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作要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20年02月高教关键词:唯SCI论;教育督导;停课不停学
lgmxxl 2020-2-29 11:25
—— 工作要点;唯 SCI 论;教育督导;停课不停学 2020年02月,高等教育方面的大事有:第一,国务院:抓紧制定高校毕业生延期录用报到方案,今年硕士生扩招18.9万,专升本扩招32.2万。第二,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第三,教育部: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原则上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大学生不返校、高校不开学。第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第五,教育部 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2020-02-18)。第六,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结果揭晓,中国大陆高校继续领跑。本月,“那人”为疫情“吹哨人”李文亮;“那大学”为疫情中的高校;“那事”为疫情中的在线教育;“那政策”为《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那人”:【疫情“吹哨人”李文亮】 李文亮医生2月7日凌晨不幸被新冠肺炎夺去了生命。年仅34岁的李文亮医生的英年早逝令我们非常难过。李文亮医生是武汉中心医院的一名医师,他是去年12月最早预警这场危险病魔的8名医生之一。回过头看,他的专业性警觉尤其令我们对他产生了敬意。去年12月,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很有限,李文亮能够把这个消息传出去,率先在专业人员的范围内拉响警报,这是他高度专业性表现的一部分。在人们后来的追述中,发现他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展现了令人尊敬的医德。。 “那大学”:【疫情中的高校】 中国高校在本次疫情有作为:管好了自己的人和门,没有添乱;积极参加专业援助,体现大学担当;加强疫情全方位研究,做了专业的事情;做好自己的工作,防疫与事业并重。 “那事”:【疫情中的在线教育 】 本次疫情,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这给在线教育提供了一次检验成果的机会。对高校来讲,更是如此。 长期以来,高校对在线教育的态度冷热不均,中国双一流高校对此重视度较高,一般地方大学对此热度不够。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促动下,一般高校对在线教育开始有所重视。在线课程、混合课程的开发被硬性提上日程。但成效基本限于评选一流课程层次,并没有从在线教育本质属性高度去认识这个问题,更没有从在线教育本质属性上去开发在线课程。 这几天高校对此事件的反应也基本验证了这一判断。对“停课不停学”反应积极并有应对策略的基本上双一流大学,特别是211层次以上大学。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流大学最为抢眼。他们有一整套应对办法,有完整的在线教育操作规程,并且都积极主动开放资源,开放后台制作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体现着中国一流大学的担当。 再看一下一般学校的应对办法,我们就会看出,他们没有在线教育各方面的积累,既没有资源,更没有应对在线教育的办法,基本上是临时拚凑,胡乱嫁接。对如何实施在线教育,更是一头雾水。 在线教育科学开展的基本理念是类实体化、私人定制、虚拟社区、泛在学习。能否提供私人定制化的资源内容,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友好的学习社区,让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到自己想学的任何知识,是在线教育开展的基本原则与立场。对正式课堂教学来讲,虽然内容有确定性,但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指导方式完全可以做到私人定制。 在线教育,停课不停学,不是说,把平台告诉学生,把资源提供给学生就没事了,更多的事在于如何深化教学内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类实体化”的学习与指导,是各高校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让这次的停课不停学成为高校在线教育发展的一种契机,则显得更为重要。高校应该在这场战疫中学习到在线教育的灵魂与价值,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服务。 地方高校要反思、学习反思在这次停课不停学中的领导表现、老师表现、学生表现,争取尽快赶上高水平大学在这方面的优势。 “那政策”:【《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规定》明确,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高校应当根据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综合讲来,本月以下四个词汇作为本月高等教育关键词 :工作要点;唯SCI论;教育督导;停课不停学。 工作要点: 2020 年高教领域十大工作要点发布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行动,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 工作目标: 持续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 工作主题: 提高提高再提高 工作主线: 全面推进“四新”建设,持续深化新工科、新农科建设,积极推进新医科、新文科建设。 工作重点: “三抓三促”,抓领导促管、抓教师促教、抓学生促学。 工作发力点: 抓教师、促教学 十大工作要点如下 1、全面推进“四新”建设 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为引领,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思想、理念、理论、技术、评价、方法、标准、体系、文化改革创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深化新工科建设。启动第二批新工科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深化理念研究与实践探索。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优化工科专业设置。深化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等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组织形态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提质增效。加强资源条件建设,推进工程创新训练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共享型实习基地、人工智能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分批开展工学院院长和骨干教师培训。抓好紧缺人才培养,依托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储能学院、网络安全学院等,统筹推进关键核心领域人才培养。 积极推进新文科建设。紧扣时代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新实践和科技革命新进展,设立一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项目,分类推进文史哲、经管法、艺术、教育等领域新文科建设。强化价值引领,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深化与实务部门合作,继续办好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启动新闻实务、经管实务、文史哲等系列大讲堂。加快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持续深化公共外语教学改革,加强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推进外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打造国际组织后备人才“蓄水池”,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人才支撑。 持续推进新农科建设。召开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研究制定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设立一批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实现高等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意见,加快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新医科建设。实施新一轮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推动“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医学+”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印发《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建设国家教学案例共享资源库,支持长三角等区域医学院校加快建设新医科。研究制定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中医药教育传承创新发展。办好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覆盖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专业,实现“中医西医齐赛、医疗护理共比”。 2、举办首届世界慕课大赛 把学习革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建立“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与学的活力。 召开世界慕课大会。充分利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织高校在线教学的经验,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慕课建设方案,让这次革命性的实验转化为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打一场“学习革命”之战,深入推进教育观念革命、课堂革命、技术革命、方法革命。促进更多高校课程在国际著名课程平台和更多国家平台上线。组建世界慕课联盟。发布《慕课发展北京宣言》。下好从并跑到领跑的战略先手棋,把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开成世界高等教育学习技术革命的大会,把大会办成世界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形态发生重大改变的标志会议,推动实现变轨超车。 3、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双创大赛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敢闯会创”为核心要素,引领高校人才培养范式变革,提升学生敢闯的素质、会创的能力,建立新的人才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新的大学质量文化。 完善赛事组织持续发展机制。按照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的要求,做好第六届大赛各项筹备工作。立足大湾区改革开放前沿,汇聚世界高水平大学和顶尖专家,全面提高大赛国际影响力,努力把大赛办成全球最有影响的双创顶级赛事。 持续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重温改革开放奋进之路,激发大学生“敢闯敢干”奋斗精神。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好国家级高校双创示范基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试点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深入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业导师示范培训。 4、召开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教工作推进会 高等教育工作推进会落实“四点一线一面”战略布局,加快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共赢发展。 召开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推进会。印发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若干意见,深入宣传解读文件精神,推广典型经验,全面动员部署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六大机制,打造西北、西南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支点,推进高校集群发展,推进完善质量导向的支持机制,建立健全部际协调机制和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联席机制,建立东中西部高校全国性支援合作对接平台,推动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建设,成立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加快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高质量完成教育脱贫攻坚任务。精准把握收官阶段的新要求与新任务,认真抓好定点帮扶云南临沧工作落实,做好对广西都安县和贵州纳雍县调研指导、挂牌督战。组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团队对接(临沧、都安、纳雍、威县、青龙)脱贫需求。深入开展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提高受援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施医学教育精准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继续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6000名左右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为基层输送高素质全科医疗人才。继续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推动西部高校应用慕课开展线上教学和混合式教学。 5、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研制发布《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统筹抓好课程、课堂、教材和课程思政工作,发挥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召开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交流各地各高校工作经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先行高校,打造学校有氛围、课程有示范、教师有榜样、成果有固化的课程思政建设典型。在不同类型、不同性质课程中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和团队,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课程思政名课名师三级建设体系。及时总结提炼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设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6.1 “双万计划”:持续推进一流专业。 应对产业和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要求,积极开展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建好建强一流专业,打造一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支撑载体。 做好2020年度一流专业建设点遴选认定工作。加强对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指导,总结经验,完善支持措施,持续推进条件建设,深化综合改革,提升建设质量。组织研究制订一流专业认证标准,引领一流专业建设。遴选认定3500个左右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做好省级一流专业推荐报送工作,推动各地完善专业建设三年规划。 改进优化专业设置工作。把按社会需求办专业作为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前提条件,把落实国家标准作为专业建设的底线要求。完善专业申报网上平台,加强教指委对专业设置的咨询把关,开展高校专业设置负责人培训,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急需领域专业设置,避免大量重复设置“过热”专业。 6.2 “双万计划”:统筹实施一流课程。 全面开展一流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形成多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深入推进“课堂革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推动课堂改革成为教育者的一场心灵革命、观念革命、技术革命、行为革命。 完成首批“双万计划”一流课程认定工作,发布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名单。统筹规划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的持续建设,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 大力推动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倡导国内课程平台横向联合,依托各类课程平台及联盟,开展教学交流研讨。加强慕课规范化管理,出台狠抓慕课建用学管推进新时代高校学习革命的意见,加强分类指导,建设线上“金课”,促进优质课程资源更加广泛共享,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变轨超车”奠定基础,引领和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与课堂革命。 开展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评选工作。根据《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管理办法》,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示范中心开展评估工作。 7、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探索完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造就更多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世界胸怀的杰出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 遴选认定2019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推动多样化探索,支持高校开展“三制”(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2020年基地申报工作。 推动政策协同。完善拔尖计划2.0长效工作机制,实现部委协同、司局联动,做好拔尖计划2.0与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的衔接。 