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查重软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研究生学位论文严重抄袭,责在导师
热度 33 fdc1947 2016-3-4 08:07
研究生学位论文严重抄袭,责在导师 近月来,大家揭露了几起研究生论文严重抄袭的事件。这些事件,较早的如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同一导师指导2006与2005两届硕士学位论文抄袭问题,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2009年的一个硕士生的学位论文抄袭问题,稍后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档案专业2013年一个硕士生的硕士学位抄袭问题,刚才又看到科学网赵美娣老师的博文中揭露的华中师范大学与华东理工大学两个学校2014年两个硕士研究生论文完全雷同的问题。 在这些研究生学位论文抄袭的问题被落实之后,各学校都对事件进行处理,认定抄袭的研究生的学位都被撤销,这是毫无疑问必须要做的,也完全正确的。对于他们的指导教师的处理,各个学校的处理就不大一样了。处理较早的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对于指导教师的处理是 停止招收研究生两年的处罚,可能时间偏早,这个处理应当说畸轻了,同一个导师的两届研究生这样的抄袭,至少说这是导师同意这样做的结果,导师的责任应当更重一点。相对来说,今年刚刚发生的山东大学的处理结果即 取消其导师的指导教师资格,还是较为合适的。而 西南财经大学在2014年的处理意见从媒体的报道看好像未对其导师作处理,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正确的处理意见。 像上面所说的几个事件中,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应当担负什么责任呢?在讨论导师的责任之前,先看看这些导师对事件的认识吧? 据媒体报道,山东大学的那位导师表示,“他自己也感到很纳闷,当初陈振的论文答辩前夕是做过相关‘查重’工作的,不知道为什么“查重”会没有查出来”。在他看来,似乎有一点倒霉,还好像有一点冤屈似的。 西南财经大学的那位导师则强调当时还没有查重软件,说的更加干脆:“ 老师不可能保证看得出来论文抄袭,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有这个水平,因为论文太多了。 ”那就简直是理直气壮,好像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似的。 看来,大概西南财经大学的这位导师当时没有收到处分,所以对于他自己这样的错误并没有很好地反省,对于他自己在学生抄袭一事中的责任缺乏正确的认识。 查重软件只是他人在事后检查抄袭问题中有些用处,完全不能作为导师推卸责任的借口。 过去的那么长时间里,并没有什么查重软件,但是,稍微负点责任导师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做论文,也绝不会像上面所说的几个例子中那样肆无忌惮地严重抄袭的。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的抄袭,可以说其导师不负责任所造成的。 从我和我周围的同事们几十年的工作经历看来,这样的抄袭事件很难想象。我和我周围的同事们与所带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做论文期间(一般要两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至少也要一年)都是在一起工作的。研究生的绝大多数论文题目都是导师制定或导师与学生共同商定的,这些题目大都与导师所进行的研究课题有关。研究生先是要查文献、读文献,开题有开题报告。对于研究生所做研究工作需要的实验手段或理论研究方法,都是在一起研究决定的。每隔一两个星期最多个把月学生就要在组内报告他研究的进展或研究中出现的困难,常常是导师与学生一起商量克服这些困难。学生的研究工作,实验结果、理论处理,都在导师的掌控之下。学生的研究取得好的进展、一个工作要正式发表,都是学生写了初稿,教师修改或提意见让学生重写,往往需要五六遍甚至十来遍,特别是研究生的第一篇文章,往往弄得大家都厌烦了,看看实在没有什么问题,这才敢于投出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都是在上面这样的研究基础之上写出来的,我想, 所有做过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人对于上面所说的过程都是熟悉的。 经过这样的过程,研究生所写出来的论文,虽然水平可能有高有低,在某些情况之下,甚至不排除在个别段落、个别章节的撰写中,学生有抄袭别人论文中文字的可能,但是绝不可能产生全文与别人雷同的结果。 