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革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十月革命是一个分叉点:从科学与管理学角度看历史之十六
王铮 2010-4-2 10:37
兼答王鸿飞教授 2010/4/2 鸿飞先生又就他的精英主义的精英治国论引用了苏俄的例子, 平民主义和反精英主义,他的论断是:历时 74 年的苏维埃政权是人类历史上建立在平民主义和反精英主义的邪恶思想基础上的最残酷的暴政。并且介绍自己能听懂俄语。我不懂俄语,学过,学俄语那年是胡耀邦去世那年,每次上课只有 3 个人,我,老师,还有一个女生。当时连女生是个大美女都没有注意,后来她入选了广东省十大形象代言人我才有曾经沧海未得水的感觉。不过,我是个穷书生,大抵也只有踏遍巫山不见云的命运。我们三个人,尤其是与我那个老师讨论的是苏维埃运动的命运,没有学得些许的俄语。 科学网懂外国史的是黄安年老师,对于俄国的历史,我只能班门弄斧。所以简单谈谈对苏俄历史的方法。 我想国内外,俄国内外大概很少有人同意历时 74 年的苏维埃政权是人类历史上建立在平民主义和反精英主义的邪恶思想基础上的最残酷的暴政的判断,因为它与历史不符合。 首先,苏维埃政权肯定不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暴政,因为奴隶制制度、旧西藏的农奴制度、现代中非皇帝的制度,都是比它残酷的。可能有人说,王铮,你不能断章取义,王鸿飞教授说的是苏维埃是建立在平民主义和反精英主义的邪恶思想基础上的最残酷的暴政,你举出这些个例子是建立在反平民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思想基础上的最残酷的暴政。这么说来,反平民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暴政比平民主义和反精英主义更残酷。谢谢你帮助我。 其次,苏俄政权并非是建筑在平民主义和反精英主义,恰恰相反,他是建立在去平民主义的精英主义基础上的。俄国革命,最初是出现在民粹主义基础上的革命,在革命成功后,面临着实现民主政治和精英政治的问题。在德国的进攻和其他帝国主义的围困下,苏维埃俄国首先要生存,刚刚开始工业发展的俄国怎么办,只有破坏工农联盟,剥夺农民来维护工业,也就是维持农业。所以面对农民的汪洋大海,布尔什维克选择了去平民主义,让农民没有发言权,让代表社会经济增长力量的精英工人阶级独霸政权。恩格斯的学生考茨基说:布尔什维克用马克思偶然提到的一个词无产阶级专政沿袭了旧俄国的贵族统治模式。无产阶级为什么可以专政,因为无产阶级是 最 革命、最具有先进性。无产阶级被作为俄国社会的新经济精英,就像有人认为知识分子是当前信息化的新经济的精英一样。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他们企图从阶级斗争引出民主政治,可是在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围困下的俄罗斯,列宁不得不选择以无产阶级专政名义的精英政治,不得不剥夺当时俄国最广大的平民农民。苏俄政权采用的是去平民主义,不是反平民主义,集体农庄就是一种取消农民身份,通过聚集资本试图以工业生产方式生产农产品的经济模式。布尔什维克,没有彻底反农民,他们反富农,反那些不需要聚集资本就可以维持再生产的农民,所以他们最后还是赢得了农村。可能有人说,无产阶级怎么是精英呢?请看王鸿飞教授的精英定义: 有能力和判断力,有比较好的操守。难道代表当时工业化方向的无产阶级不是有能力和判断力吗?至于操守,本来就是价值判断,农业经济的俄国,绝大多数人有个价值观,劳动光荣,所以无产阶级是比资产阶级有比较好的操守的。虽然资产阶级老爷们可能认为自己更法国化(俄罗斯是以法国为师)的,谈吐更高雅,可是在社会认为劳动使得从猿到人的理念下,无产阶级比他们更有操守,这是社会选择。操守标准,本来就是社会选择。 列宁认识的无产阶级专政是革命以后的短暂时期,请看列宁的名著《国家与革命》,虽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经过斯大林处理过的。在一场民粹主义革命成功后,最初的精英主义可能是社会重新有序化的必要阶段。当时列宁去世后,精英主义的所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延续了,斯大林发明了个词,叫工人阶级专政,使得列宁认为的短暂需要的无产阶级专政合法地长期化了。工人阶级,被赋予社会精英的资格。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分歧就在这里开始了,托洛茨基要的是民粹主义的不断革命论,要在世界范围完成一种革命实现世界性民主。林彪后来批评毛泽东的继续革命是不断革命,其实有根本不同:毛泽东的革命对象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对象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毛泽东要的是不破不立,没有民主目标,托洛茨基有民主目标,不过遥远了,志大才疏。也因为有民主目标,中国的陈独秀才会选择托洛茨基。斯大林这时奉行了精英主义,而精英主义可以为革命领袖们带来物质利益,在战败的俄国,绝大多数人处于饥寒交迫中,人的生存本能胜利了,所以斯大林他团结了各个革命家。斯大林还进一步用精英主义的政治局制度代替了民主主义代表大会制度。精英主义可以为刚刚开始工业化的俄国带来机会,所以斯大林不断地胜利,最后形成了没有工人的工人阶级领导国家,一种完全由精英管理的国家。这个精英制度不在于政治局的决定权而是在于去平民作用的公众对政治局的监督权的丧失。苏俄的政治局的政治宗旨是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劳动者的福利需要,在一般情况下,它也这样做了,因此有人认为它是平民主义的产物。可是它是不允许公众监督和批评的,这就是他的精英主义本质。 斯大林政治的精英主义特色不仅表现在政治局制度上,而且还表现在各个方面,斯大林的名言:干部是决定因素,从东正教继承下来的完整的干部权力体系,就是精英主义的产物。在苏联,科学院院士可以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而苏共是没有政治局常委的,由此可见斯大林对精英的依赖。在苏联,教授可能遭到批判和流放,但是一般情况下他们并没有被剥夺研究的权利,也没有出现中国民粹主义的群众专政。在俄国,每一个城市都树立着自己的英雄雕塑,这本来是一种英雄主义文化,可是斯大林给英雄以各种物质待遇和政治赦免权,结果把英雄主义转变为精英主义,苏联,苏维埃俄国成为一个流行精英主义的国家。于是有了几乎科学规律都是俄国人发现的文化:高斯定理成了高斯-奥斯特洛夫斯基定理。1957年,华东师大有位学生讲,马桶是马桶斯基发明的,成为了右派。苏联是国家里的精英,精英主义成为了国家政治标准害了中国。反精英成为右派。那年月有多少因为反对苏联专家成为右派的。为什么反对不得苏联专家?海来派苏联专家,是精英。因为精英主义的理念。 我要强调的是,精英主义的俄国,不是没有成就,用丘吉尔的话说,斯大林把只有犁把的俄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国家,它的无产阶级专政也彻底解放了俄罗斯的农奴。现在有人批评说,在二战时期俄罗斯出现了大量俄奸军队,可是你注意到在中国伪军甚至超过了日军。在精英政治下的俄罗斯百姓、中国百姓没有感到政府与自己利益的一致性,没有自己的权利保障,当然他们就会把为占领者服务仅仅作为一种就业。而同样在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实行了民主,日军的进攻,国民党的进攻,都成为了动员民众支持自己抗战的机会。民主政治,是更有力量的。 经验证明了马克思、列宁的想法,革命后短期的精英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有益的。不过,从彼得大帝就开始以法国为师的俄罗斯没有沿着法国大革命的道路继续前进,没有选择从民粹主义走向民主主义。实际上,如果没有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对俄国的围困,列宁可能走向民主主义的,可是俄国毕竟经济太落后了。完全类似,如果没有麦克阿瑟在朝鲜的疯狂,中国可能就不会有 1950 到 1953 的反美运动,这样就没有 1954 年的苏俄式宪法和 1957 年的反右。历史发展有一定的社会选择。从民粹主义选择精英主义还是民主主义就像 非线性 系统的分叉,外部的条件有一定振动作用,内部结构也有作用。这是马克思的德国同胞在他与熊彼特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了进化经济学观点。我希望着中国在当前民粹思想流行下,民主主义而不是精英主义成长起来。 顺便说一句,有人认为 19 世纪开始的社会主义思潮完全失败了,其实不对,是被改造了。 19 世纪初的一些政治思想留到今天最多的,可能还是社会主义。 据说,王鸿飞教授已经在国外就业,所以他的写法可以天马行空。现在从精英主义还是民主主义争论到苏俄模式,话题有些敏感性,我就不再争论了。我再最后说一句,跟着斯大林的那些搞精英主义的精英布哈林、李可夫等人哪里去了?精英主义是要危害大多数精英的。 民主政治,对平民好,对精英也好。你要真是个精英,在民主政治下,你是会被推荐出来的,因为民主政治更需要精英。如果精英主义流行,贵族制度,老子英雄儿好汉,真正的精英可能会被湮灭。王鸿飞教授问过我:老王,你认为你是精英吗?我说:科学网写博客的都是各方面的精英,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失落,所以有时间在这里写博客。还是开始那句话,曾经沧海难为水,踏遍巫山不见云。你们这些精英,没有票子和官帽子,在爱情的场合就不是精英了。谁是精英,王益是精英,所以身边芳菲不尽,我的美女偶像赵薇,大眼睛,硬性格,也趋向他,我好伤心哦,555。说这个话的意思是,精英不是没有条件的,在某些方面,我可能是个精英,换一个方面就是一个笑料了。鸿飞先生大约比我好一些,但是也是进不了人大,上不了会堂的,在这里争论精英政治好还是民主政治好,大抵是让人在后面笑话的。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3499 次阅读|13 个评论
走出历史“周期律”的阴影
fqng1008 2010-3-15 09:04
革命永远是以暴易暴,它既是对物质文明的破坏,也是对精神文明的摧毁;而这两个文明的建设必须依赖于一个和平的时代。 从形式上讲,革命以暴力的行为解决了某些社会公平问题,但是却孕育了另外一些不公平,因为打江山与坐江山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在暴力前提下建立的新秩序也必然是旧秩序的翻版。于是,历史循环在一个破坏 - 建设 - 破坏的周而复始之中 ...... 历史的周期律能否在当代得到解决?毛公曾经努力地探索过,并且已经拿到了开锁的钥匙,但是由于个人的局限(他是一个破坏旧世界的伟人,建设新世界的策略是协商而不是继续革命),他摸索着走了一条南辕北辙的道路。如今,这种探索仍然在良知者中进行着,他们最大的难点是说服短视的既得利益集团让利于民,否则只能期待中产阶级的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因为某个偶然事件让打赤脚的不怕穿鞋的星星之火燎原成势,新一轮周期律则又将循环。我们期待,未来的社会逐渐向公平、正义的方向演进,恒产阶级日益壮大,法制理念不断加强,人治现象越来越少,而不是反动 ......
个人分类: 探讨幸福|2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是现代社会最后一块处女地
luowenxin 2010-3-13 09:02
中医是现代社会最后一块处女地 作者:罗文新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大融合使各种地域文化走向统一。要么在新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要么被新文化呑没而走向衰亡。中华文化正处在这样的大浪潮中,一面需保持中华文化的精髓,一面大量吸取优秀的西方文化营养。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她滋生于中华大地,受中华儿女的养育,特别是受到几千年的文化涵养较深的落弟文人的精心培育,哈护,中医发展成一株有别于其它自然科学的奇葩。 由于文化的特殊性,一直到目前为止,中医仍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成为现代文明中最后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就现代人看来,中医具有印第安部落式的保留价值和开垦价值。 在这样一种文化融合背景中,作为中医本身,有两条路摆在面前。一是被人作为处女地保留,如申请文化遗产等。二是作为医学科学发展、进化,作为现代科学可接受的一种医学。 老一辈的中医先生们,为保留中医这块处女地,为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作为拓荒者,他们也许会成为、或者正在成为阻力。 从来没有听说中国要成为军事强国,必须读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用黑火药,拿着红缨枪,揣着老式的罗盤盘上战场才继承了中国人的传统,才是中国人,才有中国特色,才是我们的中兵或中军。但这样的思想就偏偏出在中医界。 要使中医成为现代科学,必须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样,全面向现代医学开放,吸取现代医学营养,特别是 改革中医基础理论,摒弃所谓西方医学的概念,开放中医管理、科研、高等教育、办院体系,对中医系统进行彻底革命, 才能建成有中医特色的现代医学。
个人分类: 临床|339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80后的共同感悟
moxj 2009-12-28 21:57
也许是大家找工作碰壁太多了,也许是在单位工作压力太大了,也许是上学论文压力太大了,也许是看过没有被及时禁播的《蜗居》了 各个群里的兄弟姐妹们最近满怀伤感,找不到一点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聊天到处是各个版本的杯具: 我跟上帝说我渴了,于是上帝给了我一大堆杯具 1.0 版:人生是杯具。 2.0 版:我的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3.0 版:人生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人生又像茶杯,本身就是个杯具;人生更像茶叶,终究要被浸泡在杯具之中。 4.0 版: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也可以看成洗具。 5.0 版: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当你努力跳出一个杯具时,却发现自己跳进了一个餐具(惨剧)。 6.0 版: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当我们认为自己跳出一个杯具时,却已经掉进了另外一个杯具。而若你发现你没有跳进另一个杯具那恭喜你你掉下茶几了。 7.0 版:人生就像一个透明的杯具,我们自知身在其中,偶尔和另一个杯具一见钟情,却出不去。 8.0 版:人生是一只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而本身就是杯具的我们还非加上茶叶自以为与别人没有茶具(差距),结果人人都说咱现在要具就用餐具(惨剧)。我们在沉默中灭亡,成了文具;在沉默中爆发,成了火炬。我们想明哲保身,都成了面具。我们想一鸣惊人,都成了京剧。不能再次相聚,执手相看泪眼,成了默剧。生活是自己的杯具,别人眼里的洗具(喜剧)。 9.0 版:我跟上帝说我渴了,于是上帝给了我一大堆杯具。 10.0 版:女人是水做的,为了迎合她们,男人注定成为一个个杯具。 今天看到家宝同志昨天的访谈里谈到户籍改革和农民工的问题,相比同是提到的遏制房价的问题,我还在忧虑这样局部的户籍改革会不会演变为给高房价为虎作伥,却把和自己处在一个位置的这帮 80 后兄弟们也一样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 忘了哪篇日记里提到当今的中国能幸福生活的几种人:有权的,有钱的,扛枪的,长嘴的却不知道今天的中国最多的是连总理阁下都能看到的,生活非常艰难的那些人:城市下岗的,农民进城务工的,大学毕业蜗居的,积蓄扔进股市的,色情服务一线的 有些人是支撑这个社会的,有些人是服务这个社会的,有些人是调节这个社会的,有些人引领这个社会的 但所有这些人中都有相当的数量蜗居在这个国家。 GCD 统治的这块土地上不知不觉间滋生了多少不和谐阶层和因素?
