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效率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效率和创造力的两难
bearmountain 2010-3-26 11:37
从科学管理说起。 德鲁克说,美国对西方思想界的两大有持久影响的贡献,一是联邦宪法,二是泰勒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何方神圣?泰勒( 18561915 )说,科学管理的意义在于,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如果 诸 君还记得社会主义的定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很容易看出来,早在一个世纪以前,泰勒就指引美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不过,科学管理的主要思路,是反技能:把需要复杂技能的工作,分解成多个简单的工作。 最早把科学管理思想发挥到极致的,是福特汽车的流水线。老福特本人是天才工程师,开始时一年敲敲打打也只能造几十辆汽车。后来老福特把造车工艺分解成上千个步骤,招聘工人,只需要几天的培训就能上岗。 T 型车不断降价, 1908-1927 年 20 年间共售出 1500 多万辆,最低达到了 260 美元,把美国搞成了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福特也因为成功而败给了通用:车太便宜了,消费者宁愿多花点钱买高档一点的。 工人的工作变成了《摩登时代》中卓别林大师那个样子,简单机械,导致工人的流失率一度达到了每年 380% ,一年换三、四茬,严重影响生产。老福特发狠把工人的工资提高了一倍有余(日工资 5 美元),才把工人队伍稳定下来。对外宣称是要让每个工人都买得起车,虽然有点虚伪,但工人的高生产率使福特付得起这个工资,这不是虚的。 像老福特这种做法,美国工业体系几十年改造下来,再逐渐机械化、自动化,就物质极大丰富了。到六、七十年代,连钢琴都成了生活必需品,找政府要救济金的人,家里可以有钢琴。就业人口大量被机器排挤到第三产业。 不过,科学管理最初受到了有技能的工人的强烈抵制,谁愿意让自己积累了多年的技能失效,跟生手挣一样的工资呢。 兜了一个圈子,再回到德鲁克。德鲁克说:知识生产领域,也有提高生产率是需要,就目前来讲,思路也无非是科学管理,即把需要复杂技能的工作,分解成简单的工作。 科研机构做课题,要省钱高效,就会尽量把课题分解成简单、低要求工作,而不是尽量培养人的综合素质。这种简单分工,有天赋、有抱负人是难以忍受的。结果自然是逆淘汰:最有天分、有奋斗精神的人被淘汰到国外去了,留下听话干活儿的。 对于公司来说,科学管理造成的这种逆淘汰是正常的。虽然有弊:创新能力下降;也有利:工资成本降低,且不会因为少数关键员工的变动,造成对公司业务的大的冲击。下降的创新能力,也可以由收购新的、有创造力的高科技小企业来弥补。 对于科研机构来说,下降的创新能力,只能由引进国外人才来弥补。引进到诺贝尔奖潜力股的可能性有多大?恐怕没多少想象空间。 省钱高效和创造力的两难,难说有什么办法能解开。国内的科研机构,如果是课题导向、公司化管理,很自然会走上反技能的路子。所以对于那些想做学问的学生,要解除郁闷,抗争是没前途的,只有用脚投票一途。 不过科研机构的公司化管理、提高效率也是正经工作。最坏的选择可能是夹在中间,什么都想要,就像布里丹的驴子,什么都做不好。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亲历中国的“软环境”在变
wangyk 2010-3-21 00:52
王 应 宽 2010-03-20 Beijing, China 亲历中国的软环境在变 去年赴美国访学,见证了西方工业化的发达,也感受到中国在很多方面的差距。其中听很多人说得最多的就是:中国的软环境与国外相比差距巨大,而且有些东西,很难在短时间内根本改观。因为中国大中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已经在赶英超美,甚至独领风骚了,但除此之外的东西就相差甚远了。所谓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件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在现有的环境下,这些因素又集中体现在体制机制上。 大的方面暂不去谈,仅说说我亲身经历的两件事情,来说明中国的软环境在变,而且我深信会越来越好。 第一件事情发生在三年前,时间大约是 2006 年 9 月的某天。为迎接那个国庆长假,也终于要实现买车的梦想了。正巧商家竞相让价,挑来选去,最后目标锁定福特蒙迪欧自动挡黑色小轿车。于是倾家所有,还从亲友告借,交完款项提车,就与 4S 店的伙计们兴高采烈的去朝阳车辆管理所上牌照。当时那个人多哟,耐心排队等候是必须的。大厅里环境脏乱差,没有凳子,没有空调,闷热难捱,但工作人员里间冷气十足,环境卫生舒适,也配有饮水机等设施。我们从下午两点开始排队等候,等待了 3 个多小时,终于在我们忍受酷暑、精疲力竭但马上看到希望的时候,只听见,窗口里面的工作人员抬高嗓门极不耐烦的扔出一句下班了,明天再来,于是啪的一声把窗门关上了。后面排着队的十几人气得半死,有的脾气火爆的就双脚离地的跳起来骂娘,但很快被保安和警察驱逐出去了。我们这些斯文人不会骂人,只好无可奈何的撤回,次日再去。次日很早就起床赶去排队办车牌号,也排了一个多小时。当时的规则是一拍五,就是在计算机上选号,一次可拍 5 个号,五选一。我的运气不错,拍出的 5 个号都还不错,就取了一个 03158 的号,因为前一天排在京 J 到次日就转到京 K 了,还算一个不错的号,也就消了心中的闷气。毕竟,太好的号没有,因为早让他们那些龟儿子提前拿出来搞关系送人或高价卖出赚钱了。但他们又不把那些特差的号 等剔除。听说杭州的交管部门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好号不单独拿出,还把很差或听着不吉利的号全部剔除,供车主们公平拍选。 因为此前没有见过别的国家政府或管理部门是怎么办事的,还以为大都如此,于是也就习惯于这种方式。在美国我曾去明尼苏达州政府服务机构办理一个停车证,当然是办给研究组里的同事们用,因为办一个 Permit 几乎可以在我租房周围免费停车(停车费很低),但在一路之隔的校园内停车按小时计价停车费就很贵。我去办证的地方环境很好,很干净,也排队,但人不多。有一位负责接待的金发女郎,笑容甜美,发给我一个排队的号,并耐心的指导我填表办理,完后让我们坐沙发上等待。大厅里有报刊旅游册子等可免费取阅,还有饮水机可喝水。大厅的暖气 / 空调使工作人员和去办事的人都感觉很舒适。服务很周到,办事效率高,只要手续资料齐全,很快就办理。真正体现人性化服务,好像也不存在找关系的现象。 第二件事,就发生在前几天,这次是去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办因私护照。 2010 年 3 月 11 日上午,我大约 10 点钟才赶到位于朝阳区霄云路霄云里 1 号的北京市工商局朝阳分局办公楼,朝阳公安分局出入境接待大厅就在该办公楼的一层办公。此前想当然的以为在红领巾桥附近的朝阳公安局内,结果白跑了一趟。该楼的办公条件与 3 年前的京朝车管所的截然不同。办事接待大厅里宽敞明亮,干净卫生,有很多带靠背的椅子供人们休息或等待,还有专门为填表设置的书写台,签字笔、表格、胶水等一应俱全。组织安排也很有序,填表、照相、复印、交表审核、交费等流水线作业,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人多排队是肯定的,这是中国特色,外出办事几乎没有不排队的,也几乎没有不插队的。但这次办事还比较顺利,感觉明显好于 3 年前。我本来只打算办一本因私护照,但看到表格也有办港澳通行证的,觉得好奇,也想捎带着办一个。也想找机会去港澳看看,自英国鬼子和葡萄牙海盗分别把香港和澳门还给我们已经好些年了,也应该去慰问一下,看看曾经受列强们欺负的港澳同胞现在生活的咋样!因为多添两个表格,加之照相,时间就晚了。大厅里标示的时间是上午 8:30-11:30 ,下午 1:30-4:30 。眼看时间已经过 11:30 了,我的证件还没有复印,只能准备好后才能去排队交表。填表、照相和证件复印期间,一直有工作人员给大家指导,服务态度较好。照相的地方也不错,技术娴熟,几秒钟就照完,每次都还征求意见,不满意可以重照,而且照过的照片打印后保存,同时就共享到办证窗口的计算机里,非常方便快捷。我因后来临时决定加办港澳通行证,还需要照片和条形码,我再回照相室,也没有为难我,就调用我刚才拍摄的照片。当我一切就绪排队交表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看着还有二十余人在排队,几位工作人员仍在耐心的接待我们。因为此前有二位同志填表没带笔,我主动借给笔用,他们填完表就排队去了,排在比较靠前,等我过去排队时,就喊我过去还给我笔,并让我排在他们前面,说已经帮我排着队呢,于是我就跃升至队伍的前三分之一。等着快轮到我的时候,先前外出午餐的工作人员回来了两位,于是马上开始工作,就叫我去了刚开的窗口。资料审核通过后就转去下一个窗口交费,很快办完,并告知我 3 月 19 日自带身份证去领取。办完时我看时间已经是 12 : 58 。工作人员并没有在 11 : 30 停止办公,让我们等到下午 1 : 30 再办。 3 月 19 日上午,我上班路过时赶早就去取证。到跟前才发现身份证没在身上,放在包里其他地方一时找不出来,但手里的收据、医疗社保卡(与身份证很类似,上有身份证号和照片)、工作证等足以证明我的身份。于是解释了一下,工作人员也给予宽容,让我写上本人取走并签名,就把所办的护照和港澳通行证取走了。 此次办证的经历与 3 年前在京朝车管所办理车牌照的经历截然不同。切身感受到政府机构的办事能力、效率、服务态度等明显提高。虽然这只是我经历的两个事件点,不具有统计学规律,但以一管之见,从时隔三年,在类似机构办类似事情的经历,可以感觉到中国的软环境在变。而且,我相信,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思想观念在转变,服务意识在提高,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11 次阅读|1 个评论
给李侠老师颈椎病的参考建议
ljry8044 2010-3-5 13:25
我不喜欢作无用功,如提议,则喜提能产生实质性作用的有用之“议”,这就得首先听其言,观其行,顺势而为。因为影响一个人很难,有些一两个小时就能发生作用,有些则需要成年累月,有些则一辈子难起效。一般的,我善于影响与我思维风格相近的人,一两个小时就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如风格不一致,那么,只有持续交往下去,才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很清楚,在这个浮躁年代,冒然给人提建议多是徒劳之举。不过,还是想知傻犯傻一次。我确信,我的建议会对颈椎病患者能到实质性作用,但我不确信自己的表达方式能否被接受,我的思维方式不易被偏文者所接纳,为此,我尽可能从多角度来阐述问题。 研究表明:前趴一寸,颈椎压力增一倍 颈椎在正常屈伸的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也就有一个脑袋的重量,如果往前倾,超过了正常的屈伸角度,其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大。英国有研究指出,身体向前趴一寸,颈椎压力增一倍(另一侧则处在低负荷的萎缩中)。时间一长,颈椎就容易疲劳,长期如此,会出现颈椎疼痛,导致颈椎病,身体活动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如生活方式不改进,颈椎病就是不治之症,再好的医疗措施都不能根治。 那么如何改进生活方式呢?虚领上顶! 虚领上顶 与静坐时相比,我们就会发现,行走时有一种头部向上顶的感觉。 头往上顶促成了一条更加稳定的躯干的中轴线,促进整个身体在行走过程中围绕这条中轴线旋转,增加了行走过程中身体的平衡稳定性。 但是头部上顶又不能过于僵硬,颈部得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因为头颈部还得用来调节身体平衡。我时常沿着马路边的人行道行走,而人行道常常是高低不平的,大体上来说是靠马路一侧较靠住宅一侧更低。在每天的行走过程中我开始渐渐发现我头颈总是略偏向路面更高的一侧,如果路面左高右低,我头部则略向左偏,反之则略向右偏。总之,头颈会自动偏转调节身体平衡。 对我来说,走路时头往上顶是优化行走姿势自然而成的结果。但是我很快就又发现,有意加强头颈动作也会反过来进一步提高行走时的动作质量。 而且一旦头往上顶后,则自然会有种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 太极拳拳谱中的用“虚领上顶”来形容,其意为,头部要顶,项部要直,同时项部要灵活,可随意转动调节平衡,微收下颏。切忌:低头、昂头、歪头、晃头。 领——即提起,引领的意思。意为,头作为一身之首,在行走中起着引领全局的作用。 虚——就是要保持心灵的空寂,也就是要排除其它杂念,以便将意念集中至运动中来。同时也可以让你远离各种杂念的烦扰,让心情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调节。 也有人用“顶头悬”来形象地形容“虚领上顶”。 意思是既要保持头部的上顶姿势,又要保持头颈的灵活自如,如同悬浮在水中一样,能随意转动来调节身体的平衡。 “虚领上顶”对日常生活同样管用,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要保持“虚领上顶”,只是不要刻意保持头颈的竖直状态即可。“虚领上顶”可以防止颈椎病,可以振奋精神、防止萎靡不振,提高工作效率。总之,若想保持身心健康,就请 “虚领上顶”。做到“虚领上顶”,好过任何防止颈椎病的健身操。 也许会有人说,“虚领上顶”的作用有这么夸张吗?我可以告诉你,“虚领上顶”的实际意义比这还夸张,我们人类的进化从一定程度上就是拜“虚领上顶”所赐。 在进化之前,古猿的头骨还是同肩膀连在一起的,而我们聪明的先祖却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坚持“虚领上顶”,终于进化出今天这样利于直立运动和思考的结构。所以强烈建议读者,不要总是低头缩颈,重返古猿人之路。 如果你觉得要想一下子做到“虚领上顶”比较困难,那就多走,快走,多跑吧,自然促进“虚领上顶”习惯的形成。 下面的练习或许有助于强化 “虚领上顶”意识: 1、 在空闲之际,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试着多去比较头颈放松时的感觉和虚领上顶的感觉,充分感受虚领上顶的提神和怡心作用。比较多了以后,自然就会抛弃原来的放松状态转而习惯虚领上顶了。 2、 练习从事提水等适量的负重活动,一旦手里负重,对人体的生物力学姿势要求自然会提高,虚领上顶的意识从而会跟着增强。 关于“虚领上顶”,太极拳论里还有以下同样适合走路的有趣论断: “提纲全在顶劲,故顶劲领而周身精神皆振。” “自始自终,顶劲不可失,一失顶劲,四肢若无附丽,且无精神,故必领起,以为周身纲领。” “顶劲领起,精神提得起,无滞重之虞” “提顶拔背,则神清志明” 更简单的自然调理方法 如果您觉得虚领上顶太麻烦,那就忘了它吧。