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2011年12月学会接受了民政部评估专家组一行8人的实地现场考察评估。本着总结工作、寻找差距、加强整改、完善管理的目的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会在较短时间尽力做了各项准备工作。在学会及其秘书处领导汇报的基础上,评估组专家按照“基础条件及内部治理”、“工作绩效”和“财务管理”三个方面分组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会秘书处提供了19份申请评估资料和26份现场实地查阅资料,专家组分别查阅了相关文件档案和账目等。评估组高度评价了学会的工作成绩,充分肯定学会在发挥优势和特色、当好参谋助手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也对学会的会议制度、档案建设、分支机构经费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结束评估后,学会立即开会着手研究落实,结合民政部评估专家组的意见,提出学会的整改方案并作了纪要上报民政部和教育部。学会秘书处对分支机构的经费管理等也召开了在京单位座谈会,并下发了相关文件予以执行。 (十一)加强学会自身组织建设 1、学会于2011年12月2日在宁波第三届全国民办职业教育高峰论坛上,成立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民办职业院校协作委员会,委员会日常领导机构为主席团。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俞仲文任主席团主席,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单强为主席团副主席,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2、为加强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评估研究工作,学会正式向教育部、民政部申请注册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委员会。 3、2010年已获教育部、民政部批准设立的两个分支机构: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已有相关的活动进行,机构成立仍在筹备中。 4、在分支机构换届前主动与学会秘书处汇报的基础上,一些分支机构已按时换届,还有一些机构有所推延。 (十二)继续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学会的影响力 学会宣传工作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学会工作中学会网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历了2010年的网站改版,2011年网站访问量日益增加,在线注册用户已超过10万人,总浏览量超过300万次。学会网还配合了教育部有关司局的工作设立了专页,如“中欧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网”;特别是“中职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从作品提交到评审评阅,从初赛、复赛到决赛,实现全程网络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动态》2011年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扩大了版面,增加了报道量。学会还加强了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的指导,为杂志提供报道线索,参与重大文章和征文的审阅等。 2011年学会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不小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会会员单位,特别是下属单位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学会和分支机构开展活动很少,有的行业教育协会与学会缺少联系;二是学会活动的基础在下属机构,目前比较多数的机构开展一般性的活动多,高水平和有影响力的活动少;三是学会统筹协调全年的活动安排不够,第四季度活动过于频繁,给下属机构工作安排和职业院校参加活动带来困难。解决上述问题,要加强学会对下属单位的支持和管理,创新工作机制,要更为主动地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沟通。 二、2012年工作的初步打算 2012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党要召开十八大,各行各业都在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繁荣文化事业等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教育战线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教育计划,完成本届政府确定的教育目标,也是关键的一年。中国职教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年底届满,今年也是学会重要的换届之年。因此,结合宏观形势、教育部工作部署和学会的五年规划,今年学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是: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贴基层”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开展中高职协调发展、校企合作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调研工作,不断深化研究内容,形成系列化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教装备展和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做好职业教育修法、若干标准制订、全国和国际会议准备等工作。继续开展好学会已制度化规范化的各项活动。要在教育部党组的领导下,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做好换届准备工作,按时完成换届工作。 (一)继续开好的几个会议和活动 1、3月1-2日在宁波召开学会年度工作会议。 2、落实教育部与德国职教联盟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好“2012年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争取在师资培训、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3、与已成立的民办职业教育协作委员会一起,共同开好第四届民办职业教育高峰论坛。 4、与将要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职业院校协作委员会一起,和中国开发区协会共同召开“2012年中国开发区职业教育年会”。 5、进一步开展中高职协调发展、校企合作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调研工作,深化研究内容,形成系列化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 6、召开第八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和2012年职教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开好其他分支机构组织的重要会议和活动。 (二)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的几项工作 1、同有关部门、单位和行业协会一起,继续举办与行业企业职业教育对接活动,特别办好由学会为主负责的活动。 2、配合做好相关咨询和调研工作,特别是关于职业教育修法、规范和标准建设等。 3、协助筹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全国性工作和活动。 (三)开展“双表彰”活动 要在总结以往“双表彰”活动的基础上,举办第三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第二届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评选表彰活动,并使该项活动规范化、制度化。除普通中高职院校外,要重视民办职业院校的参与。具体办法另行制订。“双表彰”活动所需经费要由企业赞助,将以企业冠名。 (四)配合做好学会换届筹备工作 1、今年底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到期,学会向教育部党组报告申请如期换届。根据第三届学会《章程》,并根据民政部对学会评估时提出的需要修改《章程》等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配合筹备并召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换届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应加大筹备工作力度,做到如期换届。 2、根据学会《章程》有关规定,适时召开本届学会常务理事会及其扩大会议,结合部党组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对换届工作有关事项进行讨论和决议。本届理事会配合做好相关筹备工作。 (五)学会组织建设和理事调整事宜 1、批准成立的组织或机构 (1)适应中国国家级开发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学会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开发区职业院校协作委员会”, 为开发区职业院校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提供咨询建议。 (2)适应东西部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的需要,在教育部职成教司的指导下,学会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协作会”。 (3)适应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工作的需要,在教育部职成教司的指导下,学会向教育部、民政部申请报批成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工作委员会”。 2、批准增加和调整的常务理事、理事 (1)陈建华,男,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根据工作需要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申请,增加为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2)崔素香,女,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原处长。因工作变动,国家旅游局人事司提出其不再担任学会理事,推荐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秘书长唐志辉(女)接替学会理事职务。 (3)陈明非,男,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福建省职教学会原会长。因省职教学会换届后不再担任会长,省职教学会提出其不再担任学会理事、常务理事,推荐新当选的会长王福贵为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4)左其琨,男,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安徽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原处长。因工作变动,本人提出不再担任学会理事,省职教学会推荐现任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燕贵忠为学会理事。 (5)彭明才,男,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浙江省长兴县职业技术中心学校原校长。因病逝,自然免去学会理事职务。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关注“制止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盲目扩张”
热度 1 liuli66 2012-3-12 18:52
Hao Xin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insider/2012/03/chinas-booming-solar-and-wind-se.html
个人分类: 科技与创新政策|19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两会授权发布: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
whyhoo 2012-3-12 10:42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11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如下: 2011年检察工作回顾 一、立足职能、服务大局,保障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围绕“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落实服务大局的措施,立足检察职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提供司法保障。 ——加大打击严重经济犯罪力度。依法批准逮捕走私、金融诈骗、非法集资、操纵股市、非法传销等严重经济犯罪嫌疑人40604人,提起公诉54891人,分别比上年增加8.2%和8.1%。 ——深化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大查办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力度,抓住规划调整、招标投标、资金使用、质量监管等重点环节,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8056件。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立案侦查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10542件。 ——强化知识产权、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嫌疑人6870人。围绕促进可持续发展,起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严重破坏能源资源保护的犯罪嫌疑人17725人,立案侦查涉嫌环境监管失职、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等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73人。 ——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理念教育,引导检察人员在严格公正执法的同时,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依法慎重对待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保障涉案人员合法权益,注重维护发案单位正常工作秩序,注重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 二、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认真履行批捕、起诉等职责,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重视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共依法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908756人,同比减少0.8%;提起公诉1201032人,同比增加4.6%;依法决定不批准逮捕151095人、不起诉39754人,同比分别增加5%和6.1%。突出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 ——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推广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对民事申诉等案件本着自愿、合法、公正原则,配合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在拟作出不立案、不批捕、不起诉等决定时,评估是否可能引发或激化矛盾,及时制定依法稳妥处理和化解预案。对近年来办理的31347件涉检信访案件进行评查,纠正存在错误或瑕疵的2333件。 ——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促进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转化,促进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开展。加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挽救,推行亲情会见、分案起诉、诉前引导、案后帮教等制度,对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决定不批准逮捕13738人、不起诉3437人,同比分别增加5%和10.4%。 三、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关注点作为检察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决惩治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协同公安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活动,依法批准逮捕生产销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嫌疑人2012人,提起公诉1562人,立案侦查“瘦肉精”、“假牛肉”等食品安全事件中涉嫌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02人。部署开展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在征地拆迁、扶贫开发、社会保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查办案件4779件。 ——加强对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司法保护。重视打击侵害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权益的犯罪。积极参与打击拐卖儿童妇女犯罪专项行动,起诉拐卖、收买儿童妇女的犯罪嫌疑人3492人。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查处工作,维护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推进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明确救助范围、标准和程序,对5368名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提供救助。 ——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加强控告申诉接待窗口规范化建设,建立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和查询服务窗口,完善12309举报电话和民生服务热线。探索建立视频接访系统,方便群众向上级检察机关反映诉求。 四、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大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力度,更加重视预防,努力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 ——严肃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全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567件44506人,人数同比增加1%,其中贪污贿赂大案18464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524人(含厅局级198人、省部级7人)。严肃查办利用执法权、司法权谋取私利、贪赃枉法案件,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行政执法人员7366人、司法工作人员2395人。加大惩治行贿犯罪力度,对4217名行贿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比增加6.2%。 ——着力加强反渎职侵权工作。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要求,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渎职侵权检察工作专项报告的意见,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推进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7355件10585人,人数同比增加3.5%;其中重特大案件3667件,同比增加4.5%。 ——深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结合办案剖析职务犯罪发案原因,向有关单位提出预防建议41864件。开展服务和保障换届选举专题预防工作,促进形成依法有序、风清气正的选举氛围。广泛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推动预防教育进党校和行政学院。加强警示教育基地建设,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警示教育3800万人次。实现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全国联网,向社会提供查询68万余次。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制度。 五、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部署,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能力,切实维护执法司法公正。 ——加强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重点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刑讯逼供、暴力取证、动用刑事手段违法介入民事经济纠纷等问题。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侦查机关立案19786件;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督促撤案11867件。对应当逮捕而未提请逮捕、应当起诉而未移送起诉的,决定追加逮捕36976人、追加起诉31868人。 ——加强审判监督。推进量刑建议改革,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等制度,重点监督纠正适用法律错误、量刑畸轻畸重等问题,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5346件,对刑事审判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8655件次。加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坚持依法监督、居中监督等原则,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诉10332件。 ——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规范和加强派驻监管场所检察室建设,推进与监管场所的执法信息联网和监控联网,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24075件次。开展保外就医专项检察,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11872人。会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集中清理久押不决案件463件,依法纠正超期羁押242人次。 六、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维护司法公信力 牢固树立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意识,深化检察改革,不断完善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深化检务公开。严格执行诉讼参与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对不起诉、申诉、重信重访案件必要时实行公开审查和听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公布司法解释、通报重大案件办理情况。推进检察门户网站建设,加强检察信息网上发布,组织“大检察官系列访谈”、“检察官在线”、“走近国家公诉人”等活动。 ——规范执法行为。细化执法标准,单独或与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联合制定司法解释性质的文件12件。发展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统一执法尺度。严格执行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定,落实和规范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加强案件管理。改革检察机关所办案件主要由各业务部门分别管理的模式,建立执法办案集中管理新机制,统一受理、登记、分流案件,统一接收、保管、移送涉案款物,统一开具、管理法律文书。 ——强化内部监督。进一步明确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的要求,突出加强对侦查、审查逮捕、公诉等重要岗位和不批捕、不起诉、撤案、变更强制措施等关键环节的监督,防止检察权的滥用。 七、狠抓检察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提高整体素质能力 牢固树立固本强基思想,坚持把提高队伍素质、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来抓。 ——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注重解决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办案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检察文化建设,表彰宣传先进典型,夯实检察人员公正廉洁执法思想基础。 ——大力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依法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检察官职务序列设置暂行规定》。完善和推行公开选拔、逐级遴选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检察官。以领导干部和执法办案一线检察官为重点,共培训检察人员11.9万人次。 ——坚持抓好自身反腐倡廉和纪律作风建设。加强廉洁自律工作,对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检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集中开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活动,不断排查和解决自身执法不公正、不规范、不廉洁等问题。 ——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全面部署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在基层”活动,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保障现代化建设。坚持新增政法专项编制重点用于充实基层,改进基层检察人员招录方式,实施基层检察院人才工程,深化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才对口支援工作。 一年来,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学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精神,专门部署落实“两会”审议讨论意见。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86件议案、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25件提案,全部办结并及时答复。落实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系机制,适时通报检察工作情况,诚恳听取意见。注重发挥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监督执法办案、参与检察决策等作用。 2012年检察工作安排 一、积极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依法打击侵害农民权益、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部署开展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自主创新。依法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的案件,既坚持依法办事、公正执法,又保护改革热情、支持创新创业。重视依法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依法平等保护中外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治环境。依法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保障文化事业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法治文化建设。更加关注民生,深入开展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完善落实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坚持检力下沉,推进巡回检察、视频接访等工作,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维护权益。 二、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坚决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分裂破坏活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突出打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涉众型经济犯罪和拐卖儿童妇女、“黄赌毒”等犯罪。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促进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及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切实把化解社会矛盾贯穿执法办案始终,加强涉检信访工作;针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检察建议,促进社会管理主体依法管理。 三、加大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力度。依法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职务犯罪案件,严重损害群众经济权益、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案件,发生在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案件,破坏生态环境、重大责任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涉及的案件,执法司法领域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案件,以及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案件。深化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依法查处跨国(境)商业贿赂犯罪,进一步加大查办行贿犯罪力度。严格执行办案纪律,落实和完善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等制度。加强犯罪分析和对策研究,深入开展预防咨询、预防调查、警示教育等工作,落实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制度,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四、加强和改进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和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修改的新要求,加大法律监督力度,提高法律监督水平,保障法律正确有效实施。推动落实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加强对有案不移、有罪不究的监督。坚持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加强对刑讯逼供等违法取证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非法证据。深化量刑建议改革,促进量刑公正。加强派驻监管场所检察工作,健全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机制,促进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依法进行。加强和规范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维护司法公正。 五、全面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以扎实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主线,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正确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保持检察机关党员、干部的纯洁性。强化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准确把握大局、驾驭复杂局面、严格依法办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重视提高检察人员综合素质,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将基层检察人员全部轮训一遍。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弘扬检察职业道德,培育检察职业精神。推进检察机关自身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深化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全面加强案件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全面落实2009-2012年基层检察院建设规划,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检察院支持力度,促进基层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六、更加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决议和要求,完善接受人大监督的制度措施。经常主动向政协通报检察工作情况,完善落实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联系机制。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联系,认真负责办理议案、提案和建议。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完善民意收集、研究、采纳、回应机制,注重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听取群众意见,真诚接受监督。大力加强检察宣传,使人民群众更多了解检察工作,更好监督检察工作。 原文见 http://www.gov.cn/2012lh/content_2089433.htm
个人分类: 政法|1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两会授权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whyhoo 2012-3-12 10:38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11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如下: 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监督指导地方各级法院依法履职、公正司法,着力提升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努力。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867件,同比下降1.8%;审结10515件,审限内结案率为95%。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1220.4万件,同比上升4.4%,审、执结1147.9万件,审限内结案率为99%,结案标的额1.7万亿元。 一、加强刑事审判工作,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84万件,判处罪犯105.1万人,同比分别上升7.7%和4.4%。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出台司法解释,指导各级法院准确适用刑法修正案(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审理走私、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案件的司法解释,就相关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宽严依法、宽严适度。加强对重大案件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确保定性准确、量刑适当。依法行使死刑核准权,确保死刑只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加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自诉案件和解以及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严格减刑、假释条件及办理程序,完善审判工作与社区矫正衔接机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司法建议,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民事审判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民事案件488.7万件,同比上升10%。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制定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意见,全面加强对地方法院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重点就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案件提出要求。各级法院审结婚姻家庭、损害赔偿、房屋买卖、医疗纠纷、劳动争议、土地承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313.9万件,依法保护各方当事人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支持调解组织、仲裁机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共同化解社会矛盾。 三、加强商事审判工作,依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商事案件167.2万件,与上年基本持平。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各级法院审结金融纠纷案件59.3万件,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秩序。高度重视小型微型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涉诉案件,尽可能采取调解、协调、和解方式化解纠纷,在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发展生产。加强涉外商事和海事海商审判,制定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海上货运代理纠纷等案件的司法解释,完善相关案件审理规则。各级法院审结涉外商事和海事海商案件2.2万件,通过准确适用法律、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妥善化解外经贸纠纷,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对外开放和海洋经济健康发展。高度重视做好涉港澳、涉台案件审判工作,各级法院审结相关案件1.5万件;加强司法互助,相互委托送达司法文书、协助调查取证6325件。 四、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依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6.6万件,同比上升37.7%。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的意见,出台加强文化创造者权益保护和科技成果保护等30项措施,指导各级法院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积极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对44件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著作权案件进行重点督办。 五、加强行政审判和国家赔偿工作,依法维护社会管理秩序 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行政案件13.6万件,同比上升5.1%。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审理政府信息公开、农村集体土地等行政案件司法解释,就案件受理范围、举证责任及合法性审查标准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积极探索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新途径,健全当事人诉权保护、非诉案件审查等长效机制,提高行政案件当事人服判息诉率。加强行政案件协调和解工作,统筹兼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涉及土地征收、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案件,努力通过协调和解方式化解矛盾。各级法院一审行政案件中和解撤诉的6.5万件,占48%。 六、加强执行工作,努力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 各级法院注重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同时加强强制执行工作,共受理执行案件255.7万件,执结239.4万件,同比分别下降5.5%和4.6%。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委托执行以及委托评估、拍卖等工作的规定,强化对执行权的监督。深入开展反规避执行活动,推行财产申报调查、防止恶意诉讼、限制高消费等24项具体措施,构筑多层次惩戒机制,进一步破解执行难题。去年,各级法院执行标的到位率为76.3%,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 七、加强立案信访和审判监督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合法诉求 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全面推行诉讼引导、立案审查、咨询解答、诉前调解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全国有90%以上的法院建成立案信访大厅;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9940万元。监督指导各级法院强化群众观念、加强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坚持重心下移,大力推行涉诉信访评估预防、约期接谈、责任通报、多元化解、案件终结“五项制度”;推进“诉访分离”工作,畅通权利救济渠道;深入开展涉诉信访积案清理工作,派出由院领导带队的检查组到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带案下访、督导检查。各级法院共接待群众信访79万人(件)次,同比下降25.9%。审判监督工作是人民法院加强内部监督的重要途径。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发回重审、指令再审案件信息反馈机制,规范民事再审审查工作,完善审判监督工作评价体系,指导各级法院提升一审、二审案件审判质量。各级法院审结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10.4万件,同比下降14.4%;依法提起再审4.2万件,同比下降7.3%;对原判确有错误的案件或因其他法定事由改判1.1万件,占当年生效裁判的0.14%。 八、加强司法改革,努力实现司法公正 去年,人民法院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其中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12项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三五”改革纲要确定的优化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经费保障、健全司法为民工作机制等五个方面改革都取得实质性进展。各级法院着力深化司法公开,完善裁判文书上网、案件信息查询等制度,充分发挥“司法公开示范法院”的作用,继续开展“公众开放日”等活动,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司法民主,增加选任人民陪审员,总数达到8.3万人;扩大陪审员参审范围,全年参审案件111.6万件,占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46.5%。去年,各类案件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90.61%,二审后达到98.99%。 九、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 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级法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以及“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法院队伍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以提高司法能力为重点,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制定长期教育培训规划,各级法院共培训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14.2万人次;开展全国法院司法警察岗位大练兵,提高司法警务保障能力。确定第二批50个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法院文化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夯实人民法院工作根基 根据形势任务发展要求,制定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规范上下级法院审判业务关系,明确上级法院监督指导的范围与程序,促进提高基层司法水平。启动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推进法官招录体制改革等工作,切实解决法官提前离岗、离职等问题,着力加强基层职业保障。配合有关部门逐步建立经费分类保障和正常增长机制,基层法院办案经费基本得到解决。认真做好援藏援疆工作,积极培养双语法官,加大对西部边远、民族地区法院建设的支持力度。 自觉接受监督是人民法院正确履行职责、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全面加强接受监督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监督机制建设。自觉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负责地做好年度工作报告和专项报告,坚决贯彻人大决议及常委会审议意见;积极配合做好法官任免工作;协助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开展专项调研和执法检查,做好司法解释备案工作;加强代表联络,邀请8个省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赴西部基层法院视察,走访、接待或以其他形式听取代表意见989人次,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及其他事项730件。认真接受全国政协民主监督,及时通报法院工作情况,走访、接待全国政协委员332人,办理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及其他事项136件;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络,充分听取意见。依法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对民事审判、行政诉讼实行监督的意见,在部分地方开展民事执行活动监督试点;依法审理检察机关对生效裁判提出的抗诉案件,认真办理检察机关的工作建议。注重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及时听取特邀咨询员和特约监督员的意见,邀请专家学者、律师、基层群众等召开座谈会68次;正确处理依法独立审判与接受舆论监督的关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法院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法院监督指导的科学性、针对性、权威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认识和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民法院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执行难、涉诉信访化解难等问题虽有明显缓解,但还没有根本解决;司法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有的法院司法公开、司法民主措施落实不力,效果不好。三是有的法官大局意识不强,对法律精神、司法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一些案件未能有效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有的法官司法作风不正,工作方法简单,少数案件还存在程序不规范、审理超期限、文书不严谨等问题;极少数法官司法不廉,贪赃枉法,徇私舞弊,造成恶劣影响。四是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基层法官超负荷办案的现象比较普遍,法官断层、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一些地方的司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各方面关心支持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以审判工作为中心,认真践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着力在深化上下功夫、在落实上见成效、在巩固中求提高,努力实现人民法院工作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一要着力发挥审判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坚持能动司法,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加强司法应对,搞好司法服务;妥善化解因经济结构调整引发的矛盾纠纷,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司法保障;正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依法从严与依法从宽相结合,惩治刑事犯罪,注重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妥善审理事关民生的各类案件,推进解决执行难、涉诉信访化解难等突出问题;通过审判案件和法制宣传,坚持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德,鼓励诚实守信,弘扬良好风尚。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健全人民法院执法办案考评机制,进一步提高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强化最高人民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指导,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适时出台指导性意见,完善案例指导制度,不断提升人民法院整体司法水平。 二要着力深化司法改革,努力让改革成果切实惠及人民群众。加强对已出台改革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评估,健全司法改革目标责任制,巩固改革成果。着眼于方便群众诉讼,深化审判方式改革,完善小额速裁制度、量刑制度及旁听庭审制度,加强巡回审判;深化执行改革,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和司法评估、拍卖制度;深化人事管理改革,完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和司法为民措施,认真研究制约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着手谋划下一轮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基本框架。 三要着力加大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法院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巩固创先争优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做到知行统一;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建立科学有效的能力培养机制,开展全员岗位大培训活动,提高法官服务大局、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构建人民法院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廉政教育和权力监督长效机制,加大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力度,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四要着力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法院基层建设水平。加强基层人才保障,强化基层法官培训,改进法官遴选制度,完善基层人员招录体制,有效解决基层法官短缺和断层问题;加强法官职业保障,落实有关政策规定,为基层法官公正司法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基层经费保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落实经费保障改革措施,完善地方法院基础建设管理,支持边远、民族地区法院建设,不断改善基层司法条件。 五要着力完善接受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完善接受人大监督机制,认真做好年度报告和专项报告工作,健全人大代表联络、代表建议办理等制度。完善接受民主监督机制,加强与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沟通。完善接受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机制,依法审理抗诉案件,认真听取检察建议,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完善接受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特邀咨询员、特约监督员的作用,注重听取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更加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更加关注网上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工作。 原文见 http://www.gov.cn/2012lh/content_2089354.htm
个人分类: 政法|9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吴邦国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摘登)
whyhoo 2012-3-11 18:51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充分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作用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行使职权、开展工作。一年来,共审议24件法律、法律解释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14件,决定提请本次大会审议4件,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4个工作报告,检查4部法律实施情况,决定批准我国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协定以及加入的国际公约5件,还决定和批准任免一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修改刑事诉讼法是立法的一个重点   正确处理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修改刑事诉讼法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一个重点,社会方方面面都很关注,仅本届以来就有2485人次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相关议案。我们在认真梳理代表议案、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从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强制措施、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方面作了重要补充和完善。去年8月份的常委会会议对草案进行了初审,会后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12月份的常委会会议再次审议,并决定将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草案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总结多年司法实践经验,吸纳代表相关议案内容,正确处理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已经基本成熟。   吴邦国说,为了把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审议好,本次大会前,我们已将草案送各位代表审阅、提出意见。会议期间,常委会向大会作了说明,各代表团也进行了认真审议。相信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把这部法律修改好完善好。    修改制定一批重要法律   将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度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继续加强改进立法工作,修改制定一批重要法律。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至3500元,二是将工薪所得税率由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扩大了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并将第一级税率由5%降至3%。这次修改进一步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负,适当增加了高收入者的税负。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下一步要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吴邦国说,修改职业病防治法,增强法律规定的可操作性。一是明确用人单位应当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保障所需资金投入,并进一步强化了监管部门的责任。二是完善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机制,简化劳动仲裁程序,重点解决职业病诊断难的问题。三是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患者,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医疗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   吴邦国说,行政强制法关系到行政权的行使和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涉及问题比较复杂,立法难度比较大。在反复调研论证和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常委会经过5次审议通过了行政强制法。在立法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既对行政强制行为进行规范、制约和监督,避免和防止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又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强制手段,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吴邦国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是宪法和两个基本法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去年8月,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十九条的解释。这是第一次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就基本法有关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务和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条款,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常委会的解释明确国家豁免属于外交事务范畴、决定国家豁免规则和政策属于中央的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须遵循国家统一的国家豁免规则和政策,使有关案件审理于法有据。去年12月,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和附件二第三条的解释,明确了修改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产生办法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程序。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对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行使解释权。今年2月,常委会在认真审议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提出的有关报告基础上,又依法作出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常委会对两个基本法作出的有关解释和决定,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方针,既维护了基本法规定的中央的权力,又保证了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对于推动基本法全面正确实施,保障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吴邦国说,常委会还修改了兵役法、居民身份证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作出了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审议了民事诉讼法、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和精神卫生法、出境入境管理法、军人保险法、资产评估法草案等。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开展立法后评估试点工作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我们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常委会将草案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一个多月共收到意见23万多条,同时书面征求各地方、中央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意见,还专门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直接听取公众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尤其是社会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审议,并与国务院反复协调,对草案作出新的重要修改,上调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降低了工薪所得第一级税率。   二是更加注重法律体系的科学和谐统一。社会保险法和刑法修正案(八)通过后,常委会及时对煤炭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个别条款作出修改,解决了相关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衔接的问题。行政强制法出台后,我们要求有关方面抓紧对现行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设定的行政强制进行专项清理。国务院和各地方高度重视、专项部署,到去年底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三是开展立法后评估试点工作。选择科学技术进步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展立法后评估,重点就有关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机制,以及农机跨区域作业服务、农机购置补贴、农机燃油补贴等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法律执行的有效性作出客观评价。常委会审议了相关报告,要求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立法后评估工作机制,推动这项工作经常化规范化。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着力提高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确保法律有效实施就显得更为紧迫、更加重要。去年,中共中央批转的关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报告,要求进一步加强法律实施和普法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听取审议“五五”普法工作情况报告,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强调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契机,着力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形成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还通过发布白皮书、拍摄文献纪录片《铸法》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推动法律有效实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扩大内需应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常委会高度重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每年都选择不同侧重点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去年听取审议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等报告,开展了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专题调研。大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大家强调,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要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把中央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真正落实到具体措施上、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推动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内需拉动。二是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步伐,加大科技投入,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三是坚持不懈地推进节能减排,强化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过快增长,促进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经济增长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吴邦国说,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常委会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并结合检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实施情况,还听取审议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报告。大家指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及时有效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家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认真落实各项强林惠林政策,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走出一条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    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细化关于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规定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等报告。大家指出,要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合理确定保障性住房的范围、方式和标准,充分考虑各级政府财政承受能力,在对现有居民住房状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严格区分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的界限,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真正使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得到实惠。大家强调,要确保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同时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育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把公共教育资源更多投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吴邦国说,开展劳动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第二轮执法检查,推动法律的有效实施。从检查情况看,劳动合同签订率显著提高,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工资集体协商有序展开,当期有效集体合同覆盖职工1.14亿人,比2007年增加76.5%。全国范围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初步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有所增强,有关方面对食品非法添加、滥用添加剂、“瘦肉精”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在充分肯定相关工作的同时,大家指出,劳务派遣被滥用等问题还很突出,建议抓紧修改完善法律法规,细化关于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规定,加强对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劳务派遣人员劳动报酬、社保待遇等合法权益。大家强调,解决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关键是要切实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做到严格自律、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水平,做到责任明确、恪尽职守、严格执法。常委会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展执法检查,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和谋划我国老龄工作,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老龄事业发展路子。常委会还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消防工作情况的报告。    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监督   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要纳入预算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常委会依法听取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中央决算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并选择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等开展了专题调研。针对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大且增长较快、举债融资不够规范、不少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较弱等问题,大家强调,要抓紧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对已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要区别情况、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要严格执行预算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防止和制止地方政府违规担保行为,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要纳入预算,接受同级人大审查与监督;要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比重,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   “两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针对制约基层司法能力建设的突出问题,常委会听取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基层建设情况的报告。大家对“两高”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积极改进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基层基础建设,更好地发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分别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表示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基层、更多资源用在基层,着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基础建设。    继续开展专题询问   提出问题更具深度和针对性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常委会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力度。去年选择保障性住房建设、教育改革、财政决算等方面的问题,采取联组会议和分组会议的方式开展专题询问。常委会组成人员深入调研、精心准备,提出问题更具深度和针对性,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虚心听取意见,实事求是回答询问。中央主要媒体进行现场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通过这些年的实践,专题询问逐步机制化规范化,有力推动了有关方面改进工作。    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   代表议案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以贯彻实施修改后的代表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   一是坚持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做好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工作。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交付9个专门委员会审议的566件代表议案,已经办理完毕,15件议案涉及的6件法律已经常委会审议通过,69件议案涉及的7件法律草案正在审议,84件议案涉及的28个立法项目已列入立法计划或立法规划。有关专门委员会努力提高议案办理质量,代表议案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改,就吸收了代表议案提出的明确用人单位责任、进一步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加强工作场所环境检测等意见。代表提出的8043件建议,交由177家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并选择社会普遍关注的11项内容作为重点建议,由有关专门委员会督办。目前,代表建议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计划解决的占总数的77%,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发展养老服务业等一批建议的办理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坚持为代表服务的思想,提高服务保障工作水平。加强代表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组织服务工作,1800多名代表参加专题调研,1700多名代表参加集中视察,形成100多份调研报告,为中央和地方决策提供了参考,也对提高代表议案和建议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及时向代表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预算编制执行、常委会履职等方面的资料信息,分别为在京代表和港澳代表举办情况通报会,并将书面材料印发全体代表。继续加强代表履职学习,先后举办6期专题培训班,1200多名代表参加,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二五”规划纲要等。   三是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提高常委会工作质量和水平。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听取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研究改进工作、制订工作计划的重要依据。继续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执法检查和立法调研等活动的参与,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和专门委员会会议。代表们既有专业特长又了解基层情况,分析问题有理有据,提出建议务实中肯,为提高常委会审议质量和工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充分肯定代表的工作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任期还有一年。过去四年来,代表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负重托、恪尽职守,认真执行代表职务,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广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工作和生活在人民中间,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宪法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有切身体会,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愿望有直接感受,对基层的情况和问题有深入了解。大家充分发挥同人民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对外交往积极活跃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我们坚持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同外国议会和多边议会组织的友好往来,为推动国家关系全面发展、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功召开中国全国人大与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家杜马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系统总结中俄议会交往的宝贵经验,强调应把服务国家关系发展大局作为议会交往的根本方向,把促进务实合作作为议会交往的重要内容,把弘扬世代友好作为议会交往的首要任务。继续加强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议会和欧洲议会的机制交流,顺利启动与南非国民议会定期交流机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自国内发展的需要,选择共同关心的议题,坦诚对话、深入交流、扩大共识。积极开展专门委员会、友好小组等各层次友好往来,加强在治国理政、立法监督、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经验交流。积极参与多边议会组织活动,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   吴邦国指出,在对外交往中,我们以生动事实和翔实数据充分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深刻论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广泛宣传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充分认识与西方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尤其是思想政治建设,对做好人大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去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常委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合人大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人大工作的同志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   一要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办好中国的事情,要立足中国的实际,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56个民族、底子薄、起步晚的发展中大国,能够保持政局长期稳定和社会和谐,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能够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关键是我们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就是要深刻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的特色,充分认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要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就是要发挥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政治优势,确保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就是要发挥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优势,确保人民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体制优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保证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各项事业,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不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人大工作的创新。要进一步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优化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吴邦国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在人大工作的同志要加强理论武装,在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旗帜鲜明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理论影响,不断增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新一年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强调,今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努力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巩固和发展“十二五”时期开局良好势头,对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吴邦国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努力实现本届全国人大的各项目标任务,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在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   贯彻落实上见到新成效   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等工作情况的报告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为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常委会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努力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一是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运行、农田水利建设、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等工作情况的报告,检查农业法实施情况,督促有关方面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取得新进展。   二是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保障饮用水安全、社会救助等工作情况的报告,检查残疾人保障法实施情况,督促有关方面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   三是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情况的报告,检查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推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四是听取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以及中央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推动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五是听取审议国务院关于外国人入出境及居留就业管理工作、监狱法实施和监狱工作、禁毒法实施和禁毒工作情况等报告,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六是听取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促进公正廉洁司法。   为强化对有关工作的监督,将选择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保障饮用水安全等开展专题询问,并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城市社区建设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吴邦国强调,做好今年的监督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到监督项目“任务、人员、时间”三落实。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听取各方面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善于用全局的、长远的眼光分析问题,提出务实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加强同“一府两院”的沟通,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交换意见,提高报告起草和审议质量,并督促有关方面认真研究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    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上迈出新步伐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今年的立法工作,要按照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统筹安排好立法项目,更好地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是推进社会领域立法,继续审议精神卫生法、出境入境管理法、军人保险法草案和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修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推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二是完善经济领域立法,继续审议预算法修正案草案和资产评估法草案,修改土地管理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环境保护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商标法等,推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是加强文化法制建设,研究制定公共图书馆法,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   继续督促有关方面做好配套法规制定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督促和指导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做好司法解释集中清理工作,确保年内全面完成。   吴邦国强调,提高立法质量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总结这些年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切实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深入论证立法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科学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着力督促有关方面认真解决立法中涉及的重大问题,使法律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二是更加注重把修改完善法律同加强监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时,深入分析现行法律规定不适应不完善的问题,为修改完善法律提供重要依据,使法律的修改更具针对性,使法律的规定更具可操作性。三是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方法,更加注重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直接听取群众意见,正确反映和统筹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使公民参与立法的过程成为广泛集中民智、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    在代表服务、对外交往、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把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继续加强代表服务保障工作,认真办理本次代表大会期间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努力使办理过程成为提高常委会工作水平的过程,成为推动有关方面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过程。继续邀请代表参与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活动,组织好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密切代表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   吴邦国说,要按照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总体部署,充分发挥人大对外交往的特点和优势,继续完善与外国议会定期交流机制,广泛开展同外国议会的友好往来,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议会组织活动,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吴邦国强调,要继续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执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办好专题讲座,增强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做好各项工作。开展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系列活动,认真总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加强与地方人大的联系,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机关队伍建设。   要依法做好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吴邦国委员长3月9日下午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说,去年上半年以来,全国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修改后的选举法的要求,全面开展了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设区的市、自治州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也要陆续展开。本次大会将对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有关事项作出决定。人大换届选举事关国家政权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把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服务、群众信赖的优秀分子选为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性质,充分体现国家权力机关的广泛代表性,充分体现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特点优势,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ywz/201203/t20120310_144411.htm
个人分类: 政治|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改革走向
whyhoo 2012-3-9 15:52
翻看政府工作报告,“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章的篇幅长达两页半——   “用这么长的篇幅专门讲改革问题,包括财税金融体制、价格机制、收入分配等多项体制改革,这在过去的4年来还是首次。”来自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赵凤琦对记者说。   改革进入“深水区”,将在哪些领域攻坚克难 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畅谈改革发展新走向。    改革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1978年初冬,小岗村18名村民冒着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大幕。从那时起,群众的首创精神为中国改革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温总理所做的工作报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改革,听了让人非常振奋。”全国人大代表赵凤琦说出了许多两会代表、委员的共同感受。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改革的方向决不会动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指出,“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任务所在。”   来自青海的全国人大代表娘毛先说,改革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种种问题的必由之路,过去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改革的原动力。我们的发展必须依靠改革,而改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转型期,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和工作面临艰巨考验,尤其是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中面临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都必须通过改革来破除和解决。如何破题,需要政府努力,更需要群众智慧。”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马元祝对记者说。    重点是理顺五大关系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重点理顺五大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   “这五大关系,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财税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管理等几个层面,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焦点、难点,也是改革的突破点。”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说。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被列为第一位,是有道理的。”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MBA培训中心主任易敏利说,我国转型期面临的所有经济问题都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重新定位,加快职能转变步伐。否则就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标不治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指出,调整中国已有的发展战略,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政府职能的重点应从以提供基础设施等有形公共产品为主,转向以提供制度、规则和政策等无形公共产品为主,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竞争和创新,降低风险与不确定性。   代表委员认为,理顺五大关系,必须认真研究,统筹推进,这样才能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攻坚六大改革重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今年改革的六项重点任务: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   “今年改革‘攻坚’的特点十分鲜明。”全国人大代表、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说,政府工作报告用比较长的篇幅谈改革,为今后改革指明了方向,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布局突出了导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现在社会矛盾复杂,改革的难度也较之以往更大、更难,要想有所突破必须要有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四川团的夏绩恩代表,如此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的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刘克崮常年关注财税金融体制领域改革,他对报告中提出的“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这句话很有感受。   “金融体系要和实体经济相适应。小微企业这类‘草根’经济体融资难的症结是中国金融体系结构失衡。部分商业银行贷款时眼睛向上,对小微企业设置了苛刻的条件,现在是该大力发展草根经济与草根金融的时候了。”他说。   “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金融等多个领域。改革章节中这段话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天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天乐的注意。   “民营企业对这些政策非常在乎、非常振奋,因为关系到未来发展前景。民企最感兴趣的领域是基础设施和金融。”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杨子强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保障民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和制度保障机制;二是缩小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三是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投入。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jj/jjggyfz/201203/t20120308_143938.htm
个人分类: 政治|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军队人大代表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whyhoo 2012-3-8 10:36
  今天下午,军队人大代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围绕主题主线畅所欲言。大家普遍反映,政府工作报告评价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成绩实事求是、提纲挈领,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认识清醒、切中要害,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科学统筹、措施得力,突出了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是一个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充满改革创新精神的好报告。 “一个坚定信心、凝聚人心、关注民生、实事求是的报告” 房峰辉代表:温总理的报告,是一个坚定信心、凝聚人心、关注民生、实事求是的报告。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国家和军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贯彻党中央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加快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综合作战能力,确保部队稳定、保持边防稳定、维护社会稳定,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指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王洪尧代表:我感到报告通篇贯穿了3个思想:一是贯穿了稳中求进的思想。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明确目标要求,以及提出措施打算,都体现了一个“稳”字。二是贯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讲成绩客观实在,讲问题不回避,讲目标要求符合当前形势,讲发展措施比较务实。三是贯穿了改革创新的思想。强调由国家富向国家富和百姓富转变,由追求增长率向提高幸福度转变,由高能耗向低碳化转变,由增出口向扩内需转变,由补贴输血向增加造血功能转变等。 刘冬冬代表:听了报告,我的突出感受就是很朴实、很温暖、很振奋人心。报告用了很多普通群众听得懂、喜欢听、记得住的大实话,没有套话空话,求真务实,文风朴实。报告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可以说,这份报告就是一份推动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的施政纲领,必将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 雷鸣球代表:我感到,报告有3个特点:一是体现了稳中求进。把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为7.5%,是在对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确定的,我觉得这个指标跟我们现在的形势是比较相符的。二是突出改善民生。从去年的成就和今年的任务看,就业、收入差距、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等等,民生问题贯穿始终。三是体现循序改革。报告专门提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明确了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 张烨代表:听了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备感振奋,深受鼓舞。我感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工作全面实在,分析问题深入具体,部署任务科学合理。报告体现了主题主线,科学发展主题鲜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突出。报告体现了实事求是,充分用事实、用数据说话,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令人信服。报告体现了民情民意,坚持以人为本,重点突出了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 “这些重大举措解民忧、缓民急、暖民心,群众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姜吉初代表:近几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在推进城乡待遇均等化方面积极探索,迎难而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明确城乡按同等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取消农业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着力破解“三农”难题,不断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等等,很多决策都是开创性的,取得的成就也是历史性的。去年我在宁夏、湖北等地调研时,许多基层干部和群众反映,这些重大举措解民忧、缓民急、暖民心,群众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黄献中代表:听了温总理所作的报告,感到很振奋。去年政府工作亮点很多,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2%,这一成就是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二是社会保障覆盖面增大,特别是边远地区群众养老保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城镇化加快,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四是农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超万亿斤。今年任务部署目标明确、内容全面、措施具体,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秦卫江代表:政府工作报告对去年工作的评价很实在、很客观,而且注重用数字说话,很有说服力。过去的一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增长24.8%,达10.37万亿元,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报告提出的今年主要任务,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全面分析评估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思路清晰,措施有力,令人信心倍增。 王登平代表: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透过去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我们再次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应对任何挑战的非凡政治智慧和卓越领导能力,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为军队人大代表所肩负的巨大责任。我们一定要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保持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不断提高应对多种挑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要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确保农业稳定增长,农民稳定增收” 胡彦林代表:听报告深受鼓舞。我认为,在调结构中要特别注意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相协调。目前,我国实现了粮食生产“八连增”、农民收入“八连快”,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因此,必须解决好“三化”不同步的问题,坚持把“三化”同步推进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很好地把“三化”摆在同等战略地位,做到同步推进,协调发展。 裴怀亮代表:去年,我国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奠定了好的基础。报告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我认为“稳”是基础,“进”是目的。当前,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新情况也不可小视。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推动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尤其要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确保农业稳定增长,农民稳定增收。要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一些好政策,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吕峻代表:政府工作报告把着力扩大消费需求,放在今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第一条,充分说明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我认为,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通过提高群众收入促进消费,从而建立起内需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围绕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一是要推进我国产业门类的扩大和升级,二是不断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三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坚持稳中求进,要求我们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崔景龙代表:政府工作报告把稳中求进作为工作总基调,是党和国家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基于对特殊时代背景的深刻把握。一是必须深刻理解稳中求进的重大内涵。要深刻理解稳定的政治内涵,准确把握稳定的主要目标,充分认清稳定的特殊背景。二是稳中求进必须把握部队建设正确方向。要牢牢坚持思想政治工作首位意识,保持部队内部高度稳定和团结统一。三是稳中求进必须有效履行武警部队职责使命。四是稳中求进必须扎实打牢部队建设基础。 朱洪达代表: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远见和坚强决心,作为军队人大代表,备受鼓舞、深感振奋。空军后勤工作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科学制定融合规划,抓紧建立融合机制,积极拓展融合领域,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把空军后勤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今年,我们将重点在民航机场利用、战略投送、重大行动保障、科技应用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胡宜树代表:报告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对我们做好军队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稳中求进,要求我们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扎实地抓好部队战备建设和军事训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坚持稳中求进,就要更加扎实地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指挥。坚持稳中求进,就要更加扎实地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确保部队自身安全稳定。 ( 解放军报北京3月5日电 ) 原文见 http://news.mod.gov.cn/headlines/2012-03/06/content_4350645.htm