山东大学的那位导师声称的“纳闷”于没有被查重软件查出来,这实在是在狡辩;而西南财经大学的那位教师声称“ 老师不可能保证看得出来论文抄袭,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有这个水平 ”,对于这样的言论,那就应当不客气的冠于“无耻”二字了。 产生上面那几例抄袭事件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导师根本没有“导”。上面的过程一个都没有走过。 这样的根本不“导”的教师,怎么还能够称得上“导师”? 研究生导师应当是研究生严重抄袭事件的责任人。 所以,山东大学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意见,就是取消那位导师的资格,是完全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上面这样的“导师”不“导”的情况呢? 我相信,即使是上面所说的那几位教师,他们对待他们的大多数研究生还应当是花功夫去指导的,特别在他们刚成为研究生导师的时候,我相信他们也一定很认真地指导,一定也像上面我所说的那样去指导从开题到完成论文的整个过程。问题出在后来的研究生扩招过程中。 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有些学校的扩招规模太大,特别是有些学科,主要是那些不用做实验的文法类学科,一个导师每年要招许多个学生,他招这么多研究生根本无法进行具体指导,于是就放羊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种无耻的抄袭现象在那几年最为严重。 另一种情况就是所谓的“在职研究生”,那几年,许多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包括行政领导和技术领导)都想办法要弄一个学位,由于是单位领导,与学校的有关负责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与学校的院系有经济上的联系,导师们对于这样的“学生”也就往往网开一面,不大去管,这也容易出问题。总的来看,最近一些年,这样的事情都在好转的过程中,或者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被揭露出来的明显抄袭之外,如今有很多专门叫卖研究生论文的人,即使是像我这样退休多年的,也还常常收到叫卖研究生论文的邮件。我相信现在也会有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在走这样的不正之道。因为如果没有买方,这些卖论文的家伙是无法生存的。但是, 只要导师是严格遵守教师和科研工作者道德的,是严格指导他(她)的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即使学生想依靠购买论文混得毕业,也很难得逞。 综上所述,研究生论文的严重抄袭现象之所以能够发生。一定是其导师没有负起导师的责任。只要导师负起责任,就绝不可能发生上面说例举的那些严重抄袭。 研究生发表论文,在很多情况下,导师往往作为通讯联系人,那也是表示对于该论文的负责,有功也有导师的份,出了问题也要担负责任。 研究生和他的指导教师是研究生论文质量的共同责任人。 一位研究生导师在几十年的生涯中,所指导的研究生可能数以十计,每一个都要兢兢业业,谨慎小心,认真负责,只要对一个研究生疏于管理,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就有可能酿成难以挽回的大错。研究生指导教师,可不慎欤!
个人分类: 教育|15091 次阅读|48 个评论
你知道抄袭有分十种吗?
Enago 2015-12-24 13:32
抄袭指的窃取他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在相同的使用方式下,完全照抄他人作品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形式或内容的行为。是一种严重侵犯他人 著作权 的行为,同时也是在著作权审判实践中较难认定的行为。 --- 阅读原文请 点击链接造访 【英论阁学术院】你知道抄袭有分十种吗? --- 网站 plagiarism.org 给出了十种最常见的抄袭的形式 ,根据严重程度排名如下: 直接照抄 ——一字不改地全盘照抄他人的工作,并宣称是自己的。 复制粘贴 ——作品的主体部分是直接从另一篇文章复制粘贴而来。 查找替换 ——只是替换其中的关键词及短语,原内容都保留。 拼凑 ——将不同来源抄来的段落拼凑在一起组成一篇文章。 重复发表——重复发表自己的原来的研究内容而不注明引用。(自我剽窃) 混合 ——将复制来的段落完美结合成一篇文章而不注明引用。 内容融合——将多个来源的复制而来的材料融合成一篇文章而不注明引用。 引文错误 ——作品中包括有不存在的引文来源或不准确的信息。 聚合 ——包括适当引文来源,但该作品中几乎没有原创内容。 没有重新表述——包括适当的引用,但过分依赖文字的原来的措辞和/或结构,未用自己的话表述。 Plagiarism.org 的排名根据情节的轻重准确地抓住了不同层次的意图。有一些抄袭行为属于罪无可恕,另外一些则属于无意行为,例如不正确的引文,引号使用位置不正确等。但即使是无意的行为,它也属于抄袭的范围,是不应该犯的错误。 