增强走跑或者含有走跑类的体育锻炼,自然能保持在虚领上顶状态,从而塑造相应身材,比如, 运动,得享受,唯有如此才能也必然能促进健康 曾指出: “走跑等活动可塑造更加高挑、挺拔、苗条的身材【事实上,对着镜子也能发现这个道理,实际上,很多朋友都做到了,参加 一橙 (点击可链接) 8 楼回复, yaoyao 34 楼回复】 , 使人更加优雅、更有气质!人类身材之所以一直朝着高挑、挺拔、优雅方向进化即出于此故。” 另外,我有一位朋友是企业经理,原来有颈椎病,虚胖,且有脂肪肝,后来在我的引导下开始扔掉自己的车子,每天步行上下班,几个月下来后,颈椎病再无复发过,体质也增强了很多。所以,他在 运动,得享受,唯有如此才能也必然能促进健康 14楼回复: 逐渐喜欢上快走!谢谢! 改善颈椎病的又一案例 我有一电力部门的朋友,工作繁忙,用电脑时间特长,所以才30多岁就有了颈椎病,而且脊柱侧曲,走路时,右肩明显低于左肩。 有两个月我与他一起从事技术公关工作,发现他工作时有打持久战的习惯(亦或是工作繁重不得以之故),时间久了就容易疲劳,低头,侧歪在椅子上。 于是,我引导他改变工作习惯: 1、 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双手又急又快地打字。然后他就发现,自己此时会本能地将躯干保持在挺拔状态,而且还很兴奋,逐渐喜欢上这种感觉。 2、 尽可能地用双手操作电脑,复制、粘贴、显示桌面、打开“我的电脑”等等全部以左手键盘操作完成,如此,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人也会本能地保持在虚领上顶的挺拔状态。 另外,我每天与其打篮球或者羽毛球,大概半个月后,他告诉我,他原有痔疮,每天打球之后大大缓解了,他还告诉我,活到三十多岁后才知道打球是非常有趣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将身体充分拉伸开,尤其是冲刺、跳跃等激励之际,躯干被拉伸得特别开,极其兴奋。 这位朋友颈椎也缓解了好多。 矫正颈椎的又一案例 我有一朋友,为美国驻华企业CEO,由于工作辛劳,也有低头弯腰的症状,背略显驼。可由于常出国的缘故,与人聊天时习惯接近欧美人,面部表情丰富,并且喜欢打手势,此时躯干也特别挺拔,与平常伏案工作的风貌姿势截然不同,而且,他很享受与人聊天时的感觉。 我引导他快走、跑步,并引导他将聊天时的兴奋感迁移至走、跑以及工作中去,如此,不仅生活、工作更加幸福了,而且,脊柱也在不知觉间更加挺拔了,而且,还在数月内,减了13斤体重。他原来曾想,如果能用钱解决问题,他愿意付出5万元一斤的代价。 总之,增强生活节奏,使之更具激情,更加安谧充实,颈椎病自然逐渐消解。当然,因此而收获的还有更加年轻、健康的身体,更加高挑挺拔的身材,更加清醒锐利的大脑。
个人分类: 健身养生|4156 次阅读|4 个评论
效率源自正确的判断与正确的方法
caoyesi 2010-1-11 19:02
凡事须讲究效率,但并非快快地做事就是高效。有时,一个人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在很短时间内做完一件事,却得到他人的全盘否定,这算不上真正地有效率。效率不是不经思考地草率行动,效率也不是不交流地埋头做事。总结下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判断与正确的方法结合。 正确的判断是通过外界环境发现内含的本质规律。平时我们在工作中常出现过与未及的情况,致使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这可能还是由于我们没能对一件事情做出正确判断,不会想又怎能会做呢。正确的判断主要在于: 其一,要领会客户的需求。孔子曾说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和信的建立源自客户需求的恰好满足,如果是自己欲做之事,那就是满足自我心理的期望值;如果是他人托付之事,就是要满足他人的需求。只有目标明确并合理制定,才能提高一矢中的的概率。 其二,要明白自身的责任。责任缺失或缺位导致我们不能竭尽全力去想问题,自然也就不能得其解。判断的过程也是明晰个人角色责任的重要度和紧急度的过程,正如《致加西亚的信》中的信使,因为这封信至关重要,他的责任就是确保这封信送到对方的手里。如果信使没有意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可能在中途就会因艰难险阻而停止,反之则是另一种情形。 正确的判断只是事之始端,还须与正确的方法结合。而这主要可以考虑以下三点: 其一,做好沟通交流。虽然行动伊始,我们已做好充分判断,但变化始终存在,我们不能保证自始至终就只有一种想法在起导向作用,新想法与新思路在行动过程之中产生是经常碰到的情况。因此,做事要有节奏地进行,一张一弛须平衡有度,对于明确不已的部分抓紧时间快速完成,对于模糊不定的部分不可自作主张,与他人进行沟通协商,以达到对此部分的理解。 其二,利用可用资源。虽然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可以体现个人能力,但有时候还是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有时候某一件事的某一环节对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且不擅长,而别人是举手之劳,也许我们可以借用他人资源,节省时间。人与人之间的互惠主义能够减轻个人的一些负担和不必要麻烦。 其三,有序开展行动。做事不可一团乱麻,不知东西。事情有轻重、缓急与大小之分,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什么事情是逐步推进的,这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和有序的工作开展。同时,很多时候事情并不能如期进行,会因许多其他突发事件而受到阻碍,这时我们还须立刻进行时间调配和转换情境。这也是一个由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 生活简单而不杂乱是我们大多数人希望达到的,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方法。平时生活虽然忙忙碌碌,但我们还是需要经常性地反省和总结,不可成了别人所说的穷忙之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54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对会议的偏见
liguoshuai 2009-10-24 11:11
今天我代表我母校去参加了某某大学的某某学院 55 周年庆,由此想到现在会议的味道是否太流于形式了?交流必不可少,可是如果只是做做门面或者说显摆下。那还有什么意思呢?现在国人对学术的限制性很强,老害怕别的学者超过自己,一点开放性的东西,可见学术的发展受的限制是多么大。 我倒也不是崇洋媚外,象其他的一些国家好多学术成果或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可是我们国家呢,数据流通渠道和学术交流程度都太曲折反复了。谁都害怕谁,谁都想尽一切办法比别人强。其实有时,很纳闷,为什么学术就没有合作和团队精神呢?当然不是小规模的原因。或许是学术界的体制问题吗?我们中国已经多少年没有拿过诺贝尔奖了,这的确值得我们去深思啊。 现在的会议铺张浪费倒不说,可是哪个会议能够开出真正的效率和期望呢。恐怕好多人都说不现实,不可能。为什么有的国家就可以,我们就不行呢?效率、速度、质量、期望为什么不能兼具呢?公司为了利润可以发展成那样子的,那会议的动力在哪里呢?我是对大多数会议有偏见的。不知道你们有何感想?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2556 次阅读|2 个评论
付出--习惯--效率--成功
麦立强 2009-10-3 00:00
要成功,就马上准备有所付出吧!这就是每天你应该养成的习惯。 1、不说不可能; 2、凡事第一反应: 找方法,不找借口; 3、遇到挫折对自己说声:太好了,机会来了! 4、不说消极的话,不落入消极的情绪,一旦发生立即正面处理; 5、凡事先订立目标; 6、行动前,预先做计划; 7、工作时间,每一分、每一秒做有利于生产的事情; 8、随时用零碎的时间做零碎的事情; 9、守时; 10、写点日记,不要太依靠记忆; 11、随时记录想到的灵感; 12、把重要的观念、方法写下来,随时提示自己; 13、走路比平时快30%,肢体语言健康有力,不懒散、萎靡; 14、每天出门照镜子,给自己一个自信的微笑; 15、每天自我反省一次; 16、每天坚持一次运动; 17、听心跳一分钟,在做重要的事情,疲劳时,紧张时,烦躁时。。。。 18、开会坐前排; 19、微笑; 20、用心倾听,不打断对方的话; 21、说话有力,感觉自己的声音能产生感染力的磁场; 22、说话之前,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感觉; 23、每天有意识赞美别人三次以上; 24、及时表示感谢,如果别人帮助了你的话; 25、控制住不要让自己做出出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 26、不用训斥、指责的口吻与别人说话; 27、每天做一件分外事; 28、不关任何方面,每天必须至少做一次进步一点点,并且有意识的提高; 29、每天提前15分上班,推迟30分下班; 30、每天下班前5分钟做一下今天的整理工作; 31、定期存钱; 32、节俭; 33、时常运用头脑风暴,利用脑力激荡提升自己创新能力; 34、恪守诚信; 35、学会原谅 引自 http://bookmark.hexun.com/xiaomila/detail.aspx?bid=5994091type=rss
个人分类: 励志修身|3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六大绝招让你大脑更聪慧
麦立强 2009-8-23 10:32
大脑产生观念,观念产生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又改变大脑,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道出了大脑塑造的循环规律。台湾《康健》杂志4月刊就撰文称,大脑是不是能发光发热,关键在于你自己。现在就教你6个让大脑不生锈的方法。 一、大脑越开心,学得越好。 带来快乐感觉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是提升学习效率的要素之一。东京工业大学教授茂木健一郎认为,模仿是大脑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模仿自己欣赏的人,能激励自己。 二、爱运动,头脑更聪明。 《大脑当家》的作者麦迪纳指出,运动会使脑细胞得到更多氧气和养分,还能增加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浓度,帮助神经元生长。常做运动的青少年,能运用更多的认知资源做作业,保持良好的成绩。建议利用午休时间散散步,在学习和工作间隙,做做肢体活动。 三、努力、好奇、放松有助创意。 大脑想不出新东西时,不要再钻牛角尖,做做别的事,出去走走,睡一觉都可以,或找一个单独放松的场所,比如浴室。 四、提高大脑注意力。 一是分段落,在接触某个信息时,最好从基本概念开始理解内容,循序渐进地学习,不要囫囵吞枣似的学习。 二是不能一心多用,如果一个人作业过程中一直被打断,错误率会提高50%。 三是用情绪刺激别人,当你说话时,大约每10分钟左右,发现别人眼神涣散时,可以用和主题有关的故事或能引发情绪的事件,重新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五、理解、图像有助记忆力。 一是分散比集中记得牢,时常把以前的东西拿出来复习一下,再加入新的相关资料一起思考,就能将新旧知识都记住了。 二是搞清楚信息的意义,多结合真实的经验和例子来理解主题,就容易记忆了。 三是利用图片优势,将需要记忆的内容视觉化,或让他们彼此产生联系,就更容易记忆了。四是多练习。 六、 睡得够才能学得会。 午休半小时,可以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作息习惯自己感觉每天睡几小时舒服,就睡几小时,但不要熬夜。 摘自 http://bookmark.hexun.com/leejianbo/detail.aspx?bid=5834057type=rss
个人分类: 健康保健|3548 次阅读|1 个评论
澳大利亚国会大厦:时钟和预算
suqing1961 2009-8-13 11:27
(一) 参观澳大利亚国会大厦,你如果细心的话,会发现大厦里面到处都悬挂有统一大小、统一规格的白色时钟。我觉得奇怪,这不有点太浪费了吗?陪同的朋友告诉我,参议院和众议院定期要开会,这一方面是为了守时;另一方面,会议中间有休会,此时参会人员有的到卫生间上厕所,有的去咖啡厅喝咖啡,还有的在大厅里溜达,为了提醒他们按时进入会场,设计者在凡是有可能呆人的地方,都安装了时钟。 看来,只有惜时如金,充分讲究效率,才会有这样的思维和设计。 国会大厦到处可见这种统一规格的时钟 众议院、参议院会议室四面的墙上都挂有这样的时钟 各处的走廊也不例外 各处的休息地也如此 (二) 国会大厦大厅里立满了高大的柱子。柱子外面都包裹了一层装饰用的大理石面,很漂亮。奇怪的是,这些装饰面没有从上到下把立柱全部包裹,而只是包裹了柱子下方约三分之二的部分,顶上的一小部分完全是原生态的石灰面,显得很不协调。朋友解释道,国会大厦在设计时,整个立柱原本都要包裹这样的装饰面的,施工时发现钱不够了,要把整个柱子全用这种漂亮的大理石包裹,就要超预算。没办法,包了一半,就此打住吧。 我不知道,我们修建人民大会堂或类似重大国家工程项目时,如果也遇到类似超预算问题,又会怎样解决呢? (三) 我这段时间写了几篇澳大利亚掠影,并老讲人家值得学习的地方,心里也觉得别扭。这段时期,这个国家对中国确实不友好,力拓事件还没完,又邀请疆独分子热比娅窜访。不过,政治毕竟是政治,那更多地是级别更高的人关心的事情,并不妨碍我们学习人家的长处。想到这,再放一些澳大利亚国会大厦的照片供大家一乐。 建筑设计很有特色 处处不忘自己是英联邦成员 和我们一样,也非常重视妇女参政 巨大的毛毯,作用类似于我们人民大会堂的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历届政要画像。假如也像我们那样犯了路线错误,还会挂在这吗?
个人分类: 旅游采风|4736 次阅读|2 个评论
高效的课题组运作模式讨论
luoweijun 2009-5-17 18:00
