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仙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五周年
zlyang 2020-1-10 16:49
纪念 李小文 博主仙逝五周年 中国科学院:首页 院士信息 已故院士名单,李小文 http://www.casad.cas.cn/aca/316/ygysmd-200906-t20090624_1804395.html 李老师的《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84 《科学网》纪念博文链接: (1)武夷山,2020-01-10,怀念李小文博主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13536.html (2)耿修瑞,2020-01-10,跟李小文老师聊聊这五年的进展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8211-1213556.html 推荐阅读: 李小文,2009-09-07,地球自转慢悠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253901.html 余弘泳,2019-01-10,缅怀李小文院士逝世四周年年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95162-1156339.html 苗元华,2018-01-10,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李小文先生逝世三周年祭年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4181-1094061.html 陈昌春,2015-02-04,介绍我的博客专用模块------纪念李小文先生专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865336.html 相关链接: 专题: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26.aspx?id=2012 2019-01-10,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四周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56365.html 2018-01-10,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三周年(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94171.html 2017-01-10,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二周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26607.html 2016-01-10,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一周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9467.html 2015-01-10,沉痛悼念李小文院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8133.html 2015-01-10,李小文院士与地球自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8238.html 2019-07-21,恭喜李小文老师博客点击量超过 1000 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0511.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链接!
3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四周年
热度 7 zlyang 2019-1-10 18:45
纪念 李小文 博主仙逝四周年 中国科学院:首页 院士信息 已故院士名单,李小文 http://www.casad.cas.cn/aca/316/ygysmd-200906-t20090624_1804395.html 李老师的《科学网》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84 (1) (2) (3) (4) (5) 以上照片下载自互联网。感谢! 推荐阅读: 李小文,2009-09-07,地球自转慢悠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253901.html 余弘泳,2019-01-10,缅怀李小文院士逝世四周年 年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95162-1156339.html 苗元华,2018-01-10,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李小文先生逝世三周年祭 年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4181-1094061.html 陈昌春,2015-02-04,介绍我的博客专用模块------纪念李小文先生专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865336.html 相关链接: 专题: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26.aspx?id=2012 2018-01-10,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三周年(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94171.html 2017-01-10,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二周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26607.html 2016-01-10,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一周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9467.html 2015-01-10,沉痛悼念李小文院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8133.html 2015-01-10,李小文院士与地球自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823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链接!
3935 次阅读|20 个评论
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三周年(博文链接)
热度 2 zlyang 2018-1-10 18:46
纪念 李小文 博主仙逝三周年 (博文链接) 中国科学院:首页 院士信息 已故院士名单,李小文 http://www.casad.cas.cn/aca/316/ygysmd-200906-t20090624_1804395.html (1)苗元华,2018-01-10,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李小文先生逝世三周年祭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4181-1094061.html 相关链接: 专题: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26.aspx?id=2012 2017-01-10,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二周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26607.html 2016-01-10,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一周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9467.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链接 !
个人分类: 永志纪念|4421 次阅读|4 个评论
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二周年
热度 14 zlyang 2017-1-10 09:16
