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数据包络分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新书预告:数据包络分析(第六卷)即将出版
热度 1 mazhanxin 2020-1-12 11:30
数据包络分析(第六卷)即将于2020年6月左右出版,感谢各位DEA朋友的支持! 我们从1996年开始从事DEA研究,大部分成果基本整理到6本专著中,上面的是第六卷,其他五卷如下。作为DEA的研究者,我非常真诚的感谢各位朋友多年来的支持和厚爱,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的和所有DEA的爱好者一起为DEA的成长而努力,同时,真诚的希望和各位朋友交流和合作。 1、 (数据包络分析——第一卷) :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方法》,主要介绍DEA基本理论。 2、 (数据包络分析——第二卷) : 《广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主要是对目前DEA理论的推广和拓展。 3、 (数据包络分析——第三卷) : 《数据包络分析及其应用案例》, 为了进一步推进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本书以数据包络分析(DEA)应用为导向,主要探讨DEA模型及其应用问题. 4、 (数据包络分析——第四卷) : 《偏序集与数据包络分析》,主要旨在提出一套支撑DEA方法的新的理论。 5、 (数据包络分析——第五卷) : 《广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II》,主要是对目前DEA理论的推广和拓展。
个人分类: 科研|1117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学相关模型(6)
热度 1 vcitym 2011-8-20 10:17
6、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 (1)背景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对具有相同类型的部门或单位(称为决策单元)进行评价,评价时的基本想法是对决策单元的“输入”(投入、消耗等)和“输出”(效益、产量等)进行考察分析,以判断这些单位或部门的效率或者是已经“输入”的有效性状况(或称为经营效果、工作效率等)。这样就需要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完成。这个方法可以完成这些单位的相对有效性计算。这个方法通过明确地考虑多种投入(即资源)的运用和多种产出(即服务)的产生,它能够用来比较提供相似服务的多个决策单元之间的效率。 1978年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和 E.Rhodes首先提出了一个被称为DEA的方法,去评价决策单元间的相对有效性(被称为DEA有效)。他们的第一个模型被命名为CCR模型。Charnes和Cooper等人的第一个应用DEA的十分成功的案例,是在评价为弱智儿童开设公立学校项目的同时,描绘出可以反映大规模社会实验结果的研究方法。在评估中,输出包括“自尊”等无形的指标;输入包括父母的照料和父母的文化程度等,无论哪种指标都无法与市场价格相比较,也难以轻易定出适当的权重(权系数),这也是DEA的优点之一. 数据包络分析是运筹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生产函数角度看,这一模型是用来研究具有多个输入、特别是具有多个输出的“生产部门”同时为“规模有效”与“技术有效”的十分理想且卓有成效的方法。 1984年 R.D.Banker,A.Charnes和W.W.Cooper给出了一个被称为BCC的模型,1985年Charnes,Cooper和 B.Golany, L.Seiford, J.Stutz给出了另一个模型(称为CCGSS模型),这两个模型是用来研究生产部门的间的“技术有效”性的。 1986年Charnes,Cooper 和魏权龄为了进一步地估计“有效生产前沿面”,利用Charnes, Cooper和K.Kortanek于1962年首先提出的半无限规划理论,研究了具有无穷多个决策单元的情况,给出了一个新的数据包络模型——CCW模型。 1987年Charnes, Cooper,魏权龄和黄志民又得到了称为锥比率的数据包络模型——CCWH模型。这一模型可以用来处理具有过多的输入及输出的情况,而且锥的选取可以体现决策者的“偏好”。 DEA比它评价方法优秀。例如将DEA应用于北卡罗来纳州各医院的有效性评价,已有的按计量经济学方式给出的回归生产函数认为,此例中不存在规模收益。使用同样的数据利用DEA方法后发现,回归生产函数不能象DEA那样正确测定规模收益,其关键在于:(1)DEA和回归方法虽然都使用给定的同样数据,但使用方式不一样;(2)DEA致力于每个单个医院的优化,而不是对整个集合的统计回归优化。 DEA方法和模型,以及对DEA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还在不断的发展和深入。除了上面提到的新的模型BCC、CCGSS、CCW和CCWH模型外,在具体使用 DEA方法时,例如“窗口分析”方法,使DEA的应用范围拓广到动态情形;将DEA应用于决策单元为私人部门(商业公司)时,各决策单元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相互竞争作用等情况。 DEA的优点吸引了众多的应用者,应用范围不断拓展。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d137b0100yj71.html ,另外在城市管理、地理学、土地管理、高校评价等中也得到应用。可以预言,这一方法在会得到更广泛应用。 (2)概念 数据包络分析是一个对多投入与多产出的多个决策单元(同类单位,如企业、部门等)的相对有效性(相对效率)进行评价的方法。 所谓相对有效性是指在同类型的企业部门(决策单元)各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源、资金或劳动力后,对其生产的产品的数值、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相互间进行比较而言,以衡量一个企业或部门的科学管理水平的有效性。 (3)原理 DEA是一个线形规划模型,表示为产出对投入的比率。通过对一个特定单位的效率和一组提供相同服务的类似单位的绩效的比较,它试图使服务单位的效率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获得100%效率的一些单位被称为相对有效率单位,而另外的效率评分低于100%的单位本称为无效率单位。 