当今之中国,一个导师招数十个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已不是新鲜事,而一般这种导师又身兼数职,自然,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时间就少之又少。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社会上诱惑太多,如游戏和其他各种玩乐的东西,很多年轻人(80后)管不住自己,从而玩物丧志,这将导致学生的科研开展难以顺利,最终影响到导师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以至于影响到国家的科技攻关。基于此,二老板(一般是导师的大弟子)们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在此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怎么有效管理师弟师妹们,使整个课题组高效运转?因为不是直接的老板,部分学生不一定听二老板们的安排。 因此,我们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总体协商讨论,明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思路 这部分工作由导师提出具体问题(对硕士生)或方向(硕博连读生),根据要求寻找或理解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查阅文献追踪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结合自己问题的具体情况 确定最佳研究思路,形成书面报告提交各方向二老板,逐级汇报,最后以各种形 式(如答辩、小组讨论、书面反馈等)对研究思路的可行性进行评价。若可行则开 展下一步工作,不可行则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一阶段硕士和硕博士(硕博连读)一般分别需半年和1年时间; 问题的任务细化和时间节点布置 针对可行的研究思路,首先对研究内容进行分割,确定出部分内容预期目标,整体安排 时间,时间节点的设置以半年至一年为宜,针对具体情况可以缩短,时间节点的设 置应包括具体的可考核指标,如完成某一方面的分析测试,得到初步结论,论文发 表等等,最终研究方案提交二老板。且定期课题组成员轮流在课题组内开展学术报告; 督促和考核 参照研究方案时间节点对研究进度进行定期考核,对连续两个时间节点都未能达成目标 者提出警告,对连续三个节点都不能达成者由二老板向导师汇报 。此外,每年年底需向二老板 提交进展报告,由各二老板汇总各方向进展集中安排时间向导师每年进行 一次汇报,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 希望通过上述方案的实施,在课题组内形成一个好的学术研究风气,促进课题组的团队 建设,能更快更好地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 由于实施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诸多问题,尤其是监督和考核部分。因此,请有相应经验的高人们指教,同时希望大家参与讨论,为我出谋划策!小生在此先感谢大家!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4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提高电脑使用效率的方法
lingfeng 2009-3-26 22:4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例如我现在每天就花十个小时坐在电脑旁。所以,学习一点提高电脑使用效率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以下就是我所学到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1, 提高电脑运行速度 。电脑速度越快,当然效率越高。决定电脑速度快慢的首先是配置,在配置一定的情况下,适当的使用方法也可以提高电脑的运行速度,可以参考前一篇博文《 提高电脑运行速度的方法 》。 2, 建立桌面快捷方式。 对于常用的文档和文件夹,可以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方法是右击图标,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例如我常用的一个文件夹“读书笔记”目录是在D盘,就在桌面上建立了一个快捷方式,还有在D盘建立了一个word文档“记事本”,用来随时记录一些容易忘记的事情例如突然的灵感、重要的事情等,也把它的快捷方式发送到了桌面上。 3, 善用快捷键。 对于自己最常用的一些程序、文件夹、文档,可以建立快捷键。建立的方法是右击图标,属性,快捷方式,快捷键,输入快捷键后点击确定即可。前面提到的“读书笔记”和“记事本”,我都为它们建立了快捷键,打开很方便。 4, 不要将有用的文件存在C 盘(包括桌面和我的文档) 。一旦系统崩溃、中毒,需要还原或重组系统时,C盘上的数据就会丢失,所以重要资料都要存在D盘或E盘。 5, 使用休眠代替待机或关机。 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方法,感觉非常有用。开机不仅速度慢,而且多次开机对电脑有损害作用。待机比较快,但是待机时电源没有断开(内存供电,其余的供电已经断开),仍然耗电,大约相当于五六十瓦的功率,而且待机后再开机往往速度比较慢,至少我的就是这样的。而休眠具有多个优点:完全断开电源所以节能,速度快,大概是开机速度的两三倍,重新开机后不需要重新打开很多程序。例如我用电脑时常常打开两三个word文档,三四个PDF文件,五六个网页,几个文件夹,两个电子词典等。如果关机后再开机,光打开这些程序就需要好几分钟的时间,而采用休眠后再开机,十几秒中就搞定。休眠的具体方法是:1.在桌面上单击右键。 2.从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快捷方式”。 3.在“创建快捷方式”对话框中输入“ rundll32.exe powrprof.dll,SetSuspendState ” , 4.单击“下一步”。 5.在“选择程序标题”对话框中输入“休单击“完成”。这样在桌面上就有了一个名为“休眠”快捷方式。(方法转自 http://blog.ixpub.net/html/19/13151619-89469.html )然后按照第3点为其建立快捷键,例如F4。当你暂时不用电脑时,按下F4电脑就自动进入休眠,再要用电脑时,按正常开机的方法开机即可。 6, 记住常用的快捷键 。常用软件中都带有许多快捷键,没有必要都记住。但是记住一些常用的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使用电脑的效率。常用的一些快捷键如下: Ctrl + A 全选 Ctrl + C 复制 Ctrl + X 剪切 Ctrl + V 粘贴 Ctrl + F 查找 Ctrl + S 保存 Ctrl + L 左对齐 Ctrl + R 右对齐 Ctrl + B 粗体 Ctrl+Y 重复上一操作  Ctrl+B 应用加粗格式 F2  重命名项目 Ctrl + W关闭当前窗口 CTRL+O  打开“打开文件”对话框 ALT+TAB 切换当前程序 Ctrl+Z 撤消上一操作 ALT+ F4关闭当前窗口或退出程序 WINDOWS+ D最小化或还原所有窗口 BACKSPACE 查看上一级文件夹 格式刷的快捷键是:源格式上:Ctrl+shift+C目标格式上:Ctrl+shift+V Ctrl+N 创建与当前或最近使用过的文档类型相同的新文档 DELETE 删除被选择的选择项目,如果是文件,将被放入回收站 SHIFT+DELETE 直接删除被选择的选择项目 7, 使用绿色软件。 很多软件都有绿色版本,绿色软件免安装,在重装系统时可以提高效率。 8, 记录下常见电脑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用电脑时间并不太长,但是同学们遇到问题喜欢问我,因为我每次遇到问题都是先从网上查找到解决方案,然后用word保存在一个文件夹“电脑问题”下,这个解决方案是我验证过确实可行(网上许多复制的答案往往不可行)并且精简为短短的几句话。这样下次遇到同样问题如果我忘记怎么办了,直接找到这个文件及可以方便地解决,免去了重新上网搜索方法并一一尝试的时间。 9, 整理收藏夹。 把经常要用的网址放到收藏夹里面并按类别整理好,定位到D盘。收藏夹的路径是C:\Documents and Settings\Owner,打开该路径,选中收藏夹,按住shift键把收藏夹拖到想定位的地方例如D盘,以后原来路径下的收藏夹消失,以后对于收藏夹所做的任何更改都保存在D盘。方法转自: http://bbs.xunlei.com/thread-625037-1-1.html 10, 使用系统还原功能。 不是指XP自带的系统还原,该功能极不可靠。建议安装“一键还原精灵”,重装好系统、打好补丁、杀毒、优化之后备份,以后如果遇到问题花五分钟左右还原一次即可,免去了重装系统的时间。 11 ,其它: 文献管理用EndnoteX2,可以方便地在论文写作时插入参考文献、自动下载全文、做笔记等。Word使用时注意经常保存,按快捷键“ctrl+S”即可;选中某一文字,双击格式刷可以多次复制该格式。同时打开多个文件,可以按ctrl+A全选再回车,或者选择其中几个(利用ctrl或shift键)再回车。
个人分类: 电脑与网络|8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有效的制度
胡业生 2009-3-21 22:08
发表日期:2009年3月13日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4期 作者:罗小芳 卢现祥 编辑:fjskyfass 阅读:30 【字体: 大 中 小 】 摘 要:有效制度有四大构成要素,一是效率,由于受政治制度、利益集团、路径依赖、人类认知能力及国家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期人们选择的制度并不总是最有效率的。二是自由和竞争,在自由或不自由的条件下,人类社会选择的制度是不一样的,同时,有效率的制度来自于竞争。三是民主与全体一致性,民主参与对制度性质和制度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四是交易成本最小化,一个经济制度必须寻找一个与节省交易费用的生产和交换组织相一致的制度框架。 有效率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国家能形成有效率的制度而有的国家难以形成有效率的制度?对此,一些学者进行了探讨。如诺思认为,发展中国家落后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率的制度,而不能建立有效率制度的原因又在于这些发展中国家缺乏进入法治化社会的机会。阿兰斯密德认为,所谓好的制度或有效率的制度需要四个构成要素,1、效率。2、自由。3、民主与全体一致性。4、交易成本最小化。[1][2]本文以阿兰斯密德所说的有效率的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为基础,探讨一个社会建立有效率制度的条件或环境。本文认为在阿兰斯密德所说的四个要素中,自由和民主与全体一致性这两个条件是极其重要的。 一、效率 制度选择是一个客观性的过程。我们能否根据哪一个更有效率来检验制度选择?绝对不行。效率是制度选择的产物,而不是反过来。那么,这就涉及到哪些因素决定选择一个好的制度。按照预期的收益和成本来确定制度的选择是制度分析的一种思路,但是制度的预期收益和成本的计算太复杂了,更重要的是,还有些事项是根本无法量化的。这就提出了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制度是不是有效率的高低的问题?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人类社会总是可以选择到有效率的制度。但诺思通过大量的经济史研究发现,在人类历史上,人们选择的制度并不总是最有效率的。那么这两种观点谁正确呢?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选择的制度并不是最有效率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制度的建立并不完全取决于成本-收益的计算,还要受政治制度的制约,而政治市场按照经济学的效率标准往往是低效的。许多制度基于公平的考虑,不得不牺牲效率。制度不是一般的经济活动,也不能够简单地按照成本收益进行计算。政治对制度选择的制约是我们探讨有效率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的关系来看,诺思认为,有效的市场经济模型是不仅可以在短期内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而且从长期来看,可以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演化,不断促进技术的创新和新的生产方式的应用,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动态模型。这个模型的建立,首先需要一个交易成本较低的有效的经济市场;其次需要一个有效的政治市场来界定和执行市场经济的产权安排;第三需要经济市场与政治市场之间的协调(诺思,1998)。 第二,利益集团对制度的选择及制度的变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引入利益集团因素,那么制度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诺思(North,1994)说:制度并不一定是,甚至经常不是按社会效率来设计的,相反,它们(至少正规规则)是为了服务于那些具有创造新规则谈判能力的利益集团而创造的。[3]经济政策(包括制度设计)的制定是一个动态博弈,它的条件是不确定的和不断变化的,其规则在形成过程中至少有一部分由参与者制定。每个参与者都想竭力控制随后的博弈,以尽量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4]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小利益集团在制度选择方面往往处于主导或有利地位,现假设小利益集团决定着制度的选择,如果小利益集团与大利益集团的利益的选择是相容的,那么制度是有效率的,如果这两者的利益是不相容的,那么有利于小利益集团有利的制度,从整个社会来看,那么就不是最有效的。 制度的产生反映的是利益集团之间建立在实力原则基础上冲突与妥协的结果。但这并不等于就是说制度的确立,都会满足效率原则。因为制度设计本身,最初可能就不是以增进普遍或社会福利、而是以集团利益为目标的。此外,制度与效率结果之间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必须要经过人的活动或选择。制度设计并非必然地导致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即使我们有完善的制度形成程序,但由于集体决策中形成一致规则(或制度)的成本太高,以至于我们不可能在制度上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三,路径依赖所引起的制度低效。西蒙指出,任何演进都是路径依赖的,从而通常只有能力达到局部最优,而完备理性条件下的选择,则有能力达到整体最优。诺思与主流经济学家发生了极大的争论。那就是关于一个社会经济是否可能在长期内停滞于低收入陷阱的问题。生存竞争总是迫使人们改进生存条件,所以主流经济学否认长期停滞于低收入陷阱的可能性。