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与台湾学者探讨信息哲学问题

已有 4641 次阅读 2010-9-3 12:03 |个人分类:科研备忘|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信息哲学, 虚拟场论

按:台湾的林裕仓先生曾在我的博客上将其文章链接告诉我,我也将他的文章成功下载。但此人非常谦虚与客气,同时也透着一股闯劲,这是难能可贵的。而且我也觉得他还是有些思想的。现将我们的电邮与诸位分享。林先生“现任台湾"九方研究室”负责人。他曾先后获得台湾中原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都市计划硕士学位。由于自小热衷于科学与哲学的研究,所以于不惑之年毅然改弦发奋于“信息与气理哲学”的研究;因其思想范畴颇具前瞻性,而获台湾辅仁大学破格录取能同时在哲学研究所修习硕士及博士双学位的研究生,此举前所未有;林先生去年已完成硕士学位,目前尚在撰写博士论文之中,就学期间先后发表相关论文十数篇。”这就是他给我的简历的一部分。

第一封: 2010/08/06

见到您在我博客上留下的链接地址并顺利下载了您的文章“从‘虚拟场有’方法看中西哲学范式之转换——浅谈‘易场信息系统’与‘炁’的形上原理”。我对您的工作挺有兴趣,不知您的博士论文是否已经出版了?希望我们以后能够多交流。

第二封:2010/8/7

很高兴接到您的来信,晚辈早已仰慕您的哲思。大家多说:“21世纪是中华文化擅场的时代”,但如今只闻楼挮响,不见佳人来,中国哲学尚在为合法性上争论不已;此议题梁簌溟早有定解:“中国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早熟”;过去就因为早熟只注重其梗概,而忽略了枝叶;如今,恰得其反,舍本逐末,中体西用了一世纪只能随西波逐流,为他人做嫁或顶戴瓜皮帽身穿西服甘作一个食古不化的烘冬老人罢了(短评略显过当,闻者请见谅)。
 
当西方从理性主义觉醒而有今日科学昌明,犹遇瓶颈意图自东方思维寻求出路,酝酿成今日哲思的氛围;身处遗产优渥的现代中国思想家尚且不知珍惜,而形成妄自尊大或自卑不及的两极化性格;殊不知他方之石正可以攻错,西方的理性范式足以渠用,用以开发自家宝矿以享世人再创新机;有识者如刘前辈您正战战兢兢辟路褴褛,欲开疆而戮力不懈,实当后继者之楷模,冀能蔚为风气,则中国哲学有幸,世人前途光明再望。

晚辈拙著正是试图籍用西方的理性逻辑,反推中国哲思的精髓以符合西方的科学范式,并企图揭开东方的神秘面纱,好让西方的主流文化一窥究竟;故大胆以时下的“虚拟场有”及“易场信息系统论”做为进出之理论(此为基础理论,计划继续发展各项哲学命题,希望能行有余力……);窃以为精神尚可取,但诸多论述仍不完备,且目前犹曲高和寡,羞于见人,故踌躇于付梓之两难。如若前辈不弃,晚辈可以野人献曝,寄上拙著,尚祈指正为祷。如是方便,可否留下通讯处方能付诸前辈。

第三封: 2010/08/10

很高兴您能惠赠您的大作。我想您的想法的确值得思考。尤其是您对莱布尼茨的例子,莱布尼茨在西方是个非常有超越眼光的哲学家。我对他也很感兴趣。附件是我于2007年在《中国哲学前沿》(英文版)发表的一篇论文,其中就谈到莱布尼茨与中国的关系。我认为还是可以做一正面的交流的。

由于哲学所自8月5日开始直到25日都在放假,我们也就没必要到单位去了。我就告诉您我家的通信地址,这样您在邮寄时我就会更快收到您的大作。

家庭住址:(略)

单位地址:(略)

