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国铁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的铁路,为你骄傲
gaoguanzhong 2019-9-30 07:19
此文入选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新书《故乡的云》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 2019/5/10 看到《抒写家国情怀,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主题征文,我立刻打定主意,写铁路! 我是 50 年代出生的人,当时中国刚解放不久,旧中国只留下 2.1 万公里铁路,试比较一下,面积不到中国 5% 的德国那时已有 4 万多公里,而且旧中国的铁路主要集中在东部,辽阔的西部只有仅通到宝鸡的陇海线和滇越铁路,而后者还是法国人为了掠夺云南资源修建的窄轨铁路。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大力建设新铁路,宝成铁路、兰新铁路,一条条铁路向远方延伸。我那是正在上中小学,好几次写作文讴歌铁路建设成就,还被老师在课堂上作为范文朗读呢。但由于国家底子薄和各种干扰,一直到 1978 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还不到 5 万公里。铁路速度也很慢,记得有次从西安到上海出差,乘坐直达快车,就用了 27 个小时。 改革开放使我国铁路的建设迎来了更加明媚的春天。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高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此我有切身的体会。 那是 2012 年底,继京沪高铁之后, 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通车,此前西安郑州高铁也已投入运营。读到这些消息,非常兴奋。我在国外旅居多年,由于担心春运大潮车票难求,一直未敢在春节回国。有了高铁,我决定回家乡,陪父母过个团圆年。 2013 年初飞回西安,春节还没到,就张罗着买节后去上海的火车票,从那里飞回汉堡。果然高铁大大减轻了春运的压力,车票一下子就买到了。 售票员特别叮嘱我,高铁发车站不是西安站,而是北客站,不要搞错。 北客站 是为高铁新建的专用站, 建成还不久,但在春运期间,已发挥了显著的分流作用。 市中心有地铁连接北客站。出地铁就是北客站的地下层, 与高铁实现了 “ 零换乘 ” 。来到车站南广场望去,大气磅礴的北客站展现在眼前。其立面取意于唐代大明宫的含元殿,凸显唐风汉韵,盛世华章。但铝合金屋盖系统和钢框双层玻璃幕墙,又表现出高铁站的现代风貌。 北客站建有 34 股道,不仅满足需要,还为将来发展为米字形高铁网枢纽预留了位置。比一比 , 汉堡火车总站为 14 股道,就可以想象北客站有多大。据介绍,西安 北客站是 全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之一 。 就在这里,我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动车,列车飞快地行驶在高铁线路上。这让我心潮澎湃。我喜欢旅游,乘坐过好几个国家的高铁, 如东京到大阪的高铁,那是世界上的第一条, 1964 年开通的。 1983 年、 1991 年法国和德国相继建成首条高铁,我也坐过。当时就盼望,何时能坐上中国的高铁!似乎遥不可及。 想不到这个“中国梦”这么快就实现了,怎能让我不激动?当即我就写了一篇报道《高铁,中国的骄傲》,发往德国,后来刊登在《欧洲新报》上。 高速铁路上运行的全部是动车组。白色的子弹头和谐号就是中国高铁的形象。我乘坐动卧。晚 21.02 发车,早上 7.48 到达上海。全程 10 小时 40 分钟。当时郑州到徐州这一段没有高铁,影响了速度,否则会更快。 从此我就开始关注中国的高铁建设。我查到了专业网站“高铁网”( gaotie.cn ),每天都要浏览一下,每年还买一本新版的《中国地图册》,了解高铁建设的新进展。看吧,贵广高铁、兰新高铁、京福高铁、沪昆高铁……路网一天天延伸,一年一变样,五年大变样! 果然, 2016 年 9 月,郑徐段高铁通车,这样西安到上海的高铁就全线打通了。前年春天,我飞到上海,参加 海外文轩文学大会; 然后到徐州开 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 ,再回西安探亲,两段都乘高铁,加在一起,不到 6 个钟头,比起 4 年前的动车,又缩短了近一半的时间。回想七八十年代的直快,竟要 27 个小时,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这几年来,我年年回国,多次坐高铁,深深 体验到高铁带来的“快生活”。 2014 年 10 月,我陪同德国画家到南京办画展。从上海到南京 300 公里,最快 67 分钟就到了;而从汉堡到柏林,同样的距离,却要用近两小时,这让以高科技自负的德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 2016 年 11 月,我们欧华作协的 7 位文友在河南采风,结束后,一起乘高铁从郑州赴西安,两个多小时就到了。