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螺杆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CZC 2017-6-21 08:28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一、 H.pylori 根除指征 【陈述 1】不管有无症状和并发症, H.pylori 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陈述 2】根除 H.pylori 的获益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陈述 3】 H.pylori “ 检测和治疗 ( test and treat ) ” 策略对未经调查消化不良 ( uninvestigated dyspepsia ) 处理是适当的。这一策略的实施应取决于当地上消化道肿瘤发病 率、成本-效益比和患者意愿等因素。它不适用于年龄35 岁、有报警症状、有胃癌家族史 或胃癌高发区患者。 【陈述 4】 H.pylori 胃炎可在部分患者中引起消化不良症状。 【陈述 5】 在做出可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前,必须排除 H.pylori 相关消化不良。 【陈述 6】 H.pylori 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根除 H.pylori 后可使部分患者的症 状获得长期缓解,是优选选择。 【陈述 7】 H.pylori 感染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病因,不管溃疡是否活动和是否有并发症 史,均应该检测和根除 H.pylori。 【陈述 8】根除 H.pylori 是局部阶段胃( MALT)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陈述 9】 服用阿司匹林或 NSAID 增加 H.pylori 感染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风险。 【陈述 10】长期服用 PPI 会使 H.pylori 胃炎分布发生改变,增加胃体胃炎发生风险, 根除 H.pylori 可降低这种风险。 【陈述 11】有证据显示 H.pylori 感染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维生素 B 12 缺乏症等疾病相关。在这些疾病中,应检测和根除 H.pylori。 【陈述 12】 H.pylori 胃炎可增加或减少胃酸分泌,根除治疗可逆转或部分逆转这些影 响。 【陈述 13】 H.pylori 与若干胃十二指肠外疾病呈正相关或负相关,但这些相关的因果 关系尚未证实。 【陈述 14】根除 H.pylori 可显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 生发生和发展,部分逆转萎缩,但难以逆转肠化生。 二、诊断 【陈述 1】临床应用的非侵入性 H.pylori 检测试验中,尿素呼气试验是最受推荐的方法, 单克隆粪便抗原试验可作为备选,血清学试验限于一些特定情况(消化性溃疡出血、胃 MALT 淋巴瘤和严重胃黏膜萎缩)。 【陈述 2】 若患者无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 禁忌, 胃镜检查如需活检,推荐快速尿素酶试验作为 H.pylori 检测方法。最好从胃窦和胃体各取 1 块活检。不推荐快速尿素酶试验作为根除治疗后的评估试验。 【陈述 3】 因消化不良症状行胃镜检查无明显胃黏膜病变者也应该行 H.pylori 检测, 因为这些患者也可能有 H.pylori 感染。 【陈述 4】多数情况下,有经验的病理医师采用胃黏膜常规染色( HE 染色)即可做出 H.pylori 感染诊断。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而组织学检查未发现 H.pylori 时,可行特殊染色 检查。 【陈述 5】 如准备行 H.pylori 药物敏感试验,可采用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 【陈述 6】随着内镜新技术的发展,内镜下观察 H.pylori 感染征象已成为可能。但这些 方法需要相应设备,检查医师需经过相关培训,其准确度和特异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目 前不推荐常规应用。 【陈述 7】除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外, H.pylori 检测前必须停用 PPI 至少 2 周,停 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至少 4 周。 【陈述 8】 H.pylori 根除治疗后,应常规进行评估其是否根除。 【陈述 9】评估根除治疗后结果的最佳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试验可作为备选。 评估应在治疗完成后不少于 4 周进行。 三、根除治疗 【陈述 1】 H.pylori 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包括多重耐药率)呈 上升趋势, 耐药率有一定的地区差异。 【陈述 2】目前 H.pylori 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仍很低。 【陈述 3】 H.pylori 对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双重耐药率15%地区,经验治疗不推荐含克拉 霉素和甲硝唑的非铋剂四联疗法。 【陈述 4】目前推荐铋剂四联( PPI+铋剂+2 种抗生素)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治疗根除 H.pylori 方案(推荐 7 种方案)。 【陈述 5】除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不作为初次治疗方案外,根除方案不分一线、二线,应 尽可能将疗效高的方案用于初次治疗。初次治疗失败后,可在其余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 补救治疗。 方案的选择需根据当地的 H.pylori 抗生素耐药率和个人药物使用史,权衡疗效、 药物费用、不良反应和其可获得性。 【陈述 6】 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不推荐用于初次治疗,可作为补救治疗的备选方案。 【陈述 7】补救方案的选择应参考以前用过的方案,原则上不重复原方案。如方案中已应 用克拉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则应避免再次使用。 【陈述 8】推荐经验性铋剂四联治疗方案疗程为 10 或 14 d。 【陈述 9】 不论初次治疗或补救治疗,如需选择含克拉霉素、甲硝唑或左氧氟沙星的三 联方案,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陈述 10】抑酸剂在根除方案中起重要作用,选择作用稳定、疗效高、受 CYP2C19 基因 多态性影响较小的 PPI,可提高根除率。 