抄袭的目的各有不同,有的学生会在最后期限的压力下会选择铤而走险,认为老师不会使用查重软件来检查作业。有的甚至大段大段地直接粘贴复制,其实他们应该知道某些写得很好的段落放在一篇粗制滥造的文章中是非常显眼的,有经验的老师根本不需要查重软件就看得出哪些是抄的。 抄袭的后果是严重的,根据影响的大小,轻则公开道歉或考试不及格。如果是已发表的论文一经发现,肯定会被撤回。更严重的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现在抄袭的形式也越来越多,给具体界定过程带来很大困难,处罚的量度上也不好把握。因此,相比处罚而言提前教育或重新教育是更为重要的事。 http://www.geteducated.com/elearning-education-blog/10-types-of-plagiarism-and-academic-cheating/ §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 您可能感兴趣的博文: 1. 编辑说文章涉嫌抄袭了,怎么办? 2. “合理使用”和抄袭的界限 3. 学术道德之自我抄袭 ------------------------------------------------------------------------------------------------------------------------------------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4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期刊编辑有多依赖查重软件?
热度 2 editage 2012-11-13 20:18
我投了一篇稿件,因为查重结果有 60% ,被期刊直接给拒了。可是我的文章都是些技术用语,没法替换,期刊真的就这么完全依赖查重软件吗?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剽窃被视为发表文献完整性的最大威胁之一,而最近因为剽窃在撤稿的原因比例增加不少,所以期刊对收到的轮文是否有剽窃行为变得更加警觉。查重软件有效帮助减少重复发表的几率,也提高文献的质量,不过完全依赖查重软件可能会阻碍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像是高度技术性的文章跟专有名词,查重软件就无法精确检查出来。   这个问题在最近由 COPE (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 ,出版道德委员会)委托、浙江大学学报的作者 Zhang Y 与 Jia X 执行的一项 研究 中提及。作者对英语和非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期刊编辑进行了一项严格的调查,了解他们是怎么使用 iThenticate 发行的查重软件 CrossCheck ,我将该研究发现的重点列出如下。   在 219 份回应里,有 42% 的人将 CrossCheck 运用在投稿过程中,但问到对其的依赖程度时,大多数( 66% )的编辑表示他们是将 CrossCheck 报告与编辑部评估/同行评审意见合并使用,而少部分的人( 20% )表示他们只采信软件报告,并将百分比过高的论文直接拒绝;另一小部分的编辑( 10% )说他们会针对有剽窃嫌疑的部分征询同行评审的意见,极少数的人( 4% )会要求作者进行解释。总的而言,编辑无法接受查重结果大于 50% 的稿件并倾向做出“拒绝”的决定。   再者,大部分的编辑不接受直接复制贴上内容,应加以改写并注明引用来源,不过,有些编辑能够容忍在学术论文的材料与方法章节里有一些内容是复制贴上,因为这个部分通常包含技术用语且这些写法没有办法做太大的改变。   回答你的问题:看似许多期刊编辑知道查重软件的限制并慎重的使用它,也会向作者或同行评审员咨询,甚至,他们似乎也注意到有时候改写是很困难的,所以也能容许这些论文。尽管如此,有些期刊编辑过度依赖软件并直接拒绝百分比过高的稿件是不争的事实。像上面提到的调查以及其他的教育活动能够帮助期刊标准化这个项目。   我会建议作者在投稿前先用查重软件检查一遍,相近指数超过50%以上的话就要特别小心,如果重复的内容主要是在材料与方法章节或是无法改写的技术内容的话,可以尝试在说明信( cover letter )中说明。以你目前的情来说下,我建议把与文献重复的内容再看一次,并尽可能改写,可以向外籍同事咨询过或使用语言润色公司服务,确保所有的引用都如实标出。或许你也可以写邮件向期刊编辑解释为何哪一部分被查重标出并请求重新考虑拒稿决定,别忘了重申你研究的创新性与其对既有文献的贡献。 ∷ Eddy 博士国际期刊发表支持中心内容由 意得 辑 英文论文修改 专家 团队 支持提供 ∷ 【意得辑提供专业 英文论文编校 、 学术论文翻译 、 英文期刊发表一站式服务 www.editage.c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同步刊载于 意得辑专家视点 频道: http://www.editage.cn/insights/eddy/期刊编辑有多依赖查重软件?
