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埃塞俄比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动物世界---埃塞俄比亚随笔
yaoweijian 2017-6-21 08:54
在非洲,栖息着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庞大的野生动物群。每年的七到九月份在东非大草原上上演着世界上最壮观的野生动物大迁徙:一个拥有近 300 万动物的集群,一支长达 3000 多公里的游行展示队伍和一个优胜劣汰的竞技场,这种情景已经持续了数百年 ...... 自然,只有去肯尼亚才是全程看动物的地方。 埃塞俄比亚只保存了一部分宝贵的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丰富的鸟类资源、鳄鱼、河马、猴、鹿、骆驼、大蜥蜴、大象,狮子、非洲花豹、野牛、长颈鹿等。 鸟类的分布比较广,分布在许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及其周围的环境中,其它的野生动物分布相对分散。大象,狮子、非洲花豹、野牛、长颈鹿等动物仅仅分布在少数几个国家公园或者自然保护区内。鳄鱼、河马大蜥蜴等主要分布在查莫湖和少数几个湖中及其周围。猴子和野生骆驼在马路边上就可以看到。 我们没有去参观 瑟门山国家公园,也没有去看贝尔山国家公园 ,只是在工作 旅途中或湖边见到少量的动物。 塔纳湖里的河马 大裂谷底 狒狒 阿拉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里的猴子 草原上白色的牛群 沙漠中的单峰骆驼 国家博物馆前草坪上的沙漠龟 塔纳 湖 上总是有一群鸟,叫鹈鹕,小眼睛圆溜溜,不吵也不闹,看着还是蛮萌的,当你手里有鱼的时候,它们会瞬间变成这样。张开嗨么大的嘴,而且动作特别整齐呢。 鸟:最常见的就是这种蓝色羽毛,体形比麻雀稍大的鸟了。这些鸟跟我们人一样 -- 爱凑热闹,看它们的鸟窝,要么一棵树上一个都没有,要么一棵树上有几十个鸟窝,看,凑热闹吧,呵呵。
2123 次阅读|0 个评论
青尼罗河河口观河马
yaoweijian 2017-6-20 08:39
在青尼罗河河口,栖息着许多野生河马群,它们生活在一个其他河马无法企及的海拔高度。游客们可以乘船近距离观赏河马家族嬉戏的场景。这些河马并不害怕游客,怡然自得、与世无争地享受着自己平静的生活。
3933 次阅读|0 个评论
塔纳湖-美丽与富饶
热度 1 yaoweijian 2017-6-19 09:56
塔纳湖是 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火山上留下来的水源富含着各种矿物质,为鱼儿的生存带来了充足的养分。湖中生长着鲶鱼、尼罗罗非鱼、鲤科鱼类等优质食用鱼,使塔纳湖渔业资源十分丰富,为当地带来了不小的财富。 湖中的小岛上栖息这很多白色大鹈鹕, 鹈鹕、鱼和人类共同分享塔纳湖资源 。
2348 次阅读|2 个评论
青尼罗河上的瀑布-梯锡萨特瀑布
热度 1 yaoweijian 2017-6-16 07:58
尼罗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自南向北流淌的大河。我们平常所说的尼罗河,通常是指以苏丹首都喀土穆北部的第六瀑布为起点、到尼河入海口之间的部分。再往上游,是大河神秘的源头:直到19世纪后半叶,人们才确切知晓那源头其实包括脾气迥异的两条河流-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 青尼罗河源出于海拔2000米的“非洲屋脊”——埃赛俄比亚高原。在那里,来自大西洋的云朵化作了如注的雨水,在山坡上冲刷出一道道沟壑,并将大量的泥土卷入溪流。在非洲最高的湖泊——迷人的塔纳湖,青尼罗河放慢了脚步,水流在浅滩、礁石中缠绵了大约30多公里的路程,然后突然飞流直下三千尺,在雷霆般的轰鸣声中塑造了非洲第二大瀑布——梯 锡萨 特瀑布。 埃塞的塔纳湖看起来波澜不惊,实则活力无穷。湖的南端有一处宽约200米的湖口,湖口处地势骤然跌落,湖水从湖口喷涌而出,急泻而下40多米,形成气势磅礴的梯锡萨特瀑布( “梯 锡 萨特”,意思是“冒烟的水” )。塔纳湖的湖水在此处尽情的倾泻出浑身的力量,瀑布的水声能传出好几千米。据测量,梯锡瀑布每年的径流量能达到40亿立方米!如此巨大的水流从这里涌出,孕育出一条大河,这就是著名的青尼罗河上源河流---阿巴伊河。阿巴伊河就是这样从母亲湖的怀抱中挣脱出来,以最为跌宕的旋律奏响最初的乐章,一路蜿蜒而去! 距离瀑布的下游不远处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据说是外国人建于1626年。( 埃塞俄比亚青尼罗河上游巴哈尔达附近的青尼罗河瀑布,按照其附近的一座村庄它也被称为梯 锡 萨特瀑布。 埃塞俄比亚1元比尔2008版纸币的 正面:埃塞俄比亚男孩,背面:青尼罗河瀑布BlueNilewaterfalls。 ) 由于5月属于小雨季节,所以此行我们看见的瀑布没有那么壮观。当地导游说,因为这里建了水电站,要蓄水,所以瀑布水量减少很多,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附录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长6,65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2007年虽有来自巴西的学者宣称亚马逊河长度更胜一筹,但尚未获得全球地理学界的普遍认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它源于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区,其最远的源头位于卢旺达(2°16′55.92〃S 29°19′52.32〃E / 2.2822°S 29.3312°E / -2.2822; 29.3312 ),向北它流经坦桑尼亚并注入维多利亚湖,再从此湖中溢出注入阿尔伯特湖,往北流入乌干达和苏丹共和国南部,并于后者处形成大面积沼泽湿地。青尼罗河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塔纳湖(12°2′8.8〃N 37°15′53.11〃E / 12.035778°N 37.2647528°E / 12.035778; 37.2647528 ),从东南流入苏丹。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白尼罗河青尼罗河相汇,形成尼罗河。
5527 次阅读|1 个评论
埃塞最大的湖泊-塔纳湖
yaoweijian 2017-6-15 07:52
塔纳湖 (Lake Tana) 是青尼罗河的发源地,位于阿姆哈拉州的巴赫达尔市(全国第三大城市),距离贡德尔直线距离约 35 公里,是埃塞俄比亚最高和最大的湖泊,位于国家西北部海拔 1840 米的高地 ( 北纬 12 度 0 分,东经 37 度 15 分 ) 。 塔纳 在当地语的意思是蓄水不干。这是一个由熔岩阻塞河道后形成的高原湖泊,湖水从 RebRiver 和 GumaraRiver 注入,湖泊面积视季节和雨量,一般为 3000 至 3500 平方公里。 5-6 月水位最低, 9 月最高。平均水深 14 米,最深 72 米。 周围崇山峻岭,千百条溪涧在这里汇合成湖,以小阿巴伊河 (Litile Abbai) 最大。塔纳湖流出蓝尼罗河的地方建成水堰后,湖泊水位受到控制,也能调节水流进入提斯 · 阿贝 (TisAbay) 瀑布和水力发电厂。 塔纳湖也是旅游圣地,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前来探寻神秘的塔纳湖和美丽的巴赫达尔市。上星级的宾馆就坐落在塔纳湖畔,每天都有成群的鹈鹕、野鸭、白鹤等鸟飞来飞去,再加上湖面的阳光、飘逸的小船,淡淡的微风 …… ,一种诗情画意写在脸上。 湖中的小岛数目能随湖泊水位而改变,水位在过去400年下跌6英尺。据十七世纪初的葡萄牙传教士Manoel de Almeida记载,湖中有21个岛屿,其中7至8个岛上有大型的修道院。当詹姆斯•布鲁斯在18世纪视察地方时,当地居民报告45个岛屿有人居住,但他相信只有11个。一位现代地理学家为37个岛屿命名,他相信其中19个岛上曾有修道院或教堂。更 有趣的是,湖中还有两座相邻的小岛,一个叫公岛,一个叫母岛,据说岛上有近千年的古教堂,但女人只能上母岛,男人则都可以上。 湖中有渔业、航运之利。鹈鹕为了水里高度密集的鱼群,每天都聚集在湖边,他们对捕鱼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太在意食物的来源。塔纳湖边的鹈鹕早就明白,渔民留下的边角废料也不错。湖中还 栖息着许多野生河马,它们生活在一个其他河马无法企及的海拔高度。游客可以近距离乘船观赏河马家族嬉戏的场景。这些河马并不害怕游客,怡然自得、与世无争地享受着自己平静的生活。
