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请教,讨论] P对NP(十):一些相关的说明(研究思路、过渡参考资料等)

已有 1326 次阅读 2023-7-11 18:22 |个人分类:科学 - 艺术 - 社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数学是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真理越辩越明。

“什么伟大谦虚,在原则性问题上,从来没有客气过。”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请教,讨论] P对NP(十):一些相关的说明(研究思路、过渡参考资料等)

                                                                 

   回忆性质的,时间等不见得很准确。

   2019年是创新的最后一年。由于长度严重过劳,特别是2020年初的突发新冠疫情冲击,开始进入了没有创新的“新常态”。习惯于年年创新,突然失去了创新能力,比辛弃疾还郁闷,比屈原还冤屈。

   因为精力不够不能真正的创新,倒是可以写写博客,看看资料。

  

   网传一位真正的大专家“他深知人的精力和视野是有限的,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会让人的视野变得狭窄。因此,他强调阅读,因为阅读可以让我们突破这些限制,开阔视野,看到更多的世界。

   不由得不佩服大专家的真正智慧了。

   一个具体的例子:2003年“被”思考麦克斯韦经典电磁理论可能欠精确。假如是这样,现有物理学的过半数理论就需要重新审视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在胆战心惊、浑身颤栗中度过了多年。2008-11-12 上午在南开大学公然怀疑“磁场、电磁波是否依赖坐标系”。2014-11-27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贴出“经典实验的精度不够”。2017-02-19再次公开表态“建议从100多年前的电磁学经典实验开始核对:找到更精确的数学公式。”

   印象多年前,一位善良的网友安慰我:“你这些不会在物理学界引起任何涟漪的”。我当时感动的哭了:不用当伽利略了。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我胆小如鼠,自然不是“猛士”。

   真的猛士,就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词条“库仑定律/Coulomb's law/”,里面公然写道“电磁场理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在一些电磁学实验定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些实验定律的精度和适用范围都难以言明”。于是,我又开始颤栗了。详情日后再汇报吧!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31176&Type=bkzyb&SubID=61925

   

   下面言归正传,回到“P对NP”。

            

一、“P对NP”,为什么从头开始重做?

   因为,别人没有走通的路,我怕是也难以走通。

   “P对NP”属于“计算复杂性”,典型的“数量关系”问题。从“数量关系”角度研究是主渠道,也是必然的最终结果。

   转到“空间形式”,是一种获得启发的重要途径。

  

   这种联系,以《从一到无穷大》、《物理世界奇遇记》、《古今数学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数学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 of Mathematics》、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Gödel incompleteness theorem、特别是柴庭定理 Chaitin theorem、张立昂等的《计算机和难解性》、王宪钧的《数理逻辑引论》、K. Kuratowski 和 A. Mostowski 的《Set theory》、Frank Harary (哈拉里) 的《Graph Theory 图论》等为过渡知识。

   当然,还有钱学森的《关于思维科学》,1981年诺贝尔奖得主斯佩里的左右脑实验结果 Roger W. Sperry,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81,1986年美国数学会会士 Judith Victor Grabiner 的《Computers and the nature of man: a historian’s perspective on controversies abou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

   陈霖院士的“拓扑性质知觉理论”,是从钱学森《关于思维科学》里看到的。

   自然,上面列出的是“思路”形成所依据的已有人类思想基础,思考“P对NP”还需要阅读一些更专业的相关资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以身观身,……”等,就不用细说了吗。中国人都知道的。

  

   为了不像他人一样“掉进坑里”,先得绕着走、准备梯子等。

          

二、为什么敢从头开始?

   我不靠“P对NP”吃饭啊!

   

   就像我敢怀疑“经典实验的精度不够”。

   相关专业人士呢?

   “国内外**学界认为,师承或者学习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会解决好,口头回答,一代传一代,不会有任何人公开讨论这些问题。如果有人敢于公开提出这些问题,立即会有麻烦。如果有人敢于公开给杂志投稿,行内一传,这位人士申请基金的可能性就没有了。

   看谁敢干?哈哈哈!!!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Alexander Pope

   自然,和它的法则,隐匿于黑夜。上帝说,让牛顿来!遂显大光明。——英国诗人蒲柏

             

三、为什么“概率化”10多年没有公开发表?

   我实在没有精力、没有时间。看看陈霖院士的“仅投稿过程就达4年以上”经历吧!