推动交流共享。协调推进拔尖计划2.0工作交流、学术研讨和学生交流等,研发拔尖计划2.0信息平台,促进经验互鉴、资源共享。开展拔尖计划2.0课题研究工作,形成一批有质量有分量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8、全面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使卓越教学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建设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文化。 建强建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成立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指导各省域、区域和行业性教师教学发展联盟机构建设,引导各高校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提升教学学术水平,打造追求卓越教学的质量文化。组织培训平台和有关高校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以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方法、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推动实现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全覆盖、三年内教师全部轮训一遍。选树一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完善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制订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意见,推动高校以院系为单位,恢复设立或完善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实现基层教学组织全覆盖、教师全员纳入基层教学组织。推动高校制定完善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相关管理制度,提供必需的场地、经费和人员保障,由院长、高水平教授等担任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落实责任制,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探索推进“虚拟教研室”项目,以现代信息技术助推教学组织建设。 选树一批新时代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教务部、本科生院),引领提升教务管理服务能力。构建高校图书馆服务新体系,推动图书馆融入本科教育全过程。 9、完善部省校联动的基本工作制度 强化组织动员,采取“部省司处共同发力、上下联动,各地各校同频共振、协作并进”方式,深入推进“质量革命”,引导各类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加强对直属高校的统筹指导工作。支持直属高校深化改革,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国家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完成第十届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执行主席换届工作,完善咨询委员会建言咨政工作机制,发挥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战略咨询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参考。以编制《教育部直属高校年度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汇编》为契机,推进科学数据分析,客观反映直属高校发展贡献与面临困难。探索直属高校多维评价分析,激发办学活力,引导直属高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做好直属高校“十四五”规划编制指导工作,引导直属高校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发展目标、重大举措,全面提升直属高校办学水平。 办好全国高等教育年度工作会议。召开第29次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暨2020年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分析研判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发挥大学报国强国的重要战略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综合改革,提升服务能力,引导学生刻苦学习、教师潜心育人、学校风清气正,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召开2020年高教(厅)处长会。全面部署年度工作,指导各地各高校深入实施振兴本科教育行动方案,持续推进“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加强从严管理、从严治教,合力推进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三部曲”。部署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高教法执法检查报告要求,持续抓好改进落实工作。 指导地方应用型高校和民办高校发展。以推进“四新”建设和实施“双万计划”为契机,加快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和城校共生,推出一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案例和一流专业。指导民办高校深化内涵建设,在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中支持民办高校建设,推动民办高校与企业多样化合作共建、多途径提升办学质量。 10、狠抓党建增强履职尽责能力 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提升理论水平,加强政治建设,奋力担当高等教育强国报国的历史使命。 凝心聚力建设“奋进支部”。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强化工作实效,严控发文数量,提高发文质量,加强会议管理,落实会议计划。践行“一线规则”,打造高等教育司“百校千课”工作品牌,组织全司党员干部深入高校开展蹲点式调研、听课。弘扬奋进文化,夯实干部队伍能力基础,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努力打造高质量奋进队伍,营造“一想三能”“四会两商”温馨友爱的文化氛围。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有关通报精神,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部党组《关于加强廉政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等。坚持集体领导,发扬党内民主,坚持“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项全部通过召开司务会集体决定。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做好一流专业评审、“互联网+”大赛、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等廉政风险防控,构建以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制度为面的风险防控体系。 唯 SCI 论: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文,对当前学术界的专利乱象、 唯 SCI 论乱象重拳出击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教育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拟全面提升高校专利质量。意见内容非常丰富,部分重点内容如下: 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方面,未经单位允许,任何人不得利用职务科技成果从事创办企业等行为。 人才评聘体系方面,高校要以质量和转化绩效为导向,更加重视专利质量和转化运用等指标,在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岗位聘任、项目结题、人才评价和奖学金评定等政策中,坚决杜绝简单以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为考核内容,加大专利转化运用绩效的权重 专利资助奖励政策方面,高校要以优化专利质量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大幅减少并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可通过提高转化收益比例等“后补助”方式对发明人或团队予以奖励。 此外,政策方面,将专利转化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作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以及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不单纯考核专利数量,更加突出转化应用。同时,反对发布并坚决抵制高校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排行榜 对非正常专利申请每季度超过5件或本年度非正常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超过5%的高校,国家知识产权局取消其下一年度申报中国专利奖的资格。 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高等院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要求规范SCI论文相关指标应用,树立正确的论文评价导向。重要内容如下: SCI不是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 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高被引论文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科技创新出现了价值追求扭曲、学风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问题。 坚决摒弃“以刊评文”,评价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 不简单以SCI论文相关指标和国内外专家评价评语代替专业判断,并遵守利益相关方专家回避原则。 大力减少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事项。 实行代表作评价,精简优化申报材料,不再要求填报SCI论文相关指标,重点阐述代表性成果的创新点和意义。 减少对学科、学校的排名性评价,坚持分类和分领域评价。 评价结果减少与资源配置直接挂钩。 在职称(职务)评聘中,学校应建立与岗位特点、学科特色、研究性质相适应的评价指标,细化论文在不同岗位评聘中的作用,重点考察实际水平、发展潜力和岗位匹配度,不以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判断的直接依据。 学校在绩效和聘期考核中,不宜对院系和个人下达SCI论文相关指标的数量要求. 要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的奖励,避免功利导向。 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 不发布SCI论文相关指标、ESI指标的排行,不采信、引用和宣传其他机构以SCI论文、ESI为核心指标编制的排行榜,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科研人员、学科和大学评价的标签。 教育督导:中国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强化问责整改落实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运行机制改革、深化教育督导问责机制改革。 《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在督政方面,构建对地方各级政府的分级教育督导机制,督促省、市、县三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在督学方面,建立国家统筹制定标准、地方为主组织实施,对学校进行督导的工作机制,指导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评估监测方面,建立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意见》对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问责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督学聘用和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保障机制改革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监测制度,引导督促学校遵循教育规律,聚焦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评估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测。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义务教育各学科学习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继续实施高等教育评估,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严肃处理学位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积极探索建立各级教育督导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评估监测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的工作机制。 《意见》指出,要改进教育督导方式方法。大力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展督导评估监测工作。遵循教育督导规律,坚持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过程性督导与结果性督导相结合、日常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督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统筹管理,科学制定督导计划,控制督导频次,避免给学校和教师增加负担、干扰正常教学秩序。 《意见》指出,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开展督导工作,均要形成督导报告,并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新闻媒体及新媒体等载体,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决策部署不力和违反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意见》强调,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督促被督导单位牢固树立“问题必整改,整改必到位”的责任意识,切实维护督导严肃性。对整改不到位、不及时的,要发督办单,限期整改。被督导单位要针对问题,全面整改,及时向教育督导机构报告整改结果并向社会公布整改情况。被督导单位的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被督导单位落实整改意见,整改不力要负连带责任。 《意见》目的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力促教育督导“长牙齿”。致力于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教育督导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督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地方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不规范、管理不严格。 二是在运行机制方面,主要是督导定位不够清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督导工作重点不突出,督导方式方法仍比较落后。 三是在结果运用方面,主要是督导报告缺乏权威性,督导意见常被“束之高阁”;整改问责不力,没有真正形成震慑。 四是在督学队伍方面,总体上人员严重不足,各级督学都面临专职少兼职多、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水平不高、条件保障不够、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明确部署,要求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促进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职能,落实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的法定职责。 督导“长牙齿”,问责必须有力。《意见》在强化督导问责方面 提出了八大举措: 一是完善报告制度。《意见》明确规定,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开展督导工作,均要形成督导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教育决策部署不力、违反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二是规范反馈制度。《意见》要求,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及时向被督导单位反馈督导结果,逐项反馈被督导单位存在的问题,下达整改决定,提出整改要求。 三是强化整改制度。《意见》明确规定,被督导单位要针对问题,全面整改,及时向教育督导机构报告整改结果,并向社会公布整改情况。被督导单位的主管部门要指导督促被督导单位落实整改意见,整改不力要负连带责任。 四是健全复查制度。《意见》要求,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被督导事项建立“回头看”机制,有效防止问题反弹。 五是落实激励制度。《意见》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教育督导结果优秀的被督导单位及有关负责人进行表彰,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中,注意了解教育督导结果及整改情况。 六是严肃约谈制度。《意见》明确规定,对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党和国家教育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彻底、履行教育职责不到位、教育攻坚任务完成严重滞后、办学行为不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安全问题较多或拒不接受教育督导的被督导单位,由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对其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约谈要作出书面记录并报送被督导单位所在地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备案,作为政绩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七是建立通报制度。《意见》明确,针对教育督导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推诿扯皮、不作为或没有完成整改落实任务的被督导单位,由教育督导机构将教育督导结果、工作表现和整改情况通报其所在地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建议其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不得评优评先、提拔使用或者转任重要职务。 