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双春

没有学懂大学课程,能否做出好研究
2022-08-17 10:49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不久前,在一次和学生的交谈中,几位已被录取读研的本科生说,他们曾围观过一次专家学者针对某科学理论的争论,感觉参与争论的老师们都非常厉害。相比之下,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所知,完全听不懂老师们的争论。甚至有学生提问,如果读研时绕不开这些争论的理论,是否很难有成就?相关理论还有没有拓展的空间和可能?若有,他们读研时可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或方向?

笔者问学生是否通过了课程考试,他们都说通过了,有的学生甚至拿了很高的分数。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感觉心虚,似乎还什么都不懂。

据笔者所知,学生中类似心虚和有担忧心态者并不在少数。比如,今年三四月份,笔者走访学生时就曾听到有人忧虑量子力学太难了,学不懂怎么办。他们甚至直言,即使自己会做题目,也说不清甚至说不出道理。

如果一个人没学懂大学课程,是否依然能做出好的研究?

没有读懂“很正常”

首先必须明确,如果一名学生通过了课程考试,甚至拿了很高的分数,但仍感觉没有学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老子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也就是说,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最好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了,这就是很糟糕的。

根据大学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标准,学生毕业与否取决于是否通过了课程考试,而学生优秀与否则取决于考试的分数。因此,不管学生是否学懂了课程,或者学懂了多少,只要通过了考试,特别是还能获得高分,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如果学生通过课程考试后,不仅没有洋洋自得,还感觉心虚,觉得什么都不懂,这就是一种“知不知”的状态。人的进步最怕“不知知”。能做到“知不知”,成为“圣人”或是早晚的事。

其次,感觉没学懂某些课程或其中的部分内容很正常。

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感觉,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这些课程或内容原本就很难学懂。正如物理学家费曼所言,世界上没有人真的懂量子力学。有些课程连最聪明的脑袋都搞不懂,常人感觉很难学懂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大学的课程教学方式往往不是为了让学生学懂。剑桥大学教授马尔科姆·朗盖尔在其所著的《物理学中的理论概念》中,曾针对大学课程教学写道,“讲课者感到有如此多的材料应该被包含在课程中,所有的物理大纲都严重过量,他们一般很少有时间去问‘所有这些讲的是什么’。”

对此,我们也都有体会——讲课者就像领着游客匆匆赶行程的导游,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一门门课程或一个个知识点上“打卡”,表示来过或“到此一游”即可。

“打卡”一个景点与研究一个景点,对该景点的认识和理解显然大相径庭。老师不思考自己究竟在讲什么,学生既不被引导,也不主动思考自己正在学的是什么,期望这样的教和学能搞懂某些课程,无异于天方夜谭。

三是我们没有下定决心或没有足够动力去学懂。除非在本专业的智力或学习能力的确有问题,否则很多时候,学生学不懂并不是真的“学不懂”。因为“学懂”的先决条件是想学懂。我们是否想学懂或想学到什么程度,往往会被用现实或功利主义眼光裁量。

正如英国天体物理学家朗盖尔所说,“只有当答案确实很重要,当你作为科学家的声誉依赖于能否在研究环境中进行正确推理,或者更现实地说,当你做原创性研究的能力决定你是否被雇用,或研究基金能否延续时,你才是在做物理或理论物理。该过程与完成答案就在书背面的习题很不一样”。

准备读研的学生感觉没学懂某些课程,并因此产生危机感,这是他们产生学懂这些课程的动力的一种表现。如果对他们来说,今后读研或做研究时面对的问题至关重要,并且需要用到这些课程时,相信他们会很快学懂这些知识。

最后,即便感觉自己没有学懂某些课程或其中的部分内容,也不必纠结于此。无论是学懂旧课程还是创造新业绩,都要往前走。

学懂课程最有效的途径往往不是纯粹学习,而是实际运用,特别是上文提到的在原创性研究中的运用。因此,学生纵使感觉没学懂某些课程或者其中部分内容,也不必在此作过多停留,更不必用其打击自己读研或做科研的信心。

别说懂不懂,会算或会用就行

幸运的是,即便没有学懂某些课程,也并不妨碍我们做一些与这些课程密切相关的事情。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运用知识,而不是理解和掌握知识。这就如同打仗,贵在使用武器,而不是理解武器。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说法并不是否定学懂大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是强调在理解和运用知识方面,我们不必“钻牛角尖”。

至于有学生提出,读研可否以解决教材上的所谓“争论”为研究课题,我的建议是,与其死磕教材,不如到学科前沿找问题,除非你的专业就是课程教学。

在这方面,量子力学领域的“闭嘴计算诠释”值得借鉴。

据《量子现实》一书的作者吉姆·巴戈特所言,量子力学诞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哈佛大学的教授们告诫物理专业研究生:不要去碰量子力学诠释之争(号称“世纪之争”),“如果你让自己被这些无聊的事情分心,将永远拿不到博士学位”。这样的告诫无异于接受了美国物理学家戴维·默明创造(也有人认为是美国物理学家费曼创造)的“闭嘴,计算”说。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别说懂不懂,会算或会用就行。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作为探索未知的方式,科研贵在创造新知识和为人类增加知识。如果你没有搞懂教材上的某些内容,极有可能只是你个人的“无知”,而不是全人类的“无知”——全人类中只要有一人搞懂了,你哪怕是第二个搞懂的人,也只是表示你个人的“无知”。所以,即使你费九牛二虎之力把它们彻底搞懂,也只是个人的收获,充其量对别人的理解有帮助,但很难被承认为科学成就。

总之,本科生感觉没有学懂某些课程或其中的部分内容,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于读研和做研究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重要的是,不要因此停下来,而是要继续往前走。如果读研或做研究,最好直奔科学前沿。因为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反推学懂之前不明白的知识;另一方面,正如打仗最好上前线一样,那里有更多、更重要的“建功立业”机会。

(作者系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