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昭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乌蒙山间
热度 6 taodeng 2015-11-29 11:03
乌蒙山间 我与昭通其实很有缘,因为家乡四川宜宾就和云南昭通接壤。两地间的交通非常便捷,有高速公路连接,所以几年前的春节里我也曾从宜宾驾车 3 小时往访昭通。今年我们要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昭通市政府合作进行水塘坝晚中新世古猿化石地点的发掘,很高兴能旧地重游,追溯过去的印象。 昭通也有铁路,是由四川内江通往昆明的内昆线。这是西南地区的一条重大铁路干线,其北段从内江至宜宾县安边镇的线路早在 1960 年就已建成,我就是从小听着这段铁路上的隆隆火车声长大的。但内昆铁路直到 1998 年才恢复施工,在 2001 年全线铺通,使昭通这个老、少、边、穷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的交通改善。不过,我们这次最便捷的行程还是由北京飞往重庆,再转机到达昭通。昭通机场有悠久的历史,始建于 1935 年,在抗日战争期间是重要的后方战备机场之一,起降过 B-29 轰炸机。 我在 2015 年 3 月 10 日前往昭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和技术人员已从 3 月 1 日起在这里开展工作。乘飞机到昭通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空中俯瞰地形地貌,对云南高原典型的“坝子”有整体的印象。昭通及其下辖的鲁甸县处于“昭鲁坝子”上,是乌蒙山间一块难得的平地,而昭通市的其他县都是高低不平的山地。 昭通坐落在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昭鲁坝子是云贵高原典型的坝子之一,这个季节正是旱季,气候干热。坝子也就是局部平原,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昭鲁坝子就位于乌蒙山的山间盆地,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 昭通历史上地当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 “ 锁钥南滇,咽喉西蜀 ” 之称。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进一步经略云南,派人将李冰开凿的始自今天宜宾的焚道延伸至现在的曲靖,其道宽五尺,故称为 “ 五尺道 ” 。西汉在这里设朱提县,由此首次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直到元朝改称乌蒙,再到清雍正年间更为现名昭通。 飞机在昭通上空逐渐降低,我在事先的准备工作中已经从卫星照片上了解到,水塘坝就在机场与市区之间,是最靠近城市的一个古猿化石地点,降落前应该能够看到。果然,从空中看下去,水塘坝是一个很小的采掘坑,而昭通市区的周围还有不少呈黑色的大坑,都是采掘褐煤的露天矿区。昭通是著名的褐煤盆地,资源较为丰富,分布面广,上覆岩层质地松软,很容易进行露天开采。 水塘坝煤系地层剖面 飞机降落后很快就走出机场,昭通市文物部门的同行和发掘队的队员已在等候,我们立刻驱车前往水塘坝的工地。与从卫星照片上的判读完全一致,水塘坝的采掘坑是一个砖厂的取土地点。地层剖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主要为黑色的碳质泥岩组成,螺蚌壳丰富,其中有两层褐煤,因此砖厂同时也采掘褐煤作为烧砖的燃料,一举两得。由于 2009 年在这里发现了一具禄丰古猿的幼年头骨,所以化石地点已得到很好的保护,随意的取土已经被停止。我们这次就是在坑的南壁开辟了一个发掘工作面,表面的晚期覆盖堆积之前已经动用大型机械剥离。 完整的蚌壳化石 昭通盆地的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就已发现。周明镇院士在 1961 年的论文中指出,包括乳齿象和剑齿象在内的这些化石与南亚西瓦立克晚中新世晚期的哺乳动物群具有相同的时代。随后,周明镇等人在 1962 年描述了一个剑齿象新种,就命名为昭通剑齿象( Stegodon zhaotongensis )。以昭通发现的化石作为模式标本建立的哺乳动物新种还包括昭通中华河狸( Sinocastor zhaotungensis )和云南貘( Tapirus yunnanensis ),这些种类的化石在最近的发掘中出土了相当多的材料。 剑齿象(陈瑜绘) 工地上正在进行紧张的工作,由一队民工承担土方的开挖。我们的研究人员负责出土标本的鉴定,技术人员及时清理固定标本,昭通文物部门的同志担任照相和编号工作,大家相互配合,一切井然有序。已经发现一系列标本,每天平均产出 30 件化石左右,以鸟类和哺乳动物最多,还有鱼类以及少量龟鳖和鳄鱼等的材料。哺乳动物牙齿的釉质在褐煤层里常常被染成黑色,而且黑得透亮,骨骼则是褐黄色的,更加衬托出牙齿的耀眼。由于埋藏作用的原因,标本大多比较破碎,因此 2009 年发现的古猿头骨实在是相当难得。 昭通是继云南开远、禄丰、元谋、保山之后又一个发现古猿化石的新地点。水塘坝发现的古猿头骨面部基本完整、保存状况极佳,仅有微小的变形,为研究这一地质历史时期古猿的形态特征提供了十分珍贵的信息。这件头骨属于禄丰古猿( 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 )的幼年个体,但其特征已与成年个体相近。 水塘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吉学平) 民工们都很认真,没有人懈怠。每天上午从 8 点半到 12 点,下午从 1 点半到 5 点,大家都在埋头发掘,不时有人报告发现了化石。民工们的性格迥异,有的风趣幽默地说笑,有的闷声不响地倾听,但手上并不闲着,一点都不耽误工作,到下班前最后一分钟还在努力干活。不过,文管所的同志还是时不时提醒他们,注意力要集中,不要分心而错过化石的端倪,更要注意尽量在挖掘过程中使化石保持完整。 热火朝天的发掘工地 昭通的气候特征是四季不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这只是理论知识。到了才知道,现实是有差距的。我们 3 月份到昭通,看天气情况,温度已在 15 度左右,应该是真正的春天了。谁知,昼夜的温差特别大,早上和傍晚只有几度,再加上阴天和刮风,穿上羽绒服还感到瑟瑟发抖。而到了 3 月中旬,中午的温度已超过 25 度,衣服一件件脱掉,穿着短袖在阳光下仍然流汗,仿佛夏天已经到来。昭通存在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春天正是旱季,所以我们选择 3~5 月开展发掘工作。直到我 3 月 20 日离开,没有下过一滴雨。我们工作很方便,但农民都盼着有雨水浇灌庄稼,春雨贵如油啊! 发掘工地周围的山坡上开满了梨花,在干热坝子的阳光下更加灿烂,不似文人雅客们欣赏的带雨的柔弱。现在的农产品是十分丰富了,老乡也不太在意采摘,所以树上还挂着不少去年结下的风干梨子。鸟儿欢快地在树枝上鸣叫,色彩明丽缤纷。昭通也号称“苹果之乡”,虽然以前从未听说过,但确实见到种了许多苹果树,在这个季节绽放着白色带有红晕的花朵。 梨花开满山野 说来有趣,昭通不仅是“苹果之乡”,也是“黑颈鹤之乡”。为了宣传本地的骄傲,在所有出租车的左右两侧都分别喷绘着这两项称号,而且是中英文对照的。可笑的是,英文不知是哪一位负责的人从网上查来的,将“乡”翻译成中国基层行政单位“乡”的 township 。于是,跟我们一同在水塘坝参加工作的美国同行以为这里有一个地方叫“苹果乡”,还有一个地方叫“黑颈鹤乡”。 由于发掘的土方量很大,民工也非常辛苦,于是就安排每周星期天休息。 3 月 15 日是一个休息日,我们就决定去离昭通 70 多公里的大山包国家自然保护区观察黑颈鹤。正巧,在水塘坝遗址出土的化石中鸟类最常见,看来昭通自远古以来就是鸟类的天堂。已鉴定出的鸟类化石有包括 11 目 18 科的游禽、涉禽、猛禽、陆禽、鸣禽等不同的生态类型,尤以水生游禽和涉禽为多,特别是游禽类。鹤形目也出现在遗址中,如此之多精美鸟类化石的发现,被认为在中国西南地区新近纪鸟类化石的发现史上是一个奇迹。 大山包是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它们为了躲避青藏高原冬季的严寒而来到这里,最近正在养精蓄锐,准备返回逐渐温暖起来的繁殖地。大山包的海拔超过 3000 米,所以我们从昭通市区出来后就一直是上坡的路,越到后来坡度越大,而且盘旋上升, 70 多公里的公路里程比直线距离多出一半来。去大山包公路两旁的村落建筑都按统一要求装饰过,描绘成传统的民居样式,白墙黑瓦,转角柱头画成青砖花纹,墙面上还有“福”字和花卉图案。逐渐上山,山顶是次生的松林,栽种的时间不长。 飞舞的黑颈鹤 接近大山包,已经看见有大量赤麻鸭在湿地的水流处活动。最后到达大海子,实际上是一个人工的水库。黑颈鹤正在聚集,动物保护站在中午 1 点准时给它们喂食。我们到半地下的观鸟坑道近距离地察看黑颈鹤和绿头鸭等水鸟,此时已经有许多观鸟者在耐心等候。黑颈鹤更有耐心,比喂食时间提前 1 个多小时就来了。前往大山包的短暂访问增加了我们对鸟类生态的了解,也对认识新近纪以来这一地区的环境变化有了直观的印象。 黑颈鹤与绿头鸭争食 昭通在云南属于比较偏远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业污染似乎应该是不大。