个人分类: 民生了望|2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不能再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liuxiaod 2009-12-28 05:27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接受《人民日报》专访 中国不能再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赵永新 ( 《 人民日报》记者 ) ( 首发于《人民日报》, 转载自社会系统工程网( http://www.SSEwen.net/ )之 文化系统工程频道, http://60.10.6.113/sseweb/ShowArticle.asp?ArticleID=3127 ) ● 在今后的 10~20 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会改变全球产业结构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 围绕新科技革命,一场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的世界竞争正在全面展开 ● 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变革、大事件,能否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培育新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绿色、智能、普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向 要 目 ◆ 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革命性变革的前夜 ◆ 在能源与资源、信息、先进材料、农业等领域将会发生革命性突破 ◆ 围绕新科技革命,一场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的世界竞争正在展开 ◆ 中国必须抓紧行动,以免与新的科技革命再次失之交臂 ◆ 在可能发生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上,我国基本上处在前沿跟踪的水平,真正由中国人率先提出和开拓的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方向寥寥无几 温家宝总理在不久前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说,世界正处于科技革命的前夜,这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占领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有利时机。我们必须把握机遇,推动我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 为什么说当前世界正处在科技革命的前夜?科技革命最可能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这场即将到来的科技革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我国经济在转入创新驱动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哪些障碍?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正处在科技革命的前夜的说法频频见诸报端。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路甬祥】 科技革命的发生,取决于现代化进程强大的需求拉动,源于知识与技术体系的创新和突破。 全球200多年的工业化,仅仅使不到10亿人口实现了现代化,但自然资源已面临枯竭的威胁,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以能源为例,化石能源时代终将过去,悲观估计有100年左右,乐观估计还有200年左右。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污染环境,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和人类生存造成巨大的影响。 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亿人口实现现代化的愿望与努力,与地球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将日益尖锐;中国、印度等国家实现现代化,不可能再沿袭传统的依赖攫取不可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能再沿袭历史上少数国家以集聚世界多数资源为手段的发展模式。这就迫切需要人类开发新的资源来源,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创建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需求与矛盾,强烈呼唤着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记者】 从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来看,是不是也到了需要突破的时候? 【路甬祥】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都是在长期知识积累基础上的突变,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先看科学革命。它是科学思想的飞跃,源于现有理论与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现象冲突,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尽管知识呈爆炸增长态势,但基本上都是对现有科学理论的完善和精细化,未能出现可以与上半世纪的相对论等六大成就相提并论的理论突破或重大发现。 再看技术革命。它是人类生存发展手段的飞跃,源于人类实践经验的升华和科学理论的创造性应用,导致重大工具、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表现为人的能力和效率的质的提升。从近现代技术革命发生的周期看,每隔一个世纪左右发生一次技术革命。 科学的沉寂至今已达60余年,发生于20世纪30~40年代的第3次技术革命距今也已有近80年新的科技革命已是箭在弦上。 【记者】 国际金融危机会不会加快科技革命的到来? 【路甬祥】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与突破,引发制度和管理创新;同时,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和管理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发展方式,是摆脱危机和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无疑将加快科技创新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所以,无论是从科技发展面临的外部需求来说,还是科学技术内在矛盾判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当今世界科技正处在革命性变革的前夜。在今后的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科技创新与突破将创造新的需求与市场,将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将改变全球产业结构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即将到来的新科技革命,既是对我们的巨大挑战,又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机遇。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依靠科技创新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手段;从长远看,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大变革、大事件,能否抓住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培育新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绿色、智能、普惠、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向。 【记者】 根据您的判断,新科技革命可能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 【路甬祥】 准确预见科技革命何时发生、在哪些领域发生是困难的,但也并非完全无迹可寻。中科院组织300多位科学家自2007年秋开始,花了1年多时间研究的中国至2050年的科技发展路线图显示,在能源与资源、信息、先进材料、农业、人口健康等领域将会发生革命性的突破。 在能源与资源领域,人类必然会迎来后化石能源时代和资源高效、可循环利用时代;在信息领域,几乎所有现有的信息技术到2020年前后都会遇到难以继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在农业领域,必然要进入生态高效可持续的时代,不仅将继续发挥其保障食物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等传统功能,还将担负起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提供多样化需求和优良生态环境等新使命;在人口健康领域,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可能达到90亿,人类必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保证食品、生命和生态安全,攻克影响健康的重大疾病,将预防关口前移,走一条低成本普惠的健康道路。所有这些,都呼唤着在相应的科学技术上有革命性的突破。 【记者】 除了上述战略领域,在基本科学问题上会有哪些突破? 【路甬祥】 专家们认为,未来几十年,下列基本科学问题将可能会产生重大突破 ◆ 在宇宙演化方面,对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的探测,将使人类进一步深化乃至从根本上改变对宇宙的认识; ◆ 在物质结构方面,人类正在进入调控时代,可能实现对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甚至电子的调控,进而在光/电/热高效转化、光合作用、光催化,能量储存与传输等领域产生新的突破; ◆ 在生命起源与进化方面,合成生物学的出现打开了从非生命的化学物质向人造生命转化的大门,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开辟了崭新途径,将可能导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 ◆ 意识的本质是当代最具挑战性的基本科学问题,一旦突破将极大深化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的认识,引起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新的革命。 上述领域中任何一个领域的突破性原始科学创新,都会为新的科学体系建立打开空间,引发新的科学革命;任何一个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都有可能引发新的产业革命,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引发新的社会变革,加速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记者】 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在迎接新科技革命上是如何部署的? 【路甬祥】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把科技创新作为走出危机的根本力量,积极备战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布局未来发展,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基础。 例如,美国计划将GDP的3%以上用于研究和开发,投入强度将超越20世纪60年代太空竞赛时的水平,并通过一系列配套政策,促进清洁能源、医学和保健体系、环境科学、科学教育、国际合作等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力图保持领先优势和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日本提出了ICT新政,旨在3年内创造100万亿日元规模的市场新需求,推动相关领域的产业结构改革,提升国际竞争力。 可以说,围绕新科技革命,一场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的世界竞争正在全面展开。 【记者】 如此看来,中国必须抓紧行动,以免与新的科技革命再次失之交臂。 【路甬祥】 确实是这样。我国必须要高度重视,及早统筹谋划我国科技发展战略,明确至2050年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点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及其实现途径,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前瞻布局,重点突破,为新科技革命的到来做好准备。 【记者】 您认为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超前部署、重点突破? 【路甬祥】 具体说来,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构建支撑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 (1) 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与资源体系,大幅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战略性资源的大陆架和地球深部勘察与开发,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新型清洁替代资源。 (2) 构建我国先进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加速材料与制造技术绿色化、智能化、可再生循环的进程,促进我国材料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战略调整,有效保障我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与装备的供给与高效、清洁、可再生循环利用。 (3) 构建我国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体系,发展提升智能宽带无线网络、网络超算、先进传感与显示和先进可靠软件技术,建设智能中国,消除数字鸿沟,走出一条普惠、可靠、低成本的信息化道路。 (4) 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和相关生物产业,保证粮食与农产品安全。 (5) 构建满足我国十几亿人口需要的普惠健康保障体系,推动医学模式由疾病治疗为主向预测、预防为主转变,将当代生命科学前沿与我国传统医学优势相结合,在健康科学方面走到世界前列。 (6) 构建支撑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与环境保育发展体系,系统认知环境演变规律,提升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 (7) 构建我国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体系,大幅提高我国海洋探测和应用研究能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空间科学与技术探测能力,对地观测和综合信息应用能力。 (8) 构建我国国家与公共安全体系,发展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防范技术,提高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总之,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最根本的要靠科技的力量;迎接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挑战,赢得发展先机和优势,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记者】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发展的轨道。在您看来,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哪些挑战和障碍? 【路甬祥】 从宏观层面上看,主要面临以下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激烈的世界经济科技竞争,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人口健康等方面的约束进一步增强,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等严峻挑战。这些挑战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从科技自身发展来看,我国创新能力和体制机制还远不能适应应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突出表现在 ◆ 原始科学创新能力不足。在可能发生科技革命的重要方向上,我国基本上处在前沿跟踪的水平,真正由中国人率先提出和开拓的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方向寥寥无几。 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国许多重要产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仍很高,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布局薄弱,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 ◆ 体制机制尚不完善。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尚不完善,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现行的一些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制约着国家创新体系各单元作用的有效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往往异化为部门利益,难以真正集中力量办大事;市场基础作用往往异化为无序竞争,尚未形成竞争有序、合作高效的机制。 此外,我国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国家长远发展需求进行前瞻部署的能力不强;有效吸引、培养和造就创新创业人才的政策与制度环境尚未系统建立;创新团体的活力和自主权、创新人才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都需要大幅提高。 【北京实现者社会系统工程研究院文化系统工程中心注】 赵永新(《人民日报》记者):《中国不能再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接受本报专访》,北京:《人民日报》,2009年09月08日,第9版( 经济 ).
个人分类: 教育|2368 次阅读|1 个评论
彻底革命与彻底革命者
ymdushandong 2009-12-2 00:23
前天师弟YJ跟我去林业大学向已经毕业的H博士请教问题。在路上,师弟带他的U盘在我车里放他喜欢的歌曲。里面是摇滚类的歌曲,并问我是否喜欢这个类型的音乐。 我不喜欢这些音乐了。我突然对自己的转变有点惊讶。从音乐中我听到了一群年轻人的愤怒,控诉,渴望和肆无忌惮的发泄,让我感到心烦。相反一曲女生独唱,末尾的反复咏叹部分让我感到舒适。 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我无意的说了一句:年龄对人的影响非常大。革命者大概都是青年人。年龄大了容易保守。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一个命题:愤青最后的出路是在哪里?愤青最后成家了,生了孩子了,他们怎样看待年轻的下一代?革命者现在没有了,有的是批判主义和怀疑主义精神的愤青们,他们怀着珍贵的真诚,急迫的向世界宣布他们的渴望和理想,挑剔的提出苛刻的批判。怀疑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最终如何对待逐渐融入历史背景中的自己的身影?革命者如何反抗逐渐融入历史背景中的自己的革命形象和逐渐形成的墨守陈规?这是一个时间的陷阱。 最后师弟YJ自信的跟我说:我会永远保持下去。我没说话。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武术与近现代革命
自我源于思考 2009-11-30 13:53
