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亮点解读
2020-10-26 21:33

   7月27日~31日,第34届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AAIC)成功举办。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致力于推进痴呆科学研究的会议之一,本届AAIC会议针对预防、诊断、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公布了哪些最新研究发现,又为战胜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何种新思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届AAIC会议科学项目委员会主席、阿姆斯特丹阿尔茨海默病中心主任Philip Scheltens,对此次会议值得关注的亮点进行了解读。

 

   问:在新冠疫情冲击之下,今年的AAIC会议和往年相比有哪些不同?

   Philip Scheltens:今年AAIC会议首次采用了线上会议的创新形式,由原本在阿姆斯特丹会议现场的6000人规模升级为最终3.5万人报名参加的线上会议。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从基础性研究、生物标志物到临床研究等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的各项主题一应俱全,更多人因此而受益于本次会议的科研探讨和学术交流。

 

   问:您认为在5天的会议中最具亮点和科研价值的是哪一天的会议内容?

   Philip Scheltens:本次大会最大的亮点之一来自于第二天的生物标志物主题日。当天举办的各个专题会议都是围绕生物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而展开,而其中最重要的研究进展之一就是反映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血液生物标志物。

   就如当天发表的一项关于新型血液检测的研究,通过血液检测一种被称为P-tau217的tau蛋白,能够在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出现20年前就发现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异常,这意味着它可能是对阿尔茨海默病具有很高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

   同时,针对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PET成像研究,无论在突破程度还是在进展速度方面,都具备了惊人的开创性,相信在未来还将有更多配体来帮助我们检测其他蛋白病。

   

   问:除此之外,您认为这次AAIC会议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研究主题?

   Philip Scheltens: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这类患者在相对较早的年龄就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没有家族史背景,也没有携带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不同于其他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类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病征,而且病征并不体现在记忆方面,而是会出现如视觉空间差异、视觉感知障碍、甚至是语言障碍等情况,因此如何能识别出此类患者并研发出早期诊断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于临床试验非常重要,因为他们具备了最为纯正的病理状态。围绕这类患者,阿姆斯特丹阿尔茨海默病中心已有非常悠久的研究历史。同时在全球范围内,Liana Apostolova教授展示的LEADS项目(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纵向研究)将遵循特定的逻辑顺序,对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推进治疗。

 

   问: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法,本次AAIC会议是否为大家带来新的发现?

   Philip Scheltens:我们发现目前正有越来越多药企研发的化合物是针对淀粉样蛋白或tau蛋白为靶标而开展的。比如Cognition Therapeutics公司在会议上展示了他们的化合物测试结果,表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突触功能有所提升,而且突触功能已经可以通过脑电图或PET扫描成像。

   在这次大会上,我们还了解到微生物组的治疗方法。绿谷制药的研究团队向大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实际上可能对脑部神经炎症特性产生直接影响,其研发的新药“九期一®”具有完整、与众不同、令人兴奋的作用机制。在中国开展的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证明,随着治疗推进,“九期一®”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产生了有益的影响。接下来绿谷制药将在全球开展III期临床试验,针对欧美不同体质的人群来验证“九期一®”在中国临床显示的药效。

 

   问:还有哪些新的研究发现和成果对于预防或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起到了帮助?

   Philip Scheltens: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延缓或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所作用。会议期间,《柳叶刀》杂志发布的最新报告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份报告通过研究发现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除了已知的九大危险因素——高血压、胆固醇、吸烟、抑郁、社交孤立、缺乏运动、早期受教育较少、中年听力下降、晚年患糖尿病——与老年痴呆症有所关联外,报告增加了另外3个同样重要的危险因素:饮酒、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和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这个危险因素尤为令人担忧,在此我们要向全球政府再次发出保护环境的呼吁,因为这对于预防老年痴呆症也非常重要。

   就目前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开展的老年痴呆症治疗而言,我们必须同时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不仅要坚决推行各种可行的生活方式干预来预防疾病,还要着眼于新药研发来阻止这一疾病的发展。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0年10月刊 溯本追源)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