然而,每天上午坝子周围的山峦都影影绰绰地看不到真容。原来,这里的 PM2.5 浓度虽然较低,但由于褐煤露天开采、大规模城市建设、土地严重裸露等原因, PM10 的水平相当高,所以空气的透明度依然很差。 我们开始住在水塘坝附近的一个旅店,走田埂路十分钟就能到达发掘工地。但旅店不能正常地供应热水,在野外的煤坑里工作了一天却无法洗澡,所以我们后来就搬到城里住了。 昭通与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楼房建设日新月异,我完全找不到几年前来时的印象。市中心的“老街”,也就是解放前昭通县城所在的区域,在保持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完全是最近刚刚重建的民国风格的商业区,点缀着簇新的城门和牌坊。四座城门东为抚镇门,朝向镇雄县;南为敉宁门,“敉”也是安抚之意,对着贵州的威宁县;西为济川门,通往四川方向;北为趣马门,在古汉语中 “ 趣 ” 与 “ 去 ” 相通,指北可到达雷波县的马湖。 昭通旧城区的街道和城门 改建的政府广场上矗立着从农民出身的普通士兵成长为中国革命杰出军事家的罗炳辉将军的骑马像,代替了他原来的拄刀像。老城中心的辕门口是全城的制高点,新建的 “ 共赴国难 ” 雕塑底座上镌刻着参加台儿庄战役阵亡的一千二百多位昭通籍将士的名单,令人肃然起敬。 罗炳辉将军铜像 政府广场后壁的浮雕展示了昭通历史人物的风采,但我还是第一次知道昭通最早的名人竟然是传说中古蜀的国王杜宇。依据来自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 “ 后有一男子,名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女子名利,自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 ” 。原来四川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这里?反正都是传说,姑妄信之。 市中心的辕门口 我们中午就到附近解决吃饭问题,一家小餐馆密集地摆着四张小桌子,人一坐下就动惮不得了。好处是上菜很快,简单方便,这样我们能很快吃完午饭,中午不休息就回到工地,抓紧时间进行发掘。 布方进行发掘不仅事先需要仔细考量,还需要随时进行观察修正。有一天我就发现了问题,有一大片民工正在开挖的部分实际上是比较致密的粉砂岩沉积,呈块状构造,不含螺蚌壳,是能量较高的古水道的产物。根据之前的工作经验在其中发现化石的可能性很小,于是马上重新布方。结果立竿见影,成绩突出:找到了食虫类、兔形类、啮齿类和食肉类的下颌骨,找到了长鼻类的椎体,找到了偶蹄类的趾骨。 化石露出端倪 我们也前往考察了昭通其他发现过化石的露天开采的褐煤矿。第一个地点是水井湾,我们一直下到采掘面上。褐煤层很厚,但显然成煤作用不强,可以清楚地看见其中有大量未石化的树干,有些甚至与现代的木头相似。下午去了三善堂,开采的规模更大,我们在坑边观察地层,以前发现过象化石。采煤的过程中灰尘飞扬,使空气里充满了可吸入颗粒物,而褐煤燃烧后更会产生大量可入肺颗粒物。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       煤,其燃烧过程对空气的污染非常严重。但是,由于优质煤几乎被采空,褐煤如今已成为我国主要使用的煤。还好,据说现在在将褐煤加工成肥料, 利用其中含有的制造有机肥料的必备物质腐植酸,减少了褐煤的燃烧量。 在煤矿采掘面上考察 现在的通讯联系方便,遇到发掘中出土的在鉴定上疑难的化石,可以立刻将照片发送给不在现场的国内或国外某个门类的专家,大家能够开展及时的沟通和讨论。不过,也有一些困难,如工地上要配制加固和粘接化石的溶液,需使用丙酮做溶剂,但丙酮属于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必须申请、受理、审批、备案,迟迟不能取得,对我们在发掘工作中处理标本有很大影响。 褐煤中的树木 昭通的机场很小,飞机的起降容易受到天气情况的干扰。 3 月 19 日一批新的队员从北京出发来昭通,但在重庆转机时却被告知到昭通的航班取消了。确实,上午还是晴朗的好天气,到下午风逐渐刮起来。连忙查看天气预报,果然有七级大风的蓝色预警,飞机无法降落。我们紧急咨询重庆与昭通间的火车和汽车信息,却都不合适。无奈,新队员按航空公司的安排直飞昆明,本来昭通正是这个航班的经停站。最后,他们在昆明机场下飞机后就立刻奔向火车站,赶上了 5 点出发的车次,在夜里的 1 点半才到达昭通。 尽管没有休息好,但第二天新队员还是与我们一同前往水塘坝,这样就可以在发掘工地现场上进行仔细的交接。上午的工作跟平常一样,采集到十多件标本,主要是鸟类和哺乳类的肢骨化石,还有两枚完整的河狸门齿。 我们看到今天的飞机已经能正常降落,到中午时,第一批队员开始陆续离开。我和大家一道去了那家小饭馆,还像平常一样聊得很热烈,这段时间已经与昭通文管部门的同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午我也要离开了,很有些依依不舍,希望队员们继续努力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有更丰硕和更重要的发现。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11452 次阅读|6 个评论
小江断裂系作案,云南发生地震
热度 34 Majorite 2014-8-3 21:42
 云南鲁甸8.3地震解析 嵇少丞 刚起床, Ta告诉我云南地震了,6.5级, 早饭顾不上吃,上网了。 8 月 3 日 16 时 30 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 ( 北纬 27.245 度,东经 103.427 度 ) 发生 6.5 级地震 ( 美国 USGS 报 6.1 级 ) ,震源深度 10-12 公里。 8.3鲁甸地震是一条与北东向 昭通-鲁甸右旋走滑断层呈共轭分布的 北西向延伸的左旋走滑的断层(名叫包谷垴-小河断裂)活动造成的,该断裂是大型左旋走滑走廊——小江断裂系中数条次级断裂的其中一条。 小江断裂系—— 左旋走滑走廊的西边界断裂是小江断裂、东边界是峨眉山-盐津断裂,走向都是近南北向。在上述的走廊中,从北到南有6条北东-南西走向的右旋走滑断裂 ,依次为莲峰断裂、龙树断裂、昭通断裂、 石门断裂、 会泽-彝良断裂、 寻甸-来宾断裂 。 这些次级右旋走滑断裂把南北走廊内部的地壳切割成几个断块,每一个断块在外围左旋剪切作用下绕垂直轴发生逆时针旋转, 每一百万年旋转2-3°。需要说明的是, 小江断裂的成熟度比峨眉山-盐津断裂高得多。还有就是, 书斜断裂系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尺度上, 也就是说在每一个或几个小地块集合体内部都有尺度不等的书斜构造,南北向或WNW-ESE向断裂与北东-南西向断裂同时或先后相隔活动,使得据余震确定发震断裂产状变得模糊不清,例如这次鲁甸地震的主震发生在NW-SE向的断裂上, 余震级主 要出现在 NW-SE向的断裂上, 但在NE-SW向断裂上也有分布,说明次级书斜断裂构造同时活动。 不搞地质的人有时不免会搞不清断裂系与其中具体某个断裂的关系,例如小江断裂系(滑动走廊)与小江断裂就不是同一个意思。 小江断裂系如同书斜构造, 书架上原先立着的一排书,在左旋剪切作用下发生旋转,每本书像多米诺牌一样倒下去,一本压一本,书与书之间发生的却是右旋走滑。 造成8月3日鲁甸地震的应力场为: 最大主应力( 297 , 01 ), 中间主应力( 197, 83 ),最小主应力( 027, 07 )。 小江断裂系如同书斜构造, 书架上原先立着的一排书,在左旋剪切作用下发生旋转,每本书像多米诺牌一样倒下去,一本压一本,书与书之间发生的却是右旋走滑 。 由于震源浅 , 地表振动强烈 , 加之灾区广泛分布有煤层、膨胀土、淤泥和松散的粉砂、粘土等易破易碎易滑等不良影响地层,扩大震害(例如,此次地震在乐红乡红石岩地区岩土崩塌使得在牛栏江上形成堰塞湖 ); 更重要的是当地建筑没有太多的抗震设防,该地震已经造成 398 人死亡(其中:鲁甸县 319 人、巧家县 66 人、昭阳区 1 人、会泽县 12 人)、 3 人失踪(巧家县 3 人)、 1801 人受伤, 22.97 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2.55 万户 7.98 万间房屋倒塌, 3.92 万户 12.40 万间严重损坏, 15.12 万户 46.61 万间一般损坏, 灾区交通、电力、通讯全面中断。估计,随着救援工作进行,发现死亡人数还会增加。目前,正是云南盛夏,天气炎热,会给救援与废墟下被困者的生命坚持造成非常大的困难。 鲁甸县桃源乡境内相隔不到3 km的地方于 2003年11月15日与26日先后两次发生5级左右地震, 皆造成人员伤亡。 2012 年 9 月 7 日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的发生的双震( 5 . 7 级与 5 . 6 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右旋走滑的西鱼河断裂及昭通断裂, 它们也是 宽阔的、离散的、左旋走滑的小江断裂带内最东侧的一条分支断裂,紧靠着东边的杨子地块。 断层类型分类: 5 种主要类型断层(逆断层、正断层、走滑断层、走滑逆断层、走滑正断层)的三维模式图。纯走滑断裂就是发生平移,而不要造成地壳的增厚或减薄。 