个人分类: 国际发表要闻|8883 次阅读|7 个评论
论文查重软件真是扯淡么?
热度 14 zyzhai 2012-5-15 00:25
论文查重软件真是扯淡么? ——从科技期刊编辑的视角谈看法 翟自洋 曹广福教授在 《 论文查重软件是否扯淡? 》 中提到,“不要迷信查重软件,我们可以用它来发现疑似抄袭,但要判断是否抄袭,尚需人工的进一步甄别”,作为期刊编辑,我完全赞同。机械地使用查重报告,“喜欢用数字说话,而且只凭数字说话”(吴飞鹏评论),是矫枉过正。博文引起强烈共鸣,大概体现了问题(主要是相似度报告被错误解读)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作者们自觉蒙冤却无从申辩,这份愤慨和无奈,让人唏嘘。使用查重软件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这里我以编辑的身份谈谈体会,与科学网的科研人员和编辑同行商榷。 曹老师博文以张编辑的《自然》通信文章作引。最早贴出的博文写道,“发表在《科学》的文章……论文 70% 以上存在抄袭”,近日看,“《科学》”已纠正为“《自然》”,“ 70% ”已改为“ 31% ”——或许曹老师意识到“ 70% ”是记忆偏差,或有热心读者指出数据不实,总之,有错速改,要赞。曹老师博文中提到“ 31% 以上”,《自然》通信文章中,“以上”是没有的——微小错误,无伤大雅。就曹老师对张编辑文章的意见,我提三点看法: 其一,“浙江大学学报论文 31% 以上存在抄袭”,这个说法比较含糊,容易让读者误以为是 31% 发表的文章,事实上,《自然》文章的标题,写明“ 31% of submissions ”,亦即投稿(在科学网就此话题热火朝天讨论时期,有一篇博文标题赫然是“ 31% 发表的文章……”)。熟悉张编辑的人知道,她是务实、向前看的人,她以五六人的团队承担 3 份月刊(均被 SCI-E 收录)的编辑出版工作,团队成员常常是 5+2 ,白加黑,并没有闲情逸致去查此前发表的文章。从字面理解,既然用了软件,假若还有 31% 发表的文章存在问题,无异于自掌嘴巴(但很多读者和媒体似乎还真这么认为)。因此,指明是投稿,有必要。顺便指出,浙大学报英文版也有相当比例的国外投稿。 其二,曹老师的说法,容易让人理解为浙大学报英文版编辑部仅根据相似度比例判定是否抄袭。事实并非如此。分析相似度报告时:排除作者单位、参考文献,等;考虑雷同的对象是他人文章,还是作者或其所在课题组的文章;是否引用文献;高相似段落是否出现在结果、讨论等章节;等等(在 《 遏止学术不端行为 保护科研原创成果 》 一文中,我们总结了五种不规范情形)。对于疑似抄袭,首先得到作者反馈,结合作者意见评判。发现字句抄用,善意引导,并不上纲上线(对于学术规范,我们有些教师也未必有清晰概念,学生常常也是受害者),却绝不熟视无睹;对于蓄意一稿多发等恶性不端行为,则义正词严,入黑名单,甚而反映到所在单位。近日,我们碰巧遇到一例,会议论文扩展,作者有意隐瞒,文字相似度高,主体部分已在会议论文中体现。征询西班牙评审人意见,“ definitely not supporting the author’s omission ”(绝对不认可作者的隐瞒),文章“ add two important points ”(增加了重要的两点),有发表价值,但“ it is at your discretion ”(决定权在编辑)。