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北方少数民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小雪卧羊
热度 5 fdc1947 2017-11-22 08:30
小雪卧羊 今日小雪。根据过去的民俗,很多地方小雪是要杀羊吃羊肉的。记得小时候在家乡苏州,到秋末时节,有人会在城里觅租门面,准备开羊肉店。到了小雪,就杀羊,卖羊肉了。当然,他们的店里并不是卖生的羊肉,也不是如今涮羊肉所用的羊肉片,而是卖熟羊肉、羊膏、羊汤等。这些羊肉店,开到年底,就回家过年了。有关的文章很多,我不详细说。我要说的,是为什么小雪要杀羊? 有关小雪杀羊,吃羊肉,有人写了些长篇大论,无非是小雪节气阴气如何,阳气又如何,应当如何补,补气、补血等等。这些很玄乎的阴阳之气究竟有哪些道理,我不知道。所以,我只想从自然原因上来分析。 小雪杀羊的习俗,其实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传统。 秋天是家畜育肥的时期,草原上的草籽成熟,给牲畜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秋末是牲畜最肥壮的时刻。随着秋季的结束,牧草将越来越少。如果这个时候不把应当宰杀的羊全部杀掉,这些羊将吃掉大量牧草,如果吃不饱,就将掉膘消瘦。所以,在秋季结束,冬季要到来的时刻,把这些羊杀掉是理所当然的做法。这是节约牧草最好的方法。冬天到了,牧草是非常宝贵的,牧草就是金钱,需要留下过冬的大小牲畜都靠着秋天打下的牧草过冬呢!特别是母畜还靠着牧草过冬,可以养育出幼畜,一年又一年的日子就靠这些牧草。 但是,大量宰杀羊的时刻也不能太早,原因很简单,过去没有冷库,过早地宰杀牲畜将无法保存。而到了小雪时节,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例如内蒙古地区已经冰天雪地,成了天然的大冷库。把一个冬天需要的肉食都准备出来,放在这个天然的冷库里,是很保险的、绝不会腐烂了。 这样,小雪时分,就是大量宰杀羊的最好时候。内蒙古那里的人称宰杀羊为“卧羊”,被杀了,当然是永远卧在那里了。 刚杀了这么多羊,毫无疑问就要立刻大块朵颐的,所以小雪吃羊肉也就是一个传统了。 这个传统多少年前传到了中原,又传到了江南,于是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了小雪吃羊肉的习俗。当然,汉族人的地方,即使是中原地区,也并不是到处冰天雪地的,并不是大冰库,当然不能一下子杀这么多羊,既没有这样的必要,更没有这么多羊。汉人的口味也与少数民族的口味不同,所以,在羊肉的制作方法,调料的品种和多少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各地都会有各地的吃法,而且,所有的地方都说自己那里的制作方法和口味是最好的。而在所有的说法中,带点“皇气”的、或者有“养生”的特殊功能的,总是有特殊的说服力,于是,羊肉的价格也就往上翻。过去羊肉的价格比猪肉还低,如今却是猪肉的好几倍。 羊肉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凡是高脂肪的食物都是高热量的,凡是高蛋白的食物都是对人强身健骨有重要作用的。与传统的语言相对应,高热量就是大火,高蛋白就是大补。但不管怎么说,羊肉都是一种很好的食品。 在北风呼啸的冬天,喝着鲜美的羊肉汤,吃着肥嫩的羊肉,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不过,跟牧羊民族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相比,汉族人特别是南方人,喝那么一碗羊汤,吃这样几块羊肉,真的只是“小来来”。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10203 次阅读|9 个评论
“胡说八道”论
热度 8 fdc1947 2017-1-12 08:09
“胡说八道”论 胡说八道是一个成语,而且是一个普及率极高的一个成语,大概每个人读过书或者会用普通话说话的都知道这个成语,也都不会用错。 但是,真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一下这个成语,还是要多说几句的,也不是谁都能够说得清楚。 “百度百科”上便这样解释它的由来:“ 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亦指胡僧。……八道,即八正道,一称八圣道;为佛教三十七道品中的一类……听不懂佛法,又看不懂佛文的人,把胡人讲解佛经说成是‘胡说八道’ ” 这种解释被很多人所接受、所引用。