衡量有效性有三关键,也是应用DEA建模的关键: 第一,什么是系统适当的投入(如劳动力时间、材料金额)及其度量方法? 第二,什么是系统适当的产出(如现金支票、存款凭证)及其度量方法? 第三,正确衡量这些投入产出之间关系的方法是什么? 因此,DEA建模的基本步骤就是: 识别系统特征和性质 定义变量,包括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指主要的变量 选择或改进、建立计算方法 借用或编制新计算工具 结果分析 关于服务单位的样本数量问题是由在分析种比较所挑选的投入和产出变量的数量所决定的。参考已有经验,分析中所使用的服务单位数量K要大于或等于2倍的所考虑的投入种类数N与产出种类数M之和。 (4)软件工具 DEA的软件工具很多,如DEAP、 MyDEA、 DEA-Solver Pro、Lingo、matlab中DEA程序等。 阅读: 魏权龄 ,数据包络分析,科学出版社, 2004 郑新奇,王筱明.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中国土地科学,2004,(2) 城镇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pdf
个人分类: 杂谈|5374 次阅读|2 个评论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yuliping 2010-11-26 22:49
本文发表于2010.1《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者靖飞、俞立平、潘新睿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的前向需求部门,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文章根据2003-2007年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DEA方法结合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研究发现,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加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其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情况极不理想。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其产出效率。 2010.11.26 俞立平 于宁波 论文
个人分类: 技术经济|3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线性科技评价方法合适性测度研究
yuliping 2010-5-13 17:28
评价方法首先要自圆其说,或者说,其评价结果与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要较高,本文提出了两种方法。这方面关注的人似乎不多,算是一家之言。 摘要:为了对 非线性科技评价方法 的 科学合理性进行测度,本文提出两种方法,一是将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总指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然后进行回归分析,利用拟合优度 R 2 值检验指标体系的合适性。二是将各指标作为投入,总指标值作为产出,利用数据包络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用效率的集中度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适性。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认为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较好,同时可以推广到其它指标体系合适性的评价。 本文发表于《情报杂志》2010.2期。 论文下载 2010.5.13 俞立平 于 邗上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4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mazhanxin 2009-9-6 23:10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马 占 新 ? (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 ) 摘 要 首先对近年来 DEA 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归纳,阐述了它的若干重要问题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在 DEA 应用方面,针对实际问题复杂多样、范围广泛以及 DEA 模型本身又种类较多等特点,给出了 DEA 方法具体的工作步骤并明确了每个步骤上应该完成的任务.最后,提出了 DEA 方法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主题词 数据包络分析 DEA 有效 偏序集 格 0 引 言 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简称 DEA) 是著名运筹学家 A. Charnes, W. W. Cooper 等人提出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它把单输入单输出的工程效率概念推广到多输入多输出同类决策单元 (DMU) 的有效性评价中去,极大地丰富了微观经济中的生产函数理论及其应用技术,同时在避免主观因素,简化算法,减少误差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优越性. DEA 方法一出现就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多方面的成果,现已成为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和决策分析、评价技术等领域中一种常用而且重要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手段.