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师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师妹成了耶鲁正教授
热度 32 hongfei 2014-6-20 08:54
师妹成了耶鲁正教授 2014.06.19 上周在Telluride开Workshop on Surface Nonlinear Spectroscopy会议,见到领域内的一帮新朋老友,很是高兴。 在那里除了见到我的博士导师和博士后老板之外,最高兴的自然是见到师妹Elsa了。师妹七年多前刚到耶鲁大学化学系做助理教授的时候,我在《闻到Nobel的味道》的博文中提到过她回他的母校香港中文大学做报告的事情。现在她已经是耶鲁化学系的正教授,今年七月一日正式生效,我自然也是感到最开心的。 《闻到Nobel的味道》博文连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6-1941.html 1995年底招师妹进组的时候,我已经是博士五年级,即将毕业。当时我们研究组除了老板之外,只有我和博士后Eric两个人。在我入组之后的几年,有两个研究生加入之后又退出了(两位后来也都混得不错,一个现在是某大学的教授,另一个几年前也成为美国物理学会的fellow),要是1995年底再没有骗到几个研究生加入的话,老板手下就会接不上趟了。好在1995年底有两位中国师妹和一位印度师弟加入本组,彻底避免了本组断档悲剧的出现。那位印度师弟后来退出本组,再也没有见过。而两位中国师妹都修成了正果:Elsa(尹翠莹)在UC Berkeley和Rockefeller大学做过博士后之后,专攻生物物理化学,现在是耶鲁大学化学系的正教授;Yan(刘艳)在Duke大学做过博士后之后,研究纳米材料,前不久已经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化学系的终身职副教授。 Elsa师妹耶鲁大学化学系主页连接: http://ursula.chem.yale.edu/~yanlab/Index.html 刘艳师妹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化学系主页连接: http://chemistry.asu.edu/faculty/yan_liu.asp 两位师妹进组的时候,刚好加入我当时刚开始进行的溶液中亚微米颗粒物界面二次谐波二阶Mie散射现象的研究。我和她们发表了发现该现象的头两篇文章之后就博士毕业,她俩后来几年博士期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这一现象的深度挖掘上。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她们各自进入了不同的研究领域。 Elsa在耶鲁大学的七年多时间里面,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利用手性和频振动光谱的方法研究多肽和蛋白的结构和在生物膜中的相互作用。她这七年间的主要工作,已经总结在她最近发表的题为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at Interfaces Probed by Chiral Vibrational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Spectroscopy的Chemical Review的综述文章中。这篇文章,自然会成为这一领域今后人们引用的经典综述论文之一。 师妹的Chemical Review文章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at Interfaces Probed by Chiral Vibrational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Spectroscopy链接: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cr4006044 Elsa近来的研究领域与我最近十几年的研究领域比较接近,所以我们经常会在开会的时候碰到。常常见面的时候,Elsa就会用她香港味道的普通话笑眯眯地叫我一声:“大~师兄好。”她总是将开头那个“大”字拖得很长,我每次听到自然是乐滋滋的。 Elsa在耶鲁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付力博士,从2013年9月开始成为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环境分子科学研究所(EMSL)的Wiley Postdoc Fellow,会和我一起工作三年。