八是压实问责制度。《意见》提出,整合教育监管力量,建立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审批、处罚、执法的联动机制。对问责的情形、方式等,《意见》也都作出了具体规定。为加强社会监督,《意见》明确提出,问责和处理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布。 教育督导“长牙齿”,根本上需要法律予以保障。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教育督导法律。作为专门法规的《教育督导条例》颁布实施已经7年,但各地落实还不够到位,需进一步完善。比如,《教育督导条例》对督导范围的表述比较笼统;对教育督导标准和规程等作出的规定不够健全,有的缺乏操作性,约束力不够;对地方教育督导机构的规定不够明确等。特别是《教育督导条例》的贯彻落实,需要地方结合实际出台有关配套法规和政策,但不少省份还没有出台。长远看,需要专门立法,进一步提高教育督导的强制性、权威性。 为此,《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教育督导法制建设。一方面,要完善教育督导法律法规,加快配套规章制度建设,推动地方出台配套法规政策,形成由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组成的教育督导法律法规体系。另一方面,要强化程序意识,细化工作规范,完善督导流程,使教育督导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工作都有章可循。 停课不停学:教育部明确高校教师线上教学计入教学工作量 2月4日,教育部发布《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并提出了对高校“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9条措施安排。该文件发布后,各地已按照“一地一策”“一校一策”的要求在落实。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9项工作任务。一是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全部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截至2月2日,教育部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了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二是立即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实施方案,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高校要合理调整、统筹安排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课程教学计划。当前暂停所有寒假社会实践。三是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要公布课程资源质量要求、在线教学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要求、学生学习评价措施等管理措施。引导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活动,进行学习考核。与课程平台建立教学质量保障联动机制,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加快研发一批有特色、代表性强、数量充足的在线试题。四是发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引领作用,课程负责人和团队要上线提供全程教学服务,带动全国慕课教师团队开展线上教学服务。五是全天候开放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免费提供2000余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六是倡导社会力量举办的在线课程平台免费提供优质课程资源,为高校制定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解决方案,支持教师利用慕课等在线教学资源自主开展在线教学,鼓励开展网上在线教学培训。七是继续组织在线教育机构研发多样化在线教学解决方案,为高校选择资源和技术服务提供便利。八是发挥专家组织指导、整合、协调作用。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整合名校名师名企力量,推动快速上线一批前期有工作基础的优质慕课和实验课程。慕课联盟联席会要与高校有组织地开展多种形式协同教学。九是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鼓励慕课平台开设有关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的慕课专题,提高大学生及社会公众的科学防控能力。 《指导意见》要求,高校要将慕课教师以及承担教学任务的所有任课教师线上教学计入教学工作量。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选修线上优质课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强化在线学习过程和多元考核评价的质量要求。制定在线课程学习学分互认与转化政策,保障学生学业不受疫情影响。 《指导意见》强调,高校要择优选取符合本校实际、与网络环境条件相匹配的方案,与课程平台密切配合、规范管理,强化对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在线教学安全平稳运行。 《指导意见》同步发布了22家在线课程平台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持高校在线教学服务方案信息。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0 个评论
2017年02月高教关键词:教研热点;就业规划;工作要点;学生管理
热度 2 lgmxxl 2017-3-2 09:23
—— 教研热点;就业规划;工作要点;学生管理 2017 年02月,高等教育方面的大事有:第一,《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发布。陈宝生强调:高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第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五大建设任务。同时决定中央补助投资最高限额:普通高中3000万,本科高校1亿。第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第四,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新工科”教育概念出炉。第五,省级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省重点建设高校的若干意见》,重点建设高校在资金统筹、绩效分配等方面实行“一校一策”,给予高校更多改革自主权;山东省属高校试点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辽宁:省属高校实行分类考核差异化拨款。第六,《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印发:鼓励本科高校建设并开放在线开放课程,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第七,爱思唯尔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中国内地38个学科的1776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其中。本月,“那人”为美国大学校长;“那大学”为武汉高校蹭课联盟;“那事”为清华回应:“降低国际生门槛受质疑”,录取难度不降反升;“那政策”为《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那人” :【美国大学校长】 大学是社会的良心,大学校长是这个良心的中心。当社会需要大学时,大学校长理应理性发声,代表社会提出公正的社会诉求。2017年1月2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了入境限令,限制在90天内暂停伊朗、苏丹、叙利亚、利比亚、索马里、也门和伊拉克7国公民入境。在美国高教界,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诸多校,都以校长或大学声明的形式,对特朗普新下的移民及入境限制令表达强烈质疑,并重申大学对已在校内就读或任教的受影响国家学生及学者,待遇一如既往,还将为蒙受波及者提供法律支援服务。截止到2月3日,已有56所美国大学发表了相关声明。 “那大学”: 【 武汉高校蹭课联盟 】 武汉地区高校蹭课联盟是一个跨武汉5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公益组织。蹭课联盟打破了校际、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让普通高校的学子去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听优质课程,理工类院校的大学生获取人文讲座信息资源。“上遍武汉所有大学,去蹭他们的每一场讲座和公开课”是蹭课联盟成员的目标。 3 年前,华中科技大2011级学生刘灿常去武汉各大高校蹭课。他渐渐产生了一个念头:把不同学校的各种课堂信息共享,这样蹭课岂不更方便?交流中,同校2012级学生王贤玮和武大2010级学生孟政典也有类似的想法,三人一拍即合,设计通过QQ群和一个独立运营的微信公共账号“武汉蹭课”提供武汉各大高校的讲座、课程等信息。 刘灿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为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他又成立了知行读书沙龙。沙龙建立之始,刘灿请来国内外不少学术大咖担任嘉宾,启蒙学子们的思想,包括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南大哲学与法学教授顾肃,中国社科院教授石衡潭,武大政治与公管学院教授刘伟。除了嘉宾座谈会,沙龙还以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展开。比如提前一个月发布活动书单,这些书都围绕一个主题,报名者花一个月读至少一本书,在活动当日进行演讲,交流思想、锻炼口才。 如今蹭课联盟平稳运行着两个几乎涵盖武汉所有高校、流动人员突破7000人的QQ群,以及一个官方微信和线下启林青年坊的工作。为了保持独立性,蹭课联盟3年来举办活动数百场,却从不接受众筹和外部资金,所有开销都由合作伙伴免费赞助或几位创始人自掏腰包解决。 “那事”:【清华回应:“降低国际生门槛受质疑”,录取难度不降反升 】 一篇名为《老外不用考试上清华?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清华新政让中国考生欲哭无泪》的帖子备受网友关注。该帖提到的“清华新政”为近日颁布的《2017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其规定从今年开始,所有具有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都将施行“申请-审核”制。而以往所有申请清华本科的国际学生,都需要先参加4至5个科目的考试,然后再加试或者面试后录取。对此,清华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新政并不意味着降低了录取标准。相反,在采用“申请-审核”制后,考核维度更丰富、考查面更广,难度不降反升:“‘申请-审核’制主要有网上申请和综合测评两个环节。学生首先要通过系统真实完整地提交申请材料:包括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国际学生招生相关材料和证明,已有的国家/地区统一高中毕业考试成绩单或国际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业成绩,各国主要高校所要求的笔试成绩,获奖证书、其他大学录取通知书等辅助证明材料和HSK(汉语水平考试)成绩等,清华将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匿名评审,并经过严格面试等综合考核环节后,最终择优确定录取名单。而对于设计学类、美术学类的学生,还需要再进行专业加试,以此保障生源质量。” 清华对此的回应软弱无力!清华应该拿出具体的数据,而不是一味强调与国际接轨。有些事真不是接轨那么简单! “那政策”:【《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新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15年,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工科类专业点数约1.6万个,工科类专业本科在校生525万人、研究生在校生69万人;高等职业学校制造大类专业点数约6000个,在校生13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类专业点数约1.1万个,在校生186万人。《指南》强调“健全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统筹规划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全面服务中国制造2025,对从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一直到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均提出了重点任务。 其它的要闻题目摘录如下: 本月中央领导及教育部新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陈宝生:高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发布。教育部:2016年我国受助学生超过9000万人次。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招生工作30条禁令。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五大建设任务。同时决定中央补助投资最高限额:普通高中3000万,本科高校1亿。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与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17年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接服务工作的通知》。2016年度基金委基础研究主要进展与科学基金资助成效。2017年度全国教研工作会召开。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实施工作推进会召开。中国将全面放开大学生、海归人员的落户限制。制造业十重点领域纳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优先资助。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召开深化上海教育综合改革2017年度工作推进会。教育部办公厅、中组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遴选工作的通知》,对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遴选支持工作作出部署。科技部:加快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教育部办公厅公布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名单。综合性高校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2017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候选人开始提名推荐。我国在建和已建的高校新校区超过200个。科学家孙家栋、潘建伟当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课程新版公共平台日前在清华大学发布。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出炉,共200门。武汉高校蹭课联盟打破校际界限 跨越50所高校。2016年我国科研成果技术合同交易突破万亿。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发布。 本月新颁法律法规: 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国务院发布《“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发布。 本月教育厅新闻: 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省重点建设高校的若干意见》:重点建设高校在资金统筹、绩效分配等方面实行“一校一策”,给予高校更多改革自主权。山东省属高校试点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辽宁:省属高校实行分类考核差异化拨款。江苏成立全国首个教育现代化研究院。广东省10亿元补贴省内高校。广西首次聘任大学校长:聘任赵跃宇为广西大学校长,聘期为3年。合肥市和安徽大学共同建设的安徽大学互联网学院。京津冀三地将建高校联盟,促进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上海部署科创中心建设工作,市长应勇:加强创新供给。曹妃甸打造首都高校疏解区高校可无偿使用土地。陕西选派干部任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山东向民办高校选派“两员”:党建工作联络员和督导专员。 本月大学动态: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将建牛津校区和牛津中心。南开大学向社会“招标”选修课。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一带一路”促冰点研究变热点。重庆“鸿雁计划”:博士后每人每年8万日常经费。东北大学校办高新技术企业收入破百亿元。江西农大考研生提前到校 占座大军挤爆教学楼门。山东大学正式确认将建章丘主校区。南开大学接受美宝国际巨额捐赠遭非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托马斯北京研究院。中国美院2017本科招生考试开考 6.5万人次报名。浙江农林大学百万奖金鼓励本科生科研创新。 本月媒体和名家言论: 《人民日报》: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团学组织制度设计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光明日报》:“降低国际生门槛受质疑”。清华回应:录取难度不降反升。中国教育报:2016年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港媒称中国学生留学首选美国:信奉读书改变命运。斯坦福前校长约翰·轩尼诗: 创新的中心是人,好的大学给研究人员充分的自由。席酉民:“两个一流”建设要防止潜在老问题。 本月职业与继续教育、在线教育: 《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印发:鼓励本科高校建设并开放在线开放课程,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京津冀签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合作协议。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手老挝教育部,探索“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样本。美国阿波罗教育集团以11亿美元被收购。 本月港澳台及国际高教要闻: 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辞职,将任爱丁堡大学校长。爱思唯尔发布了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中国内地38个学科的1776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其中。马云公益基金资助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奖学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九个人口大国2030年教育部长级会议举行。2017年最新自然指数出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部分高校加权文章总值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贝茨·德沃斯(Betsy DeVos)一票险胜,成功担任美国教育部长。麻省理工学院 创客项目超过350个。