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交响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附庸风雅听交响
热度 1 Mech 2017-8-30 19:22
7 月初,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纽约爱乐少儿音乐会。纽约爱乐乐团和上海乐队学院学生演奏。主要曲目是德沃夏克 ( Antonín Dvořák ) 的《自新世界 ( From the New World ) 》。大山老师现场讲解。恍惚回到大学音乐欣赏课的课堂。当然,课堂没有乐队现场伴奏。当然,经典毕竟是经典,演奏的远比说的好听,尽管大山解说幽默风趣。 德沃夏克本是东欧的音乐名家。接受高薪聘请,跳槽到了美国。在音乐中用交响乐再现了某些印第安音乐民歌的特色。 e 小调第九交响乐即《自新世界》是其最重要的作品,被认为是美国音乐的基石。这个音乐创作本身,体现了美国的精神。最重要的美国音乐是欧洲人写的,这位欧洲人之所以愿意到美国,因为年薪是在欧洲的 25 倍。第二乐章改编的歌曲《思乡曲》也颇为流行。 演奏间歇,还穿插两首少年作曲家的曲目。一首是《生命是种节奏》,由 12 岁的黑人伊赛·拉比乌作曲,特点是用了种非洲的鼓为乐器。另一首是《玛尼石回忆录》,作曲家是正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的福州女生冯书雅,那天正好是她 15 岁生日。据作曲家说她的作品与西藏、藏羚羊、环保等有关。后生可畏!纽约爱乐乐团这个“小小音乐家”的项目奖掖后进,也很让人钦佩。 在交响乐演奏间歇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音乐厅离家不远,步行往返。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53 次阅读|2 个评论
诗歌 请撕开你的假面
热度 1 ffjjaa 2014-1-15 10:52
诗歌 请撕开你的假面 范建 你太累了 只一张纸 就压着你 不敢大声地埋怨 那是一具假面 缎子 铠甲 金条 如同每一天的刷牙洗脸 都成了习惯 这怎么能说累 这是轻松的本真 这是珍贵的必修课 明明饿着肚子 你说吃得非常痛快 和善在美容中闪亮 响尾蛇却等待着机遇 谦恭的麦穗在招手 吸浆虫也张开了骄傲的喙 心 包着重重的秤砣 脸 却飘着轻轻的云朵 那是多么诱人的笑靥 说不出什么时候就钻出一只虎 为什么总会看到假面 变色龙 迷彩服也有导读 谁不需要防身 原来你太累了 那是轻松的前奏 无论你喜欢交响乐还是流行歌 我还是要说 就是因为你太累了 请撕开你的假面
2415 次阅读|1 个评论
《永远记住他们》Cadogan Hall 音乐会
热度 2 JRoy 2012-11-6 07:28
《永远记住他们》Cadogan Hall 音乐会
时间 :05/11/2012 地点 :London Cadogan Hall 音乐厅 主题 :永远记住他们--中国近现代著名词曲作家作品音乐会 中国印·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组委会及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主办 内容 :独奏,独唱,交响与合唱四大类 附图 :下面各类各附图一张。 说明 :音乐会没有预期的效果,女高音连中音都没唱上去,另一个男中音嗓音不好听(这个就不是调不调的事啦)。另外一个男高音和一个女高音(金发唱中文,比别人赢得多两次的掌声)都还可以。还有一个,二胡独奏没玩《二泉映月》,玩的是《空山鸟语》活灵活现非常不错,但是《二泉映月》却由管旋乐来搞,味道怎可能凄凉啊,最多算是哀嚎。 一哥们玩兼任,又唱又吹的(长号)的。哈哈就是下图中间和下下图边上这个 养眼的来了.....