我国的国粹之一即是中国功夫武术。严格来讲属于身体技艺的一种,但是它与中国传统哲学以及中医的理论相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独特色彩的国术。 身体技艺起于战争与生活保健,如印度的瑜伽,西方的击剑等。但是在中国,却与哲学相结合,形成内外兼备的武术,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 许多医学家创造了许多形体动作以供人锻炼身体,如华佗的五禽戏,还有些医学家提倡精神运动论,如孙思邈的养气理论等,它首先与道教哲学中的养生论结合,后来又逐渐与战争中的对抗、搏击相结合,形成武术。武术最初在唐代少林一系起步,当时的传奇和志怪小说也开始流行,在明朝由于社会行商需要保护,武术开始大为推广,各个派别逐渐成熟。在清朝,许多反清分子即以习武反对满族统治。而近现代更有许多武术家抱着强身健体,宏扬国威的意旨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更多的习武者作为军人参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在众多武术家中,尤其出众的是与戚继光齐名的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明史也作出评论,俞的操守胜戚继光一筹),他曾经专程拜会过少林寺,并对少林武术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很大贡献。 对于武术,笔者只对其拳术有所了解,对于其气功所知不多。清华大学曾经使用高新物理仪器对海灯法师弟子的气功作过研究,虽然结果未知,但是有其科学道理或许是肯定的吧。另外余秋雨先生在散文中也对于女飞贼的轻功有过描写,并称取材于公安局的卷宗,想是真实可信的。原山东白求恩医科大学研究所里还保留过建国初期一个飞贼的双腿,研究显示其腿部肌肉远比正常人发达。但在这里,笔者只想对武术与中国的近现代革命的关系说一下。以期从另一个角度来揭示传统文化对于近现代革命的影响。 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胜利并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做了什么,其实他到南京的明孝陵祭奠朱元璋,当时孙的革命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反清复明帮会的支持,(孙中山一直对于民间势力比较重视,如果把这个理解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可笑的。 )尤其是洪门,其海外首领司徒美堂还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上了天安门,当时孙的祭奠仪式是非常郑重和盛大的,虽然革命胜利后中国随即转为军阀割据,而并没有什么复明。但这并不影响帮会的势力继续发展。而许多帮会成员都是练习武术的。而各个武术派别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制度,他们都自行授徒,形成一个完整的小团体,称得上中国社会的特殊影响力量。虽然中国武术在现代也开始超越出门派界限,如张之江的中央国术馆的创办等,但是当时采用历代相传的教条规范并民间授徒者仍居于多数。各个武术门派把自己的历代相传的哲学及社会理念通过自己的门徒参加的社会活动(革命活动)表达出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 在清末的农民运动中,武术起到重大作用的是义和拳(也称义和团),提倡扶清灭洋,以武术强国最后组织农民军队与八国联军抗击,但是遭到国内封建势力和国外侵略势力的联合屠杀。其活动主要集中在山东地区,当地民间武术流行,各个乡村无不练武。中学教材上的《冯婉贞》,说的便是当时一个习武的少女,领了本村习武的同龄人击退国外侵略者的传奇故事。另外在戊戌变法中也可见到大刀王五的身影。 民国以后,武术开始受到了西方文化的排挤,但执政者一直没有忽视武术的作用。在 1915 年,孙中山出席了上海精武会的运动会并发了言。原西北军将领张之江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教习武艺。还特地组成了一支武术表演队参加了1936年德国奥运会。 武术对于革命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军人,军人习武出身对于其作战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许多具备武术根基人军人被提拔上来担任下级军官,在战争中一些人升迁至高级军官,名声卓著。而从事保镖、警卫一类的行业影响力则不是太大,如孙中山的身边就曾有一位武术家杜心武,而吕紫剑曾在蒋介石身边工作,其他人虽然影响大为不如,但是相当受到当权者重视,所以在历史上不容忽视。另外还有从事体育方面的,更多则是影响了其武术发展的自身吧(霍元甲的工作一方面消除门户之见,但另一方面又自己创立了另一个门户精武门,所以不能归到体育运动)。 从第一次内战时期开始,习武的军人纷纷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他们的影响直至建国以后。各大军阀之中武术名家及传人的身影十分活跃。李宗仁小时师从父亲好友李植甫学习过武术,在学校中由于劈刺出色而得李猛仔的浑名。张学良的武术教师传为霍元甲弟子刘振声,也有传张学良虽然学过武术,却并非师从哪位高人,并且他从来也没有认真练过。西北军更是从冯玉祥以下将领统以武术闻名,其大刀刀法更是在军事史上闻名。出身西北军的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知名将领后来在抗战中先后殉国,其中赵登禹籍贯山东菏泽,时任二十九军 132 师师长,陆军中将衔,少年时即武术精湛。山东军阀中的李景林是武术名家,后任国术馆副馆长。袁世凯嫡系北洋军阀冯国璋、段琪瑞本人即习武,其部属之中以武术见长者更是多不胜数。 中共方面,周恩来青年时期曾在韩慕侠门下学武,当时韩的名望很高,为了发扬国学、宏扬国威,韩免费授徒,周恩来东渡求学时曾赠他一幅照片。刘伯承幼年时从任贤书习武,后成为川中名将,最后又加入共产党。贺龙以两把菜刀闹革命,靠的就是武艺。叶剑英的武术功底不清楚,但是叶在云南讲武堂时以剑术击败日本剑师,可见具有一定造诣。陈毅被为儒将,可能不大通晓武艺。聂荣臻、罗荣桓为政工元帅,前者在黄埔教官时也不是讲授击技课。朱德、彭德怀、林彪、徐向前虽是讲武堂或军校出身,但是没有发现其师从民间武术家的经历。笔者只是从《少年彭德怀》中见到过用大刀劈开粮仓赈济乡亲的彭德怀。 自元帅以下,各个习武的将军俱是悍将,许世友是正宗少林功夫,内战时作战极猛,手持大刀冲锋在前,与陈再道并称四方面军双虎,徐向前元帅曾下令不许二人冲锋,解放后许世友在插队时常在士兵中表演拳术,深得士兵爱戴。贺炳炎却是正宗的武当功底,曾拜武当一清道长学习剑法,后又习刀法。旋风司令韩先楚也是自幼从乡村拳师杨鸣河习武,后遇到了空大师指点,拳术精进。他们所习的武艺或许在枪炮作战的年代所起作用越来越小,但武术的哲学思想却一直通过他们的性格、气质影响他们的战略战术的决策。 由此可见,中国的革命进程中始终都有武术的影子,许多精通武艺的军人在中国的革命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在中国革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的历史有中国的特殊性,武术是近现代革命中色彩鲜明的一部分,一概以西方的历史框架并不能反映出我们民族的真实面目。 注:本文写于2007年。
个人分类: 社会科学|3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步变异
moxj 2009-10-16 20:38
病毒一直没有被消灭而始终伴随我们一样, 很多东西都在变异,而且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我们所想到的时间; 甚至用一触即发这么短的时间来描述都不为过。 人们应对的努力一刻都没有停止, 至多也只在动态平衡中站了上风; 然而其中隐藏了更大的危机。
个人分类: 观察思考|2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
热度 1 lih65 2009-9-9 22:10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沈谦芳 2009年09月08日19:4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于是,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冈山赢得了中国革命摇篮的美誉。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在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生死搏击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横跨六县一山,即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湖南的茶陵、酃县以及湘赣边界的井冈山。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是因为客观上这里具有较多的有利条件:一是党在这个地区群众基础较好,大革命时期各县曾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并有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地方农民武装一直在这里坚持斗争,且愿意同工农革命军相结合;二是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三是周围各县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易于部队筹款筹粮;四是由于地处两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中心城市比较远,加之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矛盾,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①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领导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针对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红军能不能站得住脚以及红色政权能不能长期存在并得到发展等疑惑,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理论阐述和回答,并反复教育干部战士要坚定必胜的信念。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总共经历2年零4个月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②   一是初创时期(1927.10-1928.3)。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审时度势,在文家市果断决策,停止进攻长沙,挥师向萍乡退却,完成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转移。在江西地方党组织的引导下,经过三湾改编,10月,毛泽东将工农革命军余部带上了井冈山。随即,毛泽东和前委开始恢复和建立边界党的组织,创办红军军官教导队,做好安营扎寨各项工作,发动群众开展积极的军事斗争。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这期间,湘南特委代表上井冈山,推行极左政策,导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被敌人占领一个多月,造成三月失败。并误传中央开除了毛泽东的党籍,毛泽东不能担任前委书记等党内职务了,改任师长,平生第一次挎上了驳壳枪。以致后来,毛泽东还风趣地说他在井冈山当过民主人士。③   二是全盛时期(1928.4-1928.7)。1928年4月下旬,朱德、毛泽东两部在宁冈砻市会师,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大增,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曾有诗云: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史沫特莱曾作过这样的描述:这次会见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从此开创了中国革命史上珠联璧合的朱毛时代。④之后,成立了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广泛开展以分田分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取得了龙源口战斗的重大胜利,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全盛时期的根据地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人口50万。   三是曲折发展时期(1928.8-1928.12)。1928年7月下旬,红四军主力冒进湘南,遭受重大损失;国民党军队发觉红军主力去湘南后,便向井冈山根据地大举进攻,边界各县县城和平原地区均被敌人占领,造成八月失败。为挽救危局,毛泽东率领红军一部到湘南迎接主力,以另一部坚持井冈山斗争。8月30日,井冈山留守红军在群众的支持下,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为此写就《西江月井冈山》词章,使得黄洋界上炮声隆成为井冈山斗争的生动写照。9月,毛泽东率红军大队回师井冈山,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边界失地,开展了各项建设,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巩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根据地。1928年12月上旬,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进一步壮大了工农武装的力量。   四是后期斗争时期(1929.1-1930.2)。为了打破湘赣敌军对井冈山的会剿,1929年1月上旬,红军主力实施围魏救赵的战略方针,兵分两处,朱、毛率红四军出击赣南,彭德怀率红五军和地方武装留守井冈山。井冈山失守后,彭德怀率部成功突围,但很快又回师井冈山。湘赣军民在边界特委领导下,改变斗争方式,开展游击战争,发展地方武装,恢复割据区域,开创了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但令人痛心的是,1932年2月,袁文才、王佐被错杀,致使井冈山陷于敌手,直到1949年解放。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1.军队建设。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有这样几个突出的亮点:一是支部建在连上。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是从三湾改编开始的,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得到全面实施。它规定在部队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组织,班排设小组,连设支部,营团设党委,连以上各级设置党代表,从组织上、体制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所以,三湾改编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我们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二是实行军事民主。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是三湾改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也得到全面实施。它在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制度,官兵在政治上平等,官长不准打骂士兵,建立了崭新的官兵关系。士兵委员会的设立奠定了人民军队官兵一致原则的基础,是红军军事民主制度化的具体形式,也是区别红军与白军的重要标志,在井冈山极为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军心作用。三是加强纪律约束。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秋毫无犯。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发展到后来,就演变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确保了人民军队政治任务的完成和革命战争的胜利。四是确定红军的三大任务,即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的确立,说明工农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不同于其他旧式军队或雇佣军队,为部队的政治工作和军事斗争指明了方向。五是形成了游击战争的战术原则。即著名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以及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这是红军开展游击战争、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军一整套成功的作战原则的基石,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党的建设。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组织建党与思想建党同时提出,军队建党与地方建党并重。从上山前三湾改编确定支部建在连上,到上山后立即重建湘赣边界各县党的组织;从全盛时期举办党团训练班,到八月失败后的厉行洗党;从红四军在井冈山前后六次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到湘赣边界特委的建立,都可以看出党的建设工作始终贯穿于井冈山斗争的全过程。在井冈山党的建设实践中,毛泽东感觉到,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提出了要在思想上建设党的主张。⑤这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创新观点,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建设无产阶级的政党并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指明了方向。   3.政权建设。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政权建设的伟大尝试及其理论总结。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成立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这是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在这里得到了初步运用。不久,遂川、宁冈两县红色政权建立。1928年5月成立的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是边界最高政权机关,下辖6个县政府和一个特别区。工农兵政权的建立,使过去当牛作马的穷苦人在政治上翻了身,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政权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适时进行了理论总结,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系统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红色政权理论的初步形成,并为以后的根据地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支持。   4.经济建设。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主要体现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深入开展土地革命,解放生产力。具体步骤和主要做法是:边界各级政府均成立土地委员会加强领导,抽调红军干部指导分田,以乡为单位进行分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实行以原耕为基础、好坏搭配的原则。土地革命的实施,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广大贫苦农民的革命热情,加速了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1928年12月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创造性地总结了井冈山土地革命的经验,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土地法。它不仅直接指导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斗争,也为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此外,边界政府采取了铸造货币、稳定金融市场,保护中小商人、开辟集贸市场,鼓励并指导工农业生产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促进了根据地农业、工业、邮政业、商业、财政金融的发展,为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撑。   5.文化建设。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队革命文化开展得如火如荼,群众革命文化得到普遍发展。红色歌谣应时而生,客家山歌绚丽多彩,曲艺表演登上大雅之堂,地方戏曲重展新姿,标语漫画遍及各县,楹联文告留传后世,各类文化教育开展得灵活多样、卓有成效,形成了彻底的革命性、广泛的群众性、全新的开创性等鲜明特点。⑥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获得解放后,人民群众情不自禁地讴歌新社会、拥护共产党、支持人民军队。比如,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同往常年;工农革命军来了,又分谷子又分田。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同往常年,打倒肖家壁,活捉罗普权。⑦的歌谣在老百姓中传唱。井冈山农民还自然而然地发出了这样要共产党真万岁就好的呼声。⑧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1.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在这样一个国度里进行革命,光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显然是不能成功的。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经过艰苦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是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根本依托,最后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不同于一般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也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在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道路的伟大起点,是中国共产党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的最早用武之地。   