他在加入EMSL的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用我们最近发展的亚波数分辨的和频振动光谱仪做出了很有意思的发现。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非手性和手性的和频振动光谱发现很简单的镜像异构手性分子在界面上其实并不是镜像异构体,而且我们确定和推导了非镜像异构的光谱特征。我个人觉得这个结果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界面手性现象的基本光谱特征,而且很可能意味着我们也许根本不需要到外太空或者弱相互作用中去寻找生命起源中的手性同源性的原因而镜像对称破缺的界面才是所有这一切现象产生和放大的场所。不管怎么说,我是非常感谢从师妹那里来的这个好学生,而且下面的工作会更加出色。 另外要说的是,付力也是我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晚我20年的学弟。 付力在EMSL的介绍网页链接: http://www.emsl.pnl.gov/news/viewArticle.jsp?articleId=600 付力和我在Chirality杂志上的论文连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hir.22337/abstract 描述二界非线性光学相应的张量元是赝标量,它在镜像对称破缺的情况下能够描述和反映手性对称性的破缺。我们过去十几年一直致力于对二阶非线性光学张量元的测量和分析,试图了解它们和界面上分子取向及对称性之间的定量关系,现在得到这些结果,看来应该说是水到渠成。 手性界面和频光谱在手性现象和多肽与蛋白结构与膜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领域会涌现出更多重要的发现。如果想要了解这个领域的现状,入手点自然是Elsa的这篇Chemical Review综述。当然,如果要想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的话,包括我在内的其他几个研究组过去和最近的一系列文章也是不可少的。在目前国内的研究者中,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和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的叶树集教授也在用同样的手段开展相关研究。 Telluride的霓与虹 (2014.06.08) 界面非线性光谱研讨会与会同仁(2014.06.10) 师兄师妹(2014.06.12)
个人分类: 科学人文|66177 次阅读|44 个评论
十月一日散记
热度 7 hjf306 2011-10-1 16:26
午餐回宿舍的路上,突然有打球的想法。这么凉爽的天气,绝对是打球的最佳时机。哪知午休醒来地面都湿了,原来是中午下起了小雨。打球只能作罢,于是便和舍友在宿舍泡茶。 窗外浓浓的桂花香乘着秋风飘然而至,伴着屋内淡淡的茶香,流动于宿舍的每一个角落。双层杯里的茶水,如秋水般明澈。我们坐享其中,喝着乌龙茶,吃着饼干,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尽得浮生半日闲。 来实验室时,正是一片热闹。原来是研一的小师妹去尧山下的农庄摘提子回来。一大串一大串棕红色的提子,粒粒晶莹饱满,颗颗透着丰收,令人垂涎欲滴。更有幸的是,同门刚好买了些蛋挞和馅饼,又可一饱口福。面对美食,怎有人会拒绝呢?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美食在前,且先享受当下。 感谢陪我喝茶的舍友,感谢给我提子的小师妹,感谢与我分享美食的同门。有师妹有同门的研究生生活才是完整的,你懂的 O( ∩ _ ∩ )O~~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34 次阅读|24 个评论
药家鑫的师妹不是已经被证实子虚乌有了吗?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1-4-13 05:57
  现在看到网上还是有一批文章提到药家鑫的一个所谓师妹 李颖 说什么: “我要是他,我也捅 …… 怎么没想着受害人(药家鑫事件中的死者)当时不要脸来着,记车牌?”      我看过一篇来自药家鑫学校调查后的说法,原文如下:   “此帖(指那个我也捅的帖子)最早出现在2010年11月29日,时经4个多月后被人复制链接在网上快速传播。经核实:我院在校学生中没有李颖其人。为慎重起见,又查阅了我院历届毕业生名单,有1位叫李颖的,已毕业离校。此李颖是不是网上发帖的李颖,学院无法联系到本人,也无法核实网传帖子是不是其本人所为。”   这个说法看上去应该不至于有太大出入,否则学校的调查就太没谱了,也太容易被揭穿了。   关于这个师妹的真实存在性,俺们依然在费解中——
个人分类: 事论|3841 次阅读|12 个评论
拍【我要是他我也捅】一砖!