个人分类: 文艺欣赏|1884 次阅读|6 个评论
被埋没的巨星-侯德健
热度 2 lfxy 2012-10-17 00:40
龙的传人续编 侯德健词曲,流行音乐中的交响乐,对人生哲理的深深思考.... 30年百听不厌
3271 次阅读|1 个评论
以音乐为乐趣的家伙和以音乐为职业的家伙
热度 21 陈安博士 2012-10-1 09:21
  一个交响乐队,小提琴有无穷多把,于是得分首席和非首席。   昨晚的音乐会,首席小提琴应该叫刘霄,是个个子高高的小姑娘,虽然整个嘴型有点前凸,算不得漂亮,可是看上去气质还真是音乐家的气质。   俺们大大地审视了乐队里所有女乐手的样子,发现有俺认为的所谓“艺术气质”的不到三分之一,在这方面甚至远远不如科学家杨晓虹同学的艺术气质。大、小提琴手们多数还显“呆”,不过,好在首席小提琴的高挑与气质很有气场,也就使真个乐队的精神面貌还算积极。   当然,最有气质和气场的还是站着演奏的33岁的李传韵先生,看介绍,他在11岁就在国外拿过16岁以下组的小提琴演奏冠军,这样的孩子基本可以认为就是天才了。   整场音乐会其实几乎是他一个人的表演。在演奏的高潮处,他大致踅摸了一个恰当的位置,整个人向后完全地倒下,引来一阵爆发性的掌声。   实际上,昨晚的观众并不多,上座率不到四分之三,被赠票的估计有不少,应该和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时间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不管怎样,作为主角的他,够卖力了,也确实激情四射,我喜欢。   不知道那些在乐队自己位置上循规蹈矩演奏着的演员们被放置在李传韵先生同样的主角位置上,会不会引发一样的激情四射,我个人猜测,还是不能够的,以音乐为职业以及以音乐为乐趣,这两种人很容易区分,正如我做应急管理纯为兴趣,经费金钱方面的收益只是附带品,而更多的科学家做应急管理100%是应景以及为求拿到经费,这样的不同情况其间的区分度特别大,我一眼就能看出以此为职业的那些科学家的样子——内心疲惫不堪、只是充满金钱方面的欲望等待最后结账走人、但是却又在现场伪装成能有高潮的模样。这样的人和从事皮肉生涯只为混口饭的特殊女士人群是一个类型。   在演奏改编的《嘿,朱棣》这著名流行歌曲的时候,李传韵是一副调皮的样子,而在演奏《We are the world》的时候,则是很郑重很神圣的样子,其他的曲子他也都表情沉浸,很享受的模样。期间两次系鞋带,也许仅仅是为了噱头,但是也很好玩,音乐不是音乐家的盛宴,它只是音乐家的游戏罢了。   看着他的投入,我也就跟着享受着,期间自己屡屡感觉到热血上冲,我发现内心中冲动的内核要爆发的样子,只是环顾四周,还是深深地压抑下去。   世界上的人还是以谋生为主吧,即便是中国的艺术家们,为生活的重担所压,兴趣之为兴趣也难得很畅快淋漓地表达。而这个人群,其实是中国相对富裕的一类了。   也许我们为吃饭而存在的时间实在太久了,就无法体会吃饭之外的其他快感的获取之更重要。而富人们在一起说话,所言及之事除了坐头等舱,也许就是吃了多少万的饭,或者竟然是自己在不同的地域拥有几座别墅,大致如此,总是无法完全摆脱那时常挨饿受冻的不久前的场景。   我们现在是想处处学,可是处处学不象,于是有时候就说还是追求“特色”嘛,中国特色。
个人分类: 艺论|6971 次阅读|51 个评论
今晚在北京音乐厅听了一场摇滚交响乐
热度 10 陈安博士 2012-9-30 22:39
【在北京的好处是这类音乐会不断地有,而在外地,哪怕是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也没如此高频率的演出可能,其他二线城市更不用说了。这也是让人对北京这个看上去并不多美的城市有所不舍的地方。】   主角是小提琴家:李传韵。   配角是钢琴家谭小棠。   指挥:范焘   首席:刘霄   大提琴:朱牧   演奏:龙猫乐团   里面演奏的曲目,熟悉的有皇后乐队的《谁愿意永生》,《卡门幻想曲》,《嘿,朱蒂》(可能翻译成“嘿,朱棣”更好些),天下一家(迈克尔杰克逊/莱昂内尔-里奇的那首著名曲子)。   还有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一号"和“第五号”,以及巴赫的《托卡塔与赋格》,俺们看后面这个名字就不明白啥意思了,但是知道好像很专业的架势。   有时候可以好好写写这场音乐会,如果真没时间的话也就算了。
个人分类: 艺论|3465 次阅读|32 个评论
用交响乐传播科学思想:the big bang
热度 3 liuli66 2012-9-26 19:30
got the info from Myson. I am lovin' it. one example: the big beginning http://bilibili.kankanews.com/video/av362830/index_4.html
个人分类: 教与学|93 次阅读|4 个评论
新同学可以听的10首交响乐曲
热度 5 yonglie 2012-7-2 08:39
我不识谱,也不会乐器不唱歌,却假装很喜欢古典音乐,像隋炀帝说的“贵耳唯闻古”。以前听过一些,虽然不敢说陶冶了什么,至少耳朵高兴了。下面是随便想的了 10 首小曲子,愿与同学“同乐”—— 1 德沃夏克 e 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 2 贝多芬 d 小调第九交响曲 3 柴可夫斯基 降 b 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4 海顿 G 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 5 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序曲 6 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 · 沃尔塔瓦河(交响诗) 7 德彪西 大海(交响诗) 8 莫扎特 C大 调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 9 比才 卡门组曲 10 肖斯塔科维奇 d 小调第五交响曲(革命)
个人分类: 随想|396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微博:一个爱动物的同学应该坏不到哪里去?