但是,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为了把这个成语说清楚,我们先看几个类似结构的同义成语: 胡说乱道 (宋《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秘魔岩主擎个义儿,胡说乱道”) 乱说乱道 ( 宋·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手指东画西;口中乱说乱道。” ) 胡说白道 ( 《金瓶梅》第二十七回:“你安分守己,休再吃了酒,口里胡说白道。” ) 胡言乱语 (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八:“张明善作北头府《水仙子·讥时》云‘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 ) 胡诌乱道 ( 《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乱道的。” )。 这些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后两个字的意思都一样。胡就是乱,说就是道,胡说就是乱道。几个成语中,说、道、言、语、诌都是说的意思(诌只用于贬义,但是在这里整个词义都是贬义), 这一类有前后二字意义重复结构的四字成语很多,我们可以随便举出一些。 胡思乱想、胡作非为、登峰造极 (胡思就是乱想,胡作就是非为,登峰就是造极,这里的“造”是其本义: 到,往某地去 。现在还说“造访”) 、处心积虑、称孤道寡、弄虚作假、分门别类、歌功颂德、丰功伟绩、高谈阔论、超凡脱俗、含垢忍辱、精雕细刻、真凭实据、心灰意冷、心慌意乱、罪魁祸首 …… 这一类成语都用了一种 很有用的修辞手法:反复 。这种修辞手法通过词语的重复使得要说明的意思得到强调,对于读者或听者加深印象,而且这种对称的字眼和平仄不同的声调往往让语言更加生动和悦耳。 说到这里,事情已经很明显,胡说八道与胡说乱道、胡说白道、胡言乱语等一样,也是属于这一类词汇。“道”在这里就是“说”,而不是指佛教的某些道理。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指出, 胡说白道与胡说八道两个词语之间有很明显的联系 。 从语音上来说,白与八都是入声(白读成bai是近代的事情,直到现在,传统戏曲中往往读为bo或be,入声),两个字的读音极其相近。 白可以解为无效的(白说,白做等)、错误的(白字)等义,如今方言中还说“白嚼大头蛆”,义为信口胡言也就是胡说八道。在我前几天的博客文章《从“腊八”说到八》里,曾经说过“八”字的本意是分、别,也可引申为背、反等义(《韩非子》所说“背厶为公”)。这样,白道、八道可以有非常相近的音和义,都可以与胡说同义。 所以,胡说白道与胡说八道恐怕就是同一个词语的不同的写法。 最后还要说一说“胡说”。 胡说就是乱说,胡就是乱,往往连称胡乱。那么,胡为什么就是乱?这个意思也未必就是从“北方或西北少数民族”那里来的。 胡,古人往往假借为何(疑问词,什么、怎么、为什么等义)。如,有名的诗句“ 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选入中学语文课文的《吕氏春秋·察今》一开始就是“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胡说!(什么话!)”可在斥责他人时用。 胡, 又解释为远。如, 《仪礼·士冠礼》有句“眉寿万年,永受胡福。”郑玄注:“胡,犹遐也,远也。远,无穷也”。远,就往往可以引申为没有根据的。胡说,也可以理解为《庄子·天下》中所说的“以 谬悠 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悠,长,远,如今还常常说悠远。荒、唐,大而旷远) 。 再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说唐代徐敬业造反,武则天杀了裴炎,裴炎的学生“太仆寺丞”伷先只有十七岁,他求见武则天,请武则天把皇位归于李氏,“太后怒曰: ‘胡白!小子敢发此言’ ”。注释《资治通鉴》的是宋末著名学者胡三省在“胡白”下注:“胡,何也。白,陈也。言何等陈白也”。《辞源》则把这里的“胡白”直接注为“胡说”。 所以,胡说之胡,与胡人即“北方或西北少数民族”未必有什么关系。 总之, 我们研究一个问题,不能孤立地看,一定要把这个问题与周围的联系一起考察,前后左右都看一看,才能够得到比较接近于真实的结论 。绝不可听风就是雨,看到一个八,就想着数目字,硬凑一个想当然的“典故”。把成语“胡说八道”的来源,杜撰为“胡僧说佛教八正道”,恐怕本身就可以成为应用这个成语的一个例子了。
个人分类: 汉语言|7740 次阅读|25 个评论
历史也需要“科普”
热度 3 huailu49 2012-5-7 11:13