热度 18 xqhuang 2011-4-8 13:27
拍【我要是他我也捅】一砖! “我要是他我也捅”,这是网上疯传的药家鑫师妹李颖的名言,一个字“冷”。又见 “ 我要是他我也捅” ,是在科学网的精选博文栏目,“说”这话的是消防领域专家麻庭光老师,麻老师特别强调有人说过他“冷”,不希望读者在这方面继续做文章,欢迎从其它方面对他拍砖,麻老师,那咱就不客气了。 首先,麻老师从职业的角度,为药家鑫师妹的说法找到所谓的经济理论依据,该理论的核心就是“伤人不如死人”,因为生命价格低廉。这是一个相当荒唐的理论,谁给人的生命定过价格?如何定价??美国人命贵,一人一千万美元如何?如果允许,全世界人都愿意自掏腰包买美国人的生命,问问美国人他们是否愿意卖命?麻老师显然混淆了死亡赔偿与生命价格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任何一个生命个体,生命都是无价的,死亡赔偿金不等于生命价格!纯粹从经济理论考虑,当然会有“伤人不如死人”的现象,就像克拉玛依幸存者杨柳一样,是不是当初放弃救治更符合麻老师的理论?如果这样,战争中受伤的军人,全部用机枪扫死算了。 麻老师还从科学的高度,为药家鑫“激情杀人”进行辩护。他给出的唯一辩护理由,是从未经历过,是年轻。药家鑫年轻吗?从法律的角度,他已经不年轻了,他已经超过了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如果药家鑫仅仅因为把油门当刹车,相信很多人会原谅他的过失,显然,药家鑫的“激情杀人”已经超越了过失的范畴。麻老师还以药家鑫杀人,是因为手边刚好有杀人工具进行开脱,难道说我在路边随便捡一块石头把人拍死,就不算故意杀人了?如果因为年轻,因为莫名的恐惧,就可以容忍第一次的“激情杀人”,我敢说,不要一个月,中国人口将剩下不到一半。药家鑫杀人有恐慌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轻视他人的生命,他的行为,与灾难逃生过程的互相踩踏没有任何相同之处(麻老师认为两者是相同的)。 麻老师在博文的最后提到:“大国崛起,体现在生命价格上,只有人人愿意为安全投资,大国才算崛起”。我以为大国崛起与生命价格没有因果关系,生命价格是无法理顺的,它从何理起?大国崛起的标志是对人、对生命的重视,这不仅仅体现在人人愿意为安全投资,更体现在人人都尊重他人的生命,人人都学会控制自己,避免“激情杀人”。麻老师认为,大国崛起还体现在国家对安全的大笔投入,这包括对消防体制的改革和资金投入,这点我完全同意。
个人分类: 乱七八糟|4021 次阅读|44 个评论
心翼果说话了
saraca 2010-9-4 08:54
大清早,师妹睁开眼睛就说:师姐,你猜,我梦到什么了? 睡眼朦胧的我张口就说:你的宝贝儿子呗! 呵呵,奇怪,离家这么多天,宝贝儿子没梦到。倒是梦到了心翼果。 心翼果怎么啦? 心翼果说话了。 心翼果说话?心翼果说什么话?我好奇地说,睡意全无。 我不记得心翼果说什么了?只是朦胧地记得心翼果就像一个人参娃娃那样,一个小人儿的模样,对我说话的样子。师妹很认真地说。 哈哈,是不是心翼果像孙猴子扮演美女招惹猪八戒那样,像你边招手,边笑着说:来呀!过来,我在这里呢! 看来,师妹来版纳寻找实验材料,她对心翼果,有些着迷了。师妹喜欢植物,尤喜欢心翼果。心翼果的胚胎学是师妹以前的硕士论文题目。如今的她考上博士继续她魂牵梦绕的心翼果,只因为心翼果的胚珠类型可能是一个新的悬垂胚珠。目前需要通过整体透明,聚光共聚焦扫描并结合石蜡切片再次确认。 师妹上周来版纳,由于我手头工作较多,一时安排不出时间陪她去野外采样。才过了两天,诺大的植物园就让师妹呆不住了。她不断地问我:我们什么时候去采样呢?。我们去哪里配固定液呢?唉,问得我一点都不好意思。第三天抽空就陪她去采集心翼果。在路边的藤蔓植物中寻找,寻找那扁平的带翅的果实。上午的小腊公路,两旁是茂密的森林,陡峭的山坡。那些密密缠绕的藤本,有防己科的,有薯蓣科的,有葡萄科的,还有葫芦科的,全都搅在了一起,有的还直直的沿着高大的树冠向上攀爬而去。 没一会儿,向导和师妹同时都叫了起来:心翼果,停车!一串串扁圆的果实,黄中带绿,阳光下泛着天鹅绒般的光泽,在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对我们打招呼似地说:呵呵,我在这里呢! 师妹,一阵狂喜。跳下车就直奔心翼果。