2.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催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开启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我们这里说井冈山斗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不是说这之前已经进来了的马列主义就没有被运用于中国,而是从开辟了革命新道路和创立了革命新理论的角度而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初步形成于井冈山斗争时期,其显著标志和独创性贡献就是关于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这一理论奠定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础,其主要内涵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二是关于人民军队的建设与游击战术的思想;三是关于土地革命的思想和政策;四是关于根据地建设的思想;五是关于对敌斗争的政策和策略的思想;六是关于农村环境下党的建设的思想。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所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光辉著作,就是概括红色政权理论的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发祥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   3.培育了具有原创意义的井冈山精神。   江泽民同志把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⑩二十四个字。其中,坚定信念是灵魂,敢闯新路是核心,依靠群众是根本。井冈山精神是后来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和基础。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正因为如此,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 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井冈山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始终忠于理想、坚定信念,勇于应对挑战、战胜困难,矢志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使井冈山精神始终成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长春:《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8日。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央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3.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共江西地方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余伯流、陈钢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余伯流、余品华、梅宏著:《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材,2005年。   6.李蓉:《试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网》2008年2月28日。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第320页。   ②参见余伯流 陈钢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③赵大义、高永芬、邵永贵编著:《艰难中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个人分类: 历史掌故|2362 次阅读|1 个评论
毛泽东革命和建设的功绩
lih65 2009-8-11 18:42
杨安福    针对当今中国社会人们对毛泽东 ( 以下简称毛 ) 的各种错误看法和不实之词,特写此文 , 以为毛泽东正名! 一、 毛革命错了吗? 1.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真正独立、统一和平的中国,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新时代。 有人说,当初毛就不该革命,如果按照孙中山的思想和蒋介石的做法中国现在应该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强国差不多了。这是事实吗?首先,让我们看看成为发达国家的首要条件是什么?是独立!既 :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真正独立。美国的独立战争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吗?。而中国自 1840 年以来要想强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独立,是不受人欺凌,有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所以,无论是戊戌变法,慈禧新政,还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和蒋介石北伐、剿共,都无不是为了建立一个真正独立、统一和平的中国,可是他们都未能实现这个目标和达到这个目的。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思想和做法的局限性,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比如政治经济政策等,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好,这就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条件。可以说是国民党的丑恶腐败经济危机等客观条件,培养出了中国共产党。因此,毛领导共产党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真正解决了中国的独立问题。如果有人对此还有异议,那么只能说明他不懂得物质发展的必然规律。建议他可以自己试试,看看没有人支持,自己能做些什么?一切就都清楚了。综上所述,毛的革命是没有错的,他的确解决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和相对和平统一的大问题,使中国进入了和平建设和发展的新时代。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结论没有错! 2.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 二、 毛建设错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用事实说话吧!让我们看看毛解放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五大功绩: 第一、政治功绩。毛通过建立自己的思想文化体系和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援,使那么多的国家支持中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真正强势的走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成为中国人民的真正代表,驱逐了已经不能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国民党代表。这个意义之大,很多人至今还不能深刻理解和认识。试想,如果没有世界的承认,没有中国在世界政治上的强势地位,中国即使想改革开放,谁又会理你呢?很多国家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都不承认,你和人家开放有用吗?还有人说毛时代自己都吃不饱还支援别人,是装大方。可是又有几人能理解,毛为中国人民能长期生活太平、吃饱、穿暖的良苦用心呢?又有几人能理解美国人为何要俯首拜访中国人呢?所以,如果说今天的中国取得了一些成绩,那是毛的政治基础打的好。没有这个政治基础,何谈改革开放? 第二、经济功绩。有人说经济是毛的弱项,我们还是用事实说话吧!其实毛要解决人民吃饱穿暖的问题,并不难,只要把钱都投入到农业上,一切都 OK 了。但毛没有那样做,他为了中国的长治久安,需要把科技搞上去,把军事搞上去,把工业和农业都搞上去,这就太难了。但毛只用了不到 30 年的时间,不仅大力兴修了水利设施,杜绝了中国始终未能解决的洪涝灾害,基本解决了国人吃饭问题,还建立健全了中国轻重工业体系,从小到过去需要进口的洋钉、洋蜡,到大的卫星、飞机、汽车,中国人靠独立自主已经不能被世界小觑,这样的经济功绩还不够伟大吗?是不懂经济的人所能做出来的吗?我想中国最困难的(还债)时期是饿死过人(但我的农村和城市亲戚里并没有),但我不能承认那些上千万的数字,而且我也不相信那么多人饿死会没有人造反?事实上,正是毛时代发展了人。如果没有这样的经济基础,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大家可想而知了! 第三、科技功绩。这方面我就不想多说了。毛时代的科学技术几乎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无论航天技术,还是飞机、汽车制造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哪样落后于世界(如果毛还活着,我们或许今天用的是自己核心技术制造的计算机和操作系统)?即使今天我们还在吃那个时候的老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原子弹、氢弹在那支着,我们今天能有太太平平的建设发展环境吗?能有人拿中国当一回事儿吗?)。 第四、军事功绩。强大的军队的确消耗了中国的很多经济成果,但也保证了中国能够太太平平的进行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抗美援朝等战争,打出了中国的尊严和威严,打出了中国至今的和平。所以说,我们今天还能够太平的进行建设和发展,我们强大的军队公不可抹,毛公不可抹! 第五、文化功绩。我们再来看看毛的文化功绩。毛时代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艺术作品,有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书画戏曲大师等,也有无数经典的文化艺术作品。文学作品感人,毛本人的诗词之大气磅礴至今无人能比;红歌美妙动人,以至久唱不衰;戏曲精品连连,受人喜爱;音乐更是精作多多,至今喜丧大事所用音乐,依然是那个时候的作品,连国歌亦然,后人难以超越。各种电影(故事、歌舞、动画、戏剧、记录片)更丰富多彩,动画那时是中国是强项(而没有了毛,我们有何艺术精品产生?)。相信毛文化会经久不衰,永世长存,成为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毛的功绩还有很多,这里只说些重点的、主要的东西。希望对毛有怨气者能通过这些文字思考一下,我们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成绩到底是谁的功劳?如果没有毛,我们今天恐怕连和平的建设环境都没有,何谈建设和发展?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误解毛、委屈毛,更不要不贬低毛、唾骂毛!否则等你将来明白过来会受到良心谴责,也会受到很多人的反对的!让我们都来颂扬毛、拥护毛,做一个毛坚定的粉丝,为维护这位给中国人争光、争脸,赢得世界人民对中国尊重和爱戴的世界级伟大人物的声誉,做出我们的应有的贡献!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2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丙寅大江行·08家庭革命
热度 1 XU782219 2009-6-24 16:57
第八章 家庭革命 天渐渐黑下来,凉风习习,我们进了船舱,各自半卧在自己的铺位上,看着时而出现在舷窗玻璃上的左岸灯火。 他:三峡的激流和美景把我们关于婚姻的谈话中断了,现在水势稍缓,两岸美景也看不见了,不妨我们再谈谈这个最富感情的话题。 我:你专门研究过婚姻问题吗? 他:我没专门研究过,但喜欢谈,只是感兴趣而已。与人人有关嘛。 我:人为什么要结婚? 他:权威们怎么认为的我不清楚。我个人认为,首先是男女生理上的需要;其次是为了生产后代,以延续人种;第三是为了找个生活伴侣。生理需要是大自然赐予人类为传种接代伴随而来的一种享受,是大自然对人类生产后代者的预奖励。 我:所谓大自然的赐予,实际上是在优胜劣败的淘汰赛中大自然的选择。至于奖励,可真亏了它,若是惩罚,恐怕人不待形成类就绝种了。 他:但是,在科学发达以前,是没有多少人把这种男女生理上的冲动与后代的降临直接联系起来的。顶多是认为有关系,但没把后者看成是前者的直接结果。那时,延续后代愿望的实现是盲目的,是自然而然地糊里糊涂地得到的极其重要的极其需要的极其希望得到的收获。 我:后来,人们把二者联系起来了,不少人便加紧生产。人口便失了控,迄今全世界人口已逾 50 亿,人满为患。 他:这可不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相反,这却是愚昧、落后的产物。人口的微观生产是自觉的,宏观结果是盲目的,缺乏行之有效的计划,这简直是人类的自杀行为。 我:婚姻形成了家庭。家庭以前曾是经济生产的主要基本单位,现在仍然是人类自我生产的基本单位。 他:看来,你对家庭有过专门研究? 我:有过研究,但不够专门。二十多年前我对家庭就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看法。为此,在文革中还遭了不少罪,牛棚蹲了整三年。 他:那时只有一家,有看法蹲牛棚,毫不稀奇。 我:从五十年代末起,我阅读了一些关于论述家庭的论著,考察了许多现代家庭,作了大量笔记,写了很多感想。通过总结,于 1965 年写出一篇文章,题目叫《简家立院》,探讨家庭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家庭的组织问题。 1966 年 9 月 14 日 ,我将该文的摘要寄给了当时党中央的机关刊物《红旗》杂志编辑部,请批评指正,并未期望发表。不久,编辑部给我一封信,说不能录用,稿另包寄回。但是,退给我的稿子在所收发室被造反派张某截了去,私拆开公布于众。由此便开始了对我进行的长达几年的批判,他们说是大毒草,而有人说不是毒草: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时掀起轩然大波,形成了我所文化大革命的第一个高潮。 他:在那种形势下,居然有人敢支持你,他们的胆量可真够 大的。 我:是啊,他们的勇气至今都值得人们钦佩。他们从党委开了介绍信去北京《红旗》杂志编辑部调查,编辑部经手此文的同志说,《简家立院》不是毒草,有些观点还是可取的。 他:你运气真好,又遇到一个英雄。敢说话,敢说真心话,而且还在当时的喉舌部门工作,真是难能可贵!可嘉可敬! 我:他还以为我是一名高级干部呢!其实,我当时却是全所低得不能再低的技术干部── 24 级技术员。据说,当他知道我仅仅是个技术员后,说他怎么想得那么多,想得那么远? 他:有《红旗》撑腰,还怕什么? 我:是啊,我也是这么想,保我的人也是这么想。于是,我们一派等待着机会,在对方批大毒草批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用大红纸贴出《〈红旗〉杂志访问记》,一下子把对方镇住了。可是没多久,对方也要求到北京《红旗》杂志社去调查。因去调查者多是非党员,所以党委秘书易绍奏不给他们盖党委公章。他们不服,以党委公章应当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服务为由,强逼党委易绍奏秘书盖章,于是发生了造反派夺公章骚乱。保我派抓住这一事件,大加笔伐;造反派也害了怕,竭力掩盖事件真相,推卸责任,说那是个别人所为,与派无关。可谁能想得到, 还没出一个月, 1966 年 12 月 26 日 ,人家造反派大张旗鼓地大大方方地公开地夺取了我所党、政、财、文一切大权,堂堂正正地随意盖公章,随意办任何想办的事,真是威风凛凛,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我只有堕入地狱了:戴高帽,挂黑牌,游大街,挨批斗,罚劳动,蹲牛棚,一下子就折腾了三四年。 他:《红旗》不说话了? 我:人家也去了《红旗》,质问那位说不是毒草的编辑,并指责他支持了保守派,阻碍了我所的文化大革命。 他:这位英雄怎么说? 我:英雄仍然不失英雄本色。他说:我并不了解作者,我只是就文章论文章。文章不是毒草,我就不能说成是毒草!斩钉截铁,义正辞严。造反派也慑于《红旗》的权威,只强调这阻碍了我们所的文化大革命的发展,不再提大毒草的事了。但回所后,不提访问事,仍然当大毒草批,只是调门低了点儿,我也由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定性,降格为外部问题内部处理的右派分子了。我自此落了个老右的绰号。 他:《红旗》这位英雄真可敬佩,要是他把《简家立院》说成是大毒草,恐怕你的现行反革命分子就当成了,监狱也就蹲成了。后来再平反,时间和事件也不能再倒回去,罪还是白白地受了。如果当时我们国家有更多些这样敢于主持正义的好同志,文化大革命这场滑稽戏便胡闹不起来。 我:我非常感谢他。可惜,至今我还没找到他,若再找不到他,我就得遗憾终生了。在这里,我先祝愿他健康长寿,福如东海,事事顺遂! 他:我也帮你找他,我也愿意结识这样的好人。现在你先介绍介绍《简家立院》的内容好吗? 我:莫急,总要告诉你的。造反派不甘心败于《红旗》杂志编辑部的意见,有几个人竭力要置我于死地,以报私怨,以证明他们的一贯正确。 他:是啊,当时社会沉渣泛起来不少。 我:他们多次以突袭的方式抄我的家。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 1997 年 9 月 2 日 ,一陆姓家伙挥舞着斧头带人彻底抄了我的家(当时我是单身,实际上他们是抄我的宿舍和办公室),抢走我 70 多本笔记本、所有底稿和全部日记本,还有一个仅几元钱的银行存折。此后,他们变本加厉地从中抠材料,断章取义,甚至断句曲义,竭力拼凑所谓的三反资料。有几位挟私怨者企图把我打成三反分子和对抗运动的典型,罗织十大罪名,多次报市,要求把我以现行反革命罪抓进监狱。无奈极左的市革命委员会也不予批准,他们也就只好愤愤然继续把我当成右派分子来打倒了。后来,笔记和文稿,全部交给了火君。 他:可惜了。你白白研究了十多年。 我:没什么可惜的。我是业余爱好,观点并不敢说是成熟。另外,我的脑袋还没烧掉,内容还是记个差不多的。 他:那就凭记忆给我说说吧! 我:我们的时间多得是,莫急嘛! 他:好吧,那就洗耳恭听你的罗嗦。 我: 1981 年夏,我看到上海《文汇报》上一条消息说,上海某某大学分校社会学系要开设家庭社会学课。我想,那儿肯定有家庭学专家,曷不将《简家立院》文稿寄去请教请教呢?听听专家的意见准有好处。于是,凭记忆,我又把《简家立院》写了出来。 10 月 6 日,寄给了该大学社会学系,并附了一封信,恳请教授们指教。很快我就收到社会学系 10 月 10 日 的回信。 他:回信可真够快的。 我:是啊。 他:说明他们挺负责任的。信上怎么说? 我:信上说:《简家立院》的大作已拜读。我们已转给有关教师看看,提提意见,如有关教师认为此文可取,则给我校编的《社会》社会学丛刊选用。至于最后如何决定,待编辑部再复。现先简复,免予挂念。署名是该大学社会学系办公室。 他:教师们有意见吗?刊登了没有? 我: 10 月 19 日 ,我收到了主讲教师 10 月 15 日 给我的信,讲了很多好话,不知是勉励、鼓励,还是其他。 我:怎说的? 他:他说大作已由有关方面转来,对您的设想我颇感兴趣,还要消化后才能发表意见。我在社会系兼课,讲家庭学,这方面还得继续摸索,才能做好奠基工作。今后,欢迎加强联系,共同努力,为创中国自己的家庭学作出贡献。他还介绍他的两个学生给我。后来,这两个学生给我写来信,并寄来一些参考资料。有一段时间交往频繁。至今,我们都还是好朋友。 他:你真有福气。你又遇到了好人。 我: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以后就几乎没有了这位主讲教师的音信。任你写多少信去催问,都一概无回信。 他:也许先生太忙,实在抽不出空为你这区区小文耽搁时间;也许先生消化系统出了点儿毛病,一时难以消化你那些食物;也许── 我: 1982 年 10 月,我借出差广州返回的机会,顺路去上海拜访了他。他的学生还热情地款待了我和我的同伴。教师只字未提《简家立院》一稿事,学生背后反复向我说老师太忙,容易忘事。 他:那你就得多多提醒他。 我:对。回单位后,正值春节前,我便给他寄去贺年卡。 他:有反响吗? 我:有。 2 月 17 日 他写信来给我拜年。并说, 您要写得《简》书,是会对人民有益的。祝您早日完成。我一定认真学习,从中汲取营养。上次见面,交谈时间太短,但已从您身上学到很多。 他:挺客气的。 我:但是,只是客气,却没有对《简家立院》实质性的具体处理意见。所以,我又写信给他和《社会》杂志编辑部,询问处理意见,措辞较为严厉。这位主讲先生才回了信。说对我的见解是赞赏的,早已把文章寄给了我,还提了修改意见,等待我修改后寄回发表呢!不知为何没回复他。 他:也许邮局出了问题;也许先生太忙记错了;也许先生的部下根本没寄;也许── 我:你总是也许也许的,你干脆别叫杜传了,改名叫也许好了! 他:也许──,不也许。那,你为什么没收到? 我: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我没收到,至今也没收到,不知耽搁在谁那里。我去信查问谁寄的,何时寄出,寄往何处,寄给谁,挂号编号。 他:告诉你了没有? 我:他来信说都记不清了,我很生气,便写信去与他理论。 8 月,他单位一赵姓朋友来参加在我市召开的《文心雕龙》研讨会,进行说和、调解。我听不得几句好话,也就不再生气了。主讲教师于 9 月 2 日 又给我一信,说您有很多优点值得我学习,过去的就过去了,愿今后共勉。也只好不了了之了。况且,毕竟是第一个赞赏《简家立院》观点的社会学家,我至今对他怀有知遇之恩,也许真的就是邮局给丢了,也说不定。 他:不管怎么说,你虽然有福气,可这回错过一次好机会。 我:从此,我再也没有兴趣去凭记忆把它写出来。 他:经过了两次波折,我想你会记得更加深刻,那就凭记忆谈谈好了。 我:也只好如此了。即便有底稿,不在身边,也得凭记忆谈。我们倒不必只谈那篇历经劫难的文章,我们围绕着与家有关的问题随便谈好了。 他:好。 我:人为什么必得要家庭呢? 他: ...... 我: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自然基础的社会组织。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和消费,其次是抚育、赡养和教育。其中,生产包括物质生产和人本身的生产两个方面。人本身的生产是为了延续后代,物质生产是为了消费;生了孩子需要抚育;孩子长大了应当赡养老人;大家都要互相爱护和帮助。