权衡之下,虽对作者有意隐瞒感到不爽,也完全可以以此为由拒稿,但考虑到他所发表的会议显示度小,决定发表。 其三,曹老师认为应区分文字抄袭和论文抄袭,对于文字模仿则不必过于较真。“论文抄袭”的定义似乎并不清晰,我理解曹老师指的是思想、方法、数据等方面的抄袭。但,事实上,无论在欧洲、美国,文字抄袭同样是严重的不端行为。据施一公老师 博文 ,在美国有些机构,连续 7 个英文单词的雷同(应指未加注引号),原则上即可认定为抄袭(不知我们有没有普遍认可的中文抄袭标准?)。以此衡量,我们的问题是严重呢?还是严重呢?还是严重呢?张编辑的通信文章,标题是《自然》编辑所加,原文只说“ unoriginal material ”(“ unoriginal ”所指较为宽泛),但人家编辑认为,抄一句也是抄,故直接在题目中加上“ plagiarized ”。正如我们说,五十步与百步,本质上没有差别。扪心自问,对于顶尖期刊和一般期刊,大家的写作态度和标准是否有所差别?个人推测,至少在一部分人,并非一视同仁,虽然口头未必承认——学术本在高处,应由精英承担,对学术的敬畏,难道应该有双重标准么?往深处分析,文字意味版权,严肃对待抄袭,实质上体现了对知识产权的敬畏。当前,对知识产权认识不足,保护不力,是很多问题的根源。国家要想真正强大,唯有实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长痛不如短痛。培养这份敬畏,何不从严肃对待文字抄袭开始呢?个人认为,张编辑与《自然》编辑合力,让大家真正严肃面对这个早已普遍存在却见怪不怪的问题,善莫大焉! 论文查重软件是否扯淡?非也。相似度报告让作者感觉被冤枉(虽然“冤枉”并不一定是事实),并非软件的错。正如个别交通警察滥用摄像头,隐蔽拍摄,谋取私利,不能因此归咎于摄像头。既然并非所有人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摄像头就有存在的理由。 查重软件生成的相似度报告是中性的,抄袭与否,由人认定。判定文字抄袭,是编辑分内事,专业人员未必能把握文字抄袭的标准,或倾向于对文字抄袭宽容。当然,编辑应具有一定专业常识,如有疑难,应参考专业人员意见,同时结合作者的反馈——有经验的编辑可以通过与作者的沟通明晰自己的判断。参考文献的相似通常可以忽略( Crosscheck 提供一选项,“包含 / 排除文献”,我们一般选“排除”),事实上,据曹老师博文,中山大学并未宣称文献雷同为抄袭。 软件对数学公式、插图常常是无能为力的,对于蓄意造假,自然也是爱莫能助。但,根据软件生成的报告,按图索骥,对文字相似度较高的文章作进一步比对分析,或有更多发现。应用数学类文章,从文字的高相似度入手,或可发现公式的抄袭。有些报告给出的相似度比例并不高,但是,比对全文,发现图表有严重雷同。 假如没有软件,编辑只好大海捞针,或者瞎猫撞死耗子了——别说,有时还真撞上,且不止一次。透露一个小技巧。在查重软件面世前,我在编辑文章时,把一些令人困惑的中国式个性表达,加引号,拿到 Google 去搜,有时检索结果就那么几条,基本上就是该作者的文章。一比对,嘿,几乎雷同!重复发表得以在最后时刻避免。