【陈述 11】青霉素过敏者推荐的铋剂四联方案抗生素组合为: ① 四环素+甲硝唑;② 四环 素+呋喃唑酮; ③ 四环素+左氧氟沙星; ④ 克拉霉素+呋喃唑酮; ⑤ 克拉霉素+甲硝唑; ⑥ 克拉 霉素+左氧氟沙星。 四、 H.pylori 感染与胃癌 【陈述 1】目前认为 H.pylori 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险因素。 【陈述 2】胃黏膜萎缩和( 或) 肠化生发生前实施 H.pylori 根除治疗可更有效地降低胃 癌发生风险。 【陈述 3】血清胃蛋白酶原和 H.pylori 抗体联合检测可用于筛查有胃黏膜萎缩的胃癌高 风险人群。 【陈述 4】根除 H.pylori 预防胃癌在胃癌高发区人群中有成本-效益比优势。 【陈述 5】在胃癌高发区人群中,推荐 H.pylori“ 筛查和治疗” 策略。 【陈述 6】推荐在胃癌高风险个体筛查和根除 H.pylori。 【陈述 7】根除 H.pylori 后有胃黏膜萎缩和( 或) 肠化生者需要随访。 【陈述 8】应该提高公众预防胃癌的知晓度。 【陈述 9】有效的 H.pylori 疫苗将是预防感染的最佳措施。 指南目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7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7年GOL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义和诊断的全球策略解读 2017年最新克罗恩病治疗指南 2017年最新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指南 2017 ADA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最新指南推荐 儿童及成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CSE)的治疗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 2016年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 阿尔茨海默病诊疗指南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猝死防治建议 心房颤动诊疗指南 2016 ESC 和 AHA/AHA/HFSA慢性心力衰竭新指南解读
个人分类: 临床指南和病例解析|29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邹全明:白手起家破解胃病世界难题(胃病,疫苗,幽门螺杆菌)
热度 1 ericmapes 2017-4-27 17:52
邹全明:白手起家破解胃病世界难题(胃病,疫苗,幽门螺杆菌) 2015-03-1308:05:09来源:科学网 http://news.bbioo.com/html/mnews2015/338962.html 导读 : ■本报记者赵广立通讯员李燕燕 1983年,澳大利亚两位学者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后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两位研究人员因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然而,如何去预防这种病菌,却成为摆在世界研究人员面前的难题:之后的十几年间,无人在这个领域再有突破。而今,第三军医大学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邹全明带领团… …… ■本报记者赵广立通讯员李燕燕 1983年,澳大利亚两位学者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后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这两位研究人员因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然而,如何去预防这种病菌,却成为摆在世界研究人员面前的难题:之后的十几年间,无人在这个领域再有突破。而今,第三军医大学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邹全明带领团队用十几年的苦心孤诣,攻下了这个世界性难题,研制了“幽门螺杆菌疫苗(vaccine)”(又被称为“胃病疫苗(vaccine)”),打赢了一场极不寻常的“保胃战”。 1980年,17岁的邹全明参加高考,如愿过了重点大学线。为了彻底跳出“农门”,他把所有的志愿都填上了工科院校,可阴差阳错,录取时他被调配到“西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转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农’口上”。 “我家旁边就是一个乡级兽医站,看着兽医们每天给家畜打针、配种,总觉得这是最没意思的事儿。不过,当时高考对录取有严格规定,已录取者如果不入学,随后三年不得参加高考。”时隔35年后,邹全明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回忆道。 硬着头皮,邹全明拿着录取通知书,到西南农大报到。在17岁邹全明的脑瓜里,兽医还是电影《决裂》中“抖抖索索的坏人”。他不会想到,正是这张录取通知书,开启了他注定不凡的人生。 “草根”博士要创业 在攻读研究生一直到博士毕业的几年里,这个穷苦出身的学术新秀的科研之路一直“顺风顺水”。1991年毕业后,邹全明留在了第三军医大学“树大根深”的免疫所,很快便拿到了一个军队重点课题。 正当人们以为他“背靠大树好乘凉”时,1994年的一天,邹全明突然跟导师说,他想换个实验室,想自己“创业”。“相比基础研究,我更喜欢应用研究,我想做医学检验。” 面对得意弟子的毅然决然,第三军医大学免疫教研室主任朱锡华选择了相信和支持。 理想虽美,现实冷酷。当时的医学检验系一穷二白,没人没钱,甚至除了办公桌没有任何实验设备,系里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就是2个20平方米的房间,1台学生做实验用的显微镜,2个助教和1个技术员,以及4000元科研启动经费。 1994年,带着这3人,邹全明成立了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小组。 问题接踵而至。做什么课题?怎么做?拿什么做?每一个问号都犹如横亘在他面前的喜马拉雅山,难以逾越。 博士期间邹全明有2年在复旦大学国家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实验室学习。从解放军长春兽医大学硕士毕业考入第三军医大学读博,他就一直有个愿望:要做人体免疫方面的研究。硕士导师殷震院士也常叮嘱他“要发挥自身科研优势”。于是,做“基因工程(GeneticEngineering)疫苗(vaccine)”的念头油然而生。 但是,到底要做哪种疫苗(vaccine)? 