游览后又乘高铁, 5 个小时来到北京,参加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大家倍感旅途轻松,直呼高铁 快捷舒适,太棒了! 会后我到重庆,忽然接到通知,让我第二天赶到成都西南交大,与德国专家会面。记得 90 年代,我曾坐成渝卧铺,得一夜时间。而如今,上午 8 点多坐高铁出发,不到 10 点就到了成都东站,换地铁到校区犀浦,赶上了与专家一起吃中饭。 这要是放在从前简直是天方夜谭! 高铁列车虽然风驰电掣,但运行顺畅平稳。放在桌板上的一杯水,也没有晃动之感。车厢里随处可见高科技与人性化服务的结合体。穿着整洁、大方的乘务员像空姐一样,穿梭于各个车厢,为旅客服务,使人由衷地赞叹“就是不一样,坐火车却有着坐飞机的感觉。” 最近几年接二连三又读到新消息,宝兰高铁,西成高铁正式通车,加上前些年已通车的西郑、西太高铁,西安北客站已是四条高铁交汇的枢纽大站。而西安通往银川、延安、重庆、武汉的高铁正在施工或即将开工,再过几年,西安将成为米字型高铁网的中心。前景令人振奋! 陕西高铁的发展是全国的缩影。中国高铁 2008 年起步,京津高铁在奥运会前通车。十年来,高铁从无到有,总长度已增加到 2018 年底的 29000 多公里。雄踞世界第一,高铁密织成网, 占全球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国家规划的 “四纵四横”的高铁网已经完成,如今又提出了“八纵八横”的新目标。 目前中国的铁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 13.1 万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是建国初的六倍有余。近年来,中国倡议 “ 一带一路 ” 建设,复兴 “ 丝绸之路 ” , 铁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火车运送集装箱经过中亚到欧洲,即中欧班列,已经常态化,如西安通汉堡,只需要十几天时间,比海运快捷,比空运经济。这在从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铁路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正在引领世界潮流,成为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年近七旬的我目睹体验了新中国建立以来铁路的飞速发展。未来,它还将继续书写辉煌。 作者高关中简介 高关中, 1950 年生于西安,现住德国汉堡。欧华作协理事。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会员。德华媒体特约记者。高关中喜爱旅行,到过 100 多个国家,多年来笔耕不辍,出书 40 余本,问世著述 600 多万字。作品以列国风土、游记、人物传记、西方文化介绍,新闻报道,散文杂文随笔为主。
个人分类: 百科杂谈|2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将于9月2-3日在台北举行
热度 1 黄安年 2013-7-24 05:44
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将于 9 月 2-3 日在台北举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3 年 7 月 24 日 发布 1865 年是华工远涉重洋来到北美开始建设太平洋铁路的第一年, 没有华工的参与就不可能有中央太平洋铁路工程的顺利完成。 再过两年我们将迎来她的 150 周年。 中央太平洋铁路在美国、加拿大的先后建成是美国和加拿大近代化进入狂飙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 也是中美、中加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近代经济全球化发展开始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无论从历史或现实 , 学术研究或文化交流的角度,深入开展北美铁路建设中的华工研究都很有必要。 去年底,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术机构倡议开展北美铁路华工项目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于 2015 年举行国际会议 , 出版研究成果 , 并致信我期望中国学者积极回应。我于今年初联系暨南大学和五邑大学的陈弈平、潮龙起等教授学者组成研究课题组,开展铁路华工后裔的阶段性调查研究,同时寻求合作伙伴筹建我国建设北美铁路华工的全国性学术网站。 今年 6 月中,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计划项目联络人 Obenzinger , Hilton 教授等,发起于 9 月 2-3 日在台北举行 2013 年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并邀请我与会。信中说 : 北美铁路华工项目进展迅速,其中包括:网站的建立(网址 ChineseRailroadWorkers.stanford.edu ),将于 10 月召开的考古网络会议准备就绪,亚洲与北美学者的联系已经建立,项目的开展运用了数字文库技术,口述历史访谈正在进行之中,重要档案已经发现并正在检定,新的合作已经启动。 