然而诺思引征了大量经济史的例子来说明确实存在的停滞经济。诺思之与主流经济学家不同,关键在于他相信,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这类非经济因素在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是否会锁入陷阱时起了决定作用。 制度演进过程充满了路径依赖和创新。一旦一个特殊的(制度的或生物的)系统被建立起来.它就趋于自我维持。系统中的变迁很可能是从一个大的外在冲击开始,这种外在冲击引发了内在变化,这种变化是累积性的或新的,而不是连续地、逐步地发生的。在关键的转折时刻,被选取的选择规则的基本特征很可能对未来产生约束作用(路径依赖)。然而在另一方面,从最初的非均衡状态向所出现的制度的转型是否是惟一可行的轨迹,这一点尚不能确定。脱离均衡,沿着多种路径的发展也有可能。因此,制度演进过程充满了路径依赖和创新。[5]近来制度分析的进展表明,每一个经济均可视作相互依存的制度共同组合在一起的系统,不存在单一的、最为有效的经济体制,也不应要求所有经济都向理想化的瓦尔拉均衡靠拢。实际上存在着从不同历史条件发展而来的多样化的经济体制。[6]我们对路径依赖并没有充分的认识,更不知道它怎样约束我们改造社会的能力[7]。 第四,受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我们的制度选择集及构造制度的能力是有限的,制度的完善也是一个试错过程。在人类的制度体系中,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强外在约束是人类集体思考和行动的结果。这样,在制度和组织强外在约束的形成和演进过程中,人类心理起根本作用。对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可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些外部结构的作用和渐进发展。并且我们看到了相关线索,即个人认知与不同类型的社会结构(例如,不同类型的人际交流)如何相互作用产生了不同结果[8]。个人认知的差异如何影响制度及制度结构,是新制度经济学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人类如何学习,如何把信念和偏好结合起来,以做出选择,这个选择是经济理论的基础;再者,在面对纯粹的不确定性时,他们如何和为何发展理论(并据此行事)[9]。 正如诺斯认为的,在经济变革的长期趋势中,制度或认知模式的变化往往起源于不同个人群体面临的初始条件的改变。正如不同群落因其所处物质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不同语言,并用不同思维模式来解释周围世界。语言和心智模式形成非正式约束力,它们限制了该群体的制度框架,并被当做习俗、禁忌或是神话,世代传承下去,产生了我们所谓的文明,从而形成了路径依赖的关键部分。随着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不断发展,群落演化出不同政治与经济形式。随着在解决稀缺性这一根本经济问题上取得各种不同程度的成功,经验和学习的多样化逐渐产生出差异日益扩大的社会和文明。随着人类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为了从交易中获得潜在收益,就需要更加复杂的制度结构。[10] 第五,如诺思所说,国家将会制定使统治者及其集团收入最大化的规则,并以此为前提,设定降低交易费用的规则。如果对统治者有利,自愿的组织形式就会存在,如非自愿奴隶制。如果更有效率的组织形式从内部或外部威胁到了统治者的生存,则相对低效率的组织形式将会生存下来(例如,古代雅典的粮食贸易组织)。并且对统治者的征税来说,度量费用较低的组织形式将会继续存在下去,尽管它们相当地缺乏效率(例如在法国考尔伯特时期的垄断权的授予)。[11] 二、自由与竞争 制度可以在有个人选择自由的条件下形成,也可以在没有个人选择自由的条件下形成。如阿马蒂亚森所说,人们在机构和制度组成的世界中生活和行动。我们的机会和前途依赖于存在哪些机构和制度以及它们如何运作。机构和制度不仅对我们的自由做出贡献,它们发挥的作用还可以按照它们对我们的自由所做的贡献来进行合理的评价。以自由来看待发展提供了一个对机构和制度进行系统评判的视角[12]。 只要个人有选择自由,制度就会为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演化和变革。在经济自由遭到剥夺的地方,既有的集团会运用其权势来巩固为其特殊利益服务的制度。那些权势集团为了巩固其特殊地位,都竭力否定法律面前的平等和自由。在相当多的时期里,他们往往获得成功。当一个受权势集团支配的系统向自发的或强力的外部挑战开放时,制度系统会感受到改革的压力。那时,改革的成功就取决于是行动自由能得到保障,从而所有个人都能表达其偏好,还是权势集团能获得特权,从而削减个人的经济自由。[13]康芒斯强调,重要的是确保个人或集体的权力不被不合理地用于对他人行为的控制。而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通过创立新形式的集体行动及运行规则,以平分权力,规定利益代表,并使正处于强制、束缚或不公平竞争之下的人获得自由。[14] 在制度的选择中,为什么自由很重要?第一,建立在自由及私有财产保护较好的开放社会里,效率更高。格莱尔德斯库利在研究中发现:制度结构的选择对经济效率和增长有深远的影响。与法律条例、个人财产、资源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开放社会,与那些自由被限制和剥夺的社会相比,其增长率是后者的3倍,其效率是后者的2.5倍。[15]第二,建立在自由基础上的制度决定和制度选择是最符合人性的。或者说,自由本应该是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森所说,扩展自由是发展的(1)首要目的和(2)主要手段。它们可以分别称做自由在发展中所起的建构性作用和工具性作用[16]。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个只讲效率而没有人的自由的制度其实也不是一个好制度。福格尔的研究发现,美国历史上的奴隶制度是有效率的,但这种制度是建立在以牺牲一部分人的自由为前提的。第三,自由是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之上的。弗兰克指出,作为社会政策目标的自由最大化的效用学说的致命性缺陷在于混淆了自由与权力,它的鼓吹者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现实:除非主体行动所必须的手段为其所有,否则采取行动的自由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实际问题是权力,而不是正式的自由。 有效率的制度来自于竞争。没有竞争,一个社会很难形成有效的制度,同时,竞争也是有效制度不断扩散的一个条件。经济停滞和负增长是与封闭经济、国内和国际冲突、巨大的经济体制变革、对私人创造性和私有制的严重限制(缺乏自由)联系在一起的;而迅速的、可持续的增长则是与可靠的产权、竞争和开放联系在一起的[17]。 为什么欧洲大多数国家能选择有效率的制度?客观地讲,竞争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影响欧洲社会史的基本因素是欧洲在地理上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又有利于形成许多具有独立统治者的小国家。这些统治者不仅通过战争相互争夺,而且还越来越通过吸引生产资本和有技能、有知识的人才的跨政区竞争而相互争夺。欧洲经济的小规模和开放性使跨政区的要素流动成为可能,它为一个以两种方式起作用的演化过程创造了条件。竞争迫使地方不断地改进制度,完善投资环境。 首先,面对规则系统上的地区间差异,那些资本、知识和企业的所有者总是决定迁往那能使他们获得较好的回报、并能在工作上和生活上为他们提供安全和自由的地方。 其次,欧洲经济的小规模和开放性还对响应和进入政治竞争的政治系统发出了挑战。政治植根于制度发展的运动过程中。面对可移动资本和技术人员的退出选择,统治者受到限制,无法采取机会主义的任意行动(退出的控制功能)。他们懂得,培育某些制度,如安全的产权、个人自主和无需特许的投资,以及普通自由,是完全值得的。那些统治者的目标是保持和扩大权力,但这种努力的副产品却是使他们懂得了要按公民们的利益行事。同时,那些国家里的居民们则学会了适应有益于贸易和创新活动的规则。这样,源于物质性成败的反馈启动了重塑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的学习过程。[18]同时,制度也会在不断的竞争中优化。竞争可以保证制度形成的开放性并为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动力。 三、民主与全体一致性 为了个人偏好可以累加而又不违反诸如非独裁等广泛同意的原则,是否可以设计制定规则的规则呢?阿罗在他的不可能定理中已经正式表述了其他制度经济学家已经直觉认识到的事情,也就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宪法与政治制度。但是在一国的制度选择中,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是否存在民主及全体一致性,对制度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条件。我们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民主参与对制度性质的影响,二是民主参入对制度选择过程的影响。 我们先看民主参与对制度性质的影响。我们认为,民主的参与更有利于社会选择私有财产制度或有利于发展的制度。而非民主体制下,社会则容易选择掠夺型制度。我们把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把良好的社会组织理解为一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制度,它可以确保社会各阶层获得有效的财产权利,这组制度称为私有财产制度(institutions of private property)。另一种则是掠夺制度(ex-tractive institutions),该制度将使大多数人民面临被政府、统治阶层及其代理人剥削和控制的危险。制度很重要,这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但是在人类的历史和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制度都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并不是所有制度都有利于全体人民或大多数人民。其实,所谓掠夺型制度就是少数人的利益通过制度的形式最大化。掠夺型制度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如体制内腐败就是一些基层执政者打着改革的旗号,披着合法的外衣,以文件等形式公开从事的腐败行为。体制内腐败比体制外的腐败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也有更大的破坏性。但是,由于这种行为本身有政府部门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性和公开性,往往不被视为腐败行为,其危险性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甚至有时还把它当作所谓的改革经验加以推广。政治家或利益集团的所追求的个人利益可以通过社会产出的最大化来实现,这往往会形成一种发展型制度;也可以通过租金最大化来实现,这往往会形成一种掠夺型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是一个包括思想、社会、政治等条件在内的各种条件成熟后的自然过程,而包括日本在内的东方后发展国家的工业化则始于对西方殖民势力东渐的回应,在制度、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仅仅依赖市场机制是难以最终完成的。市场机制及增长的结果并不必然会惠及到所有人。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实际上是一种共享型增长,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增长的成果是如何使用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一定阶段发展后,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及民主制度的缺失,经济增长后并没有建立一种使大多数人受益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保障。宪政秩序的建立在一国经济从不平等向平等转化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收入分配趋势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尽管如此,后发展国家在经历工业化初期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上升后,在已经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条件下,有效的制度设计和积极的制度创新将有可能重建收入分配格局并实现收入的相对平等。宪政是一种决定其他次级制度的元制度,由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的过渡即宪政转轨,决定了后发展国家的制度变迁方向,从而对后发展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重建收入分配格局、实现收入分配由不平等向平等的转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王春萍,2005)。宪政秩序建立的滞后成为发展中国家较普遍的现象。在经济增长与政治体制的不平衡中产生了制度悖论:一方面,制度决定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需要安排高效的制度;另一方面,统治者或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安排低效的制度。经济增长成了统治者偏好与社会偏好偶然巧合的产物,制度悖论的存在使发展中国家走出均衡陷阱的希望一片渺茫。 我们再看民主参入对制度选择过程的影响。民主与制度选择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政治家竞选行为可以用完全或不完全政治民主的框架来分析。在完全的政治民主中,他的当选只取决于他要符合其选区中大多数投票者的意愿,但在不完全的政治民主中,这种依赖程度不甚清楚。