为了便于 DEA 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首先对近十多年来 DEA 方法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系统地分类和归纳,综述了它的若干重要问题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在 DEA 应用方面,由于实际问题复杂多样、范围极其广泛,而 DEA 模型本身又种类较多,为了能够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选择恰当的模型并作出客观的分析,必须首先有一套正确的工作步骤,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DEA 方法的优势,并提供更加合理的信息.在已有工作 的基础上,从系统工程的工作方法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最后,提出了 DEA 方法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方向. 1 DEA 研究进展 自 1978 年以来, DEA 方法发展极其迅速,在理论和应用上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DEA 模型的进展 两个最基本的 DEA 模型是 C 2 R 模型和 C 2 GS 2 模型, 1978 年 A. Charnes 等人以单输入单输出的工程效率概念为基础提出了第一个 DEA 模型 C 2 R 模型,它是以分式形式给出的.而后, R. D. Banker 等人从公理 化的模式出发给出了另一个刻画生产的规模与技术有效的 DEA 模型 BCC 模型,并证明了它与 C 2 R 模型具有相同的形式. 1985 年 A. Charnes 和 W. W. Cooper 等人针对 C 2 R 模型中生产可能集的凸性假设在某些条件下是不合理的,给出了另一个评价生产技术相对有效的 DEA 模型- C 2 GS 2 模型.这两个模型的产生不仅扩大了人们对生产理论的认识,而且也为评价多目标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使得研究生产函数理论的主要技术手段由参数方法发展成为参数与非参数方法并重.上述两个模型是最基本的 DEA 模型.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一些新的 DEA 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对权重的改进 原始的 DEA 模型对权重无任何限制,它实际上是选取了对被估单元最有利的权重,这样得出的结果可能不符合客观实际.因而,对权数加以研究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1986 年 Charnes 等人给出了一个含有偏好的 DEA 模型 C 2 WH 模型.这一模型通过调整锥比率的方式能够反映人的偏好,从而使决策更能反映人的意愿.由于 C 2 WH 模型本身并不直观和具体.因此,针对于不同的情况又有许多特殊形式的模型被讨论.例如文 针对权重间具有强序关系或弱序关系的情况,给出了权重弱排序和权重严排序的 DEA 模型.文 根据船形设计的具体特点,给出了 C 2 WHL 模型用来评价船型设计的有效方案. (2) 对输入输出方面的改进 原始的 DEA 模型中对所有的输入输出指标没有任何限制,但在实际问题中它们有时是可控的有时是不可控的. R. D. Banker and R. Morey 于 1989 年提出并研究了能处理既含有可控输入 ( 出 ) 又含有不可控输入 ( 出 ) 的 DEA 模型. 1995 年,刘永清等又给出了要素在有限范围内变化的 DEA 模型. 1996 年何静针对评价单元只有输入或输出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评价只有输出 ( 入 ) 指标的模型并讨论了其相关性质.另外,还有人研究过使用类别变量的 DEA 模型 、以序数词作为输入输出变量的 DEA 模型 等. (3) 对决策单元的改进 原始的 DEA 模型是针对决策单元有限的情况进行讨论的,为了解决具有无限多个决策单元的评价问题, 1986 年 Charnes, Cooper 和魏权龄等人利用半无限规划理论将 C 2 R 模型推广到具有无限多个决策单元的情况,给出了 C 2 W 模型 .实际上 C 2 WY 模型和 Banach 空间中的 DEA 模型也是可处理无限多个决策单元情况的 DEA 模型. (4) 综合 DEA 模型的研究 由于适合于不同需要的 DEA 模型已提出多种,一些新的模型还在不断涌现.那么,对每一模型的基本性质、求解方法等都分别进行讨论,常常会出现一些重复的工作,并且也给编程和使用带来不便. 1988 年 Charnes 等人给出了一个综合的 DEA 模型 C 2 WY ,这一模型除包含了两个最基本的 DEA 模型外,还包含 C 2 W 模型和 C 2 WH 模型.而后,李树根等于 1994 年给出了 Banach 空间中的 DEA 模型,证明了有限空间中的上述模型都是 Banach 空间中的 DEA 模型的特例.这些模型的提出对研究 DEA 模型的一般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 C 2 WY 模型不能直接进行编程计算.因此,文 给出了一个综合的 DEA 模型 (ZHDEA) 并探讨了其求解方法.这一模型不仅包含了多种常用的 DEA 模型,而且还可以直接编程计算,通过确定一些参数就可以获得一些常用的模型.因此,给使用带来了方便. (5) DEA 模型应用空间的推广. 对某些系统用欧氏空间去表示和处理有时会遇到困难.因此,文 引入了 Banach 空间的 DEA 模型.文 提出了基于 Fuzzy 集理论的 DEA 模型.而后,文 又从偏序集的角度刻划了 DEA 有效单元的本质特征,并推广了 DEA 有效性的概念,给出了 SEA 方法.这一模型不仅是应用偏序集理论对欧氏空间难于处理系统评价的一种尝试.同时,也为格论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找到了一个有效途径. 此外,还有发展 DEA 模型 、动态 DEA 模型 以及考虑随机因素的 DEA 模型 等.总之,自 1978 年以来,多种派生和专用的 DEA 模型相继诞生.他们随着 DEA 方法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显示出他们的重要地位,并成为系统分析的有力工具之一. 1.2 DEA 相关理论的进展 DEA 理论的发展使人们对 DEA 方法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DEA 理论的进展主要表现为: (1) 对 DEA 有效性的研究 DEA 有效是 DEA 理论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 由于它在 DEA 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对 DEA 有效性问题的研究也较多.