我们非常感谢冯品佳,应她之邀我们将于 9 月 2-3 日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举办该项目的下一次研讨会。研讨会由台湾科学委员会和斯坦福大学联合主办,并得到了美国学术团体委员会和蒋经国基金会的支持。 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召集人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冯品佳在随后发出的邀请信中写道 : “我们邀请您参加由台湾的交通大学外国语文学系举办之 2013 年北美中国铁路工人圆桌论坛会议,会议将於 2013 年 9 月 2 日 至 3 日在台北市的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举行, 9 月 4 日 至 7 日进行文化参访 . 我们期待今年 9 月与您相见于台北。” 据会议主持单位提供的初步名单,参加这次论坛会的有来自美国、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学者二、三十人。笔者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在会上的发言 , 题目初步确定为:《 缅怀沉默道钉 探索华工遗迹 》,内容含 分散研究的现况、协力研究的需要、计划研究的方案、纪念道钉的建议等。
个人分类: 纪念沉默道钉(07-11)|2980 次阅读|1 个评论
CCTV-中国铁路的发展:写在刘开审之前
jerrycueb 2012-8-24 12:15
CCTV-中国铁路的发展:写在刘开审之前
个人分类: 生活|4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927上海地鉄事故(110929)
热度 8 ymin 2011-9-29 10:36
927上海地鉄事故(110929) 闵应骅 9/25我刚发表“人机和谐(110925)”一文,9月27日14时51分,上海地铁10号线就发生了两车追尾事故。上海的地铁事故已经不是第一回了。2009年12月22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发生两车侧碰事故。今年7月28日,上海地铁10号线因信号灯故障发生开反方向的事故。这次事故正好是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两个月以后。而这次事故发生在上海这么一个国际大都市,人们的关注度就特别高。 凤凰卫视全球连线的主持人问我:现在有人把这次事故叫轻度追尾,技术上有这样的概念吗?我答:轻度追尾或重度追尾在技术上是很难定义的,不过是说它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对于系统来说,轻度追尾与重度追尾有区别吗? http://v.ifeng.com/news/opinion/201109/70fb935d-13bd-498c-bf0e-b9d4b2a452d7.shtml 这几次事故都与卡斯科公司有关系。卡斯科公司是铁道部下属的老单位发展起来和美国GRS合资组建的。有人总认为国外技术先进。其实,美国铁路并不发达,中国铁路最发达。他们并没有很多铁路运营经验。现在看来,卡斯科的设备是放到铁路上去运营做试验,用事故的代价去改正设备错误。这怎么可以呢? 这次事故首先是信号故障,使列车停在区间里达半小时,后面又来一个车追上了。这显然是人工操作以后的错误。问题是人机和谐。区间占用,机器就不应该允许人工再放进一个车来。所以,机器要做到尽可能的可靠,人的管理也应该细致认真,而人机之间也要和谐,取长补短,互补缺陷,才能真正保证故障-安全。单从管理人员或领导者一个承诺,实际上不能保证“以后不出事故”。当然,大众也应该理解:绝对的100%的安全可靠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说:尽一切可能使出事故的可能性减到最小,像卡斯科公司设备这么频繁的出故障是不能允许的。
个人分类: 杂谈|8831 次阅读|15 个评论
致铁道部长的一份信——中国铁路客运差到普通乘客找不到个负责任
热度 1 whitesun 2011-9-10 02:06
铁道部长,您好! 请您在过节的时候买个座位票坐一下T277,看看旅客是什么熬过来的,也看看八个月的孕妇都不给解决个卧铺的笑话,看看设法找管事的解决此事时遇到的难处啊,跑了大半个火车站就连个小组长都找不到,您知道吗? 唉,乘客有话无处说。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3706 次阅读|2 个评论
马骋死亡之谜
热度 8 xupeiyang 2011-8-23 22:08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总经理,副党委书记 马骋在深圳项目安全检查期间突发心脏病,于 2011年 8月22日逝世,享年55岁。 马骋之死有三种可能:马骋确有病潜伏;马骋被惊吓突患心脏病;有人用特制药物杀马骋灭口。 马骋(左二)
个人分类: 突发事件|2414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天哪,气愤!!!