这实际上是一种制度,是在一定时期内有比较固定的限制和做法,要求有关人遵守的制度。 他:好象书本上都这么说。 我:但是,未来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你想过没有? 他:没想过这个问题。 我:按照辩证法哲学的观点,家庭和和其他所有事物一样,都应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他:你是说家庭要消亡? 我:家庭不应该例外。 他:难怪有人要批判你!谁愿没家呀! 我:家庭的消亡是肯定的。不过,现在距消亡还很遥远。但是,发展和变化一直都没停止过。恩格斯和马克思都赞赏摩尔根的这段话:家庭是个能动的要素;它从不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而是随着社会之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而从低级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的。 他:这倒是。现在的家庭和解放前就不一样,和民国前就更不一样。 我:从大尺度的历史来看,变化就更大。按照恩格斯赞许的摩尔根的观点,家庭从无到有,从产生到如今,已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他专心致志地静听,我打开了语言的闸门,滔滔不绝,正像江水滚滚东流,把 20 多年前的文稿讲给他听。 简 家 立 院 ──关于未来家庭的探讨 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哲学看来,并没有什么永久确定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辩证法哲学在一切事物上和一切事物中都看到了不可避免的灭亡的印迹;除了不断的发生和消灭的过程,除了无穷的由低级进到高级的上升过程以外,没有任何东西是永存的。(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 1958 年北京版,第 8 ─ 9 页)国家、阶级、政党是如此,家庭当然也应是如此,有它自己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有它自己的由低级进到高级的上升过程。 1 家庭的由来和发展 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动物没有家庭,因为家庭是一种制度,动物没有这种制度。人刚刚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进入了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初期,人们的性关系与动物的区别并不大,依然是毫无限制的混乱杂交。这时期根本还没有婚姻的概念,最大范围的男性群和最大范围的女性群之间的杂乱性交;整个一群男性与整个一群女性互为所有,即一切男子属于一切女子,一切女子属于一切男子。毫无制度可言,当然也就没有家庭存在。如果是为了研究和叙述方便起见,硬要称它为婚姻和家庭的话,那就是群婚,最大范围的群婚,整个社会是一个家庭。 这是与当时人类所处的幼年时代相适应的。那时,人们刚刚学会使用木棒,人类还住在热带或亚热带的森林中,部分地住在树上,出没于大猛兽之间;生产力极端低下,只能以采集果实、坚果、根茎作为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群居,用集体的力量战胜猛兽和恶劣的环境,取得食物,得到安全。成年雄性的嫉妒是破坏群居的洪水猛兽,但它是较后才发展起来的感情,至少当时是成年男性们的宽容和忍耐远远大于了他们的嫉妒;再说这种最大规模的群婚也很少有嫉妒的余地,男女互相共有,并没有谁独占谁的必要,所以嫉妒(如果存在的话)并未影响到当时群的团结,使得人类能够生存下来,并且继续向前发展。 在自然选择优胜劣汰的作用下,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人类两性关系由毫无限制的杂乱性交状态,逐渐产生了限制,产生了婚姻制度,产生了家庭;限制的逐步扩大,范围的逐渐缩小,使得家庭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低级到高级,依次出现过四种家庭形式,或者叫做四个发展阶段。它们是: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相应地,人类社会也与家庭并进,由蒙昧时期,经野蛮时期,发展到文明时期。 血缘家庭( The Consanguine Family )是家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这时,两性关系是按辈分划分的。即祖父母辈的男女互为夫妻,实行群婚杂交;父母辈的男女互为夫妻,实行群婚杂交;兄弟姐妹辈的男女互为夫妻,实行群婚杂交;等等,以此类推。在这里,排斥了父母和子女、祖父母和孙子女之间的性交关系,虽仍然是群婚,但群的范围缩小了,限制了不同辈分之间的两性关系。显然,这是最小的限制,但毕竟是有了限制,有了制度,于是便产生了家庭。这是家庭发展的第一个质的飞跃,其进步性是显而易见的。 普那路亚家庭( The Punaluan Family )是家庭的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在一定的家庭范围内,一群男子共有一群不包括自己姊妹的女子,一群女子共有一群不包括自己兄弟的男子,实行群婚杂交,因此也叫伙婚。在这里,限制了兄弟姊妹(先是同胞,接着是远房)之间的性交关系,虽仍然是群婚,但群的范围又进一步缩小了。因为被限制者的年龄相近,所以这一进步更困难,也更重要。 对偶家庭( The Pairing Family )是家庭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一对一对的配偶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较为固定的同居;一个男性在许多妻中有一个正妻,而这位男性也是这位女性许多丈夫中的一个主夫。男女之间性关系的范围逐渐缩小,限制逐步扩大,使得群婚制家庭逐渐进化为对偶家庭所。 一夫一妻制家庭( The Monogamian Family )是家庭的第四个发展阶段,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最后的婚姻家庭形式。一夫一妻制是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相结合的一种比较牢固的婚姻家庭形式。 前三种家庭形式,完全处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那时,生产资料公有,共同生产,共同消费。而一夫一妻制家庭是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后期,由于私有制的产生才产生的,私有制是它的基础。 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后期,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劳动力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于是,私有制便产生了,奴隶制也便产生了,人类社会出现了最初的阶级、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因为这时家庭中谋取生活资料总是男子的事情,所以,谋生所得的全部剩余都归了男子;妇女参加它的消费,但在财产中没有她们的份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5 月第 1 版,第 157 ─ 158 页)于是,一夫一妻制家庭应运而生,代替了对偶制家庭。 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的财富集中于一 人之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任何其他人的子女。为此,就需要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丈夫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所以这种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根本没有妨碍丈夫的公开的或秘密的多偶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1972 年版 5 月第 1 版,第 71 页)迄今,这种一夫一妻制家庭仍然是整个文明社会的细胞,仍然是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单位,又是培育后代的单位。 2 家庭的现状和弊端 我们共产主义者,肩负着历史上最艰巨最伟大的使命: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全世界最终必将进入全部共产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消灭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家庭将会怎么样呢?我们应该清楚这件事,心里有个数。不然,那些对共产主义家庭的种种诬蔑和诽谤,就可能蒙骗一些人。更主要的是,如果我们及早明白了这件事,我们就会看清家庭发展的大方向,就会正确掌握家庭发展的规律,减少盲目性,少做或不做傻事。同时,明确了未来的美好前景,对我们眼前工作的意义也就理解得更深,工作也就更踏实有力。本着这个目的,根据革命导师们的教导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家庭作个探讨。 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夫一妻制家庭从一开始就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在对偶制家庭阶段,母权制便被推翻了,从此女性由最受尊敬的地位降为贱役,变为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一夫一妻制家庭更加深了这种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性。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5 月第一版,第 61 页)由私有制的产生开始,阶级和阶级斗争,在社会上和家庭内部全面铺展开来,组成了今日以前的全部成文史的内容。而一夫一妻制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整个社会对抗矛盾的发展过程。一般而论,在家庭中,丈夫是奴隶主、地主和有产者,而妻子则是奴隶、长工和无产者。这种阶级的压迫和社会上的一样残酷和剧烈,只是规模小些而已。 我国在解放前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劳动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榨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劳动妇女又生活在最底层。毛泽东在 1927 年就把当时与家庭紧密有关的族权和夫权,同政权和神权一起列为束缚中国人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33 页)现在我国,除港、澳、台外,大陆上的旧政权早已被彻底摧垮,神权也已销声匿迹,惟族权和夫权还留有很大的残余。 家族是家庭的衍生物,是以婚姻和血统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和家庭一样,它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形成的。长期以来它是剥削阶级愚昧劳动人民的统治工具,是麻痹和腐蚀革命者和正直人的组织。在旧中国农村,封建家族组织十分普遍,混淆阶级,削弱阶级斗争。革命初期,要在村子内完成阶级分化,就非得花较长的时间去战胜家族主义不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33 页)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时代,家族的遗毒依旧侵蚀和愚昧着一些人。没有改造好的剥削阶级,也常常利用家族主义抹杀阶级斗争,抵制社会主义,妄图复辟。 60 年代初期,某些地方出现的续家谱风,就是这种斗争的反映。(文化大革命中,有些地方,特别是有些农村的资产阶级派别,就是以家族为基础的,破坏性极大。现在,仍有许多人利用家族关系,拉帮结伙,营私舞弊,泛滥腐败。) 解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由于党的政策的保证和广大妇女参加社会劳动,妇女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都有了很大地提高。但多数妇女,特别是农村的妇女,未能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男子一样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正如列宁所说:妇女要是忙于家务,她们的地位总不免要受到限制,要彻底解放妇女,要使她们与男子真正平等,就必须有公共经济,必须让妇女参加共同生产劳动。这样妇女才会和男子处于同等地位。(《列宁全集》第 30 卷,人民出版社, 1959 年版,第 25 页)所以,现在我们虽然有了公共经济,因为多数妇女为家务所羁绊,妇女仍然未得到彻底解放,夫权仍有很大的势力。 时至今日,我们身上的四条绳索,还有两条没有完全解开。真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然,这两条绳索的彻底解开,是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的,但也与家庭的进步有关。所以,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改造家庭,特别是要把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又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毛泽东说:中国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挖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而奋斗。(《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册,第 674 ─ 675 页) 现在的家庭教育,由于各类家庭成员的思想政治觉悟的参差不齐,或者是教育不得方(因为不可能每个家长都是擅长教育孩子的好教师),有的教育孩子继续革命,有的教育孩子搞资本主义;有的教育孩子热爱祖国,有的教育孩子崇洋媚外;有的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有的教育孩子好逸恶劳;有的教育孩子热爱学习,有的教育孩子调皮贪玩;另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们在家长身边成长,耳濡目染,家长的坏毛病极容易遗传给孩子;这都严重影响着后代的健康成长,影响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质量,以致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甚至成败。 现在的老人赡养问题,由于子女的各种各样,老人的遭遇也就有千差万别。多数人是孝敬老人的,尽心尽力赡养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延续。但是,孝顺孩子有的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志在四方,到了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不在老人身边,到了老人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也难以及时照顾老人,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将如之何?即便孝顺孩子就在老人身边工作,因为有工作要做,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照顾老人。这里且不论那些不孝子孙,他们不孝敬老人,甚至虐待老人,更无从谈赡养老人了。他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背叛者,是人类的败类。但是,这种人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数量,这是一个可悲的事实。 现在的子女生育,由于不少的人受传统思想的毒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里说的后,是专指男后代的。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尽量多生孩子,千方百计一定要生男孩子,以接续所谓的烟火,为此不惜破坏计划生育政策,以身试法。而且,现在的家庭形式也很难杜绝有遗传病的人生孩子,以致使遗传病继续遗传,造成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的家庭制度,不仅组成了家族继续为害革命,而且还阻碍了妇女的解放,给夫权留下了防空洞;不仅便利了剥削阶级与我们争夺后代,而且还难以革除传宗接代的陋习,给破坏计划生育者留下了方便。 3 家庭的展望和改革 的确,我们现在的家庭制度比解放前进步了很多。肯定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继续壮大,家庭制度也必将更加进步。但是,象发展我国的经济一样,我们总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坐在那儿,除了赞叹之外,就再也不用做任何事情。我们应当在看到成就的同时,也看到它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看到它的弊病,改造它,发展它,使它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然,这必须附合客观规律,必须朝着共产主义对家庭的要求改造和发展,不能偏离这个大方向。否则,必然会走到邪路上去。 共产主义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教导,共产主义的家庭仍是一夫一妻制,而且是十足的一夫一妻制。恩格斯说:行将到来的社会变革,至少把绝大部分耐久的可继承的财富──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公有以后,从而把这一切传授遗产的关切减到最低限度。随着生产资料转归社会公有,雇佣劳动、无产阶级、从而一定数量的──用统计方法可以计算出来的──妇女为金钱而献身的必要性,也要消失了。卖淫将要消灭,而一夫一妻制不仅不会中止其存在,而且最后对男子也将成为现实。个体家庭就不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了。私人的家庭经济变为社会的劳动部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成为公共的事业,社会同等地关切一切儿童,无论是婚生的还是非婚生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71 ─ 72 页)所以,那时妇女选择配偶消除了一切道德的和经济的顾虑,男女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结婚以互爱为前提,没有必要有任何别的动机,真正做到了婚姻自由。有情者结为眷属,意和者成为夫妻。和谐如琴瑟,相敬似宾客。家家都是幸福美满的温柔乡,伊甸园。 共产主义的家庭变成了消费单位和生产后代的单位。夫妻是生活的伴侣,子女是社会的接班人。 子女属谁呢? ──属夫妇双方。这看起来毫无疑义。到了共产主义,生产资料已经归公,家庭生活的经济来源已不再是主要的由男子挣来,而是由男女共同参加生产的全民经济按需分配来的。那时根本没有大宗财产的继承问题,没有家庭生活经济来源的担忧;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成为公众的事业,老人的赡养也由社会负责。子女再没有理由只属于男子,而应属于生产子女的夫妇双方。但是,这会留给家庭什么好处呢?除了所谓的天伦之乐外,仍将是家务负担。托儿所、幼儿园再完美,子女成长仍需父母操心;学校教师再负责,子女教育仍需父母关心;敬老院再舒适,老人健康仍需子女挂心。而这时正值年轻父母和青年子女精力旺盛,工作和学习的大好时机,却不得不为此分心。这几乎是人人皆有的负担。当我们想到这种负担是如何劳身费神时,我们就想到把这种负担说成是乐趣者,不是无情,便是无知,起码是不会为社会利益盘算。为什么不把这种家务负担完全社会化呢? ──如果把子女从可以离开母亲的时候起,完全交给社会,不再属父母,而属于社会所有,社会将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培育儿童的重任。这不仅节约了青年人的精力和时间,免除了上述的分心,从家庭中彻底解放了生产力;而且,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在消灭财产私有制的同时,也消灭了人本身的私有制。这将是十分有意义的事。财产都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归了公,为什么还要保留人的私有制呢?人的私有制肯定会影响到财产的公有,因为一般人原意让自己的亲人舒心,为此就希望多与其些财产和权势。部分人为达此目的,就不择手段,投机钻营,巧取毫夺。这不仅使占有欲难以消灭,而且使狡狯的人也难以绝迹。另外,子女的私有也会影响到夫妇之间的真正的爱情。当有的夫妇因为正当的原故完全失去了爱情的时候,那么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成为幸事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79 页)但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却成了离婚的牵挂,致使没有爱情的夫妇会存在于社会,同床异梦,幸福美满变成了咀嚼苦腊。 消灭人和财产的私有制,把人复原为社会的人,这在人类发展史上也并不是没有先例的。在人类刚刚脱离动物界,在血缘家庭以前,每个人都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家庭,连父亲也不知是谁。人从离开母亲后,就属社会所有了,变成了社会的人。当然,血缘家庭前的社会和我们讨论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有质的差别的:前者没有家庭,后者有家庭。前者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的劳动力生产的产品仅能维持最低档的生活,甚至时常不够;而后者却占有了人类历来发展所得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最幸福的人。 