个人分类: 国防|1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政府工作报告十大亮点解读
whyhoo 2012-3-6 22:54
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午开幕,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平实、稳重的报告中大有亮点,本报记者为读者进行了详细解读。   亮点 1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亮点 2   重点区域监测PM2.5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亮点 3   加强对农民工人文关怀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亮点 4   花大气力解决择校问题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   亮点 5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亮点 6   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亮点 7   全面推开8类大病保障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12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    亮点 8   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   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亮点 9   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   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推动实施银行业新监管标准。推进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强化投资者回报和权益保护。   亮点 10   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   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jj/jjggyfz/201203/t20120306_143386.htm
个人分类: 政治|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发展创新意识 造就创新业绩
wyc 2012-3-6 17:12
交通运输系统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交通报2012年3月6日》 添加时间:2012-03-06 10:15:31 阅读次数: 127 把握稳中求进 迈向科学发展 □本报特派记者韩璐熊水湖    关注民生、贴近民生   胡希捷委员(原交通部副部长、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报告中,涉及交通运输行业的一些内容以及角度跟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不一样。过去,一般重点讲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哪些目标和指导思想。今年,报告换了一个角度,从老百姓更关注的角度讲,从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入手,并提及了交通运输需要治理的一些重点问题。   刘功臣委员(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政府为改善民生做了很多工作,也做得很出色。保障民生,把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更完善,也会进一步推动内需,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报告中,对未来工作的部署可操作性强,突出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霍金花代表(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政府工作报告关注民生、贴近民生。“三农”依然是今年关注的重中之重的问题,交通为“三农”服务,主要就是提升农村公路通达程度,河南提出“社社通”,每个农村社区都要通上农村公路。   祖丽菲娅·阿布都卡德尔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我们高兴地看到了政府去年一年取得的成绩,特别在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报告非常实在,重点突出了一个“实”字。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高宝玉代表(营口港务集团总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是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一个重点。做好环保工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国企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企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具体到港口,港口是国家交通枢纽、运输物流的节点,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加倍注重环境保护。   施耀忠委员(海南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院长):今年,我国经济增速比去年的目标下调了0.5个百分点,适当调整经济增速,就是要使我们的工作重心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下大力气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金义华委员(原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让我感受最深。我们湖北省目前正在搞城市圈建设,促进湘鄂赣三省联动发展。这与报告提到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很契合。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王祖温代表(大连海事大学校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而 创新是灵魂 。作为一名高校管理者,我更多关注的是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问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进步与民族的振兴。   常德传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政府报告中,关于改革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措施感受两个字,稳、好。特别是稳中求进的措施让我们感到很有信心。 企业要转型升级, 我认为应当在四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第一是思维创新, 第二是科技创新, 第三是管理创新, 第四是人才创新。
个人分类: 未分类|13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
whyhoo 2012-3-5 21:55
目标凝聚人心 共识汇聚力量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根据会议日程安排,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4日分组审议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来自34个界别的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对两份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 务实求进 履职尽责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人民政协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同心协力积极调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丰富充实的意见和建议,为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常委会工作报告字数不多,言简意赅,但是丰富详尽、高屋建瓴,体现了政协工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的参政议政态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山西建峰集团董事长郝建秀说,贾庆林主席的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政协工作的新要求。 “伟大的团结凝聚伟大的力量,伟大的力量成就伟大的事业。”郝建秀委员在审议发言中着重提到了报告中的这句话。他说,作为政协委员,我们在工作实际中将更加认真地履行职责,为民建言,多办实事,力求参政议政取得更大的实效。 “去年以来,委员们深入基层,踏实工作,共提交提案6000余件,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及政策文件吸收采纳。成果鼓舞人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大事。”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厉以宁说。 来自四川凉山州的阿什老轨委员说:“报告非常实在,非常具体。突出了人民政协的新发展、新成果,对政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有清醒的认识,对下一步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作了科学部署,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施杰说:“特别让我觉得高兴的是,报告体现出了我们的意见和建议。这让我充分感到,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人民政协大有可为,这是推动我们继续扎实认真履职的动力。” 凝聚民心 互利共赢 “实践证明,人民政协在凝聚思想共识、推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发展中华儿女大团结上都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阿什老轨委员表示,“民族地区民生问题的有效改善充分体现出中央对我们的重视和关怀。” 全国政协委员尚绍华说,民族宗教工作是很复杂、高水平的工作,全国政协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是独特的平台,能够发挥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在分组讨论中,许多全国政协委员对报告中提到的交流互访、多边合作、公共外交创新的显著成效印象颇深、感触颇多,认为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在目前国际形势愈加复杂的情况下益处良多。 全国政协委员杨佳对报告中提到深入开展与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感受很深。她表示,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作为政协委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金建华对报告中公共外交的论述同样印象深刻,认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特别是在与欧盟、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直面挑战 赢得先机 紧扣主题主线,积极为实施“十二五”规划献计出力是今年政协工作的重要使命。分组审议报告的过程中,政协委员就报告提出的六个使命进行了热烈讨论。 “去年以来,我国的小微企业普遍出现融资难、投资难、税负重等生存困境,我赞同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工作重点。”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我们政协委员应该加强调研,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献计献策。” 施杰委员认为,报告对今年的政协工作所做的设想,同样是对政协委员提出的要求。“作为政协委员,感到责任更加重大。我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多地调查社情民意,参政议政,完成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 新任务新挑战,新形势新使命。孙南申委员建议,人民政协应该在新的一年里在低碳经济、区域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提出高水平的意见和建议。 “人民政协不但要有忧患意识,还要有抓住机遇的敏感,要对国家和百姓利益报以高度的责任心。”蔡继明说,“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要更加稳妥积极地开展调研、开展参政议政工作,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原文见 http://www.gov.cn/2012lh/content_2082752.htm
个人分类: 政治|10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whyhoo 2012-3-5 18:21
中新网 3 月 5 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今日上午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是根据新华网文字直播整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实录:   政府工作报告   —— 2012 年 3 月 5 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 2011 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内生产总值 47.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9.2% ;公共财政收入 10.37 万亿元,增长 24.8% ;粮食产量 1.14 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 1221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8.4% 和 11.4% 。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 一 )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 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在全球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内要素成本明显上升,部分农产品供给偏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 要任务,坚持综合施策,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信贷增速,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 数涨幅从 8 月份起逐月回落,扭转了一度过快上涨势头。   下半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继续控制 通货膨胀;一方面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支持民生工程特别 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证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调控政策落到实处、见到 实效。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我们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及时对地方政府性债 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形成原因、偿还时限和区域分布。这些债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部分偿债能力较弱地区存在局部性风险。   我们认真开展债务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稳妥解决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总的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 二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我们坚持有扶有控,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抗灾减灾,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 过 1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1839 亿元。农业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连续 5 年超万亿斤,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   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 6398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 60 万无电地区人口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步伐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   支持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投资安排 150 亿元,支持 4000 多个项目,带动总投资 3000 亿元。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布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2.9 亿千瓦,比上年增加 3356 万千瓦。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 1100 万吨, 5000 多万千瓦新增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安装脱 硫设施。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淘汰落后的水泥产能 1.5 亿吨、炼铁产能 3122 万吨、焦炭产能 1925 万吨。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并提高补助标准,实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植树造林 9200 多万亩。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实施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实施新 10 年农村 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超过 50% ,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胜利完成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积极推进青海玉树、甘肃舟曲、云南盈江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 三 )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 2.82 万亿元。   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并顺利交会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过 25 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免除 3000 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 中 1228 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 90% 以上在中西部。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著增加。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 13 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 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 120 元提高到 200 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安全性提高、价格下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 四 )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 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77.8% ,同比提高 1.2 个百分点。农民工总量 2.53 亿人,比上年增长 4.4% ,其中,外出农民工 1.59 亿人,增长 3.4% 。   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 1985 年以来最高,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各地普遍较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 标准;连续第 7 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年人均增加 1680 元, 5700 多万人受益;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 标准,对全国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 8600 多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扩大中等收 入者所占比重。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 2000 元提高到 3500 元。降低 900 多万个体工商户税负。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 2300 元 (2010 年不变价 ) 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 2009 年提高 92% ,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全国参加城镇 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人数大幅增加。 2147 个县 ( 市、区 ) 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1334 万人参保, 641 万人领取养老 金。 2343 个县 ( 市、区 )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3.58 亿人参保, 9880 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 60% 以上。   解决了 500 多万名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将 312 万名企业“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向制度全覆盖迈出重大步伐,这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的重要成就。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出台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完善财政投入、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着力提高规划建设和工程 质量水平,制定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中央财政安排资金 1713 亿元,是 2010 年的 2.2 倍,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 432 万 套,新开工建设 1043 万套。   努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做好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处置、调查、问责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集中打击、整治非法添加和违法生产加工 行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 五 )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我们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革任务,加大攻坚力度,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特别是预算管理制度,把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政府预算、决算公开, 98 个 中央部门和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三公经费”。在全国范围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出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把跨境贸易人 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启动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依法开展草原承包经营登记。推进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启动实施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以及上网电价和非居民用电价格调整方案。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开展。   我们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全面提升开放 型经济水平。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优化贸易结构。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 3.64 万亿美元,增长 22.5% ,其中,出口增长 20.3% ,进口增长 24.9% ,贸易顺差进一步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1160 亿美元,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比重提高。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 601 亿美元。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多边双边经贸关系继续深化。 我们在民主法制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和外交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   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 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 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从国内看,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 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主要是: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一 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 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节能减排、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廉政建设亟需加强。   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二、 2012 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蕴 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经过 30 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东部地区 创新发展能力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有序释放;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依然存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 运行稳健,社会资金比较充裕。   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运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 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 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5% ;城镇新增就业 900 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 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4% 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 10% 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 增长保持同步。   这里要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 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4% 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 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 安排财政赤字 8000 亿元,赤字率下降到 1.5% 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 5500 亿元,代发地方债 2500 亿元。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 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 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更加注重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继续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和标准,压缩大型运动会场馆建设投入。 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 值税试点。继续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继续妥 善处理存量债务。   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承诺。同时,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 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 14% 。 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 融资成本。   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完善人民币 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 工具,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稳增长,就是 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 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反弹。   调结构,就是要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惠民生,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 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抓改革,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 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和谐,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积极有 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 2012 年主要任务    ( 一 )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 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 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 36 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加强政府投资 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加强对重大 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 二 )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这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   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 重点。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大中城市要有合理的菜地保有量,稳定和提高本地应季蔬菜自给水平,同周边 地区和优势产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品基地。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 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要多管齐下,切实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真正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到好处。   加强监管、规范秩序。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把握好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预期。    ( 三 )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 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 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   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 50 公斤分别提高 7.4 元和 16 元。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 县奖励补助资金。实施新 10 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按照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全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力度,让扶贫对象更多地 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到田到户。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高 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 排 12287 亿元,比上年增加 1868 亿元。要搞好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 标准基本农田。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农村水电路气以及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加快农村危 房改造,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要认真搞好土地确权 登记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发展适度规模 经营。严格保护耕地。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国有农场、林场体制改革。 ( 四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 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 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以汽车、钢铁、造船、水泥等行业为重点,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 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实施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 提升。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关键是节约能源,提高能 效,减少污染。要抓紧制定出台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加快理顺能源价格体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 共机构、居民生活等重点领域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用能管理,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实施节能发电调度、合同能源管 理、政府节能采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加快页岩气勘查、开发攻关,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强能源通道建设。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开展节能认证和能效标识监督检查,鼓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着 力解决重金属、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等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 (PM2.5) 等项目监测, 2015 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推进生态建设,促 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坡耕地治理,严格保护江河 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设性推 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我们要用行动昭告世界,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充分发挥各地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认真落实 西部大开发新 10 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支持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 争与合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   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消除市场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经济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从各地实际出发,促进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环境和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国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与国土规模、资源分布、发展潜力相适应的人口布局。 各类城市都要夯实经济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管理服务,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更加注重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放 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合理引导人口流向,让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工在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子女入 园上学、住房租购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让农民无论进城还是留乡,都能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 五 )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4% 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 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继续花大气力推动解决择校、入园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农 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确 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办好民族教育。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 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大力发展民办 教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各级各类教育领域。教育寄托着人民的希望,关系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 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 技术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倡导学术诚信,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弘扬科学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 六 )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关系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今年就 业压力仍然很大,各级政府务必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 就业岗位。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与就业安置工作。   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劳务派遣的规范管理,开展劳动关系争议排查,加强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 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 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加强社保服务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各类 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整合归并,有些服务可委托银行、商业保险机构代办。加快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   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 到每人每年 240 元。全面推开尿毒症等 8 类大病保障,将肺癌等 12 类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行医药分开、管办分开,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对外开放的多元办医格局。充分调动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控制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 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加强药品安全工作。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加快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将免费孕前优生 健康检查试点范围扩大到 60% 的县 ( 市、区 ) 。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殊扶助标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扩大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查覆盖面,提高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城乡老年人都老有所养,幸福安度晚年。   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 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 500 万套,新开 工 700 万套以上。抓紧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城镇住房信息系统,改革房地产税收制 度,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 执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实行居住证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 服务。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电子政务网。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防止重特大 事故发生。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严 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七 )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 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 设施建设。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 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当代中华儿女一定要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   ( 八 )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 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推进社 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   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 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 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 的体制机制。 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 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 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深化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完善水电、核电及可再生能源定价机制。逐步理顺煤电价格关系。完善成品油价格改革,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和调整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努力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 产性收入。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 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 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 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   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建设的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格依法设定、实施、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严禁领导干部插手政府采购、工程招 标、土地矿业权拍卖等经济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治腐败分子。    ( 九 )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新的阶段,进出口贸易、双向投资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创新对外经济工作思路,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我们强调扩大内需,但决不能忽视外需对我 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扩大贸易融资和信用保险,改进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帮助企业克服订单 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和压力。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营销网络和研 发中心,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巩固美日欧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   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承接服务外包。制定加强进口、促进贸易平衡的指导意见,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推动进出口平衡发展。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更加注重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实施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   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正处于对外投资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要 加强宏观指导,强化政策支持,简化审批手续,健全服务保障。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能源、原材料、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合作 和跨国并购。创新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支持“走出去”的企业相互协同、集群发展。放宽居民境外投资限制。加强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维护我境外企业人员和 资产安全。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努力保持与发达国家经贸关系稳定发展,全面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继续推进自贸区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参与 二十国集团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建设,加强与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在多哈回合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建设性作 用。   各位代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才能兴旺发达。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 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事业规划。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 族关系。   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维护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支持他们积极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各位代表!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 利益的坚强后盾。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 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   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步伐。大力提高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积极稳妥地实施国防和军队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 军。全面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坚决完成反恐维稳、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任务。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中国特色军 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香港、澳门与祖国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发 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支持特区政府积极应对国际经济风险挑战,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长期繁荣发展。衔接和落实好支持港澳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政策措 施,大幅提升内地对港澳服务贸易开放水平,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对接,深化合作,支持港澳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   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建设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推进横琴新区建设,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我们相信,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香港、澳门同胞一定能够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过去的一年,两岸关系经受了严峻考验,取得了积极进展。反对“台 独”、认同“九二共识”,巩固交流合作成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日益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意愿。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增强 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意基础,拓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要全面深化经济金融合作,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商谈取得新进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积极扩大各界往来,开展文化、教育等交流,使两岸同胞联 系更紧密,感情更贴近,利益更融合。全体中华儿女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外交工作要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维护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将继续深化同周边国 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周边各种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我们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 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共同利益。   我们将加强与各大国的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拓展合作领域,推进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和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世界各国一道,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增进各国人民的福祉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拼搏奋进,取得显著成就;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仍须不懈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 据新华网文字直播整理 ) 原文见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3-05/3718461.shtml
个人分类: 政治|7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平衡的中道: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观后
chadwick 2012-3-5 14:01
应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要求,写一篇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的观感短文,遂产生出如下“ 官方 ”文字: 平衡的中道: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观后 今天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2011年政府的五大主要工作和2012年九大主要任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较上年相比,“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排在了首位。且国内GDP增长目标一改过去八年来8%以上的预期,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调整为7.5%。 正如温总理所言:从国际情况来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相比之下,内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因此在各种矛盾交织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来应对难题,又必须保证增速的平稳以缓解通胀的压力。需要指出的是,这样一种理念的核心恰恰反映出我国融合了自身整体主义传统和东亚发展主义模式所形成的新兴治理原则——平衡的中道。所谓平衡的中道是指在制定发展目标时注重数量与质量、眼前与长远、经济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等多方面的平衡与协同。 从报告的内容来看,该理念贯穿了整个报告的始终。比如今年一号文件所强调的农业科技问题,再次被列为2012年“九大任务”之一。这是针对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这一历史性变化所可能带来的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再分配问题,以及以孟山都、先锋等跨国农业企业对本土市场的冲击所可能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的积极战略部署。此外,在同是“九大任务”之一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亦充分体现出教育和科技协同发展且最终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系统性思路等等不胜枚举。总之,转型中国必须应对“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任重而道远。但无疑可以肯定的是,在通过诸如平衡的中道等特色理念的建构(或者说“对冲”)来展现给世界一个可选择的发展图景时,我们收获将不不仅仅是如同“东亚奇迹”一般的“中国模式”之类的代名词。正因为想象的共同体乃是民族国家的本质,它开辟的也许可以是被我们自己乃至关注我们发展的其他国家所共同认同的新一片蓝天。 注:“对冲”采取了杜克大学高柏教授的说法,即通过“相反”方向的战略部署实现制衡。本人在《政策学习与全球化时代的话语权力》一文中也指出,发达国家的话语权力不可避免的会限制后发国家的发展思路,也许“对冲”会是一种突破。囿于篇幅所限并未对此进行详细论述,请读者见谅。
18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点评温总理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科教人才部分)
pukin 2012-3-5 13:44
温总理每年在人大、政协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般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回顾并总结上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情况(包括成就和不足);一部分是归纳当年政府各项工作,汇报这一年政府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第三部分是国防、港澳台、外交和国际形势方面的内容。 我在网上检索了温总 2010、2011、2012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年有关“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方面”的报告内容做了一下对比,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果哪位有兴趣,这里提供全文链接: 2010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 2011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 2012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1、在政府报告的第二部分里,对科教和人才的内容一般列在第四、第五部分,标题基本一样,但有细微差别 : 2010年 : (四) 全面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011年 : (五) 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2012年 : (五) 深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从全面、大力到深入,实施力度应该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深。不知道2013年比“深入”更强的词是哪一个了?或者来个“全面深入” 2、都把教育、科技、人才做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的基石和必由之路 2010年 : 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2011年 : 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2012年 :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3、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略有不同 2010年 :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紧密结合,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创建若干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 2011 年 : 高等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 2012年 : 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 。 对高等教育和大学的论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字数越来越少,论述的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但三年的报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虽然年年呼吁重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高校仍然不重视,仍然把教学放在第二位。 至于加快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喊了两年以后,今年就压根不提了。也许目标已经达到了,也许目标短时间难以实现,歇几年再说? 4、对于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三年的报告侧重点也有不同 2010年 :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的方针,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前瞻部署生物、纳米、量子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011年 :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重大集成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建立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广大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保持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2012年 :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为企业研发中心服务,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 。 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几点变化: 一是今年第一次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的内容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预计今后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将发生重大变化。博主建议把国家三大奖的数量至少砍掉三分之二,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取消国家科技进步奖,只保留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发明奖。 二是明确提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三是今年的报告里不再提一些所谓的重大专项。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出现具体的重大专项名字,容易被一些喜欢忽悠钱的人利用,所以最好还是不提的好 5、对于人才强国战略,三年的政府报告内容如下 2010年 :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011年 :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加大人才开发投入,推进重大人才工程。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2012年 :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年的报告内容基本一致,就是今年把青年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放在了突出的地位。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中国发展十大核心数字
xupeiyang 2012-3-5 13:35
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中国发展十大核心数字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周锐)中国总理温家宝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新社选取了其中十个核心数字,勾勒中国经济社会在2012年的发展脉络。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3-05/3718539.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whyhoo 2012-3-5 10:16
新华社快讯: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5日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吴邦国主持会议。 新华社快讯: 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他说,去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1.14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温家宝说,去年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去年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温家宝说,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努力做到调控审慎灵活、适时适度,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我们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综合施策,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信贷增速,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从8月份起逐月回落,扭转了一度过快上涨势头。下半年,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坚持宏观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继续控制通货膨胀;一方面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支持民生工程特别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保证国家重大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 他指出,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确保调控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明显抑制,多数城市房价环比下降,调控效果正在显现。 我们高度重视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隐患,及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了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总规模、形成原因、偿还时限和区域分布。这些债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大量优质资产;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特别是部分偿债能力较弱地区存在局部性风险。我们认真开展债务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严格控制增量,积极稳妥解决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性债务水平是可控的、安全的。 温家宝说,总的看,我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温家宝说,去年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去年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 温家宝说,我国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和抗灾减灾,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过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839亿元。农业全面丰收,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连续5年超万亿斤,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跃上新台阶。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639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60万无电地区人口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步伐加快。支持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投资安排150亿元,支持4000多个项目,带动总投资3000亿元。加快发展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交通运输产业快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布实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9亿千瓦,比上年增加3356万千瓦。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100万吨,5000多万千瓦新增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淘汰落后的水泥产能1.5亿吨、炼铁产能3122万吨、焦炭产能1925万吨。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并提高补助标准,实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开展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植树造林9200多万亩。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出台实施促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制定实施新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胜利完成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积极推进青海玉树、甘肃舟曲、云南盈江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温家宝说,去年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去年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 温家宝说,我国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并顺利交会对接,成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大力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安全性提高、价格下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温家宝说,去年我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去年我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温家宝说,我国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农民工总量2.53亿人,比上年增长4.4%,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增长3.4%。 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各地普遍较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连续第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年人均增加1680元,5700多万人受益;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对全国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等8600多万名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降低900多万个体工商户税负。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 温家宝说,我国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147个县(市、区)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334万人参保,641万人领取养老金。2343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3.58亿人参保,9880万人领取养老金,覆盖面扩大到60%以上。解决了500多万名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将312万名企业“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有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向制度全覆盖迈出重大步伐,这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的重要成就。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出台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完善财政投入、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税费减免等政策,着力提高规划建设和工程质量水平,制定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713亿元,是2010年的2.2倍,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 温家宝说,我国努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集中打击、整治非法添加和违法生产加工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温家宝说,去年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去年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革任务,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温家宝说,我国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特别是预算管理制度,把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政府预算、决算公开,98个中央部门和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三公经费”。在全国范围实施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出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启动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依法开展草原承包经营登记。推进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启动实施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以及上网电价和非居民用电价格调整方案。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开展。 温家宝说,我们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优化贸易结构。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64万亿美元,增长22.5%,其中,出口增长20.3%,进口增长24.9%,贸易顺差进一步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比重提高。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01亿美元。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多边双边经贸关系继续深化。 温家宝谈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增长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震荡。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 从国内看,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为迫切、难度更大,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物价水平仍处高位,房地产市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一些长期矛盾与短期问题相互交织,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关联,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节能减排、物价调控目标没有完成;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问题还很突出,群众反映强烈;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廉政建设亟需加强。 温家宝强调,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温家宝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善于运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他说,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体制条件,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增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有序释放;经济发展的传统优势依然存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提高;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体系运行稳健,社会资金比较充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温家宝谈今年工作指导思想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温家宝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他指出,这里要着重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温家宝表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 温家宝说,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更加注重勤俭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继续控制楼堂馆所建设规模和标准,压缩大型运动会场馆建设投入。全面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继续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清理、整合和规范。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防范。进一步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坚决禁止各级政府以各种形式违规担保、承诺。同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温家宝表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温家宝说,要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继续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品,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管好用好外汇储备。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温家宝谈今年工作方针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 他说,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控物价,就是要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反弹。调结构,就是要有扶有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惠民生,就是要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抓改革,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气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解决影响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促和谐,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温家宝提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完善鼓励居民消费政策。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支持引导环保建材、节水洁具、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和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断优化投资结构。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新36条,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加强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优先保证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国家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把好土地、信贷、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准入和审核关,加强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政府和国有投资项目的监管、督查,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温家宝提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要在有效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管好货币信贷总量、促进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 要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继续把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物价的重点。落实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主要农产品供给。大中城市要有合理的菜地保有量,稳定和提高本地应季蔬菜自给水平,同周边地区和优势产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品基地。加强重要商品产运销衔接,完善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做好主要农产品收储和投放,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要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要多管齐下,切实把流通效率提上去、中间成本降下来。 要加强监管、规范秩序。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价格和医疗、通信、教育等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 原文见 http://www.gov.cn/2012lh/content_2082883.htm
个人分类: 政治|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贾庆林在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摘要)
whyhoo 2012-3-4 19:42
强化思想理论建设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强化思想理论建设,切实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贾庆林说,我们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各项工作和建设的首要位置,抓住去年大事多、重大纪念活动多的契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举办了5次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体学习,有1400多人次参加了委员培训、在京委员学习报告会等学习活动,圆满完成届内政协委员参加一次集中学习培训的目标。深化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   贾庆林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把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形成了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的热潮。牢牢把握“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认真组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一步凝聚起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紧扣主题主线协商议政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紧扣主题主线协商议政,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贾庆林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委员们围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积极议政建言,共提交提案6076件,大会发言774件,许多意见和建议被“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及政策文件吸收采纳。   贾庆林说,我们加强对“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协商议政。先后组织开展考察视察和专项调研85次,召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向中共中央报送了一批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举办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专题座谈会、金融沙龙以及与民主党派联合调研等活动,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的动态性、综合性研究,提出的把稳增长、控物价等短期调控目标与转方式、调结构等中长期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实施差异化货币信贷、金融监管和财税政策扶持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渡过难关,利用财政政策引导过剩的流动性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外投资等意见建议,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围绕文化建设献计出力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围绕文化建设献计出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   贾庆林说,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以后,我们及时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奋斗目标、工作方针和政策举措,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参与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贾庆林说,我们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组织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题协商会,提出的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发挥社会资本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中的积极作用,维护农民工等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建立两岸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制定文化“走出去”战略规划,以及加快发展博物馆事业,加强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发展地方戏曲艺术等政策建议,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为文化改革发展办实事、办好事。    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独特优势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独特优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贾庆林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 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贾庆林说,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举办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委员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做好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工作。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信访工作。认真办理政协委员、统一战线成员和各界群众来信来访,全年受理、办理委员和群众来信来访60522件次,编报社情民意信息252期,反映意见和建议1896条。鼓励支持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捐资助学等公益慈善活动,以实际行动建言慈善、践行慈善。    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坚持强基固本,切实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贾庆林说,我们支持和保障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通过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等平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加大党派提案督办力度,加强与党派开展联合调研视察。加强界别组织建设,完善界别小组召集人工作制度。尊重和保障委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加强委员定期情况通报和跨省调研考察。加大对京外委员、港澳委员的联络和服务力度。完善专委会工作机制,加强专委会合作联动。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贾庆林说,我们加强和改进经常性工作。制定提案审查处理、重点提案遴选和督办、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评选表彰实施办法,丰富提案办理形式和内容。完善大会发言选题、遴选和成果转化机制,加大调研视察成果和优秀提案转化为政协大会发言力度。加强对重点信息的收集整理,完善党派团体、专门委员会和地方政协协调联动的信息工作格局。   贾庆林说,我们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布实施5年来的情况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总结,中共中央办公厅对新形势下再学习、再宣传、再落实《意见》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截至目前,多数省区市已报送了学习贯彻报告,23个省区市和副省级市制定了加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文件,部分省区市出台了加强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    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广泛凝心聚力,加强同港澳、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   贾庆林说,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加强同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交往。支持港澳委员积极参与内地及港澳经济、政治和社会事务,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通过调研提出的重要意见受到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对台交流,坚持密切代表人士往来与扩大基层民众交往相结合、深化文化交流与加强经贸合作相促进,进一步强化同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民意代表、社会组织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交往。不断拓宽政协对台文化交流合作领域,增进两岸同胞的中华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贾庆林说,我们邀请海外侨胞代表人士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国情,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建言献策。开展侨资企业发展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侨务工作专题调研,努力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密切与海外华侨华人和社团沟通往来,鼓励海外侨胞自觉发挥在深化中外交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作出贡献。    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说,人民政协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贾庆林说,我们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主动谋划、突出重点,取得了交流互访活跃、多边亮点突出、调研成果丰硕、公共外交创新的显著成绩。积极开展高层互访,加强与外国相关组织和机构的交流往来,共组织39个团组赴56个国家访问或出席国际会议,接待来自10个国家、1个区域性组织的11个代表团访华。深化公共外交实践和理论研究。举办“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等系列座谈会,推动地方成立公共外交协会。全国政协代表团正式访问联合国并作大会发言。以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成立10周年为契机,全面参与经济社会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国际协会各项活动,加强同各成员组织的密切沟通协调。与欧盟经济社会委员会合作,成功举办中欧圆桌会议第九、第十次会议,推动建立金砖国家经济社会理事会和类似组织圆桌会议交流机制。推动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与外国宗教和平组织双边交流机制化进程,巩固和发展同世界性、地区性跨宗教和平组织交往。    部署2012年人民政协工作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向大会报告工作时,从6个方面对2012年人民政协工作作出部署。   ——进一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始终做到与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各项工作。中共十八大召开后,及时组织参加人民政协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积极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要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协调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政协专门委员会、地方政协等力量,积极建言献策。密切跟踪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加强动态研究,为中共中央、国务院科学民主决策服务。要坚持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召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协商会。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加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和信访工作。   ——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组织政协委员特别是文化领域的专家、名家,联合各方面力量,开展调研视察和研讨交流。切实做好文化惠民工作,鼓励广大政协委员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进一步加强有政协特色的文化建设。   ——不断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积极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对台交流深入务实发展。加强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特别是新生代华侨华人的联系交往。   ——继续深化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要按照国家总体外交部署,积极开展高层互访,巩固和发展传统友谊。同各国相关机构、相关国际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研究与实践。组织开展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国海外权益保护等专题调研考察活动。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参加国际协会及其成员组织的各种机制和活动。支持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开展双边和多边交流与合作。   ——切实提升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拿出更多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召开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座谈会,进一步探索政协工作规律。加大政协新闻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结合做好换届筹备工作,进一步推进自身建设,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yw/201203/t20120304_142830.htm
个人分类: 政治|9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脑残的人大代表科普一把:你丫是来审查而不是学习的!