热度 3 firefive 2011-7-30 00:17
温州知情人透露:这次动车追尾:死亡259人,伤183人,失踪154人,铁道部这帮犊子,实在不要脸啊,还连着几天让媒体报道只死了35人,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国铁路!是中国同胞的就转,晚点就会被删了#高铁体##温州动车追尾坠桥# 语录36...::@刘洋Media: { http://tv.sohu.com/20110726/n314595255.shtml}香港台播出采访遇难家属杨峰视频,传达信息是国内媒体不敢公布的。1出事当天夜里两点,正是搜救的黄金时间,武警列队欢迎领导,停止了一个多小时。2事后,遇难家属向铁道部领导讨说法被特警阻挠,甚至动用武力。 气愤!! 前面半截内容暂无法核实,后面这部分内容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个人分类: 个人感想|2526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们拿什么来祭奠“723”亡灵
夫子 2011-7-29 11:41
“7.23”一个霹雳,霹碎了中国疯狂的高铁神话;一场暴雨,浇透了中国铁路安全的美梦。 昨天,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说,“7.23”动车相撞事故是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显示为绿灯。 事故暴露出多方面管理漏洞,包括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安全意识差;值班人员对新设备的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未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处理问题等。 可想,天灾是一小部分原因,人祸是是大部分原因。 “铁老大”是到反省的时候。也是解体的最佳时候了。 我们的监管部门是不是也像解决其他问题那样用几顶乌纱帽、几间号子来解决“铁老大”深层次的体制、经济和技术问题呢? 我们拿什么来祭奠“7.23”39个亡灵?
个人分类: 偶感风寒|2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柳州-广州
dongzg101 2011-7-27 22:31
柳肇铁路-改变中国铁路的未来。 2010年:    柳肇铁路项目建议书通过评估 ,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立项提供有力支撑。   新建柳州至肇庆铁路工程项目建议书评估会于24日、25日在柳州召开。柳州市副市长 张永刚 代表柳州市阐述了柳州人对柳肇铁路尽快开工修建的渴望。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 李国勇 现场听取了各方意见。根据专家组意见形成对柳肇铁路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的评估意见,将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的立项提供有力的支撑。   受国家发改委委托,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于4月23至25日在广东省肇庆市、柳州市、梧州市进行新建柳州至肇庆铁路工程项目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评估听取了设计单位的介绍以及国家发改委、铁道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和 南宁铁路局 、广州铁路局和沿线地方政府的意见,本着“独立、公正、科学、可靠”的原则对该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功能定位、运量预测、主要技术标准、经济评价和建设方案等方面作了认真研究和讨论。   评估认为,建设柳肇铁路是加强我国西南地区、广西与珠三角地区经济联系,落实 西部大开发战略 ,推进“泛珠三角” 区域经济合作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建设我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网络,完善区域铁路网结构,形成西南地区、广西至珠三角地区铁路大通道的需要;是巩固民族团结,带动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沿线 综合运输体系 ,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需要;是加强地区国防建设的需要。因此,修建柳肇铁路十分必要。   柳肇铁路位于人口密集,经济、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桂东和 粤西 经济区。铁路起于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西南地区的 交通枢纽 、广西第二大 中心城市 柳州,向东南方向经 来宾市 、贵港市、梧州市后至广东肇庆市。线路设计总长414.560公里,其中广西境内长262.238公里。其功能定位于以货为主,客货共线的干线铁路。   由于柳州市委、市政府的反复努力,柳肇铁路于2008年重新被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本项目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的新建铁路项目,属于完善铁路网布局性项目。通过这次评估,柳肇铁路项目建议书按专家意见经修改完善后将和评估报告一并于近期提交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    2011年    柳州市委书记率队赴京拜会国家发改委、铁道部领导   就柳州市铁路建设发展情况进行汇报和交流   5月30日上午,柳州市委书记陈刚在北京分别拜会了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宪平,铁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陆东福及相关司、局领导,就柳州市铁路建设发展有关情况进行汇报和交流。   在拜会中,陈刚书记代表柳州市委、市政府及柳州人民感谢国家发改委、铁道部长期以来对柳州铁路建设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介绍了柳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铁路建设发展情况以及柳州市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充分表达了柳州人民对建设铁路、发展铁路,特别是开工建设柳肇铁路的强烈愿望。陈刚重点阐述了尽快给予开工建设新建柳州至肇庆铁路立项的请求和建议。徐宪平副主任、陆东福副部长均为柳州人民的真诚及期盼加快铁路发展的心情所打动,表示将认真考虑柳州的实际情况,全力支持柳肇铁路的建设,努力为柳州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柳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传林、副市长陈杰等领导陪同会见。
1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华社文章追问:不该发生的事故为何发生?