87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埃塞的吃与喝
热度 2 yaoweijian 2017-6-14 08:16
埃塞的主食是一种叫“英吉拉”的软面饼,味道及酸,我是吃不惯,吃了点就感觉胃酸泛滥的不行了! 当地人的一日三餐都是英吉拉,用手抓着吃,有钱人家可以包点牛肉酱什么的,没钱人家就直接蘸酱吃一吃。 我们在民族餐厅吃的,可算是最豪华的“英吉拉”了,吃着“英吉拉”看着民族舞表演,完了,再喝上蜂蜜酒、啤酒和一杯咖啡。( 配英吉拉最好的当然是埃塞国酒:tej酒,一种用蜂蜜酿成的酒,看上去黄黄的非常漂亮,口感也不错。) 蜂蜜酒 英吉拉,它的主体部分是一种叫做苔麸的草本植物的细小的种子晒干后磨成粉,然后再加水调成浆发酵后,在一个大的铁盘上烙成水分含量很高的软饼。柔软的饼卷成一个个的小卷,切成一段一段,就成了英吉拉的主料。 英吉拉的辅料则是以典型的埃塞风味的酱料为主,这种酱料的主要特点是辣里带酸,与我们通常想得到的那种辣味大不相同。然后就是烤或者烧的羊肉,牛肉和各种蔬菜。如果需要,也可以添上生的新鲜的牛肉和羊肉。 宴会上的英吉拉,其实是一种文化。先是围坐在一个草编的鼓形的小圆桌边上,圆桌的直径大约只有50公分。然后是点菜,按照各人所需点好各种各样的菜蔬和肉类。上菜之前,一个端着盛水铝盆和提倒水的铜壶的侍者上前,招呼着大家净手,因为埃塞人的习惯,吃英吉拉是只用右手,左手是不参与的,所以,用餐的人也只洗涤他的右手。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左右手都洗了才好,因为真要吃起来,没有经过自小开始的训练,就像外国人我们用筷子一样,单单用右手是没法完成的。 上菜了,端上来一个大小和草编圆桌差不多的圆盘,盘里盛着的就是一个大大的圆圆的松软的英吉拉发面饼。安放在圆盘上后,侍者又端来了一个个像我们的小火锅一样的下面燃着火的盆子,问了一下客人,便将盆子里烧烤好的牛羊肉一勺一勺地挖到了圆盘里的英吉拉面饼上。一个盆子挖完,又接着挖另一个,直到把菜肉都分放到那个大面饼上。然后是特色蘸酱和辣椒粉,放在一个特制的小高脚碟子里,也放到了圆盘里。最后是在圆盘的最外缘,放置了一个个卷起来的松软的英吉拉面饼。为了照顾外国人,有时也会放上几片烘烤过的面包片。 佐餐的酒可以是普通的啤酒,也可以是一种埃塞特制的啤酒,这是一种用蜂蜜和酒混合发酵的酒,喝上去不觉得酒精度多高,后劲则不小。和其它地方不同,埃塞也有自酿的白酒,清澈透明,和北京的二锅头差不多。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洋酒,不在传统美食的范畴。酒菜都安排好了,英吉拉就开吃了。主人用自己的右手,作为客人,我们也努力用着自己的右手,可是,不得已的时候也用左手帮帮忙。撕开一片发面饼,拿在手里,盖在自己想吃的那坨肉,那堆菜上,包裹着,拿捏着,直至送到口中。一块吃完,紧接着又是第二块。主人席间也不断地举起酒杯劝酒,由于用的都是英语,实在也没有搞懂阿姆哈拉语干杯怎么说。没多久,边上的发面饼就吃得差不多了,正好那块大的圆面饼也因为装在上面的菜肴消耗了不少,露出了不少面饼的真面目,于是,再去撕开那衬底的饼,再去包裹剩下来的菜。越吃越少,直到连盘里留下来的汁水也都用面饼蘸完,才完成了这一饕餮大餐。 啤酒广告(在兽皮上画画) 芒果汁,很好喝。 gege (音译),就是一碗羊骨头汤再配上英吉拉,一般的本地餐馆售价在20-25比尔。如果老板懂得生活艺术的的话,羊肉汤里面再放一点白萝卜或者胡萝卜的话,那就更鲜美了。埃塞俄比亚的人熬出来的汤,总是带有那么一点腥味,慢慢就习惯了。本地人的食用习惯是,将羊肉骨头和羊肉捞出来,放到英吉拉上;然后将一些因及拉撕碎,放进汤里面。然后就一边吃羊肉,一边吃羊肉汤泡的英吉拉。 埃塞俄比亚人还有一大嗜好,就是生食牛肉。牛肉在当地的价格位于羊肉和鸡肉之间,生食牛肉算得上是一道大菜,主要用来庆祝婚丧嫁娶等大典或者节假日的宴席。吃的时候,把健康壮硕的牛当场宰杀剥皮,趁着牛肉还带有热乎乎的生气和温度的时候就绞成肉末儿,拌上调料,就着“英吉拉”食用。生食的牛肉必须是绝对新鲜还带着热气儿的,一旦冷却就不能生吃了,而且一般都是牛里脊和其他最为鲜嫩的部分。一头牛身上能够生吃的肉只有五分之一。 还有一种吃法比较恐怖,被宰了的牛去皮挂在那里,食客自已上去挑选,看到满意的部位。就拿刀割下来,切成小片儿蘸着调料直接大嚼。没有主食搭配。越是血腥的部位越受欢迎,据说能吃的人一顿可以消灭3斤多生牛肉。如果说前一种吃法可称之为“文吃”,后一种吃法简直就是“武吃”了,我内心里其实比较抵触的,但还是却不过当地人的盛情。硬着头皮“享受”这血淋淋的美味。吃生牛肉的调料就是辣椒末;当地人的酷爱,为了减轻血的刺激,我加了大量辣椒和盐,配料的辣椒非常辣,舌头辣到发麻的程度,但是博得了当地人的一阵赞扬,其结果就是最后狂喝水。 原先我吃“英吉拉”时,总是不停地喝水。以中和口味。后来,当地人给我推荐了本地黑咖啡,每次吃完“英吉拉”就来一杯,不加奶也不加糖。但是味道非常醇厚。让我大大地陶醉于其中。 很多人都知道巴西咖啡,有些人甚至以为咖啡是英国特产。我来到埃塞俄比亚之后才知道这里居然是咖啡的故乡。咖啡的本名“Kaffa”,就是来自埃塞俄比亚语里一个叫做“Kafa”的地方,当地居民发现牛羊吃了一种红色的种子之后变得极其兴奋,以后就开始用这种种子泡水喝以提神,后来就演变成为今天的咖啡。 咖啡树 我回国时也买了好几袋咖啡豆和碾磨后的咖啡粉。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也有中国人开的餐馆如王府、大唐和中国城等。都以川菜为主系列,价格也不便宜,食客多为国人,生意很不错。 呵呵,我们湖南籍的援非何老师工作之余也小露一把。 西餐也是很好的选择,在上星级的宾馆里一般都会有,还不错。
60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参观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
yaoweijian 2017-6-13 08:46
参观埃塞国家博物馆本国人是免费,外国人是要收取10比尔。 博物馆位于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是一幢四层小楼,陈设简单,展品有限,古代史的东西有些陶器,数尊石像,少量青铜器(但其中只有一尊狗猎鹿的油灯算得上是造型优美,其余都比较简单),几件刻有古怪文字的石碑,还有十余个阿克苏姆时期的金银币。 不过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出名也不靠这些。它最著名的馆藏是古人类化石,特别是 300 万年前的猿人骨骼化石“ lucy ”。 lucy 真身据说现在每年以 600 万美元借给美国纽约展览。 博物馆只有四层,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每层都不是很大,但每层的东西对于我来说都非常的新鲜。 地下一层就放着赫赫有名的 lucy 女士的尸骨,这就是我们大家的祖先。最左边的图就是 lucy 的尸骨,被玻璃罩罩着的,中间的尸当时发掘的时候的照片,邮编的图是修复完整的 lucy ,白色的骨架是后补上的部分。 320 万年前的原始人“露西”骨骼化石。“露西”是 1974 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南方古猿阿法种古人类化石的代称。她是一具 40% 完整的骨架,生前是一位 20 多岁的女性,根据骨盆推算生过孩子,脑容量只有 400 毫升。 “露西”生活的年代是 320 万年前,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个直立行走的人类,是目前所知人类最早的祖先。