纪念 李小文 博主仙逝二周年 李小文 ,男,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1月10日13点05分病逝于北京。 (1947-03-02 ~ 2015-01-10) 贴几张照片吧。后期裁剪压缩,素材来自互联网。感谢所有有关人员! (1) (2) (3) (4) (5) (6) 相关链接: 李小文的博客,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84 中国科学院,已故院士名单 http://www.casad.cas.cn/aca/316/ygysmd-200906-t20090624_1804395.html 新华网,2015-01-10, “布鞋院士”李小文:世间再无“扫地僧”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10/c_1113948875.htm 科 学网专题: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一路走好!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26.aspx?id=2012 在科学网获得永生的博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02657.html 2015-01-10,沉痛悼念李小文院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8133.html 2015 -01-10, 李小文院士与地球自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8238.html 2016 -01-10, 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一周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9467.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5994 次阅读|29 个评论
胡壮麒院士——又一位材料大师陨落
热度 9 wangxh 2016-7-12 08:53
胡壮麒院士走了,留下的记忆就是老人家的笑容和对材料学界的贡献。 导师与胡院士关系甚好,所以我们许多师兄弟的答辩委员会主席都是胡老,从昨天听到噩耗起师门朋友圈里这话特多:“ 胡院士(也)是我博士答辩委员会主席,沉痛哀悼,一路走好 ”。还记得,答辩是自述完毕心情特别忐忑,胡老笑哈哈地首先开口问“你是不是哪个学校的教师?”胡老的可掬笑容立马让悬着的心离地面无限接近。这是第二次见胡院士,点点头,没敢多说什么。 胡院士长期从事 高温合金 的研制及亚稳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当金属玻璃时髦起来之后,许多人都盯住了冷却速度对材料性能影响的时候(此因素会受材料散热本性的限制),有一次做学术报告,胡院士建议其研究生提高一下温度,然后再在相同的条件下做出来性能明显改善的金属玻璃(本人不从事这方面研究,具体可能有些跑偏)。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要想得到更高性能的材料,另辟蹊径才是“捷径”。其实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呢? 胡院士,也是我们材料学院的兼职教授。 (俺见了德高望重的人物,总是不自然⁄(⁄ ⁄•⁄ω⁄•⁄ ⁄)⁄) 胡老师,一路走好,永垂不朽! 附: 【讣 告】 2016-07-11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壮麒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10日17时整在沈阳不幸逝世,享年87岁。 胡壮麒院士1929年8月31日出生于上海。历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高温合金与特种铸造研究室主任、快速凝固与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 胡壮麒院士长期从事高温合金和亚稳材料的研制及其它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为我国科技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发展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新材料, 包括高温合金、定向结晶和单晶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亚稳材料, 先后获国家部省级各种奖励十余项,其中“发动机配套的多孔气冷铸造一级涡轮叶片的研制与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胡壮麒院士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凝固技术》、《亚稳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半固态加工理论与技术》等著译作13本。胡壮麒院士2003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4年被中国金属学会高温合金学术委员会授予杰出贡献奖。 胡壮麒院士十分重视人材培养,60多年来桃李满天下,为我国材料科技领域培养了大批科技骨干人才。 胡壮麒院士一生热爱祖国,并用他毕生精力实现着科技强国的崇高理想。他治学严谨务实、目光敏锐,为人淡泊名利、谦虚正直,他的 高尚品德和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胡壮麒院士的不幸离世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材料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遵照胡壮麒院士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和告别仪式。生前好友、学界同仁等欲致唁电、唁函,请于2016年7月14日前联系治丧工作小组。 我们沉痛悼念胡壮麒院士,深切怀念胡壮麒院士。 胡壮麒院士千古! 治丧工作小组联系方式: 韩 健 024-23971578 赵翔宇 024-23971509 黄 粮 024-83978261 传 真 024-23891320 胡壮麒院士治丧工作小组 二○一六年七月十一日
个人分类: 历史人物|8954 次阅读|13 个评论
纪念李小文博主仙逝一周年
热度 4 zlyang 2016-1-10 20:21
纪念 李小文 博主仙逝一周年 李小文 ,男,生前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1月10日病逝于北京。    李小文是 Li-Strahler 几何光学学派创始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定量遥感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发展,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研究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    李小文院士创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 Li-Strahler 几何光学模型,并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 “里程碑系列”。在普朗克 定律在地表遥感中尺度效应研究方面,建立了适用于非同温地表热辐射方向性的概念模型,首创了普朗克定律用于非同温黑体平面的尺度修正式及一般的非同温三维结构非黑体表面热辐射在像元尺度上的方向性和波谱特征的概念模型。代表作有 Geometric-Optical modeling of a conifer forest canopy 和 A prior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inear BRDF model inversion。 相关链接: 李小文的博客,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84 中国科学院,已故院士名单 http://www.casad.cas.cn/aca/316/ygysmd-200906-t20090624_1804395.html 新华网,2015-01-10, “布鞋院士”李小文:世间再无“扫地僧”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1/10/c_1113948875.htm 新华网,2015-01-17,素人李小文:悼念人群蜿蜒300多米 http://education.news.cn/2015-01/17/c_1114030950.htm 科学网专题: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一路走好! http://news.sciencenet.cn/news/sub26.aspx?id=2012 2015-01-10,沉痛悼念李小文院士!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8133.html 在科学网获得永生的博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702657.html 陈楷翰,2016-01-10,老邪老师,您在天堂可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1693-949410.html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5545 次阅读|9 个评论