pikeliu 2011-7-26 21:47
2011年07月26日 04:59:3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近40人死亡,约200人受伤——7月23日,这是令中国铁路人心中悸痛的一个日子,也是中国铁路史上让人悲伤的一天。   追尾!这本应局限于汽车行驶中较为常见的事故,但竟然不可思议地在身形庞大、技术先进的两列动车上发生了。   那么,这起“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乘客生命不能白白消失,人们衷心希望,事故原因能早日查明,引以为戒。   行车安全系统为何失效?   “我是对中国动车安全有信心的,但这次追尾事故却令我疑惑不解!”D301次列车乘客李妍婷说。   40岁的李研婷是天津人,7月23日早上8点10分许,打算去温州雁荡山游玩的她们一家五口从天津上了车。一路有雨,不过列车行驶还算平稳,但却时常走走停停。   进入温州永嘉站前,雨越来越大,闪电频繁,李妍婷隐约有些担心,感觉车速有些慢了。“时速大约不到100公里,列车当时已晚点25分钟左右。”   D301次动车在永嘉站本不停靠,但这趟列车却在此停留了几分钟。20时24分许,得到出发信号后,列车重新启动,车速明显快了不少。“早是这样的速度,列车就不会晚点了。”李妍婷当时这样对家人说。   此时此刻,另一辆D3115次动车正在前方不远处行驶,且车速明显慢于D301次。两车距离在危险地缩短,但没有人意识到——无论是乘客,还是动车司机,乃至后方列车控制指挥中心……   乘客网友“希希宋”当时坐在D3115次动车15车厢。她微博回忆说,“大致当晚7时50多分列车停站在永嘉站,车厢内列车员告诉大家是因为天气关系,须停车等候。”20时15分许,列车驶出永嘉站,但车速较慢。   20时27分,在温州市鹿城区黄龙街道双坳村下岙处的瓯江大桥上,D301次列车高速追上前车。发现险情的D301次列车司机潘一恒,紧急采取制动措施,但为时已晚,两车不可避免地追尾相撞。当武警撬开严重变形的司机室,潘一恒已经牺牲,他的胸口被闸把穿透……   后车D301次动车紧急刹车时,乘客李妍婷感觉车不停地抖动,并发出“咣、咣”减速声响,随着最后一声相撞巨响,她们一家五口全部摔倒在地。   前车D3115次乘客网友“希希宋”感觉车厢一下快速向前冲行,大致滑行五六分钟,后整个车厢一片漆黑,车厢也往左倾斜。   剧烈追尾撞击,令D3115次动车组列车第13至16节车厢脱轨,D301次动车组列车第1至5节车厢脱轨,四节坠落桥下,其中1节车厢悬空,一头担在高桥上,另一头插在地下,犹如一个巨大惊叹号!到25日15时,事故已造成35人死亡、192人受伤。   按照列车运行常识,无论是一般电力机车,还是高端动车,都装载有防止相撞和追尾的安全闭塞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有效测定列车速度,对位置进行定位。但是这套至关重要的行车安全系统却在最关键时刻失效了,这是为何?   “按照正常的情况,列车不应该发生这样的追尾,但它就是发生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痛心地说:“国务院已经组织事故调查组,将会认真地、严肃地、细致地把事故原因查清楚,铁道部会积极地配合事故调查。”   列车调度管理是否到位?   在安全生产专家和铁路人士看来,列车追尾是很荒唐的事,其中人为、管理因素不容忽视。   “即使列车信号失灵了,电话总能沟通吧?咋能撞上呢?”不少乘客这样发问。   列车体积大、速度快,刹车距离至少以数公里计,高速行进的动车距离则更长,防止列车追尾不可能凭司机目测。列车行进中,不仅有一套行车控制系统,更重要的是还要听从调度中心指令。   “管理责任不容懈怠,任何一起事故必定破坏了种种制约原则才导致而成。”清华大学教授、管理学家陈国权这样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2008年4月28日发生的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两列火车相撞的原因正是源于内部管理混乱,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   “海恩法则”是安全生产管理上一条著名原理,它核心要义提醒人们: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   事故发生的甬温线调度管理归上海铁路局管控,而从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是7月1日铁路调图后刚刚开通,其在京沪段走京沪高铁铁路线。“开通不到一个月就出事,这着实令人叹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铁路业内人士说:“其实近来频频雷击事件导致列车晚点,本就应该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像防止追尾,别说是动车,就算是普通列车,也会有极为严格的安全操作、调度指挥规范。