热度 130 jiangjinsong 2012-3-3 17:56
看看这次哪位脑残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再说来北京是“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的! 给这些脑残的人大代表们科普一把吧:政府是我们纳税人养活的。他们拿了我们那么多钱的,究竟作为奴才(他们自己不是自称公仆吗?)把老爷我伺候得如何(不是说:人民是主人,人民当家做主吗?),他们要向我们主子汇报。主子太多,人大代表是我们主子中的代表。 你丫去听奴才汇报,怎么变成“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了?你丫究竟是主子还是奴才啊? 政府工作报告,有问题,就该质询政府。也就是说奴才如果做得不好,主子就可以训斥、痛骂,甚至给奴才家法伺候。 作为人大代表,你丫再说学习政府工作报告,你就是脑残!不然,你丫就是僵尸代表! ◇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14377 次阅读|143 个评论
[转载]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whyhoo 2012-2-20 15:53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0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会议强调,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会议指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坚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全党全国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 原文见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164581.html
个人分类: 政治|8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听取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意见和建议
whyhoo 2012-2-13 09:50
新华社北京2月12日电 2月6日至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温家宝说,政府工作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要求,报告征求意见的过程,必须成为发扬民主、倾听人民群众意见的过程。写好报告还不是目的,按照人民期盼和要求的方向去做,让人民满意,才是根本目的。   与会各界人士表示,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二五”开局良好。大家畅所欲言,就《报告》稿的修改和进一步做好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温家宝认真记录,一一回应,或介绍情况,或回答问题,座谈会互动交流,气氛活跃。 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上,周铁农、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万钢、韩启德、林文漪、黄孟复和袁驷就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收入分配制度和垄断行业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知识产权保护、小微企业发展等经济社会重大问题,作了经过深入思考、充分准备、富有针对性的发言。   周铁农说,当前垄断行业改革明显滞后,造成不公平竞争,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他建议《报告》稿增加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黄孟复说,要明确时限,抓紧出台贯彻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新36条”配套政策。对垄断行业和相关公共服务等领域,应该合理规定民间资本准入门槛。   温家宝说,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与此相适应,是要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这不仅能缓解经济发展的困难,而且能够推进整个事业的发展。“新36条”没有落实,民间资本进入就遇到玻璃门、弹簧门。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实施细则制订出来。 在专家、学者座谈会开始时,温家宝说,为便于讨论,我先谈一下思考的几件事,和大家交交心。第一,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无论是经济结构性问题,还是分配不公问题、反腐败问题,都得靠改革、靠制度性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第二,要把民生问题解决得更好。物价、房价、收入分配等都是群众最关心的。我们的报告要更贴近群众,就要努力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第三,如何应对今年的经济困难。有两个途径非常重要:一是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二是放活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这条路非常宽广,潜力巨大。这方面如果没有很大的魄力,就不能很好地破解当前的难题。座谈会上,洪银兴、陈东琪、贾康、李强、蔡昉、谢家瑾、叶檀7位学者着重就保增长稳物价、保障房筹资机制、资源税改革、加强“三农”、民间资本准入、民间金融监管等提出了建议。   在大家谈到社会建设和管理时,温家宝说,这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社会发展的篇幅比重越来越大。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推进教育科技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搞好社会管理,四是推进信息化。信息化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加快了中国社会发展。这是好事,说明社会进步了,但也给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管理应该发挥基层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城市社区和村民自治等形式,把政策落实和群众问题解决在基层。   在讨论到建立农业长期发展机制时,温家宝说,我觉得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是在提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农业现代化。这不仅是提法的问题,更是工作布局的问题。把农业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就需要培养一代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第二是建立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了完善的社会保障,才能让农民安心在农村生活。   叶檀提出了依靠创新和市场化解决投资问题的建议。她说,铁路投资比较紧张,引入民间资金是大势所趋。当前,民间资金很多,不知道该投到哪里去。如果妥善处理项目的管理权和分红权问题,就可以有效吸引民间资金。温家宝说,现在铁路建设资金紧张,我们准备采取的办法,一是国家资金保障,二是财政担保发行债券,三是在统筹规划下,明确政策,有序引入民间资本。实际上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已经存在,就是各地特别是东部地区兴办的村镇银行。把地下资金通过政策引导到地上,是好事,但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帮助民间资本沿着正确轨道发展,既引导流向,又加强监管。 来自大学、医院、研究所、芭蕾舞团、音乐家协会、出版社、网球管理中心等单位的10位人士在座谈会上对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改革、文化建设、发展体育等建言献策。英国诺丁汉大学兼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说,希望在我们国家建立一所一流的民办大学。这所大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敢于争辩、追求真理,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建住宿学院,有一批德高望重的教师与学生住在一起,担任导师;以小班教学为主、讨论为主,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有同样的发言权,重视第二课堂,建立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   对杨福家这一多年的愿望,温家宝十分理解。他说,其实,将来兴办的高起点民办大学不只是一所,可能会有若干所。民办大学要依法准入,其享受的政策应该同公立大学一样。这也是鼓励民间资本、民间人士兴办教育,包括进入医疗领域,政府主要是把好准入,做好监管。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说,今天谈的社会事业非常重要,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不仅包括衣食住行,也包括文化、健康和安全。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政府工作的中心就是民生。 参加基层群众座谈会的12位人士,来自学校、医院、律师事务所、家政服务、房屋中介、农村专业合作社、商业网站、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煤矿安监等多个行业。他们都是第一次走进中南海,与国务院领导面对面交流。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第二小学教师热孜万古丽·阿木提希望国家在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改革力度,多为中小学输送合格教师;增加小县城和农村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投入;重视寄宿设施建设,购买安全、合格校车,实现校车运行公交化;严格学校布局调整程序,保留必要的村小;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建设;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解决后顾之忧。温家宝说,你谈的问题,都切中了当前教育存在问题的要害。教师素质决定着学校的质量,现在培训机会少,分布不平衡,结构性缺编。一些毕业生因为缺乏锻炼,一开始不能胜任工作。国家要增加投入,要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校车安全问题,现在正准备两个文件,一是校车安全条例,二是实施细则,从管理、运营、责任、经费来确保校车的安全。说到活动场所,很多学校把房子几乎盖满了,原有的操场越来越小,包括我自己上的中学,我回去看六个篮球场都不见了,全部建成了房子。吉林省榆树市种粮大户胡长明告诉总理,他从当初承包10多亩地到目前发展到8000多亩,去年又取得了粮食丰收。他建议国家给种粮大户更大支持。温家宝详细询问了胡长明收入、农业补助等情况,鼓励他下决心把地种下去,并要求金融机构解决好种粮大户的贷款难问题。 来自能源、汽车、金融、食品、建材、机械、房地产、信息技术等行业的企业界人士,带来了当前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的第一手情况。广西玉柴集团晏平反映,今年的经营形势可能会比去年严峻。1月份的订单下滑,上下游相关企业经营也遇到困难,建议国家高度关注,特别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温家宝说,今年1月份和一季度的经济状况值得关注。要见事早,动作快,预调、微调从一季度就要开始。所谓宏观审慎的政策,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灵活性。上海绿地集团张玉良说,房地产调控非常及时、必要。他建议今年要稳定政策,细化目标,明确预期,同时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的相关政策。温家宝说,房地产调控目标有两个:一是促使房价合理回归不动摇,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房地产的需求从长期讲是刚性的。当然,将来住房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人人都拥有自己的房,但人人都要有住处。可以买房,也可以租房,但租房的价格也要合理。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建设两者不可偏废。从长期看,保障房应该以公租为主,主要解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房地产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效益,但是,为了促进公平和稳定,政府调控也不能松。   温家宝感谢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工人、农民等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他说,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对修改好《报告》稿和改进政府工作都有很大帮助,国务院将认真研究、吸收。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各项工作一定要善始敬终,能做的事情绝不拖延,能解决的问题绝不推脱。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深入了解情况,脚踏实地做好工作。这对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都是一个考验。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张德江、王岐山,国务委员刘延东、马凯、孟建柱、戴秉国,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别参加了座谈会。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yw/201202/t20120213_138118.htm
个人分类: 政治|7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whyhoo 2012-2-9 18:09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慕 平   2011年,在市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检察机关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年共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20145人,提起公诉26058人;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343件425人,查办渎职侵权犯罪55件66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65亿元;受理群众举报、控告、刑事申诉10264件,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655件,各项检察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努力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紧紧围绕“十二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自觉把检察工作融入首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两个率先”的科学发展大局中,主动调研了解北京“十二五”规划对检察机关的新需求和社会各界的新期待,制定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和保障“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意见》,充分发挥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职能,努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积极服务率先形成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专项行动,共批准逮捕此类犯罪200件481人,提起公诉195件423人。积极服务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海淀区检察院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处,与中关村管委会、行政执法等部门建立联动平台。部分区县检察院主动出台服务区域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意见,采取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检察处等措施,努力营造保护创新、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重点打击和预防涉拆、涉农犯罪,积极服务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制定《关于办理涉及征地拆迁整治案件的意见》,积极参与重点挂账村、重点工程建设拆迁专项整治,依法批准逮捕妨害拆迁的犯罪35件61人,立案侦查利用职权侵吞、骗取拆迁补偿款等犯罪22件33人。继续加大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力度,立案侦查贪污征地款、生态林管护资金等犯罪42件59人;部署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服务农村改革”专项工作,14个区县检察院配合有关单位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核实工作,制定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措施,努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改革顺利推进。   突出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积极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法批准逮捕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130件1778人,提起公诉1511件2074人,严厉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虚开增值税发票、金融诈骗等严重经济犯罪,完善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新机制。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立案侦查职务犯罪106件115人,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诚信体系建设。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服务基层人民群众。严厉惩治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犯罪,依法审查批捕、起诉制售“地沟油”、“黑心烤鸭”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办理了涉案89人的制售假药、涉案226人的跨国电信诈骗等重大案件。积极推进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网上举报“四访合一”检务接待模式,高效便捷地受理群众诉求。截至目前,14个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全国文明接待示范窗口”、“全国文明接待室”。探索完善联系基层群众工作机制,在乡镇、街道、重点行业设立检察联络室83个,努力把受理举报线索、化解涉检信访、开展法制宣传等工作延伸到基层群众身边。   二、积极推进矛盾化解和社会管理创新,努力维护首都和谐稳定   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认真贯彻中央、市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部署,制定《关于深化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意见》,努力解决影响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当严则严,突出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切实维护首都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坚持当宽则宽,对轻微犯罪积极适用宽缓措施,依法对无逮捕必要的,决定不批准逮捕2428人;对犯罪情节轻微的,决定不起诉645人。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市检察院制定下发办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工作意见和办案细则,7个区县检察院设立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专门机构,不断深化法制副校长、青少年维权岗等工作,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不断健全化解矛盾工作机制。完善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全面评估每一起案件可能引发矛盾的风险,积极做好预警处置、教育稳控等工作。深化涉检信访工作机制,集中力量化解、终结上级挂账督办案件58件。健全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努力把检察环节民事申诉案件和解、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涉检信访息诉融入到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格局中。   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重点地区整治,促进“平安北京”建设;积极参与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开展监外执行罪犯脱漏管专项检察,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检察监督,落实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解决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依托执法办案,形成普通刑事犯罪、职务犯罪、司法公正专项报告,向党委、人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惩防对策建议,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三、深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努力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坚决贯彻中央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总体部署,更加注重查办职务犯罪与预防职务犯罪相结合,积极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大局。   加大查办贪污贿赂犯罪力度。面对职务犯罪举报线索下降、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等趋向,转变侦查理念、改进侦查方式、提升侦查水平,突出查办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岗位职务犯罪案件,加大打击行贿犯罪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强大声势。深入开展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工作,立案侦查项目审批、招投标等环节职务犯罪76件85人。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大案要案、窝案串案,查办百万元以上大案77件,县处级以上要案107人,其中厅局级以上要案33人。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追捕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专项行动,自行抓捕、协助外省市抓捕43人。   加强和改进反渎职侵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意见,积极向党委、人大汇报反渎职侵权工作,切实加强与纪委、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查办涉及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等领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犯罪上取得新成效。其中,立案侦查重、特大案件32件,县处级以上要案11人,成功侦破了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原副处长孙振等人泄露国家宏观经济数据案等一批重大案件。深入开展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立案侦查29件31人。依法介入重大事故调查74起,严肃查办事故背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犯罪4件4人。   深化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部署,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优势,结合查办案件深入查找重点行业、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点500余个,提出防范建议和对策400余条,协助纪委完善各单位及重要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部署开展工程建设领域质量安全管理职务犯罪专项预防工作,推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纳入工程建设及政府采购,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工程安全廉洁运行。建立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年度报告、专项预防、重点领域职务犯罪问题跟踪研究等制度,全面分析发案原因、特点和规律,并提出防控建议对策。充分发挥预防职务犯罪网络、共建机制的作用,开展警示教育8933次,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9608次,制发检察建议681件,不断深化预防效果。   四、切实加强诉讼监督,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   针对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要求和期待,全市检察机关深入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以专题报告刑事诉讼监督工作为契机,全面推进诉讼监督工作开展。   不断强化刑事侦查和审判活动监督。进一步加大刑事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力度,与市公安局建立刑事案件信息通报、调查核实等制度,监督侦查机关立案278人、撤销案件104件,监督纠正漏捕495人、漏诉312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98件。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深入开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专项监督活动,共审查备案349件,监督移送立案150件,努力解决有案不立、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等问题。进一步加大刑事审判监督力度,积极推行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等改革举措,对认为法院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依法提出刑事抗诉62件。   不断强化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依法监督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活动,与市公安局共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检察院对看守所实施法律监督的意见》,联合开展看守所械具和禁闭使用情况专项检查活动;纠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违法情形351次,发出检察建议121件。健全监管场所重大事故独立调查、检察官信箱受理投诉等机制,34个派驻检察室与监管场所实现信息、监控联网,积极维护监管活动依法开展。   不断强化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着力构建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探索对民事执行活动、生效民事调解的监督,提出民事、行政抗诉68件,再审检察建议40件。坚持抗诉与息诉并重,促成民事申诉当事人达成和解49件,认真细致做好1004件不予立案、不予抗诉案件的息诉罢访工作。成立民事、行政检察专家咨询委员会,着力提升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活动监督专业化水平。   不断完善诉讼监督方式。积极探索诉讼监督工作组、向党委人大备案重大监督事项、综合监督等工作模式。与市公安局建立了立案、侦查监督工作情况通报和监督文书备案制度,监督效果明显增强。加强检、法沟通交流,市检察院、分院向同级人民法院通报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积极稳妥推进案件评查工作,评查政法委交办案件590件,提出评查整改建议25条,促成息诉罢访211件。加大对诉讼活动中司法人员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职务犯罪24人。   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认真贯彻第十三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十二五”时期首都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打牢自身科学发展的根基。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检察人员坚定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10个党组织、22名党员受到中央政法委和市委表彰。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检察院”创建活动,“检察技能比武”和“名家讲堂系列专家讲座”被评为全市品牌活动,石景山区检察院被评为市级示范点。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制定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积极宣传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   切实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制定中长期检察人才发展规划,切实加大检察业务专家、业务尖子和办案能手的培养力度。扎实推进大规模教育培训,开展群众工作能力、公诉庭审实务能力、侦查业务等大规模专题培训,选派156名干警到基层一线锻炼,增强队伍执法能力和群众工作本领。组织全市检察技能大比武、检察业务专家评审活动,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160名干警在技能比武中获“十佳”称号,18人被评选为全市检察业务专家,北京市公诉代表队在首届全国公诉人与律师电视论辩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住区县换届和铁路运输检察体制改革的契机,积极配合党委做好干部调整和交流工作,调整交流市、分院局级干部和区县检察长16名,进一步优化了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专业和工作经历结构。完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监督制约机制,开展区县院检察长向市检察院述职述廉工作,努力提升领导班子水平。   切实加强基层检察工作。全面推进基层检察院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和保障现代化建设,海淀、昌平区检察院获得“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完善基层检察院建设考评体系,积极落实市检察院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全面提升基层检察工作水平。加强检务保障建设,出台基层检察院业务装备配备标准,基层检察院经费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监督,确保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   切实把接受人大监督作为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保障,完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   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贯彻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重大事项20项,切实抓好人大代表审议检察工作报告意见的落实,对提出的10件建议,逐项研究解决,及时进行反馈。同时,注重研究、解决人大代表意见和建议中反映的全局性、普遍性问题。积极拓宽人大代表参与、监督检察工作的途径,针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及执法办案难点举行专项工作通报会,广泛听取人大代表与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更好地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   完善接受民主监督及社会监督机制。专题向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通报检察工作,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政协委员提出的5件提案全部办结。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共监督职务犯罪侦查案件40件52人。加大检务公开力度,开展反渎职侵权举报宣传周、“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检察开放日等活动,完善新闻发布等制度,切实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   不断加强自身监督制约。健全执法办案监督和管理机制,逮捕职务犯罪嫌疑人一律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查决定,探索统一受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督、综合考评的案件管理机制,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组织开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解决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专项检查活动,提高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廉政风险防控等机制,严肃查处违纪检察人员,提升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将在北京召开。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维护公平正义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及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服务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和践行“北京精神”为根本保障,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水平,努力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积极服务和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突出打击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等严重破坏经济秩序犯罪,严肃查办、积极预防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和环节的职务犯罪。积极服务和保障民生,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查办和预防教育、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保障房建设等民生领域职务犯罪。积极服务和保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开展查办“惠民涉农”领域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专项工作,依法打击危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国土资源管理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积极服务和保障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依法惩治破坏文化市场秩序、危害文化产业发展的犯罪,依法查办、积极预防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文化专项资金使用、文化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职务犯罪;充分发挥执法办案的保护、规范和引导作用,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和法制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活动,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廉政文化和法治文化建设,努力为北京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全力维护首都和谐稳定,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依法打击和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的犯罪,切实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扎实开展涉检信访排查化解工作,健全检察长接访、释法说理、检调对接、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刑事被害人救助等机制,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大查办和预防社会管理领域职务犯罪的力度,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综合运用监督纠正违法、检察建议、执法办案综合报告等手段,促进提升社会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水平。积极参与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两新组织”和信息网络等重点领域管理服务。高度重视、着力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健全群众意见收集、研判、转化机制,扎实稳妥推进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积极拓宽联系群众的途径和载体,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水平。   三是坚持以执法办案为中心,切实提升法律监督能力和执法公信力。着力解决执法办案中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执法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和安全的有机统一。切实加强批捕、起诉工作,提升准确适用法律政策的能力,确保有力打击犯罪、有效保障合法权益。切实加强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不断提升发现和突破犯罪的能力,健全完善侦查一体化、信息引导侦查等机制,深入推进职务犯罪预防与廉政风险防控相结合。切实加强诉讼监督工作,着力纠正刑事侦查、审判、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做好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坚决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   四是全面推进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检察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深入推进检察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检察人才队伍建设,毫不松懈抓好队伍廉洁自律,提升队伍公正廉洁执法水平。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执法办案、队伍管理、检务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基层检察院创先争优活力,推动基层检察工作全面均衡发展。   置身首都科学发展的新进程,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检察机关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原文见 http://zhengwu.beijing.gov.cn/jhhzx/qtbmgzbg/t1216738.htm
个人分类: 政法|1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whyhoo 2012-2-8 21:53
——2012年1月14日在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池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1年的主要工作   在市委的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最高法院的指导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法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首都科学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保障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努力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服务保障北京“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   一、依法履行审判职责,为首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全年受理各类案件419983件,审结420373件,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全力维护首都社会稳定。一是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审结杀人、绑架、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案件5987件,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格执行《刑法修正案(八)》,对起诉至法院的369件醉酒驾车案件全部依法定罪处罚,教育引导公民杜绝酒后驾车,我市酒驾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中央电视台对北京法院审理的多起醉驾案件进行了庭审现场直播。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审结此类案件87件,维护了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依法严惩贪污、贿赂犯罪,审结此类案件259件,促进了反腐倡廉建设。全年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2540人。二是对未成年人犯罪、轻微刑事犯罪以及具有自首、立功等情节的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发挥刑罚的教育感化功能,减少了社会对抗因素。三是确保依法准确定罪量刑。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制定量刑标准,完善量刑程序,促进了量刑结果公正、程序透明。针对有的故意犯罪致人死亡案件起诉到基层法院后,基层法院无权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可能导致重罪轻判问题,市高级法院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共同规定,故意犯罪致人死亡案件,一律由中级法院管辖第一审审判,从制度上防止命案轻判。严格执行刑事证据规则,市高级法院制定《关于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规定》、《关于死刑第二审案件证人出庭作证的意见》,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率,对侦查、公诉机关移送的证据材料,坚持独立审查,严格把关,对9名因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有罪的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报最高法院复核的死刑案件没有一件因事实证据问题不核准。   保证法律准确统一适用,发挥民商事审判保障民生、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管理的作用。全市法院着力促进司法尺度统一,着力提高民商事审判专业水平,着力解决影响审判职能发挥的具体问题。全年审结民商事案件285230件。一是针对民事、商事审判庭管辖分工不明确,同类案件在不同审判庭审理可能出现同案不同判的问题,市高级法院通过调研,查找出15类管辖分工不明确的案件,规定买卖、借款等9类案件由商事审判庭管辖,借用、租赁等6类案件由民事审判庭管辖,在全国法院率先明确界定了民商事案件管辖分工,有效统一了同类案件的审判思路和法律适用。二是通过设立专门审判庭,提高审判工作专业化水平。针对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的情况,设立劳动争议审判庭,加强对劳动者权益和企业用工权益的保护,全年审结劳动争议案件35900件;为维护金融安全和金融市场秩序,设立金融审判庭,全年审结借款、保险、证券、信托、委托理财、融资租赁等金融案件25195件;设立环境保护审判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好地服务“绿色北京”建设;设立婚姻家庭案件合议庭,加强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设立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合议庭,加强对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合法权益的保护,优化首都投资环境;设立涉军案件合议庭,加强对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保护。三是对当事人约定违约金过高时法院如何调整、无效借款合同中利息损失如何确定等7个民商事审判中法律规定不明确的问题,制定法律适用的具体标准,规范法官裁量权行使,避免司法随意性,也为市场主体订立和履行合同、协商处理纠纷提供了指引,规范了市场秩序,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此类案件发生。   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服务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我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总量和新类型案件数量居全国法院之首,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全部由我市法院管辖。市高级法院制定《关于审理网络著作权案件的指导意见》、《关于审理商业特许经营合同案件的指导意见》,不仅指导了我市知识产权审判,也成为最高法院制定相关司法解释的基础,受到国际知识产权界的重视。全年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2269件,同比上升16.3%,占全国知识产权案件的22.3%,营造了鼓励自主创新的市场环境,有力地促进了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国际上树立了北京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形象。海淀法院获最高法院授权审理专利民事案件,是全国获此授权的三个基层法院之一,促进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全国知识产权人物评选中,市高级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被评为知识产权保护最具影响力人物,是全国法院系统唯一获此称号的个人;朝阳法院被评为“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层示范法院”。   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在行政审判中,依法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机关对行政审判更加重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同比增加了3.5倍。2011年1月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施行,同时我市新城建设、旧城改造、重点村整治、轨道交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征收类行政案件增多,并引发补偿安置、分家析产、土地承包、房屋买卖、涉被拆迁企业的经济纠纷和劳动争议等大量民事案件。市高级法院制定了《〈条例〉施行前已取得拆迁许可证项目所涉案件审判执行工作的意见》,明确新旧条例衔接中司法审查的法规依据,在审判工作中坚持先补偿先安置再拆迁,促使补偿安置合法、合理、到位,有的法院在此类案件多发地区设立巡回法庭,深入基层做矛盾化解工作。全年审结房屋征收行政案件952件,同比上升1.8倍,审结相关民事案件7000余件,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了重点工程建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严格依法依程序办案,认真执行法定审判制度,保证公正高效司法   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要求,全市法院严格执行各项审判制度,切实做到公正高效司法,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贯彻实施。   落实诉权保障制度,保证符合起诉条件的纠纷及时立案。一是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权。市高级法院根据法律关于起诉条件的规定,修订完善立案指引,对361种案件,逐一明确当事人需要提交的起诉材料和证据,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立案,畅通当事人寻求司法保护的渠道。二是为当事人起诉提供便捷服务。各法院都设立诉讼服务专门机构,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引导、案件查询、材料收转等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主动上门立案;对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伤残人员追索损害赔偿款等案件,坚持快立快审;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依法进行司法救助,全年缓、减、免交诉讼费1779.6万元。三是在立案过程中及时化解纠纷。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小标的经济纠纷,在立案审查中,及时开展纠纷调处工作,完善诉讼程序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矛盾化解渠道的衔接机制,全年在立案审查中解决纠纷58820件,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   严格履行庭审程序,保证审判程序公开透明。一是充分发挥庭审作用。所有证据都在庭审中出示和质证,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一律不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所有诉辩理由都在庭审中发表,让是非曲直在庭审中充分展示;所有庭审活动全程录音录像、刻盘存档,规范庭审行为。二是落实审判公开制度。市高级法院制定司法公开28条具体措施,案件办理进度及时告知当事人,庭审活动依法接受公民旁听,裁判所依据的证据、法律和理由一律在裁判文书中公开,裁判文书一律向社会公开,案件档案一律接受公众查阅,审判权行使全程置于当事人和公众监督之下。通过电视、网络直播庭审1176场,占全国法院的58%。三是落实合议制度。对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二审案件和再审案件,一律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发挥合议庭内部监督制约作用。对人民陪审员依法可以参与审理的一审普通程序案件,均邀请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开庭前向陪审员介绍案情和争议焦点,合议时听取陪审员独立发表意见并记录在案,保障陪审员与法官平等行使审判权,通过法律程序落实司法民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全市1541名人民陪审员全年参审案件27778件,陪审率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   加强审级监督,保证案件在法定程序内得到依法公正处理。一是发挥一审、二审、再审相互制约的作用。着力提高一审质量,一审服判息诉率达84.1%。强化二审保证审判质量、促进司法尺度统一的作用,审结二审案件43258件,改判、发回2833件。发挥再审纠错作用,审结再审案件1013件,改判、发回574件。二是强化审判监督庭对其他审判庭的监督制约。建立上下级审监庭业务对口机制,上级法院审监庭发回重审的案件,由下级法院审监庭审理,改变过去由原审判庭审理的做法,完善了监督纠错机制。三是对改判发回重审的案件逐案评查,促进审判质量提高。坚持开展万件案件评查工作,各法院建立审判质量评查机制,全年评查案件37231件,对发现的问题公开讲评,纠正差错,落实责任。   加大对生效裁判的执行力度,保证有执行条件的案件依法得到执行。全年执结案件98390件。一是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对817名拒不履行债务的被执行人实施司法拘留,对15人追究刑事责任,对417人限制高消费,对414人限制出境,对330人在媒体上公布名单,有力维护了法律权威,当事人自动履行率逐步提高,强制执行案件下降6.1%。二是创新执行机制,提高执行效率。市高级法院在公安、工商、银行等部门支持下,建立全国首家执行信息查询中心,各法院向市高级法院上报需要查询的案件,市高级法院集中查询被执行人车辆、房产、土地、工商登记、银行账户等信息,改变了各法院执行人员分散、重复查询的状况,提高了执行效率,同时,查询中心对全部执行案件统一监控,解决拖延执行等问题,强化了执行管理。全年对75123名被执行人的信息进行查询。三是提高办案标准,最大限度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市高级法院制定《关于执行案件结案的规定》,明确终结执行必须完成查存款、查房产、查股权、查车辆、查收入等全部工作,穷尽财产查找措施。同时建立执行进展反馈机制和执行接待日制度,及时向申请执行人告知法院采取的执行措施和结果,听取申请执行人反映的执行线索和工作建议,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最高法院涉执行信访排位中,北京法院涉执行信访化解率排名全国第一,获最高法院通报表扬。   三、坚持从严治院,强化审判管理,提高依法履行审判职责的素质能力   开展天平工程建设,将所有案件纳入审判质量评估考核,对审判权运行加强监督管理,对审判人员加强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坚持严格管理,保证司法公正廉洁。一是建立包含31个三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个一级指标的审判质量评估体系,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全市法院、所有审判人员的审判绩效科学评估、准确统计、自动排名。市高级法院对当庭裁判率、一审服判息诉率、实际执行率等7项指标重点考核,公开通报,7项指标均同比提高。二是加强审限监控,对延长审限的案件统一登记,统一管理,定期督办,对每名审判人员延审情况进行通报,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8.7%。三是加强内部监督,规范审判执行权运行。完善分权制约机制,落实审判质量评查、司法巡查、信访责任倒查等制度。加强廉政风险防范,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全年查处4案4人。最高法院在北京法院召开廉政风险防控现场会,推广北京法院廉政建设经验。   加强业务能力培养,提高审判质量。在全市法院举办司法业务能力比赛,100名审判人员被评为业务标兵。开展审判质量效率“双优法官”评选活动,年结案超过500件、无信访投诉的50名民事法官被评为“双优法官”。开展“百案百庭示范”活动,发挥优秀法官和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组织审判人员深入农村、社区巡回审判,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就地开展法制宣传,不仅便利群众,也增强了审判人员的群众意识和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由于审判质量的提高,在最高法院信访通报中,北京法院信访量下降33.3%。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意识。发挥身边典型的教育引导作用,开展向张勇、厉莉学习的活动,推动了审判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张勇法官坚持“把案件判公、把人心判暖”,癌症手术后的三年内审结刑事案件1500余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率达到80%以上,没有一起差错案件,没有一起超审限案件,没有一起涉诉信访案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厉莉法官两次捐献骨髓的事迹感动社会,经群众投票和全国公示,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六部门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是全国法院系统唯一当选的全国道德模范。   四、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认真落实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把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作为公正廉洁司法的保障,落实接受监督的各项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决议。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了关于加强刑事审判的情况,推进了刑事证据制度落实、量刑规范化改革等工作。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0年对市高级法院制度建设专项报告的审议意见,着力强化审判管理和内部监督,报告了落实审议意见的情况。进一步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展诉讼监督,市高、中两级法院审结检察院抗诉案件147件,改判、发回51件,按照决议要求,全市法院所有抗诉案件都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   加强与代表的联络沟通。邀请代表就未成年人案件审判、人民法庭建设等工作进行视察调研,邀请代表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开展“请代表进法院”活动,全年邀请代表视察、座谈、旁听庭审530人次。每周向代表发送一期“法情专报”手机短信,召开重点工作情况通报会,方便代表了解法院工作。加大代表建议的督办力度,主办的17件建议已办理完毕,代表均表示满意或同意。   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邀请政协委员参加审判质量评查等工作,促进了法院工作的发展。与民主党派就人民陪审员工作、诉讼调解与社会调解衔接机制等共同开展调研,完善了审判工作机制。尊重和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共同维护司法公正。主动向媒体和社会公众通报法院工作情况,为社会了解和监督法院工作提供便利。   各位代表,一年来,全市法院能够完成繁重的审判任务,离不开各级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群众就加强审判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诚恳的意见建议。在各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下,案多人少的矛盾逐步缓解,近三年全市法院录用1595人,晋升法官588人,2011年法官人均结案157.3件,同比减少28.4件。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各位代表、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审判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审判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法院保证法律正确实施的责任凸显,但一些案件法律适用不准确、司法尺度不统一的问题仍然存在。审判人员准确把握法律精神和司法尺度、深刻理解国情和社情民意、确保法律正确适用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少数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不高。有的案件在审判程序的执行上存在疏漏,有的判决书说理不充分,有的案件审理期限过长。2011年全市法院对超期未结案进行专项清理,1年以上未结案共1238件,虽然大多数未结案因鉴定评估中止审理,但也有反映出有的法院对中止审理案件监管不严、少数审判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三是在社会转型期,面对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有的审判人员严格自律意识不牢固,廉政风险的考验长期存在,廉政建设必须始终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2年的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12年是推进首都科学发展的关键一年。维护司法公正、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服务保障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全市法院的重大责任。全市法院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障首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强化审判职能、强化审判管理、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保障当事人在首都法院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服务保障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切实承担维护首都社会稳定的重大责任,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依法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服务首都文化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对文化建设的规范、引导、促进和保障作用,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认真研究和妥善应对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给审判工作带来的新问题,依法妥善审理因企业经营困难引发的各类案件,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企业发展生产。依法处理企业破产、重组改制等案件,促进首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围绕保障民生,依法惩治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房屋买卖、损害赔偿、征收补偿等案件,加大调解力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完善行政纠纷实质解决机制,依法妥善化解行政争议。   二、强化审判管理,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更加注重以司法公正促公信,完善审判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法律适用统一、审判过程透明、审判程序规范。更加注重以司法效率促公信,完善审判效率控制体系,加强对审判工作各个环节的审限监管,落实延长审限告知当事人的工作要求,针对有些案件鉴定期限过长问题,研究制定委托司法鉴定工作规范。更加注重以监督制约促公信,探索建立审判委员会评议审判执行工作制度,要求审判质量效率存在问题较多的审判业务部门接受审委会的评议,在审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提高审判工作水平。更加注重以廉政建设促公信,严格落实各项廉政制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绝不姑息迁就;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廉政风险较大的办案环节全程监控,强化廉政风险防范。   三、坚持不懈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审判队伍公正高效司法的能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加强教育培训,注重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系统学习,增强审判人员主持庭审、适用法律、辨法析理、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审判专业化水平。针对审判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案例指导工作,保证司法尺度统一。   四、完善接受监督工作机制,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按照2011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院刑事审判专项报告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刑事审判工作。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关于加强审判管理、确保依法公正履行审判职责、提高民事行政审判工作水平的情况。创新和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机制,进一步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不断拓宽民意沟通渠道,以定期通报重点工作等形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注重提高建议、提案的办理质量,不断改进法院工作。   各位代表,全市法院将在市委的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最高法院的指导下,在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扎实工作,奋发进取,为首都科学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原文见 http://zhengwu.beijing.gov.cn/jhhzx/qtbmgzbg/t1216611.htm
个人分类: 政法|8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回大地
热度 3 zhaodl 2012-2-2 11:00
春回大地
这一个冬天,西安的天气,不是雾霾就是阴霾,用环保部门的专业解析就是:蓝天并不等于天蓝!难得昨夜的一夜西风,天总算开了,早起见到了殷红的太阳——红还是因为天不蓝。因为手头事多——上半年答应的校内外6个报告需要准备、一份期刊委托的审读需要完成、学会换届的工作报告需要写,无奈不能出门享受这难得的阳光,只好一路构思,以文记之,并祝博友龙年吉祥。 七绝:春回 西风一夜破天帷,日照窗楹满目辉。 雪浸残红犹抱恨,风催新绿喜春归。 忍不住,下午“逃课”跑出去逛荡了半天,采了几朵腊梅。
个人分类: 闲思偶得|3299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2011年民政工作报告
whyhoo 2012-1-10 19:22