子女归公,是社会的一大节约举措,可以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将委派共产主义觉悟最高,而且又最擅长儿童管理的专家去集中管理儿童,这比绝大多数家庭管理得好,也管理的多,因而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也将会避免某父或某母或某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亲人的不良癖性(谁也保不准所有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没坏毛病)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即便亲人们无意教毛病,孩子也会模仿,因为儿童最爱模仿),使孩子们的身心会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接班人。 子女归公,只有子女归公,才能完全消灭人口生产的神秘的、羞羞答答的盲目性,而代之以科学的生产。那些生孩子有瘾的男女 诸 君,定除病根,计划生育何愁?那些有遗传病和其他不宜生孩子的人,也就不会变着法儿非生孩子不可了。人类将会更加健康。 将来的事只能用将来的眼光来看,这和现在的事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看一样。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而有的人却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专爱用现在,甚或是以前的眼光来看将来的事,他们想:人──或者简直说成是我,因为他们大多数人看这件事是从我出发的──没有了子女怎么能行呢?没有了子女怎么能就不行呢?将来,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有专门的机构照料,为什么非得要自己的子女照料不可呢?有的子女不孝敬老人怎么办?而社会则会一视同仁地照料好所有的老人和所有需要照料的人。其实,虽然每个人都没有了父母和子女,却到处是亲人:所有和自己年龄上下不差 25 岁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大己 25 岁者,长己一辈;小己 25 岁者,低己一代。人人溶于社会之中,无亲疏远近之分,只有平等互爱之情。不是更好吗? 不少人有个喜好,望子成龙,愿自己的子女有处息,可以夸耀,从而不愿子女归公。他就想当然地认为共产主义的人也会这样想。孩子有处息,对社会有贡献,无疑是件好事。但是,如果要是掺杂上光宗耀祖的封建思想,或者想借煊耀自己的孩子好,从而煊耀自己也好的思想,那就是玉中之瑕了。其实,只有劳动好才值得夸耀,生孩子几乎人人都会,有什么可值得夸耀的?孩子能对社会有贡献,首先应归公于教育。如果有人擅长教育儿童和青年,的确应受到人们的尊重,而正是这种人应该分配在专设机构去专门教育儿童和青年,为社会多教育出些有贡献的人。社会一定会把他的名字记在功劳簿上。 那些希望占有子女,企图让后代永远记住他们的人,是最最可笑不过的了。当然,对人类有贡献的人,人民将永远纪念他们。例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许许多多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工、农、兵英雄模范,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而虚度年华的平庸之辈,不要说别人,就连他自己的子孙,第四代、至多第五代,就会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后代是不会记住那些对社会没有教益的先辈的,历史可以佐证。因此,有人煞费苦心地续家谱,文字是记下了,可后代心里只记得住那些名人,平庸者仍没人记得。就算能记得又能怎样?对那些平庸的先辈,说起来,也只能报之以淡淡的微笑而已;对那些做过不名誉事的祖先,只能陪着脸红了。 用基因科学的眼光来看,一个民族就是一个血缘集体:祖先是民族共同的祖先,后代是民族共同的后代。根据生物学常识,现在和以前的所有人,不是由父独生,也不是由母独生,而是由父母共同生产的,是父母二人共同的后代。但父是祖父母生的,是祖父母二人共同的后代;母是外祖父母生的,是外祖父母二人的后代。往上推,一般地说, 一个人第n代祖先应有2 n 个,共有(2 n+1 +2)个 (此处n是个正整数)。如果今后孩子仍归父母,且设每对夫妇都生两个孩子,一个人的n代后代将会和他n代祖先一样多。当n的值足够大时,祖先和后代就接近是人们共同的了。在这里,祖先和后代的交叉和重叠是免不了的,所以,祖先和后代的实际值,要比计算值小得多。正是由于这种交叉和重叠形成的计算值小,祖先和后代就更加接近是人们共同的了。如此,人们再分祖先和后代,还有什么意义?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和阶级斗争无所不在,人是阶级的人,按阶级分才有意义。亲不亲,阶级分。家族宗法历来都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骗人工具。共产主义消灭了阶级,虽然人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绝不会再干这种无聊的分祖先分后代的蠢事的了。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如果有朝一日,人们不愿让妇女把她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为妊娠所占,为产痛所苦,为哺乳所累,为育儿所烦,那末他们完全可以在试管里培育胎儿,用电子计算机把孩子培养成人。这些新生儿将属于社会,难道还会有什么异议吗? 子女的归公,家庭就简化成只有夫妇两人。不愿结婚者,自成一家。婴儿、幼儿、少年没有家。家庭再不会有现在家庭这么多的繁重的家务劳动,特别值得庆幸是免除了年青人最费时、最费力的培育子女的家务,社会准备了最好的条件分地区设专门机构──育婴院,接纳每一个可以离开母亲的婴儿,使他们健康地度过幸福的童年。育婴院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升入学院,先接受普及教育,然后按计划和各人特长继续培养教育,直至成材。学院毕业后,由社会根据各人特长和兴趣安排工作。养老院给所有的老年人安排了幸福的生活,远远超过所有在家度晚年的老人。病人们都会得到及时的治疗;一时半时不能痊愈者,送入疗养院去医治和疗养。成年人都有很多机会到设在各个胜地的休养院去休养。当然,违犯社会秩序和道德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直至强制送入教养院去教养,社会决不允许任何人胡作非为。完全可以放心,那时的人会把社会安排得井井有条。 总之,共产主义的家庭将是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即不仅是对女子的,也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成了消费单位和生产后代的单位,孩子属社会所有,孩子的抚养和老人的赡养成为社会的事。家庭简化了,为此相应地设立了育婴院、学院、养老院、疗养院、休养院等院。这些院原本也是要建的,家庭的简化,又赋予它们以更加特殊和重要的意义。我们称这为简家立院。这也不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小小的方面而已,而整个共产主义要更壮美的多。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所能想到的美好社会中最美好的社会,是人类历来美好理想的结晶。 至此,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简家立院为社会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简家立院把家务减到最少,给所有妇女以参加生产劳动的机会,从而使妇女得到了完全的解放,夫权被彻底消灭了,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简家立院使人们对家庭的牵挂减到最小,可以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工作和尽情地投入健康的娱乐,这不能仅使人们健康愉快地生活,而且显然能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力。简家立院消灭了人本身的私有制,有利于巩固财产的公有制。简家立院为后代提供了最优越的条件,保证了人类的健康蕃衍,又彻底干净地消灭了家族,以及由家族而产生的族权和家族主义。简家立院使生活计划性更强,不言而喻,就连现在极难控制的人口增长率,也能很容易地被掌握,完全可以做到恩格斯所说的象调节物品的生产一样来调节人本身的生产。(《致考茨基的信》 1881 年 2 月 1 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 1 版, 第 103 页) 简家立院有这么多好处,聪明绝顶的共产主义的人们何乐而不为呢?不过,我们现在不能马上实行,因为我们现在还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我们可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创造条件,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改造家庭。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领导我们向着共产主义前进。中国人民是最勤劳最伟大的人民,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是我们的事业一定要胜利的保证。 解放后,我们的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已初步建立起来。我国现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人所有制,前两者在不断地得到加强。但是,我国的生产力还相当落后,物质财富也很匮乏,人们的思想觉悟也需不断提高。我们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做好各项工作,加快我们事业的发展,促进共产主义社会的早日到来,促进共产主义的家庭早日实现。 我讲完后,他稍沉思了一小会儿,说:我完全同意你的预测,家要简,院要立,这是必然的。尤其支持你对那些反对把子女归公,不同意消灭人本身的私有制的人的鞭辟入里的批评,酣畅痛快。有的人可能一时认识不清,经过一段认识过程,一定会支持的;有的人可能有不同观点,那是正常现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也许人家的方案比《简家立院》更好,那也说不定。而有的人什么也不讲,什么道理也不说,就是一味地反对,这就得另外分析了。可能他们有的本来就不革命,自然反对家庭革命。但有的人整天高喊革命,家庭要革命了,他却反对,那是假革命,就是只愿革别人的命,不愿革自己的命。 我: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党奋斗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为全人类造福。这是党章上都规定了的,而有的人入党时也这样宣了誓,但做起来就完全变了样,置党的事业于不顾,甚至专门侵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以中饱私囊。他们有的属于叶公好龙之辈;有的则纯属于异己分子,混入党内,专为自己钻营、投机,谋取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 他:共产党就是搞共产主义的,而他们入党却是搞个人主义的,属于假冒伪劣分子。 我:而这种人口号喊得响,欺骗性大,往往能爬上高位。他们若掌管一个单位,就办坏一个单位;若分管一个地区,就管糟一个地区。危害极大。 他:现在还是说说你的《简家立院》。简家立院是大事,是社会一大举措。所以一定要把道理讲透,而你讲得还欠温度。家为何简?如何简?院为何立?如何立?你的论点有了,但论据太少,数据也不够充分,难以说服人,特别那些反对者就会找借口更加起劲地反对。所以,要想在报刊上发表还差得很远。必得补充材料,调整结构,才有可能。 我:补充材料得花时间去搜集材料,调整结构得花精力去构思,而时间和精力恰好是我现在所最缺少的。所以,只好以后再说了。 他:我看这都是借口,我看你对自己的观点还是坚信的,你是胆子变小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你怕再惹火烧身。按说这都不是你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的品质,共产党人应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无所畏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言者无罪嘛,现在正是执行的这种政策。你不应该再有顾虑。 我:退休以后再干吧。 他:退休以后再革命? 我:不是我现在我也在做着革命工作吗? 他:你啊你── 我: ...... 他:我认为 , 你应当说明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们的家庭观的不同,以免人们把你也归入空想之列。 我:《简家立院》是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与他们的空想完全不同。 他:有何不同? 我:首先,我们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理论根据,他们没有;第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执政党──共产党的纲领是要实现共产主义。我们亲身参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而且至今仍然在参加着,而他们根本没见过社会主义社会;第三,虽然他们的本质是空想、幼稚,但是他们的学说中有不少有价值的思想,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所以,空想社会主义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即便如此,我与他们的家庭观仍然不同,我与其一一比较过。 他:同古希腊的也比较过? 我:希腊早在荷马时代(公元前 12 ─前 8 世纪)就是一个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私有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但是有关黄金时代的传说和传说的发展,却不但提出财产共有制,而且还把周围的罪恶同私有制联系起来。提倡恢复原始状态──黄金时代的自然状态的理论。先是公元前 4 世纪安提西尼据此创立了犬儒学派,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公元前 427 ─前 347 )也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思想。 厄福洛斯把西徐亚人理想化,说他们认为一切财产都是全体共有的,而且适用于妻子儿女。 扬布鲁斯是社会主义史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的作者。他描写的幸福岛居民没有个人家庭,妻子共有,子女共有。 柏拉图不是从历史观点出发,而是从唯理论观点出发,构筑他的理想社会。他在他的《国家篇》中认为,人们之间的一切纠纷都起因于金钱、子女和亲属,所以要取消个人家庭。一切女子应该为一切男子所共有,任何一个女子都不应该同任何一个男子个别同居。父母不应该知道自己的子女,儿童也不应该知道自己的父母。后来,他又在他的《法律篇》中说,选妻自由,反对男女关系方面的胡作非为。 他们的黄金时代、自然状态,是恢复原始状态的倒退思想,取消个人家庭和共妻思想更是不可取。 他:我看过《乌托邦》和《太阳城》,都是用对话体写的。《乌托邦》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是英国人托马斯.莫尔( Thomsa More 1478 ─ 1535 )写的。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在历史上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他在《乌托邦》里提到的乌托邦人的家庭,是乌托邦的基本经济单位,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在农村是临时组成的集体生产小组,在城市则是公有制的手工作坊。这种家庭不完全是同一血缘,有其它爱好者,可以寄养到别家。 《太阳城》是意大利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佐康帕内拉( Tommaso Campanella 1568 ─ 1639 )写的,是《乌托邦》的姊妹篇。太阳城里阳光灿烂,但是那里没有通常的家庭,那里实行公妻制。康帕内拉认为要消灭私有制,就得必须改变旧有的家庭形式。他写道:关于生育,太阳城人把它看作是宗教的事情,是为国家谋利益的事情,而不是个人的事情,所以必须得服从政权的调配。在太阳城里,男女之间的爱情是自由的,但只限于精神方面;肉体的结合是为了生育健美的后代,因而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由男女领导人安排。康帕内拉提倡优生是正确的,但是他把性爱从爱情里剥离出来,就有点儿太过生硬了。 我:英国人杰腊德温斯坦莱( Gerrard Winstantey 约 1609 ─约 1652 )是掘地派的领袖和发言人。温斯坦莱主张土地共有,家庭仍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生活资料以及住宅、妻子儿女则属于个人。 法国人德.尼维拉斯( Denis Vairasse 约 1630 ─ 1700 )在他写的《塞瓦兰人的历史》中,描写塞瓦兰人的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自治单位。在婚姻关系上实行共有制,表面上是一夫一妻制,实际上是每个妇女都属于大家庭中的任何一个男子,只有和别家男子发生性关系时才算犯罪,要被处死。男女一般只在家庭范围内结婚。 让梅叶( Jean Measlier 1664 ─ 1729 )是法国 18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开路先锋。他在他唯一的著作《遗书》中,主张婚姻不受约束,男女两性关系完全自由。可以离婚。公社将会扶养、教育孩子。 摩莱里( Morelly )与法国平均共产主义的代表人物加布里埃尔博诺马布利( Gabriel Bonnot de Mably 1709 ─ 1785 )齐名,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中唯理论阶段上的典型代表人物,身世不详。在 1743 ─ 1755 年连续发表 6 本书,他主张巩固个人家庭,孩子属家庭。所有公民到一定年龄必须结婚;可以离婚,但必须在结婚 10 年后才允许,还要限制离婚者的权利;严惩通奸者。 英国人威廉葛德文( 1756 ─ 1836 )反对热爱家庭,不要固定的家庭关系,有性关系的男女同居也不适宜。 他: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近代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本来意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体系。 我:在家庭婚姻方面, 法国的昂立圣西门( Claude-Henri de Rouvroy , comte de Saint-Simon 1760 ─ 1825 )及圣西门主义鼓吹新基督教,反对继承权,认为继承权是各种特权当中最不道德的一种特权,是在社会上不劳和少劳多得的特权,是现有制度最有害、最不符合社会需要的特权。法国的沙利傅立叶( Charles Fourier 1772 ─ 1831 )主张解放妇女,男女平等,热爱家庭,家庭是时间有长有短的自由婚姻的结合,是完全建立在男女自愿基础上的结合,结合与离异完全自由。家庭不再是社会的经济单位,也不担负教育孩子的任务。英国的罗伯特欧文( Roburt Owen 1771 ─ 1858 )批判了现存家庭形式,认为宗教、私有制和现存婚姻形式是三位一体的祸害,要建立和谐社会。 另外,法国的埃蒂耶纳卡贝( Etienne Cabet 1788 ─ 1856 )在其所著的小说《伊加利亚旅行记》中,主张婚姻自由,社会教育儿童。但是,他认为家庭生活比子女离开父母更合乎自然,父母对子女的爱和子女对父母的爱乃是人所享有的最大的喜悦之一。这与我们的《简家立院》的观点完全相左。卡贝未免太狭隘了些。 他:应该说,他们的合理成分都吸收了,或者说是继承了,但在孩子的归公这一消灭人本身的私有制方面,比他们有的人观点是前进了。我看,你的简家立院是可行的。不过,不是现在,而是在将来。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00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医基础之基本信条7——回忆我的师尊
sheep021 2009-6-14 15:00
师尊虽然不诱导我信道,但据师尊所言,要成为大医必须具备一些基本信条。这些信条,即使在目前看来,都是极其“现代化”的。 一,有逆天之志;不服人有生老病死,遇苦则力搏,定要拼一个长乐无极; 二,命自我立;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信天定,不信神定,不信所谓冥冥之中,信自己的努力; 三,勤能补拙,毕生求是。 当时的我,极为震惊。不能想象,一个以成仙为目标的人,实际信条竟然和“革命者”无二。。。我结结巴巴的询问,师父,这个。。这个。好像除了长乐无极四字,倒好象是毛主席之类的基本信条吧。。”师尊哈哈大笑,说,我们上古一脉,就是洗心革命者! 我们顺天奉时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命长生,学医的大圆满境界,就是永无生老病苦,长乐无极。我们信神仙,是为了成为和超越神仙。。神仙是什么,就是能完全能掌控自己命运,超越时空者。。。。 师尊滔滔不绝起来。在我的浅薄理解,这就是一个一直被视为异端的人,终于找到倾诉点。不过,师尊这长段话,里面有很多内容还是让我感到自豪,作为人的自豪。虽然我至今也不能证明这些内容的对错。不过,也许对错并不重要。 在师尊的言论里, 三界的一切都必须立足于人界,假如人界毁灭,则三界均不存。天大,地大,人亦大,生而为人是最幸运的,因为只有人,既可控制自己飞升上界,也可以放任自己沉沦幽冥,甚至永远消失。人与法界息息相关,生而为人,不仅没有所谓的原罪,更没有所谓不可改变的罪孽,能成人,是一个极大的机遇,完全可以改变命运的机遇。道心更是能穿越生死,假若今生未成功,来世亦可继续,直至成功。 师尊对把一切推给“天意”,是份外的不忿,甚至痛恨的咬牙切齿,他几次斥责我,水平不够就不要推说什么天意,更不要奢谈命运,否则就不配成为医生。他孜孜以求的,是用人的努力,来解决人的问题,他所提倡的,是自己做自己的救世主,然后再做别人的拯救者。师尊心目中的医生,品行可参天地,精神誓不言败,追寻的是所有生灵的生命圆满之道。 如今的世上,多的是所谓切近现实者,时常教训别人,不要唱什么高调,弄点实在的。更有人认为谈及灵性信仰问题就是玄学,医生懂不懂玄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好病。实则,在一个全体信仰危机,信任危机,灵性危机的时代, 大医,首先要保证自己身心健全,至少,是心灵健全。很多的医生,病的比病人更严重,精神接近变态状况,品行很低,却还要指导别人怎么过生活,这很可悲。 另, 医学,是爱心中迸发的智慧,本就是为了解脱人类的生老病死之苦而立;生命的光,是内外辉映才能流转,假如过份相信外力,信命,不信努力,又何必信医呢,一切顺其自然不是更轻松? 一切圣贤和龌龊的人其实开始都是近似的,之所以越走相距越远,不是因为际遇,是心的方向不同。我感佩师尊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不在他的旷世医学,说实在,我至今还是冥顽不化,认为多数人总是要死的,早死晚死的,还是有不可测的“天意”在,或者,我确实不配做一个医生吧。不过。。谁配呢?矮子里拔高个,我还是要不断努力的。我最感激师尊的,正是他对我心的教导。这种教导并不是教我要信某个教,信某个医学,或者要信他,信那些神仙、名相、甚至我也并不真正赞同和完全感受到他的教导,但是我最衷心的感激这一点。 在目前多数人的人生中,很少有人不抱任何目的和你谈心灵问题,也很少有长辈站在一种完全平等开放的角度给后辈以朋友般的建议,更多讨论的是如何获取利益最大化。。。于是我们用被教导加自己摸索出来的那一套,跌跌撞撞的生活。 什么是幸福?幸福里面有一种,就是捧着杯茶,注视着一张皱巴巴的面孔,交谈着一大段一大段的“玄说”。。。每当回忆起那时,都有极为陶醉且温暖的感觉流过我的心。