首先是对 DEA 有效性的含义以及 DEA 有效单元的结构与特征的认识.例如, 1991 年李树根等对 C 2 R 模型和 C 2 W 模型下的 DEA 有效决策单元集合的结构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些理论上的结果.而后,文 又把总体有效分解为规模有效、饱和有效和纯技术有效三类,并分析了各种有效的含义. 1994 年冯俊文讨论了 C 2 R 和 C 2 GS 2 模型的 DEA 有效性问题,给出了 DEA 有效 (C 2 R) 及弱有效的一个充要条件,并讨论了一些相关性质.另外,文 还从偏序集的角度刻划了 DEA 有效的本质特征,证明了 DEA 有效单元的本质就是某一个偏序集的极大元. DEA 有效性与指标及决策单元个数之间的关系密切.文 对指标特性与 DEA 有效性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评价指标增加或指标中存在线性关系时某一决策单元 DEA 有效性变化的规律.文 给出了决策单元如何只改变输出使其变为有效的计算方法.魏权龄等分析了决策单元的变更对 DEA 有效性的影响 . 1989 年魏权龄等针对综合 DEA 模型给出了 DEA 有效决策单元集合的几个恒等式 ,从而使决策单元进行分组评价成为可能.进而使大规模决策单元的评价问题找到了简化的办法. 1993 年吴文江给出了寻找 DEA 有效单元的一种新方法.针对以往对有效单元的分析较少,赵勇等 还 对有效单元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这些工作不仅为我们应用 DEA 方法进行评价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增强了 DEA 方法评价的能力. (2) 数据变换不变性的研究 关于数据变换不变性的研究是 DEA 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与决策单元的灵敏度分析、发展的 DEA 模型及改变输入输出使决策单元有效等问题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因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 指出当观测点较少时,对生产函数作线性逼近显得比较粗糙.为此,对数据作了一些调整转换,通过这种转换可将对实际前沿生产函数的局部线性逼近改为 Cobb-Douglas 生产函数的局部逼近.从而,使得生产前沿面的逼近更能反映生产实际.文 探讨了文 变换的理论依据,得到了数据在正严格保序变换下保持 DEA 有效性不变.在此基础上,文 对数据变换下 DEA 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一些基于偏序集理论的变换性质.这些结论将有助于 DEA 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和拓展. (3) 灵敏度分析 DEA 方法的灵敏度分析一直是 DEA 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尽管目前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已经接近成熟,但通常的线性规划的灵敏度分析不能直接应用于 DEA 方法的灵敏度分析中.因此, 1985 年 A. Charnes 等人从构造一个特殊的逆矩阵的观点出发,研究了有效决策单元单个产出量变化时的灵敏度分析 .而后, Charnes 和 Neralic 又利用基础解系矩阵对加性 DEA 模型的灵敏度分析问题进行了探讨.另外, 1994 年朱乔、陈遥还利用权重来分析 C 2 R 模型的稳定性.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 1997 年何静等给出了有关决策单元为 DEA 有效 (C 2 R 或 C 2 GS 2 ) 的充要条件的两个定理,并用它分析了 DEA 的灵敏度问题.另外,杨印生等还研究了带有参数的 C 2 R 模型的灵敏度问题 . (4) DEA 方法与其它方法的比较研究 DEA 方法 与其它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是一项十分引人注目的工作. 1993 年王应明等指出了 DEA 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用于评价工业经济效益的不足,在这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权重的评价方法. 1998 年王宗军对主要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分析了 DEA 方法的弱点在于应用范围仅限于一类多输入多输出对象系统的评价,对有效决策单元所能给出的信息太少.同时,还指出尝试将各种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运用是综合评价的一个研究趋势. 另外,其他方面的成果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 1.3 DEA 应用的进展 DEA 方法是评价多输入多输出同类部门 ( 或单位 ) 间相对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第一个成功应用的案例是对为弱智儿童开设的公立学校项目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选取了象父母的照顾等一些不可公度的指标,同时也选取了象自尊等一些无形的指标. DEA 方法不仅能对此问题进行评价,而且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大规模社会实验的结果. DEA 方法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使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发展. DEA 方法深刻的经济含义决定了它在经济分析领域中的重要价值.作为评价经济系统相对效率的方法,它与生产函数具有紧密的联系. 1989 年魏权龄等介绍了运用 DEA 模型建立生产函数的方法 .进而,证明了在单一输出的情况下, DEA 有效曲面就是生产函数曲面 .此外, DEA 方法在阶段 C-D 前沿生产函数和外沿生产函数的估计方面也有研究 ( 参见文 ) . 