斯坦福大学公布2015-16财年捐赠数据:共收到9.51亿美元的慈善捐赠,8万余名捐赠者做出了贡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生针对中国人“撕名牌”事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园发生暴力抗议事件,在伯克利、全美、全球引发了极大轰动。特朗普怒批并威胁取消经费。哥大校长致全校通讯,强力回应特朗普移民禁令。美国56所AAU大学发表针对特朗普入境限令相关声明。美国工程院公布2017年入选院士名单。加拿大取代英国,成为欧洲学生“最想去的留学国家”。英国牛津大学在中国苏州设立研究中心。剑桥大学将入驻青岛,联手山大共建创新转化学院。法国著名的巴黎第四大学和第六大学将要合并。法国启动“吴建民奖学金计划”以推动法国青年了解中国。澳大利亚约三成大学本科生难以完成学业,2009年到2014年间,澳大利亚大学本科生毕业率仅为52.5%。俄罗斯“莫斯科世界高校排行榜”启动。 本月河南高教新闻: 河南省教育厅2017年工作要点发布,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争创“双一流”。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2016年上(下)半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批结果的通知》,河南省有六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批准,涉及学校为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南阳师范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黄淮学院。2017年度河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召开。2016河南人才供求报告发布,名校硕士垄断“金饭碗”。《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出台,将建10所国家级高职院校。河南新增15家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截止目前共有36个。 综合讲来,本月以下四个词汇作为二月高等教育关键词 :教研热点;就业规划;工作要点;学生管理。 教研热点:我国教育要研究解决“六大问题”!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做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之际,有六大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陈宝生表示,做好今后工作,必须冷静分析、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化,二是对象群体多元化,三是社会需求多样化,四是全民学习终身化,五是发展环境国际化。 陈宝生认为,面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还面临不少考验。有六大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一是如何进一步理顺中央地方教育管理关系,完善政府依法监管、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的机制,既要集中统一又要生动活泼,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度?二是如何逐步缩小东中西部教育发展差距,既鼓励局部率先发展,先期迈入教育现代化,又要步调大体一致,不让一个地方掉队?三是如何有效破解课业负担重、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老大难”问题?四是如何有效化解办学自主权不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够、民办教育活力不强等基层反映强烈的问题?五是如何有效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带来的新挑战,让教育变革跟上时代,让我们培养的人不落伍于时代?六是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评论与谏言: 部长关心的问题,往往就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热点。关注这些问题,有助于高校认清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更好服务社会,更好发展自己。 就业规划:未来 5 年,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有这些“大招” 本月,国务院发布《“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多方位拓宽就业领域。具体措施如下: 1 、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多方位拓宽就业领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支持科技含量高的智力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各类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2 、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结合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开发岗位,统筹实施基层服务项目,落实学费代偿、资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微企业就业。健全基层服务保障机制,畅通流动渠道,拓展扎根基层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通道。 3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能力。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加大就业见习力度,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4 、强化劳动者素质提升能力:(1)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技能就业专项行动,鼓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创业竞赛、技能竞赛、创业实训等“试创业”实践活动和电子商务培训活动,并按规定将其纳入创业培训政策支持范围。(2)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需要,将就业创业有机融合,建立涵盖学校内外各阶段、求职就业各环节、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3)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统筹实施大学生村官、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技特岗计划等专门项目,选拔派遣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4)继续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依托优势基础学科建设国家青年英才培训基地。(5)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类管理,探索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引导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6)建立全国高校继续教育质量报告制度,强化高校继续教育责任主体意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7)制定实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有利于校企人员双向交流的人事管理政策,落实学生实习政策,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8)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培训急需紧缺人才。 评论与谏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石。它不仅事关千家万户,也事关中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提升。读书越多,越容易获得好工作,才是教育持续发展之本。如果读书无用论抬头,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幸,更是国家民族的不幸。 工作要点: 2017 年中国高等教育或将出现的新趋势 由于新部长的缘故,今年《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与往年“工作要点”在风格上、重点要求上有所不同。2017年教育部重点布置了六大方面35条具体工作:“一、全面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二、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三、加快优化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四、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六、全面提升教育保障水平,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重点布置了五大方面34条具体工作:“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二、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四、坚持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结构;五、坚持共享发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从大的方面对比来看,2017年工作要点与2016年没有大的差异。甚至于大的方面基本相同。但从内涵上讲,2017年与2016年的工作要点、着力点、关注点、具体要求还是有很大不同。2016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关键词:和谐稳定、提升质量、改革创新、协调发展、促进公平。而2017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关键词:学习贯彻、顶层设计、立德树人、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比较两年工作要点中高等教育部分的新提法、新举措,我们大致可以了解中国本年度高等教育或将出现的新趋势。 趋势一:学习是一项政治任务,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在“学”上下功夫,学习将是教育战线的一项政治任务。学习什么呢?主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特别是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大会上的讲话。这样的学习将是形式多样、种类多样的。对高校领导班子、宣传部长和院系负责同志将是全面培训,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学习研究。对全体师生则要“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而所有这一切,重点在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今后高校党的建设将比2016年更加强化,在范围、层次上也将更加深入。“在全国高校普遍开展院(系)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研究制订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测评体系。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出台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意见。”目前,陕西、山东已经开始向民办高校选派党建负责人和监督员。在组织与课程建设方面,2017年将“修改完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文件。”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对高校领导的选择、培养、使用与评审。对此,工作要点对高校领导进行了“学习”“交流”“培训”等方面任务的布置与规定。 趋势二:注重顶层设计,中国特色教育治理特征突显。 在2017年工作要点中,“强化改革顶层设计”作为一条被单列出来,体现着中国教育治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和科学,也体现在“谋”上动脑筋这一总体要求。自2016年下半年始,教育部开始对中国今后一段时间特别是年五年的教育工作进行了规划和设计,“着力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健全重点改革任务台账,全力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落地。健全部省、部市共同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机制”。就是说,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特色教育治理特征将会更加突显。其中,最为主要有特征一是规划调控。最为重要的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二是法律法规调控。2017年,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APEC教育战略》、《关于“十三五”期间高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暂行办法》、《“双一流”建设遴选条件和认定标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的意见》、《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党建工作的意见》、《校企合作条例》,等等。三是标准制定与评估。2017年将开展《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究制订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方案,开展专业评估试点。推进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开展2017年普通本科院校评估工作。继续推进工程、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完善高职、普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制度建设。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估。开展2017年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 趋势三:出台“双一流”标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将形成 在2017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整体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作为单列的一条,体现着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自信,也体现部长“在‘实’上出真招”这一总体要求。其中,“组织实施好‘双一流’建设,设立建设专家委员会,提出建设高校、学科遴选认定标准、程序和范围,组织建设高校编制建设方案,建立信息公开公示网络平台”是重点。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制定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印发。自国家启动“双一流”建设工程后,目前至少有河北、山东等16个省份出台了“双一流”建设的相关方案或文件。但“双一流”如何选择、如何建设仍不是十分清楚。2017年,将是这些疑团破解的时间,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形成的时候。暂不评论这一政策的效果,但它事实上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生态。 趋势四: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国梦正在形成。 “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成为今年工作要点的一条,预示着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教育也将出现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也预示着新一轮开放办学、合作办学高潮的到来。2017年,教育界将“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实现有关节点省份签约省部共建签署‘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备忘录全覆盖。实现“一带一路”国家国别和区域研究全覆盖。与有关‘一带一路’国家新签订10个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国家将“出台关于做好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实施好中美等6个人文交流机制,开拓建立中德、中南非等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加快修订《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全面落实中央对港澳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制订《APEC教育战略》行动计划。推动实施全球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这次的教育对外开放将是全方位、全覆盖的开放,涉及各类高等教育机构,也将覆盖全部沿线国家和地区。甚至不在这些地区的高校,也可以借“一带一路”进行相关专业的开放办学。在“争”上求主动,各高校如何运用这一政策,开展有效拓展举措,将是各高校的一次契机。 趋势五:召开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立德树人”将有新举措。 在“争”上求主动,另一个重要举措将是教育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总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今年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值得关注的另一件大事是“筹备召开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实施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我认为,此举措将开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时代。这个时代,将更加明确地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这些根本问题。涉及人才培养的方面有很多,可以预见或者说从工作要点中可以看到的是:一是本科教育教学内容将有很大改变。教育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大力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印发实施方案,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环境’的育人新格局。深入实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培育建设一批学科德育示范课、一批高校示范性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一批管理服务育人示范岗、一批合力育人典型。”思想政治类、品德修养类、形势政策类、中国国情类课程将规范和增加。