一场与青春的对赌 1983年,澳大利亚两位学者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证明该细菌感染胃部后会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然而,如何去预防这种病菌,却成为摆在世界研究人员面前的难题:之后的十几年间,无人在这个领域再有突破。 “在那个年代,胃病是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邹全明看到,中国是胃病大国,国人约20%患有急、慢性胃炎,约10%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当时我国胃癌发病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胃癌,占恶性肿瘤(malignanttumor)死亡总数的23.2%,居第1位。 人们当时在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antibiotic)应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产生了耐药菌株、易复发与再感染、毒副作用较高、无法达到群体防治的效果。 邹全明和他的团队决定研发幽门螺杆菌疫苗(vaccine),理由简单得近乎单纯:“我们已经发现了引起胃病的根源——幽门螺杆菌,只是我们手中没有‘利器’去瞄准并打倒它。” 然而,这在外人看来简直匪夷所思:原创疫苗(vaccine)几乎全都是外国人的专利,研发原创疫苗(vaccine)在中国无可借鉴;更何况幽门螺杆菌疫苗(vaccine)属于1.1类新药,是“原创中的极致”“世界头号难题”,成功者凤毛麟角! 邹全明自己也清楚,研发原创疫苗(vaccine)还要满足4个必需条件:至少10~20年时间;数以亿计的研发资金;一支30人左右经验丰富、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团队;一批高端的 仪器 设备及国际GMP标准的试验车间。而且,就算具备这些条件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要在至少200万个药物分子中选出一种有效成分,如果运气不好的话,穷尽一生也与成功无缘。 “能不能行我自己心里也没底。当时就想,哪怕不能成功,就当是给后人探了个路。”邹全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 那一年,邹全明31岁。用他的话说,那时的他“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没有,最大的资本是年轻”,他有的是时间攀登原创这座高峰。 1995年,幽门螺杆菌疫苗(vaccine)项目立项。 白手起家“吃螃蟹” 项目立项的前几年,邹全明和他的团队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些准备工作。“资金是等不来的,必须要想办法。” 那时,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是3万元,就算拿到100个基金课题也只有300万元,在以亿计的研发资金面前,这根本是个零头。 邹全明是个头脑灵活的人。1996年,他听说一家单位要给600多名员工做体检,主动上门承接这项“业务”。他设法聘请了一批专家、租借了一批 仪器 设备,还真把这事做成了。这给邹全明带来了近5万元收入——这笔钱换来了实验室第一台基因扩增仪。 1998年,学校批给邹全明课题组一块空地建实验楼,可建设资金十分紧张。邹全明硬是通过朋友关系,用课题组的一项成果换来了一栋4000平方米、完全按照药厂标准设计的实验楼。 有了这些“吃螃蟹”的经验,邹全明决心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他找来A4纸,用剪刀剪出一沓名片,带上项目资料,去找重庆市的大药厂争取投资。 邹全明没少吃“闭门羹”。药企几乎无一例外的答复是:“项目虽然很好,但失败的风险很大;即使研制成功,我们也等不了那么长时间;我们是国企,有分配的技术和任务。” 药企行不通,邹全明和系领导就找其他“发财”的企业。他们先后找到摩托车企业、房地产公司,甚至找到了黄金冶炼单位,都空手而归。不言放弃的邹全明一行人,跑上海、下深圳,像做营销的一样走南闯北。 苦心人、天不负。湖南岳阳一家石化公司1996年刚刚上市,正打算进军新领域。经过一轮轮的接触、考察、谈判,这个企业终于答应与三医大合作,先期给胃病疫苗(vaccine)研发注入1500万元资金。 可就在资金即将到账之时,中央军委下发了1998年1号文件,明确规定:军队不准参与生产经营。而该投资企业又要求建设合资公司,三医大必须要有股份。 当时,“产学研”结合还是一条新路子,三医大校长王谦、政委耿兴华非常鼓励。两位领导主动承担责任,大胆提出三医大以技术入股,占股25%,“以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这样的方式最终得到上级和地方政府认可。 有了这笔启动资金,邹全明课题组建设了国际GMP标准的中试车间及孵化基地。这样的标准车间在高校中非常少见,在全国也是首批。靠着产学研结合的路子,跌跌撞撞之下,邹全明课题组成了“最早吃螃蟹的人”。 十几年成果锁柜中 有了先进的硬件平台作支撑,邹全明开始招兵买马,建设了一支由专家教授、研究生和外聘技术员组成的团队。2000年底,这支团队加快了疫苗(vaccine)研发的进程。 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训育出高感染动物适应株,也就是说,要把人体内的幽门螺杆菌分离出来喂给老鼠吃,并且必须保证它每次都能被感染,进而形成稳定的动物模型(AnimalModels),得到与人体相同的病理表现。 一次次将细菌喂给老鼠,却不见感染迹象。听说蒙古沙鼠容易感染,课题组又想办法弄来几百只沙鼠,经过5年的反复筛选、多次传代,课题组才成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动物感染模型。 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成本高,课题组想出了“借壳下蛋”的办法,把幽门螺杆菌的基因提取出来,转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中去,借以培养菌株。 注射型疫苗(vaccine)激发产生的抗体大部分在血液里,难以达到胃黏膜部位,效果不明显。课题组就大胆尝试口服疫苗(vaccine),为了避免疫苗(vaccine)被胃肠道内的酸液和各种消化酶破坏,课题组采用特殊工艺剂型,硬是做成了口服疫苗(vaccine)。 科学上每前进一小步,背后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在邹全明课题组,人比机器能“熬”。由于24小时连续运转,机器时有“罢工”,为了避免几台新买的设备消耗,机器轮着休息,可人却不休息;为了制取合格的冻干制剂,试验人员一度打着吊瓶做实验;实验室里摆放着一张小床和一个冰箱,拉开冰箱门,里面全是方便面和速冻食品。 更难能可贵的是,由于原创新药研发周期特别长,再加上课题保密的需要,课题组前十年没有申报过任何科研成果,科研团队很少发表学术论文,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只能锁在柜子里。 “不堪回首!”面对记者“你如何评价那段岁月”的发问,邹全明的回答让人出乎意料,“让现在的我去选择的话,我不会走那条路”。 