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印欧语系的“祖先”

已有 15546 次阅读 2012-8-26 23:26 |个人分类:评论述评|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起源, 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全世界有约30亿人以这些语言为母语。它包括了欧洲、美洲的大部分语言和亚洲的许多语言。它包括两大最古典的语言,拉丁语和希腊语;日耳曼语族诸如英语、德语、荷兰语和瑞典语;罗曼语族如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凯尔特语族如威尔士语和盖尔语;斯拉夫语族如俄语、波兰语、捷克语和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语;波罗的海语族如立陶宛语和拉脱维亚语;伊朗语族如波斯语和普什图语;印度语族如梵语和印地语;另外还有其他各种语族如阿尔巴尼亚语和亚美尼亚语。在欧洲只有巴斯克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匈牙利语、土耳其语和俄罗斯的几种语言不属于印欧语系,其他语言显然由一种母语派生而来。


谁是最早的印欧人?他们生在何时,住在何地?普遍的看法是,大约公元前30O0年在东欧某部份产生了原始印欧文明。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该文明就分散了;人们离开家园,向四方迁移。一些人移居到希腊,另一些人进入了意大利,还有一些人穿过欧洲中部最终到达不列颠群岛。另外有一部分人向北进入了俄罗斯,还有一部分人穿过伊朗和阿富汗,最终到达了印度。无论印欧人在何处定居,他们似乎都胜过了当地人,对他们强制推行了自己的语言。


可是印欧语系发源于何方?关于该语系的起源,有两种主要的假说。


第一种较为传统的假说认为,印欧语系起源于6000年前里海以北的草原地区,随着一个名叫“库尔干”(Kurgan,意为“坟冢”,因此该假说称为“坟冢假说”)的马背上的半游牧民族的迁徙而传播到整个欧洲以及近东。最先提出这个假说的人,是立陶宛裔美国考古学家玛丽亚•金布塔斯(Marija Gimbutas)。


第二个假说认为,印欧语系是随着农业从安纳托利亚向外传播而发展出的不同语种(即“安纳托利亚假说”)。详述这一观点的人,是英国考古学家伦弗鲁男爵(Lord Renfrew)。


最近,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的科学家与国际同行们一道,对这两种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统计学方法,这种方法也用于进化生物学的研究,但他们用这种方法研究的不是基因,而是单词。病毒学家根据基因相似性追踪传染病暴发的源头时,用的也是这种方法。科学家们研究了103种古代和现代印欧语言中具有相同起源的一些基本单词,比如“mother(妈妈)”、“mutter(德语的“妈妈”)”和“madre(西班牙语的“妈妈”)”。他们用这些单词推演了印欧语系的家族树,再结合语系中每种语言的地理位置信息,追溯这些单词的形成时间,以推断家族树的起源地,也就是印欧语系的起源地。


他们的这项研究似乎解决了这个200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印欧语系8000至9500年前发源于安纳托利亚,也就是如今的土耳其,并随着农耕的扩大而传播开来。有关印欧语言共同“祖先”所处地区和时期的研究结果,支持安纳托利亚假说。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489-606270.html

上一篇:eBook阅读调查
下一篇:希尔伯特第十问题与自由意志

6 齐伟 武夷山 曹聪 朱晓刚 曾庆平 曹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