热度 1 xcfcn 2012-4-16 10:51
anonymity 2012-4-15 21:19 【一个爱动物的同学绝对坏不到哪里去,】 过去有个广告词,“弹钢琴的孩子不会学坏”,现在,没人敢提了吧? 想用任何其他的事物,来给道德背书,都是不可靠的。 道德只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判断,无法有其他的、超越个人的、统一的量度。 博主回复(2012-4-15 21:28):任何东西都经受不住具体的分析。 刘全慧 2012-4-16 10:33 一个听交响乐的民族,一定是彬彬有礼坏不到哪里去? --一个爱动物的同学应该坏不到哪里去,... 博主回复(2012-4-16 10:39): 1、从个体上来讲,应该有线性关系,但是可能它的二阶也不能忽略。 2、这个东西应该是统计上正确,现实的问题是样本不够。 当然上面所言只能是我的一种信念而已。属于一种假设吧。 PS:刘全慧老师有名篇: 想成为物理学家? 请从统计物理入行! 我搞化学的,但我也想恶补一下统计物理。我感觉统计其实是一种世界观。
个人分类: 杂论|307 次阅读|1 个评论
◎交响乐
wangmengchang 2012-2-13 14:00
◎交响乐 汽车呼啸而过 路人喘息夹杂咳嗽 此起彼伏的电话 电梯吱吱呀呀 高根鞋狠狠凿进地面 锅碗瓢盆 斧钺刀叉 马路和高楼 藏满了各式的闹钟 和美梦的杀手 鬼魂在厉声催促 秒针在不停敲打 金属、摇滚、和重低音 寺院的钟声 从唐朝悠悠传来 如和尚低语: “姑且放下”
2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二次神经系统 发育 理论
dongzg101 2011-10-25 07:46
初中,在生理周期,激素的刺激下,神经系统二次整合发育。女生由于缺乏铁质叶酸,构成大脑短期记忆的主要组成物资,导致二次神经系统发育失败。 智力下降,男生成功导致智力上升。 科研笔记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 协和医学院 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1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旧金山和洛杉矶华侨文艺界举行《百年辛亥》大型交响音乐会
liwei999 2011-9-22 15:02
交响音乐会就是有气势,听得人热血沸腾。金秋的湾区华人社区,真是好戏连场,光大型交响音乐会就有两场,上周是和谐之声主办的911-918 《黄河大合唱》音乐会,这周又来了旧金山和洛杉矶两地华人交响乐队和合唱团合作打造的这台《百年辛亥百年辉煌》大型交响音乐会。 本来是说不再参加音乐会报道了,实在是精力不济了。一场音乐会不过三个小时,但是要整理剧照、录像,要花费几十个小时都很难完成,还要写个报道,配个花絮什么的。为了新闻价值,这些事情还都耽误不得,过了新闻热点,大家那股兴奋劲儿过去以后,就没有多少反响了。干脆眼不见心不烦,不去参加也就没有(常常是自我加压得)责任了。 可是朋友们不依啊。先是合唱团大姐来邮件力邀,说这么一台大戏不要错过给我们报道啊。我说明了难处,推辞了。接着Facebook上有 朋友 邀请再四,也推辞了,虽然心里越来越有些过意不去。毕竟很多我的朋友都参加了这场大型活动,他们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希望我能帮助报道一下,也是情理之中。一台晚会,总要留下一些痕迹。华人报刊电台电视台也会报道,但是那些报道虽然达到的观众多,但篇幅有限,而且在众多新闻中容易被淹没,转瞬即逝。何况他们也不可能把幻灯视频做出来分享。这样说来,黎先生这么多年的独立社区报道工作,是相当难能可贵了。立委的报道常常是对黎先生的一个补充。 演出当天,谭月来电话邀请,说是给你留下最好的票,要几张都成,请务必参加。我还要推辞,她说,别的活动不参加也罢了,这次一定要来,这么多朋友参加的演出,怎么可以不来助兴呢。