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天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orongzhen

博文

科研小体会

已有 4178 次阅读 2009-7-23 17:5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研, 体会

科研入门难,想有突破性的成果也很难,其它的就很简单了!

   运气好的话,有个很好的导师领着你入门,比较惨的话就得靠自己。我知道的最厉害的人就是台湾中央研究院的张子文教授,他读本科的时候就凭自己的头脑发了一篇Nature。不服不行,很多道上的人也许这一辈子都发不了,甚至都没投过。科研的基石就是发现问题,这需要去读大量的文献,还要会分析,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要的问题,很多人就是不知道怎么找课题,找有卖点的课题。我想每个人都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但是很多都是暂时没办法解决的,或者是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想这种问题也只能是茶余饭后放松一下神经而已。

  有了问题,自然要找觉得问题的方法和模型,尤其是对做理论的人。开始的时候还是只能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借鉴别人的思路,是为拿来主义,但是很多人就一辈子拿来主义了。中国国内的学术水平普遍很低,也就是主要因为老是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更多的是跟着自己人屁股后面走。大家都忘了科研需要创新这条精髓了。

  理论总是有很多近似和假设,在一定条件下能适用于解决很多问题。很多人只知道用了近似,但是没有对近似有定量和定性的理解和权衡。具体到单个课题的时候,一般需要通过比较来得到有用的信息,包括横向的和纵向的。做研究也总是从简单到复杂,很多简单的东西和模型已经包括了大部分重要的信息。有了好的结果,还要善于分析和挖掘,这也主要体现在写的文章上面,有的人讨论写的很精彩,提炼了很多新的有意义的东西,有的人就是泛泛而写。写文章就像做广告,把所有的亮点和卖点拿出来,才能打动编辑和审稿人。

  做科研需要自信,只有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别人才会觉得好。

  做科研也需要学会坚持,在编辑和审稿人不断打击下越战越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做科研还需要学会放弃,树枯了要砍,鸡肋要尽早扔。要相信自己还会有更好的机会做更好的东西。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4990-245163.html

上一篇:吃意大利西餐正餐得穿长裤
下一篇: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很少听说抢银行的

1 孙学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