即使雷击导致信号失灵,但列车终究是归人来管理,“车是死的,人是活的”。   据两车乘客回忆,撞击时,前车D3115次动车时速度大约20公里,而后车D301次动车时速则在100公里上下。如果调度正确,且两车驶出永嘉站时间相差约10分钟,后面车应有充分时间停车,这起事故应涉及信号系统和调度管理系统等方面问题。   “这绝不是天灾!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应有调度失控原因,没有协调好。”D301次动车乘客刘义鑫说。   7月24日晚,铁道部党组决定对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铁路局局长龙京、党委书记李嘉、分管工务电务的副局长何胜利予以免职,并进行调查。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事故发生,都应当负有领导责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说。他还表示,动车的“黑匣子”已经找到。“黑匣子”是列车运行的监控系统,它用于分析事故,提供原始数据。目前对黑匣子的数据调查正在进行中。   平安能否不用鲜血来换?   惨剧令人痛心,事故令人警醒。   “还是对中国动车很有信心,但是我们衷心希望有关部门能吸取这次事故的沉痛教训,加强安全管理,既让动车跑得快,也要行得稳,让百姓放心!”D301次乘客高士莉说。   24日,前来温州指导这起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宣布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他说,事故调查组要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总结事故教训,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起事故性质十分严重。对这起事故,铁路部门将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不少乘客反映说,这起事故暴露出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应引起重视。比如,目前动车座位没有安全带,一些乘客导致碰撞外伤;事故发生后,动车包厢门打不开,玻璃敲不碎;车厢内也缺少救生锤;乘客逃离列车后,高架桥轨道两侧本可作为逃生通道,但失修严重,增加了逃离难度……   乘客刘义鑫说,列车出事后,好不容易找到救生锤,但是三个人轮流砸玻璃,但还是砸不开。“后来听人说,砸窗有很多注意事项和技巧,但当时慌乱一团,谁会去琢磨?”   D301次车15号车厢乘客孙女士则说,动车是不是应该像飞机一样,乘务员一上车先对乘客进行安全培训,可我们动车上,不少乘务员还是延续着旧时列车的习惯,忙着卖饮料、扑克、书赚钱。   温州康宁医院参与救护的医务人员说,如果动车有安全带,伤亡可以减少一大半,因为很多受害者都是被甩离座位撞到硬物后,头部、胸部、腰部受伤所致。   这是一起不该发生的事故,遇难乘客的血不能白流,这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   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示,将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迅速行动,振奋精神,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严重事故,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   (新华社温州7月25日电)
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反思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还是常规铁路 精选
dongzg101 2011-7-26 21:44
反思中国铁路的发展:高铁还是常规铁路 精选 已有 607 次阅读 2011-7-26 15:10 |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在温州发生的动车追尾相撞事件,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中国铁路上。对于本次事故,大家讨论得已很多,我也有很多疑问,但在调查结果出来以前也没有太多可说的了。这里借此机会,谈谈长期以来我对国内铁路发展的一些看法。 自从大学时代开始乘火车以来,对国内火车印象最深的就是票难买,车很挤。留学归来后,感到国内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绝大多数商品都已是买方市场,但是火车票仍然很难买,是绝对的卖方市场。