此时的心翼果,有花芽,有幼果,聚伞花序像一把把平顶的傣族伞一阿一样,随风摆动。师妹便采集花芽,边绽放笑颜,露着一口整齐洁白的牙说:太好了!多漂亮的果啊!今天真开心! 采到心翼果的师妹,拿着放在固定液里的材料,仔细地端详,辨别着。哪怕临睡前,还在看那些泡在液体里芽和果实。回到植物园,师妹一个劲儿地对同事说,心翼果真漂亮!同事笑着说:在你眼里,可能是漂亮的,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而已。 此时的师妹,已经坐上植物园到昆明的大巴,回去做实验了。在路上的她,是不是也会一会儿看看材料,一会儿再眯眼小憩?在她打盹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梦到心翼果再次说话:呵呵,我可找到你了。
个人分类: 认识植物|5302 次阅读|2 个评论
好!继续努力。
jiao1 2010-7-20 22:32
好久以来都是在科学网博客里看,导师们的博客,我将其定义,当下好多导师没有时间指导自己的学业,科学网里实名制的博导教授就是网络平台里自己的导师,而小木虫论坛云集了大多的硕士博士生,我认为那就好比与师兄师姐交流一样。 今天很高兴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写写自己的感受,回化工大学做实验已经一年了,也做了一些实验,对自己的老师非常之崇拜,老师是我的榜样,他的做事方法让人很高兴,记得在外联合培养的时候,恰巧奥运会,申请了志愿者,但是联合培养单位的老师不愿意我参加志愿者活动,但是我又非常喜欢参加,毕竟百年不遇啊,勇气的给自己化大老师发短信,老师说:我支持你参加!太帅了,理所当然了,联合培养单位老板也管不着了,哈哈。帅!(以后带低年级学生,我总是尝试着学习老师的方法,我支持你的观点,做吧。) 时间很快,在外校做的不够好,被老师赶回来了,回来的那天在小老板办公室里听着老板那边的电话,我感动的哭了,老板说回来吧,又不是我们指导不了你,哪家家长不护着自己的孩子,你是我的学生,我当然得护着你了,学校有地方住吗?向那边老师好好道个别,回来就行,就这样我痛快地回到了我喜欢的化工大学,第一次见老师时:老师说:我也不批评你,回来好好做就行,现在介孔材料挺有意思,给了我30多篇的中文文献很感谢老师,还记得老师说的话比较狠:你给我好好做,伸出巴掌说,你给我发5篇SCI,我就不信咱们化工大学的学生做不到,我赌口气,你也赌口气。我认为如果可以,就不能到外面进行联合培养,没有什么意思,要把它那地方当成自己的单位比较难,由于免费运用别人的资源,不光老师,同样的学生嘴上不说,内心也对你又看法,该是哪儿的就在哪儿努力。一个人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环境学习工作。 如今正好一年过去了,昨天得了一张特别好的电镜图,告诉老师,老师回短信说:好!继续努力。 家中哥哥今天也打电话说,放假了吗?回家吗?现在不会了,真是想看看这个领域的文章,因为有一条路,感觉是打通了。与家中哥哥很少联系,但是特别关心,大学时候哥哥打工,春节回家的路上,去山东轻工业学院找我,和嫂子和侄女,奶奶的外地求学老哥就看我这么一次,想进学校校门,门卫都不让进,真够了,那时候听嫂子说我们就是来看看你就行了,大冷天的带着小孩,我深知,农民工带孩子在外打工不容易。 女朋友,在日本读博,天天说我,没文章,嗯很难受,就没有又能怎么着,听了程正迪的讲座,他说:好文章发在哪儿都是好文章,烂文章发在哪儿都是烂文章。真好,我要打好基础,继续努力。 师妹,这一次貌似真正要带一个师妹了,老师将其放在我的方向上,看了这里的博导带学生的经历,自己没有好的知识积累,但是内心想着,要带好这个兵,师妹很优秀,很勤快,做完实验,总是把试验台打扫的很干净,由于你本科是理学化学,基础知识比较牢,很好。 但是今天与女朋友聊天,多说了几次师妹,把姑娘惹怒了,说我是称心的,目前接触的比较的多女孩也就女朋友和师妹了,课题说话说的人比较多也是这两个人,对于老师从内心来说很感谢,但是从实验操作设计上,现在已经感觉到老师把这个自主权交给我了,老师的行政职能也很忙,老师的重点不在科研上了,我认为。所以,真心希望能够和师妹形成的小团队,把这个事儿做点儿气色,不管怎么说,学校的萌芽杯,学校的本科生毕设,也不少人参与了这个方向的实验探索。 