概  述 2011 年民政工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着力发展基层民主和社会自治,着力拓展民政公共服务,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建立了社会救助和相关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截至 11 月底,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 10.7% 、 15.5% ,医疗救助支出资金比去年同期增长 43% ,年初为城乡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等 发放元旦春节一次性生活补贴 104 亿元,各地给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 补贴近 60 亿元, 有效保障和 改善了 8000 多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高效有序开展救灾应急工作。截至 12 月 20 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 42 次救灾预警和应急响应,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86.4 亿元,向灾区紧急调拨 7 万顶帐篷、 83 万床(件)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紧急转移和救助 939.4 万人次,冬春期间救助 6568 万人,帮助解决了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困难。部分中央救灾资金补助标准得到提高。 汶川地震灾区完成全部农房重建和加固工作 。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水平继续提高。孤儿保障政策得到落实,全国多数地区建立了孤儿基本生活费最低养育标准,其中机构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分别达到 1000 元、 600 元。 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等政策出台, 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进一步完善。福利彩票发行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预计全年发行量超过 1200 亿元,筹集公益金超过 350 亿元。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 2011-2015 年)》,推动慈善事业规范发展。 基层民主和社会自治建设不断深化。 截至 11 月底, 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稳有序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 全国排查的 13007 个 “难点村”基本得到治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开展。 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多个省份 出台了加强社区建设,保障社区运转经费、办公用房、活动场所配备的政策 。 农村社区建设实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多数省份建成一个以上县级示范单位。实施西部地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能力建设项目。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部分地区将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部分领域的社会组织实行了民政部门直接登记。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首次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服务。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更加规范、平台更加健全,动员社会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持续增强。 民政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服务范围不同程度地拓展到所有有需求的老年人,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国已建有各类养老机构 4 万个、养老床位 315 万张, 80 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在 17 个省份全面建立。 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稳妥开展,地名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国 68 条省界签订了平安边界创建协议, 13 条省界完成了年度联检任务 。国务院 颁布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政策意见,中央财政首次在预算内安排 10 亿元经费支持各地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婚姻登记已有 25 个省份实现了省内联网, 21 个省份实现了部省互联,登记管理服务更加亲情化、规范化。惠民殡葬政策在全国 14 个省、 110 个地级市和 457 个县实施。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颁布出台。 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更加有力 。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供养、退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新型安置制度正式建立。烈士褒扬制度进一步健全,烈士精神进一步弘扬,全国 60 余万座散葬烈士墓、近2万个纪念设施纳入管理保护范围,境外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中央财政全年下拨优抚安置经费 504 亿元,重点优抚对象补助经费比去年增加 31.7 亿元,增幅达 14% 。首次给 300 多万年满 60 岁的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老年生活补助。军休人员“两个待遇”全面落实,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各种形式的拥军活动广泛开展。伤病残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工作进展明显。 一年来,为履行好民政职能,各级民政部门大力推进了政策创制、规划编制、设施建设、基层能力建设等工作,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政策创制成效显著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兵役法》,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了《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国务院出台了修订的《烈士褒扬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民政部制定了《规范性文件制定与审查办法》、《信访工作办法》、《优抚医院管理办法》,完成了 30 多项政策创制。各地出台了 19 件地方性民政法规和管理规章。 规划编制成果丰硕 。国务院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011 - 2015 年)》、 《 社 会养 老服 务 体系建 设规划 ( 2011 - 2015 年) 》、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 - 2015 年)》。国家减灾委出台了防灾减灾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 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 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民政部制定了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 民政标准化规划、 福利彩票规划 。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0-2020 年)》已通过审核 ,即将印发。各地还在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公益性公墓、行业协会、民政服务设施等方面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规划。 各级投入大幅增长 。截至 2011 年 11 月底,全国民政事业费累计支出 1972.6 亿元,同比增长 22.8 %。民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下达中央补助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 25.3 亿元,地方配套投入 42 亿元,有力提升了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 基层民政能力建设进展明显 。在多年努力下,形成了山西、吉林、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云南、陕西等省份建立机构、增加人员编制的模式,黑龙江、上海、广东、深圳、天津滨海新区等搭建民政主导的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的模式,上海、广东、深圳等购买服务、集结社会资源的模式,为民政公共服务的有效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1 年民政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效,增进了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服务了全国工作大局,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也为“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救灾减灾 (一)高效有序开展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011 年,我国极端天气频繁发生,给灾区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 12 月 20 日,我国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 4.4 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 1081 人,农作物受灾 4148.5 万公顷,倒塌房屋 93.5 万间,损坏房屋 331.1 万间,直接经济损失 3110.3 亿元。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 , 民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按照应急预案和工作规程,加强综合协调,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紧急下拨救灾款物,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截至 12 月 20 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 42 次救灾预警和应急响应,及时派出 41 个工作组赶赴灾区一线,指导和协助灾区开展救灾工作。及时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 86.4 亿元,紧急调拨 7 万顶帐篷、 83 万床(件)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紧急转移和救助 939.4 万人次,冬春期间救助 6568 万人,帮助灾区有效解决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困难。灾害应急救助、旱灾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和冬春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补助标准分别比去年提高了 53% 、 100% 和 80% 。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完成 汶川地震灾区 191 万户农房的新建、 292 万户农房的维修加固工作,因地震灾害失去家园的群众全部搬进新居。 北京向西藏、宁夏、四川灾区捐赠过冬衣被 64 万件。 (二) 完善救灾应急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修订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 2011 〕 120 号),将预警响应、旱灾救助、过渡性救助等措施纳入预案,细化了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制定 了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组规程》,公布了 010-52829999 全国 24 小时报灾电话,完善了 24 小时应急值守和灾情会商评估制度, 各地 普遍制定了灾害应急救助、灾后恢复重建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规程,救灾应急工作规范化水平全面提高 。建立健全“天 - 地 - 现场”一体化灾害监测、评估和应急业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地震发生后 2 小时内完成灾害范围和损失快速评估与报送工作。初步搭建了洪涝、台风灾害预警评估体系。修订了《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了重特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内容与指标体系。 完善了灾情公开发布、灾情信息报送机制,及时统计评估灾情并向有关部门和社会通报、发布。河北、江苏、湖北等省 3746 个乡镇(街道)开展了灾情网络直报试点。救灾宣传和训练继续推进,辽宁、山东等地组织了救灾应急演练。 河北、陕西等地 建立了省级救灾准备金机制 。宁波民政与气象等部门建立了救灾资源共享机制。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推行了政策性农房保险。江苏吴江市试点开展自然灾害民生保险,为全市 79.96 万人、 25.53 万户家庭投保自然灾害责任险、重大自然灾害房屋保险、附加房屋火灾(爆炸)保险。 (三)进一步规范救灾资金管理。 民政部、财政部出台了《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 2011 〕 6 号),进一步明确了中央补助地方项目、补助内容以及中央和地方的救灾资金分担比例。制定因灾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管理工作规程,进一步规范了重建资金的管理使用。 建立了救灾捐赠款物统计制度,加强了救灾捐赠资金使用情况反馈和社会公示。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加强了对玉树地震救灾捐赠资金使用的协调和监管。协调有关部门给四川省下拨 6132 万元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特殊党费”结余资金和利息。江西率先出台省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省、市、县三级救灾资金保障机制 ,并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 (四)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和设施保障。 完成了中央救灾物资的定期储备任务。加强了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改扩建工作,乌鲁木齐和格尔木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开工建设。推广使用救灾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了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城市社区的应急避难网络。福建建成2万个自然灾害避灾点, 浙江建设完善城乡避灾安置场所 7350 余个。 北京开展了社区应急避险地图标注工作,研发了社区应急预警广播。 上海率先建立社区风险评估模型,探索社区综合减灾新机制。 黑龙江编制了各地区灾害风险图,规划建制村(社区)五年内全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湖北投入 1000 万元,启动市州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 广西、宁夏全面加强了基层救灾装备配备,广西 全区每个市、县至少配有一艘救灾应急冲锋舟或橡皮艇, 111 个县(市、区)分别配有救灾专用越野车, 1126 个乡镇民政办分别配有救灾专用摩托车。云南实施了防灾应急“三小”工程,为全省 1310 多万个家庭发放了防灾应急小册子、防灾应急包,每年各个县(市、区)政府组织辖区开展 1 至 2 次防灾应急小型演习,并为各个乡镇配备了救灾车辆。 (五)增强科技和队伍支撑。 环境减灾卫星、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无人机监测等在孕灾环境监测、风险预警、应急监测、灾情评估、生态恢复等领域广泛运用,在灾后 24 小时内获取了盈江地震震后第一批高分辨率航空影像,并开展了房屋、道路损毁应急评估和居民安置点监测工作。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分辨率对地监测系统”等一批科研成果集成转化为业务能力。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巨灾应急救援信息集成系统与示范”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监测与评估应用示范工程”科研成果在自然灾害监测评估和应急响应过程中得到初步应用。研究起草了减灾救灾10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 灾害信息员发展到 53 万余人,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 4.3 万人。浙江、甘肃、江西等地在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方面进展明显。组织了救灾志愿服务研究,河北、山东、江西、湖南、广东、西藏、青海等地开展了救灾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 (六)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 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011 - 2015 年)》,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开展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研究,协调推动《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0 - 2020 年)》实施。国家减灾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减发〔 2011 〕 3 号)。启动了 2011 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新创建示范社区 1281 个。开展了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了防灾减灾全国网络征文大赛,举办了第二届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聘请了国家防灾减灾宣传大使,推动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升 。 二、社会救助 (一)继续提高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1 . 进一步加大城乡低保投入。 截至 11 月底, 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 2275 万人, 占全国非农人口的 5.1% ,人数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城市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月 278 元,月人均补助 210 元, 1-11 月累计支出资金 527.9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15.8% 、 25.3% 、 23.8% 。全国共有农村低保对象 5302.2 万人,占农业人口的 6.0% ,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 2.4% 。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为每人每年 1621 元,月人均补助 86 元, 1-11 月累计支出资金 497 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23.2% 、 38.7% 和 45.2% 。 2 . 继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 截至 11 月底, 全国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552.1 万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集中供养 180.1 万人,集中供养率为 32.6% 。 1 — 11 月累计支出五保供养金 104.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0.2% 。集中和分散供养的平均标准分别为 3262 元 / 人·年、 2371 元 / 人·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16.3% 、 19.1% 。 3 . 大幅增加城乡医疗救助投入。 2011 年上半年全国共有 5914 万人次得到城乡医疗救助,比去年同期增长 16% 。支出救助资金 86.7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43% 。门诊救助平均 162 元 / 人·次,住院救助平均 1714 元 / 人·次。 4 . 及时发放元旦春节一次性生活补贴 。 2011 年 1 月,为全国城乡困难群众等对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104 亿元,其中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每人补助 100 元,城市低保对象每人补助 150 元,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建国前老党员每人补助 180 元。 重庆建立城乡困难群众节日送温暖长效机制,截至 11 月底已发放慰问款物 15.89 亿元, 1761.35 万人次受惠。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政策。 1 . 完善和落实救助标准制定和调整政策 。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和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发〔 2011 〕 80 号),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 〔 2011 〕 431 号 ),各地普遍出台了贯彻落实的政策文件 ,建立了联动机制,并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 物价波动情况,适时调整低保标准,及时为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地已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近 60 亿元 ,缓解了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北京、河北、山西、 内蒙古、辽宁、 黑龙江、 江西、湖北、 广东、海南、 重庆、 四川、贵州、 新疆 等 2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提高了低保标准。江苏根据月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实行了梯度补贴。 上海在大幅调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了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差距。宁波加强了与食品价格涨幅联动。 2 . 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政策。 加强了对职业病患者、重度精神病患者、艾滋病机会感染患者、重度残疾人等救助政策的研究。各地广泛开展了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试点,并逐步扩大了农村儿童重特大疾病救治试点的病种范围。 北京、 江西、湖南、重庆、宁夏等地出台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实施办法,不少市县已全面开展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探索了医疗救助与慈善医疗援助的衔接机制。 3 . 扩大临时救助制度覆盖面 。全国已有 25 个省份全面施行了临时救助制度。各地及时做好临时救助对象确定、资金发放等工作。天津、内蒙古、江西、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等省份设立了省级财政临时救助专项资金。 (三)加强社会救助科学化管理 。 1 . 继续推进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 在总结评估全国首批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工作基础上,确定了 15 个“全国首批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示范单位”。北京市及石家庄市等 110 个市(地、州)和县(市、区)启动了第二批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试点,试点范围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 上海拓展了银行存款、证券等财产的电子核查渠道,进一步提高了保障房核查的准确性,保证了政策实施的公平、公正。 贵州完善了农村低保准入退出标准,细化了低保资格条件。 2 . 加强资金分配与监管。 创新 资金分配方式, 根据低保对象人数、财政困难程度、地方财政投入情况等因素,科学制定财政救助资金分配公式;参考救助标准增幅、资金利用效率、工作能力等情况,提取补助资金的一定比例, 采取 以奖代补方式分配 。 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低保资金配套投入。 加强了城乡低保补助资金预算执行管理工作。山西、黑龙江、安徽分别制定了五保供养资金、临时救助资金、低保资金管理办法,内蒙古、黑龙江、湖北、海南等省份出台了社会救助资金绩效考核办法, 广东连续 6 年进行了社会救助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各地广泛开展了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3 . 加强五保供养机构建设与管理 。继续实施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 民 政部安排本级彩票公益金1.4亿元资助各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 各地 不断提高农村五保供养集中供养能力和供养机构管理服务水平。 内蒙古加大了彩票公益金资助农村、牧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多个省份开展了敬老院法人登记工作。江西 、陕西出台政策,明确敬老院为事业单位并配置一定的事业编制。宁夏制定了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标准。湖北从 2011 年起,每年筹集 6000 万元资金支持各地农村敬老院实施“窗口计划”。 4 . 推进便民救助服务 。大力推广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模式,全国 1100 多个县(市、区)开展了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了救助对象“随来随 治、随走随结”。大连积极推进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衔接,建立自动生成结算系统,确保农村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医疗救助。 济南出台了建立阳光民生救助体系的意见,对救助服务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推行人性化服务。 三、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一)加快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 。 1 . 加快出台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 国务院印发了 《 社 会养 老服 务 体系建 设规划 ( 2011 - 2015 年) 》,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具体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积极 做好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有关工作。开展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启动了敬老爱老助老工程。 17 个省份出台了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江苏率先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2. 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实施并完善了社区居家养老促进措施。天津出台了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见。河北居家养老“ 12349 ”呼叫服务网络已基本覆盖全省城乡。江苏形成了机构运作、集中居住、虚拟养老、应急服务、志愿服务 5 种居家养老模式。浙江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和管理规范。广东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示范活动实施方案。 广西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山东列支专项补助资金开展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试点。重庆将社区托老所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纳入“宜居重庆”建设内容。 福建出台了加强市县社会福利中心、乡镇敬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站 ) 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夏 出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单位准入制度、社 区居家养老服务单位质量评估办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考评办法 。四川制定了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社区评定标准。北京开展了千家养老(助残)餐桌、托老(残)所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 上海推进了社区居家养老户籍人员居住地服务和管理试点工作。宁波积极探索建立“家院互融”养老服务模式。 3. 进一步扩大高龄老人补贴制度覆盖面 。继续推动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北京、天津、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云南、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 1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全面建立了 80 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制度。 4. 探索农村社会养老模式 。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探索试点。河北建成 12102 所 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农村幸福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集中养老服务。辽宁出台了农村困难家庭常年病人托管服务的意见。湖北开展了 125 个农村互助式养老试点。重庆实施了关爱农村空巢老人八大行动。 5. 不断提高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水平。 全面铺开 2011 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各级投入 37.9 亿元推进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国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等各类养老机构已有 4 万个,养老床位 315 万张。加强了规范化、职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护理人员培训,促进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海南、贵州、新疆、大连、深圳等地制定了扶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浙江全省建立了政策性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苏州率先出台了民办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大连已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 30 张。 (二)进一步提高儿童福利水平。 1 . 全面落实孤儿保障政策。 出台了 进一步完善保障孤儿基本生活有关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落实国务院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要求 。 各地加快健全孤儿保障制度, 截至 11 月底,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出台了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或方案。广东将年满 18 周岁仍在全日制学校就读的孤儿继续列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北京、山西、辽宁、浙江、贵州、青海等地将服刑人员子女等事实上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 2 . 大幅提高孤儿保障水平。 中央财政全年下拨 25 亿元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资金,将东、中、西部地区的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 200 元、 300 元、 400 元,提高幅度 10% 以上。全国多数地区建立了孤儿基本生活费最低养育标准,其中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每人每月 1000 元、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 600 元,北京分别达到了 1600 元和 1400 元,天津统一提高至 1440 元。推进了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已将 40 万孤儿的基本信息录入系统。重庆市政府投入 16.8 亿元、无偿划拨 1501 亩土地,建成 8.8 万平方米 、1500 张床位的儿童爱心庄园,显著改善了孤残儿童生活、学习、康复条件。青岛综合发挥家庭、学校、机构、社会的保障作用,全面提高孤残儿童“养、医、教、居”水平。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建立了全国首个设有婴儿保温箱和延时报警装置的“婴儿安全岛”,为弃婴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人性化保障。 3 . 拓宽儿童福利资源。 继续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完成手术康复 4200 多例。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全国 120 个村开展了“儿童福利项目村”试点,探索了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贫困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的生活保障办法。加强与各类非政府组织合作,与李嘉诚基金会启动第二期“重生行动——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已治愈患儿 22000 多名;与中国人寿慈善基金会合作启动“玉树地震孤儿助养项目”和“舟曲泥石流孤儿助养项目”,为 500 多名灾害致孤儿童每人每月提供 600 元助养金;与神华集团合作开展“神华——爱心行动”,资助 1236 名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儿童进行手术;与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合作,在江西启动了“适龄孤儿或贫困家庭儿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每年为每位学生提供 7000 元培训补贴。 (三)继续推进残疾人社会福利工作。 1 . 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 财政部、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生产和装配伤残人员专门用品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通知》(财税 〔 2011 〕 81 号),民政部、海关总署、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制定 了《关于残疾人专用品免征进口税收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民发〔 2011 〕 84 号)。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专用品进口免税审批工作的通知》(民办函〔 2011 〕 256 号)。 截至 12 月 20 日,办理设备减免税 165 单,资金总量 17 亿元;办理假肢减免税 158 单,资金总量 0.9 亿元,共减免进口税收 3.55 亿元。 福利企业稳步发展,集中安置残疾职工 62 万人就业。 上海推广了社会创新孵化园模式,拓展了残疾人在现代服务业就业领域。辽宁制定了《社会福利企业变更管理办法》。 2 . 加强了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与管理 。 继续推进民政系统精神卫生机构建设项目, 2011 年中央和地方投入近 30 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 16 亿元,支持 91 个民政系统精神卫生机构项目建设,“三无”和经济困难精神病患者救治安置网络进一步健全。 加强康复辅具行业管理,提高了假肢与矫形器生产、装配水平。黑龙江连续 4 年实施了“龙江爱心助残工程”,省级福彩公益金资助 4000 多例贫困残疾人安装了康复器具。 3 . 探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 。福建全面实施重度残疾人生活和医疗救助政策,对全省城乡低保家庭、低保边缘户中的重度残疾人和 60 周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重度残疾人,按城市每人每月 50 元、农村每人每月 30 元的标准,分别增发低保金或发放生活补助金,并将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宁波出台了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的意见,对残疾等级为二级以上、精神残疾或智力残疾等级三四级,且本人无经济收入或收入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残疾人,参照城乡低保标准全额或差额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青海出台文件,要求从 2012 年1月1日起,对具有本省户籍、不符合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条件、本人无经济收入且残疾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 (四)继续发挥福利彩票筹集社会资源、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作用。 截至 12 月 15 日,全国福利彩票发行已超过 1200 亿元,同比增长 32% ,筹集公益金约 350 多亿元。广东、山东、江苏销售超过 100 亿元。增强风险意识,强化防控措施,加强保障能力建设,福彩系统运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命名了“全国县区福利机构建设项目”等 106 个全国优秀福利彩票公益金项目,发布了《 1987-2010 年中国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云南制定了省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项目绩效评估管理办法。各地广泛开展了福彩公益宣传和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弘扬了福利彩票的公益宗旨。 (五)进一步规范慈善事业发展。 颁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 2011-2015 年)》。发布 了《慈善捐助信息公开透明指引》。 开展了第六届中华慈善奖评选表彰工作, 授予 100 名个人、企业和慈善项目“中华慈善奖” 。深化了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建设,北京等 10 个省份 开展了慈善超市创新建设试点 ,民政部本级彩票公益金加强了对慈善超市创新建设示范项目的支持。中 华慈善博物馆筹建工作继续推进。地方慈善立法取得新进展,宁夏、宁波出台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 四、拥军优抚安置 (一)建立退役士兵安置新制度。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兵役法》,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了《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确立了以扶持就业为主,发给退役金后自主就业、政府安排工作、国家供养、退休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城乡一体化的退役士兵安置新制度,完善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等优惠政策,促进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和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各省相继出台了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政策,全面开展了退役士兵免费教育培训工作。山西、陕西、四川加大工作力度,使城镇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河北推进 创业服务进军营, 为官兵搭建了“二次创业”平台。 (二)全面推进烈士褒扬工作。 国务院颁布实施修订的《烈士褒扬条例》,进一步健全了包括烈士评定、烈士褒扬金和烈士遗属抚恤优待、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烈士事迹编纂宣传、法律责任等在内的烈士褒扬工作体系。开发烈士纪念设施普查信息系统,完成了全国范围内首次烈士纪念设施普查、统计和审核工作。协调中央财政研究制定对全国 60 万座散葬烈士墓和近 2 万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的规划并实施了第一期试点工程。江苏和山东分别完成了 3.9 万座和 3.1 万座散葬烈士墓的集中管理工作,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湖南、广东等地全面启动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工程。境外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和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稳步实施,开展了文献普查和实地调查,赴俄参加海外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展览。调研、草拟《关于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烈士精神的意见》,制播理论文献电视片《华夏丰碑》及画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祭扫先烈活动,调查督导烈士遗属异地祭扫工作,进一步推动烈士精神的弘扬。 (三)大幅提高优抚对象保障水平。 中央财政全年拨付优抚经费 266 亿元,比 2010 年增加 31.7 亿元,增幅达 14% ,其中,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经费 227.3 亿元,医疗补助经费 20 亿元,老党员生活补贴 2.39 亿元,纪念建党 90 周年为老党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4.67 亿元,年初为优抚对象和老党员发放元旦春节一次性生活补贴 11.5 亿元。从 10 月 1 日起,再次大幅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残疾抚恤金标准、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提高 15% 至 20% ,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补助每人每年提高 720 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参战参试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至 250 元;老党员生活补贴每人每年提高 360 元。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第 18 次提高残疾军人残疾抚恤金标准,第 21 次提高烈属定期抚恤金标准和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生活补助标准。出台了给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老年生活补助的政策, 300 多万人首次纳入补助范围。各地大幅提高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 (四)规范开展军休安置管理工作。 出台了无军籍离休职工移交政府安置管理的具体办法,规范了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移交安置工作。做好军休干部接收工作,新接收 1.4 万人。继续提高军休人员保障待遇,下达了 187.6 亿元保障经费。完成了 3 万名军休干部的房改任务,发放了 32 亿元住房货币补差经费。加大伤病残退休军人接收力度,新接收 10443 人。开展了第二届“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评比活动。重庆出台了《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试行)》。河北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军休干部思想工作的意见》。四川开展了军休服务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单位创建活动。青岛提出了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星级军休服务岗”考核评比办法。 (五)不断 加强优抚安置事业单位建设。 发布实施《光荣院管理办法》和《优抚医院管理办法》。中央财政进一步增加优抚事业单位专项补助和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维修改造补助经费。国家发改委安排 6 亿多元专项资金支持 28 家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办院水平和服务能力。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经费 1000 万元资助了全国部分光荣院建设。继续开展优抚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共建活动,积极探索建立优抚医院之间的帮带机制,全面提升优抚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对 39 个全国重点军供站进行了维修改造和设施设备更新。会同总后提高了军供伙食标准。北京、徐州、德州、赤壁 4 个军供站高标准完成了总后现代后勤工作会议军供保障任务。 (六) 扎实做好拥军工作。 1. 开展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创建工作。 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对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进一步细化考评推荐标准、程序和要求,严格把握沟通、初审、复核等关键环节,拟命名表彰 580 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单位和个人。辽宁、湖南等 10 个省份召开了双拥模范命名表彰大会。 2 .进一步加强拥军工作制度化建设。 根据新颁布的《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各地普遍制定出台了地区性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和实施细则。福建出台了《拥军优属条例》。重庆出台了拥军优属十条、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意见。北京出台了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意见。四川出台了进一步做好驻军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工作的意见。河南制定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和伤病残军人移交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征兵工作、官兵住房保障、军事设施保护六个方面的意见。 3.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活动。 精心组织“全国双拥模范城(县)领导话双拥”活动,大力推广江苏海门市、长春锦程街道等地支持部队建设的经验做法。内蒙古为配合“神州八号”、“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做了大量服务保障工作。山东深入推进社会化拥军工作。辽宁、四川等地完成了多项大型军事演习的拥军支前慰问和军供保障任务。吉林深入开展了军(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宁夏进一步深化了军(警)民共建文明清真寺活动。甘肃广泛开展了军地援建“双十工程”活动。 五、社会组织管理 (一)继续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 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国已登记的社会组织共有 45 万个,总量 同比增长3.5%, 其中社团 24.7万个 , 民办非企业单位20.1万个,基金会2357个 。抓紧协调社团、民非、基金会三个条例的修订工作,积极推动建立“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广东要求除特别规定、特殊领域外,将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社会组织。北京对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建立“一口审批”绿色通道。海南对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范围和简化登记管理程序作了明确规定。上海确立了分类建设、分类扶持、分类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要求。江西出台了行业协会管理办法。山西、辽宁、陕西出台了异地商会登记管理办法。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和扶持政策。 出台了全国性社会团体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初审办法。广东采取政府转移职能、购买服务,加强孵化基地建设,增加培育基金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江苏出台了公益性社会团体与基金会捐赠税前扣除认定办法,并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覆盖到市县一级。安徽出台了支持皖江城市带社会组织改革创新的意见,以点带面推动社会组织加快发展。河北出台了社会组织诚信建设指导意见和评估标准。 (三)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管理。 实施《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修订了基金会、民非单位、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全国性学术类社团等 5 类社会组织评估指标。完成了对 100 多家行业协会等级评定工作,启动了学术类社团和涉外非公募基金会评估工作。继续做好社会组织 年检工作, 对评估结论为 4A 、 5A 等级的社会组织进一步简化了年检手续。加强和完善了基金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规范了社会组织会费票据管理。加强了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劳动合同管理,制定了劳动合同示范文本。辽宁出台了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的意见及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加强社会组织财务管理工作3个配套文件。黑龙江规范了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收费工作。重庆制定了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审批管理办法和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规范管理办法。 (四)加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了社会组织业务管理系统,整合了业务流程和数据资源,实现了全业务的信息化,为履行监管职能、服务社会组织提供了有效支持。 进一步完善民政部社会组织登记大厅和“中国社会组织网”两个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合作成立了“全国社会组织人事管理服务中心”,积极提供全国性社会组织档案接收、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代理等服务。组织了“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部级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较高质量的成果。筹建了“中国基金会网”,为全国基金会信息公开提供了统一平台。加大了社会组织发展的宣传力度。出版了中国基金会发展年度报告。上海举办了首届公益伙伴日活动,发布了上海公益伙伴宣言,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合作。 举办了“中国·深圳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促进了 公益资源供求双方交流、洽谈、合作。 (五)扎实开展社会组织 创先争优活动。 全国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登记服务窗口开展了以“四服务四促进”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高了服务水平。民政部先后召开 6 次全国性推进会和座谈会, 3 次下发指导性意见,实施不间断指导。深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河北推动了社会组织党组织“夺旗”、党员“争星”活动。天津、山东、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宁夏、青海、新疆等省份依托民政部门成立了社会组织党工委。天津市社会组织党工委积极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大幅提高了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覆盖率。山东积极推动在业务主管单位成立社会组织党委,在社会组织按照党员“一方隶属、多重管理、全程作用”模式创新设立“兼合式”党组织,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浙江深化“红色互动”行动,通过构建社会组织与非公经济组织合作机制,促进两个领域党建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湖北在社会组织中开展了“三进三促”活动。重庆开展了“千名干部牵头帮建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吉林联合团省委加强了社会组织团建工作。 (六)加强社会组织执法监管。 民政部本级全年共受理举报案件 112 件,作出 行政处罚决定 8 件,发出责令改正通知 9 件,取缔非法民间组织 1 件,有力维护了社会组织发展秩序。依法取缔长期打着九部委旗号开展非法活动的“全国高技术产业化协作组织”。对举办“ 315 消费电子网”违规收费的中国电子商会,违规开展“共和国脊梁”评选活动的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等社会组织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妥善处理了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等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内地活动引发的问题。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和纠正了社会团体各种形式的“小金库”,并出台了相关处理处罚指导意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了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各地普遍加大了执法查处力度。全国一半以上的省级民间组织管理局加挂了执法监察局牌子。安徽、广东、四川等地制定了执法程序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北京、上海等地开发了专门的执法系统软件,提高了执法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七)探索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和涉外社会组织管理机制。 继续推动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改革创新观察点建设。北京、云南有重点地开展了境外非政府组织监管工作。上海、福建、海南在特定领域开展了涉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 六、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一)宣传贯彻了《村委会组织法》和中办发〔 2010 〕 27 号文件精神 。 各级民政部门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西、河南、陕西等地制定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山东、江西、河南、湖北、广东、陕西等地修订了村委会选举办法。北京、河北、黑龙江、安徽、江西、云南、贵州、重庆、宁夏等地出台了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 (二)平稳有序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各地 深入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范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 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的比例达到 52.4%, 上升了近 4 个百分点; 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比例达到 38.4% ; 新当选村委会班子成员平均年龄 43.8 岁 , 比上届降低 1 岁左右;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 52.25%, 提高 11 个百分点;女性村委会成员占 21.53%, 提高了近 4 个百分点;村委会主任的党员比例达 79.01%, 提高了 2 个百分点; 3.5 万名大学生村官进入“两委”班子,村干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明显增强。山东实现了每个完成选举的村委会都有一名女性委员。海南组织新当选的村“两委”干部普遍轮训,提高了履职能力。吉林 要求各地选聘大学毕业生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助理。重庆鼓励大学生“村官”参与村(社区)“两委”成员选举,对通过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列为乡镇(街道)党政班子后备干部。 (三)深化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广泛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培养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 。推广了北京、浙江、河南、重庆、陕西等地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做法。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 全国排查的 13007 个 “难点村”基本得到治理,实现了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法制素质、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 上海开展了村委会自治家园建设。 山西全面推广了“阳光农廉网”。内蒙古推行了 嘎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 (四)完善了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 修订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指导标准》,研究了地级市、副省级城市示范创建标准体系和省级评估办法,继续 深化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制定了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加强社区侨务工作的意见和加强新形势下社区民族工作的意见,强化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政策保障。 确定了一批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实现政府管理和社区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各地结合实际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改革创新。内蒙古、江苏、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天津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意见。浙江编制了社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湖南、云南等地制定了保障社区运转经费、加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建设的政策。福建在全省 2000 多个城市社区启用了集社区综合管理和多种民生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区信息化平台。重庆出台了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社区服务站设施建设资金补助、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管理的政策意见。哈尔滨出台了建立城市社区“两委”成员报酬自然增长机制的意见。安徽铜陵市铜官山区、贵州贵阳市小河区推行了区直管社区改革。杭州市西湖区开展了“三全十服务”社区服务体制改革。珠海市香洲区明确政府与社区职责,设置了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服务站。南京市建邺区推行了“一委一居一站”的综合体制改革。天津滨海新区、浙江杭州市、湖南长沙市开展了青年农民工融入社区国际合作项目。 (五)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继续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扩大农村社区建设实验覆盖面。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浙江、河南、福建、湖南、云南、贵州、陕西、宁夏 14 个省份的 46 个县(市、区)通过了评估验收。除 7 个边远省份外,基本实现了每个省份至少建成一个全国性县级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宁夏对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工作进行了考评。陕西制定了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方案。辽宁、河南、贵州等省份出台了农村社区建设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标准。 (六)扎实开展城市街道社区创先争优活动。 推广了河北承德市“四有一创”推进创先争优的经验,促进城市街道社区创先争优活动与和谐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各地普遍开展了“走千户访千人”活动。河北、福建、陕西等地对走访活动提出具体要求,细化了目标任务和保障手段。江苏民政系统开展了“党心暖民心、满意在民政”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湖北、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创新了走访活动形式和载体。天津推广了“走动式办公”的做法和经验。重庆在社区开展了“一卡一档一队一台”社区服务“心连心”活动。 七、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 (一)稳妥审慎推进行政区划调整。 进一步明确了行政区划调整的审核、申报程序,经国务院批准完成了 11 件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事项,优化了江苏、安徽、湖南、云南、四川等省部分城市和上海市、重庆市行政区划格局,实施了贵州毕节、铜仁地区撤地设市。完成了“十二五”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中有关行政区划专题研究报告,积极配合做好有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山东出台了行政区划调整审核审批服务规范。四川制定了 镇(乡)改设街道办事处的意见。大连制定了 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规程。 (二)切实加强界线管理和平安边界建设工作。 根据第二轮界线联检工作部署,完成了年度 13 条省界 13464 公里界线、 236 颗界桩的联检工作。编制了 2011 年省界详图集。吉林、黑龙江出台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河南加强了行政区域界线档案管理。继续 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工作, 68 条陆地省界全部签订了平安边界创建协议,妥善处理了边界纠纷。完成了年度平安边界创建考评工作。重庆创建了在边界地带安装电子摄像信息系统管界模式。甘肃充分利用平安边界建设平台处理边界纠纷问题。 (三)不断提高地名管理与服务水平。 1 . 加强了地名法规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工作 。河北制定了地名管理规定。江西、 新疆 出台了地名管理办法。全国 657 个城市完成了地名规划, 其中 山西、江西等 1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了所有城市地名规划。江苏、浙江、青海等地编制了县城地名规划。 2 . 规范了地名管理与服务 。筹备 建立地名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设立国务院地名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广泛开展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建设活动,公布了第一批 120 个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县(市、区)。公布了第二批 405 条月球地名标准汉字译名,对 太平洋海底 5 处地名进行了命名。 3 . 推进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 修订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采集系统》、《国家地名数据库》及使用手册, 19 个先期试点县(市、区)完成了检查验收和数据入库工作, 340 个试点县(市、区)全面铺开了普查工作,为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奠定了基础。 (四)进一步提高 地名和区划信息化水平。 制定了《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建设,建立数据库更新机制。各地加强了数据汇总升级和公共服务工作。 八、专项社会事务管理 (一)进一步提高殡葬管理服务水平。 1 . 继续推进惠民殡葬。 截至 2011 年 11 月底,全国已有 14 个省、 110 个地级市和 457 个县实施了不同类型的惠民殡葬政策,全年投入资金近 10 亿元。北京、天津、吉林、广东、甘肃等地全面推行了惠民殡葬政策,江苏苏州市、无锡市,浙江杭州市、温州市、嘉兴市,河北石家庄市,江西南昌市、吉安市、萍乡市等全面减免了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2 . 全面强化殡葬服务管理。 发布实施了《殡葬服务术语》等 7 项行业标准。开展了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在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惠民殡葬政策、殡葬服务质量、殡葬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 广东出台了强化全省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的意见。河北、甘肃修订了殡葬管理办法。甘肃出台了公墓管理执法检查办法。山东出台了公墓管理办法。天津、湖北、海南等地制定了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规范和标准。 3 . 大力推广文明健康的殡葬方式。 借助清明节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丧事简办、低碳祭扫、殡葬进社区等宣传教育活动,清明节群众祭扫文明、安全、有序。天津组织党员、干部和共青团员开展了文明举丧承诺,并对祭日期间在城市道路上焚烧纸钱的行为进行了治理。辽宁开展了生态公墓创建和评定工作。 浙江 义乌市出台了生态葬管理办法,对节地生态葬法给予奖励。 (二)切实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1 . 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截至 11 月底,各地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100 多万人次。制定了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标准。财政部、民政部出台了《中央财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 2011 〕 190 号), 2011 年中央财政安排 10 亿元预算支持各地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建立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河北从 11 月起开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主动上街救助活动,并确定 2012 年为全省“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年”。重庆、湖北、四川毗邻市签订了《救助管理工作合作备忘录》,加强了协调联动。广东积极做好深圳“大运会”期间救助管理工作。   2 . 全面建立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11 〕 39 号)。民政部以“保护儿童,告别流浪”为主题,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国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新疆阿克苏市 依托社区、村委会、学校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建立社会、学校、家庭和民警“四位一体”的帮教小组,加强了对返乡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帮助他们融入当地生活,避免再次流浪。 开展县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 2011 年安排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 5700 万元支持全国 114 个县(市)建设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辽宁建设了 10 个县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山东在每个设区的市和百万人口以上的县级市建成 1 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三)进一步规范婚姻登记管理与服务。    发布了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和实施办法。江西在民政部 3A 、 4A 、 5A 标准基础上,制定了全省婚姻登记机关 1A 、 2A 等级标准。北京、江苏和湖北武汉市等地婚姻登记窗口实行周六延时服务。辽宁制定了规范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的措施。推进了全国婚姻登记信息联网,已有 25 个省份实现了省内联网, 21 个省份实现了部省互联。 天津完成了 90% 的历史数据补录工作,北京、上海开始补录新中国成立后所有婚姻登记历史数据。 推广婚姻颁证工作,北京、青岛等地对颁证程序进行全面规范。青岛举行了 3 届颁证员大赛。上海开展了全市婚姻颁证员培训,首批婚姻颁证员持证上岗。 加强 婚姻文化建设,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全国婚姻登记工作标识”,向基层民政系统征集婚姻文化宣传材料,宣扬了男女平等、互敬互爱、婚姻和谐等时代新风。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创作了婚姻登记、婚姻颁证和离婚辅导等歌曲。湖北、江西部分地区打造了婚姻历史文化长廊。加强了与香港、澳门等地婚姻工作交流,积极与台湾有关机构沟通两岸婚姻家庭服务。 (四)规范开展儿童收养工作 。 全面启用全国收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开展儿童收养工作。继续开展外国收养家庭回中国寻根回访活动,增强了涉外送养儿童对祖国的认知与认同。 九、专业社会工作 及其人才队伍建设 (一)颁布实施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 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 18 个部门和群团组织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 2011 〕 25 号),系统提出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战略目标和政策举措,是指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积极研究起草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等配套政策文稿。《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0-2020 年)》已通过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审议,即将发布。 (二)继续开展社会工作者 职业水平评价工作。 组织 2011 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2338 人通过社会工作师考试、 8068 人通过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全国已有 54176 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其中社会工作师 13421 名、助理社会工作师 40755 名。建立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统计制度,首次开展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统计。建成并应用了“社会工作者登记信息系统”。各地加强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登记管理。 (三)加强专业社会工作知识培训与人才培养。 出台了推进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发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有 60 所高等院校开设。实施了民政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工作培训项目,已培训 5000 余人次。举办了社会工作师实践能力培养高级研修班、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管理专题研究班、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与督导专题研究班、地市级党政领导干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究班。支持新疆、西藏等省有关领导干部参加各类社会工作研究班、培训班,增强少数民族地区领导干部领导和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能力。吉林制定了万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辽宁制定了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的意见。江西举办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社会工作研究班。海南省民政厅与琼州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 (四)继续推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建设。 继续在民政事业单位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已设置近万个。各地采取设立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成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等方式,在城乡社区开发设置了 4 万多个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吸纳了大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前来工作。继续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设,建立了全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据库,全国已培育发展了 600 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上海成立了第一家企业社会工作师事务所。 (五)扎实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实践 。 开展了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活动,共产生 22 个试点示范地区和 29 家试点示范单位,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工作试点实践。配合中央组织部研究制定了《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到 2020 年,每年选派 1000 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赴这些地区开展服务,同时每年为当地培养 500 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正在筹划第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选派和培养工作。继续推动灾区社会工作实践。支持新疆和四省藏区开展民族社会工作。 (六)积极发展社会志愿服务。 成立了中华志愿者协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当选为首任会长,为凝聚各方力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搭建了新平台。开发了“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研究确立了志愿者统计指标,初步建立了志愿者统计制度。 十、国际合作与涉港澳台交流 (一)完善相关领域国际合作机制。 