二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将“认定一批示范高校,培育一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建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办好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是工程类人才将受重视。新近出台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将要制订的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为中国制造2025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也将成为工科类专业的一个重要办学指南。“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校企深度合作示范项目”“卓越人才系列计划”“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项目”等将进一步深化。四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国家将“发布并实施《关于职业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出台《服务健康产业需求高等医学教育引导性专业目录》。发布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分类推进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加快“5+3”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趋势六: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中国标准将形成 在“稳”上作文章。2017年,中国教育会高度重视社会稳定、高校稳定。这种稳定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项稳定就是思想稳定。2017年以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将呈现新的势态。在工作要点中,有关这方面的任务主要提到四点:一是“修改完善《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二是“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快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步伐,努力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三是“建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目录制度”;四是“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审议和统一使用工作”。这四项如果得到完整落实,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将发生很大变化。 评论与谏言: 在中国,高校持续发展,一要有定力,高校要有政治定力、纪委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也要有发展道路定力,坚持高校特色发展定力;二要会借势,高校要善于把握社会发展大势,敏锐洞察教育政策大势。坚持好前者,高校才能有根;把握好后者,高校才能有力。教育部工作要点是今后一年内工作的基本轨迹。2017年提升质量、促进公平是教育的着力点。在质量提升方面,注重立德树人、专业建设是重点。 学生管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12 年来首次修订 教育部16日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原《规定》自2005年9月1日实施以来,时隔12年的首次修订,30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自今年9月1日起将在新规的规范和保障下学习、生活。其中“鼓励创新创业”“保障学生权益”“促进自我管理”等关键词成为亮点。 新版《规定》共分7章68条,涉及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籍管理、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奖励与处分、学生申诉五方面。与旧版《规定》相比,新《规定》明确提出,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同时明确,“实施学生管理,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则给出了新版《规定》出笼的三方面考虑:一是要及时反映和体现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体现促进创新创业、依法治校、提高质量等新要求;三是针对高校教育与管理的新变化,在总结实践经验、现实问题以及司法判例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和完善相关制度,更有利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凸显了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要求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考核,强调恪守学术道德,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二是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支持。健全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制,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入学后也可以申请休学开展创业;对休学创业的学生,可单独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并简化了休学批准程序。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制度,规定学生可以多种方式学习,包括申请跨校辅修专业或修读课程,对参加学校认可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明确了学生学分积累和认可制度;规定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鼓励学校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三是更加注重保护学生权益。完善公平的奖励制度,规定学校对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以及确定推荐免试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公派出国留学人选等赋予学生利益的行为,应当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规定。规范对学生的处分程序,专门新增“学生申诉”一章,完善申诉制度和程序,强化了学生申诉委员会的职责,增加了教育部门对学校行为的监管措施。四是促进学生自我管理。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充实有关学生权利义务的规定,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和行为规范,规定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为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五是推进高校依法治校。进一步健全学籍管理的制度规范,增加了学校在报到时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的要求,明确了入学复查的内容,防止冒名顶替、弄虚作假获得入学资格的现象。健全了转专业的条件和程序要求,补充了关于转学的禁止性情形和程序规定。 评论与谏言: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事关3000万在校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与自身发展,但其如何真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仍是一个观念的问题。“管理”一词似乎已经决定了学生的从属地位,学生权利保障仍是一个问题。何时把学生权力写入手册,写入大学章程,学生权力才算有了着落。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3816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6年02月高教关键词:工作要点;地平线报告;重点研发计划
热度 2 lgmxxl 2016-2-29 16:27
2016 年02月,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所在月。但本月,高等教育方面的大事却很多。第一,《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发布,提高质量为主题。第二,《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发布,2016年将建设800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同样引人注目。第三,973、863计划取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实施,首批重点专项指南发布。第四,美国两个报告引关注。一是《2016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它预测着2016年将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教育技术与风险;二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研发投入、科技论文产出、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等均居世界第二位,理工科人才供应世界第一,风电能力世界第一。第五,在教育厅方面,福建教育厅建设全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这是继陕西后的又一个省级在线学习平台。本月高等教育那人为斯坦福大学侯任校长马克特榭·勒温;那大学为中山大学;那事为儿科学恢复本科招生。 “那人” :【斯坦福大学侯任校长马克特榭·勒温】 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2月4日,斯坦福大学宣布经过六个月几千小时筛选材料和候选人后,校长遴选委员会19位成员一致同意聘请马克特榭-勒温(MarcTessier-Lavigne)出任斯坦福大学第11任校长。特榭-勒温于1959年出生于加拿大,7岁至17岁随父亲作为北约部队驻扎在欧洲。1977至1980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念物理学,1982年曾在《物理化学杂志》发表论文,双层膜上脂质介导的分子间相互作用。1980年至1982年获英国罗德奖学金支持在牛津大学念哲学和生理学第二本科学位。1983年至1987年在伦敦大学学院念生理学,研究视觉电生理而获博士学位。1987年至1991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期间开始研究神经纤维连接的关键步骤—轴突导向,以1988年一篇《自然》论文引人瞩目。  1991年加入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他在助理教授期间的研究蜚声科学界,他和他实验室的博士后于1994年在《细胞》杂志发表两篇论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离提纯吸引性轴突导向的蛋白质(netrin),公认为达到诺奖程度的研究成果。1999年他实验室与当时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Corey Goodman、华盛顿大学的饶毅同时在Cell分别发表论文报道他们三个实验室发现排斥性轴突导向蛋白质(Slit)。特榭-勒温的论文不仅质量高,而且产量很高,迄今已经发表202篇学术论文。 特榭-勒温于2001年转任斯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2003至2011年曾任基因泰克公司副总裁,2011年任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至今,他也创办生物技术公司并为其主要科学顾问。他于2001年入选英国皇家学会,2005年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2011年入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特榭-勒温将于2016年9月1日重返斯坦福正式上任,距1891年第一批学生入学斯坦福几乎正好125周年。 “那大学”: 【中山大学:发布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路线图】 本月重大科研事件是科学家发现引力波。在中国,中山大学正在实施着探测引力波的“天琴计划”。本月21日,该校举行推进实施天琴计划”研讨会,并发布其实施路线图“0123计划”,该计划将用15年—20年的时间发射卫星上天。“天琴计划”实验本身将由三颗全同卫星(SC1,SC2,SC3)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卫星本身作高精度无拖曳控制以抑制太阳风、太阳光压等外部干扰,卫星之间以激光精确测量由引力波造成的距离变化。“天琴”的重要探测对象是一个周期仅有5.4分钟的超紧凑双白矮星系统RXJ0806.3+1527产生的引力波。 “天琴计划”不仅仅是基础研究,其发展起来的关键技术可用于很多领域,如精确测量地球重力场,使人类更加深刻地了解地球、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变化。又如精确测量距离,大到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小到一个原子尺度的变化,都可以精确测算出来。“天琴计划”将成为中方牵头的国际合作项目。目前,除了来自中国多所高校、研究机构之外,LISA计划课题组的几位核心成员非常愿意开展合作,来自德国、意大利、法国的顶尖教授也希望成为合作者或者顾问,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几位教授已经参与进来。 附: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广义相对论最后预言获验证 当地时间2月11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在华盛顿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这一重大发现是物理学界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至此,100年前广义相对论的所有主要预言被一一验证。  引力波又被称为时空“涟漪”,其本质是时空曲率的波动,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黑洞、中子星等天体在碰撞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引力波。1915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其他预言如光线的弯曲、水星近日点进动以及引力红移效应都已获证实。长期以来,唯有引力波一直处于科学家的“视线”之外。科学家认为,人类还未解决关于暗能量和暗物质的奥秘,它们是将宇宙连结在一起的看不见的东西。现代物理学的两大重要支柱——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也必须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新一代物理学家需要解决的难题。“引力波的存在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强大的宇宙观测工具。相信未来几年、几十年,更多关于宇宙的伟大发现将不断涌现。” “那事”:【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 1998 年,教育部对医学教育进行专业调整和优化,将本科临床医学定位为学习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通科教育。因儿科本科停招17年,我国儿科医生缺口20万。2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宣布,恢复儿科本科招生。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将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并将于今年7月起开始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在“十三五”期间将儿科年度招收计划由每年4000人提高至5000人。到2020年,力争儿科医师达到14.0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达0.6人。同时,教育部还将深入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基层每年培养5000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基本诊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研究生儿科专业招生数量,力争到2020年达到在校生1万人;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规划,教育部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促进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 “那政策” :【《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家将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型。 其它的要闻题目摘录如下: 本月中央领导及教育部新策: 习近平在南昌大学考察时勉励当代大学生:把学习成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起来、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出版发行。李克强:鼓励高校向企业转移科技成果。李克强:科技人员应该是中高收入群体。《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发布,提高质量为主题。《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发布,2016年将建设800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973、863计划取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实施,首批重点专项指南发布。因儿科本科停招17年缺口20万。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中国科协和教育部扩大“英才计划”试点。教育部决定批准清华大学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等100个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工业大学获得一个。教育部:着力运用新媒体等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校图书馆每周开馆不得低于90小时。中央巡视组向教育部反馈:有高校党组织涣散。教育部2016年将举办春夏秋冬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周。中国筹划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第一次中日韩教育部长会议在韩国召开,三国发布教育合作首尔宣言。中国智库数量位居世界第二。经合组织称:中国2014年科研投入规模在绝对值上首次超过欧盟,科研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继续超过欧盟。教育部、国家卫计委和北京市正式确定三方共建首都医科大学。2016艺考校招大幕拉开:综合素质、文化成绩在录取中分量明显加重。人社部:今年高校毕业生765万就业压力大。3个月来已有超过300名高校独董离职。