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书写时代责任
2021-03-16 02:08

   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一夙愿的实现,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干部群众一条心。过去8年,全国累计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近1.6万亿元,1800多名同志将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征程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科院在全国范围内共派出科技副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扶贫干部300余名,目前仍有90余名干部坚守在各自扶贫点。此外,全院数百名科研人员也冲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以各种方式参与扶贫工作。一大批心系民生、无私奉献的科技扶贫人才,有力支撑了帮扶地区产业发展和脱贫增收,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欢迎和认可。

 

曾馥平 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副县长

   1994年,我初到广西环江县开展扶贫工作,就被大石山区里老百姓恶劣的生存环境所震撼。每当回想起这一幕,就让我感到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的责任和担当,一股为毛南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使命感、紧迫感油然而生,这也更坚定了我扎根环江、坚持扶贫的决心。

   26年来,在党中央英明领导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依靠科技,不断创新扶贫理念和扶贫模式,助推环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在我看来,将科技和扶贫结合,就会取得1+1>2的效果。20多年扶贫工作的经历,使我深深认识到只要是为老百姓着想、为群众做事,他们就会为过上美好生活而积极奋斗,也会感党恩、谢党情,一心一意跟党走。脱贫不是农村发展的最终目的,进一步发挥科技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才是未来农村的面貌。

 

张铜会 西北研究院研究员、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副旗长

   记得在库伦旗人大会议履行挂职副旗长的时候,站在国徽下手扶宪法庄严宣誓之时,那种潜在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便油然而生。我默默地想,投入到脱贫攻坚事业中是正确选择,困扰中国几千年的贫困问题终于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破解,我为能有幸参与其中并奔赴一线而感到无上光荣。

   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干部,应当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不仅要“纸上绘蓝图”,更应该“实践出真知”,将科技文章写在库伦旗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心中,写在内蒙古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和乡村振兴的大地上。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立足科技成果引领,从农牧业产业发展到生态恢复,从教育扶贫到心理学扶贫、健康扶贫,从光伏扶贫到人才培养再到合作社集体经营模式的探索……到2020年10月,库伦旗贫困人口实现全部清零,结束了长达34年的贫困史。

 

徐海涛 成都分院扶贫工作队队长、四川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龙池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成都分院作为中科院的派出机构,需要继续不断发挥科技主力军的优势和科技帮扶特色,向区域输入科技活力,大力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我作为一名驻扎基层的扶贫干部,将牢记使命、下足功夫,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任务中扛起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旗帜,带领我们的工作队继续发挥“科技国家队”作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科技的力量补足脱贫攻坚中的短板,以更高的激情带动和坚定贫困户脱贫攻坚的信心。

 

秦新民 新疆理化所五级职员、新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巴格齐村驻村第一书记

   2020年我响应党的号召,从城市来到农村,义无反顾两次驻村,以解决农民实际困难为初衷,以提高农民收入和满意度为重点,担当奉献、克己奉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

   进驻巴格齐村后,我每天坚持走村入户了解农民需求和产业发展状况,积极探索新型发展模式,着力“优传统、壮主导、实特色、重结合”,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几年来,新疆理化所第一书记一茬接着一茬干,舍小家为大家,用他们的辛苦换来了群众的幸福,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拥护和爱戴。

 

沈思源 合肥研究院服务中心副主任、安徽六安市金寨县包畈村驻村第一书记

   2017年,我带着科技扶贫的使命来到包畈村,才知道山区的条件比想象中还艰苦。当时全村未脱贫88户,多是硬骨头,怎么做、如何干,心里没有底。4年的扶贫工作,来回包畈村300余次,加班90余天,不能享受高温假和年休假,但我们深知科技扶贫是中央给科学院的光荣任务和使命。

   一路走来,为村民服务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远大于和家人少些团聚的遗憾。包畈村于2018年顺利出列, 119户贫困户434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零。我相信科技扶贫一定会造福于民,相信合肥研究院定点帮扶的包畈村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田通 离退休局综合处业务主管,贵州水城县蟠龙镇党委副书记、院坝村第一书记