个中滋味,也许只有邹全明和他的团队才能知道。 距应用仅差临门一脚 埋头苦干之下,喜讯接连传来:胃病疫苗(vaccine)于2002年完成动物临床前研究,2003年9月被批准进入“人体临床研究”;2006年,三期人体临床研究数据解盲显示:幽门螺杆菌疫苗(vaccine)安全有效,有效率达85%,保护率达72%——这是口服疫苗(vaccine)的国际领先水准。 2009年4月23日,科技部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成功研制国际上首个预防胃病的幽门螺杆菌疫苗(vaccine),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此后,疫苗(vaccine)先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国际发明专利4项。2013年,“胃病疫苗(vaccine)”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如今在安徽芜湖,用于生产胃病疫苗(vaccine)的厂房、设备已经备齐,很快即将投产。邹全明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我们项目历经十多年,原创新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需要资金、政策、产业、市场与技术的高难度整合、对接,是一个十分复杂、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成果转化实在太不容易!对于超越技术的问题,研究人员有时候真是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好在目前距离走向应用就差最后的‘临门一脚’了。” 合作项目的战略投资方、芜湖康卫 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宝芝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胃病疫苗(vaccine)已经获得新药证书,并已完成厂房设备建设,今年中期进行试生产。 生物秀新闻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2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The Lancet》网站首页头条刊发邹全明教授及其团队幽门螺杆菌疫
热度 1 ericmapes 2017-4-26 14:24
《TheLancet》网站首页头条刊发我刊副主编邹全明教授及其团队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成果 发布人:wuph 发布时间:2015/7/88:23:53 浏览次数:33917次 http://aammt.tmmu.edu.cn/docs/xxbd/details.aspx?documentid=699 2015年6月30日《TheLancet》(中文译名《柳叶刀》)杂志官网封面头条刊登了我校药学院邹全明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曾明研究员、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合作的研究论文:“Efficacy,safety,andimmunogenicityofanoralrecombinantHelicobacterpylorivaccineinchildreninChina:a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hase3trial”,报道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III期临床研究的重要结果。4464例6~15岁儿童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证明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能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从而可以达到降低由该菌感染引起的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发病率的目的。Lancet同期还特别发表了PhilipSutton教授对本研究的专题评论:“……vaccine-inducedprotectionagainstH.pyloriinfectionisamajorstepforwardontheroadtoavaccinethatprotectsagainstgastriccancer.Thiswillhopefullyrekindleinterestinthisimportantareaandencourageincreasedinvestmentforprogressingnewprojectsthroughtoadvancedclinicaltrial.” 胃炎、胃溃疡、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幽门螺杆菌(Hp)是胃病的最主要致病菌.,WHO将其确定为胃癌第Ⅰ级致癌因子。1982年,Marshall和warren发现幽门螺杆菌,并揭示该菌导致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机理而获得2005年诺贝尔奖。我国Hp感染率大于53%,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超过2亿,2012年胃癌发病率已位居第二,胃癌死亡者达20万以上,治疗Hp所致疾病超过100亿元。临床上一直依靠抗生素治疗Hp相关疾病,但抗生素滥用导致Hp耐药菌不断产生,发病人数并未因治疗而减少,急需寻求新的防治手段。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最有效策略,既能从源头上控制其传播与感染,又能大幅减少防治费用。邹全明课题组在国家863、科技攻关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22项课题的支持下,历时15年,开展技术攻关,成功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的Hp疫苗,获国家1.1类新药证书。课题组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分子内佐剂亚单位粘膜疫苗”设计原理及其关键技术,为粘膜感染病原体新型疫苗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借鉴;建立了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生物医药研发平台,带动和促进了本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项目授权国际PCT专利4项及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先后获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125名。 