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袁隆平:转基因或影响生育 人民不是小白鼠
热度 1 maokebiao 2012-3-13 07:54
  http://business.sohu.com/20120313/n337509339.shtml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人民不是小白鼠”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妍|两会现场报道   82岁高龄的袁隆平,自称是“80后”。他说,等自己成了“90后”时,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3月4日晚,全国政协委员驻地——北京国际饭店,袁隆平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专访。在铺着地毯的套间里,“80后”袁隆平光着脚,扑在一桌子的文件和资料里,手舞足蹈地讲起了超级稻、粮价和转基因问题。   直言不讳的袁隆平并不担心自己的言语会“得罪人”,“我怕什么,我这么大把年纪了,还不能说几句实话?憋死人咯!”    补石油不如补农民   今年两会,袁隆平的提案是《关于粮价的建议》。提案上说,根据湖南省物价局调查统计,2011年农民种植每亩水稻,除去国家的粮食补贴,纯收益只有7.5元。   “七块五啊!太少了,农民多穷啊,农民多可怜啊!”袁隆平激动地说,“种地拿不到钱,农民就不种了,抛弃耕地到城里打工去了,种田的人越来越少,粮食从哪里来呢?”   从2010年起,袁隆平走访了湖南的多个县乡和农村,他发现,大量耕地被荒废,甚至被用来作为建筑用地和垃圾场。“耕地多宝贵啊,现在全国的耕地越来越少,以后粮食不够了可怎么办呢?到哪里去种呢?”   袁隆平担心,18亿亩的耕地红线有被突破的可能。“现在的耕地面积已经很少了,如果得不到好的保护,耕地面积一年年减少,我们就没有退路了。”   最让袁隆平担心的还是粮价问题。“粮食是宝中之宝,粮价是百价之基。”一方面,粮食价格一旦上涨,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个物价的上涨,甚至会引起社会动乱。“所以大家都说粮价涨不得。”但另一方面,“粮价偏低则谷贱伤农,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因此,袁隆平建议,政府要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大大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收入,保住农民的基本利益,保住耕地。”然后再以平价出售粮食,“保障民生,保证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水平,保证国家粮食的安全和价格的平稳。”如果由政府来补贴其中的差价,就能“两头兼顾”了。   在全国政协无党派界别小组讨论会上,袁隆平第二个发言,“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要继续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100斤提高16元,这非常好,但我觉得还不够,应该每100斤提高50元,我们的政府现在有这个财力。”   虽然自1982年起,中共中央陆续出台了11个“一号文件”,力求“惠农利农”,扶持和完善农业发展,但袁隆平认为,“力度还不够大,种粮农民的收入依然相当微薄。”根据现行的种粮补贴政策,“按田亩算补贴,是很不合理的,高产田与低产田没有差别,不种粮的田地也能得到补贴,甚至抛荒田也能得到补贴,这样会影响农民积极性,大家都不好好种粮食了。”   “国家每年拿上亿的钱来补贴石油企业更不合理。”袁隆平对此很不解,“石油那么贵,都是高价、高利润的垄断企业,做石油的人都是有钱人,都是开小车的人,哪里还需要国家的补助呢?国家补贴他们干什么?为什么不拿这个钱来补贴农民呢?农民辛辛苦苦种一亩地得了100块钱,就是很多有钱人的两包烟钱。”   有人提醒袁隆平,为农民争取补贴可以,但是不要“抨击”别人,但袁隆平还是直言不讳,“我怕什么,我那么大把年纪了,还不能说几句实话?憋死人咯!”    “90后”的1000公斤目标   2011年,袁隆平在湖南隆回的超级稻百亩试验田里交出了新的成绩单——亩产926.6公斤。“这不算啥子,等我变成了‘90后’,亩产1000公斤一定能实现。”他使劲地挥挥手,并不满足于这个数字。   袁隆平的目标很清晰,“希望今年达到940公斤至950公斤,明年970公斤至980公斤,再有一年,力争达到1000公斤,从科学上讲,杂交水稻还是有这个潜力的。”   “安徽省六安市很重视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攻关,现在已经选定了3个百亩千公斤攻关片。前两天我派了几个助手、也是专家选了几个品种过去,帮他们策划,肯定能搞出来。”袁隆平说。   袁隆平笑称自己是“80后”,尚且年轻,等再过几年到了“90后”,“那家伙更厉害。”“我管这叫‘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大家一齐努力。”   2011年初,袁隆平就与黑龙江农垦集团开展合作攻关,计划在2015年培育出比当地祖代品种单产高15%左右的寒地杂交粳稻品种。“我们计划是通过2011年到2015年的联合攻关,建立一个技术体系平台,培育出来强优势杂交粳稻品种,如果研究出来了,‘北大仓’就又屯上粮了,我们的国家储备就不愁了。”袁隆平高兴地说,“我们在加劲儿呢,这一天一定会早点来到。”    人民不是小白鼠   2月21日,两会前夕,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二条特别提出,“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这次表态被视为“转基因争议”的一次里程碑事件。自2009年11月,中国政府颁发了两种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之后,关于转基因所涉及的食品安全、种子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利益之争等系列问题就引发了持久性的大讨论。   作为举足轻重的农业专家,袁隆平自称是“中间派”。“转基因有两派,一个是反对派,一个是赞成派,我是中间派,因为反对派和赞成派都很有道理。”他分析说,“反对派的道理在于转基因抗病抗虫的功能来自于毒蛋白基因,虫吃了是要死的,人吃了怎么办?会不会威胁健康?”赞成派也有站得住的理由,“他们解释说,昆虫的死亡是因为气孔闭塞了,但这跟人的消化道完全是两码事。”   虽然袁隆平自称是“中间派”,但他仍认为,在没有实验结果作为根据的前提下,将转基因用于主粮生产是“要慎重的”。“他们赞成转基因的,是用小白鼠做的实验,可是小白鼠和人能一样吗?他们有人类食用转基因的实验结果吗?”   袁隆平坦言,“人民不是小白鼠,不能这样用那么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实验,来冒险。”他说,“我愿意吃转基因食品,来亲自做这个实验,但是问题是我已经没有生育能力了,转基因对性能力和遗传性的影响是需要实验证明的,如果有年轻人自愿做实验,吃转基因食品在两年以上,不影响生育和下一代的健康,那才安全。”   即使袁隆平对转基因的普及仍存有疑虑,但他也表示,“从科学的角度,转基因是发展方向,不能一概而论。现在我们正在把玉米的基因转到水稻上来,提高水稻的光合效应,这样的转基因有什么问题?一点问题都没有。”   袁隆平一直笃信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亲自实验过,也就没有发言权,所以不要轻易地肯定或否定,也不要猜测和推论,要用事实说话。”    倡议成立“中国生命科学学会”   两会前,厉以宁、钟南山、袁隆平等国内著名的院士曾集体发出倡议——成立“中国生命科学学会”。两会期间,这一倡议又出现在他们的提案议案之中。   据了解,“中国生命科学学会”是一个汇聚了众多领域顶级专家的“智库”,主要目标是为国家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智力支撑,被称为“混搭型高级智囊团”。   “我是一个研究农业的人,农业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的吃饭问题,吃饭问题可以说是最大的民生。”袁隆平介绍说,他的倡议与中国“吃饱饭的问题”紧密相关。“虽然,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能吃饱饭了,但潜在的危机仍然严重。”   按照袁隆平的估算,“我们这样的一个13亿人的国家,不久将变成14、15、16亿,而国家的土地却不会再增加,按目前的发展水平,人口压力越大,农业供给的压力越大,因此,人要吃饭,只能依靠进口粮食。”   一旦依靠进口,中国便丧失了粮食安全上的主动立场。“小国依靠进口粮食还没什么大问题,像中国这样的大国,粮食始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如果没有足够粮食,别人就会掐住我们的脖子。”袁隆平对此很担忧。   因此,袁隆平倡议成立“中国生命科学学会”,“对粮食问题进行战略层面的研究,比如,如何加大国家对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如何提高我们的农业技术和科技水平,如何提高我们的粮食产量,保证供给,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等,都需要从宏观政策层面有更全面、更准确、更清晰的考虑。”   最重要的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暴露出了诸多问题。“现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增加产量,农药与化肥被广泛使用,甚至是滥用,已经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在袁隆平看来,这种滥用“简直就是给耕地下毒药”。   另外,家禽、家畜的传染病,如禽流感、SARS等,已经变成了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传染病。“怎么保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怎么控制人口的增长?怎么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多领域的专家好好坐在一起商量出个对策,并且递交给中央,为国家出力。”   袁隆平期望着,“中国生命科学学会”能尽早获批成立,成为他“大器晚成”的重要一步。
个人分类: 星星点灯|1301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年龄结构导致的高失业”
热度 2 Amsel 2012-3-12 11:30
  前文讲养老金缺口,提到“年龄结构导致的高失业”,王英安博士就此质疑。这个问题似乎值得单写一点。   就业市场从一个企业、到一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都存在不同年龄的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以降低成本。我们打个比方,整个国家的40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劳动者的合适比例是一比一,但是实际劳动年龄人口中这个比例只有一比二,那么就有可能造成整个国家缺乏40岁以下的劳力,而40岁以上的失业率达到50%、全部年龄劳动力的失业率达到33%。究其原因,就是年轻人口不足。这就是“年龄结构导致高失业”的例子。   实际情况可能比较复杂,有些行业更需要熟练的、有经验的劳动者,而有些行业可能更需要体力精力旺盛的劳动者。但是一个社会应该是后者为主,哪怕是科研行业,也是做实验的要比教授多。   对人口问题稍有思考就会发现这一点——缺乏年轻劳力会导致高失业率; 计划生育会造成中国长期的高失业率 。易富贤很早就提到过。这个论题如果愿意看定量的讨论,可以读这篇论文:   Age Effects on 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http://www.rostockerzentrum.de/publikationen/rz_diskussionpapier_1.pdf
个人分类: 人口|2922 次阅读|3 个评论
第二胎生育指标可以转让?