光明日报:近6年来我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84所内地高校免试招港生校长推荐名额增加。 本月新颁法律法规: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鼓励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 本月教育厅新闻: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浙江高校将建创业学院,试点本专科“3+1”“2+1”创业教育模式。福建教育厅:建设全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河南山东两省携手办3场招聘会 1.6万人求职成功。河北3年内安排1亿元引导基金支持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山东:累计投入1亿元资助高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山东青岛:政府与高校共建“城乡建设研究院”。青岛引智计划亮相 2020年驻青岛高校将超50所。 本月大学动态: 北大出台《北京大学关于完善师生交流时间(office hour)安排的意见》,推行“师生交流时间”制度。清华大学与匹兹堡大学合作建立创新研究中心推进技术产业化。浙江大学:校园已建成运营27个免费师生交流吧。中国本土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正在中山大学立项。21日,中山大学发布引力波探测工程“天琴计划”路线图。厦大一博导发公开信质疑“不交钱不能招博士生”。北林大启动辅导员支撑团队计划。宁波大学获地方高校单项学科最高捐资1亿元。中国首个供应链学院落户宁波,明年起招收硕士生。东北师大两硕士论文高度雷同,系出同门。温州医大与瑞典高校合作培养医学博士。 本月媒体和名家言论: 人民日报调查:万亿科研经费到底去哪了。人民日报:高校获得社会捐赠靠什么。光明日报: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是什么。光明日报:职业教育,别总把企业当乙方。光明日报:取消编制高校迎来放权,面临挑战。中青报:高校经费怎么投才能用到点儿上。 本月职业与继续教育: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热议:打通中高职晋升本科渠道。京津冀“互联网+”职教集团成立。中国拟2020年初步建成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体系。中国高校智能制造创新网络发起成立。互联网教育被列入高新技术企业范围,可享受税收等政策优惠。 本月港澳台及国际高教要闻: 《2016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发布。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研发投入、科技论文产出、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等均居世界第二位,理工科人才供应世界第一,风电能力世界第一。我国高被引论文数排名世界第四位。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广义相对论最后预言获验证。耶鲁大学在 Coursera 上推出点播 MOOC 服务。斯坦福成立全球资助金额最大奖学金。加州伯克利分校学费涨一倍本州就读生大幅减少。美国数据:出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日后挣得也较少。国家专家委员会建议改进德国卓越计划二期项目。纽约州欲接管纽约市立大学。英国大学3年抓5万作弊生 中国留学生占比大。牛津大学首位女校长路易斯•理查德森上任。英媒盘点高校校长薪资:牛津校长达46万英镑。欧盟委员会报告称科研投入增强欧洲竞争力。印度 E-learning 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 全球第二。台湾多所顶尖大学将合并 超1/3高校将被裁撤。开出百万奖学金 香港高校赴台争抢优等生。 本月河南高教新闻: 河南省“全面改薄”工作推进会暨2016年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河南:政府出资每年购买1000个岗位帮助大学生就业。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工作要点发布。河南省获批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拟建三级大众创业导师队伍。河南省公布新一批3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校占24席,工大获得2个。河南大学与美国迈阿密大学合办的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正式获得教育部审批,这是我省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办的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机构,也是《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以来,我省设立的第一所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机构。 但综合讲来,本月以下四个词汇作为二月高等教育关键词 :开放大学;工作要点;地平线报告;重点研发计划。 开放大学:教育部对办好开放大学提出指导意见 教育部近日印发《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强调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成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到2020年,中国特色开放大学体系初步建成,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更加成熟,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条件更加先进,学习制度更加灵活,办学体系不断完善,基本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支撑,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保障。 《意见》聚焦12项重点任务:一是明确功能定位,开放大学以终身教育思想为引领,努力办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二是完善办学基础设施,重点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三是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提高在线教育水平。四是完善办学系统,加强学习中心建设,提升线下支持能力。五是多种途径建设优质课程,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六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完善专业建设制度,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七是创新学习组织模式,完善注册学习制度、自主选课制度,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学习支持与服务,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八是加强对教学全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强化质量保障,确保“宽进严出”。九是建设“学分银行”,实现学习成果积累和转换。十是适应教学变革需要,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建成一支适应开放教育特点、擅长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专兼职结合教师队伍。十一是鼓励开放大学通过联盟、共建等形式,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办学,形成社会广泛参与、资源共建共享、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办学模式,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十二是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依法治校,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  《意见》要求有关地方将开放大学纳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对开放大学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同时对开放大学在教师队伍建设、在线教育工作、“学分银行”建设、注册入学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2012 年以来,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相继成立,积极开展“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截至目前,六所开放大学共设置专业210个,其中本科专业49个,专科专业161个;共累计招生392万人,其中本科117万人,专科275万人,目前注册在学人数369万人;开展非学历培训项目56个,开发非学历教育资源240余万学时,开展线下培训38万多人次。 评论与谏言: 开放大学是一种继续教育的新形式,但这种继续教育仍垄断在6所开放大学手里,实在是一种非公平竞争。恰似全国68所远程教育一样,这是中国教育最后的垄断。出台开放大学意见,却不提其它省份开放大学的未来开放事宜,实际上是保护这6所开放大学,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同时,对全国数千所高校的成人教育来讲,也不是一种公平竞争方式。国家取消了远程教育的审批权,取消了校外教学中心的审批权,却造就了一批垄断单位的招生,这无论如何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 工作要点:《教育部 2016 年工作要点》发布 《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重点布置了五大方面34条具体工作:“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二、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三、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四、坚持协调发展,不断优化教育结构;五、坚持共享发展,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中的五大方面40条具体工作还是有细微的不同:“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五、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如果2015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关键词的话: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依法治教、提升质量、促进公平。那么,2016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关键词:和谐稳定、提升质量、改革创新、协调发展、促进公平。比较两年工作要点中高等教育部分的新提法、新举措, 2016 年中国高等教育或可能出现8种新趋势:第一,党对高校的领导将进一步强化;第二,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将进一步得到确认与落实;第三,新的教育发展理念将得到确立;第四,“双一流”战略将进一步细化;第五,职业教育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第六,分类办学将成为高校办学共识;第七,高校继续教育或将有大的发展;第八,高校治理模式改革将向下延伸。 评论与谏言: 工作要点是教育部年度工作的指南。从 2016 年工作要点看,教育部的工作的基本基调将是稳中求进;重点工作是教育质量与公平;基本的举措是落实五项发展新理念。这些也预示着 2016 年中国的高考基本上在持续发展,不会有大的突破。 地平线报告: NMC 《地平线报告》 2016 (高等教育版)发布 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6年高等教育版本月发布。如同此前的各个年度和各个版本一样,2016年高等教育版也是从挑战、趋势和技术三个角度分析了未来技术应用发展的趋势。 2016 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所描绘的六大趋势分别是:长期趋势:推动创新文化;重新思考大学与研究机构的运作机制。中期趋势:重新设计学习空间;转向深度学习途径。短期趋势:日益关注和聚焦于测量学习;混合学习设计的应用与日俱增。 2016 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所揭示的高等教育六大挑战分别是:可解决的挑战: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提升数字素养。艰难的挑战:教育模式的竞争;个性化学习。棘手的挑战:连接的和非连接的生活之间的权衡;使教育与生活相关。 2016 年《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所预测的六大技术分别是:一年内广泛采用的近期技术:自带设备(BYOD);学习分析与自适应学习。二到三年采用的中期技术: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创客空间。预计四到五年后才进入主流教育的远期技术:情感计算;机器人。 评论与谏言: 技术改变生活,教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技术改变着。新媒体联盟2016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是该机构发布此类情况的第13个报告。它分析了现代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影响与运用情况的分析,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重点研发计划: 973 、 863 计划取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实施,首批重点专项指南发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研发专项指南已于2月16日发布,这标志着整合了多项科技计划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从即日起正式启动实施,973、863计划将成为历史。为解决原有科技计划体系的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问题,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国务院于2014年部署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计划在2016年底前完成改革主体任务,将原有的100多个科技计划整合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大类。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五类计划中启动最早的一项改革。 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介绍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整合了原有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以及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内容。计划主要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前形成了59个重点专项的总体布局和优先启动36个重点专项的相关建议,经国家科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现已得到国务院批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申报和评审方面有多处创新。其中,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重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请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重点专项项目;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和年度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请和评审相关的重点专项项目;项目评审专家在遴选和具体评审中也严格执行相关回避条件和要求,“运动员”和“裁判员”将被彻底分开。 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纳米科技等9个重点专项 (1)“纳米科技”重点专项 (2)“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 (3)“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 (4)“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 (5)“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6)“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7)“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8)“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9)“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 评论与谏言: 科研计划改革是科技工作中的顶层设计。973、863等计划,曾为我国科技工作作出巨大贡献。整合后的五类国家科研计划,将弥补原来科研计划分散、效力不集中的问题。本次先行发布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项重点专项聚集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有利于发挥科研资金的效力,也有效促进科学向技术和市场的转型。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3458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或将出现的新趋势
热度 22 lgmxxl 2014-2-5 09:16
