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ic Horse: An Elegant Bein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l6866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博文

从人文的视角看“人狗”大战 精选

已有 5729 次阅读 2016-3-10 21:31 |个人分类:评论述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全世界的喜欢下围棋的人以及棋迷(还包括科技迷)都抛下了手头工作,毫无节操地围观一场由谷歌公司DeepMind开发出AlphaGo“狗”大战。不幸的是,韩国连续十五届的“僵尸流”大师李世石,在全世界人的面前认输了。有多少棋迷,多少科技狂为之欢呼雀跃。人工智能终于战胜了人类最难的游戏之一——围棋。我连续看了二天,第一天觉得李大师还有些轻松,胜败乃兵家常事,可以理解。但此前他的话可说满了,要保住人类的智慧,不会输给“狗”。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今天还是输掉了。当然,以后还有三场弈棋要进行。然而,我今天见到李世石最后阶段时候,手都在发抖,时间明显不够的时候,却对他产生了一丝怜悯。


谷歌总裁曾说过,无论是“狗”还是“人”的输赢,都是人的胜利。他说的这句话没有任何错误。看到李世石的样子,再想到谷歌老板的话。我真有点不想看了,这号称僵尸流的李世石也完了。我脑海里浮现出谷歌老板得意洋洋的样子,都是人赢;同时又想到李世石的毒誓,再联想到最终的结局。就觉得人类的那点儿脸全让这小子给丢光了。不仅如此,我们国家围棋队教练明明看到李世石输了,还在说那“狗”也有有俗手,如果他来给调一下会更好,说明他们不光不懂人工智能,而且不懂围棋,围棋如果目标是赢,俗手不俗手就不是判断依据,以前人的算力不足,要用模式识别能力来做模糊判断,但一模糊,判断的标准也就模糊了,最终鱼龙混杂……听听,像不像是在说中医。


我手里有一张光碟,是机器演奏的巴赫的名曲《哥德堡变奏曲》,那首曲子是加拿大著名钢琴演奏家古尔德的作品。可以说没有一点瑕疵,与古尔德弹奏的一样。但我却觉得这太不够意思了。开发出这样的技术来模仿艺术家,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一点人文价值。而围棋呢,也同样,有着数千年的人文价值。机器开发出来的人工智能软件重要战胜了它。从科技方面看觉得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但从人文和文化的角度看,人,尤其是中日韩,三国却遭受到了非常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是来自科技的,而是来自人文的。


我稍微懂点围棋,但也是多年不玩儿了。但大的变化还是能看出来的。今天整个棋局和昨天几乎一样,在开局时人类根本看不懂“狗”怎么下棋。许多不入流的业余棋手甚至都认为自己完全能战胜“狗”。到了中盘李世石的优势非常明显。包括我自己, 都认为机器没戏了。转头睡了一觉,醒来发现“狗”赢了。顿时把我惊了一下。中国第一当红棋星甚至宣布,“狗”完全没戏了!而这条机器狗,在人类的嘲笑声中,不动声色地继续不断地下出人类认为的俗手大臭棋。让李世石继续扩大优势。同时可能在暗中让他不断更充分地暴露出他的每一处至命弱点,并牢记在心。


最后,总清算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直到收官时人才发现:原来盘面上“狗”竟是处处占优!刚才我们看到的黑棋处处亏,白棋处处赢,所有人类认定的好棋,李世石该走的都走了!但最后的局面竟然是黑棋占绝对优势。原来人类和机器狗对大局全局的看法竟然完全不同!在对战略全局的把握上,充满灵性的人类反而比冰冷笨拙看上去傻乎乎的“狗”要差得太多!这才是最可怕的一点!整个收官,就是“狗”对“人”的屠杀!机器还有21分时,李世石的时间就用磬。李世石进入读秒,慌乱中竟不得不在最后一秒落子,引发观战席一片虚惊。而毫无任何感情波动的“狗”没有给李世石任何一点点机会,步步紧逼直到他投降。有了这只“狗”我们可能才明白,“人”过去对围棋的许多认识的都是错误的。都是一种迷信。“狗”的认识反而是正确的。尽管它的棋下的很难看。它的棋虽然是人类教会的,人类还教会了它继续学习的方法。但它通过自己的学习,产生了它独立的对围棋的理解,这种理解竟和我们完全不同。现在反过来我们可能需要向“狗”学些什么了。中国也有位这位自称大棋渣的中国最自信的九零后棋王,前几天还说他对机器狗肯定是下五盘赢五盘,下十盘赢十盘。今天,也开始改口说,不知道能不能真的下赢这只狗。这个态度,我想代表了我们所有人对人工智能的新感觉。


从人工智能的角度看,这只“狗”并无特别之处。

   一、他在算法上没有新东西,就是四个神经网络加上蒙提卡罗树搜索算法。既然在方法上没有创新,为什么还能战胜人呢?究其原因还是远超人类的样本学习和强化学习的自我对战中建立在大样本上的机器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可以说“狗”是在“勤奋”这件事上倾轧了人类。

   二、“狗”新版本具有的“价值网络”(value network),这样就形成了“棋感”,对弈棋过程中的“棋局”映射对棋盘上不同动态分布区域的优劣判定。

   三、 今天李世石表现出认真的态度,充分重视了这只“狗”,可却依然在打劫过程中看不出“狗”的反应模式是否奏效。

   四、“狗”体现的是背后大量的人类弈棋大师们的棋谱数据,体现了“人类群体“”涌现“出来的智能,要点是千万盘级别的棋局来训练“狗”背后的神经网络,所以本质上并不是“机器对人”的胜利,是 “人类群体智能对个人棋手 ”的比赛。这一点,我并认为是公平的。

   五、 “狗”胜利的背后,体现的是大量棋局知识训练过的网络,在实际对战中搜索和优化算法的质量和速度,并不能说明普遍的人工智能的水平。

   六、 就像机器战胜中国象棋后对象棋棋谱的丰富和提高了整体中国象棋的对战水平,围棋应用软件的智能化,对提高人类的弈棋水平同样是正面的因素,另一方面,没有大量职业棋手贡献的棋局,当前算法下的“狗”不可能达到当前的水平。

   七、“狗”仍然使用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黑箱网络模型。我就在想,如果它能够知其所以然,就更不得了了。但又有谁保证,它未来就不会了呢?


我不是一个反对科技的人文工作者。但我觉得一个活生生的“小鲜肉”被上万个大师揍得鼻青脸肿的时候,的确认为需要从从人文的角度检讨一下机器与真人弈棋的价值。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我倒是赞成日本人的做法,也开发相应的弈棋机器,让机器和机器去比。当然,这里面也有棋谱的问题,可是还有另外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在算法层面上进行比较。同样的棋谱,同样的规则,但算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人工智能才是自然人所能接受的。今天连中央电视台都报道了“狗”赢了“人”的新闻。可见这场“人狗大战”影响之大。受过较高教育的人群或许会接受这种结果,但对于普罗大众呢?对那些科技恐惧症的人呢?这是我们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专家学者要反思的。



世纪人机大战:李世石 VS AlphaGo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5489-961861.html

上一篇:专业检讨
下一篇:莱布尼茨二三事

18 魏焱明 武夷山 姬扬 谢平 应行仁 史晓雷 徐令予 周健 郑小康 柏舟 彭思龙 张学文 黄永义 张晓良 李颖业 peosim mxt110 xiyouxiy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