另外,我不清楚台湾那边是什么规定,大陆这边的邮政部门是不允许邮寄非正规出版物的。所以如有可能,为了少些麻烦,您看是否方便,在发给我纸本的同时也发一份电子文文件给我。

第四封: 2010 /08/12

感谢您寄来的大作,有助于我对讯息哲学及莱布尼茨与中国的关系有进一层的认识,并对于您在学术的用心与着墨之深,诚感佩服,他日有机必当面就教。

后辈求知若渴,尤其对于您出版的书更是趋之若鹜,无奈台湾不方便购得,我手边仅有“信息哲学探源”一书;因此后辈冒昧想与前辈交易一卦(同人)、如此,您我皆能“大有”,互取所需。

后辈兹奉上拙著一式六分(五分可分享同人同好),可否换得贵作:《计算与信息哲学导论》或《从接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一书,以充实自己,不情之请,尚祈海涵。

PS:挫着《道可道非,常道!》已寄出,估计一星期可到府上,接到后敬请指正并惠覆。


第五封:2010 /08/12

承蒙林先生谬赞,我在学术上不过依国际范例写作而已,有所用心但尚谈不到着墨过深。Springer公司尚能接纳,证明双盲审稿通过,刊行于世罢了。
 
很高兴从你那里得知拙著能在台湾找到,深感欣慰。现在大陆这边人心比较浮躁,读正经书的人不多,拙著因属冷僻,响应者寥寥。我在网络上查到您与大陆社科院哲学所及其它大学多有交往。不知目前您供职于哪所大学。将来如有可能,我倒想邀您来大陆访学。
 
依您提议,奉上一本《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看了您的文章后,觉得这部书对您的工作可能有点启发。但我手头已无此书,今下单在网络书店购得一册,本月20日左右到达我手。届时定给您寄上。望我们顺天依时,共筑大业。请告知您的邮寄地址为盼。

第六封: 2010/08/12

很荣幸能获得您的赠书。《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一书,必然与我的理念有所契合及启发之处,待我拜读后再请教前辈。我的联络处如下:(略)

我很羡慕您的研究环境,有关“虚拟实在”方法论的讯息大多来自我们的对岸;台湾这边尚未起步,曲高和寡,后辈如我乃感应到时代脉络的必然性,才在人生半途中(估计值)毅然决然投入这项哲学研究;有关后辈个人简介详如附件,内容经贵教育部审核通过的。前辈可以参考。

后辈笃信“信息哲学”及“虚拟实在”方法论,是即将到来的显学,站在时代的前沿,难免有孤独及冷僻感,响应者寥寥。后辈很荣幸容前辈不弃,获邀加入大时代的命题。但祈能如愿“望我们顺天依时,共筑大业”。

如蒙所邀到大陆访学,荣幸之至,后辈乐观其成;慨然诗曰:

英雄以聚兮馈宝剑,以文会友兮辅材仁;
讯息流转兮执牛耳,气象蕴氲兮跨中西!

第七封:2010/08/13

读了您的简历后,对您在不惑之年毅然“弃武从文”的精神深表敬佩。对辅仁大学的远见卓识也非常欣赏。家父母亦是大陆辅仁大学的学生,后来院系调整,辅大被“五马分尸”,学生们也分别进入其它院校。现在看来我们似乎还有点缘分呢。
 
我也是在不惑之年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考到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也算是弃武从文了吧。我原先供职的单位是个数学研究所。现在又到哲学所工作。这两个领域都是文理之科很奇特的单位。我是将武汉那面的关系全部断掉了,而还要操持“九方研究室”,也够您辛苦。
 
今天接到网络书店发来的邮件,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已经发货。估计不日便会抵达。

第八封:2010/08/13

相逢自是有缘,五湖四海共遨游;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飞鸿”信息也,古人只能等到冬雪飘过乡雁归方能觅得知音;如今,“天涯若比邻”,伊媚儿杂乎芒芴之间,让“海内存知己”奇哉妙哉!……后辈在此静候。

第九封:2010/08/18

方才收到六册《道可道非,常道》。对您将老子的 “道可道非常道”,如此断句表示稀奇,肯定有您自己的玄机在其中。从字面上我觉得到是有康德的意境在其中。待我好好学习研读,看是否能理解其中妙道。如有可能,亦请您提示一下。还有就是附录中的附图与附表多没有文字说明,仅有内容另详的字样。因时间仓促,未能全文细读,不知是是否还有其它大作对其另外说明?