702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眼中的中国援非志愿者
热度 15 yaoweijian 2017-6-12 08:48
非洲,在世人眼中,是一块神秘而古老的大陆。在埃塞这个陌生的国度里,有一群来自中国的援外志愿者们生活和工作在这里,他们过得怎样?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来到了距离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250 公里的阿拉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AlageATVETCollege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人,分享他们在埃塞的点点滴滴…… 早上 9 点我们一行 4 人(加司机 5 人)租车离开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经过 8-9 小时的行程,于下午 18 时许到达学院。 只见丛林不见校舍。若不是有一阻挡杆横在路上,并有保安上前查看,你可能根本不会意识到,前面就是埃塞俄比亚的 阿拉基 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没有围墙,也不见围栏,杆内杆外,火山石铺就的土路“一如既往”的颠簸,丛林“依旧” 。 “ 如镜的湖面,参天的古木,茂盛杂密的灌木丛,憨笨的野猪、狡黠的土狼、乖巧的猴子等穿行嬉戏于林间 ……” 这不是《绿野仙踪》里的描绘,而是一座位于丛林中的农业学院的景象,这所面积达 4600 公顷左右的学院位于东非大裂谷谷底,是埃塞农业部下属规模最大的一所农业院校,学校现有学生 3000 人,现有中国志愿者老师 11 人。学院的教室、宿舍、食堂等都是简单的平房被丛林淹没,就如同我国农村一所普通的小学校舍。志愿者老师用一下午的时间杀羊、杀鸡等,为我们远到的中国朋友做好了丰盛的晚餐 ,并在门口等候。晚上 20 时,学院副院长和 11 位中国志愿者老师为我们举行了热烈的欢迎宴,我们边吃边聊好不热闹。志愿者老师中最长时间的有在埃塞干了 15 年,也有干了 12 年、 8 年的,还有一位最年轻的才去几个月。他们中间有从湖南去的、有从广西去的、有从河南去的,还有从贵州、陕西和新疆去的。老师们说:现在条件好多了,两老师住一套房,有电视(只有 2 个台)、有冰箱,有卫生间,连手机都有信号了,还配有 2 辆越野车……。 来自湖南韶山农业局的张茂清组长给我们介绍说:“专家组在这里开展工作 15 年了, 3 年前才终于有了网络、宽带和电话,但信号在没有风和雨的时候才有。” …… “当年大家一起吃大锅饭,条件很苦,基本晚上 7 点就没电了;没有灶具,也没有天然气,一停电便只能用柴火煮饭。” …… “之前有时候得凌晨起来接雨水,放两个桶,一桶水喝,一桶用来洗衣服。现在好多了,自来水一周送水两三次。” …… 我们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感到由衷敬佩同时, 他们也用辛勤的劳动、真诚的付出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欢迎。 “在埃塞,我们付出了许多,但收获更多。如果有机会,我们还要回非洲”。 我们也体验一晚丛林学院中的兽、鸟和鸣……。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起参观学院的基础建设、蔬菜种植、池塘养鱼等并驱车赶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附录 张茂清女士是一位植物保护专业高级农艺师,来自湖南省韶山市农业局。她克服了地处偏僻、工作条件艰苦、疟疾易发等诸多困难,顽强地在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农业职教合作与援助项目教学10年,其中在联邦Alage农职院连续工作5年。她是现有教师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中国老师之一。 梅金斌来自湖南省永州市农业局,园艺专业农艺师。自此项目开始,他参加过第1、2、8、12至15期,可谓是此项目的先驱者之一。在第一至三年,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传授中国先进农业技术。随后四年,由理论教学转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期间,他教授过植物学和蔬菜栽培;编写了苹果栽培、西瓜栽培、果树繁殖等实习手册;参与了大田作物生产教科书的编写;培训当地老师和学生。在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梅金斌规划实习基地,用铁丝网围园7000平方米,解决了动物危害的问题。他示范种植了长豆角、西葫芦、早南瓜、四季豆和辣椒。他用薄膜修建蓄水塘一个,蓄水量5吨;用石头混凝土修建蓄水塘一个,蓄水量10吨,彻底解决了实习基地缺水的问题;他还建立了一个面积500平方米的木瓜园。 段振华是来自玉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师。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他曾作为兽医技术员在埃塞执行为期两年的中国援埃塞“南南合作”项目。目前,段振华作为兽医专家在埃塞Alage学院兽医系执行第16期中国-埃塞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项目,这期项目主要完成了兽医系三年级5个班300多名学生的家畜外科手术技术的教学和实习课程。 张君友是来自河南南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畜牧专家,第15、16期赴埃塞的职教老师,在Alage农职院动物系任教。他分别开展了猪的人工授精和建立笼养鸡生产方式两个项目。虽然埃塞俄比亚在非洲是一个畜牧大国,但养猪业仍不发达,更缺乏猪的人工授精技术方面的应用。为了便于学生的教学和实习,在张君友的建议和指导下,埃塞第一个猪的人工授精化验室在该校猪场建成。在养鸡生产方面,该校鸡场一直采用平养方式,而且周围农村地区从来没有笼养方式。所以张君友第一个在当地实施了笼养鸡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当笼养设施成功安装时,学院为表示对所有中国教师的感谢,在鸡场举行了一场庆祝活动。 粟学军来自中国广西,土壤农业化学专业,从事专业工作34年。2013年开始参加第14期援助埃塞农业职教,一直到现在。目前在埃塞AlageATVETCollege自然资源系工作。几年来,他进行了地膜玉米、田间雨水收集种植和遮阳网加地膜育苗等技术示范,创新和开发以生物发酵深沟种植技术为核心的平衡种植系统,培训了大量的学生和老师。特别是生物发酵深沟种植整合水土保持、雨水收集、土壤培肥、地力修复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技术,全程采用低成本有机生产,完全适合半干旱地区农户推广应用。 