沉痛哀悼: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郭令智先生
热度 30 Hongbolu 2015-8-7 11:04
刚刚得到令人悲痛的消息: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郭令智先生不幸逝世,享年101岁。 三十多年前年在校读研期间经常有组织地聆听他老人家的柔声教诲,场景还在眼前... 一九八五年留校后在构造教研室又在他老人家身边努力工作十几年,记忆已经遥远... 虽然一直是老人家的学生,但不敢妄称弟子。 悲痛之下难以连接记忆的碎片,借科学网宝地献上自己特制的花环! 郭令智先生千古! ===========================附:确切消息(南京大学校内网): http://news.nju.edu.cn/show_article_1_39322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南京大学原代校长郭令智在南京逝世 发布时间: 作者: 字体大小: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学教育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原代校长郭令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8月5日下午3时42分在南京逝世,享年101岁。 郭令智同志1915年4月4日生于湖北省安陆县。1938年8月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并留校任助教。1939-1946年,先后在云南大学矿冶系、四川北碚中国地理研究所工作。1946-1949年,任台湾大学地质系副教授、台湾省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1949年9月公费赴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深造。1951年12月由英国绕道香港回到新中国,任南京大学教授至今。1981年起被聘为博士生导师。1982-1984年任南京大学副校长、代校长及校务委员会主任;1984-1988年任南京大学顾问。曾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地学学科评议组组长、国际岩石圈对比计划IGCP224项、IGCP267项中方主席等学术兼职。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以来,郭令智同志在地质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他就在大巴山首次发现新生代砾岩和大型褶皱——推复构造,为后人研究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地质地貌特征与成因奠定了坚实基础。1947年,他参加了中国第一批南沙群岛的地质地貌考察工作,并对太平岛珊瑚礁的形成和类型提出了新见解。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他论证了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区的构造属性,首次提出江南古岛弧的观点。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他领导构造地质学科开始了从固定论到活动论科学思维的转化,在我国最早系统介绍板块构造学说并倡导把板块理论与地体构造应用于中国地质实践。经过数十年长期不懈的调查与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学术带头人、阵容较强的科研与教学团队,先后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其中,该团队在江南地区发现了元古代蛇绿岩套、岛弧火山岩和岛弧复理石,率先在国内提出华南古板块沟-弧-盆体系的观点,提出了古大陆内部鉴定古板块边界的八项地质标志,论证了华南从元古代开始就已出现了古板块运动机制的认识,成为国际上完整重建元古代板块会聚边界的实例,冲破了国际上板块构造限于显生宙观点的束缚。80年代中叶以来,该团队在中国东南部发现并厘定了一系列地体构造,提出西太平洋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构造形成与演化的新认识,对华南各省的地质普查和找矿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83年,郭令智同志作为南京大学代校长接待了法国总统密特朗一行来访。他先后率团赴美国西部和东部、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大阪等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单位访问,为南京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 郭令智同志是我国著名的地学教育家。他长期讲授地质基础课,先后开设了自然地理学、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燃料地质学、地貌学、构造地貌学、中国地质学、板快构造等课程。曾任高教部地学教材编委会委员。他治学严谨、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奖掖后学,强调人格、道德和学风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文革前,他培养了13名研究生;1978年到2008年,他培养了28名硕士,30名博士。他培养的学生大都品学兼优,有的在重要学术单位担任领导,有的已成为著名学者和国家重大项目的负责人,其中有4位现已成为“两院院士”。 郭令智同志学术成果突出,先后发表科学论著160多篇(部),在构造地质、地貌调查、板块构造、华南大地构造研究和教学事业上有着卓越贡献,曾三次获国家级自然科学奖,五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78年被授予“江苏省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990年获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何梁何利奖和李四光荣誉奖、2001年获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奖。郭令智先生作为地质学的一代宗师,他的学养、胸怀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郭令智同志的逝世,是我国地质界、高等教育界和南京大学的重大损失。他的科学精神和高尚品德是南京大学师生员工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鼓舞和激励南京大学全体师生为加快创建中国特色、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郭令智院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郭令智院士治丧委员会 二〇一五年八月六日 郭令智院士治丧委员会名单 主 任:张异宾 陈 骏 副主任:杨 忠 潘 毅 薛海林 谈哲敏 成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云骏 王汝成 王明生 王洪涛 王振林 王德滋 尹三洪 卞建波 朱俊杰 纪达夫 张峻峰 陆 林 邵 进 徐夕生 郭随平 薛禹群 郭令智同志告别仪式定于2015年8月9日(周日)上午8时在南京西天寺殡仪馆致远厅举行,参加告别仪式的同志请于8月9日上午6时40分在鼓楼校区化学楼前或仙林和园小区西门班车点乘车前往。 请送花圈的同志与郭令智同志治丧委员会办公室联系。联系人:王淑君;联系电话:025-83686185、89680700(办公室),13851449828(手机);传真:025-83686016。 郭令智院士悼念灵堂设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地质实验楼105室,接待时间:8月7日9:00-11:00,15:00-17:00,8月8日9:00-11:00。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099 次阅读|36 个评论
名人仙逝后不得安息!