《TheLancet》杂志是目前世界医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也是影响因子最高的SCI刊物之一,2014年影响因子为45.217。 (注:此研究论文我校邹全明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凤才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曾明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我校毛旭虎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 全文链接: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5)60310-5/fulltext Efficacy,safety,andimmunogenicityofanoralrecombinantHelicobacterpylorivaccineinchildreninChina:a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hase3trial Summary Background Helicobacterpylori isoneofthemostcommongastricpathogens,affectingatleasthalftheworld'spopulation,andisstronglyassociatedwithgastritis,pepticulcer,gastricadenocarcinoma,andlymphoma.Weaimedtoassesstheefficacy,safety,andimmunogenicityofathree-doseoralrecombinant Hpylori vaccineinchildreninChina. Methods Wedidthis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hase3trialatonecentreinGanyuCounty,JiangsuProvince,China.Healthychildrenaged6–15yearswithoutpastorpresent Hpylori infectionwererandomlyassigned(1:1),viacomputer-generatedrandomisationcodesinblocksoften,toreceivethe Hpylori vaccineorplacebo.Participants,theirguardians,andstudyinvestigatorsweremaskedtotreatmentallocation.Theprimaryefficacyendpointwastheoccurrenceof Hpylori infectionwithin1yearaftervaccination.Wedidanalysisintheper-protocolpopulation.Thistrialisregisteredwith ClinicalTrials.gov ,number NCT02302170 . Findings BetweenDec2,2004,andMarch19,2005,werandomlyassigned4464participantstoeitherthevaccinegroup(n=2232)ortheplacebogroup(n=2232),ofwhom4403(99%)participantscompletedthethree-dosevaccinationscheduleandwereincludedintheper-protocolefficacyanalysis.Weextendedfollow-upto3years.Werecorded64eventsof Hpylori infectionwithinthefirstyear(14eventsin2074·3person-yearsatriskinthevaccinegroup vs 50eventsin2089·6person-yearsatriskintheplacebogroup),resultinginavaccineefficacyof71·8%(95%CI48·2–85·6).157(7%)participantsinthevaccinegroupand161(7%)participantsintheplacebogroupreportedatleastoneadversereaction.Seriousadverseeventswerereportedinfive(1%)participantsinthevaccinegroupandseven(1%)participantsintheplacebogroup,butnonewasconsideredtobevaccinationrelated. Interpretation Theoralrecombinant Hpylori vaccinewaseffective,safe,andimmunogenicin Hpylori -naivechildren.Thisvaccinecouldsubstantiallyreducetheincidenceof Hpylori infection;however,followupoveralongerperiodisneededtoconfirmtheprotectionofthevaccineagainst Hpylori -associateddiseases. Funding ChongqingKangweiBiologicalTechnology.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474 次阅读|2 个评论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研究的知识发现
xupeiyang 2012-8-17 08:29
检索策略: A-query: Inflammation C-query: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Cancer The B-list contains title words and phrases (terms) that appeared in both the A and the C literature. 