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最小雷同原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最小雷同原理(3)--用数值试验获得斩乱麻结局
热度 1 zhangxw 2011-2-8 12:54
最小雷同原理(3)--用数值试验获得斩乱麻结局
最小雷同原理( 3 ) -- 用数值试验获得斩乱麻结局。张学文.2011.2.8 1. 最小雷同原理( 2 )的第 2 个例子已经引向一个定量问题:长度为 L 的线被随机切割为 N 段,其最大雷同的结局显然是每段线头的长度都雷同(相等),其最不雷同的结局自然是有的长,有的短。问题是在最小雷同的要求下,是否可以知道求不同长度的线段各有多少。这被我们称为斩乱麻问题。 2. 本段暂且不正面从最小雷同原理推出最后的定量结果,而是先做实验直接取得结果。这个试验不难。找一条细线,用剪刀一通乱剪,最后再数不同长度的线头各有多少就可以了。小学生都可以做这个实验,但是你需要有耐心计量每个线头的长度,再去统计不同长度的线头有多少,这很费事! 3. 有没有替代它的等价又比较省事的实验方法?有,这就是在电脑上做所谓数值实验。下面介绍不必编程序,多数人几乎都会的 excel 报表软件上的操作,按下面的步骤做就可以。 4. 打开一个 excel 工作表,先让计算机随机地取 N-1 个介于 0 到 1 之间的随机数(用 RAND 函数),如 0.3654,0.25681 等等,把它们存于 excel 表的某一列的 N-1 个格子里,如第 1 列 A 的 A2 , A3 , A…,AN 的这 N-1 个格子里。随后在 B 列把这些数从小到大重新排序,并且把 0,1 补到首、尾。这样就获得了从 0 到 1 之间的 N+1 个数。 5. 你自然可以认为这是随机切割长度为 1 的线段而形成的各个随机的刀痕位置。如果把这些刀痕看作切割点,那么我们就获得 N 个随机切割的线段。而每个线段的长度就是相邻刀痕位置的差值。所以把这一列的 N+1 个数,两两相邻的作减法(在 excel 中作最上面的一次,然后从上拖鼠标到尾,就可以了,十分容易),就获得了随机切割的各个线段的长度了。可以说随机切割麻线的一次实验已经做完了。 6. 如果题目中的麻线长度是 L ,你把以上计算的各个数据(线头长度)都乘以 L ,就完全符合题目的要求了。这在 excel 的操作中也是乘第 1 个数,随后把鼠标拖到数列结尾就得到 N 个线头的随机切割结果了( N 个线段的长度,并且它们的合计 =L )。 7. 有了对 L 长的线的随机切割的 N 个线段值,还需要做一个统计分析,求不同长度(如的线段各有多少。(用 FREQUENCY 函数,进行数组计算)。这就是本随机实验的结局。 8. 你可以把这个实验的结局做成为一张图,横坐标是线段长度(实为一个长度区间),纵坐标是线段长度在该区间内的线段数量。此时,你可以获得一条曲线,它就是实验结果。实验到此结束。 9. 可以想见在做随机切割时,各个线段的长度都相等,完全雷同,的局面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最可能的结局是小线头居多,长线头也有但是很少。而整个曲线光滑、漂亮。 10. 附图就是我做一个实验的最后做图。好了,余下的话下次再说。 一个斩乱麻实验结果
个人分类: 个体通论|3708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小雷同原理(2)--引向定量的问题
热度 1 zhangxw 2011-2-5 13:01
最小雷同原理( 2 ) -- 引向定量的问题 张学文,2011.2.5 1. 在( 1 )里提出了最小雷同原理这个新词,并且给了些定性例子。读者看了可能觉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必然也存在疑虑:你说的这个够得上原理?能与物理学的基础性规律并列?口气太大了吧? 2. 本段不正面回答这个疑问,但是试图让读者初步认识到,我们不是给一些含糊的表述戴上大帽子去冒充原理。最小雷同原理是可能严格化以致定量运用的。本段就是开始把问题引向严格和定量(但还不全是),下面谈两个事例。 3. 设想有 2 个(或者 N 个)物质质点(如分子、原子、电子、苹果 … ),这里所谓的物质质点就是物理学中(不是抽象的几何学中的)的质点,我们承认它们的存在,它们有确定的位置,但是无从计较(不谈论)它们的体积、颜色、成分等等。于是问题大为简化。 4. 2 个( N 个)质点就是一个群体了,这已经符合最新雷同原理的运用范围,可这个原理对这些质点有什么指示吗?真的? 5. 是的,你要是相信最小雷同原理,并且把它运用到这个群体中可以获得这样一个结论: 2 个( N 个)物质质点在相同的时间不可能在相同的位置上。这就是结论,依据最小雷同原理获得的结论,即它们的位置必然不同!请问:这个结论与物理学实践有矛盾吗,有例外吗?就我所知,没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个原理的初步力量!是呀,两个物质质点在物理学意义下在相同时刻不可能存在于相同(雷同)的位置是物理学的直觉,但是没有人证明它或者否定它,而现在就用这个原理来保佑(推论出)它了。即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至少存在一个特征、体征(现在是位置、坐标)不雷同(不一样、不相等)。 6. 两个物质质点不能同时在一个坐标点上、两个人不能同时坐在一个位子上听课、看电影、两个人不能同时是一个 是一个单位的一把手 、两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具有相同的国土、“一山不能容二虎” … 都是最小雷同原理在极端情况的运用个例。 7. 下面是走向定量化的例子:有长度为 L 的麻线一条。被胡乱地切割为 N 段。问其最大雷同的结局是什么,最小雷同的结局是什么? 8. 显然最大雷同的结局是 N 段麻线的长度都相同,并且其长度 =L/N 。最小雷同的结局是 … ,这我说不上,就看你的最小雷同原理是否可以告诉我们新知识了。 9. 是的,根据最小雷同原理,如果能够给出不同长度的麻线各有多少,就是这个原理的本领,如果这个结果还可以被实践所验证,那么它获得了重要的佐证,自然大家也就比较信服这个原理了。 10. 本段初步引出这个定量问题,余下的话后面再说吧。
个人分类: 个体通论|336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