热度 2 lbjman 2015-1-27 07:23
名人仙逝后不得安息。原因是其生前获得的功名和人气以及拥有的财富和理念,被在世时周边的相关人员 不断地借机炒作、借机沾光和趁机掠夺,以便狠赚一把。偶向来认为尊重逝者,最好的方式是人前沉默哀悼,人后奋发图强。
288 次阅读|2 个评论
尊敬的李院士,您一路走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
yaoyuan999kxm 2015-1-10 21:56
尊敬的李院士,您一路走好! 您的正直、严谨、谦虚和至仁至善、拥有大爱的道德品行是国家的精神财富。 傍晚八点左右打开凤凰网,突然看到李小文院士去世的新闻标题。我简直感到晴天霹雳,这么好的科学家怎么可能突然仙逝呢?!心情无比沉痛!这种心情很像我爷爷去世时我心头那种空空的感觉。 我不相信,我简直不相信他怎么会突然离开了我们?我甚至怀疑凤凰网在播假新闻。前不久我还去过他的博客网页呢?我仿佛感到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先生还在家里用心撰写着博文,给热爱科学的网友答疑解惑呢? 打开新闻内容,他老人家确实离开了我们。接受这样的事实是非常难过的。我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写篇悼念老先生的博文。 我没有亲眼见过老先生,但或许比亲眼见过老先生记忆更深刻。他是一位人品和学品极佳的科学家 ! 他是一位在遥感界、地理界和科技界作出了巨大创新和贡献的大科学家 ! 他是一位慈祥、幽默、善良、勤奋的老先生!他的仙逝是科技界重大损失! 读硕士时开始了解遥感,读到李老的一些论文。那篇反映李老提出的著名李小文 -Strahler 几何光学模型的思想过程的论文,我现在还能想象出这位睿智的科学家何其聪明、何其勇敢、何其正直 ! 李院士在遥感机理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开拓性工作,被国际遥感界高度赞誉。我读过李院士的成长故事,其学术精神和学术勇气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模仿。读过李院士博文的人能看出这位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对待学术问题非常严谨、非常谦虚。 李老的人品更是值得我们弘扬和学习。我去年从新闻得知,这位“布鞋院士”被网友大为赞美。一些网友认为李院士是现实版的“扫地僧”,一些网友认为李院士是一位“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的真正科学家。他的朴素、他的个性无不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优良的品质。 在当今这个极为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时代里,这种极为难得的院士精神需要大力宣扬,它代表了一种真正的主流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难道不是吗?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这种精神,需要多一点“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少一点吹嘘、少一点弄虚作假。 我从李院士的博文和网友交流话语中了解到 : 当他得知地震中遇到困难的素昧平生的一户家庭情况后,主动伸出援手,帮其就业。他把国家授予他的奖学金捐出来,以自己病故女儿的名字设立基金,用以资助那些攀登科学高峰的青年才俊。何等的善良!何等的温情!何等的大爱! 李院士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幽默的、乐观的、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人格魅力的老者。 拜读他的博文,亲切而温暖。他对博友的提问问答极为及时,有时甚至采用近乎卑谦的语气,让人感到像亲人和朋友的温暖,没有一点点院士的架势。 他的博客取名为“黄老邪”,非常有趣。至于为什么以此取名,网友很想揭开谜底,他笑而不答。我想,李老很可能是为了有意拉低自己的身段,便于和爱好学术的朋友面对面直接交流,帮助后学成长、成才。 他的博文很有人情味,而且充满着学术味。字里行间教会我们怎样从事学术研究,怎样为人处世。 