如今得到一张特别好的电镜照片,真想把刚北区萌芽杯的同学,把刚毕业的本科毕设师妹,来一起说一说我们的课题走到哪儿,得到了一个令我多高兴的结果,但是或许萌芽杯的同学会说师兄我们的那个小答辩都结束了,我们都获奖,结束了,毕设的本科师妹会说师兄,你好好研究吧,我不管那玩意了。 如此这般,等我毕业了,再有人提这个方向,我难道也说,我毕业了,这方向与我没有关系了吗? 貌似凡事儿都要有个截点吧。 谁关心你目前的状态,只要你自己,那就好好的玩玩这个游戏。(打好基础,弄明白为什么能合成出这东西,至于能不能用到实际之中不在我考虑之内,目前来说,什么叫有用?能发文章就叫有用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欢迎师妹入住科学网
热度 1 saraca 2010-7-19 00:16
师妹是一个很坦率,很踏实的人。 第一次见到师妹,圆圆的脸上洋溢着的微笑,衬着洁白的牙齿,给我留下浅浅的印象:这是我师妹,来自山东。 紧接着的一次交往,则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初夏的傍晚,我在临路的阳台上做饭,看到师妹从楼下路过。她扬起笑脸脸朝我打招呼,我边炒菜边回应着,随口说:嗨,上来吃饭吧!没想到,她洁白的牙齿露的更多了,说声:好啊!于是,蹬蹬地跑上二楼,开始敲门。我急忙放下手中的锅铲,打开了门,表示欢迎。其实我心里藏着一些诧异:呵呵,山东人这么直爽啊!还没见过几次面,一声招呼就上来了。当然,这些诧异并非表示我不好客,也不热情,更非节约粮食,而是深刻地感受到北方人的直爽。一般而言,在南方,我们邀请初次见面的朋友,总是会有一些来回的客气,一个说,不用了,谢谢!另一个说,来吧,随便吃点便饭之类的话语。等混熟之后,才会直接了当地说,好啊,我一会过来吃饭。这么一下子的招呼,令我对我的师妹,刮目相看,觉得这是一个简单豪爽容易相处的人。慢慢地,我们之间就相互熟悉了,成了朋友。做完实验,或者周末,总是我做米线给她吃,或者她亲手合面,包饺子给我吃。 再慢慢地,在导师的熏陶下,我俩对植物的喜爱日渐浓厚。经常一块结伴去出差,认植物,记拉丁名。其实师妹还有一个强项就是读书很认真,做实验也非常认真,说话也更较真,有时候大有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当我们为一个科学问题发生争执的时候,师妹总是去查资料,引经据典,让你不得不信服。 师妹硕士毕业,没有继续考博,很有主见地回大学母校任教了。她说,也不知博士毕业的时候,还能有这样一个工作机会吗?师妹是务实的。师妹在高校里,很认真地做了一名大学老师。如今的师妹,依旧怀着浓厚的植物学兴趣,经常带着学生野外实习,看到感兴趣的植物,总是会给我电话聊上一阵子。 抱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我给她推荐了科学网,让她也入住这里,找到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当天晚上就听她说已经申请成功了,正等着身份验证。 好久没有动笔了,好久没有写博客的心情。但一直惦记着师妹的新博客,今晚有空则直接登录,看到了师妹的博客开通了,还有几篇植物随笔的文章。细细的笔触,柔柔的情怀,在字里行间,在槐花,红薯花,点地梅等的小花丛中,看到了师妹对植物的喜爱,对人生的一种平和心态! 是以为乐,记下如此的零言碎语,向我的师妹问好!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3810 次阅读|4 个评论
实验室手记之卡布奇诺的泡泡(最后续)
songshuhui 2010-7-8 17:34
云无心 发表于 2010-07-07 18:24 云大的卡布奇诺泡泡大餐最后一道菜就在这里了,之前的汇总参见: 卡布奇偌泡泡系列 。 在帮我做了几个月实验之后,师妹被老板成功地忽悠来念硕士。要做一个硕士论文,就不能只靠帮忙,而需要一些她自己的实验了。正好那时候老板拿到了另一个研究项目,要决定是师妹去做还是我去做。对于师妹来说,接着做泡沫的话什么都是现成的,比较容易得到结果。不过因为前期那些费劲但是不出数据的事情都是我做的,而新的那个项目又得从头开始折腾实验器材和方案,所以老板不好意思让我放掉泡沫而去做这个新的。但是师妹还没有做过研究,折腾那些东西有点难度,也就多少有点胆怯,而老板也觉得需要费很多心来指点她。 