   在等待“好运气”:盼望道德楷模希尔伯特来评审。千万别遇到柯西

   现在公开贴出来,没准会被道德楷模希尔伯特看到!要是遇上希尔伯特审稿,那就太好了!

                

参考资料:

[1] 2022-06-04,库仑定律/Coulomb's law/陈熙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DB/OL]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31176&Type=bkzyb&SubID=61925

[2] 中***门户网站,2012-11-12,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霖提出拓扑性质知觉理论30周年启示

https://www.gov.cn/jrzg/2012-11/12/content_2263327.htm

   陈霖说,健康的学术批评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大范围首先”理论的重要动力。他举例说,2003年发现“大范围首先”的脑成像证据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仅投稿过程就达4年以上,几个补充的更充分的对照实验都是在审稿者的推动下完成的。

   在心理科学领域,一个理论能够独领风骚10年就十分罕见了。今年,“大范围首先”理论已经提出30年了,依然充满生命力。

[3] 中国科学院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11-13,为认知科学打开一扇新的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霖提出拓扑性质知觉理论30周年的启示

http://bcslab.ibp.cas.cn/xwzx/dtxw/201607/t20160726_343573.html

                      

相关链接:

[1] 2023-01-03,2022年小结(真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0345.html

[2] 2022-01-01,2021年小结(真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19156.html

[3] 2021-01-04,2020年小结(真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65644.html

[4] 2020-01-02,2019年小结(真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12599.html

[5] 2019-01-03,2018年小结(真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55092.html

[6] 2017-12-31,祝《科学网》大家庭 2018 新年快乐!以及真傻 2017年小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92320.html

[7] 2016-12-31,祝《科学网》大家庭 2017 新年快乐!以及真傻 2016 年小结与心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24475.html

[8] 2015-12-31,2015年小结(初稿,修改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47081.html

[9] 2016-11-30,《科学网》博克第 9 年开始!(俺在科学网开始第9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17602.html

[10] 2015-11-29,《科学网》博克第8年开始!(俺在科学网开始第8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39715.html

[11] 2015-07-04,廿一世纪 15 年,时间浪费超过 10 年(可怜人生的小总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02799.html

[12] 2012-12-31,2013新年快乐!2012总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48195.html

[13] 2012-12-01,转眼间,来科学网4年了(小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638096.html

[14] 2023-01-16,[搞笑?搞哭?汇集] 怎样判断“原创”和“诺贝尔奖成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72203.html

[15] 2022-04-27,[打听] “W粒子质量” VS “标准模型”,谁出问题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35932.html

             

相关“PNP”博文:

[1] 2023-07-10,[请教,讨论] P对NP(九):请您看看,您还有哪些批评或疑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4865.html

[2] 2023-07-09,[请教,讨论] P对NP(八):“P对NP”为什么这么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4724.html

[3] 2023-07-08,[请教,讨论] P对NP(七):“形转换”与立体图、平面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4594.html

[4] 2023-07-07,[请教,讨论] P对NP(六):无穷化版本与连续统假设CH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4463.html

[5] 2023-07-05,[讨论] P对NP(五):宇宙“热寂”之前,“幂集公理”不会有太大的毛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4169.html

[6] 2023-07-04,[请教] P对NP(四):相关要点小结(问答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4027.html

[7] 2023-06-29,[请教] P对NP(三):“NP完全性, NP-completeness”之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3466.html

[8] 2022-06-10,[请教] P对NP(二):结果的相对性与“1+3”种证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2404.html

[9] 2012-03-23,[请教] P对NP:请***教授等专家指教(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50859.html

[10] 2015-05-22,The kernel of "P vs NP Problem": Axiom of power se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92400.html

                     

[11] 2022-09-19,[???] 热血沸腾之后,更是“耗尽/耗干”后的无奈(关联资料“集成电路”,诺伊斯 Robert Noyc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56020.html

[12] 2022-07-26,[汇报] 近十多年的时间、精力状态(欠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34884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m.sciencenet.cn/blog-107667-1394993.html

上一篇:[请教,讨论] P对NP(九):请您看看,您还有哪些批评或疑问?
下一篇:[惊悚、惊喜] 原来我才是“最主流”:反思麦克斯韦经典电磁理论

7 宁利中 孙颉 窦华书 高宏 杨学祥 郑永军 王成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2: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