技术进步与生产函数之间关系密切,而 DEA 方法在刻画生产函数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它在评估技术进步方面更具优势. 1991 年魏权龄等 通过由 DEA 模型确定生产前沿面的途径给出了一种测算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进步速度的模型.而后,文 对评估技术进步的几种方法作了分析和归纳,并借助 DEA 理论探讨了技术进步与规模报酬的关联关系. DEA 方法的另一个较活跃的应用领域是对效率和效益方面的研究.用 DEA 方法研究企业经济效益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1990 年魏权龄等应用 DEA 方法对中国纺织工业部系统内的 177 个大中型棉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此,文 都对 DEA 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应用改进的模型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问题进行了探讨. 1992 年,朱乔、陈遥利用 DEA 方法建立了求生产单元的最小成本及最大收益模型,并依据要素的市场价格,分析了投入产出最佳组合效率问题 . 1995 年,迟旭讨论了 DEA 方法与生产函数之间的内在关联,推导出生产规模收益、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等经济指标的 DEA 计算公式. 此外, DEA 方法还可以用于系统的预测预警研究. 1991 年朱乔等给出了一种基于 DEA 方法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吴文江等将弱 DEA 和 DEA 有效性用于预测问题进行了探讨 . 1992 年,盛昭瀚等还将 DEA 方法应用于区域国民经济的预警系统. 总之, DEA 方法应用广泛,成功的案例很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EA 方法也必将被不断地完善,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DEA 方法的工作步骤 在应用 DEA 方法进行评价时,为获得一个比较可靠的结果需要在下面几个步骤上多次反复.有时甚至还要结合其它定性或定量方法. 明确问题阶段 :为使 DEA 方法所提供的信息更具准确性和科学性这一阶段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 首先需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并围绕评价的目标对评价的对象进行分析.包括辩识主目标和子目标,以及影响这些目标的因素.并建立一个层次结构. (2) 确定各种因素的性质,例如把因素分为可变的或不变的,可控的或不可控的以及主要的或次要的等等. (3) 另外,还要考虑因素间可能的定性与定量关系. (4) 由于有些决策单元是开放性的,因此,有时还要辩明决策单元的边界.还应对决策单元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 (5) 另外,还应对结果进行定性的分析和预测. 建模计算阶段 :这一阶段要完成: (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第一阶段的分析结果,确定能全面地反映评价目标的指标体系.并且把指标间的一些定性关系反映到权重的约束中,同时,还可以考虑输入输出指标体系的多样性,将每种情况下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然后获得比较合理的管理信息. (2) 选择 DMU :选择 DMU 本质上就是确定参考集.因此, DMU 的选取应满足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具有相同的目标、任务、外部环境和输入输出指标.决策单元的选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收集和整理的数据具有广泛性. (4) 根据有效性分析的目的和实际问题的背景选择适当的 DEA 模型进行计算. 分析结果阶段: 这一阶段要完成: (1)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无效单元无效的原因,并提供进一步改进的途径. (2) 根据定性的分析和预测的结果来考察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必要时可应用 DEA 模型采取几种方案分别评价,并将结果综合分析.也可结合其它评价方法或参考其它方法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上边的过程可以简单地用图形表示如下: 数据不全或没有可替代数据 确定新的指标体系 定性分析与其他来源的信息 其它信息来源 定性分析与预测 提供建议和参考 结果失真 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明确 问题 建立指 标 体系 搜集 / 整 理数据 确定评 价目标 选定 模型 评价 分析 选择 DMU 原始 情况 提供 建议 明确问题阶段 分析结果阶段 建模计算阶段 图 1 DEA 方法工作步骤流程图 3 展 望 DEA 方法是评价一类具有多输入多输出单元的一种十分有效方法,二十多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 DEA 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首先,复杂系统评价方法的研究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但这同时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在应用 DEA 方法评价复杂系统时,该方法既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因此在这一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不仅能够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复杂系统的评价方法,而且有可能开辟 DEA 方法研究的新方向.其次, DEA 有效单元与偏序集的关系密切,从偏序集的角度研究 DEA 方法不仅能丰富 DEA 方法的理论,而且有助于 DEA 方法的推广.