写到这里,我觉得李院士现在还在北师大的网络那头认真撰写着博文,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他现在真的永远睡着了,不再亲手为中国学术后学者提携和科普了。 但我想,李院士的精神永远鼓励着后来人,李老的学术贡献永远发挥着余热。 尊敬的李院士,您一路走好 ! 尊敬的李院士,我们不会忘记您! 2015 年 1 月 10 日星期六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0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古籍版本鉴定家刘晓安先生(1917-2013)仙逝
热度 1 黄安年 2013-2-5 20:31
古籍版本鉴定家刘晓安先生(1917-2013)仙逝
古籍版本鉴定家刘晓安先生( 1917-2013 )仙逝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2 月 5 日 发布 据刘晓安先生的孙女电话告诉杜春耕先生 , 今天上午刘晓安先生因心力衰竭仙逝。刘晓安先生 1917 年 1 月 26 日 生 , 享年 96 岁,是我国红学界年龄最大的学者。他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退休干部,我国著名古籍版本鉴定家, 2012 年10 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他和刘雪梅编撰《红楼梦研究资料分类索引》(1630-2009)上下两册本。被评价为收录时段最长、收集文献最全、内容最丰富、编排较合理的大型专题分类索引类工具书。 我们曾杜春耕有幸几次见到刘晓安先生。记得去年 3 月 23 日 , 在杜春耕先生家聚集了北京几位知名红学版本专家,为了是鉴定一部开价 6 位数的红楼梦版本的真假。当时年龄最长的 95 岁刘老也来到现场 , 他一眼就看出这是本 “ 酱油本 ” ,并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刘老有着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 , 许多判断不是从书本中得来的,是靠日积月累的经历,仔细琢磨和比对得来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551453.html ) 刘晓安老的仙逝,是版本鉴定界的重大损失。刘老一路走好 , 刘老家人节哀。 下面是 2012 年 3 月 23 日 在杜先生家拍摄的照片 4 张。 第一张 : 刘晓安先生 第二张 : 刘晓安和吕启祥在一起 第三张:刘晓安和任晓辉在一起 第四张:在场部分人员合影:左起夏薇、杜春耕、吕启祥、林建超、刘晓安、刘世德、周丽侠、任晓辉。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研究(10-11)|5066 次阅读|1 个评论
当彻底离开时,并非每人都配发一只鹤,兼论怎么才能不丢导师的人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3-1-19 13:37
  怎么到达西方极乐世界?   俺们猜测,技术路线应该有多条。   其中,最为仙风道骨的做法是“驾鹤西去”。不过,这是我们对受尊重者仙逝的礼貌性、格外尊敬的说法。   也就是说,这只鹤并非是每人配发一只,这种动物的分配其实和高级领导的特供一样,是有限额的。说到自己前往西方极乐世界的事情,一般还是“走路”前往吧。   呵呵.....   受李小文老师评论的启发,多说一句。 ——————————————————————————————   在公开场合下说话,其实一不小心就会丢人,丢自己的人没关系,关键是别把别人的脸也丢尽了。如果自己的导师公开倡导中国传统文化,而自己一出场就是一副对中国传统文化无知的模样,且不断佐证这一点,实在是大可不必,有不出来丢人的路可走,为什么一定要把导师的脸也彻底丢尽呢?对于这一条,俺真的很费解。   记得杨志在梁山泊被劝入伙,拒绝的理由是怕丢了杨家列祖列宗的脸,对不起先人,虽然内涵有对梁山泊草寇们不敬的意思,不过似乎王伦们还理解他的苦衷,也就没勉强,这才出现了杨志卖刀的窘境。   历史上还有很多改姓的例子,有的是为避祸,有的,俺们猜测,也许有怕丢先人脸的意思。   科学网上拿导师的名头吆喝的人不多,一方面避免有攀附之嫌;另外一方面,怕也有出了事情自己承担的意思。这是对的,即便偶有对导师的回忆文章,也不好总把导师名头挂在头上,如果不幸丢了人,导师的颜面也会受损,何苦呢!