积极参与联合国、国际民防组织、上合组织、中俄印、中日韩、东盟、欧盟、中非合作论坛等多边组织和机制合作,签署了《中日韩三国灾害管理合作联合声明》、《民政部与国际民防组织 2012 年合作项目备忘录》及《民政部与意大利共和国劳动和社会政策部合作谅解备忘录》、《民政部与以色列社会事务和服务部双边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社会福利协会与意大利蒙塞拉特基金会合作项目协议书》、《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和日本株式会社日医护理网关于“养老服务领域”合作友好备忘录》、《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备忘录》等 18 个多双边协议。 (二)顺利实施有关国际合作项目。 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联合国外空司、国际民防组织、欧盟、国际移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备灾中心、亚洲基金会以及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德国技术合作公司、韩国行政安全部、意大利劳动和社会政策部、法国社会协调部、荷兰卫生与福利部等在儿童保护、社会救助、空间减灾、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公平发展与公共治理、慈善立法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本年度执行合作项目 26 个,外方投入资金折合人民币 6493 多万元。 (三)进一步深化涉港澳台交流。 加强了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服务部门以及香港东华三院、赛马会、社会服务联会等慈善团体在社会服务、社会工作、慈善发展、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研究落实 CEPA 补充协议有关内容;落实与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合作协议,在上海举办内地与香港企业参与慈善行为规则研讨会;与香港东华三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化双方在社会福利、养老、医疗、残疾人特殊教育、社工等方面的合作,继续开展对内地社会福利机构的人员培训。加大婚姻收养工作交流,积极组织两岸婚姻家庭代表参加第三届海峡论坛。首次组团赴台考察社会工作情况,继续开展两岸救灾减灾、康复及养老服务交流活动。 (四)稳步推进难民工作。 举办了 2011 年在华印支难民职业技能培训暨周转金项目现场会、在华印支难民文件资料收集整理暨联合国无偿援助项目资产处置工作会议,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江西等安置省(自治区)普遍开展了周转金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积极参与在华国际难民相关立法工作,开展了国际难民临时安置与遣返调研。 十一、民政综合能力建设 (一)加快推进各项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2011 - 2015 年)》、 《 社 会养 老服 务 体系建 设规划 ( 2011 - 2015 年) 》、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 - 2015 年)》 4 个国家级专项规划已颁布实施。国家减灾委出台了防灾减灾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 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 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民政部制定实施了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 民政标准化规划、 福利彩票规划 。 参与了《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基本社会服务部分的编制工作。加快了《“十二五”社会服务重点工程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各地除对应编制专项规划外,还出台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规划。北京出台了首都慈善事业发展规划。天津制定了民政服务设施规划和行业协会发展规划。内蒙古出台了农村牧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规划。浙江出台了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海南出台了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建设规划。广东出台了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和公墓建设总体规划。重庆编制了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规划。陕西、海南、厦门制定了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规划。青岛制定了行业协会发展规划。大连制定了民政法制建设规划。宁波编制了农村社区建设布局规划。 (二)进一步提高民政工作法制化水平。 1. 切实加大立法工作力度 。 协调制定(修订) 1 件法律、 3 件行政法规,出台 3 件部门规章。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执法检查和法律的修订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完成了规章规范性文件有关行政强制规定的集中清理工作,清理现行规章 37 件、规范性文件 150 余件。各地出台了 19 件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2. 全面推动普法宣传和理论研究 。印发了民政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组织了民政法制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重要研究报告。建立了普法宣传通讯员队伍,加强了法制业务培训。 3. 有序开展民政执法监督工作 。部本级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 23 件,行政应诉案件 1 件,依法对 8 件行政处罚案件、 1 件取缔案件实施法制监督。加强了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开展了民政部现有行政审批事项的调整工作。河北、海南、陕西等地规范了民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辽宁、黑龙江、浙江等地制定了民政行政执法政策措施。浙江宁波市、衢州市探索建立了民政联合执法机制。江西、甘肃等地加强了对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的管理。 4. 不断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级民政法制机构进一步健全,部本级和多个省份的民政法制机构增加了编制、充实了人员,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意识和水平不断提升。湖南省民政厅成立了政策法规处。江西、陕西等省民政厅出台了加强民政法制工作的政策措施。 (三)继续加大民政事业经费与设施建设投入。 截至 11 月底,全国民政事业费累计支出 1972.6 亿元,同比增长 22.8 %,占同期全国财政支出的 2.23 %。 2011 年中央投入民政设施建设资金 25.3 亿元 (会同国家发改委下达的中央预算内资金,不含部本级公益金) ,支持了 社会养老、精神卫生领域的429个项目 。地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四川汶川灾区 9654 个民政服务设施项目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青海投入 22.43 亿元用于包括玉树灾区重建项目在内的 202 个项目建设。江苏在建项目总数 1550 个、完成投资 40.7 亿元。 (四)全面加强民政人才工作。 出台了《全国民政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0-2020 年)》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大力加强民政干部教育培训,民政部组织了全国民政厅(局)长专题研讨,西藏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基层民政局长培训,民政业务和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班 100 余期,累计培训 1 万余人次。发展民政职业教育,成立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民政行业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督。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院校加大了民政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推进民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全国统一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鉴定 24117 人。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竞赛,开展全国民政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站质量管理评估工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民政专题教材制播工作继续推进。 (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民政政策理论研究。 民政部加强了调查研究计划管理,开展了 2011 年调研报告评论工作,组织 2 0多名司处级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蹲点调研,为政策创制和决策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召开了 2011 年民政论坛,对年度热点难点问题和民政重点工作进行了研讨,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加强了 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农民工融入社区、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改革、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民政法制理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 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多项课题成果。浙江推进了浙江大学民政研究中心建设。各地结合工作需要广泛开展了调查研究与政策理论研究工作。 (六)继续推进民政科技和标准化建设。 防灾减灾、康复辅具、老年福祉、殡葬等领域科技已纳入《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出台了《民政部国家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民政部火化设备重点实验室等 8 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制定了《民政部标准审查暂行办法》。发布了 15 项行业标准,经由国家质监总局发布实施了《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自然灾害管理基本术语》、《社会捐助款物管理和使用规范》、《接运遗体服务》等 9 项国家标准。北京海淀区等 53 个地区和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等 64 家单位开展了民政范围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 (七)不断提升民政信息化水平。 基本完成低保信息系统项目,多个省份启动系统软件试运行和信息采集工作。完成了中国社会组织监管信息系统(二期)项目建设。 全民政业务软件由点向面扩展, 广东、山东开发了省级全民政业务软件,江苏无锡市积极开发地市级全民政业务软件。加强网站建设和管理,扩大网站群规模,新建陕西全省 90 个网站、广西全区 120 个网站,完成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爱国拥军促进会、中华志愿者协会、村民自治网等网站建设工作。截至 2011 年 11 月底,网站群站点总数达 730 个。民政卫星网络系统已覆盖全部省级节点和全国 28 个省(自治市、直辖区)的 1531 个县以上民政部门,部分省市还新建了省级卫星双向站。充分利用民政视频会议系统召开会议部署工作。成立了“现代民政信息化研发院”。 (八)切实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 民政部加大了调研、协调和经验推广力度,各地结合实际加强了基层民政能力建设。山西编制部门明确要求加强乡镇民政办事机构建设,保证一定数量的人员编制。河南民政与编制、财政部门共同发文,要求加强基层民政和社会救助机构建设,增加人员配备。各地在多年努力基础上,形成了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的多种模式。浙江、云南、陕西、广西、湖北等省(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基层民政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山西、吉林、河南、湖北、陕西、重庆等地省级编制、财政和民政部门联合发文,就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或完善社会救助机构提出明确意见。湖南、安徽、贵州等地通过领导讲话推动、典型示范推广、提供专项财政补助资金等方式,切实解决了市县民政部门工作经费不足和乡镇人员缺乏问题。上海、广东、深圳、天津滨海新区等地政府授权民政部门牵头建设街道(乡镇)或社区层面的公共服务中心(社区事务“一门式”受理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等),实现了民政工作前台受理、后台运作。吉林、黑龙江等地政府授权民政部门建设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或乡镇民生服务中心,有效整合街道(乡镇)公共服务资源。江苏、浙江加强了基层民政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大连率先启动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工作,逐步在全市构建了现代民政管理和服务标准化体系。广东、上海浦东新区、深圳等地积极推行聘用社会工作者或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广西、陕西等地建立了村(社区)民政信息员、监督员队伍,完善了民政工作网络和监督机制。黑龙江、浙江、江西、湖北、陕西等地采取设置公益岗位、购买公益服务的方式聘用民政工作人员。北京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 1000 名社区工作者。 (九)积极推进民政直属事业单位和主管的社会组织建设。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继 2010 年科研楼挂牌后, 2011 年继续完成投资 3600 万元,附属医院已具备开业条件。中国收养中心更名为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进一步拓展了业务范围。中国社会出版社完成了从事业单位到企业的改制,增强了发展活力。民政部 101 研究所扩大了科研场所,进一步提高了科研实力。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加快了搬迁工作。中央编办批准成立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促进了与台湾有关方面的婚姻交流与合作。部管社会组织发展到 26 个,在承接部机关转移职能、筹集动员社会资源、扩大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民政部门建成了一批现代化、标准化、社会化服务机构。 (十)进一步推动部省合作及援疆援藏等工作。 民政部与云南省政府签署了加快推进云南桥头堡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合作协议,已签订合作协议的省市(含计划单列市)达到了 17 个。签约地区发挥地域优势,在民政工作改革创新方面发挥了先行先试、率先探索的作用,创造了很多有益经验。出台了进一步支持内蒙古民政事业发展的意见。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署了会谈纪要。继续组织 民政系统对口援疆援藏工作, 19 省市已投入民政援疆资金 9.6 亿元, 17 省市已投入民政援藏资金 1.8 亿元。组织 16 个基金会开展援疆工作,共支持 17 个项目 7230.5 万元。 (十一)深入推进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1. 切实加强民政各项资金管理和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规范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救灾捐赠款物管理使用,加强青海玉树、甘肃舟曲救灾资金监管,对恢复重建资金使用和重建进展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加强了社会救助专项资金规范管理,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会同有关部门对 8 个省份农村低保资金管理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规范了 优抚安置资金的拨付流程, 强化优抚安置资金监督管理 。对部本级 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2. 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开展殡葬系统行风建设月活动, 进一步规范殡葬服务行为。 推进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探索社会组织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规范社会组织服务和收费行为。在全国民政系统 13.8 万个基层窗口单位深入开展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和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升了民政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 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切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和监督,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执政意识、责任意识。积极探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认真开展新任职领导干部任前谈话,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对相关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认真 受理群众信访举报,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处理。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机制建设,制定了民政部禁止机关工作人员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馈赠和活动安排的规定。开展了廉政准则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4. 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 规范了 依申请公开工作程序, 依托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加大了主动公开力度 。以公众尤其是服务对象关心的决策过程、热点事项的办理和办事结果为重点, 加大了救灾工作和救灾资金使用情况、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等信息的公开力度。 5. 扎实开展专项治理。 继续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清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清理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等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了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严格审批程序,加强经费管理。严格因公出国(境)审查审批和规范管理。 原文见 http://mzzt.mca.gov.cn/article/qgmzgzhy2012/gzbg/
个人分类: 民政|1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召开 徐绍史作工作报告
whyhoo 2012-1-10 18:52
徐绍史在会上提出,要着力完善和打造双保工程、城乡统筹、资源保障、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基础建设等六大平台,努力做到在用地保障上有新力度,在耕地保护上有新举措,在地质找矿上有新进展,在资源利用水平上有新提高,在制度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服务民生上有新成效,推动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的工作格局。   一是着力完善以破两难为主要内容的双保工程平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2年行动要重点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保发展保红线,通过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土地调控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从严从紧投放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落实计划差别化保重点;深化耕地保护新机制建设,做到严而又严,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年内逐级分解落实“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的目标任务,修订实施《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加强土地督察和执法监察,坚持完善“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监察、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加大未报即用、重点工程项目督察力度。   二是着力打造以土地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统筹发展平台,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将4亿亩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2012年建设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项目区实施方案,加快10个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进度,启动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完善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等信息化建设;总结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完善土地整治中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等方面政策,强化全覆盖、全过程监管。   三是着力打造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主要内容的资源保障平台,增强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坚持地质找矿新机制、“358”工作目标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平台,全面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度找矿任务,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天然气6000亿方,新查明铁矿石资源储量15亿~20亿吨、铜200万~300万吨、铝土矿2亿吨,努力实现页岩气勘查重大突破;完善开源节流布局,加快促进页岩气、地热、浅层地温能等非常规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勘查开采,探索开展油砂资源调查评价和利用技术攻关,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健全矿山“三率”指标考核体系,大力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公益性调查、地质科技和政策保障三大支撑,强化科技创新对找矿突破的支撑引领,加快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等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武警黄金部队在国家基础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作用;制定完善鼓励和支持找矿加速突破的各项政策,落实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探索部省两级财政专项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矿业权出让网上交易试点。   四是着力打造以维护权益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平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切实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2012年要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包括农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注重发挥农民在征地中的主体作用;做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国务院批准用地城市必须在2月底前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单独组卷申报,审查通过的用地由部安排计划指标,4月底前完成用地审批;大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加快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等四大体系建设,突出汛期和地震灾区、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的群测群防、预警预报和临灾避险;不断提高地质矿产工作服务社会水平,开展和谐矿区建设试点,扩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进一步推进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五是着力打造以构建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平台,增强管理活力。2012年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是组织开展各类改革探索和试点经验的总结、提炼和规范工作。总结提升,转化一批试点经验,特别是福建“三到位”、河南郑东新区“和谐拆迁”、广东“留地安置”、海南陵水农民自主实施征地拆迁等实践探索,认真总结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和成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经验,以及广东“三旧改造“等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及节约集约试点经验;持续推进,深化一批改革试点,深化城市用地审批制度改革,部署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共同责任机制试点建设;部署安排,新设一批改革试点,总结推广成都、佛山等地建设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经验,在部分地区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并报部批准后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力争启动中原经济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等配套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土地调控差别化政策试点探索。   六是着力打造以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建设平台,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切实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和业务基础。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重点推进重大决策风险评估、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等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修改;做好调查、规划、信息化工作;做好新闻宣传、信访、离退休干部等工作;做好海洋和测绘工作。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制度供给,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围绕突出问题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提升新探索、新经验;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改革合力。   据了解,去年全国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同比增长16.25%;全年土地供应量同比增长37%;全国地质勘查投入预计超过1200亿元,其中,固体矿产勘查投入超过500亿元,同比增长30%;在固定矿产勘查投入中,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的比例约为1:10;全年完成钻探工作量2000多万米;页岩气被列为我国第172种新矿种;全年在15个省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实现补充耕地480万多亩,占补平衡净增耕地70多万亩;1000万套保障房应保尽保,商品住房用地全年实际供应145万亩,同比增长4%;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率达70%,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率均达80%;全年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00多起,避免人员伤亡3.5万人;实施钻井2200多眼,解决220万人饮水和数十万亩农田灌溉问题;部署开展16个重点城市和350余个国家级、1200余个省级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启动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落实专项资金80多亿元;前三季度,国土资源部公开通报23起、挂牌督办23起典型违法案件;全年全系统违法违纪被处理人数首次实现同比下降,降幅达44%,18个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风评议名次总体上升。   去年一年,国家土地督察系统对64个城市、564个县(区、市)开展例行督察,向30个省级人民政府发出《例行督察意见书》,向7个省级人民政府发出整改意见;督促地方整改查处违法违规问题2.4万件,拆除违法建筑399万平方米,追究土地出让收入189亿元。   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为期两天。1月7日下午、8日上午进行分组讨论,8日下午进行会议总结。   1月7日上午大会以电视电话会形式召开,在北京设主会场,在各地设分会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各级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国家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及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土地督察机构负责人及处以上干部,有关地勘单位、高校、矿业企业负责人共约5.7万人参加了大会。 原文见 http://www.mlr.gov.cn/xwdt/jrxw/201201/t20120107_1055778.htm
个人分类: 能源|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whyhoo 2012-1-10 11:17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12月26日在北京召开2012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26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在会上作了“稳增长 促转型 努力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陈求发主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部署2012年任务,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要求,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保持工业通信业良好发展势头,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苗圩在会上总结了2011年工作。他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工业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苗圩说,2011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全力促进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二是稳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三是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五是务实加快通信业转型发展;六是扎实推进两化融合、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和军民融合式发展。   苗圩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全面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大政方针和重点任务。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清醒认识、全面把握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苗圩指出,我国工业通信业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也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苗圩强调指出,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工业通信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不少有利条件。   苗圩对2012年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好经济运行监测、生产要素保障、国内外市场拓展,突出抓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质量品牌建设,突出抓好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突出抓好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突出抓好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苗圩说,明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和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7%,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6%和28%左右。   苗圩强调2012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下更大力气抓好工业节能减排。五是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六是扎实抓好国防重点科研生产任务和军民融合式发展。七是加快推进通信业转型发展。八是扎实推进信息化发展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城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单设无线电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通信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部直属事业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部属各高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有关工业和通信业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同志及部机关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原文见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77/n14395765/n14395786/14401286.html
个人分类: 社会|8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刘训华 滕光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路径及其政策分析
whyhoo 2012-1-6 12:24
2009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这表明,国家正在从政策层面上科学、规范引导产业转移。本文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从西部地区承接转移的条件及效果分析、路径分析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分析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及效果分析   (一)西部地区吸引产业转移的条件   西部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包括:第一,西部地区有较廉价的劳动力。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加上东部地区劳动力丰富,技术熟练,工资也比较低,原料也很丰富。由于经济相对发达,制造业产品市场较大,且与国际市场联系也很紧密,使得沿海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前,制造工业一直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沿海地区的上述相对优势已逐渐丧失,特别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得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条件大大恶化。由于西部地区劳动力价格相对于沿海地区来说较低,加工制造业西移,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工业的整体效益,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传统产业提供了二次创业的机会。2007年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情况。在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中,像土地、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都是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第三,国家宏观政策和西部各地区优惠政策的影响。国家的宏观产业政策有利于产业转移的实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有步骤地引导东部某些资源初级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作为解决地区差距问题的五大措施之一。这就要求东部沿海地区转变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改变以往的那种高投入、高消耗和劳动密集型维持的高速增长,转变到以先进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去。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在吸收东部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生产要素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西部地区为了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的契机,都出台了包括税收、信贷支持、降低土地和能源价格、简化审批手续以及个人鼓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比如《内蒙古治白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国内外来藏投资的若干规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横向经济联合的鼓励政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等等。   然而也应看到,西部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包括:基础设施环境较差,由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地方政府财力相对较弱,造成基础设施水平较为落后。另外,西部地区的软环境也比发达地区差,由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缺乏,金融市场和社会信用等软环境建设也落后于发达地区,这些因素将阻碍发达地区资金流入到西部产业中去。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效果分析   第一,有利于产业转出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经过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东部地区各类生产要素价格不断变化,包括因可使用土地数量不断减少而导致的土地价格的不断上升,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等,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产品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从而使部分产业逐步走向衰退,面临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产业转移,东部地区能够缩短产业链条以腾出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以其开放优势、窗口效应来吸收外部的先进管理、先进技术,集中财力和技术开拓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从而提高我国加工工业在高档产品生产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承接产业转移能够提高西部地区产品质量的等级,降低开发成本和价格,从而可以为东部地区提供廉价而可靠的原料和能源支持。   第二,有利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结构主义者认为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应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够加速经济的增长。西部地区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性。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的三次产业结构仍表现为以传统农业劳动为主的显著特征,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仍以重化工业为主,因此,西部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还十分艰巨。东部向西部的产业转移无疑为西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创造了契机。目前东部向西部转移的产业一般是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初级加工工业和资源型产业,能吸收西部大量农村劳动力,改善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通过有针对的产业转移,主动吸纳轻加工产业,直接进入规模生产,有利于及早地解决西部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同时东部通过利用西部产业资源优势,主动向西部转移具有优势和强关联效应的产业,与西部地区原有的冶金、化工和机械产业相结合,有助于西部地区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第三,有利于提高西部产业的科技总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西部地区科技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尤其是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较低。西部的科技进步平均水平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还有加大的趋势。西部地区要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振兴和发展地区经济,必须紧紧依靠科学技术。东部向西部转移产业一般具有相当的科技含量,与西部占较大份额的传统产业相比,能够提高西部产业的科技总水平。在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下的转移产业一般含有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军工、机械等行业,能够减少东部和西部的技术级差。同时在产业转移投资过程中,东部能给西部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为提高西部未来接纳科技产业准备更为扎实的人力资本条件。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分析   (一)要素注入式:直接投资   产业转移发生的主要形式是跨区域直接投资(包括对外直接投资)。跨区域直接投资是指企业跨越区域界限到其他区域去投资设厂,进行生产和销售。在运行上表现为国际、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对西部地区市直接投资行为。直接投资能够使西部地区迅速积累资金,为区域经济的起飞创造条件,产生要素注入效应。伴随直接投资的产业转移过程中,输出的先进技术被消化吸收并导致技术进步,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带动输入方的经济增长。   (二)企业内部一体化   企业内部一体化模式主要设想是对西部地区发展面临困境的国有企业通过要素嫁接实现存量激活。主要形式是企业间股份购买、收购和兼并,然后对其进行改造或提高装备水平或加强管理等,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西部地区可以引进东部能够跨区域投资的大企业集团、甚至跨国公司来达到承接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通过存量激活挽救部分国有企业,这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相对于直接投资,降低了东部地区企业的投资风险,是较为实用的一种手段。   (三)企业虚拟一体化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企业虚拟一体化模式主要运用在装备零部件、家用电器以及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标准模式化的产业上。实现形式包括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转包等。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可以采取“东部的中心企业+西部地区的配套企业”、“东部研制开发+西部地区生产企业型”以及“西部地区生产企业+东部营销窗口型”等形式。   (四)“产业转移园区”   为了推动“两翼”地区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两翼”地区经济和城乡统筹发展,可以参考广东省的做法,由西部地区市政府牵头,促进都市核心区与“两翼”地区联手推进产业转移,建立“产业转移园区”。产业转移双方按照合作开发协议,“两翼”地区区县在本地的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中,整体或部分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由都市核心区负责组织规划、投资、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并按商定比例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利益分成。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和压力,需要根据西部的具体情况,选择实施有针对性的有效对策,使西部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使西部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益最大化。   (一)进一步强化对外开放意识   西部地区要突破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计划经济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和产品创新上都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发达区域产业转移的需求为基本参照,全方位敞开大门,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国内发达区域开放,既对竞争性产业开放,也对垄断性产业开放,在开放中努力吸引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前来开发,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   (二)更好地营造产业转移环境   转移环境既包括以基础设施为主的硬环境,也包括以人文、政策、服务等为内容的软环境。良好的转移环境是产业能否顺利转移和移入区能否保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因素。为此,西部地区一方面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切实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规划和建设,逐步改善转移硬环境,另一方面也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拓宽区域优惠政策范围,规范部门管理、简化办公程序、转变工作作风等逐步改善产业转移的人文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尤其是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建立直接投资、贷款、基金、证券、信托等多维度的金融市场,为产业转移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恰当、合理地选择移入产业   西部地区应本着“积极接纳、谨慎选择”的方针,根据本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内外市场的形势,结合本地区的要素资源禀赋、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引进切合本地区实际的相关产业。尤其是对移入产业的技术层次、产业关联度以及移入产业的市场潜力等方面应有所要求,尽可能引进“适宜产业”、“良性产业”,更好地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四)正确处理借助外力与激活内力的关系   西部地区在千方百计吸引外力的同时,必须设法激活内力,以形成内外兼承,加快发展之势。激活内力,从要素层次看,应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有效吸纳外部要素与本地区要素培育结合起来,以吸纳弥补不足,以结合求改善,逐步优化地区要素结构,最终促进西部地区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化;从产业层次看,应注重本地区模仿、创新能力的培育。通过培育,拓展区内产业与移入产业间开展协作的能力、空间、程度及规模,以更充分地利用产业转移效应,打好西部经济竞争力的现实基础。   (五)承接产业转移与构筑主导产业相结合   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当积极吸纳那些在东部等发达地区已经失去比较优势而在西部仍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如一些传统的初级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这些产业在东部等发达地区已无利可图,但在西部地区却可发展为主导甚至支柱型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西部地区盲目地吸收所有的转移产业,而是要根据自己要素禀赋的实际情况,找准本地区既有比较优势又有带动效应的产业,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形成专业化生产。   (六)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西部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是为了增强本地产业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绝不是为了实现一般意义的就业和企业代工。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要做好宏观决策和引导,使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产业的过程中坚持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避免在承接转移产业中继续走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层次不高、水平又低的老路;兼顾好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加强生态建设,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导向,争取做到承接产业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不浪费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如果承接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产业转移项目,要改造后再投入运营,不能随意引进。通过摸索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都好的发展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委办公室/国家开发银行营运中心 原文见 http://xbkfs.ndrc.gov.cn/zjsj/t20100409_339603.htm
个人分类: 经济|1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报告
whyhoo 2012-1-4 13:22
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1年12月2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一、学习宣传和总体部署情况   去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纲要。一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人大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各地各部门各学校认真学习贯彻。总的来看,纲要贯彻落实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一)广泛深入开展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纲要精神的学习宣传。   组织专题研讨培训,对35名主管教育的省(部)长、152名教育厅局长、5万多名各地教育部门干部和校长进行培训。开展全国范围的学习宣讲,组织纲要宣讲团,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学习宣讲。各省(区、市)及许多市县都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主要负责人出席并讲话。纲要颁布以来,中央主要媒体刊播有关重要报道6500多篇,刊发省委书记、省长、部长关于教育讲话和文章70余篇,刊发专家评论、访谈等600多篇。各级各类学校围绕纲要,广泛开展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大学习、大讨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宣传,纲要的思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政策举措广为社会知晓。   (二)建立健全推进纲要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成立由国务院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党政群20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各地都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其中7个省由省长担任组长,4个省由党委常委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共同担任组长,其余省份由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成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由64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委员组成,对国家重大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进行调研、论证、评估。建立分解落实机制,将纲要确定的190项重大任务,分解落实到60个部门和单位,各地也都制定了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建立部省、部部共建机制,教育部已与9个省签署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协议,与13个省共建24所直属高校,与34个部门共建52所直属高校。建立检查督促机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分10组对各地贯彻落实纲要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10个工作组多次分赴各地调研指导。   (三)着力构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规划体系。   注重横向贯通,以纲要为统领,结合教育各重点领域特点,研究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民族教育、艺术教育以及语言文字等10个专题规划。强化纵向衔接,以国家纲要为指导,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编制发布了各自的教育规划纲要,许多市县也制定了本地教育规划。体现远近结合,把纲要确定的10年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到“十二五”规划中,细化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目标任务、中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阶段性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配套政策,国务院出台了开展教育改革试点、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要文件,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100多个重要文件,各省(区、市)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了370多个文件,政策措施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涉及教育改革、发展、保障等各方面。通过一系列规划、政策,把纲要的大政方针细化为各地各部门的具体措施,有力有序推动工作落实。    二、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年多来,全国教育战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通过加强关键环节带动整体建设,扎实推进纲要贯彻落实工作。目前,各项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趋于缓解。   (一)坚持优先发展,把教育放在全局工作中重点谋划和部署。   1.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的统筹,在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及科技、文化等专项发展战略中,充分考虑各项事业发展对教育和人才的需求,适度超前部署教育发展,提高教育对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引领、支撑和推动作用。注重人口变化、城镇化建设与教育布局结构的协调互动,指导各地把学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大中城市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建设,特别是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城乡接合部、开发区、卫星城镇,优先规划中小学和幼儿园,合理规划教育园区,使教育的布局结构与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相适应。   2.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全面部署落实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工作,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从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合理安排使用经费、加强经费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积极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等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加强对各地财政教育投入情况的分析评价,从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教育附加征收率和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四个方面,对各地2011年、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分析。据统计,2010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66%,比2009年提高了0.07个百分点。从2011年初预算安排来看,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比2010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4.6%,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达16.3%,高于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增幅3.8个百分点。预算执行中,中央及地方财政拟再安排超收收入用于教育事业。   3.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第一,保安全。近3年中央投入280亿元,地方各级政府投入2000多亿元,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3亿多平方米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加固改造。最近正抓紧制定《校车安全条例》,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上下学安全。第二,促健康。针对我国一些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状况,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约2600万人。第三,补短板。针对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拟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全国31个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2010年全国幼儿园比2009年增加1.2万所,在园人数增加了319万人。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全国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新增在园规模500多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将提高10个百分点。第四,强基础。2010年、2011年,两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达到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均500元/年、初中生均700元/年,东部地区小学生均550元/年、初中生均750元/年。去年以来,中央投入156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办学条件建设;投入456亿元完善对地方高校的支持体系,支持提高生均拨款水平和化解债务,改善办学条件。   (二)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分别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理念、师德师风、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明确具体要求,作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退出的依据。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从2010年起,通过各地评选、媒体公示、网络投票的方式,组织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2.切实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制定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启动“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工作,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构建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结构合理、学段衔接、循序渐进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体系。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2010年发展大学生党员123.6万人,占全国当年新发展党员总数的40.2%。近年来,广大师生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事喜事,在抗震救灾等急事难事中,都充分展现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风貌。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展义务教育各学科教材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强化探究学习和实验教学,调整课程容量和难度,使其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加强实践环节,教育部与国家发改委等10多个部委共同确定了47个国家级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2011年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达17万余人,比2010年增长56%。   4.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公告制度和高校新生体质测试公告制度。深入推进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配备国家专职副总督学,对学校体育活动开展专项督导,2010年以来已对18个省(区、市)进行了督导。制定全国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器材达标方案,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改善和配备力度。   (三)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活力。   1.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推进教学方式改革,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在职业教育领域,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立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行业性职教集团400多个。在高等教育领域,遴选19所高校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支持和鼓励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立志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在193所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系统设计“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鼓励高校探索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合作育人的新模式。遴选17所高校启动试点学院综合改革,进行招生制度、培养模式、管理方式、教师聘任等方面的整体改革探索。   2.探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组建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等16个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论证。在上海、江苏等省市积极推进不同形式的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推进高校录取模式改革,在坚持统一入学考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方式,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3.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健全党政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发布《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推动高校逐步形成按章程规范管理学校的机制和氛围。发布《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研究制定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4.促进办学体制改革。教育部与相关部委联合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重点破解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学校法人属性、产权归属、优惠政策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推动和指导地方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首次批准5所办学基础较好、社会声誉高的民办高校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   5.加快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研究制定省级政府依法审批设立专科学历高等学校的具体办法,强化省级对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初审权和对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审核权。研究制定《教育督导条例》,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强化对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督导检查。   6.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批准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合作成立上海纽约大学、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合作成立温州肯恩大学。去年以来,共批准设立11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加快孔子学院发展步伐,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2010年、2011年共新建76所孔子学院和228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四)坚持促进公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1.切实缩小校际差距。教育部分别与实现“两基”目标的27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备忘录,明确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不少省份还进一步与地市或县市区签署协议,层层落实政府责任。一年多来,各地结合实际,划定学区或片区,统筹教学和人事管理,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大教师交流力度,有些地方每年交流的教师数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左右。