下面我对小江断裂做点介绍: 小江断裂系简介 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碰于约 4500 万年前。碰撞之后,流变学强度较小的亚洲大陆挤压缩短了近 1500-2000 千米 ,形成了厚度近乎是正常大陆地壳 (35-40 千米 ) 两倍的青藏高原增厚地壳 (60-70 千米 ) 。当青藏高原隆起到一定的海拔高度 ( 山峰 7-8 千米高 ) 后就再也不能继续上升了,原因是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深部地壳在其上覆岩石的重力载荷下已作韧性流动 , 青藏高原下面深部地壳的物质在差应力作用下不得不向东 ( 太平洋方向 ) 侧向运动,离开青藏高原的腹地向高原的边缘涌进 , 以便在印度板块前进的道路上腾出空间 , 从而使青藏高原随时间推移不断向北、向东北、向东和东南扩展。青藏高原深部地壳高温塑性物质推拥着高原周边的地块向压力低的地方侧向逃逸。与此同时,青藏高原内部一系列近东西向的断裂带的性质也从原先的挤压推覆转变成侧向走滑。最早被挤出的是印支地块 ( 中国滇西、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 ) ,挤出开始于大约 3200 万年之前。印支地块原先和西藏的冈底斯地块连为一体,呈近东西向延伸,横在印度板块向北前进的道路上。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运移,整个印支地块像一个抽屉一样一边往外抽,一边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作顺时针旋转,最终到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这个位置。由于在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处遭受了强烈变形,压扁伸长,印支地块和冈底斯地体被拉得越来越细,一旦拉断最终将形成大陆规模的布丁构造 。 印支地块的东界是红河 - 哀牢山断裂带,它在距今 3200-1000 万年之间作左旋走滑剪切运动。距今约 1000 万年之后,红河断裂带又转变成右旋走滑剪切,这条断裂带在西北边和金沙江断裂带相接,经洱源向南,凤仪 - 弥渡 - 南涧 - 戛沙 - 元江 - 红河 - 河口,然后进入越南境内,最后潜入南海。红河断裂带呈北西向,距今 600-500 万年前由于小江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遭受变形而呈弧形,元江之北红河 - 哀牢山断裂带呈北北西向,而元江之南呈北西向。现今红河断裂带的右旋走滑速率达每年 7-8 毫米( mm/a )。脆性的红河断裂带分成两段: (1) 北段,从洱源到南涧,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破坏性地震,例如,从北到南分别是 1893 年洱源 6.5 级地震, 1901 年邓川东南 6.25 级地震, 1925 年大理 7.0 级地震, 1652 年弥渡 7.0 级地震, 1925 年南涧 6.25 级地震, 1993 年丽江 7.3 级地震, 1996 年 2 月 3 日的丽江 7.0 级大地震。 (2) 南段,即南涧以南的红河 - 哀牢山断裂带,右旋滑移速率 3-4 mm/a 。历史上好像没有 6 级以上的地震, 连 4-5 级地震都相对较少,是因为这段断裂蠕滑 ( 无震滑动 ) 还是近 2000 年来一直处于闭锁状态?这个问题有必要研究清楚。 从距今 500-600 万年之前开始,随着羌塘地块加快向南东逃逸的步伐,鲜水河 - 小江断裂带开始发生大规模的左行走滑。 云南省境内的小江断裂系是川滇活动地块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它北起滇川边界金沙江的巧家县北,向南经东川、宜良、通海、建水,最后并入红河断裂,走向近南北,平均水平滑移速率 10 mm/s。自东川小江村起,小江断裂分东西三支,近乎平行向南延伸。小江断裂是一条构造成熟度较低的断裂带,带内有多条次级断层,彼此雁行排列,形态复杂,不仅断裂阶区多,断层面陡且转弯亦多,特别是近南北向的主断裂与北东-北东东向的次级断裂交界处,常处于闭锁状态, 应力易强烈集中而引发强震,1500年以来仅在小江断裂的云南段上就发生10多次大于6级的地震,例如,1500年1月4日宜良7.5级地震, 1571年 9月9日通海6.3级地震,1588年6月18日曲江7.75级地震,1713年寻甸6.76级地震,1725年万寿山6.75级地震,1733年东川7.75级大地震,1763年12月30日江川6.5级地震, 1789年6月7日华宁西北7.0级地震,1799年石屏宝秀7.0级地震,1833年9月6日嵩明8.0级大地震,1887年12月16日石屏7.0级地震,1909年5月11日华宁6.5级地震,1966年2月5日东川6.5级地震,1970年1月4日通海7.7级地震, 1974 年的大关 7.1 级地震 。 1500年以前小江断裂上也曾发生过许多次大地震,例如,1377年 (明洪武十年) 江川地震,明星弯子沟一个村在地震陷落入湖中 (云南省江川县志) 。历史上俞元古城可能在北魏至唐代之间一次大地震中沉入抚仙湖。 历史上对 1833年9月6日 (清道光十三年) 云南嵩明州杨林8级地震有较详细的记载。“计十余州县相次厄,或裂或坟,或高者谷,或渊者陵,滇池水腾,震延千里。嵩明等州县计倒瓦草房八万七千六百二十余间,压死六千七百余人”。“嵩明城垣倾圮过半,城乡十余座寺庙,阁亭崩颓、倒塌,五孔永剂桥摇平,锁水桥塌损,民居倾圮,人民压毙,地面裂而复合,黑泉涌出。杨林庙宇、民房几全倒尽,压毙人民,地裂复合,夹死人牛。回辉村、本作村房屋除一户未倒外,余全部倒塌。罗邦村、董官营地陷成塘,地裂缝宽二至三尺,长十余丈。狗街北蛇山上南北向地裂,长约半里,东升西降,高差约三尺。鱼枝本村旁山上裂开二大缝,牛陷没,人被抛掷,城乡死伤极多”。“宜良庙宇、民房、学宫、书院皆倒塌、城内房屋倒塌十分之七,城外更重。凤鸣村三元宫片瓦不存,一木不立,压死人,地裂复合。马头山靠河一侧土崖震崩,堵塞河水,河道改流。汤池地裂宽一尺,震后水竭。城乡伤毙居民无算”。“昆明、寻甸、河阳、呈贡等三十州县亦遭破坏”。 地震前气象变化异常,先是“黄沙日塞,昏晓不能辨”,如此连续三天。又是“降淫雨九日,雨色黑”。将震时白天昏暗,屋内都点上蜡烛,过了一阵又重新明亮,地震就发生了。主震发生后,余震频繁,影响较广,持续时间 3年有余。1834年夏于元江,同年9月17日于澄江和路南,1835年6月于元江、新平又相继发生地震,均属嵩明地震余震,皆发生在小江断裂带。 1833年云南嵩明8.0大地震发生在小江断裂西支。同震地表破裂带北起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沧溪,向南经甸沙、清水海、嵩明陆良山、南冲、上下李子箐、火头村、玉溪市澄江县阳宗镇的阳宗丫口附近,全长130 千米,原先呈雁行排列的6条断裂在地震中得以贯通,6条断裂之间5个阶区处于局部拉张,地震中断陷,5个阶区分别对应于5个拉分盆地 (湖泊或槽地) :清水海 (湖泊) 、上游水库 (湖泊) 、南冲杨林 (槽地)、前所 (槽地) 和阳宗海 (湖泊) 。同震断裂总体走向北东5-15, 倾角陡,倾向有的地方是北西西,有的地方又是南东东。同震断裂为左旋走滑,最大水平滑移量达12 米。 小江断裂向北进入四川境内转向西北,成为文献上所说的玉树-甘孜-鲜水河断裂带,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发生在青海省玉树藏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271,东经96.629)发生的6.9级地震也是这条断裂作案。在那里,玉树-甘孜-鲜水河断裂带是松潘-甘孜 (巴颜喀拉) 地块与羌塘地块的分界线,该断裂带自 青海省的玉树 向东南延伸,经四川省的甘孜、炉霍、道孚、康定、磨西,过了石棉之后转为近南北走向,并分成两支:东支叫普雄河断裂;西支叫安宁河-则木河断裂,途经西昌、普格和会理。普雄河断裂和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在云南境内称之为小江断裂,小江断裂向南延伸,最后在云南省元江附近与红河断裂相交(见下图)。 总体来说,玉树-甘孜-鲜水河-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左旋走滑剪切带,晚新生代总走滑位移量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在玉树-甘孜段为78-100 千米, 炉霍-康定段有60 千米, 安宁河-则木河段13-15 千米,整个小江断裂带上有30 千米。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带现今左旋走滑速率为10-13 毫米/年。历史记载的玉树-甘孜段断裂上发生的地震有: 1738 年 12 月 23 日青海玉树及其西北 6.5 级地震、 1896 年 3 月四川石渠县洛须-青海玉树间 7.0 级地震、 1979 年 3 月 29 日青海玉树南东 6.2 级地震. 鲜水河断裂带上就曾发生过至少13次7级或大于7级的强震 ,例如,1923年3月24日四川炉霍-道孚7.25级地震,炉霍全县的官署民房全部倾陷,死3000余人。道孚县死亡总数超过1500人,其中,孔色、麻孜两乡人民屋宇粮食牲畜荡然无存,压毙500余人。1955年4月14日康定折多塘7.5级地震,地震裂缝密集成带,总长约30千米。山崖垮塌严重,飞沙走石,埋没公路,河水上涨。