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义就是思考其意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livan 天体物理工作者,家乡云南昆明。

博文

《老西安》印象

已有 4440 次阅读 2011-10-15 14:47 |个人分类:读书|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城市, 印象, 西安事变, 羊肉泡馍, 惊天动地

西安,我去过一次。但因为忙着开会,其实印象不多,只是灰蒙蒙的天和保留上世纪八十年代风貌的街让人印象深刻。羊肉泡馍未吃,倒是把几种腊汁肉夹馍吃了一遍。要说其它印象,那是真没有。所以对《老西安》的印象其实是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老西安》是贾平凹的一本散文集,第一篇《老西安》给书定了名,讲的乃是西安的人文、历史。第二篇是作者沿丝绸之路上的“军线”游历的游记。后三篇是讲商州的散文。

读《老西安》让人有一种猛然醒悟的感觉:原来自汉唐之后,西安遍再无什么惊天动地的历史,直至近代的“西安事变”。从汉唐时世界的中心变为一个西北的普通城市,这样的落差让人无限感慨。几乎可以说汉唐之后西安无可载之史,以致作者有心为老西安写一篇纪念文章时搜索文献得到的全和“西安事变”有关。当然,历史会凝固在文物中、建筑里,也会在口口相传中永垂不朽。时至今日仍然可以不时从西安及周边的黄土中出土汉唐乃至战国时的文物,也有老奶奶把汉时瓦片上的花纹在锅盔馍上。西安的历史其实就保存在寻常百姓家里。

就我去西安的粗浅印象来说,西安是个相当不错的地方,空气不干净,那是因为周围的工业。但是西安地势平坦,周围也有山,标准的宝地。唯有一样,书中也提过,那就是缺水。单这一样就扼住了西安的咽喉,让她难以恢复汉唐时那样的地位。这恐怕是当今中国的普遍问题,北京也好不到哪儿去。用比古时少的水供养这数十倍于当年的人口,这无论如何也是难以为继的。

书中第二篇《西路上》是一篇稍微让人感到轻松的游记,虽然也是感怀不少,但是毕竟丝绸之路自古到今并没有长安城那样的巨变,不至于让人那么唏嘘不已。反倒是看到作者描写那些汉时留下来的关隘,让人心中顿时生出豪情,心随霍去病大将军的金戈铁马一路向西奔去。

书的后三篇是讲商州的。小时候常看地图,对地图上那些三省交界的地方尤为感兴趣。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陕西、湖北、河南交界处。因为印象里陕西乃是黄土高原,风沙满天之地;湖北则是河川纵横,湖泊遍地之所;河南却为中原大地,一马平川。这样三种迥然不同的风格碰撞在一起会产生出何种神奇?后来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说的是荆紫关,就是这三省交界之处。从电视上看,有山,有丹江,除此之外,实在看不出什么神奇。

看了《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和《商州再录》,才知道这荆紫关乃属于古时所称的商州。商州是西安西南的一片地区,群山环抱,交通不便。但是这里风调语顺,物产丰富。按作者的描写,这里民风纯朴,虽交通不便,但并不与世隔绝,繁华处,如龙驹寨者,被称为“小香港”。山民们通过这里与山外的世界交流,山里的苍术、木耳、漆油运往荆紫关,再从荆紫关运来火纸、洋碱等物。

山里的生活虽不比城里那么舒适,但是水是最好的水,空气是最好的空气,篱笆上能生木耳,路边就长黄花菜,满山都落满栗子、核桃。若缺了家用,上山捡一些,到集市上卖了,就能换回日常用的物品。按作者所写,山里人视客人如尊者,随便进了一户人家,吃的是碗底全是大肉片的捞面,喝的是自己烤的柿子酒。每家都以桌下醉倒的人多为荣。这描写的简直就是天堂。后来才注意到,写作的日期是1983年7月18日,加上作者是作家,这样的待遇也就不足为怪了。这样的美丽世界曾经存在过,现在也还存在于书中,这是幸运的。但是还有机会亲身去感受这样的人间天堂么?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7333-497100.html

上一篇:乱谈诺贝尔奖中的天文味儿
下一篇:杂谈云和分子云的形成(一)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