热度 2 xuxiaxx 2012-3-3 12:43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志高集团控股董事局主席李兴浩建议,调整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允许公民有条件转赠二胎指标。并且建议国家部委牵头设立转赠平台、受赠须负担转赠者基本福利保障。这个建议一出现引起了许多讨论。 请链接: http://news.sohu.com/20120303/n336571691.shtml 了解详情
244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逐条驳斥人口学家的谬论--建议以“故意谋杀罪”起诉翟振武等
热度 3 Amsel 2011-9-27 10:00
逐条驳斥人口学家的谬论--建议以“故意谋杀罪”起诉翟振武等 易富贤   十二五规划之前,我应有关部门的邀请提交了停止计划生育的建议资料。并耗费一大把银子给几乎所有副省级以上官员(一千多人)和几乎所有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近五千人)邮寄了彩色印刷幻灯片和文字资料,呼吁在十二五果断停止计划生育。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大的一次 lobbying 活动(政治游说活动)。但是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迷信科学”、“迷信权威”的国度里,我的建议遭到主流人口学界残酷围剿,如“十一五”一样,我的努力在“十二五”再遭惨败。   主流人口学家算是“完胜”,最近他们很活跃,尤其是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联合国 人口基金中国项目专家组副组长翟振武自从 4 月份给政治局领导上课之后,可谓是“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更加肆无忌惮地推销他的错误理论,最近几个月一直以人口政策官方代言人自居(媒体将翟振武等人的二胎过渡方案称为“二胎的官方路线图”),通过新华社的媒体呼风唤雨。 而在国际上,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主导下,美国权威《科学》杂志在 2011 年 7 月 29 日做了一期人口专题,该专题虽然也收录了一些人口乐观论的文章以示公允,但中心思想是发达国家需要鼓励生育,而发展国家需要继续控制人口(目前人口增长主要在非洲和亚洲)。该专题宣传说年轻人口是暴力的原因,而 65 岁以上老年妇女增加有利于社会稳定。专题恐吓说到 2100 年依照中方案,全球人口会增加到 100 亿以上;而依照高方案,则会增加到 158 亿(并且还将继续增加)。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长 Babatunde Osotimehin 亲自发表序文,认为人口增加会给资源、环境、能源、粮食、淡水等带来压力,呼吁“关爱女孩”,通过提高妇女地位以减少生育;与之相呼应是一篇文章,还专门用图表说明通过提高妇女的教育水平和降低贫困率(每天生活在 2 美元以下人口比例)可有效降低生育率,相当于给联合国人口基金做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广告,那些有志于减少全球人口的富豪们将纷纷解囊,用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妇女教育水平和降低贫困率。联合国人口基金一直善于利用“科学”做广告,几十年来从一个很小的信托基金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控制人口的机构。 《科学》该期人口专题也发了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彭希哲的一篇文章。认为中国虽然面临劳动力减少,但劳动力总量仍然充足。文章认为中国人口增长导致粮食、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中国的耕地在不断减少,目前已经接近控制底线,中国的粮食需求将冲击全球粮食市场和全球粮食平衡;中国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碳排放引起气候危机,老年化有助于减少碳排放。文章说计划生育虽然导致养老金短缺和性别比失衡,人口快速减少虽然是灾难性的,但综合考虑(水、粮食、气候),中国理想的方式是让人口平稳有序地减少,让生育率上升的 1.8 。彭希哲引用国家计生委的资料,认为 2010 年生育率有 1.63 ,稍低于他认为理想的 1.8 。他引用了很多学者对中国未来的预测,预测选项是“继续一胎化”、“各种放开二胎方案”。其中国家计生委的“单独生二胎方案”能让中国人口增长一段时间后稍微减少,到 2050 年仍然为 14 亿;而计生委的“全面放开二胎方案”下人口还将继续增加到 15 亿,到 2050 年仍然还有 15 亿。而文章引用美国高盛研究所的预测方案,认为废除一胎化后中国人口到 2050 年会增加到近 17 亿,并将继续增加。彭希哲认为中国理想方案是让人口适度减少,潜台词是中国应该实行“单独生二胎方案”或其他二胎过渡方案;而全面放开二胎不是政策选项。而停止计划生育连提都没有提。 这篇文章用“科学”的人口学术语,又发表《科学》,影响很大,误导性很强,给国际社会的印象是,中国的人口政策选项只在“维持现行独生子女政策”和“逐渐放开二胎”之间,如果停止计划生育,人口将会大幅增加。我的美国同事看了这篇文章,说中国人口政策是两难呀,计划生育是侵犯人权,但如果停止计划生育,人口会猛增,对世界的粮食、环境、资源、气候造成威胁。 我看了彭希哲的文章,肺都要气炸了。《科学》杂志真不科学!这篇文章的真正价值,就是为今后严惩彭希哲等人口学家留下了“科学”铁证!去年我在南京旁听了人口学年会,开幕式就有彭希哲的演说,他大力宣传老年化是中国的福音。以前我只看到李小平这样说,我还以为李小平这种傻蛋只是少数派,后面才知道这种荒谬观点竟然是人口学的主流观点。彭希哲比李小平还要荒谬! 翟振武对《嘹望》( 2011 年 09 月 10 日)也持彭希哲同样的观点,他说:“未来在实现人口零增长、达到 15 亿人口峰值后,中国的人口数量应逐步、缓慢下降,以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更为有利。”“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很大,在持续稳定的基础上,如果人口数量每年略有减少,实现‘缓慢的负增长’,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更为有利。” 翟振武、彭希哲在在国内、国际舞台上一唱一和,里外夹击,企图将中国人口政策套入他们预定的笼子里(单独生二胎、二胎晚育软着陆,也是他们 2004 年、 2009 年两度向中央提交的建议)。翟振武、彭希哲等希望中国“缓慢负增长”,短短的 5 个字背后是每年损失数百万人命! 谁赋予翟振武、彭希哲减少中国人口、草菅人命的权力? 现在人口学界在努力制造一种舆论:“是国家领导人太昏庸,不想停止计划生育,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容易的二胎过渡方案来推动政策调整。”彭希哲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决策者视野所能看到的,还是一个拥挤的中国:城市里拥挤的交通,农民工春节返乡的艰辛,大量难以就业的大学生,能源的大量进口,种种数据显示,庞大的人口总量仍然是一个现实的压力。”如果其他学科的人这么说,还情有可原,但人口学家有资格这么说吗?人口学者的本职工作是告知真相,但翟振武、彭希哲等人口学家们如此用虚假信息“科学”地恐吓民众和国家领导人,让领导如何决策?如果没有人口学家们的忽悠,那么第六次人口普查之后,再昏庸的领导,也会停止计划生育的。 美联社消息,因未能对 2009 年拉奎拉地震做出科学预警, 2011 年 20 日 7 名意大利科学家因谋杀罪指控出庭受审。 翟振武、彭希哲、田雪原等主流人口学家不但不能预警人口危机,反而篡改生育率数据,并故意用虚假数据误导人口政策, 应该被控“故意谋杀罪”! 很多人只认为基层计生干部恶贯满盈。其实人口学家们更可恨。《伊索寓言》:“从前,有个号兵,正当他吹集合号时,被敌人抓获了,他大声叫道:‘各位,请不要无缘无故地杀我。因为我没有杀害你方任何人,我仅有这把铜号,没有任何武器。’敌人却对他说道:‘正因为这样,你就更应当被杀死,你自己虽没打仗,可你召集所有士兵来攻打我们。’”人口学家就是计划生育的理论号手、理论刽子手,死在他们白手套下的婴儿远远比基层计生干部要多。翟振武等人被判一百万次死刑都不为过,因为他们的理论损失了上亿人命! 我在这里一一驳斥人口学界的三篇重要文章。 1 、新华社《嘹望》 2011 年 09 月 10 日专访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翟振武的文章《专家:老龄化无法逆转 调整计生政策时间点已到》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10/c_122017675.htm 2 、《中国新闻周刊》 2011 年 9 月 22 日的《二胎的官方路线图》 http://news.sohu.com/20110922/n320230659.shtml 3 、美国《科学》杂志 2011 年发表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彭希哲的文章。 1 、关于生育率的判断 彭希哲在《科学》说中国 2010 年生育率仍然有 1.63 。翟振武在《中国新闻周刊》也说现在的总和生育率为 1.63 。某国家计生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生育率的分歧,就在 1.4 ~ 1.8 之间,这不影响对人口形势做出大的判断,”“对于国家经过修正公布的 1.65 左右的总和生育率,学术圈也大体上能够接受。” 易富贤评:所有客观数据都表明 1996 年之后生育率只有 1.4 左右,而 2000 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 1.22 , 200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只有 1.33 。但是以翟振武为首的主流人口学家却通过种种数学游戏将生育率篡改为 1.8 ,受他们的误导,十一五规划没有调整人口政策。 2010 年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对这次人口普查给予很高的期望,因为人口普查组组长由常务副总理李克强亲自担任,我想主流人口学家这次总不至于像上次人口普查那样既虚报人口总数,又用 1.8 的生育率否定普查生育率结果。但我得知学术宦官翟振武是第六次人口普查顾问之后,我非常担忧,我在《人口政策御驾亲征,不能只拎回几只野兔》( http://guancha.gmw.cn/2010-12/15/content_1471070.htm )提出要防止翟振武等人成为第二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现在看来我的担忧是有道理的,翟振武等人比上次更加肆无忌惮,这次普查虚报的人口总数(六千万)比上次(两千万)还要多。并将生育率再次修正成 1.63 。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郭志刚认为公布的生育率是人为调高的, “以前修正的比例高达 25% ~ 30% ,现在幅度有所下降,也有 10% 左右。” 国家统计局负责人口统计的张为民副局长也是受联合国人口基金影响,并且也是中国人口学会的副会长(会长是国家计生委主任),两次人口普查都是被他们“修正”的,张为民如何向历史交代?人口普查之后,翟振武更是被国家计生委安排给政治局上课,灌输“实行计划生育不动摇”的观点。可见,翟振武不但敢糊弄李克强,甚至敢当面糊弄包括胡锦涛、温家宝在内的所有政治局委员,可谓胆大包天!在古代的话这种欺君之罪是要灭九族的。 如果 10 年之后,翟振武的脑袋还在脖子上,那真是人口学的第二大奇迹 (第一大奇迹是 1.8 的生育率竟然“稳定”了二十多年)! 虽然第六次人口普查有大约 4.7% 的重报率(我有一篇三万字的详细分析文章),但即便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仍然可以推算出 1996-2010 年平均生育率只有 1.4 左右。王广州依据“六普”的原始数据,推算过去 10 年的生育率,得出的结果是 1.4 多。“最高的是 2000 年, 1.49 ;最低的是 2001 年和 2003 年, 1.37 ; 2010 年是 1.41 。” 我推算的结果与王广州的有细微的差别。我根据标准化的 2000 年、 2005 年的年龄别生育率估算生育率。比如, 2000 年总和生育率为 1.22 ,其中 24 岁年龄别生育率为 145.7 ‰ ; 将总和生育率标准化为 1.0 ,那么 24 岁年龄别生育率为 119.4‰ ,以此方法依次标准化 15-49 岁各年龄组的生育率。以标准化的各年龄别生育率乘以相应年龄别育龄妇女人数,计算出总和生育率为 1.0 的情况下 15-49 岁妇女应出生的孩子数( A ),然后以当年实际出生人数除以 A ,便是当年实际总和生育率。最近国家统计局出版了《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虽然没有详细的每个年龄的男女数据,但有分一年的人口结构图,可以用高清晰扫描仪扫描,然后用软件大致测算每个年龄的男女人数,比如 2010 年 0 岁人口为 1409 万(男性 763 万,女性 646 万)。根据从统计局的那张图获得的每年男女人口数,采用标准化的 2005 年年龄别生育率,我估算出 1996-2010 年平均总和生育率为 1.43 , 1996-2000 年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为 1.38 ; 2010 年总和生育率为 1.30 。采用标准化 2000 年年龄别生育率,我估算出 1996-2010 年平均总和生育率为 1.44 , 1996-2000 年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为 1.38 ; 2010 年总和生育率为 1.29 。 2000 年人口普查显示 1996-2000 年平均总和生育率为 1.286 ,只比 2010 年普查的 1.38 少 7% ,说明 2000 年人口普查低年龄组漏报并不严重。 我推算 2010 年生育率为 1.29-1.30 ,比王广州的 1.41 稍低。我不知道翟振武和彭希哲凭什么认为 2010 年生育率为 1.63 (需要出生 1700 多万人口才行),国家计生委凭什么将生育率修正为 1.65 ?如果“学术圈大体上能够接受”这个 1.65 的生育率(甚至有人认为还有 1.8 ),那么这个“学术圈”就丝毫没有“学术”,该解散了! 