当选的可能性当然仍取决于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过,人们对他们自己的利益并不熟知,也不会主动地去寻求。尽管如此,竞选胜利还是依赖于某候选人或其政党投入多少人力和财力。这些资源用于使其选区的广大选民相信他及其正当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利益[19]。我们可以从三个前提出发来寻找判别标准:(1)政治人(不仅包括政治家、官僚,而且包括政治领域中的普通公民)是自利的;(2)如果没有足够的限制性因素存在,政治家和官僚采用掠夺方式谋利的效益比采用交易方式的效益高;(3)自利的普通公民难以组成集体行动来反对政治家和官僚对其所作的掠夺[20]。从政治体制来看,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民主制度,政府官员的权力缺乏制约,这就使得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失出了制约,掠夺之手可以表现到各个方面。从市场体制来看,掠夺之手与坏的市场经济往往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掠夺之手存在的情况下,实际的市场运作充满权钱交易、垄断、寻租以及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扩大等等。掠夺之手与坏的市场经济的互动会导致政策决定中的利益集团和制度改革中的路径依赖。这种掠夺之手在缺乏民主制度制约的情况下更会表现得无法无天。 民主体制尽管不能保证选择到好最有效率的制度,但是民主及民众的广泛参与却可以决定社会可以选择更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制度(即私有财产制度或发展型制度),这是民主的最大价值,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在制度选择中民主的重要性的原因。 四、交易费用最小化 有人认为交易费用是制度存在的惟一原因,如果交易费用为零,制度就没有必要存在。[21]一个经济制度必须寻找一个与节省交易费用的生产和交换组织相一致的制度框架。 交易费用分析方法关注是交易费用对制度的影响。Dahlman认为应该使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来探寻资源分配的不同组织方式的经济后果:因此,这种分析就将注意力转向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制度的功能是用来减少交易费用的,因此交易费用应该被看作是在经济制度内被决定的变量。于是,问题最终变为:经济组织如何通过内生的组织重组得以改善?[22]最优的制度就是交易费用最小化的制度。市场经济制度之所以优于计划经济制度,关键在于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低于计划经济的行动费用。 在制度与交易费用关系的研究上,科斯关心的是决定企业存在与否的交易费用,而诺思关心的是决定整个经济绩效的交易费用。乔治施蒂格勒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组织的效率可能和技术变迁同等重要。交易费用为我们考察经济组织的成本提供了一种工具。科斯的另一重要成果,即《社会成本问题》把新古典理论和制度分析联系起来。该文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当交易费用为正时,制度发挥作用并且最终决定市场结构。[23] 交易费用理论提出了一个不同于新古典研究模式的新范式。市场和价格竞争能有效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看法。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理想的。干扰价格竞争的效率的最为常见的因素是正的交易费用、私有产权的残缺和非货币收入。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世界里,交易费用为零,私有产权是健全的,非货币收入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能够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在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里,制度、产权、法律、规范等可有可无。一旦交易费用为正,那么这些变量在经济运行中就至关重要了。交易成本从根本上影响着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它们影响着市场上生产什么和什么样的交换会发生;它们影响着何种组织得以生存以及何种游戏规则能够持续。在经济学中,关于交易成本的各种特定假设构成了大多数模型无论是古典、凯恩斯、新凯恩斯或者新古典的基础。那些涉及垄断、垂直一体化、外部效应、战略行为、工资和价格粘性,以及不完美市场的各种模型都要求关于这些费用的特定假设。[24]交易费用为零是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而交易费用为正是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科斯是从为什么存在企业提出交易费用问题的,在他看来,交易费用是运用价格机制的成本,阿罗分析了制度运行的费用,巴泽尔研究了产权,这些经济学家从不同层面用交易费用解释了为什么存在企业,存在制度,存在产权,存在意识形态,总之,在新古典经济学所忽略的领域大多可以用交易费用去分析与解释。不同制度的比较实际上是交易费用的比较。制度的演进及变迁最终也与成本-收益有关。 无论能否准确测度,交易费用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事实上,交易费用概念是任何可被接受的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际运行方式的解释的关键。威廉姆森认为,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制度的主要目标和作用都在于节省交易费用。[25]为理解这一论断的合理性,我们只需考虑一个交易费用(包括获得和处理信息的成本)为零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无磨擦世界中,甚至基本的制度如货币、企业和公共管制等都已无关紧要。抽象的新古典模型可能有它的用途,但是,只要它忽略了交易费用,它也就忽略了一个根本的现实特征。所以说,如果不重视交易费用,无论是经济行为还是制度安排都无法得到正确理解。[26]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交易费用是解释经济绩效的关键。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绩效差?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存在高昂的交易费用。诺思指出,事实上,这些国家的社会交往及其经济活动中所面临的高昂成本是产生低水平绩效和贫困等等问题的根源。交易费用的存在表明,制度框架为生产效率提供了激励机制。[27] 五、结论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讨论了有效的制度构成要素问题。重视制度的效率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价值观。但是忽视制度的其他构成要素也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缺陷。我们认为,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不可能都量化的,这就决定了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制度的选择是不够的。个人自由和民主既是有效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现代制度的基本特点。个人自由可以不断地淘汰低效的制度,淘汰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而民主尽管不能保证我们选择到最有效的制度,但是它至少可以保证我们选择到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制度。 在我国转型过程中,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加上民主制度的不完善,我国不少制度的设计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利益集团的烙印。尤其在我国分配领域和公共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尽管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经济的繁荣,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财富增长,随着国内民众利益越来越分化,不仅一个又一个的既得利益集团涌现,而且这些既得利益集团正在利用中国转轨经济制度缺陷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利用国内民众知识与信息的不足,利用大多数人话语权弱势与利益受损时的情绪化反映,利用其既有的各种资源上的优势,正在逐渐地将其侵占或掠夺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行为制度化、合法化(易宪容,2006)。最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2006)在北京也提醒国人,中国要把利益集团对经济的影响限制在最小程度。从有效制度构成要素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一个国家的制度生成机制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制度的效率,而且还关系到制度的公正性的问题。我们前面分析的效率及交易费用问题有利于我们思考制度的效率,而我们对自由与竞争以及民主与全体一致性的分析则有利于我们探讨制度的公正性问题。在我国转型时期,制度的公正性更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注释: [1][21]阿兰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116页。 [2][22][美]埃里克弗鲁博顿、德鲁道夫芮且特著:《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82,88页。 [3][4]转引自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著:《经济政策的制定:交易成本政治学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21页。 [5][24]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0,426-434页。 [6][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第39页。 [7]诺思:《对制度的理解》见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8][23]约翰N德勒巴克等编:《新制度经济学前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2,15页。 [9]诺思《经济学和认知科学》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18-23页。 [10]诺思:《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载孙宽平主编《转轨、规制与制度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4年版,第7~8页。 [11]道格拉斯诺思:《历史上经济组织的分析框架》,载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300页。 [12][16]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35,30页 [13][17][18][德]柯武刚、史慢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95,15,465页。 [14][英]马尔科姆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老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8页。 [15][美]詹姆斯.A.道等:《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9~10页。 [19]哈罗德德姆塞茨《竞争的经济、法律和政治维度》,陈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第6263页。 [20]参见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5][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著:《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9页。 [26][27]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编:《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2,49页。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1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出自经济的考虑使教育发展陷入矛盾状态
panfq 2009-1-17 11:11