何望来自于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水产养殖专业,副研究员。曾参加过百名农业高级专家援非项目。2013年12月底,再次参加了本项目,在Alage农职院一呆就是数年,并职教于动物科学系。她每年给二至四个班的学生传授鱼类养殖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 玉山江·麦麦提来自新疆农科院植保所,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农业技术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在本项目中他负责指导两个班、82名学生的实践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蔬菜生产的各个关键环节与技术要点。在教学工作中,他共培训了40名老师和168名农业技术推广员,内容包括膜下滴灌系统的安装与应用、哈密瓜及辣椒栽培技术等。他是第一个在埃塞采用膜下滴灌系统示范种植哈密瓜种成功的专家。 陈雄珍来自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桑蚕专业高级农艺师。在埃塞职教项目期间,她承担动物系二年级两个班养蚕技术的教学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她采用多媒体教学显著提高了教学成效,同时设计实施了多环节技术集成实习课,着力改变该校桑蚕教学脱离实践、学生只学理论不懂生产操作的现状。 马俪娜:   记得2014年3月正是国内春暖花开的时节,我第一次登上Alage学院的讲台,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接近十年后我再次来到了非洲,她那独特的美丽依旧让人为之感动,紧张的是这次从事农业职业教育与上次执行南南合作任务不同,对专业英语水平要求更高,面对一张张似曾相识的年轻的面孔和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我深感责任重大。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尽管这里生活、工作条件不能与国内同日而语,但我已经习惯并爱上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 ......
17167 次阅读|19 个评论
金合欢树---埃塞俄比亚随笔
热度 2 yaoweijian 2017-6-9 07:55
在埃塞俄比亚,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形状酷似雨伞的树。它大多扎根沙漠荒原。根深叶茂。喜光,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极强。湿润、瘠簿、沙质土壤皆可生长。在行道院落、房前屋后、河滨草坪、荒原湖泊,都可以看到它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身影。它就是著名的金合欢树。 金合欢为豆科植物,常绿有刺灌木和小乔木, 被子植物门 植物,原产地为热带美洲 。树状优美,近看细小的叶子,金黄色的花球,毛茸茸,十分可爱。春夏开花,夏秋产果。花含苦香油,为高级香精;果荚,树皮,树根可提制烤胶。树脂可制作胶水、墨水及药用。木材可作为贵重器具材料。它是动物的美食。较小的羚羊喜欢吃嫩枝。高角羚喜食灌木丛。大象、长颈鹿则吃顶部的枝叶。它是豹子的观察站和储藏宣。高枝上观察其它动物的动静。将猎物储存于枝头树杈,防野狗抢掠。狮子可以在树阴下乘凉,防烈日暴晒。蛇在树枝间搜索鸟巢。蚂蚁则会攻击食叶的昆虫,保护树木健康生长。它可以将富含氮的叶片脱落在稻田,为士壤增加养分。可以防风、防腐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当然,金合欢树对于贫困的当地农民来说也是主要的燃料木材,到处可以看见被砍伐的树木和堆砌的烧木炭包。
7877 次阅读|2 个评论
阿拉伯茶
热度 1 yaoweijian 2017-6-7 10:26
阿拉伯茶(Catha edulis Forssk),又名恰特草、埃塞俄比亚茶、巧茶、也门茶、东非罂粟等,像茶叶树一样的常青灌木。阿拉伯茶(Arabian tea)是一种产于东非和阿拉伯半岛地区的植物,原产地为埃塞俄比亚,现广泛分布于热带非洲、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等地。其茎叶含有天然安非他命,咀嚼时其中含有的令人兴奋的成分对人体中枢神经具有刺激作用,使人上瘾,是一种软性毒品。因此,芬兰政府早已禁止进口阿拉伯茶。被联合国及美国、欧洲定为软性毒品。 阿拉伯茶鲜叶含兴奋物质,可嚼碎食用。就像国内的艾蒿,埃塞人把它扎成一捆捆的,用类似芋头叶的东西包起来,挂在商店门口出售。 早在13世纪当地人已经咀嚼恰特草的嫩芽和叶子来抵抗饥饿和疲劳,后来嚼恰特草的习惯传到许多非洲和中东国家。不少学生和司机嚼食恰特草来提神醒脑,而农民和劳动者则嚼食恰特草来减轻疲劳。传统上恰特草是一种社交用的药物,现今人仍然把家中最好的房间辟为恰特草室,在那儿和亲朋好友嚼着恰特草,闲话家常,谈天说地。咀嚼恰特草使人感到思维清晰、精力充沛,觉得世间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药力退却之后,咀嚼者多感沮丧,逻辑混乱,什么也不想做。 我们在埃塞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找租车公司租车,开车师傅就喜欢吃 恰特草,我也品尝了一点,有苦涩感。据当地人说:一次要吃到50克已上才能感觉到舒服。
10036 次阅读|1 个评论
埃塞的女人
yaoweijian 2017-6-6 08:29
埃塞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女人。要说埃塞女人,不得不说埃塞慵懒的男人与男尊女卑的宗教文化。更不能忽略中国民工与埃塞妹子的跨国恋情。 埃塞女子野性、奔放,欧美身材,巧克力肤色是这八天埃塞女子给我最深刻得印象。肯尼亚的男人傲慢,说到埃塞,什么都看不上,唯独埃塞姑娘,他们赞不绝口。有几次走在路上或坐在 CaldisCoffee 厅里,总会碰到个美女主动搭讪抛媚眼,有些还能说上几句中文,屁股往大腿一坐,不知多少风流男子拜倒在她们的石榴裙下。 埃塞女子勤劳。大街上搬运泥石的、抱着孩子乞讨的、卖东西、头顶锅盖的基本都是女人。男人从不进厨房,煮好饭菜男人先吃。在埃塞有很多中国民工或者在海外做项目的企业者,他们一年或两年才回家一次,一寂寞也只能找当地姑娘。有良心的生了孩子就养着,有些就直接消失。也听说过埃塞妹子抱着混血儿到中国驻埃塞大使馆寻找父亲的故事,能道出父亲名字的,大使馆就给一笔扶养费。如果道不出名字就不了了之了,家庭贫困的姑娘只能把孩子送到孤儿院。这些都是茶余饭后听老海外述说的故事,但我相信它曾经发生过。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散发着神秘意味的古老国家,埃塞俄比亚不只有旖旎的风光和灿烂的 文化 ,也是美女辈出的地方,号称非洲“美女之国”。人类学家指出,埃塞俄比亚盛产美女,而且大都能歌善舞,言谈举止大方得体,跟这里自古人杰地灵, 文化 底蕴深厚,素有“文明礼仪之邦”是有很大关系的。 而且,比起汗腺发达的欧美白人妇女来,埃塞俄比亚美女的皮肤要细腻得多,所以她们一般很少用护肤品。有人分析说,她们细腻滑嫩的皮肤应该与当地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关。埃塞俄比亚与干旱少雨的多数非洲国家大不一样,这个国家素有“ 东非 水塔”之称,降雨相对丰沛。