人口普查结果都已经出来了,人口学界还这么明目张胆地将生育率篡改为 1.63 、 1.65 ,然后以此来阻止停止计划生育,我真是出离愤怒了! 彭希哲在《科学》说由于计划生育,中国的生育率从 1970 年的 5.8 下降到 1979 年的 2.8 ,减少了 50% 。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是不得已的选择。 易富贤评: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即便不实行计划生育, 1970 年代的生育率也会快速下滑。事实上中国是在 1973 年 12 月才全面实行计划生育,在全国推行“晚、稀、少”政策。就是说生育率从 1970 年的 5.8 下降到 1973 年的 4.54 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的,假如中国当初不实行计划生育,生育率也会下降,根本就没有必要实行计划生育。 彭希哲在《科学》仍然说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是 2.1 。 易富贤评:根据联合国的资料 2005-2010 年中国女婴死亡率为 2.68% ,而日本只有 0.25% ,发达国家平均只有 0.57% ;中国 5 岁以下女童死亡率 3.1% ,而日本只有 0.3% ,发达国家平均只有 0.7% 。尤其是中国从 1980 年代开始就出现严重的出生性别失调, 2000 年人口普查显示 0-4 岁性别比超过 120 ;第六次人口普查虽然公布 2010 年为 118% ,但其实是做了技术处理的,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结构图看, 2010 年 0-4 岁性别比超过 120 ,而 5-9 岁超过 124 。而发达国家出生性别比只有 105 左右。中国如此高的女婴和女童死亡率,如此高的出生性别比,难道中国世代更替水平竟然与发达国家一样是 2.1 ? 彭希哲在《科学》的文章为否定中国是一胎化,他说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是允许生 2 个孩子的,少数民族有更灵活的政策。 易富贤评:彭希哲这是在胡说八道。我在《质疑计划生育的三个关键数据 》中质疑了这种观点: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2/06/content_885224.htm 。在《再质疑政策生育率》从城市化等角度又驳斥了这个观点: http://yi.fuxian.blog.163.com/blog/static/10900580220109721529244/ 2 、中国未来人口高峰 翟振武在《嘹望》说中国人口高峰会达到 15 亿才会零增长。彭希哲在《经济学人》( The Economist )杂志( http://finance.qq.com/a/20101103/003466.htm )说:“中国人口大概要到 2035 年是 15 亿人”。彭希哲在《科学》有选择性地引用不同方案预测中国人口,他分为两组:第一组是保持现有政策和生育率水平不变,第二组是各种二胎方案。第一组方案包括联合国、美国高盛集团、中国国家计生委、曾毅、王丰的预测。其中高盛集团的预测最为荒谬,认为继续现行政策,到 2050 年中国人口会增加到 15.2 亿,并将继续增加。国家计生委和曾毅认为继续现行政策,生育率会维持在 1.6-1.7 之间(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方案也是认为中国生育率稳定在 1.64 ),总人口会在 2025 年达到 14.1 亿的顶峰,然后有所下降,联合国和国家计生委预测到 2050 年中国人口仍然在 13 亿左右,曾毅则认为 2050 年中国人口稍低于 13 亿。王丰的方案最保守,认为中国人口会在 2023 年达到 13.5 亿顶峰,然后下降到 2050 年的 11.8 亿左右的水平。 彭希哲引用的第二组方案包括高盛集团、联合国人口基金(中方案)、曾毅的二胎晚育软着陆、国家计生委单独生二胎、国家计生委全面放开二胎。最夸张的是高盛集团的方案,认为中国废止一胎化后人口将快速增加,到 2050 年将接近 16.7 亿,并将继续迅猛增加。最保守的是联合国中方案,认为中国人口将在 2027 年达到 13.98 亿的顶峰,然后下降到 2050 年的 12.96 亿、 2100 年的 9.41 亿。曾毅的二胎晚育软着陆方案认为中国人口将在 2038 年达到 14.8 亿人口高峰,然后基本保持平稳。国家计生委的单独生二胎方案则认为中国人口会在 2030 年达到 14.5 亿的高峰,然后缓慢下降到 2050 年的 14 亿。国家计生委的全面放开二胎方案认为中国人口会在 2030 年达到 15 亿顶峰,然后一直稳定在 15 亿。 易富贤评:王丰教授的方案在彭希哲眼里是最保守的。但我认为王丰教授仍然过于乐观,因为他的预测前提是认同国家计生委的数据,认为 2000 年中国人口为 12.658 亿,生育率为 1.6 ( 2010 年人口普查显然证明王丰教授的观点误差很大)。王丰教授并且认为中国的政策生育率为 1.47 (我曾两次反驳过这个数据: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9-02/06/content_885224.htm , http://yi.fuxian.blog.163.com/blog/static/10900580220109721529244/ ),然后假定中国今后生育率一直为稳定在 1.47 。其实随着社会发展,生育率会不断下降,台湾、韩国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早 20 年左右,但现在在鼓励生育的前提下,台湾生育率不到 0.9 ,韩国只有 1.0 左右。中国停止计划生育后,假如未能成功鼓励生育,那么今后生育率比现在台湾和韩国还要低,怎么可能稳定在 1.47 ?继续现行独生子女政策,生育率竟然还能稳定在 1.47 ?因此中国停止计划生育后的人口实际走势将比王丰教授的方案还要低。我想王丰教授本意倒并不一定是说维持现行独生子女政策生育率能维持在 1.47 ,只是提供一种参考,但被彭希哲纳入“维持现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方案了。 彭希哲引用的其他方案就更加会导致人口灾难性地快速减少,根本不可能如彭希哲和翟振武所期望的“平稳地减少”(其实他们心知肚明)。我在《大国空巢》和后面多篇文章中驳斥过曾毅的方案。计生委的方案更加不值一驳。 彭希哲所引用的所有方案都认为 2010 年中国人口为 13.4 亿。第六次人口普查也是 13.4 亿为标准修正普查结果的。我 在《中国人口究竟有多少?》(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8508 )分析指出中国 2010 年实际人口在 12.7 亿到 12.9 亿之间。 我最近用一种“新武器”回推过去的人口,发现 1982 年人口普查与 1990 年人口普查的结果非常吻合,说明普查质量是比较高的。而以 1990 年普查结果为基础,用同样方法推算 2010 年的人口,发现 2010 年 20 岁及以上人口为 97235 万人,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却显示为 101828 万人,说明这次普查重报了 4.72% ( 101828 ÷ 97235=1.0472 )。 32144 万 0-19 岁人口也以 4.72% 的重报率回推,那么 0-19 岁实际人口就只有 30695 万人, 2010 年总人口就只有 12.7930 亿( 97235 万 +30695 万 =127930 万)。 联合国 2011 年 5 月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 2010 年修订版》认为中国 2010 年 20 岁及以上人口为 97503 万,与我的方法的计算结果只相差 268 万( 97503 万 -97235 万 =268 万),误差只有 0.27% ,说明我的这种“新武器”估算人口的方法非常可靠。 联合国数据的不准确(认为中国 2010 年人口为 13.41 亿,与人口普查结果一致)体现在 2010 年 20 岁以下人口(中国各界分歧很大),联合国推测中国 2010 年 0-14 岁、 0-19 岁人口分别为 26096 万人、 36631 万人,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认为分别只有 22246 万人、 32144 万人。即便人口普查不存在重报,也说明联合国资料的 0-19 岁人口存在四千多万的水分,中国 2010 年总人口根本就没有 13 亿。而如上所述,人口普查的 32144 万 0-19 岁人口还存在 4.72% 的重报,那么联合国资料中的 13.41 亿人口中存在 5936 万水分,中国 2010 年底实际人口只有 12.8 亿。 我的方法与人口学界通用方法有一些差异,人口学界是用生命表的死亡概率、存活概率。其实我大学的时候学过《卫生统计学》,里面专门有一章《寿命表》,我也曾编制过生命表。生命表是以某一年的年龄别死亡率来推测今后各年龄组的存活率,因此需要计算出 nqx , lx , ndx nLx Tx 等各项参数,然后根据 Lx+1/Lx 来计算存活率。 我最近用我的“新武器”预测了中国人口走势(近三万字的文章,暂时不公开)。结果与人口学界的截然不同。我的方法不符合人口学的“规范”,如果投稿人口学杂志,会被枪毙的。但其实现在人口预测从战术方法上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在已知年龄结构后,人口预测需要知道三个关键参数:年龄别死亡率(预期寿命)、年龄别生育率、出生性别比,预测方法万变不离其宗。难点在于在战略角度对参数的准确把握。人口学家们在战术上是掌握了一些科班方法,但战略上每次都出错(主流人口学家的预测从来就没有准确过),并且是大错。比如 2006 年以前预测中国人口高峰会超过 16 亿; 2006 年预测 2010 年人口会达到 13.7 亿, 2033 年会达到 15 亿高峰; 2010 年还预测 2015 年人口会达到 13.9 亿,总人口高峰仍然会达到 15 亿。 我完全采纳联合国中方案的人口结构、平均预期寿命、生育率、出生性别比、年龄别生育率,然后用我的“新武器”的方法进行预测 2011-2040 年的人口。验证我的方法的可靠性。从总人口来看,联合国中方案 2040 年中国总人口为 136091 万人,我的方法结果为 136080 万人,只误差 11 万人,误差率只有 0.008% 。从出生人口看,联合国方案认为 2011-2040 年共出生 41277 万人,我的方案认为出生 41265 万人,只误差 12 万人。从增加人口看,联合国认为 2011-2040 年累计增加 1957 万人,我的方案认为累计增加 1948 万人,只误差 9 万人。对 2010 年 20 岁以上人口的计算,我的方法与联合国的数据只误差 0.27% 。就是说,我的方法是非常准确的。但从实际角度看,人口预测都只能叫做“粗估”,人口预测没有数十年可信度的实例,我的预测也仅供参考。 3 、关于老年化 翟振武、邬沧萍等主流人口学家认为如果停止计划生育,出生的人口也会老去,增加今后老人数,“用放宽生育率的方法应对人口老龄化不过是 ' 扬汤止沸 ' ” 以此为理由反对停止计划生育。 2011 年 9 月 10 日翟振武在《嘹望》仍然认为“解决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是靠 ‘ 多生孩子’”,“ 无论中国是否放开计划生育,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方向都已无法逆转。即使现在实行‘单独二胎’,甚至全面放开二胎,对未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只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这个作用大概是 2 ~ 3 个百分点的降低,比如老龄化率从 28 %下降到 25 %或 26 %。”他还说: “ 到 2040 年左右,中国达到 4 亿多老龄人口的高峰值后,老龄人口会逐步下降,这是一个自然过程。也可以说, 40 年之后的人口结构,要比现在和近期的人口结构好,这是肯定的。” 南开大学教授原新也说,“如果政策放开后,生育率能够达到 1.8 的话,未来 50 年(中国的老龄化)最多降一个百分点多一些。但是有什么意义?还是个高度老龄化。”根据他的预测,到 2050 年,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 34% 。 易富贤评:翟振武混淆不同的数据,并用虚假数据误导决策。翟振武的“老龄人口”一下子是 60 岁及以上人口,一下子又是 65 岁及以上人口。即便停止计划生育(但不努力鼓励生育的话),中国 2050 年的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也超过 30% ,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 40% 。翟振武凭什么说现行政策下今后老龄化率只有 28% ,原新凭什么说 2050 年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只有 34% ? 翟振武说 2040 年中国 60 岁以上老人达到 4 亿高峰,然后会逐步减少。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糊弄出来的。根据我的计算,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人要到 2047 年后才超过 4 亿, 2051 年达到 4.13 亿的顶峰,然后逐渐下降。但是由于年轻人口下降速度更快,老年人口比例却在继续上升。如果用二胎晚育软着陆过渡几年,再停止计划生育,那么 60 岁及以上老人比例将从 2051 年的 41% 上升到 2076 年的 50% 。翟振武凭什么说“ 40 年之后的人口结构,要比现在和近期的人口结构好,这是肯定的”? 今后无论什么样的人口政策都不可能改变 2076 年之前的 65 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但不同的人口政策却由于改变了出生人口而改变今后老人比例。如果用二胎晚育软着陆过渡几年,再停止计划生育,那么 2076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人比例将超过 40% (如果坚持现行独生子女政策,那么老年化比例更高);而如果现在果断停止计划生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生育的话,可将 2076 年的 65 岁及以上老人比例降低到 20%-25% 左右。 也就是说果断停止计划生育是有助于缓解今后老年化危机的。 4 、关于人口红利和产业升级 翟振武:“人口红利”指人口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时间段。