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来仪落基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henixInRocky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为念天涯远,尤思岱海滨。万里身是客,尝使泪沾巾。少年江湖老,何敢忘初心。

博文

哈佛和耶鲁另类的“非升即走” 精选

已有 42091 次阅读 2014-11-4 07:54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终身教职制度

   刚来哈佛工作的时候,和一个同事闲聊。他对我说你慢慢就知道了,这里的游戏规则和别处不同,和美国其他地方也不同,因为这里是哈佛 

   待了一段时间,果然发现许多不同。比如哈佛的终身教授制度(tenure-track system)在哈佛,获得终身教职之难一直被许多教师批评。曾经在哈佛做过教授的Matt Welsh在他的博客里提到,哈佛流传着一个很老的笑话,调侃这件事儿:在别的大学,为了获得终身教职,你得写本书;而在哈佛大学,要想获得终身教职,得等到有人写了一本关于你的书("...at most universities, you have to write a book to get tenure, while at Harvard, they have to write a book about you"——也就是说,在别的大学拿终身教职已经很难了,在哈佛更难哈佛大学,正常的情况是正教授才能拿到终身教职。别处是非升即,在哈佛,也许你升(副教授)最后还是得走。哈佛大学在对待自己的“青椒”方面,“臭名昭著”,据说有的院系已经数十年都没有给过自己的年轻教师机会了。那么,哈佛的正教授都是哪儿来的?答案是,大部分是从别的学校挖墙脚挖来的。 

   2010年的秋天,《哈佛杂志(Havard magazine, 隶属于哈佛大学的的杂志,独立运营)》刊登了一篇题为《新的终身教职制度(The new tenure track)》的文章。文章的开头就提到不久之前,哈佛的文理学院(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FAS)刚刚将四位副教授提升为正教授——因为正教授和终身职位捆绑在一起的,所以就意味着上述四位副教授拿到了终身教职。文章提到这是哈佛释放出的一个信号:终身教职制度改革了。为什么说改革呢,因为之前,正教授是大量的由外校聘请的(“senior scholars were...from other institutions”)。 文章用下图印证作者的观点。这是哈佛的教师发展与多元化办公室(office of faculty development and diversity)提供的一个简单的统计,比较了2008-2009和2009-2010两年中,哈佛授予终身教职的教师来源。红色是从哈佛系统内部的副教授提升为正教授的,橙色是由外校聘任的。校内的副教授升任正教授的比例有所上升。 


   “非升即走”,这个地道的舶来品,近几年因为逐渐成为国内高校的日渐普及的政策而为人熟知这个制度起源于美国,在十九世纪就被提出,二战前后逐渐定型,在美国和加拿大被认为运行地最为成熟和高效。1940年代,美国大学教授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AAUP))首次推荐大学使用授予教授终身教职之前的7年试用期的制度。终身教职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在二战之后。当时大量的美国退伍军人返回大学学习,导致了大学系统的迅速膨胀。一些学校为了迅速的争夺到好的师资以满足规模扩张的需要,在招聘时将终身职位作为一种福利制度推出。通常按师和学校签订的合同中有这样的规定,即如果没有正当的借口(Just cause),学校不可以随意解雇获得了终身教职的教授。英语中的Faculty这个词有一种解释为学校中的全体教师的统称。而Faculty——也就是教师又分为两种,一种是tenure-track的,就是过了过渡期,可以获得终身教职的;另外一种,是非tenure-track的,比如美国大学里的讲师(instructor研究员(research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等等,除非转成tenure-track的,否则不会被考虑给与终身教职。美国、加拿大大学招聘时会注明职位是否为tenure-track。在绝大多数北美高校,获得终身教职通常是和升任副教授捆绑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升了副教授,也就同时获得终身教职。如果升不了,就只好另谋高就了。仅有少数例外的情况。比如大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标准直接聘任某人为副教授,但暂不提供终身教职,待一段时间之后,另行考察是否授予该教授终身职位。还有的情况是,有些听起来是“副教授”的头衔并不等同于普通的副教授,比如兼职副教授、临床副教授、研究副教授等,拥有这些头衔也和终身教职无关在一般的大学,有不少教师是最终以副教授的头衔退休的。关于欧洲及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职制度,笔者不太了解。 

   如果你获得了一所大学的tenure-track的助理教授,你就被称为junior faculty,类似我们国内的“青椒”的说法。和别处不同,在哈佛大学,一些官方文件里,比如《教师手册(Faculty hankbook)》,把助理教授和副教授,也称为“Junior faculty”。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来读一下 

   在哈佛,两种途径可以获得终身教职:在哈佛内部极其优秀的助理教授、副教授一路升上来,比如从助理教授开始就一直在哈佛工作的庄小威教授;另一种就是已经在别的院校展现出杰出的学术能力的资深学者,比如同样是华人教授的,赴哈佛之前已经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终身教职的孟晓犁教授。也就是说,哈佛在普通的”非升即“之外又增加了一层筛选机制,只留下那些优秀中更优秀的学者。在哈佛,选择离开的助理教授和副教授比例是很高的。我所在的课题组里,有一位同事刚刚拿到了哈佛的助理教授,马上就申请了另外一所大学的教职——我相信,在那所学校得到终身教职难度要小得多。不过,以往到其他的学校找教职,只要说“我是哈佛来的”,别人定会另眼相看。如今教职紧缺,据说跳槽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还有一所大学和哈佛有类似的制度:常青藤之一的耶鲁大学,他们不是“非升即走”,是“升了也未必留下“。我们以耶鲁大学2014年7月发布的教师手册中文理学院的规定为例:该学院规定,正教授才有终身职位;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加在一起最长只能做9年;而助理教授最长只能做6年。 9年之内得不到终身教职,请给别人誊出来地儿。


   哈佛和耶鲁,可谓是两所不采用北美大学”非升即惯例的异类。为什么它们会有这么苛刻的的终身教职制度?因为有这个资本。雄厚的财力,无与伦比的声誉和超一流的师资,让这两个庞然大物不走寻常路。这也正是它们缔造众多“神话”的途径。 


注:根据读者王博士提供的信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也采用和哈佛和耶鲁类似的tenure制度。成文时笔者不了解,故文中未提及,请读者见谅。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02703-840901.html

上一篇: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被曾老师的文章勾起咖啡瘾
下一篇:喜欢艺术的科学家和研究科学的艺术家

41 蔡小宁 曾杰 林中祥 高建国 刘良云 徐晓 姬扬 夏少波 李宁 陈钢 薛宇 朱朝东 牛登科 施安路 陈楷翰 刘之远 曹聪 强涛 彭真明 张忠国 杨连新 牛丕业 曹裕波 黄永义 张骥 张鹏举 逄焕东 孙瑜隆 王伟 韩枫 陈敬朴 biofans zhouguanghui xchen dreamworld shenlu withhighprob luminescence321 liangzx chenhuansheng seeker9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