1981年1月24日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6.9级地震,地震引起地裂缝、鼓包、滑坡、崩塌以及喷砂冒水。鲜水河断裂带上其他段历史上都发生过强震,惟独青海玉树和四川石棉地区没有强震记载, 仅1989年5月5.3地震和2008年6月18日的4.7级地震。唐汉军等 (1995) 曾在石棉县新民乡花岗岩(强岩)中发现出现在16,000-17,000年前一次强烈古地震的遗迹,说明鲜水河断裂在石棉地区目前呈闭锁状态,有发生大震的危险。 令人深思的是,同样是一次6级的地震,在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一般不会死人;而在经济相对落后、人口稠密、土地紧张、建筑缺少抗震质量的中国山区,一般会导致几百人死亡。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抗震设防,把抗震设防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做到建筑设计有人审,建筑材料有保证,施工质量有核查, 严格把关建筑选址,彻底避开不稳定的危岩危坡居住,这样不仅地震时房屋不会坍塌,山上滚下的石头也不至于伤害生命与房屋。 大量的地震事例表明,设防不设防,效果大不一样。地震非中国仅有。全世界20%以上的6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日本。在一次又一次与地震的较量中,日本人不断强化了建筑的安全标准,建筑的“免疫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越来越少,死亡人数越来越少。由于日本人对自已的建筑有信心,所以地震真的来时也就比较镇静。为什么在我国每一次中等地震都要以人员伤亡为代价?我们国家那些生活在断裂活动带上的人们要把建筑的抗震设防当回事。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先生在1999年7月“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计划”的总结大会上曾经说过:“我们应当把灾后救援的观念转变为灾前预防,因为灾前预防不仅比灾后救援更人道,而且比灾后救援更经济”。此话所表达的意思不就是4100多年前夏禹治水的哲学思想 “平时若灾时,灾时若平时”吗?夏禹治水的哲学思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精髓为什么会丢掉呢?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目前这种只重视救灾而不重视防灾的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就好比在父母在世时不给吃好、穿好、治病,却狠心地推给“孤老院”,待到他们死了再猛哭,给外人看子女是多么孝敬,还常用“老人心胸宽广”以自我安慰,其实愚蠢之极。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11490 次阅读|39 个评论
猜猜这是什么花?
热度 17 saraca 2014-5-20 14:45
图1:猜猜这是什么花? 一、引子 由于盛产洋芋,去昭通的路上, 常看到齐小腿高的洋芋,铺满了云贵高原平缓的丘陵台面。这么多洋洋洒洒清一色的洋芋花,构成了红土高原上一副美丽的田园风光。绿油油的洋芋地里,紫色、粉色、白色的小花如喧腾在绿海中的彩色浪花,随风起伏,甚为壮观。若停车路边,行走花海,一股淡淡的清香就会扑鼻而来。因此,到红土地的旅游,除了看红色土壤上一片绿色菜地或金黄色的油菜花构成的艳丽夺目的色板外,洋芋花开的盛景也成为吸引摄影爱好者和游客慕名前来的一个诱惑。 二、烧洋芋 昭通洋芋,名不虚传,就连附近一带的宣威、会泽等地,也以洋芋而闻名。它不仅产量高,而且味道好,特别粉。当地人对洋芋的那份深厚情愫足令人叹为观止,貌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桌无洋芋”的执着。 据说,当地人 如果有 一天没有吃 洋芋 ,那么哪怕是吃过山珍海味,也貌似没有吃饱一样地惦着。 难怪,身边的昭通朋友,一旦在饭馆点菜,必有一盘土豆丝。 由于特别的喜爱,洋芋成了昭通本地人的主食之一。人们对洋芋这一普通食材的娴熟运用,也大有“登峰造极”之势。菜形多样,不仅可切丝切片,滚刀成块,压制成泥,也可研磨成洋芋粉,如调和藕粉一般食用。烹制过程简便,保持原味,除了煎炸煮炒蒸外,还有最简单利落的烧洋芋。各种菜名听上去也颇为开胃:干椒洋芋、青椒洋芋、麻辣洋芋、番茄洋芋、老奶洋芋、干焙洋芋丝、火腿洋芋焖饭、酸菜洋芋汤等。当然简单朴素而又倍受欢迎的就是烧洋芋。 烧洋芋,过去常见的多为用土灶烧柴做饭时,顺带扔一些洋芋在灶膛下的柴火余 烬中,借余热慢慢烤软,烧熟。等 后来土灶被液化气灶代替了,有人就置一火炉或碳火盆摆在街头,专门卖烤洋芋。烤熟了, 就像烤红薯那样, 拍拍灰,刮去烧糊的皮,接着双手一掰成两半,趁热抹上昭通酱,或路南腐乳,或现拌的折耳根等调料,再一合拢,就是一个香喷喷的“三明治式”的烤洋芋。早晨的校门口,烧洋芋是学生们经典的早餐之一;冬天夜晚的炉子旁, 一家人围坐一起,围炉夜话时,烧洋芋便成了谈笑风生时的“时光伴侣”,其乐融融也。 三、舌尖上的昭通 闲话至此,接下来说说我们此番去昭通,舌尖所触及的香味。 整个白天都在匆匆赶路,前往昭通小草坝。尽管饥肠辘辘,但大伙都不愿意吃车上的干粮,于是展开了一场美食幻想阵。 “昭通有什么好吃的呀?”同行的春很好奇地问。 “洋芋!”对昭通稍有了解的我自告奋勇地说。 “除了洋芋呢?”春紧追不舍地问。 “土豆呀!”我一本正经地回答,却掩饰不住一脸坏笑。车上的人听了,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除了土豆呢?”幽默的师傅把话头接过去。 “马铃薯,山药蛋!对了,还有patato哩!”学生也轻松地抢答着。车上的氛围顿时活跃了许多,旅途的疲惫与紧张似乎也逐渐退去了。 入夜抵达昭通,早已华灯初上,最辛苦的莫过于一天驱车600公里的师傅。在朋友的指点下,入住后就寻找晚饭加夜宵。锅锅饭、小肉串、烧洋芋和酸菜土豆汤,这样的招牌广告在月牙路拥挤的小巷内随处可见。 袅袅 炊烟中,有不少老太太坐在街边昏暗的角落里淡然地用铁筷子翻烤着烧洋芋。 找了一家锅锅饭小店,看店主一家忙碌而悠闲。最忙碌的是老板娘,在厨房里边擦汗水边主厨。最悠闲的是老板,坐在店里,一边玩手机,一边不时到门口看一眼炉子,招呼一下客人。不闲不忙的是跑堂小工,穿梭店里端茶倒水递碗筷。最快乐的是陪着奶奶玩的两岁小孩,牙牙学语,满地跑。 所谓的锅锅饭,就是用一个小巧的土砂锅,以白米为主,添洋芋、火腿片、青豌豆和鲜玉米一块焖熟,成为一锅香喷喷的火腿洋芋饭。瞧,门口烧炭的大火炉上,铺一片铁篦子,上面散落着几只小砂锅。揭开盖子一看,香味扑鼻。锅底是一层金黄的火腿洋芋块,其上就是一粒粒香糯松软的白米粒,饭头上铺着一层金黄的玉米粒,翠绿的嫩豌豆米,切成薄片的香肠,一看就 顿觉色香味俱佳,胃口大开呀! 对了,这样的锅锅饭,还配有一碗酸菜洋芋汤,或酸菜红豆汤,佐之以凉拌海带丝、泡菜等小碟。舀一勺洋芋饭,轻轻吹一口热气,尝一尝,耶,真的很板扎呢! 不过,说实话,除了洋芋外,昭通的牛羊肉也颇有名气。附近几个林场保护完好,高山草甸、黑颈鹤湿地等,水草丰美,牛羊饲养业也比较兴盛。因此,这里的羊肉汤和牛肉干也别有一番风味。夜市摊上,最受人欢迎的就是可爱的小肉串!一根根竹签子上,穿着薄薄的两三片牛肉,腌制入味,火候掌控适当,闻起来真香啊!几个人,买上几十串,喝口啤酒,吃串肉,生活真是有滋有味。 荞麦是高原山区的另一主食之一。荞麦也喜欢温良环境,昭通地区的荞麦颇受市场欢迎。荞麦粉,用的最多的是做荞麦粑粑,有做成甜品店内烤制的荞麦饼,也有用平底锅烙制的一张或薄或厚的圆饼,更有刚出笼屉热气腾腾的荞麦糕。由于荞麦对控制血糖浓度有好处,市场上的苦荞茶以其特有的清香而倍受欢迎。
个人分类: 出差在外|8190 次阅读|40 个评论
小草坝的天麻 — 略谈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热度 7 saraca 2014-5-18 15:36