虽然地处热带,但因地势较高,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至27摄氏度之间。令其它非洲的邻国嫉妒的是,较高的海拔带来的温和气候让这个埃塞俄比亚没有风沙之害、灼热之苦,因而细皮嫩肉的美女就像 亚的斯亚贝巴 路旁的花草一样,娇艳地成长着。 热辣非洲惊艳黑女郎太阳晒出了东非高原上第一簇黑咖啡。如今,世界公认,埃塞俄比亚就是“咖啡的故乡”。不过,比咖啡更让人骄傲的是这个国家的土著美女,她们天使般的面容、魔鬼般的身材、诗人般的气质,使埃塞俄比亚成为“非洲美女”的故乡。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整个非洲大陆,充斥着贫穷、饥饿和疾病,大面积的黑色人种最适合充当 田径 运动员。因此,非洲出美女、或者说埃塞俄比亚出美女,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事实偏偏如此,在早些年全球选美大赛中,黑人小姐,频频走上世界各国的电视镜头,而埃塞俄比亚美女则成了各类选美大赛中的常客和——并不是公众对白人小姐审美疲劳,非洲的“黑美人”的确拥有不可替代的味道。尤其是埃塞俄比亚姑娘,一般肤色较淡,额头宽阔,鼻梁挺直,牙齿洁白。匀称的弯眉下,明眸如水,在她们身上弥散着阳光少女的清纯和古国 文化 的典雅。美丽的外表可以复制,内在的气质,却是一方水土钟灵毓秀的结晶。
299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博客增加海外见闻分类
蒋高明 2012-11-15 20:05
蒋高明 从今天起,将增加海外见闻栏目,同时对原来的博文进行分类。欢迎大家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到目前为主,笔者已先后到过的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日本、俄罗斯、韩国、朝鲜、蒙古国、印度、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埃及、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布基纳法索、约旦、阿联酋、玻利维亚、秘鲁,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有些地方待过一年左右,有些半年,其余为短期访问,今后还将陆续对一些国家进行考察。当时有写的文章,或回国后撰写的文章,散落在国内不同报纸或刊物上,将陆续整理。 古人的境界是读天下书,行千里路,今天看来行十万里路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外见闻增加了笔者的阅历,成为人生中一笔难得的财富。 特为博文“海外见闻”栏目面世作短文以记之。
个人分类: 海外见闻|3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胡锦涛温家宝就埃塞俄比亚总理去世致唁电
hucs 2012-8-22 21:30
胡锦涛温家宝就埃塞俄比亚总理去世致唁电 2012年08月22日19:24 来源: 新华网   就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去世    胡锦涛和温家宝向埃塞俄比亚领导人致唁电   新华网北京8月22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22日向埃塞俄比亚总统吉尔马·沃尔德·乔治斯致唁电,对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不幸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向埃塞俄比亚政府和人民以及梅莱斯总理亲属表示诚挚慰问。   胡锦涛在唁电中说,梅莱斯总理是埃塞俄比亚杰出领导人,是非洲著名政治家,生前致力于国家发展和非洲复兴的伟大事业。梅莱斯总理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我们不会忘记他为中埃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对他英年早逝深感悲痛和惋惜。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珍视同埃塞俄比亚的传统友谊,愿与埃方共同努力,推动中埃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同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梅莱斯总理不幸去世向埃塞俄比亚代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致唁电。   温家宝在唁电中说,梅莱斯总理作为埃塞俄比亚的卓越领导者,为埃塞俄比亚的国家建设和非洲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贯坚持中埃友好,积极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他的逝世不仅是埃塞俄比亚人民的巨大损失,也使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老朋友,我们深表惋惜和悲痛。中国重视同埃塞俄比亚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将一如既往地与埃方继续深化各领域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责任编辑:崔东)
个人分类: 领导活动|21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埃塞俄比亚未来人口将达到多少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2-7-20 12:40
非洲文明古国、东北非的大国、非盟总部所在地——埃塞俄比亚,人口增长一直很迅速,其妇女一生中要生育 6 名以上的子女,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 3% ,目前人口已达 9000 万,超过了埃及,成为了非洲人口第二大国,即将成为非洲第二个人口过亿的国家。按目前情况推算,埃塞人口每20-25年将增长一倍。美国人口普查局预测,到2050年,埃塞俄比亚人口将达到2.78亿,成为仅次于印、中、美、印尼、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的第七人口大国。如果埃塞人口增长得不到控制,那么2150年将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但干燥的埃塞俄比亚高原到底可以承载多少人?埃塞俄比亚是人类农业文明的七大发祥地之一,几千年来,埃塞俄比亚人一直以“苔麸”(埃塞俄比亚画眉草)——一种矮小的谷物为生。“苔非苔,麸非麸,生何处,东非谷,亩产难填一日饥,安得不见饿殍骨。”苔麸单产很低,目前埃塞俄比亚人均粮食只有 200kg 左右,属于世界最低的水平。一亿饥饿的埃塞俄比亚人是个大问题。埃塞的耕地面积是有限的。 100 万平方公里的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屋脊,海拔在 1000 米 以上,降水量达到 800-100mm ,地势崎岖,以旱农为主,但 800mm 的降水量在非洲绝对不能算是湿润气候。 而导致埃塞王朝和门格斯图政权瓦解的萨赫那地区的旱灾肯定会再次发生。 那时候,饥饿的埃塞俄比亚人将颠覆东北非,特别是上尼罗河地盆地的国际秩序。刚刚从苏丹分裂出来的南苏丹是东北非最后的一片处女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脆弱的南苏丹共和国根本无法阻挡饥饿的埃塞俄比亚人的“入侵”。 未来将没有埃塞俄比亚。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1053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胡锦涛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