当一个人在实验室里混成了大师兄,老板就会多少给予一些选择的特权,而新来的师妹一般就只有逆来顺受的份。何况,从容易出结果的角度说做泡沫要轻松一些。本来他们两个人都希望我去做那个新项目,但是又觉得这样要求不够厚道。于是乎,师妹说听从安排指哪打哪,而老板说让我选择想做哪个做哪个。其实我对于泡沫项目的好奇心已经消失,对于下面那些收集数据的实验更没有什么兴趣。反倒是那个新项目,除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连相关的背景和实验方法都还没有,大大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好奇心连猫都能害死,也就很容易促使我做出了一副善解人意大义凛然的样子告诉老板:师妹希望的是早点做出结果毕业,就让她接着做泡沫吧,我去做新的那个。于是乎,师妹和老板都为我的高风亮节很高兴,没有看出我的厚道之下隐藏的喜新厌旧。 师妹后来的研究跟公司的项目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只是用继续用那个实验体系。她的研究中有一项是温度的影响。因为脱脂奶粉中主要是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为了更方便结果分析,师妹就分别用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来做实验。结果出来,师妹百思不得其解:酪蛋白在常温下比高温下产生更好的泡沫,而乳清蛋白则相反。 老板的第一反应是实验有没有出错,于是师妹又做了一遍,还是一样。于是在组会上报告结果后,老板要大家畅所欲言。老板问:你是学过生化的,有什么想法?于是乎,我那半路出家掺乎过几年的生物化学终于能用上一回。教育背景上的蝙蝠还是有用武之地的面对生物专业人士,我从来都自称学工程的,说错了大家多包涵;而在面对工程师们的时候,又可以说在生物科学里怎样怎样。而老板从大学到教授根正苗红,一直就没有偏离过工程,倒是对我那点自己都快忘了的科学背景颇有印象。 我说,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对温度的不同反应,应该是源于它们不同的分子结构当然这是一句无比正确的废话,蛋白质的各种性质都取决于它的分子结构。形成泡沫的时候,蛋白质分子要吸附到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去。对于同一种分子来说,吸附的能力受分子结构的影响比较大。酪蛋白的分子很松散,在水中都是舒展的,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空间造型。所以,在高温和低温下,它们的吸附能力差不多。但是,形成的泡沫能否稳定存在,还会受到液体的粘度和形成泡沫的水膜中的分子热运动的影响。而高温对于这两个因素的影响都是不利于泡沫的稳定。对于酪蛋白,就是这两个负面影响占主导。而乳清蛋白是一种球状蛋白,在室温下,分子中的疏水氨基酸埋在内部,而亲水的呆在分子表面。分子吸附的推动力是那些疏水氨基酸,所以在常温下那些藏在内部的氨基酸对于吸附没有帮助。而在高温下,这种紧密的球状结构被改变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蛋白质变性。这种球状结构变得松散,一些疏水氨基酸会暴露出来。所以,高温会增加乳清蛋白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这些分子吸附到空气与水的界面之后,不同分子的疏水氨基酸又会互相靠近甚至连接,从而形成一种更为稳定的网状结构。这样,对于乳清蛋白来说,高温带来的正面影响要超过前面所提到的负面影响,于是最终的表现就与酪蛋白相反。 老板想了想,说:这个解释听起来还挺合理,我们也没法进一步深究了,就按照这个来解释实验结果吧。毕竟,我们是着眼于工程方面的研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只要看起来合理就行了。发表之后,也只是提供一种观点,有兴趣的人可以去验证。 于是,这项研究也就算圆满结束了。师妹把那些实验结果攒在一起,发了文章,写了论文,也就顺利毕业了。
个人分类: 物理|1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忘记需要一辈子