图1:我国人工种植的5种天麻形态图,摘自《天麻形态学》(周铉等,1985,科学出版社) 小草坝,位于昭通市的彝良县,是乌天麻的原产地。青山绿水的乡镇,随处可见街边房屋墙壁上贴满了“天麻种子、蜜环菌、接种”等天麻种植专业用语的广告。难怪有朋友说,小草坝有两宝:天麻和土蜂蜜。 天麻是在我国历代本草中列为上品。据1977年《中国药典》记载,“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的干燥块茎....用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高血压,耳源性眩晕。” 忆 儿时,母亲劳作辛苦,常觉头晕,姨妈们便会从昆明带一些天麻回来 。天麻略扁,长椭圆状, 表面 有不同形状的横纹,摸上去 硬邦邦的。正是这样类似于岩石般的天麻,需要浸泡软化,舂研成碎粒儿,与鸡蛋或肉末同蒸,睡前服用,还需避风免受凉才有效 。 天麻为一种具有菌根的多年生兰科植物, 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籽 约需三四年的光景 。它没有根与绿叶;种子萌发后,主要靠分解入侵其体内的蜜环菌丝而生活。这样的寄生模式注定了天麻大半辈子都处于黑暗的泥土中,唯有抽葶开花时,才会有一支花序如冲天的箭杆从地面钻出,形成一支直立的总状花序。《神农 本草 》曰:“春生苗,初出若芍药,独抽一茎,直上三四尺,如箭杆状,青赤色,故名赤箭。” 全世界的天麻属植物约20多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澳洲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温带地区,我国有5种。在利用和栽培方面,我国是天麻主产地,从云贵川至吉林省诸省区均有栽培。研究分析表明,天麻苷是天麻药效的主要成分,具有镇静和催眠的作用,对神经衰弱和头痛有显著疗效。小草坝是乌天麻的原产地,也是天麻种植产业的主要基地。作为一种兰花,天麻也可算作兰科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典范了。在人工种植技术尚未突破前,人们多以采集野生自然资源为主。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们潜心研究天麻的生长习性和形态发育,破解了天麻人工种植技术的关键密码 — 蜜环菌的分离与培养技术。这样,人们对天麻的利用就开始转向了人工规模化种植,既为当地百姓提供了一条发家致富的捷径,也为保护野生天麻的自然资源留下了可能。 回想30多年前,导师也曾跟随天麻种植专家周铉教授一起到小草坝蹲点,研究天麻的人工种植技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离不开基础科学研究,那就是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揭示天麻的生长周期,即 一粒种子从萌发到成苗以及到发育成熟开花结籽的生命 过程。它包括了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条件,球茎形成过程,花序的发生与开花结果,胚胎发育、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关系等等。其中,蜜环菌的分离和培育是人工种植天麻的突破点。研究发现,从种子萌发到幼苗成长至开花结籽,天麻的一生(3-4年)都必须依赖于入侵其根茎内的共生真菌——蜜环菌。因此,蜜环菌的分离和培育就成了人工种植天麻的关键技术。 导师曾 提到过上世纪80年代初 艰难的工作条件,交通不便,大雪封山,天寒地冻,屋檐下的冰柱子有一尺多长,简陋的工作房窗子总是关不严。为了不错过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采集样品需要定点,有时候就上闹钟,夜里起来收集样品的。正是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才有了《天麻形态学》这样一本专业书籍。它清晰准确、图文并茂地地揭示了天麻一生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特点,还专门介绍了人工繁育天麻的技术要点。 听导师讲述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风雪交加,白雪皑皑的群山上,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科学家正致力于天麻生长过程的研究观察。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再冷再苦,研究组也花了10多年的时间,收集到研究天麻生长和种植的第一手实验数据和资料, 把天麻长达四年的生命周期及其生长特点研究清楚,为昭通天麻种植产业的规模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基础。时至今日,昭通天麻种植产业已蔚然成风,远近闻名,当地的天麻种植大户依旧对“周天麻”(周铉教授)崇拜有加。由于种植技术的成功运用,当地的天麻产量急剧上升,天麻由珍贵的上等药材,逐渐发展为家家户户桌上的小菜一碟,譬如素炒天麻片就是一道生脆可口的新菜肴。据说,把天麻煮熟了,也可以像吃洋芋那样用手抓着吃,令人大快朵颐,好不乐哉! 如 今 到了前辈工作过的地方,自然会有一种由衷的喜欢。 雨后的山林,空气清新,溪流潺潺,满目翠绿,有种说不出的重返自然的快乐。 不过,前辈们的努力帮助了一个地区建立了天麻的种植产业化,为山区百姓的勤劳致富提供了重要而实际的科学指导作用。相比较而言,我们目前所从事的基础科学研究,除了为“人类知识宝库添砖加瓦”外(注:这是研究生刚入学时,导师郑重其事地说基础研究的社会意义),也期待着某一天能有所应用于社会发展。 行走于小草坝的盘山公路上,一对身穿当地服装的老太太正好从草坝镇赶集回来。她俩对我们停留路边拍花看草的情景有说不出的疑惑;我对他们当地天麻种植情况也有一肚子好奇。然而,一阵寒暄过后,老人告诉我,现在种植天麻也不容易,因为天麻种植不仅需要荒坡,还需要砍麻栎树做栽培基质。目前政府不倡导开荒种植,更不允许破坏森林,麻栎树桩变得很难找到。面对老太太的惆怅,我想是不是可以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新的科学进展,更新天麻种植技术,将其搬入人工温室实现规模化生产更好呢? 图2:小草坝采集工作中,途遇两位当地的老太太:你有一脸的困惑,我也有一肚子的好奇。 图3:导师送给我的书。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7516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看望昭通灾区群众 : 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灾害
whyhoo 2012-9-9 15:06
我们一定能战胜这场灾害 ——温家宝总理看望云南昭通地震灾区群众 新华社云南昭通9月8日电(记者赵承、张宗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凌晨1时10分许抵达灾情最严重的云南昭通市彝良县后,随即乘车实地察看灾情,到医院了解伤员救治情况,在居民安置点看望转移群众。凌晨4时40分,他在彝良县抗震救灾指挥部主持召开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云南昭通地震是一次震源浅、破坏性较强的地震,加上双震叠加,对灾区造成了很大损失。截至8日12时统计,地震已造成80人死亡,70多万人受灾。 由于昭通机场不具备夜降条件,7日晚,温家宝乘坐飞机到达距昭通市最近的四川宜宾机场,随即转乘火车赶赴昭通市彝良县。8日零时40分,他在火车上进一步听取灾情汇报,对到达彝良灾区后的工作作出安排。8日凌晨1时10分,火车抵达彝良站,随后换乘汽车摸黑沿着崎岖的山路前往地震中心地带。 1时40分许,汽车到达洛泽河镇毛坪大桥后无法通行,温家宝走下车察看灾情。毛坪大桥一边是陡峭的山崖,一边是深陷的河谷。山上的巨石滚落在路上,最重的有几十吨,可看到路旁被石块砸毁的各种车辆。温家宝详细询问受灾最为严重地区人员搜救和转移情况,要求尽一切努力救人。 由于余震不断,不时有石头从山上滚落,十分危险。温家宝继续向前步行,仔细察看沿路村庄是否还有未转移出去的群众。在毛坪村道路旁,正在屋外躲避灾害的群众看到总理深夜出现在这里,纷纷围拢上去讲述地震发生时可怕的情景。温家宝详细询问村民们吃饭、喝水的情况。他说,你们的困难就是党和政府的困难,你们的痛苦就是党和政府的痛苦。这里的地质构造决定了还会有余震,要防止山体滑坡等造成的次生灾害。要特别注意安全,这是第一位的。要尽快把大家转移出去,尤其要照顾好老人和孩子。 彝良县人民医院收治了一批在地震中受伤的群众。由于床位紧张,不少群众在医院门诊楼外搭起的帐篷里接受治疗。凌晨2时30分许温家宝来到这里。他走到二楼病房看望重伤病人,他们有的是因为在山上摘花椒被石头砸伤,有的是因为房屋倒塌而受伤,有老年人也有孩子。温家宝向医生详细询问伤情及治疗情况。他对病人家属说,请放心,我们一定会想尽办法救治受伤人员。 在门诊楼外的帐篷里,温家宝坐在4岁女孩陈正旭的床头。地震发生时,一块从山上滚下的巨石毁了她家的房屋,爷爷失去了生命,陈正旭被压在墙下,手部骨折,腿上也有不少伤痕。陈正旭的妈妈不停地流着眼泪,温家宝对她说,一定要坚强起来,照顾好孩子。 彝良县中心广场上扎满帐篷,地震灾区转移出来的群众大部分安置在这里。凌晨3时40分许,温家宝来到这里走进帐篷关切地询问受灾和生活情况。他对广场上的群众说,我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看望大家。现在,救灾人员正紧张进行救援,救援物资正陆续运往灾区,我们一定会把所有受灾群众的生活安置好。现在仍然余震不断、危险还在,乡亲们还可能要离开家一段时间,希望大家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人心齐、泰山移,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大家团结一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这场灾害。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把昭通建设成更加美好的新家园。他向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表示敬意。 4时40分,温家宝在帐篷里听取了云南省委、政府抗震救灾工作汇报,就下一步工作从八个方面作出部署:第一,要尽全力救人。救人是当前第一位的工作。由于地震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山区,条件十分恶劣,搜救工作一定要抓紧。