同时, DEA 方法与其他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运用的研究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方向.另外,在计算的方法、程序的设计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 DEA 的模型与方法方兴未艾.我们愿同全国的其他同行一道为推进 DEA 方法在我国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Charnes A, Cooper W W and 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 6(2):429~444 2. 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的 DEA 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3. 魏权龄,卢 刚. DEA 方法与模型的应用数据包络分析 ( 三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89, (5):67~75 4. Banker R D, Charnes A and Cooper W W.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1984, 30(9):1078~1092 5. Charnes A, Cooper W W, Golany B, Seiford L and Stutz J. Foundations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for Pareto-Koopmans Efficient Empirical Production Function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85, 30(1):91~107 6. Charnes A, Cooper W W, Wei Q L and Huang Z M. Cone Ratio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Center for Cybernetic Studies Report, CCS, Dec 1986 7. 张景义.一类偏好结构下的 DEA 分析方法和模型: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1997 8. 刘寅东,李树范,唐焕文,李纪选.船型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的 DEA 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5 , (6):873~878 9. Banker R D and Morey R C. Efficiency Analysis for Exogenously Fixed Inputs and Outputs. Operations Research, 1989, 34(4):513~520 10. 刘永清,李光金.要素在有限范围变化的 DEA 模型.系统工程学报, 1995, (4):87~94 11. 何 静.只有输出 ( 入 ) 的数据包络分析及应用.系统工程学报, 1995(2): 49~55 12. Banker R D and Morey R. The Use of Categorical Variabl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nagement Science, 1986, 32(12):1613~1626 13. Cook W D, Kress M and Seiford L. On the Use of Ordinal Data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93, 44(2):133~140 14. Charnes A, Cooper W W and Wei Q L. A Semi-infinite Multicriteria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with Infinitely Many Decision Making Uni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Center for Cybernetic Studies Report CCS 551,September,1986 15. Charnes A, et al. Compositiv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 Center for Cybernetic Studies Report, CCS, June 1988 16. 李树根等. Banach 空间的 DEA 模型.东北运筹与应用数学,大连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17. 马占新,唐焕文.一个综合的 DEA 模型及其相关性质,系统工程学报, 1999 ,14(4):311~316 18. 杨印生,张德俊,李树根.基于 Fuzzy 集理论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欧进萍等.模糊分析设计理论及应用.北京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19. 马占新,唐焕文. DEA 有效单元的特征及 SEA 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9,(4):577~582 20. 周泽昆等.评价管理效率的一种新方法.系统工程, 1986(4):42~49 21. Sengupta J K. Dynamic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1996, 27(3):277~284 22. Sengupta J K.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for Efficiency Measurement in the Stochastic Case. 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1987, 14(2):117~129 23. 李树根,杨印生. DEA 有效决策单元集合的结构.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1991 (3):1~4 24. 