kcjwj 2009-6-23 19:34
用一秒钟爱上一个人,然后再付出一生去忘记,水瓶座就是这样的试验品。水瓶座不容易喜欢上一个人。有人说水瓶座对伴侣的要求太高,其实并非这样,水瓶座注重的是感觉。只是那么轻描淡写的一眼,那个人已经吸引了水瓶的所有注意力,从此目光便无法转移。 我是水瓶座,我无法忘记她,有时候满脑子都是她,害得我无法睡觉。一向以冷漠、理智自居的我 , 此刻竟然如此的荒谬。不时的自问,这样下去能怎呀?何苦呢?折腾别人,折腾自己。好像,我在故意的折磨她,不时的给她发短信,但更是折磨我自己。 忘记,不需要一辈子!不见,不想!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4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师弟师妹们的话(2)——关于sci
woodenson 2008-11-17 15:37
个人的看法,欢迎拍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942e701009fs4.html 关于sci 一谈到sci,让人欢喜让人忧。如果你发了,皆大欢喜;如果你没发,几座大山压着你,喘不过气来。但说说心里话,发表sci对个人发展前景相当重要,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顺利的毕业并拿到博士学位,找到相对称心的工作。 我们不必非要去说sci与个人的研究水平是否真的相关,也不必非要抱怨所里关于有sci才能毕业的要求,这些都没有意义。关键的问题是sci是衡量一个研究生学习工作优劣的标准,至少目前是这样。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这关系着个人的前途。 客观而理性的说,发表sci可能真的不代表你工作有多努力,或者真的做出了多大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发表了sci,代表了你的成绩获得了认可,而且是国际同行的认可。我们必须承认,大部分的sci研究的水平比较高,比起国内的核心的确要强。而你自己如果能够完成试验,完成sci的撰写投稿以及返修等过程,那就是一个质的提高。 如果更功利一点的说,我们毕业后是要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就目前的就业形势,如果你没有sci,那么我们靠着中科院的牌子,或许可以进一个一般本科院校;如果发表了1-2篇sci,那么可以进一个一般的211大学;如果是3篇以上,那么可以进985高校或者名校。这就是现实,有了sci你就有了谈吐的资本,有了和用人单位谈判的基础。而没有,那么第一拨被扫地出门的就是你,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你。sci就是一个标尺,不论你自己承认不承认,但社会上承认。 所以,还是要重视sci。我说的重视,不是口头上的是啊,很重要啊要多看文献,早点下手等等,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的重视。我们的硕士或者博士只有三年的时间,眨眼即过,我们没有缓冲的余地,所以重视就是要从入学开始,从小处做起,勤学多问,踏踏实实。这样,三年后当你手里握着几篇sci,你的前途就光明了。 另外要说的是,不要以为老板整天催着你写文章是为了他的荣光,他没必要,因为到了他的地位他根本不会因为你多发或少发了一两篇sci而受到影响,他催着你,更多的是为了你好,为了你有个更好的将来。而有这样的老板,我们应该感到幸运。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5337 次阅读|2 个评论
给师弟师妹们的话(1)——关于文献
woodenson 2008-11-17 15:34