1 articles appeared in both literatures and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process of computing the B-list but can be viewed here . The results of this search are saved under id # 10219 and can be accessed from the start page after you leave this session. There are 24 terms on the current B-list ( 4 are predicted to be relevant), which is shown ranked according to predicted relevance. The list can be further trimmed down using the filters listed in the left margin. To assess whether there appears to be a biolog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 and BC literatures for specific B-terms, please select one or more B-terms and then click the button to view the corresponding AB and BC literatures. Use Ctrl to select multiple B-terms.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edit_b.cgi Start A-Literature C-Literature B-list Filter Literature AB literature B-term BC literature Inflammation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 caga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Canc... 1: Helicobacter pylori CagA Triggers Expression of the Bactericidal Lectin REG3gamma via Gastric STAT3 Activation.2012 Add to clipboard 2: Molecu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MUC1 Epithelial Mucin, beta-Catenin, and CagA Proteins.2012 Add to clipboard 3: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cagA gene correlation: A looming cri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2012 Add to clipboard 4: Helicobacter pylori vacA and cagA genotypes in patients from northeastern Brazil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2012 Add to clipboard 5: Rebamipide abolishes Helicobacter pylori CagA -induced phospholipase D1 expression via inhibition of NFkappaB and suppresses invas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s.2012 Add to clipboard 6: Higher frequency of cagA EPIYA-C Phosphorylation Sites in H. pylori strains from first-degree relatives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2012 Add to clipboard 7: Helicobacter pylori cagA polymorphism and gastric inflammation : 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between Japanese and Brazilian patients.2011 Add to clipboard 8: Attenuated CagA oncoprotein in Helicobacter pylori from Amerindians in Peruvian Amazon.2011 Add to clipboard 9: CagA (+)H.pylori Induces Akt1 Phosphorylation and Inhibits Transcription of p21(WAF1/CIP1) and p27(KIP1) via PI3K/Akt1 Pathway.2010 Add to clipboard 10: Role of cagA -Positive Helicobacter pylori on Cell Proliferation, Apoptosis, and Inflammation in Biliary Cells.2010 Add to clipboard 1: Interactions between CagA and smoking in gastric cancer.2011 Add to clipboard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show_sentences.cgi 参考文献: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及其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http://www.bioon.com/Article/molecular/168183_3.shtml 本世纪80年代初,Warren和Marshall[1,2]最先从胃炎及 胃溃疡 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发现并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开创了感染与胃部疾病发生有关的新领域。随后,大量研究资料确证HP与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发生有关。世界卫生组织[3]1994年将HP列为与胃癌发生有关的病原菌,认为是人类的第一类致癌剂(Group I carcinogen)。在我国成人HP感染率超过70%[4]。许多人感染HP引起胃炎而不出现任何症状,部分人可发展为溃疡性疾病,极少数人最终发展为胃癌。随着对HP感染的深入了解,已清晰地认识到HP菌株存在高度多样性[5~7]。HP不仅在表型存在差异性,在基因水平上差异性尤为明显。近年来对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及其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较多。现将研究进展简介如下。   1 cagA的分子生物学结构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存在HP高毒株中,其表达的产物称为cagA蛋白。Covacci等[28]发现cagA蛋白在胃十二指肠患者中检出率约75.3%, 胃溃疡 患者检出率100%。cagA蛋白最初被误以为是空泡形成毒素,直至毒素被纯化后方被证实。