黄金72小时十分关键,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全力。今天白天要到达受灾的每一个村庄,不留一个盲点。第二,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彝良县的医院容量有限,要统一部署,分受伤轻重加以处理,有的可以转到省内其他地市医院救治,有的可以请相邻省份帮助。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减少伤亡,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第三,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要保证外出避险的群众每个人都有饭吃,有洁净的水喝,有病能治疗,尽量安置在安全的地方,能够避风遮雨。要做好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工作,防止发生事故和传染病。第四,尽快修复基础设施。交通是生命线,必须千方百计抢修打通道路,路通了,救援力量、物资、设备才能到达。电力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和医疗,要抓紧抢修,恢复正常。要加强水库监测,确保水库安全。第五,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和次生灾害、地质灾害的预防。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次生灾害。对每一条沟、道路、村庄附近的岩层都要认真观察,严密防范。救援队伍的安全也应该放在第一位,争取做到救援人员不伤亡。第六,做好群众工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要持续一段时间。帐篷的环境比较差,生活不方便,群众住久了容易产生烦躁情绪,各种矛盾就容易凸显出来。我们一定要在加快妥善安置群众的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所有的工作都要充分依靠群众。第七,提前谋划灾后重建工作。震区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贫困地区,耕地少,土地也少,重建一定要做好规划。首先是保障安全,同时要合理布局,集约和节约用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灾后重建工作一定要发挥政府和群众两方面积极性。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重建给予政策支持,受灾群众也要克服困难,出工出劳,自力更生,重建家园。这些工作都需要强有力的组织、规划和领导。第八,加强组织领导。当地要组成抗震救灾总指挥部,中央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 会议结束已是清晨6点多。云南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召开会议落实总理的一系列指示。当天上午,通往地震中心区的道路大部分路段已经打通,加快了对受灾村的搜寻进度。 上午10时45分许,在彝良站的火车上休息几个小时后,温家宝再次赶往地震中心区。沿途,他不时让司机停车,察看灾情,询问受灾群众的生活情况。当得知一些群众缺少食物时,温家宝要求云南省负责人尽快组织工作队开进地震中心区,沿路发放食物。在地震中心地带猫猫山村,温家宝遇到一位村民被山上滑落的石头砸伤了右腿,当即叫来医护人员为他包扎,并用担架抬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随后,温家宝来到了秀水村。这里不少房屋损毁严重,穿村而过到彝河岸边可以清晰看到地震造成的裂缝和巨石砸落的大坑。山坡上,山谷里,星星点点散落着一家家住户。来自四川达州等地的抢险队员和当地工作人员正在抢险。温家宝对他们说,要加紧搜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决不放弃。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严重,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下午1时许,返回火车上,温家宝再次主持召开会议,对云南省统筹做好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要求。他说,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稳增长;一方面安排好灾区群众生活,一方面促进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救灾各项工作要做细,补助、抚恤、安葬及灾后重建的标准等都要制定明确的政策,广泛宣传,取得群众理解。 一路上,记者获悉,周边省份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已纷纷派出救援力量和专家奔赴灾区,支援当地抗震救灾。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9/08/content_2219948.htm
个人分类: 社会|9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地震逃生》即将出版——和“昭通地震成功预测”
supdesign 2012-9-9 09:20
《科学地震逃生》即将出版——和“昭通地震成功预测”
昭通地震成功预测,我也用实际行动唱和一下,响应一下秦四清团队的辛勤工作和卓越成果,经过与建工出版社于莉编辑确认,《科学地震逃生》一书已经送去印刷,即将正式出版。基于目前地震预测的时间精度尚以月和年为单位,且我国房屋抗震性能参差不齐,地震火灾等次生灾害时有发生,地震逃生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将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地震逃生的书籍(参见google学术检索,2012-9-9),首次提出了综合地震逃生方法,并基于上述理念首次针对不同环境给出了地震逃生建议,纠正了许多常见的地震逃生错误,如地震来了逃往卫生间、网上流行的道格拉斯逃生法等。
2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赶赴云南昭通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whyhoo 2012-9-8 16:02
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记者赵承、张宗堂)7日下午18时45分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飞机赶赴云南昭通地震灾区。在前往灾区的飞机上,他主持召开会议对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 7日11时19分,云南昭通市彝良县、贵州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4公里。12时16分,又发生了5.6级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约10公里。截至7日20时统计,地震已造成64人死亡,部分地区交通、电力中断。 在飞机上,温家宝听取随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后说,此次地震是双震重叠,目前还余震不断。地震灾区地处山区,海拔较高,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贫困地区,救灾工作难度不可低估。他就抗震救灾工作作出部署:一要迅即摸清灾情。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位,加强搜救,尽量减少伤亡。我们到云南后,不管条件多么困难,都要到达地震现场,掌握震中灾情。当地医院要集中力量安置救治伤员。二要抓紧恢复交通、电力、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交通是救援的生命线,要详细了解交通中断情况,及时组织抢修队伍,确保交通畅通安全。今晚是抢救伤员的关键时刻,要抓紧修复损毁的电网,迅即恢复电力供应。要保持通信畅通。三要安置好受灾群众。现在转移的群众大约有10万人,当前正值秋季,天气转凉,灾区又是山区,群众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要全力支援灾区,让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保暖的衣被,力争有帐篷安置。四是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并组织群众做好避险,防止余震和次生灾害造成新的损失。五是加强统一指挥,成立以地方为主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中央各部门做好支持救援工作。 温家宝说,我们经历了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考验,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应对昭通地震灾害。他还对有关部门协调组织抢救伤员、恢复交通和通信、安置受灾群众、卫生防疫、预报监测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分工。 原文见 http://www.gov.cn/ldhd/2012-09/07/content_2219544.htm