“科普”通常指的是科技知识的大众化普及,但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要不要普及?显然也需要,可惜尚无其对应的简称,只好借“科普”一用。 其实,人文社科领域有许多知识有待普及,比如有关北方游牧民族的知识。 记得还是在中学上历史课的时候,知道了匈奴、氐、羯、突厥、契丹、鲜卑、女真、羌、党项、蒙古、准噶尔、满、辽、金、元、清,等等称谓。在滔滔历史长河中,这些北方民族在中原及其周边的舞台上,时而轮番登场,时而同台出演。这些北方游牧民族都是相互独立的吗?其间有无关联?如何关联?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族名与国号混用的现象。比如辽、金、元,都是国号,分别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所建,结果在一些读物中,出现了辽人、金人等称谓与族名并存的局面。 凡此种种,在正规的历史教科书中缺乏清晰的描述,亟待我们的历史学家们出面,深入浅出地向世人讲解一番。 近日读史,一边学习,一边尝试着将有关北方游牧民族的知识略作梳理如下,请各位专家指教。 匈奴,是秦汉时期活跃在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后分裂为南北两支,南匈奴南下中原,两晋南北朝时期曾建立前赵、大夏、北凉等国。据说“氐”与“羯”亦为匈奴的一部分,后来被汉化或消失。北匈奴则西迁,据说与马扎尔人(匈牙利)有关。 突厥,是南北朝到唐代时,活跃在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后被唐王朝击败,其余支(沙陀人)曾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还有一支则西迁中亚、西亚,据说与今中亚诸民族以及土耳其人有关。 鲜卑,在秦汉时期活跃于我国东北地区,东晋十六国时,进入中原,建立南北朝时的北朝魏。至隋代,中原地区的鲜卑完全汉化。据说如今的朝鲜族与鲜卑有一定关联。 契丹,出现于隋唐之际,崛起于唐末,五代十国时占据幽云十六州,并建立辽国,后为金所灭。余部西迁,在今新疆一带建立西辽,后被成吉思汗所灭。 党项,为古羌人的一支,其中拓跋部本为鲜卑皇室后裔,魏亡后西迁,后在唐黄巢之乱时崛起,在宁夏一带建立西夏国,南宋末年被蒙古人灭国。 女真,宋代活跃于我国东北地区,后建立金,先是灭辽,然后灭了北宋,后为蒙元所灭。于明末再次崛起, 努尔哈赤将族名改为“满洲”,1616年建立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 准噶尔,系厄拉特蒙古的一支,1678年,西藏的达赖五世喇嘛赐噶尔丹可汗号,准噶尔汗国就此成立,从17世纪到18世纪,准噶尔部控制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不断与清朝发生矛盾冲突。清军1720年占领西藏,1724年占领青海,1757年攻占北疆,至此,准噶尔部遭受毁灭性打击。 许多游牧民族政权是与中原的汉族政权比邻而居的,如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南下,先后建立了五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四燕(前燕、后燕、北燕、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前赵、后赵)、成汉、大夏等十六个北方政权。其中,前赵、大夏、北凉为匈奴人所建,后赵为羯族所建,前燕、后燕、南燕、南凉、西秦为鲜卑人所建,前秦、后凉、成汉为氐族所建,后秦为羌人所建。 北方游牧民族真正入主中原的当然也有,下面就是几个重要的历史片段: 1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公元907年,契丹人建立辽政权,公元1115年女真人建立金政权。辽宋金对峙局面就此形成。公元1125年金灭辽,公元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中原为女真人掌控。 2 、撤退到长江以南的北宋贵族建立了南宋政权。公元1206年铁木真为首的蒙古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国。公元1234年,金国在蒙古人与南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1279年3月19日,最后一支南宋军队在厓山大海战中被蒙元军消灭,南宋灭亡。 3 、公元1368年,蒙元帝国统治中国89年后,在席卷全国的民族大起义中灭亡,取而代之的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 4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杀,明朝灭亡。吴三桂勾结满清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满清入关后开始了对中原长达两个半世纪的统治,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
个人分类: 读史笔记|3971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