个人分类: 大医将成|2845 次阅读|2 个评论
化学大师拉瓦锡之死
xbyang 2009-6-8 08:57
一个头颅从断头台上掉了下来 轻而易举地掉了下来 沉甸甸地掉了下来 一个包税官的头颅 一个伟大化学家的头颅 一百年之后再也长不出来了 多么惊人而准确的预言 化学革命 政治革命 碰巧在一个时代发生 碰巧的结果是一场悲剧的上演 化学革命的带头人 政治革命的牺牲品 多么深刻的统一 多么沉痛的统一 书生与政治家 组成了断层的两个对立面 面对历史 不知该说 可悲还是可叹 注:拉瓦锡,十八世纪后期法国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创始人之一,建立了正确的氧化燃烧理论,推翻了旧的错误的燃素学说,完成了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因作包税官在法国大革命时被送上了断头台。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沉痛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像他那样的头颅一百年也长不出一个来。
个人分类: 未分类|5627 次阅读|3 个评论
化学大师拉瓦锡之死
xbyang 2009-6-8 08:56
一个头颅从断头台上掉了下来 轻而易举地掉了下来 沉甸甸地掉了下来 一个包税官的头颅 一个伟大化学家的头颅 一百年之后再也长不出来了 多么惊人而准确的预言 化学革命 政治革命 碰巧在一个时代发生 碰巧的结果是一场悲剧的上演 化学革命的带头人 政治革命的牺牲品 多么深刻的统一 多么沉痛的统一 书生与政治家 组成了断层的两个对立面 面对历史 不知该说 可悲还是可叹 注:拉瓦锡,十八世纪后期法国化学家,近代化学的创始人之一,建立了正确的氧化燃烧理论,推翻了旧的错误的燃素学说,完成了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因作包税官在法国大革命时被送上了断头台。著名数学家拉格朗日沉痛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像他那样的头颅一百年也长不出一个来。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革命开车
suliantuo 2009-6-7 15:41
现在路面上汽车型号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三十多年前道路上汽车的数量少之又少,型号想得起来的也只有解放、北京吉普、武汉吉普等,印象中只有电影里有小轿车。基本上一个商标即可代表一种车型,比如解放与卡车的概念可以互换,如同八十年代初三洋等同于录音机一般。那个时候的汽车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车标,就是在车的前保险杠上都会喷涂上一句短的标语为革命开车!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东西不是革命的,这种小标语自然得如同汽车有四个轮子一样。有一天我们一群小伙伴围着院子里停放的一辆解放牌卡车玩,都是七、八岁的样子,刚上学开始认字不久,无聊之际有人开始认保险杠上为革命开车那几个字,还好我们都认出来了。这时阿辉突然问了一个问题:蒋介石那边的汽车上写的什么啊?阿辉头比较大,父母都是落难的大学生,平时我们都觉得他很聪明,这种问题只有他问得出来。随即有人说写的应该是为拐的开车,拐的是湖北大冶方言,意思是坏蛋,阿辉立刻指出其中的问题:拐的不会说自己是拐的。这话说得让我们觉得很有水平十多年后阿辉考上了科大,后来去美国研究理论物理了小时候的表现就已经异于平常的小朋友了。 经过一番讨论,由阿辉作出了最终的结论:在台湾国民党那边的汽车上,写的都是为地主开车,在美帝国主义那边的汽车上,写的是为资本家开车。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接着说苏修那边写的应该还是为革命开车,这一点当时我们怎么也弄不明白,因为我们家家户户墙上都贴着一幅画,上面是解放军同苏修打仗的画面,我们的车和苏修的车怎么能写一样的字呢?(上三年级后我知道那幅画画的是珍宝岛之战英雄于庆阳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战斗故事) 去年阿辉回国的时候我们一起聊天,谈到这件事大家都忍俊不已。阿辉说其实大家都在为活命开车。那些想象中的标语,除了为我们的童年故事作注脚之外,并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如果一定要在车上喷涂上一句车标的话,还是阿辉的这句话为活命开车,这句话不管放在大陆,还是台湾,抑或是世界上任何地方,应该最能代表最广泛的车主心声。 但仍然还有一些人在为革命开车,或者确切一点说是在为夺命开车。前不久杭州的飚车案,富家子弟把浙大毕业生撞飞五米多高;前几天重庆一号称重庆首席房地产开发商的公子,驾豪华车撞飞行人达六米多高,致使行人当场死亡。看来在富家子弟飚车革命的竞赛中没有最牛,只有更牛!在他们豪华座驾的保险杠上,最应喷涂上一行大字为革命开车。
个人分类: 看法|2938 次阅读|1 个评论
难忘保尔 柯察金
王铮 2009-3-13 18:35
出门买了张《作家文摘》,上面引起我热情的是《真实的保尔 柯察金》,内容比我的猜测好多了,没有太贬他。不过对布尔什维克的革命大肆贬低了。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有严重错误的小说。错误之一主要是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只做简单的倾向性描述;错误之二是把为乌克兰独立而战的彼得留拉描述为无恶不作的匪帮。文章还说,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因为拒绝向白军开枪而入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保尔 柯察金丢失了团章和丽达仅仅是友情而且中断了。 今天,乌克兰已经独立了,布尔什维克党也垮了。好像没有什么争议了。然而今天的乌克兰资产者或者统治者千万不能忘记,为什么会出现布尔什维克革命,如果彼得留拉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会被当初仅仅是乌合之众的布尔什维克击败。对了,新的更正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实际上是出生一个军官家庭。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一个统治者的孩子为什么会成为坚定的革命者?一个统治阶层,无论它的议会叫苏维埃还是叫杜马,如果不顾及民生和维持公正,这个社会结构最终会被推翻 文章还告诉我们两点:冬妮娅始终爱着保尔 柯察金,后来还去看他。这一点让我们感到美好。说实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打动我的是保尔与冬妮娅的爱情美。其次,保尔后来的妻子背弃了他,而成为他的嫂子,照顾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他的姐姐叶卡捷琳娜。原来俄罗斯和乌克兰也有以姐代母的。姐姐,这是一个美好的名字。 无论怎么说,保尔 柯察金代表了一种人性,一种奋发向上的共同精神,一种俄罗斯民族和乌克兰民族的追求精神,比我们民族的文学形象代表阿 Q 、韦小宝、假洋鬼子好。当然我们也有好的代表,诸葛亮、赵子龙、刘玄德,希望新版《三国演义》电影不要毁掉这几个文学形象。不是立异才可以标新的。 难忘保尔 柯察金。难忘他的奋斗精神,难忘他提出的社会问题。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979 次阅读|2 个评论
谨防“劫富济贫”的“革命”
可真 2009-2-7 21:54
读杨秀海博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天平平衡态是最正确的治国理论》有感 近读发发秀海老弟的博文《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天平平衡态 是最正确的治国理论 》,感觉其颇有创意。此文所表达的核心观点,在我看来就是认为一个社会要保持稳定,必须维持该社会中各个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利益关系的相对平衡,使这种平衡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如果其平衡越出这个限度,这个社会就会发生改朝换代的大动荡。我认为这个观点是立得住脚的,理论上和事实上都是如此。 前不久我读了胡良军先生的博文《 愤怒的转载:贫富悬殊的真相令人震惊 》,也深为震惊,当今中国社会贫富悬殊到如此危险程度,实为中国社会的大动荡准备了其可能的前提,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可能性就可以转变为现实性。这怎能不叫人忧心!我想,发发这篇文章的写作动机也是出于这种忧心吧。 应该说,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倒也并不完全是由于诸社会集团之间利益关系的严重失衡所致,它们可能也与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之间的本质关系相关。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物质财富的增长,使得人口也相应的增长,当二者增长的比例不协调到一定程度,社会的总财富远不足以承受社会的总人口的负担时,这个社会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维持其适度的平衡态了。这种社会财富与人口之间的矛盾是任何社会都存在的,近代以来,人们是通过发展科学技术以提高生产力从而务求财富增长跟得上人口增长的方式来协调或缓解这种矛盾的,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式是与这种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模式相适应的,正是这种社会形式推动着科技和生产力突飞猛进。 但是,早期的资本主义过分注重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财富的增长,却忽视了社会财富分配的均衡问题,而且由于资本主义的分配原则实质上是基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按资分配,这种分配原则必然导致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及由此决定的无产者的贫困化(包括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是无产者贫困化发展到许多人在死亡线上挣扎,另一方面则是富有的资本家为了赚得更多的钱而宁可毁掉卖不出去的商品。正是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动荡,以至于发生了巴黎公社起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现代社会主义革命本质上是由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贫富两极分化造成的,这种革命的理论把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源归之于资本主义有私制,因而以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革命目标。俄国(苏联)及东欧的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半途而废的事实,则表明了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为止的历史阶段上要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并不现实的,从而也表明了把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源归之于资本主义有私制是缺乏充分理由的。 但是,现代社会主义革命仍然有其伟大的积极意义,就是这种革命迫使资本主义实行自我改良,这种改良主要发生在现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互相对抗及冷战时期,在我看来其改良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及其完善,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及其加强。前者旨在解决无产者的绝对贫困化问题,属于分配制度的改革;后者旨在解决市场的无政府状态,属于国家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在现代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进行的,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社会主义的精神在财富分配方面,社会主义的精神是追求劳动者的共同富裕;在国家管理方面,社会主义的精神是追求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尽管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原则和计划经济原则在现实性上都被证明为是行不通的(至少暂时行不通),但是这两个原则的确有为现代资本主义改良所借鉴的积极作用,而且事实上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并因此使垂死的帝国主义得以垂而不死。 尽管现代资本主义对分配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这种改革使得原本处于绝对贫困化状态的无产者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使他们不会像古代中国绝对贫困的农民那样在断粮以至于可食的草根和树皮都吃光了的情况下不得不揭竿而起。但是,由于资本主义所推动的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社会的人类不再象古代社会的人类那样满足于实其腹、安其居,甚至只要还有草根和树皮可食就不会起来造反、闹革命,而是在实其腹、安其居的基础上,更要求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权利人权。尽管人权在过去曾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武器,而现在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以压迫发展中国家的武器,但是人权观念在全球的扩散,也确实起到了现代启蒙的积极作用,使受到这种观念影响的人们认识到了他们作为人类所固有或应有的权利,而且越来越意识到这种权利不仅仅是抽象的所谓个性自由,而且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具有实在的经济内容的财产所有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不只是个性自由意义上的竞争机会的平等,而且还是财富分配的平等,这种新的人权意识恰恰是受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这种人权意识在至今社会主义思想仍占居统治地位的中国的国民心里尤其强烈,甚至他们对财富分配的平等要求超过了对个性自由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保证贫困的国民实其腹、安其居,已不足以维持社会的稳定。随着人们的人权意识的加强,现代国家的国民对财富分配的平等要求必然是越来越强烈,在中国尤其是如此。 因此,现代国家在致力于发展本国的科技和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加大对社会财富分配制度的改革,这种改革的实质不在于消灭私有制,而是在于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力度,这种干预就是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限制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使财富分配尽量的均衡,务求各个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这对贫富分化严重、其利益关系严重失衡的当今中国社会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我们仍然象早期的资本主义那样只顾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财富的增长,不顾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平衡,中国必将面临比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毕竟马恩时代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还没有普遍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深刻影响,故他们的人权意识远不如当今中国的国民的人权意识来得强烈而实在前者的人权意识还是早期资本主义的抽象的个性自由的人权意识,而当今中国的国民的人权意识则主要是社会主义化的财富分配的平等要求共同富裕的人权意识,具有这种包含实在经济内容的人权意识的中国国民,绝不会满足于实其腹、安其居的生活,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可能会通过劫富济贫的革命来实现其共同富裕。这是当今中国的治国者不能不警惕和预防的。
个人分类: 时评.政论|4731 次阅读|4 个评论
一个“狂热分子”眼中的《狂热分子》
考槃在涧 2008-12-8 11:43
(图片出自: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65/7214673.html ) 尽管我和鸿飞兄政见不同,但他的学识和治学精神我深深佩服。他推荐我看霍弗的《狂热分子》,几经周折找了来,花了一个晚上和一个早晨的时间看了一半。 必须要承认这是一本好书,霍弗是个有趣的人,做了一辈子码头搬运工,对工人们大讲蒙田,最后获得了一份加州柏克莱大学政治科学高级研究员的兼职,正职仍然是码头搬运工。 然而,这本书尽管是作者经过长期底层观察后写作的,在我看来仍然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偏见。作者对群众运动的分析不无道理,但恐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所有群众运动。 对于任何的革命来说,当然都是颠覆和寻求改变,这一点《狂热分子》的分析并没有错。然而,作者显然低估了底层人士对革命成本的认知;以及,底层人士为什么要不顾成本的去狂热追求革命。 作者把底层人士的革命请求完全看成是失意者寻求尊重和神圣感的途径,这个论断有失偏颇。社会中必然存在成功者和失意者,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社会给予了失意者怎样的关怀和机会。一个社会的水平不是由成功者决定的,是由失意者决定的。失意者的身高决定了成功者的海拔,因为成功者本身就是踩着失意者的身躯上去的。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在任何时代都是没有问题的。好的将领会装模作样的巡夜给身着单衣的部下披上自己的披风,给中了刀的部下揉揉肩膀。这种情况下一般失意者都不会从棺材里跳出来要闹革命。《狂热分子》试图把革命归结为失意者们自身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试图革命者肯定有共同的内因,而狂热分子几乎是毫无偏颇的分析了这群人的内因,但它从来没有试图去分析促使革命者不顾成本和代价要去革命的外因。 即使是在学术上,《狂热分子》也有很多地方是值得商榷的,只举一个例子,第二节说我们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到自身以外寻找解释自身命运的理由。成功和失败无可避免会左右我们对周遭世界的看法。正因为这样,有成就感的人会把世界看成一个友好的世界,并乐于看到它照原样保持下去,但失意者却会乐于看到世界急遽改变。 这种说法是武断的。心理学里有归因风格的研究。一类人习惯于外归因,而另一类人习惯于内归因。归因的风格即便是和某人的成功与否有关也只是较弱的相关。作者认为有成就感的人会把世界看成一个友好的世界,并乐于看到它照原样保持下去,但失意者却会乐于看到世界急遽改变。这是把经济学行为和心理学归因混为一谈了。事实上,成功者当然希望世界按照原样运转,因为变革对他来说是有风险的;失意者乐于看到世界改变,是因为世界对于他来说不会更加糟糕,这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行为。而将自己的成功失败归因于社会、命运、自身,这只是一个归因风格的问题。就我的观察而言,在今天中国,反而是成功者容易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聪明,而不是社会多么的美好。 如象本文开头指出的那样,《狂热分子》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尤其是那些热衷于发动运动的人来说,可以认真读一读并深自反省,以减少社会的无谓消耗。 我明白鸿飞推荐此书给我的深意。我必须要说的是,尽管今天中国仍然不乏这样的狂热分子,但是以《狂热分子》书中的观点去思考今天中国要求体制改革的呼声,至少是不全面的。其实,今天的中国大多数人反而希望社会平稳过渡,大家担心的正好是因为拒绝改良而最终带来不必要的革命。 摘录部分句子,供大家参考: ------------------------------------------------------------- 愈做不好一般事情的人就愈胆大妄为。 极端自私者的人往往是无私精神最勇猛的捍卫者。 最大声疾呼自由的人,往往是最不乐意住在自由社会里的人。 失业者宁愿追随贩卖希望的人,而不愿追随施予救济的人。 渴望而非拥有,才是人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动力。 教义不是让人去理解的,而是让人去信仰的。 狂热者不能被说服,只能被煽动。 ------------------------------------------------------------- 这是《狂热分子》的部分章节,似乎网上没有全文: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61015.html 这是狂热分子的几篇书评,供大家参考: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82506/ http://weiwuhui.blogbus.com/logs/16917807.html http://book.people.com.cn/GB/69365/7214673.html