虽然偶尔也能逮着,但编辑始终提心吊胆,无助感挥之不去。前几年,编辑们开年会,常常诉说层出不穷防不胜防的重复发表令人头痛不已。现在,这样的场景不多见了。刚刚看到 《 愤怒!审稿遇到一稿多投! 》 ,不知编辑部在送审前是否查重?如能在送审前发现问题及时退稿,可以节省曾老师们宝贵时间。 无论用于查英文还是中文,无论 Crosscheck 还是国内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软件的功效,有赖于背后的全文数据库支撑,同时,应能实时搜索网上的公开资料进行实时比对。工作中遇到一例, Crosscheck 未发现异常,但通过上述小技巧,避免一起重复发表(请大家宽心,作者来自国外)。咨询 Crosscheck 技术人员得知,发表该作者论文的期刊,其网站不允许网络爬虫访问全文。查重软件面世不过数年,正如人的成长需要时间,软件的成熟也非一日之功。一方面,随着得到更多机构的支持,用以比对的全文库逐渐全面,另一方面,技术在不断进步。可以预期,遗漏和误报相似度的概率将持续下降。另,据说,有机构在研究查公式相似度的技术。技术日新月异,谁敢断言公式无法查重? 软件报告被误读,作者被冤枉,相信的确时有发生。矫枉过正,乃是常情。清者自清,作者如若心中无愧,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报告,对待错判,据理力争。很多时候,作者未必被冤枉。我们少数人的问题,不是直面错误,知耻后勇,而是耍小聪明。譬如,大段抄用,为蒙混过关,改动个别字词,甚至不惜把文章改得语句不通。虽骗过软件,但骗不了自己,也未必改得了抄袭的本质。 当务之急,我们需要提出真问题,然后沉下心来解决之。把软件的问题归软件,人的问题归人(或者说,软件设计者的问题归设计者,软件使用者的问题归使用者),(判断抄袭的)标准的问题归标准。譬如,使用者自身的学习(如何科学地解读相似度报告),对软件及用以比对的全文数据库的完善,等等。使用者应审慎地对待相似度报告,对于文字的过度模仿,注重引导教育,不轻易扣帽子。 国外众多高校,如哈佛、普林斯顿等,有自己的判定抄袭的细则——敢问国内情况?国外学术诚信教育从娃娃抓起,国内又如何?戴世强教授 博文 提到,他们课题组制订了一套可执行的学术规范实施细则,课题组所有成员严格执行——这实在是戴老师的学生们的幸运。一个想法,戴老师们把自定标准贡献出来,取长补短,形成国家层面的标准,进而纳入各级学校课程,如何?据悉,国内已有机构在制定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标准。窃以为,细节和可操作性是关键。标准要被大家普遍认可,需要广泛征求各学科科研人员的意见,有大量工作要做。我真心为这样的举动叫好,衷心祝愿他们成功! 最后,提出三个疑难: 1. 怎么看待原封不动整段搬用自己早先文章的表述? 2. 会议论文扩展,需有怎样程度的差异,才可以在期刊发表(用百分比,含糊,难把握)?关键看什么? 3. 生物医学经典方法,如细胞培养( cell culture ),蛋白质印迹分析( western blot analysis ),等,是否可以搬用经典描述? 欢迎科学网的广大研究人员和编辑同行多多建言,形成共识。在此谢过!