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要思考效率和效益、节约与创造性培养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也将有利于辩证地认识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我国教育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出自经济的考虑使教育发展陷入矛盾状态 作者潘发勤 转载 光明观察 剑虹评 论 网 随着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工业界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新经济迫切需要教育界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新的教育学,需要小班额、活动教学、照顾个别差异,这要花费许多资金,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大班额、量化管理、统一考试、追求标准化的旧教育学可减少开支和管理成本,国家可以少投资,同样是一种经济的考虑。 政府决策者也开始在两种政策之间进退,一方面为即将出现的全球知识经济培育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寻求效率和节约成本。两者都与经济成就有关:前者受到人力资本理论的启发,认为教育和经济必须在功能上整合;后者认为应该降低公共开支,把较低的企业所得税和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相联系。 同样是出于经济的考虑,但教育、教学由此陷入矛盾的状态 , 这种考虑和矛盾在一些力求尽快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国家的表现也有一致之处。例如,在英国,工党政府为了提高英国在全球的竞争力,试图把教育和经济整合起来,为此它像保守党政府一样在小学坚持直接地面向全班的教学,保留教育标准办公室,提高读写算的成绩标准。但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部门和人士认为,传统教育学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特别注重创造性的知识经济。如果政府仍然保持对面向全班的传统教育学的偏好,那么可降低成本、可以使教师变得顺从、可以提高测验分数、可以使程序标准化,但从长久来看将无益于经济收益。于是政府面临两难选择,它既不情愿放松对初等教育的控制,又意识必需变革教学法。新教育学并非缺乏学术基础,而是引入进步主义的教育学需要较高的师生比,需要较高的财政投入,且更加“激进的”教育学要冒政治风险。(为何说还有政治风险,我的理解是,因为大班灌输式的教学培养的从小听话驯服的公民,小班讨论式的民主化的教学势必从小培养起学生民主参与的意识。与此相应,教师的变化也有两种可能,要么变得顺从,要么思维灵活,更富有开拓精神。) 由于全球化和新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重要和影响最大的两个发展,它影响到各国的战略决策,自然也波及到我国的教育发展战略。在我国,类似的问题也很明显: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政府和业界都要求学校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目前正在进行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为此教育专家也在提倡小班额、活动教学等等;而实践中,班额大、量化管理、统一考试、追求标准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很流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多花钱和少花钱的问题。在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可以看见近十年来一些城市中学、县办中学的班额过于庞大;如果再把视线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看看如今大学里越来越大的教室和班额,就能发现我们也在从事着自相矛盾的事情。君不见,如今一些大学(或大学城)里为小班讨论式的小教室难以找到,更多的是大厅式的好像只为学术讲座和报告用的合堂教室。在此种环境下,教师教学能采用什么行之有效的方式呢?所谓的启发式也只不过是教师自问自答罢了,环境不允许(这当然与中国人口众多也有一定关系)。大学中无视学科文化差异的简单化的量化管理,又何尝不是为了节约管理成本。 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要思考效率和效益、节约与创造性培养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也将有利于辩证地认识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我国教育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关资料 新经济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学 ,《外国教育研究》, 2005 年第 1 期。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27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作效率低的原因分析
wage1007 2008-12-18 23:08
最近,我发现我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这对于一个正处于关键阶段的博士生来说是要不得的,总的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睡觉睡得不想起来,不知道怎么的 ,我比较喜欢在床上思考,但没有记录的思考很可能只是天马行空。 凡是都是万事俱备才做,有些小事情特别是有多解的时候其实不一定非要考虑最优解,最后达到目标就可以。 信息过剩,每天QQ,MSN,邮箱呀,都不知道是开着干嘛,实际很多都是无用信息。 与人交流少了,新的思维少了,人变得比较沉默寡言,思维缓慢,动作也变慢了。 后来又在豆瓣上看到如下文章,原文如下:出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172556/ ------------------------------------------------ 与通常所列举的应该培养的有益习惯不同,本文在此举出的是我们最好避免的7种习惯。              就像寻找对你有益的习惯一样,寻找妨碍你的习惯同样重要。这7种习惯中大多数都可能会轻易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使你难以察觉它的存在 (或者它如何影响到你)。我曾经略微尝试了这些习惯,结果毫无疑问,那些重要的事情没有几个可以完成。同时我也要添加说明的是,这只是在生活中你可能形成 的影响效率的主要的7个习惯,我很确定绝不仅仅是这些。             1、缺席。             也许你曾经听过伍迪艾伦所说的这句话:       百分之八十的成功来自于出席。             更多的出席这是在生活中你可以保证更多成功所做的最大也是最简单的事情之一,无论是在你的社交生活中,你的事业上还是你的健康方面。如果你想要改善你的健康状况,一个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事情就是在每次你该出席时出现在健身房里。             也许天气会不好,也许你会不想出门,也许你有一大堆其他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即使你在积极性不高时仍然继续出现在健身房里,那将比你呆在家里的沙发上放松要有效的多。             我想这个也可以推及到生活的其他领域。如果你每天都坚持写作或绘画,你就会快速的得到提高。如果你更多的出门你就可以遇到更多的新朋友。如果你参加更多的 约会,你遇到心上人的机会就会大大提高。仅仅只是更多出席就会使你的生活大大不同。而缺席却会使你毫无收获。             2、拖拖拉拉。             为了简化,我将最喜欢的3种摆脱拖拉情况的方法列举如下:             -吞食青蛙。也就是说在一天的最开始就完成那些最艰难最重要的工作。早上良好的开始会让你一天都保持高昂的情绪和积极的动力。这通常会使你这一天都十分高效。             -你如何吃掉一头大象呢?不要打算一口吃成胖子,这会使你感到过多负担以至于产生拖延的念头。把一项工作分为若干可付诸于行动的小步骤,然后仅仅关注第一步直到把它完成,接下来再继续下一步。             -说服自己。我发现这种向导型调整十分有效。就在我花了20分钟躺在床上反复默念在这几天里我都十分高效之后,我就不再会陷入拖拉的情况或者浏览1至5个我喜爱的网站寻找更新信息的必要。             3、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除了拖拖拉拉以外,你最容易陷入的不良习惯之一就是忙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之中。             为了提高效率你也许需要某种时间管理方法。它可能会是一件极为简单的事情,比如在一天的开始使用80/20法则。80/20法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熟悉的 帕累托法则认为, 80%的收获源自20%的努力。所以为求高效你应该将你精力的大部分集中在那些极少数重要的事情上。             当使用这个法则时你只需按优先顺序写下这一天你需要做的3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从头做起。即使你只能完成其中的一件事,你仍然完成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也 许你也会偏爱其他诸如GTD等方法。但是无论你如何组织工作,最关键的还是寻找那些最重要的工作,这样你就不必花费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去忙于 那些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这些事情无关紧要,那么即使你快速的完成它们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4、多虑。             因为多虑而很少采取行动。陷于无穷的分析之中只会使你虚度光阴。 行动之前加以思考是没有错的。做一些调查研究,制定一个计划,探究可能存在的积极以及不利因素。             但是强制性的反复思考就会成为另外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了。 在尝试之前你没有必要去从每一个角度检查每一件事情。而且你也不可以等到一个最完美的时间再去做 事,因为这样的时间从来不会出现。 如果你继续这样思考就只会使自己陷的越来越深,从而使采取行动变得越来越难。相反,虽然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对你有所帮助, 但你现在需要做的就只是停止思考,然后去做那些你应该做的事情。             5、凡事过于消极。             当你凡事都从消极方面考虑时,你的积极性就会被大大打击。你会发现到处都是问题和错误,而这些问题是本不存在的。你抓住细节不放。如果你想要寻找一个不做某事的理由,这当然没有问题。而当你从一个消极角度看问题时,每次你都可能找出十个借口。             因此你几乎一事无成。你向任何愿意倾听的人诉苦(也许很多人并不想听),抱怨你的工作,生活和领导有多么的差劲。你的生活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已经成为一个能够自我实现的预测。             对此的一个解决方法就是了解消极方面的限度,认识到你的消极思考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真实写照。然后不妨尝试一些其他的角度。举例来说,你可以尝试着培养一下 凡事从更为积极和乐观的角度思考的习惯,这会对你大有帮助。通过这种方式,你也许就会开始尝试这种积极性的挑战。这并不容易,然而如果你接受了这种挑战, 连续7天都只从积极方面思考,你就会突然意识到你看问题的角度和想法是如此深刻地影响着你对世界的理解和你所得到的成果。             6、固执己见,与世隔绝。             人们很难去承认自己的想法不是最佳选择,因此你越来越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变得闭目塞听。这会让你很难取得进步,比如说效率就会很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认真思考改变人生的可能性都会变得很难。             显然,解决方法之一就是打开心胸。开阔视野,从他人和自己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从书籍等资源中获取知识。与任何事一样,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如前面所 说,对此我的建议就是认识到你的知识领域毕竟是有限的,而你做事的方式也会存在不足。那么不妨就尝试一下新事物吧。             而我的另一条建议就是,阅读一下埃克哈特托利的《新天地》,特别是有关Ego的章节。正如托利所建议的,如果你不再像Ego那样思考,你就会更加容易接 受新思想,抛弃那些已经无用的旧思想。另外我想要补充说明的就是: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盲目追求新的信息,否则你就会成为一个沉迷于自我帮助的人。在行动 中运用那些新信息和你学到的事情,然后加以尝试。             7、持续信息过剩。             信息过剩并不是说你过多的阅读,我所指的是所有输入信息的过剩。如果你让所有的信息都涌进大脑,这当然会导致难于清晰思考,因为刺激源太多了。以下就是这种习惯可能会存在的弊端:             -你所接受的一些信息也许会是消极的。媒体和周围环境会因种种原因提供一种消极的信息。如果你没有根据需要对信息加以选择,也许你就会陷入消极之中,从而影响到你的所思,所感,所为。             -这会使你急于追赶当今发生的事情,然而每时每刻都有十几件事同时发生,想要追赶上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的生活会因此充满压力。             -如果你持续被信息轰炸,并且还试图将所有信息分类,那么你将很难做出决定并采取行动。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得到过多的信息,就会造成某种形式上的瘫痪,一事无成。或者你会被这种习惯所困,终日急于忙碌在一些非重要的事情上。             为了可以集中精力,清晰思考并付诸行动,你就需要在吸取信息时更有选择性。当你工作时尽可能的避免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事物。