有人口红利的时候,我们要利用;人口红利消失后,反而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倒逼产业升级的换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倒逼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使社会更加和谐。拼人口数量的时代已经远去了。美国人口才 3 亿,但却是超级大国。西方发达国家总共 7.7 亿劳动人口一年创造 36 万亿美元的社会财富,而中国 9.3 亿劳动人口 2010 年 GDP 为 6 万亿美元。我们不能靠“多生孩子”来发展经济、支撑经济增长,而是要在现有人口数量基础上,要靠大力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比较优势。 易富贤评:看来翟振武与蔡昉、胡鞍钢一样,认为计划生育降低总抚养比是人口红利,认为“两头小中间大”的阶段是人口红利。我已经反复指出,总抚养比过低并非好事(比如: http://www.eeo.com.cn/2011/0902/210510.shtml )。中国目前总抚养比只有 34% ,导致“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太多,是中国目前社会不稳定的人口学基础。 1950 年代的日本、 1980 年代的中国、现在的印度的人口结构都是正三角,人口结构年龄,经济充满活力; 1980 年代的日本、现在的美国人口结构是柱状形,能够稳定经济繁荣; 1990 年代后的日本、现在的中国,人口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意味着经济即将由繁荣走向衰落。翟振武竟然认为这种人口结构是人口红利! 人口学家强调产业升级、劳动生产率提高,其实升级的主要是第二产业,而中国第二产业只占总劳动力的 28% ,与发达国家一致。第二产业升级之后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如果中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降低到 25% 以下,那么中国很多配套的产业链将断链,而中国大量中老年劳动力根本无法转向从事第三产业,中国膨大的劳动力(也就是翟振武所说的“中间大”的那群人)如何就业? 劳动力短缺是会“倒逼维护工人合法权益”,但在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下,不会“使社会更加和谐”,而会将中国陷入动乱之中(现在各级政府耗费巨资用来“维稳”就是明证)。人口学本来就只是一门战术学科,但中国人口学连战术都做不好(预测每次都破产),哪里有能力对宏观经济进行预测?如果听信翟振武等人口学家的话,那么中国将会大乱! 人口从来都是第一资源。美国能够成为第一超级大国,就是因为是全球第三人口大国,是发达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人口第一的中国和印度比美国落后上百年,暂时还无法与美国竞争。但中国度正是因为拥有了人口优势,才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而印度的年轻人口资源比中国更多,因此今后经济还将超过美国。 196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直在防范中国、印度、巴西等人口大国的人口增长。联合国人口基金培养翟振武等人口学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中国的人口优势。 5 、停止计划生育的后的补偿性生育高峰 翟振武得意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十二五”对中国人口政策的描述中,他贡献了关键的一个词。“现在的说法是坚持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原来说的是‘调整’,这是我给改的。‘调整’含有对原来否定的意思,‘完善’是说让政策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  “这个‘完善’主要说的是放开。”翟振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决定将这一说法写入“十二五”规划时起,人口政策的调整就已经进入中央层面的考量。“基于风险控制和逐步推进的一贯逻辑,完全放开的方案从来没有进入决策者的视野。” 易富贤评:翟振武认为十二五规划将“调整”改为“完善”是他的“贡献”。其实十一五也提出“稳定和完善现行生育政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但五年过去了,生育政策没有获得任何“完善”因此光从字面上来看,十二五规划与十一五并没有什么不同。人口政策调整进入中央层面的考量,并不是因为翟振武的“完善”,而是人口危机倒逼,连民众也觉醒了,难道决策层能够独睡? 但是翟振武的表白也反映出他们的“努力”,他们千方百计要阻止人口政策“调整”,因为害怕对过去错误政策的否定(同时也是否定他们毕生的“事业”和中国人口学整个学科体系)。从宋健开始,计划生育的历史就是人口学者绑架决策的历史。几十年来,计划生育和主流人口学家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已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利益集团,他们是 城狐社鼠。他们判断即便全国都知道全国人民都知道人口学家是胡说八道,但政府还是照样要听人口学家的话,因为政府不肯承认“皇帝不穿衣服”。翟振武等人根据中国政治的“逐步推进的一贯逻辑”,判断决策层没有政治勇气,会投鼠忌器,人口学家即便骑在领导头上拉屎,国家领导人也不会吭声,不敢否定计划生育, “完全放开的方案从来没有进入决策者的视野。”于是他们紧紧地揪住这个政治“七寸”。如果决策层真的没有停止计划生育的政治勇气,如果顾宝昌、翟振武、彭希哲、曾毅等人的“二胎过渡方案”(单独生二胎、二孩晚育软着陆)真是官方的路线图,那么说明人口学界已经再次牢牢地绑架了官方,亡党亡国之日不远了! 原新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有人说,未来 50 年,人口的结构矛盾将替代数量矛盾,我不同意。到 2050 年中国的人口还将在 14 亿上下。数量问题始终伴随着我们。”“数量与结构之间,不存在‘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可能性,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易富贤评:原新等主流人口学家认为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是“两害相权”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认为人口是负担,认为“人口数量是问题”。如果认为人口是资源,那么停止计划生育既改善人口结构,又稳定人口数量,有什么难以决断的?中国人口学是联合国人口基金帮助建立的, 主流人口学家都是人口负担论的顽固维护者,要让他们提出“停止计划生育”是不可能的,因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韩国就是一个教训,韩国人口政策一直是由人口学家主导下进行的, 1995 年开明派也只提出“最佳生育率是 1.6 ”,现在仍然将 1.6 的生育率作为追求目标,结果导致生育率降低到1.0的超低水平。如果中国人口政策由人口学家主导,中国肯定会走韩国的老路,但生育率将比韩国还要低。 这次政策调整,正好赶上中国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如何错峰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翟振武说,这次高峰会在 2011 年到 2012 年达到顶峰。 易富贤评:目前确实是育龄妇女高峰,但是由于生育率的持续低迷,这个育龄妇女高峰却不能带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尽管 2010 年是育龄妇女高峰的顶峰,但出生人口只有 1400 万,差不多只相当于 1990 年的一半。而 2011 年育龄妇女开始快速减少,到 2025 年将下降接近一半,生育意愿不断降低,生育率将继续下降,每年出生人口将快速下降。现在再不停止计划生育,那么中国人口真的要成了“死蛇”了! 翟振武说,经济的发展造成生育意愿的下降虽是不争的事实,但并不等于就下降到很多人想象的程度。“如果按照国际的标准,按中国现在的经济、教育等影响生育水平因素的考量,中国目前的生育意愿起码是 2.4 个。而现在的生育率只有 1.63 个。” 易富贤评:多年来中国的生育意愿一直低于 1.8 ,实际生育率也只有 1.4 。按照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中国的生育意愿确实不应该只有 1.8 ,但是考虑到中国人口学家对民众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洗脑这一事实,中国生育意愿低于 1.8 ,生育率只有 1.4 又有什么感到意外的?洗脑的越彻底,生意愿意越低。比如其他学科的中国留学生到国外之后,都想办法生二胎,但中国人口学的留学生由于受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洗脑,即便出国也不生二胎的。人口学是中国生育意愿和生育率最低的学科。翟振武、顾宝昌、彭希哲这些人都是留学海外的人口学家,对学科内生育意愿和超生应该很清楚。几十年来人口学家们在竭尽全力打压民众的生育意愿,现在翟振武竟然对低生育意愿感到很惊讶! 翟振武说,以年龄作为生育的门槛,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容易造成拥挤效应。“谁到了这个年龄,谁就会抢着生,拥挤在所难免。” 相比之下,“单独”就没有明显的缺陷。“‘单独’是一个婚姻的类别。不管你多少岁,只要属于这个类别,就可以生。所以你不着急,不用在那儿抢。”翟振武说,这也能保持一种政策的连续性。“以前有个‘双独’,放了一部分人,但是极少;现在‘单独’放了,覆盖了前一个类别;以后全面放开时,就剩下一部分人了。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后一类要覆盖前一类,我们把这个叫‘浸润式’的过程,是个‘无缝链接’。” 易富贤评:翟振武等主流人口学家认为人口是负担,当然恐怕人口政策调整后的补偿性出生高峰。但是人类历史上什么时候人口出生是平稳的?每次出生高峰都带来此后的经济繁荣。大跃进出生低谷后, 1962 年后的那个出生高峰是中国现在经济繁荣的人口学基础。法国 1915 年到 1919 年生育率与中国目前相当, 1915 年生育率为 1.52 , 1916 年为 1.23 , 1917 年为 1.34 , 1918 年为 1.56 , 1919 年为 1.59 。如果依照翟振武的思路,要平稳过渡的话,那么法国应该逐步调整人口政策。但是当时法国的政治家们却有高度的政治勇气,果断鼓励生育,生育率突然提升到 1920 年的 2.69 、 2021 年的 2.6 ,出生人口由 1919 年的 51 万提升到 1920 年的 84 万。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对法国的人口发展政策高度评价。 1941 年法国生育率再次下降到 1.85 ,出生人口也下降到 52 万人。法国政府再次出手,出生人口回升到 1947 年的 87 万(是 1941 年的 1.67 倍)。依照中国的一些人口学家的观点,这是不利于人口平稳发展的,但是却让法国恢复了人口持续发展的能力。假如法国出生人口没有 1920 年代、 1940 年代这两次跳跃性上升,那么法国早已经因为老年化而崩溃了。两次跳跃挽救了法国!法国两次鼓励生育政策影响深远,其后法国的生育率一直高于欧洲其他国家。 1970 年代欧洲生育率快速下降,现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的生育率只有 1.3 左右;而法国由于有“免疫力”,生育率却能在 1990 年代止跌回升,近年已经回升到 2.0 左右。 德国 1917 年只出生 91 万人口,但 1920 年出生人口增加到 160 万,是 1917 年的 1.75 倍。德国的出生高峰又有什么问题? 1946 年日本只出生 157.6 万人, 1947 年、 1948 年、 1949 年出现了三年出生高峰,每年分别出生 262.3 万(是 1946 年的 1.7 倍)、 270.3 万、 269.4 万人。战后这三年的出生高峰“团块世代”奠定了几十年的繁荣。 大萧条时期的 1933 年,美国只出生 230.7 万人。罗斯福实行新政之后,经济得以恢复,出现了一次大的出生高峰,年出生人口增加到 1943 年的 310.4 万、 1947 年的万 381.7 万、 1957 年的 430 万(是 1933 年的 1.86 倍)。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与欧洲一样出现生育率下降,在 1976 年美国生育率降低到 1.74 ; 1980 年代里根总统执政后,传统的生育文化得以恢复,并在经济政策上进行了有利于生育的改革, 1990 年生育率上升到 2.08 ,年出生人口上升到 416 万(是 1976 年的 1.31 倍)。而欧洲和日本 1980 年代之后却没有出现出生高峰,现在经济也走向衰退了。 如果当年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也采纳翟振武这种“浸润式”、“无缝链接”、“分步骤的、有过渡”的人口政策,没有出现出生高峰,那么这些国家早已因老年化而崩溃! 翟振武说,“单独”方案的论证,是一个繁琐而复杂的过程。“要考虑政治、行政能力、全国地域差异、政策的衔接、拥挤效应、目标总量等,很多东西要考虑。还要去测算,左一方案右一方案。” “ 该方案的第一步,大体就是目前待产的‘单独二胎’方案的雏形;但方案的第二步,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易富贤评:人口政策迟迟没有调整,是因为“左一个方案右一个方案”,个个方案都很复杂,忽悠得决策层云里雾里。但是为什么要钻进人口学家的圈套里去呢? 公元前 333 年的冬天,马其顿将军亚历山大率领军队进入亚洲一个城市扎营。在这里,传说着一个非常著名的神谕:谁能解开城中那个复杂的“哥顿神结”,谁就能成为亚细亚王。亚历山大听说后,雄心大起,决定驱马前去尝试。一连几个星期,他思来想去都没有解开,但又不甘心就此罢休。有一天,亚历山大突然顿悟,拔出长剑,一下将那个神秘莫测的“哥顿神结”劈成两半。于是,这个流传千年的“哥顿神结”就此被解开了。后来,亚历山大如愿以偿成为亚细亚王。 国将亡,必多制。人口政策是国家的大政策,不能今年一个政策,几年后又一个政策。 应该拿出亚历山大的政治勇气出来,果断停止计划生育!