whyhoo 2012-6-18 09:31
2012年6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洛斯卡沃斯会见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   胡锦涛指出,中埃关系健康发展,成果喜人。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心愿,中方愿同埃方保持高层交往,就重大问题加强沟通,继续推进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加强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制内的协调和配合,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梅莱斯表示,埃中关系牢固、全面,两国在许多问题上有相同立场,埃方感谢中国对埃塞俄比亚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帮助,愿落实好双方达成的各项共识,推动埃中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胡锦涛强调,发展问题是非洲当前面临的紧迫课题。中方一贯重视并支持非洲发展,支持非洲国家实施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并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向非方提供帮助,重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7月将在北京举行。中方愿同非方共同规划好今后合作,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   梅莱斯表示,中国奉行尊重别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真诚支持和帮助非洲,深受非洲国家欢迎。中国是非洲发展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伙伴,非洲国家希望分享和借鉴中国发展成功经验,欢迎中国扩大对非投资,加强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互利合作,相信中国将为促进非洲和平、稳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埃方愿同中方一道努力,使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取得成功,共创非中合作美好未来。   在谈到二十国集团洛斯卡沃斯峰会时,胡锦涛指出,峰会在世界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的复杂形势下召开,中方希望峰会关注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认识和正确看待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合理诉求,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保障其发展空间。   梅莱斯表示,南北发展不平衡是世界所有不平衡问题的根源,埃方在有关问题上看法同中方完全一致。埃塞俄比亚和非洲愿同中国加强在世界经济发展、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王岐山、令计划、王沪宁、戴秉国等参加会见。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zyxw/t942151.htm
个人分类: 外交|10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植物的酸甜苦辣(4)— 辣木的奇迹
热度 2 saraca 2012-6-11 13:30
图1:印度辣木的嫩叶:可食、可药、可茶。(图:罗艳) 提到辣,不难想到餐桌上的辣椒。然而,这里要说的是辣木,是一种原产印度的乔木,现全世界热带地区广泛种植,又称奇迹树(the miracle tree)。您也许会问:辣木到底有多辣(hot)?“奇迹树”之称是如何来的?这还得从辣木的种类和起源地说起。 植物分类上,辣木隶属于辣木科辣木属,分布于热带亚、非洲地区。 辣木属的物种多样性中心位于非洲之角(the horn of Africa ),包括安哥拉、纳米比亚、埃塞俄比亚及马达加斯等地。这是因为,该属只有13个种,然而在非洲之角就有9种,其中8个种是该地区的特有种。此外,非洲之角还拥有一系列形态变异的类型。 地球上的辣木种类虽少,但各地的辣木形态很有趣,根据树干特征,可分为瓶树(Bottle tree)和苗条树(slender tree)。前者茎干膨大松软呈水瓶状,称之为瓶树。瓶树有3种,仅分布于南半球的马达加斯加和非洲西南部。苗条辣木也有3种,分布于红海与阿拉伯地区,如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地。 实际上,辣木并不以辛辣著称,其辛辣味仅存于树根。让其名扬四海且以“奇迹树”著称的原因则于它富含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西方人说,在后院里种一棵辣木,可满足你所有的营养需求,也可治病,还可帮你净化水源。 辣木全身都是宝,如果把所含营养元素列一清单,你就会惊讶地发现,从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来看,辣木几乎全部囊括,并且含量还比较高。例如,铁的含量是菠菜的8倍,Vc的含量为桔子的7倍,Va的含量胡萝卜的4倍,钙含量是牛奶的4倍,钾是香蕉的3倍,蛋白质含量和鸡蛋一样。实际上,这些营养元素仅限于叶子,种子富含油脂,高达3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与橄榄油等相媲美,不仅是优质食用油,还是高级钟表的润滑油。辣木根富含辣木素,是当地人的调味料之一。难怪有人把辣木称为树上的超市(a supermarket on a tree)。 图片来自于网络 http://www.miracletrees.org/ 把地理分布与营养成分结合起来,不难发现这样一株宝树对于非洲干热沙漠,尤其是位于赤道附近缺水少粮的肯尼亚、纳米比亚、埃塞俄比亚等土著居民来说,意味着什么?粮食不足,营养不良,可以吃辣木叶和嫩果;缺医少药,可以用辣木药;沙漠里的饮用水浑浊,可用辣木去纯化;辣木油,清澈透明,可食用亦可工业用。辣木生在气候干热、土地贫瘠地区;种子落地立萌发,枝条扦插即成活,充足的阳光,令其生长迅速,8个月后可开花结果,一年四季,花果不断。这样的树,长在荒漠里,种在庭院中,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 奇迹树中的佼佼者,当数生于印度的辣木树Moringa oleifera,其种加词oleifera的意思就是含油的,似橄榄油的意思。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印度辣木在世界热带地区被广泛种植。印度辣木高大,枝条稀疏,材质柔软。绿油油的三回羽状复叶丛里,白色的小花泛着淡淡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我国的广东、台湾、云南等地也有栽培,常种植在庭院村落,部分也逃逸为野生。 备注:本博客内容已被录用,将刊登于2012年7月份的《科学画报》。 图2:印度辣木花开,清香宜人,可食。 图3:印度辣木的花,小巧精致,清香宜人。 。 图4:印度辣木生长迅速、树形苗条。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23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驻苏联大使杨守正为西北联大校友