个人分类: 社会|1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干旱已致云南昭通100万人受灾
热度 4 杨学祥 2012-3-12 13:05
干旱已致云南昭通100万人受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2日10:48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昭通3月12日消息 (记者陈鸿燕)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持续干旱,已造成云南滇东北的昭通市社会经济损失严重,近百万人受灾。   去冬今春以来,昭通市雨雪稀少,河道来水持续减少,目前全市9条河沟出现断流,30座水库干枯、968个塘坝和7324个春耕水池水窖无水可蓄。干旱已经使昭通市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100万人受灾,1座县城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是87.9万亩、成灾27.2万亩、绝收7.8万亩。昭阳区青岗岭乡白沙村的村民多年来一直靠水池、水窖在雨水季节蓄水。自从去年6月以来,这里就没有有效的降水,村民们的水池、水窖蓄水已经全部用光,村村里面人畜饮水十分困难。村民说,饮用水是直接用马去四、五公里以外的地方去驮。   目前情况下,昭通市建立了市级领导包县,市直部门包乡到村的工作机制,各县区建立干部包村包户保供水、保民生、促春耕责任机制。中央和省级下达抗旱经费当中的60%以上用于抗旱增水保人饮;市级冬春水利建设经费优先安排了抗旱蓄水以奖代补;再次开展了拦截、封堵、抽提、池拉送等蓄水的保障工作,最大可能地蓄水引水,在2010年配置的送水车,在2011年购置的抗旱设备,现在已经全部是投入了抗旱。据了解,如果旱情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昭通将对桑拿、洗车场、园林绿化等这些高耗水业限量或者是限停供水,同时启动地下水厂,全力以赴首先要保障群众的饮水。 http://news.sina.com.cn/c/2012-03-12/104824100641.shtml
个人分类: 防灾信息|1836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注云南昭通地震区
qsqhopeiggcas 2011-12-6 12:25
关注云南昭通地震区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http://www.ceic.ac.cn/) 消息, 2011 年 12 月 6 日凌晨 4 点 37 分 44 秒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鲁甸县、昭阳区交界地区 ( 纬度 27.4° 经度 103.2°) 发生 4.0 级地震,深度 5 公里 。 该震发生在我们命名的昭通地震区,该震发生后,该地震区已达到临界状态。根据我们的预测分析,该 4.0 级地震是一标志性前震事件,且其震级与我们的判断 丝毫不差。 建议有关部门对该地震区做出短临预测,若宏观异常现象明显时,做出临震预测。中强震四要素预测结果如下: 震中位置:经度 103.2-104° 、纬度 27.4 ° 左右 参考地点: 鲁甸 震级: 5.5-6.1 ,最可能的震级是 5.6 级 震源深度: 10-24km 预测时间阶段:短临 备注 1 :如果该锁固段不以震群方式破裂,则中强震必然会发生,望有关部门做好抗震救灾准备工作。 备注 2 :上述预测分析是地震预测学术研究结果,不作为地震预报的依据,任何人和单位不得转载、不得复制、不得向社会外传和发布,违者必究。 参考 秦四清,各地震区强震发生前预计的 preshock 或 foreshock 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480927 图 1 5- 小江、 6- 昭通与 7- 西昌地震区 图 2 2011 年 12 月 6 日 Ms4.0 级地震事件位置
个人分类: 强震预测|419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云南曲靖昭通因干旱30条河道断流
热度 2 杨学祥 2011-8-24 04:27
云南曲靖昭通因干旱30条河道断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2日06:55 云南网 云南气象旱涝分别图 昭通龟裂的土地 昨日,彝良角奎镇村民段正会看着枯死的玉米很无奈。 曲靖一妇女正用瓢刮池底仅存的水    昭通 包谷枯成柴 花椒价暴跌   今年1月以来,火辣辣的太阳几乎一直炙烤着乌蒙大地,曾有“中国南方避暑胜地”美誉的昭通变成了一个“大火炉”。连日来,记者跟随农业、民政等有关部门,深入灾区一线看到人们生活用水困难,粮食作物枯萎绝收,春夏连旱损失十分惨重。   “这些包谷一直没水‘喝’,已经枯死了,点把火就会燃起来呀。哎,去年这个时候,我们都吃新包谷了。”镇雄泼机镇张基屯村65岁村民吴道富看着自家地里绝收的玉米,想起3月份补种了4次玉米苗仍然全部枯死的经历,老人摇头不止、欲哭无泪。   “你(记者)看,天气太干了,这些稻田都变成旱地了,稻苗扬花抽穗后,抽出来的稻穗全是空壳壳,还着了蚜虫病。老公去背水浇苗摔伤了,几个娃儿秋季学期的学费咋个凑呀?”大关县天星镇祥云村村民刘自芬伸出两个手指,随即把手指插进龟裂的稻田裂缝里,眼神里充满了迷茫。   今年4月份以来,受持续干旱影响,今年彝良境内的花椒产量低,质量差,“骨多肉少”,产量和价格双双下降。“去年我家种的花椒一共卖了将近10万块钱,今年嘛,最多3万块,除去工钱后,就没有多少收入喽!”正在交售花椒的彝良县马窑村半边山村民小组村民余邦强无奈地说,今年每公斤生花椒、干花椒的收购价分别为10元左右与40元左右,而去年的生花椒每公斤收购价为16元左右,干花椒则为每公斤76元左右。   在镇雄县果珠乡村拉埃村岩上组,因为持续高温少雨和强日照天气,村子里面的几口水井已经干涸见底,原来安设的自来水管已经缺水生锈,村民们只得走到五六公里外的犀牛塘,人背马驮地取水。   受持续干旱影响,昭通境内旱灾损失惨重。据昭通市民政局和农业局统计,截至8月12日,今年春夏连旱造成昭通11个县区113个乡镇193.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3.44万公顷,绝收4.44万公顷,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2亿元。另外,持续干旱造成昭通15条河沟断流,6座小水库干涸,255个塘坝和6123个水池、水窖干枯,致使昭通市34.33万人、12.44万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152头(只)大牲畜死亡。    曲靖 33万人饮水困难   随着曲靖辖区各县市区旱情日趋加重的严峻形势,19日下午,中共曲靖市委副书记、市长岳跃生宣布启动市防汛抗旱应急二级响应。   截至目前,曲靖旱灾已造成河道断流15条,水库、塘坝干涸254个;大春农作物受灾265.23万亩,成灾129.36万亩,绝收3.8万亩,种植业因灾损失75363万元;207.84万头牲畜饮水困难,畜牧业因灾损失24688万元,农业因灾损失10亿元左右;缺水还造成139户规模以上企业停产、半停产,33.25万人饮水困难,旱灾已造成曲靖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9亿元。   另据介绍,截至8月15日,旱灾已涉及曲靖全市9个县(市)区,115个乡(镇),1083个村委会,受灾人口278.3万人,33.25万人饮水困难,其中沾益县7.25万人、宣威市7.02万人、富源县6.01万人等,受灾人数还在持续增加。   特别是富源县的格宗、海担、双诺,沾益县的石羊,马龙县的鲁石等村委会,由于村子周围水源干涸,乡(镇)人民政府已派消防车送水15天以上。同时,富源、沾益、马龙的城市供水已启用应急水源供水,城市供水面临严重危机。    【省府措施】    尽快兑现各项扶持政策   记者日前从省政府了解到,省政府已经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各地要高度重视当前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库塘蓄水严重不足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的形势,迅速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抓好抗旱减灾、防汛抗洪、库塘蓄水和大春中耕管理、晚秋作物种植等重点工作,确保实现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A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通知要求切实抓好库塘蓄水和供水工作,完成今年全省库塘安全蓄水76亿立方米的目标任务。