个人分类: 求道|6075 次阅读|10 个评论
你说你要一场革命
liux831 2008-12-7 19:28
中国科学,你说你要一场革命。 今日的中国科学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航天,激光,核物理,考古学,农学,有中国特色的领域本来是属于中国的领域。就像俄罗斯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核武库一样,使人没得说。 在近日美国,中国科学也大加渗透。TOP100的美国大学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在生物医学(如人工心脏,人工瓣膜,心脏搭桥)也有中国人的骄傲。 最令人振奋的,美国的航天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人也担当主角色。 中国科学的变化,随着世界科学的脚步,大步向前。 Science在中国,1995年配发了一篇文章。这次,温家宝和郝炘的文章又前进了一步。 中国科学需要向里看(世界看中国),也需要向外看(中国看世界)。发展需要速度,发展需要平衡。 《科学》新闻特写:中国科学改革30年 成就与挑战并存 图片说明:科学家们列队抵达人民大会堂参加科学的春天大会 (图片来源:李胜男(音译)/ 新华社) 10月31日,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全文发表了中国总理温家宝撰写的题为《中国与科学现代化》的社论,指出从本质上讲,科学是最终意义上的革命,同一期的《科学》配发题为《你说你需要一场革命》的新闻特写,历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几个重要阶段,并坦率地指出了中国现行科研体制中的一些问题和各项改革措施。 该报道追述了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等各个时代中国的科技政策以及知识分子政策,就科学的春天、科学院院所改革、知识创新工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大科学工程等问题采访了路甬祥、陈佳洱、周光召、何祚庥、饶毅、顾孝诚等多位中国知名科学家。 图片说明:陈佳洱 (图片来源:陈佳洱) 在肯定中国30年科技发展成就的同时,该报道指出中国科技界目前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市场经济下科学研究的目的被扭曲,一些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对追求真理和增加人类知识缺乏真正的兴趣。 文章也提到中国目前的绩效奖励制度使得一些人在发表论文时重量不重质,基于生产率的薪酬体系以及中国研究人员的考评制度都强调数量甚于强调质量。但是文章指出,一些科研院所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现象,例如,中科院最好的院所三分之一采用了国际评议制度。 温家宝总理在他的社论中保证,中国将加强机构改革,重组科研体系,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提升创新能力。《科学》的新闻特写特别提到了网络正在征集民意等方面发挥着其他媒体所无法发挥的优势。该报道特别指出,在成立不到两年的中国科学社区门户网 科学网 上,博主们选择了实名开博,这与中国的其他网站显著不同,因为按照科学网总编赵彦的说法:科学家们不在乎使用实名,因为他们愿意为他们的言论负责。 图片说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北京大学的部分学生在1978年的新生课堂上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些博主呼吁进行体制改革,遏制特殊利益集团对研究方向的影响,推动资助系统向着更透明、更公平的方向发展,将科学家们从行政官员无聊的评审中解救出来。从这些改革的呼声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代人是在邓小平领导的中国改革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正在竭力登上历史舞台,并且迫使科学界的领导人实现他们的愿望。(科学网 何姣/编译) 更多 《科学》发表《你说你需要一场革命》文章PDF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对“文化”革命的认识
huangwd99 2008-10-16 13:14
对文化革命的认识(汇编)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415977.aspx 古今中外,人类的等级制都普遍存在。等级制往往在刚形成时具有较大的弹性,人们也可以在这个等级中找到上升的机会;然而,随着它越来越成熟、健全后,也就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僵化,上面的人们越来越不可能下降,下面的人们越来越不可能上升。当它的弹性逐渐消失时,它的自我改良机能也就消失了,除了顶层的少数人外,它越来越成了大多数人被束缚、压迫的桎梏。 在中国,等级制根深蒂固到可以被归为文化的一部分。被过度强调的、熟透了的等级制与中国漫长的历史有关,它蔓延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深入到每个人的毛孔和骨髓。大家时时使用而不自觉,只有当与外来文化碰撞时,才会偶尔发现它露出的尖角。等级不仅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同时在历史的推进中被累加上了种种额外的标签,如人的尊卑、称谓,说话的语气乃至形体语言,影响着每个的心理、思维、语言和行为。 举例来说,官本位是最根本的,官员级别不一样,吃、住、行都有区别,更重要的是领导的指示很重要,官员们对上要媚,对下要欺。官员讲话时,经常要加一个开头语XX领导指示。如果碰到下级反对自己,以前是反党、反对XX领袖的帽子;现在则是反改革开放,反XX理论。其实XX领导指示、反对XXX到底是怎么回事未必重要,关键是需要这张虎皮来遮掩自己的私货。几千年来,官场文化皮子变了,瓤子还一样。 但官员们的等级思想最严重吗?也不一定,号称思想开放、与世界先进的民主制度与文化接轨的学术界,也有各种级别,学阀普遍存在,学术观点的正确更多地与职称级别、资历高低、是否留洋、名校毕业等相关联,不同的观点经常被没有资格而打压,院士的话则被恭维。这种环境下,出不了真学术大师是自然的,大师、院士们以势压人是符合身份的,文化低的人怀着敬畏的心情仰视大师,乃至奉承也是符合身份的。尽管知识精英最善于表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他们眼里,普通老百姓是没资格和他说话的,连话语权也没有,当然也没有他更有尊严。 普通人是否就没有等级思想呢?其实也一样,学历上,有无文化、小学、初高中、大学、研究生;地域上,则有农村、县城、省城、北京上海,东南西北方,不同省市县;经济上,穷人、中产、富豪等等;学校、班级也有普通、重点,学生父母的综合社会等级也在他们身上有映射。所以有地域歧视,有嘲笑穷人,有限制低素质人口,有论资排辈、嫌贫爱富、彼此攀比、崇洋媚外之类表现;日常用语中,也有你以为你是谁?、你算老几?、我和XX长认识、XX真农民等等。大家在一起时,你、我、他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一套综合等级评定法来评估其它人。在各个因素中,官位的权重自然是最大的。而评估的结果则被有意识无意识地反应在其与不同对象说话的语气和肢体语言上,日用而不自觉,成为了我们这个社会里的一种潜规则。 为什么需要等级制?历代统治者们发现强化这种等级制,对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很有好处,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等级制越来越厉害。古代文人主要的才能就是依附于权贵,揣摩主子的心理,通过为他们设计、宣传、推广等级制,分得一点赏赐。这种传统似乎在饱受先进文化熏陶的现代知识精英中流传了下来,并被发扬光大,而那些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文人国外好象叫独立知识分子,我们今天大概只能在历史的故纸堆去寻找那屈指可数的几个了。他们比普通老百姓更高明的地方在于:老百姓只能直来直往表达自己的意思,不够文雅、没有理论高度,而他们却能够引古论今,在里面夹杂着各种花哨的概念、名词,并举着科学、民主的旗号,来捎带自己的私货。说得难听点,就是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处于等级制中的人,主要的想法就是更上一层楼,典型表现特征是对更高等级的人点头哈腰、精神下跪,比自己等级低的人颐指气使,对同等级的人称兄道弟。当然,这些只是外在表现,内心里呢,对比自己等级高的人心里不满也不敢当面表示,心含怨气,然后向比自己等级低的人撒气,所谓等级压迫的按阶传递吧。可以想象,人一出生就生活在这种等级文化中,会是什么结果?显然会导致人格分裂,会产生大量的奴才,人会只认强权,不认公平。在官僚阶层中,就是瞒上欺下,对所有的政策做符合自己利益的解释和过滤;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见风使舵,打着红旗反红旗。对于等级制中的低层,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也在这样的文化中被麻痹,主要的想法就是认命并设法升级,如跳出农门、读书当官发财、攀上高枝,有朝一日也进入高等级,成为人上人。这种奴性文化不仅使官场和企业里充斥着依附、服从和驯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汉奸为什么特别多的主要原因。 等级制与民主本质是相背离的。民主的本质是什么?是平等及其敢于追求平等的精神,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等级制度下,永远只有官僚、顺民,恩赐的民主,哪有什么真正的平等?永远只有权威、专家,哪有创新、冒险?许多自称为知识精英,并叫喊别人不民主的人,自己骨子里有真正的平等思想吗?他们充满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他们所说的民主,不过当自己依附于权贵时,希望主人对自己多分一点羹的民主,而不是那些他认为是低素质的愚民都和他一样平等的民主。有些地方声称与国外先进文化接轨的更好,可他们却歧视外地人、穷人,迎合发达国家的高等级人、有钱人,叫洋奴文化可能更合适一些。 普通老百姓呢?虽然受得压迫比较多,但也不反对等级制,只是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正如今天我们很多人愤恨腐败的同时,不也暗藏着对腐败者权力的羡慕吗?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前腐后继。更极端的,有些人一旦脱离了自己的等级,全然忘记了自己曾经遭受的压迫和不公,恨不得从身体里外、祖宗八辈都与以前一个壕沟里的战友离得远远的,他们对自己曾经的阶层进行压迫、嘲弄的手段比它人甚至有过而无不及。没当官的时候,痛骂当官的腐败,等自己当上了,也一样腐败;自己曾经因是农村人、穷人受别人白眼,等自己成了城里人、富人后,也一样歧视农村、外地人、穷人;当学生时受老师压迫,等自己成了老师,比当年的老师压迫学生还厉害。而在反抗压迫的过程中,也很容易接受流氓无产者思想,演变为打、砸、强。但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把这种现象归结于其个人问题,很少归结于文化问题。 历史上,只要老百姓没有到造反也死,不造反也死的地步,是不会反抗的。如果反抗成功的话,由于脱离不开等级文化的束缚,所以很快又走了前朝的老路,如果再有文人们的捧场,更上一层楼也说不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所有的人从出生那天起,耳濡目染的就是等级思想,不论是日常生活、平时的言谈还是各种文艺作品,概莫能外。我们已被束缚在这样一个思想框架内生活和思考问题,就是遇到了不公平和压迫而反抗,也仅是针对具体问题而非产生问题的根源等级文化思想。一旦压迫解除,就又回到老路上去,所以历史上总是重复着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 等级制有利于统治阶层,在中国,权贵、知识精英是等级制的捍卫者,在等级制中被压迫的人身在其中浑然不觉,他们会抱怨老天的不公;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美国是全球等级制的捍卫者。可以观察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些整天嚷着民主的人,他们却在用自己划定的等级来拒绝民主,你要是想和他们争论,对不起,你有资格没有?是否是专业人士?等等。原来他们的制度、规范、标准、法律等等的制订都是针对其他人的,用这些门槛就轻易地剥夺了他人的权利。整天大讲什么制度建设,没有平等思想和敢于为平等而不惜牺牲的精神,给一个制度就能玩得转?现在很多地方搞村民直选,搞来搞去,最后是谁有钱、谁有后台、谁拳头硬,谁上去。其实道理很简单,对于选举和被选举者,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没有平等思想和为捍卫平等敢于反抗的精神。制度是人订的,总拿制度说事,是倒因为果。 释迦牟尼能成佛,一则生为王子,具备了普通人毕生追求都得不到的一切;二则有解脱生死的大志,因为物质欲望的满足并不能解决精神上的问题,所以要修行,要得到彻底的觉悟。释迦牟尼不仅自己成佛,也把成佛的道理告诉了众生,那就是众人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佛就是觉悟了的众生。同样,毛泽东一生革命,坚决打破等级压迫,作为个人,他成功了,但他看到,那些跟着他革命的人却并没有,他要把彻底摆脱压迫的方法告诉大家。 普通大众一方面深受等级压迫之苦,一方面自己又深受等级思想文化毒害,等他们也有了一点权力后,与原来的压迫者相比也不逊色。共产党的革命也是如此,在革命早期,因为总有强大的敌人,必须要官兵一致、军民一心,不这样就无法立足。所以每次在短暂的偏离毛泽东思想后,严酷的生存现实又立刻迫使其回归。 共产党执政后,生存压力解除,庞大的官僚等级制迅速建立了起来,毛泽东思想在很多干部眼里过了时。毛泽东明确反对军衔制,反对资产阶级法权,反对干部特殊化,反对一切会导致等级分化的做法,但许多干部却从内心里不愿意,因为他们觉得天下是老子打的,没功劳也有苦劳,因此就阳奉阴违。反党、右派、反毛主席成了维护他们个人利益,打击提不同意见人的最好借口。这说明,社会主义革命虽然进行了,而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并没有建立起来,大部分的官员、知识分子、普通百姓,头脑里充斥的仍然是等级思想。 毛泽东眼里的等级是井冈山式的:官兵一致,干部只具有军事指挥权,但其它方面则与士兵平等,士兵可以监督干部。毛泽东希望有一种比资本主义国家还要彻底的大民主,他富有远见和智慧地看到,文化,即每个人头脑深处的等级价值观,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大敌,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共产党中的权力获利者会逐渐修正自己的路线,回到历史的老路上去,今天的左派也可能就是明天的右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把消除等级压迫的办法告诉大家?只有继续革命,让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建立起彻底的平等思想。民主不应该是少数精英才有资格高谈阔论的特权,而是每个平民百姓都能够实实在在享有的权利。 但要这么做,就要损害少数精英的利益,并艰难地唤醒民众。 毛泽东一生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蒋介石赶到那个小岛上,建立了形式上的人民民主政权。但不论是孙中山推翻一姓王朝还是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离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还有一定距离,因为所有人脑子深处的思想并没有变,仍然是改朝换代,期盼着明君出世,形式上的改变更大于实质。看着那些曾经跟着他革命的们战友正一步一步的走向传统、走进历史,重新形成千百年来的执政格局,毛泽东决心要做第二件大事。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对毛泽东来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他发动了文革。 这个革命要消灭人们头脑中的等级观念,完成教育的普及和平民社会的构建,使知识分子文人、官僚等级制度等从此成为历史名词,从而六亿神州尽舜尧,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革命。但这个革命遭到等级高端的干部队伍、知识精英等的强烈反对或者说对毛泽东对他们这些少数人不民主的抗争,他们采用了西方政治学中所谓的打不过你,就加入你的手法。当权阶层以及其红色子弟中许多人一开始就以一种半有组织的形式将整个运动引向歧途,策划了最初的各种打砸抢等破坏行为,等级思想的变种血统论、天命论被他们借尸还魂拿出来。对于许多长期受压迫的群众,虽然参与到了这个运动中,但因头脑深处仍然是等级思想,因此在争取民主及权利的运动中,许多人表现出来的却是专制和跋扈这是中国历史上革命的怪圈,由此也就产生了所谓的文革乱象。 文革结束后,一些知识分子、官僚子弟、城里人因为仅仅过了几天普通老百姓、农民的日子,就诉苦诉了几十年,好象只有他们的苦难才是苦难,而今天那些死亡的矿工、失学的儿童、职业卖血人、爱滋病患者、卖身的妇女等等似乎不存在。他们在控诉自己不平遭遇的同时,一再透露出一个信息我是多么地高人一等啊。历史就是这样书写的,被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少数人任意涂抹,少数人的历史似乎成了全体人民的历史。 毛泽东一生痛恨等级压迫,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中国社会里上上下下都被等级思想浸淫已久的人们该如何做,如同一个高明的医生,告诉重病病人该如何根治疾病。但由于病人病得太厉害了,无法理解并配合医生的治疗过程,于是在治病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系列反应。其实不论是反右的扩大化,大跃进中的荒唐,乃至文革中人性的扭曲,都只是在等级文化中长大的人不论是官员、知识精英们还是普通群众,在冲突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程度的自我释放而已,这个几千年的病根到现在也是存在的。因此以前的亩产万斤粮变成了今天的GDP、各种评估指标等的造假和鼓吹,以前的打击右派变成了现在的迫害上访、告状者,以前语录不断变成现在的空话、奉承话连篇,等等。 尽管毛泽东开出了文革这样的猛药来摧毁这腐朽的价值体系,并试图建立一个崭新的价值观,但所有的病人并没有真正的反思自己的病症,一部分人不停地诉苦说医生害了自己,另一部分无知的人则随声附和。没有文革这样的猛药,在每个人的头脑深处进行革命,彻底肃清等级思想的话,中国历史的轮回告诉我们,革命者是很难跳出其宿命怪圈即最初为了反抗压迫、追求民主而革命的人,自己终究又得沿袭了几千年的等级思想,成了新的压迫者。 虽然文革没有成功,但也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树立起了大众的平等观,包括把毛泽东自己从神位上请下来,即毛泽东所说的自己死后会被打得粉碎,也是他的目的之一吧?因为他自己就处在他号召要推翻的等级金字塔的顶端尽管是被人身不由己推上去的,将毛泽东请下神坛,正是思想解放重要的一步,也应是文革的目的之一。基督被犹大出卖,不得不死,他选择了死,并扛着那个钉死自己的十字架去刑场。毛泽东不得不也扛这样的一副十字架去死,这个十字架就是文革。与基督不同的是,毛泽东自己精心的、自觉自愿的打造了这个十字架,并把自己钉了上去,毛泽东钉死了自己,而人民获得了自由。 仔细想想,没有文革,哪有之后的思想解放和反思?遗憾的是,这种反思被人为地引向了针对个人而不是针对我们每个人你、我、他等头脑深处的等级思想。文革是对我们这个民族及其文化缺陷的一个深层次剖析和暴露,也是民主思想的启蒙。事后把几亿人的种种行为都归结于唯一指出问题的伟大导师,这是可笑的,是这种文化缺陷的进一步延续。扪心自问,我们每个人,有多少勇气来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呢?现实中,那些越是有知识的人,似乎越会为自己开脱,那些曾经很左的人,摇身一变,又成了右得不行的人。 毛泽东被请下神坛是不够的,只有通过重新评估文革才能了解其深远意义及我们文化中的糟粕。为了发动文革,绕开官僚、知识精英们的反对,毛泽东不得不采用了一些对他们来说不民主的政治手段。然而比起全体人民的觉醒,国家长远的发展,自己身后的评价又算得了什么呢?但随后那些复辟者的表现则令人有些不齿了他们完全出于自己的私心,尽管在文革中其灵魂的丑陋得到不同层次的暴露,但事后却痛苦流涕地诉苦,扭曲了整个运动的真相。 官僚阶层、知识精英们边指责毛泽东对他们的不民主,边剥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和民主,用官位、资本、职称学历、地域、、等等构建起了一道道软性的、无形的等级藩篱。只有等级高端的人能够高谈阔论民主,俯视那些向上挣扎的低素质人,他们让世人见识了,戴眼镜的匪徒比拿刀子的强盗更加隐蔽的凶残、冷漠和自私。普通老百姓没有说话的渠道,没有影响法律、制度、政策的能力,因为他不具备种种等级资格。大部分人在等级台阶中痛苦挣扎而不觉,为自己在其中前进了一步而自喜。 如果说文革有什么不足,那就是不彻底,没有七八年来一次,人民的觉醒仅停留在不自觉的萌芽阶段,并没有建立起自觉的、真正为平等敢于反抗的精神,还希望有一个权威的毛泽东来帮助他们。这显然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因为人民的命运只能自己把握,而不是靠什么神仙皇帝,这正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任何民族,如果只有貌似强大的GDP或科技,如当年的宋朝对辽、金、蒙古;大明对清;大清对日本等,而没有强大的精神作为支撑,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正是毛泽东,给我们懦弱的民族精神注入了血性,敢于反抗的精神。
个人分类: 转载|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