kexuechuanbo 2012-3-31 13:20
杨守正,曾用名田冲、田大聪,浙江上虞谢塘人。1935年就读于北平大学(后肄业),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年进西北联大学习,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延安抗大学习。1940年起历任八路军一二○师支队(三五九旅补充团)政治教员、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团政治处代主任、湖南人民救国军三支队政治部主鄂南嘉蒲宁县长,中原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吉林工业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东北工业部设计处处长、重工业部设计司司长,国家计委设计计划局副局长,国家建委标准定额局局长,辽宁省化工石油厅厅长,中共辽宁省委副秘书长,1964年起,任中国驻索马里、苏丹、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苏联大使。1985年后,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外交学院、解放军外语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1991年被选为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20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麻疹诊断的床旁检测:麻疹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
xuxiaxx 2011-9-26 09:06
目的 旨在评价新开发的用于血清和唾液标本中麻疹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检测的床旁检测(POCT)的绩效,并评估麻疹病毒核酸是否可从使用过的床旁检测测试条中回收。 方法 用床旁检测来测试通过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和俄罗斯联邦的麻疹监测或疫苗接种计划收集的170个血清标本:其中69个标本的麻疹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呈阳性,74个标本的风疹免疫球蛋白M抗体呈阳性,7个标本的两种免疫球蛋白M抗体均呈阳性。另外还测试了从英国的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MMR)监测计划收集的282个唾液标本。微免疫麻疹免疫球蛋白M捕获酶免疫测定是用于比较的黄金准则。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对一组24个使用过的床旁检测测试条上的唾液标本进行检测,分析麻疹病毒血凝素()和核蛋白(N)基因是否可以直接检出。 结果 对于血清,床旁检测分别显示出90.8%(69/76)和93.6%(88/94)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对于唾液,敏感性和特异性则分别为90.0%(63/70)和96.2%(200/208)。从床旁检测测试条中能可靠检测到H和N基因,并且对N基因可进行基因测序然后进行基因型分析。麻疹病毒基因在20-25°C条件下储存5周之后可从床旁检测测试条中检出。 结论 床旁检测具备麻疹诊断现场检测所要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然而,其在全球麻疹控制计划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评估。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简报
1733 次阅读|0 个评论
闲话上古人类迁移史
热度 6 liluyuan 2011-1-29 05:37
闲话上古人类迁移史 八十一子 大约四十到二十万年前,非洲东部的原始人群里发生了一些基因突变,产生了一个新的种群。这群人的特点是有发达的大脑。他们的成年人的脑容量高达1300毫 升,大大超过了别的原始人的800到1100毫升脑容量。我们现在把这个人种叫做智人(Homo sapiens)。智人们倚仗他们的智力,在非洲广泛分布开来。经过几万年的跋涉,他们的足迹到达了非洲东北角的埃塞俄比亚地区,西非的刚果河谷,象牙海 岸,南非的好望角。 十二万年前,一群智人穿过非洲北部、那时候还是绿色的撒哈拉地区,沿红海南岸来到红海北端,在欧亚之间的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地中海东岸定居。不幸的是,十 万年前的一次冰川期把大量地面水储藏到冰川里,夺走了水源,把非洲北部和亚洲的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变成了沙漠。这群先驱者的足迹消失了。智人走出非洲 的第一次尝试失败了。 大约九万年前,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埃塞俄比亚一带的渔民渡过红海海口,进入阿拉伯半岛南端。在接下来的两万年里,这群人沿着阿拉伯海的海岸线来到西南亚 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再沿着印度洋北岸到达印度支那半岛沿海和南洋群岛,最后来到现在的中国广东、福建沿海。地球上现存的人类,无论住在任何一个角 落,都是这次走出非洲的这群智人的后代。 走出非洲的智人又一次遭遇一场几乎灭顶的灾难。七万四千年前,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托巴火山大爆发,火山灰覆盖印度、巴基斯坦深达五米,并造成长达六年 的“核冬天”和一千年的冰川南侵。这场灾难灭绝了南亚次大陆的人口,使得走出非洲的全部智人总共只剩下了一万人左右。不幸中的大幸是,剩下来的智人在阿拉 伯半岛,西亚的伊朗,和东南亚的沿海地区存活下来。 大约七万年前,逃过灾难的智人继续向四面八方进发。在东南亚的智人分为三路,一路往北进入东亚,一路往南进入澳大利亚,另一路往西再次进入印度。在阿拉伯 半岛和伊朗地区的智人也分为两路,一路往西北进入西亚,到达黑海,并在五万年前沿着多瑙河进入欧洲,另一路从西亚往南重新进入印度,与从东南亚回来的智人 会师。 大约在四万年前,在西亚的人群分两路向地中海南岸和中亚平原扩张。华北、华南的人群则向昆仑山麓的青藏高原、亚洲北部的蒙古地区和西伯利亚原野进发,并登 上了日本群岛。大约在二万五千年前,中亚、北亚、东亚的人群分别通过西伯利亚,越过冰冻的白令海峡,来到北美洲的阿拉斯加。一部分人继续往东前进,到达大 西洋沿岸、现在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 这时候发生了人类迁移史上的第三次大灾难。历史上最近一次冰川期从二万二千年前开始,持续数千年,把欧亚北部和美洲北部变做无垠的冰原。