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管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69786

博文

基本科学数据库ESI的指标简介

已有 10606 次阅读 2012-3-6 10:07 |个人分类:文献计量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数据库, face

ESI只会列出被引次数达前1%的科学家与机构,及前50%的国家与期刊,我们可于ESI中查询并排序这些入选单位十年的论文数、被引次数以及平均被引次数。除此之外,ESI另提供高被引文章、热门文章与研究趋势等信息,其中重要的几项具体指标包括:

l         论文数(Papers:论文数代表在该段ESI收录时间中,以该单位名义发表之论文总量,可表现出该单位学术研究成果的产量。

l         被引次数(Citations:被引次数代表在该段ESI收录时间中,以该单位名义发表之所有论文,于此段时间内被引用之次数加总。被引次数可反映该单位文章被利用、对日后科学进展造成影响的程度。

l         平均被引次数(Citations Per Paper:平均被引次数为上述该单位之被引次数除以论文数后之平均数,意即估算每篇文章平均会被引用多少次,目的在评估该单位每篇论文的被利用程度或影响程度。平均被引次数若单独使用,较易产生偏颇,须与论文数及被引次数配合使用。

l         高被引文章(Highly Cited Papers:在该段ESI收录时间中,将文章分年分学科评估,被引次数达前1%的文章即为高被引文章。因发表越久的文章被引次数越有可能较高,且应用科学类文章的被引次数也较可能高于基础科学,此定义可排除时间与学科对引用次数造成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ESI中所有计算或比较的年度,都是以文章被收录进系统的「数据库收录年」(database year)为准,并非文章的原始出版年(publication year)。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15-544596.html

上一篇:最新985高校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学科数排名
下一篇:基本科学指标ESI的学科分类方法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