关掉电话,断开网络,关上大门。 你就会不可思议的发现,当你没有每隔五分钟就被打扰一次,没有机会因浏览RSS-feeds或喜爱的网站而拖延时,居然可以完成这么多的事情。             现在并不是说我建议你们停止阅读所有的博客或报纸。但是一定要清楚哪些是你真正想要阅读的,哪些只是用来打发时间的。同时你也可以查看其他开阔性信息的领域。             比如说,你没有必要陷入所有来自周围环境的消极情绪。如果周围的所有人都在拖延或者焦急的忙于各种非重要的事情时,你会很容易被这种情绪所影响。如果你有一扇心灵之门,关上它而去关注更为重要的事情,这会是个不错的主意。               7 Habits of Highly Ineffective People      By Henrik Edberg      With a twist to the common list of habits that are useful to establish, here are 7 habits that you do best to avoid.      Just like finding habits that can be useful for you its important to find habits that are holding you back. Most of these 7 habits can easily become such a normal, everyday part of life that you hardly notice it (or how its affecting you). Ive dabbled with all of them quite a bit. Not surprisingly I didnt get much of the important stuff done. Id also like to add that these are just 7 broad habits you can establish to become highly ineffective in most parts of your life. I pretty sure there are several more.            1. Not showing up.      Maybe youve heard this quote by Woody Allen:      Eighty percent of success is showing up      One of the biggest and simplest thing you can do to ensure more success in your life whether it be in your social life, your career or with your health is simply to show up more. If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health th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things you can do is just to show up at the gym every time you should be there.      The weather might be bad, you might not feel like going and you find yourself having all these other things you just must do. If you still go, if you show up at the gym when motivation is low you will improve a whole lot faster than if you just stayed at home relaxing on the sofa.      I think this applies to most areas of life. If you write or paint more, each day perhaps, you will improve quickly. If you get out more you can meet more new friends. If you go on more dates you chances of meeting someone special increases. Just showing up more can really make a big difference. Not showing up will not get you anywhere.            2. Procrastinating half the day. To keep it short, my 3 favourite ways to get out of a procrastinating state are:      - Swallow that frog. Whats this means is simply to do the hardest and most important task of the day first thing in the morning. A good start in the morning lifts your spirits and creates a positive momentum for the rest of the day. That often creates a pretty productive day.      - How do you eat an elephant? Dont try to take it all in one big bite. It becomes overwhelming which leads to procrastination. Split a task into small actionable steps. Then just focus on the first step and nothing else. Just do that one until its done. Then move on to the next step.      - The Get around to It Paraliminal. I find this guided mediation to be very useful. After 20 minutes of mostly just lying on my bed and listening Im far more productive for a few days. I dont feel the urge to sink into that procrastinating state or the need to find out whats new over at one or five of my favourite websites.            3. When actually doing something, doing something that isn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right now.      One of the easiest habits to get stuck in, besides procrastinating, is to keep yourself busy with unimportant tasks.      To be effective you probably need some kind of time management-system. It might be something really simple, like using the 80/20-rule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day. The 80/20 rule, or the Pareto Principle as its also known, says that youll get 80 percent of your results from only 20 percent of your tasks and activities. So you need to focus most of your energy on those few important tasks to be effective.      When you have prioritized using this rule just write down the top 3 most important things you need to do that day. Then, from the top, start doing them. Even if you just get one of the things done, you have still don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 could do today. You may perhaps prefer some other system, such as GTD. But however you organise your work its still of highest priority to find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so you dont spend days, weeks or months doing busywork that isnt that essential anyway. Just getting things done faster isnt that useful if the things you get done are unimportant to you.            4. Thinking too much.      And thereby seldom taking action. Paralysis by analysis can waste years of your lif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inking before you do something. Do some research, make a plan, explore potential upsides and problems.      But compulsively thinking and thinking and thinking is just another way to waste your time. You dont have to examine everything from every angle before you try it. And you cant wait for the perfect time to do something. That time never comes. And if you keep thinking youll just dig yourself down deeper and deeper and taking action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Instead you just need to stop thinking. Shut of your mind it just helps you up to a point and go do whatever you need to do.            5. Seeing the negative and downsides in just about anything.      When you see everything from a negative perspective you quickly punch a hole in your own motivation. You find faults everywhere and problems where there are really none. You cling to details. If you want to find a reason to not do something then thats no problem. From a negative viewpoint you can find ten reasons every time.      And so very little gets done, you whine to anyone who wants to hear and many who dont about how crappy your job, life and boss is. Which becomes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as you create the life that is appropriate considering how think and see your world.      A solution is to realise the limits of a negative perspective. And that your perspective isnt some kind of 100% true picture of the world. Then try other perspectives. For instance, trying to establish a habit of seeing things in a more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light can be quite useful. In that vein, you may want to try the Positivity Challenge. Its not easy, but if you do the challenge and try to only think positive thoughts for 7 days it can give you an insight in how much your perspective and beliefs changes how you interpret your world. And what results you get.            6. Clinging to your own thoughts and being closed to outside influences.      It can be hard to admit that what you thought or believed was not the best alternative. So you cling to your thoughts harder and harder and keep your mind closed. This makes it hard to improve and for instance to become more effective. Even really consider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you can change your life can be difficult in this position.      