北纬55度线以北的人类除了几个孤立的避难所,全部灭绝。亚洲与美洲之间的人类迁移往来就此断绝。 这次冰川期在距今一万八千年时达到顶点。冰川退缩后,欧亚大陆冰冻线以南的人群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发展了多种多样的语言和物质文明。北美洲东岸的人群则 继续向南进发,到达南美洲东岸。北美洲西岸的人群也随后来到南美,开发了南美洲西岸。至此,智人完成了在全世界的迁移和拓展。 我们是怎样知道这一切的呢?这些知识主要来自对目前世界各地人群的遗传基因的测量数据。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联合工作,测定了两个有关的遗传物质携带的遗传编码。这两个遗传物质一个叫做“线粒体DNA”,另一个叫做“Y染色体”。 线粒体是细胞的“发电厂”,负责供应细胞活动需要的能量。线粒体内有一种环状的DNA分子,由一万六千多个叫做“硷基对”的单元排列成一定的顺序构成。线 粒体DNA编码的一些基因参与执行线粒体的功能。线粒体由母亲通过卵细胞传给下一代。换句话说,我们身上的细胞里的线粒体完全来自母亲,跟父亲无关。假定 有一群女人相互之间有亲属关系,我们去测定她们的线粒体基因编码,就可以根据这些基因编码的相似程度找出母亲、女儿、外祖母等母系亲属关系,无论她们是住 在北京、纽约,还是马尼拉、伦敦。 Y染色体则是男人特有的遗传物质,参与雄性性别的决定和功能执行。Y染色体的DNA分子含有五千八百万个硷基对,由父亲传给儿子,并且在遗传过程中基本不 跟来自母亲的任何遗传物质发生重组或交换。如果我们测定一群男人的Y染色体的基因编码,便也可以通过这些基因编码的相似程度来确定这群男人之间的父亲、儿 子、爷爷等父系亲属关系。 DNA分子的结构非常稳定。在胎儿发育、幼儿成长、青少年发育、后代繁殖的过程中,无论是线粒体还是Y染色体的DNA分子都要被无数次地复制。这个复制过 程是一丝不苟的。父母的基因编码被忠实地传给下一代,历经多少代人也基本上不产生变化。因此,来自一个共同祖先的人,或许在一千年的时间里移居了万里之 遥,他们或她们的后代仍然具有基本相同的基因。反过来说,两群相隔万里、语言和生活习俗差别很大、但基因基本相同的人一定来自一个共同祖先。这两群人生存 地点之间也因此可以划出一条他们的祖先迁移时走过的路线。 但是,无论怎样忠实,DNA复制过程偶尔也会产生错误。一般地说,DNA的每个硷基在被复制一百万次时,就有可能被错误地换成一个不同的硷基。也就是说, DNA复制这个化学过程有百万分之一的错误率。我们把这种情形叫做“基因突变”。如果这个突变后的、带有新的硷基序列的DNA分子被遗传给下一代,就有可 能在未来的子子孙孙的身上传递下去。这个突变了的基因也就是这一群子子孙孙的标记。 几十万年来,基因突变的标记在各个人群里的积累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我们在分别住在两地的人群的基因里去检测两个已知的突变标记,发现有一群人只带有其中一 个,另一群人却带有这两个标记,那么,这两群人不仅有可能来自同一个祖先,后者还有可能是前者的后代。这样,我们就在两群人居住地之间的迁移路线上加上了 迁移方向。 基因突变在一定时间里发生的次数(突变频率)可以帮我们计算同一组基因内部两次突变的间隔时间。测量一定数量的动物植物的基因传递时突变的次数,在DNA 序列里的位置,各个突变位置之间的距离,以及这些动植物生长和基因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DNA分子的突变频率。拿上面说的两个突变标记为例, 了解了突变频率之后,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两个标记先后发生的时间相差多少,在这两群人之间的迁移路线和方向之上再加上时间的度量。 在测量和计算人类迁移路线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十万上百万的人的血液等样品里提取的线粒体或Y染色体的DNA编码被一一实测,很多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例 如某个突变是不是测量本身的错误,是不是偶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没有代表性,是不是同一个位置发生了突变之后、又在后代里再次突变回到起初的编码,被一一 加以考虑。迁移路线的草图得到之后,还必须考虑到是否能合理地解释各地人民的相貌、体型、语言、风俗习惯的异同,是否能得到实地发掘的人类化石、文物和遗 迹的证据支持。 线粒体基因的测定侧重女性的遗传线索。Y染色体侧重男性的线索。古时候这两条线索会指向很不一样的方向。比如两群人打仗,胜方把败方的男人斩净杀绝,掠去 妇女,带回老家,那么线粒体与Y染色体基因纪录下来的人口迁移路线就大不一样。男的标记虽然就此断绝,但他们所属的那群人的基因,除开Y染色体,却被妇女 带到新的地方延续下来。这样的情形在古代是很常见的。如果胜方在杀掉对方的男人之后,不回老家,却在新占领的地方住上一、二百年,又是一幅不同的情景。某 个所谓的"成吉思汗"基因存在于从东亚到东欧的广大人群里的男人身上,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例证。 其实,智人并不是首先走出非洲的人。在那之前的几十万年前,另一群原始人就已经走出去了。进入欧洲的智人就曾经遭遇了先前到达的原始人——尼安德特人。尼 安德特人是一种直立人(Homo erectus)。直立人跟智人亲缘很近,都来自非洲东部的同一群有着旧石器文化的原始人类。直立人在大约六十万年前从非洲来到欧亚。尼安德特人与智人在 欧洲共同生存了三万多年。考古发掘的证据表明两者之间有物资和技术往来。但一般认为直立人和智人是不同物种,不能通过交配来产生共同后代。尼安德特人在大 约三万多年前灭绝了。原因不详。最近人们找到了尼安德特人留下的一些骨髓组织,做了DNA的部分测定,没有在现代人类身上找到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当然,结 论大概要等到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全部测定之后。 北京周口店发掘出来的“北京人”化石代表了大约四十万年前生活在华北平原的的原始人。有些人误认为“北京人”是中国人的祖先。事实上,“北京人”的脑容量 在1100毫升左右,根据脑容量判断也属于直立人。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东亚人是直立人跟智人的混血后代。这个看法缺少化石证据。东亚的直立人灭绝时间比较 早,并没有跟后来到达的智人在同一个地区同时生存。当然,也有个别地方例如南洋群岛的佛罗里斯岛上的脑容量700多毫升、身高三尺的侏儒直立人一直到一万 二千年前才最后消失。 顺便说,有种看法认为中国文化对美洲原住民的文化有相当影响。这种看法缺乏古人类迁移时间的证据。移民美洲的智人诚然是从东亚、北亚起步,但是,中国古代 文明跟世界其他地区的一样,是在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冰川退缩之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时开始发展起来的,起始时间在八千到一万年前。那时候的美洲和亚洲之间 的白令海峡陆桥已经消失,两地之间的人员来往也早已断绝了。 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真正应该感谢的是那位勇敢地挑选了第一个长了个大脑袋的小伙子为婿的女子。设想一下,要是当年非 洲东部出了一个大头孩子的人群里的女人们都嫌大头男人难看,都觉得还是脑袋小的看着顺眼,那人类的历史才真是万古如长夜呢。 2007.08.25
519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