个人分类: 人口|1706 次阅读|6 个评论
性生活越来越少,白籽瓜越来越多
热度 9 sheep021 2011-5-27 10:21
据说,童子鸡翻译成英文时,变成了“没有性生活的鸡”。俺干脆把没有经过授粉的白籽西瓜,称为“没有性生活的瓜”。遗憾的是,童子鸡营养价值极高,而童子瓜则隐藏着巨大的忧患。 看来,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男人都无所谓, 是男人的冒个泡,中国还有没有男人了 只要有坐果灵,啥都好说。 本来嘛,植物开花,昆虫(或风)授粉,然后能结果,天经地义。 现代人搞了个大棚种植,隔绝了昆虫和植物,没有了媒婆,植物也就只开花不能结果了,没办法,只好人工授粉了——用一把毛笔,在雌花上刷刷,在雄花上刷刷,人做媒婆,替植物完成性生活,但是,人除了劳累之外,没有一点快感,于是想了个更简单的办法,用“坐果灵”,其实也就是一种不过性生活就能怀孕的药物,一喷就行,省时省力,效果还好。 专家说:给西瓜用“坐果灵”至少有4大好处 1.高效。人工授粉工作量远远大于使用“坐果灵”,而且不能保证100%结果。   2 简便。“人工授粉,要在西瓜开花后,把雄花雌花一朵朵找出来,用毛笔逐朵授粉,时间和温度都有限制,通常是上午7时至10时,温度27℃-28℃左右,需要花费很大精力。而使用坐果灵,只要对每朵花都喷一下就行了,一般的瓜农当然选择方便简单的做法。”   3 经济。人工授粉的成本是30元/亩,而坐果灵的成本是1元/亩。   4 早熟。“坐果灵”还有一个效果,即可以使瓜果提早成熟,一般西瓜在授粉后45天完全成熟,使用“坐果灵”,35天即可摘下来卖,对那些想抢早上市赚个高价钱的瓜农来说,更有吸引力。   那么,除了瓜的口感会差些,“坐果灵”对人体有危害吗?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所长专家羊杏平说,“坐果灵”的成分来源于植物,本身对人体没有危害,但并不主张农民大量使用,更不能超剂量使用。” 本博觉得专家这几句话纯属瞎说,坐果灵”的成分来源于植物,并不意味着对人体没有危害。自然界能毒死人植物何止千百种哦。再说了,既然无害,为啥又“不主张农民大量使用,更不能超剂量使用”,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还有一个问题,“坐果灵”使用后,西瓜不结籽,人吃了会不会…… 另外,如果是 外地瓜,考虑到运输路途遥远,一般刚长到六成熟就摘下来,等到过分成熟再摘下来运到上海,可能就会烂掉。还有些外地瓜农急功近利,为了提早上市卖个高价钱,就采取了一些催熟手段,如在大棚里加温、给西瓜打催熟剂等。用了催熟剂,瓜能提前十几天上市,但损失的是西瓜的口感。这名业内人士说:“自然成熟的瓜肉质鲜美,但催熟的西瓜吃起来有点酸酸的感觉。”   那么,外地瓜进上海时有没有“体检”呢?他告诉记者,现在对外地瓜的检验只有检查是否有农药残留,而对催熟剂尚无检验要求。“催熟剂对人体无害,但是用多了肯定不好。进入上海的外地瓜使用催熟剂的现象肯定有,但量都不会大,用得太多瓜就会爆掉。” 参考资料: 1 市场上白籽瓜为啥越来越多?(组图)_网易新闻中心 2 台湾青少年最爱饮料多含塑化剂 家长忧孩子恐无后 2011年05月25日 08: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本来以为让孩子喝运动饮料比较健康,哪知道竟然是喝进毒素!”台湾黑心业者违法添加塑化剂,岛内多家运动饮料、果汁、茶饮料都沦陷,引发民众忧心。因为,13至18岁正值发育期的青少年是最爱喝运动等饮料的族群,有人一天甚至喝好几瓶,有的小男生担心自己会不会变“娘”,更多的家长则担心孩子以后无法传宗接代。   台“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强调,据海外研究推论,成人每天喝浓度15ppm的问题饮料,即一天喝10公升(约29瓶)才会出现睾丸萎缩等症状;学者也指出,DEHP代谢快,一两天即排出体外,民众无需过度恐慌。   “卫生署”24日接获一堆询问电话,一位萧太太担心的说,她读初中的儿子不喝开水,只爱喝奶茶、果汁等饮料,她觉得运动饮料比较“健康”,就一箱箱买来取代奶茶、果汁。24日看到新闻报道,她简直快昏倒,因为儿子一天喝好几瓶,长年下来已喝掉好几箱,她现在很后悔,也担心儿子以后会不会不孕?   海外研究发现,大量摄取塑化剂会致肝癌、精子活动降低、型态异常、数量减少及性早熟等雌性反应。妇产科医学会秘书长黄闵照说,长期接触塑化剂对身体就像“温水煮青蛙”,未来罹患癌症和不孕的机率增加。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太早熟,例如小女生8岁以前就乳房发育、小男生9岁就有第二性征,都要注意是性早熟的危机。   台湾成功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教授李俊璋表示,依民众营养调查发现,岛内13至18岁青少年饮用运动果汁等饮料的比率最高,但塑化剂一到二天就能透过汗水、尿液、粪便排出体外,民众只要停止吃问题食品,体内浓度就会快速下降,不必过于紧张。   林口长庚临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梁表示,美国环保署将DEHP列为动物确定致癌物,动物研究发现,一旦停用,睾丸萎缩等雌性化的情形会逐渐回复为正常。但人类长期服用是否致癌,仍无定论。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818 次阅读|8 个评论
轻轻松松“造人”
andrologist 2010-9-21 12:44
问﹕ 我今年35岁,在2007年12月结婚后即想尽快生育。平时,我和丈夫会在我的排卵期(以28日来月经一次,排卵期在两次月经的中间日子,故推算为来经日起的第13日或14日)进行性行为,但未能成功,请问是否跟压力有关?他的阴茎进入我的阴道后,很快便会软下来,每次都无法射精,但在其它日子却能成功射精。我们做过婚前检查,双方身体状态均正常。至今仍未能怀孕,请帮忙提供解决方法。 答﹕ 夫妻双方婚后渴望尽快生育,故有计划地在排卵日跟丈夫努力造人,然而丈夫未能很好的配合,因而导致频频劳而无功。 首先要关注的是她丈夫的表现,在非排卵日可以成功射精,但在关键的排卵期却变成了哑炮,这说明生育大计令他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须知道,我们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影响生理表现。性生活本应是一项发自内心且两情相悦的活动,假如男方在性生活前背负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生育重任,便可能形成沉重心理压力,自然会影响性生活中的表现。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在外在和内在压力的影响下,经常会出现性功能障碍,如性欲下降、勃起困难,勃起维持困难、早泄或不射精等。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往往会直接影响造人计划的落实。 其次,若女性的经期规律,每隔28日来经一次,按照推断排卵日方法选择时机增加性生活次数,确实可以增加怀孕机会。但是,工作压力、生病或精神状态欠佳等都会影响女性排卵,或早到或迟来,而且有些女性习惯通过检测体温变化来预测排卵,同样也存在不准确性。有时候我们太执着于某件事情,反而不易成功,倒不如以平常心处之,有时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个人分类: 科学奇观|44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个小孩儿怎么这么难
songshuhui 2010-8-9 21:17
桔子帮小帮主 发表于 2010-08-04 8:56 有个孩子向前走, 他遇到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 在那一天或在那一天的某个时候, 或者继续许多年,一个个世纪连绵不断。 这是惠特曼一首诗的开头,意思是说,小孩子来到世上,遇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和事情。这些经历与感受被他带上身,成为他的一部分,伴随一生,直到永远。如此说来,也就无怪乎人生艰难挨挤、遭蹂躏,没退路,硬了头皮往前进。因为人来到世上所带上的第一段记忆,便是这个境况的缩影。不知是命运的玩笑还是警告,让人哭笑不得。 在自然界,人降生的过程是少见的艰辛,接生婆、助产士,种种和生有关的职业都有悠久的历史,即使这样,母亲仍旧疼得死去活来,旁人心惊肉跳结果还是生也生不下来。如果你见过小虫或小兽的出生就会明白我的意思。单说和人一样爬到演化树顶端的猴子:情急之中猴子婴儿能自己从母体扒出来,好让妈妈腾出手脚飞奔逃命那些物种的命可真贱啊,四周潜伏的危险,是比生育本身更大的挑战。因此,所有其他的动物都不乐意在生小孩的时候遭围观,反而找个隐蔽的地方自行解决。 如果人类的妈妈也如此,像《茉莉花开》里那样,就让人觉得惊心动魄。凭什么人容易难产?灵长类婴儿降生,头最大,且首当其冲,所以我们先看头。 下图画的不是日环食白色的圆圈代表母亲骨盆入口的横截面,对于出生来讲,入口在上,出口在下,在入口的位置,意思就是头正预备好了往外钻。图的左右方向即身体左右。猴子和黑猩猩的骨盆入口都是身体前后方向较长,唯有人向身体左右拉长;黑色的圈是婴儿头,上下较宽,所以你可以宽慰了,脸再宽,也总比额头到后脑勺的距离窄 猴子的头不小,幸而比骨盆小;黑猩猩和大猩猩变聪明了,比猴子多长了点脑子,万幸的是骨盆更加魁梧粗大,冒出个头来也不成问题;只有人类,婴儿的头竟活生生地大过了出口,想要出生,除了受压榨没别的办法。 光挤压也就罢了,谁料前途曲折。下边的图由上至下画出了黑猩猩和人头走出母体的三个步骤。同上图一样,外边的一圈是骨盆横截面,也就是说显示的是医生看婴儿出生的视角,妈妈平躺。中间带虚线的鸭蛋是婴儿脑袋。别看人类妈妈的骨盆入口处左右宽于前后(图中右上角),可到了出口,又变成前后方向宽于左右(右下角)。婴儿刚削尖了脑袋侧过脸去挤进入口(右上角中婴儿脸是朝左的),却在半途卡住,不转向出不去。所以等冒出头的时候,婴儿的脸对着母亲的骶骨,后脑勺对着耻骨,脸的方向就和妈妈恰好相反。而黑猩猩出生就容易多了,它的脸一直和妈妈看向同样的方向,整个过程顺溜溜的。 看见头了! 还没完。猴子的肩膀瘦小而柔软,人类终于不用整日在树上荡秋千,肩膀就固定了。麻烦就麻烦在肩的方向,偏又和头最宽的方向垂直。没法子,还得扭一次。 局部分析完毕,看整套动作。下图画的是猴子生小孩的样子,看着蛮像某种功法的分解图。第一幅已经看到一丁点的头探出来,婴儿脸朝下,同妈妈一样。说时迟那时快,妈妈突然一撅屁股一甩尾,从下边捞住婴儿的背拖至胸前动作连贯,完成得干净利落(鼓掌)。 在有些异常情况下,婴儿出生的方向反了,妈妈想掏,可无处下手,如果继续蛮横操作,也许会好心干坏事,捂住婴儿的耳鼻憋死了它。如果不掏,又没有接生猴过来帮助接住婴儿,只能任其坠地身亡。这种难以自行操作的异常方向,恰恰是人的正常情况。 人自诩是演化的绝妙产品,可就连生命起始的第一步都漏洞百出,难道神通广大的自然选择,这次失手了么? 回答演化的问题,最惯用的方法是挖化石。不幸的是,出生这个东西没法变作化石,因此罪魁祸首画下这笔败笔也就真的没证据可循了。不过,这倒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和亲缘物种相比,人类从演化的手里占了不少便宜。猿猴前行晃晃悠悠,滑稽可笑;而我们能用两条腿平稳而灵活地走路。这都是骨盆的功劳。它相对狭窄,而自身又是左右走向。这才使人在前后移动的时候,还能保持稳定的重心。恐怕人和猿猴的祖先,骨盆都是前后方向更长,直到人的祖先这一分支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才另辟蹊径地长出横向发展的骨盆。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增加了稳定性的同时,却给聪明的大脑出了难题。我们有特别有容的大脑出生的时候还只是达到了成人四分之一的脑体积。这样看来,难产似乎是人向演化妥协后的折中方案。 或许还有更积极的解释!没错,从生物体的角度考量,生小孩过程中的疼痛、焦虑和费力,是对生育这个过程本身的干扰;可是,不管一个母亲有多么独立,毕竟有人陪伴的生育,是胜算最大的,如果个体的痛苦换来了同伴的关注,使一个群体内的个体密不可分,那或许人生育吃苦头,还有对整个种群的意义。 不管是不是妥协,不管这种妥协是不是最明智,人类至少该算是自然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实验品。你看,出到世上多不容易,降生的时候尚且能忍辱负重,这是多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地平线的边缘, 飞绕的海鸥, 盐沼和海岸泥土的馥郁, 这些都变成那孩子的一部分, 那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 他正在走,他将永远天天向前去。 惠特曼
个人分类: 医学|13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印度老翁90岁得女儿
xupeiyang 2010-5-19 16:24