One solution, obviously, is to open up more. To open up and learn from the mistakes of others, from your own mistakes and from other sources like books. This is easy to say though. It can, as almost anything, be harder to do. One suggestion I have is to, like I said about the previous habit, realise the limits of what you know and the way you going about things. And then just try something new.      Another tip is to read A New Earth by Eckhart Tolle and especially look at the chapters about the Ego. If you stop identifying so much with your thoughts and your Ego, as Tolle prescribes, it becomes a whole a lot easier to let new ideas and thoughts come into your life. And to let go of old thoughts that arent useful to you anymore. On the other hand Id like to add and counter-balance with these tips: dont get stuck in reading, in just taking in new information either or you might become a self-help junkie. Use the new information, put what you have learned in to action and try it out.            7. Constantly on information overload.      With information overload I dont just mean that you read a lot. I pretty much mean an overload in all input. If you just let all information flow into your mind it will be hard to think clearly. Its just too much stimulation. A few more potential downsides to this habit are:      - Some of the input you receive will be negative. The media and your surroundings often put a negative spin on things for various reasons. If you arent selective in what input you want in your life then youll be dragged into this negativity too. This affects how you think, feel and act.      - It creates an urge to keep up with whats happening but there are always ten more things happening so you cant keep up. This makes life stressful.      - It becomes hard to make decisions and take action if your mind is constantly bombarded with information or trying to sort through it all. Personally I find that if I get too much information it leads to a sort of paralysis. Not much gets done. Or you get stuck in habit #3 and keep busy, busy, busy at high speed with low priority activities.      To be able to focus, think more clearly and take action its useful to be more selective in what you let into your mind. When you work shut out as much distractions as possible. Shut off the phone, internet and shut the door. It is strange how much you can get done when you arent interrupted every fifth minute or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rocrastinate by checking your RSS-feeds or favourite websites.      Now Im not suggesting that you should stop reading all blogs or newspapers. But think about what you really want to read and what you read just read to fill your time. And have a look at other areas of input where the doors are wide-open.      For instance, you dont have to let in all the negative emotions from your surroundings. If everyone else are procrastinating or are anxiously keeping themselves busy by doing low-priority tasks at warp speed its easy to be influenced by that mood. If you have a door, then it might be good idea to shut it and focus on doing more important things.    ---------------------------------- 蓝色字体代表自己需要注意的地方
个人分类: 论文笔记|13490 次阅读|1 个评论
进入机械化时代感觉真好
liym 2008-11-21 21:03
在黑暗的手工时代,就连抽空上网写博客也成了一种奢侈的梦想,但是这种日子在昨天就成为了历史,因为咱进入了机械化时代,晚上也有了时间上网,更可以在博客上写几句了! 回首前段痛苦不堪的手工磨样时代,一个人钻在冰冷而又尘土飞扬的实验室里,天天拿个铁锤在一个铁研钵里拼命的研啊磨啊,两只手上全磨起了泡,然后又被磨了下去,最后只要抓起研棒手就疼,两手颤颤,几欲先走,甚至连做梦都在磨样。就这样近一个月时间也不过磨了七八十个,效率之低令人唏嘘不已。 现在这种手工操作终于被抛到了太平洋深处,本人也感受了一把机械化带来的便利和高效率。昨天一位贵人(对我来说)来向老板请教问题,闲谈中得知他那边的实验室里有碎样机,兴奋的我迫不及待拉着他去看他们的仪器,考察后我就知道自己的苦日子算是熬到头了。这种碎样机原理其实挺简单,就是利用震动,让铁盘里的铁块快速撞击样品达到研磨的目的,并且易于清洗,基本不存在样品互相污染。一个样品 5 分钟内就可以研碎,加上清洗仪器、分选筛和干燥的时间,基本在 15 分钟内就可以搞定一个样。下午 2 小时我就做了 8 个样,晚饭后忍不住加班到 11 点,真想一口气把所有的样品都一次处理完,这样我就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做后续的试验以及做我喜欢做的事,更加有时间来看看科学网的博客了。想必看过我前面的博文《 让人手疼的试验前处理 》的朋友都知道,我手工磨样每天最多就 10 个。机械的高效率让我可以节省几乎 20 倍的时间,让我忍不住再次感慨机械化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感谢您的关注 请点此投票 谢谢
4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麻烦”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效率
moxj 2008-10-10 09:31
(图片来源 http://www.ddclm.com/viewthread.php?tid=1792 ) 你还记得我们小学自然课上的那些知识吗?也许因为很多现在看来是那么的简单,所以你还能说出其中的不少.说起自然课里介绍到我们地球上有不同的生态系统你一定不会觉得陌生.也许你马上就能想起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这些名词来.那你一定应该还记得森林生态系统是其中最复杂也是最稳定和能能承受破坏力的那个系统吧.那你有没有思考我们人类产生以来逐步建立的这个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呢?他是在往森林方向发展呢?还是正在变的更像一个承受破坏力极弱的荒漠生态系统呢?也许说到这里你已经闻到了这个题目的味道. 自从我们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后就不断的在构建自己特有的系统。我们构建的系统不断的完善,以至于发展到了城市群落的间段。也许我们一直在试图让我们的这个系统更加便捷有效,然而事情是我们想的那个样子吗?现在的有些城市好像变的越来越拥挤,垃圾遍地,汽车堵塞为什么呢?也许很乐观的你觉得这正是我们的城市向森林进化的表现. 然而问题还是要解决的.那我们之中的那些最有远见卓识的人在做什么呢? 看看我们这个社会中的精英你就明白了.最先发言的人也许会说精英们不愿意和杂乱的社会为伍,他们居住在了比我们更高级的系统里,不在挤公交了,自己买了豪华车.显然这个想法是很幼稚的,那怎么能算是精英呢?难道不是他们的车让大家的路更拥挤了吗?难道精英是一些可以象猴子一样脱离这个社会生活的人吗?更何况猴子也是群居的动物.另外一些人的见解好像更合理些.在他们眼里那些有素养的人才是社会的精英.这些精英能够自己管理好自己,清理自己的垃圾,不为社会带来负担.他们这么思考大概是受了可怕的热力学第二定理的诅咒.时刻在想不断的向更加混乱方向演化的宇宙只有获得更多的能量才能构建自己的秩序.所以他们用吃下去的食物让自己做一个自组织的人.多么荒缪和孤独的世界啊.谁会相信社会只是这个样子. 即使我们这样思考了,很多人也认真的把自己的垃圾扔到路边的垃圾桶里了.那怎么除了环卫工人垃圾堆边的拾荒者还是有增无减呢?是我们的思考有了漏洞还呢?还是面对自然我们我们往前走必须路过这里呢? 如果我们的社会因为获得了能量正在向森林方向演化.那无疑它将变的更加复杂,不但要加长自己的食物链,还要完善自己的食物网.城市发展到了今天带来了清洁者这个组分,也许他和你家鱼缸里的那条清洁工一样.不管你怎么有自组织性,没有它是不行的.你能做的只是让他成为一条更合时宜的清洁工. 看来我们积极的去构建这些新的分支系统似乎更合理.你不是已经看到社会化的生产已经让我们的分工协作在各个行业极具规模了吗。难道今天的生产不是更专业化,更有质量了吗。当然监督系统的发展太慢也许是假货出没的最好理由.新的东西一定还会出现的.难道你没有看到现在的人获得一样东西不再是用自己的产品和别人去交换了吗,更有人不去商店现金购物了,也许你觉得网上购物的程序些烦琐,但当你看到那些购物者是如何轻松获得那些商品就不会这么想了。支付宝就是独立在买卖人中间分化出来的一个系统。看来多出它们来并不是什么坏事情. 那你对现在的物流行业怎么看呢?我看它的发展还只是起步的不久.如果它还不能有突破性的发展那一定是有什么桎梏了我们的想法.当凯恩斯面对经济萧条想到政府这只看的见的手时,别的人都在为些什么一筹莫展呢?当你听到让政府出钱雇一千个人去挖坑,再有另一千个人去填坑这样一个解决就业和危机的故事时,你又作何感想呢?再谈到物流的时候,你是不是马上又联想到那些川流不息的车,船和飞机了呢?或许你也想到了那些运输工具里的货物了.那你想到这些运输工具里的人了吗? 如果让物流公司做你们货物的运送工作能更节约成本的话,我看把你们单位的运人专车也让他们托管吧,为了上下班和领导的活动整天让你们的车子停在院子里,没有人觉得很占空间吗?如果你们有的是地方,那大家一起下班了路上的空间也足够吗?我看把政府大院里的车全部没收了建立专业的运输公司是个不错的想法.也许不到一半的车足够把这项工作做的很好,更不用谈相关的人员了. 不建立和大系统有效联系的组分,搞特权,搞独立效率就真的高了吗?今年国家好象在精简机构了,怎么减,我看我们外行就不要评说了.但确实那个多余增加的部分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效率了. 一个部门更独立可能它的运作更有效率,一个社会更复杂可能它的运作更有效率.无疑部门和社会的联系更紧密多元,整个社会的运作更有效率.独立的做你自己的事情,不要让你的行为脱离服务社会的原则."麻烦"会让你的生活更有效率.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315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本关于克服人的惰性的书的体会
cutefay 2008-10-7 20:55
看了一本克服人的惰性的书,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帮助别人的事情要尽早做 每天早上如果能够说说话的话心情会好(例如朗读英语,和别人交谈) 每天早上上班做正事之前先看看新闻之类的会使心情很好 要利用零碎的时间来完成一些琐事和休息,例如听报告的时候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就打个盹儿(15min) 通常人在上午的时候思维最活跃,可以把写作之类的重要事情放在上午;下午的时候人的精神有些疲劳,但这个时候最容易和人沟通交流。 一天呆在电脑前闷头苦干的效率并不会很高,一天安排很多不同的事情有助于提高效率
个人分类: 书评影评|420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