把更多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有些地方达50%左右。   2.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启动实施第二期“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10年、2011年中央投入50亿元,重点改善学校食宿条件,提高农村初中巩固率。启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2010年、2011年中央投入168亿元,主要用于农村学校图书、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寄宿条件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11年共聘用特岗教师49870人,覆盖21个省份的16536所农村学校。为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2010年、2011年中央安排资金20亿元,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试点项目。   3.努力缩小区域差距。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2011年安排15万人,由北京等15个省市承担,面向河南等中西部8省区招生,各协作计划输入省普通高考录取率比2009年平均提高了9个百分点。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组织94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等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7所高校。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扎实推进教育援疆工作,2010年中央新增教育专项资金72亿元、对口支援省市教育援疆试点项目资金7.2亿元。扎实推进教育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2010年落实中央新增教育专项资金51亿元、地方专项资金及社会捐赠54亿元。加大内地学校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工作力度,2011年新疆、西藏等各类内地民族班招生规模达6.5万人。   4.加大对困难群体扶持力度。第一,进一步完善资助政策。扩大资助范围,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覆盖范围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进一步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学生440万人,占在校生的22%。中职国家助学金覆盖学生的90%。增设新的项目,学前教育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由地方建立资助制度,对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予以奖补。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每生每年1500元,惠及482万名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20%。提高资助标准,2010年、2011年,两次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2010年秋季学期起,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原来每生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年发放人数和金额分别突破100万人和100亿元。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做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第二,认真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2011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约79.2%,比2010年增长了12.7%。2010年、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79.6亿元奖补解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较好的地区。第三,切实关心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各地关爱留守儿童的好做法,构建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多维联动的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网络。第四,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2010年、2011年,中央共安排41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1001所。   5.加强规范管理。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乱收费、乱办班、教辅材料散滥等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是建立健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机制。教育部、纠风办牵头,监察部、发改委、财政部、审计署、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委组成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议,各省设立相应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原则,形成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积极推进源头治理,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治理乱收费工作创造条件。重视建章立制,建立健全规范办学、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等8项制度。三是着力治理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问题,坚持自愿与非营利原则,严格界定收费范围、程序和权限。从今年8月起,将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与标准列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主动向社会公开。四是采取切实措施禁止各种形式的乱办班,明确要求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类重点校、重点班、实验班,严格禁止任课教师以任何形式进行收费性补课,对中小学违规办补习班等问题,实行监测点动态管理。据七部委治理办信访统计,反映义务教育阶段有偿补课的信访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比2009年下降9.6%,2011年比2010年下降11.5%。五是下大力气治理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教辅材料出版、印制、发行等环节的监管,继续开展对盗版教辅材料专项整治工作,明确任何单位(部门)、任何人不得强迫学校订购教辅材料,公开通报、实地督办查处个别地方强行推荐或推销教辅材料等违规行为。反映义务教育阶段教辅材料散滥问题的信访数量,2010年比2009年下降29.3%,2011年比2010年下降18.3%。   (五)坚持提高质量,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建立质量标准和监测机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开展基础教育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制定工作,推动建立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改进普通高校本科和高职高专教学评估办法,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加强学校自我评估;实行分类的院校评估,促进高等学校办出特色;加强专业认证及评估,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在部分学科、专业开展国际评估;建立普通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发布教学质量年度报告,使高校教学状态和教学质量的监测信息化、常态化。今年,39所高校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确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政策导向。修订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突出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和职业对接,使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修订《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增设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学科22个、专业133个。调整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构,2011年专业学位硕士类别增至39种,招生人数占硕士生总数的32%。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对非“985工程”学校中特色和优势突出的学科给予支持;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对非“211工程”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给予支持。   3.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是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首届10597名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校任教,其中90%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任教。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0年共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110万人。二是改革管理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首次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在浙江、湖北开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探索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准入管理制度。三是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绩效工资,覆盖在职人员1051万人。同时,提高离退休人员382万人的补贴。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年多来,贯彻落实纲要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   (一)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不平衡。   从认识上看,有的对纲要的新思想、新理念、新部署还没有学深吃透,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还没有真正树立。从工作力度看,有的已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细化、实化、具体化,但有的还停留在一般号召上,缺乏阶段性目标和有效抓手。   (二)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有的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依然突出,一些地方城镇“大班额”问题比较严重。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上还没有形成系统推进解决的合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不少困难。“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机制尚不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破解难度大。   教育改革既涉及体制机制,也涉及思想观念,还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有些方面的认识还不尽一致。一些重大改革有了宏观层面的决策部署,但配套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跟进。各地各校改革的热情很高,但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单靠地方或者一个部门很难突破。   (四)一些保障政策措施还不到位。   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选聘、幼儿教师补充等还需要加大力度。一些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寄宿制学校人员编制不足问题亟待解决。落实4%目标任务艰巨,不少地方财政压力大,对加大教育投入的具体安排还不明确。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抓好纲要贯彻落实,是中央要求、人民期盼、职责所在。我们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增强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一)加大工作力度,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加大政策倾斜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办学条件,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二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通过均衡发展逐步破解“择校热”,缓解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三是认真落实“两为主”政策,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抓紧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四是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进程,落实普通高中国家资助制度,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五是强化规范管理,坚决治理中小学教辅材料散滥问题,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   (二)加快改革步伐,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一是加强统筹指导。及时跟踪了解各地各校改革试点情况,加强对改革的评估和指导。二是建立健全政策突破机制。认真梳理汇总改革试点单位对深化改革的意见建议,加大政策突破力度,保护好基层改革的积极性。三是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召开各级各类改革试点现场经验交流会,促进各地相互学习借鉴。有针对性地加强典型经验的宣传,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三)提高保障水平,夯实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   一是确保2012年如期实现4%目标。督促各地全面落实已经出台的一系列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教育经费向最急需领域和最薄弱环节倾斜,做到雪中送炭。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二是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和业务能力建设。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快开放大学建设步伐,公开更多的优质课程资源,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四)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方式。   一是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的作用。重大决策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把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作为必经程序。扩大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向社会公开。二是加快简政放权进程。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落实和扩大学校专业设置等权限,赋予有关试点省份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完善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推动大学章程和大学理事会建设,促进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学校制度。三是推进管、办、评分离。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整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和资源,加强质量监测。建立督政与督学并重的教育督导制度,健全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完善教育问责制度。四是坚持依法治教。推动各级政府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推进纲要明确的11部教育法律的修订或制定工作,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对纲要贯彻落实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加强监督和指导,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我们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认真研究提出改进措施,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原文见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112/128730.html
个人分类: 教育|9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tangminqian 2011-12-10 17:43
中 国高职高专教育 网 首页 要闻 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120180715784cata_id=N002 围绕中心工作 服务发展大局 努力开创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 2011年6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来自全国教育和人社系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对新时期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是在举国上下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努力实现“十二五”崭新开局,教育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背景下召开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对这次会议非常关心,专门做出重要批示,刚才我们向各位会议代表进行了传达。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指出了职业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所承担的使命,肯定了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任务,对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提出了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 今天上午,我国职业教育每年一度的盛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胜利闭幕了。大赛期间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了这些年我国职业教育取得的新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职业院校全体师生努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广大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向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各级领导,向全国职业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向社会各界特别是积极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行业企业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新时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对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结合学习贯彻延东同志批示精神,就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国际产业发展出现新的趋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对这些情况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和研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的能力,迫切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 (一)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需求。 经过改革开发 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全年进出口总额近3万亿 美元 ,居世界第二位;外汇储备余额超过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我国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 1 .职业教育 成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重大决策。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产品的强劲竞争力。这是被世界工业化国家所证明的有益经验和普遍规律。 2 .职业教育 成为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条件。 从“一五”开始,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这一系列战略任务的提出,必将带来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升级,带来新的就业岗位、新的就业方向,带来对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在数量、梯次、规格和素质上的新要求。职业教育要按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健全课程体系、改造教学过程,密切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为提高我国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出新贡献。 3 .职业教育 成为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职业教育要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 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人才规划纲要提出,要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等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其中,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大有作为。科技规划纲要提出,到 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职业教育要 充分发挥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各类实用技术专业人才。 4 .职业教育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要求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贡献率,加强职业技能开发,加强群众的择业、就业和创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时,今后五年里我国城镇化率将从 47.5%提高到51.5%,转移人口将达到4700万人。 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使农村转移人口带技能有序转移到城市就业、生活,职业教育担负着重大责任。 综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中,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非常突出的战略性作用。 (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思考。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各国都进一步反思经济和教育,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在这一进程中,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对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有着特殊重要作用,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实施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 1 .职业教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是职业教育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对丹麦 1900家公司的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对企业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有积极影响。对中国280家高科技企业的研究表明,职业教育对技术革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二是职业教育能够增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英国的研究表明,培训提高了企业中期生存的可能性。对西班牙 595个大中型公司的研究表明,提供培训的公司,其员工的销售业绩明显高出没有提供培训的公司。 三是职业教育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在英国,接受培训雇员的数量每增加 1%,就可以提高0.6%的生产率;工人技术水平每提高一级,劳动生产率就提高10%~20%。 四是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美国的研究表明,对职业教育一美元投入,会带回若干美元的回报:在华盛顿地区,一美元投入能带来 7.11美元税收;在盐湖社区学院,一美元投入能带来4.3美元的回报;在威斯康星技术学院,一美元投入能带来10.65美元的回报;在康涅狄格州社区学院,一美元投入能带来16.4美元的回报。 2 .职业教育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促使经济复苏,各国加快了对产业的调整升级,世界产业发展呈现如下趋势:一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二是一系列救助实体经济以及与之相关产业的经济刺激计划陆续实施,三是国际分工与产业转移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上进行。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很多国家和地区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努力提升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升级的能力。欧盟, 2010 年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发布了《为了绿色工作的技能:欧洲分析报告》,提出要培养公民的绿色技能,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纳入到现有的教育与培训资格框架中,促进政策制定者重视对现有工人技能的更新和提升;推动欧盟各国制定技能战略,把环保的相关知识纳入到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 德国对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修订专业 219个,开设新专业82个,其中,根据哥本哈根会议的精神,更加重视发展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相关的专业或课程。 澳大利亚2009年 7月公布了5万个绿色工作岗位和培训机会,投入了9400万澳元,对年轻人和社会弱势群体开展技能培训。 3 .职业教育成为保持国际竞争地位的重要战略。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职业教育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石。欧盟,欧洲委员会 2010年3月颁布了《欧洲2020:智慧、可持续和包容的欧洲战略》,强调要使经济发展基于知识和创新。 美国2011年 2月公布了《美国创新战略:确保我们经济增长与繁荣》,强调要加大对美国创新基础的投资,培养具有二十一世纪知识和技能的美国人,打造世界一流的劳动力。 英国2009年 11月颁布了《促进增长的技能:国家技能战略》,强调要 使学习者在各个阶段都有更多、更灵活的接受技能培训的机会,并提出了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完善需求导向的技能体系、为每一个学习者建立“技能账户”、鼓励企业支持和开展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等六个方面的建议。2010年 11月,英国又颁布了《为可持续发展而提高技能》和《为可持续发展而对技能投入》两个国家战略性文件,提出要通过提高技能水平,使英国“具有世界级的技能基础”。德国2008年签署了“德雷斯顿宣言”,提出到2015年,要使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从17%降至8.5%。 4 .职业教育成为保持国家稳定的重要措施。 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能够帮助人们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获得就业技能和生活来源,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保持国家稳定。美国面对金融危机导致的 10%的高失业率,决定在未来10年向社区学院投资120亿美元,帮助青年及失业人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对特殊人群的职业教育进行了规定,要求在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考试时限以及辅助性手段等方面,要考虑残障人士的特殊情况。澳大利亚通过法律的形式,使职业教育在构建公平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用技能武装澳大利亚劳动力 2005年法案》规定,职业教育要考虑所有学生的需求,特别是要增加教育不利群体或偏远地区学生的职业教育机会。 面对国际国内的新需求新趋势,我国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在工作重点上,要从较多地注重规模扩大,向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质量转变;在发展动力上,要从主要依靠政府及其教育部门主导推进,向依靠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协同推进转变;在发展模式上,要从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分别规划、各自推进,向各类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系统衔接和协调发展转变。实现这几个转变,必须要对职业教育体制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职业教育的体制问题、体系问题、机制问题、制度问题、政策问题、模式问题、标准问题等,加强顶层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教育科研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着力实施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新举措 我国改革开放 30多年,既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过程,也是职业教育科研不断深入、教育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国职教科研工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一是 职业教育科研体系初步形成。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学校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网络;建立了一支以专业研究人员为主、各方面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科研队伍,特别是广大教师成为职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力量;初步形成了科研、行政、行业企业和学校相互合作,共同研究职业教育问题的良好局面。目前,部委直属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包括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等,其他部分部委和行业也建有职教研究所(室)。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职业教育科研(教研)机构,部分职业教育发展较快的地级市和县建立了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一些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成立了职业教育研究机构。社会学术团体如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也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学术活动,不断发展壮大。 二是 职业教育科研活动深入开展。职业教育科研围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在职业教育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制度政策、教育教学、办学和管理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很多好的理念,为《职业教育法》等国家职业教育基本制度的建立和职业学校基本教学规范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 积极扩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和引进了德国“双元制”、北美“ CBE”等世界上影响较大的职业教育模式及课程开发方法,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是 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 五是 初步建立了完整的职业教育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点已达 10个,硕士点近50个。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无论在职业教育工作,还是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职业教育科研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 对职业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摆不上位置,缺乏统筹规划。 二是 科研机构体系不完善,一些省市还没有设立职业教育研究机构。 三是 科研队伍数量不足,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目前省属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平均在岗人数 10人左右,有些省市在岗人数不足5人。 四是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来源单一。 五是 就教育论教育,职业教育科研还不能很好地和经济、社会、产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紧密结合,研究缺乏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六是 科研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力量分散。教育和人社系统之间、政府和社团之间、科研院所和学校之间的研究力量缺少协同作战。 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职业教育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实施的能力和水平,迫切需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新时期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加强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加强国际比较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协同创新,强化政策保障和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学风,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科研体系,整体提升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科研工作。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重要批示中指出,教育科研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就不可能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些年我国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科研的创新。我们要从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科研先行”和“抓科研就是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抓科研”的理念,切实把职业教育科研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提高重视程度,加强领导、指导、协调和支持的力度。要坚持科研先行的决策方法,坚持科研伴随的工作方法,系统推进基本理论研究、宏观政策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充分发挥科研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 各级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和科研工作者,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科研的服务能力。教育科研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探寻规律、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任。一是要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探寻规律的能力。探寻规律是职业教育科研的基本任务。要重点探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教育与经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等关系与规律。二是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决策的能力。服务决策是职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功能。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教育发展全局,服务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服务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三是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创新理论的能力。创新理论是职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这是目前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相对薄弱的方面。当前的工作重点是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四是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科研指导实践的能力。指导实践是职业教育科研的重要责任。相比其他教育,由于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办学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办好职业教育更为复杂,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要破解的难题更多,更加需要科学研究和理论指导。当前的重点是加强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跟踪指导。 (二)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 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必须要进一步推进科研机构建设,完善机构布局,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科研合力。一是加强国家级、省级、市(地)级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应建立职业教育科研、教研机构,各市(地)都应建立职业教育教研机构或配备专职教研人员。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主要承担宏观、中观政策的研究,为国家和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市(地)级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主要侧重于研究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教学改革的具体问题。二是加强高等学校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建设。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都应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充实研究队伍,加大研究经费投入力度。高等学校要积极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着重开展基础理论研究。职业院校教研机构要发挥紧贴实践一线的优势,积极开展实践研究。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学术团体建设。要重视发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学术团体的作用,发挥好这些学术团体在“研究、咨询、中介、服务”等方面的功能,推动群众性职业教育科研活动的广泛开展。 (三)要完善职业教育科研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机制。要成立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领导机构,完善职业教育科研工作领导体制,建立教育、人社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职业教育科研的领导和统筹规划。要建立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院所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交流与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 ,形成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要充分发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在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中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分工合理、相互协作的科研机构网络。 二是健全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加强对科研课题立项、实施和推广等环节的统筹规划和管理监督,提高职教科研课题在教育科研中的比重。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学术监督和制约机制等,推进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职业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和奖励制度。对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人员要给予重奖,实现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与一流奖酬的统一。要通过表彰奖励,扩大优秀职业教育科研成果的影响面,使之在更广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四)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提高科研质量的关键。面对复杂的职业教育问题,我们一定要把队伍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职业教育科研队伍。一是加强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人社、编制等部门的合作,根据职业教育科研工作需要,合理核定职业教育科研机构编制。各研究机构要完善人才引进、交流、培养和使用制度,逐步优化科研队伍的学科、年龄结构,创造多种机会和良好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提高整体研究水平。二是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职业院校要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把开展教育科研的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指标体系,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多研究、多思考,围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开展科学研究。三是吸引多方力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科研。以科研课题和项目为载体,形成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学校、行业、企业等多领域相关人员联合开展职业教育科研的机制,增强部门、行业和机构间的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形成职业教育科研的合力。四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要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充实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扩大培养规模,提高职业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要逐步完善职业教育科研人员培训制度,加强对现有在职科研、教研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培训。要制定扶持性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在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实际锻炼中快速成长。要加强对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培养和创新型学术团队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科研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 (五)要加强职业教育研究资源的整合。 职教科研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齐心协力共同把工作做好。一是不同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共同搭建重视职教科研、办好职教科研、发挥好职教科研作用的制度平台,健全工作机制,为职教科研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二是职教科研机构之间,职教科研机构与行业、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形成协同创新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攻关项目。这次会上成立的全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院所联席会议,是加强职业教育科研交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推动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和工作平台,要充分发挥其交流信息、研究问题、协调行动的作用,同时要积极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形成教育管理、科研、教学、行业、企业等多领域人员联合开展职业教育科研的新机制。 (六)要创新职业教育科研方式方法。 一是要拓宽研究视野。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既具有教育科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也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其中最突出的是与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科研不能仅仅从教育的角度来谈职业教育,还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分析职业教育问题,综合运用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视角、知识和方法来开展研究。二是要坚持立足实践。职业教育科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紧贴产业发展、紧贴群众需求、紧贴办学和管理实际。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尊重和总结一线工作者首创经验。要加强实验研究,把科研工作与职业教育试验区、示范区、示范校建设等重要工作和重大项目结合起来。要加强成果转化与推广,把研究成果转化为观念、转化为知识体系、转化为方法手段,提高研究成果的利用率。要把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45个配套课题的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是要树立良好学风。这是做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灵魂。科研工作者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作风。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走进行业企业,走进职业教育办学和管理一线,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要勇于探索、锐意创新,敢为人先、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怀疑批判,多出真知灼见和科研精品。要尊重规律,客观严谨,唯实唯是不唯书、为国为民不为己。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现象。要潜心治学,甘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要尊重历史,面向未来,在继承中创新,避免割断历史、机械地片面地进行研究。 (七)要加强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 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是我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职业教育科研要重视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结合中国国情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改造,努力使之中国化。一是加强对不同国家职业教育体制、体系、制度、政策和发展情况的比较研究。二是加强对不同国家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发挥行业企业作用的比较研究。三是加强对不同国家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以及教学环境、专业设置、教材应用、教学方式、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八)要加强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研究。 职业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与产业企业竞争力提高联系最紧密的一类教育。加强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研究,既是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前提。一要加强职业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研究,特别是通过实证研究和计量分析,探求职业教育在当前发展阶段对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就业增长和公平分配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贡献率和贡献路径。二要加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的贡献率研究,促进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不断改进,增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结构之间的匹配性和互适性,提升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三要加强职业教育对行业产业发展的贡献率研究,通过比较不同行业产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引导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加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对企业产品附加价值和劳动者稳定就业、收入稳定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引导企业和公民个人增加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投资,从而增强企业和个人的综合竞争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九)要提高职业教育科研信息化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一是建立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信息平台。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科研信息服务和管理网络平台,提高职业教育科研信息收集、交流、统计、处理的综合能力。二是开发职业教育科研数字化资源。要提高职业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案例库、项目库、文献库和数据库建设,推进数字化科研成果的跨机构、跨区域和跨部门共享。 (十)要健全职业教育科研投入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职业教育科研投入保障制度。各地要将科研工作纳入职业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事业发展规划时,要把职业教育科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实施重大项目时,要同期部署相关课题研究;在安排经费预算时,要有专门的职业教育科研经费,保证职业教育科研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二是要建立职业教育科研经费多元筹措机制。职业教育科研机构要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合作与开发、信息咨询与服务等活动,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科研经费。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吸引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支持职业教育科研,探索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分担职业教育科研经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准确把握当前职业教育科研的重点任务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职业教育科研要适应新的形势,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总结历史、研究现实、谋划未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强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 (一)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目前,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客观上使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成为“终结性教育”,也造成学校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吻合度不高。我们要充分把握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的特点,坚持“遵循规律、系统思考、服务需求、明确定位、整体设计、构建制度、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探索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路径。一是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和规律研究。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研究其要素构成和发展规律,确保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正确方向。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应对经济社会需求的机制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要研究职业教育如何面向外部需求,形成相应的教育规模和结构布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强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沟通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要研究如何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格局,搭建技能型人才成长“立交桥”,服务人的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四是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要研究如何加强对中职和高职的统筹,促进中职和高职的科学定位、合理分工和协调布局,有针对性地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当前,要重点研究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材开发、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招生工作、教师培养、评价机制、行业指导、集团办学等 10个方面的衔接。 (二)加强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研究。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目前,行业指导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参与的深度还不够,有关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政府主导什么,怎么主导?行业指导什么,怎么指导?企业参与什么,怎么参与?这些问题都需要准确破题、深入思考、大胆探索,不能只停留在理念上,要设计出宏观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的政策机制,确保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行业切实在“教学指导、实习指导、教材指导、评价指导、规划指导、教师队伍指导、人才需求指导、专业布局指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切实全方位、深层次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加强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的制度研究。 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必须要坚持系统培养观念,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一是要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树立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二是要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考试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改变职业教育脱节、断层或重复的现象。三是要深入推进工学结合,吸收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对教学、实习、教材编写、评价、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人才需求和专业布局等环节加以指导。职业教育科研要加强对系统培养的理念、制度和模式的研究。 (四)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研究。 当前,职业教育与产业还没有实现深度融合,还不适应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新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促进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一是要明确职业教育的服务方向,加强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求的适应性研究。二是要把握职业教育的服务重点,加强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主要职业和关键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三是要着重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研究,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五)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一是要加强校企合作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研究,建立有利于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互利双赢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二是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多种实现形式,如:“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委托培养”、“学徒培养”等,促进校企共建职业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办急需专业,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是创新顶岗实习形式,根据学生特点、专业类型和教学规律,探索顶岗实习的有效方式,如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等,科学安排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 (六)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研究。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不高,反映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为此,需要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一是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探索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和预警机制,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一批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精品专业。二是加强课程体系研究,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相衔接。三是加强教材建设,以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为主要抓手,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室环境创新、教材应用创新、教学过程创新、教师队伍创新、学校管理创新,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四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增强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和参与性。 (七)加强职业教育招生制度研究。 当前职业教育的招生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源不再局限于初、高中应届毕业生,扩展到了往届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农民工、在职职工等。招生对象的多样化,带来了学习需求的多样化。因此,职业教育要重新定位:面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职业教育;面对成年人的择业培训、转移培训和技能提高培训;面向社区的提高生活品质的技能培训。新的招生对象,新的办学定位,必将带来招生模式的变革,应需要我们加强招生模式的研究。一是针对不同的学校定位、专业特点和招生对象,设计相应的招生模式、教学模式和学制结构,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的需要。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学生对口升学制度的研究,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比例,拓宽高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本科学校应用性专业继续学习的渠道。三是探索现代学徒制度。促进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的结合、学校和企业的结合、学习和工作的结合。 (八)加强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研究。 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需要一整套科学的国家制度予以支撑。当前,在职业教育的许多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国家制度作保障,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将好的理念转化为国家制度,同时,要充分挖掘和深入总结各地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经验,将成功案例上升为国家制度。职业教育国家制度研究的重要领域包括: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制度、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制度、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制度、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职业教育资助制度、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就业准入制度等。 (九)加强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 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基础。这离不开教学、师资、专业、管理、建设等领域各项具体标准的支撑。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大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逐步建立或完善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专业设置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教职工编制标准、学校运行和管理标准、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同时,要开发体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的职业能力课程和教学项目、教学载体,促进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与行业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全面对接。 (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 集团化办学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我国现实需求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方向。但当前很多职业教育集团并没有体现集团化办学的真正内涵。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研究。一是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研究,以科学的理念来引领集团化办学的方向。二是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研究,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等多种举措,努力使集团化办学成为推进产教结合、深化校企合作的有效实现形式。三是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标准研究,使集团化办学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加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制度研究,推进国家层面和集团层面两种制度的建设,用制度来保障集团化办学的顺利运行。 同志们,在新形势下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深入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研究和回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服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为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4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工会工作报告,实效性来自实际性,宪法理想
yue 2011-11-10 12:55