印度老翁90岁得女称秘诀在于喝骆驼奶(图)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1609447.html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拉贾斯坦邦老汉那努拉姆约吉现已93岁高龄,他共娶过4位妻子并育有12个儿子、9个女儿。2007年,妻子为时年90岁的他生下了他的21个孩子小女儿吉里加拉吉库马里,约吉由此成为目前世界上健在的最年长新生儿父亲,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90岁高龄有了第21个子女   约吉 来自 印度拉贾斯坦邦偏远的旁奇伊姆里村,是一名农夫。他先后娶过4位妻子。约吉的生育力旺盛,在长达60多年的婚姻生活中,4位妻子先后为他生了21个孩子。其中年龄最大的大女儿西塔德维生于1943年, 已经 67岁;而家中最小的孩子、小女儿吉里加拉吉库马里则生于2007年8月1日,还不满3岁。   由于男子在90岁高龄还能得子实属生育奇迹,印度医疗部门曾对吉里加进 行 过 DNA 亲子鉴定,结果证实她的确是由约吉和第4任妻子所生。    儿孙绕膝还想一直生到100岁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约吉现任第4任妻子、现年53岁的萨布里居然是他长子的遗孀。13年前,约吉的长子西夫拉尔因病去世,萨布里变成寡妇。公公约吉对她关怀备至,令萨布里深受感动,并最终决定改嫁比她大40岁的公公。1997年,时年40岁的萨布里改嫁给时年80岁的约吉后,先后在10年内为他生了7个孩子。   约吉表示,未来几年里还将让妻子多生几个孩子,一直生到他满100岁。   约吉和4个妻子目前居 住 在村里一幢两层的老宅子里,而他的子女和孙辈则住在旁边的6套房子里。    常喝骆驼奶坚持锻炼   年过9旬的约吉是如何保持旺盛精力的?约吉表示,自己每天喝骆驼奶、吃大量肉类,还坚持锻炼。他说:我喜欢吃各种肉类。我每天都外出打猎,不管捕到什么猎物我都能吃。我的健康秘诀就是,每天摄入大量 食 物,这样我才能再多活十年,照顾我的孩子们。   据悉,约吉是目前健在的世界最年长的新生儿父亲。而此前该纪录保持者是一名叫做莱斯克雷的澳大利亚男子。1990年当莱斯92岁高龄时,妻子为他生下了第9个孩子。但1998年莱斯在他100岁生日前夕去世。(朗天)
个人分类: 信息资源|13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女性生育将不受年龄限制 美国一冷冻卵子婴儿出生
xupeiyang 2010-5-7 16:28
新华网洛杉矶5月6日电(记者高原)美国一家生殖公司6日宣布,该公司成功使冷冻卵子受精,婴儿已出生。 总部设在洛杉矶的PRC/SIRM公司称,这名婴儿于本月3日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出生。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确认冷冻卵子的染色体正常,并通过试管受精的方法让冷冻卵子受精。 负责这项研究的医生贝拉克对媒体说,这意味着今后女性生育将不受年龄限制,她们可以根据需要推迟生孩子的时间。他说,女性拥有的卵子数量有限,随着年龄增长,卵子会逐渐减少。如果女性想推迟生育,她们可以先将卵子进行染色体测试,然后将它们冷冻起来。 (来源:新华网)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2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性越娇小丰满生育能力越强
xupeiyang 2010-5-4 20:32
美国耶鲁大学生物学教授斯蒂芬-斯特恩斯表示,尽管医学进步让现代人的寿命不再取决于人体基因,但生育能力仍有较大的差异,他们想知道,女性能够生育出更多孩子这样一种特征是否可以传递给后代。为了找到答案,斯特恩斯和同事研究了美国联邦政府福明翰心脏研究计划的数据,该计划记录了马塞诸塞州福明翰镇1.4万名居民自1948年以来的医疗记录,在此期间,很多家庭都跨越了3代。 研究结果证明,相比高挑、纤细的妇女,更娇小、更丰满的女性的生育能力通常更强,子女更多;血压更低、胆固醇更低的妇女也会拥有更多的孩子;在更年轻时生出第一个孩子的妇女以及绝经期更晚到来的妇女的子女也更多。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特征也传给了她们的女儿,她们的女儿的子女也更多。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个人分类: 女性健康|1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用挖祖坟了,断其后,祖坟自灭
sheep021 2010-2-2 20:38
科学网上,睁着眼尿床。 一文指出,有人正企图挖中国的祖坟,够狠。却又发现有比这个更狠的:不用挖祖坟了,断其后,祖坟自灭。 广西大学男生性健康:过半抽检男生精液不合格 我们对广西19所高校的217例大学生志愿者的精液进行了质量分析,竟有56.7%的大学男生精液质量异常,这个结果连我都吓了一跳。昨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学科主任梁季鸿博士告诉记者,精液质量是男性生殖健康的睛雨表,56.7%男生精液异常,这是相当惊人的数据。   这一数据来自《广西在校大学生性健康调查报告》,该报告源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学科参加世界银行卫生九项目中的一个子课题。这应该是广西首份针对在校大学生性健康的权威调查。梁季鸿表示,这份报告,除对217例广西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精液质量进行了分析,还对1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性健康问卷,对广西1640名在校男大学生外生殖器进行了查体结果分析,较全面反映了广西在校大学生的性健康状况。 转基因玉米俏然入主中国 迪卡 007 是由孟山都开发的种子。你们还记不记得,就是孟山都当年从中国偷走了一颗大豆造成今天中国大豆的灾难?   现在,他们开发了迪卡007号转基因玉米,又是孟山都在广西种植的。要干嘛呢?培养北伐的力量!从广西开始北伐,因为他的价格最便宜,已经不需要再靠进口了,全面推广孟山都的迪卡008号玉米。在我们的农科院还没有研究出迪卡008的基因之前,我们就敢推广,你晓不晓得问题是什么?   你晓不晓得转基因玉米它的特性是什么?现在是成本低,产量大。   更可怕的是,他们在广西竟然不收取种子的专利费,种子便宜卖给你,专利费都不要,比中国的还要便宜,等于是送给你。你们农民用其复种也可以。你们当地农科院要复制,无所谓,反正我不收专利费,我只要你大力推广。你觉得可能吗? 本博评论: 这些阴招狠是狠了点,但遇到中华龙,肯定不能得逞:你有伤天害理,我有女娲补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欢迎实行“一独生二”的生育政策
xupeiyang 2009-12-5 21:10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4日17:2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其一,全国不分城乡,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这一条现在即可实施。因为,当前已婚育龄妇女独生子女领证率城镇远高于农村,实行双独结婚生育两个孩子,农村生育率升高极其有限。 其二,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者,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农村现在可以实施,城镇可从十二五开始实施。在农村,由于独生子女率较低,一独生二影响有限;在城镇,由于独生子女率普遍很高,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者比例不会很高,对生育率影响也不会很大。特别是到十二五,城镇30岁以下育龄妇女将进一步减少,影响要更小一些。实行一独生二的生育政策,对于一独方的父母家庭养老和改变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普遍允许生育两个孩子。目前,农村实际的总和生育率仍在2.0上下,实行限三生二政策,生育率可大体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不会造成大幅度反弹,也不会影响2030年人口零增长目标的实现。普遍实行限三生二,改变目前农村只有独女户才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对于治理出生性别比升高具有积极作用。
个人分类: 女性健康|2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未来女性更矮小丰满 生育能力更强
xupeiyang 2009-11-15 20:33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日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未来女性将变得身材更矮小、更丰满,拥有更健康的心脏和更长的生殖周期。这一预测性变化有力地证实了人类仍处于进化之中。   随着医学技术手段的提升,使得人类的寿命逐渐延长,这让人们认为人类的自然进化将不再对人体产生作用,我们人类很可能已停止进化。美国耶鲁大学进化生物学家斯蒂芬-斯特恩斯(Stephen Stearns)说:事实上这是彻底错误的!虽然由于各种医疗手段使得部分现代人的寿命不再取决于人体基因,但人体生殖状况仍存在着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女性能够生育更多的后代,她们的基因是否延续下来。   为了进行深入研究,斯特恩斯和他的同事们求助于弗兰明汉姆心脏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记录了马萨诸塞州弗兰明汉姆镇1.4万位居民自1948年的医疗记录,期间跨越了3代人。   该研究小组研究了2238位已度过更年期、结束生殖周期的女性,他们统计了这些女性的身高、体重、血压、胆固醇和她们曾生育过多少子女等特征。他们进行的这项统计是为了证实自然选择是如何强有力地形成人类的一些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身材更矮小、更丰满的女性比较高、较苗条的女性更容易生育较多的子女。具有低血压和低胆固醇水平的女性更容易生育较多的子女,同时,她们生育第一个孩子的时间更早,进入更年期的时间更晚。令人关注的是,她们的这些特征可以遗传至自己的女儿,她们也能够生育更多的子女。   如果这一特征遗传10代子女,斯特恩斯计算称,统计的2409位女性的女性后代身高会增加2厘米,体重会增加1公斤。她们生育第一个孩子的时间会比前辈早5个月,进入更年期的时间晚10个月。 http://news.39.net/kyfx/0910/21/1034220.html
个人分类: 女性健康|13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希特勒后裔不愿生育后代 “亲戚”隐姓埋名
xupeiyang 2009-9-25 09:04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106838.html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9月15日报道,比利时的两名专家宣称,他们已经破译出德国纳粹头子阿道夫希特勒的DNA,并追查出39名仍然健在的希特勒亲戚。自1945年希特勒自杀后,其后裔均改名换姓低调 生活 。    侄孙永不生儿育女   让保罗穆德斯是一名比利时记者,马克维尔米伦是一名比利时历史学家和海关官员。几年前,二人开始着手 研究 希特勒的家族史,并 成功 地追寻到希特勒家族后裔的下落。   路易斯、布赖恩和亚历山大三人为亲兄弟,是居住在美国纽约长岛的三个普通人,且至今都未婚。在长岛东帕奇古地区的一座小木屋里,路易斯和布赖恩两兄弟相依为命,每天他们做着修剪花草的 工作 ,而60岁的亚历山大则是一个心理学家,现在已经退休。   几年前,穆德斯和维尔米伦来到长岛,对这3个人进行了7天7夜的跟踪监视。在一家快餐店,亚历山大吃过鸡块后,将擦完嘴的餐巾纸丢在托盘里随后离开。两个比利时记者眼疾手快地将那张沾上亚历山大唾液的纸巾放入手提袋。几天后,根据DNA检测结果,穆德斯和维尔米伦证实,亚历山大与希特勒具有血缘关系。   亚历山大兄弟三人的父亲名叫威廉帕特里克希特勒,是希特勒的亲侄子。1939年3月,威廉从德国移民到了美国纽约。1944年,已经33岁的威廉加入了美国海军,并成为海军一等兵。退役后,威廉与一个德裔女子菲丽丝结婚,然后居家迁往长岛。1987年,威廉去世,2002年,菲丽丝也随他而去。威廉原本有4个孩子,除了亚历山大三兄弟外,还有一个孩子叫霍华德,不幸于1989年死于车祸。   威廉在死前曾多次告诫家人,死后的骨灰千万不能运回德国,并且在墓碑上也不能刻有希特勒的姓氏。与其父亲相比,希特勒带给亚历山大兄弟的阴影充斥着他们的一生。霍华德还在世时,四兄弟就发了毒誓要今生不娶,且永不生儿育女,为的就是不能让希特勒罪恶灵魂延续下去。   威廉一家都说德语,他们的怪异行为也成为记者造访的理由。在穆德斯和维尔米伦之前,美国《纽约人》杂志记者梯摩西瑞巴克也曾对亚历山大兄弟进行过跟踪采访。据瑞巴克回忆,当时他打电话跟兄弟三人联系时,他们未作任何回应。后来,瑞巴克来到他们长岛的家。看到瑞巴克,他神情紧张,说在没有与其他家族成员商量前,他不能谈论任何有关威廉的事,随后便把门关上了。后来,瑞巴克又给第三个兄弟打电话,但对方一听说瑞巴克的自我介绍后,就挂断了电话。    36名后裔改名换姓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在德国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布劳瑙。几年前,穆德斯和维尔米伦来到奥地利的瓦德维尔特尔地区,在这里他们有了更多发现。他们通过收集希特勒后裔扔掉的烟蒂提取的DNA,以及几封30年前从法国北部寄出的信件证实,在这里有36位奥地利村民是希特勒的后裔。   