个人分类: 趣论|4514 次阅读|4 个评论
尊敬的施雅风院士离开我们了,他攀登科研高峰的精神永存
热度 13 mamingguo 2011-2-14 15:31
今天惊悉尊敬的施雅风院士因病于昨天晚上去世了,甚感悲伤。 我在1996年就聆听过施雅风精彩的学术报告,当时就为老先生的高深学问所折服。而在1998年大学毕业后,我有幸考到冰川冻土研究所学习和工作,在12年多的时间里,经常能够聆听到老先生的学术报告和谆谆教诲。第一次跟着施院士开展研究工作是2002年9月,当时他在84岁的高龄还敏锐地提出了中国西北气候可能出现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推断,我们聚在一起从不同方向来进行分析,我主要是利用时间系列遥感数据分析植被动态变化趋势和驱动力,当时施院士就给了我许多肯定与鼓励。第二次在施院士手下工作是2006年年底,老先生组织大家对寒旱区环境变化开展评估,我还是负责植被动态这一块,当时我还汇报了利用时间系列遥感数据监测干旱区湖泊面积变化的工作,施院士对此很感兴趣,还特别指出让我开展一些深入的分析工作。应该说我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施先生的教诲和鼓励,在此我表示深深的谢意,这也更增加了我对先生去世的悲痛之情。 回想从第一次见到施先生到后面的跟着开展工作,施先生给我最深的印象还是在科学研究上的严谨性,记得每次做报告老先生都会问我们,你去过现场吗,做过实地考察吗,有足够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吗,我觉得这应该是对所有科研工作者,特别是对我们做地学研究的人员的基本要求。 施先生给我另一个深刻的印象则是在为人处事上的高尚品德,记得第一次出野外时,就有老师给我讲他在野外时为开车师傅打洗脚水的故事。记得有次开会讨论时,施院士说到在某单位听到项目提成的事情后,表示极大的愤概。想想这些老一辈科学家当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却能够无私的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科学研究,我们这些有幸在当前如此好条件下工作的新一代科研人应该更加注重的是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而不是索取什么。 再次向施先生致敬,他攀登科研高峰的精神永存!
7793 次阅读|12 个评论
痛悼杨生茂先生仙逝
黄安年 2010-5-5 08:10
痛悼杨生茂先生仙逝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5 日发布 杨令侠教授 , 并杨生茂先生治丧委员会 : 自获悉 27 日晚您父亲病危以来 , 我一直默默地为先生祝福 , 也电话问候你家 , 希望有回天之力 , 祈祝老先生转危为安 , 度过一劫。昨天,我正和老伴商议 5 月中旬去天津一次看望老先生 , 谁知天不假年 , 今天早晨打开电脑 , 看到您父亲已于昨天晚上 7 时 20 分在天津逝世的消息 , 噩耗传来 , 心情十分悲痛 , 一时难以平静。记得一年前的 5 月 8 日 , 我和老伴来您家看望先生 , 那时先生谈笑风生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们还相约下次再来看先生 , 如今,先生永远离我们而去 , 怎不令人伤心和怀念。 杨生茂先生( 1917.9.26-2010-5.4 )是我国美国史学科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享誉海内外的美国史和世界史资深学者,也是我国美国史研究重镇南开美国中心的创始人。杨先生的美国史、世界史研究成果及其学术思想和道德文章,身体力行、锲而不舍的精神,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作风,几十年来影响着我国美国史和世界史的许许多多研究者,我们这些后学者深受先生的恩泽。 杨生茂先生的逝世,是我国世界史、美国史、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也是南开大学的重大损失。 我和先生自 1979 年结识以来,屡屡从先生那里获得教诲,虽然我没有机会听过先生一门课,但是我一直把先生当作自己的授业老师和学习楷模。自 1992 年以来,我在协助先生和刘绪贻先生履行《美国历史杂志》( JAH )的中国特邀编辑职责过程中,更对先生坚持原则的精神 , 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努力,留下极其深刻的影响 , 几十封先生的亲笔信则记载了这一难忘历程。 杨先生创办的南开美国史研究基地已经走过了 45 年,在杨先生等历届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南开成为我国美国史研究的排头兵和重镇,这里倾注了先生的许许多多心血和辛勤汗水。相信杨先生所开创的南开美国史研究事业 , 将会在新的历史条件,继承杨先生的遗志,发扬先生的学术思想 , 开辟新的局面,做出新的贡献。 请令侠教授、杨先生家属节哀 杨生茂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黄安年于 2010 年 5 月 5 日八时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3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天降雪哀悼钱爷爷乎?
wangxh 2009-11-2 21:38
【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同志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钱学森,1911年生,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1955年9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他冲破重重阻力,离开美国回国。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6年10月获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 11月1日,北京突然大雪纷飞,难道这是上苍为钱爷爷悼哀吗?钱爷爷,您为祖国做出的贡献顶的上一个航母编队!不,您的贡献才是真正的无与伦比!不肖的炎黄子孙永远不会忘记您......
