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仪器就是“大爷”

已有 3170 次阅读 2010-9-20 22:52 |个人分类:人生漫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医院, 仪器, 被仪器

杨延丽写了一篇题为《别让仪器做“大爷”》的博文。认为仪器的使用者如果对“高级”的仪器摆弄不好的话,是挺耽误事的。我有个不同的感受,和她的观点相反。我说“仪器就是大爷”。为什么?我下面道来。我不是个仪器使用者,而是一个“被仪器”者。我每年都要去医院做一二次超声心动的检查。我把每次的检查报告都留下来。后来我才发现一个“猫腻”,原来我的病情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可是每次我的检测报告都有点不同。

原来,我以往的诊断都是存在医院的数据库里的,写诊断书的大夫把我先前的记录调出来改一下便又出了一份新的。尤其是最近几次,我愈发觉得不大对劲了。我便将先前存留下来的诊断书拿出了比对了一下,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出报告的大夫就是将以前的诊断结果重新排列组合一下,ABC变成CBA变成BAC等等,而且都是手写的。我很奇怪,诊断报告为什这样呢?现在计算机在各家医院已经极为普遍,可以直接打出诊断报告。大概是超声心动仪过于复杂而无法接打印机,必须用手写吧。众所周知,大夫写的字是非常难认的,幸亏我还有点医学常识,大致能读懂诊断报告,要是换了别人,要是没有保留以前的诊断报告,还真得要让那仪器给“忽悠”了呢。

现在我渐渐学会看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报告了。具体不是看它的结论,而是看那些测出来的数据。比对数据,要比看诊断结论有意义多了。幸好现在有了互联网,我可以慢慢查出哪些指标重要,哪些指标没什么大的意义。我也曾拿着诊断书给心内科大夫看,他们只是溜一眼,根本不在乎那些报告。后来我想也不无道理,人家心内科的大夫自有自己的医法。以前没有超声心动仪心内科的大夫就没饭吃了?心内科大夫见我是公费医疗,就开大处方。药费虽然可以报销一部分,但那药也别随便吃啊。现在我的身体还可以,到真需要吃药的时候再吃也不晚,所以我基本不找心内科大夫看病。

我不能给人看病,也不会操作超声心动仪。有一条理我却是明白的,性命是自己的,仪器是医院的。人总是要死的,要么被治死,要么被吓死。这两点医院都能做到。既然知道这个道理,我怎么也要把命抓在自己手里一部分吧。因此,我每年还要定期去做超声心动检查,对于我而言,仪器就是“大爷”!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489-365122.html

上一篇:量子计算时代到来了
下一篇:人生感悟

4 武夷山 郭桅 侯成亚 孔玲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