研究中两名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这些希特勒后裔全部改名换姓。不过他们改换的新姓氏的发音都和希特勒相似。   瑞巴克也曾在奥地利与捷克接壤的一个叫林茨的边境工业城市里,对希特勒后裔进行过跟踪调查。据他发现,这些希特勒后裔都是其同父异母姐姐安吉拉的后代,也是希特勒的侄孙。他们居住的地点距离埋葬希特勒双亲的墓地不远。    儿子身份尚存疑点   近50年来,在历史学家们写的多部有关希特勒的传记里,很少提到他的家人。在阿根廷拉普拉塔市远郊,有一座简陋的住宅,马尔丁希亚拉是它的主人。50多岁的马尔丁孤身一人经营着一个农场。马尔丁就是那个被认为是希特勒儿子的人。   原来,当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和情妇爱娃在地下室双双自杀后,几个纳粹分子救走了二人的儿子,他被认为是延续纳粹的力量。经过周密筹划,这个男孩被送到阿根廷,并从此定居下来。为了万无一失,纳粹将孩子送养到一对阿根廷老夫妇家,并给孩子起名为马尔丁希亚拉。   发现这个秘密的,是一个叫卡尔福特的人。多年前,喜欢历史的卡尔曾经偶然发现了一张希特勒抱着小孩的照片。为了证实此人就是希特勒的血脉,卡尔还在德国机密档案馆里发现了希特勒儿子的手脚指纹。消息传出后,据说有科学家运用高科技已经证实,马尔丁的指纹与档案管里的一致,不过,这个论点还未得到广泛认可。    最出名的亲侄子   2006年8月,一部关于威廉的戏剧被搬上了美国的舞台。戏剧是依据威廉生前的真实生活而改编。通过戏剧,更多人了解了这样一位被希特勒称为害群之马的亲属。   上世纪30年代初,正值希特勒得意之时,一心想往政坛发展的威廉,借着希特勒侄子的名声,在社交圈里抖起了威风。他留着和希特勒一样的小胡子,梳着右偏分的发型,逢人便吹嘘自己是希特勒家族的惟一合法后裔。   来到美国后,威廉开始借助希特勒的名号到处演讲,据说听众最多的一次来了1500人。他喜欢将希特勒家族内部的故事,将什么乱伦、皮鞭以及统治世界的计划等内容都说了出来。如果观众有提问,他也会照单全给解答。   威廉的嚣张令希特勒也看不下去了,他公然说威廉是他最不想见到的亲戚,并多次警告威廉,不要打着自己的旗号招摇撞骗,抖搂家族事情。年轻气盛的威廉认为,这是叔叔对自己的轻视。于是,一气之下去了美国,并直接上书罗斯福总统,恳请成为一名美国兵。退役后,他到曼哈顿给一位泌尿科医生当助手。   那部描写威廉的戏剧在伦敦西区上演时,据说得到了观众及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链接希特勒家族智障者多   2007年11月,德国著名家谱专家、科学博士拉尔夫扬博士,出版了一本书。书中不但编制出一份希特勒家谱,还披露了希特勒家族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经过走访,扬博士找到了从1571年至今的641名希特勒亲属的履历,他们延伸出3300个与希特勒有密切血缘关系的人。除了希特勒的父亲外,他的祖先中任何人都不曾离开过奥地利偏远林区50平方公里的地区,而且家族中还有遗传病史。据说,希特勒曾密令专门调查过此事,结果表明,他家族中的许多人都是智障人士,其中一个堂兄为自杀,另外一人为神经错乱,还有两人有智力障碍。   关于希特勒后裔的问题,扬博士认为,希特勒母系家族中自己表妹家有后人,父系家族中只有威廉有4个孩子,就是路易斯、布赖恩、亚历山大和霍华德。(谭丽)
个人分类: 有待分类|20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育的袪魅
zff 2009-8-1 19:32
生育的袪魅似乎是个很耸人听闻的题目。 第一,人类生育能力自然性的退化。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各种污染使人类的环境和食品每况愈下。种种压力使人类生育能力逐步退化。 男性精子数量减少,质量衰退。据国外学者调查,21个国家的男性精液,精子数量只有50年前的一半。
个人分类: 科研|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人员在什么年龄结婚生孩子最好?
eminor 2009-7-8 23:00
找对象、结婚、生孩子是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虽然不是每一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却是生命延续和家庭幸福的必要条件。如果单是结婚生孩子还比较简单,但是要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问题就复杂了。我们也经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家长同样是高知,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好,有的却不太好?这就和结婚生育的年龄有关。 从个体发育和生理状况的角度看,女性在 20 岁到 35 岁之间生孩子是最合适的年龄段,而男性宽松得多,大概从 20 岁开始可以延续到 50 岁左右吧。尽管现在有 60 多岁的女性生孩子的报道,男性 70 多岁的也不少(如季羡林的儿子季承)。从杨振宁新婚后没有生育的结果来看, 82 岁以后的男性应该没有生育能力了。所以为了保证优生,必须在最合适的年龄段生孩子。这样的话,女性就应该在 35 岁以前生育,加上至少 1 年的提前量,应该在 34 岁以前结婚。男性应该在 50 岁以前生育, 49 岁以前结婚(陈章良应该抓紧了)。 从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即心理发展或心理成熟程度的角度看,女性比男性要早一些,所以女性应该在 22 岁以后,男性 25 岁以后结婚生育。 从经济承受能力的角度看,结婚后的二人世界所需要的开销相对要小一些,而有了孩子以后就会增加很多。所以为了负起家庭的责任,必须在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要孩子,也就是应该在完成学业正式就业以后生孩子。 从培养孩子的角度来说,因为孩子不是往学校一扔就可以解决教育问题了,除非孩子是天才。大部分情况是孩子放学后,家长还要督促辅导孩子的功课,才能使孩子在班级里有个好的排名,才能进入重点中学,然后上重点大学。有些家庭父母都是高知,但是忽略了对孩子的监督辅导,所以高考成绩很差。辅导孩子的功课基本上是依赖中学以前的学到的知识,而经过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洗脑,再经过工作阶段的专业洗脑,时间越长,脑子里残留的中学以前的知识就越少了。所以年纪越大越辅导不了孩子的功课(我在这方面体会很深)。常言道四十以后不学艺,即人过了四十岁以后头脑基本上没有塑性了,数理逻辑智力开始退化了。所以能够胜任监督辅导孩子功课的年龄是四十岁以前。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大概在初二以后形成,女生早一些,此后的辅导监督力度可以逐渐减少。这样算来,男女都应该在三十岁以前生孩子。当然,如果很有钱的话,可以请高级家教,就不会受这个年龄的限制。但是要有钱到这个程度必须成为所谓的精英和大腕级人物,一般来说人数不多。 如果从 7 周岁开始上小学, 6 年小学, 6 年中学, 4 年大学, 3 年硕士, 3 年博士,如果再来个博士后,还要加两年。所以,对于女性来说,按正常情况拿下硕士学位时 26 岁,是最佳的生育年龄。如果读完博士 29 岁,还不算晚,但应该抓紧了。但也可以先生孩子,再去读博士,如果很想要学位的话。对于男性可以稍微晚一些,但是 29 岁读完博士就该考虑了,而 31 岁做完博士后就该抓紧了。由于年轻人忙于学业、然后又忙于事业,工作压力很大,所以有些人会把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这个部分忽略或耽误了。作为过来人,在此做一个善意的提醒。
个人分类: 娱民正册|1664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别了,宝贝儿
eloa 2009-1-24 23:15
小红猪小分队 发表于 2009-01-15 3:30 译者 Robot 悲惨(或者幸运)的女人为什么不能永远生baby?这要怪你的儿媳妇~ 有一条对全人类都适用的准则似乎并不符合自然选择的规律,那就是,正常的健康妇女们刚过了半辈子,在五十岁左右就会丧失生育能力。实际上,女性的整个生殖系统在彻底罢工之前的十年,就开始慢慢萎缩了。 就好像女人们本来用双光眼睛看得好好的,(译者注:一种由两种折射率的玻璃粘合或熔合而成的眼镜,一般主片可看远影,而镜片下一半部分可看近景。)之后,突然有一天就瞎掉了。 绝经到现在还是个谜。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它似乎浪费了女人20、30,乃至50年的生命,在这么多年里,基因无法被传递给下一代。然而,世界上所有的女人都要过这一关,这说明在进化过程中,一定有某种强大的压力使人类选择了它。所有的证据都显示,绝经这种现象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尽管人类的寿命增长了,生活的方式改变了,但女性出现绝经的年纪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无论你是原始渔猎部落的野蛮人,还是纽约街头的时尚女郎,它几乎在同一时间悄然登场。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有人类学家认为绝经使得女性可以看到最小的孩子长大成人,或者让她们有机会抚养孙儿孙女。这两种观点就进化而言似乎都说得通,因为这会让母亲可以将更多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然而,当我们坐下来仔细分析数据之后就会发现,这些观点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何女性会放弃生更多的小孩。传递给后代的基因总量并没有增加,绝经所带来的益处并不足以让女人们停止生育,一定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来自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Michael Cant这样认为。这位研究非洲獴和胡蜂的动物学家似乎找到了这个漏掉的原因,简单的说,要怪你的儿媳妇。 是改变,而不是凋谢 对自然界的其它动物而言,生殖系统的老化意味着身体其他器官的恶化。而人是不同的,进入更年期的女性,衰老的脚步并没有加快,她们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在自然地变老:心脏没有年轻时候那么有力,听力慢慢变得迟钝,皮肤的弹性开始渐渐减退,只有生育能力是完全消失了。世界上发达地区的女性平均寿命大约是80岁,即使在现代狩猎采集部落中,女性预期寿命也能达到65岁到70岁,而在那些不采取避孕措施的人群中,女性生育最后一胎的平均年纪是在38岁。到了51岁,半数的女性已经绝经,停止排卵,不再大量分泌与生育相关的雌性激素;而到了60岁的时候,超过百分之九十九的女性都完成了这个转变过程。 科学家们提出了两种假说来解释女性的绝经现象。母亲假说认为,到了一定的时候,避免生育更多小孩带来的风险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抚养现有的孩子们身上,从遗传学上说是一个母亲更好的选择。这种观点指出,对人类而言,抚养幼儿是一件特别费时费力的事情。相比其他灵长类动物,人类可以以更短的间隙生育后代,同时我们的后代又更加需要照顾:让一位孩子独立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毫无疑问,失去母亲的幼儿更难以存活,而分娩本身又是高风险的。这样,如果一位母亲在生产中死去,那么就可能减低她另外两三个尚未独立的孩子们的生存机会;因此,生殖系统的提早衰老使每位女性少生了两三个小孩。尽管母亲假说能对绝经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我们依然奇怪为什么它来的如此之早。要知道,从古至今,大部分的女性不仅活着看到了最小的孩子长大成人,而且看到了孙辈的成长过程。 这种疑问引出了第二套理论:祖母假说。这种观点认为,一位没有儿女拖累的健康祖母,能够通过照顾她的孙辈来保护她自身基因的延续。有证据显示祖母的照顾确实能够提高孙辈的存活率(参见《自然》),但这是否足以让她们放弃为自己生育更多子女的能力呢?要知道,女性能将自己百分之五十的基因传给子女,而孙辈们只能得到百分之二十五,她们本来能更多地传递自己的基因。做祖母还是继续生育?针对这两种可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Kim Hill和新墨西哥大学的Magdalena Hurtado对巴拉圭Ache部落(译者注:一个生活在巴拉圭东部的印第安狩猎采集部落)的年长妇女们作了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做祖母而带来的基因上的收益并不足以解释为什么女性这么早就停止生育(参见《Human nature》)。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老年病学家Thomas Kirkwood认为(参见《BioEssays》),即便是母亲和祖母所得到的收益总和,也不足以解释女性如此早就绝育的现象。这也正是Cant理论的由来(参见《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受到整个绝经起因辩论的启发,Cant和他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的同事Rufus Johnstone觉察到一个惊人的疏忽:以往的研究者们只停留在关心女性自身绝经后的利弊得失,而没有考虑到这一事件对同一群体中的其他女性带来的影响。