1 月25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2014年工作要点较之《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又有了不少新的提法、举措。比较两年工作要点中高等教育部分的新提法、新举措,我们大致可以了解中国高等教育或将出现的新趋势。 趋势一:以管办评分离为目标,理顺政府、高校、社会关系。 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管办评分离”目标。并以此作为政府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的重点。同时,以此目标为引领,较为明确地理顺了政府、高新和社会的关系,较为现实地为三者划分了活动边界。在政府方面,“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印发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意见,扩大省级政府在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教育经费使用等方面的统筹权”。“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严格控制检查、评比、表彰活动”。在高校方面,“印发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确保放权到位,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在社会方面,“发挥社会参与作用,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现代化监测和教育满意度测评”。最终形成政府管教育、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格局。这与2013年工作要点中的“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有了明显进步。也预示着政府、高校、社会三者建立新型关系的开始。只是在工作要点中没有提市场作用和市场机制在高校中的作用,略显不足。 趋势二:以章程、规程建设为抓手,促进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 2013 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研究制订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则,明确教授治学的范围和途径。2013年所有试点高校都要制定章程,核准一批高校章程。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应该说,这些工作基本完成。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则明确提出了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目标要求。提出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目标。并着重提出以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推动“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完成章程起草,完善章程核准程序。“指导各地加快各级各类学校章程建设,促进学校加快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将出台《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推进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可以说,2014年将是中国高校的“章程建设年”。而这其中影响内部治理结构的三大规定是:高校章程、学术委员会规程、职工代表大学规定。希望2014年高校能产生更多的智慧,促进中国特色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趋势三:以“阳光财务”为举措,促进高校财务与审计制度的完善。 2014 年教育部工作要点首次提出统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资金。加大教育经费使用监管力度,制定高等学校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启动实施直属高校财务巡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确立财会、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合格人员,推动各级学校实行“阳光财务”。阳光财务是高校信息公开的关键部分。目前为止,基本上所有高校都没有向社会完整、完全公布相应财务数据。一方面大学缺钱,一方面大学浪费腐败严重,“阳光财务”或许可以使高校财务与审计制度进一步完善,也会促进大学治理的完善。 趋势四:以规范国际化办学为举措,促进国际化办学新发展。 2013 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全方位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的目标。并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引进一批境外高水平大学来华合作办学;研究制订高校赴境外办学的指导意见。2014年则提出“推进教育有序开放”。提出要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作用。优化中外合作办学类别、学科结构和地区布局。召开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出台《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高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暂行办法》。修订《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支持国内高水平教育机构走出去办学。可以看出,在举措和战略上没有大的变化,但进一步规范化与制度化了。 趋势五: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促进高考改革进一步深化。 2013 年工作要点提出“研究制订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积极推进普通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开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点及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高校招生考试综合评价改革试点”。“督促各地落实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案”。2014年工作要点对此有了进一步的明确目标。教育部将在2014年上半年出台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实施意见。印发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制度”。 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高考改革方案终于有了出台的时限,只是从目前露出的信息看,突破性的改变并不多。 趋势六:以核心素养体系建设为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首次提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研究构建大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是对原来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升,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教育部将为此研究制订普通高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同时对加强体育与美育建设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足见教育部在人才培养标准上逐步细化、深化和具体化。也体现“立德树人”的中心思路。 趋势七: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2013 年对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提法是:“开展本科院校分类评估,做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稳步推进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4年的提法是“全面开展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促进高校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由此中国本科教学评估正式转型,由原来的优良分级评估转为只有合格等级的审核评估。这是对教学评估工作认识与实践的一次质的飞跃。评估由此也转入了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建设上来。教育部在2014年将“研究制订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省、行业部门(协会)和高校联合制订专业人才评价标准,促进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趋势八:以学历+技能+素养为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2014 年教育部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并提出“改革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相衔接”。相对于2013年的“制订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有了进一步提升。这也意味着国家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步伐,提升职业教育层次,逐步建立由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硕士、博士相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从今以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将得一明确,那就是“学历+技能+素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创造条件建立沟通普通高等教育系列和职业教育系列的立交桥。 趋势九:以改革转型为引领,促进高校特色办学。 与2013年“完善学校建设标准体系,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相呼应,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建设目标。提出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统筹实施“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特别重要地是提出了“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的具体目标。以“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举行”为标志,现在这一目标正在一步步得到落实。地方高校转型成功是中国高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标志。如此,可能会改观千校一面的境况。 趋势十:以依法治校为前提,促进高校校风学风建设。 相对于2013年的:深化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全面推进高校“阳光治校”,重点加强科研经费、学术诚信、基建和各种重大项目等监督检查。2014年对校风学风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举措。明确提出了“制订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切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严肃查处高校挪用、贪污科研经费的违纪违法案件”。同时,对高校信息公开也进一步具体化,包括:高校招生信息公开、高校财务信息公开、高校干部任用、职称评聘、公款出国、公款招待、公车配备等信息公开,等等。可以说,信息公开是群众监督的基础,也可以说是把权力装进制度笼子里的基本方法。这些举措如得以落实,高校的校风学风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2014年教育部把教育治理的现代化作为工作重点,或许暗示着高校自主权的扩大,不知经过2014年的努力,中国高校能否真正成为对自我发展负责的责任主体。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12108 次阅读|44 个评论
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运行的新趋势与困境
热度 5 lgmxxl 2013-1-25 14:31
2013 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日前发布,解读其要点,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 2013 年中国高等教育运行的新趋势。当然,这些新趋势,由于其新,而带有一定的探索性质。同时,也由于其影响大,涉及面广,则使这些趋势面临很大的困境。 趋势一:首次明确人才培养标准 在 2013 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中,首次明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提出人才的基本标准和培养路径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与 2012 年提出的“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和立德学者计划”有了明显进步。特别是明确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标准,对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指针。 困境:在举国诚信、道德大滑坡的社会环境下,教育是否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当施化者价值观念不一致时,作为受化者的学生如何可以做到“立德”?这无疑充滿着困境与挑战。 趋势二:首次明确“阳光治校”范围 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深化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全面推进高校‘阳光治校’,重点加强科研经费、学术诚信、基建和各种重大项目等监督检查”。阳光办学,信息公开是 2010 年 9 月生效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明确要求,把它列为工作要点本是自然的事情。但中国社会不公开现象是一个顽症。但公开是公正、公平、防腐的前提。本次重提阳光治校,并明确了工作重要,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困境:公开办法如何落实是一个大事。目前来看,以政府为代表的各级事业单位并没有把此当成一件大事,甚至为公开设置各种障碍。高校能否率先公开仍是一个未知数,甚至可能会落空。 趋势三:首次提出“综合改革”理念 “综合改革司”是 2012 年教育部新成立的一个司,其中心职能是服务、协调。具体包括: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承担统筹推进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有关工作;研究提出落实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承担组织推进重大教育改革的有关工作;监督检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进展情况;承担教育体制改革宣传工作。在本次工作要点中,特别提出了教育部要“做好教育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的结合,研究提出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强对地方教育改革试点的指导,根据各地区差异,分类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指导各地服务教育发展全局”。寄希望于上下联动,协调推进。 困境:理念、机构、制度都是好的,但从实践来看,落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 2012 年各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就可证明此项工作的难度。 趋势四:首次提出分类高考举措 高考改革被称为教育改革中的“牛鼻子”。 2012 年推出的“异地高考”方案,被指“逗你玩”。 2013 年将在高考改革方面进一步向前推进。工作要点首次提出“研究制订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积极推进普通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开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点及综合素质评价改革、高校招生考试综合评价改革试点”。“督促各地落实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方案”。这与 2012 年的“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省(区、市)组织的试点,完善“知识加技能”的考核办法,扩大示范高职单招、对口招生规模”相比,更加明确。 困境:高考改革是各方利益的重新分配,是各方力量较量与博弈,恐怕此项改革没有帕累托最优。 趋势五:首次提出制定“学术委员会”规则 2013 年,教育部将“研究制订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则,明确教授治学的范围和途径”。 2013 年“所有试点高校都要制定章程,核准一批高校章程。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这无疑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章程与学术委员会能否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是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模式形成的基础。在现实中,中国大学的学术委员会虽然有各式各样的改革,但终归难以逃脱“摆设”的命运。 困境:学术委员会如何事实上是对目前高校行政化的一种扭偏,也是一种分权。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投资体制等没有实质改观的情况下,学术委员会很难有大作为。 趋势六:首次提出“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制度 2013 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申报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项目》正式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项目填补了我国在人才职教师资培养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国高层次职教师资培养取得重大突破。在 2013 年工作要点,教育部明确提出“研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制度”。“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体现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的变化,也标志着职业教育受到更高的重视。 困境:“学历 + 技能证书”似乎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路径,但在实践中,学历被过度重视了,技能却被弱化。真正的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是重技能,轻学历。 趋势七:首次提出“积极参与 OECD 国家学生评估”动议 2013 年,我国将“研究制订本科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发布“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将将在此基础上,“积极参与 OECD 国家学生评估”。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 2013 年“要加强本科质量标准建设工作,国家层面要建立 92 个专业类质量标准”,“高校都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校的培养目标,细化培养方案”。“在院校审核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和教学状态数据公布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要完成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并向社会公布,全国所有普通本科学校都要按基本要求向社会公布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所有这些无疑是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OECD 从 1991 年起出版《教育概览》,它已经成为“国际比较教育宝典”,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 OECD 国家的教育政策。“积极参与 OECD 国家学生评估”无疑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更加国际化。 困境:国际比较可以发现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可以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但目前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情况下,再好的理念也难以抗拒眼前的利益诱惑。 趋势八:首次提出管理方式转变的路径 在 2013 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抽出教育部要“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并明确转变管理方式的路径是“强化规划、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综合运用法规、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多种手段”。同时提出“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教育权责,推进向地方、学校放权,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开展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导各地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所有这些标志着教育部与省级政府在教育方面分权的开始,省级政府在本省高等教育方面将承担更多的义务与责任。 困境:省级政府在高等教育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是改革的方向,关键是教育部如何放权,放哪些权,放多大权。在目前各项投入均采取竞标的情况下,省级政府作为有限。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3862 次阅读|8 个评论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运行将呈现八大特点