不用说春运时的人山人海,就是平时也常遇上买不到票的情况。这与国外特别是日本、韩国、欧洲等铁路发达国家的情况形成很大反差。在欧洲,很多青年学生暑假时可以买到便宜的通票,随意乘车,四处旅游,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结识了朋友,享受了生活。而在我们这里,每年要保证大学生能够回家探亲,都搞得很紧张,如不早早提前预订几乎都搞不到票。 既然如此,自然的想法是,铁路发展最优先的应该是扩增运力,而增加运力最直接的是修建更多的线路,包括对已有的线路修建复线或多重复线,以及修建更多新路线。这样,既可以保证乘客买到票,也能使乘坐火车更舒适一些。当然,提高行车速度、缩短城市间的所需时间也有一定意义,也可以提高运力。但是对于大多数乘客来说,保证能买到票比起缩短一点点行车时间是更重要的。实际上,经常发生的是,由于无法买到票,旅客被迫推迟自己的行程好几天直到买到票为止,更不用说为了排队买票等上几个小时也是常事。相比之下,采用“高铁”、“动车”所能节省的几个小时几乎根本不值一提。 然而,多年来中国铁路的发展并没有把解决运力短缺这一最急迫的问题放在优先地位。相反,铁道部把主要目标和精力都放在提高行车速度上。当然,提高速度也可以提高运力,在修建新线路时不妨采用新技术,也不妨对现有线路提速,但相对于修建以较低速度运行的普通线路,要把速度提高到200千米每小时以上,需要花费多得多的投资。而且,这还要用更长的时间去研发技术,如果在技术研发上抢时间,还会留下安全隐患。即便研发成功,这也会与民航争利,影响航空业的发展,同时吸引了更多客源,加剧运力紧张。以修建动车、高铁所需的大量投资,完全可以修建更多条速度较低的常规线路,更大幅度地提高运载能力,使民众更容易买到车票,出行更为方便。 既然如此,为何铁道部对修建常规铁路没有兴趣,而选择把提高速度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呢?我不知道,但下面是我所能想到的几个理由(没有根据,纯属猜测):(1)铁道部领导和专家希望超前、跨越发展,一举建成世界先进水平的铁路系统,而先进的铁路显然要高速(2)在我国体制下,传统铁路的票价较低又难以调整,建得越多,亏损越严重;要想摆脱这种被动局面,必须提供一种全新的产品(动车、高铁),才能重新订价甚至启用新的价格机制(3)兴建高铁要花更多的钱,但哪个政府部门花钱越多,其地位也就越高,因此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铁道部的地位。 无论其真正目的是什么,应该说铁道部的战略一度取得了成功,国家扩大内需的4万亿投资相当一部分用于高铁的建设。一夜之间,中国由高铁技术的引进国转而成为高铁技术先进的大国,创造了运行速度最快的纪录,国际新闻媒体纷纷称赞,甚至传说美国也要引进中国高铁技术。一时之间,与友人聊起中国铁路,朋友们都是一脸骄傲,让我这个怀疑主义者都不好意思说出自己的怀疑了:既然中国铁路如此先进,为什么买票还是这么难、乘车还是这么拥挤呢?直到刘志军部长落马,罩在高铁上的光环才稍稍变暗了一些。终于,夏季的几场雷雨,把“世界先进”的高铁、动车打回了原形。 在我看来,列车创造运行速度纪录,并不说明我们的铁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要忘了铁路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我们能轻松、容易地随时买到价格合理的车票,舒适地乘车,准时地达到所要去的地方--包括那些不太大的车站,并且最重要的是保证安全,这才是世界先进水平。希望我们的铁道部能够朝这样的方向努力。
92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铁路可靠吗?
热度 1 wya 2011-7-25 08:57
列车竟然没有防追尾系统?车与车之间、车与站之间竟然没有沟通机制?每车安装一套GPS或者激光、雷达防追尾系统不过数千元钱吧? 列车竟然没有调度系统?后面的车竟然不知道前面有列车临时停靠! 列车竟然没有避雷系统?有避雷系统就不会中途停车。如果此缺陷发生在大飞机项目上...... 事故竟然没有独立调查机构?任凭运营单位自行做主掩埋车体,毁灭证据?? 好像不仅是技术缺陷,管理也够乱的! 以上仅是推断,期待铁道部的官方解释! 总之,在国内乘坐交通工具,如果中途停车,赶快下车,并在侧面较远处等待上车!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984 次阅读|5 个评论
雷击怎么偏偏针对中国铁路系统?
热度 2 Flyingriver 2011-7-24 13:42
世界上多少国家无数铁路,怎么雷击偏偏针对中国的铁路系统? 是否是因为我们的铁路系统既“高”又“动”? 或许是我们的铁路系统太“和谐”了让雷公嫉妒? 还是我们铁路系统的官员太有底气太霸道让雷公不爽?
2789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