   2018年9月,我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来到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国家深度贫困县水城县院坝村担任第一书记,任期两年。为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我主动申请延期驻村工作。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我们一定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感谢组织给我这个平台,让我能有机会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亲历、见证这一伟大事业,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的收尾之际,更加深入地了解国情、体察社情、体会民情,让我在基层历练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在党性锻炼和政治历练中提高政治能力。

 

江平 福建物构所高级工程师、福建屏南县寿山乡郑洋村驻村第一书记

   在这3年驻村帮扶工作中,在各级领导关心帮助下,郑洋村于2019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在此,我深知要办好农村的事情,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在各项工作中抓支部带支书,增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激发郑洋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3年来,我始终不放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念和理想,通过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团结带领村民逐步树立起“弱鸟先飞”的意识,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大力发展郑洋村的高山葡萄和茶叶、粽叶等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村里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迈上小康路。

 

陈正文 兰州分院扶贫办主任,甘肃宕昌县南阳镇王能干村、车拉乡好地坪村原驻村第一书记

   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受命在甘肃宕昌县南阳镇的王能干村、车拉乡好地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至今,我兼任兰州分院扶贫办主任。5年来,我一直奋斗在脱贫攻坚最前线,我们单位、我的团队、我个人一直都殚精竭虑,用心用情地开展帮扶工作。我们帮扶的村全部如期脱贫摘帽,我也见证了曾经的贫困村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引领下,在基础设施建设、惠民工程实施、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思想观念进步等方面所发生的历史性剧变。

   尽管不再驻村工作,但我仍然是单位帮扶工作队的一员,将一如既往、尽心竭力为决战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为今后的乡村振兴不懈努力。

 

韩力 离退休局宣教活动处副处长、贵州水城县蟠龙镇院坝村原第一书记

   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按照中组部和中科院的安排,在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县蟠龙镇院坝村挂职第一书记。我带领村两委班子,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充分发挥我院科技扶贫优势,在村民中推广云茸蘑菇原生态种植、石漠化荒山治理、小黄姜种植及资源再利用等扶贫项目,实现了对329户贫困户的走访全覆盖,建立云茸种植示范基地、打造宝露山,建立“第一书记讲党课”制度,任期内减少贫困户169户,减少贫困人口660人。

   如今院坝村已如期脱贫,水城县也脱贫摘帽,这是党带领人民努力拼搏奋斗的结果。我为能挂职于这个伟大新时代而感到无比光荣,为能在院坝村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而感到无比自豪。

 

陈华 兰州分院综合处业务主管、甘肃陇南市宕昌县车拉乡吊堡子村原驻村第一书记

   一年扶贫经历,终身从中受益。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有幸参与脱贫攻坚这一时代伟业,成为一名奔跑在扶贫一线的光荣的驻村第一书记。无数次,站在山巅听风望月思索;多少回,对接山外牵线搭桥助困。初心,于扎根农村中愈发闪亮;使命,在服务群众中倍觉重大。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前不久,陇南市宕昌县如期脱贫摘帽。捷报传来,颇多感慨:为广大父老乡亲脱贫致富而高兴,为自己有幸参与脱贫攻坚而自豪,更为即将描绘的乡村振兴蓝图而憧憬、振奋!

 

钟彩虹 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主任

   我研究猕猴桃29年了,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每次到贫困地区,面对贫瘠的土地和朴实的农民,都会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盼望着科研成果能为广大的农村服务、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要实现这个愿望,光有优良品种和研发技术还不够,还需要深入基层,推广到田间地头,要农民掌握猕猴桃种植技术,完成这“最后一公里”的路程。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就是我的初心。常年奔波在贫困地区的田间地头的我已成为果农们的知心朋友,他们私底下称我是“农民科学家”。这个称号是对我们用科技助农、科技富农的实际行动扛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担当的最好肯定。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21年2月刊 特别报道)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