朱 乔,盛昭瀚,吴广谋. DEA 模型中的有效性问题,东南大学学报, 1994 , (2):78~82 25. 冯俊文. C 2 R 和 C 2 GS 2 的 DEA 有效性问题.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994 , (7):42~51 26. 吴广谋,盛昭瀚.指标特性与 DEA 有效性的关系.东南大学学报, 1992 , (5):124~127 27. 吴文江. 只改变输出使决策单元变为 DEA 有效. 系统工程, 1995 , (2):17~20 28. 吴文江. DEA 中只改变输出使决策单元变为有效的方法.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1996(1):56~59 29. 魏权龄,李宏余.决策单元的变更对 DEA 有效性的影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91 , (1):85~97 30. 魏权龄,卢 刚,岳明.关于综合 DEA 模型中的 DEA 有效决策单元集合的几个恒等式.系统科学与数学, 1989 , (3):282~288 31. 吴文江,袁仪方. 有关寻求 DEA 有效的决策单元的方法. 系统工程学报 1993, (1):80~88 32. 赵勇等,数据包络分析中有效单元的进一步分析.系统工程学报, 1995 , (4):95~100 33. 岳 明.用 DEA 方法确定生产函数.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90, (4):38~46 34. 李纪选等.用 DEA 方法确定生产函数的一点注记及决策单元 DEA 有效的条件.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996, (3):241~247 35. 马占新,唐焕文.关于 DEA 有效性在数据变换下的不变性.系统工程学报, 1999, (2):40~45 36. Charnes A, et al. Sensitivity and Stability Analysis in DEA, Annals of OR, 1985, 2:139~156 37. Charnes A, Neralic 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Additive Model in DEA,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0, 48(7):332~341 38. 朱 乔,陈 遥.数据包络分析的灵敏度研究及其应用.系统工程学报, 1994 , (6):46~54 39. 何静,吴文江.有关 DEA 有效性 (C 2 R 或 C 2 GS 2 ) 的定理及其在灵敏度分析中的应用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 (8):14~19 40. 杨印生等.带有参数的 C 2 R 模型的灵敏度分析.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997, (12):59~62 41. 王应明,傅国伟.一种用于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模型与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993 , (3):18~21 42. 王宗军.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及其研究趋势.管理科学学报, 1998, (1):74~79 43. 魏权龄等. DEA 方法与前沿生产函数.经济数学, 1989, (5):1~13 44. 魏权龄,肖志杰.生产函数与综合 DEA 模型 C 2 WY .系统科学与数学, 1991 , (1): 43~51 45. 穆 东.阶段 C-D 前沿生产函数的 DEA 估计.系统工程, 1995 , (5):48~51 46. 穆 东.外沿生产函数的 DEA 估计新方法.山东矿业学院学报, 1995 , (2):163~166 47. 魏权龄, Sun D B ,肖志杰. DEA 方法与技术进步评估.系统工程学报, 1991 , (2):1~11 48. 杨士辉.技术进步评价比较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3 , 13(1):59~63 49. 曲雯毓,唐焕文,李克秋.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的 DEA 方法.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998, (10):33~35 50. 冯英俊,李成红.全国各省市工业企业的相对效益及技术进步增长速度的测算方法及结果.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992, (4):1~12 51. 朱 乔,陈 遥. 求最小成本、最大收益和最大利润的一种新方法.系统工程学报, 1992, (2):79~86 52. 朱 乔,陈 遥. 评价输入输出最佳组合的非参数方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4 , (1):69~73 53. 迟 旭.生产前沿面有效性分析的非参数方法和人力资源发展研究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1995 54. 朱 乔,陈 遥.一种预测的新方法. 数理统计与管理, 1991 , (6):41~54 55. 吴文江,何 静.有关将弱 DEA 有效性用于预测的探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6 , (7):37~42 56. 吴文江.有关 DEA 有效性用于预测的探讨.预测, 1995 , (4):58~60 57. 盛昭瀚,朱 乔,吴广谋.区域国民经济 DEA 预警系统.系统工程学报, 1992 , (1):97~103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a Zhanxin (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 Hohhot 010021) Abstract At first, main research results in DEA field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is presented. Secondly, the work steps in DEA and the tasks in each one are suggested due to its complicated objects, large applying scopes and multiplicate models. Finally, some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presented. Key words DEA method , DEA efficiency , poset , lattice . ? 作者简介:马占新,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综合评价与决策分析,系统风险评估,系统优化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个人分类: 管理|8817 次阅读|1 个评论