个人分类: 心之悟|3112 次阅读|1 个评论
今年走了很多大师!!!
李丕鹏 2009-10-31 20:43
2009年,我国文理学界仙逝了好几位大师。谈家桢,季羡林,任继愈已经走了好多天了,前天贝时璋老先生走了,今天钱学森老人也走了。动物学界还有夏武平等老先生走了 为了永恒的纪念,特转录下文! ------------------------------------------------------------------------------------------------------- 著名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院士逝世,享年107岁 2009年10月30日 13:05 来源:科学时报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名誉理事长贝时璋院士,2009年10月29日上午9点30分,在家中睡眠中安详辞世,享年107岁。 贝时璋院士1903年10月10日出生于浙江镇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的一个贫苦家庭。1921年秋,毕业于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医学预科。同年,赴德国留学,先后在弗赖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图宾根大学动物学系学习。1928年3月获图宾根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29年回国报效祖国。 1930年,贝时璋院士创建浙江大学生物学系并任系主任,1949年兼任理学院院长,在浙江大学20年,成为师生爱戴的一代宗师。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起,参与中国科学院生物学科各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并于1950年出任实验生物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学术秘书,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学部委员遴选工作。1955年被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创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并任所长,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并任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物学教学部主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长。贝时璋院士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及第三至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和《生物学卷》编辑委员会主任。 贝时璋院士是一位以发展祖国科学事业为毕生追求的战略科学家。他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建立和国家各项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他高瞻远瞩,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制定了服从国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办所方针,开拓了我国的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研究,指导了我国核爆炸动物远后期辐射效应研究和我国第一批生物火箭的动物飞行实验等重大研究项目,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贝时璋院士是我国实验生物学的开拓者之一。从在德国留学时起,一直从事实验生物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细胞常数、细胞再生、细胞分裂与细胞重建等,都取得显著成就。贝时璋院士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细胞重建的研究工作,首次发现细胞的繁殖增生除了细胞分裂之外还广泛存在着细胞重建过程,创立了细胞重建学说。 鉴于贝时璋院士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并取得卓越成就,他的母校德国图宾根大学又于1978、1988、2003和2008年4次授予他荣誉博士证书,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殊荣;2003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批准将中国国家天文台于1996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第36015号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 ---------------------------------------------------------------------------------- 生物学家、教育家贝时璋院士 www.zhxww.net 2004-9-23 8:42:07 来源:镇海籍院士风采录 1903年10月10日出生于镇海贵驷憩桥一个世代种地打鱼的家庭。贝时璋八岁进学堂念书。192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预科。1921-28年留学德国。 1928年3月1日,贝时璋获土滨根大学博士学位。50年后,1978年3月,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卓越成就,土滨根大学再次授予他自然科学博士学位(金博士)。又一年以后,1988年3月,土滨根大学第三次授予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一所大学在60年间三次授予一位学者博士学位,这是罕见的。 1948年,贝时璋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历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副主任;第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他在科学院研究方面获得了许多成果,发表了数十篇科学论著。 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动物的个体发育、细胞常数、再生、中间性、性转变、染色体结构和细胞重建等方面。其中,关于细胞重建的研究尤为突出。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说起对生命科学的最初兴趣,贝时璋总会背起小时候在乡下诗塾里念过的李白的一首诗。 一百多年来,生物界一直把细胞分裂为产生细胞之唯一途径奉为金科玉津,而贝时璋以不同种类的生物为试验材料,通过大量试验证明除细胞分裂外,生物体内以一定的物质为基础,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一步一步重建理论的创立,是生物学的重大突破,也受到了国内外生物学家的重视。 我用自己的生命研究生命科学,对于细胞重建理论的意义,贝时璋曾这样说,不久以后简单的生命将在实验室合成。那时,生命与无生命之间的界限,也不再是固定不变了。 贝时璋创建了浙江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参加了国家的科学技术计划工作,培养了许多人才。 细胞重建重建细胞重建重建又重建; 生物合成合成生物合成合成再合成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20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3 1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