及时研判雨情、水情、墒情、农情、灾情趋势,研究制定抗旱措施,并派出工作组深入旱区,指导农户抓好田间管理和晚秋生产、搞好抗灾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抓紧开工建设今年计划新开工的40件重点水源工程项目,全面加快推进重点小(一)型和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B 扶持政策尽快兑现   要求分类指导抓好中耕管理,结合实际扩大秋马铃薯、秋玉米、秋豆类、秋蔬菜等播种面积,力争全省晚秋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000万亩,及早做好冬季农业开发准备工作,力争将开发面积扩大到2300万亩,产值突破200亿元。   因势利导,切实抓好生猪生产工作,认真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等各项扶持政策尽快兑现到场到户。    C 筹措抗旱减灾资金   切实加大助农增收和抗旱减灾投入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受灾较重的地区,要通过增加财政资金投入、调整预算安排、争取社会资金支持等多重渠道,千方百计筹措抗旱减灾资金,切实增加对抗旱减灾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抗旱减灾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王云    【各地抗旱】    镇雄    紧急补种晚秋作物   连日来,镇雄泼机镇庙山村村民正忙着拔除已经枯死的玉米和烤烟,改种和补种秋荞、秋蔬菜、秋马铃薯、秋大豆等秋季作物,“抢房拜祭地跟老天抢收成”。   据了解,昭通全市计划紧急种植秋马铃薯40万亩、秋蔬菜70万亩、秋荞30万亩、秋杂豆50万亩。    大关    人工防雹增雨   今年,大关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春夏持续干旱灾害。当地加强气象预测预警,投入资金50万元,开展人工防雹增雨联防作业10次,成功增雨作业5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局部地区旱情。   据了解,昭通市已先后实施人工防雹增雨联防作业280点次。    昭阳    打深井储备水源   为实施深井钻探找水,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昭阳区国土分局着手在辖区内实施6个水文地质钻探孔工程。其中,小龙洞乡民族中学钻探孔井深250.65米,出水量为每天220立方,可解决学校1000余名师生饮用水困难。   据了解,昭通已投入抗旱救灾资金2114.4万元,启用泵站361处、机电井10眼、机动运水车1.3万辆次,投入机动抗旱设备0.857万台套,装机1.3万千瓦,抗旱用电72.4万度,抗旱用油190.8吨。    威信    维护“菜篮子”稳定   威信县粮食和蔬菜市场价格呈上涨态势,为保障“菜篮子”、“米袋子”的安全,当地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发放救灾储备粮80万公斤;加强粮食蔬菜调运,截至7月底,威信县外购14000吨大米、8000公斤食用油和15000吨蔬菜、豆、瓜果;此外,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串联涨价、囤积居奇,查处各类农产品违法行为763起;四是积极调动农民种养业积极性,落实各项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引导农民加大蔬菜种植和家畜养殖。    曲靖    抗旱补种成效不明显   面对50年不遇的夏旱, 曲靖市政府都启动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落实,多方筹措资金抗旱救灾。目前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抗旱经费3602万元。富源、宣威、沾益、马龙等县(市)因地制宜,依靠科技措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自救,但由于干旱持续时间长,无水源可取,补种的秋马铃薯、秋荞、红白萝卜,现已种下10多天,但仍没有发芽,即使少数套种在玉米地里的红白萝卜和荞发出嫩芽也因缺水干死。再加上资金缺口大,抗旱困难多,成效不明显。   (王云 申时勋 蒋琼波 彭洪 王安国 郭星) 已有 5 人参与 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编辑:SN026) http://news.sina.com.cn/c/2011-08-22/065523028867.s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2135 次阅读|6 个评论
野外考察之天麻之乡--昭通
热度 3 coco. 2011-8-4 15:03
野外考察之天麻之乡--昭通
终于坐上了最喜欢的吉普车,一路颠簸到小草坝 漫山遍野的金丝桃 蔷薇科的刺梨,我摘了一堆放口袋,蛮好吃的 在这里可以买到最地道的天麻,我也买了一袋子,嘿嘿,想吃天麻炖鸡了 途中见到可爱的小马 萱草,我们家叫黄花菜 偶见野百合 另一种百合,待偶回去请教做百合的师弟(已鉴定出:大理百合) 蓟,菊科的 当地人很喜欢喝泡酒 天麻泡酒,我老爹肯定想尝尝 这只小狗狗什么时候跑入我的镜头的? 这一路上来,屁股几乎没怎么挨座椅,颠得骨头快移位了 这次出野外采样顺利,晚上终于吃到向往已久的天麻炖鸡,导师也喝了一大杯苞谷酒。呆实验室久了,能出来走走真好! ----- 很喜欢云南,我要享受在这里的每一天!
189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大雪压垮农贸市场 昭通气温为30年来同期最低
杨学祥 2011-1-22 22:34
大雪压垮农贸市场 昭通气温为30年来同期最低 www.yn.xinhuanet.com  2011年01月19日 11:10:09  来源:都市时报 1月以来,受冷空气影响,昭通市气温持续偏低,出现大范围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1月1日至16日半个多月的时间,昭阳区0℃以下的冷冻天气就有13天,日平均气温仅为-1.6℃,为近30多年(1978年以来)同期最低值。 昨天从昭通市委宣传部获悉,近半个月昭通北部绥江、盐津、大关和东部镇雄、威信的天气以雨雪冰冻为主,南部昭阳、鲁甸、巧家,北部永善和东部彝良的天气以阴冷天气为主,部分地区降下了入冬以来的首场雪。自16日夜间开始,昭阳、鲁甸、威信、镇雄、大关、彝良、永善7县区再次出现强降雪过程,截至17日上午,降雪量在0.3至5mm,积雪深度3~7cm,其中永善、鲁甸降中到大雪。截至1月17日,昭通市1025734人不同程度受灾。 道路方面,受新一轮强冷空气影响,从16日夜间开始,昭通境内300余公里路段结冰。昭待公路K0至K33,因路面积雪,道路双向封闭。昭麻二专线玉碗路段对重型货车、拖挂车、超宽车、超长车继续进行交通管制。全市因气候原因停运班次150条、停运车辆205辆,滞留旅客2090人。 供电方面,输电线路因覆冰造成昭通电网累计停运线路57条,已恢复运行56条。变电站因覆冰停运共计12个,其中1个220kV变电站仍未恢复。部分电线塔变形或倒塌,目前已经修复。通讯线路受损118300米,通讯基站受损470个,通讯线杆倒塌225根,受损宽带接入设备17台。 家住巧家县新店乡的梁先生介绍,16日开始下雪,从17日上午10点到昨天晚上一直停电,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通往县里的公路全线停运。“我家里种了些蔬菜,但每次都得从厚厚的雪里去刨。”家住三官村的杨先生说,他们村昨天下午1点恢复供电。村里的树木、竹子很多都被压断了,村里新建的一个400多平米的钢架农贸市场也被全部压塌,所幸无人受伤。 1月16日晚10点,昭通市气象局宣布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到目前,昭通市已陆续安排灾民生活救助资金2703.87万元、捐赠衣物50余万件、棉被3722床、棉衣1215件、新衣服3200套、毛毯160床、大米64.4万公斤、食用油2万公斤、保暖内衣2100套。此外,1月14日,省民政厅向昭通灾区调运救灾棉被3000床、棉衣3000件,用于灾民抵御寒冬。 和昭通一样,曲靖大部分地区也出现了冰冻雨雪天气,宣威自16日开始普降中雪,大部分道路受阻,群众生活受到影响。(记者 朱家吉)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01/19/content_21902992.htm
个人分类: 备忘录|137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1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