第十封:2010/08/18

说实在的,在刘前辈面前讲述自己的“信息系统哲学”及“虚拟世界(或场有)”哲学方法论,着实有班门弄斧之感。就像拙著对老子首章的断句,动机在于哗众(引起注意)大于实质;严格说:乃后辈以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姿态,对三千多年来,古哲以《老子》为核心的“炁”化宇宙论(一般以道相称)等诸哲理,后辈想藉现代的信息系统及模态逻辑理论作一大胆(尝试)的诠释(其中包括中国辩证核心体系—易经)。如是,即然形上道可言诠,必然舍去“非常道”(或玄之不可说)的概念;波普的“可否证论”是科学范式的指标,必然存在着有一让世人普遍接受的标准。我的论述即是企图要找到此标准,如若世人能找的“炁”的形上原理,不但“道可”亦可“道非”,姑以“常道”呼之!

其实对《老子》五千言的不同断句,古来有之,非独存偶,而每则断句的结果,用以诠释整篇之精神常有出入,但也各全其说;随举;比如 21章,一般的章句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如若断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细细品尝,倒有点像以”信息系统”为工具的“炁”化宇宙论,前辈姑妄听之,莫以为意。(想想“道之为物”之古诠:形上谓之道,不可名状;形下谓之器,器:物也,可名。如是,经不起四律的考验) 。又,谁知老子真实意?

有关拙著附录中的附图与附表多没有文字说明,仅有内容另详的字样;乃附图与附表只是辅助正文而举设的;又正文中某些论述保留尚未发展,不外:1.与本论主轴论述较远,恐偏离主题2.内容尚不成熟,待发展中3.面面俱到,恐徨徨大论,不堪负菏4.才疏学浅,恐贻笑大方,故点到为止(大多如此)。诸如此类,还请前辈不吝指正。

第十一封:2010/08/28

三伏已过近中秋,云霓飘去未送爽:因欲听雨雨不来,断雁怎能唤西风?
 
刘前辈,抱歉!百忙中打搅了,可否请教:《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是否已寄出?晚辈尚未收到;求知如我久旱望云霓,静候佳信。另还望前辈对拙著不吝指正。

第十二封:2010/08/28

我已收到为您购买的书。本应尽快寄出,但我21日至24日前去参加在北京举办的FIS 2010大会,因而也就没有按时寄出,请多多包涵。24日我已经把书寄给您;按包裹(印刷品也必须按包裹)形式航空挂号寄出。包裹也许会慢点,这我就不清楚了。还望查收。

第十三封:2010/08/31

如今听雨雨带风,乡雁归来绕三台;忽闻信差唤门儿,定是风雨故人来。
 
刘前辈,您寄来三本书在风雨中收到了!一见如故,但还得细细端祥以品味其中旨趣;无论如何太感谢您了,肯定对我的研究增益良多;待我努力学习后再向前辈报告我的学习心得。日后还望前辈提携并不吝指导。

第十四封:2010/08/31

邮局的效率挺高。仅仅一周时间便将所要的书寄到了。希望我们以后多多交流,尤其是您的博士论文发表后寄我一份。今天我也是到商务印书馆把各位译者的赠书寄出。我在这本书上的心血终于有了基本的交代和了断。无论如何,这部书可能对我们未来的研究会有所借鉴。而我也可以借此东风进行自己喜欢的新的课题研究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489-358905.html

上一篇:密码安全吗?
下一篇:飘啊飘

3 武夷山 邱嘉文 黄富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