18363 次阅读|29 个评论
[转载]学位论文查重的喜与忧
snowsugar 2012-5-8 10:49
我校自 2008 届毕业的研究生开始,已全面推行学位论文查重工作。即毕业论文提交评审前,必须经过学术不端软件系统进行查重比对。如果查重率大于等于 30% ,属于抄袭严重。直接推迟学位论文的申请和答辩,进行整改,半年后方可重新提交申请答辩。这一举措,无疑给那些平时不努力、工作马虎、想在学位论文上蒙混过关的研究生当头一棒。以往未进行论文查重前,少数学生平时混日子,在外兼职,几乎到了提交论文最后期限的 1 个月内,才开始忙碌。靠着文献数据库的几篇类似论文,进行 Copy 、整理后,形成 40-50 页的学位论文,提交答辩,混得学位。更有甚者,从头抄袭到尾,连“致谢”内容,也是一字不改的抄写。结果出现导师的姓名张冠李戴,也就不足为怪了。 随着查重工作的全面铺开,肆无忌惮抄袭的状况不再轻易出现了。比如,前几天我就参加了学院组织的论文形式的集中审查,感受最深和最明显的变化是,“致谢”部分文字多了,表达感情的方式丰富多彩了。另外, 80% 以上的论文查重率低于 5% 了。——这就是感觉到的论文查重政策的欣喜之处。 然而,文字查重过程中,软件是死的,人是活的。看看少数学生是如何处心积虑应付查重的对策,就会感觉到查重政策的悲哀之处了。 1 、 查重软件目前仅仅能对文本文字进行对比、处理,对正文中的图片、公式等非文字内容还不能很好识别。一方面,公式、图件在一般的理工类学位论文中了,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也是学位论文中重要成果的体现。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将文字有意识的转换为图片插入到正文,逃避重复字数或段落的计算。 2 、 提交前,许多学生会自己先利用查重软件进行反复自查,发现重复过多的段落,立马进行文字顺序颠倒、交换,甚至故意把句子弄的不通顺、不合常理等手段,顺利逃避软件的检索。 3 、更为甚者,直接删除抄袭的大段章节和文字部分,等到查重结束,符合要求了。再添加或修正那些不通顺、不合常理的文字叙述或缺失的大段文字。 总之,计算机识别比人工识别快捷,但没有人的干预情况下,漏洞还是很多的。现有查重软件的局限性可能还很多,逃避的手段肯定还不仅仅局限于此。学位论文查重是简单的监管手段,而不是目的。硕士论文毕竟是你一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取得成果的记录。所以,研究生本人的认真态度和自觉性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导师从源头上对论文的质量严格把关,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5437-438301.html
个人分类: 科研道德|2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ZT)调查称高校毕业论文“查重软件”网上热卖(图)
snowsugar 2012-3-31 13:52
爱老虎油 2012年03月30日 转载 (12) | 阅读( 1865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眼下高校的毕业生们,除了希望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最心急的还是自己的毕业论文能不能顺利通过答辩。为杜绝毕业论文抄袭,近年来不少高校在审查学生论文时引入防抄袭软件;有政策就有对策,不少毕业生为求论文顺利过关,纷纷在网上买起了“查重软件”。   今天上午,在淘宝网,记者输入“论文查重检测”关键词,显示的商品信息超过2800条,其中不乏“万方”等品牌。价格方面,各商品的检测从千字1元到万字1元不等,检测时间大约需两小时。记者注意到,这些商品的交易量都非常大,如一款“万方论文检测”商品,近期有7733人成功进行1.6万笔交易。   多名正在使用查重软件的高校毕业生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对于论文的原创性要求越来越高,几乎全部拟定为优秀的毕业论文和相当比例的普通等级论文都将被“防抄袭软件”检测一遍。一旦论文被认定抄袭,该毕业论文就很难获得通过,毕业生也将无法顺利毕业,甚至还会遭受处分。“事实上,现在大家都在忙着找工作,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写论文?很多人都是从网上down(下载)几十篇论文,然后拼、接、凑出毕业论文的。”一位本科毕业生坦言。   为防止自己拼接的论文被查,许多毕业生就纷纷用起了查重工具。将自己的论文上传至特定地址进行检测,大约耗时两小时后,就能收到自己论文的重复比例报告。由于涉及正当引用,一般高校都会允许毕业论文有一定比率的重复率,通常在20%左右。一旦自查超出规定比例,毕业生们就得开动脑筋想各种对策了,“一般我们会用换字、删句、错开句、换一种说法等方式,有时候比例一直超出1%,那就只能不停的修改,力求安全。”某高校毕业生张凡告诉记者。   对于“查重软件”,一些高校的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听说过自己学生在使用,“他们能用好软件,提高论文质量是好事儿;但如果用来投机取巧,那就大错特错了。”北京大学法学院一位教授告诉记者,论文审定最终还是由老师人工进行的,可能查重软件通过了,但被老师发现内容相似度太高,一样会被认定抄袭,“毕竟我们阅读过的资料比他们多得多。” http://i.feixin.10086.cn/feed/38d29adnu48v6?regid=405160
个人分类: 科研道德|194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