目前认为HP基本上可分成两类:一类是cagA+,为高毒力株,存在cagA和VacA基因,有cagA基因表达,并产生空泡毒素。二类是cagA株,为低毒力株,无cagA基因和VacA基因,也不产生cagA蛋白和空泡毒素。此外还有中间型,无cagA基因,但产生空泡毒素[8]。在西方国家从临床分离到的HP菌株中大约60%cagA阳性,在我国cagA阳性率可能更高[9]。   cagA蛋白的免疫原性强,本身不具有毒性,是一种亲水性强,暴露于菌体表面的外膜蛋白。cagA蛋白的分子量约120~140kDa,不同菌株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主要机制涉及到基因中的重复区域[28]。   含cagA的基因位点即cag位点是40-kb DNA插入序列的一部分,该插入序列是质粒或噬菌体通过某种方式将外来的核苷酸序列整合至HP染色体谷氨酸外消旋酶基因(glutamate racemase gene)上[30]。其中编码cagA蛋白的基因是一个3650bp核苷酸序列[28]。Stefano[29]等还发现cag位点的侧面有32bp的直接重复序列。在另一些菌株中,cag位点被新插入的序列分隔成左右两个片段(cagI和cagII),从cagI区到cagII的3′端共有约23508bp的核苷酸序列,大约有19个开读框架(ORF)。在cagA基因上游4kb区域有cagB和cagC基因,以基因置换技术表明cagB、cagC与诱导胃上皮细胞分泌IL-8有关,继而合名为picA和picB(permit the induction of the cytokines,pic)。picA含有966bp,编码36kDa的多肽,picB含有2655bp,编码101kDa的多肽[30]。因此cagA基因编码的cagA蛋白已被认为是识别一类有毒株的标志物,而其临近的20-30Kb DNA编码的蛋白会引起信号的转导,使HP附着于宿主细胞上,并通过肌动蛋白的聚合造成细胞骨架的重排及宿主细胞的磷酸化作用。   2 cagA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活检标本表明胃炎、胃溃疡与cagA+HP密切相关。Weel等[10]调查155例HP感染者,98.3%为cagA+,cagA+在胃溃疡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之比值比OR为7.8(P<0.001)。Peek等[11]Yamaoka等[12]先后应用组织学方法、细菌分离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查52例胃活检标本,结果显示cagA阳性率 胃溃疡 标本为92%,胃炎标本为50%,cagA+与cagA-标本相比胃粘膜的炎症反应更为严重,IL-1β,IL-2,尤其IL-8表达更多。定量培养和组织学检查亦发现cagA+HP株定植生长更为密集[13]。   体外试验证实,HP菌株中仅cagA+者能诱导胃上皮 细胞株 分泌IL-8[14,15]。已知IL-8可介导中性粒细胞迁移,提示cagA能直接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炎性介质(IL-8),从而增加局部的炎症细胞浸润,扩大炎症反应,造成粘膜损伤。   小鼠动物模型也支持cagA与胃粘膜损伤呈相关性。cagA+HP的超声破碎物能诱发小鼠胃粘膜类似HP感染患者的胃粘膜组织损伤(如上皮细胞空泡形成,粘膜病损、坏死、溃疡等),cagA+HP和cagA-HP均能在小鼠胃内定植,但仅cagA+HP能引起胃组织损伤[16]。   3 cagA与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关系   cagA与胃粘膜萎缩相关的证据主要来自临床调查资料,Beales等[17]认为抗cagA蛋白的循环IgG抗体的存在与胃粘膜萎缩有关。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同样支持感染cagA+HP可显著增加发生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危险性[18]。   cagA+HP比cagA-HP更易引起胃炎的反复发作,而长期反复炎症刺激可诱发病理改变,最终导致癌变。cagA+HP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最有力证据来自流行病学的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Blaser等[19]根据1967~1970年间5443名夏威夷欧胡岛(Oahu)的美籍日本人的队列研究资料,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the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选择配伍103对在21年监测期间发生胃癌的与未发生胃癌的HP感染者,用ELISA法检测病例和对照的冻存血清抗-CagA IgG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血清抗-CagA IgG阳性者发生胃癌的OR=1.9(95%CI,0.9-4.0);发生肠型胃癌的OR=2.3(95%CI,1.0-5.2)。表明与cagA?相比,cagA+HP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胃癌,尤其是肠型胃癌发生的危险性。Parsonnet等[20]指出感染cagA+HP的人群发生胃癌的可能性是无HP感染人群的5.8倍(95%CI,1.6-13.0);而感染cagA-HP的人群与无感染者相比,发生胃癌的可能性仅有轻微的,无显著性差异,OR=2.2(95%CI,0.9-5.4)。结果进一步说明cagA+HP明显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Peek等[21]对50例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凋亡细胞定量分析、Ki-67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PCR技术检测cagA基因型,以及ELISA法检测血清cagA表达产物的抗体。发现感染cagA+HP的患者明显比感染cagA-HP的患者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高而 细胞凋亡 (apoptosis)指数低,作者认为增殖指数的升高伴同细胞凋亡指数的降低可以解释感染cagA+HP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   以上资料表明,cagA与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4 CagA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type lymphomas,MALTomas)的关系   许多资料都表明HP与胃MALTomas相关。HP广泛存在于胃MALTomas患者中,清除HP可使胃MALTomas瘤体缩小甚至完全消退[22,23]。但cagA与胃MALTomas的关系尚有争论。   