作为一个动物学家,Cant留意到在一个妇女们合作抚养小孩的群体里,所有女人的利弊得失都应该考虑进去。在这样的群体里,食物是共享的,没有做母亲的女性也会帮着照顾小孩,而所有的女人们都在尽量争夺这稀缺的资源。Cant说,在有关人类的研究中,繁衍竞争被忽视了,而这也许能让我们了解为什么女性在还能继续生育的情况下却自动停止了。 当Cant和Johnstone将几代人的生育时间段排列出来之后,他们发现了第一条线索。惊人的模式Cant说,虽然母亲在女儿的绝大部分生命时间段里都会活着,但在女儿的生育时间段里,母亲继续生育的时间最多占很小一部分。这将人和其他的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参见图表),不过这种分别繁殖的情况在其他哺乳动物里也存在,例如狐獴和裸鼹鼠的母女们也不会同时繁殖后代,但是和人类恰恰相反,它们中年轻的雌性会放弃生育以顺从长辈。 Cant和Johnstone相信人类这种生育时间段的不重叠性使得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生育矛盾减到了最小。接下来他们开始研究人类的迁移模式,这决定了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女性之间的竞争关系。在大多数哺乳动物中,年轻的雄性会离开他们的出生群,加入其他群体,而雌性会留下来和母亲待在一起。这样,当这些雌性发育成熟之后,她们同所在的群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会促使她们去帮助母亲或阿姨来抚养(表)弟妹而不是只顾着自身繁衍后代。然而人类似乎发展出了一套不同的模式。 根据Cant和Johnstone的研究,数种证据,包括分析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以及观察现代狩猎采集部落,都显示出在人类的远古时期,通常是由女性来扮演迁移的角色。这样一来,一个群体中年长的女性必定要与从别的地方新加入来的年轻女性争夺资源。Cant指出,当一个年轻的女性离开自己的出生群,加入一个新的群体时,她与新群中的其他人并没有什么关联,因此不会意识到自己生育后代会给群体中年长的女性带来负担。而当时间渐渐过去,她与这个群体更加息息相关,关照和供给更年轻的一代则变得得大于失。 绝经现象的出现是否正因为这些年长的女性认为让儿媳们去繁衍后代可以使进化成本更低?Cant说,如果一个系统中女性与整个群体的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那么绝经现象是可预见的。他将绝经称作远古繁衍竞争留下的证据。 绝经开关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Wendy Saltzman受到了这种观点的启发。在她研究狨猴时,她发现处在从属地位的雌性不会进行排卵或交配,她认为这正是它们在回应来自于领导地位的个体发出的杀婴威胁。然而这种现象跟绝经有本质上的区别:对狨猴而言,排卵与否是它们自己的决定,只要愿意,它可以在两种状态间来回切换;而人类却别无选择。让Saltzman好奇的是,为什么女性的生育能力只能一停到底,不能反复变化呢? 另外,Saltzman还质疑女性之间竞争的强度究竟有多大。她说,我需要确定女性之间的竞争确实是非常激烈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人类学家Sarah Blaffer Hrdy也抱有同样的怀疑,她说,并没有证据证明生殖抑制的存在,相反地,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小群体中的妇女可以从另一个共同抚养孩子的女性那里得到帮助。 女性迁移模式也引起了不少疑问。其中之一就是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另外两种灵长类动物中,却并没有导致绝经现象的出现。作为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的迁移模式与我们的老祖宗完全一样,但是它们中雌性的生殖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退化的。对这个问题,Cant指出它们并不像人类一样合力抚养后代,因此不能用同样的竞争理论来解释。 另一个异议就没这么容易驳回了。犹他大学的Kristen Hawkes对人类迁移模式是否真像Cant描述的那样倾向女性离开提出了质疑。Cant曲解了他引用的数据,她说,现代狩猎采集部落的研究表明很多年轻女性只有在有了一两个孩子之后才会离开她们的出生群体,这些细节并不太吻合Cant和Johnstone提出的模型。Hrdy也对此提出了反对的评论:狩猎采集部落的居留模式是出了名的灵活多变。 更糟的是自然界里还有一个反例:虎鲸,这也许是除人之外,唯一能够在彻底绝经之后还能活好些年的动物了。虎鲸群中并没有雌性出走的现象,相反的,雌虎鲸和雄虎鲸都会留在它们的出生群里,同它们遇到的其他虎鲸群中的个体交配。不过Cant还是对此作出了解释:随着年龄的增加,雌虎鲸与群体的关系在进一步增强,这就更大程度地鼓励了更年迈的雌虎鲸停止生育。 面对各种批评,Cant和Johnstone非常坚定。cant说,女性迁移导致的失衡引发了生殖竞争,但也许这并不是绝经现象唯一或主要的驱动力。即使女性迁移论不成立,生殖竞争应该还是对的。 绝经之谜 当一个女孩还在母亲子宫里时,她便有着远比她需要的多上成百万的卵子,然而,在她出生之前,它们就开始脱落。等到她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还剩下大约四十万个卵子。在她的生育年龄段里,大约有400个卵子会经由排卵而释放。当她进入更年期的时候,一般来说体内还留有大约1100个卵子。为何这些剩余的卵子不能用于繁衍后代,至今还是一个迷。 没人知道为何如此多的卵子被白白浪费掉。我们知道的是,从女人奔四十开始,排卵速度就开始增加,直至翻倍。至今还不清楚这种变化的起因,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加速,女性的生育期将很可能会延长至70岁左右。 到底是什么触发了绝经还有待争论。一些专家认为这是由卵巢引起的。根据这种观点,体内剩余卵泡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绝经的时间点,或许因为库容量的减少,身体不得不更努力去补充卵子。这种过度的激励释放出越来越多的卵泡刺激素,从而加快了排卵的速度。 另一些专家则认为这并不只是一个供给的问题,也许和脑部有关。维持经期依赖于脑部和卵巢之间精心安排好的对话。如果脑部脉冲发动器,这个控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主导着整个生殖系统)的机关出了一点故障的话,就有可能产生过多的卵泡刺激素从而排出更多的卵子。 - 时钟滴答地有多块? 荷兰一项针对来自118个家庭的243个姊妹的调查显示:预测一位女性的绝经年纪主要需要看她家族中其他女性的情况,这个时间点百分之八十五是由基因决定的。 意大利一项针对3000人的调查显示:春天出生的女性常常比秋天出生的女性更早一年地绝经。研究者们还不能达成一致的解释。 挪威一项针对2123名妇女的调查显示:吸烟者在四十五岁前绝经的可能性比非吸烟者高出百分之五十九。 意大利一项针对31000名女性的调查显示:低身体质量指数,较早的初潮,稳定的经期,没有生育以及低教育水平,这些因素都与较早的绝经有一定的关系。
个人分类: 小红猪翻译小分队|1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棍节,话男女
eloa 2008-11-12 15:47
段玉 发表于2008-11-12 星期三 0:06 《圣经》之《创世纪》中将女性定义为男性的一根肋骨,建构了当时甚为壮观的男权社会;琼 . 格雷博士把男人和女人分别定义为来自火星和金星的个体,写红了一本畅销书; 08 美国大选辩论席上的贝拉克 奥巴马( Barack Obama )和希拉里 克林顿( Hillary Clinton )唇枪射箭,互揭老底儿,黑白高矮瘦胖男女分明。无论是民间酸男辣女说着顺嘴儿的悠悠传说,还是 B 超间为医院创汇的高高数字都表明:男人和女人是这个人类主宰的世界的永恒关注热点。 在严复还没有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编译成《天演论》而让中国开眼看世界之前,旧中国对生物学、现代医学的认识还很浅薄。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娃娃从女性身体上产生,就将自己对于后代的期望寄托在母亲身上,或者说是强加在母亲身上。孤陋寡闻造就了无数对母体大不敬的名词,当时落后的文化对于女性的责难,在现在来看实在是可笑可气可恨。 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向人们展示了存在于人体细胞核内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 X 、 Y 。这两种染色体的两种组合方式将绝大多数人划分为男女两个群体 XX 决定女性, XY 决定男性(图 1 )。 图 1 左为男性性染色体,右为女性性染色体 和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一样,所有进行有性生殖(即通过雌雄配子结合才能产生新后代的生殖方式)的生物在产生后代的时候,首先都要通过减数分裂形成自己特定的配子。让我们来看上面的图 1 ,图中显示的 XX 是一位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这对染色体从来源上来讲一条来自于她的父亲,另一条则来自于她的母亲。因为它们从起源上有相同性,所以彼此互称为同源染色体。而另一对 XY 染色体则是决定着男性别。从什么时候可以判断你的宝宝是男性还是女性呢?我们首先要从生产宝宝合作者父亲开始谈起: 在男性的睾丸中有精原细胞,它们在 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彼此分开( XY 要彼此分开),最终结果就会导致产生两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精子),每一种中含有原来同源染色体的一半,即要么有 X 要么有 Y 。因为染色体数目由原来的两条减少到了一条,所以这种分裂叫做减数分裂。 面对两个权衡起来大体相当的选择时,我们往往选择抛硬币决定。如果你并不急于得到答案的话,可以尝试着抛 100 次看哪一方更有优势。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佩服你的耐力之外还要同情你的郁闷结果:基本上是 50 次数字对 50 次 图案你抛得次数越多,两者之比越接近 1 : 1 ,越得不到最后更佳答案 。一个道理,在男性一次正常射精产生的 4 亿个精子中,含 X 和含 Y 的精子数量大体相当。再来看看我们生产宝宝合作者母亲: 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子)的过程大同小异,因为正常女性有且仅有两条 X 染色体,所以从决定卵子种类来讲,每个卵子都只含有一条 X 染色体,这样的卵子会随着每次月经排出。 当各为 50% 几率含 X 的精子或含 Y 的精子与母亲产生的只含有 X 染色体的卵子相结合时,其比例接近 1 : 1 。如果没有人为干涉,大群体的男女比例统计结果应该都为 1:1 (图 2 ) 。 图 2 生男生女比例为 1 : 1 受精的过程中,让原来分别在父亲和母亲体内都减少一半染色体的生殖细胞们(精子和卵子)胜利会师,进行整编,合成为一个正常的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受精卵。就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XY 为男宝宝, XX 为女宝宝。 准妈妈们对于判断自己将要拥有的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有着极大的兴趣。打开谷歌搜索,键入生男孩出现 4,150,000 个搜索结果;键入生女孩出现 670,000 个搜索结果历史的漫漫长河会扭曲人们心中对于性别的看法,但是进化却恪守职责让男女个顶半边天。也许有人告诉过你:想要男孩儿吗?多吃含碱性的食物 种种所谓的生男生女秘诀,对于人类男女新生儿比例的影响简直就是蚍蜉撼大树,增加任何一个性别新生儿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吃什么祖传秘方,而是再生第二胎,那样你有一个男孩儿的概率就会增加到 75% 。如果生三胎,你就可以将男孩拥有率上升为 87.5% ,以此类推,不断增加。 五朵金花那种现象是比较罕见的。在计划生育实行之后,现在的小孩儿们省却了好多上几代人辨识姑、姨、叔、舅的麻烦。 生男还是生女?现在,你可以在怀孕 20 周左右用 B 超来提前知晓宝宝的性别。以后,等到能通过科学手段检测到精子和卵子受精的一刹那,携带的是 Y 染色体还是 X 染色体 时,就可以更早地给你一个明确的判断结果了。 真正重要的还是当宝宝出生以后,帮助他 / 她保持一个适合本身性别的习惯和心理状态。如果真的太挑剔性别了,现在这个自由的世界,你只消动一个外科手术,从外到内都可以转化角色。有一个符合其生理性别的心理性别,真的挺重要的。 转载原创文章请注明,转载自: 科学松鼠会 本文链接: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988.html
个人分类: 生物|190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21: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