这也是毕业前发的一些想法,和大家交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0942e701009fan.html 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突然觉得日子过得好快好快,五年的时光,就这样一下子过去了,就要真的结束我的学生生涯了,心中颇多感慨。在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找工作过程中,很有些感触,说给后来的师弟师妹。 关于文献 说的很俗了的一句话: 要多读文献 。似乎每个读研究生的人都知道,但真正做到能够多读文献,常读文献的学生又有几个呢?不过我还是要说,多读文献。其实,我们的idea基本都来自文献,我愿意用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讲一讲多读文献的好处。 个人觉得自己其实很懒,也很不喜欢读文献,尤其是刚刚入所时,当老板一直强调多读文献时,我基本都当作了耳边之风。后来一直到我开始野外研究工作两年以后,也就是06年5月,当我把普氏原羚与藏原羚的食性试验都做完之后,开始写文章时,才发现自己的试验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关于 样本的伪重复 。而这个问题,还是在我读了几篇相关的国外文献时才发现的。于是整个试验推倒重来,幸好当时野外采样多,而且硕博连读五年时间还充裕,否则顺利毕业是不可能了。又花了小半年的时间才将试验重新做好,文章也到了一年后也就是07年4月才投出去。因此,在整个试验设计过程中,需要我们阅读大量的文献,这样才能考虑的更加全面,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 idea 的问题。最初我的研究内容无非就是食性、生境以及行为,按部就班我应该也可以发表文章,但恐怕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当我收集了两年的行为学数据进行分析并准备写文章时,看到了关于同性聚群以及集群效应的文献。脑袋灵光一闪,原来我的数据还可以这样用,于是我没按原先的计划写两物种的行为节律,转过头来重新分析了数据,对集群效应以及同性聚群进行了相关假说的验证,一下子就是2篇sci。其实,这些idea都来自文献,而如果当初我能够早些接触这些文献,将实验设计的更好一些,应该可以发更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不过我已经足够幸运,就是这一时的灵光,就2篇sci,足以帮我顺利毕业。 由此可知,文献其实是我们研究中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的主要途径,也是我们大脑能够时时更新,时时灵光的主要来源。文献的阅读,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当然,有人会说,现在的文献汗牛充栋,网上随便一搜,成千上万,怎么看的过来。事实的确如此,所以我觉得研究生期间,文献阅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你选定研究方向后,此时你需要了解的是研究概况、研究方法、研究进展等,所以这个阶段其实是最需要多读文献的时间。可以如此安排,先找最近发表的几篇综述以及书籍来看,了解一个大概;然后找几篇密切相关的文献,精读要详细了解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结论、文章的布局等等;之后在掌握了本领域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后,可以粗读一些相关文献。在开题报告前,如果可能,先自己完成一篇 综述 。这篇综述不一定非要发表,而是对自己研究领域的一个总结,要自己写,而不是摘抄或者翻译。第二个阶段是研究过程中,读文献可以适当的放松,主要是要跟紧当前的步伐,这对有些学科相当重要,比如动物克隆,万一你试验还没结束别人都已经发表论文了,那你的研究也没什么意义了,但对我们相对独立的动物生态研究似乎影响不大。第三阶段也就是论文写作阶段,此时当然更要多看文献,写论文可以参照一些模板文章,但前言和讨论一般最考验作者的水平,也最需要大量文献的支撑。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6737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