再说,一碗水端平,你不能参加了上周的和谐音乐会,做了一大篇图文视屏并茂的报道,把大家胃口吊起来,就撒手,不好吧。我真不知道如何说好,她最后又说: 立委,我可要给你带帽子了? 什么帽子? 起码,起码,是不爱国吧。辛亥百年的纪念你都不报道,爱国从何谈起? 好吧,为了不要背负“不爱国”的坏名声,我还是舍命陪君子。我知道,只要我去,我就不会放过录像、摄影和报道的机会。 Stay tuned ...... 黎先生的报道: 《百年辛亥,百年輝煌》大型交響音樂會取得圓滿成功!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2 ,79462,79462#msg-79462
个人分类: 文艺点评|3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朝胜观察389:戏
热度 2 Wuyishan 2011-6-10 13:54
(博主按:今天,一篇“戏”说短文被置顶了,那么,一不做二不休,就再转发一篇“戏”说文章吧。我将文章中最有意思的一句话变成黑体了。) 朝胜观察389:戏 发布时间: 2011-06-10 | 作者:左朝胜 http://www.stdaily.com 2011年06月10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左朝胜    没有想象、没有夸张、没有演绎、没有象征,就没有戏   自幼,生长在一个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的小县城,就说是听戏吧(小县城的人们都是说“听戏”而不是说“看戏”),小时候简直高兴得像过节。小县城有大小两个剧团,一个演泗州戏的叫大团,一个演梆子戏的叫小团。后来好像是县文化馆又成立了一个坠子剧团,直到“文革”,还看过这些剧团演出的现代戏。   如今,生长在一个文化生活更加贫乏的城市,连过节都没有特别的高兴。尽管家里楼下中山纪念堂的围墙上贴满了各类花花绿绿的演出海报,什么欧洲的交响乐、美国的现代舞;新潮歌星闪亮登场、过气歌星回光返照;上过春晚的小品集萃、上过电视的熟脸热笑;魔术杂技花样翻新、话剧舞蹈一锅杂烩……咱的欣赏顶多停留在遛狗时看看海报上的图片,海报最底下一行票价就绝了咱们和文化的缘分,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不看!   其实,说今天城市的文化生活贫乏,也不甚准确。只要没事儿,守着一台电视机就可以将热舞劲歌的演出一目了然,守着一台电脑就可以将古今中外的文化一网打尽。可仍然感觉不到文化的丰沛和水灵,倒是常常怀念小城那乱糟糟闹嚷嚷脏兮兮喜洋洋的戏园子,看的都是真正演员粉墨登场唱念做打,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至于这里的魅力何在?借用儿子在合肥上幼儿园时的一句“名言”,那是第一次带他到剧场看了一场黄梅戏,儿子兴奋地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显摆 ,“我昨天看了真人演的电视!” 上世纪八十年代,所有的艺术形式在孩子的眼里一律都是“电视”,关键是看到了“真人”!   一下子顿悟了:电视、电脑都是“虚拟”的艺术。艺术的魅力,在于“真人”!   请教过八七版的电视剧《红楼梦》编剧之一周岭兄,新拍电视剧《红楼梦》的剧本该如何写才好?周岭兄回答,什么剧本也不要,把《红楼梦》原著摊在膝盖上拍!   后来看看新版的《红楼梦》以及一些重拍的历史剧,果然看出了把“原著摊在膝盖上拍”的意思。如此忠于原著的作品,可怎么看也觉得不像那回事儿。后来,细细一琢磨,敢情是太忠于原著了,连剧中的演员都是按原著上人物年龄选的。一群二十一世纪十几岁的少男少女,演绎着两个半世纪之前怡红院里的男欢女爱。那遗传基因早就变异成另外的“品种”了,相隔着两个半世纪的岁月,造就两拨孩子们的文化氛围迥然各异,让今天十几岁的少年去再现两个半世纪之前,微妙以致难于言表的男女之情,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由此看来,除“真人”之外,尚需“真情”。   