基于DEA与BP神经网络的科技投入评价研究
yuliping 2009-6-29 15:03
按:该文发表于《科技管理研究》,2009.6 俞立平 为了对中国地区宏观科技投入进行事前评价,本文首先选取科技投入产出的若干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效率,然后选取科技投入的相对指标作为输入变量,效率值作为输出变量,利用 BP 神经网络进行学习,建立预测模型,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优选科技投入指标、采用最新数据、增加学习样本等方法提高模型的精度。该方法除了进行宏观科技投入的评价外,也适用于特定行业的企业。 PDF文件下载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4872 次阅读|1 个评论
论文: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Fertilizatio
shangsh 2008-11-14 20:03
说明:本文2008-10-20在CCTA2008上宣读,全文发表于会议论文集: Shang Songhao, Mao Xiaom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on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Irrigation-Fertilization Schemes for Winter Wheat in North China . In: Li D., Zhao C. (eds.). Computer an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II, Volume 1. Boston: Springer, 2009, 39-48 Abstract Crop production is a process of multiple inputs (water and nutrients, etc.),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nputs and crop yield are very complex. This study used a model for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fertilization schemes for winter wheat in North China. Th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the Xiaohe Irrigation Experiment Station in Central Shanxi Province, China. Sixteen irrigation-fertilization schemes, the combinations of four levels of irrigation (irrigation volume from 0 to 300 mm) and four levels of fertilizer (0, low, moderate and high), were considered in the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wheat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For schemes without fertilization, wheat yield and WUE tend to be the lowest for all the irrigation levels and vary little with irrigation volume. With a specified irrigation volume, wheat yield and WUE tend to increase with fertilizer level. At a specified fertilizer level, wheat yield tends to increase with irrigation volume, while WUE is less influenced by irrigation volume. Among the sixteen schemes, ten were evaluated to be DEA efficient or nearly DEA effici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oper combination of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is necessary for efficient use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Low fertilizer level with no irrigation and low, moderate or high fertilizer levels with more irrigation volume are generally effective for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摘要及全文链接: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x5175g28816444r1/?p=caef1ffbb5f64cd8af2d334ccb819b39pi=4 全文:
个人分类: 论著|512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