热度 13 lgmxxl 2012-2-4 09:00
2012年2月3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较之2011年,教育部在工作要点方面有不少的变化。其基本的工作主线和原则是:贯彻规划纲要,落实改革试点,稳定、公平、质量并举。在高等教育方面,如果教育部2012年五大项34条工作都得到落实,中国高等教育运行或将呈现八大特点。 特点一:“稳中求进”成为总基调。 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将“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着力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列为第一项大工作,并“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成为与2011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不同点之一。其中的缘由当然是中共18大的召开。在这方面,高校工作将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各高校将深入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全面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二是加强德育工作。各高校将继续加大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力度,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和立德学者计划。组织开展全国性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重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总结凝练大学精神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特点二:“完成GDP占比4%”成为关键点。 确保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也上升为中共主要领导人的工作目标。相信这一期盼近20年的目标将在2012年得以实现。为此,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落实4%工作办公室。教育部将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推动制定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统筹做好高校和普通高中化解债务工作。加强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工作。加快教育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拨款、监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制定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办法。 特点三:高考改革成为体制改革突破点。 高考改革一发而动全身,其影响之深、之远居各项教育体制改革之首。2012年教育部将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具体的工作有:扩大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省(区、市)组织的试点,完善“知识加技能”的考核办法;指导高校试点学院和条件成熟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探索人才选拔方式;制订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定向就业招生工作方案;深化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推进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制定《国际学生招收和管理规定》。 在体制改革方面,教育部将及时跟踪了解各地各校改革试点进展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检查督促和总结推广。探索博士生招生计划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办法。组织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调整学位授权体系结构布局,组织实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特点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新亮点。 2012年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将进一步深化。核心的工作有:落实《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分类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出台《普通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印发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指导意见;开展直属高校开展校长公开选拔改革试点,开展选聘委派高校总会计师试点,推进直属高校纪委书记交流任职;加强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研究制定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研究制订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探索建立高校领导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统筹研究高层次人才特殊待遇政策,重视解决青年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加强教师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入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推进高校理事会建设;启动《学位条例》修订工作;研究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研究制定《学校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特点五:内涵式发展方式有了着力点。 对于什么是“内涵式发展”,一直以来没有很明确的表述。本次工作要点对此进行了明确。那就是“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成为内涵式发展的着力点。在此着力点的支撑下,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研究制定推进集团化办学意见,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将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继续实施“985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继续深入推进共建工作;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加快推进“探索开放大学建设”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加快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推进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继续教育改革和资源开放。加强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终身学习、考试与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开展继续教育课程认证、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 特点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基点。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运行的一条主线。在此方面,2012年主要是坚持已有的发展思路,执行已定政策。新工作主要有:积极探索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改革,启动实施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稳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进和加强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推进工程教育、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已进行并延续的工作是: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程”,研究制订本科各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有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建设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网络平台。继续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推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积极推进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定期分析制度。 特点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与表现。2012年度,教育部将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加强民族教育,完善国家助学体系。进一步加大教育援藏、援疆工作力度。办好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和西藏、新疆中职班。抓好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在高等教育方面,加大民族地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适当扩大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规模。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启动少数民族高端人才计划。保证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优化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结构,普通本专科新增招生计划重点向中西部地区高校、民办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倾斜。 特点八:科学研究水平首次进入工作要点。 发展科学是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以往教育部工作要点,也会提及这方面的内容。但2012年,专门把“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作为一条,体现国家对高校学术职能的重视。国家希望高校加强基础和前沿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探索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推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积极组织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科教结合,实施高校创新行动计划,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落实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落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和经费管理的意见,完善科研评价机制。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6441 次阅读|28 个评论
对“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的三个期盼
热度 4 lgmxxl 2011-2-11 09:35
2011 年 2 月 10 日 教育部网站正式公布了“教育部 2011 年工作要点”(下简称“要点”)。从“要点”看,通篇重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体现了袁贵仁部长提出的“ 2011 年教育部工作重在落实”的意见。但通观全篇,在高等教育方面,还是有一些新的提法或说新的做法,这些做法或将影响今后一段时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因之值得期盼。 期盼之一: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等分领域规划体现“科学发展观”。 “要点”之二是:“做好各类教育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规划编制。指导部直属高校和各地科学编制“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规划。 完善教育规划纲要体系,发布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等 7 个分领域规划。 指导做好各地高校设置规划和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标准。” 这是对“纲要”的发展。在“纲要”中,具体阐述了今后 10 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但那是宏观的、数字式的、纲领式的。本次“要点”提出完善制定 7 个分领域的规划,值得期待。在高等教育方面,我期盼职业教育可以形成纵向衔结、学位体系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在横向上,可以形成与普教有效连续互动的机制。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有纵向的出口和横向的转移。在高等教育教育方面,期盼领域规划可使各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形成各高校之间的有序竞争的多样化生态。在继续教育方面,期待形成国家层面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主导、高校主体、企业责任、个人义务等法律义务,形成四方相互联动、互相促进的继续教育体系。在民办教育方面,期待更多的民办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期盼之二:“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成为现实 《高等教育法》第 33 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可这条 98 年的规定至今仍停留在书面上。在实践中,高校基本上没有这个权力。“要点”第 9 条的任务之一是在 2011 年将“ 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期盼这次的专业目录和学位授予学科目录能够由“指令”变“指导”,增加高校在学科、专业方面设置和调整的权力。 这些年全国每年的本科毕业生都在 600 万以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大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影响社会安定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专业设置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偏差。而这种偏差的背后是高校权利与义务的缺位。只有高校有了学科、专业的设置权,高校才有对市场需要的敏感性,才能有的放矢,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期盼之三:高等教育学校章程成为高校办学的“宪章” 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各大学有一个具有法律权威的大学章程。各大学的章程是大学的宪章,它既可以调整大学与政府的关系,也调整大学内部关系,同时它也使高校办学有章可循,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中国大学恰在此方面是严重不足的。各大学基本上没有章程,即便是有章程,也基本上没有起到章程应该起到的“宪章”作用。 “要点”第 20 条提出:“ 发布《高等学校章程制定办法》,保障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和校长职权。”期盼本年度发布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办法》可以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科学解决大学与政府的关系问题,真正做到“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二是科学协调大学内部关系问题,重点一是在校长选任方面上多大程度上尊重和体现大学自身的意志,重点二是如何发扬大学的学术权力,形成学术权力主导的大学治理结构;三是依法保障大学的特色、类型问题,形成利于大学个性养成的生态环境;四是高等教育系统科学发展问题,要通过章程制定,形成“同层竞争、错位互补、协调发展” 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3673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1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