突发荒诞奇想,索性让现代人穿现代服装,以现代情感现代语言去演绎历史剧。换句话说,只是借助历史原著情节构架这个“旧瓶”,来装现代人现代情感的“新酒”。没准荒诞到了顶,反倒可以发掘出原著深处的思想。不知有无这样的“戏园子”?在一个历史原著的情节框架之内,真人演绎真情,真话还原真事。朝胜以为,这样的“戏园子”,可以有。   没有想象、没有夸张、没有演绎、没有象征,就没有戏!好的艺术和坏的新闻区别就在于,好的艺术使用“虚假”的元素来刻划人性中的“真”,坏的新闻使用“真实”的材料来粉饰社会中的“假”!当然,也有坏的艺术,演出来像是化了妆读报纸。戏词一旦成为报纸的说教,那可能就真正成为“戏说”了,本想塑造“高大全”,一不留神就演成了“假大空”。这一点,在“文革”中已经多有领教!   打住,别往报纸上扯,还是说戏吧。最近电视台热播了一部反映领袖青年时期从事革命生涯的电视剧,我说“热播”其实是照搬电视台的原话,因为我实在不懂什么叫做“热播”。是指电视台“热烈地播出”呢?还是指观众“热烈地收看”呢?假如,观众收看冷冷清清,您叫“热播”似乎也不合适。据电视台方面评价,这部戏的突破之处就是把领袖也塑造成有血有肉有情有慾的真人了。   其实,领袖也是人嘛,这一点科学上都不否定,偏偏艺术上还要“突破”。特别是把领袖放到戏里,别的人物都可以想象、夸张、演绎、象征,独独领袖还得和纪录片、文史馆、报纸上一模一样,岂不是众人皆彩他独黑白吗?这样一衬托,您想不荒诞也巨荒诞了。   关于塑造领袖艺术形象的戏,最近又要“热播”一部电影《建党伟业》。据娱记们报道,原来有汤唯饰演的革命女青年陶毅一角,后来却被删去了。据说是青年毛泽东在与杨开慧热恋的同时,也曾与陶毅发生过一段恋情。戏份被删,有说是因为汤唯演过《色戒》情色过重;有说是因为领袖恋情与史实不符。对此,权当是瞧瞧戏中之戏罢了。   戏,不必当真,未必就假。 (左朝胜) (科技日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 http://stdaily.com/kjrb/content/2011-06/10/content_313288.htm
1787 次阅读|3 个评论
值得一听再听的中国版的《1812序曲》: 交响史诗《 红旗颂》
热度 3 liwei999 2011-2-1 21:47
引用: 整部作品最令人震撼的是《序曲:红旗颂》,...... 那真是气势磅礴,酣畅淋漓,波波推进,高潮迭起,这样的交响乐力作,不到现场是难以完全体味其妙的。...... 那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高潮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红旗颂》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作曲家吕其明1965年创作的(他就是《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的作曲),我把它看作是中国版的《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文艺晚会中反复演奏的背景音乐就有这首,每当音乐声起,观众的情绪就给带上来,宽广博大,排山倒海。 摘自 《立委: 昨晚华夏礼赞首演音影上网,立委摄影、编辑兼点评 》 音乐是不分国界的,最终也不分左右和政治,内容是过眼云烟,只有曲调永存。从红色中国的特殊年代传承下来的老歌老曲,一样会汇聚到世界的音乐海洋,成为全人类的艺术财富。 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 _百度百科
个人分类: 岁月如歌|464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