工会工作报告 2011 年 11 月 1 日 第一届教工大会和工会会员大会隆重召开,我谨代表我部工会对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对出席大会的学校领导和部门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会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几年来参与和支持工会工作的我部领导和广大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向大会报告我部工会的工作,请大家审议,并请各位嘉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我部的前身是人文社科系, 2006 年 12 月 26 日召开全体教工和工会会员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工会委员会完成了新老交替。 2010 年 10 月在校工会的统一安排下,通过“双代会”即教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的形式进行了换届。但是基本的架子没变。几年来,我部工会在校工会和我部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在我部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这些工作有的是校工会安排的日常工作,有的是具有我部特色的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发展广大教工的正当权益。 进行“职工之家”建设。在校工会的支持下,购买了冰箱和微波炉,其中微波炉发挥了较多的作用。我部今后将进一步开展集体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加强凝聚力,可以预见“职工之家”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 我部工会和党政部门共同推动广大教师外出考察。 2009 年和 2010 年连续实施两年,分组到革命圣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参观考察,同时是广大教工愉悦了疲惫的身心,增进了相互的感情。 我部工会坚持了给广大教工“送温暖”活动。每逢教工结婚、生育等个人大事,工会都要派人参加党政工团联合组织的“送温暖”。加之五年来,正逢青年教师婚育高峰期,工会共看望教工 30 余人次。 动员广大教工参加学校的大病互助基金。经过广泛动员,我部共有 30 人参加,占全体职工的 60% 。为广大教工的生活增加了一道保险杠。 2 、行使广大教工的民主权力。 表达广大教工的合理诉求。学校领导和学校发展规划部门多次向广大教工征求关于后勤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我部工会代表强烈地表达了广大教工的意愿。例如关于新校区规划,关于职工宿舍的建设,关于青年教工,我部工会选派的代表真实详细地介绍了广大教在工作和生活上工面对的巨大困难。例如交通不便,住宿困难,子女上学艰难,娱乐设施稀缺等问题。 履行广大教工民主管理的权力。我部工会代表多次代表广大教工参与我校福利方案的决策。最近还参与了发展规划处组织的研究生宿舍楼施工和教学楼门窗招标的监督。工会派代表参加施工现场的参观,多次派人到祁县和榆次到门窗供应商的生产现场参观,对参观的结果对广大教工进行了通报。 3 、丰富广大教工的业余生活。 我部工会积极参加校工会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经过强力动员和精心组织,在历次比赛中名次都有进步。例如羽毛球比赛,经过两次参赛,已经扔掉了小组倒数第一的帽子。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支体育队伍和运动风气。原来我部几乎没有人打羽毛球,经过组织参赛,调动了大量教工参与,训练了几名素质良好的“运动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了运动。 在我部工会的带动下,我部越来越多的教师发展和恢复了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广大教师锻炼身体蔚然成风。成效最大的是群体运动,例如乒乓球运动。在工会的推动下,我部购买了乒乓球台,为广大教工日常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4 、展示我部的教工的优良风采。 2007 年我部教师参加校工会组织的“精彩女教师”的演讲比赛,获得亚军,代表我校参加省工会比赛,获得二等奖。 2008 年参加校工会组织的教学竞赛,我部一位教师获一等奖,一位获三等奖。我部教师代表我校参加山西省工会组织的高校教师教学竞赛,获得了三等奖。 2009 年参加我校组织的建国 60 周年歌咏比赛,获得优良成绩。 以上工作的开展,不能说明工会是施舍者和救世主,而是根据广大教工自身的权利,依靠集体的力量,所以在此对广大教工一贯和坚定的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对五年来工会工作的体会 以上成绩的取得,也是我部工会自身努力的结果。五年来,班子全体成员努力工作,大胆创新,对工会工作有以下体会。 1 、争取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行政的大力支持。 党总支书记王慧霖同志大力支持工会工作,例如在每年的羽毛球比赛中,王书记亲自参加比赛,参加的场次都要达到比赛规则限定的次数。在运动场上即使扑倒在地上,打一个滚,也要抓住每一个击球的机会,顽强的作风深深地打动了大家,也给观众准确地展示了思政部的精神面貌。工会工作也得到了行政的大力支持。例如教师的外出考察,就得到了行政资助。 2 、不断加强班子建设。 工会工作要吸收热情饱满的年轻同志担当。五年来几位工会委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也展示了自己的精神面貌。几年来相继有几位工会委员到外地上学以后,我们及时调整了队伍,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 3 、推动工会工作人性化。 首先是在部门的层次上推动人性化。人性化就是关心和满足广大教工的实际需要。但是满足人的需要不一定是吃吃喝喝,我们的重点是关心广大教工的精神需要和感情需要。例如我们推动广大教工外出考察,就极大地切中了大家的心愿。其次,在学校的层次上推动人性化。推动校工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视广大教工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最具体的问题。 4 、追求工作的实效性。 工会工作当然要有宏大的形式,但是也要有符合家常日用的内容。每年的春季运动会,虽然我们强力动员,但是教工的参与度一直不高,原因就在于项目脱离我们日常需要和生活方式。相反,我部乒乓球台的购买,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和参与度,甚至先后带动大部分女教师参与,给广大教工带来极大的快乐和利益。这一成功也是启示,启示我们工作要有实效性,而实效性很大程度上来自实际性,也就是要贴近广大教工日用家常的东西。 三、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今后我部工会的工作的原则是: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做好校工会安排部署的工作,紧紧依靠党总支的坚强领导,密切配合我部行政的中心工作,落实广大教工民主管理的权力,维护广大教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广大教工的凝聚力,让工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促进我部的科学发展。具体要求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 、加大维护教工合法权益的力度,落实教工民主管理的权力。 今明两年学校加紧制定和实施新校区规划,工会必须调动广大教工的积极性,群策群力,为学校献计献策。同时维护广大教工在新校区规划中的正当权益与合理要求。今明两年学校加快步伐改善广大教工的住宿条件,为了维护广大教工的权益,工会必须进一步推动学校加快实施有关方案。同时在住房分配过程中,担当广大教工集中智慧和表达意愿的渠道。 2 、丰富广大教工的业余生活,搞好新一轮“职工之家”建设。 随着我校加快教学科研型大学的建设和改革,广大教工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广大教工普遍反映身心健康面临严重危机,工会必须在这方面有所作为。首先是强力发动大家参加校工会的各项文体活动,我部工会要进一步搞好后勤服务,提高组织调度水平。其次,在集中民智的基础上,开展易于普及的体育运动,从而为我部的长远发展和广大教工的终身幸福做出贡献。校工会现在推动新一轮的“职工之家”建设,我部工会要利用这一机会为广大教工多办实事,避免流于形式。 3 、围绕教学中心工作和科研工作加强工会工作。 配合校工会“三育人”评选工作,搞好我部的评选工作。校工会将加强劳动竞赛的力度,第一个阶段是以征文的形式,征求各分工会的意见和建议。我部工会将发动大家积极参与这一活动。在今后各项具体的劳动竞赛中,我部工会将积极参与,发挥我们人才荟萃的优势,充分展示广大教师的优良风采,也表明我们后继有人的格局。“三育人”评选和劳动竞赛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中心工作和科研工作,必须放在工会工作的重要位置。 4 、改变工作思路,推动工会工作制度化。 适应我部工作制度化的总体思路,我部工会工作也要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从制度上保障工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是制定我部《“送温暖”工作制度》,在广大教职工遇到个人重大事项的时候,把组织的关心送到家,让个人切实体会到集体也是“家”的感觉。还要制定我部《工会会员考核标准》,这一考核纳入到我部教工年终考核当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可以有效调动广大教工参加工会工作的积极性。这两个制度已经由我部工会负责起草,即将提交这次大会审议。今后需要进一步推动工会工作制度化,制定工会日常考核的制度、职工疗养指标分配制度,等。 展望未来,有校工会的正确思路,有党总支的坚强领导,有行政的大力支持,又逢学校的快速发展,教工队伍不断增添新生力量,我相信,我部的工会工作会越来越好,就让我们满怀信心地一起期待更加美好的明天!
个人分类: 木头记---------散文|1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大教授陈平原苦口婆心给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补课
热度 3 JYH64J98Y99H 2011-7-31 14:55
毕业典礼如何致辞?——警惕“根叔体”的负面效应 作者:陈平原(北京大学教授) 今年5月初,我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汉语书面语的历史与现状”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徘徊在口语与书面语之间——当代中国的工作报告、专题演讲以及典礼致辞》,其中第三节“文体感的缺失”,专门批评当下中国人“说话”不看场合、不讲身份、不分雅俗,举的例子就是流传甚广的“根叔体”。 又到了毕业季节,媒体上争相报道,某某大学校长如何贴近年轻人,其“典礼致辞”夹杂大量网络语言,获得满堂掌声。原本我就担心,校长们群起效仿,会让“根叔体”变得俗不可耐。现在看来,真的是“不幸而言中”。不管公众如何叫好,作为中文系教授,我有责任站出来,给这个方兴未艾的“热潮”泼泼冷水。 典礼性的场合需要庄严感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站什么位置说什么话——不是刻意讨好听众,而是追求“恰如其分”。笼统地谈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还不够,必须考虑说话人所处位置、多大年龄、学养如何、为什么演说,然后才能确定“话”该怎么说。所谓“我手写我口”,不该演变成为不分场合“乱说话”。很明显,三五知己的聊天与万人集会上的演说不同,接受媒体采访与向领导汇报工作不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与课堂讲授不同,主持综艺节目与毕业典礼上致辞不同。而当下中国人的“说话”与“作文”,最大的毛病是因“不讲究”而“错位”——有故意“混搭”的,但更多的是不明就里。 嘉宾讲话,当然是说给听众听的,但也不全然——因为这个“听众”并非铁板一块,有虚有实,有男有女,有雅有俗,甚至还有现场与非现场之分。对于讲者来说,重要的是明了场合与主题,还有你自己的身份,再据此确定演讲风格。本来,政治家的竞选演说与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舞台演出,并不适合文人学者,可电视直播看多了,很多走上讲坛的学者,举手投足间,竟模仿起前两者来。 典礼性的场合,需要的是庄严感,并不需要听众兴奋地尖叫或挥动荧光棒。这种场合的致辞,最好典雅些,并不祈求戏剧性,也不希望你即兴发挥。某种意义上,肃穆庄严的场合,“仪式感”大于实际内容。 但这种讲究“场合”及“文体”的演说传统,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比如,著名大学的毕业典礼,总的基调是温馨,但校长致辞一般不煽情。现在不一样了,听众不耐烦听你校长“絮絮叨叨”,希望你变得妙趣横生(最好像综艺节目主持人),于是,有了“根叔体”的风行一时。 “根叔体”不可取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不怎么打官腔,甚至穿插很多年轻人喜欢的网络新词,因而受到网友的热烈追捧。有人甚至惊呼,大学演讲从此进入“根叔时代”。 真的是这样吗?这里选择两段李校长的妙语,略作分析。从文体看,前一段是政府工作报告加文艺腔,后一段引来阵阵欢呼与尖叫,不外是插入了很多刚刚出现的网络“热词”: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兼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G2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在如此隆重的颁授学位的典礼上,作为一校之长,没能打起精神,给学生神圣感与庄严感,反而为了博得年轻人的欢心,一味扮嫩,我以为不可取。这种期待现场观众掌声的心态,类似演艺明星,不太像高瞻远瞩、博学深思的大学校长。这讲稿应该是年轻秘书代拟的,问题在于,此举大获好评,各大学校长争相仿效,恨不得把当下各种可能招来掌声的流行语都纳入其中。 据《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根叔”传说》(2010年7月2日《文汇报》)称:“短短16分钟的演讲,2000余字的致辞,被掌声打断30次,引发了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呼‘根叔、根叔’……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毕业典礼演讲的‘走红’,势必给今年各大高校的毕业典礼注入一股新鲜空气。可以想见,‘根叔’标杆在前,众校校长势必不敢‘怠慢’了今年的毕业典礼,临别赠言若再以空话、套话贯之,势必会显得out了。”其实,仪式感,更多与典雅的书面语相关,不能想象一所欧洲著名大学的校长会抛弃“语重心长”的教诲,而变得如此时尚与浅薄。 有“文体”意识才成“体统” 前有大学校长“哥的寂寞”,后有《人民日报》的很“给力”(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网络热词“给力”登堂入室),整个中国的语言及文体,变得紊乱不堪——没大没小,无雅无俗。这种为讨好网民而放低姿态,乃至直接吸纳日本动漫新词,在我看来是“媚俗”,实在不值得鼓励(2011年3月18-24日《国际先驱导报》刊陈雪莲《“给力”背后的日语冲击波》,描述以动漫语言为主的日本词如何进入中国,并引述日本学者平井和之的话:“救救汉语。”)。 大学校长不同于电视节目主持人,专家学者也不同于娱乐明星,只因大家都寻求“最大受众”,希望“赢者通吃”,于是,文体上变成了“全民狂欢”。毕业典礼上致辞,本该是作为“文章”来认真经营的。娱乐常常有,能让你刻骨铭心、记忆一辈子的事情并不多。这样的场合,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好文章、大文章。对比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917)、《北大第二十二年开学式演说词》(1919),以及两位清华校长罗家伦、梅贻琦的就职演说(1928、1931)(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北大第二十二年开学式演说词》,见《蔡元培全集》第三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罗家伦:《学术独立与新清华》,见罗著《文化教育与青年》,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年;梅贻琦:《就职演说》,《国立清华大学校刊》341号,1931年12月4日),今天中国大学校长们的演说普遍热闹有余而深邃不足。半个多世纪后,蔡、罗、梅的演讲稿依然让人怦然心动;而今日被热捧的“根叔体”,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被世人遗忘。 回到毕业典礼,大学校长、教授代表、毕业生代表、家长代表,各有各的立场,也各有各的演说姿态。如果四者讲话大同小异,那绝对失败。记得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喜欢说“我是小小老百姓”,那是虚伪;今天要求青年学生的讲话能体现政治家的风采,同样荒唐。扮老欠佳,装嫩也不好,关键是明白自己的位置及发言的姿态。 传统中国特别讲究“文章辨体”,从晋人挚虞《文章流别论》以降,历朝历代不乏精彩的文体学论著。你可以嘲笑明人徐师曾将文体条分缕析到127类,未免过于琐碎,可他《文体明辨序》的说法不无道理:“夫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苟舍制度法式,而率意为之,其不见笑于识者鲜矣,况文章乎?”(吴讷、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77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如果说过去的毛病是过于强调“文章必以体制为先”,有形式主义倾向;如今则是不问场合、不顾身份、不讲体式,怎么受欢迎就怎么说,这流弊其实更大。 表面看,根叔的演说很生动,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感受;可仔细观察,此乃社论(呼应政府工作报告)加文艺腔(对偶、排比、夸饰)加网络语言。如此大杂烩,每段话都有特定听众,也都能收获若干掌声,可整篇文章合起来,不成体统。这里所说的“体统”,无关政治立场,只是要求你站稳脚跟,恰如其分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当然,你也可以反叛或客串,但首先得有“文体”的意识在。在我看来,正因当代中国人普遍缺乏文体感,表达喜怒哀乐、得失成败、褒贬抑扬时,不是过,就是不及。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316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人民网】审计署:中国红十字会多笔资金存在问题
shongly 2011-6-28 10:29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 (记者王欲然)今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作《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报告》中提到,今年1月至3月,审计署对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以下简称红十字总会) 2010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红十字总会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中存在问题。 《报告》中指出,2009年底,红十字总会未将所属干细胞管理中心项目资金累计结转和结余25.32万元纳入2009年度部门决算和2010年部门预算,也未报经财政部门审核确认。2010年,干细胞管理中心使用上述资金用于原项目支出。 2010年12月,红十字总会在“卫生救护师资培训”项目结余资金中列支30万元,准备用于卫生救护培训网络管理系统培训,但至2011年初,上述培训尚未进行。 2010年,由于会计核算科目应用不当,红十字总会将应用于“红十字事业”的资金收支在往来款科目核算,其中年初结余141.91万元,当年收入30.93万元,支出139.89万元,年末结余32.95万元。且红十字总会决算报表与实际账簿资料不符,多计收入33.07万元,少计支出75.89万元,少计结余32.95万元。 2010年,所属干细胞管理中心未经批准,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项目中,列支了与该项目内容无关的抽检费、红十字总会新闻稿发布服务费和会议费共计22.48万元。 另外,在2009年12月,红十字总会在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确定了模拟人等设备采购项目的中标金额1227.67万元后,仍按照原采购预算1648万元与中标供货商签订采购合同,相应增加了采购数量,合同金额超出中标金额420.33万元,占中标金额的34.24%。 针对上述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对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资金未纳入部门预决算问题,要求今后规范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使用;对虚列支出问题,要求调整相关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今后严格按规定据实列支;对部分收支账面金额与决算报表不符问题,要求调整相关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今后严格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对所属干细胞管理中心未经批准在不同项目(科目)间调剂使用预算资金问题,要求调整相关会计账目和决算(草案),今后按规定用途使用项目资金;对政府采购不规范问题,要求今后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建议:红十字总会应加强预决算管理,严格按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
个人分类: 祖国您好|2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Nature杂志投稿指南
starliyan 2011-5-25 11:27
1. 描述研究工作的格式(Formats for description of research) 《Nature》杂志反映原始研究工作的主要论文格式是“来信”( Letters to Nature)和“文章”( Articles)。 1.1 “来信”(Letters to Nature) 是较短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集中反映某一重要发现,它的重要性意味着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会对其感兴趣。这种论文的长度一般不应超过《Nature》杂志的2.5个页面,参考文献不应超过30条。论文以一个不超过180个单词的自然段开头,标明所有必要的参考文献,其读者对象是其他领域的科学家。这段文字概述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原理,接下来介绍论文的主要结论,用“Here we show”或类似的短语来引导。允许再有一小段引言内容,但其后的正文部分则应仅限于对发现做简短描述,并且只能有一小段的讨论部分。 1.2 “文章”(Articles) 是反映原始研究工作的报告,其结论代表着人们在理解某一重要问题上所取得的一个实质性进展,许多不同领域的读者都会对其感兴趣。这类论文的长度一般不超过《Nature》杂志5个页面,参考文献不超过50条。(一整页文字大约为1300个单词)。这类论文有一个不标参考文献的摘要部分,与正文分开,长度最多150个单词,其中不含数字、缩写或计量单位,除非确有必要。同“来信”类论文的开头一段一样,“文章”类论文的这一摘要部分也是对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原理的简短介绍,随后为用“Here we show”或类似短语引导的论文的主要结论。文章本身以长达500字、标注参考文献的文字开始,对研究工作的背景做进一步介绍(与摘要部分有一些重复是允许的),接下来对研究工作的发现做精练的、集中的分析,最后为一到两段较短的讨论部分。这类论文应有几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的长度不应超过40个字符。 2. 可读性(Readability) 《Nature》是一个覆盖所有科学领域的国际性杂志,因此给《Nature》杂志的稿件应当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以及英语不是其第一语言的读者也能看懂。 (1) 对虽然重要、但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应当简明扼要地予以解释,而不应照本宣科。 (2) 在向《Nature》杂志投稿前,请其他专业的同事看看论文最后一稿是否清楚易懂往往非常有用。 (3) 在投稿被正式接受发表之前,《Nature》杂志的编辑会就论文格式向作者做详细说明。接受之前,常常需要对论文进行压缩。《Nature》杂志的编辑经常会建议作者修改标题、改写“文章”类论文的摘要部分和“来信”类论文的第一段。 (4) 在接受之后,《Nature》杂志的助理编辑负责保证论文的文字和图形能让其他专业的读者读懂,并按照《Nature》杂志自己的风格对论文进行编辑。 (5) 编辑部会给作者寄去校样,并欢迎作者与《Nature》杂志的编辑就修改意见进行讨论,但《Nature》杂志保留就与论文的格式和图形的大小有关的问题做最后决定的权利。 3. 怎样准备您的论文(How to prepare your paper) 3.1 选择过程(Selection process) 《Nature》杂志版面有限,竞争异常激烈。大多数投稿未经正式审稿就被编辑退回,主要是因为编辑认为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不可能对它们感兴趣。甚至在那些已被送审的论文中,大多数也被退给作者了,经过一轮以上的审稿是很正常的。总的来说,“文章”类和“来信”类论文中能被接受的不到十分之一。这种压力还意味着,文章的简洁非常重要。 3.2 投稿程序(Procedure for submission) 可能时,“来信”和“文章”类论文应通过 www.nature.com/submit/ 以在线方式投稿。作者不可以通过email来投稿。 (1) 以在线方式投稿的“来信”和“文章”类稿件的作者不要再寄来一份其论文的硬拷贝。 (2) 不能以在线方式投稿的作者要求用磁盘投稿,不能用email投稿。论文的文件应以与在线投稿相同的方式来准备。如果用磁盘投稿,同一信封中还应装入一份论文的硬拷贝。 (3) 稿件应隔行打印,用英文(采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拼法)撰写。如果论文是打印在纸上的,则文字只能打印在纸的一面。 (4) 投稿和修改稿应一式五份。图件应放在纸的背面,每一幅图单独用一张纸,不能放在文件夹中,也不能用钉书针钉在一起。 (5) 修改稿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以电子方式发回。所有修改稿都应有作者对审稿人和编辑修改意见所做的反应。如果修改稿是打印在纸上的,则要求提供五份作者对修改意见的反应。 (6) 投稿中还应包括通信作者给编辑的一封短信(单独放在一个信封中,一式两份),信中说明论文的字数、论文估计大概会占用《Nature》杂志多少个页面(有关页面计算方法,详见4.2 和 4.8)、目前完整的通信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以及e-mail地址。作者如果不愿让《Nature》杂志用传真与其联系的话,应该说明。作者给编辑的短信还应包括一段简短的文字,说明为什么其论文适合在《Nature》杂志发表,而不适合在某一专业杂志发表。欢迎作者推荐合适的独立审稿人,但《Nature》杂志有可能不用作者所推荐的人。如果存在某种利益冲突的话,作者还可要求《Nature》杂志不要让一个或两个(但不能再多)个人或实验室来审阅其论文,《Nature》杂志会尽可能满足这种要求的。 关于作者姓名排序: (1)《Nature》杂志并不要求一篇论文的所有作者都在投稿信上签字,也不会给作者名单来排序。 (2) 有必要区分作者的工作单位时,我们按顺序采用以下符号: * ? ? § || ? # ;若不够用,再依次用双符号。 (3)《Nature》杂志不希望作者排名时过份强调相对地位;如果确有必要说明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用一个额外的符号来区分,并在地址之后加上这样的说明语:“这些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贡献是相同的”(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作者可在致谢部分说明其共同作者所做的贡献(见 Nature 399, 393; (1999))。根据地位对共同作者做其他分类是不允许的。 (4) 目前的通信地址应紧跟在作者名单之后;其他所有与作者有关的解释应放在致谢部分。投稿时,还应包括作者中任何一人向其他地方所投的或正在出版的所有相关论文一式三份(包括投给《Nature》杂志的论文正在考虑之中时投到其他地方的论文),并如实标明;未能做到这一点时,有可能导致其论文被拒绝。以在线或磁盘方式投稿的论文作者,应尽可能将其支持论文的电子版本发来,最好采用PDF格式。 《Nature》杂志不考虑那些在其他地方被考虑或正在发表的投稿。如果一篇投稿的部分内容已经出现在其他地方或已经投往他处,只要其主要结果、结论和意义并不能从另一篇论文明显看出,则该论文也不会被自动拒绝。在这种情况下,通信作者必须在其给编辑的短信中说明论文的哪一部分将在或已在其他地方发表,并指出该出版物的名称。作者还必须说明其论文的任何内容是否将在或已在某个预印服务器上出现,如果是的话,是哪一个(见5.1)。 关于投稿: (1) 《Nature》杂志希望作者最好利用其网址上的模板来进行在线投稿。 (2) 如果作者不能进行在线投稿,《Nature》杂志希望作者最好用磁盘投稿(见3.2.2)。 (3) 如果作者不能进行在线投稿,可将论文寄至: the Editor at Nature, Porters South,Crinan St, London N1 9XW, UK。 (4) 在目的国以外投寄的邮件应标明“no commercial value”。《Nature》杂志所有编辑部、办公室和办事处的传真和e-mail地址刊登在每期《Nature》杂志的刊头上,其位置在目录页和每期主要文章之间。 4. “文章”和“来信”类论文的格式(Format of Articles and Letters)来稿应按以下次序排列:标题、正文、方法、参考文献、致谢、表格、图例、图形。有关格式的详细情况,投稿者可参考最近几期的《Nature》杂志,并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4.1 标题(Titles) 不应超过3行,每行30个字符(包括空格),一般不应含有数字、首字母缩略词、缩写或标点符号(必要时可 用一个冒号)。 4.2 正文(Text) 长度限制是按《Nature》杂志页面数来计算的。一满页文字大约有1300个单词,所以,一篇典型的“来信”类论文占用《Nature》杂志2.5个页面,含约1500个单词的正文(包括“来信”类论文的第一段,但不包括图例和方法部分)和四个带有简短说明的显示项目(图形和/或表格)(有关图形大小的说明,见4.8 )。在投新的稿件或寄回修改稿时,作者应说明正文、图例和方法部分(如果有的话)的长度。较长的论文有时也是允许的,但只有当该论文的责任编辑能够提供额外版面时才可以。稿件长度大大超过这里所说的长度限制时,在论文被接受前,编辑会要求作者对论文进行压缩,这样难免会耽误论文的发表。作者可从《Nature》杂志网址上下载一个MS Word template,我们希望作者利用该模板来准备自己的论文。 4.3 方法(Methods) 如果方法部分内容很短,可在正文中给出,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注明所用的方法。 否则,就应当在正文最后的“方法”部分来介绍,可采用一些用黑体字打印的较短的小标题来指明所用的方法。这一部分一般不应超过800个单词,最好再短一些。方法部分在自然科学(physical sciences) 稿件中不常见。 4.4致谢(Acknowledgements) 篇幅较短,其位置在参考文献列表之后。《Nature》杂志不发表研究课题得到的资助或经费的数量,也不发表对匿名审稿人和编辑的感谢或过分热情的话语。“文章”和“来信”类论文在致谢之后有这样一句话:“ 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xxxxx”,如果愿意的话可提供一个e-mail地址,接下来为支持数据集的编号或网址(见4.10)。读者询问或索要与论文有关的材料时,由上面所提到的作者来处理。必要时,《Nature》杂志将要求该作者处理由发表其稿件所引发的事情。 4.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按其在正文、表格和图例中出现的次序来编号。 (1) 当在正文中引用时,参考文献编号采用上标形式,不要放在方括号中。 (2) 参考文献最大数量对“文章”类论文为50条,对“来信”类论文为30条。每一个编号只能给出一个文献。 (3) 只有已经发表或已经投给某一个指明的出版物的论文才能列入参考文献中;正在准备中的论文可在正文中提到,并列出其作者(如果该论文的作者中有任何一人是当前所投稿件的共同作者,可用其姓名的首字母缩写)。 (4) 已经发表的会议摘要和大家认可的预印服务器可列在参考文献中,但正文、资助详情和致谢则不能列入。 (5) 所有作者都应包括在参考文献列表中,除非作者人数超过5个,在这种情况下,只列第一个作者,其他作者用“et al.”来省略。在准备参考文献列表时,请参考《Nature》杂志印刷本中的风格。 (6) 作者姓名的排列方式是:姓在前,姓后为一个逗号和名字的首字母缩写。 (7) 所引用的全部文章的标题都要求列出。参考文献列表中引用的文章标题应采用正体字,不能用斜体字。标题第一个单词要大写。整个标题要与其在所引用的论文中完全一样,以一个句号结束。书名采用斜体字,所有主要单词都要大写。杂志名称采用斜体字,并根据通常的用法来缩写。作者可参考Nature、Index Medicus 或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的风格手册,了解这方面的详细情况。 (8) 卷号采用黑体字。对所引用的书,要求提供出版者和出版城市的名称。(详情请参阅《Nature》杂志)。 4.6 表格(Tables) 每个表格应单独放在一张纸上,纸的大小和方向应与稿件其他部分一样。 (1) 表格文字采用罗马正体(不是黑体),其大小与正文其他部分相同,表头要简短,只能有一行,采用黑体字。 (2) 表体不应含有水平或垂直标尺,这些内容在论文被接受发表后必要时会由《Nature》杂志加上。 (3) 符号和缩写应紧跟在表下予以定义,定义之后为重要的描述性内容,都要隔行打印。 4.7 图例(Figure legends) 对有方法部分的稿件,每一个图例应以一个简短的、代表整幅图形的标题开始,接下来为对所用的每一个图斑、每一个符号的简短描述。图例不应含有关于方法的任何细节,一般不应超过100个单词。对没有方法部分的稿件,每一个图例应以一个代表整幅图形的标题开始,接下来为对所用图斑和符号以及对所用方法的一个简短描述,字数不超过300个单词(目的是使所有图例的总长度不超过800个单词)。 4.8 图形(Figures) 应单独放在与稿件其他部分大小和方向相同的纸上,应按它们印出后的形式来排列。 (1) 每一份拷贝都要标明该图形的编号、通信作者的姓名以及(如果知道的话)该论文的参考编号。 (2) 当编辑要求作者提供论文修改稿时,作者除提供硬拷贝外,还必须用磁盘提供能达到生产质量的所有图形的电子版本(有关电子图形格式的详细情况,请参阅下文)。投稿时,作者应提供一套未经缩放的原始图形,以供复制。这些原始图形应装在单独的信封中,并予以注明。其余四份拷贝质量要足够好,可用于审稿,所有图斑应同其印出后一样排成一长方形(详见下文)。另外,要求提供原始图形的一份复印件。如果《Nature》杂志不能发表一篇论文时,所有原始图形都会退还作者,但论文的两份复印件及原始图形的复印件将留存(为作者保密)。作者不必将图形缩至其实际采用时的大小,但应指明图形最后采用时可接受的最小尺寸是多少,并指明对图形的任何特殊要求,如立体对(stereo pairs)之间的分隔距离等。应避免提供不必要的图形及其组成部分(图斑)。例如,列在小表格或直方图中的数据通常可在正文中简短陈述,而没有必要列表或作图。图形不应含有一个以上的图斑,除非其各部分在逻辑上是有联系的。对于一个由多部分组成的图形,在确定每一个图斑的大小时应注意,要使整幅图形在按比例压缩并印出后具有最小的尺寸,而重要的细节又能看得清楚。氨基酸序列应以单字母码来打印,每行含50或100个字符。对“文章”和“来信”类论文,《Nature》杂志每一个页面含两栏,每栏86mm宽;一幅正方形、一栏宽的图形大约相当于240个单词。 (3) 《Nature》杂志将研究论文的图形印刷在一个长方形的空间内,所以,由若干个部分构成的图形在所投稿件中应排成一个长方形。 (4) “文章”和“来信”类稿件中的大多数图形在印刷时其宽度都大大小于一栏,所以图斑应当小一些。例如,2或3幅图可边靠边地排列,以便缩至一栏宽;对直方图,若每一个柱为2mm宽、每一组柱之间相距1mm就可以看得清楚。 (5) 代表相同内容的图斑应当以统一的尺寸来复制,所采用的字母大小应当前后一致,从而使各项内容(例如胶体线)的宽度在所有图斑中都是不变的。 (6) 作者一定要确保当图形及其文字缩至所要求的最后尺寸时(例如用复印机进行复印时)都能看得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7) 图形上的文字应当采用一种清楚的、没有衬线的字样(例如Arial or Helvetica);可能时,一篇论文中的所有图形都应采用同样的字样。 (8) 应当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颜色、细节或装饰(如三维“摩天大楼”直方图)。 (9) 字体大小和字距应能保证当缩至可以接受的最小印刷尺寸时仍能看得清楚,但也要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大字体。 (10) 《Nature》杂志的图形中典型的字母大小和字距分别为8点和0.25点,因此,对打算分别缩至原大的80%、67%、50%和33%的一栏宽图形,“文章”和“来信”类论文的作者应分别使用10/0.31、12/0.375、16/0.5和24/0.75点的字体和字距(即在缩小之前的宽度分别为112、135、180和270mm)。 (11) 我们建议,作者投稿时图表的尺寸应与在杂志上使用时所需的最后尺寸大小差不多,图形的压缩比例最好不要超过50%。 (12) 作者将会看到图形的一份校样。在这一阶段,我们会考虑作者要求放大图形的合理请求,但有关图形大小的最后决定将由《Nature》杂志做出。分成几部分的图形应用小写黑体字母a、b等依次来标记,字母大小应与图形中其他地方所用的字母大小相同。 (13) 图形中的文字(如坐标轴的标记等)应采用小写,第一个字母大写,不用句号。 (14) 对于单位,在数字与单位之间应有一个空格,紧跟着为SI名称或某一特殊领域常用的名称。千位应用逗号分开(如1,000)。不常见的单位或缩写应完整拼出或在图例中予以定义。 (15) 应采用比例尺,而不应采用放大倍数;比例尺的长度应在图例中定义,而不应在比例尺上定义。 (16) 最好避免在有阴影或有内容的区域直接打印(而应当创建一个白框,将文字放在框内)、避免采用反向打印(即在一个黑色背景上打印白色文字),因为这样通常会影响复制质量。 (17) 在可能的情况下,文字,包括符号说明,应放在图例中,而不应放在图形本身上。(请参阅已出版的《Nature》杂志)。 对“文章”和“来信”类稿件,要求作者承担一部分复制彩色图形的费用。但作者无力支付这笔费用时,也不会影响编辑认为重要的彩色图形的发表。 4.9 电子图形格式(Electronic figure format) 一篇论文被接受之后(而不是在接受之前),《Nature》杂志希望采用图形的电子版本,以确保最佳复制质量。如果您所提供的电子文件不合适,我们还可以扫描图件,所以您在准备图件的硬拷贝时请务必考虑到这一点。 请将文件发来。我们可接受以下内容: (1) 软盘; (2) CD-rom; (3) Jaz; (4) Zip; (5) Optical (128 MB); (6) Macintosh or PC formatted. 格式(Formats) (1) 复印件:我们希望采用400+ dpi TIFF 或Photoshop v5 图形(实际大小)。我们可接受JPEG、 EPS 或DCS 12。 (2) 线图/图表/图形(Line art/charts/graphs):我们希望采用Illustrator v8 或更低版本(AI或EPS)。我们可接受Freehand v8、 Canvas v5或v6、 PDF 或Postscript (level2)。 一些说明 (1) 应以与印刷时所采用的正确尺寸差不多的大小来准备文件(单栏为90mm,双栏为185mm)。 (2) 将所有定位图形(placed images)按单独的文件来提供。 (3) 确保将所有彩色图形转换成CMYK(在可能的情况下)。如果有必要,我们可扫描RGB图片,以帮助彩色转换。 (4) 采用无衬线字样,如Arial or Helvetica。 (5) 应尽可能避免采用字距不到1点的行。 (6) 如果要求时,可对硬拷贝/照片/幻灯片进行扫描。 (7) 只要不含定位图形,就可使用Powerpoint/Word和Excel文件。这样的图形应单独提供。 (8) 一些程序可通过“打印”对话框中的“printing to file”生成Postscript 文件。 (9) 请注意,所有磁盘、email文件和硬拷贝都应标明程序/格式、稿件编号和图形编号。 (10) 如果《Nature》杂志已经有了您的正文的最后形式时,请采用特快专递将磁盘寄来。请在邮包上标明零价值,这样我们在收到您的邮包时就不必付费了。《Nature》杂志不会退还磁盘,除非作者提出要求。 关于如何准备电子图形的详细说明,请参阅我们的“投稿前的最后准备指南”( guide to preparing finalized submissions)。 4.10 补充信息(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是与一篇论文的结论直接相关的内容,因篇幅所限,不能包括在印刷版本中。这种内容是经过审稿的,在出版之时在《Nature》杂志网址上发布,同时也以打印在纸上的形式留存在《Nature》杂志在伦敦的编辑部里,以便向对该内容感兴趣、但又不能上网的读者发送。“补充信息”应在“通信与材料”( Correspondence and materials)部分指出,并在正文中的适当地方提到。在论文被接受以后,作者不可对“补充信息”进行改动。“补充信息”还必须可由论文的作者直接提供,既可采用电子形式,也可采用打印在纸上的形式,而且还必须是免费、及时地提供。“补充信息”一般采用支持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反映论文所报告的结论的重要背景。虽然我们并不鼓励作者随同其论文提供“补充信息”,但处理一篇稿件的责任编辑偶尔也会向作者提出(常常是根据审稿人的建议),其论文中的部分数据以“补充信息”的形式来表述可能更合适一些。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会就如何准备“补充信息”向作者做详细说明。含有“补充信息”的投稿,在《Nature》杂志收到以最后形式拷在单独一张磁盘上的“补充信息”之前,不会被正式接受发表。该磁盘应标明文件名,并有一简短说明,如“graphics file”(图形文件)等。作者还必须提供一个完全相同的、打印在纸上的版本(一式五份),以供向《Nature》杂志感兴趣的读者发送。所有“补充信息”磁盘都必须清楚标明“补充信息”,写上标题、通信作者的姓名和稿件的参考编号。(注意:作者还必须提供打印在纸上的“补充信息”一式五份,并做类似的标记)。 正文可以任何一种常见格式的文件来提供,但TeX和LaTeX格式除外。对图形和其他数据,我们可接受纯文本文件(.txt)、Acrobat文件(.pdf)、MS Word文件(.doc)、Postscript文件(.ps)、Quick Time文件(.mov)、graphical image文件(.gif)、HTML文件(.html)、JPEG图形文件(.jpg)、声音文件(.wav)或MS Excel表格文件(.xls)。请注意,文件要尽可能地小,以便可很快下载。图形最大尺寸应为640×480像素(9×6.8英寸,每英寸72像素)。最多允许有8个文件,文件总大小一般不应超过3 MB。电影文件可例外。 请注意: (1) 用一个尽可能短的文字摘要(不超过50个单词)来介绍每个文件的内容,这个摘要可以是一个图片说明,也可以是一个图例; (2) 说明您所提交的文件的类型(程序格式); (3) 确保您在自己论文打印稿中正文或图表说明部分的适当位置、在正文最后的“通信与材料”( Correspondence and materials)部分提到了该“补充信息”。 有关“补充信息”的投稿或准备方面的任何问题,请通过 eguide@nature.com 或通过普通查询 电话+44 171 843 4581与电子出版部联系。 4.11 被接受稿件的校样(Proofs of accepted contributions) 应寄回《Nature》杂志在伦敦的办公室。与订购抽印本有关的所有问题,请与《Nature》杂志在纽约的办公室联系(地址见《Nature》杂志刊头),而不是伦敦或华盛顿办公室。稿件被接受后编辑会向您详细说明有关情况。 5. 发表的条件(Conditions of publication) 5.1 发表之前的宣传(Prepublicity) 稿件投出之后,在出版日之前不得与媒体(包括其他科学刊物)进行讨论,宣传所投稿件的任何内容都有可能导致稿件被拒绝。惟一的例外是在出版之前的一个星期,在此期间,可与媒体讨论稿件内容,但条件是,必须明确承诺,在《Nature》杂志的新闻禁令(press embargo)撤销之前(在出版日前一天伦敦当地时间19点),稿件内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公开发表。这一政策允许作者在科学会议上宣读自己的成果,但应尽可能避免在向媒体公开的会议上讨论投给《Nature》杂志的稿件。当无法避免时,作者必须说明自己的论文是受新闻禁令约束的,并拒绝与媒体的成员进行讨论。已投稿的或“正在出版之中的”论文的预印本可向专业同事散发,但不能向媒体散发。已投给《Nature》杂志、正在《Nature》杂志发表或已在《Nature》杂志发表的论文,不得在任何网址上发布,但有以下例外:如果作者在投稿时已向编辑做了说明、如果论文的内容没有向媒体发布时,论文的预印本可在大家认可的预印本服务器上发布(详情请见Nature 390, 427,1997年12月4日)。 5.2 新闻发布(Press release) 安排发表后,一些稿件将被《Nature》杂志的编辑选出用于每星期的新闻发布。每星期的新闻发布对所选的论文做简要介绍,在出版之前一个星期连同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一起发给全世界登记注册的记者,其目的纯粹是为了在媒体上宣传作者的研究工作。《Nature》杂志允许这些记者在出版日前几天让独立专家看有关论文,但也要遵守新闻禁令,目的是为了征求专家对有关研究工作的意见。被接受并已安排发表的论文的作者也可安排自己的新闻发布活动,但他们必须严格遵守《Nature》杂志的新闻禁令(见5.1)。我们建议作者自己举办新闻发布会时与《Nature》杂志的新闻办公室联系。 5.3 材料(Materials) 作为发表论文的一个条件,我们要求作者向学术研究人员免费提供其所用的材料和方法,供他们自己使用。这一要求包括用于制造转基因动物的抗体和结构,但不包括这种动物本身。报告蛋白质或DNA序列和晶体结构参数的论文,在没有Genbank或Brookhaven数据库登录编号时将不会被接受发表,从出版之日起读者可免费看到这些数据(见Nature 394, 105;1998)。 其他支持数据集在出版之日必须可从作者处直接得到。 6. 投稿前询问(Presubmission enquiries) 对“文章”或“来信”类论文,不要求进行投稿前询问,而且也难以对投稿前询问进行可靠评价。作为一项政策,《Nature》杂志的编辑在看到一篇论文的全部内容之前不会绝对承诺将其送审,所以建议作者提交完整论文以供考虑。然而,如果作者希望做一次投稿前询问时,则应通过《Nature》杂志网址上的投稿前询问表(presubmission enquiry form)来发送。投稿前询问信必须包括作者的姓名、通信作者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论文的标题;向编辑说明论文为什么会让广泛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的一小段文字;一段以《Nature》杂志格式编写的摘要(标注所有参考文献);以及摘要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清单。《Nature》杂志无法保证自己做出反应的速度有多快,但作者通常情况下在二个工作日内可收到回音。编辑不能就对一封投稿前询问信的否定反应与作者进行讨论,但收到这种反应的作者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仍可正式投稿。 7. 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其他稿件(Other contributions published in Nature ) 《Nature》杂志主要以“文章”和“来信”的形式发表原始研究论文,它还以以下格式发表其他投稿。我们建议想给这些栏目投稿的作者,在投稿前阅读《Nature》杂志上的相关栏目及下面的指南,以了解这样的稿件如何来写。《Nature》杂志所有栏目中的所有文章都按我们通常的条件来考虑,其中包括要受我们的新闻禁令条件约束(见5.1)给《Nature》杂志任何一个栏目投稿的作者,必须提供其目前完整的邮政地址、电话、传真和e-mail地址。 7.1 读者来信(Correspondence) “读者来信”类稿件可以是对热点问题的简短评论、是掌故轶事、或者是读者对《Nature》杂志上发表的非正式内容(如“新闻”( News)和“书评”( Book Reviews))的反馈意见。它们不是专业评论,专业评论应投给“简明通信”( Brief Communications)栏目(见7.4)。 “读者来信”类稿件可以非常快地得以发表,它们通常为500字左右或更短。投稿应通过email发至 corres@nature.com (请把人名和地名的重音符号标清)。这类稿件通常不审稿。投稿者应注意,一定要提供其完整的邮政地址、e-mail、电话和传真号码(提供传真号码很重要,因为《Nature》杂志要用传真发校样);如果作者在投稿后不在其通常地址的话,还应提供其当前的完整的联系方式。 这是《Nature》杂志上惟一一个自然来稿可通过e-mail投稿的栏目。请不要将《Nature》杂志的这一部分与“简明通信”( Brief Communications)部分混淆(见7.4),后者要经过审稿,是专业的、科学的内容,而且稿件必须通过邮政投稿,而不能通过e-mail投稿。 7.2 评论(Commentary) “评论”类文章是对那些公众感兴趣、对科学研究有一定影响的热点问题所做的新闻性的、有说服力的、常常是有争议的评论。这些文章不很深奥,可让本身不是研究人员、但却对研究工作感兴趣的读者看懂。“评论”类文章可考虑自然来稿,但作者最好先以一段概要的形式提交简短的建议书,可通过e-mail( nature@nature.com )发给“评论”编辑,以“Commentary proposal”和作者姓名为主题。我们优先考虑只有一个作者的文章。在提交概要后,“评论”编辑将会就格式和编辑意见向作者做详细说明,其要点如下: (1) 文章应以“新闻”开始,开头一段包含用简单语言写成的文章要传达的信息。 (2) 文章不应含有专业述语,其程度应相当于比较好的报纸上的文章。 (3) 欢迎有争议的文章,但应明确说明某一观点是有争议的,并让非专业读者了解到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什么。 (4) “评论”文章在《Nature》杂志上所占页面数为整数,通常为一页(1000字加一个小图)或两 页(2000字加两个小图)。 (5) 文章最好有图形或其他类型的插图。《Nature》杂志必要时可从图片库获得图片,但希望最好采用作者自己提供的图片。作者的彩色图片可免费复制。 (6) 参考文献应尽可能地少,最好少于10条。参考文献的风格同“来信”和“文章”类论文一样(见4.5),但不要求列出所引用文章的标题。 (7) 所有文章都要受《Nature》杂志通常的发表条件和禁令条件约束(见5.1)。 (8) 文章发表后,向作者赠送一本有其文章的一期杂志,还有一份抽印本订购单。有彩色图片的文章的作者,可以黑白版的价格订购黑白版的抽印本。 7.3 新闻与观点(News and Views) 这类文章向非专业读者介绍在最新出版的论文中(如在《Nature》或其他杂志上)或在科学会议上所报告的新的科学进展。 大多数文章是约稿,但在论文发表之前或在会议召开之前,愿意投稿者也可向某个“新闻与观点”编辑提出建议。当一位“新闻与观点”编辑说整篇文章将被考虑时,作者应按以下指南来写该文: (1) 作者不许讨论自己参与的研究工作,也不许讨论来自其自己的机构或其同事的机构的研究工作。 (2) 每篇文章不应超过两个作者。 (3) 文章应在“新闻与观点”编辑所给的长度限制之内,通常为800-900字。 (4) 标题(Titles)不应含有标点符号或缩写。“新闻与观点”文章在标题之上还有一个由一、两个单词构成的部分,称做“strapline”,用来定义文章所属专业领域(如“天文学”或“生物学”等)。标题和strapline由作者与编辑讨论确定。 (5) “新闻”应当在简洁明了的开头一段中提到,以吸引那些不是本领域专家的读者注意。这一段应当明确提到所讨论之论文或会议,触及所讨论之新的研究工作的实质内容。 (6) 接下来,应当是更详细的背景和解释,包括作者自己的观点。通常,文章最好以对新的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评论和对今后研究方向的评论结束。 (7) 文章读起来不能像教科书:大多数读者都会有一定的科学背景,但专业术语应当避免使用。 (8) 示意图(Diagrams)可用来解释新的结论或新的结果的科学背景。作者的草图可由《Nature》杂志重新绘制,并且可免费复制成彩色的。欢迎作者向我们提议其他图件,无论是黑白的还是彩色的,是传递信息类的或装饰类的,都可以。 最后的图件应按《Nature》杂志其中一种可读的电子格式来准备,详见4.9节。 (9) 参考文献(References)应尽可能地少,最好少于10条。在正文中,参考文献应采用上标数字表示,并按顺序引用。如果“新闻与观点”文章要与同一期《Natur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相伴,则应给该论文一个正式的文献编号,并在正文中以这样的形式提到该论文: “.? on page xxx of this issue ?”。参考文献应按照《Nature》杂志通常的风格(见4.5节)列在文章最后,但不列引文的标题。 (10) 致谢(Acknowledgements)是不允许采用的,也不允许提到资助金额和其他数字。 (11) 收费(Fees)。发表所有“新闻与观点”文章都要收少量费用。如果您不能接受这一收费,请让我们知道,以便做出其他安排。 (12) 会议(Meetings)。有关会议报道的写法,其详细说明请您通过 nature@nature.com 索取。 (13) 提交复印件(Copy submission)。文章应以电子方式提交,可发e-mail,也可寄磁盘;可采用Microsoft Word文件,也可采用纯文本文件。一份隔行打印的复印件也应传真或邮寄到《Nature》杂志的伦敦办公室。请务必写全您的邮政地址、电话和传真号码、以及email地址。 如果您不在自己通常地址的话,还请您写清自己的联系方式。这类文章在编辑过程中有时改动很大,但我们会给作者一切可能的机会来审阅校样。校样通常用传真发送。 (14) 提交图件(Artwork submission)。所建议图形的传真件应同文章文字部分的传真件一起提交。《Nature》杂志美术部可将作者的草图转换成达到出版质量的图形,但草图必须清楚(如果作者建议采用彩图的话更好)。最好采用绘制的或电脑生成的原始图件。有关《Nature》杂志优先选用的电子格式,请参阅 4.9节。 (15) 提交电子图件(Artwork delivery)。数字化图件和图像可放在一个ftp站点上或用email发来,也可拷在一张2-MB高密硬盘上、一张CD-rom上、一张Iomega Jaz 1-GB或 Iomega Zip 100-MB可拆卸PC或Macintosh磁盘上寄来。每个文件或磁盘必须标上作者姓名、“News and Views”字样、文件格式和简短的内容介绍。 (16) 抽印本(Reprints)。文章发表后将会给作者发去一个订单。作者如果愿意订购含有黑白图形的抽印本,我们将以黑白抽印本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寄信与联系地址刊登在《Nature》杂志印刷本的刊头上和《Nature》杂志的网址上(见 “contact Nature”)。 7.4 简明通信(Brief Communications)是《Nature》杂志上需经审稿的、相对来说非正式的一个栏目,发表以下类型的稿件: (1) 对一个具有广泛兴趣、新颖而热门的发现所做的简短报告,通常只需一个小图形或小表格。这种类型的稿件经常是按“来信”投稿的,在编辑与审稿人的建议下压缩成“简明通信”。 (2) 对在《Nature》杂志上发表的原始研究论文或其他专业文章所做的评论(见下文)。 (3) 交流关于某些人们非常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的初步结果的文章,这种文章必须尽快发表。 (4) 从科学角度谈论国际上公众普遍感兴趣的某个热点问题的文章。 这类稿件应通过邮件(不是通过e-mail)投给“简明通信”编辑,稿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 长度少于500字;没有图表时长度少于700字。 (2) 编辑出于版面或其他原因可能会改动标题。编辑改动标题时会与作者商量,但最后决定由《Nature》杂志来做。 (3) 稿件应当以一个只有两、三个句子的段落开始,这一段中含有文章要传达的信息,但不要用专业术语。 (4) “简明通信”稿件应当有一个只需一个小图形或小表格的简单信息。图形和表格的大小应当掌握好,使它们可缩至一栏宽(58 mm)。图表应当排列成一个长方形,应当尽可能简单。如果一篇文章已接受发表,其图件要求采用电子形式(有关可接受格式的详细情况,请参阅 4.9 节)。 (5) 稿件参考文献数量不得多于10条(越少越好)。参考文献的风格见4.5节,但文章的标题不要求列出。关于参考文献的其他所有规定同“文章”和“来信”类稿件:每个参考文献编号只能引用一个文献,参考文献编号在正文中采用上标形式。 (6) “致谢”和“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s)不允许使用。“简明通信”是《Nature》杂志上投稿数量极大的一个栏目,所以多数文章(至少占90%)未经审稿就不得不予以拒绝。对本刊的这一栏目,我们通常是不会考虑关于编辑决定的申诉的。对稿件已被接受的作者,如果他们不在其通常地址时,必须在接受后几星期内提供自己的详细联系方式。作者提供自己当前的电话、e-mail和传真号码非常重要,尤其是传真号码,因为我们要用传真发校样。 希望就《Nature》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撰写评论稿件的作者须知: 当您就《Nature》杂志上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向“简明通信”栏目投一篇评论稿件时,请注意以下补充要求: (1) 文章写成后应能让非专业读者看懂:罗列专业问题是不适合发表的。文章应抓住已发表论文的主要问题,不能纠缠相对来说不重要的问题。这样的文章应当是主题思想突出的文章。 (2) 评论文章在向《Nature》杂志投稿前应先发给所讨论论文的作者,以便在可能的情况下将争议直接解决,将双方都同意的问题从所投稿件中去掉。当一篇稿件投给《Nature》杂志后,稿件作者与原论文作者之间联系信件的复印件也应一并寄来,以供编辑参考;即使原论文作者没有回信,稿件作者也应将自己写给对方的信复印后寄来,否则就有可能耽误稿件发表。如果作者没有将自己的评论文章发给原论文作者,应写一封短信向《Nature》杂志解释其中的原因。 (3) “简明通信”编辑将根据已发表论文的中心结论是否是讨论的中心议题、原论文发表了多长时间、以及对原论文进行评论或交换观点是否会让非专业读者感兴趣等来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由于《Nature》杂志收到的评论稿件远远多于版面空间允许发表的数量,所以不符合这些标准的稿件建议在专业刊物发表。对已发表的“文章”和“来信”类论文的更正,作为更正内容发表在“文章”和“来信”栏目中,不作为“简明通信”文章发表。 (4) 以初步数据证实、扩展或反驳一篇已经发表的论文中部分内容的稿件不作为“简明通信”稿件考虑,除非它们是关于一件特别让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的。 (5) 满足《Nature》杂志标准的评论送给原论文作者听其反应,然后根据编辑的判断决定是否送给一位独立审稿人去审稿。(编辑通常,但并不总是,会将原作者的反应送给审稿人。)为避免不必要的耽误,给原论文作者两星期的期限来做出反应。原作者的反应不是审稿报告,但有助于编辑决定是否发表评论稿件和/或原作者的反馈意见。然而,原论文作者必须对评论稿件保密,不得将其用于自己的研究工作,也不得用于除对评论做出反应以外的其他任何目的。原论文作者不得对评论稿件进行复制,如果让其同事看了评论稿件,则其同事也应对此事保密,而且原论文作者还必须向编辑说明让哪些同事看了。如果原论文作者在收到评论稿件两星期内没有做出反应,编辑会进行下一个步骤,不再等其反应。迟到的反应不会被考虑发表。只有当原作者的反应有新意时才会得以发表,如果重申其论文中已经表达的观点是不能发表的。反馈稿件不得含有图形(除非有特殊理由)或新的数据,只限于对有关其所发表论文的质疑做出回答。 如果一篇稿件的作者之间意见不一致,《Nature》杂志将通过通信作者联系,除非一位共同作者希望将其名字从作者名单中去掉。在这种情况下,该共同作者应与《Nature》杂志直接联系。 (6) 所有稿件在语气上都应慎重,不得含有煽动性语言或其他过激言辞。 (7) 被接受发表的文章将要求采用电子形式,可发e-mail或寄磁盘。然而,在编辑要求以电子形式提供之前,稿件不得以电子形式提供。 (8) 评论文章的作者将会看到他们自己稿件的一份校样,而不是原论文作者反馈稿件的校样(如果反馈稿件也要发表的话)。做出反应的原论文作者将会看到全部稿件(包括评论和反馈)的一份校样,但不许对评论做改动。 7.5 书评(Book Reviews) 自然来稿不予考虑。 7.6 综述与进展文章(Review and Progress articles) 《Nature》杂志发表两种综述:“综述”文章和“进展”文章。 (1) “综述”文章对科学研究的某一热门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有时范围会更广一些。通常情况下,它们所占版面不超过《Nature》杂志6个页面。 (2) “进展”文章是对热门的、进展较快的领域所做的较短的综述,所占版面不超过《Nature》杂志4个页面。多数稿件是约稿的,自然来稿也可考虑,但希望写“综述”或“进展”文章的作者,必须先以简短概要的形式通过 nature@nature.com 或邮局给“综述”编辑发一封投稿前询问信。在概要中,作者应介绍文章的基本结构;列出将要评述的内容,并指出评述的深度;说明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除概要外,还应有一篇介绍所讨论话题的背景、概括迄今所取得的进展的梗概,大约300-500字。详细到这种层次的概要,可让《Nature》杂志的编辑在委托作者撰写该文之前从编辑角度提出意见,可免除以后的大量编辑加工。 (1) “综述”文章是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有最新重要进展的科研领域。 (2) 这种文章集中介绍某一领域的一个热点方面,而不是进行全面的文献评述。 (3) 这种文章可以是有争议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应简要指出相反的观点。这种文章不应把焦点放在作者自己的研究工作上。文章的语言应当简单,新的概念应当予以定义,专业术语应当予以解释。 (4) “综述”文章的长度通常不应超过6个页面。参考文献不应超过100条,最好只有50条。欢迎使用图表和解释性文本框(用于解释专业问题或背景材料)。 (5) “综述”文章是经过审稿的,《Nature》杂志的编辑经与作者协商要对其做大量编辑加工。 进展文章(Progress articles)的格式与“综述”文章相似,但有以下例外: (1) 它们所占版面不超过《Nature》杂志4个页面,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在内。 (2) 它们集中评述当前的一些特别有意义、可为某一领域确定新的标准的论文。 (3) 由于其时效性较强,“进展”文章应当在《Nature》杂志的编辑表示对作者所提供的概要感兴趣之后短短几个星期内写完并投来。 (4) 作者可以讨论自己的研究工作,但应在文中明确指出他们所表达的是个人观点,而不是大家都认同的观点。 (5) 标题应当简短(一般只有一行),相对来说比较随意。“进展”文章是经过审稿的,《Nature》杂志的编辑经与作者协商要对其做大量编辑加工。 8. 一些月刊(Monthly journals) 《Nature》出版集团(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出版《Nature》杂志( Nature )(周刊)和6种月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细胞生物学》( Nature Cell Biology)、《自然遗传学》( Nature Genetics)、《自然医学》( Nature Medicine)、《自然神经科学》( Nature Neuroscience)和《自然结构生物学》( Nature Structural Biology)。 如果您想了解关于《Nature》杂志与这些月刊之间关系的更多情况,请访问《Nature》杂志网址( www.nature.com ),参阅“作者信息”( author information)部分的“Guide to Nature and its related journals”。 function errorhandle_clickhandle(message, values) { if(values ) { showCreditPrompt(); show_click(values , values , values ); } }
2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两岁开始看新闻联播看汉字的遐想空间
热度 2 陈众 2011-5-4 04:16
说句实在话,“两岁开始看新闻联播”这个说法实在无聊透顶,我儿子生下来就看呢! 猪 才相信两岁的娃娃看的懂新闻联播! 问题是这句话既没有语病,也说得通,就像领导述职报告或者ZF工作报告一样。第一特征是说了跟没说似得,第二特征是怎么看怎么了不得。 记得前一阵看一篇文章,说关于国家的理解,作者提到很烦汉语讲不清“爱国”二字,于是用英语单词阐述了一通,大意也就是国到底是Country, Nationality, State等等之类的。说白了,作者政治上趋左,所以大大讨论了一通。 读高中的时候,我对汉语是五体投地的,源于阅读古代诗词、历史典籍给人留下的遐想空间。《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等小说更是三言两语就把一个英雄刻画的栩栩如生或者是阐述了一个复杂的历史故事,而又能让一般的中学生能够理解。所以再回顾初中时代看的金庸武侠,真是佩服金大侠能够从古籍中得到那么多的灵感,把一些不相干的东西编在一起,煞是好看!甚至有时候看东周列国志里面的人物故事,感觉很多要改编成武侠都不是难事。 可惜,现在的汉语实在没什么看头了,除了搞什么梨花体、咆哮体,就是热衷于玩文字游戏,真正把汉语变成了让人觉得痛苦的语言。 网上流传的黑色幽默:   请解释下文中每个“意思”的意思     阿呆给领导送红包时,两人的对话颇有意思。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阿呆:“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阿呆:“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阿呆:“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阿呆:“是我不好意思。”   老外泪流满面,交白卷回国了 阿呆可是一点都不呆的,倒是我等读书人傻呆呆的...... 我写这篇博文是不是写跑题了啊,汉字的遐想空间?大家都有脑子,自己遐想去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7 次阅读|2 个评论
怎样才能活得有尊严?
lzxun123 2011-4-21 16:56
在 2010 年 3 月的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温家宝同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 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 在 2010 年的新春团拜会上,温家宝也提到 “ 尊严 ” 。 在此之前的 2 月 27 日,温家宝同学在线与网友交流时指出: 我提出 “ 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 ” ,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赋予自由和权利。 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这就是我讲的尊严的含义。 这是政府理想层面的百姓尊严,或者说,是人民政府努力的目标。有人把这一目标通俗化为: 让羸弱者感觉到生活的温馨;让普通人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让更多的人感觉生活在这个国度的骄傲、自豪;“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这一美好宿愿也是百姓梦寐以求的期待,尽管目前是远在银河系之外的馅饼。 实际上,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尊严地生活着,除了外界将理想馅饼变成我们日常食用的包子馒头外,还要有像 玻尔兹曼那样 的高贵。 奥匈帝国约瑟夫皇帝决定授予路德维希·玻尔兹曼( LudwigBoltzmann )贵族头衔,这遭到年轻科学家的拒绝。“中产阶级的姓氏,对我的祖先来说已足矣,对我的子孙来说,同样如此。”玻尔兹曼当时这样回应道。( 《 为信仰献身 》 http://zqb.cyol.com/html/2011-04/20/nw.D110000zgqnb_20110420_3-11.htm ) 换句话说,外在的理想环境要,内在的文化基因也不可或缺。没有前者,百姓固然实现不了尊严地活着;缺少后者,所谓的有尊严地活着也只能是自欺欺人的梦呓而已。 有时,不管环境如何恶劣,处境如何艰难,我们还是要 “ 让个人灵魂的尊严浮现出来”!
个人分类: 随笔|2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评论:新兴产业不应盲从 重在核心技术突破 中国电子报 2011年03
pikeliu 2011-3-20 10:09
评论:新兴产业不应盲从 重在核心技术突破 来源:中国电子报 2011年03月17日10:22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本报记者 胡春民 陈艳敏 樊哲高   “现在全国是一片物联网热,一头是政府热,各地政府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一头是小企业热,趁机倒卖传感器,也有利用物联网的概念圈地圈钱的。在一些地方没有真正弄清物联网产业的战略意义时,就盲目跟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对全国上下盲目跟风上马物联网项目的现象提出严厉批评。   一哄而上,无序发展有苗头   物联网是我国确定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一个分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物联网的表述,也仅仅是“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调查显示,全国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北京、福州、深圳、广州、昆山、杭州等城市都加快了物联网发展的布局。   与物联网有类似命运的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都成为各省市“十二五”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两会期间,记者进行有限的调查发现,广东、上海、江苏、福建、山东、四川、重庆、北京等省市都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本地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都有明确规划和实施步骤。   而九三学社中央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也显示,已有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近80%的地区考虑发展节能环保产业,60%的地区发展生物育种产业,50%以上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   各地盲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苗头已出现。   去年,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王金祥参加了全国政协在江苏、河南、陕西、河北、山东、湖南、湖北等地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查研究。   “目前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家积极性很高,但是也有一些无序发展的苗头。”王金祥对记者说。   作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调研组的召集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副主任邵志清去年就此问题也进行了广泛调研。   他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当前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是政府在推动,虽然在启动前期,政府的支持是必要,但如何让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将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九三学社认为,目前有些地方只注重争投资、抢项目,甚至不惜用“新瓶装旧酒”的手段,低水平重复建设,将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   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   去年广东省人均GDP已经突破7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地区的水平,但依靠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经济模式将难以为继。广东省确立了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7大新兴产业作为今后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但是,广东并没有采取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而是集中优势资源推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3大产业率先突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广东根据本地的特点选择了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优先发展。”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   无锡作为国家传感中心、物联网中心,有关物联网的示范应用应该在无锡率先取得突破。无锡又是国家确定的5个云计算试点之一,也是国内第一家用于商业运营的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也必然列为无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无锡市市长毛小平认为,正是因为拥有物联网、云计算的优势,无锡将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各种软件信息服务业。   而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的四川省和重庆市,更多是基于承接电子信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考虑。   “从四川的区位条件看,电子信息产业比其他产业对物流的依赖性小,物流成本相对更低。蜀道难所形成的交通制约和物流制约,曾一度成为制约四川加快发展的重要瓶颈。”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说。   近几年,为了打造中西部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四川先后引进了英特尔、德州仪器、富士康、戴尔等全球知名的配套企业,华为、中兴、联想等国内品牌企业也在成都建立了研发、制造基地。   重庆更是把宝押在电子信息产业上,2015年该领域产值将占到重庆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市长黄奇帆认为,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重庆将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通信设备,因为这些产品是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立足本地、突出特色。武汉的“中国光谷”作为国内最大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功案例。   “湖北选择发展以光通信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正是基于武汉在光电子领域10年的产业基础。”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院长童国华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所以,对于各地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王金祥认为,国家应从规划引导、统计监测、布局优化、重点突出等方面做好协调部署,各地应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中去。   示范为先,核心技术是灵魂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应用和市场准入对于产业的培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市场推广的力度,在支持新兴产业示范应用方面,制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示范应用的具体支持政策,设立重大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开展示范应用。”邵志清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他认为,上海应在新能源汽车上设立先行示范区,积累运行经验,为全国大规模推广进行探索。比如,继续放大世博会的效应,通过政府采购、私人购车补贴、配套设施补贴等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在特定区域(如汽车城、国际社区、郊区新城、虹桥枢纽、崇明岛等)率先推广应用,力争到2012年全市形成3万辆以上的示范规模。   在新兴产业项目上,除了加强应用示范推广之外,掌握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对新兴产业安全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认为,新兴产业的灵魂就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否则就仍是传统产业。他指出,技术的突破需要依靠创新,同时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但是,实际上各地上马的新兴产业项目并没有从关键技术或者核心技术上优先突破,甚至有些项目可能已跌入盲目引进的陷阱。   “物联网的关键设备传感器80%依赖进口,集成电路中的芯片80%也依赖进口,去年芯片的进口额比石油还高,我们完全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邬贺铨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太阳能电池领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褚君浩也举例说,薄膜太阳能电池正在向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和可靠性发展,美国FirstSolar公司之所以能够做到1美元/千瓦时左右,就是因为掌握了CdTe薄膜的核心技术;而我国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工艺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只能采购国外的整线设备,使得大部分利润落到了国外供应商的囊中。   他建议,现阶段我国应该采取适当进口先进技术和大力自主研发并举的方式来发展新兴产业。在引进方面,不仅要引进“硬件”,还要引进“软件”,引进思路和人才,“把国外半成型的技术和人才引进来,让我国成为高技术研发的高地。” (责任编辑:刘瑞刚)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0 个评论
贵州三产比重猛增,喜还是忧?