Eck等[24]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68例MALTomas患者和49例 慢性胃炎 患者的血清抗-cagA IgG,胃MALTomas患者阳性率达95.5%,而性胃炎 组阳性率仅67%,提示cagA与胃MALTomas有关。然而,De Jong等[25]用PCR方法检测12例胃MALTomas,38例 胃溃疡 和39例消化不良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的cagA,三者之间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故认为感染cagA与胃MALTomas的发生关系不大。Crabtree等[26]认为de Jong等采用的 实验方法 合适,对照组的分析结果与以前的文献报道相一致。因此,尽管病例样本数较少,但所得到胃MALTomas的发生与cagA+ HP感染关系不大的结论是可信的。   5 cagA-HP引起胃部疾病的可能机理   感染cagA-HP与消化性溃疡高度相关,并且大大增加发生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危险性[10,18,20]。尽管相关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有证据提示cagA+HP引起胃部疾病的可能机理与炎症有关(图1)。与cagA-HP相比,感染cagA+HP患者其胃中HP定植密度(bacterial density)是cagA-HP的5倍多,对胃粘膜上皮造成更大的损伤,增加多形核细胞的浸润,诱导胃上皮细胞分泌过多的炎症因子,如IL-8,IL-Lα,IL-1β[27,11~13]。反复炎症可以刺激胃酸过多的分泌,诱发 胃溃疡 的发生;同时,胃部炎症引发大量胃上皮细胞的损伤、变性,加速萎缩性胃炎的发展,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另外,cagA+HP感染可激活胃内巨噬细胞活性,导致反应性氧产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如O-NO及诱变剂的形成,诱发胃癌的发生。
个人分类: 知识发现|51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推高糖尿病风险
xuxiaxx 2011-10-28 08:31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 (IDSA) 年会上公布的 2 项研究显示, 幽门螺杆菌 不仅可导致消化性溃疡,还可能参与 糖尿病 的发生。 第 1 项研究由哥伦比亚大学护理学院的 Christine Y. Jeon 博士及其同事进行,旨在探讨 糖尿病 风险是否随着各种常见慢性感染 ( 包括单纯疱疹病毒 1 、水痘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和 幽门螺杆菌 ) 而改变。研究者分析了 萨克拉门托地区拉美人老化研究 (SALSA) 入组的 1,789 例 60 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数据,其中 782 人无 糖尿病 ,并且具有基线致病菌数据。在 10 年研究期间, 782 人中的 144 人发生 糖尿病 (18%) , 糖尿病 定义为在每半年 1 次的访谈中患者自述被医生诊断为 糖尿病 或应用胰岛素等降糖药; 4 次随访时的空腹血糖 ≥126 mg/dl ;或死亡证书上将 糖尿病 记为死亡原因。 在校正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双因素分析中,未发现任何 1 种致病菌与 糖尿病 之间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仅观察到 糖尿病 与 幽门螺杆菌 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这可能缘于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肠道营养代谢改变、能量摄取增加或宿主基因表达改变。 糖尿病 与 幽门螺杆菌 之间的关联强于其与血管疾病 ( HR =1.78) 或既往吸烟 ( 双因素分析中 HR =1.34) 之间的关联。 Jeon 博士指出,尽管尚不清楚 幽门螺杆菌 感染与 糖尿病 之间的关联机制,但该机制既不通过炎性通路介导,亦不通过胰岛素抵抗介导。因此,未来尚需进一步研究 幽门螺杆菌 感染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如何影响年轻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 幽门螺杆菌 如何改变肠道菌群及随后的宿主基因表达和能量摄取。 在 第 2 项 研究中,纽约大学 Langone 医学中心的 Yu Chen 博士及其同事分析了来自第 3 次 (1988~1994 年 ) 和第 4 次 (1999~2004 年 ) 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NHANES) 的数据。 在第 3 次 NHANES 中,研究者在整个队列及体重指数 (BMI) < 25 和 ≥25 kg/m 2 的人群中均观察到 幽门螺杆菌 与 HbA 1c 呈正相关 ( 均 P < 0.01) ,提示 幽门螺杆菌 可能参与糖耐量受损的发生。此外,在第 3 次和第 4 次 NHANES 中,研究者均发现, 幽门螺杆菌 与高 BMI 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表明在体重增加者中常见的 HbA 1c 增高现象可因 幽门螺杆菌 感染而进一步加重。在第 3 次 ( 而非第 4 次 )NHANES 中,研究者在 幽门螺杆菌 cagA 血清阳性患者中观察到协同效应,但未观察到患者自述的 糖尿病 与 幽门螺杆菌 感染之间存在关联。 第 1 项研究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第 2 项研究的资金来源不明。这 2 项研究的研究者均声明无相关经济利益冲突。 来源:爱唯医学网
1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热度 1 xupeiyang 2011-2-1 10:52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新发现的胃癌患者中有近一半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在发展中国家约有 63%的病例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胃癌的发病与饮食结构不合理、家族遗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居各类肿瘤之首,由于高发性和高死亡率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杀手”。在卫生部组织的全国第二次死因调查中,我国胃癌的死亡率占到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数的23.2%。
个人分类: 肿瘤研究|224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