huailu49 2011-3-16 11:32
日前翻阅《中国统计年鉴2010》,突然发现地处西南的贵州省2009年的第三产业比重高达48.2%(比2008年大幅提升了近7个百分点),比老牌直辖市天津和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的省份都要高,这确实令人意外。 这些年似乎流行这么一种观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越高,就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越发达、现代化程度越高。按照这个观点,贵州无疑可以加入发达省份的行列。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比如人均GDP)加以审视,您也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贵州“三产比重奇高”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工业化水平滞后,严重地压低了第二产业的比重,而让天平的两头此消彼长。对此,贵州的主政者无疑是清醒的。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贵州省就提出: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壮大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同年11月,贵州省政府又印发了《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 贵州历史上交通闭塞,进而导致观念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然而毕竟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发展潜力和空间都很大,只要政策对头,上下同心,坚持不懈,相信会有一个不错的前景。
个人分类: 产业结构|37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上海交通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转载)
热度 2 hitzhj1231 2011-3-14 17:29
发信人: tortilla (铁头大王), 信区: Joke 标 题: 上海交通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 13 18:58:19 2011),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orkLife 讨论区 】 发信人: selie (卖身上网), 信区: WorkLife 标 题: 上海交通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转载)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 13 18:52:23 2011), 站内 发信人: selie (卖身上网), 信区: PhD 标 题: 上海交通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 13 18:25:07 2011), 站内 发信人: selie (卖身上网), 信区: Shanghai 标 题: 上海交通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Mar 13 18:13:24 2011), 站内 为了落实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精神。上海交通大学党委领导决定事实一系列改革,强力推进“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进程。该更措施如下: 一)减少学科数量,提炼出基础性,战略性学科 二)取消学术性硕士,以博士生为研究生主力 三)建设世界一流实验室,未来5年,每年投入30亿建设10大世界顶级实验室。每年投入科研经费150亿。 四)实行教授治校,非教授,全部面向社会聘任。 五)以每个学科世界TOP30的标准,聘任教授, 六)全面提高教授待遇,实行年薪制,讲师为60万一年,副教授为120万,教授300万,讲席教授1000万。 七)博士生按研究人员提供薪酬,标准为:第一年年薪18万,每年增5万。最长为5年。 对博士生提供80平米单身宿舍,标准按上海四星级酒店。水电住宿等费用全免。提供每年各类保险。 八)学校更名为“钱学森理工学院”,原因如下:1:交通两字,大家很容易把我校毕业生和交警联想起来。2英文jiaotong在外国人眼里也一头雾水,3由于我校强大的理工科水平,我校更名为理工学院非常合适,3如果更名为上海理工学院,我校的英文名称为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简写为SHIT。非常不雅观,所以经研究决定以我校著名校友钱学森的名字命名比较合适。由于钱的英语为Money.所以我校的英文名称为Mon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MIT。 --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73676/
296 次阅读|2 个评论
纺织界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nanyq 2011-3-12 23:34
3月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激起现场多次热烈掌声。开幕大会刚一结束,本报记者现场采访了纺织界两会代表委员,在感受他们激动心情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们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未来国家和行业在更高起点上发展的动力和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特点是把年度工作与“十二五”规划纲要合并报告。报告三大部分阐述得非常清晰,而且求真务实。整个报告突出了科学发展的主题、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关注民生的重点。回顾“十一五”时期的政府工作时所谈到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非常深刻,对我们做好今后工作具有很大启示。   今年报告最大的亮点是将“十二五”国家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下调至7%,说明国家对于“增长减速,幸福加速”的决心,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经济发展要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的重大转变。说明政府更加注重并强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结构调整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上。   在以往的报告中很难看到哪一项目标任务没有完成。而今年的报告则明确指出了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让人们体会到政府工作的求真务实,更加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同时,也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亟待加强,科技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   从报告中分析,“十二五”我们纺织工业的最大机遇还将是扩大内需,它是根本动力。另外,报告用很大篇幅阐述了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使我们明确了国家以及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具体,包括相关产业增长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节能环保的各项指标,加大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强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建设,通过自主研发与自主品牌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等等。   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鹰游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国良: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振奋人心,报告提出了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重点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新技术和新一代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产业化及应用,推动高端纺机和配件自主化,以及大力推进航空航天、能源资源、交通运输、重大装备等领域急需的碳纤维产业的发展。   从报告中,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国家和政府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决心,相关扶持政策也越来越多,对于我们企业在稳定生产T300碳纤维的基础上,加快将过硬的T700、T800碳纤维推向市场,是一个极大的激励。我们将更加专注于新纤维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打破发达国家垄断碳纤维特别是高端碳纤维市场的神话。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亚夫:   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品牌企业今后进军国际高端市场,赢得更多竞争优势和话语权,增强了信心和动力。报告提出了今后5年,国家要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我相信在国家正确引导和政策支持下,自主品牌发展的环境将越来越好,为我们不断增强与世界品牌竞争的实力创造了条件。   温家宝总理报告还明确提出了“十二五”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特别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这些将能从根本上促进我们传统纺织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   听了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对于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备受鼓励。让我们认识到落后的生产能力必须加快淘汰,纺织行业淘汰落后以及节能环保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和紧迫。   我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关注民生,对涉及民生的保障农民工权益等一系列问题做出关切和回应。报告指出了我们近年来一直呼吁的要完善分配体制,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的解决办法。   报告增强了我们抢抓机遇的意识,未来5~10年我国经济和纺织行业都将大有作为,特别是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加大支持力度,让我相信今后几年无论国家还是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都一定会得到显著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   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总理的报告充分显示出中国国力的显著提升,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特别自豪和骄傲。   报告在谈到“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经济工作重点时,都强调了我国要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并特别提到了加强自主创新以及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突出了科技强国的重要理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注重用数据说话,从大量的数据中可以感到今年国家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的力度之大,使企业完成今后各项目标任务增强了信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们对政府更加有信心,对企业的发展也更加有信心。   
9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电力信息解读
heshang11 2011-3-11 10:20
我国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今年,涉及“十二五”的发展规划问题被广泛关注,在温家宝总理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报告中,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公用服务事业,在报告的各个部分多次被提及。   关键词:智能电网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说,要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这是继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智能电网建设后,连续第二年在报告中出现,表明由我国电力企业率先倡导和实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从企业行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且在过去一年的建设中,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在清洁能源利用、传输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十二五”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发挥重要作用。   智能电网是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载体,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可持续发展。智能电网建设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且被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意味着该项发展计划很有可能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并在相关法律、财税政策、资金和电价等方面获得国家政策支持。   由于全球智能电网仍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可以预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将会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   关键词:能源远距离输送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2010年我国原煤产量32.4亿吨,75%需要通过铁路和公路跨省外运,煤炭运输约占铁路货物总运量的50%,跨省区输煤与输电比例为20:1,输煤在能源资源配置中所占比重偏高,给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   就电源结构而言,也不合理。马宗林介绍,201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9.62亿千瓦。其中,火电7.1亿千瓦,水电2.1亿千瓦,核电0.1亿千瓦,风电0.3亿千瓦。火电装机占装机总量的73.5%。燃煤发电给大气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75%、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5%、一氧化氮排放量的60%和悬浮颗粒物的70%都来自于燃煤。   而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支撑力度也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技术相对落后,特别是新能源产业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尚未掌握,关键设备、组件主要依赖进口,研发基础薄弱,技术标准偏低,产业集中度不高,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重点:传统能源高效利用和大力开发新能源   马宗林告诉记者,在提高传统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如何科学高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是加快我国能源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   马宗林说,清洁能源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是转化为电能,发达国家清洁能源用于发电的比重超过80%。根据我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到15%的目标,需要在未来十年内实现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增长1倍、8倍、10倍和100倍,发展任务艰巨。应优先开发水电,大力发展核电,积极发展风电,稳步开发太阳能。   在能源配置上,马宗林说,要构建分工明确、结构合理的输煤输电格局。转变能源输送方式,关键是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挥煤电运综合协同优势,实现整体运输效能最优。应坚持输煤与输电并举。   在能源消费上,马宗林说,要以智能用电推动全社会自发节能。根据预测,   2020年,智能用电将降低用户电力需求约445亿千瓦时,折算后可节约燃料费用约96.3亿元。应加快发展电动汽车及充电网络,按照“换电为主、充电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商业模式,确立科学的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建设标准统一的充电服务网络,促进电动汽车产业链健康发展。   建议:政策扶持与技术创新   马宗林认为,新能源发展是系统工程和长远事业,需要完备配套的政策支持。发展规划方面,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布局,注重新能源发展与资源利用、电源结构、电网建设和市场消纳相协调,保证项目建得起、送得出、有效益;鼓励发展小规模、低电压、分散型,就地消化的新能源;对不具备远距离输送条件,也不能就地消纳的,合理安排建设时序,防止一哄而上,避免浪费。财税政策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支持新能源的专项基金。鼓励地方财政贴息支持新能源发展。对新能源企业增值税即征即返的优惠政策要落实到位。投融资方面,拓宽新能源企业投融资渠道,制定更优惠的贷款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和支持新能源发展。制定鼓励新能源企业上市的政策,支持新能源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价格机制方面,尽快建立起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拓展新能源补贴范围,对单位和家庭自发自用的新能源也应按照国家规定给予补贴,鼓励用户消费绿色能源。   在技术创新上,马宗林说,我们要尽快掌握新能源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核心问题,不在装机容量而在核心技术。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把握新能源发展的主动权。应加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集中力量对风能资源测量、太阳能光伏发电间歇性、硅板低耗能冶炼、生物质能开发、大规模储能、新能源发电并网接入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
个人分类: 杂谈|17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两会精神:中国五个“不搞”
热度 4 xupeiyang 2011-3-11 08:58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0日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涉及国家根本制度等重大原则问题上不动摇。 “从中国国情出发,郑重表明我们 不搞 多党轮流执政, 不搞 指导思想多元化, 不搞 ‘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不搞 联邦制, 不搞 私有化。”吴邦国当天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这样说。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lh/2011-03/10/c_13771379.htm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524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代表建议央视一套和各地首套节目禁播广告
liaodehua01 2011-3-8 19:22
核心提示: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主持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方明在天津代表团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央视一套和各地方电视台首套节目全部禁播广告,只有不做广告,才具备公信力,防止媒体被商业利益牵着鼻子走,“否则做出来的新闻难保公正。” 本报讯(记者文静)昨天,全国人大代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主持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方明在天津代表团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央视一套和各地方电视台首套节目全部禁播广告,以公平的姿态投入到新闻报道工作中,实现做纯新闻的目的。 方明表示,目前各种广播、电视、电影充斥着太多的广告,这些广告中公益性质的广告太少,商业性质的广告太多。方明说,目前低俗广告充斥屏幕,“比如那些涉性广告、女性内衣广告、涉药广告等等。” 方明说,这些广告往往宣传一些低俗的内容,画面大多通过一些女性形体之类来吸引观众眼球。而那些禁止吸烟、倡导文明礼貌的公益广告少之又少。 方明举例说,在国外有不播广告的纯新闻电视台,比如日本的NHK,纯粹做新闻,不播广告。“我最近听说重庆卫视也宣布不播放广告了,致力打造全国第一个公益电 视频 道。”方明说,既然重庆卫视已经开了先河,是不是中央一套也可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可以不播广告,改做纯粹的新闻频道。他同时建议,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首套节目都要论证一下,是否可以不播广告。 对于提出这一建议的原因,方明解释说,因为只有不做广告,才具备公信力,防止媒体被商业利益牵着鼻子走,“否则做出来的新闻难保公正。” 方明透露,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昨天参加了天津代表团审议。“听完我的建议,他当场对在座的国家广电总局负责人表示,代表的意见是否考虑研究一下,出台广告播放的相关管理规定。”方明说。 责任编辑:NN005 (本文来源:人民网 )
1166 次阅读|0 个评论
仰科学之苍穹 慕鸿鹄之高翔
bless3717 2011-3-7 21:37
——记2010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高翔 ■研通社记者 王芳    高翔,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7级直博生,师从施一公教授。研究方向为结构生物学,在国际上,他第一次获得了APC家族的高分辨率三维晶体结构,第一次同时获得了同一个膜转运蛋白(LeuT-like)有底物结合和没有底物结合的两种不同状态下的高分辨率三维晶体结构,他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作为中国博士生代表,他于2010年6月出席在德国召开的林岛诺贝尔奖得主大会;他曾受邀于2009年8月在国际生化大会做工作报告。   他有着骄人的科研成绩——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在 Science 和 Nature 杂志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正如他的名字中所描述的,他正在科学的苍穹中如鸿鹄般高翔。    “一点点坚持下来,就会有所突破”   当被问到自己最引以为豪的优点时,高翔笑着说,“可能是坚持不懈吧。”“我从来不觉得我比别人聪明,甚至有时候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但是正在因此,我会更加执着,更努力得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高翔坦言道,自己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失败远远比现在所收获的成功要多得多,但是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也从来没想过放弃,甚至没有过一丝一毫消极的想法,“遇到困难,要考虑的是怎么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或者放弃,一点点坚持下来,就会有所突破”。   在论文发表前,高翔每天早上8点开始进入实验室,除去两顿饭的时间,一直到晚上11点离开,每天工作时间12个小时以上,每周工作六天半以上,这就是他的时间表。   “为了做实验,对于我们来说,熬夜到凌晨2-3点,第二天7点起床继续工作,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高翔现在很自然得谈起实验中的艰辛。他谈到,2007年实验室组建之初,由于各种仪器还没有配备齐全,为了不耽误试验进度,就去找其它单位的仪器来借用,别人白天做,他们就晚上做,他提到,曾经为了一台X-ray仪器,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市。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梅花扑鼻香。也许正是这点点滴滴的汗水,才汇聚成今日的波澜壮阔;也许正是这分分秒秒的努力耕作,才结出如此累累的硕果。高翔用三年的时间,用他的执着和努力,实现属于他“羽化成蝶”的学术追求。    “在这里让我感受到了活力,更感觉到了动力”   面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高翔将最多的感谢献给了自己的导师施一公教授。“他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教给我的不止是学术知识,更多的是态度,包括做学问的态度,生活的态度,做事的态度等等。”   “施教授对很多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教给我们的更多是‘渔’,而不是‘鱼’,”谈到施一公教授,高翔掩盖不住自己的崇拜和敬意,“他教给我们很多方法,比如阅读CNS(《细胞》《自然》《科学》杂志简称)简讯等,这些方法都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清华大学和施一公教授为我们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实验室硬件设施和展示平台,这是我们能取得成果的保障”。作为施一公教授回国组建实验室后的第一批学生,高翔更感觉到自己的责任,“我觉得我应该做好,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他的责任感带领他一路披荆斩棘,他的责任感给了他更大的动力。   “一定程度上来说,他是我的偶像。”他口中的授业恩师就像灯塔一般,对恩师,高翔的感情中除了崇拜和感激,更是榜样和激励……   高翔在谈到自己所在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时,眉目间流露出是自豪和骄傲。“我们组以‘快’著称,大家都很勤奋和努力,在这里让我感受到了活力,更感觉到了动力。”    “爱一行做一行,做一行爱一行”   据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介绍,高翔为人很细心、体贴,当向他请教问题时,他总是放下手头工作,特别耐心地解答。朋友有时拜托他一些很简单的事情,如帮忙批改试卷等,他也总是热心地帮忙。也正是平时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他的科研工作相辅相成,所以在这次特奖评选中,虽然高翔并没有任何社会工作,凭借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强大的个人素质,依然获得了特等奖学金(清华特奖一般要求科研和社会工作二者均成绩卓越)。“我很感谢学校老师对我科研工作的肯定,这是我之前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的激励”。   高翔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爱一行做一行,做一行爱一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也许开始对于一项工作只是有一种宏观的模糊的好感,要执著得走下去,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很重要”,之后,他又解释到,“但是一旦走下去,也许实际的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般,这时候我们要学会去爱自己的工作,学会让自己喜欢自己的工作,这是很重要的。”他用自己的例子来解释了这句话,当初高考选择生物专业只是凭一股子热情和兴趣,但是具体做什么和该怎么做都不清楚,后来经过本科的学习和研究生之初,他接触了很多,但是真正面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时,已然不是18岁高考那时的感觉,现在更多的是一种热爱,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负责任的热爱。   “现在和施一公教授讨论时,已经不单单是技术上的问题,更多是思想上的和方向上的交流,这样也就给了我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去享受科研这一过程。”谈起现在的科研工作,虽然依旧繁重,但从高翔的脸上,记者看到的更多的是享受和幸福,他已然陶醉于自己的科研生活了。   当谈到未来的理想时,高翔介绍说,他决定出国去锻炼自己,让自己接受更多的挑战。“希望能够使自己接触更多更新的思想,也让自己挑战没有导师帮助的情况下独立设计完成实验”。   高翔,愿你这只挑战苍穹的雄鹰,在科学的世界里展翅高翔!(编辑 崔凯)
0 个评论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关键在“行”
hcrm 2011-3-7 17:07
3 月 5 日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如期开幕,温家宝总理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展望“十二五”规划的美好前景。这是一次例会,但意义十分重大,原因不言而喻。 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地大物“薄”,发展千头万绪,矛盾层出不穷,面貌非一朝一夕能够根本改变。过去五年,可圈可点的综合国力、社会保障、对外贸易、科技发展等方面成就,报告作了简要概括,强调从五个方面“给力”,使国人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报告也清醒地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这为“十二五”规划定了个基调,那就是要着力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今后五年,思想上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目标上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措施上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最终要改善人民生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对于今年,主要是做好十个方面工作,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文字全面而准确。 我们即将召开的基层人代会,模式和程序与全国的基本一致,这是宪法所保障的。国家事务法治化和民主化,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决定了我们的今天和明天。如何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关系到我们的政治思维和发展思维。这些年来,政府除了把着力点放在经济发展上外,重点仍在向民生问题和社会事业倾斜,基础也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实力的显著提升。这一再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只有发展了,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当然,一切文字的东西,唯有落实到实践和行动中去,方才具有实质意义。这其中还要根据实际作适当的修订和补充,使之更加贴近我们的社会发展现实。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在落实,落实的关键在政府如何执行报告内容。人大一旦通过报告,便具有法律效应,意为必须坚决执行。 新中国走过了六十多年历程,依法治国的道路一波三折,有一个坚持和完善的过程,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方可不再纠结,最终得通过我们的实践来回答。当一切都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时,我们再回过头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一定会有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也会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十二五”,值得全体中国人民期待的又一个五年,希望锦绣前程和美好梦想从今天开始。 2011 年 3 月 7 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1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别浪费你的高学历
热度 2 ganxiaofei 2011-2-23 00:28
很多人在问念研究生能学到什么,短短的两年时间,上课学不到多少有用的,科研也没怎么搞,到底念研究生能学到什么?一开始念硕士博士的时间都是有这些迷惘的,甚至有些人连这些问题想也没想。如果用点心思,不管我们将来搞不搞科研,既然念了硕士博士,就该用心去念;即使是想混个学历,也该好好混! 也许念完本科,大多数人只拥有了该有的道德、情感和认识能力;但真正培养自己的理性和逻辑、学习能力、更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等,还要从现在开始。念研究生连一个工作报告都不会做,这很普遍。但要从现在开始去培养!不要等到毕业时才问自己:我是否努力去做了?也许一开始时就应该清醒些。 美国科学院于发布的一本Care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Student Planning Guide to Grad School and Beyond( http://www.nap.edu/openbook.php?record_id=5129 ),里面第133和134页谈到了我们念研究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Skills and Attributes that Contribute to a Successful Career as a Scientist, Engineer, Scholar, or Professional Intellectual Skills 1.Honesty (诚实) 2.Curiosity (有好奇心) 3.Discrimination—ability to distinguish what is important from what is trivial(辨别事情的轻重缓急!) 4.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培养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 5.Common sense(对环境条件和事实的感知的理性的判断!) 6.Objectivity (客观理智的对待问题!减少主观臆断造成的损失!) 7.Intuition (判断客观事实、痛苦与快乐的直觉!) 8.Skill in observation of natural, technical, or social phenomena (对大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感受力和洞察力!) 9.Systematic problem-solving (系统、条理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10. A good memory (多思考减少未来可能及早到来的老年痴呆!) 11. Capacity for logical reasoning, including abstract and theoretical reasoning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这不是一般人能真正学到的,总结和理性逻辑的能力很重要。) 12. Capacity to draw logical inferences from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从表面现象推导本质问题的能力!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很重要。) 13. Ability to conceive an explanatory hypothesis and design critical tests to evaluate it(要能对产生的实际问题做出全面合理的假设,然后设计方案解决它!) Communication Skills 1.Capacity to retrieve information from published sources(提取信息的能力!) 2.Skill in learning by interview methods (通过互相交谈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是接收信息的能力!) 3.Capacity to communicate in writing (写作中的表达能力!) 4.Capacity to communicate orally (口头相互交流的能力!) 5.Skill in use of computers and other information-processing devices 6.Skill in graphic display of information and ideas(会用图景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最直接的和生动的表达方式,应该努力培养!)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1.Maturity (人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熟!) 2.Motivation and drive (应该学会自我激励!) 3.Self-confidence (要绝对自信!) 4.Dependability (让自己值得信赖!communication can take effect!) 5.Independence (人格和思想的绝对独立性!) 6.Empathy(这个词比较难理解!1、要执着和投入;2、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当时的问题,不要执着于无畏的争执。) 7.Capacity to work effectively with superiors, peers, and subordinates (培养自己与老板、同学和属下的高效工作能力!这是高度协调的能力。) 8.Initiative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不要因失败而放弃,有主观能动性,勇敢的行动!责任心很重要!) 9.Capacity for objective self-criticism (不断进行客观的自我批评,别人的指责有一部分在于自己的错!) 10.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skills (领导和管理的能力,课题由自己管理、小组成员都应该有管理这个小组的责任心,这个队伍才能不断前进!) Habits of Work 1.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time (高效利用时间!我们还要玩儿,念研究生,20%时间玩儿,80%工作;在工作的时间里也是只有20%是最有效的时间,不要连这点时间都kill。) 2.Persistence—ability to see things through to completion (要坚持到最后,不能轻易放弃,其实一开始需要认识到结果,对工作有一个全景的假设!) 3.Capacity for sustained intellectual and physical work (劳逸结合!只学不玩儿,聪明的孩子会变傻!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这是科研中更应该注意的。) 4.Orderliness (条理,别乱!) 5.Ability to meet deadlines (经常给自己设定deadlines会是一种促进和鼓励!) Mechanical Skills 1.Manual dexterity (动手能力!) 2.Skill in the development, selection, and use of appropriate scientific, engineering, or artistic apparatus, machines, and models 所以,念硕士博士能干什么,重点不是你可能会学会做科研。更为重要的是它对自己4方面的培养:1、思维层次和方式;2、独立思考能力;3、学习能力;4、沟通能力。做科研本身需要深层次的思考力、极高的独立性、一流的学习能力和超强的交流能力!能看到有些人博士毕业时还没有自己的正确的、独立的思考方式,甚至不能顺利表达自己的意图。这个过程你可能还会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会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感谢他人、关爱他人,所以,别浪费了这个高学历。 肯定,校园和社会还是不同的。走上社会我们可能还需要更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和生活等等能力,但也能看到很多社会上的朋友也不具备的能力,很多人也会空虚、自卑、闭塞、无助,因为很多能力是需要静静地慢慢培养的,是渗入骨子里的,步入社会也许没有很好的土壤培养这些。拥有这些能力,我想走上社会时,你会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我们应该游戏人生,但游戏有规则! 所以,不能浪费了这段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那该怎么做?很简单:用凡高般的勤奋和激情做好现在该做好的! 并保持一颗丰富的心! I am trying on the way! So do you? 转自: http://bigxue.com.cn/a/daxuebiye/7836.html
1309 次阅读|1 个评论
警察撞了我的车
热度 3 paintinghrh 2011-2-21 23:29
警察撞了我的车,嘿,相信不相信,这样的车祸也会发生。 在景洪景都酒店参加西双版纳州第十届五次会议,今天的会议日程是讨论州长的“政府工作报告”,11点结束会议,从会议室出来,走到停车场,一个警察,准确地说一个女警察站在我的轿车旁,看我走过来,一个敬礼,吓我一跳。警察非常客气的声音让我知道自己不是撞了红灯,或者是违章停车。警察说:“委员同志,这是您的汽车吗”?“是,有什么错吗”?我反问,警察说“对不起,您的车被我的车撞了,你看这里”,警察指着我的汽车前面的挡版,哇,原来线条优美的车轮挡板被撞了大坑,已经变形。警察再三赔礼道歉,说车是我撞的,我负全责,我的火气已经被这位美丽的警察冻结了。警察提出让我去修车,然后把发票给她就可以按实际赔偿,然后交警和给我了电话号码。之后我到修车厂,老板说这样大的伤口,400元给你修复,我得给警察说说啊,这个价格她能接受吗。果然,警察说这个价格高了,况且她也不能保证修车的质量。于是,我们再次约会,一起到一家她认可的修车厂,同时她给交警、保险公司打了电话,由保险公司来处理这个事故。还说什么呢,谁也不愿意麻烦。 警察开她的车送我回家,路上,她还问你们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写了那么多提案,有没有用处?嘿,这个问题,不能说都有用处,也不能说没有用处,然后她说她也有朋友在大学任教,她自己在从事交通警察工作,现在为政协会议执勤,想不到,反而把政协委员的车撞了,这对不起。 一生中从来没有碰到这样的警察,态度诚恳,和蔼大方,彬彬有礼,好像是春晚的节目,尽管没有导演,没有排练,绝对让人觉的这是一个人民的警察,一个非常真实的女警官。
个人分类: 瑞华思想|289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课题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的区别
cyhangel2008 2011-1-21 20:28
课题结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搜集和整理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某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完善。   课题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研究报告(5000字-8000字)   研究报告是对课题研究的最为集中的阐述和说明,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专家和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据。撰写好研究报告是结题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撰写研究报告,可以组成“写作小组”,由他们拟出“报告的详细提纲”,提纲经研讨通过后再动笔写出初稿,初稿经过研讨修改后,再成定稿,从而提高报告的质量。   研究报告是整个教育实验结题的理论核心,也是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研究报告的结论将直接影响课题的推广价值。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报告的编制,而且必须用科学的、学术的方法来编制研究报告,所以研究报告中措辞应当是高雅而简洁明了,而不能使用抒情式的华丽辞藻。 研究报告的大致结构是: 课题的提出、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结果以及讨论与建议 。 ——课题的提出部分要说明课题的研究背景,尤其要说明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教育实验课题尤其要说明其教育意义,特别是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意义); ——课题的研究目标必须具体、详细,但又必须具有宏观指导意义,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的理论价值; ——课题的研究方法必须具体、科学,必须强调学术研究的必须的应用方法(对于教育实验就必须包括实验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结果是课题研究报告的核心,也是一项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研究结果将决定课题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问题讨论(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反思研究工作中的不足);   ——附件或附录(课题组人员名单、调查数据、问卷等);   ——参考文献目录。    (二)工作报告(3000字以内)   与研究报告不同,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的角度写,其主要内容包括: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等。如课题形成前的调查,课题的形成,课题形成后的设计,课题的申请与批准,课题的开题,实验教师的培训,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教学的进行,实验教学的研讨与指导,实验教学的总结,课题的阶段性总结,课题的结束等);    ——课题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和引用情况等;    ——课题成果的代表作等。   如果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有变动情况,最好把课题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也写入。 工作报告应该是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全面的、忠实的记录,特别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全面、忠实地记录。    (三)其它   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包括:   ·论文和经验总结,其主要目的是就某一方面进行总结或论述,一般不超过3000字(这样便于发表);   ·教育案例,其主要作用是选取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典型案例,反映课题研究理念的,每个案例一般不超过1000字;   ·调查报告,围绕着课题研究所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   ·活动设计,用课题研究理念为指导的活动设计(1000字以内);   ·校本教材,音像资料等;   ·问卷、量表、学生作品等。
20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海人均超7万居首”——我是光荣的低收入者
热度 2 merric 2011-1-19 10:19
今天刚刚看到一则来自“人民网”的权威报道:31省市居民收入排行榜:上海人均超7万居首。主要结论如下: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年28个省份翻番 天津上海北京增幅最快    比腰包 上海北京蝉联冠亚军   建议将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纳入“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工资翻番,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日前的言论引起舆论关注。   5年的时间收入能否翻番?本报根据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整理出2006年和2010年各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下简称收入)的排行榜,这两年恰好也是 “十一五”的开局和收尾之年。   排行榜显示,有28个省份实现翻番,其中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五地实现收入增长2倍。此外,北京收入预计今年达到6.9万元,位居第二,上海排名居首,从增速上看,北京位居全国第三,排在天津和上海之后。    收入·比腰包    5年前16省份落选“万元俱乐部”   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尾之年,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这5年间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否能够翻番,对“十二五”能否实现工资倍增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法制晚报》记者根据收入排行榜发现,2006年,北京收入为19978元,位居31省份收入排行榜的榜眼,与浙江等14个省份组成了“万元俱乐部”,其他16个省份的收入则在万元以下。   上海遥遥领先,是当年唯一一个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的地区。    今年 京沪津组成新“贵族俱乐部”   根据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所立下的目标,北京预计达6.9万元,排名仍为第二。   上海预计收入突破7万元,轻松卫冕,天津也将超过5万元,三大直辖市成为收入排行榜上耀眼的“明星”,组成新的“贵族俱乐部”。   今年,收入超2万元已经很正常,河北、河南、宁夏等15个省份都成为这个俱乐部的成员,成了典型的“平民俱乐部”。   与当年上海收入达到2万元已是遥遥领先不同,2010年收入达到3万、4万元已经难称“贵族”。在3万元区间有山东、内蒙古等4地,4万元区间有浙江、广东、江苏等东南3强。 ======================================================================= 由此可见,我们在气象行业做基础研究的所谓“科研人员”在上海属于贫下中农,不仅收入没有如文中所述增长,消费倒是月月看涨,以每月 148元的住房公积金 ,加上不轻松的工作强度换来的是在魔都的苟延残喘,悲呼?!
个人分类: 千面生活|3089 次阅读|6 个评论
参加安徽省酒业协会第二届会议
wmy9039 2011-1-16 20:04
1月15日下午14:00,安徽省酒业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科技交流中心举行 ,会议由副会长魏庆银主持。副会长翟大文致开幕词,会议审查通过了李文汉副会长所作的题为《创新理念 做好服务 促进就业新发展》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 安徽省原 政协副主席 季 家宏为第二届理事会会长,李文汉等17人为副会长。 我院作为会员单位,应邀参加会议。会议期间,我和阜阳金种子酿酒公司副总经理杨红文、安徽双轮酿酒公司副总经理王化斌进行了交流。 通过就业协会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及时获得行业信息,而且搭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促进我院微生物技术专业的建设。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2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连载) 英国见闻录之十四:准备回国
蒋高明 2010-2-16 00:30
蒋高明 1992年7月2日,利物浦,晴 这几天都把我忙昏头了。刚要松一口气,回去吃饭,忽然想起家信还未写(今天是星期四了)。这可能是在英的最后一封信了,回宿舍前要发出去。    今天我把那篇论文总算完成了,和环境系的那个老师以及Bradshaw教授讨论了实验结果。他们都很满意,并夸奖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一个成功的论文真是不简单。我花了许多功夫,英文也修改多次,图表等都用计算机制作,然后用激光打印,很漂亮的。其中教授说工作很好,但最好能在此基础上,深入做另外一个实验,还说要我再待半年,虽然是开玩笑,但事实上别人可能就会申请延长了。我的兴趣不大,他们也看得出,我归心似箭,英人又总是尊重你的选择的。当然,这种借口还是非常体面的,尤其对国内人。教授提的也很有道理,他说如果接着做,可以以两篇论文在英国最高的学报上连载;但如果不连继续,只好在另外的刊物上发表,当然也是国际刊物,他们提到一种是在荷兰什么地方。无论一、二三流的刊物统统比国内一流要好。就象你无论在那个国家(北朝鲜除外)得一个洋博士都比国内北大和中科院博士值钱一样。真是非常Stupid的评价系统。国内人现如今也太崇洋了。我也要借这张虎皮壮自己门面而已。    总之工夫没算白费,我把稿子和计算机软盘的文件都留给了那个英国合作者,他说他修改后寄到某学报,然后再寄给我一份(是我要求这样,因为快些,否则,先寄到国内再寄回要费时的)。这是以后的事,恐怕要一两年后才可发表出来。论文发表往往很拖时间。    我答应他们在国内的一级刊物上发中文稿,是三人的作者,我在第一。理应如此,大部分工作是我做的。当然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场合。    我就要回国了,室内林老师忽然来信要买仪器的一种电池。去年他们托齐全根在爱丁堡买了两个,说现在用坏了。那种电池要经常用,反复充电,否则就坏,要买两个备用,担心到时候仍会坏。这是特种电池,27磅一个(前年是50磅一个)。很难买,还要我务必买到,并说我的博士论文没有这个电池回国就做不成了。我可以不用那仪器仍可做出,不过是她们一时急用没有了想起我来了而已。想起来非常生气,不想给买。不料我顺便和环境系的老师信一提,她们倒挺热心,从自己的帐号上定了两个(他们有专门的供应商店),也倒省了我的事。反正我欠着研究组的机票钱,买了电池再扣吧。不过那东西很沉,增加了行李的重量。    前天晚上打完电话,就觉得我人已回到了中国。回到宿舍就整理东西,该扔的扔了。打电话等了三四个小时,是在学联。因为晚上10点的时候,妻还没有起床呢。以往感觉十分钟还长的,上大学的时候,课间休息就是10分钟,去一趟厕所,回来也还可聊一会天。怎么一打电话,就觉时间快了,最后还是用了11分50秒呢。真是讲话的时候很痛快,要起钱来却不痛快了,学联管电话的人也不能睡,他们担心打多了时间,他们赔钱。    写完了论文,可以松一口气了。下步是整理行装,然后完成一篇在英工作的工作报告,和系里的主任及Dix,BC等方面也算有个交代,免的无声无息地走掉了给人瞧不起。英国人也很势利眼的,你若不主动去说,他们就认为你没本事,来此无非是赚钱。更况有80%~95%以上的中国人来了不归,或以种种理由延期不归。或即使没了理由,干脆什么也不管,找个餐馆先赚钱为快。小秋小金到现在还未回,他们两个人在系里的印象很差。    我要正大光明地同他们告别,然后介绍我的工作,这样就是平等的。之所以中国人赖著不走,忍着夫妻分离的巨大痛苦,是因为英国有钱而已。中国强大了,他们也会如此。    我们现在说话气还不粗,更况中国人自己就重洋轻土。一看报上那些吹,那些留洋的人回去破格升教授之类的便觉来气。不过,气归气,我也是沾光的。我们也算镀金回来的,与那些洋博士们一样,机会是均等的。这是国家有关条文中可以见到的。所以无论如何,在英国见识的东西,也是可以回去吹牛有资本了。至于那些人回国工作的对别人吹牛,也可知其水分有多大的。在国外也不是好待的,这个体会我最深了。    镀金的人总是镀金,不仅腰缠万贯,而且回去在政治业务上都有了资本。某研究院的科技处长,竟也在利物浦打过黑工,现在掌管着很多研究经费。 不再多谈,只盼回国。再过两天我可以自豪地宣布:“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倒是有几个热心朋友为我饯行,很让我激动。已有三个约好要请我吃饭了,可能是下周。主要是吃饺子了。 (连载毕)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341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万钢在“973计划”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08年10月
pikeliu 2009-10-26 11:58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基础研究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08年11月07日 来源:科技部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973计划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2008年10月7日)   973计划从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至今已经十年。十年来,973计划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于国际科学前沿,组织优秀科学家和研究团队开展创新研究,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回顾十年前,针对基础研究如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如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科技部专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研究的需求,分析当代科学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并进行案例研究,在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结合这个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并于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973计划,重点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2006年,科技部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又启动了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四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并纳入973计划。   973计划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973计划的实施,加强了国家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部署,建立了自由探索和战略导向双力驱动的基础研究资助体系,完善了基础研究布局。经过十年实践,基础研究已经广泛深入到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通过基础研究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已成为科技界的主动行为。   973计划十年的实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促进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的结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973计划的实施,调动了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高校和研究单位之间的强强联合,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促进了科技界和产业界的大力协作,促进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从而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优势集成,解决了大批关键科学问题,推动了我国的农业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和环境技术的发展。   十年来,广大科学家紧密围绕国家目标,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创新研究,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批重大科学问题,特别是在油气勘探开发、化工、钢铁、铝材、聚合物材料、水泥等方面解决了一批行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在重大疾病防治及创新药物研究、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预测等战略需求领域取得一批重要创新成果,一些成果已经体现出重大应用价值。如化学复合驱采油经大庆油田工业化试验表明可提高采收率19%以上;发展了天然气高效成藏的定量评价新方法及新指标,首次对我国天然气高效资源总量和分布做了评价;提出碳酸盐岩作为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为0.5%,为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评价与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发展了重油梯级分离转化利用的新方法;高强度钢研究推动了钢铁行业产品更新换代;水硬铝石型矿反浮选理论和技术的建立,将使我国铝资源的经济利用保证年限由10年提高到60年;聚烯烃材料双轴拉伸流动稳定性理论的应用,提升了中国石化行业聚烯烃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发病机制研究,使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成人白血病;发现一批针对重大疾病的先导化合物和候选新药;建立了中新生代和晚古生代大陆成矿理论,发展了多项找矿预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建立了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为干旱化趋势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气候变化系列研究成果为我国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973计划取得的原始创新成果,将引领行业、企业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促进产业升级,为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等瓶颈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奠定重要的科学基础。   二、推动基础研究快速发展,显著提升我国科学研究水平   973计划组织实施的十年,也是我国基础研究快速发展的十年,在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影响日益加大。   我国各主要学科领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根据SCI数据库资料,1997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SCI论文仅1.7万篇,2006年达到8万多篇,跃升至世界第二科学技术的方阵,与英、德、日等国相当;同时,高质量论文数量也显著增加,并在近年频频出现在《自然》、《科学》和各学科领域的权威学术刊物上。文献计量学分析表明,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全面提升,其中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影响力尤为突出。   我国科学家群体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也逐渐提升。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当选为欧美国家的院士,或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重要的职务。仅2006到2007年,我国(大陆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就有12位科学家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的院士,10人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2人当选美、欧等国的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9人当选国际重要学会、协会的主席,14人被推选为国际重要学术杂志的主编或副主编。   若干重要领域和研究方向水平显著提升。非线性光学晶体、数学机械化、辛几何算法、创造新物质的分子工程学、古生物学等方面保持我国特色和优势,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纳米科学、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发展迅速。例如,我国纳米科学2006年和2007年发表SCI论文数已经居世界第1位,尤其是纳米材料研究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量子信息方面,首次实现了五粒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成功设计了具有很高的单向传输稳定性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案,实现了150公里的室内量子密钥分配,最近又刚刚完成量子中继器实验,这些成果可望应用于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生命科学领域中脑科学、蛋白质科学、基因组学、免疫学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20052007年我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最有影响的学术杂志《细胞》上发表11篇重要论文,彰显出我国生命科学水平显著提升。   三、凝聚众多国内外优秀人才,形成我国基础研究骨干团队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973计划始终把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作为重要任务。十年实践表明,973计划在凝聚培养优秀中青年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造就基础研究骨干团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973计划组织实施中,中青年科研人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承担973计划的近3万人队伍中,45岁以下的占78%,项目首席科学家中45岁以下的占44%,课题负责人中45岁以下的占59%。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大力支持和培养下,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通过承担973计划取得了突出成就,不仅在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而且战略思维和把握学术方向的能力上不断增强,逐渐成长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973计划作为基础研究计划具有开放性,凝聚了大批海外归国的优秀研究人员,其中包括一批国际知名的华裔科学家,如脑与神经科学领域的蒲慕明教授、材料科学领域的韩志超教授、信息科学领域的姚期智教授等。他们的加盟,不仅大大提升了973计划的研究水平,还为海外学者以多种形式参与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也为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973计划造就了一批跨部门、跨单位的强强联合的优秀团队,他们处于科学发展的前沿,了解本领域的发展态势,视野开阔、思路敏捷,具有合理的年龄和知识结构,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这批优秀团队将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坚持管理创新,探索面向国家目标的基础研究计划管理模式   基础研究与国家需求的结合是一个新的课题,在世界上的例子也不多,既要引导科学家围绕着国家目标服务,又要营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自由探索。经过十年的发展完善,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973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模式。   973计划充分发挥专家在咨询和决策方面的作用,从战略规划、年度指南制定到项目立项,都要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保证了973计划实施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正性,在科技界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在这里,我们特别要感谢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组长周光召先生及历届专家顾问组专家、历届领域专家咨询组专家,他们为973计划倾注了大量心血,保证了我国战略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布局、重点任务的强化部署和计划的组织实施。   973计划立足重大(国家目标)和基础(科学前沿)的结合,坚持择需、择重、择优和公平、公正、公开的组织实施理念,建立了全流程的组织管理办法和规范,设立了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完善了保密制度和回避制度,实行了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结合的机制。这些措施,使计划管理工作规范、有序、有法可依,得到科技界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   973计划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建立了2(年)+3(年)的中期评估管理模式,在项目执行中期对项目目标、方案及队伍等进行调整,对工作状态和研究前景进行评估,鼓励项目潜心研究,攻克难关;在项目结题时,对不同类型项目实行分类评价,大多数结题验收为优秀的项目在确立新的研究目标后,得到了滚动支持,保证了重要领域的持续发展和骨干研究团队的相对稳定。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通过国家的持续稳定支持,我国基础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今世界知识和科学的竞争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突出问题,基础研究面临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973计划下一步的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战略任务,着力解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重点突破,推动我国基础研究新的更大的发展,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   1.深入开展战略研究,加强973计划战略性和前瞻性部署   973计划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一方面,要坚持973计划的战略目标和定位,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战略研究,谋划973计划新的发展方向,对973计划进行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部署。而另一方面,要创新组织实施模式,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重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部署,通过专项、项目集群等方式组织实施,加强数据共享,实现优势集成,提升创新能力,力争在解决重大瓶颈、难点问题上有新的突破。   2.强化支持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力争实现重点跨越   实施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我国加强原始性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占据未来科学技术制高点有重要意义。2006年,科技部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启动了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四个重大科学研究的计划,部署了一批重大项目。下一阶段,要继续按照顶层设计,统筹安排,优势集成,动态调整的原则组织实施好四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同时,针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凝炼新的重大科学目标并进行重点部署。通过对科学计划和专项的支持,力争在若干领域实现重点跨越,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3.加强科技领军人才的培养,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   973计划要继续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不断吸引国际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参与973计划。要大力支持优秀创新研究团队,为中青年优秀人才开拓视野、开展高水平研究工作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创造条件,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国际科技舞台上展示中国科学家的风采。   要以创新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在973计划的组织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承担973计划项目任务。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这些基地的作用,充分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同时,以承担973计划项目为契机,通过项目的支持,提升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和建设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了全党全民的认识,创新的欲望和针对创新活动的投入都在不断增加。科技部通过省部会商、部际行动计划、创新企业联盟等机制,把国家目标同地方、行业、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中央财政投入的引导性明显增强,全社会投入幅增长,为进一步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对引领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一步,科技部将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工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还要加强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的协调衔接工作。目前,科技部已经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的战略调研工作,希望广大专家和科技工作者能够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为我国基础研究的快速、持久、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个人分类: 科技创新|186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回顾
timy 2008-11-11 22:46
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于2008年11月5日7日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此次会议诞生了第四届理事会成员。 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徐忠教授了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了五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并对今后学会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一、五年工作回顾 1. 组建坚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积极开展学会各项活动; (博主注:大家普遍感觉这5年,第三届理事会做了不少工作,并且工作很负责); 2.坚持以会员为本,加强学会组织建设; 3.加强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会的国际地位; 4.办好学会刊物,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博主注:1. 《中国索引》杂志至今还是内部刊物,没有正式刊号,现在理事会成员和会员们都迫切希望《中国索引》刊物能称为正式刊物。 2.《中国索引》编辑部将承担英国索引学会 《索引家》杂志 一期的客串编辑,初步定于2009年第9期出版。) 5.促进索引学术专著编译出版和数据库编制研究,推动中国索引事业现代化发展; (博主注:会上提到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王彦祥老师开发中文索引编制软件,以前我也用过这个软件。作为5年工作工作回顾,王老师的工作应该值得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的注意,也许情报学、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合作进行研究和开发,能进一步提高索引自动化相关软件的研究和开发水平。) 6.起草《索引编制规则(总则)》,推动索引标准化工作; (博主注:本次会议上提到,《索引编制规则(总则)》,2008年底即将正式推出,《标准编制规则》起草小组进行了长达3年多的讨论和修订)。 7.推动索引事业走向社会、走向应用、服务大众。 (博主注:中国电信黄页与索引学会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个人感觉索引应该和做科普一样,要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做索引了是为了快速查找到想要的信息,这是索引最基本的用途。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些时候利用索引,可以提高办事效率,例如,对QQ,MSN中的好友进行分组(根据小世界模型,一般超过200个人的群组就要进行细分),可以快速辨别对方信息,有时候还对有些好友进行特殊标记,比如给一个醒目的绰号,方便进行快速定位。从这个角度来说,索引的本质还没有变,依旧是对数据进行标引,并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存放。) 二、五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1. 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挂靠单位的支持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前提; (博主注:挂靠单位复旦大学对索引学会的工作做了大量贡献,学会的经费几乎是来自于复旦大学的资助。作为一个非盈利性的学会,经费支持是一个学会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之一,希望索引学会能得到更多的相关IT企业的资助。) 2. 广大会员的积极投入是索引事业发展的基础; (博主注:索引学会从成立时的200人发展到现在的1500人。会员分布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图书情报、历史文献、IT企业等。) 3. 发挥秘书处桥梁与纽带作用是开展学会工作的保证; 4. 面向国家信息化战略、面向社会需求是索引学科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力; 5. 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是提高中国索引学会地位的有效措施。 三、对今后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1. 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学会的学术机构和组织网络; 2. 进一步丰富学会的活动,改进学会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机制,充分发挥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和积极性; 3. 中国索引标准的宣传; 4. 办好会刊《中国索引》; 5. 深化中国索引学会与国际有关索引团体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学会的国际地位。 博主后记:希望今后能持续关注索引学会在索引自动化和智能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个人分类: 同行交流|426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